f*******8 发帖数: 3612 | 1 因为关于楞伽经的争论,我挡下此经来看看,
还没看完,见到这一段,先放在这里。
其中有说:
大慧,夫食肉者,有如是等无量过失,断而不食获大功德。
凡愚不知如是损益,是故我今为汝开演,凡是肉者悉不应食。
大慧,凡杀生者多为人食,人若不食亦无杀事,是故食肉与杀同罪。
--------------------------------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第八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愿为我说食不食肉功德过失。我及诸菩萨摩诃萨
。知其义已为未来现在报习所熏食肉众生而演说之。令舍肉味求于法味。于一切众生起
大慈心。更相亲爱如一子想。住菩萨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二乘地暂时止息。究
竟当成无上正觉。世尊。路迦耶等诸外道辈。起有无见执着断常。尚有遮禁不听食肉。
何况如来应正等觉。大悲含育世所依怙。而许自他俱食肉耶。善哉世尊。具大慈悲哀愍
世间。等观众生犹如一子。愿为解说食肉过恶不食功德。令我及与诸菩萨等。闻已奉行
广为他说。尔时大慧菩萨重说颂言
菩萨摩诃萨 志求无上觉 酒肉及与葱 为食为不食
愚夫贪嗜肉 臭秽无名称 与彼恶兽同 云何而可食
食者有何过 不食有何德 惟愿最胜尊 为...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2 一、四念处
四念处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住。这是以智慧观察四个念处来破除四种
颠倒。
二、大小乘不同的观修方法
小乘修的内容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其中后者是指观察万法上
没有人我。
大乘超胜小乘,《辨中边论颂》上讲到,大乘的修法由所缘、作意、得果这三方面而超
胜小乘。所缘上,大乘是以自他相续所摄的一切法为所缘,之后见到人、法皆无自性;
小乘主要是缘自相续的法,单单见到人无我,所以大乘更加广大。作意上,小乘是以无
常、苦等行相作意;而大乘是远离常、无常等一切增益损减而以无缘的方式作意。得果
上,小乘只能得小乘涅槃,别别分开轮回应舍、涅槃应取;大乘能证到“智不住诸有、
悲不滞涅槃”的轮涅无二之无住大涅槃。这就是大乘超胜小乘的地方。
具体而言,大乘修无我法门,包括人无我、法无我;其中法无我的修法归纳为四念住,
即对于身、受、心、法都抉择为无缘的大空性。修的时候,首先选出万法中和我们关系
密切的身、受、心这三种法,在观察抉择为大空性之后,依靠正念使心安住在身、受、
心这三者的空性中,就是所谓的身念住、受念住和心念住。再展开来,对内外一切法都
抉择为无生大空性,以... 阅读全帖 |
|
r*****e 发帖数: 176 | 3 南师怀谨开示“金刚念诵”与“耳声法门”
耳声法门---南怀瑾
一、内耳声法门-一这个方法是在自己体内自作声音,如念佛、念咒、念经等等。念的
方法又分为三种,即大声念、微声念(经称金刚念),及心声念(经称瑜伽念)。在念
的时候,用耳根返闻念的声音。就是说一边念一边自己向内听这个声音。最初听到的是
声声念念,是许多接连断续的念佛或念咒的声音,渐渐地收摄缩小,而达到专心一念一
声,最后终归使心念静止。
二、外耳声法门--这个方法是以外面的声音为对象,任何声音都可以。但最好是流水声
、瀑布声、风吹铃铎声、梵唱声等。用听外界声音的方法,最容易得定。在《楞严经》
中,二十五位菩萨的圆通法门,以观音的法门最好,“官印阀门”就是以音声法门入道
的。故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当最初心意能够专一在声音的时候,能够不昏沉,不散乱,就是说能够轻松自然地保持
这种专一的境界,就是得到了“定”,再经常地这样修习下去,有一天忽然入于寂境,
一切的声音都听不到了,这是静极的境象,定相出现了,佛经上称这个静象当“静结”。
在“静结”出现时,不要贪著这个境界,并且应该了解,动是现象,“静结”也是静的
现象,要超... 阅读全帖 |
|
j******g 发帖数: 2689 | 4 这个问题在几千年佛在世的时候有人问过,佛拒绝回答的十四无记。
《中阿含经》卷六十的《箭喻经》,被认为集中表达了佛陀对哲学的态度及佛教的宗旨
。(此经有东晋异译本名《佛说箭喻经》)
经中说: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一天,有位叫鬘童子的青年佛弟子拜见释迦佛陀,
请教了十四个问题:
1、世界恒常存在。(“世有常”)
2、世界不会恒常存在。(“世无常”)
3、世界恒常而又不恒常。(“世非有常非无常”)
4、世界非恒常非非恒常。(“世非有常非无常”)
5、世界有边际。(“世有边”)
6、世界无边际。(“世无边”)
7、世界有边际而有无边际。(“世有边无边”)
8、世界非有边际非无边际。(“世非有边非无边”)
9、生命即是物质身体。(“命即身”)
10、生命与物质身体并非同一。(“命异身”)
11、佛死后还存在。(“如来死后有”)
12、佛死后不存在。(“如来死后无”)
13、佛死后存在而又不存在。(“如来死后亦有亦无”)
14、佛死后非存在非不存在。(“如来死后非有非无”)
这十四个问题,佛经中称为“十四无记”——即十四个无意义或不应予以解答的问题。
这大概是当时印度思想界所经常讨论的不解之谜,... 阅读全帖 |
|
j******g 发帖数: 2689 | 5 《中阿含经》卷六十的《箭喻经》,被认为集中表达了佛陀对哲学的态度及佛教的宗旨
。(此经有东晋异译本名《佛说箭喻经》)
经中说: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一天,有位叫鬘童子的青年佛弟子拜见释迦佛陀,
请教了十四个问题:
1、世界恒常存在。(“世有常”)
2、世界不会恒常存在。(“世无常”)
3、世界恒常而又不恒常。(“世非有常非无常”)
4、世界非恒常非非恒常。(“世非有常非无常”)
5、世界有边际。(“世有边”)
6、世界无边际。(“世无边”)
7、世界有边际而有无边际。(“世有边无边”)
8、世界非有边际非无边际。(“世非有边非无边”)
9、生命即是物质身体。(“命即身”)
10、生命与物质身体并非同一。(“命异身”)
11、佛死后还存在。(“如来死后有”)
12、佛死后不存在。(“如来死后无”)
13、佛死后存在而又不存在。(“如来死后亦有亦无”)
14、佛死后非存在非不存在。(“如来死后非有非无”)
这十四个问题,佛经中称为“十四无记”——即十四个无意义或不应予以解答的问题。
这大概是当时印度思想界所经常讨论的不解之谜,它们涉及到世界的本质、身心关系、
人死后续存在与否等重大哲学问... 阅读全帖 |
|
j******g 发帖数: 2689 | 6 《中阿含经》卷六十的《箭喻经》,被认为集中表达了佛陀对哲学的态度及佛教的宗旨
。(此经有东晋异译本名《佛说箭喻经》)
经中说: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一天,有位叫鬘童子的青年佛弟子拜见释迦佛陀,
请教了十四个问题:
1、世界恒常存在。(“世有常”)
2、世界不会恒常存在。(“世无常”)
3、世界恒常而又不恒常。(“世非有常非无常”)
4、世界非恒常非非恒常。(“世非有常非无常”)
5、世界有边际。(“世有边”)
6、世界无边际。(“世无边”)
7、世界有边际而有无边际。(“世有边无边”)
8、世界非有边际非无边际。(“世非有边非无边”)
9、生命即是物质身体。(“命即身”)
10、生命与物质身体并非同一。(“命异身”)
11、佛死后还存在。(“如来死后有”)
12、佛死后不存在。(“如来死后无”)
13、佛死后存在而又不存在。(“如来死后亦有亦无”)
14、佛死后非存在非不存在。(“如来死后非有非无”)
这十四个问题,佛经中称为“十四无记”——即十四个无意义或不应予以解答的问题。
这大概是当时印度思想界所经常讨论的不解之谜,它们涉及到世界的本质、身心关系、
人死后续存在与否等重大哲学问... 阅读全帖 |
|
g**r 发帖数: 425 | 7 佛说胜义空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佛世尊。一时在俱卢数国。与苾刍众俱。
佛告诸苾刍言。诸有法门我如前说。复有正法名胜义空。汝等谛听。极善作意。今
为汝说。诸苾刍。此中云何名胜义空。谓眼生时而无少法有所从来。又眼灭时亦无少法
离散可去。诸苾刍其眼无实离于实法。以要而言。有业有报作者不可得。此蕴既终复他
蕴摄。别法合集因缘所生。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彼意生时而无少法有所从来。又意灭
时亦无少法离散可去。诸苾刍。彼意无实离于实法亦如前说。别法合集。此合集法无实
可得。因缘所生。此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
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即一大苦蕴
生。此所生法无实可得。生已即灭。由是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
。名色灭即六处灭。六处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
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即一大苦蕴灭。如是等所说是为胜义空
。诸苾刍。诸有法门如前已说。今此正法汝等当学。
佛说胜义空经 |
|
j*******1 发帖数: 182 | 8 济群法师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
之首。在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
将淫戒列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
不可沾染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
流转生死,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
上瑜伽中,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
欲思想严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
的限定?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
有自相矛盾、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
修行人能不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
,一般而言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
佛经中明确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
律在一个... 阅读全帖 |
|
d*********d 发帖数: 192 | 9 如果一定要讨论双休,末学也把“答济群法师19问”中的第2问贴出来吧。其实这19问
基本都是最容易误解藏传佛教之问,推荐道友们看全文,则很容易明白,又避免有断章
取义之嫌。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
矛盾、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
能不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
而言...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10 第六品 安忍
丁二之戊三、(于菩提心支相违之嗔恚者安忍品)分二:己一、品名;己二、正论。
己一、(品名):安忍。
前一品宣说的为持戒度,现在论文进入安忍度的引导。安忍品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
、断除嗔恚;二、修安忍;三、恭敬有情。在修持菩萨行的过程中,如果不断除嗔恚烦
恼,会招致极大的违缘,给自己造成很大危害。认识到此后,应尽力断除嗔恨心,以种
种方便善巧修持安忍,而且要认识到有情助成佛的功德去恭敬一切有情。本品中有许多
重要的修行窍诀,以此藏传佛教的修行人对本品很重视,有的大德常单独传授此品,引
导弟子修习安忍。因为凡夫人都有一些不共的烦恼,有的贪心重、有的嗔心重等,各各
不同的烦恼习气要断除,必须要依靠一些方便法门去对治,对嗔恨心特别强烈的人来说
,这一品尤为重要。性格不好,容易嗔怒发脾气的人,如果在听习本品时,将安忍窍诀
铭记于心,在日常生活中反复观修,一定能消减、断除自己的嗔恨烦恼习气。对本品所
阐述的窍诀,我有过一定的体会:有时虽然有大圆满、大手印的对治烦恼窍诀,但在某
些情况下,运用本品中对治烦恼的窍诀却非常相应有力。你们有些人在听习前面几品的
过程中,也有一些这样的体会,...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11 双运与戒律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矛盾
、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能不
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而言
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佛经中明确
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律在一个人
的相...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12 卷四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世尊常推说法人中。我为第
一。今闻如来微妙法音。犹如聋人。逾百步外。聆于蚊蚋。本所不见。何况得闻。佛
虽宣明。令我除惑。今犹未详。斯义究竟无疑惑地。世尊。如阿难辈。虽则开悟。习
漏未除。我等会中登无漏者。虽尽诸漏。今闻如来所说法音。尚纡疑悔。世尊。若复
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皆如来藏。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
第迁流。终而复始。又如来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世尊。若
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则不生。复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虚空。不相陵灭
。世尊。地性障碍。空性虚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而我不知是义攸往。惟愿如来
。宣流大慈。开我迷云。及诸大众。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钦渴如来。无上慈诲。
尔时。世尊告富楼那。及诸会中。漏尽无学。诸阿罗汉。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
义中。真胜义性。令汝会中定性声闻。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皆获
一乘寂灭场地。真阿练若。正修行处。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富楼那等。钦佛法音。默然承听...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3 清华许章润教授发文:愤怒的人民已不再恐惧(图)
文章来源: 综合新闻 于 2020-02-04 09:23:27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
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30941 次)
二月。墨水足够用来痛哭,
大放悲声抒写二月,
一直到轰响的泥泞,
燃起黑色的春天。
——帕斯捷尔纳克
豕鼠交替之际,九衢首疫,举国大疫,一时间神州肃杀,人心惶惶。公权进退失据,致
使小民遭殃,疫疠散布全球,中国渐成世界孤岛。此前三十多年“改革开放”辛苦积攒
的开放性状态,至此几乎毁于一旦,一巴掌把中国尤其是它的国家治理打回前现代状态
。而断路封门,夹杂着不断发生的野蛮人道灾难,迹近中世纪。原因则在于当轴上下,
起则钳口而瞒骗,继则诿责却邀功,眼睁睁错过防治窗口。垄断一切、定于一尊的“组
织性失序”和只对上负责的“制度性无能”,特别是孜孜于“保江山”的一己之私而置
亿万国民于水火的政体“道德性败坏”,致使人祸大于天灾,在将政体的德性窳败暴露
无遗之际,抖露了前所未有的体制性虚弱。至此,人祸之灾,于当今中国伦理、政治、
社会与经济,甚于一场全面战争。再说一遍,甚于一场全面战争。此可谓外寇未逞其志... 阅读全帖 |
|
C*******r 发帖数: 10345 | 14 黄金生
胡适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思想曾在大陆受到批判,他虽在许多方
面反对马克思主义,但在秉持无神论方面却与马克思主义相一致。他虽曾一度成为“耶
教信徒”,但终究与其强烈的理性和怀疑精神相悖。他在吸取西方文明的同时,却剔除
了其中的基督教神学,成为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并提出自己独特的人生观。
一
胡适的父亲崇信宋明理学,不相信迷信,他家大门曾贴着“僧道无缘”的大红纸条
。但在父亲去世后,胡适小时候因受其母亲影响,也曾懵懵懂懂的有过信神拜佛的经历
。他的思想的转变从他开始看朱熹的《小学》开始。在《四十自述·从拜神到无神》中
,胡适写道:
有一天,我正在温习朱子的《小学》,念到了司马温公的家训,其中有论地狱的话
,说:“形既朽灭,神亦飘散,虽有烧舂磨,亦无所施。……”我重读了这几句话,忽
然高兴的直跳起来。《目连救母》、《玉历钞传》等书里的地狱惨状,都呈现在我眼前
,但我觉得都不怕了。放焰口的和尚陈设在祭坛上的十殿阎王的画像,和十八层地狱的
种种牛头马面用钢叉把罪人叉上刀山,叉下油锅,抛下奈何桥下去喂饿狗毒蛇,——这
种种惨状也都呈现在我眼前,但我现在觉得...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5 杂阿含经卷27·七四三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释氏黄枕邑。
时众多比丘,晨朝著衣持钵,入黄枕邑乞食。时众多比丘作是念∶今日太早,乞食时未至,我等可过外道精舍。尔时、众多比丘即入外道精舍,与诸外道出家共相问讯慰劳已,于一面坐。
诸外道出家言∶「沙门瞿昙为诸弟子说如是法∶不断五盖\,恼心,慧力羸,为障碍分,不趣涅盘。善摄其心,住四念处,心与慈俱,无怨、无嫉、亦无瞠恚,广大无量,善修充满;四方、四维、上下,一切世间,心与慈俱,无怨、无嫉、亦无瞠恚,广大无量善修习充满。如是修习悲,喜,舍心俱,亦如是说。我等亦复为诸弟子作如是说,我等与彼沙门瞿昙,有何等异,所谓俱能说法」!
时众多比丘闻诸外道出家所说,心不喜悦,默然不呵,从座起去。入黄枕邑乞食已,还精舍,举衣钵,洗足已,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以彼外道出家所说,广白世尊。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彼外道出家所说,汝等应问∶修习慈心,为何所胜?修习悲、喜、舍心,为何所胜?如是问时,彼诸外道出家,心则骇散,或说外异事,或瞠慢、毁呰,违背不忍,或默然萎熟低头,失辩思惟而住。所以者何?我不见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闻我所说随顺乐者,...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16 萧平实为何丧心病狂诽谤高僧大德?
《般若锋兮金刚焰》
感受此种果报,与萧平实对自己的受学恩师的薄情寡义,也很有关系。网络上提供的信
息是:“萧平实居士过去在农禅寺学佛,刚开始时,他说圣严法师有印证他开悟,我们
才去跟他学;后来圣严法师和果辉法师都证实没有。我们去那儿学习,有得有失,劝后
学的人注意慢心,不要跟着他毁谤法师,否则得不偿失。”
萧平实的自述是:“余当时亦将《无相念佛》书稿面呈余师(圣严法师),供作农禅寺
接引学人之用;学人若能成就此功夫,得大受用,即不必舍农禅寺,再游他处。然余师
藉词推拖,无意出版;书稿于农禅寺三进三出,最后遗置于彼寺知客处十余天,几乎被
丢弃于字纸篓。后因果权法师发现翻阅,知为余所缮,方以电话通知领回。然余于师不
敢有怨言,后因林淑华来电佯称召开干部联谊会,嘱余必须参加;至已方知是干部会议
。会中余师当面否定余之悟境,谓非是悟,令诸干部面闻。散会返家途中,余思悟者行
事不当如是,莫非师犹未悟?返家乃重阅师诸著作﹙悟后尚未曾检阅,悟前先入为主之
观念,不曾怀疑师之悟否?﹚,方知师犹未悟。便发愿:有朝一日助师证悟。此意于《
悟前与悟后》书中曾明白记载,但未言... 阅读全帖 |
|
m****5 发帖数: 1131 | 17 重磅内幕 秦城监狱中共最高层的娇妻 美女们惨遭蹂躏
——秦城监狱上演夫人公案 党内斗争的伴奏曲
在秦城中,李莎与王光美囚室比邻,出狱平反后王光美曾看望李莎,感谢李立三没有
乱供所谓刘少奇充当斯大林间谍的问题。死前瞿秋白妻杨之华对杨之英耳语:“我知道
的东西太多了,非弄死我不可。”瞿独伊始终认为母亲死因不明。项英的爱人没有经过
任何审讯就被处决,事先征求了项英意见,“项英来电,同意处决”。
“娜拉”们到延安之后的出路,大体上是嫁给高干,成为政治斗争中的附庸,命运随婚
姻而沉浮。一旦高干落马,夫人容易被牵连入狱,王光美、严慰冰、叶群、薛明等人皆
不能例外,其中又以江青兼任毛泽东政治秘书为最突出。贺龙被打倒后,毛泽东曾贬损
他说“我最反对的是把自己的老婆做办公室的主任”,一方面为与薛明不和的江青出气
,同时也敲打林彪和叶群。但联系到江青自己,毛的话实极具反讽意味。夫人之间的公
案,实际是党内斗争主旋律的伴奏。全文如下。
作为两位前“第一夫人”,王光美和江青在秦城上演了“换房”桥段。
王光美出身大家,毕业于辅仁大学,父亲曾任民国总长,抗战胜利后从北平军调处转赴
延安,是刘少奇在中共胜利入城之际...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797 | 18 呵呵,真有意思,转个不知道谁评价的东西就叫回答我问题了。一,我问你问题了?二
,你回答我什么?这么说我找个对诗词狗屁不通的人发个帖子,发个评论,然后我引用
一下,就权威了?告诉你了,看汪精卫诗集,不看,然后给我一个链接。这么说吧。我
给你把诗集内容原文贴出来。
汪精卫《双照楼诗词稿》(全)
转按:圣人云:不以言废人,不以人废言。是纣王虽虐,其刨心比干时“君叫臣死,不
死不忠 ”之言,犹为天敌之周所载,进亦犹为奉周为正统之后儒衍为“君让臣死,臣
不能不死”之至理;而嬴政虽暴,“使黔首自实田”,一仍后世,甚而焚坑之举,越两
千年而犹为毛帝许为未足;而奸魁秦桧“莫须有”名言,焉可废于今哉;延安讲话周年
纪念百名坐家誊录,更双不废也。故汪氏,虽有大节之亏,亏在曲线,亏在名节,并无
手仞屠杀同胞之虐,亦无助纣为虐之衷,比之游而不击,坐收渔利之奸诈,犹不过悍然
而已,比之面谢倭助、辞却赔偿之真慷慨,犹磊落哉。况诗词风雅,本不自名节出矣。
昔“准谈风月,莫及国是”,不论生相,亦足为蚁聚谈资。今只谈其诗词,不做旁涉,
岂不宜乎?初,“美奸”庞德,自意押美受审,众作家诗人连名具保,无落井下石者也
。而汪...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19 第四章 性行与业处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加入时间:2010-7-9 16:03:34 点击:186
第四章性行与业处
性行
性行有六种,即贪行、瞋行、痴行、信行、觉行、寻行……所以简略地说有六种性行。
《清净道论.第三章.第74段》依据《清净道论》的定义,性行和本性、增性是同一意
义,皆指人的个性倾向。精确地说,这里所指的性行是一个人在禅修上所显的性行。有
些人天生就不是一块读书的料子,但他在禅修上却很可能有着过人的潜能或造诣。将人
分为六种性行,是种相当简约的方法。事实上,每个人都可能同时具备贪、瞋、痴、信
、觉、寻六种性行当中的某几种性行。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很多人有多重性格。再者
,俗语说得好:「一种米养百种人」,世上实有千千万万不同种类的人,怎么说只有六
种性行呢?虽说人可以五花八门,但也不离这六大种,所以简略地说有六种性行。很多
修行人在修行时都忘了关注自己所属性行。一人的良药很可能是另一人的毒药。比如说
,现代健康学大多建议我们多吃生菜,喝生水,但对某些体质偏寒,特别是胃虚的人可
不要盲从。同样的,诸如:「完全放松」、「不需决意」等禅修口诀并不适合痴行修...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0 末法时代,佛魔难辨,多识所著书名为《破魔金刚箭雨论》,欲将破邪显正、中兴
佛教正法的谤为邪魔外道之流,而多识所说的内容却完全符合魔所施设的欲界贪爱法,
正是俗话说的:“作贼的人喊捉贼!”、“此地无银三百两!”世尊其实早就预知末法
时代会有喇嘛教邪魔外道混入佛教中蛊惑学人,故于密教部经典《楞严经》中早已多处
预破其邪说了。佛法中云:一切法同一味!尤以真实证悟自心如来藏的菩萨,无论表面
上遣词用字的差异,或者表相看似宗派不同,可是所证悟的目标必定是同一个;这是因
为佛菩提道共有五十二位阶,每位菩萨各有久学与新学差异,而下地心亦不知上地智的
关系;因为每一个有情众生都有各自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如来藏心,成佛之道皆
依此心而成就故,二乘无学圣人的涅槃亦是依此心而成就故;每个有情的如来藏心,其
体性平等平等,无有差异故。如《楞严经》卷4中,佛开示云:【阿难!第一义者:汝
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
’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
但时值末法,邪见充斥,人言人殊,实令学人不知何去何从?其中危害最为严重、... 阅读全帖 |
|
n****f 发帖数: 905 | 21 我们所修持的这个净土法门·是最殊胜超绝的· 大家不要轻视了。为什么呢·因为佛
所说的种种法门·无非是观机而说·好比对症下药一般。如果自己的根机·和这个法门
不相应·修起来·是很难得益的。一切法门·皆仗自力修戒定慧·断贪嗔痴·必须惑业
净尽·方能了生脱死。或者烦恼尚有一毫未断尽的。生死还是不能免·况全未断者乎。
这是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干到彻底才可。
唯有念佛一法·是如来普应群机而说的·亦是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所成就的。无论上中
下根·皆可修学。即烦恼惑业完全丝毫未断的凡夫·只要具足真信切愿·实行念佛求生
西方·亦可蒙佛接引·带业往生。一得往生·生死就可了脱了·所以说是最超胜的。
佛在世的时候·十个人修行·就有九个可以成道。因为那时的人·天性淳厚·根机是很
猛利的。到了后来·众生的业障逐渐增加·根机也就渐渐的陋劣下来·再要和从前一样
·是不可得了。然在晋唐时候·还有这种仗自力可以了脱生死的人·但已是逐渐减少·
越后越少的。到了现在·已没有这样的人了。如此看来·就晓得仗自己的力量去断烦恼
了生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此时如仍不自量力·要说大话·轻视这个念佛横超法门·
而去别修其他法门·那恐怕要了... 阅读全帖 |
|
a***o 发帖数: 341 | 22 丽园赋 二
丽园,郓城一中内置小园也。园仅亩多有余,然景色殊异。园中有廊,翼展南北,虽无
盖,然不透,紫藤妖娆,翠络覆被,宛若游龙戏水亦。廊下石台,如影随形,蜿蜒曲折
,步步通幽亦。
丽园与天下名园比,不过方寸之地,亦无佳树奇花驻足,更无异草而眠。然榆柳茂盛,
刺槐欣然,春夏交时,金榆吊币,绿柳送爽,槐雪飘香,,实乃怡人心脾亦;松无多,
梅亦仅仅几株,然松松成塔,梅梅蕴香,春荣夏盛,秋酿琼浆,迎玉片翻飞兮,瑶台覆
玉,琼花委地兮,满园幽香;接四海云气兮,凤鸣凰翔;纵然清寒之日兮,紫霞仍流光
。晨钟敲,书声朗,学为兴邦,玉兔起,廊灯亮,读为民强!
丽园初建时,并无殊异,所植花草树木,并非天物海珠,皆平常之所见,他园不乏,实
乃无稀亦。园中有麋鹿一对,一大一小,项长臀肥,健硕无比,内置时,一普通石刻也
,并无异象,母子交吻而已。然人无心,天有意,至此,园中草却叶叶如碧,园中花片
片凝香,纵然风起霾雪,亦无半点杂尘染于此,若四海云气聚,芳菲甸上,鹿背凝紫,
偶流霞光。母俯子仰,抵额相交。似曰:母仪天下,国富民强。
唏,丽园建成已久也,此间二十年,虽华盖茵茵,琼花粼粼,惠泽万千学子,然仍默默
... 阅读全帖 |
|
j********y 发帖数: 2151 |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ex 讨论区 】
发信人: Peekaboo100 (Guess what), 信区: Sex
标 题: “女儿悲、愁、喜、乐”酒令(一)薛蟠酒令 Posted by 李溪平 on Sep 25, 2008 9:55 PM in 细品红楼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14 22:27:31 2012, 美东)
女儿悲,嫁个男人是乌龟。女儿愁,绣房撺出个大马猴。
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女儿乐,一根 x x 往里戳。
在这五支令中,薛蟠的这支令,是最重要的。它在曹雪芹先生所构思的红楼梦一书的书
脉中,有着承前启后的担纲作用。有人说,曹雪芹先生写这支令是为了刻画薛蟠的愚昧
无知。其实曹雪芹先生在其它的段落中,早已将薛蟠的蠢、愚、狠刻画的入木三分,大
可不必在此用无聊的语言画一蛇足。之所以在此处用无聊的语言写此一令,曹雪芹先生
真是迫不得已,其心之苦,焉是寻常之人所能体会到的。
薛蟠的这支酒令,同样是说自己的内眷的。看令"女儿悲,嫁个男人是乌龟"。此令的头
两句是写薛蟠元配夫人夏金桂的。夏金桂的谐音就是"嫁今龟",而"今龟"无疑是个"活
王八"。红... 阅读全帖 |
|
i***r 发帖数: 292 | 24 【提 要】 大乘佛教的信奉者一直以来对大迦叶等声闻众存在误解、偏见,说他们自利
独善,贬斥他们为“小乘”,讥毁他们为“痴犬”、“焦芽败种”,这都是不实、不公
的。大迦叶尊者行头陀行也有利他的一面,也常以清净心说法,乃至为正法久住而说法
。尊者人间乞食,随缘教化,也经管精舍,领众共修,利益大众。佛陀常常赞叹尊者、
维护尊者,以便在僧团中树立起尊者的威信,最后将佛法付嘱于他及阿难。佛陀涅槃后
,尊者即发起僧众忠实地结集佛陀的教法。不听舍小小戒、不赞成女人出家,都是为了
正法久住、利益群生。而尊者平日有时呵斥阿难及结集时以六事责阿难,都是基于长辈
对小辈的爱护与教导而严词加之。正是在大迦叶的强力调伏下,阿难很快证果。尊者完
成结集后又将佛法转付给阿难,而自取涅槃。尊者所做的一切,没有丝毫的个人私心,
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为法久住、利益群生的无我大悲。菩萨行者也要自利,声闻行者也会
利他。因此世人不应落入大小乘对立的窠臼,贬斥、诬谤、讥毁尊者,而应该礼敬、信
顺、赞叹乃至学习尊者。
【关键词】 大迦叶 悲心
前 言
佛教中自从出现大乘思想以后,大乘佛教不断兴盛发达的过程就是不断贬斥、抑制
声闻教法... 阅读全帖 |
|
x******i 发帖数: 14369 | 25 课程介绍
开设的课程
● 基础课程
共2册书;主要修学内容包括“闻法方式、为什么学佛、怎么样学佛、什么是密宗、三
殊胜、胜利道歌、胜出天神赞、念佛功德、略说忏罪、菩提心的修法、亲友书讲记、醒
世歌、树立佛幢 千秋万代、愿海精髓”等。
基础课程视频、音频及文本下载
● 加行课程
以《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亦名《普贤上师言教》)为主要修学内容。共7册书;内容
包括“前行广释、莲师金刚七句略讲”等。圆满完成《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的修学、符
合相关要求的学员,有机会继续学修法王如意宝亲传、具有不共近传加持的《文殊大圆
满》、自莲花生大士传承至今的《六中阴修法》、无垢光尊者所著的《大圆满三大休息
》、《三自解脱》、《七宝藏》的部分论典等宁玛派特有的窍诀性修法。
前行课程视频、音频及文本下载
● 净土课程
以《极乐愿文》(亦名《藏传净土教言》)为主要修学内容。共10册书;内容包括“净
土教言讲记、藏传净土法讲记、汉传净土五经一论讲记”等;通过让学员了解并行持往
生极乐四因,如理念佛、持咒与祈祷,争取让绝大多数的学员于临终之际能顺利往生极
乐世界。
净土课程视频、音频及文本下载
● 入行论课程
以《...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6 无明灭,则行灭(SA 302 等经), 是佛说缘起时反覆说的。
什么是无明?
什么是行?
无明灭了,行如何灭?
行何时灭?
<杂阿含292经>,南传<相应部12相应51经>回答了这些问题。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92.htm
杂阿含292经(因缘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云何思量观察正尽苦,究竟苦边时,思量众生所有众苦种种差别?此诸苦何因?
何集?何生?何触?
思量取因,取集,取生,取触,若彼取灭无余,众苦则灭。
彼所乘苦灭道迹如实知,修行彼向次法,是名比丘向正尽苦,究竟苦边,所谓取灭。
复次,比丘!思量观察正尽苦,究竟苦边时,思量彼取何因?何集?何生?何触?
思量彼取爱因,爱集,爱生,爱触,彼爱永灭无余,取亦随灭。
彼所乘取灭道迹如实知,修习彼向次法,是名比丘向正尽苦,究竟苦边,所谓爱灭。
复次,比丘!思量观察正尽苦,究竟苦边[时?],则思量彼爱何因?何集?何生?
何触?
知彼爱受因,受集,受生,受触,彼受永灭无余,则爱灭。
彼所乘爱灭道迹如实知,修习彼向次法,是名比丘向正尽...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27 显密之关系
问(19):藏传之密宗的修行,要以显教为基础。我想知道的是,显教的修学与密宗是
什么关系?密宗与显教有什么不同?
答:藏密的修学的确是建立在显宗的基础上,但所谓的密教要以显宗为基础并不意味着
一定要把显宗全部学完了才可进入密法的学习。这里所说的基础有几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从历史上看,藏传佛教最初的兴起是从显宗经典的弘扬上开始的。据《唐书》记
载,约在东晋时期,藏地进入了托托日年赞国王(《唐书》称其为陀土度)的统治时期
。公元317年,当国王已是花甲之年时,有一天突然天降四部宝典:《宝箧庄严论》、
《百拜忏悔经》、《十善经》、《十二因缘经》等,并且虚空中还传出声音说:“自兹
当俟五世,始晓此事。”也即是说再过五个朝代,人们才能懂得这些佛典的内容。结果
等到松赞干布执政时,藏地开始有了文字,人们真地明白了这些经文的含义。也就是从
那时候起,显宗经典为后来密法的弘扬开始打下牢靠的基石。
第二,密法的修证必须以显宗的出离心、菩提心为基础。基本上在藏传佛教的每一个修
法仪轨中,篇首都有皈依、发心等内...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28 释广钦(1892—1986),法名照敬,派名广钦,俗家姓黄,福建省惠安县人,清光绪十八
年(1892年)12月26日,生在一贫如洗的家庭中。4岁那年,他父母为给长子娶亲无钱,
就把他卖给晋江县南门外的李姓人家作养子。他的养父李树,在山坡地种水果为生,日
子勉强过得去。养母林菜,信佛茹素,以中年无子,才买一个养子。
广钦自幼体弱多病,到李家后,养母待他如同己生,为求平安,依当时习俗,养母带他
到观音亭许愿,把他送给观音菩萨做契子。广钦7岁起随着养母茹素,终生不改。不幸9
岁那年养母弃世,又过了两年,养父李树也病故,广钦至此孤苦伶仃。后来经远房亲戚
的安排,由乡人带他到南洋谋生。11岁的广钦,在南洋的福建同乡商店里做学徒,事实
上是煮饭扫地打杂,过了数年,年龄渐长,体力增加,与人结队上山,垦林伐木,工作
虽然辛苦,但赚钱较多,生活也较自由。
一日散工,工人准备搭乘轻便推车下山,广钦忽有预感,觉得台车不安全,警告同事不
要搭这班台车,别人不信,这班车果然途中翻覆。过后同事中有人说:“你自幼吃素,
又能料事如神,何不出家修行去?”
别人是顺口而说,但在广钦听来,“一言提醒梦中人,”想起自幼孤苦...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29 南无阿弥陀佛!
很高兴有缘和您在这里讨论佛法。:-)愿佛法兴盛,众生安乐!若要佛法兴,唯有僧
赞僧。
索达吉堪布开示过:“既然佛陀自己及前辈大德都已明确宣说过各宗佛法、各派善知识
均为佛教正法、佛陀本人之化现,作为后学的我们便不应该再意气用事、各自为政、互
相诋毁。各派在显现上确实有不少差异,但这些差异都不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也绝
不是像水火一样难以并存。若能把各宗各派全部融合起来一体观之,则差异的存在反而
验证了佛法随机施教的特点,我们也才能在佛法的浩瀚大海中各取所需、尽饮甘露美味。
妄加分别,则佛法必遭割裂;一体圆融,则修行者各个受益。”
显密之关系 --敬录自索达吉堪布“藏密问答录”http://www.zhibeidy.com/book/show.php?id=4174&chapnum=23
问(19):藏传之密宗的修行,要以显教为基础。我想知道的是,显教的修学与密宗
是什么关系?密宗与显教有什么不同?
答:藏密的修学的确是建立在显宗的基础上,但所谓的密教要以显宗为基础并不意
味着一定要把显宗全部学完了才可进入密法的学习。这里所说的基础有几个方面的... 阅读全帖 |
|
L***i 发帖数: 334 | 30 转载
延安整风的反省标本和1950年代的匿名信,是朱明在历史上留下的两次痕迹,即使是官
方出版的林伯渠传记中,在介绍林伯渠的婚姻内容中,朱明也仅在1946年出现过一次,
近似史铁生在《务虚笔记》中所说革命历史中被抠掉的“人形空白”。
另外一起与秦城有关的“匿名信事件”则发生在陆定一夫人严慰冰和林彪夫人叶群之间。
严慰冰入狱是由于检举叶群的“匿名信事件”。严与叶群早年并无利害冲突,同样出身
于大家,严慰冰父亲早年加入中共,她考取中央大学后随母奔赴延安,在抗大毕业;叶
群则为国军少将庶出之女,在一•二九运动中接近中共,以后到达延安。二人同
为延安名媛,各自嫁给高干,严慰冰相比下更为根正苗红。1949年之后二人工作亦无交
集,却由于出身和做派不同,令严对叶群产生了难以抑制的恶感。
严慰冰妹妹严昭称,1942年延安开展整风,在清查历史档案时,发现叶群有隐瞒历史、
虚报党龄等问题。严慰冰得知消息,曾向叶群所在单位马列学院党组织反映。后来叶群
和林彪结婚,此事未再追究。1943年,叶群在中央医院生了第一个孩子,正好严慰冰也
在住院。叶群经常要吃鸡汤,曾要警卫员头顶鸡汤泅水过延河,更引起...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1 ☆─────────────────────────────────────☆
Yisu (大头教主) 于 (Tue Nov 1 10:55:01 2011, 美东) 提到:
众生只所以不能解脱, 经书上都说是因为有五蕴生灭的存在。 只要能把五蕴灭掉,
就是寂静陧盘常乐。大家也似乎都是这样看的。
两个问题:
1: 生灭的存在是本来就存在吗, 还是自己可以寂灭的吗?
2: 起心动念也都是生灭。 如果要想把生灭灭掉, 是用生来灭, 还是用灭来减呢?
还是说生可以自己消减, 灭也可以自己消减?
☆─────────────────────────────────────☆
Reo ( 神 愛 世 人) 于 (Tue Nov 1 11:12:06 2011, 美东) 提到:
未知生,焉知死
☆─────────────────────────────────────☆
Yisu (大头教主) 于 (Tue Nov 1 11:20:29 2011, 美东) 提到:
☆─────────────────────────────────────☆
rayk... 阅读全帖 |
|
M****o 发帖数: 7045 | 3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纵笔肆狂言 纵笔肆狂言
7/7/2013, 于橡树岭
1
近日闲暇,不觉又信步至郊外河边。清溪澹澹,远岫霭霭,一郡风雨,此地独徘徊。时
见一丛丛野草花,细雨中独自傍水而生,也无人惜,从教坠去,开也自在,谢也寂寂。
倒是百虑渐空——不,我并没有想起王维,没有想起“空山新雨后”,没有想起“胜事
空自知”,也没有想起“山中发红萼”。这些极致纯美的,那么明朗纯粹;与我现下之
倦倦郁结,乃至冷淡萧疏相去略远。
回家后,煮杯热茶,默默听雨打幽窗,晚凉天气,不期而然,就念起: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
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就好象,这些句子,原本就住在我心里。虽然我没有什么“山中客”好念的。然而,总
有那么点点若有所失,颇为惆怅,却不凄凉;似有心动,却无执著;若欲开解,终又郁
郁;——就是这么似淡非浓,似悲非伤,若忧而郁,亦即亦离,飘忽却又实在。如此种
种,在韦应物笔下,一一现来,却又从容淡然。
2
有的人写诗,是为了验证自己的理论——对形式的完美追求也好,对“志”或“道”的
寄托也好;有的人写诗,是为了求取功名,或者博取名声;有的人写诗,是为了体验俗
世之... 阅读全帖 |
|
d****a 发帖数: 655 |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dukkha (沉浮颠倒之心), 信区: Wisdom
标 题: 《观呼吸》——慈心的力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Sep 29 11:25:51 2012, 美东)
本书所谈论的内观禅修方法,如果你能善用它们,一定可以转化你的每一个经验。在此
书新版的后记中,我想花些时间去强调佛法的另一面── 慈心或慈爱友善之心(Metta
orLoving-friendliness),它是内观的合作伙伴。没有慈心,我们的内观修习将很难
成功突破自身的贪欲与固执的我见;反过来说,内观也是发展慈爱的一个必须基础,两
者经常是相辅相成地一起发展的。
从本书问世以来的十多年间,世界发生了许多增加人类恐惧与不安的天灾人祸。在
此扰攘不安的气氛下,培育深切的慈爱意识,对我们的福祉来说,实关系重大,对于未
来世界,亦是最佳的希望与祝福。慈爱意识所包含的利他精神,是佛陀维护人类福祉的
心要── 你在他的教导与生活方式中,都可以随处见到。
我们每一个人天生就有慈爱的能力,可是,只有内心安静── 无贪、无瞋、亦无
嫉妒,慈爱的种子才能发展,只有... 阅读全帖 |
|
d****a 发帖数: 655 | 3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dukkha (沉浮颠倒之心), 信区: Wisdom
标 题: 《观呼吸》——慈心的力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Sep 29 11:25:51 2012, 美东)
本书所谈论的内观禅修方法,如果你能善用它们,一定可以转化你的每一个经验。在此
书新版的后记中,我想花些时间去强调佛法的另一面── 慈心或慈爱友善之心(Metta
orLoving-friendliness),它是内观的合作伙伴。没有慈心,我们的内观修习将很难
成功突破自身的贪欲与固执的我见;反过来说,内观也是发展慈爱的一个必须基础,两
者经常是相辅相成地一起发展的。
从本书问世以来的十多年间,世界发生了许多增加人类恐惧与不安的天灾人祸。在
此扰攘不安的气氛下,培育深切的慈爱意识,对我们的福祉来说,实关系重大,对于未
来世界,亦是最佳的希望与祝福。慈爱意识所包含的利他精神,是佛陀维护人类福祉的
心要── 你在他的教导与生活方式中,都可以随处见到。
我们每一个人天生就有慈爱的能力,可是,只有内心安静── 无贪、无瞋、亦无
嫉妒,慈爱的种子才能发展,只有...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Milito (曾哥最天使~纵笔肆狂言),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纵笔肆狂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17 17:02:04 2015, 美东)
纵笔肆狂言
7/7/2013, 于橡树岭
1
近日闲暇,不觉又信步至郊外河边。清溪澹澹,远岫霭霭,一郡风雨,此地独徘徊。时
见一丛丛野草花,细雨中独自傍水而生,也无人惜,从教坠去,开也自在,谢也寂寂。
倒是百虑渐空——不,我并没有想起王维,没有想起“空山新雨后”,没有想起“胜事
空自知”,也没有想起“山中发红萼”。这些极致纯美的,那么明朗纯粹;与我现下之
倦倦郁结,乃至冷淡萧疏相去略远。
回家后,煮杯热茶,默默听雨打幽窗,晚凉天气,不期而然,就念起: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
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就好象,这些句子,原本就住在我心里。虽然我没有什么“山中客”好念的。然而,总
有那么点点若有所失,颇为惆怅,却不凄凉;似有心动,却无执著;若欲开解,终又郁
郁;——就是这么似淡非浓,似... 阅读全帖 |
|
d****a 发帖数: 655 | 36 本书所谈论的内观禅修方法,如果你能善用它们,一定可以转化你的每一个经验。在此
书新版的后记中,我想花些时间去强调佛法的另一面── 慈心或慈爱友善之心(Metta
orLoving-friendliness),它是内观的合作伙伴。没有慈心,我们的内观修习将很难
成功突破自身的贪欲与固执的我见;反过来说,内观也是发展慈爱的一个必须基础,两
者经常是相辅相成地一起发展的。
从本书问世以来的十多年间,世界发生了许多增加人类恐惧与不安的天灾人祸。在
此扰攘不安的气氛下,培育深切的慈爱意识,对我们的福祉来说,实关系重大,对于未
来世界,亦是最佳的希望与祝福。慈爱意识所包含的利他精神,是佛陀维护人类福祉的
心要── 你在他的教导与生活方式中,都可以随处见到。
我们每一个人天生就有慈爱的能力,可是,只有内心安静── 无贪、无瞋、亦无
嫉妒,慈爱的种子才能发展,只有在内心安静的肥沃土壤上才能开花结果。我们要在自
己及他人之中培育慈爱的种子,帮助它们生根与茁壮。
我曾到世界各地传授佛法,因此,亦会在机场内逗留不少时间。有一天,我在伦敦
附近的吉域机场(Gatwick Airport)候机,有很多时间可用,...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162 | 37 国际佛学网:http://www.buddhistweb.org/
顶礼至尊圣度母!末学学佛才一年,参加五明佛学院美国菩提小组净土组的学习不
久。资质愚鲁,修学浅薄。但最近在念诵《二十一度母赞》时,确实发生了令末学惊喜
交加,信心倍增的一些事情。愿和大家分享。
不久前,有天晚上9点半左右我先生收到同事的电话,他家两个月大的婴儿突发高
烧40多摄氏度住院,情况很紧急。末学听到电话里小孩的情况严重,想起上师索达吉堪
布开示过:度母能遣除世间的各种灾难和痛苦,任何人遇到灾难和痛苦时,都应该一心
一意祈祷度母。度母的加持是非常灵。依靠度母迅速、威猛的加持,除了某些不可逆转
的定业,一切暂时的违缘都能遣除。如果有时间,就念《二十一度母赞》,如果没时间
,就念度母心咒“嗡 达热德达热德热 娑哈”或者“吉尊帕玛卓玛切钦耨,晋当地爱根
累加德索。”(至尊度母您垂念,祈求救脱诸苦难。)末学立即花了15分钟左右的时间
念诵了七遍《二十一度母赞》,虔诚祈祷度母帮助小孩化解灾难。
第二天上午婴儿的母亲打电话说小孩的高烧已经控制住了。她注意到就是在和我家
先生通话后,婴儿体温很快就开始下降。这位母亲也很有善根,... 阅读全帖 |
|
M****o 发帖数: 7045 | 38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纵笔肆狂言 1
近日闲暇,不觉又信步至郊外河边。清溪澹澹,远岫霭霭,一郡风雨,此地独徘徊。时
见一丛丛野草花,细雨中独自傍水而生,也无人惜,从教坠去,开也自在,谢也寂寂。
倒是百虑渐空——不,我并没有想起王维,没有想起“空山新雨后”,没有想起“胜事
空自知”,也没有想起“山中发红萼”。这些极致纯美的,那么明朗纯粹;与我现下之
倦倦郁结,乃至冷淡萧疏相去略远。
回家后,煮杯热茶,默默听雨打幽窗,晚凉天气,不期而然,就念起: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
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就好象,这些句子,原本就住在我心里。虽然我没有什么“山中客”好念的。然而,总
有那么点点若有所失,颇为惆怅,却不凄凉;似有心动,却无执著;若欲开解,终又郁
郁;——就是这么似淡非浓,似悲非伤,若忧而郁,亦即亦离,飘忽却又实在。如此种
种,在韦应物笔下,一一现来,却又从容淡然。
2
有的人写诗,是为了验证自己的理论——对形式的完美追求也好,对“志”或“道”的
寄托也好;有的人写诗,是为了求取功名,或者博取名声;有的人写诗,是为了体验俗
世之外的快感;有的人写诗,是为了与人应酬;有的人... 阅读全帖 |
|
f**o 发帖数: 12685 | 39 海日先生墓志铭
杨一清
王阳明全集
正德己卯,宁濠称乱江西,鸠集群盗,发数千艘而东,远近震动。巡抚南赣都御史王守
仁伯安传檄邻境,举兵讨贼。时其父南京吏部尚书王公致仕居会稽。有传伯安遇害者,
人谓公曰:“盍避诸?”公曰:“吾儿方举大义,吾避安之。”或曰:“伯安既仇贼,
贼必阴使人行不利于公,避之是也 。”公笑曰:“吾儿能弃家讨贼,吾何可先去,以
为民望。祖宗功泽在天下,贼行且自毙。吾为国大臣,恨老不能荷戈首敌。即有不幸,
犹将与乡里子弟共死此城耳 。”因使人趣郡县,宜急调兵粮为备;禁讹言,勿令动摇
人心。乡人窃视公宴然如常时,众志亦稍稍定。盖不旬月而伯安之捷报至矣。初,贼濠
东下,将趋南都。伯安引兵入南昌,夺其巢。贼闻大恐,急旋舟。伯安帅吉安知府今都
宪伍君文定等大战于鄱阳湖。贼兵风靡,遂擒濠,并其党与数千人,献俘于阙。呜呼!
自古奸雄构乱,虽有忠臣义士,必假以岁月,乃能削平祸难。伯安奋戈一呼,以身临不
测之渊,呼吸之间,地方大定。公闻变从容,群嚣众惑,屹然不为动。伯安得直前徇国
。不婴怀回顾以成懋绩。公之雅量,伯安之忠义,求之载籍,可多见哉?
及是武庙南巡,权奸妒功,构飞语陷伯安,迹...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40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
岳南
1948年11月29日,共产党所属东北野战军会同华北军区主力共100万人,在北平、天津
、张家口地区联合发起平津战役,与国民党军傅作义部60万人展开决战。12月12日,北
平城被解放军包围,南苑机场失守,国民党军气脉已竭,力不能支,平津即将陷落。蒋
介石急派飞机空投手谕致平津守军各军长,以鼓舞士气。手谕末尾以悲壮无奈的口气道
:“固守待援,不成功,便成仁。”13日,北平西效炮声隆隆,解放军发射的弹片从清
华园上空“嗖嗖”掠过,校内师生及家属大为惊恐,纷纷逃跑躲避,清华陷入混乱。鉴
于此情,校方只好宣布停课,师生员工自寻出路。
在国民政府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的危急时刻,朱家骅、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
陈雪屏等在蒋介石授意下,于南京紧急磋商谋划“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抢救计划”
细节办法,很快拟定了“抢救人员”名单。名单包括四类:
(一)各院校馆所行政负责人;
(二)因政治关系必离者;
(三)中央研究院院士;
(四)在学术上有贡献并自愿南来者。
计划既定,立...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5443 | 41 对所有的中国人来说, 都发现自己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 中国经济上去了, 政治强大
了, 但为什么那么多西方人还是对中国抱着怀疑和敌视的态度, 以至与我们感觉到在西
方世界我们完全被抵制, 我们在西方不被理解,不被接受. 我认为除了国家之间的利益
因素以外, 还有一个根本的问题, 是咱们和西方的沟通做的太差, 我们承认西方人多多
少少会有西方中心的心态, 我们不应该坐在这里等着西方人来沟通咱们, 咱们应该主动
地去和西方人沟通, 我写这个帖子, 是想从追MM这个比较能引起大家兴趣的话题为切入
点, 把很多西方社会的特点和思维习惯融合在其中展现给大家, 一方面介绍一些西方的
东西给大家, 另一方面, 也鼓舞广大的中国男性朋友, 加强和西方女性的交往和沟通,
争取西方的半边天.
在西方社会的性和感情这方面的东西发展的很早, 70年代性解放, 80 年代已经开
始转回保守, 发展到现在已经相当的成熟. 西方的小孩很早就开始接触感情领域, 通过
我对西方的少儿杂志里类似于咱们中国的 “知心姐姐’’栏目的观察, 他们的孩子从
差不多十岁多一点就会写信问起感情问题, 十三四岁时谈的就是自己和男(女... 阅读全帖 |
|
f**o 发帖数: 12685 |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wdo (长老),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海日先生是琅琊王氏之后,墓志铭由内阁首辅撰写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6 10:37:35 2016, 美东)
海日先生墓志铭
杨一清
王阳明全集
正德己卯,宁濠称乱江西,鸠集群盗,发数千艘而东,远近震动。巡抚南赣都御史王守
仁伯安传檄邻境,举兵讨贼。时其父南京吏部尚书王公致仕居会稽。有传伯安遇害者,
人谓公曰:“盍避诸?”公曰:“吾儿方举大义,吾避安之。”或曰:“伯安既仇贼,
贼必阴使人行不利于公,避之是也 。”公笑曰:“吾儿能弃家讨贼,吾何可先去,以
为民望。祖宗功泽在天下,贼行且自毙。吾为国大臣,恨老不能荷戈首敌。即有不幸,
犹将与乡里子弟共死此城耳 。”因使人趣郡县,宜急调兵粮为备;禁讹言,勿令动摇
人心。乡人窃视公宴然如常时,众志亦稍稍定。盖不旬月而伯安之捷报至矣。初,贼濠
东下,将趋南都。伯安引兵入南昌,夺其巢。贼闻大恐,急旋舟。伯安帅吉安知府今都
宪伍君文定等大战于鄱阳湖。贼兵风靡,遂擒濠,并其党与数千人,献俘于阙。呜呼!
自古奸雄...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24123 |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ove 讨论区 】
发信人: dramawatcher (梧桐树下戏凤凰,琵琶弦上说相思), 信区: Love
标 题: 【你的承诺】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12 16:01:06 2011, 美东)
夜冷清,独饮千言万语
难舍弃,思国心情
灯欲尽,独锁千愁万绪
言难启,诀别吾妻
烽火泪,滴尽相思意
情缘魂梦相系
方寸心,只愿天下情侣
不再有泪如你
---------------------------------《诀别》童安格
什么时候第一次听童安格的这首诀别的?已经忘了,只是依稀记得似乎也是某个深夜,
某个角路,某个失落的日子。还有那仍然记忆犹新的的独白: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是的,这首歌写的正是林觉民的《与妻书》。对不少人来说,《与妻书》或许是如雷贯
耳,然而,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感受到其中的滋味?至少,我这wsn在听到这首歌之前是
毫无例外地把《与妻书》当作语文课上不得不背的文章之一... 阅读全帖 |
|
b*********k 发帖数: 35031 |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ove 讨论区 】
发信人: dramawatcher (梧桐树下戏凤凰,琵琶弦上说相思), 信区: Love
标 题: 【你的承诺】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12 16:01:06 2011, 美东)
夜冷清,独饮千言万语
难舍弃,思国心情
灯欲尽,独锁千愁万绪
言难启,诀别吾妻
烽火泪,滴尽相思意
情缘魂梦相系
方寸心,只愿天下情侣
不再有泪如你
---------------------------------《诀别》童安格
什么时候第一次听童安格的这首诀别的?已经忘了,只是依稀记得似乎也是某个深夜,
某个角路,某个失落的日子。还有那仍然记忆犹新的的独白: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是的,这首歌写的正是林觉民的《与妻书》。对不少人来说,《与妻书》或许是如雷贯
耳,然而,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感受到其中的滋味?至少,我这wsn在听到这首歌之前是
毫无例外地把《与妻书》当作语文课上不得不背的文章之一... 阅读全帖 |
|
m******c 发帖数: 2248 |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reamer 讨论区 】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中国男人如何追求和交往白人MM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n 9 23:00:28 2013, 美东)
转载自网络
(一) 白人MM的分类
这里完全是我自己根据自己有限的经验进行的分类, 肯定不准确, 大家千万别按
图索骥, 而要灵活掌握,
美国MM:
大多看上去很傲气, 但如果深入接触了, 人其实都蛮不错的, 美国MM是典型的两
张脸, 她和你不熟悉的时候那个高傲的样子在咱们中国就叫“欠揍“ , 如果你和她熟
了, 她还是很乐于表现自己是天真很, 容易受伤, 很女人的, 虽然还是整天拉着一张“
欠揍脸“, 但你对她们的感觉就好多了. 由于混血的缘故, 她们长得很多都不错, 如果
MM身材不好的话, 通常会很美国很幽默.
西欧MM:
这里也包括北欧和英国的MM, 从民族性格来分, 我全划到西欧MM名下. 如果要用
一个字来形容她们, 那就是-----冷. 西欧MM是比较纯正的日尔曼人, 所以他们拥有古
代日尔曼民族的那种强悍的性格, ... 阅读全帖 |
|
p********i 发帖数: 719 | 46 人生若如只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的这句词,极尽婉转伤感之韵味,短
短一句胜过千言万语,人生种种不可言说的复杂滋味都仿佛因这一句而涌上心头,叫人
感慨万千。
打开记忆的轩窗,不知何时起,曾经的那一场花开已经渐渐模糊了。坐在思念的渡
口前,拼命的守着一份的执念,静静的翻阅着前尘往事,缅怀着一幕幕情感的归依,悄
然的沧桑把破碎的记忆拼凑。是怎样一个偶然的初见,是怎样一个朦胧的瞬间,是怎样
一场绚丽的花开,竟让无尽的缅怀如流水般的泛滥。此后,秋风悲画扇。一场心灵的轮
回就在六道里上演,从人间道的爱到恶鬼道的恨,禅意与魔心彼此征战,无所谓输赢,
都演绎着一个人的心酸。
曾经幸福的走过,如今才会浮现感动。如此幸运的我,在锦瑟年华里遇见过,直到
那刻,我才体会到繁华后落寞的滋味,明知无缘,却依然痴痴的等待。若是不爱过,就
不会寂寞,就不会忧伤。
只有真心喜欢过,为情沉溺过,才真正的明白,在花落的季节心依旧也会冷的。其
实,就算没有被爱着的人好好疼惜过,但遗憾中依然有甜蜜和快乐。
感情的世界,爱是彼此的,情不一定是两个人的事情,爱亦或放手,只有时光会记
得,那些寂然欢喜的时光,是属于我一个人的...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7 原始佛法所说无相心解脱有种种不同,有的共外道,有的究竟解脱。
* 不思惟一切相,无相心三昧止住的无相心解脱,是共外道。对于相的生起之因-贪嗔痴-还没断除。
* 漏尽的比丘,舍弃贪嗔痴,为未来不生之法。于无相心解脱中,这个不动心解脱为第一。
依相应部注解,舍弃贪嗔痴,是由于现观无常、苦、无我。
【南传相应部】第41相应7经
尔时,尊者牛达多住于摩叉止陀山之安婆陀伽林中。
二 时,质多居士来诣尊者牛达多住处,礼拜尊者,坐于一面。
三 尊者牛达多言坐于一方之质多居士曰∶『居士!此无量心解脱,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此等诸法是意义有别?抑名辞有别耶?或意义为一,唯名辞有别耶?』
四 『大德!或依于事由,此等诸法谓于意义有别,且名辞亦有别,有其事由。大德!又或依于事由,谓此等诸法意义为一,唯有名辞各别,而有其事由。
五 然大德!或依于事由,此等诸法谓于意义有别,且名辞亦有别。何者为其事由耶?
大德!于此有比丘,以与慈俱起之心,满于一方而住,同于第二、同于第三、同于第四方、上下横、一切处、于一切情况下、一切具有之世界,与慈俱起,广大远行无量而无怨念,...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