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思梵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S**********u
发帖数: 1329
1
浮世德并不宁静。
整个神圣同盟都在谈论着陛下一举收复旭日初升之所的不世武功,兴奋得无以复加
。时隔多年之后,嗜血的菲利浦之名再度传遍天下。人们这才想起了皇帝陛下青年时代
的种种辉煌事迹,甚至有人翻出了当年的一些肖像画。那时的菲利浦虽不英俊,但就那
么一站,自然就有一种霸气在。
现在,那些过去私底下议论着菲利浦的人口风全都变了。同样是吃得脑满肠肥,在
收复旭日初升之所前,就是混吃等死。但收复了旭日初升之所后,现在叫做韬光养晦。
当李察重归诺兰德时,居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力。
一回浮世德,李察把东西放下,就背上大封魔箱,直接来到永恒龙殿。接待他的依
旧是诺兰大神官。诺兰明显容光焕发,对李察也显得非常热情。在过去的一年中,她光
是从收购法罗矿产中所赚取的差价,就已经多达上百万金币。这可是一笔不菲收入,身
为永恒龙殿的大神官,诺兰本身其实并不怎么需要钱,可是她有家族和亲人,还有许多
需要照顾的朋友和关系,钱是永远都不会嫌多的。
“李察,好久不见!你在绝域战场中过了多久,一年?等等……”诺兰突然顿住,
上上下下仔细看着李察,面露惊讶:“李察,你怎么还不是大魔导师?这不可能是你的
瓶颈啊!可是你...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2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圣名的力量
圣名的力量
主教加里斯多 著
中译来自中国上海的教友
2002年修订版本
"The original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Power of the Name: The Jesus Prayer
in Orthodox Spirituality by Bishop Kallistos [Ware] of Diokleiaa provided
by an Orthodox believer in China.
祈祷与静默
一位芬兰的正教作家曾很有见地地指出:“祈祷的时候,你一定要使自己保持静默。…
… 你一定要使自己保持静默,让祈祷从内心涌流出来。”在祈祷中保持静默是最为困
难的,同时也是至关重要的事。静默不仅具有消极的意义(语句的中止,或讲话的暂停
),更恰当的说,静默也包含非常积极的意义。静默是一种专注警醒的态度,一种醒寤
的态度,最重要的是:它是一种聆听的态度。静修者(hesychast)就是这种专务聆听
的人,他已达到了内在的安宁与静默(hesychia)。他聆听内心祈祷的声音,并深知这
不是他自己的声音,而是另一位向他说话者的声音。
让我们看一下...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六章 初转法轮

    八支道中胜,四句谛中胜;
离欲法中胜,具眼人中胜。
——《法句经》
前绪
古印度因其著名的哲学家和宗教师而闻名于世。他们对人生以及人生目的有着各
种不同观点和见解。《长部》中的《梵动经》讨论了佛陀时代流行的六十二派哲学思想。
与当时宗教信仰大相径庭的是顺世派的断灭论,叫做车婆克,以其创始人命名。
根据古印度的顺世派(1)(巴利语和梵语称之为--lokayata),人死之后,丢下他产
生的一切能量,不再有任何存在。在他们看来,死亡是一切存在的终结,只有现在才是
真实。“尽情地吃喝玩乐,死亡将降临每一个人身上。”这好象就是他们的思想体系。
他们主张“宗教是愚昧的背,精神方面的病态。”“道德是一种欺骗,只有及时行乐才
是真实。”死亡是生命的终止,不相信一切善良、高贵、纯净和悲悯的东西。纵欲主义
,自私自利,对庸俗意念的断然肯定等被认为是一种荣耀。人们不需要控制自己的情欲
和本能,因为这些全是人类的自然产物。”(2)
另一种极端思想认为,解脱只能由严酷的苦修而达到。这完全是一种宗教思想,
被当时享有盛名的宗教团体的苦行僧所信奉。在菩萨精进求证佛道时,侍奉他的五...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Belief
标 题: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0 01:26:40 2013, 美东)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一因的真实义
看见达照法师写的文章:《邪因外道-萧平实的“造神运动”》,不得不让人摇头
,世上竟然有这么荒谬的出家人,连最基本的佛法知见──能生万法的第一因,也就是
万法都要以真心第八识为根本依的道理都不知道,却在这里大放厥词,洋洋得意写了二
万多字来毁谤 平实导师,曝露他对佛法的无知,也曝露他没有任何佛法正知见。像这
样的人,若非处于末法时代,何能至此?真是可悲、可叹啊!也因此缘故,本文辨正,
都不尊称达照法师,仅以达照称呼之,何以故?达照本身没有佛法正知见故,将外道法
引入佛门,破坏 佛的正法故,毁谤完全符合 佛说的胜义僧 平实导师故;然而契经都
说,一但谤佛、谤法、谤胜义僧,其戒体(不论是声闻戒体或菩萨戒体)已失,本质已经
不是出家人,仅具有出家表相的凡夫而已,所以不尊称为达照法师,仅称达照而已。
一、第一因的真实义:
所谓第一因,即是无上因,表示没有其他的因可以超过祂,因为这个第一因、无上
因就是 佛所说的真心第八识,何以故?当中阴身投胎时,是由真心第八识携带意根投
胎于受精卵中。由于第八识有大种性自性的关系,能够执持受精卵,能够接触四大、摄
取四大,长养这个受精卵,使得这个受精卵能...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6
《宝王三昧忏》续跋
《宝王三昧忏》乃先师夏莲老晚岁最后之巨著。“忏”者,梵语“忏摩”之略。正译为
“乞容恕”,旧译为“悔”。音义结合,名为“忏悔”。《心地观经》曰:“若覆罪者
,罪即增长。发露忏悔,罪即消除。”《业报差别经》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
,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是故古云:“灭苦之要,莫过忏悔。”
普贤大士曰:“我于过去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
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本仪中广列当世众生种种罪恶,其邪妄险毒,
倍蓰于前。若不速忏,果报堪悲。
夫忏法有事、理二类。仪中严净道场、礼佛诵经、随文忏罪,是为事忏,亦名作法
忏。至于仪中“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无量胜方便,从思实相得”,“若欲忏
悔者,端坐念实相”等,乃观照无生,从容中道之妙行,是为理忏,亦名无生忏。唐清
凉国师曰:“事忏灭末,理忏拔根。”本仪寓理忏于事忏,人人皆可入手;从作法契无
生,念念灭除罪根。方便究竟,微妙难思。
又此忏名为“宝王三昧”者,盖宝王三昧即念佛三昧。本忏以法藏因行,为自典范
;弥陀果证,作我依归。仪中之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即《往生论》之“五...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7
观音灵感录续编
菩萨戒弟子惕园毛凌云敬述
第一章 绪言
第二章 救刀兵劫
第三章 救灾祸难
第四章 救疾病苦
第五章 救产婴苦
第六章 善恶劝惩
第七章 示现接引
第八章 结劝流通
第九章 礼念方法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略叙圣迹
观世音菩萨是古佛再来,在无量劫前早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故称观音古佛。但以度
生念切,救苦心殷,不离寂光,倒驾慈航,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之左辅,又为娑婆
世界释迦世尊之良弼,遍十方微尘国土,度二乘六道众生,共生极乐。应以何身得度者
,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虽常现佛身,而复普现菩萨、缘觉、声闻、及人、天、修罗、畜
生、饿鬼、地狱等九法界身;即山河道路,桥梁船筏,药草树木,楼台房舍,墙壁村落
等,亦随机化现,以施无畏,而垂济度。世人据迹而论,只云菩萨或大士而已。尤对我
等娑婆世界,因缘甚深,昼夜六时,常以大悲眼,观照世间一切众生,求救苦难、或求
赐福利、而称名之音声,即施护祐,拔苦与乐,故名观世音,简称观音。又名观自在,
谓自利利人皆能得大自在也。菩萨、简称也,音译具名为菩提萨埵;义译旧为大道心众
生,新译曰觉有情,又译大士。释为:菩者、觉也、度也,萨者、有情...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8
五、节孝延寿 先曾祖妣毛母李太夫人,世居湖北通城之马港,虔奉观音菩萨。先曾祖
端元公积学早逝,先高祖盛周公,高祖妣张太夫人,金太夫人均在堂,时甫三十二岁,
守节抚孤,以母兼父,孝养翁姑,以媳代子,周旋于两姑之间,曲尽孝道。且豪侠好义
,有丈夫气,急人之难,抚人之儿,亦劳怨不辞。清末洪杨之乱,湘军屡战于此,某日
闻寇警,急奉翁姑奔于前,襁负三子随于后,仓皇逃避,见侄被弃哀号,即禀翁姑:‘
媳有三子,弃一可也,兄惟此子,忍令绝嗣耶?’乃弃长子于途,携侄同逃。子追不及
,寇至欲兵之,询知其情,义而舍之,寇退,仍获团聚焉。迄翁姑先后弃养,家虽中落
,皆葬祭尽礼。而哀毁过甚,及次子先逝,孙曾多夭,积忧愁而生乳癌,溃痛甚剧,医
谓无救。吾祖躬率吾父祷于观音菩萨座前,忽梦大士教以青丝瓜捣敷而痊愈,延寿两纪
。四代同堂,晚景欢娱,精神矍铄,无疾而终,享寿八十有五。沔阳夏少平钟武先生为
立节孝传,刊入家谱。
六、孝延双寿 余岳父郑公文成老先生,岳母吴太夫人,世居湖北通城南区郑家岭,迁
何婆桥之何家垄。佛神并信,尤敬奉观音菩萨。父早死,事母极孝,定省必敬,葬祭尽
礼。性均仁慈,无所矜饰,好善乐施,不使...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9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灵界争战(ZT)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neohorizon (horizon),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灵界争战(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15 20:25:56 2014, 美东)
踏出神秘迷宫
腾张佳音
**编按:本书所载乃作者个人的经历,读者切勿仿效。据作者经验所得,打坐或
其它秘术的本身,都是非常危险的,都算是通灵术;读者切勿尝试循印度瑜伽或其它通
灵术与灵界接触,因为这是圣经所禁绝的。若读者之中,已有开始修习类似上述秘术的
,应尽快与就近教会联络,寻求帮助。
引子
一九七六年九月十六日,香港启德机场的接机处,出现了一个身穿黄袍的少女;她
肩披长发,架起太阳镜,脚踏凉鞋,手提满袋祭神器具。这个少女似幽灵般缓步移向人
群中,她的家人差点辨认不了眼前这个木讷阴深的印度瑜伽修习者,原来就是他们那个
远赴美国留学多时,一向活泼时尚的女儿......她变得沉默寡言,却坚持要去印
度避世修行,甚至愿意削发为尼,终身修道,没有人能阻止她......
然而,今天的她,不单没有到深山遁隐,却活跃于人群中间传教,所...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1118
10
景慧是个和尚,一个出家人,却为甚么肯冒风险,主动提出愿意和封帖木一起,去益都
联系徐、宿二州的降人?饶是封帖木与他相识已久、相交颇深,也是不解其意:“大和
尚肯陪我一起去益都?”
“不错。”
“此去风险极大,小邓残暴之名,南北皆闻。稍有不慎,恐怕性命难保,……。”
景慧打断了封帖木的话,又拿起小槌,轻轻敲了一下木鱼,笑道:“如今乱世,哀
鸿遍野。益都虽险,能比得上地狱么?佛云: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为了天下苍生能
够早得安宁,和尚便提着脑袋走一遭,又算得甚么?”
封帖木肃然起敬,说道:“大和尚慈悲为怀,令我钦佩。”
若是只听景慧说的话,确实冠冕堂皇。“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很有为了天下
苍生,甘愿舍身饲虎的大慈悲。然而,事情真的是这样么?其实不然。景慧肯冒着大风
险去益都,实际上另有原因。
元代崇佛,特别在全真教失势之后,佛教更是一支独大。
因为朝廷的支持,全真教在“老子化胡”的辩论上失利,因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恶果
,导致“至元间,释氏豪横;改宫观为寺,削道士为髡”。“髡”,剃去头发。“削道
士为髡”,道士都被迫削光头发,改当了和...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11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灵界争战(ZT)
踏出神秘迷宫
腾张佳音
**编按:本书所载乃作者个人的经历,读者切勿仿效。据作者经验所得,打坐或
其它秘术的本身,都是非常危险的,都算是通灵术;读者切勿尝试循印度瑜伽或其它通
灵术与灵界接触,因为这是圣经所禁绝的。若读者之中,已有开始修习类似上述秘术的
,应尽快与就近教会联络,寻求帮助。
引子
一九七六年九月十六日,香港启德机场的接机处,出现了一个身穿黄袍的少女;她
肩披长发,架起太阳镜,脚踏凉鞋,手提满袋祭神器具。这个少女似幽灵般缓步移向人
群中,她的家人差点辨认不了眼前这个木讷阴深的印度瑜伽修习者,原来就是他们那个
远赴美国留学多时,一向活泼时尚的女儿......她变得沉默寡言,却坚持要去印
度避世修行,甚至愿意削发为尼,终身修道,没有人能阻止她......
然而,今天的她,不单没有到深山遁隐,却活跃于人群中间传教,所传的竟不是她
昔日那些神秘玄妙的打坐经验,而是她自己素所鄙弃的基督教十字架救恩。究竟是什么
力量叫她改变?是什么吸引叫她终身传扬基督?以下是她个人真诚的自白。
见证
圣经记载耶稣基督向全人类发表一个惊人的宣布,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南传佛教-百度百科
简介
南传佛教是由印度向南传到斯里兰卡并且不断发展形成的佛教派系。在教义上,南
传佛教传承了佛教中上座部佛教的系统,遵照佛陀以及声闻弟子们的言教和行持过修行
生活,因此称为「上座部佛教」(Theravàda)。上座部佛教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缅甸
、泰国、柬埔寨、寮国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以及我国云南省的傣族、布朗族、崩龙族
一带地区。上座部佛教使用的经典语言属于巴利语体系,所以也称为「巴利语系佛教」。
上座部佛教流传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现在我们不能够更系统一点地去
了解和上座部佛教同时或者更晚时期盛行过的其它部派佛教(说一切有部除外),因为
他们大多数是在漫长的岁月之中湮灭无闻了,遗留下来的至多是一两部经典论著,甚至
只是片言断语。然而,南传佛教不但非常完整地保存了一套巴利语三藏圣典以及许多重
要文献,而且这些经典是在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相当大的地域中唯一不可争辩的权
威性著作。在南传佛教国家,我们至今依然还能够看到按照佛陀当年所教导的行为规范
一样过着剃除须发、三衣一钵、托钵乞食、半月诵戒、雨季安居等等如法如律生活的比
库[1]僧团,使我们仍然能够亲切地感受到最接近于二千五...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3
放生功德甘露妙雨(含放生仪轨)
——索达吉堪布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顶礼一切大恩传承上师!
经论智理虚空中,降临加持甘露雨,
沉溺斗杀火海众,以此当获清凉觉。
吾等大师释迦牟尼佛的佛教可归纳为三点:不造伤害众生之恶业、奉行身口意善业、经
常善于调伏自心烦恼,这就是真正的佛法。《涅槃经》云:“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
净其意,是诸佛教。”因此,皈依佛门的人,不应重视于是否拥有皈依证等这样的假名
,而应以利益有情的善心为主。在时时刻刻之中,自己力所能及地饶益那些可怜的众生
,这才是大乘菩萨的殊胜行为,是已发菩提心者不可缺少的行径。因为世尊所说八万四
千法蕴的精华是菩提心,菩提心的本体也就是直接或间接利益众生的心,所以仅发救护
众生的心,也超越世间有为法的一切功德,如寂天菩萨云:“仅思利众生,福胜供诸佛
。”
而一切众生最为珍护的就是其生命,从死亡线上把它拯救出来,是对它最大的恩德,无
情中断其生命是对它最大的迫害,故戒杀放生是大乘菩萨本分中的事,也是圆满成佛资
粮的最大方便。本文试图根据佛经论典以...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10345
14
相應部2相應1經/迦葉經第一(天子相應/有偈篇/祇夜)(莊春江譯)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
那時,當夜已深時,容色絕佳的迦葉天子使整個祇樹林發光後,去見世尊。抵達後
,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站立。在一旁站好後,迦葉天子對世尊這麼說:
「世尊!你說明了比丘,但無對比丘的教誡。」
「那樣的話,迦葉!就請你[自己]想明白這個道理吧!」
「他應該學善語,與沙門的訓練,
單獨的座位與在偏僻的地方,以及心寂靜的。」
這就是迦葉天子所說,大師認可。
那時,迦葉天子心想:
「大師認可我了。」向世尊問訊,然後作右繞,接著就在那裡消失了。
相應部6相應1經/梵天勸請經(梵天相應/有偈篇/祇夜)(莊春江譯)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優樓頻螺,尼連禪河邊牧羊人的榕樹下,初現正覺。
那時,當世尊獨自靜坐禪修時,心中生起了這樣的深思:
「被我證得的這個法是甚深的、難見的、難覺的、寂靜的、勝妙的、超越推論的、
微妙的、被賢智者所體驗的。然而,這世代在阿賴耶中歡樂,在阿賴耶中得歡樂,在阿
賴耶中得喜悅;又,對在阿賴耶中歡樂,在阿賴耶中得歡樂,在阿賴耶中得喜悅的世代
來說,此處是難見...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10345
15
相應部2相應1經/迦葉經第一(天子相應/有偈篇/祇夜)(莊春江譯)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
那時,當夜已深時,容色絕佳的迦葉天子使整個祇樹林發光後,去見世尊。抵達後
,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站立。在一旁站好後,迦葉天子對世尊這麼說:
「世尊!你說明了比丘,但無對比丘的教誡。」
「那樣的話,迦葉!就請你[自己]想明白這個道理吧!」
「他應該學善語,與沙門的訓練,
單獨的座位與在偏僻的地方,以及心寂靜的。」
這就是迦葉天子所說,大師認可。
那時,迦葉天子心想:
「大師認可我了。」向世尊問訊,然後作右繞,接著就在那裡消失了。
相應部6相應1經/梵天勸請經(梵天相應/有偈篇/祇夜)(莊春江譯)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優樓頻螺,尼連禪河邊牧羊人的榕樹下,初現正覺。
那時,當世尊獨自靜坐禪修時,心中生起了這樣的深思:
「被我證得的這個法是甚深的、難見的、難覺的、寂靜的、勝妙的、超越推論的、
微妙的、被賢智者所體驗的。然而,這世代在阿賴耶中歡樂,在阿賴耶中得歡樂,在阿
賴耶中得喜悅;又,對在阿賴耶中歡樂,在阿賴耶中得歡樂,在阿賴耶中得喜悅的世代
來說,此處是難見...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很好的文章, 很多点, 只拿2个出来说一下。
1:
=====================================================================
于《法句譬喻经》中,即有关于修习超越阿赖耶及其自显现的开示。
经言:有一少年比丘淫欲炽盛,难于自制,及欲持斧自断其根,释迦止之,曰:“
卿何愚痴不解道理,欲求道者,先断其痴,然后制心。心者善恶之根源,欲断根者先制
其心,心定意解然后得道。”于是世尊即说偈曰——
学先断母 率君二臣
废诸营从 是上道人
汉译本这首偈不易解,若依藏本,则可改译如下——
应先弑父母 灭君及二净
且灭国与境 斯人自性净
据敦珠法王开示,偈中的“父母”,指能执与所执(如情欲与执持情欲);“君”指
阿赖耶;“二净”指崇拜梵天的清净行,以及执着于苦行、戒律的清净行;“国与境”
即阿赖耶识及余识等八识聚,以及内入之能所。若能超越上述种种,则为自性清净。此
即以阿赖耶为君,以阿赖耶识为国,亦即阿赖耶识之生起,实依阿赖耶。故修证阿赖耶
的空性,便须除情意之执,且除人我、法我之执①(崇拜梵天为我执,执神我不灭故;
禁戒行则为法执,执禁戒...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很好的文章, 很多点, 只拿2个出来说一下。
1:
=====================================================================
于《法句譬喻经》中,即有关于修习超越阿赖耶及其自显现的开示。
经言:有一少年比丘淫欲炽盛,难于自制,及欲持斧自断其根,释迦止之,曰:“
卿何愚痴不解道理,欲求道者,先断其痴,然后制心。心者善恶之根源,欲断根者先制
其心,心定意解然后得道。”于是世尊即说偈曰——
学先断母 率君二臣
废诸营从 是上道人
汉译本这首偈不易解,若依藏本,则可改译如下——
应先弑父母 灭君及二净
且灭国与境 斯人自性净
据敦珠法王开示,偈中的“父母”,指能执与所执(如情欲与执持情欲);“君”指
阿赖耶;“二净”指崇拜梵天的清净行,以及执着于苦行、戒律的清净行;“国与境”
即阿赖耶识及余识等八识聚,以及内入之能所。若能超越上述种种,则为自性清净。此
即以阿赖耶为君,以阿赖耶识为国,亦即阿赖耶识之生起,实依阿赖耶。故修证阿赖耶
的空性,便须除情意之执,且除人我、法我之执①(崇拜梵天为我执,执神我不灭故;
禁戒行则为法执,执禁戒...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佛所化世界
前言
浴佛节是我们佛教很殊胜的一个日子,是 释迦如来为令后世学人能快速累积求证
无上菩提的广大福德,故而施设此浴佛的方便法门,教导众生应该以此浴佛的功德来供
养如来,当然这也是佛弟子们所应当修行的功德之一。在《浴佛功德经》中 如来教导
众生,于后世以灌沐佛像的方式来供养 如来,修集福德;由于 世尊降生人间之时,有
二龙王以清净水(注1)从天而降灌浴悉达多太子身,后世佛弟子遂于每年4月8日佛陀
诞生之日灌沐悉达多太子身像,以此忆念 如来的殊胜功德,及感念 如来示现人间教化
众生的无边恩德。由此浴佛的功德可以使众生现世受富贵、得安乐、无病延年;所求诸
事,皆得顺遂;亲友眷属,都能得到安隐;永远不会生在八难(注2)之处,常得修学
佛法,永离种种苦本;亦可不再生为女人之身,速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注3)。 经中
,如来还教导大家,应当如何起造佛像及安奉舍利塔,即使只是在小小的有如枣子般大
小的舍利塔中,安置犹如芥子般细小的佛舍利都可以(注4)。
由经中 佛陀所教导有关建造佛像的开示来看,佛陀的目的并不是要后世弟子们建
造如何昂贵精美的佛像,而是应该“随己力能,至诚殷重”,见像如见...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9
如来藏非一般人以为的本体, 佛陀于《四阿含》中明确宣说: 佛教是「非断非常」,
不是意识层面想像的本体,所以说:『恶慧不能知』:
如来藏和一般人以为的本体的许多体性根本不同,日本的松本史朗将其定义为「土著思
想」,就是古老民族会期待的大一统的观念。可是他并不明白佛教的如来藏是不跟任何
一个法和合的,不是一般人以为的「我」的延伸。如来藏祂是本有法,不变异法,不会
跟其他的一法在和合,不会增减,也就是说祂没有和合义。
祂没有作主义。然而我们以为的我,这本体的我,理论上的我,形而上的我,都能够作
主,但如来藏不作主。祂是各有情各自独立,祂和另外一个祂也不会和合,所以佛和佛
也不会合并,这和神我、梵我思想追求的「天人合一」、「梵我一体」不同。
「梵」和如来藏不同,因为如来藏不是大我,如来藏不是众生心,不是「梵」,
也不是清净,如来藏没有我性,也不会和您合而为一,如来藏出生这世界,但不是这世
界,如来藏也不会因为您觉受到祂而和您相应,因为如来藏没有见闻觉知,您以为祂怎
样,祂也不会理您,因为没有见闻觉知,怎么理您?您以为这世界大的大,小的大,合
一、不合一,都和他无关,如来藏不理会...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0
远离邪命非法:《阿含经》里释迦牟尼佛对出家众所示占相、咒术的态度
──兼论他对神通的看法(注1)──
罗正心
国立政治大学、私立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师
页次:9-28页
东方宗教讨论会论集新3期(1993.10出版)
一、前言
占相、咒术与神通似乎一直是人类感兴趣的,而在传统与习惯的
认知里,它与宗教有某种关连 (注2)。由于宗教与神通方术若即若离
,在佛教一般性介绍或入门的书籍,常有针对两者关系的澄清 (注3)
。其实从佛典中看,占相、咒术自为一范畴,神通另为一范畴;而佛
教徒有在家与出家人之分,佛陀允许在家人做的,不一定同意出家人
做。本文仅探讨佛陀对出家人表示有关占相、咒术的态度,兼论他对
神通的看法。简单地说,佛陀明白地反对出家人从事占相、咒术,而
有条件地许可神通的表现。但如果以它们为手段,于身外有所希求,
或满足现世利益(如名闻利养)为目的,则皆在释迦牟尼佛反对摒斥之
列。在后文可以发现,它们与调伏自身贪、瞋、痴,以解决世间烦恼
(如老、病、死、无常诸苦),达到涅盘或心解脱为目的之佛法有别。
本文系以《大正新修大藏经》里的《阿含经》 (长、中、杂、增
一、别...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天界有佛法弘传
将为大家解说:由于诸天常来人间宣说有如来藏以及如来常住的这样的深妙义理,
因此,促发了人间的众生因此得度的因缘可以提早成熟,所以最后身的释迦菩萨在兜率
天宫时,观察这个人间的修行者得度的因缘成熟的缘故,所以便来下生受生于人间示现
成佛,而为众生演说如来藏的种种妙法,以及宣说如来常住的境界,及如来藏中所含藏
的一切种智等种种妙义。所以说在 世尊示现于人间之前,外道也说有如来可证,难道
可以说因为外道同样说有如来可证,就可以证明说如来是外道法吗?或者说如来这个名
相是从外道法中传进来的吗?如果说这样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那么 世尊在示现于人
间之前,外道也常常弘扬阿罗汉法,并且他们也宣称证得了阿罗汉果,那是否也可以比
照说阿罗汉法本来就是外道法,并不是佛法呢?所以有智慧的佛子对于这个部分,这样
的说法,应当加以详细地分辨,以及针对其中的义理作出深入的探究之后,再来决定是
否信受这样的说法。
接下来我们说,世尊尚未在降生人间之前,前佛所传的佛法由诸天继续在天界弘
传,如果说人间的修行者,如果有良好的因缘,也可能从天主或是天神处听闻到前佛所
传的佛法,继听闻之后而能够继续于人间宣说。另外...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Re: 学佛基本问题
“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持念阿弥陀佛名号,契理契机。
(仅供参考)
佛法的基本与要径
(选自《心声录》:http://www.jzxh.org.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lists&catid=31
佛法的基本与要径
2011-08-22 21:01:21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203
在佛教正道之中,居首位的便是正知正见。所以本文之目的,试图用浅显的道理与文句
,指一指佛教的根本胜义与修行的要径。(一九八七年演讲于北京莲舍)
(一) 本师证悟的无上胜义谛
(二) 生死苦海六道轮回
(三) 背觉合尘与背尘合觉勤
(四) 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五) 真觉路会归净土
(六) 觉路进程
要盖摩天大楼,必须有坚固的地基;要入汪洋大海,必先具有航海地图与罗盘
;欲证究竟果觉,成就无上菩提,对于无上的圣教,必先有正确的基本认识。在修行的
道路上,能辨别重要的途径,在佛教正道之中,居首位的便是正知正见。在密法中见,
修,行,果,先有正见,才有正修。所以本文之目的,试图用浅显的道...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3
☆─────────────────────────────────────☆
rapier (Avanti) 于 (Fri Jul 22 02:19:15 2011, 美东) 提到:
一片乱象:
大,小乘经典都开示了轮回的主体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1178118/
一网友引了《中阿含经》相关原文:
比丘复问曰:『世尊!云何因外有恐怖也?』
世尊答曰:「比丘者,如是见、如是说:『此是神,此是世,此是我。我当后世有。』
这是阿含系列,在大乘法义里,“此”即是第八识,入胎识。 第八识所含种子起现行
,生出五阴及万法,五阴被意识执为“我”(妄我),故会带来恐怖。
可见无论阿含系列还是大乘经典,都开示有一个论回的主体。
==================================================
宣扬这种观点的人居然是中科院宗教博士
☆─────────────────────────────────────☆
SeeU (See you) 于 (Fri Jul 22 11:37:59 2011, 美东... 阅读全帖
v****i
发帖数: 779
24
佛教经典中真正的“法轮”是怎样的?
法轮,是佛教用语。
在佛教经典中,“法”是梵文dharma的意译,音译为达摩。原指“护持人间行为的
规范”,又指价值、真理、规则、品德、属性、存在,为通于一切之语。在佛教密宗,
“轮”是“圆轮具足”的略称,梵文mandala的意译,音译为曼陀罗,指本质、精髓。
由此可见,从语源上分析,佛典中的“法”、“轮”二字意为真理、精髓。它们是“形
而上”的本源之道,而不是“形而下”的器用之术。
在佛典中,法轮是佛法的别称。佛教认为释迦牟尼的教法能息灭烦恼,摧伏怨敌,
犹如转轮王转动轮宝(战车的神化)摧破山岳一样,并认为佛法不停滞于一人一处,辗
转相传,犹如坐轮,所以称为法轮。
“转轮圣王手持宝轮,空中无碍;佛转法轮,一切世间天及人中无碍无遮”(《大
智度论》卷二十五)。据《四十二章经》记载,释迦牟尼“于鹿野苑中,转四谛法轮,
度憍陈如等五人而证道果。”
法轮是梵文dharma-cakra的意译,指佛教的真理之轮。法轮又称梵轮,梵是清净之
意。佛法是清净法,所以称为梵轮。“佛转法轮,或名法轮,或名梵轮”(《智度论》
卷八)。在佛教理论中,佛之说法即法轮转起,可使...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难可为说法者
杂阿含726经
时尊者阿难,独一静处,禅思思惟,作如是念∶半梵行者,所谓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非恶知识、恶伴党、恶随从。时尊者阿难从禅觉,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独一静处,禅思思惟,作是念∶半梵行者,所谓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非恶知识、恶伴党、恶随从」。
佛告阿难∶「莫作是言∶半梵行者,谓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非恶知识、恶伴党、恶随从!所以者何?纯一满净,梵行清白,所谓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非恶知识、恶伴党、恶随从。我为善知识故,有众生于我所,取念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如是择法觉分,精进、喜、猗、定、舍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以是故当知,阿难!纯一满净梵行清白,谓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非恶知识,非恶伴党、非恶随从」。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7/yinshun37-18.html
b*****l
发帖数: 3821
26
悬 论
一 释题目
此经题,即是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此题中佛说二字,显说经之主。
说经有菩萨、弟子、诸天、鬼神等所说,与佛理相应、为佛印可者,皆为佛说;一切
经首云佛说者,即此意也。此经皆优波离与佛相问答之辞,阿难结集者也。梵语佛陀
,简称曰佛,华言觉者,即觉悟宇宙一切真实谛相;故凡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者,皆名
曰佛,此是通称。但此佛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也;以释尊应化此土为娑婆教主,故此世
一切经典皆释尊所说,是以佛说者即释尊所说也。佛云何说法?诸法性相离一切相,
所谓『离文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微妙难思,自内所证。法华经云:『诸法
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为诸众生说』。佛以大悲愿力,为诸众生开示悟
入佛之知见,令未解脱者解脱、未悟者悟。佛已无一切生死烦恼,已证涅盘菩提,但
诸众生犹没在苦则所愿尚未满足,亦即为佛果未圆满;一切经皆是将佛所证境,以方
便善巧而施设之教化。现所讲者,即诸经中之一经尔。
观、即能观之智,所观之境即是弥勒上生。菩萨是通名,发菩提心,集修福慧资
粮,行菩萨行,由十信至等觉五十一位皆名菩萨;故菩萨名字极其广泛。同一世界有
无量无...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1825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lbjerry (小林), 信区: Belief
标 题: 印度早期宗教源流略讲 于晓非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May 23 22:51:10 2003), 转信
于晓非
(2002年7月22日)
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近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佛陀为什么会降生
在恒河流域,而没有降生在黄河流域或尼罗河流域?是什么样的文化沃土成就了释迦出
世这样一个大事因缘?这真的是一个大问题!我觉得我们如果要想深入地理解佛陀的教
法,就应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在佛经中佛陀的很多教诲都是有所指的、是有针对性的
,所以要想如实地领会佛陀的教法,就必须对释迦佛出世时期印度的宗教和文化背景有
一定的了解。
当然,回答好这个问题确实是很难的。对于印度的早期宗教源流这个问题不仅我们
中国人搞不明白,就是印度人自己也搞不清楚。因为印度是一个宗教大国,诞生在印度
本土的宗教派别不计其数,而且还经历过多次外来宗教的入侵;各种宗教相互融合,又
产生了无数的新的教派。可以说,印度是人类的“宗教博物馆”。再一个原因就是印度
人...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8
四大菩萨
(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
文珠法师讲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于香港九龙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义
二、慈悲的类别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观音菩萨的圣号
四、慈悲的代表—观音菩萨的性别
四、慈悲的代表—观音菩萨的本迹
四、慈悲的代表—观音菩萨的道场
四、慈悲的代表—观音菩萨的圣像
四、慈悲的代表—称念观音的功德
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
各位,勤求无上智慧,是上求佛道,实践无边愿行,是下化众生。但当我们开始上求下
化时,首先必须具备无限度的慈悲,然后始可展开弘法工作,建立利生事业,以完成佛
子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达到学佛、成佛之目的。因此,今晚要与各位讨论的题目,是‘
无限的慈悲’。可分慈悲的意义,慈悲的类别,慈悲的需要,以及慈悲的代表四点来说
明。
一、慈悲的意义
何谓慈悲?慈悲,是佛教的专有名词,亦是佛教的基本精神。佛教的大乘教义及利他的
行为,皆本自慈悲。而慈悲又本自人性的平等。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凡有
生命的动物,无论贫富贵贱,无论冤与亲,人与畜,皆有佛性,都有成佛的可能。因此
,诸佛菩萨,从一切众生,佛性平等,无二无别的观念中,自然对一切众生流露...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98
29
文章来源:《百业经》 索达吉堪布 口译
http://www.zhibeifw.com/ssfb/online_content.php?id=51
一时,佛在舍卫城。鹿野苑有位出名的梵施国王。他在位期间如法执掌国政,以致
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林茂果丰、牛肥马壮,整个国家生机勃勃、繁荣昌盛,人们都过着
幸福美满的生活。
不久,国王喜添一女,宫廷内外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因为王家种姓是嘎希,而且公
主天生丽质、秀美非凡,所以取名嘎希美女。国王特请八位保姆分工负责,【师言:世尊
时代,印度有个习俗,富家孩子由姨母抚养。世尊亦如此,只是因世尊的母亲在世尊出世
七天后与世长辞了。】细心照顾,精心抚养。她如海中莲花般很快地成长起来,幼时便学
习各种文武理数、经史诗赋等,并对释迦牟尼佛生起无比信心,经常藉父母之力供养三宝
。嘎希美女渐至豆蔻年华,窈窕贤淑,美貌丽质无与伦比,堪称世间第一,邻近六国之君无
不知晓,均垂涎三尺,欲结百年之好,各派信使前去求婚。梵施国王心下不安,虑及只有一
女,若许予一王,其余五国必定挑战,将危及举国臣民,故一个也没答应。六位国王都按捺
不住内心的不悦,...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生死轮回是没有“主体”的
。。。。。佛陀是直接從問題的根本錯誤處——我見,來著手糾正的:在過去的生命裡
,沒有一個實在的、常住的、獨存的內涵,不管稱他是我、真我、靈魂、實我、自性等
的;在當下的生命中也沒有;就是將來從死(這一期生命)到生(下一期生命)的過程
中也不會有。在生命流轉的任何時空裡,經由蘊、處、界的交互作用,不斷地有新的業
力生成,舊的業力消逝、潛存。業力,是「經驗的反應」,「生活的遺痕」,也可以理
解為「自己的行為,對自己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主要是在自己的心、意、識中作
用,乃至從此世(生)至他世(生),不斷地消長、變化著。若就積聚、記憶的作用,
說是心;若就對來生愛染、執取的作用,說是識(有取識)。但不管怎麼說,這當中,
不存在任何恆常、不變的部分,可以視為真我的。所以,佛陀會在《中阿含第201——
嗏帝經》,呵責嗏帝比丘「今此識,往生不更異」的說法了。
兔子王: 所谓有往生不更异的识,只不过是强力“有我”的背景下生出的寄托而已,
这些人通常会口头说不是神我, 梵我,其实宣扬的还是神我梵我
==================================================...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1
来自主题: Xibei版 - 破除老外不打娃的神话
而且撇开佛法不说,暴饮暴食既浪费,也不健康,本身就是缺乏智慧的表现啊。
至于说到佛教和印度教的关系,我是第一次听说佛教由印度教演化而来。大致看了一下
印度教的核心教义,和佛教差异太大了。总不能说都是来自印度的,所以后这就是前者
演化而来吧。释迦牟尼佛求道时,的确试图从印度教和当时的其他宗教找到答案,可是
后来都归于失败。
这是百度上讲的两者差异。
佛教与印度教思想的差异
佛教与印度教同样都产生于以婆罗门阶级为中心的印度,因此,许多人误以为印度教就
是佛教。事实上,印度教以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为三大纲领,夹带着浓厚
的神权色彩;佛教却否认印度教原有的万能之说,主张四姓平等,人人皆有佛性,以现
实人生的考察,着重实际的修持与体证。于是,两教不同的诉求方式,形成各自独特的
思想体系。
信仰不同
印度教信奉吠陀思想,与婆罗门的无限权威——透过祭祀,使人和神可以直接沟通;人
们崇尚自然、歌咏自然,尤其崇拜神格化的自然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神。人们之所
以崇拜他们,是因为三大主神各司其职,共同主宰宇宙的一切,梵天创造宇宙,主宰人
类的命运;毗湿奴维护宇宙间的和平,展现赏善罚恶的大无畏精神... 阅读全帖
l*****d
发帖数: 7963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adyred (旺红), 信区: Poetry
标 题: 最接近原著,红迷必读:癸酉本红楼梦--(102-108)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6 12:29:02 2013, 美东)
第102回 冷惜春甘伴青灯佛 洁妙玉泥陷瓜洲渡
诗云:林噪蝉鸣渐静息,隐者不问鸾鹤心。虎落平地龙潜池,风过梵铃尽悲音。
话说薛蟠被处斩过后,薛姨妈不觉病倒,成日躺在炕上啼哭,思念儿子。宝钗也曾多次
劝慰,陪着淌了不少泪。贾蓉、贾蔷几次来山庄找宝钗谈论分割贾府房地的事。宝钗道
:“荣宁两府外加大观园竟占了大半条街,若是每人分得一处,也空旷的很。再说如今
世道刚刚安宁,城里生意还是冷淡的很,分的这么多房子,开门面也没有人光顾。我先
不去住着,你们带兄弟们随意住去吧,我怕宝兄弟回去又勾起伤心事,等再过几年他忘
了旧事再搬回去不迟,那么大的地方谁住着都怕。”贾蓉道:“那我就带了弟兄们先住
进去,把大观园都留给你和宝叔了。”宝钗道:“正是如此。”于是蓉、蔷带王仁、倪
二、柳湘莲、卜世仁及众弟兄搬了进去。外头有赁屋的也都打了钱住进来,...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1825
33
印度早期宗教源流略讲
于晓非
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近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佛陀为什么会降生在恒
河流域,而没有降生在黄河流域或尼罗河流域?是什么样的文化沃土成就了释迦出世这
样一个大事因缘?这真的是一个大问题!我觉得我们如果要想深入地理解佛陀的教法,
就应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在佛经中佛陀的很多教诲都是有所指的、是有针对性的,所
以要想如实地领会佛陀的教法,就必须对释迦佛出世时期印度的宗教和文化背景有一定
的了解。
当然,回答好这个问题确实是很难的。对于印度的早期宗教源流这个问题不仅我们中国
人搞不明白,就是印度人自己也搞不清楚。因为印度是一个宗教大国,诞生在印度本土
的宗教派别不计其数,而且还经历过多次外来宗教的入侵;各种宗教相互融合,又产生
了无数的新的教派。可以说,印度是人类的“宗教博物馆”。再一个原因就是印度人不
记载历史。举个例子,印度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叫迦利陀娑(Kalidasa),他在印度诗
坛的地位就相当于中国的李白。但是印度人到现在都搞不清楚迦利陀娑是什么时代的人
。学者们提出各种各样的说法,最早的说他是公元前二世纪的人,最晚的认为他是公元
后六世纪的人,前...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来藏“我”与“无我”义考
如来藏“我”与“无我”义考
袁经文
如来藏兼有“我”和“无我”的一体化特征。外道共有四种“我”义。佛在大小乘
经典多处提到正法如来藏“我”, 但不能视此为“梵我”思想渗透。佛用外道“我”
表述正法有三种原因:一、针对那些畏惧没有“我”的外道凡愚而作方便接引;但方便
性,仅限于如来藏语词,不指涉如来藏实义。二、从发生学上避免因修行“无我”而陷
入恶趣空,有针对地提“我”以警醒断灭空已远离中道。三、确有恒常存在的“涅槃寂
静”;前二种“我”是据此而立,但“涅槃寂静”是以“无我”为特征。佛教语境有“
妄我”、“真我”,而如来藏“我”只在“真我”上诠用。如来藏甚深法义所具有的挖
掘性难度,可能是造成以往对如来藏有多种误读的重要缘由。
关键词:如来藏 我 无我 梵我 涅槃
作者:袁经文,哲学博士,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教授
若提如来藏“我”,往往便有观点视为是与婆罗门教或印度教的“梵我”相近或等同;
其实,此中存在着对佛教经典误读的现象。如来藏“我”和“无我”的一体化特征,具
有义理上的挖掘和解读难度。
一、外道“我”与如来藏“我”
印度圣天菩萨著、护法释和玄奘译的《大乘...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38403
35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到底誰是真正的世界之主? zz
對於這個提問,答案是千變萬化的。絕大多數都會說是上帝或真主創造的。這個世界上
的一切包括鬼、神、人類、動物等等也都是他們創造的。我們不禁要問:真的是這樣嗎
?那麼,同樣作為上帝或真主的子民,為什麼我們的命運、相貌、健康等等會因人而異
呢?為什麼大地山川區別那麼大呢?為什麼這個地球會有那麼多的天災人禍呢?如果真
是他們創造了我們,為什麼不能讓我們大家都生活得很愉快呢?為什麼不能讓他們創造
的生靈和事務能夠和睦相處呢?等等諸多疑問讓我們不得不試圖擦亮自己的眼睛,想了
解得更加清楚!更加明白。
其實,在兩千多年前,佛祖就這些問題就與三千大千世界主大梵天王有有一番精彩的對
話。揭示了這些種種疑問的絕對真理。
佛祖從世界的生成與毀滅,日月星辰的運轉,山河大地、樹木叢林、動物的形成與命運
。眾生(包括人類)的相貌、命運、健康、苦惱等等種種懸殊和不平等進行了全方位的
分析與總結,令號稱世界之主的大梵天王不得不心服口服地糾正了錯誤的觀點。
這其中的道理究竟如何?佛祖又是如何用事實說話讓大梵天王心服口服的呢?我們不妨
暫時拋開成見,去仔細聆聽佛祖與大梵天王之間的對話。
《佛陀與梵天的對話》
光亮簡述
世...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
远泊
现代物理学几乎对于人类社会的所有各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它已成为自然科学的
基础。而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结合使我们地球上的生活条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管
这种变化是采用有益还是有害的方式。现在很难找到一门工业没有利用原子物理学的成
果。人们也清楚地知道,原于武器的应用,对于世界的政治结构产生了多么大的影响。
但是,现代物理学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技术领域,它扩展到了思想与文化的领域,从而导
致人们对于宇宙及与它有关的观念进行重大的修正。20世纪对原子与亚原于世界的探索
揭示了经典思想意想不到的局限性,这就有必要对我们的许多基本概念进行根本性的修
正。例如,在亚原子物理学中,关于物质的概念与经典物理学中关于物质的传统思想截
然不同。象空间、时间或者因果关系这类概念也是这样。但是这些概念在我们观察周围
的世界时带有根本性的意义。它们的彻底变化就使我们的整个世界观也开始变化。
在过去几十年中,物理学家和哲学家广泛地讨论了由现代物理学所引起的这
些变化,但是人们很难认清这一点。它几乎总是朝着这样一个方向,即趋向一种与东方
神秘主义所持观点非常相似的世界观。现代物理学的概念与东方宗教哲学所表现出来... 阅读全帖
p***r
发帖数: 4859
37
“我的王,让我为您展示刚刚获得的能力。我将用它撕开空间,带您回到混乱的起
源,冥河的尽头,永恒圣战发生之地。在那里,您必将不朽!”
莫德雷德掀开已有些微变形的面罩,露出线条坚毅的面孔,然后向上方伸出双手,
在他双手之间,有一点黑色出现。那是最深沉,也是最纯净的黑色。
随着这点黑色的出现,空中又有了风,山上所有的尸体都开始缓缓振动起来。黑色
迅速扩张,风也变得更大了,从四面八方向他手中的黑色光点汇聚而来,并且注入到黑
色光点中,就此消失。
黑色光点离开了莫德雷德的双手,飞上天空,并且迅速扩大,化为一个纯黑色的圆
。风已狂暴,疯狂涌入到黑球中,山上开始有细小的物体飘浮起来,然后是稍大些的兵
器,再后来就连套着沉重盔甲的尸体都徐徐从地上飘起,然后升上天空,向那已扩张到
桌面大小的黑色光球飞去!  那不是黑色的球,而是一个内核正在急速转动的漩涡,
贪婪地吞噬着一切,连光都逃逸不出去,于是只能看到核心是无边无际的黑暗。而这个
黑洞还在快速扩张着,大大小小的石块、武器、乃至草木飞向黑洞,再被吸入,就此消
失。
莫德雷德静静站着,看着空中还在不断扩大的黑洞,眼中全是深沉流转的熔岩。
黑洞的吸力越来越...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2903
38
“我的王,让我为您展示刚刚获得的能力。我将用它撕开空间,带您回到混乱的起源,
冥河的尽头,永恒圣战发生之地。在那里,您必将不朽!”
莫德雷德掀开已有些微变形的面罩,露出线条坚毅的面孔,然后向上方伸出双手,
在他双手之间,有一点黑色出现。那是最深沉,也是最纯净的黑色。
随着这点黑色的出现,空中又有了风,山上所有的尸体都开始缓缓振动起来。黑色
迅速扩张,风也变得更大了,从四面八方向他手中的黑色光点汇聚而来,并且注入到黑
色光点中,就此消失。
黑色光点离开了莫德雷德的双手,飞上天空,并且迅速扩大,化为一个纯黑色的圆
。风已狂暴,疯狂涌入到黑球中,山上开始有细小的物体飘浮起来,然后是稍大些的兵
器,再后来就连套着沉重盔甲的尸体都徐徐从地上飘起,然后升上天空,向那已扩张到
桌面大小的黑色光球飞去!
那不是黑色的球,而是一个内核正在急速转动的漩涡,贪婪地吞噬着一切,连光都
逃逸不出去,于是只能看到核心是无边无际的黑暗。而这个黑洞还在快速扩张着,大大
小小的石块、武器、乃至草木飞向黑洞,再被吸入,就此消失。
莫德雷德静静站着,看着空中还在不断扩大的黑洞,眼中全是深沉流转的熔岩。
黑洞的吸力越来越大,... 阅读全帖
s******l
发帖数: 6898
39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天主教与基督教的静观禅定 ZT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bigfool (fool), 信区: Wisdom
标 题: 天主教与基督教的静观禅定 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25 16:16:58 2012, 美东)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831/18/110108_50189143.shtml
天主教静观与禅定
来 源:天主教沧州(献县)教区网站
第一章 天主教的静观
第一节 静观祈祷的重要性
二十世纪,西方伟大的灵修大师多玛斯•牟敦(Thomas Merton)最坚定的信念是
:现代人最迫切需要了解、实行宁静的祈祷。这是因为,近日社会崇尚科技进步,寻求
物质享受,讲究工作效率,人们常常被迫处于紧张的状态下。每天上班,走重复的路径
,坐同号公交车,做同样的工作;下班,回家前,又要赶赴数处应酬,这里聚会,那里
邀宴,最后回家,早已筋疲力竭,只愿坐在电视前听听歌、看看戏,让之调剂一下快垮
下来的身心。如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难免内心空虚,怅然若失。生活在这种状况下
的基督徒又怎能把持信仰,活出...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2章 曹溪一脉
第2章 曹溪一脉
一、慧能求法
慧能,一作惠能,原籍范阳(今北京大兴、宛平一带)人,俗姓庐。父名行瑶,早
年做官,后来遭贬,于唐武德三年(620)被流放至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娶当地
李氏女为妻,唐贞观十二年(638)二月初八日生下慧能。慧能三岁时,父亲不幸亡
故,母守志鞠养,孤儿寡母,穷苦无依,生活极为艰辛,在如此境遇中长成的慧能,聪
颖早慧,事母至孝,日日砍卖柴,奉母度日。不觉光阴荏苒,慧能已长大成人。
慧能二十四岁那年,一日去市上卖柴,忽闻有人诵读佛经,据说慧能“一闻经语,
心即开悟”,便问客人读的是什么经?客人告诉他,读的是《金刚经》。又问客人从何
处来?如何得到此经?客人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今湖北黄梅县西北)东山寺来,那里
有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在主持传法,门徒有一千多人,我前往礼拜,总得以听受此经。慧
能一听。心生羡慕,萌发了去黄梅跟从弘忍大师学习佛法的念头。客人本是一位热心的
信徒,见慧能对佛法如此虔诚,便赠送他十两纹银,让他回去安置好老母的衣食生活,
再到黄梅去参见五祖弘忍大师。
慧能辞别母亲后,便来到黄梅求见弘忍。据说,慧能...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天主教与基督教的静观禅定 ZT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831/18/110108_50189143.shtml
天主教静观与禅定
来 源:天主教沧州(献县)教区网站
第一章 天主教的静观
第一节 静观祈祷的重要性
二十世纪,西方伟大的灵修大师多玛斯•牟敦(Thomas Merton)最坚定的信念是
:现代人最迫切需要了解、实行宁静的祈祷。这是因为,近日社会崇尚科技进步,寻求
物质享受,讲究工作效率,人们常常被迫处于紧张的状态下。每天上班,走重复的路径
,坐同号公交车,做同样的工作;下班,回家前,又要赶赴数处应酬,这里聚会,那里
邀宴,最后回家,早已筋疲力竭,只愿坐在电视前听听歌、看看戏,让之调剂一下快垮
下来的身心。如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难免内心空虚,怅然若失。生活在这种状况下
的基督徒又怎能把持信仰,活出真我呢?圣巴西略(St. Basil the Great)说:“当
我们开启自我的心门时,透过此门,我们可以发现真我,同时也找到天主的临在。”7[
7] 心门只有在宁静中才能打开,当我们有规律性地,走进自己的内室,在宁静中通过
心门,我们才能发现...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456
42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唐西天竺沙门 伽梵达摩 译
御制大悲总持经咒序
朕闻观自在菩萨誓愿。入微尘国土。拯拔一切有情。离诸苦趣。故说是无量功德总
持经咒。世间善男子善女人。一切众生秉心至诚持诵。佩服此经咒者。种种恶趣。种种
苦害。咸相远离。咸得圆融。超登妙道。若此海波沾濡。下风吹触。业释障消。获是胜
果。非但耳之所闻。实目之所睹。明效大验者也。若智慧福德之士。根器深厚。坚持佩
诵。勤行不辍。又能广为演说是经咒。功德不可思议。若薄福不信者。亦心生信解。亦
得同超佛境。真实不虚。夫观世音誓愿弘深。发大悲心。以济度群生。朕君临天下。闵
众情之昏瞀堕五浊。而不知以此经咒。用是方便。觉悟提撕。俾一切庶类。皆超佛域。
又况如来化导。首重忠孝。凡忠臣孝子。能尽心以事君。竭力以事亲。所作所为。无私
智陂行。广积阴功。济人利物。又能持诵是经咒。则跬步之间即见如来。若彼不忠不孝
不知敬畏。则鬼神所录阴加谴罚。转眄之间。即成地狱。盖善恶两途。由人所趋。凡我
众庶。宜慎取舍。书此以为劝。
永乐九年六月  日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补陀落...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我的学佛之路
【作者澄清了一些误区,大家可以借鉴】
一直想写一篇关于学佛经历的帖子,但非常犹豫,一是因为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一些上师
三宝的加持和修法中的一些感应,恐怕泄密而对修法造成障碍;其二因本人毫无修证,
浊眼未开,所见所言恐怕疑误众生;更兼自己生死大事未明,本不欲作此种事,但念及
对初机或许有一定借鉴作用,因而不揣浅陋,拉杂写下此帖。若有错失,至诚忏悔。若
有功德,愿回向法界一切众生究竟解脱。
一、信佛以前,对人生、世界的思考
我是一个情执很重的人,说得好听一点,是个性情中人。小时多病,以至上十岁还常在
床上“画地图”。特别怕死、怕鬼、怕疼,三十多岁后发现嗔心也很重。小时如果村里
有人死了,大白天都不敢独处一室。吃饭时不敢一个人到厨房添饭,要等大人添饭时才
瞅准时机,抢先跑到厨房。想到死后不可预知的一切,充满了挥之不去的恐惧。大约在
十岁左右,性意识就已萌芽,常作各种性幻想。十二岁因患疮而开始手淫。此后断断续
续一直持续了多年。后来常想,可能前世贪欲就很强,这一世种子过早就起现行,并报
小时多病。又因今生邪淫的隐恶很重,致使自己功名大损,地位低下。因为手淫是不光
彩之事,而功名是荣耀之事,如是因... 阅读全帖
l****u
发帖数: 2166
44
第六期宝峰禅寺止观禅修营 阿毗达摩第三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2009.06.04讲于江西佛学院
世间(欲界天,色、无色界天),世间的周期
(本文是由众多贤友共同努力将录音整理成文字完成的,不能保证
完全没有错漏,未经玛欣德尊者最后校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下面各位请合掌,我们一起来礼敬佛陀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三遍)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 (三遍)
各位大德,法师,居士们,晚上好!
昨天晚上我们开始学习了世间。世间可以分为行世间、有情世间和空间世间。对于
有情世间,我们就以六道轮回来讲,或者以三界、以四地来讲,四种投生之地来讲,即
恶趣地、欲善趣地、色界地和无色界地。昨天晚上我们讲了四种恶趣,即:地狱、畜生
、鬼和阿苏罗。接着我们又讲了人界,然后又再讲到了四大王天。在四大王天里面,它
和我们人类是比较靠近的一个天。
四大王天它包括了两种:一种是空居天,一种是地居天。其中的地居天也就是说四
大王的很多部属和我们生...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45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我所认为的“明心见性”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Wisdom/31496305.html
佛法与不二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1 21:12:30 2011, 美东)
http://bbs.ifeng.com/viewthread.php?tid=6033611&extra=page%3D1
近年来,上座部佛教面对的一个具挑战性的问题,是传统的上座部止观禅与不二论的玄
思传统间的冲突。“不二论”的最佳代表,是印度正统哲学“不二论吠檀多”与“大乘
佛教”。面对这冲突的反应横跨两极:一极是激烈的对抗,另一极是各式各样的综合与
混合。当中的对话变化多端,本文实无法解释所有相关的复杂与微妙问题,然而,我想
以上座部佛教的经论立场来写,希望可以提供些微贡献。
我的第一个意见:一个禅修系统是不会构成一门独立学科的。任何一种可信的灵修系统
,经常都是被发现在某一概念距阵之内,并用来解决或实现这概念距阵所解说的问题或
目标。因此,把互不兼容的概念框架里的技巧合并起来,实在是危险的。虽然这种合并
可以安抚一些偏爱实验或折衷主义人士,它的长期影响将带来一定的“认... 阅读全帖
k*****c
发帖数: 1670
46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六朝云龙吟 第十五集
六朝云龙吟 第十五集
第一章
巨大的桥墩拔地而起,宛如一片望不到尽头的森林。无数桥梁纵横交错,遮
蔽了天空。一行人匆匆从桥下穿过,与头顶宏伟的建筑相比,桥梁阴影笼罩下的
人类仿佛蝼蚁般渺小。那些人行色匆忙,浑未留意远处有一双阴狠的眼睛正紧紧
盯着他们的背影。
盯梢的外姓人像螳螂一样伏着身,悄无声息地穿过草丛,他路过的荒草间,
埋着一只不起眼的窨井盖。
阳光透过井盖的栅栏,一直向下延伸,最后落在一片阴暗的地下世界中。
鲜血在冰冷的士敏土壁上缓缓流淌,两具尸体一左一右倒在脚边,脸上还残留
着惊骇的表情。
程宗扬又重复了一遍,「小紫在哪儿?」
听出他声音里并没有恶意,何漪莲紧张的神情略微放松了些,反问道:「你
是谁?」
程宗扬皱起眉,「你紫妈妈没说吗?」
「哪里来的紫妈妈?」何漪莲不悦地说道:「你这般胡言乱语,莫非是个疯
子?」
程宗扬摸了摸下巴,自己眼看着小紫趁乱将何漪莲和尹馥兰劫走,才杀出去
接应武二,可何漪莲似乎根本不知道小紫的存在。难道出了什么岔子?
「何帮主为何会在这里?」
「怎么?这里不能来吗?」何漪莲微微抬起下巴,「我从太泉古阵进来便在
此地。」
怎么可能?程宗扬虽然对太泉古阵...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478
47
[上一篇] [本讨论区] [回信到本版] [修改] [删除] [回信给作者] [下一篇] [同作者阅读] [同主题阅读]
[返回首页] [分类讨论区] [全部讨论区]  讨论区
发信人: corpus (corpora), 信区: Wisdom
标 题: 佛法的基本与要径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Mon Mar 8 08:25:30 1999)
黄念祖老居士著《心声录》
佛法的基本与要径
(一九八七年演讲于北京莲舍)
要盖摩天大楼,必须有坚固的地基;要入汪洋大海,必先具有航海地图与罗盘;欲证
究竟果觉,成就无上菩提,对于无上的圣教,必先有正确的基本认识。在修行的道路上,
能辨别重要的途径,在佛教正道之中,居首位的便是正知正见。在密法中见,修,行,果
,先有正见,才有正修
。所以本文之目的,试图用浅显的道理与文句,指一指佛教的根本胜义与修行的要径。希
望初机的同修,认清目标与道路,稳步前进。
(一)本师证悟的无上胜义谛——大教之源,万法之本。
当初本师释迦牟尼佛,舍弃了王位,舍弃了最美丽的眷属,舍弃了世间难舍的一切,
只是因为大悲心...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1825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与不二论 ZZ
近年来,上座部佛教面对的一个具挑战性的问题,是传统的上座部止观禅与不二论的玄
思传统间的冲突。“不二论”的最佳代表,是印度正统哲学“不二论吠檀多”与“大乘
佛教”。面对这冲突的反应横跨两极:一极是激烈的对抗,另一极是各式各样的综合与
混合。当中的对话变化多端,本文实无法解释所有相关的复杂与微妙问题,然而,我想
以上座部佛教的经论立场来写,希望可以提供些微贡献。
我的第一个意见:一个禅修系统是不会构成一门独立学科的。任何一种可信的灵修系统
,经常都是被发现在某一概念距阵之内,并用来解决或实现这概念距阵所解说的问题或
目标。因此,把互不兼容的概念框架里的技巧合并起来,实在是危险的。虽然这种合并
可以安抚一些偏爱实验或折衷主义人士,它的长期影响将带来一定的“认知失调”,且
将回荡至内心深处和激起更大的混乱。
我的第二个意见:各种 “不二论”的灵修传统并非互相一致,相反地,所包含的诸种
意见可说极之不同,且难免会被包含它们的哲学思想所污染。在吠檀多派的经典里,不
二论是指最内层的‘我Atman’与‘梵Brahman’并无本质上的分别,而‘梵’又称作神
圣的真实、或世界的本体。从最高实现的观点来...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459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贴]佛法与不二论
http://bbs.ifeng.com/viewthread.php?tid=6033611&extra=page%3D1
近年来,上座部佛教面对的一个具挑战性的问题,是传统的上座部止观禅与不二论的玄
思传统间的冲突。“不二论”的最佳代表,是印度正统哲学“不二论吠檀多”与“大乘
佛教”。面对这冲突的反应横跨两极:一极是激烈的对抗,另一极是各式各样的综合与
混合。当中的对话变化多端,本文实无法解释所有相关的复杂与微妙问题,然而,我想
以上座部佛教的经论立场来写,希望可以提供些微贡献。
我的第一个意见:一个禅修系统是不会构成一门独立学科的。任何一种可信的灵修系统
,经常都是被发现在某一概念距阵之内,并用来解决或实现这概念距阵所解说的问题或
目标。因此,把互不兼容的概念框架里的技巧合并起来,实在是危险的。虽然这种合并
可以安抚一些偏爱实验或折衷主义人士,它的长期影响将带来一定的“认知失调”,且
将回荡至内心深处和激起更大的混乱。
我的第二个意见:各种 “不二论”的灵修传统并非互相一致,相反地,所包含的诸种
意见可说极之不同,且难免会被包含它们的哲学思想所污染。在吠檀多派的经典里,不
二论是...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解脱与慧解脱
(以下经文选自大正藏及庄春江南北阿含对照网站 http://agama.buddhason.org/SA/index.htm)
依杂阿含392经,心解脱、慧解脱显然不一样。
依杂阿含710、1027经,说的更明白「离贪欲者心解脱;离无明者慧解脱。」
可心解脱,没特定指明,有时指整个十结解脱。
若有上下文,则依上下文中所指来说明心解脱。
如果上下文有谈到”喜贪尽”,”欲贪尽”
那心解脱应该只是指 断贪 而已。
(例如 杂阿含1、2、250、710经)
如果心解脱与慧解脱连用,我认为
心解脱指断欲界贪,有时又指断三界贪,或四果向
而慧解脱则指十结尽断,究竟涅盘。
依杂阿含1经,“喜、贪尽”就可以心解脱,
“喜、贪尽”依字面是断除欲界、色界、无色界之喜爱、贪,(没说 断无明)
如此就可以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也就是四果向,可以自证”我生已尽。…”
甚至,再更退一步,依杂阿含2、250经。”欲贪断者。说心解脱”。
依杂阿含2经,
也就是只要断欲界贪,就可以心解脱,可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
如此说来,三果就可心解脱。
心解脱看来有各种程度,从三果、四...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