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5 发帖数: 2796 | 1 第七十六章 巨怪的斗志
“.,杰西卡第一次觉察自己居然有口才不敷用的时候。她今天受到了好些惊怕,看到
了热气腾腾的食物忍不住也咽了口唾沫,在方森岩对面坐了下来:
“这些工具有什么好吃的?只要承诺我一件事,那么打伤本、姐的事情就算了,我外
带请去洲际酒店吃澳州龙虾!”
方森岩冷冷的道:
“我不承诺。”
“”杰西卡再次被噎到,她这辈子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对其毫无体例的人。“连什
么事都不问就拒绝我?”
方森岩不屑道:
“我们才接触了多乒时间?能看上我什么?不就是替飙车吗?”
“我给钱好欠好?开价?”杰西卡开始生出无力的感觉。
方森岩冷笑道:
“觉得我像是一个缺钱的人?”
杰西卡立即想起了这家伙为了喝一杯沙尔卡涅克白兰地直接抛出二十万美元来的反
常行为,立即无言,却是这时候伙计端了一份生炒骨上来。又以为杰西卡是方森岩的同
伴,便给她上了碗筷。这道生炒骨的卖相荆日当不错,杰西卡原本就饿了也忍不住夹了
一快,马上眼睛都瞪年夜了:酸酸甜甜的口味,外面的面衣炸得够脆,里面的排骨也够
入味,外面裹着稠稠的酸甜的酱汁,吃一块,... 阅读全帖 |
|
j*****7 发帖数: 10575 | 2 18章和20章讲到了生活伦理的乱伦和信仰的乱伦,这两种乱伦分别是信仰和生活的层面
,都为神所憎恶。
19章同样提到一些信仰上的败坏,另外也提到了生活中的公平原则。
看到18章对于亲族之间的乱伦描述,我们觉得似乎是非常遥远的事情,其实不然。在生
活条件比较落后的时候,很多家族都是住在一起的,不像现在天各一方。
所以在亲族群居的情形下,亲属之间的乱伦就经常发生。
更为重要的是,18/20章的结尾描写了神的公义原则。
18:24在这一切的事上,你们都不可玷污自己,因为我在你们面前所逐出的列邦,在这
一切的事上玷污了自己。
18:25连地也玷污了,所以我追讨那地的罪孽,那地也吐出它的居民。
18:26故此,你们要守我的律例典章。这一切可憎恶的事,无论是本地人,是寄居在你
们中间的外人,都不可行,
18:27(在你们以先居住那地的人行了这一切可憎恶的事,地就玷污了,)
18:28免得你们玷污那地的时候,地就把你们吐出,像吐出在你们以先的国民一样。
18:29无论什么人,行了其中可憎的一件事,必从民中剪除。
18:30所以,你们要守我所吩咐的,免得你们随从那些可憎的恶俗,就是在你们以先的
人所常行 |
|
j*****7 发帖数: 10575 | 3 被赶出去,或者说从这片土地上被抹掉
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的时候(约书亚记),神让他们杀死所有的迦南居民。所以神就是
借着以色列人的手来刑罚审判罪恶的迦南人
几百年后,以色列人也在这片土地上败坏了,所以神用亚述灭了北国以色列,用巴比伦
灭了南国犹大(列王记下)
18:24在这一切的事上,你们都不可玷污自己,因为我在你们面前所逐出的列邦,在这
一切的事上玷污了自己。
18:25连地也玷污了,所以我追讨那地的罪孽,那地也吐出它的居民。
18:26故此,你们要守我的律例典章。这一切可憎恶的事,无论是本地人,是寄居在你
们中间的外人,都不可行,
18:27(在你们以先居住那地的人行了这一切可憎恶的事,地就玷污了,)
18:28免得你们玷污那地的时候,地就把你们吐出,像吐出在你们以先的国民一样。
18:29无论什么人,行了其中可憎的一件事,必从民中剪除。
18:30所以,你们要守我所吩咐的,免得你们随从那些可憎的恶俗,就是在你们以先的
人所常行的,以致玷污了自己。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 |
|
i***y 发帖数: 126 | 4 如果把爱与宽容只局限于对人的理解,问题很快就来了。孔子的毕生经历就是想实现这
个美好的理想,为什么他和其继承者的仁义道德最后成为暮气沉沉的说教呢?
为什么当这些美好的情感遇上罪恶,经常是后者更吸引人,前者让人迷惑呢?
罗素,弗洛姆,萨特等近代哲学大师,同样希望用爱与宽容的人道主义代替基督信仰,
弗洛姆甚至大量引用圣经里关于爱和宽恕的描述,只是把神去掉,来发展自己的学说,
可是最后他们都承认自己学说的局限,在现实中经常行不通。 |
|
D*****r 发帖数: 6791 | 5 难者曰:信斯占也,人治天行,同为天演矣。夫名学之理,事不相反之消同,功不
相毁之谓同。前篇所论,二者相反相毁明矣。以矛陷盾,互相抵牾,是果舛驰而不可合
也。如是岂名学之理,有时不足信欤?
应之曰:以上所明,在在征诸事实,若名学必谓相反相毁,不出同原,人治天行,
不得同为天演,则负者将在名学。理征于事,事实如此,不可诬也。夫园林台榭,谓之
人力之成可也,谓之天机之动,而诱衷假手于斯人之功力以成之,亦无不可。独是人力
既施之后,是天行者,时时在在,欲毁其成功,务使复还旧观而后已。倘治园者不能常
目存之,则历久之余,其成绩必归于乌有,此事所必至,无可如何者也。今如河中铁桥
,沿河石阴,二者皆天材人巧,交资成物者也。然而飘风朝过,则机牙暗损;潮头暮上
,则基址微摇;且凉热涨缩,则笋缄不得不松;雾淞潜滋,则锈涩不能不长,更无论开
阖动荡之日有损伤者矣。是故桥须岁以勘修,阴须时以培筑,夫而后可得利用而久长也
。故假人力以成务者天,凭天资以建业者人。而务成业建之后,天人势不相能,若必使
之归宗返始而后快者。不独前一二事为然,小之则树艺牧畜之微,大之则修齐治平之重
,无所往而非天人互争之境。其本固一,... 阅读全帖 |
|
R*o 发帖数: 3781 | 6 前言: 衛理公會基本信仰,以上帝所默示之全部新舊約聖經為最高權威,同時遵守衛理
公會有關基督教的重要歷史文獻之「宗教信仰廿五」條及增列「成聖」一條,是為本教
會全體牧職人員及會友所必須一致遵行之信仰要道。
第一條 三一信仰
宇宙間祇有一位無始無終,無形無像的永生上帝。其權、其智、其善,俱無窮盡。凡有
形無形的萬物,皆為其所創造、所保存。此獨一上帝為三位一體,即聖父、聖子、聖靈
,同體、同權、同永生者。
第二條 道成肉身
聖子即聖父之道,亦即永生上帝,與聖父同體,由童貞女所生,得有人性。以此,有二
種純全性情,即神性、人性是也。此二性聯為一體,永不分離,即獨一之基督。誠哉上
帝,亦誠哉人也。聖子確實受難,被釘於十字架,既死復葬,使人得與上帝復和,並獻
身為祭,不僅贖人原罪,並且贖人本罪。
第三條 基督復活
基督確係死後復活,復其原有身體,具備完全人性;升天,坐於天父右邊,直至末日再
臨,審判世人。
第四條 聖靈
聖靈自聖父聖子而出,與聖父聖子同體、同權、同榮,亦即永生上帝。
第五條 聖經內有得救要道
得救要道,均載於聖經。凡聖經未載,或未為聖經所認明之道,即不必信為或視為得救
之要道。聖... 阅读全帖 |
|
C****i 发帖数: 1776 | 7 论诚心悔改
马丁路德
除了忏悔一事以外,凡应该加以考虑的事,我们都已听到了。现在我们就要讲到忏
悔。
第一,有一种忏悔,是根据于圣经的,乃是当人公然犯罪,或他的罪行被人知道,
并且在教会面前被人控告的时候所执行的。如果他肯离弃罪,他们就在上帝面前替他祈
求。他若不听从教会,就要把他逐出教会,和他断绝来往。这种忏悔是由上帝在马太福
音十八章所吩咐的:“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
出他的错来”。像这样的忏悔,现在连影子都看不见了,在这一点上福音是被抛弃了。
若有人能把它重新恢复,那就是行了一件善功。这种忏悔才是你们应该努力恢复的,其
他的事都可以不管。因为这事不会冒犯任何人,实行起来,也不会引起骚扰。这件事应
当这样执行:若你看见一个重利盘剥者,淫**乱者,窃贼或醉汉,你就应该秘密地去见
他,劝他丢弃他的罪恶。他若不听,你就另外邀两个弟兄同去,如兄弟一般再劝他丢弃
他的罪。如果他仍轻蔑不听,你就要随同你的证人,在会众面前,向牧师控告他,说:
“亲爱的牧师,这个人做了这件事和那件事,不肯接受我们友爱的劝告,丢弃他的罪恶
。所以我现在连同我的证人控告他”。若他再不... 阅读全帖 |
|
H*****s 发帖数: 979 | 8 所有宗教都是上帝悦纳的吗?
我们怎样才能辨明正确的宗教?
今天哪一群人真正崇拜上帝?
真神耶和华深爱我们,本着爱心教导我们,希望我们得益。如果我们以正确的方式崇拜
他,就会得享快乐,免除生活上许多烦恼,也会蒙他帮助和赐福。(以赛亚书48:17)然
而,今天世上有数不胜数的宗教团体自称信奉真神,倡导真理,但对于真神是谁,以及
真神对人有什么要求,却各有各的说法。
2 你怎么知道以哪种方式崇拜真神耶和华才是正确的呢?你无须研究和比较各个宗教团
体的教义,而只须学习圣经中关于正确宗教的真理就行了。打个比喻,许多地方都不时
发现伪钞。假设当局派你去辨认伪钞,你会怎样着手呢?你会把各种伪钞的特征全都记
下来吗?大概不会。其实,研究真钞更加省时。只要你熟悉真钞的特征,就能认出伪钞
了。照样,只要我们知道正确的宗教是怎样的,就能认出伪装崇拜真神的宗教了。
3 最重要的是,耶和华喜欢我们怎样崇拜他,我们就该怎样崇拜他。许多人以为,所有
宗教都蒙上帝悦纳,圣经却从没有这样说。就算一个人说自己是基督徒,也不表示他是
真基督徒。耶稣说:“不是每一个对我说‘主啊,主啊’的人,都可以进天上的王国,
惟独遵行我天... 阅读全帖 |
|
s******l 发帖数: 6898 |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bigfool (fool), 信区: Wisdom
标 题: 天主教与基督教的静观禅定 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25 16:16:58 2012, 美东)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831/18/110108_50189143.shtml
天主教静观与禅定
来 源:天主教沧州(献县)教区网站
第一章 天主教的静观
第一节 静观祈祷的重要性
二十世纪,西方伟大的灵修大师多玛斯•牟敦(Thomas Merton)最坚定的信念是
:现代人最迫切需要了解、实行宁静的祈祷。这是因为,近日社会崇尚科技进步,寻求
物质享受,讲究工作效率,人们常常被迫处于紧张的状态下。每天上班,走重复的路径
,坐同号公交车,做同样的工作;下班,回家前,又要赶赴数处应酬,这里聚会,那里
邀宴,最后回家,早已筋疲力竭,只愿坐在电视前听听歌、看看戏,让之调剂一下快垮
下来的身心。如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难免内心空虚,怅然若失。生活在这种状况下
的基督徒又怎能把持信仰,活出... 阅读全帖 |
|
E*****m 发帖数: 25615 | 10 我極度厭惡站務這樣壓制基督徒正常行為的措施,
封了以後大家怎知道基督徒都説些什麼話? 怎樣可以
瞭解信基督教的人呢? |
|
j*****7 发帖数: 10575 | 11
耶和华阿,你用恩惠待你的百姓,求你也用这恩惠记念我,开你的救恩眷顾我,
使我见你选民的福,乐你国民的乐,与你的产业一同夸耀。 |
|
j*******7 发帖数: 6300 | 12 历史上老子对孔子的批判 黎 鸣
孔子想把他编著的书籍藏入西部周室王家的图书馆。
子路出主意说:“听说周室王家图书馆的管理官员中有位叫老聃的,现在已退休在家。
夫子想藏书,何不找他帮帮忙?”
孔子说:“好主意。”
于是孔子去拜访老聃。不料老聃不愿以私情干预公事,不肯应承。孔子不得不耐着性子
,展开自己编著的十二经,逐篇介绍,希望能说动老聃。
老聃中止孔子的絮叨,说:“太繁琐,请说得扼要一点。”
孔子说:“要点就是‘仁义’。”
老聃说;“请问,‘仁义’是人的本性么?”
孔子说:“是的。君子不仁,成不了君子;为人不义,则不能生存。仁义,的确是人的
本性。”
老聃说:“请问,什么是‘仁义’呢?”
孔子说:“心灵乐观,兼爱无私,这就是‘仁义’的情感。”
老聃说:“啊,这差不多是近世迂儒的说法。兼爱,这太夸张点了吧?无私,其实是有
私啊!你宣扬这样一套‘仁义’,莫非是希望天下从此不再失去控制吧?(注意,老子
在这里已经意识到,孔子的这套“仁义”之说,将很有可能会给后来的中华民族带来全
面的极权专制——译者注)可是天地有其常道,日月有其常明,星辰有其常行,禽兽有
其常群,树...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5008 | 13 亲历汶川大地震中的中国基督徒
为了让基督徒们知道我为何胆敢一人反对基督教,山寨基督徒,质疑基督教信仰。
所以我很有必要将我在汶川大地震中所见到的基督徒们是什么样的面目说上一二,这一
回我不山寨基督教,基督徒了,我会原生态的描绘基督徒们在汶川大地震中的基督风范。
5.12汶川大地震时,我正在离震中一千公里以外的老家四川省凉山州"山寨"里。交
通,通讯中断几天后,在5.16日晚上我独自一人带了些药品,物资就踏上刚开通的成昆
铁路列车,驶向成都。我很怀疑官僚作风的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这一次去只是简单的
想尽自己微薄的一点力量,却从来没有想到在这以后的近三个月地震灾区时间里,让我
见识到了和我无多大关系的中国基督徒的一些真实面目,以致日后倍受基督徒们的指责
,攻击,甚至威胁..............
到达灾区后的其他经历我就不多说了,我今天说的是基督徒。那就先说我在灾区第
一次见到的基督徒吧,说实话我以前到现在从未有任何宗教信仰,当然基督徒们就像知
道上帝心思一样的知道我的心思,可以说我是无神论的牺牲者,可以说我是异教徒,可
以说我没有信上帝...随你们怎么说吧!现实中的基督徒我还很陌生,当... 阅读全帖 |
|
m****r 发帖数: 1904 | 14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地狱是误译 马太福音7:15“你们要提防假先知。他们到你们这里来,外表打扮得像绵羊,里面却
是凶狠的狼。16 你们凭着他们的果实,就可以认出他们来。人不会在荆棘上收葡
萄,也不会在蒺藜上收无花果,对吗? 17 照样,凡好树都结好果实,坏树都结
坏果实;18 好树不能结坏果实,坏树也不能结好果实。19 凡不结好果实的
树,都要砍下来,扔在火里。20 因此,你们凭着他们的果实,就可以认出他们来。
21 “不是每一个对我说‘主啊,主啊’的人,都可以进天上的王国,惟独遵行我
天父旨意的人,才可以进去。22 到那个日子,很多人会对我说:‘主啊,主啊,
我们不是奉你的名说过预言,奉你的名赶过邪灵,奉你的名行过很多异能吗?’23&
nbsp;到时我就要向他们声明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 你们这些行事不法的人,离开我
去吧。”
哥后5:6 所以,我们时刻勇敢无惧。我们知道,我们以肉身为家,就还没有住在
主那里。7 但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8 我们勇敢无惧
,非常愿意不住在肉身里,情愿以主那里为家。9 我们也立下目标,无论是以主
那里为家,还是不住在他那里,都要蒙他悦纳。10 因为我们人人都必在基督... 阅读全帖 |
|
t*******r 发帖数: 2940 | 15 "177 因此「信」涉及两点,即信谁和信甚麽;相信真理(甚麽)是由於信赖那证实真理
者(谁)。"
信谁:需要认识神,但基督徒仍然常疑惑
信甚麽:需要行出来,基督徒常行不出来,不能作世上的盐和世上的光,反省自己就知
道。 |
|
m********e 发帖数: 37 | 16 转:道德與信仰
美國《美國精神》(The American Enterprise)雜誌總編Karl Zinsmeister在2003年10/
11月雙月刊中撰文指出,信仰可以遏制社會道德敗壞,但若認為信仰是為了規範人的行
為、減少犯罪率等功利目的,這是極端錯誤地理解了信仰的實際意義。
Karl首先簡要論述了有信仰的人是遵循怎樣一個日常行為準則。「要做光明的子女」,
要「尋求善良的、正確的和真實的」,「有偷竊行為的人不能再如此生活,必須要勞動
,要靠自己的雙手做有意義的事,這樣他就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人」,「不要發怒,不能
誹謗,要善待他人,嚴禁淫亂,避免酗酒和貪婪」,「生活中要時時當心」,因為一個
有信仰的人的言行應該是世人的榜樣。
Karl從七個方面說明信仰的確給社會帶來了積極效應:
一 酗酒吸毒
1.一項對1750名城市和鄉村的高中生的研究顯示,沒有任何信仰的人中,98%的女生和
92%的男生喝酒,其中19%的女生和36%的男生常飲酒(標準為:每周飲酒兩次以上,每次
喝四瓶酒精飲料);而在每年去教堂五次以上者中,只有55%的女生和72%的男生飲酒,
男女加在一起僅有5%的人常飲酒;
2... 阅读全帖 |
|
r*****e 发帖数: 176 | 17 赞。GoLost 师兄说的已经很清楚了。 对于梁武帝是否有功德,六祖坛经里也有非常清楚
的讲解, 可见佛佛祖祖,历尽尘劫,未曾变异:
“ 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帝间曰: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
达摩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
帝心邪,[二]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
法身中,[三]不在修福。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
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
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
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
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
德。[四]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
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
“ 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邪字应作迷字,迷于有相,以功德为福,正是大迷信。六祖
论功德一段,完全引入心地,今为中下根人,只可如此说... 阅读全帖 |
|
j*******7 发帖数: 6300 | 18 八、神迹有可能发生吗?
"你真相信约拿被大鱼吞进腹内?你确实认为基督真是用五饼二鱼给五千人吃饱吗
?"许多现代人如此这般地问。他们说,圣经中这些"神迹"故事,一定是应用了离奇有
趣的手法,以传达属灵真理,所以不必按照字面意思来解释它们。
有许多问题,要找出它的难题根本所在比讨论枝节更重要,对于神迹的问题,更是
如此。质问者的问题通常不是特别指某一项神迹,而是整个的原则,所以只解决某一个
有疑问的神迹并不能回答他们的问题。他们所争论的乃是整个大原则:神迹可能发生吗?
对神的整个观念
一个人对神迹存有疑问时,他通常对先知预言的真实性也难以接受。这些问题是由
于对神的观念薄弱而来的,所以真正的问题不在乎神迹或预言,而是对神的整个观念。
一旦接受神的存在,他们对神迹就没有问题,因为神是全能的。若没有这样的一位神,
要接受神迹的观念,就算不是不可能,也是困难的。
一天,我跟一个当教授的日本朋友谈及基督的神性时,我强烈地有这个看法。他说
:"我觉得很难相信一个人能够变成神。"我察觉到他问题的所在,便回答说:"对,木
日(注:日本人名),我也这么想,但我能够相信神曾经变成人。"他突然明白其中的分
别...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8 | 19 八大人觉经
后汉沙门安世高 译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
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
安贫守道,惟慧是业。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第五,觉悟愚疑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问,增长智慧,成就辩才,
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
不憎恶人。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
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
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
法身船,至涅盘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
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若佛弟 |
|
w********e 发帖数: 18 | 20 佛说四十二章经
后汉摩腾、竺法兰共译
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离欲寂静,是最为胜。住大禅定,降诸魔道。于鹿野苑中,转四
谛法轮,度憍陈如等五人而证道果。复有比丘所说诸疑,求佛进止。世尊教敕,一一开悟
。合掌敬诺,而顺尊敕。
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
道行,成阿罗汉。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次为阿那含。阿那含者
,寿终灵神上十九天。证阿罗汉。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次为
须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证阿罗汉。爱欲断者,如四肢断,不复用之。
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
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
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
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
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
。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
。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
佛言:人有众过,而 |
|
c***i 发帖数: 15 | 21 怎么样“努力猛作”呢?修行的概念可以显的很平常,比如一些道德上的规范和“行住
坐卧,
常行一直心”;也可以是很专业的,比如打坐还有研究经论。想找到感觉很不容易啊。
另外小弟最近对南传的内观禅法很感兴趣,想去报名学习。不知你对这个有了解吗? |
|
H******9 发帖数: 2766 | 22 大正句王经 (译,zt)
(迦叶尊者与大大正句王的辩论)
有一段时间,迦叶尊者周游来到憍萨罗国尸利沙大城,驻在尸利沙大城之北的尸利沙林
鹿野园中。这个城市的国王名叫大正句。这个国生从来不信因果,常常对人说:没有来
世,也没有化生的鬼神。
当时,迦叶尊者的美名在这个城市中被大婆罗门和各大长者广为传扬。这个城市的一切
人民,都听说迦叶尊者善于说法,已得无病常行头陀,已证得大阿罗汉果位。听说迦叶
尊者来到园中,便相约到迦叶尊者栖身的鹿野园拜望供养。于是城中的大婆罗及长者等
人全部走出北门,欲到鹿野园中拜望供养尊者。
恰在这时,大正句王正在高楼之上,远远看见婆罗门及长者结伴出了城门,往那鹿野园
走去。感到很是奇怪,便问近臣:“为什么那些婆罗门及长者同共出城往那鹿野园中走
去?”
近臣告诉国王:“有一位沙门,名叫迦叶,游化到这大城之北尸利沙林鹿野园中。这些
婆罗门和长者都是去礼拜供养他的”。
国王听罢,即命令道:“你赶快去告诉那些婆罗门及长者,叫他们稍等片刻,我马上跟
他们一起去礼拜迦叶尊者。为什么呢?我怕那些婆罗门及长者们被迦叶邪法迷惑,不依
智识,胡说什么人有来世,或者有化生的鬼神之类的歪理 |
|
p****y 发帖数: 23737 | 23 六祖慧能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休禅。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
|
Y**u 发帖数: 5466 | 24 8: 在家修行:
师言。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
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韦公又问。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教授。师言。吾与大众作无相颂。但依此修。常与
吾同处无别。若不作此修。剃发出家。于道何益。
颂曰。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
|
p*******y 发帖数: 782 | 25 求子之道
求子之道。人多背驰。汝欲得身体庞厚。性情贤善。福、慧、寿、三。通皆具足之
子。须依我说。方可遂心。世人无子。多娶妾媵。常服壮阳之药。常行房事。此乃速死
之道。非求子之方也。幸而得子。亦如此秕稻种之。或不出、或出、亦难成熟。第一要
断房事。或半年,至少或百日。愈久愈好。当与妇说明。彼此均存此念。另屋居住。若
无多屋。决须另床。平时绝不以妻作妻想。当作姊妹想。不敢起一念之邪念。待身养足
后。待妇月经净后,须天气清明。日期吉祥。夜一行之。必得受孕。从此永断房事。直
到生子过百日后,或可再行。
妇受孕后,行一次房。胞厚一次。胎毒重一次。且或因子宫常开。致易堕胎。此种
忌讳。人多不知。纵有知者。亦不肯依。故致或不生。或不成。或孱弱短命。不知自己
不善用心。反说命不好。反将行房当常事。日日行之。不死就算大幸。
又要心存慈善。利人利物。利人利物。不一定要钱。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凡
无利益之心。之话、之事。均不存、不说、不行。满腔都是太和元气。生机勃勃。
又须至诚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就依此念)愈多愈好。早晚礼拜念若干。此外行、
住、坐、卧、都好念。睡虽好念。也要心存恭敬。宜穿衫裤、不可赤 |
|
Y**u 发帖数: 5466 | 26 请大家就这个题目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吧.
我的观点是佛教不应拜任何偶像. 今天我们看到很多人拜佛像, 求平安, 是一种宗教
的世俗化, 在我看来是一种很愚昧的表现. 真正的出家人也拜佛像, 但目的不是崇拜.
拜佛像是拜自心自性.
网友BigSail的观点是如下的经文:
<楞严经>
于坛室中,四壁敷设十方如来及诸菩萨所有形像。应于当阳,张卢舍那、释迦、弥勒、
阿弥陀。诸大变化观音形像,兼金刚藏,安其左右。帝释、梵王、乌刍瑟摩、并蓝地迦
、诸军茶利、与毗俱胝、四天王等,频那夜迦,张于门侧,左右安置。又取八镜覆悬虚
空,与坛场中所安之镜,方面相对,使其形影重重相涉。于初七中,至诚顶礼十方如来
,诸大菩萨,阿罗汉号。恒于六时诵咒围坛,至心行道。一时常行一百八遍。第二七中
,一向专心发菩萨愿,心无间断。我毗奈耶先有愿教。第三七中,于十二时,一向持佛
般怛啰咒。至第七日,十方如来一时出现。镜交光处,承佛摩顶。即于道场修三摩地。
您怎么看? |
|
Y**u 发帖数: 5466 | 27 偈 3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
|
a**u 发帖数: 8107 | 28 ☆─────────────────────────────────────☆
bigbowl (Big Bowl) 于 (Wed Jun 9 00:16:07 2010, 美东) 提到:
佛谈如何做女人
作者:佛陀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2324 更新时间:2010-6-7
佛陀住世的时候,有少女名叫宝女,特到佛陀之处,请问如何修养品格及说话时的
态度,怎样才能使言辞清净。佛告宝女,有以下所列诸法,可以使少女言辞清净,气质
改变,态度优美一切如意,常生快乐:
1.羞惭:一个好女人,要常常有羞得脸红,惭愧惶悚的样子,才不会为人所厌恶。
2.造德:一个好女人,不可生缺德心,做缺德的事;凡是所言所行,一切造作,都
要表现出一种女性柔美之德性。
3.常怀耻愧:一个好女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切切实的觉悟,自知廉耻,颜面上要
有惭愧的神色,而心里觉得不好意思。
4.等修于善:一个好女人,在平时对身、口、意三业,要同时等修一切善法。
5.不为劣恶:一个好女人,不可作出卑劣而使人觉得厌恶的事情来。
6.不索讥谤:一个女孩... 阅读全帖 |
|
d**********l 发帖数: 647 | 29 [日期:2006-03-05] 來源:戒邪淫網主站 作者:葦度 [字體:
大 中 小]
末學曾看過某大德著的《現代社會修積功德的十件善事》,也
看過《介紹幾種既省錢而又簡單易做的方法》等類似修積福德的文
章,深受教益,努力實踐。在勸人為善時,對方往往說,人家有
錢,咱沒錢,實際上修大福德不一定需要很多錢,也不是富人的專
利,窮人一樣修大福報,有些甚至不需要錢,而貧窮正是修大福德
的好時機,類似的文章都曾提到,只是沒有加以強調,實際上修福
完全以心量來衡量,關鍵是看發心,以發心是否真誠、清淨、平
等、慈悲為標準,也就是純是利人的心,利益眾生的心,無私,無
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福慧雙修,修福很重要,是往生資糧之
一,在修學中末學有些體會,覺得很重要,又不需要花費很多金錢
就能修習,說出來供養大家,還請有德行的同修指正。
第一是孝親。百善孝為先,所以孝親為修福第一要務,人間第
一福德。文昌帝君曾作《元旦勸孝文》稱孝為人間第一事,捨此一
事,並無功業。上淨下空法師也多次提到孝親尊師的重要性,並稱
為根基。可見孝親的重要性。老法師講到孝親有三個層次:低等的
是在經濟上使父母生活無憂,現在這... 阅读全帖 |
|
p****y 发帖数: 23737 | 30 达摩大师破相论
达摩祖师著
渝州华岩寺沙门释宗镜校刻
问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者,当修何法最为省要?
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
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
答曰: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
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栽树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树者,去根而必死。若了心
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
终无是处。
问曰:云何观心称之为了?
答曰: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了四大五阴本空无我;了见自心起用,
有二种差别。云何为二?一者净心,二者染心。此二种心法,亦自然本来俱有;虽假缘
合,互相因待。净心恒乐善因,染体常思恶业。若不受所染,则称之为圣。遂能远离诸
苦,证涅槃乐。若堕染心,造业受其缠覆,则名之为凡,沉沦三界,受种种苦。何以故
?由彼染心,障真如体故。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
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所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又涅槃经云:一切众生悉有佛
性,无明覆故,不得解脱。佛性者,... 阅读全帖 |
|
d**********l 发帖数: 647 | 31 净土十疑论节选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第一疑
问曰: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祗应愿生三界,于五浊三涂中,救苦众生
。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身?舍离众生则是无大慈悲,专为自利障菩提道。
答曰:菩萨有二种,一者久修行菩萨道,得无生忍者,实当所责。二者未得已还及初
发心凡夫。凡夫菩萨者,要须常不离佛,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内,于恶世中救苦众生。
故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者,无有是处。何以故?恶世
界烦恼强,自无忍力心随境转,声色所缚自堕三涂,焉能救众生?假令得生人中,圣道
难得。或因施戒修福得生人中,得作国王大臣富贵自在。纵遇善知识,不肯信用。贪迷
放逸广造众罪,乘此恶业一入三涂经无量劫。从地狱出受贫贱身,若不逢善知识还堕地
狱。如此轮回至于今日,人人皆如是。此名难行道也。故维摩经云,‘自疾不能救,而
能救诸疾人?’又智度论云:譬如二人各有亲眷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为无方
便力故彼此俱没。一人有方便,往取船筏乘之救接,悉皆得脱水溺之难,新发意菩萨亦
复如是,如是未得忍力,不能救众生。为此常须近佛,得无生忍已,方能救众生,如得
船者。又论云,譬如婴儿不得离母,若也离... 阅读全帖 |
|
d**********l 发帖数: 647 | 32 禅门大德虚云老和尚开示 净土法门——老实念佛
(虚云老和尚1952年12月讲于印光大师生西十二周年纪念)
今天,是印光老法师生西十二周年纪念。各位都是他的弟子,在这里聚集一堂,饮水思
源,追念师父。 在佛法的道理上,师,是法身父母。纪念师父,便是对法身父母的孝
思。较之世间小孝。更有意义。 回忆我第一次与印光老法师相见,是光绪廿年,在普
陀山。那时,是化闻和尚请他在前寺讲《阿弥陀经》。自从讲完了经,他便在寺中阅藏
,二十余年,从未离开一步,只是闭户潜修。所以,他对教义极深。他虽深通教义,却
以一句“阿弥陀佛”为日常行持,绝不觉得自己深通经教,便轻视念佛法门。 佛所说
法,无一法不是疗治众生的病苦。念佛法门,名为“阿伽陀药”,总治一切病。 但无
论修何种法门,都要信心坚固。把得住,行得深,方能得圆满的利益。 信心坚固,持
咒可成,参禅可成,念佛可成,都是一样。若信根不深,只凭自己的微小善根,薄学智
慧,或记得几个名相、几则公案,便胡说乱道、谈是论非,只是增长业习,到生死关头
,依旧循业流转。岂不可悲!
各位是印光老法师的弟子。今天纪念他,便是纪念他的真实行持。 他脚踏实地的真修
,实足追...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33 汉传佛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漢傳佛教,是以地理位置划分的佛教派别,是佛教的三大地理分支之一。另外两个为南
传佛教(即上座部佛教)和藏传佛教。佛教經由兩條路徑傳入中國,一支由古印度經西域
傳入中原地区,爾後傳入朝鲜半岛、越南、日本等处,故汉传佛教又称北传佛教[1]。
传入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則由南印度經海路傳至中國南方,为南传佛教,并不包括在漢傳
佛教中。
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同为大乘佛教的主要發揚传系。因為中國的影響,漢傳佛教將大乘
佛教的教義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並且影響了藏傳佛教。實質上,漢傳佛
教可以說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但有別於藏傳佛教之顯密並重,漢傳佛
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另外,尽管漢傳佛教以大乘佛教为主,当年經西域傳入中原地区
的佛教也包括了流传远不如大乘佛教广泛的小乘佛教。
目录
[隐藏]
* 1 詞語釋義
* 2 发展过程
o 2.1 秦漢
o 2.2 三國時期
o 2.3 晋朝
o 2.4 南北朝时期
+ 2.4.1...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633 | 34 略说修学菩提心
越尘居士
佛法之中心在于破幻体真,自觉觉它,直至自他一切有情究竟解脱。此即菩提心,
亦即不生不灭心,谓真实体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而应缘渡生。又名大圆觉,佛性等等,
见诸佛典,皆同体异名。菩提心为一切佛法修行之基础,为行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根
本。佛云“忘失菩提心所修一切善法皆为魔业”。所以,菩提心之于佛门行人,有过于
那块通灵宝玉之于贾宝玉,不可离失。佛法在传播发展的历史上,在不同时期及地域与
当地当时的文化相结合,其表达形式略有不同。例如,南传佛教,中土大乘及藏传佛教
之表现不同即与文化差异有关系。然而,佛陀教法之中心从来没变,均在引导有情趣向
解脱。亦即菩提心是为宗旨不变。
今日中土佛法复苏,百废初兴,寺庙等建筑虽已有相当恢复,但于佛法道理之弘扬
远未尽理想。于商品大潮冲激之下,旧有道德观念体制日渐衰落,新道德体制尚未完备
。于是砂金同起,鱼龙混杂。有人哗众取宠,将某些气功功法标榜为‘佛法真谛’,却
引人自私自利,而将佛法之要——空性与慈悲,亦既菩提心阉割掉!甚至以迷信惑众,
骗钱了事,以至破坏佛门声誉。一般群众多倾向求福报,此虽颇佳,尚须善加引导提高
。佛学研究应大...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571 | 35 就是苦行僧,我搜了一下
頭陀,梵文作dhuuta,意即修治身心、棄捨貪欲,也稱作「頭陀行」、「頭陀事」、「
頭陀功德」,主
要是指去除衣服、飲食、住處三方面貪欲,有所謂的「十二頭陀行」。這十二個修行項
目中,包括:在
阿蘭若處住、常行乞食、次第乞食、受一食法、節量食、過午不得飲漿、著弊納衣、但
三衣、在塚間
住、在樹下坐、在露地坐、但坐不臥。此間和住有關的是在阿蘭若、在塚間住、在樹下
坐和在露地坐,
因此之故,中國中古時期頗有一些修習頭陀行的僧人們,在山林郊野找尋天然石穴、或
自行開鑿石室或
石窟,在其間坐禪修行。
【 Iris (Iris) 的大作中提到: 】 |
|
Y**u 发帖数: 5466 | 36 嗯, 是有个顺序的问题。 前面有人说禅宗的目的是明心见性。 说的也对, 明心见
性需要智慧。 而明心见性由正定中来。
然而理虽如此, 究竟上连三昧也只是个假名, 因为并没有这么一个固定的境界,戒定
慧三法皆从自性而得,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定在运动中, 而不是一个所谓不动的境
界。
坛经中如是说:
师示众云:"善知识,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净名经》
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谄曲,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
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著。
迷人著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
无情,却是障道因缘。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
,名为自缚。若言常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却被维摩诘诃。善知识,又有人
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众。如是相教,
故知大错。" |
|
H******9 发帖数: 2766 | 37 修行方法我觉得说的很集中很好的一段是这个,每一句都有很具体的方法...
分享一下。斑竹顺便看看能不能给个包子过年用。
<<大宝积经卷第一百一十四>>
阿兰若比丘。住阿兰若处行阿兰若法。
一心坚持解脱禁戒。
善护戒众净身口意。
无谀谄行净于正命。
心向诸定如所闻法。
应忆念之勤正思惟。
趣向离欲寂灭涅槃。
畏于生死观五阴如怨家。
观四大如毒蛇。观六入如空聚。
善知方便。
观十二因缘离断常见。
观无众生无我无人无命。
解法空相行于无相。
渐损所作而行无作。
心常惊畏于三界行。
常勤修行如救头然。
常行精进终不退转观身实相。
应生如是心观如是法。
当知苦本。断一切集。证于灭尽。勤修于道。
行于慈心安住四念处离不善法入善法门。
安住四正勤。入四如意足。护五善根。
于五力中而得自在。
觉七菩提分。勤行八圣善道分。
受持禅定。以慧分别诸法之相。 |
|
b*****l 发帖数: 3821 | 38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陈义孝居士著
一、极乐世界的有无问题
在我们还未针对问题作出分析之前,要请您且先看看,一些关于佛教与科学十分巧合的
数据如下:
●古人普遍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佛却说地不是方的,而是圆的,叫做‘地轮’。
此事后来科学发达了,测知地的确是圆的,叫做‘地球’。
●《华严经》和《梵网经》等记载,华藏世界,如云似海,重重无尽。
近代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数理证明宇宙是四度空间的连续体,认
为宇宙是膨胀的,而且是极其宏大乃至无穷无尽的!他引用‘相对论’来说明质量与能
量所表现的一个静的宇宙和一个动的宇宙,两者间的错综组合,形成了变化莫测的宇宙
。这与佛教所说的重重无尽的宇宙观,相当接近。
●佛教说,百亿须弥,百亿日月,构成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只是一佛之化土而已。
所谓‘三千大千世界’,即一千个太阳系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
,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现代的天文学家已探测到在银河系中,有著本身发光
如同太阳的恒星近十亿个,依理推测应有三百亿个之多。并在太阳系的空间,还有数不
尽、算不清的星云星系,而且每一个星球都有一或两个卫星月球。这与...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39 第1章 禅宗之源——从达摩到弘忍
本世纪初,随着敦煌禅籍的发现和研究,禅宗及其宗派源流问题,日益引起世人
的关注,尤其是中日佛教学者的高度重视。有关禅、禅学、禅宗的研究著作不断涌现,
这就为深入研究禅宗宗派源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诸说纷纭
禅、禅学、禅宗是相互关联而又各不相同的一系列概念。禅是古印度宗教通过打坐
使心念安定下来的实践。在释迦牟尼以前,印度即是以生天为坐禅目的的思想;至释迦
牟尼时,始展开远能苦乐两边,以达中道涅槃为目的之禅。此后,印度佛教的禅观思想
日趋发达,无数禅经应运而生。汉末传入中国的禅经,多系传承小乘承统的禅观思想,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出四卷《楞伽经》,即列愚夫所行禅、观察义禅、攀缘禅、如来禅四
种禅。菩提达摩(即达摩多罗)所传(东晋佛陀跋陀罗所译)《禅经》所说自性清净禅
。禅学是关于修禅定的学说,而禅宗则是以达摩为初祖、以直探以源、见性成佛为宗旨
的大乘佛教宗派。中国禅宗的创立,有佛陀扇多说、达摩说、道信弘忍说、六祖惠能说
、马祖道一说等。
第一、佛陀扇多说。太虚大师持此说。太虚《与胡适之论菩提达摩书》说:“禅宗
所奉为初...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40 第6章 临济法门(一)——临济宗的创立
一、黄檗希运
禅宗自从南北分宗,就开始走上多头发展的道路,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国势由盛
趋衰,而禅宗则名家辈出,山头林立,呈现出繁荣景象,宗密所撰《禅源诸诠集都序》
,谓其所述禅门诸宗“殆且百家”,南侁、北秀、牛头、石头、荷泽、保唐、赵州,诸
宗大师龙吟虎啸、各擅胜场,禅宗由此走向鼎盛。由于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
原因,中晚唐以后,禅宗态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神秀的北宗禅,再也不见有名僧闻世
,而慧能的南宗在南方得到迅猛发展、广东、江西、湖南、浙江、福建、成为南宗禅的
策源地。其中又以江西禅风最盛,百丈怀海,南泉普愿、黄檗希运等等,皆不世出的大
禅师,他们的门下遍布大江南北,使慧能顿悟以新的风格播扬天下。
在后期禅宗“五家禅”中,临济宗风最为强劲,无论是接化学人,还是阐释祖意,
均新意迭出,不拘成规,其禅法特色,影响久远,成为中国禅宗中波及面最大、渗透最
强的宗派。临济禅法思想的直接原因,可追溯至黄檗希运。
一、黄檗希运
希运,福州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八、九世纪...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41 论开悟
贾题韬
第一讲 开场白
我作了一首打油诗,作为这次讲演的开场白:
昔缘未了论开悟,今又葛藤试解环;
此事当人须直取,吃瓜莫受卖瓜谩!
因为过去我曾讲了论开悟这个题目,但没有讲完,所以说是“昔缘未了”,我现在还同
大家一起象理葛藤一样地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葛藤”是禅宗习用的语言,是指说话
太多象蔓草那样纠缠不休,这里用来比喻人说话不完,或者讲的不尽恰当。但是,要真
正懂得这个道理,需要你自己去亲证,单听别人讲是不行的,必须闻而思,思而行,行
而亲证,这是你自己的事。比如吃瓜,瓜是苦是甜还必须由你亲口去尝一尝,不要光听
卖瓜的说长道短,佛法究竟如何,也是需要你自己去直接体验的!
关于“开悟”,我们大家都是学佛的,都知道开悟的重要性。佛教是无神论,大家必须
把这一点认识清楚。学佛完全靠自己来解脱自己,这就是佛教的特色。其它宗教主要依
靠外力,只有佛教是靠自己解放自己。因此,开悟在其它宗教里并不算什么重要问题,
而在佛教里却是最最重要的问题。开悟是要你自己开悟。只有开悟才能明确宇宙人生是
怎么一口事,你自己也才能有个下落。如果不开悟,在佛教里来说,是没有什么力量能
来代替你解脱的。... 阅读全帖 |
|
r*******c 发帖数: 1060 | 42 哈,我刚刚学的坛经里有讲这个,功与德: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其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
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
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
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善知识!念
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
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其理,非我祖师有过。[原来这才
是功德! 内心谦下,真的好难。可以表面上忍辱,却无法在内心真的谦下。。。。。此
段话可以每日背诵。] |
|
i***r 发帖数: 292 | 43 【提 要】 大乘佛教的信奉者一直以来对大迦叶等声闻众存在误解、偏见,说他们自利
独善,贬斥他们为“小乘”,讥毁他们为“痴犬”、“焦芽败种”,这都是不实、不公
的。大迦叶尊者行头陀行也有利他的一面,也常以清净心说法,乃至为正法久住而说法
。尊者人间乞食,随缘教化,也经管精舍,领众共修,利益大众。佛陀常常赞叹尊者、
维护尊者,以便在僧团中树立起尊者的威信,最后将佛法付嘱于他及阿难。佛陀涅槃后
,尊者即发起僧众忠实地结集佛陀的教法。不听舍小小戒、不赞成女人出家,都是为了
正法久住、利益群生。而尊者平日有时呵斥阿难及结集时以六事责阿难,都是基于长辈
对小辈的爱护与教导而严词加之。正是在大迦叶的强力调伏下,阿难很快证果。尊者完
成结集后又将佛法转付给阿难,而自取涅槃。尊者所做的一切,没有丝毫的个人私心,
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为法久住、利益群生的无我大悲。菩萨行者也要自利,声闻行者也会
利他。因此世人不应落入大小乘对立的窠臼,贬斥、诬谤、讥毁尊者,而应该礼敬、信
顺、赞叹乃至学习尊者。
【关键词】 大迦叶 悲心
前 言
佛教中自从出现大乘思想以后,大乘佛教不断兴盛发达的过程就是不断贬斥、抑制
声闻教法... 阅读全帖 |
|
i***r 发帖数: 292 | 44 五、呵责是爱护
大迦叶尊者修行严谨,对己对人都严格要求。他若是看到僧侣有不如法的言行,通
常会向佛陀举罪。但他对当事人少有呵斥,甚至对自己屡屡兴谤、中伤的偷罗难陀比丘
尼,最多也只是说“恶女,我不责汝,我责阿难”。[84]而唯独对阿难,动辄声色俱厉
地呵责,甚至毫不留情。虽然如此,我们从经律的记载中,却能看出大迦叶并不是与阿
难过不去,故意找茬,其实每一次都有因有缘,有错才呵责。
如大迦叶目睹阿难与目揵连两人的弟子“共诤多闻”、以分胜负后,便向佛陀揭
举,由于阿难在一旁护短,大迦叶当着佛陀面呵斥他:“汝且默然,莫令我于僧中问汝
事”。[85]佛陀在世时,阿难同众多比丘在摩竭提“人间游行”时,他所带的六十名年
少弟子,竟然都要舍戒还俗。大迦叶知道了,就呵责他“年少不知足”,[86]而此时的
阿难已过中年,头上都出现白发了。在佛陀涅槃后不久,同样的事又发生了。阿难带着
一群年少比丘“人间游行”至南天竺时,有三十个弟子舍戒还俗。这一次大迦竟呵责阿
难是“童子”,“不知筹量”。[87]又在结集三藏时,大迦叶因为阿难尚在学地,毫不
留情地将他赶出去,甚至骂他“疥瘙野干”,如经:
有比丘言:“诸长...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5 也扔两分钱:
首先,在家修行的确是很难的事情, 但是不是没有入手的地方。
首先是时间, 尤其是女同志, 在家要干很多的活, 再加上看孩子, 的确剩的时间就
不多了, 不过时间都是挤出来的, 可以让孩子养成早睡的习惯, 比如说九点上床,
讲故事,哄孩子睡着以后大概应该是九点半到十点左右, 然后下来的半个或一个小时
应该是可以利用的, 那个时候孩子应该也是不会醒的。
早上可以早起一点,也可以有一点时间。 不知道妹妹上班不上班。 我平时要坐车上下
班, 这车上的时间也可以利用上。一点一点加起来也不少了。
还有就可能是精力的问题, 有的时候可能有时间, 但是人没有精力了可能也没用。我
个人觉的干活多其实不是最耗费精力的事情,想的念的太多才是。 所以平时要尽量去
觉察, 保持正念,少上网, 这对精力的维持很有好处。 家庭中的琐事要过后不留,
也没有什么担忧的东西, 这样一天睡五六个小时应该够了。。
再还有, 就是网友们说的, 相信你也明白, 就是处处留心。 高兴的时候知道自己是
高兴的, 难过的时候知道自己是难过的, 看孩子的时候自己知道是在看孩子, 不需
要去硬做什么, 觉察是最好的锻炼。 孩...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6 木, 火, 土, 金, 水, 看你是什么性的人. 各得各的病, 各吃各的药..
一、木性
木性人的外表,面长瘦而露骨,上宽下窄,色偏青,身材细高,肩背耸直,脚步高
压有声,语音直而短,齿音重,气度轩昂,生气时面带凶气,多现青色。木性分阳木阴
木,形同,而气质清浊随心性变化。
阴木性情粗暴,出言撞人,好阴沉,因小失大,以私害公,以情悖理,性多偏激,
执拗顽梗,高傲自大,不易接近。不服人,好毁谤,掘人隐私,好抗上,宁折不弯,不
爱接受意见,做事不许人反驳,器量窄小,不耐激触,难成事功。在家庭多亏孝道。平
生遇事多难,常不如意,因之怒气填胸,愈形乖戾。
阴木好怒,怒的表现:
1. 受人压制,到在忍无可忍的时候,竟气得浑身发抖,一旦暴发,便燃起怒火,
甚至一试决斗,后悔莫及。
2. 人之所为,违背己意,大发脾气。
3. 见事不合理,出于气愤,打抱不平。
4. 不满情感,发泄于外,有时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不考虑后果。
5. 怒的特点: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往往干出无法挽回的蠢事。
阴木内存,好怒伤肝,肝气不舒,胸肋疼痛,肚腹膨胀,头迷眼花,两臂麻木,四
肢无力,耳鸣牙痛以及中风等。这便是受阴...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538 | 47 太上感應篇
http://book.bfnn.org/books/0477.htm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
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
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
。其過大小,有數百事,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履邪徑,不欺暗室;積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
人;矜孤恤寡,敬老懷幼;昆蟲草木,猶不可傷。宜憫人之凶,樂人之善;濟人之急,
救人之危。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長;遏惡揚
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寵若驚;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
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
冀。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
苟或非義而動,背理而行;以惡為能,忍作殘害;陰賊良善,暗侮君親;慢其先生,叛
其所事;誑諸無識,謗諸同學;虛誣...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8 《玉耶女经》汉传有四个译本。
《玉耶女经》,西晋译者不详;
《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九),东晋僧伽提婆译。
《玉耶经》,为东晋昙无兰译。
《阿遬达经》,为刘宋求那跋陀罗译。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本相当朴实,以三恶四善为重点∶
佛言∶『妇人事夫有三恶四善。何等为三恶?一恶者,如与惰人共居不欲作事,骂詈至暮,嗜美好鬪。二恶者,如与怨家共居,不持一心向夫,不愿夫善,不愿夫成就,当愿夫死。三恶者,如与偷盗共居,不惜夫物,但念欺夫,常欲自好,不顺子孙,但念婬泆。如是死者,展转恶道中无有出时,是为三恶。
何等为四善?一善者,妇见夫从外来,当如母见子,夫有急缓,常欲身代之。二善者,妇事夫当如弟见兄,上下相承事,夫恶不以为恶,不念婬泆常随夫语。三善者,妇事夫当如朋友,相见辄相念,夫从他方来,当如见父兄,心中欢喜和颜向之,妇持心当如是。
四善者,妇事夫当如婢,夫大骂亦不以为恶,捶击亦不以为剧,走使亦不以为劳苦,夫虽恶,常念事善,当顾子孙,如是死者常生天上,亦于天上饶侍者,好衣、珍宝常在身上。』
佛言∶『三恶四善,汝欲持何所事夫?』
玉耶言∶『妇人事夫不可用三恶,四善者可与共居...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9 此经译于何时? 那對此經不符佛法教証理証沒有關係, 大家可以理智去判斷經中前後所
述到底合不合理, 合不合教証理証 ? 護此偏離教証理証邪法的徒眾愛談祖師大德, 請
問所謂的祖師大德是指誰 ? 是不是指那些崇尚雙身法且以淫人妻女為最高修行指標如
二樓蓮華生等 ? 那麼很抱歉, 那些人不是什麼佛法中的祖師大德, 他們只是盜取佛法
名相的性力派外道.
喇嘛教的這些淫慾雙身法, 見不得教証的檢驗, 自然假託於佛說, 目的無它, 隴罩唬
弄信徒, 為博名聞利養, 為邪淫能套上神聖名相故. 講難聽點, 就是所謂又要當婊子,
又要立牌坊. 騙術古今皆然, 既立志修梵行, 應知五欲我所當捨即捨, 一時難捨慢慢捨
, 今世不行下世再來. 讚嘆淫慾, 自欺欺人, 只會加深繫縛, 三塗掛號. 以下是一段
喇嘛笑死人為雙身法自圓其說的自說自唱 :
『女身令佛欢喜经
索达吉喇嘛在其<密宗断惑论>中说
佛陀也在部分显宗经典中暗示了密法的某些方便法门,只是未做更多的引申与铺陈,否
则也就不会有显密之分了。比如《女身令佛欢喜经》中就说道:「菩萨者,为令诸佛生
喜,将自身化为女身,常行于善逝之前。」这就是所谓的以...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50 蕭和索之間如何再說,但我對索提到的這部《女身令佛欢喜经》的出處很有興趣,但是根
本查不到出處,所以索的經教論証是不入流的 :
『其实佛陀在显宗经典中也绝非只字未提密法、未提密法中的双身修法,只不过他提到
的方式比较隐密而已,这也是佛陀一贯的传法方式。他在大乘经典中明显、广泛宣示的
教义,在小乘佛法中往往是以不明显、略说的方式出现。比如讲到空性,佛陀就在小乘
根基众生前着重抉择了人无我空性,至于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则并未作明显、公开的
开示,但也早已在其中留下了可供利根者未来向更究竟的空性境界迈进的阶梯。
同样,佛陀也在部分显宗经典中暗示了密法的某些方便法门,只是未做更多的引申与铺
陈,否则也就不会有显密之分了。比如《女身令佛欢喜经》中就说道:「菩萨者,为令
诸佛生喜,将自身化为女身,常行于善逝之前。」这就是所谓的以隐藏方式宣说,类似
的经典教证还有许多。
~节录自堪钦索达吉《藏密问答录‧双运与戒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