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发帖数: 566 | 1 朱古达战争 66-100
(66)与此同时,朱古达既然已经放弃了投降的念头并且重新开始了敌对行动,于
是便加紧而又十分细心地进行他的一切准备工作。他在重新征募一支大军,试图用恐吓
或悬赏的办法把背叛了他的那些城市争取回来,并且在那些形势有利的地点设防。他制
造或购买武器、战械和过去由于想求得和平而放弃了的其他事物。他还试图诱使罗马奴
隶起来造反,甚至试图向罗马卫戍部队的士兵行贿。一句话,他不惜使用一切办法进行
骚扰并且把一切全都搞乱。
由于他进行的活动,瓦伽城的居民——起初,在朱古达请求缔结和约时,梅特路斯
曾在这里设置了一支卫戍部队——应允了他们对之一直抱有好感的国王的恳求,于是城
里的领袖人物组织了一次有利于国王的阴谋。至于民众,他们照例是善变的,而努米底
亚人尤其是这样,他们喜欢闹事和制造乱子,喜欢变动而反对和平与安宁。在他们中间
作了安排之后,他们便规定从那时起的第三天起事,因为那天是全阿非利加的一个节日
,这时举行的各种游艺和庆祝活动会使人忘掉危险。于是当约定的时间到来时,他们就
分别把百人团长和将领,甚至该城的长官本人,一个名叫提图斯·图尔皮利乌斯·西拉
努斯的人请到他们家...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2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1_04
2011年04月26日08:21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支中
核心提示:其中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口头报告中关于经济形势及错误产生原因的两个“
三七开”。然而正是这些话,正是这个口头报告,使刘少奇和毛泽东之间产生了真正的
分歧。
本文摘自:《大往事·纵横历史解密档案》,编者:叶匡政,原题:《“七千人大会”
上的毛泽东、刘少奇及林彪》,作者:支中,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毛泽东和刘少奇都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曾长期合
作亲密共事。然而,在毛泽东亲自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却被错误地打倒并
惨遭迫害,这其中有何历史因缘?我们从毛泽东发动“文革”时,在题为《我的一张大
字报》的文件中,指斥中央有一个刘少奇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站在反动的资
产阶级立场,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将无产阶级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打下去”,“联系
到一九六二年的右倾(意指该年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因到会者约7000人又称“
七千人大会”)和1964年形‘... 阅读全帖 |
|
z***c 发帖数: 2959 | 3 也不能算很好的范本,因为自相矛盾之处甚多
日前与唐欣到沙滩美术馆看展览,大约是看到了地方想起了人,老唐提到网上闲逛时遇
到的一篇“奇文”,说是写得很有意思。过了几天,他就给我传来了画家范曾的《蝜蝂
外传——为黄永玉画像》。老唐是见多识广的人,他说此文恐怕是范曾最好的文字了。
所以收到后一口气就读完。读后的感觉也是异常的清晰:“狗咬狗,一嘴毛”。
先让我们跟着范曾的导引看黄永玉的画作。在“国画尚未入门”的标题下,
第一句话是“黄永玉的画巧密有余而睿智不足”。隔了不足一行字,他为了批判黄永玉
的画“无佛家所谓的深入法性的‘如有智慧’”,一不小心,说出了黄永玉作品的两个
好来:“他早期的木刻作品极尽工细”“善用刀法变化”。一个画家,一个中国的当代
画家,他的作品具有“巧密有余”“极尽工细”“善用刀法变化”这几个连恨他入骨的
范曾也不得不承认的长处,已经殊为不易了。不成大师,可作小师;不成小师,也可以
做看客嘛!看看最近中国美术馆名为《精神与品格——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研究展》,
210幅展览作品号称是从2800幅参选作品中选出来的,但又有几幅能称得上是“巧密有
... 阅读全帖 |
|
b****r 发帖数: 2555 | 4 ☆─────────────────────────────────────☆
znprc (Shrek) 于 (Sat Aug 13 21:20:17 2011, 美东) 提到:
范曾:蝜蝂外传——为黄永玉画像
发布时间:2011-01-22 08:58 作者:范曾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2709次
我忍耐着,一月月、一年年的忍耐着,黄永玉以他那毒戟般的心灵、蛇舌般的刀笔
,向我一次次的攻击、刺伤和宰割。我遍体鳞伤、身心交瘁,但黄永玉的艺术到底如何
?人品到底如何?他为什么这样恨我?这对世人是团团的迷雾,我今天作一次彻底的、
公正的剖析。我耻于与黄永玉再有任何的交往,包括答复他对我的攻击,我这篇文章是
对他的最后回答,使他知道,在中国不要以为可以仗势欺人、为所欲为,上帝给每一个
人平等的权利。在中国也没有什么高等华人。
一评黄永玉的画:国画尚未入门
黄永玉的画巧密有余而睿智不足,停留在艺术的浅层智慧,而无佛家所谓的深入法
性的“如有智慧”。他早期的木刻作品极尽工细而殊乏醇厚内涵,善用刀法变化而不善
用黑白对比,尚不能见彦涵、古元等大师项背,不可在一流版画家中厕身。十年前初...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10016 | 5 1949:和历史约会
陈晋
大变局的神韵
1949年的第一天,无论你在什么地方,无论你属于什么阶层,都会明显地意识到:九州
大地改换人间已成定局。
这一天,人们从收音机里听到,或从报纸上看到了一篇《告全国军民同胞书》,署名为
蒋介石。这个掌握中国最高权力已经22年的国民政府总统,在这篇元旦文告里不得不承
认和哀叹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所谓“戡乱”已经失败;说自己愿意向已经解放北方大片领
土的中国共产党“求和”,但条件是要保存现行的宪法、保存中华民国的法统、保存国
民党的军队,否则国民政府就要和共产党“周旋到底”。
同一天,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也发表了一篇新年献辞,题目是《将革命进行到底》。
毛泽东在这篇文告里很有信心地宣布:迎面而来的1949年,将是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
,人民的解放战争将在这一年获得最后胜利,并且将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人民民主
专政的共和国。毛泽东还说,甚至连共产党的敌人也不怀疑共产党能够完成这个目标。
果然,元月还没有结束,故都北平就变换了旗帜。国民政府华北“剿匪”司令部总司令
傅作义将军,率几十万部队接受共产党的和平改编。2月3日是中国旧历的大年初六,在
春节的喜庆日... 阅读全帖 |
|
J*******l 发帖数: 133 | 6 【聯合報╱郝柏村/前行政院長(台北市)】
2011.04.05 01:24 am
一九七五年四月五日,蔣公與世長辭,至今已三十六年了。
近年來,我拜讀了蔣公日記,並摘註了其中五年的重點,即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
綜觀這五年日記,蔣公個人的聲望與地位,固從巔峰到谷底,但由於他天生的領袖氣質
,與對中華民族復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雖經此五年的血淚煎熬,憑其堅忍的毅力,從
不放棄絕望中的奮鬥,終能重建了中華民國的基地,實現了三民主義。
一、蔣公的領導特色
①蔣公的領導,我概估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與精力,用於幹部的訓練,與各級幹部的
互動,上自大老如吳稚暉,下至文武基層。其對幹部的要求,固忠誠與才能並重,但若
不可兼得,則以忠誠為重,而對非嫡系,則以感召妥協為主。
甚至,一九四九年大勢已去時,仍不放棄對盧漢與傅作義的感召。最後一個月,能在重
慶與成都處理殘局,亦全恃嫡系胡宗南部隊的到達。既先派陳誠主台,又以顧祝同在大
陸最後階段患難相隨,蔣公終於平安回台,站穩腳跟。
②蔣公領導,表面威嚴剛直,對幹部常不假辭色,但每自省過分,常自己記過一次,似
無向當事人表示歉意的記載。
③蔣公對於文告非常重視...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7 季羡林六四事件投案自首始末 称“不想活了”(图)
文章来源: 史海钩沉 于 2014-05-08 20:30:0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
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 (被阅读 13677 次)
2
更多新闻请进入文学城“六四事件”专题页面
1989年六四事件期间,78岁的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两度前往天安门探望绝食学子。季羡
林门生、作家张曼菱在《季羡林——追念与思考》一文中披露,季羡林坐在三轮车上,
高扬“一级教授季羡林”白幅,学生蹬车前行。另外,他还与荣毅仁联手为广场学子滋
补身体。当局开枪镇压后,季羡林不改其道。任何会议不发言,一发言就是:“别问我
,问我就是爱国民主运动。”某日,季只身坐上出租车到海淀公安局去投案自首。他说
,“我是北大教授季羡林,我两到天安门。广场上的学生是受我指使。把我和他们关到
一起吧,我已经七十多岁,也不想活了。”公安局不知就里,打电话到北大。北大去人
把他硬接了回来。
晚年季羡林在寓所留影
每一位逝者的位置,由岁月和人格构成。
人走了,历史的本质会渐显露出,世态炎凉左右不了。
季羡林是值得追思的。
像《浮生六记》
2007年7月,秋凉初透...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8 陈云主导第三梯队选拔:薄熙来意外出局
大中小2014-11-10 19:52:30
多维历史
经历10年文革组织工作混乱停滞之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共面临严重的人才断档,主要
干部最年轻的也已60开外。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实现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1981年陈云建议中组部成立青年干部局,负责选拔、培养青年干部。经陈云点将,李锐
出任青年干部局局长。除了培养青年干部之外,摆在李锐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快建立
省部级后备干部名单,即“第三梯队”。这是一个深刻影响中共以后30余年政治格局的
名单,时任河北省正定县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入选了这一名单,而同样由中央下到地方担
任辽宁省金县县委副书记的薄熙来却因种种原因落选,此外中共十七、十八届政治局常
委除两人外,全部来自这一名单,省部级干部更是不胜枚举。本文选自《中国新闻周刊
》第657期,作者杨敏。
薄熙来代表中共金县第七届委员会作工作报告
1980年的最后一天,电力工业部部长刘澜波把副部长李鹏找到家里,告诉他将推荐他接
替部长。但两个月后,刘澜波告诉李鹏,部里有老同志联名写信给中央,反映了一些意
见,不赞成他当部长。最终,由于刘澜波大力向胡...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33562 | 9 2014年12月04日
【编者按:众所周知,党史编撰对共产党而言,从来不是简单的学术问题,而是政治问
题。也因此,对党史的编撰总是在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重写”。作为党内第一代“笔
杆子”,胡乔木和胡绳可谓为今天的党史叙述奠定了基本范式,金冲及、逄先知是之后
的主要负责人。那么,金冲及如何看待“二胡”的党史编撰呢?作为体制内的党史研究
和编撰权威,又如何看待高华、杨奎松等人的“体制外党史研究”?经历了民国、新中
国的前三十年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又如何看待时下流行的“民国粉”呢?请看澎湃
新闻的访谈。】
金冲及,原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主要著作有《辛亥革命史稿》、《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主编有《毛泽东传》、《
刘少奇传》、《周恩来传》、《朱德传》、《陈云传》、《邓小平传略》等。(照片来
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1992年中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胡乔木(右)与逄先知(中)、金冲及(左),摄
于胡乔木寓所。
谈《一本书的历史》:不是“著”也不是“编”
澎湃新闻:您整理出版这些讲话记录的缘起是什么?
金冲及:我已经84岁了,说实在话,到这...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0426 | 10 一、《余光中:中文的常态与变态》
1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七十年间,中文的变化极大。一方面,优秀的作家与学者
笔下的白话文愈写愈成熟,无论表情达意或是分析事理,都能运用自如。另一方面,道
地的中文,包括文言文与民间文学的白话文,和我们的关系日渐生疏,而英文的影响,
无论来自直接的学习或是间接的潜移默化,则日渐显著,因此一般人笔下的白话文,西
化的病态日渐严重。一般人从大众传媒学到的,不仅是流行的观念,还有那些观念赖以
包装的种种说法;有时,那些说法连高明之士也抗拒不了。今日的中文虽因地区不同而
互见差异,但共同的趋势都是繁琐与生硬,例如中文本来是说「因此」,现在不少人却
爱说「基于这个原因」;本来是说「问题很多」,现在不少人却爱说「有很多问题存在
」。对于这种化简为繁、以拙代巧的趋势,有心人如果不及时提出警告,我们的中文势
必越变越差,而地道中文原有的那种美德,那种简洁而又灵活的语文生态,也必将面目
全非。
中文也有生态吗?当然有。措词简洁、句式灵活、声调铿锵,这些都是中文生命的
常态。能顺着这样的生态,就能长保中文的健康。要是处处违拗这样的生态,久而久之
,中文就会...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11 季羡林六四事件投案自首始末 称“不想活了”
文章来源:史海钩沉/2014.5.8.
1989年六四事件期间,78岁的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两度前往天安门探望绝食学子。季羡
林门生、作家张曼菱在《季羡林──追念与思考》一文中披露:季羡林坐在三轮车上,
高扬“一级教授季羡林”白幅,学生蹬车前行。另外,他还与荣毅仁联手为广场学子滋
补身体。当局开枪镇压后,季羡林不改其道。任何会议不发言,一发言就是:“别问我
,问我就是爱国民主运动。”某日,季只身坐上出租车到海淀公安局去投案自首。他说
,“我是北大教授季羡林,我两到天安门。广场上的学生是受我指使。把我和他们关到
一起吧,我已经七十多岁,也不想活了。”公安局不知就里,打电话到北大。北大去人
把他硬接了回来。
每一位逝者的位置,由岁月和人格构成。人走了,历史的本质会渐显露出,世态炎凉左
右不了。季羡林是值得追思的。
像《浮生六记》
2007年7月,秋凉初透。我到301医院病房探望季羡林。他毫无龙钟之态,白衣凝神,端
坐案前。
送上一套我编撰的《西南联大人物访谈录》,他讲了几句,说:“这事很有意义”。静
默片刻,我俩有一段对话:
季:“你有没有写《北大...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12 毛泽东受不了的美女护士:文革中生活奢华(图)
文章来源: 温故 于 2016-03-21 10:04:45
1973年,中国著名记者李普从广东调到北京,在新华社北京分社任社长。他在月坛北街
住了大约三年。这三年真是天翻地覆、惊心动魄的三年。多少可歌可泣的事发生在这三
年!而他的邻居又非同一般,各色人等都有,其中包括了毛泽东的秘书叶子龙与张玉凤
,这使得月坛北街五号楼热闹非凡,而李普一家则更是在这里接触到了大量鲜为人知的
红墙内幕。本文摘自《温故》第二期,作者系李普妻子沈容,原题为《热闹的月坛北街
》。
毛泽东与孟锦云合影(图源:《走进毛泽东最后岁月》)
可怜天下父母心
1973年,老伴李普和我从广东调到北京。李普在新华社北京分社任社长。我本来也可到
新华社工作的,新华社有一不成文的做法:调夫妇一方,另一方也要分配工作,何况我
还是新华社的老人。但是李普认为夫妇在同一单位不好,所以我只得另找单位。
北京分社没有宿舍,有一阵,我只得在李普的办公室里搭一张床,和他一起住在办公室
里。当然,这不是长久之计。几经周折,好友张铁夫为我们找到了月坛北街五号楼的宿
舍。
月坛北街有一排新盖的五层楼楼房...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3 3月25日,满口湘音、身穿粗呢制服的毛泽东住进了紫禁城。林彪——这个从林家大走
出来的山村小主人也成了开国元勋之一。目睹北平的一切,林彪心中感慨万分。如果林
育南不把他送进浚新小学,如果林育英没鼓励他报考黄埔军校……他不可能有现在的地
位。
历史正如光阴,不可挽留,也不可逆转。在人生的履历上没有“如果”的立足之地。
林彪以胜利者的姿态下榻北京饭店。他有理由自豪。在全军所有野战部队中,四野
人数最多,装备最好,实力最强,林彪的年龄也较其他野战军司令员为轻。林彪为此十
分得意,他借用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一句话,常对人说:“这就叫‘四美具,二难并
’。再难、再美、再巧的事也碰到一起来了。”
可是,有一段时间内,林彪却显得心情抑郁,浓眉不展。一天,林彪突然串到聂荣
臻住所来聊天。这使聂荣臻有些意外。林彪个人生活圈子很小,这与他内向拘谨呆板的
性格有关。他从不到同僚家串门,从不到部下家作客,从不探视病人。这是他有名的“
三不”习惯。
聂荣臻估计林彪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果然,没说几句话,林彪就直接了当地说
:“我想请你当四野政委。”
聂荣臻愕然。他不解地问:“怎么?四野不是有罗荣桓吗?”聂荣臻见... 阅读全帖 |
|
c*******l 发帖数: 7820 | 14 平常说话哪里会字斟句酌,特别是一问一答时更不能嚼字,较准确说法应该是“没有证
据证明”。 |
|
d********y 发帖数: 6566 | 15 上个世纪90年代,关于林彪之死,无论国内国外,种种传言扑朔迷离。1994年,两位西
方年轻记者彼得·汉纳姆和苏珊·劳伦斯独辟蹊径,锲而不舍地走访于蒙古、俄罗斯、
美国、台湾、香港等地,历时半年,往返数万公里,终于靠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揭开了一
个亚洲当代史之谜——林彪之死内幕。
调查纪实刊登在当年夏天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上,调查结果轰动了国际新闻
界和史学界,许多国家的媒体对此进行了转载和评述。
调查纪实发表的时候,彼得和苏珊还在北京工作。我曾为此多次采访彼得,采访中
我对他严谨的工作态度印象颇深。彼得谙熟中文,对我的文章所涉及的全部事实进行了
字斟句酌的推敲。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涉及文革、毛泽东、周恩来以及林彪的纪实文学对林彪坠机温
都尔汗事件往往语焉不详。所以我决定把彼得和苏珊的调查过程写出来,以飨读者。
白克矿区:飞机残骸和9座空坟
1993年5月,分别担任澳大利亚广播电台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驻北京记者的
彼得和苏珊飞到蒙古。他们租了一辆苏制吉普,和翻译一起离开乌兰巴托,向东驶去。
每当遇到一个骑马的人,他们就上前问路。途经温都尔汗的时候有人指点,距该市70公
里处有一个叫做...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8131 | 16 蒯显然是避重就轻,决口不提自己的大奸大恶
蒯后来被刘家整的很惨,开始在北京做生意的,被逼得没有落脚的地方才远走深圳的.
蒯大富口述岁月流沙
采写:米鹤都张琦
【蒯大富】1945年9月13日生于江苏省滨海县。1966年,他在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3年级
读书,6月初因率先发表反对工作组的大字报被打成反革命,被开除团籍并关押,在毛
泽东回到北京批评了派工作组的做法后被释放。周恩来曾代表毛泽东亲自到清华了解情
况,为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提供相关材料,随后亲自为蒯大富平反。从此,蒯大富创建
清华井冈山兵团,成为首都大专院校红卫兵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简称三司)的主要负责
人,也是中国造反派的标志性人物,与聂元梓、韩爱晶、谭厚兰和王大宾并称“五大学
生领袖”。1967年4月,蒯大富当上了上北京市革委会常委,首都大专院校红卫兵代表
大会核心组副组长。蒯在文革中参与并指挥了众多批斗刘邓和老干部的活动,挑起了清
华大学的大规模武斗,并与工人宣传队发生激烈冲突,造成多人死亡的不良后果。1968
年7月毛泽东召见并批评了“五大学生领袖”,蒯大富从此基本退出了文革的舞台。
1968 年12月蒯被分配到宁夏青铜峡铝厂(... 阅读全帖 |
|
|
Y****N 发帖数: 8694 | 18 你自己问心无愧管个屁用
方舟子以前查别人论文都是字斟句酌,一个字一个字的对照
你一个问心无愧就过关了? |
|
X*******8 发帖数: 3895 | 19 其实我一直反对方的那种字斟句酌的打假方式。中国人的英文不好,这是事实,写东西
时难免喜欢别人的用词造句等。我觉
得方应该将尽力放在数据造假方面。这才是主要的。也能真的促进国内科研的进步。当
然简历造假也是可以打的。去扣几个
段落和别人相似是没意思的(当然,美国人不允许这个,现在我们系连自己的都不能超
,要么引用,要么改写)。 |
|
s*****o 发帖数: 1540 | 20 原文作者,拒绝平庸的方式,就是满腔热血,握紧拳头,俯视众生。
拒绝平庸,你不一定要象大鹏一样,击水三千。
就是我一普通P民,也能拒绝平庸。对一篇文章的字斟句酌,就是拒绝平庸。至于这篇
文章能不能辉煌不朽,我看都无所谓。 |
|
e********r 发帖数: 2352 | 21 每次歪哥发表高论,姑且不论对错,马上就能蹦出来一批转移话题,树靶子,重新攻击
的,连个干部级别都要纠缠半天,这很重要吗,看样子歪哥以后说话要字斟句酌哈. |
|
l****u 发帖数: 3130 | 22 “去年的年终奖才300元钱,你不能相信吧?事实就是这样。”
昨天,上海铁路局的多位员工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他们只是“被福利”了。
“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演员姚晨一段为铁路司机鸣不平的微博引
发了外界对于基层铁路职工这个群体的关注。
开动车的门槛
23日20时38分,在温州市鹿城区黄龙街道双坳村下岙处的瓯江大桥上,D301次列车
高速追上前车。
发现险情的D301次列车司机潘一恒,紧急采取制动措施,但为时已晚,两车不可避
免地追尾相撞。当武警撬开严重变形的司机室,潘一恒已经牺牲,他的胸口被闸把穿透。
事故发生后,演员姚晨昨晚在微博上表示:可怜他尸骨未寒,却被人猜测事故原因
是他疲劳驾驶,这种说法简直混账至极。
据她透露,潘一恒是自己父亲的好兄弟,他们曾在一个车组工作。“父亲悲痛万分
地说:潘师傅的孩子才7岁,他为人憨厚,工作尽职。如果昨晚他临阵脱逃,没有拉下
紧急制动系统,那伤亡人数将会翻十几倍。”
据媒体报道,潘一恒1973年出生,殉职前,他已安全驾驶动车超过20万公里,工作
18年从未发生任何行车事故。
动车司机,这是一个怎样的职业?
一名高铁司机曾在接受本报记... 阅读全帖 |
|
t******t 发帖数: 15246 | 23 这种书翻译起来太容易,不像什么纯粹理性批判,要字斟句酌 |
|
c********x 发帖数: 2905 | 24 老毛的文字功夫很好,牛在不着痕迹。
一般人字斟句酌多半就没感觉了。 当然也有例外,
杜甫的文字是宇宙第一的,对仗公正,用字妙到毫厘,一点都不损天然气质,
诗人中也仅此一位而已。 |
|
w********l 发帖数: 11447 | 25 我不做文青很多年了。 字斟句酌的考虑用词也挺费时间的。不知道买买提保留多久的
文章。你应该能搜索到俺几年前的大作。
老板催了,各位安。 |
|
u***r 发帖数: 4825 | 26 http://news.sina.com.cn/w/2011-12-21/014223665640.shtml
韩国政府20日下午就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逝世向朝鲜民众表示哀悼,同时决定不
向朝鲜派官方代表团吊唁,但将允许民间人士赴朝吊唁。金正日逝世消息前一天公布后
,韩国政坛就是否表示哀悼陷入争论:在野党和民间团体主张派代表团吊唁,以缓和南
北关系;一部分人则出于选举等考虑声言反对。
据朝中社20日报道,朝鲜当天开始举行吊唁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的仪式,朝鲜劳
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金正恩率朝鲜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到锦绣山纪念宫金正
日的灵柩前吊唁。这张12月20日朝中社提供的拼版照片显示,在朝鲜平壤锦绣山纪念宫
,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金正恩率朝鲜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在朝鲜最高
领导人金正日的灵柩前吊唁。新华社/朝中社
政府允民间吊唁
韩国总统李明博当天在总统府青瓦台主持外交安保部门负责人会议。主管对朝事务
的统一部长官柳佑益稍后面对媒体镜头,宣读会议确定的“政府谈话文”。
柳佑益说,韩国政府就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会长金正日去世“向朝鲜民众表示慰问
”,期待朝鲜“尽早恢复稳... 阅读全帖 |
|
u***r 发帖数: 4825 | 27 http://news.sina.com.cn/w/2011-12-21/023923665841.shtml
韩国政府20日下午就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逝世向朝鲜民众表示哀悼,同时决定不
向朝鲜派官方代表团吊唁,但将允许民间人士赴朝吊唁。金正日逝世消息前一天公布后
,韩国政坛就是否表示哀悼陷入争论。
“期待朝鲜尽早稳定”
韩国总统李明博当天在总统府主持外交安保部门负责人会议。统一部长官柳佑益稍
后宣读会议确定的“政府谈话文”。
柳佑益说,韩国政府就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去世“向朝鲜民众表示慰问”
,期待朝鲜“尽早恢复稳定”,以使南北能够共同致力于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
柳佑益说,韩国政府决定不派官方代表团出席金正日的追悼活动,但允许已故前总
统金大中和已故现代集团前会长郑梦宪的遗属赴朝吊唁。
金大中2000年以韩国总统身份访朝,与金正日举行首次韩朝首脑会晤。郑梦宪生前
致力于促进南北经济合作。郑梦宪2003年逝世和金大中2009年病逝时,朝鲜均派特使吊
唁。
在野党议员和一些民间团体敦促政府向朝鲜派吊唁团,因为2009年金大中和前总统
卢武铉逝世时,金正日均派特使吊唁。在野党议员金东...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10016 | 28 1949:和历史约会
陈晋
大变局的神韵
1949年的第一天,无论你在什么地方,无论你属于什么阶层,都会明显地意识到:九州
大地改换人间已成定局。
这一天,人们从收音机里听到,或从报纸上看到了一篇《告全国军民同胞书》,署名为
蒋介石。这个掌握中国最高权力已经22年的国民政府总统,在这篇元旦文告里不得不承
认和哀叹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所谓“戡乱”已经失败;说自己愿意向已经解放北方大片领
土的中国共产党“求和”,但条件是要保存现行的宪法、保存中华民国的法统、保存国
民党的军队,否则国民政府就要和共产党“周旋到底”。
同一天,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也发表了一篇新年献辞,题目是《将革命进行到底》。
毛泽东在这篇文告里很有信心地宣布:迎面而来的1949年,将是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
,人民的解放战争将在这一年获得最后胜利,并且将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人民民主
专政的共和国。毛泽东还说,甚至连共产党的敌人也不怀疑共产党能够完成这个目标。
果然,元月还没有结束,故都北平就变换了旗帜。国民政府华北“剿匪”司令部总司令
傅作义将军,率几十万部队接受共产党的和平改编。2月3日是中国旧历的大年初六,在
春节的喜庆日... 阅读全帖 |
|
n*****1 发帖数: 1329 | 29 韩寒,中国文坛的最大骗局?
最近这两年读到大约有七、八篇海外网站上转载的韩寒的杂文。那些文章不能说有什么
深刻,行文也往往不够完整,层次也经常混乱,但他敢于嘲讽时弊,文字也时常有些幽
默调侃,表达了中国百姓的怨气、不满,对激起民众的反抗情绪起到了一种独特的擦边
球作用,尤其是他那么年轻,所以我是满欣赏他的。去年台湾那个妖婆陈文茜骂他,我
还在台北《自由时报》写了篇专栏抨击陈文茜,也有意让更多的台湾读者了解韩寒。
但看到他那三篇“论革命/民主/自由”的文章后,顿感其观点既错误又陈腐,所以写了
篇文章批驳(“从梁启超到韩寒”)。在撰文时就有点纳闷,怎么韩寒的“新三篇”文
字这么平庸,甚至“没一个干净利索的句子,更不见任何昔日的小幽默,连年轻人的清
新都不见了。”只好自我猜测,“看来真是逻辑一糊涂,文字就浆糊了。”对韩寒从思
维到行文的自我矛盾也没多想。
最近读到麦田等人的质疑博文,指出韩寒的文章可能“有人代笔”,于是再回头看一遍
韩寒那“新三篇”。可不是吗,这三篇从行文到思维/心态,也不像个喜笑怒骂,满不
在乎的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写的,反而像一个老成持重的、有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心有
余悸的... 阅读全帖 |
|
a***x 发帖数: 1303 | 30 最近这两年读到大约有七、八篇海外网站上转载的韩寒的杂文。那些文章不能说有什麽
深刻,行文也往往不够完整,层次也经常混乱,但他敢於嘲讽时弊,文字也时常有些幽
默调侃,表达了中国百姓的怨气、不满,对激起民众的反抗情绪起到了一种独特的擦边
球作用,尤其是他那麽年轻,所以我是满欣赏他的。去年台湾那个妖婆陈文茜骂他,我
还在台北《自由时报》写了篇专栏抨击陈文茜,也有意让更多的台湾读者了解韩寒。
但看到他那三篇“论革命/民主/自由”的文章后,顿感其观点既错误又陈腐,所以
写了篇文章批驳(“从梁启超到韩寒”)。在撰文时就有点纳闷,怎麽韩寒的“新三篇
”文字这麽平庸,甚至“没一个干净利索的句子,更不见任何昔日的小幽默,连年轻人
的清新都不见了。”只好自我猜测,“看来真是逻辑一糊涂,文字就浆糊了。”对韩寒
从思维到行文的自我矛盾也没多想。
最近读到麦田等人的质疑博文,指出韩寒的文章可能“有人代笔”,於是再回头看
一遍韩寒那“新三篇”。可不是吗,这三篇从行文到思维/心态,也不像个喜笑怒駡,
满不在乎的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写的,反而像一个老成持重的、有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
心有余悸的、精明圆滑的人写的东西。再顺... 阅读全帖 |
|
h**e 发帖数: 410 | 31 作者:知名不具
最近这两年读到大约有七、八篇海外网站上转载的韩寒的杂文。那些文章不能说有什麽
深刻,行文也往往不够完整,层次也经常混乱,但他敢於嘲讽时弊,文字也时常有些幽
默调侃,表达了中国百姓的怨气、不满,对激起民众的反抗情绪起到了一种独特的擦边
球作用,尤其是他那麽年轻,所以我是满欣赏他的。去年台湾那个妖婆陈文茜骂他,我
还在台北《自由时报》写了篇专栏抨击陈文茜,也有意让更多的台湾读者了解韩寒。
但看到他那三篇“论革命/民主/自由”的文章後,顿感其观点既错误又陈腐,所以写了
篇文章批驳(“从梁启超到韩寒”)。在撰文时就有点纳闷,怎麽韩寒的“新三篇”文
字这麽平庸,甚至“没一个干净利索的句子,更不见任何昔日的小幽默,连年轻人的清
新都不见了。”只好自我猜测,“看来真是逻辑一糊涂,文字就浆糊了。”对韩寒从思
维到行文的自我矛盾也没多想。
最近读到麦田等人的质疑博文,指出韩寒的文章可能“有人代笔”,於是再回头看一遍
韩寒那“新三篇”。可不是吗,这三篇从行文到思维/心态,也不像个喜笑怒駡,满不
在乎的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写的,反而像一个老成持重的、有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心有
余悸的、精明圆滑的... 阅读全帖 |
|
f****s 发帖数: 276 | 32 韩战回忆录:彭德怀曾否虐待战俘?
1953年秋,38度以南的板门店。
这里是中朝军队与联合国军交换战俘的地方。
两个美军中校夹着一个韩国军队中校,级别平等,三人一横列,步伐整齐,来到中朝方
长方形木桌前办理手续,在战俘名册上签字。
美国人身材很高,中间的韩国军官总是很矮,显得瘦小,看上去有点好笑。都是深橄榄
绿的夏季军装,样子也有些相像,鸭蛋形长圆平顶军帽,大帽沿前伸,比臃肿的冬季军
装显得简朴、精干。
前方十几米就是联合国军一方,一道无形的线划分南北,敌我分明,除双方代表,均无
人越雷池一步。
我方比较严肃,对方没有阶级观念、阶级仇恨、敌我要划清界限之类意识形态,隔着一
条线总有交流的表情流露,一个黑人士兵不断向我挤眼(俄国人对陌生人眼是起一只眼
,用一只眼不断开合,表示幽默,美国黑人士兵更多是想交流感情,以为人类都是朋友
,毫无敌对情绪),我则不予回应,铁板起面孔,划清敌我界限。
1953年10月停战之后,双方谈判要地:38度线以南的开城便成了楔入南朝鲜境内,意识
形态斗争的前线:建立临时房屋和对方比速度,谈判桌上国旗比大小,一切要压倒对方
,连物资供应也集中全国物力,军毯在灰帆布... 阅读全帖 |
|
|
M******8 发帖数: 10589 | 34 2012年12月14日11:57 新浪读书
本文摘自:兰州新闻网,原载于《北京日报》,作者:钱伯城,原题:回看“四人
帮”覆亡之日
毛主席希望“实力派”与“元老派”扶助“文革派”,他内定“文革派”为接班人
的意愿,已可不言而喻。事与愿违,“文革派”以接班人自居,“实力派”与“元老派
”反而成了阻拦他们顺利接班的眼中钉。
吴德回忆录不讳言自己十年“文革”的政治经历:1976年“四五”天安门广场时间
,他所扮演的角色;他在反击右倾翻案风中批邓,许久未能转过弯来;他主持首都百万
人庆功大会,讲过“我们党又有了自己的领袖华国锋主席”这样的话;他又是第一个提
出“凡是”的人。等等。此所以功过相抵,姓氏上不了凌烟阁了。作者后人于后记说,
本书是“一个有德之人所说的老实话”,老实话若指真话,不易呵!吴德口述回忆录《
十年风雨纪事——我在北京工作的一些经历》,2004年1月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此
书出版不久,我在书店买到,因待看的书尚多,搁上书架,迟迟未看。一搁便过了三年
。最近拟写一篇关于口述史的文章,想起此书是出版社推出的“当代口述史”丛书一种
,找出一读。却让我知道了那段历史的许多真相,这在... 阅读全帖 |
|
|
t****v 发帖数: 9235 | 36 对死亡有异乎寻常兴趣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newcomer1234 (newcomer1234),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第二回 方舟子继续放料 -- 贝志城高挂免战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8 09:12:26 2013, 美东)
方舟子似乎是收集了不少贝志城的谎言的蛛丝马迹。贝志城仍拒绝回应。
朱令病情英文求救信为贝志诚所写的铁证
·方舟子·
1996年6月16日,贝志诚在哈佛大学一个神经生物学论坛发了一个英文帖子,询问
患帕金森症的老邓还能活多久,全文如下:
The question from china
This article submitted by Bei ZhiCheng on 6/16/96.
Author's Email: b****[email protected]
Dear sir:
I am a student in Peking University China, a place that deams of freedom
and demacracy. Since... 阅读全帖 |
|
d**e 发帖数: 2420 | 37 http://fangzhouzi.t.sohu.com
朱令病情英文求救信为贝志诚所写的铁证
·方舟子·
1996年6月16日,贝志诚在哈佛大学一个神经生物学论坛发了一个英文帖子,询问
患帕金森症的老邓还能活多久,全文如下:
The question from china
This article submitted by Bei ZhiCheng on 6/16/96.
Author's Email: b****[email protected]
Dear sir:
I am a student in Peking University China, a place that deams of freedom
and demacracy. Since our leeder (Deng Xiao Ping) has got parkinsonism for
long time. He can not moving and talking now, so anyone can tell me how long
can he be alive?
Thank you very much...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38 2013年03月22日
李慧敏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Ezra F. Vogel)倾十年心力完成的巨著《邓小平时代》(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于2013年1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
书店出版,在中国大陆首度公开发行了简体中文版。
《邓小平时代》一书英文原著于2011年在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年香港中文大学出
版社出版了未经删节的中文版,译者为冯克利。港版全书约58万字,其中注释6.1万字
。三联书店的大陆版仍采用了冯克利的译本,但对内容进行了删节。
大陆版正文较港版删节约5.3万字,其中包括“邓小平时代的关键人物”(Key People
in the Deng Era)一文约2.6万字。附录部分,大陆版的注释从港版的105页缩减为78
页,索引由港版的39页缩减为11页。
在给《纽约时报》的邮件回复中,傅高义坦承了他对《邓小平时代》大陆版的看法。他
表示,三联书店能够获准出版《邓小平时代》中文版并保留了他想表达的核心内容(占
原著篇幅90%以上),令他感到欣慰。他称赞三联书店“努力地呈现了所有我... 阅读全帖 |
|
a*******d 发帖数: 7538 | 39 中国人不以嗓门大,喉咙响为第一评判标准,讲究字斟句酌,表意准确 |
|
i*****g 发帖数: 11893 | 40 杨尚昆回忆高岗饶漱石案
作者:江东天狼
高岗、饶漱石分裂党的活动,也称“高、饶反党联盟”事件,发生在1953年,揭露
于1954年初,到1955年春处理完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内高层首次出现的一场
分裂与反分裂的严重斗争。亲身经历过这件事的人健在的已经不多了。我当时担任中共
中央副秘书长兼中央办公厅主任,了解事件发生、发展到处理的全过程。
对高饶事件的处理
高岗、饶漱石分裂党的活动,到1953年夏季的全国财经会议和第二次全国组织工作
会议前后,已经充分暴露。党中央据此判明他们是野心家、阴谋家,下决心予以揭露。
在这前后,毛主席就高、饶分裂党的问题分别向党内一些高级干部打了招呼,如:
1953年12月,陈毅由上海到北京参加全国军事系统高干会议期间,毛主席两次约谈。头
一次,主席向陈毅询问他所了解的饶漱石情况,陈不明底里,按一般情况下尽量说同级
干部优点的习惯,说了几句,毛听后反应冷漠。陈毅感到困惑,出来后向一位中央机关
负责人谈起,对方提醒他:“主席问你,是要听你说真实情况。”陈马上折回去,把他
所接触到的饶漱石的言行向毛主席... 阅读全帖 |
|
d**********i 发帖数: 4877 | 41 原标题:胡耀邦关于支持揭露康生的讲话
编者按:1977年9月3日,胡耀邦在中央党校整风会议上作了支持揭露康生的讲话;同年
12月2日,又在中央党校党委会上作了关于以实践标准检验总结十年“文革”的讲话。
胡耀邦的这两次讲话,是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历史文献。为了让读者准确地了解这两
段历史,本报特约请了这两次会议的亲历者沈宝祥教授再现了这两大历史场景。分两次
刊出。
(1977年9月3日)
康生是个野心家和阴谋家,善于投机钻营,长期以来,他利用党内政治生活的不正常,
纵横捭阖,作恶多端,是有名的迫害狂。在十年“文革”中,他由中央“文革”顾问爬
到党中央副主席的高位。1975年12月,康生因病而死。悼词的评价很高,说他是“无产
阶级革命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家”“光荣的反修战士”。
在揭批“四人帮”的斗争中,康生仍然是正面人物,碰不得,因而许多重大问题无法揭
开揭透。康生成了揭、批、查的大障碍。中央党校更是如此。
康生长期代表党中央分管中央高级党校。中央高级党校实际上成了他的领地。“文革”
中,中央党校成为重灾区,康生和他的老婆曹轶欧是罪魁。康生和曹轶欧指使中央高级
党校的造反派,迫害了许...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61690 | 42 学习时报刊登胡耀邦关于支持揭露康生的讲话
2013年07月08日03:57 学习时报 我有话说(2767人参与)
编者按:1977年9月3日,胡耀邦在中央党校整风会议上作了支持揭露康生的讲话;
同年12月2日,又在中央党校党委会上作了关于以实践标准检验总结十年“文革”的讲
话。胡耀邦的这两次讲话,是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历史文献。为了让读者准确地了解
这两段历史,本报特约请了这两次会议的亲历者沈宝祥教授再现了这两大历史场景。分
两次刊出。
(1977年9月3日)
康生是个野心家和阴谋家,善于投机钻营,长期以来,他利用党内政治生活的不正
常,纵横捭阖,作恶多端,是有名的迫害狂。在十年“文革”中,他由中央“文革”顾
问爬到党中央副主席的高位。1975年12月,康生因病而死。悼词的评价很高,说他是“
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家”“光荣的反修战士”。
在揭批“四人帮”的斗争中,康生仍然是正面人物,碰不得,因而许多重大问题无
法揭开揭透。康生成了揭、批、查的大障碍。中央党校更是如此。
康生长期代表党中央分管中央高级党校。中央高级党校实际上成了他的领地。“文
革”中,中央党校成为重灾区... 阅读全帖 |
|
c*******n 发帖数: 2764 | 43 汪洋拿邓文迪默多克离婚说事儿,是说中美以和为贵,否则代价巨大,这个例子简单鲜
明,谁都听的懂,报纸新闻都能说,为啥汪洋不能说,比温jb掉两句古文强多了。 原
文:
-----------
中美经济关系有点像夫妻,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虽然也有
吵架,有分歧,但是都必须增进了解,增强互信,培育共同的生活基础。我们两家不能
走离婚的路,像邓文迪和默多克,代价太大了。
------------
拿鼻子长个子高说事儿,这是事实,白人的鼻子就是比黄种人的高,他的意思是这种差
异一直没变,但中美合作的内容变了,更紧密了。 原文:
------------
我上一次来美国是10年前,这一次作为习主席的特别代表主持中美经济对话,我不知道
将面临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我不知道美国发生了什么变化,从昨天到今天我看到美国
人还是比我们长得高,身体还是比我们壮,鼻子还是比我们长,没有太大变化,我心里
踏实许多,但是有变化的是两国的经济关系,在过去的许多年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
们融合度越来越高。
------------
别学美国式的虚伪,种族样貌不能谈,离婚结婚不能谈。中国人的副总理,就... 阅读全帖 |
|
d**e 发帖数: 2420 | 44 马云、李连杰、赵薇拜得这位大师最近火了,大师神功盖世,绿卡大把。
美国情报部门请他出国定居,承诺给他70张绿卡,而他舍不得家乡不肯去。
“你司马南吃几碗饭,敢和我叫板?我用气功隔几十米都能戳死你。”王林说。
http://politics.caijing.com.cn/2013-07-22/113067588.html
人物志
王林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成名的气功师。
他一直以来的低调被7月马云的一次拜访打破。网友的质疑让他重回公众视野。在
江西萍乡,他一直延续着自己“大师”的神话。他用变蛇的绝活和为元首治病的传说,
加上对人心理的精于琢磨,保持着他的神秘和吸引力。
通过不断地被引荐,他成为众多明星和某些官员拜访的对象。这种拜访为他搭建了
一个属于自己的圈子。
在圈子里,61岁的他运用各种手段,整合资源,找到了自己生存和获利的空间。这
个空间成为他的“金钱王国”。
三辆悍马、一辆劳斯莱斯停在题有“王府”两个字的院子里。
车牌号码是四位或五位的相同数字。
“大师”王林喜欢悍马。他说,“接送朋友安全”。其中一辆“是美军打伊拉克用
的悍马,扔15个手榴弹都没事”。
7月,他用悍马接来了... 阅读全帖 |
|
I********l 发帖数: 8702 | 45 无论是“大下访”,“上访无罪推定”,“大建公租房”,还是”24小时交巡警平台"
,以及经济上从“两头在外”变成“一头在内一头在外”,都是对邓小平改开理论的进
一步完善。事实上,薄熙来搞的这一套,虽然并不是毛泽东时代的路线,更接近于“市
场社会主义”;但是从效果上而言,的确缓解了社会矛盾,特别是官民矛盾,得到那么
多群众以及左派的支持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很明显,重庆的改革越是靠拢群众,就必然越是导致官僚、特别是右派买办先富官
僚的忌恨和恐惧。看看下面这段当年的采访,就不难看出为什么27亿要给重庆扣上文革
的大帽子。
“张轩:当然有一个执政理念的问题,只有真正的重视这个问题才会去认真的对待。过
去讲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是工人农民。问个问题,我们的工人得到实惠没有?我们的农民
得到实惠没有?改革中他们是不是真正的受益者?如果工农不支持我们,那么谁是我们
执政的基础?先不说工人、农民上访,就连退下来的区县委书记和保卫国家浴血奋战的
老战士也成为上访者,那我们到底依靠谁?个体户、民营经济觉得你给他的还不够,我
们到底依靠谁?比如,薄书记说过一句话:“上访群众就是什么理由都没有,但他如果
非常困难,... 阅读全帖 |
|
a***0 发帖数: 375 | 46 2013年8月22日,中共前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案在济南
中级法院开审,薄熙来将判何罪,备受关注。庭审现场,薄熙来先对公诉书无异议,但
随后表示对行贿人唐肖林三次送钱完全不知情,被认为是当庭翻供。无独有偶,2000年
,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克杰受贿案在北京第一中级法院审理,成克杰也曾当庭
翻供,与公诉人展开激烈法庭辩论,但最终判处死刑,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因腐
败判处死刑的国家领导人。2002年,《法律与生活》杂志《检察官方工与对手成克杰》
一文,披露了成克杰翻供以及执行死刑的内幕。
2000年9月14日,9点47分,成克杰被带到行刑室门口。他还是西装革履,头发梳得很妥
帖。成克杰的表情似乎很平静,他望了一眼行刑室,没有说话,回过身来,向执行死刑
的法警、医生和监督执行死刑的人员一一握手。
成克杰受审
方工是2000年4月受命担任成克杰案一审办案组负责人的。一个月前,他也是通过人代
会的新闻发言人知道成克杰“犯事了”。
作为成克杰案首席公诉人的方工,自23年前进入检察院就在审查起诉岗位工作,所办的
3000件案件无一差错,取得的荣誉不计其数。但受命办... 阅读全帖 |
|
e**7 发帖数: 819 | 47 不会吧?
我党字斟句酌拉出来的“已追缴2680万”,如果是法国房子的话,怎么会是已经换回?
房产证上也不是薄熙来或谷开来的啊。
我相信中央。 |
|
w*****g 发帖数: 4298 | 48 相比之下,五十分鐘之后李亞鵬隨后跟進的那篇抒情散文無疑相形見絀。可以想象,這
五十分鐘裏,李亞鵬是如何絞盡腦汁字斟句酌,最后的作品只能说中規中矩、不得不失
。先指出了雙方的分歧,接着表達對過去的懷念,末了交代一下生活瑣事,字數雖然也
不多,但言為心聲,一個典型的中國中年男人的形象躍然紙上。太多的顧慮、無奈、身
不由己 |
|
v*********n 发帖数: 3983 | 49 这个北大中文系主任陈平原,不是打习总的脸吗?
==========================================
北大教授陈平原:中国博士是否值得信赖
2012年5月间,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令,参与修订“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简介”和“
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会场上,我虽也殚精竭虑,积极发言,却没
多少神圣感。因为我知道,这些专家们字斟句酌、仔细推敲的文字,也就是文字而已—
—既不被重视,也无法落实。
99%的博士不合格吗
说来惭愧,作为北京大学第一批文学博士,我本人深深得益于中国学位制度的建立。近
十年,撰写过好几篇谈论中国学位制度以及如何培养研究生的文章。话是说了不少,可
你如果追问,中国博士的水平靠谱吗?真不知怎么回答。无论哪个国家培养的博士,都
有特别出色的,也有拆烂污的,关键是总体水平如何。没拿到过硬的数字,不好乱说。
更何况,我是“土博士”,说低了自贬身价,说高了又成了自我标榜。
让我很受刺激的,是前几年读到的两篇洋博士的文章。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薛涌2007年
在《东方早报》上发表《博士教育到“减灶”时候了》,直指中国大学根本就不适合于
培养博... 阅读全帖 |
|
v*********n 发帖数: 3983 | 50 北大教授陈平原:中国博士是否值得信赖
2012年5月间,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令,参与修订“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简介”和“
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会场上,我虽也殚精竭虑,积极发言,却没
多少神圣感。因为我知道,这些专家们字斟句酌、仔细推敲的文字,也就是文字而已—
—既不被重视,也无法落实。
99%的博士不合格吗
说来惭愧,作为北京大学第一批文学博士,我本人深深得益于中国学位制度的建立。近
十年,撰写过好几篇谈论中国学位制度以及如何培养研究生的文章。话是说了不少,可
你如果追问,中国博士的水平靠谱吗?真不知怎么回答。无论哪个国家培养的博士,都
有特别出色的,也有拆烂污的,关键是总体水平如何。没拿到过硬的数字,不好乱说。
更何况,我是“土博士”,说低了自贬身价,说高了又成了自我标榜。
让我很受刺激的,是前几年读到的两篇洋博士的文章。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薛涌2007年
在《东方早报》上发表《博士教育到“减灶”时候了》,直指中国大学根本就不适合于
培养博士。此文后来成为薛著《北大批判》的一节,其中建议:“关掉绝大部分的博士
课程,借助国外大学培养博士,集中国内的资源把本科生教育搞好”...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