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数: 1 | 2 【明慧网二零一六年三月二十四日】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平定堡镇退休教师赵守珠女
士,曾经患强直性脊柱炎绝症。在绝望中修炼了法轮功,自此二十年来,赵守珠一直健
康无比。以下是赵守珠女士叙述修炼法轮功的美好经历。
修炼法轮功之前,我浑身上下都是病。我三十岁的时候,突然有一天,课堂上,我感到
头晕目眩天旋地转,一个跟头栽到讲台失去了知觉。学生把我送到医院,一检查血压高
到160-180,医生说这样下去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而且是遗传。我想起了我姥姥六十一
岁死于高血压脑溢血,我母亲也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从此我便和降压药结下了不解之
缘。渐渐地我又发现我的眼球开始发胀,憋得好像要蹦出来一样。而且刚吃了饭一会就
饿得浑身发软,抵抗力一天比一天低,我又承受着甲亢对我的威胁。慢慢地我的嗓子疼
痛难咽,喉结大得象男人一般,麦冬、胖大海、金莲花片成了我每日喝水的旅伴,纯净
水、茶水已经与我无缘,就这样一节课还是不能讲完。再后来内痔外痔混合痔使我疼痛
难忍、行动不便又难于启齿;哪曾想有一天我双臂疼抬不起梳头都艰难;脚气使我奇痒
难耐、坐卧不安,脚癣药洗了一瓶又一瓶也不见好转 。
更可怕的是腰腿病让我翻不了身,下...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3 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因病医治无效,于当地时间5日20时50分去世,享年95岁。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发给南非总统祖马的唁电中指出,曼德拉先生是中南关系奠基人之一,生前两次访华,积极推动中南各领域友好合作。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他为中南关系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
在曼德拉探索、奋斗和执政的漫长岁月中,他和中国结下了深厚的不解之缘。
如饥似渴读毛选
曼德拉与中国的渊源始于他早年的开普敦生活时期。那时,他白天是一名律师,晚上则是一名业余拳击手。
曼德拉平日里酷爱读书,尤其喜爱《孙子兵法》这样的战略书籍。
上世纪60年代初入狱后,在长达27年的铁窗岁月里,中国革命的经验影响着曼德拉。
在他与帮他撰写自传《漫漫自由路》的老朋友理查德·施腾格尔的对话中,可以看到他对中国革命的推崇。
曼德拉说:“中国革命真是一部杰作,是真正的杰作。如果你了解到他们开展革命的方式,就会相信所有事情皆有可能。中国革命真是个奇迹。”
他说,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是他读到的第一本关于中国的书。通过这本书曼德拉对中国革命、长征、毛泽东、中国共产党有了深刻的了解。
1990年4月,曼德拉刚刚告别牢狱生涯... 阅读全帖 |
|
m******r 发帖数: 4351 | 4 二,造成抢救运动的原因
(一)肃反上一贯的极左路线
造成抢救运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国党在肃反问题上历来执行的就是一条极左的肃反
路线,只要是肃反或其他政治运动(实际上许多政治运动也与肃反无二,如1957年的“
右派”就和反革命并列为地富反坏右,1959年的“右倾机会主义”后来就被称为反革命
修正主义等等),没有一次不是敌情估计过高和斗争处理过头的。这从党有政权起,在
肃反和整人上造成的大量冤假错案中就可得到充分证明。只是为了维护党的一贯正确和
个人崇拜,才讳疾忌医、不作自我批评、不吸取经验教训,使这条极左路线一直延续至
今。而且由于有关档案的严格保密,加之许多事本来就无档案,所以人们也无法确切知
道历次肃反和其他政治运动究竟制造了多少冤假错案,特别是错杀了多少人。但是从以
下登过报和上了书的数字,已可看出这条 “左”的肃反路线前后造成了多么大的损失
。有人估算,我们党从建立根据地政权起,主要是1930年到1935年,一、四方面军和江
西、鄂豫皖、湘鄂西、闽西等地,在反“AB团”、“社会民主党”、“改组派”等名义
下(全系无中生有,根本不是党史教科书上说的“肃反扩大化”),被自己人杀掉...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6f61420100bq5h.html
夏冬红 http://blog.sina.com.cn/davidxiadh 2008-11-20 22:32:39
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读书运动(1)
以其反文化特征闻名於世的中国文化大革命,常常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焚书坑
儒”的比喻流传於文字记载之中。其实,这是一种并不全面的历史错觉。就其全过程而
言,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顺从与抗争,幻灭与追寻,疯狂与觉醒错综交织,相互转化的政
治思想运动。颇具讽刺意义的是:“焚书”的结果是激起了一代青年人倍增的读书欲望
;反文化的悖论是造就了他们对人类全部文明,尤其是异质文化如饥似渴的汲取。与熟
为人知的狂热的红卫兵运动相伴相随的,文革中的中国还有过一场不为人知的冷静的地
下读书运动。
学会的兴起:读书运动的初次尝试
这场自发地蔓延於全国,自觉地发自一代人心底的读书运动,滥觞於一九六七年全
面内战中。经历了“一月革命”,“二月逆流”和六,七,八月的全国大武斗的文革,
已成了一场全民族的“革命”与“被革命”的循环混战。曾经是运动主力的青年红卫兵
此... 阅读全帖 |
|
k*********k 发帖数: 4882 | 6 当欧洲笼罩于基督教的黑暗之时,以伊斯兰为特征的阿拉伯帝国的文明光芒璀璨,成就
斐然。对于这种文明的地位,权威的科学史学家的评价是:纵向来看,它在人类历史上
具有不可或缺的承前(希腊、罗马)启后(文艺复兴)的作用;横向来看,东、西方文
明在此碰撞,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韦尔斯(H.G.Wells,1866~1946年)写到:“由希腊人开创的对资料的系
统性的积累,因伞族人(闪米特人,此处指阿拉伯人——笔者注)令人震惊的复兴而得
以继续。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博物馆的种子久已沉睡,失去生机且被遗忘,如今开始
开花结果了。”(《世界简史》)
而居斯塔夫·勒朋(GustavLebon,1841~1931年)则写道:“阿拉伯人迅速
地创立了一种与以往的许多文化有着很大差异的新兴文明。由于他们良好的政策,使许
多民族接受了他们的宗教、语言和文化,连具有古老文明的埃及人、印度人也不例外,
他们情愿地接受了阿拉伯人的宗教信仰、传统习惯和建筑艺术……”
了解一些科学史的人都知道,历史上西方学者曾广泛使用阿拉伯文,或受益
于阿拉伯帝国的科学文化,... 阅读全帖 |
|
h*******i 发帖数: 4386 | 7 致命武器 第二十二章: 国家安全部部长
那天发生在白云山天南第一峰附近的事实在是太多太快和太复杂,好像没有人能够说得
清楚,而且当事人也没有想去说清楚。好在奥运会日益临近,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北
京天安门的倒计时牌上。
《南方周报》的报道如下:七月一日,公安干警梁科长在白云山天南第一峰东坡违
章建筑废弃的别墅里与绑匪相遇,经过激烈枪战,击毙匪徒一名,解救三名被捆绑在别
墅里的民工……被击毙的绑匪被证实为广东省政协委员、深圳市著名的私营企业家。此
人年轻时曾经加入过黑社会,后来白手起家,积累了万贯家财后改头换面,靠结交党政
军高层而顺利成为政协委员和深圳名人。他生前曾经是希望工程的大捐款人,此人乐善
好施,经常在深圳和广州地区设立免费的抽血化验站,专门为没有钱到医院检查身体的
盲流服务……
这次无端端绑架三名盲流到白云山风景区的废弃别墅内,而且和警察枪战,让认识
他的人都非常吃惊。警察正在做进一步调查……
广东公安部门对此案一头雾水,这件案子从一开始就是国家安全部门接手的,而且
搞得神秘兮兮。要不是附近有游客听到枪声赶过去看热闹的话,估计这件案子就“不存
在”了。
...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606 | 8 —— 从美国特种部队西人弟子的贺信谈起
【明慧网二零一一年二月十一日】(明慧记者海涛报道)中国兔年到来的年三十、大年
初一,明慧网上盛况空前,从世界各地发出的向法轮功创始人李洪志大师拜年的信件、
贺卡上万封。其中一封代表“美国特种部队全体西人大法弟子”的特别的感恩贺信,令
人感叹。
信中写道:“美国特种部队全体西人大法弟子偕同家人向伟大的师尊拜年!
我们当中有些是因为特种部队工作需要,在接触到法轮功学员后,震惊于中共邪恶镇压
,并见证了大法的神奇后,决定修炼的!我们当中的每一位都在修炼中没几天就先后开
了天目,功能得到大法的加持。看到另外空间殊胜景象,看到一层一层的天体和其中的
无数高级生命,也看到了坏人即将遭到的报应!每次我看到您在另外空间,以坦然的尊
容为弟子们无偿的亲手拿掉如天如山大的业力,看到您的双手因此象血葫芦一样,我感
动于您的承受和慈悲!当我看到您在另外空间为大法弟子们所做的一切,我知道我们无
论用尽什么,都无法报答师父的恩德!您又辛苦了一年,师尊,谢谢您!弟子们一定遵
照您的法的指导,……”
特种部队军人在人们的印象中是训练有素、沉着机敏、敢冒枪林弹雨的战场特殊人才,
... 阅读全帖 |
|
f****o 发帖数: 8105 |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终结愁苦 走出困境 他们证实了神功奇效:法轮大法好!(3)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17 22:03:08 2015, 美东)
(接上文)
二、终结愁苦 走出困境
许多人在修炼前,曾经是疾病缠身的“药罐子”、“药篓子”、“病秧子”。身体的痛
苦和经济负担给自己和家人都带来了极大的麻烦。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但修炼后祛
病健身的结果却都是无病一身轻。吃得下,睡得香,面色红润,步履轻松,身体康健,
身心愉快,就象换了个人一样。自己和家庭终结了愁苦的日子和困境,走向了幸福的彼
岸。“终结愁苦、走出困境”系列讲的就是这些故事。
“死人幌子”新生记
病毒性心肌炎、再生障碍性贫血、支气管扩张吐血、鼻炎……,人送外号“死人幌子”
。走路不敢直腰,猫腰走路。有时吃饭的时候,昏迷过去,饭没吃,饭碗不知扔哪去了
。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长期贫血,脸、身上象一张白纸没有血色。一次下公交车的时
候正好有两个小孩在玩,他俩看见她撒腿就跑,还喊:“... 阅读全帖 |
|
f******o 发帖数: 706 | 10 转载:重温八十年代的阅读
文章提交者:【霏雨舞蝶】于01-4-20 14:16:48
怀旧也许只有一个理由,曾经的“有”,而现在没有了。这种感
觉可
能很淡薄,但它仍然是一种失落。所以免不了想一想从前,比方
八十
年代的阅读,那种如饥似渴、大快朵颐的阅读。
老实说,现在的“有”,许多是过去所没有的,比方读物之丰富
庞
杂。但是那种如饥似渴的状态没有了。我们不饥渴了么?
许多人,许多不同年代出生的人是共同从八十年代的阅读中走过
来
的。许多人的书架是从那时候开始或重新充实起来的,许多人的
人文
性格、阅读倾向是从那时候确立起来的。
还是说说那些书,那些成为八十年代阅读时尚被热烈围观的书。
汇编
的《萨特研究》、新“发现”的马克思《1844年哲学经济学
手
稿》,以及《第三次浪潮》、《大趋势》、《围城》、《美的历
程》、《外国现代派作品选》、“外国古典名著从书”和“20
世纪
外国文学丛书”……现在回过头去看,那些阅读可能是比较简单
,文
学偏多,那是一个阅读的童年时代,那是许多人经历过的童年。
对那个年代的阅读或许会有人发心去总结,这不是《阅读》目前
要作
的,我们重温八十年代的阅读,是 |
|
t****a 发帖数: 554 | 11 襄阳公园棋人棋事(二)
作者:朱伟
(原文连载于《围棋》1988年7-12期)
赵氏兄弟
像陈祖德一样,少年时曾去襄阳公园弈棋的还有赵氏兄弟
--赵之华、赵之云。他们后来都成了围棋名手。
赵之华十二岁时参加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考分名列第一,
他母亲买了一副围棋送给他,以示奖励。在母亲指导下,之华
和七岁的弟弟开始学围棋,并迷上了。那时,福建郭同甫先生
寄寓在赵家,郭是个颇有名望的棋手,赵氏兄弟便拜他为师。
头二年,赵氏兄弟虽弈兴甚浓,但却从未见过围棋谱。一
天,父亲从附近炒货店买回一包油氽花生,包花生的纸竟是一
页日本棋谱,兄弟俩如获至宝。急忙赶到那片炒货店,将已被
撕剩半册的棋谱买回。从此,赵氏兄弟如饥似渴地摆棋谱,从
此,赵氏兄弟如饥似渴地摆棋谱,并到处去觅棋谱,不论内容
优劣,见书便买。几年内收藏的中外棋谱、棋刊装满了书橱。
赵氏兄弟第一次出外弈棋,便是到襄阳公园。那次,兄弟
俩约了一个棋艺比他们略强的同学同去,当时少年气盛,自以
为学棋三年,颇有成就,可以出去“闯荡江湖”了。在襄阳公
园遇到老棋手窦国柱,由那位同学出战,被窦国柱让五个子下
了一局棋,结果被杀得片甲不留。赵氏兄弟瞧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2 “What did he do wrong?”
“He reminded people of humanity.”
电影《The Book Thief》(2013)根据澳大利亚作家Markus Zusak 2005年出版的同名
畅销小说改编,以死神的口吻,讲述德国二战中一个九岁的女孩Liesel与共产党员母亲
分离、寄养他家、与躲藏的犹太青年结下过命交情、随后再次家破人亡的生命经历。女
孩像不像俄罗斯血统?出场时稚嫩犹怜,后来却感觉像十几岁的孩子,不知是穿着德式
制服显得成熟,还是因为和同班男生Rudy初恋。
Liesel嗜书如命。弟弟病逝后,她从墓地里捡起挖墓人掉下的一本《The Grave Digger
's Handbook》,如饥似渴地学认字;纳粹聚众焚烧共产主义书籍时,她趁人群离散后
偷偷捡出一本没被烧毁的书藏在怀里。善良的养父发现后虽然忧心忡忡,但依然像之前
帮她读完《The Grave Digger's Handbook》一样,在地下室里一起开读这本H.G.
Wells的《The Invisible Man》。不料Liesel偷藏禁书的一幕被纳粹军官的夫人看到,
当Lie...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3 “What did he do wrong?”
“He reminded people of humanity.”
电影《The Book Thief》(2013)根据澳大利亚作家Markus Zusak 2005年出版的同名
畅销小说改编,以死神的口吻,讲述德国二战中一个九岁的女孩Liesel与共产党员母亲
分离、寄养他家、与躲藏的犹太青年结下过命交情、随后再次家破人亡的生命经历。女
孩像不像俄罗斯血统?出场时稚嫩犹怜,后来却感觉像十几岁的孩子,不知是穿着德式
制服显得成熟,还是因为和同班男生Rudy初恋。
Liesel嗜书如命。弟弟病逝后,她从墓地里捡起挖墓人掉下的一本《The Grave Digger
's Handbook》,如饥似渴地学认字;纳粹聚众焚烧共产主义书籍时,她趁人群离散后
偷偷捡出一本没被烧毁的书藏在怀里。善良的养父发现后虽然忧心忡忡,但依然像之前
帮她读完《The Grave Digger's Handbook》一样,在地下室里一起开读这本H.G.
Wells的《The Invisible Man》。不料Liesel偷藏禁书的一幕被纳粹军官的夫人看到,
当Lie... 阅读全帖 |
|
i****n 发帖数: 13151 | 14
1.不是所有人都如饥似渴
2.即使如饥似渴,不是所有人都会放弃原则 |
|
i****n 发帖数: 13151 | 15
1.不是所有人都如饥似渴
2.即使如饥似渴,不是所有人都会放弃原则
有的原则会让人良心上受谴责,因此无法舍弃 |
|
m****a 发帖数: 9485 | 16 使徒保罗在写给哥林多会众的信中说:
12既传基督是从死里复活了,怎么在你们中间,有人说没有死人复活的事呢?
13若没有死人复活的事,基督也就没有复活了。
14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
15并且明显我们是为神妄作见证的。因我们见证神是叫基督复活了。若死人真不复活,
神也就没有叫基督复活了。
16因为死人若不复活,基督也就没有复活了。
17基督若没有复活,你们的信便是徒然。你们仍在罪里。
18就是在基督里睡了的人也灭亡了。
19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
20但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
21死既是因一人而来,死人复活也是因一人而来。
22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
23但各人是按着自己的次序复活。初熟的果子是基督。以后在他来的时候,是那些属基
督的。
圣经明确,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到死人的复活,耶稣在复活拉撒路的时候,拉撒路的姐姐
马大对耶稣说,主阿,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就是现在,我也知道,你无论向
神求什么,神也必赐给你。23耶稣说,你兄弟必然复活。24马大说,我知道在末日复活
的时候,... 阅读全帖 |
|
v***l 发帖数: 1738 | 17 115、元稹烹鲤得镜
丞相元稹曾镇守江夏(今属武汉),秋日傍晚,登黄鹤楼远眺,遥望江汉汇流,浩
浩荡荡,依稀间,远处水面上有星星闪光,若隐若现,不禁狐疑。元稹唤来亲随,令他
前去查看查看。
亲随赶紧下楼,驾一叶小船径直向闪光处行驶,走近一看,却只是一艘小渔船,闪
光已经不见了。亲随问船夫:"可曾看见附近有闪光出现?"
船夫说道:"没有啊,刚才我抓了一只鲤鱼,别的什么都没看见啊。"
亲随无奈,只好花钱把那只鲤鱼买了回去。
返回黄鹤楼,元稹令厨子把鲤鱼剖开,鱼肚子里居然掏出两面小铜镜,都只有古时
候的大铜钱那么大,两面小铜镜还能扣在一起合二为一,镜子背后凸现两条龙来,虽然
很小,但是龙的鳞甲、爪子、胡须、龙角都惟妙惟肖非常精致。打开来,又分成两面,
就会闪耀熠熠光芒。元稹视其为珍宝,白天随身携带时时把玩,晚上放在卧室内存头巾
的盒子里。元稹去世之后,这两面小铜镜也就不知所踪了。
关于铜镜的传说很多,古人认为铜镜日日照人,就能吸收人的精气神,逐渐也就有
了灵性。前面我写到的《敬元颖》的"夷则之镜"出自谷神子的《博异志》,也属名篇。
还有《破镜重圆》的故事,乱世儿女飘零之后重逢,也实在令人感慨... 阅读全帖 |
|
f******t 发帖数: 2664 | 18 8.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和罗潇潇都疲倦地迷迷糊糊睡去,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我被冻醒了。罗潇潇的左手正压在我的肚子上,但却没有那么疼了。我哆哆嗦嗦从地上拉起一席绒毯,轻轻盖在我和罗潇潇身上。罗潇潇仍然在睡着,一只胳膊压在我的脖子后面,赤裸着的雪白肩膀瘦削地支着,脖子上仍然挂着那个黑绳子系着黄玉。她长长的睫毛搭在眼睑上,还皱着眉毛。枕头边上放了一张之前没看到的CD盒,黑底封面上一个围着阿拉伯头巾的清瘦男人,正忧郁地看着我。The Auteurs。
外面天色很阴暗,正下着雨,淅淅沥沥的雨声敲在窗户上,短暂地凝结而后顺着玻璃细细地流下。一支黑色的枝桠伸到窗户前面,几片小小的叶子在雨中颤抖。枝桠之外,小区和城市的背景都模糊了。霎那间,裹着绒毯的我有了错觉,以为此刻正是秋季。
音乐仍然在响着,但声音被旋的很轻,依旧是一支不知名的乐队,或许是罗潇潇在我睡着的时候调了音乐。细碎的鼓点打着碎糖果和彩色烟花一样甜蜜却忧伤的调子,温柔的男声依稀喃喃唱着"Junk shop shoes will get you nowhere....junk shop clothes will get you...for th...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9485 | 19 使徒保罗在写给哥林多会众的信中说:
12既传基督是从死里复活了,怎么在你们中间,有人说没有死人复活的事呢?
13若没有死人复活的事,基督也就没有复活了。
14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
15并且明显我们是为神妄作见证的。因我们见证神是叫基督复活了。若死人真不复活,
神也就没有叫基督复活了。
16因为死人若不复活,基督也就没有复活了。
17基督若没有复活,你们的信便是徒然。你们仍在罪里。
18就是在基督里睡了的人也灭亡了。
19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
20但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
21死既是因一人而来,死人复活也是因一人而来。
22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
23但各人是按着自己的次序复活。初熟的果子是基督。以后在他来的时候,是那些属基
督的。
圣经明确,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到死人的复活,耶稣在复活拉撒路的时候,拉撒路的姐姐
马大对耶稣说,主阿,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就是现在,我也知道,你无论向
神求什么,神也必赐给你。23耶稣说,你兄弟必然复活。24马大说,我知道在末日复活
的时候,... 阅读全帖 |
|
L*********y 发帖数: 322 | 20 张首晟
2011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我校旅美校友、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张首晟偕同妻子回到母校
,在校友联络办的同志陪同下,一起参观了复旦大学校史馆。张教授和夫人此次是专程
带着子女来寻找先人足迹,瞻仰校史馆“镇馆之宝”——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一张复
旦大学毕业文凭,就是复旦百年校庆时由张首晟校友捐献出来的。张教授夫人在参观中
深情地表示,复旦校史不仅能使自己的子女了解复旦,更能培养了下一代对复旦的感情
,“复旦情结”是可以一代一代传递下去的!
参观完校史馆,张首晟校友一家前往江湾校区参观,所见所闻令张教授一家感叹不
已,深深为母校的发展自豪和骄傲,祝愿母校早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
2012年6月2日上午,复旦大学物理学系迎来六十甲子诞辰,张首晟校友生动地讲
述了自己15岁入复旦大学少年班,与复旦同窗相处时间不长但一生难忘的校园时光。
2005年,正值复旦大学百年校庆前夕,一位有心人向复旦校史馆捐赠了一份毕业文
凭。文凭主人叫张彝,是当时复旦公学的第二届学... 阅读全帖 |
|
c***e 发帖数: 158 |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ingapore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crane (闹闹~好好学习了), 信区: Singapore
标 题: Crane 减肥记 (4)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Mon Nov 17 04:31:40 2003) WWW-POST
那本书叫《大吃大喝减肥法》。当我找到它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图书馆就要闭馆了,阅览
室的书又不能借出去,我只好把她藏在一些没有人会读的书旁边,希望第二日俺能找到它
。
第二天的物理课简直是让我如坐针毡,心里一直惦记着那本书。一下课我就往图书馆冲,
还好!没有人动它。我兴奋的拿起它,开始如饥似渴的阅读起来。这是除了武侠小说以外
第一本让我如饥似渴的书籍。我很不得把所有的铅字都印在脑海里,不会忘记。
事实证明了主动的求知果然能让人印象深刻。
这本书主要的理论是说: 所有的碳水化合物都能导致肥胖,比如大米,面粉,可乐(因
为是老外写的书,可乐可是他们重要的饮料。而人们通常认为吃肉会导致肥胖。其实非也
。只要不是肥肉, 瘦肉是不会导致肥胖的。 我仔细一想觉得很有道理。我就是一开始时
每天懒得去食堂吃饭, |
|
d********o 发帖数: 207 | 22 我奔
-献给西北版上奔过的人们
作者: 大上造
我奔-
在西北苍凉的莽原上
我奔-
卷狂飙掀起滔天巨浪
我奔了啊!
你不见满版热切的, 惊艳的, 艺术的, 花痴的,
萎琐的, 嫉妒的, 悔恨的, 异样的, 眼光?
你不见亿万个可怜的鼠标
被不停刷屏的利爪抓得遍体鳞伤
你不见那挤满的密密麻麻的贪婪的眼睛
在黑暗处闪动着喷火的狼眼一样的绿光
你不见那一张张喘着粗气的大嘴
象久晒的干鲞
如饥似渴地, 如饥似渴地,
狂咽口水发出轰然巨响
我奔-
你坐稳了, 别摇晃
我奔-
你准备好硬盘内存要大容量
我奔-
你等等, 再给我一分钟, 不要慌张
我奔了啊!
你眼都不敢眨深恐错过了这关键时光
那管那小秘打门前过
哪怕那老板在身后望
你连厕所都不敢上
当心憋坏了你可怜的膀胱
最是那喝一口水的悔恨
让你堪堪错过最关键的这一张!
我奔-
从黄土高坡到河西走廊
我奔-
从塞上江南到风韵河湟
我奔-
从天山南北到大漠莽莽
我奔, 我奔
买卖提, 我奔暴你的机房!
我奔, 我奔
买卖提, 我奔断你的连网!
我奔, 我奔
买卖提, 我奔裂你的眼眶!
我奔, 我奔
买卖提, 我奔停你的心脏!
我奔, 我奔, 我奔 |
|
j******g 发帖数: 1098 | 23 我来zz一个,大家应该能看明白了。
虽然国内3G刚开始不久,国外3G业务开展已有十多年了。可是数据业务的爆发性增长也
是近年来才出现的现象。这主要来源于无线网络带宽的提高和智能手机的出现。智能手
机的出现使得无线网络数据流量激增,为运营商提供了新的业务增长点。AT&T从2008年
夏天开始销售iPhone,T-Mobile US开始销售BlackBerry,中国联通也从2009年签约苹
果开始销售iPhone。结果,不到一年AT&T发展了9百万iPhone用户,另外还有2千万其他
智能手机用户。
除了为运营商带来数据流量以及白花花的银子,智能手机还给运营商带来了不少麻烦。
据报道,每位iPhone用户给AT&T带来年均1000美元的收益,这是其他手机用户的2倍。
但同时iPhone对网络带宽如饥似渴的占有带来了大量网络问题:掉话、数据拥塞、网速
缓慢等等。数据显示,3%的智能手机用户所产生的数据流量占整个网络数据流量的40%
。有人评价说iPhone就是AT&T的阿基利斯之踵(Achilles’ heel)。AT&T的CTO(John
Donovan)也不得不承认,2009是充满挑战的...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马英八:我弟弟要滚蛋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读书运动(1)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6 00:07:53 2016, 美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6f61420100bq5h.html
夏冬红 http://blog.sina.com.cn/davidxiadh 2008-11-20 22:32:39
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读书运动(1)
以其反文化特征闻名於世的中国文化大革命,常常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焚书坑
儒”的比喻流传於文字记载之中。其实,这是一种并不全面的历史错觉。就其全过程而
言,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顺从与抗争,幻灭与追寻,疯狂与觉醒错综交织,相互转化的政
治思想运动。颇具讽刺意义的是:“焚书”的结果是激起了一代青年人倍增的读书欲望
;反文化的悖论是造就了他们对人类全部文明,尤其是异质文化如饥似渴的汲取。与熟
为人知的狂热的红卫兵运动相伴相随的,文革中的中国还有过一场不为人知的冷静的地
下读书... 阅读全帖 |
|
t********r 发帖数: 4908 | 25 ☆─────────────────────────────────────☆
littleice (家有两宝:狗娃猪仔) 于 (Mon Apr 12 22:50:22 2010, 美东) 提到:
早上起来发现不能上网了。我急得以我机盲的知识处理了一下,还是不行。
只好憋~着~
貌似今天干了不少“正活”。
晚上伺候完两娃,孩子他爹给修好了。
我终于!又能上网啦!
他爹说我现在是“如饥似渴地扑在计算机上”。
☆─────────────────────────────────────☆
izze (凉拌豆渣) 于 (Mon Apr 12 22:51:42 2010, 美东) 提到:
奥,我天天都如饥似渴 :)
☆─────────────────────────────────────☆
Netstea (冰茶) 于 (Mon Apr 12 23:07:16 2010, 美东) 提到:
什么原因网络出问题了呢?cable的话,经常是power cycle一下就可以了 |
|
wh 发帖数: 141625 | 26 张首晟一生传奇,他15岁连跳几级通过自学考入复旦大学物理系,紧接着作为交换生赴
德国攻读硕士学位,后来又来到美国师从杨振宁攻读物理学领域,并且很快成为斯坦福
大学物理系教授。
今天,复旦大学官微发出今天确认去世的著名物理学家张首晟的老照片,青涩的脸庞、
稚气未脱的样子,预示了未来的无限可能……
原复旦档案馆馆长周桂发撰文,惊悉有着浓厚复旦情节的校友张首晟先生突然离世,倍
感惋惜。
“近些年与他的交往历历在目。
我筹建校史馆时,得知2004年12月在物理学国际研讨会上,他向王生洪老校长展示他祖
父宣统元年的毕业文凭。
2005年5月,他将其祖父的毕业文凭捐赠给复旦大学,我和档案馆沈如松馆长接受捐赠
。如今,这件珍贵的文物成为校史馆的镇馆之宝。
七年后,2012年6月2日,他借来复旦参会的机会,将他多年来获得的重要证书(影印件
)捐赠给复旦,并在影印件上一一签名。我与他座谈40多分钟,留下珍贵影像资料。”
2005年,正值复旦大学百年校庆前夕,一位有心人向复旦校史馆捐赠了一份毕业文凭。
文凭主人叫张彝,是当时复旦公学的第二届学生。这份签发于1909年的毕业证书是我国
目前存世的最早大学毕业... 阅读全帖 |
|
y***y 发帖数: 4957 | 27 真爱何处寻?
文 杨天道
对爱的执着,是否暗示现代人在不确定的人际关系中,向往那可以横渡情感湍流的一
叶小舟?
情人节爱的匮乏
二月是情人的季节。据大陆媒体报导,既有以数十万元天价订购玫瑰,为博佳人一笑的豪
情;也不乏等候浪漫而不得,竟在网路上征觅情人的惶急与无奈。在商贾的造势之下,连
情窦初开的中学生也挤满大小影楼,只为拍摄异想天开的情侣写真。收音机里任何一个频
道的热线节目,都离不开“情"与“爱",让人觉得中国的男男女女都急需爱情辅导。不
管那些电台主持人的建议多么庸俗或危险,如饥似渴的求教者仍十分踊跃。
也许,这满城的鲜花、烛光,并不代表当代中国人爱意泛滥,反而提醒我们爱的极度匮乏
和弥足珍贵。对爱的执着,是否暗示现代人在不确定的人际关系中,向往那可以横渡情感
湍流的一叶小舟?当整个社会对爱如饥似渴的时候,基督教爱的福音自然会令无数人心动
与心仪。谁不愿意被别人,被陌生人,甚至是被万有的创造者爱呢?我们都不会忘记初次 |
|
l*******u 发帖数: 523 | 28 以下是他们那个专题的序言。可惜了,本来打算连载的,到了第二期就被停了。序言如
下:
所谓天下大势
文/龚晓跃
某个暴躁的士兵开枪后,武昌起义爆发了。这是99年前的一起偶然事件。
如同一切宏大的历史,偶然事件的背后,一定是必然的逻辑在作用。大清帝国不是
因为甲午海战才腐朽败落,苹果即使不落在牛顿的头顶也会落在其他科学家的头顶,欧
洲列强决不会仅仅为了萨拉热窝那个冲动的中学生就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辛亥革命的
基础,是孙中山的执着、黄兴的冲刺、宋教仁的理想,是康有为的探索、梁启超的思考
、谭嗣同的牺牲,是魏源的《海国图志》、严复的《天演论》、容闳的《西学东渐记》。
更早的渊源,可以上溯到康熙皇帝,这位英明神武的圣祖仁皇帝,在自己如饥似渴
地学习欧洲语言、西方历法的时候,却不肯把这些足以启蒙的知识推及其臣民,而其孙
乾隆皇帝颁布了《防范外夷规条》,其若干世孙媳妇叶赫那拉氏则不肯修铁路。为了一
朝一姓之私利,满清统治者选择的封闭,给了时代更大的刺激。
然而,人民要通商以至富强,人民要学习以求智识,人民要铁路以便流动,人民要
电报以利资讯,人民要办报以彰思想。清廷越处处修墙,人民就越善于翻墙,“面... 阅读全帖 |
|
z**********0 发帖数: 224 | 29
[导读]它可能是那个年代除毛选和新华字典外,读者群最多的书籍。它与那个时代的青
少年的性意识一起,被压抑在地底下。
《少女之心》与七十年代的“流氓们”
《少女之心》
《少女之心》与七十年代的“流氓们”
电影《山楂树之恋》剧照。男女主角过河以树枝代替牵手。
主笔┃杨东晓
1973年的一天,上海市第二中学的朱大可参加了在操场上举行的一场流氓犯宣判大会。
台上那个外校高年级男生,偷看了一本叫《少女之心》的淫秽手抄本,在这本坏书的影
响下,开始追求自己的亲姐姐,想仿效书上的情节耍流氓。他的姐姐不从,哭着把他告
到了派出所。这个男生被派出所抓去后打了一顿,又放了出来。但是他不仅不思悔改,
反而迁怒到亲人,在姐姐肚子上捅了一刀。
学校的大喇叭,用义正言辞的声音宣判:“死刑”。而台上的男生居然没有一般死囚临
死前的惧怕,相反,他的眼光不时睃往台下,大约是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熟悉的面孔,他
呲着牙笑了。他已经被各所学校的大喇叭宣判过多次“死刑”,只因没有完成各校示众
这一“使命”,才一直没有拉去枪毙。
37年后,当这个案件再次被提起时,作为研究者,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研究室主任
皮艺军教授提... 阅读全帖 |
|
g****s 发帖数: 425 | 30 推翻清王朝,是一个将“家国”变为“国家”的过程。也是一个重新塑造中国人对于国
家认同性的开始。民国的建立,让这个国家不再是爱新觉罗家的产业,也不是朱皇帝或
者别的哪个皇帝的家业;这是一个中国人,人人有份的国家。
当这样一个国家出现以后,如何建立和健全这个国家就成为中国人要面对的主要政治问
题和文化问题。最早期的国家政治结构设计基本上是照抄了美英法等国家的体制结构。
而这种体制结构,直到今天,即使经历了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到共产党政府的变迁,基
本的结构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这种行政,立法,司法的结构体系是西方国家经过几百年
资本主义化商业社会的建设形成的。整个政治结构的核心就是民主制度下的利益均衡与
协调。君主制的崩溃,伴随着“君权神授”的崩溃。神意对于社会权力的“绝对正确性
”指导地位的丧失,必然要求重新建立一个社会权力的分配原则。文艺复兴后的西方文
明出现了文明标准从“神权”向“人权”的转变。至少在社会的政治和利益协调上,所
谓“神意”的至高无上性已经让位于“人的意志”,更确切地说是“多数人的意志”。
比起“神意”的高深莫测和容易被一部分神职人员操纵的状况,无疑以投票等方式进行
明确表达... 阅读全帖 |
|
z*****u 发帖数: 45 | 31 十几名复旦学生登黄山迷路,搜救民警坠崖牺牲,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事件,把这些学生
和复旦推上了风口浪尖。
我想首先说的是,热爱复旦跟一味维护复旦并不能画上等号:爱校并不能成为一种压制
不同意见的借口,而批评校方和学生也不一定是不爱校。这其中的道理跟爱国有些相似
,不需要再展开。当事人和一些相关学生在刚刚获救之后就开始讨论如何掌握权利、危
机公关和媒体控制,这是错误的。当事人对于张海宁的死至少负有因果意义上的责任,
他们的获救源于张海宁和同事的援助、以及全社会的公共资源,但是他们之后的行为却
伤害了死难者家属亲友和这个社会大多数人的良知和感情。这个错误没有解释的余地,
也没有人有任何理由去为他们辩护。尽管掌控权利、危机公关和媒体控制本身可能并没
有错,这是社会强加给我们的东西——或许这些东西真的很重要罢——管理学成功学都
在教,许多学人如饥似渴的在学,当权者和成功人士驾轻就熟的在用。可是,张海宁尸
骨未寒,是讨论这些东西的时候吗?
他们不可以如此冷漠,我想在这一点上,众人都有相同的责备。责备到这儿,我觉得也
就可以适可而止了,不需要再推而广之。人都是复杂的,某个人一件事情做得不对,针
对这个... 阅读全帖 |
|
n*******e 发帖数: 1141 | 32 http://www.qnsb.com/fzepaper/site1/qnsb/html/2011-01/24/content
时评、网络与媒体精神
我的时评观是: “对我来说,时评与其说是一种写作,不如说是一种行动。如果说写
小说是在书斋里码字,在名山大川中立碑,那么写时评就是在大街上呼号,在广场上呐
喊。时评作为一种写作,远远不能和文学媲美,但是作为一种行动,我相信它的价值。”
□长平
时评是什么?它要干什么?
A
几乎所有媒体都有时评这个栏目,其实,我们平时吃饭闲谈的时候,也都是在搞时评。
所以,我想先提个问题:时评是什么?或者时评的作用是什么,它是要干什么?
有些人这样问的时候,其实就预设了答案:时评没用,百无一用是书生。其实,这是一
种偷懒的思维方式,答案可能没那么简单。有没有人愿意回答呢?好,我点名,第一个
我点梁启超。
其实大家对梁启超的认识不一定那么充分。其实,他基本没什么可以传之不朽的学术著
作,但在当时,乃至延续到现在,他的影响都少有人匹敌,但不是在学术方面。他真正
的身份是一个时评家,他在各种报纸发评论,《万国公报》、《时务报》,等等,许多
政论在社会上影响很大... 阅读全帖 |
|
s********0 发帖数: 3644 | 33 被称为衡阳才女的她,在获得美国科学博士学位,成为哈佛大学博士后以后,毅然回到
家乡———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哈佛女博士后大器早成回乡报国
金灿 彭国良
2001年6月中旬,湖南省衡阳市传出了一条爆炸性新闻: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邓岚
倩小姐回到衡
阳,决心投身祖国的科技事业
从平常人家的孩子到在科学领域取得一系列世界尖端科研成果的女博士后,邓岚倩
是怎样一步步
走向成功的?在她的生活中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最近,记者专程采访了邓岚倩。
引用
1 十五岁考上“复旦”
邓岚倩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邓安定是湖南省耒阳市三都乡人,1964年毕
业于西北工业
大学,后在西安市航天工业部工作。母亲周玉明1963年从西北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航
天工业部一职
工大学教书。邓岚倩在家排行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1984年,因父亲的工作调动,
邓岚倩全家迁
到衡阳市。
邓岚倩小时候聪明好学,记忆力特别强,好奇心也重,凡事都要弄个明白。3岁的
时候,看到别
人织毛袜,她便偷偷跟着学,没几天便织出了两只漂亮的毛线袜... 阅读全帖 |
|
p*****e 发帖数: 7299 | 34 新中国一号烈士死于错杀 刑前为省子弹求用刀(图) 解放军报
核心提示:当知道自己将被处死时,他提出了一个要求:“如今红3军子弹极缺,杀我
时不要用子弹,子弹留给敌人,对我,刀砍、火烧都可以。”刑前,段德昌高呼:“同
志们,永别了!祝革命早日成功!中国共产党万岁!苏维埃万岁!”
本文摘自《解放军报》2011年4月11日第06版 作者:李峻 原题为: 彭德怀与他的入
党介绍人
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民政部颁发“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在序号为“壹”
的那一张上,毛泽东主席神情凝重地签下了“段德昌”3个字。从此,段德昌被称为中
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号烈士,受到党和人民的深情褒奖。
段德昌,字裕后,号魂,1904年生,湖南南县人,黄埔四期生。1926年6月从中央政治
讲习班毕业后就任国民革命军第8军第1师政治部秘书长,在部队中宣传革命思想,并参
加了北伐战争。
在随部攻打武昌的战役中,段德昌与时任1团1营营长的彭德怀第一次相见。忠勇坦荡,
正道直行,疾恶如仇是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段德昌的性格特点;彭德怀当时虽是湘
系旧军人,但勇武刚直,洁身自好,不贪不赌不抽不嫖,以救国救民为己... 阅读全帖 |
|
c*****3 发帖数: 1141 | 35 (按:此涵以不同方式传递总统先生,包括呈交、邮寄、总统网页信箱和媒体公开信等
方式)
尊敬的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先生﹕
首先向您致以诚挚的问候和敬意﹗时来巧合,在我着手写此信的时候,正逢中华民国
100年五月二十日,即您就任中华民国总统三周年纪念日,请允许在下藉此机会向总统
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恭贺﹗并拜谢您百忙之中阅读此信。
在此我代表诸多方面给您写信,乃攸关台湾与大陆我整个中华民族之命运,关系您作为
中华民国现任总统之天赋民授之职责,更关乎台湾2300万选民对您之立场拭目以待、左
右马总统下届连任竞选之成败大局。因事关重大,请您一定读完此信,并付诸于正确的
执政行动﹔也请您身边的秘书同仁如实传递这肩负民族使命之重要信函,十万火急,不
可有误﹗对此再次深表谢意﹗
一 奉天命民愿上书马总统
我首先代表我本人作为一位亲身经历中共文革的迫害、目睹六四中共屠杀民运学生的惨
案、有幸逃离虎穴、移民美国的华裔医生、教授与大学负责人﹔
我代表身居中国大陆没有民主自由、一生始终生活在中共谎言之中、亲身经过了三反五
反、文革、迫害法轮功等所有中共的迫害运动、并每次毫无例外的受到直接迫害、日夜
煎熬和思念... 阅读全帖 |
|
d******1 发帖数: 249 | 36 【明慧网二零一一年六月一日】(明慧网大陆通讯员综合报道)
引子
今年五月十三日是第十二届“世界法轮大法日”,在全球欢庆之时,同往年一样,全球
各地政要纷纷发来贺信与褒奖,表示诚挚的祝贺。
从五月六日起明慧网刊登了近百项褒奖,这些纷至沓来的褒奖,来自美洲、澳洲、欧洲
等地,褒奖的发起者和签名者的身份包括:国家总理、州众议院、州参议院、州长、众
议员、参议员、市议会、市议会议员、国会议员、郡长、市长、社区主席、审计长、人
权协会主席等等。
以下为来自美国纽约州参议院的褒奖。
二零一一年五月三日,美国纽约州参议院通过立法决议,宣布二零一一年五月为“世界
法轮大法月”。
纽约州立法决议
立法决议译文如下:
纽约州
立法决议
参议院1450号
发起人:参议员马丁斯(Martins)和玛兹尔斯(Maziarz)
褒奖二零一一年五月为“世界法轮大法月”,并恭贺二零一一年五月十三日,第十二个
世界法轮大法日
鉴于,参议院荣幸地褒奖二零一一年五月为“世界法轮大法月”,恭贺二零一一年五月
十三日,第十二个世界法轮大法日在联合广场的庆祝活动;
鉴于,法轮大法,又称法轮功,是根植于中国古老文化的自我提升方法,... 阅读全帖 |
|
m*******d 发帖数: 38 | 37 任百鸣
2011年9至10月中共文化部在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上演宣扬阶级仇恨及共产暴力革命
的经典样板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图为2001年中共官方报导的几个幸存的“红色
娘子军”。中共利用这些老暮之人,大搞全国性“爱党教育”。简直就是一场活脱脱的
滑稽闹剧。(网络截图)
【人民报消息】2011年9至10月中共文化部在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又搞起一个所谓的
中国文化节,取名“中国:一个国家的艺术”。中共2005年就开始了这一活动,作为中
共对西方大外宣计划的重要组成部份,在积累了2005年初步经验的基础上,这一年中共
文化部可以说是显露狰狞面目,赤裸裸的全面进行红色宣传,把宣扬阶级仇恨与共产暴
力革命的经典样板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推出作为本次文化节的主打产品。在肯
尼迪艺术中心的舞台上,一群美女跳着西方的芭蕾,挥舞着中共的刀枪,进行着杀人革
命和仇恨宣泄。所谓“中国:一个国家的艺术”的主题终于除下了伪装,不容置疑的变
身为“中共:一个党文化宣传”,这才是本次所谓文化交流中共暗藏的主旋律。
据中共官方的预告,中共派出了所谓国家顶级艺术团体:中央芭蕾舞团,中国国家话剧
院,北方昆曲剧...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26222 |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ayofflyingg (小小熊熊),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颜色革命、福特基金与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7 14:19:43 2011, 美东)
颜色革命、福特基金与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
http://www.mshw.org/theory/eco/2011-10-28/5742.html
民声网(www.mshw.org)资料
文章1:索罗斯资助高尚全
文章2:美国福特基金与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
文章3:福特基金会与中国社科院
文章4:索罗斯们如何推动中国颜色革命
文章5:国安部:关于美国政治势力对我国思想与政治渗透的报告
文章6:中情局加紧渗透中国高校、学术机构、政府机关
文章7:恩道尔:1989年天安门鲜为人知的故事
文章1:索罗斯资助高尚全
http://news.163.com/special/reviews/soros.html
索罗斯当时计划仿照在匈牙利搞基金会的模式,每年出资不少于100万美元,资助中国
改革和开放的研究活动。
资助青...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39 颜色革命、福特基金与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
作者:资料 文章发于:民声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0-29 顶 热
荐 【字体:小 大】
【复制本文】 【下载本文】
颜色革命、福特基金与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
http://www.mshw.org/theory/eco/2011-10-28/5742.html
民声网(www.mshw.org)资料
文章1:索罗斯资助高尚全
文章2:美国福特基金与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
文章3:福特基金会与中国社科院
文章4:索罗斯们如何推动中国颜色革命
文章5:国安部:关于美国政治势力对我国思想与政治渗透的报告
文章6:中情局加紧渗透中国高校、学术机构、政府机关
文章7:恩道尔:1989年天安门鲜为人知的故事
文章1:索罗斯资助高尚全
http://news.163.com/special/reviews/soros.html
索罗斯当时计划仿照在匈牙利搞基金会的模式,每年出资不少于100万美元,资助中国
改革和开放的研究活动。
资助青年学者出国考察,探索经济改革路径
1986年10月,中国改革开放基金会正式成立... 阅读全帖 |
|
L**r 发帖数: 411 | 4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hor (Lhor),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金正日在即将迈入2012年朝鲜跨入强盛大国之年之际去世很可惜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21 17:08:30 2011, 美东)
我们小时候说, 中国要在2000年实现四个现代化, 现在应该算实现了吧?
http://world.people.com.cn/GB/57507/15940548.html
初识平壤,扑面而来的景象亲切而振奋:满目葱茏,空气纯净,与预想中的清新秀丽
契合;充满现代气息的高楼大厦和街头衣着时尚的年轻人,展现着平壤这座古城的勃勃
生机。
“平壤市政府近年来逐步加大公共投入,一方面增加生活消费品生产,保障市民需
求;另一方面持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城市面貌正实现历史性转变。”朝鲜《劳动新闻
》工业部部长金镇洙说,在朝鲜劳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上下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
各项工作首位,10万套住宅项目正在朝鲜各地加快兴建,朝鲜人民正朝着2012年“敞开
强盛大国之门”的目标稳步前进。
“姑娘们靓了,生活日益丰富多彩”
平壤... 阅读全帖 |
|
g*****g 发帖数: 6798 | 41 旁观者高华——著名历史学家,南京大学教授高华先生
南都周刊 记者_齐介仑 实习记者_宋淑美、李宁 南京报道 摄影_杨晞
连绵不绝的小雨终于停下来,乍暖还寒的南京,气温陡然下降。下午3点15分,每天极
其规律的两个小时午休结束,高华起身下床。
今年57岁的他还没有从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的岗位上退休,但因为重病在身,四年来他
很少出现在校园里了。平常的这个时候,偶有他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到家里来听课。
当天因为采访而取消了。
从进入南京大学历史系读书至今30余年里,高华不断有重磅文章见诸报端,而2000年完
成写作的《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更是奠定了他在史学
领域的学术地位。
世事难料的是,原本处于事业上升期的高华,在2007年遭遇重大人生转折,这年春天,
他被查出重病,治病养病代替治学,成了生活的重中之重。
当天高华气色较好,虽然三个小时的访谈休息了三回。他周到谦和,但说话非常克制严
谨,对时局时事的评论,更是字斟句酌,言之有据。每当一句话一个数字拿不准时,他
便直接去书房查阅资料。
这一如他强调的治学态度:多讲事实,少评论。《红太阳》这本书便是在这样的... 阅读全帖 |
|
U*E 发帖数: 3620 | 42 关键这批人,中小学时代,是毛主席教育的,没有被
后来的那些变态中小学老师所束缚。
毛主席时代,老师都跟孙子一样,学生是大爷,从小就有最充分的
主观能动性,且大多经过工厂和农村的训练,动手能力也很强。
这些人进了大学,都如饥似渴,教授如果不搞考试,学生居然要抗议,
说无法检验自己学的怎么样。
我日。后来那是一代不如一代了,高考指挥棒下面教育出来的人,
都是呆若木鸡,厌倦学习,高考完了就烧书。 |
|
H****g 发帖数: 14447 |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Herzog (singularity),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白色恐怖中的台共:为解放工农而壮烈牺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1 00:38:49 2012, 美东)
当红星在七古林山区沉落(节选)
陈映真
一九四九年底,台湾“省工委”开始瓦解,刽子手们在岛内展开肆无忌惮的逮
捕、拷问、投狱和刑杀时。苗栗客家佃丁、下农优秀的儿子们,在三湾、狮潭、大湖险
峻山区工作、逃亡,终至覆没。徐庆兰在六张犁公墓上的孤冢,揭开了沉落在七古林山
区的半边红星……
一九九三年五月廿七日,苗栗县铜锣乡人曾梅兰,在台北市六张犁公墓荒蔓的一隅
,果然就寻到了他苦苦到处寻找了三十年的,他的胞兄徐庆兰一方很小的墓石。墓石只
有十五公分宽,略为倾圮地露在地面上的部分,约莫只有三十来公分高。泥土把墓碑上
的字都糊上了,只露出比较清晰的“徐”字。
曾梅兰用他那几十年泥水师傅的厚实的大手。随手抓了一把墓地蔓生的野草,用力
在墓石上搓。墓石上的字逐渐清楚了。他睁大眼睛辨迹。石头上写着:
民国四十一年八月八日
徐庆兰
曾... 阅读全帖 |
|
H****g 发帖数: 14447 |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Herzog (singularity),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白色恐怖中的台共:为解放工农而壮烈牺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1 00:38:49 2012, 美东)
当红星在七古林山区沉落(节选)
陈映真
一九四九年底,台湾“省工委”开始瓦解,刽子手们在岛内展开肆无忌惮的逮
捕、拷问、投狱和刑杀时。苗栗客家佃丁、下农优秀的儿子们,在三湾、狮潭、大湖险
峻山区工作、逃亡,终至覆没。徐庆兰在六张犁公墓上的孤冢,揭开了沉落在七古林山
区的半边红星……
一九九三年五月廿七日,苗栗县铜锣乡人曾梅兰,在台北市六张犁公墓荒蔓的一隅
,果然就寻到了他苦苦到处寻找了三十年的,他的胞兄徐庆兰一方很小的墓石。墓石只
有十五公分宽,略为倾圮地露在地面上的部分,约莫只有三十来公分高。泥土把墓碑上
的字都糊上了,只露出比较清晰的“徐”字。
曾梅兰用他那几十年泥水师傅的厚实的大手。随手抓了一把墓地蔓生的野草,用力
在墓石上搓。墓石上的字逐渐清楚了。他睁大眼睛辨迹。石头上写着:
民国四十一年八月八日
徐庆兰
曾... 阅读全帖 |
|
V*******w 发帖数: 67 | 45 1980年代,是改革开放起步的时代,与任何变革年代一样,文化界最为活跃,敢于冲破
禁区,也最具冲击力。
1980年代,中国大陆刚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走出来,反省是当时的社会共识。
但反省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想恢复1957年之前的时光,有人怀念1966年前的岁月,有
人向往更早的历史,有人则在打开的国门面前满怀好奇,试图探索出一条截然不同的道
路。于是,冲突、对立在所难免,不过,多元、执著、激情、天真,也是那个年代的特
征。
1980年代,“运动”的思维惯性依然强劲,但与之前有所不同的是,没有人因此而入狱
,没有人被批斗,被批判的人还能坚持自己的观点,甚至公开发表。而且,社会上同情
、赞同他们的人也不在少数,这些人也没有受到株连。这种区别,既有社会背景的原因
——经历了“文革”后,社会各阶层对政治运动的那套做法深恶痛绝;也有来自高层的
分歧——有人不同意这种批判,采取了抵制的态度。
1980年代,计划经济从松动走向解体,城乡生活开始好转。尽管票证仍在使用,但作用
日趋减弱,商品摆脱了各种限制,日益丰富,进口货也出现在市场。社会经济的活跃为
文化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
1980年... 阅读全帖 |
|
h**********i 发帖数: 183 | 46 据说,1月27日深夜,农历大年三十,金融巨鳄“明天系”掌门人肖建华在香港四季酒
店被带回大陆“协助司法调查”,一时震惊国内外政商圈。
一、15岁天才少年读北大,衣衫褴褛怀揣远大政治抱负
搜一下肖建华履历,就可发现这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且出奇地神秘低调。肖建
华,1971年出生,山东中部泰山西麓的肥城市安驾庄镇夏辉村,父亲肖富银是当地一名
初中老师,肖建华有个哥哥叫肖新华,另有姊妹4人。
据很多人描述,年少时,肖建华如饥似渴地阅读历史和文学书籍。1986年15岁的肖建华
考上北大法律系,18岁成为北大学生会主席。
朋友们说,他初到北京时,衣衫褴褛,却怀揣着成为政治领导人的抱负。“每天清晨,
他都会在5点起床,跑步到山上去读书学习。他能背诵每篇课文,并且将老师备课用的
材料都自学了。”肖的儿时朋友、后来的北大校友郭庆涛回忆说。
1990年大学毕业后,肖建华留校,在北大党委学生工作部任职。但商业头脑异常敏锐的
肖建华,最终选择了从商。
二、借其妻子家族势力广交人脉,大展高超财技,一代“股市枭雄”内蒙崛起
港媒《苹果日报》披露,肖建华是和妻子周虹文一起被带回大陆的,之后周虹文被获准
回港... 阅读全帖 |
|
x*******8 发帖数: 1254 | 47 核心提示:
为了了解实际进展,李克强曾照着记录本给上面实名登记的家庭打电话,一一询问:“
你就业了吗?现在情况怎么样?”一位辽宁干部记得,在前往棚户区调研时,李克强会
专门掀开垃圾箱,从丢弃的垃圾来判断居民的生活境况。“你糊弄不了他。”这位干部
说。
原标题:共和国新总理六个时代脚印
记者廖楠驻美国、法国、俄罗斯、英国、日本特派记者温宪王芳张晓东白阳刘军国
这一刻,全世界媒体的镜头聚焦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
这一刻,全中国百姓的目光定格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
2013年3月17日上午10时,共和国第七任总理李克强走进金色大厅,走上世界第二大经
济体中央政府“掌门人”的舞台。他的每一句话、每一种语气、每一个手势,都为世人
瞩目。这是大国总理的首次亮相,也是新“内阁”的施政报告。
这一刻,坦然迎接全世界关注的,是一位微笑、挥手、目光明亮、神态轻松、充满自信
的大国总理。
“我们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坐定后,李克强100多字的开场白言简意赅,表
达了他和本届政府对人民的郑重承诺,然后直接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新政府班子的施政
纲领和理念,也在随后近两个小时的记者提问中逐渐显现出来。
说到政... 阅读全帖 |
|
c*********n 发帖数: 90 | 48 文: 北京地区大法弟子 寻真
【明慧网二零一六年三月二日】我是一个八零后独生女,从小万千宠爱于一身,造就了
自我、孤傲的性格。因为人比较老实、憨厚、正直,获得很多朋友、家长的夸奖,我也
一直认为自己比起那些社会上的三教九流来说,真算是个好人了。儿时的我认为,学习
好、人缘好、做人讲义气、爱护弱者和小动物、给乞讨者施舍钱财,对他人有颗怜悯的
心,这就是个很好的人。而做好人就是一定会得好报的,我也一直把自己获得的学习成
绩、别人的夸奖、父母的疼爱,一直作为是这种“做好人”的回报。我心里有个信念就
是:只要努力去做好,就能获得别人的认可,就能获得成功。
重病突来如山倒
但二十岁初的一场大病,让我尝尽了人间疾苦和悲凉,这种信念也被困难和社会现实一
次次冲击着,溃败不堪。非典结束那年,刚上大三的我得了一种怪病,脸肿胀、麻木,
很快蔓延到左半身,后来发展到步行、翻身都困难。脸部开始变形,双眼皮变成了单眼
皮,五官也变了形,整个脑袋像套了钢盔,发沉、发闷,每天晚上头疼的都无法入睡,
有时疼的厉害,就用头猛撞墙来缓解。全身不能受风,一点风就疼痛,我甚至在屋子里
都戴上了帽子、口罩,不敢碰一点凉水。自此... 阅读全帖 |
|
g**********m 发帖数: 257 | 49 大玩资本魔方,超高财技操盘
“股市枭雄”肖建华恐为
据说,1月27日深夜,农历大年三十,金融巨鳄“明天系”掌门人肖建华在香港四季酒
店被带回大陆“协助司法调查”,一时震惊国内外政商圈。
一、15岁天才少年读北大,衣衫褴褛怀揣远大政治抱负
搜一下肖建华履历,就可发现这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且出奇地神秘低调。肖建
华,1971年出生,山东中部泰山西麓的肥城市安驾庄镇夏辉村,父亲肖富银是当地一名
初中老师,肖建华有个哥哥叫肖新华,另有姊妹4人。
据很多人描述,年少时,肖建华如饥似渴地阅读历史和文学书籍。1986年15岁的肖建华
考上北大法律系,18岁成为北大学生会主席。
朋友们说,他初到北京时,衣衫褴褛,却怀揣着成为政治领导人的抱负。“每天清晨,
他都会在5点起床,跑步到山上去读书学习。他能背诵每篇课文,并且将老师备课用的
材料都自学了。”肖的儿时朋友、后来的北大校友郭庆涛回忆说。
1990年大学毕业后,肖建华留校,在北大党委学生工作部任职。但商业头脑异常敏锐的
肖建华,最终选择了从商。
二、借其妻子家族势力广交人脉,大展高超财技,一代“股市枭雄”内蒙崛起
港媒《苹果日报》披露,肖建华是...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