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唐德刚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w****2
发帖数: 12072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陈晓平:唐德刚的硬伤太多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0 01:17:58 2014, 美东)
自1999年岳麓书社推出了超级减肥版的《晚清七十年》以来,该书被无数名人非名人反
复推荐,俨然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必读书”,唐氏也被捧上了神坛。由于“糖粉”阵容
强大,批评的声音几被淹没。虽然唐德刚关于北洋海军“主炮晾衣”一说,已被海军史
研究者陈悦驳得体无完肤,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唐氏治学粗疏,是一以贯之。从专业角
度看,《晚清七十年》可以说是浪得虚名之作,硬伤太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本文
拟引用可靠史料和学界研究成果,略举数例,暴露唐氏史学功力的不足,读者自可举一
反三,重估该书的实际价值。近几十年晚清史研究成绩斐然,史料整理和考证方面成绩
更加突出,已非唐氏所能想见。
本文所引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原文,用的是远流版五卷本,为免繁琐,仅注出册数和
页码,如第四册第87页,注作“四,87”。
(1)李鸿章 “李鸿章是荣禄的政敌。...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陈晓平:唐德刚的硬伤太多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0 01:17:58 2014, 美东)
自1999年岳麓书社推出了超级减肥版的《晚清七十年》以来,该书被无数名人非名人反
复推荐,俨然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必读书”,唐氏也被捧上了神坛。由于“糖粉”阵容
强大,批评的声音几被淹没。虽然唐德刚关于北洋海军“主炮晾衣”一说,已被海军史
研究者陈悦驳得体无完肤,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唐氏治学粗疏,是一以贯之。从专业角
度看,《晚清七十年》可以说是浪得虚名之作,硬伤太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本文
拟引用可靠史料和学界研究成果,略举数例,暴露唐氏史学功力的不足,读者自可举一
反三,重估该书的实际价值。近几十年晚清史研究成绩斐然,史料整理和考证方面成绩
更加突出,已非唐氏所能想见。
本文所引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原文,用的是远流版五卷本,为免繁琐,仅注出册数和
页码,如第四册第87页,注作“四,87”。
(1)李鸿章 “李鸿章是荣禄的政敌。...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3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陈晓平:唐德刚的硬伤太多了
自1999年岳麓书社推出了超级减肥版的《晚清七十年》以来,该书被无数名人非名人反
复推荐,俨然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必读书”,唐氏也被捧上了神坛。由于“糖粉”阵容
强大,批评的声音几被淹没。虽然唐德刚关于北洋海军“主炮晾衣”一说,已被海军史
研究者陈悦驳得体无完肤,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唐氏治学粗疏,是一以贯之。从专业角
度看,《晚清七十年》可以说是浪得虚名之作,硬伤太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本文
拟引用可靠史料和学界研究成果,略举数例,暴露唐氏史学功力的不足,读者自可举一
反三,重估该书的实际价值。近几十年晚清史研究成绩斐然,史料整理和考证方面成绩
更加突出,已非唐氏所能想见。
本文所引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原文,用的是远流版五卷本,为免繁琐,仅注出册数和
页码,如第四册第87页,注作“四,87”。
(1)李鸿章 “李鸿章是荣禄的政敌。李之下放广州就是受荣禄排挤而去的。”(四,
87)
(2)“命于式枚草遗折荐袁世凯代己为直隶总督”(四,184)
(3)翁同龢 和李鸿章“平分朝政”?
(4)“是康、梁等激进派的家长与护法”?
(5)罢官出于光绪帝主动
(6)戊戌年仍享有“独对”之权?
(7... 阅读全帖
g****s
发帖数: 425
4
一生为历史招魂
——悼唐德刚先生
羽戈
2009年10月26日,世间再无唐德刚。
依我狭隘的历史学阅读经验,有数本著作构成了冲决网罗的转折点。最早读黄仁宇
《万历十五
年》,大梦初醒:原来历史书可以这样写;读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陡然惊觉:
原来历史学可以这样研究;读唐德刚《袁氏当国》,悔恨不已:原来袁世凯的历史肖像
竟然如此丰富
多彩,而中学历史教科书对我们青春期的心灵荼毒之深,令我一旦听到袁世凯的名字,
便不由自主贴
上“窃国大盗”的黑色标签。
此前我只知唐德刚其人,直到2004年底阅读《袁氏当国》(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年
11月出
版),才识其书。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将以前错过的《胡适杂忆》、《胡适口述自传》
、《晚清七十
年》、《书缘与人缘》等统统纳入帐下,像发了横财的小地主,喝一碗豆浆,旁边还要
放一碗豆浆,
于是我有了两个版本的《胡适杂忆》(华东师大版与广西师大版)。
鸡蛋吃多了,便忍不住去打量生蛋的母鸡。其实,在唐德刚回忆胡适先生的时候,
即将自己前半
生的红尘往事断断续续“捆绑销售”。他是安徽合肥人,生于1920年,成长于烽火连天
、花果飘零的
I***d
发帖数: 1023
5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唐德刚死了?
嗯,张学良的口述历史本来也是他做的,都已经在张的家里记录一段时间了,然后张学
良得了通行证,来美国玩,赵四留在西海岸,张学良一人来纽约找唐德刚,结果住到纽
约贝老太太家,贝老太太年轻的时候是张学良想泡或者泡过的红粉之一,于是赵四就怒
了,说:唐德刚这小子敢这么对我。然后唐德刚的口述历史就结束了。后来哥大东亚研
究所(不是东亚系)的一个staff和她的姐姐(或者妹妹)不知道怎么搭上张学良的线
,跟哥大申请了钱,去做了张学良的口述历史,张死以后公开了,然后圈子里的人一起
哀叹,说这个口述历史算是失败了,太可惜。
m********1
发帖数: 368
6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五)袁世凯、孙文与辛亥革命》里面写道:
(以下三段皆为引用)
“竹升”(或作“竹心”)者,美国土生也。老华侨们认为这类小华侨,“肚子内一无所有”。“竹节”者,唐山出世,幼年来美,“两头不通气”也。……而那些小“竹节”,则由于父亲是“美国公民”(母亲不是),取得美籍“出生纸”而旅美也。所以这些小“竹节”绝大多数都能使用中英“双语”。其天资笨拙或不愿用功的,往往双语皆不通;而禀赋卓越,又肯用功学习的,则每每两语皆精。孙中山就属于后一类。而孙逸仙这位小“竹节”之取得“美国公民权”,则通过另一管道。孙公于十三岁时(光绪五年,一八七九),随母就兄,迁居檀香山。那时的夏威夷是个红种人的独立王国。不幸老王于一八九一年晏驾。兄终妹及,夏威夷乃出了个女王。三年之后,也就是中日“甲午战争”那一年,女王被英美德裔的白种殖民主义者篡了位,夏威夷乃变成个傀儡共和国。一九〇〇年(庚子),也就是“八国联军”侵华那一年,这个小傀儡共和国就被美国兼并了。
夏威夷既变成了美国殖民地,按美国宪法,则凡是土生的夏威夷人,也通统变成“美国公民”了。我们的国父孙中山先生,并不是在夏威夷“土生”的,但是他却说...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1374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ABOY (黑白世界), 信区: Poetry
标 题: 转发《沁园春》自文学城(历史板块)唐德刚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4 14:51:10 2013, 美东)
《沁园春》--唐德刚
牧豕韶山,泼水湘江,者个村娃。随电雷激荡,手揽日月,身翻奴主,血染中华!政倚
工农,权出枪杆,竖子真能不信邪。风流甚,看天安门上,吐气成霞。
无加霸业堪夸,讵难护重阳霜后花。听长乐宫畔,孤彘暗泣,凌烟阁里,百鬼交嗟。江
上曲终,青峰遽渺,老树枯藤棲暮鸦。终不解,问水晶棺内,君是龙蛇?
--------------------------------------------------------------------
俗话说“文史不分家”,作为文学作品的诗词,如果包含写出了历史也就会更充实耐看。
欢迎拍砖评论
p**o
发帖数: 197
8
来自主题: Faculty版 - 黄仁宇与唐德刚
俩人都在纽约教中国历史,时间段也差不多,唐德刚为什么没提黄仁宇?
唐德刚的“晚清七十年”:
http://zhidao.baidu.com/share/31835bd64d2c407255e9a630ac8574f8.
n*****t
发帖数: 6
9
来自主题: Xiqu版 - 唐德刚:梅兰芳传稿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vie 讨论区 】
发信人: nascent (nascent), 信区: Movie
标 题: 唐德刚:梅兰芳传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9 14:43:20 2008)
作者:唐德刚
如果男性之间也有一个人可以被称做「天生尤物」的话,这个人应该就是梅兰芳!
兰芳的名字不用说将来是与中国的历史同垂不朽了。但他之所以能垂名史策,不是因为
他实为今日的「人大代表」﹔也不是因为他曾经立过什么「功」、什么「德」足以造福
人羣,而是因为他能以男人扮演女人的成功!
一个曾经看过梅剧的苏联剧作家问中国驻苏大使颜惠庆说:「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用个
男人来扮演女人呢?」颜说:「如果以女人来扮演女人,那还算什么稀奇呢?」
兰芳现在是名满全球了!但是老实说西方人之欣赏梅剧,恐怕多少要受几分好奇心的驱
使。可是我们看惯了「男人扮演女人」的几万万中国人和日本人,为什么又对他疯狂地
爱慕呢?这分明不是因为他「稀奇」;而是因为他「更别有系人心处!」
兰芳才四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十年之后母亲又死了。他既无兄弟,又无姐妹,所以一
小便孤苦伶仃,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世
bz
发帖数: 1770
10
来自主题: Anhui版 - 历史深处的唐德刚与钱学森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Collingwood (柯林武德),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历史深处的唐德刚与钱学森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2 02:50:29 2009, 美东)
来源:搜狐原创评论 原作者:夏佑至
http://www.cacbo.com/show.php?contentid=58130
摘要:历史学家和科学家的职责都是求真。这个真,不是指绝对真理,而是指真实、真
相。有人说,钱学森的伟大只欠一个道歉。道歉意味着回顾一生的时候,不回避、隐瞒
乃至推脱自己的错误,意味着承担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
历史学家和科学家的职责都是求真。这个真,不是指绝对真理,而是指真实、真相
。有人说,钱学森的伟大只欠一个道歉。道歉意味着回顾一生的时候,不回避、隐瞒乃
至推脱自己的错误,意味着承担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
历史学家唐德刚和物理学家钱学森一前一后离开人世,思之令人怅然。这两个人年纪相
差9岁,应该算作是同时代人,经历也颇有相似之处,都在国内接受大学教育,然后在
美国留学深造,最终学有所成。虽然专业有别(钱学
i*****y
发帖数: 3449
11
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的前因后果简述
唐德刚
吾人幼年读国史,从「纲鉴」、「通鉴」读到「四史」,尤其是在通鉴各章节中,
史不绝书的什么某地某年某月「大饥」、「人相食」、「民易子而食」,又是什么「大
蝗」、「大疫」等等刻板式的记载,可说是一览而过,头脑里印象毫无。想不到这种古
史上的记载,在现代中国,有时竟能及身而见之。一旦亲身体验之后,再读古书,往往
就有惊心动魄的震撼了。
抗战期间,笔者于一九三九年高中毕业之后,曾与同班同学三人结伴从╳的永绥县
,步行往干城县的所里镇,参加全国各大学统一招生考试。循传统的驿道,我们翻越崇
山峻岭南向走去。中途见路旁一木牌,上书「疫疠地区,禁止通行」。但是我们这四个
外省青年,不认得第二条路,加以年轻,又要赶路,我们就不顾一切的继续前进,并进
入一个有商铺民居数十家的小镇。时值盛夏,家家门窗都敞开着。我们竟然发现每家都
有死人,有时且不只一个。有的还在半死的状态中,痛苦的呻吟着。全镇不见行人,简
直是个鬼城。我们四人大惊,乃加快步伐脱离了该镇再南行十数里,进入另一熙熙攘攘
的小镇。我们在一小茶馆里探听前一小镇的情况,才知道是鼠疫流行。一旦发生,全镇
居...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12
唐德刚:毛泽东的知识和知识分子政策
2015-04-08 03:15:26
久经沙场的枪
...“红楼”之内,吹牛无份。“红楼”之外,小便不敢。
毛主席不是选出来的吗?
毛氏骂国民党不民主骂了一辈子。但到他老人家自己晚年的时候,却对民主政治的基本
形式的“选举”,提出了公开的否定(早年的毛泽东因为声威未定,心里敢想,口不敢
言)。在文革后期毛氏一再的说,“选举我是不相信的。”(见毛主席“和卡博、巴卢
库同志的谈话”一九六七年二月三日)“有人说选举很好,很民主,我看选举是个文明
的字眼,我就不承认有真正的选举。”(对阿尔巴尼亚军事代表团讲话一九六七年五月
一日)毛氏又说他认为周恩来当总理是“中央派的”.因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上所规
定的选举这,选举那,都是空话。但是毛主席不是选举出来的吗?如果毛主席不是选举
的而是自己派的,那又何必假惺惺地搞一套“人大”“党大”的假选举呢?既然搞了又
何必当众戮穿呢?
这一点,事实上共产党就比国民党憨直可爱!到今天的“台湾有三害,立监国大
代”还不是厚着脸皮硬说自己是国民公选的吗?
毛氏分明知道“选举”是假的,而他自己又有勇气加以拆穿,但在他统治下的人
...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唐德刚的《袁氏当国》
文道前两天讲这本书的时候介绍了唐德刚的转型论,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是受社会影响
,有历史惯性,所以不是他们的本身性格带来了行为上的谬误。那么是不是应该强调社
会背景而不归咎于他们个人呢,?我觉得不是,因为对他们个人的批评其实就是对当时
社会,对传统的批评。他们是时代的代表,不从批评他们这些代表入手对整个社会的研
究就是无本之末。对袁式如此,对毛亦如此。
F**********y
发帖数: 707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唐德刚的《袁氏当国》
hehe,梁文道也在这里跟着唐德刚胡扯那个新中国就两部法的调
j****c
发帖数: 19908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唐德刚的《袁氏当国》
唐德刚是炮黑,我那些关于大炮的丑事全是从他那儿听来的
m********y
发帖数: 21909
16
书的前言说这个是唐德刚在美国教书的时候的教案,我不信。
他在书里大骂帝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气势很凶猛,怎么可能在美国讲台上讲,就算讲,
估计用词也不会像中文那样的。
t***h
发帖数: 5601
17
唐德刚的这段话有问题. 华裔移民的地位并不比黑人与印第安人更低. 至少黑人曾经是
奴隶, 而华人则不是.
至于说华人是“非人类中的非人类”, 更是扯淡. 孙中山都获得了美国公民身份, 难道
美国公民是“非人类”? 更不用说孙中山的兄长在美国经商赚钱了.
m********1
发帖数: 368
18
敝见唐德刚先生或许措辞并不是非常恰当,不过此段是针对华裔劳工(1884年追加的修正案适用于一切华人、包括已经获得第三国国籍的华人)在“排华法案”期间的法律地位而言的。参见 Rock Springs Massacre 和 Chinese Massacre Cove 条目中案件的处理:
http://en.wikipedia.org/wiki/Rock_Springs_massacre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inese_Massacre_Cove
关于“排华法案”的后果可以参看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SanFrancisco/33533155.html
a*******m
发帖数: 14194
19
我大学时仔细看过的。
很多是唐德刚在美国和李宗仁,交谈之后的整理文集。
李宗仁在回忆录里面,对老蒋很不齿。
对陈诚在东北抢功,对陈明仁四平之后被降职,
对老蒋的很多策略都颇有微词。
李宗仁这个人,虽然斗不过老蒋,但还是有机会就想出头,
连亡国总统都想当,很向往自己治理天下的。
桂系三人,黄,白,李。
白崇禧是政治上最幼稚的一个。
李宗仁曾多次劝说白崇禧,无论要去台湾,常凯申是睚眦必报的人,
到台湾必失。
至于最后李宗仁回国,原因大概有三
1.李宗仁的老婆郭德洁,患乳腺癌,去日无多,想叶落归根。
2.老李在美国,年老孤独,思乡心切,(估计想广西了吧)。
3.周恩来写信邀请回国,感前途还行。
我感觉李宗仁回国,还是不错的选择,比去台湾强多了。
至于说为了搞胡友松,那就是胡扯了。
白崇禧被常凯申的暗杀局长谷正文,雇了妓女,喂了大量春药,
直接搞了个马上杀,死在床上。
可怜舞文弄墨的白先勇(白崇禧的儿子),遇到别人问他爹怎么死的,
也只能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了。
H********3
发帖数: 138
20
看成了李宗瑞…

我大学时仔细看过的。很多是唐德刚在美国和李宗仁,交谈之后的整理文集。李宗仁在
回忆录里面,对老蒋很不齿。对陈诚在东北抢功,对陈明仁四平之后被降职,对老蒋的
很多策略都颇有微词。李宗........
w*p
发帖数: 16484
21
唐德刚是谁
r********n
发帖数: 7441
22
你就是唐德刚吧,哪有自己吹捧自己的
认两字就可以叫“家”吗?
i*********t
发帖数: 5873
23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唐德刚死了?
唐德刚:梅兰芳传稿
如果男性之间也有一个人可以被称做「天生尤物」的话,这个人应该就是梅兰芳!
兰芳的名字不用说将来是与中国的历史同垂不朽了。但他之所以能垂名史策,不是因为
他实为今日的「人大代表」﹔也不是因为他曾经立过什么「功」、什么「德」足以造福
人羣,而是因为他能以男人扮演女人的成功!
一个曾经看过梅剧的苏联剧作家问中国驻苏大使颜惠庆说:「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用个
男人来扮演女人呢?」颜说:「如果以女人来扮演女人,那还算什么稀奇呢?」
兰芳现在是名满全球了!但是老实说西方人之欣赏梅剧,恐怕多少要受几分好奇心的驱
使。可是我们看惯了「男人扮演女人」的几万万中国人和日本人,为什么又对他疯狂地
爱慕呢?这分明不是因为他「稀奇」;而是因为他「更别有系人心处!」
兰芳才四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十年之后母亲又死了。他既无兄弟,又无姐妹,所以一
小便孤苦伶仃,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世上的天伦乐事,有好些趣味,我是从未领略过
的。」幸好他还有个祖母。她悯其孤苦,躬亲抚养,至于成立。另外还有个「胡琴圣手
」的伯父。兰芳七岁时便开始学戏。他那驰名的「玉堂春」就是他伯父教的。所以兰芳
未到十岁就会唱「十六岁开
l****i
发帖数: 20439
24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唐德刚死了?
ft 这个帖子我读过 原来这就是唐德刚写的啊 很8啊
j******n
发帖数: 21641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ader 讨论区 】
发信人: jsolomon (风行天涯), 信区: Reader
标 题: Re: 唐德刚先生的书大家喜欢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10 15:56:33 2009, 美东)
说起8卦,我们这图书馆有本傅国涌的写民国人物的书,好象是原来在某报刊的连载汇集
起来的,力图'还原'一些人物的真实面目
不知道哪位老先生看了这书很生气,在书里面留下不少评注,看上去这人是痛恨文革和老
毛的(不知道是不是拿难民签证出来的),他基本认为傅教授治学不严,但我看他自己注的
'史实'也都很野,而且错字很多,这种破坏公共财物的行为也很讨厌,倒是这本书被他弄
得也确实更有意思了,我老婆最近又重借了一次说专门看他的注
想起<大江大海>和<网络诗词八病>之类,不免媳婿
C***Y
发帖数: 1323
26
《沁园春》--唐德刚
牧豕韶山,泼水湘江,者个村娃。随电雷激荡,手揽日月,身翻奴主,血染中华!政倚
工农,权出枪杆,竖子真能不信邪。风流甚,看天安门上,吐气成霞。
无加霸业堪夸,讵难护重阳霜后花。听长乐宫畔,孤彘暗泣,凌烟阁里,百鬼交嗟。江
上曲终,青峰遽渺,老树枯藤棲暮鸦。终不解,问水晶棺内,君是龙蛇?
--------------------------------------------------------------------
俗话说“文史不分家”,作为文学作品的诗词,如果包含写出了历史也就会更充实耐看。
欢迎拍砖评论
bz
发帖数: 1770
27
来自主题: Anhui版 - 唐德刚逝世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lime (史莱姆),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唐德刚逝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29 01:34:36 2009, 美东)
哀悼一下
q*d
发帖数: 22178
28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看蒋纬国跟唐德刚对话有感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anjuan (Keep your feet on the ground.),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看蒋纬国跟唐德刚对话有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17 16:20:20 2013, 美东)
上周末我看了蒋纬国谈他父亲的录像,都是第一手的资料了,但是有一句话震撼了我,
他说他家过圣诞节的时候如何如何,佣人进来怎么怎么。这个佣人两个字震撼了我,中
华民国的元首,身边都是公职人员,先总统蒋公历来都是号称革命军人,在儿子嘴里就
这么习惯轻松地称呼佣人,实在不可想象。这不是袁世凯家,也不是华盛顿家。(当然
还有对南京失守的轻松态度,不在这个话题里)。美国这里华盛顿的后代们对“佣人”
都会记住人家的名字。
汉人光复以后,北洋政府时期是上层汉人建立的政权,所以这个政权很宽容,但是架不
住中下层的汉人孙文一伙投靠苏俄,因为这个集体代表了人数更多的中间阶层。可是,
中国数量上更多的是泥杆子,所以朱毛就能最终赢下来。
所以,老蒋那些人太歧视底层的人,而自己也并不比别人高贵,无非是会念点书的人多
些,所以... 阅读全帖
r****5
发帖数: 95
29
(以下文字摘自唐德刚的《晚清七十年》
唐氏认为:
“大清不亡,我军不败,实无天理,然非战之罪也。”
“甲午黄海之战时,……这十四管带经笔者约略调查,似乎全是马尾水师学堂
的毕业生。最不可想象者是,他们十四人中,至少有十人是马尾船校「第一期
」的同班同学……在这十四管带之中,有四人在黄海之上阵亡殉国。有三人因
战败随丁提督愤恨自杀。另一人显然含寃而死。--真是惨烈之至!
梁启超说:甲午战争是李鸿章「以一人而敌一国」。同样的,那空前绝后的鸭
绿江口黄海大战,也是马尾船校以一校一级而大战日本一国呢!
马尾!马尾!我为尔欢呼。您在五千年中华通史上,青史留名,永垂不朽!”
转文共分8段:
(1)世界第八位海军
(2)北洋舰队的虚实
(3)海军衙门是个大「肥缺」
(4)老太后不如小阿巴桑
(5)翁李之争
(6)为黄海血战平反
(7)劣等洋员的谏言不可信
(8)刘步蟾战绩辉煌)
世界第八位海军
在甲午战前,我们的大清帝国也有一支相当可观的海军呢!它拥有装甲十四吋,
配备有十二吋巨炮的七千吨主力舰二艘,和各式巡洋舰、鱼雷艇数十条。每次操
演起来,摆出「船阵」,也是樯橹如云,旌旗蔽空,气势非凡呢!如把这... 阅读全帖
a******k
发帖数: 1190
30
天下汹汹,罪在一人
时事只怕没有唐德刚描述的这么简单吧
r****5
发帖数: 95
31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唐德刚:毛泽东专政始末(1)
唐德刚:毛泽东专政始末(1949-1976) 2005-02-07
虎头蛇尾的叁峡舵手
毛泽东主席於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在北京病死时,大陆上曾流传一记幽默的
评语,说:毛如死於一九五六年,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应该是「中国的列宁」;
如死於一九六六年,还不失为一个「中国的史达林」。不幸他死於一九七六年,
那他就只是个「中国的毛泽东」了。
这项评语对毛来说,虽是谑而虐矣,却颇能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因为它评得
公平合理,恰到好处,也入木叁分。毛公在其生命的最後二十年中,其所作所为
底祸国殃民的程度,也确实是每下愈况;若不及时蒙教主恩召,其不知伊於胡底
呢?
我们搞历史的碰到这一情况,首先就要问一声,毛公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历
史人物,何以弄成这样一个「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地可笑的结局呢?
关於毛氏晚年的失德,近年来大众媒体上的评毛之论,都太看重於毛氏个人
的行为了。历史人物尤其是转型期中的历史人物的政治行为,不是不重要,但是
其重要性亦有其极限。
在一个治宏观史学的社会科学家看来,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原只是一部近代中
国社会转型史。古老的中国在西方文明挑战之下,它要从一个东方式的传统农业
大帝国千年不...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1272
32
来自主题: _PartyHistory版 - 唐德刚逝世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lime (史莱姆),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唐德刚逝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29 01:34:36 2009, 美东)
哀悼一下
l*r
发帖数: 79569
33
来自主题: _innervision版 - 唐德刚的胡适口述
唐德刚这些年大名鼎鼎啊
俺可是沐浴焚香端坐在马桶上捧着读得。。。结果就杯具了
l*r
发帖数: 79569
34
来自主题: _innervision版 - 唐德刚的胡适口述
哈哈
唐德刚怎么就成了胡适弟子,我得去好好找找八卦
不过说起来,他做的这基本口述还是很有价值的应该,可惜没有做张学良和宋子文
C***r
发帖数: 759
35
来自主题: _ZST版 - 我,就是一个阿Q by 唐德刚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我,就是一个阿Q
唐德刚
小说的种类很多,什么社会小说、爱情小说、志异小说、神怪小
说、历史演义小说、讽刺小说、笔记小说……鲁迅在六十年前即列举
了无数种。现在还有什么科幻小说、心理小说等等,那就讲不尽了。
但是不管小说有多少种,它的基本原则则只有一个——它讲的是
“人性”——不管这人性是善,还是恶。“聊斋”上所讲的狐仙,
“西游记”上所讲的猪精、猴精……它们哪里是什么鬼怪呢?它们都
是“人”,它们的行为也都是人类的社会行为。猪八戒是一只猪吗?
非也!猪八戒是一个可爱的阿Q。阿Q去摸摸小尼姑的头,猪八戒在盘
丝洞里也把五位裸体美人的衣服藏起来了。阿Q想发财,猪八戒也在

的耳朵里藏了些银子作“私房钱”。
个人的私见,我觉得吴承恩的猪八戒,实在比鲁迅的阿Q写得更
好。
猪八戒比阿Q更可爱、更有趣。
这儿问题就出来了。阿Q和猪八戒在历史上是否实有其人呢?答

当然是“没有”。根据胡适之先生作“考证”、写“传记”的原则,
有一分证据只能讲一分话,有九分证据不能讲十分话。所以胡适之先
c*********d
发帖数: 9770
36
1.毛泽东简传要义评述
虎头蛇尾的叁峡舵手
毛泽东主席於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在北京病死时,大陆上曾流传一记幽默的评语,
说:毛如死於一九五六年,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应该是「中国的列宁」;如死於一九六
六年,还不失为一个「中国的史达林」。不幸他死於一九七六年,那他就只是个「中国
的毛泽东」了。
这项评语对毛来说,虽是谑而虐矣,却颇能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因为它评得公平合
理,恰到好处,也入木叁分。毛公在其生命的最後二十年中,其所作所为底祸国殃民的
程度,也确实是每下愈况;若不及时蒙教主恩召,其不知伊於胡底呢?
我们搞历史的碰到这一情况,首先就要问一声,毛公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历史人物
,何以弄成这样一个「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地可笑的结局呢?
关於毛氏晚年的失德,近年来大众媒体上的评毛之论,都太看重於毛氏个人的行为
了。历史人物尤其是转型期中的历史人物的政治行为,不是不重要,但是其重要性亦有
其极限。
在一个治宏观史学的社会科学家看来,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原只是一部近代中国社会
转型史。古老的中国在西方文明挑战之下,它要从一个东方式的传统农业大帝国千年不
变的「定型」,逐渐「转」变成一个西式而有中国特色...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470
37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唐德刚死了?
what?? 我的偶像啊. 我很崇拜德刚先生, 他的书我虽然看得不多, 但都非常喜欢, 反
复看了几遍.
这年头, 能让人反复看的书实在是不多了.
他的生平经历我也看了很多, 很坎坷的. 有空我来仔细八一下吧.
先推荐一下他的几本书:
胡适口述自传
胡适杂忆
李宗仁回忆录
r****5
发帖数: 95
38
北洋舰队的虚实
规章既已厘订,经费亦有着落,李鸿章乃于光绪元年(一八七五)获拨款四十五
万两,委托总税务司英人赫德,专程返英,向英国最先进的「阿摩士庄」
(Armstrong)船厂,订购舰艇四艘。这便是后来北洋舰队里的镇东、镇西、镇
南、镇北,一式四船的标准炮艇了。后来李鸿章以其船炮新颖犀利,造价低廉(
每艘十五万两),因此又加购两条——镇中、镇边。这六条英制炮艇,所谓「六
镇」,也就构成北洋舰队的雏形了。六舰原是分别建造的。他们的吨位、炮力等
等,都不可能绝对相同。中西史料记录,亦确有差异;史家亦难复考。但大致说
来,它们是属于同一级的,则无可非议也。六舰排水量大致均为四四○吨级;舰
长一二七英尺,钢壳而无装甲。时速十浬。每舰有二十二磅(火药)退管炮二至
五门。这种阿摩士庄的「艾朴塞隆」(Epsilon)型新舰的最大特点是双向航行,
如横渡长江的渡船,回航不用掉头。在重洋之上作战,忽前忽后,神出鬼没,就
制敌机先了。这种灵巧炮艇,在当时英国海军里也是先进的。
为避免中国新建海军,只受某一国家影响,并由于鸿章对德制军火的喜爱,尤其
是克虏伯厂(Krupp)出产的大炮。——且插句闲话:李... 阅读全帖
r****5
发帖数: 95
39
五分钟打一炮,一分钟打五炮
就在这造园、祝寿,并大办其「昆明湖海军学堂」之时,中日关系,密锣紧鼓,
以侵华为第一目标的日本帝国主义,正在疯狂地扩军备战。在甲午前夕,日本海
军已拥有新式舰艇二十一艘。其中九艘是一八八九年以后始完工下水的英德制最
新型快速巡洋舰,装配有十吋左右速射炮数十尊。前节所述那条世界最快的巡洋
舰(时速二十三浬)吉野号便是一个有决定性的生力军。当时世界军备竞争激烈,
日本海军之迅速发展,足令欧美震惊!它从世界的末位海军迅速窜升至第十一位;
黄海炮响时,它的战斗力已早越我军之上矣。
在这一国际军备发展之下,我方当时的反应又如何呢,第一敏感的当然是身当其
冲的海军将领了。丁汝昌不是如后来人想象的颟顸官僚。他是一位立志以身许国
的战将和「死士」。他虽是旧式水师出身(和日本的伊东佑亨一样),但是在重
洋之上,十六年不断的磨练,使他对国际形势和新的海军战略,也了如指掌(丁
汝昌曾数度去欧洲和日本、南洋等地访问考察)。何况他手下的各舰管带和大副
等人,都是经过严格训练,而精通外语的第一流世界级的海军将领。外加数不清
的「洋员」,随舰服务。
他们眼看假想敌的日本海军,咄咄逼人,一... 阅读全帖
r****5
发帖数: 95
40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唐德刚:毛泽东专政始末(3)
一分抗日,还是十分抗日?
果然,七分发展竟成为十分发展、百分发展。未及叁年,区区的两叁万人的
小小「八路军」,便发展成拥有五十万枪兵的大军了(读者不妨参阅目前最新的
史料,毛毛著《我的父亲邓小平》,页四一八)。你能说毛主席的「七分发展,
两分应付,一分抗日」的训辞是假的?历史确实是这样发展的嘛。
当然中共的党史家,和公正的国史家,也不能说老八路只是「一分抗日」。
毛公的指示原是抗战初期的事。纵在初期,第十八集团军也不只「一分抗日
」。一九叁七年九月二十五日一一五师林彪的「平型关」之战,就不只一分抗日。
虽然老共当时利用《大公报》把林彪胡吹一通,说他毙敌四千馀。林彪那时才有
叁团人,怎毙敌四千?现在党史家已经修正了,说是毙敌一千。数目字还是太大
了。其实我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设伏,被腰击的敌人,据日方所说只是敌军後勤
补给线上一个运输队。这个运输队被老林打得七零八落罢了。
十八集团军在抗战史上真正值得大书特书的,是该军在一九四○年八月所发
动的「百团大战」。阵线延长至千馀公里,动员二十馀万人,死伤十分之一。确
是牺牲惨重。
这个百团大战有两重意义。第一,在四○年春季和夏天,八路军刚吃掉鹿钟...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2451
41
来自主题: _innervision版 - 唐德刚的胡适口述
唐的刚到现在,肯定混8区!
或者看着8区的小朋友眯眼笑:呵呵,玩得开心嘛,N十年前,大叔我就玩过了~~~
j**n
发帖数: 13789
4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孙中山和袁世凯到底哪个是罪人
袁世凯是被脸谱化了的人物,在治史者过多意识形态成见的描绘下,面貌狰狞,一无
是处。历史学者唐德刚就说,自民国有史以来,他未见一本、一篇甚或一页对袁有正面评

极端化袁世凯,显然非史学界之幸。唐德刚想给袁世凯这个遗臭百年的人物以“同
情之理解”,他的努力体现在《袁氏当国》这本书中。在唐德刚笔下,称帝的袁世凯仍
然是一个逆历史潮流的反动派,但他同时认为,袁是“近代社会政治转型期中,不幸的
当国者之一”——一个值得同情的悲剧性人物。
其实,在《袁氏当国》成书的1998年之前,对袁世凯的正面评价并非没有。就我的
视野所及,《剑桥中华民国史》就没有把袁世凯描述得一团漆黑,书中称“没有一个晚
清官吏能在同样短暂的时间内比袁世凯取得更多的改革成就。”,而作为总统的袁世凯
,“虽然有个人野心,也热望贯彻他自己在中国政体应该如何组织这个问题上所持的观
点,但他还不是极端利己主义者,不要求别人屈从和谄媚……他的种种过分行为,与其
说是由于自我夸大引起的,还不如说是由于严格的官僚政治的观点引起的。”至于袁世
凯为何迟迟不能认识到决定称帝是一件无益的事,这“既可以归咎于受到野心的蒙蔽,
也可以归咎于顽固...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3
胡适在美国最后十年
胡适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举凡政治、文化、教育与外交领域,都可以听到这位“徽骆驼”发人深思的言论,作为民国自由派知识分子的领袖,他的一举一动长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闲话胡适》作者是胡适近亲,自幼对胡适及其家族有深切的了解。
胡适青年时留学美国,住了七年,中年做美国大使,住了八年。一九四九年春,他偕江冬秀离开上海,乘海轮到美国,一住就是十年。这位大学者是否在美国过着“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的买办生涯呢?写《胡适杂忆》的唐德刚,曾与胡适,一杯在手,老少无猜,茶余饭后,娓娓而谈;闲得无聊,大摆龙门等时刻,捉住胡适的真面貌,真性情,真本色,虽不中,也不远了。
贼入公寓
胡适于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船抵旧金山,这一天是国内共产党百万大军飞渡长江的一天,他在旧金山船上哀叹一声:“我愿意用我道义力量来支持蒋介石先生的政府。”后来,他在纽约城定居,纽约是世界第一大都市,可说“纽约居,更不易”了。他住在纽约东城八十一街简陋的小公寓里。他们所住的是大使级的住宅区,但是他那所破烂的公寓,却没有大使级的防盗设备。一次,胡先生外出,胡太太一人正在厨房烧饭,一个彪形大汉的窃贼... 阅读全帖
w**m
发帖数: 4061
44
古训曰: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古训又曰:文人好权柄,武人好名声。
故隋唐三十六条好汉,皆死于虚名之惑累;唐宋八大家之文宗,无不为朝廷之重臣
。刀枪剑戟可以杀人,血溅五步,匹夫之怒;文章翰墨可以杀人,流血千里,祸害万年
。文章千古事,能不谨严乎?
或曰:今之世,乃商品经济之世,点击率之世,版税为王之世。作家文人,屠狗卖
肉之徒尔。古之文人,货卖帝王家,今之作家,货卖消费者。卖于帝王,讲究身段,一
嗔二笑三挑逗,欲迎还拒,乃曰范儿。卖于消费者,讲究嗓门,一喊二吼三吆喝,强拉
硬拽,其名传销。古今皆一,无有贵贱,卖文收钱,方是正宗。
余叹曰:文章沦丧,始于此也。古之文人,乃零售经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钱
两清,童叟无欺。今之文人,乃批发经济,堆物如山,论斤买卖,腐肉滥鱼,夹塞而出
,流行于市场,蛊惑于人心,较之古人,不堪其甚也乎。
既叹而矣,乃做《中国当代作家排行榜》,择市场中高标大名者,点评其得失,序
列其排行,发布于网络,虽不为惩善罚恶之标准,聊以为顾客买卖之参考。个人之好恶
,游戏之言语,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多事。知我罪我,我已高卧,白云松冈
,物我两忘。(http://ww... 阅读全帖
p*********3
发帖数: 2039
45
缘起
古训曰: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古训又曰:文人好权柄,武人好名声。
故隋唐三十六条好汉,皆死于虚名之惑累;唐宋八大家之文宗,无不为朝廷之重臣。刀
枪剑戟可以杀人,血溅五步,匹夫之怒;文章翰墨可以杀人,流血千里,祸害万年。文
章千古事,能不谨严乎?
或曰:今之世,乃商品经济之世,点击率之世,版税为王之世。作家文人,屠狗卖肉之
徒尔。古之文人,货卖帝王家,今之作家,货卖消费者。卖于帝王,讲究身段,一嗔二
笑三挑逗,欲迎还拒,乃曰范儿。卖于消费者,讲究嗓门,一喊二吼三吆喝,强拉硬拽
,其名传销。古今皆一,无有贵贱,卖文收钱,方是正宗。
余叹曰:文章沦丧,始于此也。古之文人,乃零售经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钱两清
,童叟无欺。今之文人,乃批发经济,堆物如山,论斤买卖,腐肉滥鱼,夹塞而出,流
行于市场,蛊惑于人心,较之古人,不堪其甚也乎。
既叹而矣,乃做《中国当代作家排行榜》,择市场中高标大名者,点评其得失,序列其
排行,发布于网络,虽不为惩善罚恶之标准,聊以为顾客买卖之参考。个人之好恶,游
戏之言语,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多事。知我罪我,我已高卧,白云松冈,物
我两忘。
略序体例如下... 阅读全帖
t***h
发帖数: 5601
46
本文摘自《文史参考》杂志2010年第11期,作者:陈悦,原题:《谎言如何成真 北洋
海军主炮晾衣实为谣传》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第一支近现代意义上的海军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关于这支舰队的
评价在百年后仍然争论不休。其中有一则著名的“主炮晾衣”故事,称北洋舰队在访日
期间被日方军官东乡平八郎看到主炮上晾晒了衣物,由此论证军律涣散,注定打不赢战
斗。连史学大家唐德刚在其著名的《晚清七十年》中,都有此记述。然而这则在现代流
传极广,经常被引用的故事,实际是一则彻头彻尾荒唐的谣言。
本文将追根溯源,理清这一谣言的来龙去脉。
谣言制造者
1867年出生于日本佐贺县的小笠原长生,早年加入日本海军,甲午战争时曾在“高千穗
”号巡洋舰上担任分队长,参加过黄海大东沟海战。他还经历了日俄战争等重大事件,
一直到1919年,以海军少将身份正式退役。
退休后,小笠原开始全身心投入自己充满兴趣的文学创作。早在日俄战争时,小笠原就
对当时的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佩服得五体投地,因此他创作的内容几乎都以东乡平
八郎为主体。由于著作量大、而且言辞间夸张、溢美,将东乡平八郎神化,以至于在日
本国内都有很多人实在是看不下去...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2036
47
《胡适传》:胡适在1917年确实没拿到博士学位
核心提示:然而,胡适的博士学位毕竟又早用了10年。即使是由于夏、富二氏所说的“
手续问题”,胡适本人也应该明白。明知博士尚未到手,不加澄清,反而自称博士,并
且白纸黑字印在书上,就涉及读书人的“诚实”品格了。于情于理都是说不过去的。
点击进入下一页
本文摘自《胡适传》 作者;易竹贤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经过一年的学习,加上他在康奈尔大学研究院学的一部分课程,便
达到了当时哥大研究生的规定学分。1916年11月,他考过哲学和哲学史的初级口试和笔
试,成绩及格,取得了“博士候选人”资格。同年8月初,便开始写“博士论文”了。
论文题目是:
AstudyoftheDevelopmentofLogicalMethodinAncientChina(《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
史》)
一连写了近九个月才写成,全文约九万字,打印稿多达243页,真是皇皇大文!
1917年5月22日,胡适参加博士学位的最后考试。他走进考场抬眼一望,上面坐着六位
大主考:五个洋教授,一个洋博士。他的导师杜威和夏德两个老头,昂昂地坐在当中。
①这六位主考...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5912
48
文章来源: 澎湃新闻 于 2014-07-24
一百多年来,关于甲午战争,有种种争议乃至谣言,各种传说在层累的演绎中变得戏
剧性十足。在纪念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的今天,澎湃新闻整理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争
议,从另一个角度检讨甲午。
争议一:慈禧真的搜刮北洋海军经费了么?
不少人将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的失败归咎于慈禧动用海军经费修三海、颐和园
。真的是这样吗?这搜刮、挪用的海军经费,源自何处?
作家叶曙明撰文以为,海军经费不等于海军军费,海军经费相当于海军衙门的
办公费用。李鸿章买军舰的钱本来就不是从户部划拨给海军衙门的“海军经费”中出。
其次,修园所费260万两也并非户部每年划拨的固定经费,实则为经过李鸿章动员,由
两江、两广、湖广、四川省的四位总督,湖北、江西两省巡抚,共同报销的。虽然海军
衙门说,用这经费修园子是要“恭备皇太后阅看水操”(颐和园昆明湖畔有两个水师学
堂),封疆大吏也是心知肚明。当然,这笔钱若是不修园林,也能多买两艘军舰,但若
不是给皇太后修园林,封疆大吏们是不是还会积极筹款呢?
这笔钱在很大程度上是各省以“海军军费”为...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4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当绝顶权力落到纨绔子弟头上
当绝顶权力落到纨绔子弟头上
2018-03-02 经济深观察 经济深观察 微信号 jingjisgc
功能介绍
经济深观察,市场经济的坚定代言人!
作者:酷哥
来源:酷哥说(ID:kugeshuo)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此举不仅彻底改变
了中国的历史轨迹,也直接改变了张学良本人的命运。
但鲜为人知的是,没有1929年10月12日的中东路战争,此后的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等重大历史事件,或许不会发生,历史或将重写!
“不气盛还叫年轻人吗?”
《征服》主人公的这句话,用在张学良身上再恰当不过。27岁就被其老子授予上将军衔
,这一点,傲视古今中外军界群雄。
更大的光环随后就到。1928年6月,张作霖被皇姑屯的炸弹送回老家,新的东北王在悲
痛中冉冉升起。当年“双十节”,张学良在沈阳北大营隆重阅兵,对不断骚扰他的日本
人,报以一种挑战式回应。
12月底,张学良干了一件让日本人更加瞠目的事:东北易帜。青天白日旗飘扬在广袤的
东北大地,“我张学良没有统一中国的能力,但我有诚心服从能统一中国的人!”
刘仲敬说:“东北易帜是他一生最大的错误,此后的一切错...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5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含沙射影的反贼到处都是:当绝顶权力落到纨绔子弟头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r 14 20:40:49 2018, 美东)
当绝顶权力落到纨绔子弟头上
2018-03-02 经济深观察 经济深观察 微信号 jingjisgc
功能介绍
经济深观察,市场经济的坚定代言人!
作者:酷哥
来源:酷哥说(ID:kugeshuo)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此举不仅彻底改变
了中国的历史轨迹,也直接改变了张学良本人的命运。
但鲜为人知的是,没有1929年10月12日的中东路战争,此后的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等重大历史事件,或许不会发生,历史或将重写!
“不气盛还叫年轻人吗?”
《征服》主人公的这句话,用在张学良身上再恰当不过。27岁就被其老子授予上将军衔
,这一点,傲视古今中外军界群雄。
更大的光环随后就到。1928年6月,张作霖被皇姑屯的炸弹送回老家,新的东北王在悲
痛中冉冉升起。当年“双十节...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