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a 发帖数: 9489 | 1 上篇
文王八卦
据说周文王在忍痛吃掉了儿子的肉之后,才被商纣释放。这似乎流于野史传说。但在商
人的殷墟遗存和甲骨文献里,这种行为再平常不过……
公元前一千余年,《旧约》中以色列大卫王之世,《封神演义》的传说时代。正当壮年
的商纣王君临“天下”,统治着亚欧大陆最东端的华北平原。
此时的周文王,只是一个远在西陲(今天陕西)的小小部族酋长。好几代人以来,周族
都臣服于商朝。文王周昌已经年过五旬,[1]在那个年代已经是十足的老人,且又痴迷
于怪异的八卦占卜,更给这个撮尔小邦笼罩了沉沉暮气。
一支商军突然开到西部,逮捕了周昌,将他押解往商朝都城——朝歌。这是商人一次惯
常的惩戒征讨。数百年来,商王对于他征服之下的数百个邦国、部族,都是这样维持统
治的。
这次的结果却迥然不同。
尘封梦魇
三千年后的今天,河南安阳殷墟,黄土掩埋着殷商王朝最后的都城:朝歌。
一个世纪以来,考古学者在这里发掘出了数量惊人的被残杀的尸骸,一起出土的甲骨文
显示,他们死于商人血腥的祭祀典礼。累累骸骨告诉世人:这里掩埋了被忘却的血腥文
明,梦魇般恐怖而悠长的岁月。
在殷墟一座宫殿旁边,发掘出一百多座杀人祭祀坑,被杀人骨近六百... 阅读全帖 |
|
H********g 发帖数: 43926 | 2 周公旦的大儿子当了鲁国的开国国君,二儿子继承他当周公,在周王的王畿里有个小封
邑。
以后的周公可能都是这样的,在周朝的国都附近有个小封地,直到周王自己也穷得开不
出工资为之。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1%A8%E5%9F%8E
周城
周城,简称周。西周政治家周公旦在西周王畿内的采地。与周太王建都的周邑有别。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隐公六年传:“据诗周南召南谱,周公封于鲁,召公封于燕,元
子世袭君位,而次子则世守王畿内之采地,在王朝为官,即春秋时之周公、召公。周公
最初之采地当在今陕西省凤翔县境,杜注所谓‘周采邑,扶风雍县东北有周城’者是也
。周东迁以后,平王以西都赐秦,周公、召公当别于东都受采地,而存周、召之本名。
周公东都采地当今何所,则无所闻。” |
|
H******7 发帖数: 34403 | 3 周公,姬姓,周氏,名旦,谥文,又称周公旦、叔旦、周旦,周文公。周文王第四子。
周公據說曾輔助武王克殷軍事行動。武王克商之后,分商都畿地区为邶、鄘、衞三国,
设三监督察治理。武王克殷三年后,武王逝世,由周公旦和召公奭、太公望辅佐其子周
成王。 |
|
发帖数: 1 | 4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述评
毫无疑问,金文研究在郭沫若先生(1892—1978)的旅日中国古代史研究活动中占有极
其重要的地位。如何历史和公正地评价郭老在20世纪中国历史学领域的地位和突出贡献
,这肯定不是本文所能完成的大任。特别是在清末民初之际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罗振
玉老先生的《贞松堂集古遗文》、《贞松堂集古遗文补遗》、《贞松堂集古遗文续编》
、《殷文存》、《殷文存续》等名著接连出版,直至最后出现的《三代吉金文存》一书
成了中国古代金文研究图录类著作千古难得的经典文集,而他的学生、儿女亲家和友人
-----传统历史学的最后一位大师级学者王国维先生,却以横空出世的气魄,贡献给学
术界《观堂古金文考释》、《观堂集林》、《宋朝金文著录表》和《国朝金文著录表》
等惊世名作之后,两座丰碑竖立在那里,金文研究几乎成了当时学术界难于上青天的蜀
道、还有几个人愿意问津于此呢?!正是在这一冷酷的环境下,加之旅居日本的寂寞和
无奈,郭老开始了利用甲骨文、金文史料对中国古代社会和历史展开全新研究的治学里
程。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一书,就是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先生
研究两...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5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述评
毫无疑问,金文研究在郭沫若先生(1892—1978)的旅日中国古代史研究活动中占有极
其重要的地位。如何历史和公正地评价郭老在20世纪中国历史学领域的地位和突出贡献
,这肯定不是本文所能完成的大任。特别是在清末民初之际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罗振
玉老先生的《贞松堂集古遗文》、《贞松堂集古遗文补遗》、《贞松堂集古遗文续编》
、《殷文存》、《殷文存续》等名著接连出版,直至最后出现的《三代吉金文存》一书
成了中国古代金文研究图录类著作千古难得的经典文集,而他的学生、儿女亲家和友人
-----传统历史学的最后一位大师级学者王国维先生,却以横空出世的气魄,贡献给学
术界《观堂古金文考释》、《观堂集林》、《宋朝金文著录表》和《国朝金文著录表》
等惊世名作之后,两座丰碑竖立在那里,金文研究几乎成了当时学术界难于上青天的蜀
道、还有几个人愿意问津于此呢?!正是在这一冷酷的环境下,加之旅居日本的寂寞和
无奈,郭老开始了利用甲骨文、金文史料对中国古代社会和历史展开全新研究的治学里
程。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一书,就是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先生
研究两... 阅读全帖 |
|
R*****d 发帖数: 1148 | 6 ☆─────────────────────────────────────☆
father (炎黄太郎) 于 (Mon May 23 13:50:57 2011, 美东) 提到:
鲁国,周公旦的后代
燕国,召公奭的后代
魏国,据说是毕公高的后代
管国,蔡国,也就是姬(管)叔鲜,(姬)蔡叔度的国家
曹国,姬叔振铎
成国,姬叔武
霍国,姬叔处
卫国
滕国,姬叔绣
晋国,姬唐叔虞。封于唐,后改为晋
吴国,姬姓周太王长子姬泰伯之后
虞国,姬姓周太王次子姬仲雍之后。曰姬章已,为吴君,别封其为虞
虢国,系王季子虢仲,文王之弟
这是我抄的,燕国,魏国,和吴国都是姬姓?夫差原来是姓姬?
☆─────────────────────────────────────☆
dhzdhz (敦厚之大胡子教主) 于 (Mon May 23 13:55:54 2011, 美东) 提到:
郑应该也是姬姓。
吴显然是姬姓。是周文王伯伯的后人。
☆─────────────────────────────────────☆
fingerling54 (黑暗虎鲸) 于 (Mon May 23... 阅读全帖 |
|
z*****3 发帖数: 1793 | 7 尼玛,叔的长篇回复没发出来。只能简短回复。
首先,宋国的建立。在周朝是有极强的政治目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商朝人叛乱,让微子
去管理殷地。见《史记宋微子世家》:武王崩,成王少,周公旦代行政当国。管、蔡疑
之,乃与武庚作乱,欲袭成王、周公。周公既承成王命诛武庚,杀管叔,放蔡叔,乃命
微子开代殷后,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国于宋。微子故能仁贤,乃代武庚,故
殷之馀民甚戴爱之。
对于一个有叛乱史前朝遗民,周朝肯定是即拉拢又打击。你看见的只是拉拢面。
其次:商超周朝来源
《史记五帝本纪》: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契封到商,姓子氏。弃分封到
周,姓姬氏。
商周都是地名。
商人词汇第一次出现:《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秦军)到滑国,郑国商人弦高到成周做生意,碰到秦军。
这是商人一词第一次出现在古书上,说明在左传成书的时候,商人已经开始指那些经商
的人了。
关于商人和商朝人如何扯到一起的,历史没有记载。都是后人的研究。引用资料如下
“近年來,對『商人』名稱的起源聞題又有人進行了新研究。其論証全面、影響較大的
是吳慧所著的《中國古代商業史》。他認為商王朝覆亡後...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2188 | 8 顺便說一句,今天我们对于周公东征的认识,说不定比孔子都多。因为有许多出土文物
。孔子都未必知道。
比如周公东征鼎,宝鸡斗鸡台戴家湾十六号大墓出土。
http://s12.sinaimg.cn/middle/4ed0757dxc4d25f41933b&690
“周公东征方鼎”的器主为爯季载(史籍称为叔鄭,毛叔鄭的即是),此鼎为毛伯(鄜
)的父亲爯季载(毛叔鄭)所作,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毛氏一族的重器。
爯季载,是周文王第十子,武王同母最少弟。周文王正妻太姒生子五,长子伯邑考,早
殇,二子为武王发,再而周公旦,次为康叔封,最小的儿子为爯季载。
宝鸡(古陈仓)为爯季载(毛叔鄭)的封地,爯季载(毛叔鄭)不仅是文王嫡幼子,贵
为西周王室小宗伯,同时他也是毛氏、芮氏的共同先祖。
铭文:
【隹周公于征,伐东夷、丰白、薄古,咸■,公归荐于周庙。戊辰,饮秦饮,公赏载贝
百朋,用乍尊彝】 |
|
f****r 发帖数: 5118 | 9 鲁国,周公旦的后代
燕国,召公奭的后代
魏国,据说是毕公高的后代
管国,蔡国,也就是姬(管)叔鲜,(姬)蔡叔度的国家
曹国,姬叔振铎
成国,姬叔武
霍国,姬叔处
卫国
滕国,姬叔绣
晋国,姬唐叔虞。封于唐,后改为晋
吴国,姬姓周太王长子姬泰伯之后
虞国,姬姓周太王次子姬仲雍之后。曰姬章已,为吴君,别封其为虞
虢国,系王季子虢仲,文王之弟
这是我抄的,燕国,魏国,和吴国都是姬姓?夫差原来是姓姬? |
|
b********z 发帖数: 2092 | 10 泛指周公的时候,指周公旦。他的大部分故事,都是在做天子叔叔时发生的,例如,周
公吐脯 |
|
c*****1 发帖数: 3240 | 11 ☆─────────────────────────────────────☆
vespers (西瓜很好吃) 于 (Mon Dec 24 23:43:20 2012, 美东) 提到:
这篇文章写得很不错,相当见功力,以虢国为线索,对西周和春秋早期的历史很是梳理
了一番。原文未完,链接如下
http://www.cctvdream.com.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
虢国是在西周乃至春秋早期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国家。它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周王室
权威的兴衰。然而后人对于虢国的印象却十分模糊,主要停留在三十六计的“假道伐虢
”与成语“唇亡齿寒”之上。《左传》中仅有虢国零碎的记载,不成体系。《史记》中
给陈、杞这样的国家都留有世家,对于虢国这样对周王室来说意义非凡的重要国家却没
有专篇叙述,可见司马迁所看到的史料也是十分有限。
它的创始人名为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周文王的弟弟,简称为二虢。相
比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太公望吕尚、毛伯郑这些政治明星来说,二虢却显得异常
低调,无论是传统的《尚书》、《逸周书》,还是... 阅读全帖 |
|
v*****s 发帖数: 20290 | 12 这篇文章写得很不错,相当见功力,以虢国为线索,对西周和春秋早期的历史很是梳理
了一番。原文未完,链接如下
http://www.cctvdream.com.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
虢国是在西周乃至春秋早期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国家。它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周王室
权威的兴衰。然而后人对于虢国的印象却十分模糊,主要停留在三十六计的“假道伐虢
”与成语“唇亡齿寒”之上。《左传》中仅有虢国零碎的记载,不成体系。《史记》中
给陈、杞这样的国家都留有世家,对于虢国这样对周王室来说意义非凡的重要国家却没
有专篇叙述,可见司马迁所看到的史料也是十分有限。
它的创始人名为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周文王的弟弟,简称为二虢。相
比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太公望吕尚、毛伯郑这些政治明星来说,二虢却显得异常
低调,无论是传统的《尚书》、《逸周书》,还是最近清华简中关于西周的文献,都没
有记载他们是如何辅佐文王,也没有记载他们在武王伐商过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甚至
连名字也没有流传下来,只知道排行为仲和叔。我们按常理推测,他们应该是文王的二
弟和三... 阅读全帖 |
|
x**s 发帖数: 534 | 13 秦始皇奉行以法家学说为理论基础的霸道,极端重视以功利为取向的法治建设,这是秦
国国家实力和军队战斗力迅速提升,仅用短短的十年时间,就实现扫灭六合、一统天下
战略预想的最主要原因。然而,秦朝的法治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因为秦朝的法治
,不讲人性,不讲仁义,不讲和谐,并无深厚的道德底蕴,也无法做到有法必依,违法
必究,执法必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又是秦国国祚短促、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如
此看来,秦朝的统治只能是独裁统治。独裁统治的最大特点是皇权大于国法,皇帝可以
随心所欲地践踏法制,而无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权大于法的必然后果是权必乱法,法
必阿贵,国必衰亡。秦始皇做梦也不会想到,因为自己一次漫不经心的法外开恩而埋下
了亡国的祸根。
中车书令赵高,因为犯了大罪,秦始皇责令蒙毅依法惩治。蒙毅不敢枉法,判处赵高死
罪,并除掉了他的宦官籍。秦始皇却以赵高办事认真、勤勉敬业为由,赦免了赵高,恢
复了他的官爵。秦始皇选将用臣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对违反秦律者也是严惩不贷的
,但却被赵高蒙蔽了双眼,可见赵高是很善于伪装自己迎合权贵的。
秦始皇在最后一次巡游天下时,病死于沙丘。当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 阅读全帖 |
|
K*K 发帖数: 193 | 14 那篇记者的文章背后推手多半就是文章里提到过的吴锐。吴锐跟刘起釪关系好,不过他本人也很有意思。
抄一篇刘起釪的文章,学术上不评价,不过这里面的
“遵循备受党中央、社科院领导、学术界尊重的顾学之路”
“应该首先把先行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党的社会科学领导同志对待顾先生学术的态
度告诉大家,当然更重要的是党中央始终尊重顾先生学术也都要告诉大家,以见出我们
从事社会科学的人,对顾先生应持什么态度才是正确的。”
“特别是他作为历史研究所所长,直接违抗胡乔木、胡绳先后两位院长重视顾学的指示
,顶着干而来的”
学术界还有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也就算了,提党中央、社科院领导,拉周恩来,胡绳,
周扬,胡乔木的大旗,有意思吗?要批李学勤应当从学术上批判,扯到“中央”,“领
导”上面,甚至有一些人身攻击,这难道就是“顶尖史学大家”应该有的风范?而且如
果这篇文章发表在60,70的文革年代,在时代的背景下,也就算了,到现在还扯这
些东西,就没意思了。还有文章后面对李学勤连一些不适合的话都出来了,这不是硬生
生地把学术研究自我贬低为江湖恩怨的水平么?
当然,一种可能是刘起釪过去曾经受到李学勤的打压,不过就算这样,阐...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15 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090年),亦称叔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个儿子,周武
王姬发的亲弟弟,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周公一生功勋卓著
,助武王灭商,武王死后,辅佐成王,平管蔡、营洛邑、封诸侯、制礼乐,是西周初期
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
。在周公众多丰功伟业之中,周公制礼作乐的故事最为被后人推崇。
周公制礼并不是说礼是由周公创始的,因为礼很早就已经有了。礼最初是原始社会祭神
祁福的一种仪式,后来其适用范围越来越大,逐渐演变为一种具有约束力的社会行为规
则,具有了习惯法的功能。夏、商两代也都各自的礼制,周公制礼,准确地说是周公将
夏、商两代以的礼加以改造并使之系统化,形成了一个新的体系。孔子说:“周朝的礼
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那么,周公是怎
样对礼进行加工改造并加以发展的呢?
周公制礼的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第一步就是对礼制
的指导思想进行改造,周公提出了“德”的概念,并用德充实和丰富礼的内容。古时的
民众都驽信天意,信奉君权神授。商朝的统... 阅读全帖 |
|
y*d 发帖数: 2226 | 16 三监起兵,以勤王、清君侧为名,可知周公权势必大
周公东征,既平三监,则军政大权尽掌,更无旁人与争
近年发周公墓地,可见其制比天子
亦为一证
楼上兄台谓周公尝称王号,虽无实证,
而以周公之权势,或无王名,实有王权
成王若诚欲削其权势,则当远封周公
封而不就,以子代往,乃知周公之权未损
以余之见,齐鲁燕始封之时,天下初定。周国力未强,恐不能威服东夷
故而,初时分封多在关中、中原之地。而地狭国多,所封之地必小
三监之乱既定,周立国已稳,正可开疆辟土,威服四夷
故重封齐鲁燕于东夷,其邑当数倍于先时之地
三公有大功于东征,增益其邑,以为嘉奖,当在情理之中
或曰,比时东夷之地尚为蛮荒,其地随广,而不及中原富庶
却不知,周公、太公皆古今罕有之战略家
旁人获选中原而舍东夷
周公、太公则不然
东周之际,齐鲁燕皆为大国,可见先贤之深谋远虑矣
錢穆先生《國史大綱》曰:
“武王滅紂以後,並不能將殷人勢力徹底鏟除,因此仍封紂子祿父(即武庚)於殷,同
時設立三監(管
叔、霍叔、蔡叔),以監督武庚之近旁。”
“武王行二,次管叔鮮(行三),次周公旦(行四),次蔡叔度(行五),又次霍叔處
(行八),次康叔
封(行九)... 阅读全帖 |
|
m********1 发帖数: 368 | 17 錢穆先生《國史大綱》曰:
“武王滅紂以後,並不能將殷人勢力徹底鏟除,因此仍封紂子祿父(即武庚)於殷,同時設立三監(管叔、霍叔、蔡叔),以監督武庚之近旁。”
“武王行二,次管叔鮮(行三),次周公旦(行四),次蔡叔度(行五),又次霍叔處(行八),次康叔封(行九)。武王封管、蔡而周公不預,以諸弟中周公最賢,武王引之助治國政,統籌大局,故不出封在外也。”
“其他如魯、燕、齊諸國,始封皆在成周之南。”
“今河南有魯山縣。詩閟宮:「居常與許,復周公之宇。」許、鄭密邇,亦在河南。「燕」字本作「郾」,今河南有郾縣,與召陵密邇,當是召公初封之地。齊爲周之外戚,國語:「齊、許、申、呂由大姜」,許、申、呂三國皆在今河南境,則齊之初封,亦應與三國近。或本即是呂,故太公稱呂望,丁公稱呂伋。後乃分封於齊。”
…………
“周公親自東征,殺管叔。定亂,乃重定封國。
一、魯:魯公子伯禽伐淮夷、徐戎,遂封於魯。
二、齊:封太公子丁公於齊。自有魯、齊之新封,周人勢力始越殷而東達海濱。
三、衛:封康叔於衛,得殷民七族。自此殷朝自盤庚以來歷八世十二君垂三百年之河北根據地,始拱手而讓之周人治下。
四、宋:封微子啓於宋。周人尚不能...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1453 | 18 周武王打败殷商后的第四年,武王得了疾病,久而不愈。太公和召公说:我们为王占卜
吉凶吧。周公说:不是可以向我们的先王祷告吗?那么就依我为抵押,筑三个祭坛,祭
坛筑毕,周公执秉壁和圭,向武王的曾祖、祖父和父亲祷告。
史官记下了祝词。周公旦祝词说:你们的孙子姬发(周武王)得了重病,如果你们在天
上有帮我助我祭祀的职责,请以我姬旦代替姬发吧。我仁义有能、多才多艺,可以侍奉
鬼神。你们的孙子姬发不如我多才艺,不能侍奉鬼神。他是受命于天帝之廷,为天下百
姓敬重、子孙在人间有所托付,先祖有所归依的人。今天,我就依据元龟来占卜,如果
你们允许,我就拿壁和圭把我的命献给你们。如果不允,我就把壁和圭收起,不再请求
了。
以龟三卜,都为吉卦。周公说:武王没有危险了。周公回去后,史官把祝词放置在金滕
之匮中。第二天,武王的病就好了。
武王死后,为了防止诸侯背叛周朝,周公旦在周朝摄政。(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管叔和他的弟弟们在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要威胁武王的孺子成王。周公在其封地鲁
生活了两年后,才抓住了散布流言的人。其后,周公又写了名为《鸱鸮》的诗来向周成
王表白自己的真诚。年幼的周成王也没有敢责备他,...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8158 | 19 以下这几位在你们家宗祠有位置吗?你怎么称呼他们?是不是响应毛主席号召也叫他们
”同志“?尼龙袜子不分大小
周公旦第75代孫東野沛然,於康熙23年奉旨授為翰林院五經博士,世代襲封。
周公旦第77代孫,姬肇勛,於乾隆43年奉旨授為翰林院五經博士,世代襲封。於至民國
3年,改為元聖奉祀官。
周公旦第81代孫,姬立法,至民國3年,袭封元聖奉祀官。
渭城区文物旅游局局长张宇锋陪同我拜访了周文王的83代孙、周公的82代孙姬瑞生老人
。 |
|
g******t 发帖数: 18158 | 20 周公旦第75代孫東野沛然,於康熙23年奉旨授為翰林院五經博士,世代襲封。
周公旦第77代孫,姬肇勛,於乾隆43年奉旨授為翰林院五經博士,世代襲封。於至民國
3年,改為元聖奉祀官。
周公旦第81代孫,姬立法,至民國3年,袭封元聖奉祀官。
这个人家是有体系的,一脉相承 |
|
d******1 发帖数: 249 | 21 2011年5月17日 门礼瞰
蟾王和九头鸟黏在一起就没分开过。
九头鸟的九个头一齐喳喳,羽毛一抖落,蟾王就神魂颠倒!
【人民报消息】没有人不知道妲己祸乱朝廷的事,那是九尾狐摄去苏妲己的魂魄,占有
苏妲己的身形,表面看还是苏妲己,实际上不是苏妲己,她的魂魄已经没有了。
宋祖英的情况与九尾狐有相似之处,也有不相似之处。相似之处就是,她是九头鸟占有
了宋祖英的身体;不相似之处是,九尾狐使用迷魂法控制纣王的魂,利用纣王干了很多
坏事,而癞蛤蟆托生的江泽民本身就不是个好东西,九头鸟和癞蛤蟆头儿的结合是苟合。
● 一个始终让人费解的问题迎刃而解
一个始终让人费解的问题是:宋祖英并不是一个能说会道的女人,而且卸了妆,走在街
上也不是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万人迷。为什么在中南海她能打败李瑞英,江泽民也不敢
再带李瑞英出访了呢?
先看看宋少将的丈夫和好友们怎么说:
《京华时报》曾在今年5月报道说:中国北京鸟巢夏季音乐会──《魅力.中国》」第二
次新闻发布会5月18日在鸟巢举行,陈道明、阎维文、白岩松三位好友到场助阵,三人
不约而同以「印象宋祖英」为话题,谈对宋祖英的印象。
陈道明说:「她除了有钱了、有名了,...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1267 | 22 春秋战国文体源流考略
──兼谈《国语》《左传》的史料来源和成书情况
张 岩
《左传》是编年史,《国语》是国别史,二者史料价值相近,是后人了解春秋时期历史
情况的基本依据。笔者注意到,在《国语》和《左传》中存在着一些特征分明的 “典
型文体”,是由一些相对独立的记事单元构成。这些“文体”与商代甲骨卜辞的“辞格
”相似,有着特定的内容和体式。由此可以引发两个问题。第一,这些典型文体的性质
及其源流情况。第二,从文体分析的角度来考察《国语》《左传》的史料来源和成书情
况。
一.《国语》《左传》中的典型文体
《国语》凡二十一卷,内分八个部分,周语三卷,鲁语二卷,齐语一卷,晋语九卷,郑
语一卷,楚语二卷,吴语一卷,越语二卷。在八个部分之间,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互异
之处。在篇幅方面,晋语最长,其长度略少了另外七个部分的总和;郑语最短,仅为晋
语的二十分之一。在年代方面,周语最早。在体裁方面,齐语通篇的连贯性最好,郑语
次之。在内容方面,吴语和越语均以吴越相争为主要记述对象,二者的重复之处最多。
在追叙古史以及对礼乐文化和制度的论述方式上,八个部分之间也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
象。
一部史书的编写,至少... 阅读全帖 |
|
d**z 发帖数: 294 | 23 《找回天中》----原来河南话里的中字从这里来,第一次知道。
到了河南,这浓重的乡音里,“中”是人们口头上常常挂着的字眼。而中字,在中国与
它有关的词语就有无数:中国、中州、天中、中庸……中与中国文化。《走遍中国》摄
制组刚到驻马店,就听到许多与“中”字有联系的事情。西周建国初期,周公旦辅佐成
王,营造了东都洛阳。洛阳位于豫州,而古时禹制九州,豫州就位于九州之中。为了寻
找天下之中,周公旦带着众人在豫州境内用日晷测量,最后夏至那天,他们在汝水河畔
测得一处天下之中的位置,于是垒石为台,在上面建立圭表,定这里为天下之中。于是
就有了天中山的名字。 天中山位于今天汝南县城不远的地方。天中山其实不是山,而
是周公旦带人修筑的一个土台。在农历夏至那天,土台上的圭表四周没有影子。这里并
不是回归线,太阳照射会形成一定的角度。但是这里树立的圭表为什么没有影子呢?
《棠溪宝剑》
1999年澳门回归时,河南省送给澳门特区政府一件特别的礼物,一柄锋利的宝剑。这柄
剑说来有些名堂,它就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盛赞的天下名剑之一的棠溪宝剑。司马迁
在《史记》中写道:“天下之间韩为众,一曰棠溪,二曰墨阳,三曰合伯 |
|
y****e 发帖数: 1785 | 24 刊《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摘要: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一直得到学界的赞扬,然而深入审视,实乃以新
的文字资料参证古籍文献资料,不必看作“二重证据”,其中以商代君主世系推想“夏
后氏世系之确实”,更是严重的逻辑错误。“二重证据法”是针对“古史辨”派提出的
反对理念,在中国现代史学史上起到阻断史学革命、将传统史学过早衔接于新史学的作
用。此后史学界在上古史的研究中,将“二重证据法”的负面作用扩大、滥用,造成不
良的影响,应当及早摒弃。
关键词:王国维 二重证据 古史辨 考古学
王国维是20世纪初期杰出的史学家,早在1917年,他就通过辨识甲骨文字、破解其
中历史信息而撰成《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等重
要论著,取得了确证殷商君王世次的重要学术成就。1925年,他又高调提出所谓“二重
证据法”的命题,成为学术史上被多数人评价极高的史学方法。然而细检众论,随声者
多、考实者寡,对于“二重证据法”这个影响重大的问题,理应置于大的学术背景及史
学史的进程中重新审视。
一、“二重证据法”风靡于世的时代因缘
历史学在其持续发展... 阅读全帖 |
|
j****c 发帖数: 19908 | 25 徐国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649年,共有44代君王。夏禹时,伯益因辅佐治水有功,其子若
木被封于徐(今山东郯城一带),建徐国。其后,历夏、商、周三代,徐国都是诸侯国之
一。从周公旦开始,周成王、周康王几代中,西周和徐的战争是最频繁的。徐国参与了
以武庚为首的商殷残余贵族的叛乱,抵制周公的东征。徐国的驹王起兵直接攻周一直打
到黄河边上,徐的后人为“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而自豪。鲁侯伯禽(周公旦的儿子)经
常不断地与徐戎摩擦,《尚书·费誓》载:鲁与徐戎、淮夷有过激烈的战争,鲁国受到
威胁很大,以至一度不敢打开国都的东门。至周穆王时,徐国之君徐偃王嬴诞在位,行
仁义,结众心,颇得百姓拥护,四周有36个国家都派人向他朝贡。后来,他曾举兵进攻
周朝都城,被周穆王打败后,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一带的山中隐居下来。周穆王别封
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此后,徐国一直延续数百年,直到公元前512年夏,
吴国派出使臣,责令徐国(今安徽泗县)和钟吾国交出领兵在外的公子掩余和烛庸。二国
依仗有强楚撑腰,拒不从命,并私自放走二公子,让他们去投奔楚国。楚昭王十分得意
,立即派出大员隆重迎接二公子,并让二公子在养地 |
|
v******e 发帖数: 1715 | 2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jjjstc (pulsar),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中国历史最长的诸侯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ug 15 23:13:26 2010, 美东)
徐国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649年,共有44代君王。夏禹时,伯益因辅佐治水有功,其子若
木被封于徐(今山东郯城一带),建徐国。其后,历夏、商、周三代,徐国都是诸侯国之
一。从周公旦开始,周成王、周康王几代中,西周和徐的战争是最频繁的。徐国参与了
以武庚为首的商殷残余贵族的叛乱,抵制周公的东征。徐国的驹王起兵直接攻周一直打
到黄河边上,徐的后人为“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而自豪。鲁侯伯禽(周公旦的儿子)经
常不断地与徐戎摩擦,《尚书·费誓》载:鲁与徐戎、淮夷有过激烈的战争,鲁国受到
威胁很大,以至一度不敢打开国都的东门。至周穆王时,徐国之君徐偃王嬴诞在位,行
仁义,结众心,颇得百姓拥护,四周有36个国家都派人向他朝贡。后来,他曾举兵进攻
周朝都城,被周穆王打败后,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一带的山中隐居下来。周穆王别封
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此后,徐国一 |
|
G*******r 发帖数: 657 | 27 周公旦传到今天也不过83,84代左右,从周人的先祖后稷到周公旦的爹周文王15代人,
再算上后稷的先人帝嚳,颛顼,黄帝,加起来也不过100代左右。上海老姜能传上140代
,他们家祖上可真有本事,能从黄帝之前开始编家谱,要知道那时中国可还没有文字呢
~ |
|
Y**u 发帖数: 5466 | 28 ☆─────────────────────────────────────☆
Godwithus (神与我们同在) 于 (Fri Jul 29 15:49:36 2011, 美东) 提到: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子曰:“无倦。”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
”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
,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
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
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
:“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
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阅读全帖 |
|
G****r 发帖数: 5579 | 29 通过历史记录我们知道,活人殉葬在中国是西周开始,并以祭祀制度确定下来,而殷商
时候不叫人殉而叫牺牲。牺牲是用战俘或抓蛮族野人杀死后殉葬。可以这样判断,周朝
整个时期,大凡有条件的贵族死后都按律需要人殉,如果违背这个规矩就是违背法律制
度,或许不想人殉的贵族也不敢违背。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活人殉葬是周礼制度化规定,而周礼的创始人周公旦是周朝最权威的先王,他定的
规矩应该相当于当时法律。
据周礼的《春管宗伯?郁人/典瑞》中记载:笔者在这里主要摘录关于周礼中残忍的用活
人殉关健几段:
第一段:守祧掌守先王、先公之庙祧,其遗衣服藏焉。若将祭祀,则各以其服授尸,其
庙则有司修除之,其祧则守祧黝垩之。既祭,则藏其隋与其服。
原文意思是:守祧掌管守护先王、先公之庙,并负责把先王、先公遗留的衣服收藏在庙
中。如果将举行祭祀,就把各庙所藏的衣服授给各庙的尸体。将举行祭祀的宗庙就由宗
伯负责扫除,由守祧负责把墙涂白、把地涂黑。祭祀结束,就把这些尸体和用以行食前
祭礼的食物一起收藏起来,并把这些尸体穿的衣服收藏起来。
这一段就很明显说明周礼中对守祧掌管的职业要求管理大丧祭祀的人殉需要用的尸体。
: --... 阅读全帖 |
|
G*******s 发帖数: 4956 | 30 论语 子路篇第十三
孔子
【本篇引语】
本篇共有30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欲速则
不达”;“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言必信,行必果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本篇包含的内
容比较广泛,其中有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教育思想,个人的道德修养
与品格完善,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
【原文】
13·1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1)。”请益(2)。曰:“无倦(3)。”
【注释】
(1)先之劳之:先,引导,先导,即教化。之,指老百姓。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
劳。
(2)益:请求增加一些。
(3)无倦:不厌倦,不松懈。
【译文】
子路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劳。”子路请求多讲一
点。孔子说:“不要懈怠。”
【原文】
13·2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1),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
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2)?”
【注释】
(1)有司:古代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
(2)诸:“之乎”二字的合音。
【译文】
仲弓做... 阅读全帖 |
|
t****e 发帖数: 2737 | 31 《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初期,根据《尚书》上所说,《豳风·鸱鸮》为周
公旦所作。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中的《耆夜》篇中,叙
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其间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诗《蟋蟀》,内容与现存《诗
经·唐风》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关系[4][5]。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据郑
玄《诗谱序》,是《陈风·株林》,跨越了大约600年。 |
|
m********y 发帖数: 1543 | 32 不打这两个字还不知道,打出来突然发现weizi和微子同音啊?呵呵,你们有什么渊源
么?你是淇县的?
《宋氏始祖》---微子
微子 周代宋国的始祖。名启(汉代因避景帝刘启之讳,改启为开),殷商贵族,
殷商帝乙之子,殷商最后一个王纣的庶兄。初封于微地(今山东省梁山西北一带),后
世因之称为微子启(或微子开)。
以纣王淫乱,商代将亡,屡次劝谏。王不听,遂出走。武王克商,他肉袒面缚乞降
。后纣王子武庚作乱,被周公旦攻灭,即以他继承殷祀,封于宋。(殷商末年,纣王无
道,穷奢极欲,暴虐嗜杀,导致众叛亲离,国势日衰。微子屡谏,不被采纳,乃惧祸出
走。周武王姬发灭商,微子自缚衔壁乞降。周公旦平定管蔡武庚叛乱后,成王封微子于
商族发祥地商丘,以示不绝殷商之祀,国号为宋,爵位为公,准用天子礼乐祭祀祖先)。
传说他为政贤能,为殷民所爱戴。
微子,商末周初朝歌(今河南淇县)人,汉时避帝讳改称开。因其封国名微,爵位
为子,故称微子。微子是商王帝乙之长子,纣王庶兄。微子多次亲谏纣王,见“纣终不
可谏”,便谋于太师箕子、少师比干。箕子认为“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
终不得治,不如去”。微子便远离纣王逃到微。 |
|
h*h 发帖数: 27852 | 33 《古本竹书纪年》全文 (2011-05-25 13:01:05)
标签: 文化 分类: 上古三代史
《古本竹书纪年》简介
竹书纪年,相传为战国时魏国史官所作,记载自夏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历史。据《晋书卷
五十一》可知原书十三篇。竹书纪年是编年体史书,记载先秦时期的历史,与传统正史
记载多有不同,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竹书纪年又与近年长沙马王堆汉初古
墓所出古书近似,而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相类,可见其史料价值。
各种版本
自西晋时期出土以后,竹书纪年先后经历晋人荀勗﹑和峤考订释义的"初释本" 竹
书纪年,卫恒、束皙考正整理的"考正本",宋明时期的"今本",清代的"古本"。原文竹
简亡佚,而初释本、考正本也渐渐散佚,今本被清儒斥为伪书。现今较为精准的是方诗
铭《古本竹书纪年辑证》。
版本争议
《竹书纪年》原简可能在永嘉之乱时亡佚﹐但初释本和考正本仍继续传抄流行。直
到唐玄宗开元以前此书仍旧存在。宋《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
》已不加著录﹐可能在安史之乱到唐末五代﹐传抄本也逐渐散佚。元末明初和明朝中期
出现的《竹书纪年》刻本﹐春秋战国部分均以周... 阅读全帖 |
|
c****e 发帖数: 1628 | 34 徐州的“徐”从哪儿来?
东夷多半迁到了河南,安徽,江苏一代,
历史上的“徐”国人,最早就是东夷,也就是在山东南部,后来被周人攻打,迁走。
山东的“潍”水,就是“淮”河,这两个字过去是一个,淮河称谓来自“潍”
很多人考证过的。这也证明,过去潍水居住的“东夷”人后来迁到了淮河流域。
山东是中华文明(周文明)的唯一正朔,不假。
高中语文,韩非子“五蠹”:徐国的地盘曾很大:
古者文王處豐、鎬之間,地方百里,行仁義而懷西戎,遂王天下。徐偃王處漢東,地方
五百里,行仁義,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國,荊文王恐其害己也,舉兵伐徐,遂滅之。故
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偃王行仁義而喪其國,是仁義用於古不用於今也。故曰:世異則
事異。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
乃修教三年,執干戚舞,有苗乃服。共工之戰,鐵銛矩者及乎敵,鎧甲不堅者傷乎體,
是干戚用於古不用於今也。故曰:事異則備變。上古競於道德,中世逐於智郑斀駹庫
稓饬Α}R將攻魯,魯使子貢說之,齊人曰:『子言非不辯也,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
言所謂也。』遂舉兵伐魯,去門十里以為界。故偃王仁義而徐亡,子貢辯智而魯削。以
是言之,... 阅读全帖 |
|
c****e 发帖数: 1628 | 35 徐州的“徐”从哪儿来?
高中语文,韩非子“五蠹”:徐国的地盘曾很大:
古者文王處豐、鎬之間,地方百里,行仁義而懷西戎,遂王天下。徐偃王處漢東,地方
五百里,行仁義,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國,荊文王恐其害己也,舉兵伐徐,遂滅之。故
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偃王行仁義而喪其國,是仁義用於古不用於今也。故曰:世異則
事異。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
乃修教三年,執干戚舞,有苗乃服。共工之戰,鐵銛矩者及乎敵,鎧甲不堅者傷乎體,
是干戚用於古不用於今也。故曰:事異則備變。上古競於道德,中世逐於智郑斀駹庫
稓饬Α}R將攻魯,魯使子貢說之,齊人曰:『子言非不辯也,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
言所謂也。』遂舉兵伐魯,去門十里以為界。故偃王仁義而徐亡,子貢辯智而魯削。以
是言之,夫仁義辯智,非所以持國也。去偃王之仁,息子貢之智,循徐、魯之力使敵萬
乘,則齊、荊之欲不得行於二國矣。
东夷多半迁到了河南,安徽,江苏一代,
历史上的“徐”国人,最早就是东夷,也就是在山东南部,后来被周人攻打,迁走。
山东的“潍”水,就是“淮”河,这两个字过去是一个,淮河称谓来自“潍”
很多人考证过... 阅读全帖 |
|
n*******u 发帖数: 343 | 36 下面这边文章里提出的观点,作者好像是北师大的,觉得比什么埃及说靠谱多了。
有说法认为现在彝族就是夏朝遗民的一支,古彝文即夏篆的流传。水族文字据说也可能
有部分是夏朝文字。
——————————————————————————
夏朝遗民流布情况概说
王 宁
夏朝的故国本在今山东省,这是于史有明证的,一些历史学家多主此说,如王国维
言:“自上古以来,帝王之都皆在东方……夏自太康以后以迄后桀,其都邑及他地名之
见于经典者,率在东土,与商人错处河济间盖数百岁。”[1]顾颉刚也认为夏人的“势
力范围大部分在山东” [2],杨向奎云:“夏在中世以前之政治中心实在今山东、河北
、河南三省间,而以山东为重点”[3],又云:“中夏以前,启以后夏之政治中心在今
山东,其势力及于河北、河南” [4];劳里云:“山东应是夏族初期活动地域,后来又
西迁。大禹治水活动主要是在九州中的兖州,豫州、徐州只有一部分,后来禹治水遗迹
遍及全国各地,这是后人把实在的历史逐步附会扩大而成的”[5]。笔者也曾经写过一
篇《夏国疆域新证》,比较全面地论证了夏朝故国的位置和疆域范围[6],夏朝的故国
的确是以山东为中心,当... 阅读全帖 |
|
v*****s 发帖数: 20290 | 37 公元前722年,郑国发生了京城太叔段、公孙滑父子叛乱事件。虽然郑庄公早有准备,
将国内政局迅速稳定下来,但是叛军首领太叔段却逃亡至共国。由此叛乱事件演变成国
际纠纷。
此时卫庄公已经去世,其庶长子卫桓公继承君位,其异母庶弟州吁是个战争狂
人,很快就与太叔段勾结起来。太叔段让儿子公孙滑去了卫国,给卫国当带路党。卫国
本来是和晋国一同勤王的主力,结果平王东迁之后反而被压在郑国之下。如今郑国发生
内乱,自然要借机打击一下郑国的嚣张气焰。于是乎卫国组织军队夺取了郑国的廪延(
今河南省延津县北)。
郑庄公一看这还了得,这事务必要做大声势,让卫国知道朝廷中的卿士号召力
可不是盖的。郑庄公不但拉上了王室中剩余的武装力量,还刻意让虢公忌父出兵支援。
虢公忌父认为,只有讨好了郑庄公才有机会回归朝廷,于是同意让郑国暂时统领自己的
军队。郑庄公还想进一步拉上山东的鲁国和邾国前来造势。邾国答应了请求,但是鲁国
似乎对周宣王干涉鲁国内政之事心有余悸,不肯趟这浑水。只是鲁国的大臣公子豫以私
人身份带着私兵支援。
郑庄公拉上王师、虢师、邾人、鲁国公子豫的联军反攻卫国边... 阅读全帖 |
|
h*********n 发帖数: 11319 | 38 转自十五言
http://www.15yan.com/story/lfDh0XWn6il/
“礼”想国
周代贵族的自我修养
一个失落的黄金时代,一个一去不返的理想国,当你翻开有关两周时代的典籍时,
多半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周礼规范着宗法制社会中人们的行为举止,使“郁郁乎文哉”的气息弥散在当时华
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人与人之间一派脉脉温情,至少表面上如此。贵族士大夫们也因
此显得“文质彬彬”,举手投足都是一股诗礼风流。假如能穿越成这个时代的贵族,你
将有幸目睹一个“礼”想国。
礼仪,一举一动都要有
假如真的有幸穿越成先秦时期的某位士子、大夫、卿或诸侯,甚至周天子本人,你
最先要牢牢记住的是,有一样东西是你在这个时代的立身之本,那就是——礼。
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对周代贵族而言,所谓的“礼”绝不只是“见人要主动微笑
打招呼”、“多说请和谢谢”那样简单,它是一门学问,一种生活方式,甚至一套社会
秩序。
大约3000年前,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后,在各地分封了大小数百个诸侯国,诸侯们
要么是宗室子弟,要么彼此通婚,基本都沾亲带故。客观条件和自身实力的限制,使周
天子无法通过强制力,而只能靠着亲缘关... 阅读全帖 |
|
o**********e 发帖数: 18403 |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helloterran (hi you),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礼”想国 周代贵族的自我修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l 13 14:07:47 2015, 美东)
转自十五言
http://www.15yan.com/story/lfDh0XWn6il/
“礼”想国
周代贵族的自我修养
一个失落的黄金时代,一个一去不返的理想国,当你翻开有关两周时代的典籍时,
多半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周礼规范着宗法制社会中人们的行为举止,使“郁郁乎文哉”的气息弥散在当时华
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人与人之间一派脉脉温情,至少表面上如此。贵族士大夫们也因
此显得“文质彬彬”,举手投足都是一股诗礼风流。假如能穿越成这个时代的贵族,你
将有幸目睹一个“礼”想国。
礼仪,一举一动都要有
假如真的有幸穿越成先秦时期的某位士子、大夫、卿或诸侯,甚至周天子本人,你
最先要牢牢记住的是,有一样东西是你在这个时代的立身之本,那就是——礼。
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对周代贵族而言,所谓的“礼”绝不只是“见人要主动微笑
打招呼”、“...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632 | 40 何谓华夏大道之制
一,自然法思量的法制
所谓华夏大道之制,其实就是上古黄帝开创的三苗联邦制共和的华夏大道文化制度
,后来为先秦楚国继承形成楚国平民政治的君主宪政联邦制国家。 托克维尔说:“没
有人比我更赏识联邦制的优点。我认为,联邦制度是最有利于人类繁荣和自由的强大组
织形式之一。(《论美国的民主》)”。所以说,这种文化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比较讲
开放、自由、浪漫和社会繁荣,对人们的生存和生活极为有利。特别是它以天道的自然
法的公平公正原则教化民风,重视契约法治,以包容多元,自由选择,自由竞争搞政治
和治经济建设,达到政治清明社会繁荣,人们安居乐业的目的。
那么,如何定义华夏大道之制呢?就是以自由、平等、互利,博爱原则的自然法(
天道)推导出来的,保护每个人权利的公平正义的契约法制。这种契约法制就不偏向任
何阶层和个人,也不按任何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充分尊重每个公民平等自由权利的博
爱精神,包括平民和当权者。然后,以这种公平正义的契约法制,对人与人之间,人与
公权之间的规范制衡方式实现天下的清明之治。就是说,要让社会所有人享受到自由,
唯一途径就是同其他... 阅读全帖 |
|
o**********e 发帖数: 18403 | 4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onetiemyshoe (onetiemyshoe),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礼”想国 周代贵族的自我修养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l 14 10:15:33 2015, 美东)
发信人: helloterran (hi you),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礼”想国 周代贵族的自我修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l 13 14:07:47 2015, 美东)
转自十五言
http://www.15yan.com/story/lfDh0XWn6il/
“礼”想国
周代贵族的自我修养
一个失落的黄金时代,一个一去不返的理想国,当你翻开有关两周时代的典籍时,
多半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周礼规范着宗法制社会中人们的行为举止,使“郁郁乎文哉”的气息弥散在当时华
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人与人之间一派脉脉温情,至少表面上如此。贵族士大夫们也因
此显得“文质彬彬”,举手投足都是一股诗礼风流。假如能穿越成这个时代的贵族,你
将有幸目睹一个“礼”想国。
礼仪,一... 阅读全帖 |
|
q*****k 发帖数: 586 | 42 《采薇歌》
伯夷、叔齐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
吾适安归矣。
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一般人都知道,作为一位历史学家,在记录历史的时候,应该客观公正的记载一
段历史,不应抒发个人感情,但是读过《史记》的人都会发现,在这部巨著里饱含了作
者强烈的爱憎之情,尤其是一些悲剧人物。《史记》这部巨作分十表、八书、十二本纪
、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这五部分,其中有三部分是记载人物的,本纪主要是介绍帝王的
,世家是介绍诸侯王的,列传七十篇,其记载的人物范围就很广了,但是主要还是介绍
著名将相和某一方面知名人物的,那么排在列传中第一位的又是谁呢?是《伯夷列传》
,里面的主人公是伯夷叔齐,伯夷叔齐之所以排在第一位,注定有让司马迁感动的地方。
为什么司马迁和孔子都对这两位大加赞赏,如此青睐?肯定是有重要原因的。那么
伯夷叔齐又是什么人? 这两位到底有做了什么事情让众多贤达人士大加赞赏?下面我
们沿着这首《采薇歌》讲一讲伯夷叔齐的故事。
这首诗歌写作背景是:我国的古代的商末周初时期,武王伐纣这个事情的大背景下
周惠王13年,也就是公元前664年,犬戎有... 阅读全帖 |
|
o**********e 发帖数: 18403 |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onetiemyshoe (onetiemyshoe),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礼”想国 周代贵族的自我修养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l 14 10:15:33 2015, 美东)
发信人: helloterran (hi you),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礼”想国 周代贵族的自我修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l 13 14:07:47 2015, 美东)
转自十五言
http://www.15yan.com/story/lfDh0XWn6il/
“礼”想国
周代贵族的自我修养
一个失落的黄金时代,一个一去不返的理想国,当你翻开有关两周时代的典籍时,
多半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周礼规范着宗法制社会中人们的行为举止,使“郁郁乎文哉”的气息弥散在当时华
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人与人之间一派脉脉温情,至少表面上如此。贵族士大夫们也因
此显得“文质彬彬”,举手投足都是一股诗礼风流。假如能穿越成这个时代的贵族,你
将有幸目睹一个“礼”想国。
礼仪,一... 阅读全帖 |
|
o**********e 发帖数: 18403 |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onetiemyshoe (onetiemyshoe),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礼”想国 周代贵族的自我修养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l 14 10:15:33 2015, 美东)
发信人: helloterran (hi you),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礼”想国 周代贵族的自我修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l 13 14:07:47 2015, 美东)
转自十五言
http://www.15yan.com/story/lfDh0XWn6il/
“礼”想国
周代贵族的自我修养
一个失落的黄金时代,一个一去不返的理想国,当你翻开有关两周时代的典籍时,
多半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周礼规范着宗法制社会中人们的行为举止,使“郁郁乎文哉”的气息弥散在当时华
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人与人之间一派脉脉温情,至少表面上如此。贵族士大夫们也因
此显得“文质彬彬”,举手投足都是一股诗礼风流。假如能穿越成这个时代的贵族,你
将有幸目睹一个“礼”想国。
礼仪,一... 阅读全帖 |
|
O******1 发帖数: 13088 | 45 一、春秋末年,老子、孔子、墨子的哀叹:大道隐去了!
有一个时代,我们引为自豪,它的灵魂却充满了羞愧。
有一群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传世之宝,他们却为失去的东西痛惜了一生。
我指的是春秋末年,大约在公元前六百年先后。那时出了老子、孔子和墨子,创
立了道家、儒家和墨家1。如今古老苍黄的中国文化,就是那时呱呱坠地的。此后两千
多年间,中国有了独特的血液和乳汁,有了自己的先哲与圣贤,有了敬仰、骄傲和玩味
的国宝 2。
然而,事实令人难堪。不是别人,正是孔子、老子和墨子告诉我们,那是一个中
华道统大失落的可悲年代,他们无力回天、痛心疾首、遗恨终生,而儒术不过是万般无
奈中退而求其次的替代品而已!
孔子
孔子一生的遭遇便是那个时代的写照。孔子35岁时,鲁国斗鸡引发战乱,移居齐
国。齐国大夫想害他,又返回鲁国。看到鲁君沉溺于美女舞乐三日不上朝,愤然去了卫
国。卫君听信谗言用兵骚扰他,只好去陈国。路上误被复仇民众围困了五天,又回到卫
。卫君爱美色胜过爱德行,孔子失望而去。在宋国,司马想害他。逃到郑国,郑国人称
他是丧家狗。到了陈国,正赶上晋、楚、吴轮番地攻打,便感叹说,还是回老家吧。路
过蒲邑,孔子被一伙... 阅读全帖 |
|
h*********n 发帖数: 11319 | 46 欧洲的“贵族文化”一直苟延残喘到现在
西周的那些繁琐礼数,和近代欧洲日本的仪式/习俗何其相似!
=====================================================
http://www.15yan.com/story/lfDh0XWn6il/
周礼规范着宗法制社会中人们的行为举止,使“郁郁乎文哉”的气息弥散在当时华
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人与人之间一派脉脉温情,至少表面上如此。贵族士大夫们也因
此显得“文质彬彬”,举手投足都是一股诗礼风流。假如能穿越成这个时代的贵族,你
将有幸目睹一个“礼”想国。
礼仪,一举一动都要有
假如真的有幸穿越成先秦时期的某位士子、大夫、卿或诸侯,甚至周天子本人,你
最先要牢牢记住的是,有一样东西是你在这个时代的立身之本,那就是——礼。
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对周代贵族而言,所谓的“礼”绝不只是“见人要主动微笑
打招呼”、“多说请和谢谢”那样简单,它是一门学问,一种生活方式,甚至一套社会
秩序。
大约3000年前,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后,在各地分封了大小数百个诸侯国,诸侯们
要么是宗室子弟,要么彼此通婚,基本都沾亲带故。客观条...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8158 | 47 这是程浩对丁进的商榷,也就是叫板驳斥
清华简《耆夜》篇礼制问题释惑——兼谈如何阅读出土文献(程浩)
摘要:清华简《耆夜》中“饮至礼”的仪注与《仪礼》之“燕礼”确有不合之处。这是
因为《耆夜》所记是西周王室的礼制,与《仪礼·燕礼》反映的诸侯之礼不应该放在同
一层面进行讨论。基于传世礼书建立的知识体系并不能覆盖周代礼制的全部,以所记仪
节是否符合传世礼书记载来判定清华简的真伪未必合适。在讨论出土文献反映的新问题
时,要对现今已不得见的佚失文献进行充分地考量,避免使用不加限度的“默证”。我
们阅读出土文献,不能以现有知识体系作为检验其真伪的唯一标准,更不应该因其有违
“经说”而产生先入之见。
关键词:清华简 《耆夜》 《仪礼》默证
《学术月刊》2011年第6期刊布了丁进先生的文章,就清华简《耆夜》中的礼制问题提
出了七条疑惑,并进而对其真伪进行了质疑。[①]《耆夜》是清华简中较早公布的一篇
,学界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讨论。其间虽有学者怀疑《耆夜》并非周初实录,但还未有
将其写定年代推至战国[②]以下者。丁进先生语出惊人,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关注。然细
读丁文,笔者发现其中仍有许多可商之处。今特撰... 阅读全帖 |
|
b******y 发帖数: 2729 |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nagasaki (nagasaki),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转帖)震惊,中国夏朝是亚伯拉罕的后妃埃及人夏甲所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Sep 24 18:35:38 2011, 美东)
最近,一位叫苏三的文化学者发出惊人之言:三星堆文明属于古犹太文明,中华文明实
际上是一种"转载"文明,它的真正源头在中东。来到中国的以色列人主要构成了中国的
夏、商、周文化,中国文明脱胎于红海文明,而古犹太人是中国人的祖先——这一惊世
骇俗论调已经引起了业界"地震"。
苏三不仅对夏商周三代做出了初步判断,而且对黄帝的身份也做了推测,她认为
雅各的儿子约瑟(Joseph)很可能就是中国的黄帝原形。中国神话或者历史中,黄帝姓"
姬",与"Joseph"第一个字母发音相同。最后一个证据是,黄帝传说生年为111岁,《圣
经》记载约瑟在世时间则是110年,1岁之差很可能为虚岁、实岁计算误差。目前在埃及
发现的约瑟全身古雕像完全为一黄种人形象,它可以部分解释人种问题。
使用《圣经... 阅读全帖 |
|
n******i 发帖数: 374 | 49 最近,一位叫苏三的文化学者发出惊人之言:三星堆文明属于古犹太文明,中华文明实
际上是一种"转载"文明,它的真正源头在中东。来到中国的以色列人主要构成了中国的
夏、商、周文化,中国文明脱胎于红海文明,而古犹太人是中国人的祖先——这一惊世
骇俗论调已经引起了业界"地震"。
苏三不仅对夏商周三代做出了初步判断,而且对黄帝的身份也做了推测,她认为
雅各的儿子约瑟(Joseph)很可能就是中国的黄帝原形。中国神话或者历史中,黄帝姓"
姬",与"Joseph"第一个字母发音相同。最后一个证据是,黄帝传说生年为111岁,《圣
经》记载约瑟在世时间则是110年,1岁之差很可能为虚岁、实岁计算误差。目前在埃及
发现的约瑟全身古雕像完全为一黄种人形象,它可以部分解释人种问题。
使用《圣经》(《旧约》部分)查询中国的夏、商、周三代。
主要结论为如下。
夏朝:西元前2070年开始的中国夏朝为《圣经》中希伯来人的祖先亚伯拉罕
的后妃夏甲(Hagar)所建。夏甲的身份符合"夏后"朝的概念。西方公认亚伯拉罕生活的
时间也恰好在大约4000年前这... 阅读全帖 |
|
b******y 发帖数: 2729 | 5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nagasaki (nagasaki),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转帖)震惊,中国夏朝是亚伯拉罕的后妃埃及人夏甲所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Sep 24 18:35:38 2011, 美东)
最近,一位叫苏三的文化学者发出惊人之言:三星堆文明属于古犹太文明,中华文明实
际上是一种"转载"文明,它的真正源头在中东。来到中国的以色列人主要构成了中国的
夏、商、周文化,中国文明脱胎于红海文明,而古犹太人是中国人的祖先——这一惊世
骇俗论调已经引起了业界"地震"。
苏三不仅对夏商周三代做出了初步判断,而且对黄帝的身份也做了推测,她认为
雅各的儿子约瑟(Joseph)很可能就是中国的黄帝原形。中国神话或者历史中,黄帝姓"
姬",与"Joseph"第一个字母发音相同。最后一个证据是,黄帝传说生年为111岁,《圣
经》记载约瑟在世时间则是110年,1岁之差很可能为虚岁、实岁计算误差。目前在埃及
发现的约瑟全身古雕像完全为一黄种人形象,它可以部分解释人种问题。
使用《圣经...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