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司马迁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m******r
发帖数: 4351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也说一下李广
李陵那次在史记上说得很简略,司马迁说"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看着好似
对汉武帝薄有微词,对照汉书的说法,就觉得司马迁说的还算是客气了。按照汉书的说法
,汉武明知道李陵这次分开出击风险很大, 逼他出击,就有点故意整人了。李陵心高气傲
是他的毛病,你汉武怎么找茬收拾他都行,非要拿五千人跟着陪葬,未免太过了。
g****t
发帖数: 31659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也说一下李广
我觉得李陵知道,如果不去,那就得死在狱吏的手里。
五千步兵出去,九死说不定还能有一生。

李陵那次在史记上说得很简略,司马迁说"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看着好似
对汉武帝薄有微词,对照汉书的说法,就觉得司马迁说的还算是客气了。按照汉书的说法
,汉武明知道李陵这次分开出击风险很大, 逼他出击,就有点故意整人了。李陵心高气傲
是他的毛病,你汉武怎么找茬收拾他都行,非要拿五千人跟着陪葬,未免太过了。
李陵不服李广利,不愿给他当后卫。于是武帝要弄死他。
s**********l
发帖数: 8966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老毛的红色割据理论
陈胜有字,司马迁也写为陈涉世家,那个时候有字的基本都是贵族后代,他自己也认得
字,而且说的话完全
是很有水平的人。
当时他是算是秦朝的小公务员,你说他是没落贵族也好,小职员也好,就肯定不是农民。
刘邦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刘三,司马迁说他爸叫刘老爷子,妈妈是刘老太太,从这个称呼
你就知道还是刘邦更
接近农民。
s*****t
发帖数: 1661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啥现在姓姬的人这么少?
朋友写的,摘录:
从历史渊源上说,秦国和赵国关系比较亲近。上溯到商纣时代,两国国君的家族,就能
找到共同的父亲(其余国家之间,往往就得上溯到半神话性质的五帝时代)。据《秦本
纪》最后司马迁的议论:秦国的老祖宗诚然是姓嬴,但以下分出来的各支派,却是赵氏
最先牛叉起来的,因此秦国国君也腆着脸,是很想姓赵的。[2]
汉朝人写文章,说到秦始皇还经常“赵政、赵政”的叫,就是这个缘故。
+++++++++++++++++++++++++++++++++++++++++++++++++++++++++++++++++分格++++
这个让我想到了,赵老太爷说阿Q,不知道鲁迅是不是也是从司马迁那里的了点灵感,
凭你也配姓赵?
a**********r
发帖数: 174
5
我觉着司马迁写的时候应该是有一些史籍的(像“尚书” 中就记载着远古人说的一些
话),只是这些史籍后来没有流传下来,使得史记变成了孤证。在甲骨文发现之前,商
的历史也基本上只有史记作为孤证。
史记确实很伟大,它的历史跨度比之后的23史总和都长,而且还是在竹简时代完成的。
但是,它的最大遗憾就是没有列出参考文献。对于如此长的历史,司马迁本人不可能亲
历,作为史官,也不大可能无中生有,自己编出来。所以,他应该是从其它史籍中获得
了这些信息写成的。如果有参考文献,即使现在这些文献已经失传,我们至少知道司马
迁是从哪里得到这个信息的。由于史记是中国官史得鼻祖,它的体例影响了其后的23史
,都没有列出参考文献。
T****7
发帖数: 307
6
对头,历史学科的发展,就是逐渐增加其科学成份的过程。历史学家的演进也是如此,
司马迁是个秦史官世家的子弟,而史官的起源是巫师以及说书艺人之流,但是现代学者
再以做说书艺人为专业准则,就比较搞了。即使是司马迁,虽然常常讲故事,但是他已
经开始计较手里材料的可靠性与实证性了,历史学科的雏形已出现了。
j****e
发帖数: 12067
7
菜九段 于 2005-3-22 14:20:00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闲话国粹

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辖列国之师的攻齐之役,其时间持续
六年之久,故而在先秦的政治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战败国,齐国于此期间的存
在状况是怎样的呢?对此,《史记》中有两种较为笼统的提法。按《燕世家》的提法,
即除莒、即墨、聊之外,齐的其余部分皆属燕。《乐毅列传》与《田单列传》的口径较
为统一,齐所有者,仅莒、即墨二城,而没有聊地。这种提法最深入人心,大概是从众
为实的缘故,史学名家全祖望、梁玉绳等都据此判研史料之真伪。另一种提法是《田敬
仲完世家》(以下简称《田齐世家》),称楚与燕共分齐侵地卤器。至田单破燕复国,
《田齐世家》的说法是:“齐故地尽复属齐。”然而,深究于史,就史料所能发现,实
际情况绝非此上述说法所能包容。试论如下。
一、 齐的原有疆域
有关在此役中齐失地的具体情况,《燕世家》称除莒、即墨、聊外,余皆属燕。《
乐毅列传》称:下七十余城以属燕。那么,破齐之前,齐究竟有城多少,史无明证。史
书中专门提到的齐地城邑的具体数字有,楚汉战争时,郦食其伏轼下齐七...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050
8
在今天的陕西咸阳附近,咸阳宫曾是秦帝国的心脏。然而两千多年过去了,咸阳宫变成
了黄土堆,秦军这支曾经最强大的军队,却包藏着太多令人费解的谜团,这究竟是一支
什么样的军队?秦军强大的根源在哪儿?他靠什么建立了历史奇迹?
1974年,在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发现大量兵器,这些兵器让人们看到了秦军鲜为人知的一
面。
在河南省西平县,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古人炼铁的遗迹。2000多年前,这一带是韩国
的冶铁中心,铁器生产在当时已有一定规模。令人费解的是,处于同一时期的秦人,似
乎没有跟上时代,兵马俑坑中出土的4万件兵器,几乎全由青铜铸成。难道中国秦军是
一支装备落后的军队吗?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录了一次著名的谋杀事件。在秦统一中国前一年,强悍的秦军正
准备消灭燕国时,一个叫荆轲的使者带着燕国地图来到秦国,献图投降是假,刺杀秦始
皇才是真。史记上这样描述:刺客荆轲手持匕首,绕柱奔逃的秦始皇企图拔剑还击,三
次拔剑而剑竟然不出。
司马迁解释说,秦始皇的配剑太长了,所以不能及时拔出来。青铜剑一般都是短剑,它
无法做长的原因是青铜材料易折断。春秋战国时期,最负盛名的越王勾践剑,全长不过
55.6厘米。青铜剑... 阅读全帖
a*********3
发帖数: 660
9
一直很喜欢汉文帝,怀着崇拜心情去了霸陵。霸陵有时候也叫灞陵,因为靠近灞河而
得名。一个有道仁政天子,陵寝竟然称“霸”,真让人有些难以理解。
从钟楼到霸陵,一路向东,会经过灞河,过去很方便,市里有直达公交车。
在秦汉时,人们就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到隋唐时期,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
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往往折柳相赠,好多唐人诗歌里都有提到,最著名就
是李白那两句“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说到霸陵,必须说霸陵尉。霸陵尉是何许人也,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都知道李广
。李广曾经叱咤风云,却被一个小人物而困,让“罢官受辱”成为一个典故,也让“霸
陵醉尉”成为一个势利眼的典型,被后世多加指责。骆宾王在《帝京篇》中说“门前无
复张公子,霸陵谁畏李将军”,杜甫在《南极》诗中说“乱离多醉尉,愁煞李将军”。
他们都认为李广失职落势,受到霸陵尉奚落和羞辱,感慨世事变迁、世态炎凉。
其实,李广杀霸陵尉,是因为摆谱不成,没有严守法律,错不在霸陵尉。在霸陵尉
那吃了亏,而霸陵尉是无错方,他严守了法律和制度,李广完全是得势便猖狂。也有人
说他不地道,是挟私报复,是一个道德污点... 阅读全帖
a*********3
发帖数: 660
10
一直很喜欢汉文帝,怀着崇拜心情去了霸陵。霸陵有时候也叫灞陵,因为靠近灞河而
得名。一个有道仁政天子,陵寝竟然称“霸”,真让人有些难以理解。
从钟楼到霸陵,一路向东,会经过灞河,过去很方便,市里有直达公交车。
在秦汉时,人们就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到隋唐时期,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
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往往折柳相赠,好多唐人诗歌里都有提到,最著名就
是李白那两句“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说到霸陵,必须说霸陵尉。霸陵尉是何许人也,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都知道李广
。李广曾经叱咤风云,却被一个小人物而困,让“罢官受辱”成为一个典故,也让“霸
陵醉尉”成为一个势利眼的典型,被后世多加指责。骆宾王在《帝京篇》中说“门前无
复张公子,霸陵谁畏李将军”,杜甫在《南极》诗中说“乱离多醉尉,愁煞李将军”。
他们都认为李广失职落势,受到霸陵尉奚落和羞辱,感慨世事变迁、世态炎凉。
其实,李广杀霸陵尉,是因为摆谱不成,没有严守法律,错不在霸陵尉。在霸陵尉
那吃了亏,而霸陵尉是无错方,他严守了法律和制度,李广完全是得势便猖狂。也有人
说他不地道,是挟私报复,是一个道德污点...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1148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蒲将军是何许人也?
☆─────────────────────────────────────☆
minotaur (牛头怪) 于 (Fri Oct 6 00:39:15 2006) 提到:
司马迁项羽本纪里面有一个人物叫做蒲将军。跟着黥布一起跟随项羽作了几件大事,巨
鹿之战,坑杀二十万秦军都有它。问题是后来蒲将军就没了,没有由来,也没有结局,
诚可怪也。
几种说法:
1 蒲将军就是黥布本人,英布起于蒲地,因以为号
2 蒲将军是黥布的老丈人番君吴芮,番与蒲古音相同。理由:按蒲将军的作战经历、战
功与英布相近,亦应被封为王。
3 蒲将军另有其人。这是后来人纠正1的说法。据说蒲在古代是一个挺常见的姓。理由
:黥布起于江湖之间,也就是梁山泊那样的盗贼,不是蒲
☆─────────────────────────────────────☆
minotaur (牛头怪) 于 (Fri Oct 6 00:58:57 2006) 提到:
我觉得1多半不对。
史记黥布列传里面说:“怀王使...英布蒲将军皆为将军”
注意这个"皆"字,司马迁的年代距离那时候不算太久,不会这么轻易搞错吧
还有为什么叫...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4458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蒲将军是何许人也?
蒲将军就应该姓蒲名将军吧
俺以前好长一段时间一直以为韩王信跟韩信是一个人

☆─────────────────────────────────────☆
minotaur (牛头怪) 于 (Fri Oct 6 00:39:15 2006) 提到:
司马迁项羽本纪里面有一个人物叫做蒲将军。跟着黥布一起跟随项羽作了几件大事,巨
鹿之战,坑杀二十万秦军都有它。问题是后来蒲将军就没了,没有由来,也没有结局,
诚可怪也。
几种说法:
1 蒲将军就是黥布本人,英布起于蒲地,因以为号
2 蒲将军是黥布的老丈人番君吴芮,番与蒲古音相同。理由:按蒲将军的作战经历、战
功与英布相近,亦应被封为王。
3 蒲将军另有其人。这是后来人纠正1的说法。据说蒲在古代是一个挺常见的姓。理由
:黥布起于江湖之间,也就是梁山泊那样的盗贼,不是蒲
☆─────────────────────────────────────☆
minotaur (牛头怪) 于 (Fri Oct 6 00:58:57 2006) 提到:
我觉得1多半不对。
史记黥布列传里面说:“怀王使...英布蒲将军皆为将军”
注意这...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1148
13
☆─────────────────────────────────────☆
kz80 (雨过天晴) 于 h 提到: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History/31661949.html
既然说了霍去病,也就顺便讨论下悲剧人物李广吧。
小时候看《上下五千年》, 印象中李广就是个英姿飒爽的人物。一箭射中像老虎的石
头,结果箭没入石头,被敌人俘虏了还只身夺马脱狱,拿强弓射匈奴挡住了敌人进攻,
后人还有诗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等等等,反正就是个武力
超高的英雄。
《上下五千年》可能为了照顾小朋友的情绪,没有写李广的结局。
回过头来详细看看历史,不得不说,李广的故事是个悲剧,但也是个必然的悲剧。
李广,秦朝名将李信之后,将门世家 (又是个富二代!我靠!),从汉文帝年代结发
从军(15岁左右?),汉景帝七国之乱时,李广平乱有功,但因私受將印,未能封侯。
到汉武帝年代,名声早成,每次对匈奴重大作战都有李广身影, 直到自杀。李广一生
对匈奴大小交战七十余次,虽然次数多,但是能摆上台面的胜仗实在太少。到后来,有
很多人以为李广走霉... 阅读全帖
d*****g
发帖数: 1616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顾颉刚疑古思想评价
http://theory.jschina.com.cn/a/200904/t32280.shtml
摘要:顾颉刚及其领导的“古史辨”派,曾经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左右史坛,风靡
一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史学研究的发展和出土文物的丰富,人们对疑古史学有了新
的认识。本文即剖析顾颉刚疑古思想提出的背景和目的,抽出其有代表性的十大论点进
行探讨,评价它的成就和影响。
关键词:顾颉刚;疑古思想;古史;伪史
作者简介:杨善群(1937-),男,上海人,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
究。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个以“疑古”为旗帜的“古史辨”派在史坛崛起,其领导人
物顾颉刚被称为“疑古大师”[1]。从1926到1941年,《古史辨》共出版了七册九本
(第七册分为上中下三本),洋洋数百万言,人们称其为“疑古文献的大成”[2],
在史坛上掀起一股巨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史学研究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地下文物—
—有关的古籍竹简、帛书不断出土,人们对“古史辨”派的疑古思想有了新的认识,需
要对《古史辨》的成败得失重新进行评价和总结,对它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检查和反思,
以利于史学研究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正如已...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王子今:汉代社会识字率推测
嘉善在线 > 资讯中心 > 历史人文 > 正文
2011年07月14日 http://www.js0573.com
秦末民众暴动的著名故事,有陈胜、吴广利用同行戍卒神秘主义意识进行宣传鼓动的情
节。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中记载,陈胜、吴广策划起义时曾经“行卜”
。卜者暗示“卜之鬼”,“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
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
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
往语,皆指目陈胜。”所谓“丹书帛曰‘陈胜王’”是秘密行动,可推知陈胜、吴广这
样的普通戍卒,其中至少有一位是可以写字的。而陈胜“少时尝与人佣耕”的经历,是
大家都熟悉的。他们虽然在戍卒中身为“屯长”,但应当仍然是平民身份。
汉代普通人识字的例证,则有《史记•外戚世家》记载的窦少君故事。汉文帝窦
皇后的弟弟窦广国,字少君。窦少君“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其家不知其处
”。此后相继“传十余家,至宜阳,为其主入山作炭,暮卧岸下百余人,岸崩,尽压杀
卧者,少君独得脱,不死”... 阅读全帖
y*d
发帖数: 2226
16

我的经验是不看注释,那些注释很多互相矛盾,跟司马迁的原意也是拧的
当然这其中有很多缘故,也未必司马迁写的就是对的
但是琢磨这些注释太耽搁时间
还是先把太史公想讲的看明白再说
特别感兴趣的事情再深究,参考竹书纪年、左传、国语、国策等等(相比这些书,史记
还是更可信些)
g******t
发帖数: 18158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在斯大林格勒的枪决行动
完全讨论电影细节应该去电影版,老邢还真有个电影版。某一部电影上的夸张和演绎,
不影响历史版讨论基本历史事实
很多历史书的可信度也高不到哪里去,司马迁写《史记》,130篇,50多万字,记载了
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共3000多年的历史。好多人物(项羽啊
,刘邦啊)对话都有鼻子有眼的,司马迁哪里就听见看见了?《史记》还不是被很多人
当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来读的。
g****t
发帖数: 31659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孔子著春秋,乱臣贼子惧
"信以传信,..."如果我没记错,这是司马迁说的。怎么成了孔子的重要原则了?
你给解释下,什么叫“春秋笔法”
孔子的“春秋笔法”
vs
司马迁的“信以传信”
高下一望即知。
d****z
发帖数: 9503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孔子著春秋,乱臣贼子惧
司马迁本人对孔子的认识就是他疑以传疑。至于何处看出孔子信以传信疑以传疑,
这个就太多了。最著名的就是国共下午了。当然,你无知,未必知道我说啥。你说
春秋不是信以传信疑以传疑,司马迁被人给骗了,你很牛x。好了吧。
然后你回家自己改改历史,将来说不定,老将写历史,土共吓破胆。我xxsl。你
老继续,我就不干扰了。明早起来,土共匪首都被你吓死了,也未可知。
d****z
发帖数: 9503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孔子著春秋,乱臣贼子惧
再说一遍,孔子修春秋是基于鲁春秋。鲁春秋记载了的,即使不知
所云,孔子也不删。鲁春秋没有记载的,孔子也不加。
很多事情春秋没有记载,不是因为孔子去挑选史实,而是孔子基于
手头的文献而已。这个和司马迁写史记是不同的。司马迁的史记里
面很多人物的对话,与其说是史实,不如说是小说。这个和春秋有
很大不同。
t*n
发帖数: 14458
21
看什么东西
跟秦有关的数字司马迁还是记录很准确的,因为那些基本都是从秦记里头出来的
每次战役人数,战果有x万数字的基本都是跟秦有关
其他的就很少写具体数字
这一点上司马迁相当的严谨

别的CREDIT不知道,太史公对数字的CREDIT真不怎么样啊
一个例子,牧野之战,尚书说周王虎贲三百,到了太史公一下就变成了三千了
T*****y
发帖数: 18592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源义经也是自己找死
日本史和中国史,到底哪个更可怜
日本史留下的很多所谓史料,都是物语
这在古代人看来,可能没啥
现代人就要跳脚了:这玩意儿不科学啊不严谨啊
其实中国的史书,看似严格修编
但经得住考证的又有多少?
中国史的顾颉刚,太少了
虞姬项羽故事在司马迁之后有加工
焉能证明在司马迁之前就是真实的?
离开事件发生时间不长,就一定更真实?
源义经本人,没有画像
据说就是一个皮肤苍白的暴牙矮子
身高只有1米5。
果然,这一形象让人觉得比帅哥更该杀。
还是长得好看容易让人同情。
t*n
发帖数: 14458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从人口看战争潜力
头一回听说战国策不算史书
就算战国策吹牛鼻跟司马迁一模一样难道是巧合么
还有个旁证是秦末生产力水平跟长平时候没多大区别
楚汉秦三方作战动不动也是几十万的兵力,汉书上有记载
长平最后决战之后秦国不光人没了,连粮都没了。赵国更惨,向齐国要饭吃。
只出几万人根本不会打成这样。
而且我前面说了,没有数字记载的东西司马迁不会往上写。包括秦国有些仗,都没
写数字。

战国策这东西不是史书,严格的说是当年说客吹牛b的集锦。先秦史基本是无考的,大
家选择信太史公主要是因为先秦几乎没有任何流传下来的正经史书,所以大家想当然的
认为太史公距离年代最近,肯定可以看到些原始材料。但是太史公很明确的贯穿使用了
演义体写法,所以具体到细节,就很难令人信服了。我只说双方对峙了大约6-8个月的
时间,这个按照史记推算,双方的确是摆出了百万人在长平,而之后再邯郸,双方对峙
了2年多
w****j
发帖数: 5581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末文字獄嚴重麼?
那不一样,人家曹就是爱好手工艺制作。皇帝还有喜欢当木匠的呢。So?
曹雪芹是写小说,算搞学问?虽然人家的学问,在朋友圈里看也还是刚刚的。传世作品
少怎么了?史迁积两代人功夫,也就高了个史记,在你看了也是不可信了。史记一定不
是司马迁写的,司马迁学问搞到这么级别的话,不会只有点蛛丝马迹的。陈寿也就写个
薄薄几本的三国志。陈寿也是不存在的,搞学问搞到这么级别的话,不会只有蛛丝马迹
的。老Pliny也就写了本Natural History,老Pliny也应该不是作者,学问搞到这级别
的话,不会只有点蛛丝马迹的。Clausewitz就也就写了本On War, Clausewitz肯定不是
On War的作者,问搞到这级别的话,不会只有点蛛丝马迹的。这话可以一直说下去,我
渴了,得喝点水了。
w****j
发帖数: 5581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末文字獄嚴重麼?
看不起克劳塞维茨是吧?你眼界高了去了。司马迁陈寿神马的,除了他们的作品,有啥
其他记录你晒出来看看?用自己著作证明自己的存在,这算什么啊?谁知道不是后人委
托个名字搞出来骗人玩的?如果不是用史记和三国志,他们的皇帝记录在哪里?司马迁
被弓形还不是他自己说的,皇帝记录在那里了?你说的其他记录又在哪里?给个出处吧?
曹雪芹的记录么,多了去了,敦诚敦敏弘晓永忠裕瑞都是清宗室,他们记录很多曹雪芹
相关的事情。你后面这段话北卡得过分了啊,收敛点。
k**o
发帖数: 15334
26
这个很简单吧,项羽随从肯定有被俘的,人数什么的汉军一问就知道了,
田父,乌江亭长肯定没有被杀,汉军去问一下也就都知道了。这些可能
汉军有人记载了,后来司马迁也是汉朝的大臣,自然不难找出来。司马迁
开始收集资料那会儿,离楚汉争霸也就七八十年吧,说不定还有当事人
或者当事人的儿女健在呢。
r*******s
发帖数: 308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大禹墓里有什么?
baidu 过来的,会稽应该在河洛附近.
禹葬会稽,从历代的文献资料看,可能是不争的事实。但大禹葬于浙江绍兴会稽山,还
是豫西会稽山?至今仍是一个谜。
关于禹葬会稽的传说,史书有许多记载。《墨子·节葬下》云:“禹东教乎九夷
,道死,葬会稽山。”《史记·夏本纪》云:“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吕
氏春秋》、《汉书·地理志》、《吴越春秋》等都有禹葬会稽的记载。从历代史料和传
说情况看,会稽山的位置有两种说法:一是位于浙江绍兴钱塘江畔,二是位于豫西河洛
地区。因此,大禹的真正埋葬之地也存在两种可能。
在今天的浙江绍兴市有大禹陵庙。该陵位于绍兴城东南6公里的会稽山麓,面临禹
池,背负稽山,左右青山环绕。墓地有大禹陵碑亭一座,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亭内立一
石碑,上刻“大禹陵”三个字,为明代绍兴知府南大吉所书。千百年来,大禹陵一直是
浙东最负盛名的名胜古迹之一。相传,秦始皇就曾登上会稽山,并留有“上会稽,祭大
禹”的记载。李白、元稹、苏东坡、陆游等历代文人墨客都曾到此凭吊这位治水英雄,
并留有不朽的诗篇。大禹陵左侧有禹庙,始建于梁大同十一年(公元545年),供奉着
这位传奇圣人。
根据文献记载...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戚本禹:田家英之死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戚本禹:田家英之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31 02:39:50 2012, 美东)
田家英之死——一宗至今未了的历史要案
作者:戚本禹
XXX:
首先,我再次感谢您大老远把《xx》杂志(2002年2月号)《毛泽东涉暗杀田家英
案》报道的复印件寄来,读了这个报道,我才知道海外正在谬传毛泽东命汪东兴暗杀田
家英的流言,并且得知这种荒诞无稽的流言,竟也有许多人信以为真。流言的力量,不
可忽视。
我的诬陷置田家英于死地?
前几年,关于田家英之死的责任,是集中在江青、陈伯达、康生以及我与关锋、王
力的身上,说他的死亡是我们诬陷的结果,具体迫害他的人是关锋、王力和我。在一段
时间里,大报、小报、书籍、杂志上的各种报道连篇累牍,读不胜读。这些报道除了一
些确有其事的叙述,其他一大半,而且是要命的一大半,都是没有事实依据的传闻或捏
造。看了这些报道,想起司马迁《报任安书》“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的话。连我
们的大史学家居下流时,对铺... 阅读全帖
e**7
发帖数: 819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代书信是怎么传下来的?
今看《报任安书》,这么长的一封信,而且是个罪犯(司马迁)写给一个死刑犯的,且
该犯马上面临问斩。这封信怎么传出来的呢?
看那些文字,也就司马迁这档次的能写出来,绝非代笔或后世伪造。
过去那条件,是不是还有很多很好的书信,文献,都湮灭了吧。
一叹!
j******l
发帖数: 10445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司马昭原来是司马师的弟弟
不是孔子的孙子?
还有,司马南和司马迁有什么关系? 司马迁是司马懿他爷爷吗?
真乱啊.
R*****d
发帖数: 1148
31
唔。。。居然真是钟离春。。。
史记有“钟离”,也有“无盐”,但是木有“钟离无盐”。。。“钟离”首先是地名,
叫这个名字的不止一处,一在吴头楚尾,二在朱重八的老家。。。其他的记不清了。。
。其次是姓氏,项羽手下大将钟离昧,这个名字好象比较熟,呵呵。
“无盐”同“钟离”类似,首先是地名,大致就是山东东平一带--传说中的水泊梁山所
在地,当然这同时也就是列女传中的“钟离春”的故乡。其次是姓氏,货殖列传里面提
到过“无盐氏”,为平定七国之乱作出了贡献,不过这个家族此时的居住地是关中,而
非山东。此外田敬仲完世家(即田齐世家)当中对齐宣王的王后没有半个字的描述。。。
另外史记,至少仅就司马迁书写的部分,不可能去引用列女传,列女传作者刘向出生的
时候,司马迁已经死了。。。
c*********2
发帖数: 3402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昨儿做梦梦到了淝水之战
文盲啊。
司马迁比谢安早多了吧?
他的《报任安书》第一句:“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
更早的,赵高对秦二世说“为天下诛足下”。
m******r
发帖数: 4351
33
有人说秦始皇天下书籍都留了一份副本放在咸阳,作为项羽烧书得根据。
问题是我不知道这个抄写论哪本史书来的,从没见过那个史料里提过。有学问的不妨科
普一下。反面的证据倒是有:
司马迁引述的李斯的原话: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
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
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第一句话就是,"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明确地把史、纪和诗、书、百家语分别了开来。
博士官有特权可以藏书,但那也只是诗、书、百家语,不包含史、纪。有人说李斯的话
隐含着备份的意思,我不知道那个人文言文怎么学的。
后面明明说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而不是送到博士生那里去,多麻
烦。记住,那个时候还没有印刷术,全是手抄本。所以必定有很大数量的书都是孤本。
如果要是留备份,首先应该进行鉴别。这个不是鉴别医药卜筮种树之书那么简单,而是
鉴别诗、书、百家语那类的是不是同一本书,算法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你以为秦有这个
人力和耐心吗?记住,成书的那个时候文字还没统一,秦始皇的时... 阅读全帖
a*******t
发帖数: 10093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娲皇遗骨
司马迁最伟大之处,在于构建
没有司马迁的构建,就没有之后的二十四史,就没有中华民族
顾颉刚最傻逼之处,就在于解构
毁坏之余,却没有任何建设之功
其实他自己也深知自己不过是个刨祖坟的败家子
D*****i
发帖数: 8922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对竹书纪年的一个疑问
竹书纪年中记载了成汤的七世祖王亥在有易被杀,牛羊被夺走,他的儿子上甲微为父报
仇。
史记的商王世系中有王振(是王亥之讹写),但王亥被杀、牛羊被夺、儿子复仇的事,
一个字没有提。
但史记之前记载了这些事的典籍还有:
易经 (提到丧羊于易,丧牛于易)
屈原的《天问》(提到整个事件,但王亥的名字被误写成“该”)
世本 (提到王亥发明牧牛,但王亥的名字被误写成“胲”)
山海经 (提到整个事件)
国语 (提到上甲微报仇)
吕氏春秋 (提到王亥发明牧牛,但王亥的名字被误写成“王冰”)
清华简 (近年出现的战国时期楚国竹简,提到上甲微报仇)
以上这些典籍(除清华简),司马迁都是肯定看过的,为什么司马迁对这些事一字不提
,全部舍弃?可能有几个原因(1)过于简略,如易经,简洁如成语,不熟悉掌故的人
不知道是什么事情;(2)王亥的名字在传抄过程中,变得五花八门,司马迁搞不清是
同一个人,干脆舍弃。
现代学者王国维根据甲骨文知道,竹书纪年和山海经中王亥的名字是对的。学者们还发
现,甲骨文中提到王亥时常在名字旁边画一只鸟(商族是以鸟为图腾)。可能后人在抄
写过程中把这只鸟当成一个偏旁,于是就有了后世典籍中王亥...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22734
36
刘邦的曾孙把司马迁阉了
司马迁使劲操汉武帝祖宗
f****r
发帖数: 5118
37
都是司马迁的个人好恶影响了后人,如果让那个说项羽沐猴而冠的人来写项羽,估计就
变成项羽列传了,不知道这个本纪/列传的评审,汉武帝有没有评审一下,还是司马迁
一个人说了算?
d****z
发帖数: 9503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谁留下的成语最多?
重新写一下,确定是事迹。
孔子
韦编三绝 (孔子读易)
食不厌精 (孔子吃饭)
丧家之犬 (孔子逃难)
三十而立 (孔子的人生历程)
四十不惑 (孔子的人生历程)
随心所欲 (孔子的人生历程)
学而不厌 (孔子自述自己)
诲人不倦 (孔子自述自己)
乐以忘忧 (孔子自诉自己)
乐在其中 (孔子自诉自己)
梦见周公 (孔子做梦)
敬而远之 (孔子对鬼神的态度)
有教无类 (孔子选学生的标准)
因材施教 (孔子教学生的方法)
出类拔萃 (孟子赞孔子)
高山仰止 (司马迁赞孔子)
循循善诱 (颜渊讲孔子的教学方法)
威而不猛 (孔子弟子描述孔子)
温良恭俭让 (子路描述孔子)
道不拾遗 (司马迁描述孔子为政效果)
怨天尤人 (这个是孔子说自己不怨天尤人,不知道算不算“事迹”)
Y******u
发帖数: 1090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谁留下的成语最多?

我来腆着脸裁判一下
韦编三绝 (孔子读易) 算
食不厌精 (孔子吃饭) 不算,不是具体事迹,只是表达理念。
丧家之犬 (孔子逃难) 算
三十而立 (孔子的人生历程) 不算,不是具体事迹,只是表达理念。
四十不惑 (孔子的人生历程) 不算,不是具体事迹,只是表达理念。
随心所欲 (孔子的人生历程) 不算,不是具体事迹,只是表达理念。
学而不厌 (孔子自述自己) 不算,不是具体事迹,只是表达理念。
诲人不倦 (孔子自述自己) 不算,不是具体事迹,只是表达理念。
乐以忘忧 (孔子自诉自己) 不算,不是具体事迹,只是表达理念。
乐在其中 (孔子自诉自己) 不算,不是具体事迹,只是表达理念。
梦见周公 (孔子做梦) 这个是成语么?
敬而远之 (孔子对鬼神的态度) 不算,不是具体事迹,只是表达理念。
有教无类 (孔子选学生的标准) 不算,不是具体事迹,只是表达理念。
因材施教 (孔子教学生的方法) 算,出自别人对孔子的评价
出类拔萃 (孟子赞孔子) 算
高山仰止 (司马迁赞孔子)出自诗经,不能算。
循循善诱 (颜渊讲孔子的教学方法) 算
威而不猛 (孔子弟子描述孔子) 算
温良恭俭让 (子路描述...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8922
40
老母做梦遇神,儿子腿上有多个黑痣,这不像正儿八经的神化。
老刘被追杀时把孩子推下车,LZ和你是是否认为是司马迁故意编的?要是编的,不管前
面吹捧了多少篇幅,就凭这一点,司马迁满门就没命了。如果不是编的(我认为不是编
的),单凭这一点,读者都知道刘邦是个不择手段的人。
m**********4
发帖数: 774
41
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他的生父两次,一次在在写秦始皇,一次在写吕不韦。 两次内容
自相矛盾,因为他引用的史料不同。
正因为司马迁写了两种版本,才导致后人争论不休。
我觉得这点反倒表现出他是个很严谨的学者。不带自己的判断,综合记录AVAILABLE的
史料,偶尔出现矛盾,因为史料本身就矛盾。
m**********4
发帖数: 774
42
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他的生父两次,一次在在写秦始皇,一次在写吕不韦。 两次内容
自相矛盾,因为他引用的史料不同。
正因为司马迁写了两种版本,才导致后人争论不休。
我觉得这点反倒表现出他是个很严谨的学者。不带自己的判断,综合记录AVAILABLE的
史料,偶尔出现矛盾,因为史料本身就矛盾。
c***c
发帖数: 6234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靖
那是没有另一个司马迁写唐书。司马迁也就是爱写悲剧英雄,写了李靖估计也就一卫青
传水平。
s**r
发帖数: 669
44
古代有姓氏之分,栾氏,韩氏本是姬姓,赵氏的情况就有些复杂了。
到满,且骓不熟悉,《国语》、《左传》好像都没有提到。屠岸就出过2,3个史书有载
的人物,到底有没有狄人的血统也不是很清楚。
推荐你们看一看天涯网,虎公的《晋国诸卿家族史》
zz
栾氏,为晋国公族,晋靖侯之后。栾枝是文公时代的重要辅臣,其孙栾书后来担任晋国
正卿十余年(前587-前572年),栾书之孙栾盈为范氏驱逐出晋国,前550年潜回晋国复
仇,事败后被灭族,退出晋国政坛。
韩氏为晋君同族,曲沃桓叔生子名万,封于韩地(在今山西省河津县),韩氏创立。韩
氏在惠公时期地位显赫,晋文公时期地位较低,但后来韩厥活跃晋国政坛近50年,最终
担任执政(前572-前566年),韩氏确立晋国大族地位;韩厥之子韩起执晋国之政长达
27年(前541-前514年),韩氏愈大。前453年与赵、魏两家攻灭智氏,最终三分晋国。
赵氏可谓是个古老的家族,根据《史记-赵世家》,赵氏与秦同祖,是传说中颛顼
帝(黄帝之孙,号高阳氏)的苗裔,据说颛顼的一个孙女叫女脩,女脩吞了一只燕子的
卵,因而怀孕(这种情况一般都是野合的美化说法),生了个儿子叫“大业”。大业的... 阅读全帖
p********i
发帖数: 353
45
比如鸿门宴那段。别说当时项羽帐里未必有史官记录,就是有史官,也不能把挤眉弄眼
之类的都记下吧,就算挤眉弄眼都记下了,司马迁他就能拿到当时的记录??
因此显然鸿门之类的段子,多半是司马迁主观想象润色,完了当小说写的。
如此的话,史记一般的就有了问题。设想如今有个历史学家,写的著作里参杂了中南海
摔杯子的情节,那谁还把他写的其他东西当回事?
m***n
发帖数: 12188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载] 评汉武帝(3)
汉文帝,汉景帝被司马迁给夸大了,汉武帝是被司马迁给丑化了。因为私仇。
夸大文景自然是为了衬托汉武帝的丑陋。
s**r
发帖数: 669
47
2.艾陵之战
这时,吴王夫差也正率领大军向北开拔,准备第二次伐齐。鲁哀公自然是积极配合
,双方组成联军,杀入齐国境内。5月初,克博(在今山东省泰安县东南),25日(壬
申),进至嬴(在今山东省莱芜县北)。齐国人也不示弱,国书很快率领大军赶来,5
月27日(甲戌),双方在艾陵(在今山东省泰安县南,或说在今赖芜县东)展开一场决
战。
(1)国书阵亡
齐军方面是中原传统的三军阵型:国书将中军,高无 将上军,宗楼将下军。而吴
军则分为四部:精锐的中军由夫差亲自率领,此外还有上军(主将胥门巢)、下军(主
将王子姑曹)、右军(主将展如)。夫差先以本方的上、下、右三军与齐国的中、上、
下三军作战,自己则帅中军静观。一开始,吴右军战败了齐上军,国书的中军又战败了
吴上军。夫差一声令下,吴中军向国书杀来,齐军不支,最终惨败:国书、公孙夏、闾
丘明、陈书(陈乞之弟)、东郭书(齐国勇士)等将帅均战死疆场,被吴军缴获的革车
就有800乘,此外, 3000名甲士的首级也成了人家的战利品。战后,夫差慷慨地把上述
缴获赠送给鲁国:一方面酬谢他们的协助,更是为了让他们彻底与齐结仇,成为自己的
忠实盟国。但鲁国人也很精...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669
48
前479年还发生了一件中国文化史上的大事:这年4月11日(己丑),后来成为万事
师表的孔夫子病逝,结束了他73年的漫长而坎坷的一生。
孔子于前484年自卫返鲁,终结了长达14年的列国之游,政治抱负既灭,夫子开始
悉心于学术。前481年春,颜渊死,孔子哀叹:“天丧予!”
不久鲁国人猎得一只麒麟,孔子以为这麒麟与自己一样生不逢时,又叹:“吾道穷
矣!”相传还作歌一首:“唐虞之世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由,麟兮麟兮我心忧。”
前480年,爱徒子路在卫国身死,孔子不久即病倒了。垂暮之年遭受这样的连续打
击,无疑也严重损害了夫子的健康。于是,“夏四月己丑,孔丘卒”,也就成了《春秋
》经文的最后一条。
孔子晚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作《春秋》。《史记》记载:孔子为春秋,笔则
笔(记载),削则削(删除),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孔子自己说:“後世知丘者以春
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可见夫子对此书的重视程度。单纯从史书的标准来看,《春
秋》几乎是一本不及格的编年史——记述过于简略了,信息量严重不足。但《春秋》又
是中国历史上最经典、最重要的一部史书,原因正如司马迁的评价:“约其文辞而指博
”——文辞简练但内涵...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16824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东汉都干了些什么?
东汉倒霉就倒霉在后汉书是范晔写的,而西汉史有司马迁和班固两个大牛cover过,尤
其司马迁,说书水平一流,当然要精彩多了。
s*****e
发帖数: 16824
5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东汉都干了些什么?
东汉倒霉就倒霉在后汉书是范晔写的,而西汉史有司马迁和班固两个大牛cover过,尤
其司马迁,说书水平一流,当然要精彩多了。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