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史籍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j*j
发帖数: 5564
1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秦汉江南人口流向初探 [zz]
秦汉江南人口流向初探 [ZZ]
http://www.dic123.com/A/7/72/720_221366.html
秦汉时期我国经济、政治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黄河中下游地区是经济、政治的中心
,而江南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在经历一个较长时期的移民进入后,这个地区逐
步得到开发。
秦统一后在江南实行移民政策的具体做法是,把当地越人迁离原居住地,又把中原
地区的人口迁到江南。《越绝书》记载了秦将浙东地区的越人迁至“乌程、余杭、黝、
歙、无湖、石城县以南”〔1〕,也就是今浙江西部、安徽南部地区,这些越人发展成
以后的山越,长期游离于汉族政权之外,直到三国孙吴政权。秦又把“天下有罪谪吏民
”迁到山阴〔2〕,这样中原的汉人进入了浙东平原地区,设立会稽郡后,进入浙东的
汉人越来越多,到楚汉战争结束时,乌江亭长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
万人”〔3〕,这一数字不包括未迁出的越人。虽然汉人进入这一地区,由于会稽郡远
离中原,处于经济和政治发展的边缘地带,秦政府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力较弱,如陈涉在
大泽乡反秦时,会稽太守就与项梁商量反秦之事〔4〕。
在长江中游的江南地区,秦政府向这一地区的...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1141
2
努尔哈赤,(1559年02月21日-1626年09月30日),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出生于
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奠基者。金庸称
他为“自成吉思汗以来,四百多年中全世界从未出现过的军事天才”。但是关于他的死
因,史学界争论不休,始终没有定论。而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他是被袁崇焕的炮火
所伤,郁闷而死,还是因为身患毒疽,不治身亡。
朝鲜人的著作中明确记载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受“重伤”,并受到明将袁崇焕的讥讽。
据史料记载,1626年,68岁的努尔哈赤亲率大军南征,一路势如破竹,不战而得八座城
池,很快兵临宁远城下。明朝宁远城守将袁崇焕严词拒绝努尔哈赤的招降,亲率兵民万
人顽强守城。他们在宁远城上架设了11门红衣大炮(按:本为红夷大炮,因清朝时少数
民族入主中原,忌讳“夷”字,故称红衣大炮),随时准备迎接来犯之敌。
这种红衣大炮在宁远之战中确实发挥了它的极大威力。据史料记载,后金军队的攻城行
动在明军猛烈炮火的攻击下严重受挫。宁远城下,八旗官兵血肉横飞,尸积如山。在攻
城的第三日,后金军队便撤兵而去。
在威力极大的西洋火炮猛烈攻击的情况下,作为... 阅读全帖
J*******l
发帖数: 133
3
一)、文史界的颠倒黑白,自相矛盾,散布伪历史观。
央视早就成为“满遗”舆论宣传的大本营,满清鼓吹者阎崇年成了国家电视台的常客,
无耻歌颂鼓吹满清,《中国电视报》一反常态竟然全版刊登阎给洪承畴平反的文章,努
尔哈赤也是连期歌颂。如果你想在央视网站发一篇批判满清的文章,100%是给枪毙的
。这多年来颠倒历史是非,歌颂满清刽子手的电视剧一部连着一部。这一切难道都是偶
然?
关于努尔哈赤起兵反明的性质,史学界早就给平反了,说是反抗明朝的民族压迫,是正
义的,我曾经仔细查了查努尔哈赤起兵的理由,所谓的“七大恨”,大多是鸡毛蒜皮的
小事,要说明朝有民族压迫,肯定是有的,那毕竟是阶级社会。但决不是什么严重的不
能接受、不能和谈解决的民族压迫。绝非起兵的正义理由和满清入关时的“剃发令”、
“圈地”、“逃人法”之类的民族压迫天上地下根本没法比。“七大恨”里唯一值得一
提的是三十多年前的努尔哈赤的祖、父死于明朝平乱战争的误杀,可当时明朝已经表示
了歉意,并做了赔偿,当时女真部落接受了明朝的道歉,努尔哈赤还世袭了明朝的官职
。这和其他“恨”都一样是早已解决的历史问题。可是现在却翻出来,当作什么不可接
受的民... 阅读全帖
F*V
发帖数: 3978
4
来自主题: ChinaNews2版 - 冲绳人民要起来!
人民日报:不仅钓鱼岛要回归 琉球也可以再议了
2013年5月8日05:09 人民日报
原标题:论《马关条约》与钓鱼岛问题
1972年日本外务省发表《关于尖阁列岛主权的基本见解》,声称:“该列岛向来构成我
国领土西南诸岛的一部分,而根据明治二十八年五月生效的《马关条约》第二条,该列
岛并不在清朝割让给我国的台湾、澎湖诸岛内。”这成为日本所谓拥有钓鱼岛主权的依
据之一。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一、关于《马关条约》及其第二款
《马关条约》第二款第一项、第三项对同时让与的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的地理范围有明
确的界定,为什么仅对“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进行了模糊表述?从日方公开的
有关《马关条约》交涉议事录的记载,我们可见日本政府在条约中模糊处理台湾附属岛
屿的用心。
1895年6月2日中日签署《交接台湾文据》前,关于台湾附属各岛屿包括哪些岛屿,成为
双方讨论的焦点。当时日本公使水野弁理和清政府全权委员李经方之间讨论的纪要收录
于日本公文书馆,并见于日本学者滨川今日子所著《尖閣諸島之領有論点》一文中。在
会谈中,李经方担心日本在日后将散落于福州附近的岛屿也视为台湾附属岛屿而对中国
提出岛屿主权...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5
李海东和他拍下的《琉球国全图》
日本学者绘制的《琉球国全图》上,粉色代表中国所属地区,其中包括“钓鱼台”(即钓鱼岛)本组图片本报记者阚旋摄
昨天,长春人李海东抱着刚刚拍下不久的《琉球国全图》,仔细观察着地图上的每一个细节,满意地点着头,爱不释手……
李海东的收藏室不算大,密密麻麻地分类排放着各种各样的收藏品,《琉球国全图》在这些藏品中显得格外显眼,“这个地图太珍贵了,我还没有想好怎么样保存它!”
“当我得知拍卖行要拍卖《琉球国全图》时,我就下定了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把它拍下来,因为这张地图是钓鱼岛归属中国的重要史证,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李海东说。
《琉球国全图》是什么样的一幅地图?怎么是钓鱼岛归属中国的重要史证呢?
15年收藏文物3万余件
李海东今年37岁,他从1993年开始创业,后来成立了再生能源公司,“其实这个公司就是收废品的,每天我都能看到很多报纸、杂志之类的废品。时间长了,我发现里面有好多年头久的,但较为贵重的东西,于是就把这些东西留下来!”
慢慢地,他对文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收藏红色文物的想法。因为他的工作性质是全国各地四处走,每到一座城市,那里的古玩市场和拍卖行都是他... 阅读全帖
j****e
发帖数: 12067
6
远在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1275年抵达元上都之前一千多年,曾有一个罗马商
团经丝绸之路沙漠路线来到黄河流域,惊动了东汉洛阳宫廷。这是欧洲与中国有据可考
的首次直接交往。范晔的《后汉书》和古罗马推罗城地理学家马林(Marinus of Tyre)
的《地理学导论》,都著录了古罗马人这次神秘的中国之行。《后汉书》的记述极其简
略,《地理学导论》虽然较详细,但经历代辗转抄录,不无鲁鱼亥豕之讹。特别是帕米
尔东西许多地理名词系西域本地语言名称,和其他古希腊罗马地志及汉文史籍有关中亚
和中国地理的记载往往大相径庭,至今不能完全落实。这就为研究罗马商人此次中国之
行的史学工作者留下了许多难解之谜。
首先,罗马商人来华的确切年代中外史籍记载不一,难以肯定。
公元2世纪希腊学者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公元85--165年)曾著《地理志》一书,
书中详述自幼发拉底河口,经美索不达米亚、米地亚、爱克巴塔那(阿蛮)、帕提亚(安
息)、赫克桐及罗斯(和椟),马嘉那、安梯俄齐亚(木鹿)、巴克特拉(大夏)、石塔,进
入中国的路线和方位。这是西方古典... 阅读全帖
g*******0
发帖数: 5
7
西藏历史地位明辨(转载)
拨云现日
关于西藏的历史地位,可谓众说纷纭,然而不基于历代中原王朝对周边民族政权所采取
的羁縻政策来谈西藏乃至其他民族政权的历史地位都是无法说清的。本文从阐述羁縻政
策的层次及由此划分的三种羁縻关系入手,对西藏从元朝至清朝不同时期的历史地位进
行了辨析,同时驳斥了诸多不正确的见解与观点,希望有助于读者对西藏的历史地位建
立实事求是的认识。
前言 吐蕃疆域的变迁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元朝与吐蕃的关系
第三章 明朝与吐蕃的关系
第四章 清朝与前期甘丹颇章政权的关系
第五章 清朝与过渡期甘丹颇章政权的关系
第六章 清朝与中期甘丹颇章政权的关系
结论 吐蕃历史地位简评
附录一 驳《西藏历史地位辨》
附录二 驳《西藏地方与清朝中央政府的属领关系》
附录三 正史对于各朝疆域的记载
附录四 零星驳斥
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 吐蕃疆域的变迁
藏区,藏族人称为吐蕃(藏文བོད,Bod,英文Tibet),国际
上称为大藏区,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传... 阅读全帖
J*******l
发帖数: 133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JohnSMill (John S Mill),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满遗”霸占舆论阵地,在文史界、影视界散布伪历史观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25 05:58:33 2012, 美东)
一)、文史界的颠倒黑白,自相矛盾,散布伪历史观。
央视早就成为“满遗”舆论宣传的大本营,满清鼓吹者阎崇年成了国家电视台的常客,
无耻歌颂鼓吹满清,《中国电视报》一反常态竟然全版刊登阎给洪承畴平反的文章,努
尔哈赤也是连期歌颂。如果你想在央视网站发一篇批判满清的文章,100%是给枪毙的
。这多年来颠倒历史是非,歌颂满清刽子手的电视剧一部连着一部。这一切难道都是偶
然?
关于努尔哈赤起兵反明的性质,史学界早就给平反了,说是反抗明朝的民族压迫,是正
义的,我曾经仔细查了查努尔哈赤起兵的理由,所谓的“七大恨”,大多是鸡毛蒜皮的
小事,要说明朝有民族压迫,肯定是有的,那毕竟是阶级社会。但决不是什么严重的不
能接受、不能和谈解决的民族压迫。绝非起兵的正义理由和满清入关时的“剃发令”、
“圈地”、“逃人法”之类...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8922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商朝先公王亥
西方史籍太少,太不可靠。于是他们剑走偏锋,搞考古。不过丢开史籍考古出来的东西
就可靠吗?我看未必,拿出几个坛坛罐罐就编故事,跟古籍造假也差不多。
就拿中国的甲骨文来说吧,如果没有史记,不知道有多少考古学家根据上面的什么上甲
、大乙、大丁编出无数华丽的故事来。

试?
f**********4
发帖数: 2617
10
俺学浅,没什么准备就放了一炮。现在厚着脸皮再回来放一炮。
俺还是熟晚期罗马时代,所以还是以此为例。以前俺提到过的《教会史》的作者
Eusebius of Caesarea,还有一个技术含量更高的著作《编年志》(Chronicon),一
部分经过亚美尼亚文和拉丁文转译流传下来。 他的后人Saint Jerome整理续写成自己
版本的Chronicon,也流传下来,有网上链接:
http://www.tertullian.org/fathers/jerome_chronicle_00_eintro.ht
这里面第一页的intro相信对大家理解/吐槽那个时期的年代确定方法有很大帮助。我
就不再重复翻译全部。只概括一下我的观点:
1. 古代中国史家在时间驾驭上显然如楼主所说有好得多的传统。古典时期的希腊,罗
马典籍著名的经常根本不关心年代。而那些单纯的年代志,我们这样的读者一般难以接
触到或者也没有兴趣。
2. Eusebius的年代志的意义在于用比较合理的办法把他之前的许多年代志链接起来,
摘抄一段intro的原文:
“For instance he was able to determin...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1785
11
荷马史诗大概相当于穆天子传
帕罗斯碑相当于竹书纪年,而且也是出土的东西
编年史相当与史记,尤希比乌也和司马迁一样对前代史籍进行了整理,而且也夹杂着某
种倾向
历史相当于春秋,希罗多德也是出于对现实分裂的情况才写的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类似于站国策
这样看来,希腊和中国的古代史籍还很类似呢,大乱比,一笑一笑
z****g
发帖数: 2497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求推荐讲五代十国的书
这个楼上都说了,通鉴肯定是首选,看胡三省注的。然后可以看看
张国刚的唐代藩镇研究。
其实要真正了解中国古代史,通鉴绝对是必读之作,而且应该先读。
然后再选择看二十四史,或其他史籍。
别怕自己古文不行,通鉴是史籍里面最白话的了,你硬着头皮
啃两卷,下面就会发现你手不释卷了。
f**********4
发帖数: 2617
13
六:哥特的凯歌
日耳曼人民族大迁徙的时代,至公元五世纪中叶,结束了其第一波高潮。第一轮比赛开
始时的参赛选手,有惨遭淘汰的(比如西林汪达尔人),有被打散并入其它民族的(比
如阿兰人),还有生存下来并在罗马帝国境内安家落户的。这其中哈斯丁汪达尔人走的
最远,跑得最疯,在北非建国。其余四个,都在高卢路(Praetorian Prefect of Gaul
)安了家。苏维汇王国占据了我们故事的主舞台:伊比利亚半岛。西哥特王国和勃艮第
王国分别扎根在高卢的西南和东部。我们尚未提及的法兰克王国的雏形此时在高卢北部
也逐渐形成。
在罗马帝国境外,沙隆大战之后一年多,匈人大帝阿提拉暴死。匈人宇下的诸多扈从日
耳曼民族以哥特人的近亲格皮德人(Gepids)为首,向宗主宣战。公元454年爆发的奈
道会战(Battle of Nedao),日耳曼联军决定性的战胜了匈人。庞大的匈人帝国分崩
离析。重获自由的日耳曼诸族,包括东哥特人、格皮德人、斯基里人(Scirii)等等,
按捺不住流浪的心,效仿他们先走一步的同胞,开始向已经支离破碎的罗马帝国继续移
民。第二波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的浪潮开始了。
在这个历史大背景...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0861
14
不必美化赵宋王朝——宋代顶峰论献疑
张邦炜
2011-11-23 09:36:19 阅读 2211 次
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刊载时略有删节),蒙邱志诚先生提供完整
版,象牙塔网络发布
一、“往前多走了一步”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赵宋王朝真可谓时来运转:30年前,备受贬损:“
守内虚外,积贫积弱”;30年后,博得赞美:“空前绝后,登峰造极。”宋朝顶峰论,
据说出自史界泰斗。的确,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
赵宋之世。”[1]邓广铭讲过:“宋代的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截至明
清之际的西学东渐的时期为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值得注意的是
,邓氏强调“历史不能割断”,既重视隋唐两代的“传承”,又在时间上严格予以限制
,“截至明清之际”。[②]至于陈氏的论断,只怕应当正确理会,不能无限引申。正如
那句名言所说:“真理往前多走一步就是谬误。”
宋朝顶峰论的代表作,当推萧建生先生所著《中国文明的反思》一书。此书号称“
当代中国的《盛世危言》”,某些媒体在高度评价之余,也曾指出:“作者对每个时代
史料的把握真切与否,有... 阅读全帖
m**c
发帖数: 7299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匈奴据说是夏桀王的残余.
据中国部分史籍记载,匈奴人是夏朝的遗民。《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
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
黄帝。《史记索隐》引张晏的话说:“淳维以殷时奔北边。”意即夏的后裔淳维,在商
朝时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了匈奴。还有一说认为,移居北地的夏之后裔,是夏桀的儿
子。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獯鬻带着父亲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即是中
国所称的匈奴。
部分学者根据《史记》记载的后半段文字,认为匈奴原是山戎、猃狁、荤粥。王国维在
《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
、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还有一
说,把鬼戎、义渠、燕京、余无、楼烦、大荔等史籍中所见之异民族,统称为匈奴。
z**********e
发帖数: 22064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给温总理冲洗阳物”——这孙子公开借古讽今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17 16:22:41 2014, 美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3b17090102v1i8.html
国家脑死亡
闲情偶记 http://blog.sina.com.cn/zawen2008 2014-09-17 21:20:10
甄别明朝的好人与坏人,只看一本书,根本就不够用。之于光时亨,除了投降这个政治
污点,野史中的形象,那是相当灰暗,只有轶事,显出格外的生动和有趣。
光先生的著名商标叫“鸟人”牌,人称“洗鸟御史”。据说当年的温总理(首辅)体仁
大人,外面的形象很威猛,里面的形象却很猥琐。按照祖传秘方,光时亨每天坚持用“
洁尔阴”之类给温总理冲洗阳物,直到大人活力再现。按说,为领导近身服务,关键时
刻帮领导毒杀个把人都有人做,仅仅亲自为领导洗个鸟,也不算太突出。突出的是,光
先生为自己洗出了前进的道路,...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17
从春秋、战国、暴秦直至秦末战争和楚汉战争,中国经过其间连续近600年的战乱
、毁坏、凋敝及暴政,处于构建一个统一、安宁、繁荣和长寿的新帝国的极重大历史关
头。其时,有一项最重大的要素,决定初生的华夏汉帝国对匈奴帝国的战略和外交:与
匈奴相比,汉的战争实力显著羸弱。
从高祖到武帝在位初期的约70年里,汉帝国大致实行“外交防御”——主要依靠外
交的防御,它一言以蔽之就是“朝贡和平”:汉帝国向匈奴帝国朝贡,以便不遭到强大
凶猛的匈奴帝国的大规模武力入侵和破坏。
无疑,在广义的战略形态和精神气质上,“外交防御”和“朝贡和平”是“孙子”
式的。但从事后来看,这也可以被称作历史性大反攻之前“韬光养晦”式的漫长前奏,
因为随之而来的是武帝发动一次次大规模远程打击,以至最终决战决胜,击毁作为大帝
国的匈奴,永久结束它对汉帝国乃至华夏的近乎致命的威胁。
“防御外交”的开启
整个这番史事有个千年背景,那就是近700年里华夏在匈奴面前总的战争力量劣势
,还有同样长久的世纪性斗争。匈奴有其在史籍上被含混地称呼或宽泛地界定的祖先和
亲族:《史记》所说的山戎、猃狁、荤粥,商人所说的鬼方、混夷、獯鬻,周人所说的
猃... 阅读全帖
l***y
发帖数: 1166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蒙古西征时的中国胁从军
郭侃,网络上他有如下称号:中东神将、横扫穆斯林的中国战神、郭靖的历史原型……
既然陈庆之这些人的水分已经去的差不多了,那么就把郭侃这块湿毛巾也拧一拧吧。
《元史郭侃传》,基本可以分为4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身世和第四部分供职忽必烈
期间,是类似于史记的历史书;第二部分从跟随旭烈兀西征到攻打木报答,是类似于三
国演义的历史演义小说;第三部分从报答战役结束到西征军撤退,是类似于网络穿越小
说的民间故事。我们主要说第二和第三部分。
先说郭侃的木剌夷之役。
木剌夷,就是阿萨辛派,俗称暗杀团,总部位于阿拉穆特城堡。《元史》记载,
1253年开始郭侃跟随旭烈兀西征,破阿萨辛派军5万,攻下128座城池,仅迫降周边国王
就好几个。
我们且不提人数稀少的以暗杀著称的阿萨辛派是否有5万兵力128座城池,只看看《
世界征服者》的作者志费尼,他作为旭烈兀的部下,亲身参与了这一场战斗,包括参与
了劝降末代“山中老人”鲁坤丁等核心事件,但是他在著作中对郭侃一字未提。
而且这场战役没有什么大规模会战发生,鲁坤丁投降之后,被逼拆掉了防御工事,
蒙古人毫不费力的击败了群龙无首的阿萨辛派,占领阿拉穆特。
然后,在击败暗杀团之... 阅读全帖
q*****k
发帖数: 586
19
NO.5 廖化——文武双全,岂是平庸之辈
中国有一句尽人皆知的俗语:“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比喻办事缺乏好手,让能力一般的人出来负责。一句话盖棺论定,把廖化说成了一钱不值的平庸之辈:廖化这个人能力一般般,纯属“矬子里面拔将军”,任用他当先锋是没办法的办法。
实际情况是这个样子吗?曾看陈寿的《三国志》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廖化不但不象成语中说的那样窝囊,而且他“高调精彩亮相,武艺无比高强,也曾千里走单骑,差点活捉司马懿”,是一位叱咤疆场的三国英雄。 廖化一生,先后跟着关羽、诸葛亮、姜维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以勇敢果断著称,最后官封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
在三国时就有“前有王、句,后有张、廖”之誉。王是王平,句是句扶,张为张翼,廖就是指的廖化。蜀国后期人才缺乏不假,但把廖化这样文武双全,有勇有谋的人才比喻成“平庸之辈”,只能是伯乐瞎了眼,岂不是历史上一桩冤案!
NO.4 周瑜——雅量高致,反诬心胸狭小
因为一部“七分虚构、三分真实”的《三国演义》,周瑜让人家喻户哓。但人们所知晓的这个周瑜却与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判若两人。《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是一个风流倜傥、有些才干,但心... 阅读全帖
h*h
发帖数: 27852
20
李成梁与努尔哈赤的纠葛:努尔哈赤如何崛起的?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5-5-19编辑:徐亚军
大明辽东总兵李成梁曾经是大明帝国真正的英雄。
努尔哈赤和李成梁之间的恩怨纠葛,错综复杂,极为诡异,至今无人能够完全考证
清楚。
诚如我们所知,早期的努尔哈赤远不像后来人们所愿意相信的那样强大与传奇;而
早期的李成梁则是一位真正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一位起于贫寒却曾经百战百胜的将军。
可惜,当努尔哈赤日益强大起来时,这位英雄却在大明朝万历十年之后扑朔迷离的
政局中,如美人迟暮般无可挽回地走向了末路。努尔哈赤崛起的整个经过,几乎贯穿在
李成梁没落的全部过程之中。双方此种消长的原因何在,正是我们需要在此展开的。而
这种消长的结果,就是大明帝国辽东局势的糜烂日深。
仔细观察一位真正的英雄走向末路,真是一种令人伤感的体验。
四十岁时,一位巨眼识人的大明巡按御史发现了李成梁。
当时,这位具有朝鲜族血统、出身于中级武将世家的李成梁,正在辽东铁岭卫走投
无路,苦度时光。这里,就是今天出了个赵本山而为全国人民所熟知的辽宁省铁岭市。
李成梁,字汝器,又作汝契,号银城。他的先祖李英是朝鲜人,明朝初年从朝鲜渡
江来到...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对待先商,正确的科学态度
毛主席绝对不是理科生,据史料记载,他在上中学时,文、史两科成绩极佳;但数学成
绩不好,挂过科
毛泽东晚年曾对人讲,他将《资治通鉴》这部300多万字的史书读过“一十七遍”。
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喜欢阅读传统的经、史、子、集著作,“苟有志于学问,此实
为必读而不可缺”,这是青年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态度。他对史籍的爱好,贯
穿于他的一生。
毛泽东读得最多的、批注最多的历史书籍是《二十四史》。中南海毛泽东故居藏书中有
一部清乾隆武英殿版的《二十四史》。这部《二十四史》,是1952年工作人员根据他阅
读中国古籍的需要而添置的。这是一部大字木刻线装本,毛泽东生前特别喜爱,每次去
外地视察工作,参加会议和调查研究时,他老人家都嘱咐工作人员带上这部史籍,走到
哪里,带到哪里,读到哪里。从50年代到60年代、70年代,无论在外出的火车上、飞机
上,无论在住地的会客厅里、书房里、办公室里、卧室里,无论白天、黑夜,工作人员
随时都可以看到他老人家凝神静气地读《二十四史》的身影。
如果说毛泽东从青年时代开始阅读《二十四史》还只是单本、篇章,那么从1952年之后
,毛泽东读乾隆武英殿版的《二十四史》,就...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2
http://www.jwb.com.cn/wh/201512/t20151204_4578717.html
发布日期:2015-12-04 10:40来源:腾讯网
北魏,一个未竟统一之志的“征服者王朝”,却开启了隋唐恢宏之局。但从第一代
入主中原的拓跋珪始,北魏就陷入再造传统的无尽困惑与冲突之中。北魏留下的,不仅
是今天大同震撼人心的云冈石窟,更是诸多历史疑团。
自北魏第三代君主太武帝拓跋焘以《国史》案诛灭北朝高门大族崔浩后,北魏前期
历史,大多湮灭无闻,仅在其他史书中留存只言片语。陈寅恪、唐长孺、田余庆等已故
史学大家对北魏史的开掘,已成中古史研究的精彩华章。毫无疑问,这些史学家的基本
视野,是以动荡变革之际“中国”之存续与发扬,为观察北魏史切入点的。那么,还有
没有一种全新的角度看待北魏?罗新教授的《黑毡上的北魏皇帝》所展现的“内亚”(
InnerAsia)视野,从北方各族群的政治传统入手,正是这样的一种努力。
北魏文官俑
北魏从内亚的蒙古高原东部,走向传统中国的统治中心,是道武帝拓跋珪(371年
—409年)的功业,也是其一生跌宕起伏的根源。拓跋珪早岁颠沛流离,后凭借母族之
力...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3
梁启超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重要的政治和思想人物,从戊戌变法时跟随康有为崭露
头角,到后来办报写政论,“笔锋常带感情”,影响了众多读者。有关戊戌时期康梁等
人的思想,学界已有不少成果,比如张朋园先生的系列作品。
10月31日,著名晚清史学者茅海建做客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作了题为“论戊戌时期梁
启超的‘民主’思想”的讲座,与已有研究相比,茅海建更为重视梁启超“民主”思想
的特殊性。在讲座中,他从三份史料入手,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和爬梳,考察戊戌时期
梁启超究竟有着怎样的“民主”思想,以期重新认识已有的知识体系,以考据之力重审
当下的思想史研究。
“无议院之名,却有其实”?
1896年,年仅23岁的梁启超在《时务报》第10册上发表《古议院考》,开篇问“泰西各
国何以强?曰:议院哉,议院哉!”梁虽然肯定了西方议会制的重要作用,认为它是民
主制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但随即笔锋一转,称古代中国“虽无议院之名,却有
其实”。梁启超认为,在《易》《书》《周官》《记》《孟子》等儒家经典中均有关于
议会思想的表述,到了汉代,甚至出现了相似的议会制度,曰“‘不属署,不直事’,
其职与西国同”。梁启超在《...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4
第六章从会通中西到西学东源(OCR自《新学苦旅》)
追求“会通”者的苦衷
在礼仪之争以后,西学的传入基本中断。此时中国知识分子虽然在学术上有重要建
树,但在思维方式上、在骨子里,依然不脱固有的模式。总的说来,清代正统学术并没
有导致中国科学的复兴,到“乾嘉汉学”兴盛时反而更深地回到故纸堆中去了。作为掌
握着社会精神财富的知识阶层,竟然作出某种驼鸟式的反应,这是令人惊诧的。
想当年,“西儒”利玛窦带来西方科学文化之初,知识分子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徐光
启提出的“会通中西”思路。即“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历
书总目表》)。与他同时代的李之藻也说:西算“加减乘除,总不殊中土,至于奇零分
合,特自玄畅,多昔贤未发之旨。”(《同文算指序》)以上系就西学中的特殊门类—
—西历与西算而言的。就总体西学而言,则是利用其来“易佛补儒”。他们的这个思路
一直流行于此后若干代人中.如薛凤祚(1600-1680)说:“中土文明礼乐之乡,何讵
遂逊外洋?然非可强词饰说也。要必先自立于无过地,而后吾道始尊。此会通之不可缓
也。”(《历学会通序》)。这一思想指导下,他经三十余年而写成《历学会通》一... 阅读全帖
h*****9
发帖数: 6643
25
版本二
《临安县志》《西湖大观》《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都记载了北宋时杭州知
府中的提辖武松勇于为民除恶的侠义壮举。上述史籍中,武松原系浪迹江湖的卖艺人,
“貌奇伟,尝使技于涌金门外”,“非盗也”。杭州知府高权见武松武艺高强,人才出
众,遂邀请入府,让他充当都头。不久,因功被提为提辖,成为知府高权的心腹。后来
高权因得罪权贵,被奸人诬谄而罢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赶出衙门。继任的新知
府是太师蔡京的儿子蔡鋆,是个大奸臣。他倚仗其父的权势,在杭州任上虐政殃民,百
姓怨声载道,人称蔡鋆为“蔡虎”。武松对这个奸臣恨之入骨,决心拼上性命也要为民
除害。一日,他身藏利刃,隐匿在蔡府之前,候蔡婆前呼后拥而来之际,箭一般冲上前
去,向蔡鋆猛刺数刀,当即结果了他的性命。官兵蜂拥前来围攻武松,武松终因寡不敌
众被官兵捕获。后惨遭重刑死于狱中。当地“百姓深感其德,葬于杭州西泠桥畔”,后
人立碑,题曰“宋义士武松之墓”。
g****g
发帖数: 1828
2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海啸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
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
目录
[隐藏]
* 1 词源
* 2 原因
o 2.1 海啸对台湾影响
* 3 历史
* 4 纪录
* 5 规模
* 6 参见
* 7 外部链接
[编辑] 词源
海啸在许多西方语言中称为“tsunami”,词源自日语“津波”,即“港边的波浪”(
“津”即“港”)。这也显示出了日本是一个经常遭受海啸袭击的国家。汉字又称海溢
,韩语来源。台语称海涨。“tsunami”一词,在1963年的国际科学会议上正式列入国
际术语。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观察、预测来预
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阻止它们的发生。
[编辑] 原因
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地震规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波
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在海底附近传播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
都可以传播过去,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每小时五百到一...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2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郑义:中国之毁灭(3)
常有读者或观众(特别是外国人)问我:老井村那种没水喝的地方,为什麽不乾脆搬走?
这也是我最初提出的问题。那一天,看过许多井後,我们扛上自行车翻了两架大山,抄
近路
来到他出生的小山村。黄昏时分,我和他年迈的父亲坐在小院子里聊天,就曾提出过这
个问
题。老人叹口气,说∶"这里没水,可有地呀,有地就有粮食呀。太行山上这些村村,
尽是逃
荒从河北过来的。没水吃半天一天总可以担回来,没粮吃可咋活?"
後来,我便拿这句话去回答人们的疑问。多年过去,当我研究中国的生态环境之际终於
明白:老人的那句话及那话背後的无数悲剧,所指的是中国日益紧缩的生存空间。
基本国情与数字(略)
水危机:生命支援系统动摇
新闻控制等於拆除了民族的预警装置,水资源危机似乎是在一个早晨突然降临的。只有
在城里人拧开自来水龙头没水流出来的时候,水才开始成为一个问题。
按照一般的说法,危机是从八十年代才开始感觉到的。首先是华北地区,天津、北京、
太原等城市缺水,继而是大连、秦皇岛、烟台、宁波、厦门等沿海城市,然後是西安、
重庆
等内陆城市。这里有一个值得思索的现象:在谈论水资源危机时,西北及北部是被忽略
不计
的。这不仅证明了...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28
武装的中国:千年战略传统及其外交意蕴
时殷弘
原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第6期
内容提要:作者从克劳塞维茨战争哲学的视野出发,审视在中国战略理念传统方面
影响最久最大的《孙子兵法》,论述在战略精神和外交意蕴上与之契合的、汉帝国前期
的“外交防御”和“朝贡和平”。接着,凸显中国另一类古代战略传统,即彻底歼灭和
决战决胜的大规模远征。随后主要概述明朝中期儒家战略的得胜和中华帝国的军事衰落
,前者显露出孙子式战略的压倒性显赫地位的政治文化基础。进至中国现代最伟大的战
略家毛泽东,揭示和深切理解他的“孙子与克劳塞维茨结合”式的战争和战略方式,连
同他的战略缔造和贯彻的活的“灵魂”。最后,在中国悠久传统的背景下,论析当代中
国大战略的复合性内涵,并且提炼出对中国战略史和外交史饶有意义的几项深层道理:
力量对比变迁与战略形态变迁之间有结构性因果联系;中国在深刻的文化意义上更易倾
向于孙子式的或儒家的战略传统,连同其裨益与弊端;这种战略倾向有其复杂的外交意
蕴和一贯的优先“主题”,即争取代价最小化而非收益最大化;因而,中国较难胜出的
自我挑战较经常地在于,必需之际能够正面攻坚,以至决战决胜。
... 阅读全帖
c****u
发帖数: 8308
29
就不说元代了.
你每年初一和皇帝生日都必须来这儿磕几个再走,这怎么说. 这位置就是各道县衙门后
堂的位置. 还1950年,能这么扯蛋么. 琉球朝鲜越南都没这些东西,因为是宗主关系,非
领土. 只有迎恩门式建筑.
明朝的.
布达拉红宫萨松朗杰殿
灌顶国师印
册封达赖的金汁玉页.
--------------------------补点儿元代的.
西藏在元代是宣政院直辖, 就是中央直辖,比现在地位高. 册封文书,金印等散落西藏各
地,并没有集中到拉萨. 至于原因,简而言之, 当时后藏最强的萨迦派在甘肃会见了窝阔
台二子,阔端,全藏户籍全部交上,归为蒙古及后来的元朝臣民. 紧接着西藏实施了在中
国中央政府管理下的第一次户籍整理, 相关史籍当然也都留在了萨迦. 同时, 蒙哥, 忽
必烈, 旭烈兀均在西藏有自己封地, 史籍也相对散落.
但元帝国赐封国师等玉印照片很多,自己搜索就可以看见了. 大昭寺现在和元代最直接
的联系就是有一盏银制大灯, 旭烈兀从埃及回师四川时给西藏的.
y***u
发帖数: 7039
30
何新 : 子虚乌有的“拜占庭帝国”
2012-09-18
——近代西方史学的另一巨大伪造物
多数中国人无知于欧洲史。目前中国大学书本中所教的欧洲历史,几乎全部直接抄
录西方人种族主义历史观的伪史体系。与希腊荷马系统的伪史直接关联,近代西方史学
还凭空伪造了一个关 于东方拜占庭的伪史系统。
1、历史上从没有存在过一个所谓的“拜占庭帝国”
历史上根本没有存在过一座名叫“拜占庭”的城市,真实存在的那座城市本名是“
君士坦丁堡”。而这个君士坦丁堡,就是今天的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历史上也从来
没有存在过什么“拜 占庭帝国”。所谓拜占庭帝国,其真名就是“罗马帝国”——中
世纪的人为了将土耳其这个罗马帝国区别于意大利那个古罗马帝国,将亚洲的这个罗马
帝国称作东罗马帝国。
中国古史书中早就知道亚洲这个罗马帝国的存在——称其为“大秦”或者“拂林”
(后者即罗马Rūm和波斯语Prum的变音)。
“拜占庭”一名的出现则纯然是一个史学的伪造。这个名字出自16世纪的德意志帝
国学者。当时位于亚洲土耳其的东罗马帝国已经不存在了。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为了建
树德意志民族与罗马 帝国的历史联系,也为了建树哈布斯堡王室...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31
人民日报:不仅钓鱼岛要回归 琉球也已可再议
2013年05月08日03:54 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有话说(198人参与)
张海鹏 李国强
1972年日本外务省发表《关于尖阁列岛主权的基本见解》,声称:“该列岛向来构
成我国领土西南诸岛的一部分,而根据明治二十八年五月生效的《马关条约》第二条,
该列岛并不在清朝割让给我国的台湾、澎湖诸岛内。”这成为日本所谓拥有钓鱼岛主权
的依据之一。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一、关于《马关条约》及其第二款
《马关条约》第二款第一项、第三项对同时让与的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的地理范围
有明确的界定,为什么仅对“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进行了模糊表述?从日方公
开的有关《马关条约》交涉议事录的记载,我们可见日本政府在条约中模糊处理台湾附
属岛屿的用心。
1895年6月2日中日签署《交接台湾文据》前,关于台湾附属各岛屿包括哪些岛屿,
成为双方讨论的焦点。当时日本公使水野弁理和清政府全权委员李经方之间讨论的纪要
收录于日本公文书馆,并见于日本学者滨川今日子所著《尖閣諸島の之領有そめぐる論
点》一文中。在会谈中,李经方担心日本在日后将散落于福州附近的岛屿也视为台湾附... 阅读全帖
b*****2
发帖数: 11103
32
http://news.sina.com.cn/c/2013-05-08/035427055069.shtml
论《马关条约》与钓鱼岛问题(厘清钓鱼岛问题①)
张海鹏 李国强
《 人民日报 》( 2013年05月08日 09 版)
张海鹏 李国强
1972年日本外务省发表《关于尖阁列岛主权的基本见解》,声称:“该列岛向来构
成我国领土西南诸岛的一部分,而根据明治二十八年五月生效的《马关条约》第二条,
该列岛并不在清朝割让给我国的台湾、澎湖诸岛内。”这成为日本所谓拥有钓鱼岛主权
的依据之一。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一、关于《马关条约》及其第二款
《马关条约》第二款第一项、第三项对同时让与的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的地理范围
有明确的界定,为什么仅对“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进行了模糊表述?从日方公
开的有关《马关条约》交涉议事录的记载,我们可见日本政府在条约中模糊处理台湾附
属岛屿的用心。
1895年6月2日中日签署《交接台湾文据》前,关于台湾附属各岛屿包括哪些岛屿,
成为双方讨论的焦点。当时日本公使水野弁理和清政府全权委员李经方之间讨论的纪要
收录于日本公文书馆,并见于日本学者滨川今日子... 阅读全帖
G********0
发帖数: 104
3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冲绳人民要起来!
人民日报:不仅钓鱼岛要回归 琉球也可以再议了
2013年5月8日05:09 人民日报
原标题:论《马关条约》与钓鱼岛问题
1972年日本外务省发表《关于尖阁列岛主权的基本见解》,声称:“该列岛向来构成我
国领土西南诸岛的一部分,而根据明治二十八年五月生效的《马关条约》第二条,该列
岛并不在清朝割让给我国的台湾、澎湖诸岛内。”这成为日本所谓拥有钓鱼岛主权的依
据之一。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一、关于《马关条约》及其第二款
《马关条约》第二款第一项、第三项对同时让与的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的地理范围有明
确的界定,为什么仅对“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进行了模糊表述?从日方公开的
有关《马关条约》交涉议事录的记载,我们可见日本政府在条约中模糊处理台湾附属岛
屿的用心。
1895年6月2日中日签署《交接台湾文据》前,关于台湾附属各岛屿包括哪些岛屿,成为
双方讨论的焦点。当时日本公使水野弁理和清政府全权委员李经方之间讨论的纪要收录
于日本公文书馆,并见于日本学者滨川今日子所著《尖閣諸島之領有論点》一文中。在
会谈中,李经方担心日本在日后将散落于福州附近的岛屿也视为台湾附属岛屿而对中国
提出岛屿主权... 阅读全帖
T**********e
发帖数: 29576
34
德国《时代》周报网
http://www.zeit.de/2013/18/china-dorf-liqian-roemische-vorfahre
这本是个学术理论。它生出了双翼,从伦敦飞到中国戈壁的边缘。中国农民突然间觉得
自己是罗马人了。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德效骞(HomerHasenpflugDubs)。
“罗马军团士兵的后代”
1955年,美国着名汉学家德效骞在伦敦发表了一篇引起轰动的演讲。长久以来,研
究者一直在猜测为何罗马帝国和中华帝国建立联系如此之晚。中国史籍记载,公元166
年才首次有罗马使节觐见中国皇帝。但德效骞称,第一批罗马人早在此前200年就到了
中国。
他们的远行始于公元前53年马库斯·克拉苏率兵进攻波斯的帕提亚人之际。这场战
役变成了灾难,半数罗马士兵阵亡,四分之一被俘。帕提亚人派罗马战俘去守卫东方边
境,在今天的土库曼斯坦境内。德效骞说,其中一些战俘逃跑并加入了匈奴人的军队。
但公元前36年,匈奴人被中国人歼灭。德效骞称,中国人的战俘中有145名罗马士兵。
虽然中国史籍没有提到这些罗马士兵,但记述了145名匈奴佣兵直到国王战死后才
放弃抵抗。德效骞推断说,只有罗... 阅读全帖
Q********a
发帖数: 851
3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西方伪造拜占庭历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12d230102dzlk.html
近代西方史学的另一巨大伪造物——
子虚乌有的“拜占庭帝国“
多数中国人无知于欧洲史。目前中国大学书本中所教的欧洲历史,几乎全部直接抄录西
方人种族主义历史观的伪史体系。与希腊荷马系统的伪史直接关联,近代西方史学还凭
空伪造了一个关于东方拜占庭的伪史系统。
1、历史上从没有存在过一个所谓的”拜占庭帝国“
历史上根本没有存在过一座名叫“拜占庭”的城市,真实存在的那座城市本名是”君士
坦丁堡“。而这个君士坦丁堡,就是今天的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历史上也从来没有
存在过什么”拜占庭帝国“。所谓拜占庭帝国,其真名就是”罗马帝国“——中世纪的
人为了将土耳其这个罗马帝国区别于意大利那个古罗马帝国,将亚洲的这个罗马帝国称
作东罗马帝国。
中国古史书中早就知道亚洲这个罗马帝国的存在——称其为”大秦“或者”拂林“(后
者即罗马Rūm和波斯语Prum的变音)。
”拜占庭“一名的出现则纯然是一个史学的伪造。这个名字出自16世纪的德意志帝国学
者。当时位于亚洲土耳其的东罗马帝国已经不存在了。德意志神圣罗马... 阅读全帖
d*******3
发帖数: 8598
36
撸主很有两腚道理 lol
顺手百度到一些资料
今年《杂文月刊(选刊版)》第7期,发表了署名“饕餮”的《秘术——贪官之用与弃》
。此文曾载自2009年第11期《杂文月刊》,题目是“用贪官——政治权术的艺术”,作
者吴大江。编者注明原载于《茶余饭后》2009年第9期。吴大江在前面写有一段引子:
宇文泰是北周开国的奠基者。当他模仿曹操,作北魏的丞相而“挟天子令诸侯”之时,
遇到了可与诸葛亮和王猛齐名的苏绰。宇文泰向苏绰讨教治国之道,二人密谈三日三夜
。其中到底说了些什么,史籍中并无记载。而在下有幸得到一部千古不外传的秘籍,是
专门讲述治国之道的书。其中就有一段专门说到这次对话,现为读者节录如下。首先,
中国没有史书《南北史》,笔者用多种手段检索《四库全书》,未识其出处,不敢断言
其真伪。但,察“宇文泰击掌再三,连呼曰:妙!妙!妙!”之行文,类似当代语气。
笔者以为,很可能是今人对当前官场贪赂之甚,以及惩贪不力的讽刺之作。其次,这段
对话与苏绰其人生平言行相去甚远。
苏绰是北周重臣,被宇文泰(小名黑獭)视为“王佐之才”。举两件事可见一斑:1.
与宇文泰定“租、庸、调”制,其影响直到隋唐。竟至... 阅读全帖
j*******7
发帖数: 6300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jmsma2007 (Sreenivas),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梁漱溟:中国人缺乏集团生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29 18:54:49 2014, 美东)
第四章 中国人缺乏集团生活
一 西人所长吾人所短
团体与个人是西洋人的老问题;全部西洋史几乎都表见在这问题上面。他们在这问题上
所受教训及锻炼既多,自然有许多长处。这许多长处,亦可分两面来看。关于个人一
面 的,且容后谈。关于团体一面的,可以约举为四点:
第一,公共观念;
第二,纪律习惯;
第三,组织能力;
第四,法制精神。
这四点亦可总括以“公德”一词称之。公德,就是人类为营团体生活所必需的那些品德
。这恰为中国人所缺乏,往昔不大觉得,自与西洋人遭遇,乃深切感觉到。距今四十
五 年前梁任公先生倡“新民说”,以为改造社会,挽救中国之本。他第一即揭“公德
”为 论题,已予指出。今在本书讨究工作上,还要不放松地说一说。
先从末后第四点说起,此处所云法治精神,盖就西洋人之执法与中国人之徇情,对照而
说。在大团体中一办...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3b17090102v1i8.html
国家脑死亡
闲情偶记 http://blog.sina.com.cn/zawen2008 2014-09-17 21:20:10
甄别明朝的好人与坏人,只看一本书,根本就不够用。之于光时亨,除了投降这个政治
污点,野史中的形象,那是相当灰暗,只有轶事,显出格外的生动和有趣。
光先生的著名商标叫“鸟人”牌,人称“洗鸟御史”。据说当年的温总理(首辅)体仁
大人,外面的形象很威猛,里面的形象却很猥琐。按照祖传秘方,光时亨每天坚持用“
洁尔阴”之类给温总理冲洗阳物,直到大人活力再现。按说,为领导近身服务,关键时
刻帮领导毒杀个把人都有人做,仅仅亲自为领导洗个鸟,也不算太突出。突出的是,光
先生为自己洗出了前进的道路,从县里调到了中央机关,把自己洗成了监察御史。
光时亨家乡的史籍,则完全不同意这类损人不利己的说法。马其昶《桐城耆旧传》对光
时亨总的评价是:光先生“少有俊识,敢决事,性不能容恶”。《桐旧集》记曰:光时
亨“性刚直,独立无援,忌者以阴迁为名诬杀之。海内知其冤,莫不相向流涕。” ... 阅读全帖
c***l
发帖数: 2490
3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越南为什么自称“中华”?
越南这个近邻几十年来与我国关系一直别别扭扭,两国间除了现实的领土争端,鲜为人
知的还有与中国复杂的历史纠葛。澎湃新闻2月29日发表署名郭晔旻的文章《越南为什
么自称“中华”》,针对越南自称“中华”的历史渊源给出了详尽的史料和分析。全文
如下:
2010年的时候,越南庆祝迁都河内拍摄了一部电视剧《李公蕴——到升龙城之路》。结
果这部电视剧在最后时刻被越南当局禁播,理由是太过“中国化”。这实在是有些令人
啼笑皆非的借口,因为在李公蕴(越南李朝的建立者)的那个时代,越南统治者大概只
会是“华”化犹嫌不足,而不会急急与“中国”划清界限的。
边徼变成邻国
现代越南的主体民族自称“京族(Kinh)”,意即住在京畿里的人,但越南北部少数民
族传统上都称呼京族为“交(Keo)人”,这个名称来自历史上的“交趾(阯)”。最
初的“交趾”指的是南岭以南。在秦末动乱中,河北正定人赵佗割据岭南,建立了持续
将近一个世纪的南越国。
越南人对“南越”的心态非常矛盾,在封建时代,南越被看做越南“自己”的政权,就
连阮福映向嘉庆皇帝求取国号时最初要的也是“南越”。但赵佗终究是“北人”,于是
越南的历史被追溯到了更为久远... 阅读全帖
p**********g
发帖数: 9558
4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武松打虎我认为是可能的
《水浒传》中,武松的景阳冈武松打虎的故事脍炙人口。然而,这是小说家言,在历史
上,真实的武松并未打过虎且惨死狱中。
武松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且是位受人敬仰的侠义之士。《临安县志》、《西湖大观
》、《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都记载了北宋时杭州知府中的提辖武松勇于
为民除恶的侠义壮举。上述史籍中,武松原系浪迹江湖的卖艺人,“貌奇伟,尝使技于
涌金门外”,“非盗也”。杭州知府高权见武松武艺高强,人才出众,遂邀请入府,让
他充当都头。不久,因功被提为提辖,成为知府高权的心腹。后来高权因得罪权贵,被
奸人诬谄而罢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牵连,也成了下岗之人。
高权离职之后,继任的新知府是太师蔡京的儿子蔡鋆,是个很坏的家伙。他倚仗其
父的权势,在杭州任上虐政殃民,人人皆言其恶,称之为“蔡虎”。
嫉恶如仇的武松对这个奸臣恨之入骨,决心拼上性命也要为民除害。一日,他身藏
利刃,隐匿在蔡府之前,候蔡前呼后拥而来之际,箭一般冲上前去,向蔡鋆猛刺数刀,
当即结果了他的性命。官兵蜂拥前来围攻武松,武松终因寡不敌众被官兵捕获。后惨遭
重刑死于狱中。
r****d
发帖数: 1557
4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这是要挖西方文明的祖坟啊
http://bbs.wforum.com/guns/bbsviewer.php?trd_id=336856
古希腊伪史辩应该引起国家高度重视
来源:草根智库 作者:侯峰
时间:2016-10-20
70 1 西方文明 字号:
A-A+
分享到:
0
收藏 打印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杭州武松之墓
《临安县志》、《西湖大观》、《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都记载了北宋时杭
州知府中的提辖武松勇于为民除恶的侠义壮举。上述史籍中,武松原系浪迹江湖的卖艺
人,“貌奇伟,尝使技于涌金门外”,“非盗也”。杭州知府高权见武松武艺高强,人
才出众,遂邀请入府,让他充当都头。不久,因功被提为提辖,成为知府高权的心腹。
后来高权因得罪权贵,被奸人诬谄而罢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赶出衙门。继任的
新知府是太师蔡京的儿子蔡鋆,是个大奸臣。他倚仗其父的权势,在杭州任上虐政殃民
,百姓怨声载道,人称蔡鋆为“蔡虎”。武松对这个奸臣恨之入骨,决心拼上性命也要
为民除害。一日,他身藏利刃,隐匿在蔡府之前,候蔡鋆前呼后拥而来之际,箭一般冲
上前去,向蔡鋆猛刺数刀,当即结果了他的性命。官兵蜂拥前来围攻武松,武松终因寡
不敌众被官兵捕获。后惨遭重刑死于狱中。当地“百姓深感其德,葬于杭州西泠桥畔”
,后人立碑,题曰“宋义士武松之墓”。
武松打虎的由来,就是武松打死了一个绰号叫老虎的恶霸。
(1894年),杭州涌金门,一具棺材被修城墙的工人起出来,和头(尸体头部靠着的棺
材正面板)上题曰‘武松之柩’,宋体字,每字大约...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3
第六章从会通中西到西学东源(OCR自《新学苦旅》)
追求“会通”者的苦衷
在礼仪之争以后,西学的传入基本中断。此时中国知识分子虽然在学术上有重要建
树,但在思维方式上、在骨子里,依然不脱固有的模式。总的说来,清代正统学术并没
有导致中国科学的复兴,到“乾嘉汉学”兴盛时反而更深地回到故纸堆中去了。作为掌
握着社会精神财富的知识阶层,竟然作出某种驼鸟式的反应,这是令人惊诧的。
想当年,“西儒”利玛窦带来西方科学文化之初,知识分子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徐光
启提出的“会通中西”思路。即“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历
书总目表》)。与他同时代的李之藻也说:西算“加减乘除,总不殊中土,至于奇零分
合,特自玄畅,多昔贤未发之旨。”(《同文算指序》)以上系就西学中的特殊门类—
—西历与西算而言的。就总体西学而言,则是利用其来“易佛补儒”。他们的这个思路
一直流行于此后若干代人中.如薛凤祚(1600-1680)说:“中土文明礼乐之乡,何讵
遂逊外洋?然非可强词饰说也。要必先自立于无过地,而后吾道始尊。此会通之不可缓
也。”(《历学会通序》)。这一思想指导下,他经三十余年而写成《历学会通》一...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4421
44
厉王虐, 国人谤王。 召公告曰: “民不堪命矣!” 王怒, 得卫巫, 使监谤者。
以告, 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 道路以目。王喜, 告召公曰: “吾能弭谤矣, 乃不
敢言。” 召公曰: “是鄣之也。 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 川雍而溃, 伤人必多。
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 决之使导; 为民者, 宣之使言。 故天子听政, 使公卿至
于列士献诗, 瞽献典, 史献书, 师箴, 瞍赋, 朦诵, 百工谏, 庶人传语, 近臣
尽规, 亲戚补察, 瞽、 史教诲, 耆艾修之, 而后王斟酌焉。 是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也, 犹土之有山川也, 财用于是乎出; 犹其有原隰衍沃也, 衣食于是乎生
。 口之宣言也, 善败于是乎兴。 行善而备败, 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夫民虑之于
心, 而宣之于口, 成而行之, 胡可壅也? 若壅其口, 其与能几何?”王弗听, 于
是国人莫敢出言。 三年, 乃流王于彘。
上面话的意思是:周厉王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忍受不了
暴政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让卫国的巫师去监视批评国王的人,
按照卫国的巫师的报告,就杀掉批评国王的人。国人不敢说话,... 阅读全帖
s*x
发帖数: 8041
4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转一篇----古希腊伪史辩
一篇《兵马俑可能是从古希腊获得灵感》再次炒热古希腊伪史之辩。令文章作者没想到
的是,其“国际接轨”新思维的大作非但没有引来推崇,却遭致广泛的质疑。给西方的
古希腊史下结论为时尚早,历史书籍对古希腊的论述应该强调某些历史是缺乏严格论证
的传说历史,比如炎黄的记载,比如希腊三贤的记载等。
近年来读者对古希腊知识的关注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三年前著名学者何新先生挑战西方
传统史观的著作《希腊伪史考》。何新先生的檄文《西方为何要伪造一部“希腊”古史
?》一问世,立即一石激起千层浪,极大推动了中国知识分子对人类文明源头的深入思
考。有人觉得何新先生分析得有理,长期以来西方精心打造、包装的古希腊史就是为了
抢占文明制高点的一部伪史;也有不少人怀疑何新的动机,“民族自豪感不能靠贬低别
人来提升”。然而历史的“事实”胜于雄辩,三年来经过几轮的激辩,如今质疑古希腊
的“人造辉煌”在海内外华人圈里已经渐成气候。“言必称希腊”的普世价值迷信派渐
渐底气不足。
一个海外华人论坛去年曾搭起擂台——《向全球网友求证何新质疑广泛流传的古希腊文
献缺乏原始实物存世、连续性史籍记载、考古文物佐证等必要证据链,西方古希腊史是...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6
祖冲之的光辉业绩在很多史籍里面有记载
散见于各种史籍记载的还有以下著作:
《安边论》,已佚。
《述异记》十卷,已佚。
《易老庄义释》,已佚。
《论语孝经注》,已佚。
《缀术》六卷,已佚。
《九章述义注》九卷,已佚。
《重差注》一卷,已佚。
《大明历》
《上大明历表》
《驳议》
《开立圆术
网传祖冲之著有一本<缀术> ,可惜后来失传了. 这正是中国人造假的惯用伎俩. 反正
失传了.死无对证.哈哈.
其实中国人犯了一个弱智的错误. 失传的东西是不能做证据的.
c*********d
发帖数: 9770
4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学术大门外的野蛮人
原创:叙拉古之惑 叙拉古之惑 微信号 xulaguzhihuo
功能介绍
寂静的学术世界
“清华大学名誉校董”、“清华大学法学院凯原中国法治与义理研究中心主任”;“北
京大学名誉校董”、“北京大学廖凯原中国法治与义理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校
董”、“复旦大学法学院名誉教授”、“复旦大学法学院凯原法治研究中心主任”;“
上海交大校董”、“上交凯原法学院名誉教授”……
这一连串令人炫目中国顶尖高校的学术头衔背后的获得者——他——不是哈贝马斯,不
是斯金纳,不是纳斯鲍姆,当然也不是葛兆光——而是“国际软件屋公司”(Software
House International,SHI)的创始人,一位出生在印尼的美籍华裔廖凯原先生。
如同御前侍卫副总管、正黄旗副都统、抚远大将军、鹿鼎公、神龙教白龙使、天地会青
木堂香主、少林晦明禅师、清凉寺方丈诸多头衔集于一身,但事实上只会一些街头打斗
本事的韦小宝,廖凯原先生登堂入室获得的这串令人肃然起敬的头衔,依籍的并非是他
令人高山仰止或是被人视如敝屣的学术成果:“凯源量子信息学(KQID)”和“轩辕反
熵运行体系2.0”,而是他对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48
来自主题: RisingChina版 - 小小越南为什么胆敢自称“中华”
2010年的时候,越南庆祝迁都河内拍摄了一部电视剧《李公蕴——到升龙城之路》。结
果这部电视剧在最后时刻被越南当局禁播,理由是太过“中国化”。这实在是有些令人
啼笑皆非的借口,因为在李公蕴(越南李朝的建立者)的那个时代,越南统治者大概只
会是“华”化犹嫌不足,而不会急急与“中国”划清界限的。
边徼变成邻国
现代越南的主体民族自称“京族(Kinh)”,意即住在京畿里的人,但越南北部少数民
族传统上都称呼京族为“交(Keo)人”,这个名称来自历史上的“交趾(阯)”。最
初的“交趾”指的是南岭以南。在秦末动乱中,河北正定人赵佗割据岭南,建立了持续
将近一个世纪的南越国。
越南人对“南越”的心态非常矛盾,在封建时代,南越被看做越南“自己”的政权,就
连阮福映向嘉庆皇帝求取国号时最初要的也是“南越”。但赵佗终究是“北人”,于是
越南的历史被追溯到了更为久远的时代,“雄王,貉龙之子,泾阳之孙,定都曰文郎,
相传十八世皆称雄王”。到了现代越南的历史教科书里,雄王已经成为越南的历史始祖
,而赵佗和他的南越国,则成了阴险的北方侵略者。
越南为什么自称“中华”
这样的变化,一如朝鲜半岛上尊檀君而弃箕子,自...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606
49
前言
一直以來,中共都用輿論操控及網絡封鎖的方式欺騙毒害眾生,造成的危害之大是無法
用語言形容的。現在在中國,人們經常看的,仍然是被邪黨操控的報紙、電 視,上的
網站仍然是經過邪黨嚴密封鎖過濾的網站。這些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份了。
所以邪黨的灌輸對中國人的影響是相當大的。中國人經過邪黨的長期 灌輸,已經在頭
腦中形成了很多黨文化的觀念,這些觀念在主宰著他們,厚厚的包裹著人的本性。
例如在前些日,我遇到姐姐的一個同事,我剛提到「法輪功」,她就打斷了我的話,說
:「我原來對法輪功印象挺好,也看過《轉法輪》這本書,可是看到樓道裏貼 的「天
滅中共」甚麼的,就反感了,沒有共產黨,能使我們中國人擺脫舊社會的苦難,能有現
在的生活嗎?」我看到她被邪黨欺騙的太深了,就對她講:「沒有甚麼 黑暗的舊社會
,人類歷史上沒有奴隸社會,咱們全被共產黨欺騙了」。接著我就詳細跟她講了這方面
事實真相。她聽後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啊!」之後就欣然接 受了三退。
中共所言所行沒有一樣不是對中國人的欺騙。毛澤東和馬克思一樣,為了讓人們服從於
他,受他奴役,對歷史和現實進行了歪曲,對道德倫理進行了扭曲,編造了騙人... 阅读全帖
f**z
发帖数: 186
50
来自主题: Chinese版 - 中国古史传说的西部底层
中国古史传说的西部底层
一、文化底层的含义
底层这个理念,始源于韦斯登·拉巴(Weston La Barre)的一篇研究美洲印第安
人巫教与幻觉剂的论文,意思 是说美洲印第安人的宗教一般都保存着他们的祖先在进
入新大陆时从其亚洲老家所带来的旧石器时代和中石器 时代底层的特征。后来,彼得
·佛斯特(Peter T.Furst)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念,用以论证“亚美巫教底层” 。张
光直先生又运用了这一理念,来继续论证‘中国——玛雅连续体”,从而提出“中国古
代文明的太平洋的 底层”。尽管目前对于底层这个术语及其理念还有不同认识,但借
用它来分析不同区域的共同文化积淀是会有 所助益的。
按照我们的认识,所谓文化底层,是指存在于不同区域中一种或数种来源相同、年
代古远,并在各自文化序列中处于底层成带有底层特征的共同文化因素。从这个意义上
说,文化底层应当具有三层含义:第一,来源于一个共同的文化祖源。第二,积淀为各
地区文化序列的底层。所谓底层,是相对于文化序列的发展演变而言。第三,在各地区
文化的发展演变中,底层特征恒久不变地保留并贯穿于各个发展序列,长期而持续地发
生着它特殊的重要作用。
从...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