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 发帖数: 5035 | 1 佟大为和马伊俐的台词,本来编剧编写得就有些书面语言化,大概是要突出他们2个精
英身份吧,他们的台词没有其他人那么口语化,所以贫得不是很自然,贫来贫去地招人烦
这个戏还是太贫了,一个戏里面,1,2个贫的人是种喜剧点缀,会招人喜欢,全体人都
没完没了地贫,真是挺疲劳的
前面立意还挺别出心裁的,出外挣大钱的是能干美丽的女人们,闷在家里煮饭带孩子是
家庭煮夫们,煮夫们还提供异性按摩:-),可是到了后面还是老一套,paranoid的老婆,
幸亏嫌疑小3主动高风亮节地离开了,按这个戏里面的拯救法,就是把老公关回家圈养
,或者就是让老公去和尚堆里面上班:-)。还不如干脆让梅子去愿赌服输地支持她老公
一把,同时还把婚姻给拯救住了,立意会更好一些吧
还有,挺烦这个戏里面没完没了地老公老婆地叫法,挺腻歪的 |
|
a*****0 发帖数: 6788 | 2
精: 英身份吧,他们的台词没有其他人那么口语化,所以贫得不是很自然,贫来贫去地
招人烦: 这个戏还是太贫了,一个戏里面,1,2个贫的人是种喜剧点缀,会招人喜欢,
不过北京人那张贫嘴,大部分其他地方的人听起来都觉得有点做作,但他还就那样的。 |
|
s**l 发帖数: 11983 | 3 十送红军:
百度:歌曲十送红军作为电视连续剧《长征》插曲、片尾曲,其悠扬而凄婉的歌声,给
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但直到2001年7月3日,剧中才恢复了歌作者朱正本的署名。此歌
很容易被认为是一首江西革命民歌,而事实上它却是一首编创歌曲。在《长征》播出后
,作者朱正本向媒体介绍了《十送红军》的创作经过。
“1960年春,我们空政文工团几位创作人员到江西采风。在当地我了解到:第二次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战斗频繁,每当红军上前线,各个村子的百姓经
常到村头、河边、大道旁送别红军,有时一边送一边唱。其中一首送别红军歌,曲调非
常口语化,歌词中夹杂着不少俚语、方言,唱半句,停半句,旋律婉转优美。这首歌的
曲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半年之后,空军司令刘亚楼和部队党委决定由空政文工团创编《革命历史歌曲表演
唱》。其中有一场送别红军北上长征的内容。词作家张士燮编创了一首《十送红军》歌
词给了朱正本。朱正本接到歌词被深深打动,他立即想到那首江西的送别红军歌。他说
:“我采用了回旋曲式手法重新创作,把六段歌词的谱改成每段不同的人声、不同曲调
,并多次变化,以求情真意切。谱曲时,我投入了全部... 阅读全帖 |
|
|
d**i 发帖数: 1081 | 5 我感觉中文歌词比英文歌词更加文学化,或者说离口语白话的距离更远。所以更难写好。
比如尚的love warrior有句英文词是my love is a question but you are not the
answer. 这句词英文表达虽然口语化但是还是觉得有意味。如果用中文写就需要高手才
能表达好了。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8.2.2 |
|
d**i 发帖数: 1081 | 6 我感觉中文歌词比英文歌词更加文学化,或者说离口语白话的距离更远。所以更难写好。
比如尚的love warrior有句英文词是my love is a question but you are not the
answer. 这句词英文表达虽然口语化但是还是觉得有意味。如果用中文写就需要高手才
能表达好了。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8.2.2 |
|
i***i 发帖数: 5368 | 7 系列剧我是指「desperate housewives」这种。看完大丈夫都后遗症是好半天其他现代
家庭伦理剧看不进去了啊,台词太水对话太弱智情节更弱智也并不搞笑。昨天北京台看
了两眼「我的儿子是个奇葩」,宋丹丹佟大为演的,实在看不下去。我怀疑大丈夫编剧
说的有些演员爱改台词里面就包括宋丹丹。她老喜欢即兴发挥,把台词整口语化不说,
「李春天」的时候还大段的自行脑补添加改戏。虽然那次好像效果还不错。 |
|
d**i 发帖数: 1081 | 8 她自己创作时是写的英文歌词,毕竟相比中文歌词来说,英文可以更加口语化。没有特
意要专门发外文专辑。主要是找不到人填中文词,这不都只能去香港找人填粤语词了。 |
|
d**i 发帖数: 1081 | 9 我前面不是说了吗?中文歌词更加诗化,创作起来难度更大。英文歌词相对来说可以更
加口语化。如果写普通文字,当然是中文自如,但是歌词创作,她显然觉得用英文更加
自如。 |
|
d**i 发帖数: 1081 | 10 因为你把创作歌词说的就是情感转化为文字这么简单。而我则说的很清楚,不同语言,
歌词创作的难度是不一样的。中文歌词没有深厚的古典诗词的修养,很难成为好的词人
。而英文歌词,你就拿当下流行的歌词来说,是否特别口语化,give me a number 什
么的就是大金曲了。 |
|
d*****9 发帖数: 1512 | 11 流行里头太多新的元素了,除了口语化外,唱功里也有不少特有的东西,特别是欧美派
的。唱法表演老化的话,其实不流行。
可是大流行里面,多面性更多的是爵士,蓝调,电音,舞曲,rap,百老汇,民谣,摇
滚,R&B等的变化,民族风也不是新民歌之类的变化。表演的多面性就更不一样的。 |
|
a***a 发帖数: 1261 | 12 摄影展上有一个钟汉良介绍摄影心得的VCR,版权原因粉丝翻录的视频都已经删除了。
下面是笔录的,仅看文字会觉得特别口语化(因为就是口述的嘛~),第二段单讲了《
人间花影》那幅作品的灵感。
“我其实觉得照片其实有……很有……很有魔力。一个瞬间里面的照片,好像说很多东
西给别人感觉到,好像……好像很简单,让别人看着会思考的作品,好像也没有那么容
易。所以你就在拍摄的过程当中,你就不断的想:为什么别人可以拍出很棒的照片?让
人觉得这个构图或者是光线很美以外,还可以让别人觉得,看进去以后,看到很多东西
让大家思考。我就觉得那个是太……太好玩的东西了。它不仅仅是按一下快门而已,它
里面太多的技巧。我就发现其实里面好像是,跟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不尽相同。就是你
会看到这个照片,后面拿摄影机那个躲在那个视窗的人,一定是代表着那个人的内心想
法。为什么你在那个画面里面会吸引着?你为什么会在那个角度去拍?或者是你为什么
会在这个光线去拍?都代表着每个人、那个你拍照那个人的想法。我在这个过程当中,
因为现在很好,数位相机可以很简单的,让我去操作那个拍摄过程。你就会用很多时间
去想:除了你看到的画面,或者是你看... 阅读全帖 |
|
P********y 发帖数: 1853 | 13 黄克功案件的编剧是王兴东,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主要是编剧主旋律的,比如孔繁
森,离开雷锋的日子,焦裕禄。
这个片子的导演是他儿子,叫王放放,北大化学系毕业的,后来干了文艺。导演过几个
不错的数字电影,其中,导演的许海峰的枪获过国际奖项。
当时找王凯演主要是因为看了王凯知青的造型,本来是打算黄克功的造型是平头,按照
知青里面的造型来的,因为王凯还没拍完北平无战事,所以不能改发型。的确王凯的发
型在里面比较突兀。是个缺点。另外王凯的台词不够口语化,跟成泰燊一比还是差一些
表演上的自然。他的表演如果再收一下会更好。
王凯因为这个电影获得了华语青年影像论坛的新锐演员奖。这个奖是中国电影家协会评
选的。是比较官方的奖项,也是一个比较严肃的奖项。看过几个他的角色,各有不同,
他的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 |
|
d*****9 发帖数: 1512 | 14 关于流行唱腔,它是比较口语化的。美声,音乐剧的唱法是不太好直接用于流行的。
比如王力宏,最早音乐剧唱腔, 还因为最早是听张学友歌学中文,所以,还有点像张
学友。接受度并不好。
后来是学SLS,唱了不少R&B的。他的这种唱法大家听过不少,就不贴了。
这两年又不一样了。声音更厚了。
他也练过美声(现场),但也不会直接用美声唱流行。
喜欢王力宏就是因为他是个不断要求自己的人。透过网络,他在任何地方都不停的再像
世界各地的老师学习不同的东西,合作不同的东西。即使成名了,也没间断过。
最后,台北简单生活音乐节及每年的freeshow,王力宏是不插电演唱的。 |
|
r*******d 发帖数: 2413 | 15 这里和别处推荐的挺多,就看了,但真的太一般了。大家是不是对网剧都比较宽容?搞
得我都不想去试别的口碑好的网剧了。
余罪这剧,除了男一演得还过得去,没有任何其它出彩的地方。剧情在警匪谍战里算弱
智的,演技基本看不到,服化道太简陋,场景大多室内没什么外景,剧本多bug,台词
口语化但也就这个优点了。
男一的演技还行,但也没有传说的那么神,而且比较单一,基本上就是“我是流氓我怕
谁“的把常态下应该严肃的警察形象痞化。一开始挺新鲜,后来一直没变化,就腻味了。
去年的网剧《无心法师》相比下良心多了。 |
|
c******e 发帖数: 1351 | 16 汪涵好像没读过正规本科, 是个什么中专还是大专毕业的,然后进了经视从场记做起
。据说仇晓是赏识提拔他的贵人。
他和何炅风格对比还蛮有意思的。何是正儿八经重点大学毕业,还留校任教了,但主持
时特别注意口语化,尽量回避比较书卷气的词汇。汪反而是越来越爱掉书袋,常常在节
目里引经据典。当然也不能说哪种好,哪种就不好,各有受众人群吧。像你说的第一季
偶像来了, 林青霞就很待见汪涵, 老夸他才子。其实本来节目刚开始的时候,她只认
识何炅的,后来就和汪涵越走越近了。可能跟她本人隐退后也走文青路线, 喜欢和作
家等文艺界人士交往, 自己平时也爱写写文章什么的有关。 |
|
s****l 发帖数: 16457 | 17 并不是,不要过度解读了。很多时候good luck就是它的本意,祝好运的意思。否则谁
还说啊,不是得罪人么。
interesting在这里可以译作“有意思”,或者更口语化一点:“有点意思”。这并不
表明吃的人喜欢或是不喜欢,就是表示新奇的意思。即使他们不喜欢,我觉得楼主也不
用当回事,异国风味本来就是吃个新奇,哪能指望人家都喜欢呢。 |
|
I********e 发帖数: 6130 | 18 美国人有相信的, 我和朋友在一起聊天的时候有人用过fate (当然大部分的时候是说
meant to be..比较口语化么), 没有任何人用过serendipity. 也可能是我的美国朋友
一般语文不是强项 :P |
|
h******n 发帖数: 202 | 19 极度疑似伪作:
1. 文章通篇皆口语写作,书面语不多,文风与大陆盛行的口语化、通俗化的毛体写作
风格类似,而不像民国政府的风格。
2. 民国五十五年也就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才刚开始,文章的讨伐已经有盖棺定论的
意思,应该是文革结束后才能完成的。
3. Google 民国五十五年蒋中正讲话,youtube上有视频,与内容完全不同。Goolge 蒋
向大陆宣告毛心里最怕的话,这有这篇一模一样的文章,全部来自论坛,原始出处不详
。 |
|
y****i 发帖数: 2108 | 20 1. The faucet is not working properly - it is fixed in one position.
2. The faucet doesn't turn.
3. The thing above the sink doesn't do it is supposed to.
4. I need a plumber to fix the faucet.
5. The faucet in the kitchen stopped working with me.
一万种说法吧。宗旨是让他派一个plumber来。
这里的小将们语言修养太差。整天都在琢磨生僻的口语化的词像“你大爷的”怎么翻成
英语,反而这类常用英语口语不知道怎么讲。 |
|
r***u 发帖数: 1272 | 21 试论五月天歌词的语言特征
【内容摘要】略
【关键词】流行歌曲,歌词,意象,修辞,五月天
引言
现今社会,随着传媒手段的更新和人们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的变化,流行音乐 已逐渐
成为一个影响人们生活的不可忽视的元素,流行音乐的歌词作为其内涵的重要载体,不
仅具有音乐价值,同时普遍具有文学价值。
五月天作为一支在华语乐坛占有一席之地的乐队,其音乐作品很有自身的特色,歌曲所
用歌词基本全为团员阿信创作,为对其歌曲的歌词进行综合分析提供了切实可行性。本
文将主要从语言学的角度对五月天的国语歌词进行分析,可能涉及少量闽南语歌词。
五月天的歌词文本很有自身特点,以下将从歌词意象选取特征、修辞手法特征、写作手
法特征、歌词韵律特征、歌词的社会文化特征几方面分别进行论述。
一、歌词意象选取特征
本文将五月天歌词在其意象选取上的特点概括为以下几条。
1、雅俗共赏
从意象方面来看,阿信写词选取的意象可以概括为自然类意象和人文类意象两大类,歌
词“雅”的方面主要由自然类意象体现,“俗”的方面主要由人文类意象体现,其间也
有例外情况。五月天歌词中常见的自然意象主要有:天空,海洋,风,雨,云,彩虹,
星星,月亮,... 阅读全帖 |
|
p****y 发帖数: 23737 | 22 不会啊,朋友之间这样说很随意的,没什么,
let me know本来就是很口语化的句型,
你要礼貌就用would/could you please。。。。 |
|
b*******n 发帖数: 1267 | 23 中国有识之士也更警惕“赫胥黎预言”
送交者: 高伐林 2011年08月12日17:52:43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
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为什么后者更具威胁性?因为人们憎恨铁窗
、防火墙和绿坝,却欢迎肥皂剧和脱口秀。一个人能抵御痛苦,但能抵御幸福吗?
◆高伐林
昨天没写完,今天接着介绍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本文是一则读书札记,
所以拖沓、杂乱、粗糙、浅薄,在所难免。
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
“印刷机时代”和“电视时代”
波兹曼因为生活在美国,对美国和西方面临的危机更战战兢兢。他认为,《美丽新
世界》远比《1984》更逼近我们的生活——关键就在于:如果处在《1984》所描绘的环
境,人们都能认识到那是威胁,都提高警觉、奋起抗争、同仇敌忾;而处在《美丽新世
界》所描绘的环境,人们却不认为有什么威胁,根本不会惊悟面临毁灭自身的灾难,沉
溺于歌舞升平、迷醉于感官享乐——这让我不由得想起那个“温水煮青蛙”的寓言。
波兹曼在分析《美丽新世界》的预警之前,用了大量篇幅论述美国在“印刷机时代
”...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1267 | 24 门肯简介
巴尔的摩市出生的新闻记者H.L.门肯在《美国信使》(一九二四至三三年出版)上写文
章攻击美国的“蠢材统治”。他的读者十分广泛。他那富于口语化的文体树立了一个强
有力的榜样,使他成为美国语言的先驱学者。一九一○年他已在收集英国语言和美国语
言两者差别的例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竟敢于表示怀疑,打败德国和绞死德皇
是否就能使这个世界安享民主。他于是埋头于语言的研究,结果是写成了一本巨著《美
国语言》(共三卷,一九一九至四八年出版)。该书是一个知识宝库,鼓舞着为大众化
的美国语而奋斗的人士。门肯为醇厚的口语呼吁,反对女教师使用的那种精粹的语言。
门肯著作的第一卷就预言说:美国语言如此迅速地与英国语言分道扬镳,以至在不久的
将来,说两者中一种语言的人将难以和说两者中另一种语言的人互相沟通。二十年后他
又评论说,英国语言正在成为只不过是美国语言的一种地方话。门肯这一巨著,和他在
《美国信使》上宣扬大众愚蠢的论调相反,他在这里称颂美国语言特有的民主精神。他
是美国的拉伯雷,对蒙昧主义和浮华辞藻横加嘲笑,其机智有力的程度,不下于他对知
识多方维护的程度,他的《美国语言》一书销售量很大,... 阅读全帖 |
|
b******s 发帖数: 5365 | 25 要表达的意思是执著于某个信念
觉得"insist","hard headed","stick to""hang on to"都不合适,太口语化了 |
|
w**********o 发帖数: 2099 | 26 我觉得在这里用“中国”虽然不是最佳词汇
但是也没什么不妥
我觉得最好是用“国内”
张韶钢为了词反应如此过激
水平也实在让人遗憾
至于他说的“我们这儿”,一个是过于口语化,另外也让人搞不清范围有多大,是我们
国家,还是我们省,还是我们市,还是我们县?
可以说张提出来的这个绝对不是什么合适词语,而且也影响了表达。
另外我觉得小姑娘反击的比较好的一句就是“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语文呢”
活活的把张韶钢给噎了回去 |
|
d********1 发帖数: 3828 | 27 为什么蝴蝶和屎壳郎不能成为朋友----正面回应方舟子
(2012-01-26 23:45:20)
我承认自己的确低估了方舟子的战斗力,尤其是他虚虚实实间“制造逻辑陷阱”和“造
谣使用证据”的高超本领。观众总是不嫌事儿大,甚至潜意识里希望发生点什么。这场
“科学教主”领导的、以“真相”之名发动的、誓言要“推翻偶像”的闹剧,的确还没
有完。
所谓“躬逢盛事,共襄盛举”,我并非受人之托(所以我的回应不能代表韩),但是作
为韩寒最近的朋友,一个文字工作者,和方舟子拥有差不多话语权的人。我就许多事实
与推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心平气和地正面回答“方文”质疑
1,《杯中窥人》《书店》(两篇)等“新概念作文”中,“涉及性、属中年人的恶趣
味、行文半文半白、文笔中规中矩、和韩寒博客文章文风很不一样”----引号中的词句
是方舟子的。
说实话,这些论断,我都同意。那几篇作文的风格和后来的韩寒文字的确很不一样。
关于这个问题,韩氏父子不能证明---当然,方舟子也不能证伪。
因为另外一个常识是:一个人十六七岁的文风和三十岁通常不同。小伙子读了些林语堂
、梁实秋、尤其是钱钟书,“装成熟”“掉书袋”(引用英... 阅读全帖 |
|
w**n 发帖数: 263 |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cnn (believer),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勉强守住“代笔”底线的韩寒守不住底裤[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30 02:42:54 2012, 美东)
开言 于 2012-1-19 21:26:48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麦田列表说韩寒在赛车期间发博文共有13篇,这个概率足以说明韩寒是在装13;后来又
更正为9篇。这些说法都不够严谨,对于夜猫子和职业作家来说,一两个小时写一篇千
字文并不难,韩寒的成名作《杯中窥人》就只用了个把小时交卷。有人发现《杯中窥人
》与韩寒现在的文风不一样,不像同一个人手笔,而且16岁不可能那么老成持重。
一个人未成年和成年时的文风不一样其实很正常。我学生时代因为爱读西方译著(其中
也不小心会读到让张绍刚失态的“英雄双韵体”),说话作文都很欧化,成年后则尽可
能口语化。《杯中窥人》貌似老于世故,但以成人的眼光看来,仍有明显的肤浅少年吊
书袋、故作深沉痕迹。韩寒只用了不到一半时间便交卷表明他无力再利用多余时间深入
展开。应该承认他的构思出... 阅读全帖 |
|
l*****e 发帖数: 1431 | 29 写评论难,还是写小说难?这个BBS上吵架厉害点的,都能写评论,我看水平都不比你
家小韩差。但是你让他们写个小说试试,更别说长篇了。
鲁迅出名是因为他的杂文,但是真正体现他水平的是小说。一个连口语化的评论都写不
利索的小混混,还想一次成功写几十万字的小说,还有人相信,真是天下奇谈了吧。 |
|
l*****e 发帖数: 1431 | 30 经过两个多星期不成功的抵抗之后,我们的韩少终于学乖了。先来回顾一下这两个星期
的抵抗的高光:
1。在博文中质疑辩论对手的性能力,女儿是否亲生,老婆是否满足
2。宣称作品有一字代笔,就给发现者两千万
3。拿自己的女儿发毒誓,有一字代笔就不能看到女儿长大成人(说到这里忍不住想问
一句,有人发过这么毒的誓嘛?真够狠的)
4。晒手稿。
5。去法院告方舟子,为了在家门口告,拉上不知名网友,被反击之后又匆忙撤诉。
6。拉出屎往回坐,说当年豪气干云甩出的2000万是玩笑(可怜的冰冰姐,被耍了)
7。电视访谈卖可怜('我都这样了,你还咬住不放')。
这一系列的昏招出尽,当年形近文学白痴的访谈和对白烨进行的各种逼的教导不断被网
友挖出来,让无数人见识了当代精神领袖文学天才的真面目,韩少才明白,没有硬实力
,硬抗是抗不住的。于是,他突然学聪明了,终于明白了什么战术才能让自己度过这一
劫,那就是:
"龟不出头战术"
该战术的精要就是
1。低调:方舟子不是诽谤我,损害我的名誉吧,随你去吧,我忍,法院不去了,状子
也不告了,你爱怎样怎样吧。所谓的暂时要回诉状,'调整'证据,有点智商的人都知
道,这是给自己撤诉找... 阅读全帖 |
|
t*******y 发帖数: 21396 | 31 除了比较口语化,没看出太大毛病。
况且发帖也不能代表‘写作水平’。如果发帖代表写作水平,那这个版上作文能及格的
,用一个手就数得过来。 |
|
h*****n 发帖数: 1630 | 32 韩寒的作品至少为三人所写(第一部分)
石毓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af0500010113lb.html
我手头有以韩寒名义出版的三本书《三重门》、《他的国》和《青春》。我以二十余年
来研究汉语语言的经验判断,这三本书分别出自三个不同的作者:韩仁均、路金波和韩
仁均的儿子——韩寒。
自从我研究生毕业至今,上至《诗经》下至王朔小说,涉猎古今文献上千种,已经有10
余种专著先后在商务印书馆、北京大学出版社、荷兰的约翰·苯杰明出版公司等出版社
出版。这些工作给我一个判断语言风格的敏感性,我自己也设计了一套“语言指纹鉴定
法”,来鉴别同一部作品是否为多人所写,或者不同的作品是否为一个人所写。本文将
以这种方法来鉴别上述三部以韩寒名义发表的三部作品实际上至少是三人所写。
一、直觉判断
先从这三部书中随机摘录一些段落,请读者自己判断一下,它们的风格有何不同。
1.1 《青春》(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其中的相当一部分杂文应为韩寒自己所写
,虽然有可能经过他人的加工润色。
最近盛传韩国人要抢我们古代的文化遗产,从四大发明到文人墨客,都成为韩国人争相... 阅读全帖 |
|
|
D*******a 发帖数: 1723 | 34 $1000是最低价
这个价格已经很低了
口语化怎么表达? |
|
b*********g 发帖数: 1172 | 35 曲调优美,唱得动听.还有女角真是说得好听极了,最能表达感情了!而且历史悠久有文化.
真是很难理解为何那没有几年历史的破京剧能大行其道.
且看各剧种的历史年头.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由文学、音乐、
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
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比较
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
、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
开始盛行。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隋,表演载歌载舞,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类文化遗产”。代表作《十
五贯》《红霞》等。
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以女演员为主。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
。1942年以袁雪芬为代表的越剧女演员对越剧的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与昆
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代表作《红楼梦》《梁山... 阅读全帖 |
|
y***n 发帖数: 2318 | 36 这年头,钱买不到的物件是越来越少了,炸药奖就是一例。
There are some things money can't buy, for everything else there's RMB.
莫言当兵第一天一顿吃了18个馒头
信源:网易新闻中心|编辑:2012-10-17
莫言曾对自己的评价是,丑懒馋。他的作品有时候很酸涩很冲辣很“刺猬”,这或与他
酸涩的童年、在高密的成长经历以及军旅生涯有关。在饥肠辘辘的年代,因为饭量大只
能站岗的莫言,只能用写作实现他的水饺梦和美女梦……
他的经历,是长篇;他的作品来由,是中篇;他的一颦一笑一个表情,是短篇;就连他一
时兴起的话,整理整理,也是一篇泛着深蕴美意的散文----当然,这样的散文有时候也
很酸涩很冲辣很“刺猬”----现在,这样一位当代中国文坛响当当的作家,首度开腔于
他的军旅生涯了。拭目以待吧,看他怎么翻检这篇!
一到军营就吃了十八个馒头
跟莫言一起当兵的有三十多人,新兵拉练结束后,他们便各奔前程。莫言跟他的三个老
乡一起被分到黄县,大单位的一个分部,负责秘密工作的一个单位,而分去的小兵都是
站岗或者做饭,人家干什么怎么干都与他无... 阅读全帖 |
|
t*******r 发帖数: 22634 | 37 美帝的高中数学课本写法? wiki 上很少看到 we know that 。。。
并且是根据假设的 deduce 的而不是 facts 的那种。。。
我前面给的这个 google 排在很前面的 link 里,也没看见证明
里面有啥 we know that 。。。
http://primes.utm.edu/notes/proofs/infinite/euclids.html
中学数学可能是考虑对广大中学生人性化,多采用靠近口语化的写法。不过
中学数学可能主要是教思维,不是真正去应用,歧义不是优先考虑的东东。
做码工毕竟是少数人。。。 |
|
a****r 发帖数: 1486 | 38 吃没吃过 == 有没有吃过
而且左边的用法,是一种简化的用法,一般动词是单字或者双字,并且没有副词的情况
下使用,基本是口语化说法。如果有副词存在,句子会非常冗长,比如“认真学习数学
”,你可以说“认真学习没认真学习过数学”,但是这样比“有没有认真学习(过)数
学”要冗长得多。
吃过了没 == 吃过了没有
实际上后者才是完整的句子,前者只不过是简略版而已。 |
|
t******n 发帖数: 2939 | 39 ☆─────────────────────────────────────☆
l63 (l63) 于 (Thu May 23 00:34:22 2013, 美东) 提到:
假设素数只有有限个, 记为 p_1,p_2,...,p_k
考察 N = p_1*p_2*...*p_k + 1
可知: 对于任意i = 1,2,3,...,k, p_i 不能整除 N
由素数的定义:
a是素数 <=> a是大于1的自然数, 且a不被任何小于a的素数整除
可知: N是素数
这与素数只有p_1,p_2,...,p_k矛盾.
故假设不成立.
所以素数有无穷多个.
☆─────────────────────────────────────☆
l63 (l63) 于 (Thu May 23 00:37:03 2013, 美东) 提到:
在承认素数的这个等价定义 (即 a是素数 <=> a是大于1的自然数, 且a不被任何小于a
的素数整除) 的前提下, 居然有人会认为这个证明是错的, 或者是不完备的.
我实在不能理解.
求问一下大家, 是不是有的人的脑子天生有缺陷, 根本怎么教都不会明白... 阅读全帖 |
|
w**********k 发帖数: 1135 | 40 上海版“我操”。
应该是“操那”的口语化,以前一直没搞明白怎么来的,
有一次看张爱玲的一本小说才明白过来。 |
|
t******n 发帖数: 2939 | 41 ☆─────────────────────────────────────☆
xiaoyu114 (LY) 于 (Thu Oct 17 02:45:59 2013, 美东) 提到:
虽说台湾人的讲的语言是国语,但和我们大陆的普通话还是有区别的。
刚进公司时,发现那些台湾员工讲话很有趣。比如:同志,他们称同仁。领导,他
们称长官。后勤称做幕撩。年终联欢会,他们称做尾牙。如果我对他们说:这个其实是
很便当的,他们会把“便当”两字认为是“饭盒”的意思。
有一次,听台藉员工C小姐打电话,就是觉得很好笑:
C小姐:“噢?是真的吗?”
“我有提过呀,你再想想郝......”
“什么嘛,这实在是太离谱了耶......”
“放在左手边的啦,怎么会没有找到啦......”
听着有种在看琼瑶片的感觉。这才明白,原本以为台湾人拍戏很做作,台词很夸张
,原来是冤枉他们了(耶),他们的现实生活就是这(个)样(子)的(啦)。
如果是说“不用谢”他们会讲“不会”,在动词前面他们喜欢加“有”。“左边右
边”...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107 | 42 口语化我经常听到人说 not talking about...呀,人家省略了were吧, we were
talking about... 晕, 我咋觉得木有问题呢?
我错啦?
's |
|
k**L 发帖数: 3630 | 43 那要看你想怎么"口语化"啦. 基本上有几种.
"more than 20."
"at least 20."
"I didn't count."
"who wants to know?"
"Do I look like someone who gives a shit to you?"
"fuck off." |
|
z***t 发帖数: 2261 | 44 第七十五
你接到我的信,抱怨我的文笔,写得不那么刺激。可是,除了那些目的仅限于哗众取宠
的人,谁又写得慷慨激昂?如果我们两个坐下来交谈,我们的讨论天南海北,我的风格
就是口语化的,不加修饰的;我正是想让我的信是这样子,一点也不做作,装腔作势!
如果有可能,我更愿意显示给你我的感受,而不是我的说辞。即使我在与你讨论,我也
不会踮着脚尖,手势夸张,提高嗓音。所有这些都是演说家的虚张声势,至于我,向你
传达我的思想就足够,用既不华丽,也不平庸的文风。我只想说服你一件事:一切所说
的都是感觉到的,而且不仅仅是感觉到,而是以爱来感觉!没有任何人以亲吻情人一样
的方式亲吻他的子女;但是,即使是在纯洁而矜持的父母对子女的爱抚中,感情明显可
见。苍天(赫拉克勒斯)助我!我不愿如此庞大的题材启发出的语言,过度冰冷,枯燥
乏味。因为哲学不应该完全放弃文学天赋。可是也不非得把词句看得那么重要。我们最
终的目的应该是这个:说我们所感觉的,感觉我们所说的,这就是说,让我们的生活,
说到做到。想象某一个大师:如果你观察他的行动和你听他讲演所说的一致,这个大师
就达到了他的目标。我们观察他行为的素质,他的演说的流畅...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Zhejiang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推荐一篇余华评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10 19:18:01 2009)
版上似乎不少人爱看余华。推荐一篇洪治纲对余华的采访录《远行的心灵》,原载《花
城》2004年第五期。洪治纲长期跟读余华作品,体会深刻。余华谈自己的创作,也很启
发人。因是采访录,很口语化。我摘选压缩了几段,再加一点自己的胡说八道。
我最喜欢余华的,是他善于讲故事。《活着》里说福贵能“精彩地讲述自己”,他的故
事“像鸟爪抓住树枝那样紧紧抓住我”。这句话用来形容余华再确切不过。现代小说越
来越偏重思想,淡化情节,甚至几无故事可言,不好玩。小说最基本的还是应该是个好
故事。
我最不喜欢余华的是暴力。他曾说从小目睹文革的种种暴力,写作的时候似乎总有一种
愤怒要发泄。文中谈到的余华的第一个中篇《一九八六年》最有代表性:
“洪治纲:《一九八六年》这个题目就存在非常鲜明的隐喻意味。文革结束十年之后,
还有这么一个教历史的老师,用种种历史的酷刑进行自戕。比如他自我实施‘劓刑’,
用钢锯条 |
|
s**********y 发帖数: 8135 | 46 瓜板儿威武啊,提一点意见,有些句子要改的再口语化一点啊,你看方文山的词,其实
就是大白话点缀了一些漂亮的词汇,整句都文气就不好谱曲啦 |
|
|
a********3 发帖数: 26787 | 48 很多本来旁白,我改成台词了啊。。。再口语化了,然后自己在胡乱加一些恶搞的啦。
。。
酱紫~~~
我容易么我。。。
那是前胸后背的意思嘛。。。真是的。。。啥是前臀尖么。。亲们不要太毛了哈。。。 |
|
L*****e 发帖数: 2926 | 49 打个擂台 列个单子吧 run
我其实看的少 只是重复看而已
他们更口语化些 台词不那么白痴 |
|
T****e 发帖数: 2798 | 50 哈哈哈,“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千古冤案又要跳出来了。天下文章一大抄应该
还是有点细分的,不能这么笼统。笑笑生的态度是随意多一点,当然我就是看了几句瞎
说。
红楼梦的诗词想想好像明显不改动的不多,感觉语气上接近元曲多一些,口语化多,感
觉像是作者听听戏然后自己打碎重新和了一团面,非常娴熟地玩相似与不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