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 发帖数: 867 | 1 《劝发菩提心文》
清 省庵大师
不肖愚下凡夫僧实贤,泣血稽颡,哀告现前大众,及当世净信男女等,唯愿慈悲,
少加听察。
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
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
。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
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然心愿差别,其相乃多,若不指陈
,如何趣向。今为大众,略而言之。相有其八,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
是也。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
求利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或望未来果报。如是发心,名之为邪。既不求利养
名闻,又不贪欲乐果报,唯为生死,为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念念上求佛道,心
心下化众生。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观众生难度,不生厌倦。如登万仞之山,必穷其
顶。如上九层之塔,必造其颠。如是发心,名之为真。有罪不忏,有过不除,内浊外清
,始勤终怠。虽有好心,多为名利之所夹杂。虽有善法,复为罪业之所染污。如是发心
,名之为伪。众生界尽,我愿 |
|
p*******y 发帖数: 782 | 2 在观经里,佛给韦提希看了各种佛净土,但是韦提希,只想往生西
方极乐世界,毕竟这个十方诸佛所赞叹的净土。佛在经中也是劝勉
大众往生极乐。不只观经,在华严经的最后也是导归极乐。 |
|
b*****l 发帖数: 3821 | 3 歪忽悠的阿罗汉是九届版本的。定义不同没得比。
至于阿罗汉、菩萨和佛的境界,瞎猜也无益。而且经里已经讲的清清楚楚了。
可以参见华严经十地品。 |
|
r*****d 发帖数: 922 | 4 3、如实修行
1)修行之理
假如你依止上师后,仅仅是听了佛法、稍作思维,却从来没有修行过,那也不能
断除烦恼。就像饭是要自己吃的,如果光是看别人吃,或听别人吃饭的声音,根本不可
能填饱肚子一样。不过现在很多人不懂这一点,尤其是学术界的人,只对理论研究很有
兴趣,成天探讨公元多少年发生什么,这个人跟那个人的时代如何如何……可是对佛经
中所讲的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万法皆空等甚深道理,从来没有思维过,更
没有修行过,这样的话,这些内容就无法与自相续融为一体。
佛陀在《华严经》中也说过:就像穷人日夜在数富人的珍宝,自己却身无分文
;良医知道如何开药方,但自己有了病,不吃药也治不了 ;聋
子弹奏悦耳动听的乐曲,但自己根本听不到 ……同样,我们理论上再精通、嘴
巴上讲得再漂亮,但内在没有修证的话,还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到了最后,“靠山山
会倒,靠河河会干”,什么都靠不住。即使你天天求上师加持,但自己不修行的话,烦
恼种子也很难断除。
所以,广闻和实修比起来,实修更为重要。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死亡,当那一刻
到来之时,唯有平时修持的善法才有用, |
|
p*******y 发帖数: 782 | 5 不但我们这个世界人应当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在前面我给诸位
说过,极乐世界好比一个佛教大学,本师释迦牟尼佛劝我们入学,
往生就是入学,入学之后没有一个不成就的,这是叫我们要发这个
愿。我们在一切经里面看到,十方世界那些菩萨,没有一个不发愿
求生净土的,连华严经里面所说的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
不例外。那么所愿的,就是极乐世界;对于极乐世界那边的情况十
分地了解,那边的环境,那边的师资,那边教学的课程,没有一桩
不了解;能持所持,能持这是讲到修学,念佛不仅仅是口念,那么
诸位要晓得,这一句佛号它的意思是无量觉;莲池大师在疏钞里面
给我们解释阿弥陀佛,‘阿’是印度话,意思是‘无’,‘弥
陀’也是印度话,意思是‘量’,‘佛’是觉的意思。我们念这一
句阿弥陀佛,就是念无量觉,那么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到
底是觉还是迷呢?单单口念阿弥陀佛,我们的心、我们的身,还是
迷在五欲六尘里面,依然不觉,那又怎么能相应?所以能持是三
业;无量觉,我们口言语觉,我们身的行为要觉,我们心地更要觉
悟。所持的就是指名号,名号要晓得意思,这个无量觉,我们固然
是要照这个意思去修,而无量觉,西方极乐世界是导 |
|
p*******y 发帖数: 782 | 6 除了这个理论方法,概略的我们晓得了一点之外,在此地我们跟诸
位举出几个往生的人,可以作为我们的榜样。‘文殊、普贤’,这
是每一位学佛的同修都知道,华严三圣之二。文殊菩萨代表的是大
智慧,普贤菩萨代表的是大修行,这两个人都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的。华严经里面,文殊菩萨有一首偈子说:‘愿我临终时,尽除诸
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利。’那普贤不必说了,十大愿王导
归极乐,,那还用得著讲吗?这是讲的补处菩萨、等觉菩萨求生西
方极乐世界。我们的智慧,我们的功夫,能比得上文殊、普贤吗?
文殊、普贤尚且求生,我们自己想想是什么样的人,怎么敢不求生
净土呢?这是往上看,上面的榜样。
往下看,如说我们自己业障深重,恐怕阿弥陀佛不要我们,念也枉
然,你这个想法错了。唐朝时候,有一个‘张善和’,是一个杀牛
的人,屠夫,杀了一生的牛,杀业太重啊!真正是罪业深重啊!到
临命终的时候,许多牛头人来问他要命,这个是地狱相现前。他这
一叫救命,不得了!牛头人统统来问我讨命来的了,这个不得了!
他叫他太太赶快给我请法师来帮助我,给我解决问题。他太太请了
法师来,法师就告诉他,这个时候,你这是地狱相现前,没有别的
办法, |
|
p*******y 发帖数: 782 | 7 1、若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金刚三昧经)
2、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
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3、我若多嗔及怨结者,十方现在诸佛世尊皆应见我,当作是念: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
生嗔恚及以怨结?此愚痴人,以嗔恨故,于自诸苦不能解脱,何由能救一切众生?(华
严经修慈分)
4、迦叶白佛:我等从今,当于一切众生生世尊想。若生轻心,则为自伤。佛言:善哉
快论。(首楞严三昧经依宝王论节文)
5、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梵网经)
6、离贪嫉者能净心中贪欲云翳,犹如夜月,众星围绕。(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7、生死不断绝,贪欲嗜味故,养怨入丘冢,虚受诸辛苦。(大宝积经富楼那会)
8、是身如掣电,类乾闼婆城,云何于他人,数生于喜怒?(诸法集要经)
9、嗔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佛遗教经)
10、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佛遗教经)
11、身语意业不造恶,不恼世间诸有情,正念观知欲境空,无益之苦当远离。(有部
律周利槃陀伽尊者,三月不能诵 |
|
b*****l 发帖数: 3821 | 8 第三疑
问:十方诸佛,一切净土,法性平等,功德亦等。行者普念一切功德,生一切净土。今
乃偏求一佛净土,与平等性乖。云何生净土?
答:一切诸佛土,实皆平等。但众生根钝,浊乱者多,若不专系一心一境,三昧难成。
专念阿弥陀佛,即是一相三昧。以心专至,得生彼国。
如随愿往生经云,普广菩萨问佛:‘十方悉有净土,世尊何故偏赞西方弥陀净土,专遣
往生?’
佛告普广:‘阎浮提众生,心多浊乱,为此偏赞西方一佛净土。使诸众生,专心一境,
即易得往生。若总念一切佛者,念佛境宽,则心散漫,三昧难成,故不得往生。
‘又求一佛功德,与一切佛功德无异,以同一佛法性故。为此念阿弥陀佛,即念一切佛
。生一净土,即生一切净土。’
故华严经云:‘一切诸佛身,即是一佛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
又云:‘譬如净满月,普应一切水。影像虽无量,本月未曾二。如是无碍智,成就等正
觉。应现一切刹,佛身无有二。’
智者以譬喻得解,智者若能达一切月影即一月影,一月影即一切月影。月影无二,故一
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一佛。法身无二,故炽然念一佛时,即是念一切佛也。
【白话释】
问:十方诸佛和一切净土,他们的法性都是平等的,功德也一样。修行 |
|
S**U 发帖数: 7025 | 9 说累积波罗密的大乘经很多,如华严经等,大乘论师如龙树,无著,寂天,月称等都有
专门阐述累积波罗密。
大乘佛法的困难,是释迦佛即使过去世累积了波罗密,也不是经过大乘经所说十地等过
程,所以有大乘经乾脆说释迦佛菩提树下成佛是示现(表演给我们看),其实释迦过去
生早已经历十地等过程成佛。
「众生皆有佛性」在大乘三系的说法各不同。瑜珈师地论是否认的,根据是解深密经。
汉传佛教常见的一个毛病,就是不知道原始佛教的经就是指导实际修行的纪录。不懂得
经论在说啥,不懂得经论在指导修行,就认为没用,还以为自己那一套才是修行。运气
好碰到好老师还好,碰到邪师就是盲修瞎练。
看来懂得经论还是需要一些波罗密。
终的 |
|
S**U 发帖数: 7025 | 10 十地的名称与内容在最初并不统一,起源应当是初期大乘的般若经,及华严经十地品。
这与声闻法四果名称与内容都很明确,是明显对比。 |
|
p*******y 发帖数: 782 | 11 下面还有‘本愿’两个字。本是根本,在此地的意思是说,他这个
愿不是这一生才发的。我们知道一切众生都有过去生,也有未来
生,所以讲三世。地藏菩萨在过去生中就发这个愿,过去还有过
去,过去无始,无始劫来生生世世都发这个愿,我们称这个愿叫本
愿。所以这个愿是有根本的,不是这一生当中才发的。愿是一种希
望、是一种希求,这个希求、希望能够得到满足,这就称之为愿。
如果意思说得更深一点,本就是真如本性,而愿是从本性里面发生
的,这才是大乘法里面讲‘本愿’真正的意思。
菩萨,如《华严经》上所说的法身大士,已经断掉了妄想、分别、
执着,这已经断尽了。所谓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确确实实契
入如来果地上的境界,虽然入得不够深,但是已经进入,已经是明
心见性,这个时候的愿,是从自性里面发出来。没有见性的人,是
从识里面建立的愿心。我们讲有过去世,还有过去世,多生多劫都
发这个愿,这是从识心里头说的;明心见性之后是从本性里面说
的,这两个意思都可以说之为本愿,本愿的意思浅深有差别。
但是在相用上很接近。在事相上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有这个愿,他这
个愿力很强,也不容易被外面境界所移。纵然被外面境界所动摇,
他很快 |
|
h*********0 发帖数: 31 | 12 《净土五经》跋
戒、定、慧三学,为学佛及修净业者之根本,而戒尤为要。故《观无量寿
佛经》,开示净业三福:一则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则受持三
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则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初、二多
属戒学,三则三学圆具。具此三福,则净业大成,往生上品。故于《净土五经》后,附
《华严经·净行品》,及《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以期净业行者,于律仪戒之执身
不作,进而得定共戒之制心不起,及道共戒之超情离念、断惑证真。然纵得定共、道共
二种实益,犹当兢兢业业,执持律仪戒,以为自利利他、维持法道之轨范。则空解脱人
,无由以大乘藉口,而因之以坏乱佛法、疑误众生也。
民国二十五年岁次丙子仲春,释印光敬跋
清凉书屋标点
报恩斋——净土专页 s****[email protected] 1999-2003年 |
|
p*******y 发帖数: 782 | 13 恩阿弥陀佛!
对修净土的人来说,发菩提心太重要了。感恩上传!
阿弥陀佛! |
|
p*******y 发帖数: 782 | 14 真正了解了事事无碍的境界,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也才明白极乐
世界的种种殊胜的道理。
华严密 |
|
p*******y 发帖数: 782 | 15 而我们这一次讲演,一定是落实在我们现前的生活上。佛说经,无论是大乘、小乘,无
论是长经或是短经(从分量上来说),每部经都具足「教、理、行、果」。言说、文字
,这是教,是教学。教里面含著有理论、含著有道理,这些道理都是帮助我们生活,帮
助我们达到幸福美满。那就是你要去做,这里面有方法,你要去做;你做了之后,你一
定得到好处。这个好处就是我们讲的幸福美满,你得到好处那叫果,那个好处就是果,
真正能帮助我们解决所有的这些疑难,消除一切灾难,这一点都不假。一部经具足教理
行果,一品经也具足,乃至一字一句无不具足。佛经的殊胜,佛经的微妙,古人叹为不
可思议,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学习,清凉也教给我们四个方法∶信、解、行、证。
教,我们要相信;理,我们要明白;行,我们要真干;果,我们要亲证。教理行果既然
是交叉圆融遍满,我们信解行证也是交叉圆融而遍满,这在《华严经》里面特别显示这
种形式,值得我们认真努力去学习。
这部经的内容,根据古大德可以说是共同的研学心得,根据他们的报告,清凉将本
经分为四分,四分就是四个大段,分科判教,全经分作四大段。第一段「举果劝乐生信
分」。这个「分」是部分,这一部分, |
|
l*****4 发帖数: 188 | 16 《华严经》云:宁受地狱苦 ,也要得闻诸佛名。
一称「南无阿弥陀佛」,十方诸佛自然护念。「护念」即是守护忆念,令其安稳,
无诸障难。故知:念阿弥陀佛,即是念十方诸佛;生极乐净土,即是生十方净土;不必
改口另外称念十方诸佛名号。
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自然相随;并有其他大菩萨,共二十五位,不请自来
,二六时中,令念佛人,常得安稳,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故知:但念弥陀,即已通念
诸大菩萨,观音势至,自在其中,不必改口另外称念其他菩萨。佛的名号,即是获得大
利,具足无上功德,当然超胜任何咒语;何况一句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光中之尊。 |
|
a**u 发帖数: 8107 | 17 ☆─────────────────────────────────────☆
leonany (leo) 于 (Mon Mar 8 05:05:40 2010,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qiaqiafeng ($_$), 信区: Belief
标 题: 揭开佛教歷史的大骗局(zz 2010年最新版) 跟one,d同学探讨一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8 01:31:54 2010, 美东)
揭开佛教歷史的大骗局(2010年最新版)
——关於大乘佛教经典纯属偽造的证据
作者:沙门佛觉 2010-1-22 12:13 网摘收藏 [43点击] [管理]
来源:心原绿色文苑·原始佛教版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教僧团四分五
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眾部大乘邪教.前者忠於教主佛
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律--由於上座
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加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了发展更多的信
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物供养和恭敬,这些大眾部大乘...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18 ☆─────────────────────────────────────☆
augustina (augustina) 于 (Thu Mar 11 23:18:19 2010, 美东) 提到:
请愿。
补充一下我的理由:
版主,我劝他不回,如此不尊重楼主。
固然言论自由重要,但此地不同。若在别处,我不谈宗教便是;但此处如同一座本应容纳各种宗教宗派的庙宇,但忽然进来一个野人/痴人,乱满乱闹,不让别人说话,难道版主不应该封?!不封此人,版主何为?!
竟然有如此原教旨主义者也号称佛子,真是我佛耻辱。
☆─────────────────────────────────────☆
dreamfly (妄想) 于 (Thu Mar 11 23:22:38 2010, 美东) 提到:
容纳各种宗教宗派的庙宇,但忽然进来一个野人/痴人,乱满乱闹,不让别人说话,难
道版主不应该封?!不封此人,版主何为?!
世界上耻辱多了,你管得过来嘛
当初他在本版口出秽言,f-word满天飞,封了主id再上马甲,你是没见识过
得了吧,回头人家说你不尊重连id都拼错了,呵呵
☆────────...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19 ☆─────────────────────────────────────☆
purdueguy (深信因果 往生净土) 于 (Fri Jul 23 13:00:49 2010, 美东) 提到:
这是历史学家 汤因比的观点。
我想很有道理。儒释道三家都有很深的智慧,看事情都很长远。现代人目光太短浅,只
顾目前的享受。
要救这个世界,也要靠我们弘扬儒释道了吧。
☆─────────────────────────────────────☆
runsun (runsun) 于 (Sat Jul 24 01:18:03 2010, 美东) 提到:
这就是你所说的只有儒家文化和大乘佛法能拯救世界的根据吗???
☆─────────────────────────────────────☆
cafemilk (serawang) 于 (Sat Jul 24 03:47:39 2010, 美东) 提到:
伏尔泰也说过类似的话
即使不能拯救世界,单是想像儒释道在西方市场的经济价值就已经是非常可观的了
☆────────────────────────────────...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20 ☆─────────────────────────────────────☆
Yisu (yisnotme) 于 (Mon Aug 9 10:13:55 2010, 美东) 提到:
阿姜查
有些修行人喜欢争论禅法、戒律与止观,别和他们争辩,我从不和人争辩。我做我了解
的修行,别人相信什么是他们的事,不要大惊小怪。我照自己的方式修行,如果你们有
兴趣,也可以尝试,我无法强迫你们。如果你们感到好奇,就得自己去寻找答案,否则
争论将没完没了:止与观、专注于腹部的起伏、念佛,(Buddh)、念法.(Dhammo)……
每个人都疯了,讨论与争辩什么才是正确的修行,什么才是最好的方式……真的是太过
份了。但是有些人却乐此不疲,只要到了修行的时候,他们就喜欢发问。对于鸡毛蒜皮
的事,他们也有问不完的问题。他们喜欢尝试每一种他们听过的禅法,片刻也不得闲,
就妤像底下有一把火在烧一样,一把他们自己点燃的火。
我们告诉他们:[坐下来禅修,你们就能把心安定下来,」修定能够让心平静,这听起
来似乎不错,所以他们就试了。他们以为只要坐下来,就能入定。他们坐下来并且尝试
将心固定,不过它却动(上汤下...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1 天人相应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古代中国哲学、中医等认为「天道」和「人道」
是合一的。
天人相应最重要的体现是合于"气"。
一个非线性动力系统随时间演化会不断分形进入混沌状态,每个分形和上个层次的分形
有相当的「相似性」,有点所谓「全息」的味道。人体、社会乃至宇宙都可视为非线性
动力系统,系统演化不断分形进入混沌状态也是一定的,这么讲「天人合一」、「小宇
宙中藏大宇宙」的说法和中医「唯象」理论就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原始佛法以缘起为本。有情与无情都遵照缘起法则,但是四圣谛是以有情为对象谈苦与
苦的熄灭。色无常,包括有情的身体与外界山河大地房屋汽车的无常,以此断除探「我
」「我所」的执著。探讨「天道」和「人道」的相似并不是佛法的重点。
华严经讲「法界缘起」,一粒沙中藏世界,相摄相入,维摩诘经说芥子纳须弥山,有一
些天人相应的味道。 |
|
|
|
z**n 发帖数: 22303 | 24 惭愧,华严经没读过,看描述觉得瑰丽无比,窃以为文字来讲,园觉经非常优美。 |
|
b*****l 发帖数: 3821 | 25 园觉经的确非常优美,有好事者和考据癖甚至因此认为它是伪经。
华严经是很严谨,但是翻译不易啊。 毕竟鸠摩罗什只有一个。 |
|
p****y 发帖数: 23737 | 26 http://www.myfo.org/sf_5F3BD73CB1154D0AA847B634F137CC58_101_lingyu.html
由祖古林古仁波切( Ringu Tulku Rinpoche)现场同声翻译
时间:2007年1月3日,藏历十五 于印度菩提迦耶,第二十四届噶举满临法会期间
编者按:此为第十七世大宝法王讲话的记录。
讲话正文如下:
既然我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我希望能谈一下成为素食者的问题。要谈太多关
于素食,也就是放弃吃肉的问题并不容易。我认为了解该如何看待吃肉一事,并付诸实
际,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应该要开始说了,因为很快半个小时就要过去了。开始我
们需要先来一些念诵。(念诵)
一般对于出家众来说,如果你问僧人是否允许吃肉,有些人会说不允许,因为
如果有人吃肉,就会有人杀生,如果没有人吃肉就不会再有人需要做肉。所以吃肉与杀
生有着很大的关系,也因此说明杀生这种恶业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吃肉引起的。是否真的
如此呢,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去分析。如果有人使用珍珠,那么他们对珍珠的使用会导致
蚌的死亡。也有些人会穿一些特别的衣服,例如绸... 阅读全帖 |
|
d**********l 发帖数: 647 | 27 悲欣交集见观经” 弘一大师临终绝笔再解 (2010-08-19 23:00:29)
标签: 文化 分类: 原创博文
由于学习观经,关注到弘一大师“悲欣交集见观经”绝笔,发现很多人对此进行解
读,其中明诚居士新解最为细致,重要方面都说到了。本文再解是将弘一大师临终情形
与观经做更细的对照,希望阿弥陀佛本愿及弘一大师人格力量给有缘人带来安慰。
近代出家人中,弘一大师最为有名,这是因为他出家前即已名声广布,出家后又专
志戒行,戒香远闻为他带来更大的名誉。当走到人生终点时,大师深知很多人在关注他
的最后结局,出于菩萨发心,为了让人们正确理解他的生命境界及归宿,更由于阿弥陀
佛本愿力加持,让弘一大师在临终前留下了“悲欣交集见观经”的绝笔。
从弘一大师年表记载来看,书写绝笔有相对完整的过程,甚至具有戏剧性。原来大师在
绝笔书写前两天,自己对“悲欣交集”这个词做了明确解说。年表记述:一九四二年十
月八日,大师口述遗嘱,特意叮嘱妙莲法师两点:一、圆寂前后“助念”时,看到眼里
流泪,这并不是留恋世间,挂念亲人,而是在回忆我一生的憾事,为一种悲欣交集的情
境所感。从这段记载来看,弘一大师... 阅读全帖 |
|
d**********l 发帖数: 647 | 28 其实不矛盾。
如来指的是佛性,佛性非有非无,没有形相,自然不可见。
但佛有三身,化身佛可见,当年释迦摩尼佛示现,自有形相,若无形相,我类凡夫俗子
,怎知有佛在娑婆世界?
华严经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愿,礼敬诸佛,第二愿,赞叹如来,一个用佛,一个用
如来,我以前发帖子解释过其中的区别。读经要细认真才好,才不会望文生义。
读金刚经后,就一提相,感觉不对。这样是错解吧。 |
|
d**********l 发帖数: 647 | 29 世间人若闻有好的道场,往往不辞辛苦,往求名师希冀开悟,为何不欣求极乐,亲近弥
陀观音势至?且看经纶中对极乐世界以及净土三经的赞叹:
‘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佛说阿弥陀经,此经是佛不问自说之经)
‘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无量寿经)
‘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佛说阿弥陀
经)
‘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大集经)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
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
当者,则莫若信愿专持名号。…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圆收圆超
一切法门,甚深难信。故特告大智慧者,非第一智慧,不能直下无疑也。(藕益大师)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
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永明禅师〈禅净四料简〉)
1 人事环境:
佛菩萨满虚空中 (观无量寿经)
诸上善人聚会一处 (佛说阿弥陀经)
无量寿佛,化身无数,与观世音,及大势至,常来至此行人之所。(观无量寿经)
...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3821 | 30 关于净土和易行道是不是不得已,依经不依论,
释迦佛没这么说过,对于净土的提倡,
净土三经,药师经,华严经等已经讲得很清楚。
一个论,不去看义理是否正确,去扯伪不伪的署名问题...
依法不依人正当时。 |
|
d**********l 发帖数: 647 | 31 信愿行 :净土法门极圆极顿,非自力法门可以理解,因此极难信。
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低全凭持名之深浅---藕益大师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信果
真矣。愿自能切。愿果切矣。行自能猛。真切信愿。加以勇猛力行。决定得生净土。决
定得见弥陀。决定证三不退。决定一生补佛。---彻悟禅师
太虚大师 开示净土三资粮
1 信者,疑断解成,志专心决之谓。约有:信自心、信佛土、信法门之三信。
信自心: 信吾人本心,无始无起,无终无灭,持续而恒,随缘而转。从生趋死,虽死非
断;从死趋生,虽生非常;招果有因,因熟成果,非一生之偶然,是故当求永安真乐。
由业受身,身还造业,非一死所能了,是故当怀深忧远虑。---信吾心本源真性,即是
佛性。是故吾人本具佛性,本来具足如来智慧佛德之藏,圆常安乐,自在清净。若遇善
友开导,皈依佛法僧宝,信从佛正法门,恳勤修习,必能证得。---信吾人无始以来,
亦曾生天,亦曾作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诸大菩萨、诸圣贤众,分身尘刹,觉悟群生
,吾人夙生必曾值遇承事供养,植种善根,所以今生得闻佛法,复能发起信愿之心。虽
由迷昧不自觉... 阅读全帖 |
|
d**********l 发帖数: 647 | 32 净土十疑论节选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第一疑
问曰: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祗应愿生三界,于五浊三涂中,救苦众生
。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身?舍离众生则是无大慈悲,专为自利障菩提道。
答曰:菩萨有二种,一者久修行菩萨道,得无生忍者,实当所责。二者未得已还及初
发心凡夫。凡夫菩萨者,要须常不离佛,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内,于恶世中救苦众生。
故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者,无有是处。何以故?恶世
界烦恼强,自无忍力心随境转,声色所缚自堕三涂,焉能救众生?假令得生人中,圣道
难得。或因施戒修福得生人中,得作国王大臣富贵自在。纵遇善知识,不肯信用。贪迷
放逸广造众罪,乘此恶业一入三涂经无量劫。从地狱出受贫贱身,若不逢善知识还堕地
狱。如此轮回至于今日,人人皆如是。此名难行道也。故维摩经云,‘自疾不能救,而
能救诸疾人?’又智度论云:譬如二人各有亲眷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为无方
便力故彼此俱没。一人有方便,往取船筏乘之救接,悉皆得脱水溺之难,新发意菩萨亦
复如是,如是未得忍力,不能救众生。为此常须近佛,得无生忍已,方能救众生,如得
船者。又论云,譬如婴儿不得离母,若也离... 阅读全帖 |
|
d**********l 发帖数: 647 | 33 至诚顶礼、感恩阿弥陀佛 西方极乐世界由阿弥陀佛的48大愿而有,净土法门也由阿弥
陀佛的48大愿,接引众生而有。
至诚顶礼、感恩本师释迦摩尼佛,没有世尊金口开示净土法门,我等今日哪的如此幸运
,能够借阿弥陀佛的大愿船往生极乐!
至诚顶礼、感恩龙树菩萨。
龙树菩萨是释迦牟尼世尊亲自授记,在佛灭度七百年后降生南印度婆罗门种族之家,菩
萨深入经藏、智慧超人,于现身即证得初地菩萨果位。菩萨一生著作甚多,据西藏所传
为122种,汉译为22种。有“千部论主”之称。其主要大著有:《十住毗婆沙论》、《
大智度论》、《中论》、《十二门论》、《菩萨资粮论》、《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
要偈》、《十二礼》。其中《大智度论》乃注释《大般若经》之书,与《中论》、《十
二门论》同属大乘教之空门。《十住毗婆沙论》是注释《华严经》之《十地品》,属大
乘教之有门。龙树菩萨广学空有二门,最后安住于净土他力之教;亦即《大智度论》中
多处赞扬弥陀净土,而后在《十住论》之《易行品》中告白自已归于弥陀本愿之救度。
最后菩萨以自己现身说法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
|
b*****l 发帖数: 3821 | 34 这个主题很重要,开楼单讲。
在这里,对于所问的,答的不透彻,批判的更是对着空气打风车。
净土的同学也要深入经藏,明理才能升起正信啊。
三皈依之一就是 自皈依法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简而言之,极乐世界当然存在,而且是和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一样的存在,
也是无尽世界海中的两个世界而已。
极乐世界是否永恒存在?是否是解脱者造的?当然是否定的。阿弥陀佛
的佛土照样有成住坏空,阿弥陀佛也照样要涅磐。
批判这个还是对着空气打风车自娱自乐而已。
《华严经 世界成就品》
一切诸国土 皆随业力生
汝等应观察 转变相如是
染污诸众生 业惑缠可怖
彼心令刹海 一切成染污
若有清净心 修诸福德行
彼心令刹海 杂染及清净
信解诸菩萨 于彼劫中生
随其心所有 杂染清净见
无量诸众生 悉发菩提心
彼心令刹海 住劫恒清净
无量亿菩萨 往诣于十方
庄严无有殊 劫中差别见 |
|
b*****l 发帖数: 3821 | 35 另外,阿弥陀佛又称无量寿佛,
是相对娑婆世界,形容其驻世长久,但这并不是永恒存在。
阿弥陀佛也要涅磐的,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也是要在极乐世界成佛的。
时间在不同的世界是不同的。这和现代科学也是暗合的。
而且阿弥陀佛的刹土,也不是最长的,只是世尊为使后人专其一心,
特别强调了阿弥陀佛的刹土而已。
华严经 寿量品
“佛子。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刹一劫。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刹。为一日一夜。极乐
世界一劫。于袈裟幢世界金刚坚佛刹。为一日一夜。袈裟幢世界一劫。于不退转音声轮
世界善胜光明莲华开敷佛刹。为一日一夜。不退转音声轮世界一劫。于离垢世界法幢佛
刹。为一日一夜。离垢世界一劫。于善灯世界师子佛刹。为一日一夜。...” |
|
b*****l 发帖数: 3821 | 36 你想的够歪的。
佛土也有无数众生,这些“诸上善人”的福德行使得那是净土。
《华严经 世界成就品》
若有清净心 修诸福德行
彼心令刹海 杂染及清净
例如极乐净土的众生: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
复如是。’...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
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
|
b*****l 发帖数: 3821 | 37 《华严经 世界成就品》
一切诸国土, 皆随业力生.
先鸡先蛋这样的问题,大乘里属于非正问,小乘里属于无记。 |
|
a*****y 发帖数: 33185 | 38 禅宗与净土宗
虚云大师
现在这里的和平法会,已举行几天了,这是很稀有难得的。今天苇舫法师、妙真
和尚、赵朴初、李思浩、方子藩居士等,均要虚云出来与各位说法。我想趁这个因缘,
把念佛与参禅的关系随便谈谈,以便给初发心学佛的人作个参考。今天是和平法会念佛
坛开始的一天,本是由妙真和尚来讲的,他很客气的不讲,故由虚云出来与诸位谈谈。
我们人生住在娑婆世界里,犹如在苦海中,因此没有一个人不想脱离苦海的;但
脱离生死苦海,便须佛法;佛法的真谛,严格的说起来,是无法可说,那有言语文字形
相呢?《楞严经》说:“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可是,为接引一般各种根机不同的众
生,致有无量的法门。在中国的佛法,有人分出为禅、教、律、净,与密宗五派。这在
老参饱学的人,是无所谓的。因他已了解佛教的真理,决无差异的。而在一般初入学佛
的人,便发生许多意见,每每分宗啦、教啦等等。并且赞彼毁此,有损法化。要知道一
个话头,或一句佛号,都是方便的,不是究竟的,真是工夫用到家的人,是用不着他的
。为什么?因为动静一如,好比月印千江,处处明显,无有障碍。障碍者,如天空里的
浮云,水里的污泥。若有障碍,... 阅读全帖 |
|
d**********l 发帖数: 647 | 39 楼主转的是小乘的说法。大乘的说法不同。近代的已历史考据为准,多认为佛在人道讲
法。不能让人信服。大乘经里,佛在天界,龙宫等处讲法。
说法
释迦牟尼佛示现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后,为令众生解脱苦难,开示悟入佛知见故,以无量
的善巧方便开始了49年的弘法事业,十方无量的诸佛、菩萨亦化现于娑婆世界,助兴佛
教,救度众生。其中熟知的有观音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弥勒菩萨等。
在49年的弘化生涯中,佛陀最初直畅本怀,宣演《华严经》二十一日,后观机逗教,又
说《阿含经》十二年,《方等经》八年,《般若经》二十二年,《法华经》和《涅盘经
》共八年。 这是大会式的宣讲,而对于个人各别的教化,不知说过无量数次。佛陀因
材施教,点化迷萌,救度无量数人脱离苦难,感化无量数人求皈受戒。无量的众生因佛
陀的教诲而弃恶修善,忏悔罪业,发菩提心,奉法修行。由此而得胜妙乐者,究竟解脱
者,毕竟了悟无上菩提者无量无边。如佛陀在鹿野苑,向最初和他一起共修的阿若憍陈
如等五人,宣说四谛、五蕴等圣妙法门,五人闻后便获果证,当即从佛出家,皈依了佛
陀。此后佛陀更是游历四方,化导群伦。佛陀的弟子有频婆娑罗王、波斯匿王等国王,...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40 成唯识论
百科名片
成唯识论《成唯识论》(梵文:Vij?āptimātratāsiddhi),中国唯识宗立宗的主
要理论依据,以大乘佛教唯识宗创始人之一世亲的《唯识三十颂》为主线,由唐代著名
高僧玄奘三藏法师揉合印度十大论师的诠释编译而成,最能体现法相唯识学派的基本思
想。
目录
成唯识论
集注
内容
注疏
成唯识论
成唯识论(Vijñāpti-mātratā-siddhi-?āstra) 佛教论书。又名《
净唯识论》,简称《唯识论》。玄奘糅译印度亲胜、火辨、难陀、德慧、安慧、净月、
护法、胜友、胜子、智月等十大论师分别对《唯识三十颂》所作的注释而成。10卷。传
说玄奘留学印度时,曾广收十家注释(每家各10卷),并独得玄鉴居士珍藏的护法注释
的传本。回国后,原拟将十家注释全文分别译出,后采纳窥基建议,改以护法注本为主
,糅译十家学说,由窥基笔受,集成一部。
集注
玄奘糅合十家之说,又经剪裁组织,各家原说很难分辨。窥基所作疏释,以护法之
说为正义,故释文所引《唯识三十颂》颂文,可能有采用护法一系所用的本子,个别地
方与现存梵文、藏文本颇有出入。开头的“序颂”和末尾...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41 禅宗
百科名片
禅宗初祖菩提达摩
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
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唯
独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由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禅宗最
具独特的性格。禅宗祖师会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求达到这种境界,这又称开悟。其核
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意指透过自身实践,从日
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达到真正认识自我。
目录
简介
宗义概述
印度源流
禅宗的早期发展
禅宗的成熟期
中期禅宗
明清禅宗
现代禅宗
展开
编辑本段
简介
在中国历史上,禅宗发展可分成四个时期,由菩提达摩至中国开始,至六祖慧能大
师大宏禅宗为止,此为禅宗的开始,可称为早期禅宗。由六祖慧能门下,洪州、石头二
宗,发展为五宗七派,此为禅宗的发展期,时间约当晚唐至南宋初。自南宋初年临济宗
大慧宗杲起而倡话头禅,曹洞宗宏智正觉倡导默照禅,至于明朝中晚期,此为禅宗的成
熟期,又可称为中期禅宗。至于明朝中叶净土宗兴起,此时佛教的特色为禅净合一,与
儒、释、道三教合一,... 阅读全帖 |
|
b*****f 发帖数: 341 | 42 赞你的总结,特别是最后一句话:佛教是讲随缘。
华严经上一位大菩萨的修学法门叫做:舍离一切攀缘心。
可见舍离一切攀缘心即成佛道;舍离一切攀缘心即是无上妙法。 |
|
b*****l 发帖数: 3821 | 43 造一个自己幻想的大乘,然乎打的不亦乐乎,自娱自乐。
这个空气风车要打到几时?
极乐世界是和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一样的存在,只是无尽世界海中的两个世界而已。
极乐世界是否永恒存在?是否是解脱者造的?当然是否定的。
阿弥陀佛的佛土照样有成住坏空,阿弥陀佛也照样要涅磐。
批判这个还是对着空气打风车自娱自乐而已。
《华严经 世界成就品》
一切诸国土 皆随业力生
汝等应观察 转变相如是
染污诸众生 业惑缠可怖
彼心令刹海 一切成染污
若有清净心 修诸福德行
彼心令刹海 杂染及清净
信解诸菩萨 于彼劫中生
随其心所有 杂染清净见
无量诸众生 悉发菩提心
彼心令刹海 住劫恒清净
无量亿菩萨 往诣于十方
庄严无有殊 劫中差别见 |
|
b*****l 发帖数: 3821 | 44
长?
觉得这个观点革新,是因为你缺乏佛教常识,不看原始文献。
《华严经 寿量品》
“佛子。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刹一劫。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刹。为一日一夜。极乐
世界一劫。于袈裟幢世界金刚坚佛刹。为一日一夜。袈裟幢世界一劫。于不退转音声轮
世界善胜光明莲华开敷佛刹。为一日一夜。不退转音声轮世界一劫。于离垢世界法幢佛
刹。为一日一夜。离垢世界一劫。于善灯世界师子佛刹。为一日一夜。...” |
|
b*****l 发帖数: 3821 | 45 《华严经 寿量品》
“佛子。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刹一劫。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刹。为一日一夜。极乐
世界一劫。于袈裟幢世界金刚坚佛刹。为一日一夜。袈裟幢世界一劫。于不退转音声轮
世界善胜光明莲华开敷佛刹。为一日一夜。...”
这里讲的很清楚,是“寿量品”。屁股决定脑袋这不少见。
再强调一遍,时间长并不代表永恒,
你觉得“特别特别长的时间,实际就代表永恒了”是你的问题。
至于往生极乐遇到极乐世界的坏或者空的问题,
这是因为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刹一劫,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刹,为一日一夜。
所以释迦佛才宣说净土法门。而袈裟幢世界的金刚坚佛大概就不会说净土法门。
等到娑婆世界很多劫后,极乐世界到了坏或者空的阶段,
娑婆世界那时的未来佛就会宣说其他的净土法门了。 |
|
l*****a 发帖数: 38403 |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windking (Mr Doctor),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基督与佛学(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8 01:05:38 2011, 美东)
基督与佛学
第一程 莱茵河畔
一封突然的信
亲爱的吴君:
我结婚了。相别契阔,期待一晤,以竞十年未完之话题。……尚未见过嫂子,你也没有见过弟
妹。二月10日因着工作,我会在莱茵河畔停留两日,如果可能,期待与你们相见。
专此
杨
杨君结婚了。收到他的信,我有些难以置信。即便在信主以后,我们仍时常通信问候。若说
这个世界上除了我的姊妹、父母,若还有人对我的秉性脾气了解最为清楚,那就非杨君莫属。
令我难以置信的是,他竟然还记得十年前未完的话题。我努力回忆着,那天我们分别的场景。
往事
十年前的那天,我已经准备好行李远行留学。最后来送别的是杨君。杨君从小老成,我则是意
气风发。那天我们谈了很多,多半是少年时候的理想。临别将近,我们都有点伤感。杨君沉默
不语,我就自顾自地说,事在人为吧。我说话时并没有把握,只知道冥冥的宇宙中,有一...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7 教理与修行分离,是汉传特色。
南传、藏传是结合的。
六祖也没提过华严经。
当然怎么作都是你的自由。提供参考而已。 |
|
a*****y 发帖数: 33185 | 48 法界缘起
目录
简介
解释
意义和影响
编辑本段简介
fajie yuanqi 法界缘起 中国佛教华严宗的重要命题和基本教义。又名无
尽缘起和性起缘起。“法”即事物,“界”是性义,“法界”即是“法性”。此命题的
意思是,一切事物都由法界生起。
解释
隋代慧远《大乘义章》认为,佛教基本理论苦集灭道四谛中,苦集为法界缘起所会
聚,灭道为法界缘起的发用。华严宗二祖智俨首倡法界缘起说,认为一部《华严经》就
在于说明法界缘起。华严宗三祖法藏继承和发展智俨的法界缘起思想,用缘起因分和性
海果分来阐明世间和出世间的实相。缘起因分其相状为无尽圆融,认为宇宙万物,通通
互为因果;一物为因,万物为果,万物为因,一物为果;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相即相入,
重重无尽。性海果分是不可言说的诸佛境界。由此有“无尽缘起”之名。法界缘起还认
为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现象,都由先天的法性所生起。法性就是“一心”,就是“一心
” 的本性、本质,也称为“善心”、“如来藏” 或“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世间和出
世间的一切现象,均由“清净心”随缘生起。离开“一心”,更无别物,于是有性起缘
起之名。诸佛的境界也是出于“法性”,出...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9 华严经入法界品卷六十二
善财以何因缘而有其名?知此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
七伏藏,于其藏上,地自开裂,生七宝芽,所谓∶金、银、瑠璃、玻瓈、
真珠、砗磲、码碯。善财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肢分端正具足;其七大藏
,纵广高下各满七肘,从地涌出,光明照耀。复于宅中自然而有五百宝器,种种诸物自
然盈满。所谓∶金刚器中盛一切香,于香器中盛种种衣,美玉器中盛满种种上味饮食,
摩尼器中盛满种种殊异珍宝,金器盛银,银器盛金,金银器中盛满瑠璃及摩尼宝
,玻瓈器中盛满砗磲,砗磲器中盛满玻瓈,码碯器中盛满真珠,真
珠器中盛满码碯,火摩尼器中盛满水摩尼,水摩尼器中盛满火摩尼……。如是等
五百宝器,自然出现。又雨众宝及诸财物,一切库藏悉令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
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又知此童子,已曾供养过去诸佛,深种善根,信解广大
,常乐亲近诸善知识,身、语、意业皆无过失,净菩萨道,求一切智,成佛法器,其心
清净犹如虚空,回向菩提无所障碍。
http://zh....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50 禅宗悟道, 谁显示了佛陀的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四无碍解?这是大乘经对成
佛的标准。
如果说禅宗悟道没有成佛的,那有证初地的嘛?符合华严经十地品的描述嘛?如果也没
有,禅宗悟道究竟有没有人转凡成圣?大乘圣位难道不从初地开始?
还是禅宗连大乘经的成佛,十地也否定,自己定一套标准?
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