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包产到户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Q*****Y
发帖数: 741
1
毛时代,土地全国有, 如果正确引导, 不知能否按照以色列式的集体农庄, 基布兹模式
发展. 但邓很快就走了另一个极端, 又回到了小农经济模式, 短期打了兴奋剂, 提高了
积极性, 加上当时毛时代奠基的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科技开始发力, 产量一下增上去
了, 但事实表明, 产量增加主要功劳在于水利基建\化肥\良种, 这才是农业的命脉,包
产到户用了个障眼法, 贪天之功.
后来, 包产到户基本停滞, 集体时的水利设施基本报废, 尤其时村里, 原先集体的沟渠
无人修缮,最后, 家家打机井,买农具, 重复建设,重复投资, 来个收割机, 开不到地里
去, 开进去了, 只割一小块, 种种弊端, 都是包产到户之始.
现在, 国家想走集约化农业, 但土地产权虽然是国家的, 但想再从农民手里拿过来, 不
是一般的难, 将来, 土地兼并是迟早的事, 城里的圈地运动结束了 , 农村的刚刚开始.
zz
z**********e
发帖数: 22064
2
今天中国内外的学者都同意,1958-1961在中国发生的大规模饥荒是人类历史上死人最
多的一个人为惨剧,不但人类历史记载的饥荒从未有如此惨烈,人类有记载的战争中的
死亡人数也未超过这次大饥荒中的死亡人数,而且这是在很好年成发生的由执政者人为
造成的惨剧。有学者指出,故意搞破坏都不可能造成如此悲惨的结局。
中国内外的学者今天都同意,这次历时三年的大饥荒饿死至少三千万人。中国官方发表
的权威的党史专著认为“1959年至1961年的非正常死亡和减少出生人口数,在四千万人
左右”(丛进:〈曲折发展的岁月〉,第二卷,p.272),中国学者金辉(1993)以国
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为依据计算的结果是“仅仅中国农村的非正常死亡人数,就可能达
四千零四十万”。海外学者丁抒(1996,p.7)以官方资料为基础的核算也得出至少三
千五百万人饿死的结论。海外学者大多同意三年饥荒饿死人数为三千万的估计,而少生
的人数大约在三千三百万(Chang and Wen,1998,Peng,1987,pp.639-70,Kane,
1988)。
三年大饥荒是集权专制制度可造成的人祸严重程度的一个最好案例。由於镇反,肃反,...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334
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文化大革命过程简论 补充材料
七千人大会30年历史不能再歪曲
2013-03-02 08:10
七千人大会30年历史不能再歪曲
徐明天
今年1月,是“七千人大会”30周年。读了一些文章,比如《七千人大会上本不愿意自
我检讨的毛泽东被谁逼着检讨》等,还在歪曲历史,歪曲事实。
这些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七千人大会是第一次清算大跃进的错误,毛泽东被逼作检讨,
与刘少奇产生矛盾。
这样的基本观点违背了历史的基本事实,真实的历史事实恰恰相反。
考察七千人大会,要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已经过去了两年。1961年,毛泽东在各地考察几个月,粮
食丰收,确定自然灾害已经过去。这是符合实际的结论。
第二,七千人大会是毛泽东提议,就是要听取下面的意见。这个会最初是一个粮食征调
会,由邓小平负责,但他突然报告粮食征调不上来了,北京、上海存粮不多,又要面临
饥荒。毛泽东当然着急,就建议开成七千人大会,让县委书记都到北京开会,就是要大
家都发发牢骚,出出气。另外毛泽东心里有底,知道肯定有粮食能调上来,只是大家要
愿意上交。
第三,关于农村和农业的形势,毛泽东和刘少奇、邓小平出现了重大分岐。1961年,毛
泽东问主持工...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田家英给主席汇报工作
你要是觉得包产到户是为了填饱肚子,粮食产量的提高因为包产到户就太幼稚啦。当年
搞土地工作的那帮经济雪茄,你要是有机会接触,就知道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不过毛泽东确实是枉然,人力改不了天,目前地球的生产力只能做这个基础上盖做的事
。农民这种小所有小生产者是团结不了的。
t*******a
发帖数: 4055
5
一个日本经济学家的疑惑:中国人哪来这么多钱?
2017年07月02日 23:35:04 新财富杂志
如果谁能说清楚中国人的收入,应该离诺贝尔经济学奖就不远了。
为什么人均只有8000多美元的中国人会觉得比自己收入多4倍以上的日本人还有钱?为
什么人均工资只有5000元的一个国家,可以拥有这么高额的房地产?
这是一个日本人对于中国房子、工资的思考。
1、日本人的生活水平
日本人平时在家吃饭都非常简单,一碗饭、一点蔬菜、一条烤鱼、一碗酱汤、一点咸菜
。日本人开的车一般都是排量很小的家庭用车,在日本绝对找不到带游泳池的私人住宅
,即便是比较富裕的家庭妇女通常也只是到高级酒店和朋友一起吃一顿套餐而已。
日本学者认为,日本人其实最不擅长的奢侈。日本人算奢侈的一项活动可能就是每个日
本人家里都会有浴缸,日本人喜欢每天泡澡。
家里泡澡还不够,日本人还喜欢去温泉泡澡,下到浴池,日本人嘴里还会情不自禁地嘟
囔一句:我真奢侈。
相比较起来中国人的生活比日本人奢侈多了。他印象最深刻的是,BBC的一部纪录片报
道中国下岗工人的伙食,日本... 阅读全帖
l***8
发帖数: 2233
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主席怎么看出来矮子是走资派的
毛泽东为何放过邓小平?
(一)世纪之迷
毛泽东从干掉高饶开始,经过一波一波的运动整死了无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其
中包括“阴谋家、野心家”林彪以及彭德怀贺龙等无数开国元勋;走资派刘邓陶中的第
一号和第三号。他却放过了第二号走资派邓小平。邓小平是唯一领导过四个野战军中的
两个野战军的政治家兼军事家。按理说邓小平才是毛泽东最不该放过的人物。与其说是
毛泽东放过了邓小平,不如说是邓小平躲过了毛泽东那血淋淋的铡刀。让人难以置信的
是邓小平至少两次在铡刀缝里钻了出来。毛泽东多疑不让曹操、狠毒胜过秦始皇。毛泽
东担心他的社会主义事业会半途而废而整死了无数被他怀疑会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但一念之间放过了“死不改悔的”、“还在走的”走资派邓小平。个中原因成了世纪
之迷。
(二)邓小平如何逃过第一劫?
1。检讨信
毛泽东与刘少奇在游泳池大吵后,毛泽东肯定刘少奇一旦当权无疑会把毛泽东的事业拉
回到蒋介石搞的资本主义社会。而事实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是邓小平,只是他的位置在
刘少奇之下才被列为第二号走资派。毛泽东下决心宁肯天下大乱也要搞文革杀掉刘邓和
他们在各条战线上的走资派。
当林彪调38军进入北京(... 阅读全帖
o*****p
发帖数: 2977
7
“小平包产到户的同时,减少公粮征收,农民一下子吃饱了。这个是小平玩的小把戏。
其实不包产到户,减少公粮征收,农民一样吃饱。”
你这么胡编乱造要不要脸啊。
o*****p
发帖数: 2977
8
用化肥,种子改良和灌溉面积增加来解释包产到户后的粮食产量暴增,现在好像是常
见的论点。好像集体公有制造成的劳动效率极低这件事情不存在一样。
集体劳动,给锄头号脉;公社食堂,馒头用来擦饭碗;国企小工厂,工人摸鱼,领导
要敢管,泼辣娘们到家门口打滚骂门一晚上。
集体企业的低劳动率,是全世界都没人救得了的事情。不然朱镕基有毛病非要搞下岗
搞私有化 ---- 还不因为这根本就是谁也没办法治的癌症。
当然劳动人民这么不值得信任,不能说是老毛的错。
包产到户,就是丢掉农民高觉悟的幻想。结果是劳动效率极大增加。拿化肥,种子否
认这点,无非闲着没事干要装逼颠覆历史。
c*********d
发帖数: 9770
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解读罗小朋的“总理难题”
解读罗小朋的“总理难题”
荣剑
罗小朋写的“党天下的总理难题”,近日来在京城的思想圈子里有所流传,有所议论。
这篇文章从题目上看,显然还不太适合在目前的公共话语环境中进行讨论,其中原因不
必详解。在我最初看到这篇文章时,我的第一感觉是,作者从“总理”这个角度切入来
分析和评价中国现有体制最高权力配置及其效果,是一个别开生面的叙事方式,他把中
国体制运行集中于少数几个关键政治人物上,的确还是抓住了中国制度安排的核心要素
——人。对社会公众来说,“总理”这个概念,不仅仅是指国务院的一个最高职位,其
实它还承载着许多尚未被时代风雨清洗掉的历史记忆,比如作为总理典范的周恩来,可
能就是维系执政党在文革期间所剩无几的合法性的惟一象征。自周以来,历任总理不再
具有神圣光环,几届政府的治理绩效如何,民间时有评论,但是把总理作为一个“难题
”来谈,这还是头一回。正是基于这个判断,我和王瑛商量,由我俩分别约上学界几个
朋友,围绕罗小朋这个话题,深入地谈一谈。
这回是由我做东,于9月1日在紫玉山庄会所银树楼聚会,邀请的朋友是:金观涛、刘青
峰,王瑛、周为民(蛇口)、翁永曦、杨冠三、张维迎、盛天启、周为民(...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北京土改试点①十字路口的村庄
北京土改试点①十字路口的村庄
2017-12-04 09:51:20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澎湃市政厅调研组
点击:2197 评论: (查看)
【澎湃编者按】
2015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决定:授权
国务院在北京市大兴区进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改革试点。2017年10月
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拟将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试点期限延长至2018年12
月31日。
“北京土改试点”系列将从政策、规划和实施三个层面,探讨大兴区进行“农村集
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的情况。本篇将通过对大兴区新建村村民的采访,勾
勒出历次土地改革给当地村民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从北京城区一路往南,楼房渐渐稀疏起来。出了南五环,就离新建村最北的土地不
远了。这里闲置着大片荒地。南边隔着一条马路,是文创、汽车、服装产业聚集的工业
园,再直走就到了村口的牌坊。一条马路之隔,却是两个世界。
从牌坊进村,主街两边现在都已经清理完毕。远处,尚待拆除的建筑一直延伸到村
民自家的宅基地前。冬天傍晚,街灯照着空旷的巷子,偶尔有三三两两的村民在废墟之
间溜...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王震临终谈毛主席
王震临终谈毛主席,揭露的真相,震撼亿万国人
国事焦点网
王震同志是老一代革命家,近期出版的《王震传》中透露了王震临终时的留言,现
将有关涉及毛泽东的部分摘录,供大家参考。
王震同志于1993年3月12日在广州逝世。
1992年底,王震两次与特地从北京赶来的邓力群同志作了较长时间的谈话。1993年
2月3日,王震与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卫建林谈了很久。卫建林回到北京后整理并寄发
广州,王震又作了补充,并交代把前几次谈话整理到一起发出。江泽民总书记对此十分
重视,指示中央常委传阅后交中央文献研究室存档。
王震在的这几次谈话涉及内容很广泛,主要有:
1、中华民族要兴旺。从孙中山到毛泽东,适应了这个要求。
2、毛泽东倡导改革。红军时支部建在连上,成立士兵委员会,是军队的改革。供
给制到薪金制是改革,两参一改三结合也是改革。
3、毛泽东主张干部的工资不要太高,干部要参加劳动,密切联系群众,接受群众
的监督,想用这些办法缩小差别,防止官僚主义和产生新的剥削阶级。1955年搞军衔,
有人主张高工资,差别二十来倍。当时,我任全军薪金改革小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2
黑人为啥欢迎白人农场主卷土重来
分享到:
时间:2018-01-02 12:06
•来源: 察网
•作者: 智广俊
•浏览:491
评论: 0
字号: 大 中 小
黑人为啥不当土地的主人,甘心被白人农场主剥削呢?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农业要实
现增产增收,主要取决于下面六项要素:即1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2农田水利建设取得
的进步;3采用机械化等现代化生产工具;4引进先进的耕种栽培技术;5有充足的生产资金
的投入;6有广阔的销售市场。这些生产要素缺一不可。黑人分到了土地,是调动了他们
的劳动积极性,可是他们没有拥有和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机械,严重缺乏生产资金的投
入和先进技术的引进,特别是农产品丧失了国外的市场,生产方式从农场大生产体制倒
退回家庭小农生产模式。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注
明来自察网(www.cwzg.cn),微信公众号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打开手机看《今日头条》,一则新闻刺痛我的心,报道说津巴布韦在原总统穆加贝的领
导下,用革命的手段,将白人农场... 阅读全帖
G******U
发帖数: 4211
1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1952年7月出生
(作者简介:李锦,男,1952年7月出生,江苏省射阳人,新华社高级记者。曾任新华
社山东分社副社长、党组副书记。山东大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就读于中央党校与中国
新闻学院)
(李锦:三年饥荒岁月的记忆 )
写在前面的话
在我的经历中印象最深的是1958年至1962年的大饥荒。我出生在江苏省射阳县兴桥镇
,亲身经历了那场大饥饿,拾麦子、挖野菜,吃榆树皮,挣扎在死亡线上。
我从事新闻工作38年,大半辈子就做这一件事。自己亦怀史笔之心与新闻记者的良知
,但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写出。这样的事情已经过去快50年了,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
知道这件事了。我当了大半辈子新闻记者,报纸上登的总是按上头需要或允许您写的。
现在适逢自己出版散文集《盐阜家谱》,得以把这段经历写出来,也是了却一段文债
。藉以奠祭在那场大灾荒中死亡的家乡亲人,怀念带领我们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的母亲。
吃食堂——三年饥饿岁月回忆之一
人最难忘的是受苦受难和大起大落的日子。在我生活中,对农村印象最深的是两段历
史,一段是1960年前后的饥饿岁月,一段是1980年的农村包产到户。
对三年饥饿岁月的记忆是从人民公社成立开始的。1958年9月,... 阅读全帖
p***i
发帖数: 194
14
题记:马克思17岁中学毕业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到了:为人类谋幸福,个人的幸福才是完
美的!所以他最终达到了人生光辉的顶点。而我,直到不惑之年才清晰地认识到,一个
人的能力有大小,但他生命的意义是通过为社会的进步事业付出多少来体现的。为了让
中国工农重新挺起胸膛,过上有尊严的人的生活,我决定付出余生!
我这里无意同马克思做对比,马克思至今在我心目中是需要翘首仰望的珠峰,遥不可及
。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青年同志约我写篇文章,我反复更换题材,总是难以下
笔。人们已经采用歌颂、陈述、辨析甚至多媒体等等多种形式,完美展示了这位无产阶
级理论巨人的丰功业绩,我却不能写得比他们再好了。直到5月5日纪念日当天,我才最
终作出决定,通过剖析自己的成长经历,把它展示给青年人,尤其是同我一样来自农村
的大学生们,坦诚告诉他们,我是如何从一个小学崇拜英雄人物,中学恐惧马克思,大
学排斥马克思,毕业进入社会又迁罪于马克思,再到逐渐走近马克思的。同时也使同学
们循着我的心路历程,了解中国四十年来的政治经济变迁过程。我将分三个部分来叙述
:排斥马克思,寻找马克思和走近马克思。
第一部分,排斥马克思
一、我的小学...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4493
15
一、政治体制改革为何不曾发生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未叶,中国有过一场改革。其主要内容是:重回包产到户,开放民营经
济,允准农民进城打工。九十年代初叶,看到这场改革有搁浅的可能,总设计师邓小平再
次推动。这一变革被称为经济体制改革。而与之对应的政治体制改革,邓及其之后的领
导者们都屡屡说及。他们甚至说过:“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
行到底。”过后的历史反证了这一论断。正是因为中国没有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开放
”远未达到世人的期待,演至今日更有倒退之虞。政治体制改革为什么始终停留在口头,
一步也没有迈出。道理其实浅显,遗憾的是似乎从未被道破。
政治体制改革在上述领导人的言论中包括以下内容:
一、党政分离与政企分离;二,下放权力,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三,完善法制;四,开启社会
政治协商。
为什么要提出政改,因为执政党首认识到:法制缺乏,权力滥用,社会经济生活就不可能走
上正轨。但为什么政治体制改革最终没有实施?因为直觉还告诉党首:政改的每一项內容
都在削弱他的政党。一,党政分离和政企分离,意味着党的权力旁落,党将失去对国家行
政与社会经济的操控。二,法制的健全,一方面会保证公民...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5629
1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三千万的坑在哪来?
http://hx.cnd.org/2018/05/12/李锦%EF%BC%9A三年饥荒岁月的记忆/
李锦:三年饥荒岁月的记忆
发表于 2018 年 05 月 12 日 由 lixindai
写在前面的话
在我的经历中印象最深的是1958年至1962年的大饥荒。我出生在江苏省射阳县兴桥镇,
亲身经历了那场大饥饿,拾麦子、挖野菜,吃榆树皮,挣扎在死亡线上。
我从事新闻工作38年,大半辈子就做这一件事。自己亦怀史笔之心与新闻记者的良知,
但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写出。这样的事情已经过去快50年了,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知
道这件事了。我当了大半辈子新闻记者,报纸上登的总是按上头需要或允许您写的。
现在适逢自己出版散文集《盐阜家谱》,得以把这段经历写出来,也是了却一段文债。
藉以奠祭在那场大灾荒中死亡的家乡亲人,怀念带领我们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的母亲。
吃食堂——三年饥饿岁月回忆之一
人最难忘的是受苦受难和大起大落的日子。在我生活中,对农村印象最深的是两段历史
,一段是1960年前后的饥饿岁月,一段是1980年的农村包产到户。
对三年饥饿岁月的记忆是从人民公社成立开始的。1958年9月,江苏省射阳县... 阅读全帖
c********i
发帖数: 942
17
这就好比某些公司经营不善就让所有公司都解散掉,把公司财产分掉,所有公司员工都
去摆摊练生意
公司经营不善可以改革,个别公司倒闭重组都可以,但不能一刀切把所有公司都关闭解
散。那时候的公社大队和合作社供销社就是无数个公司,如果经营绩效不好,完全可以
改革。那时候不是讲改革吗?但在这里反而不讲改革了,统统关闭了拉倒,几乎所有公
社突然间静悄悄地消失了,仿佛一夜之间人间蒸发。
那时候率先包产到户的样板有小岗村,这次阅兵群众游行上还提到浙江一个什么村。可
是改开三十多年来小岗村包产到户的效果乏善可陈,倒是零星幸存的几个保持了公社组
织架构的乡镇,比如华西村,南街村,尽管一直被打压,但都发展地都很不错,甚至是
非常好。
k*****r
发帖数: 21039
18
1941年的6月22日,小胡子昏了头,进攻苏联。 就在部队发起炮击前几个小时,一列履
行苏德贸易协定,满载出口德国货物的列车,还轰隆隆的开过布列斯特边境。 30年代
苏德有段两国两军密切合作的时期,德国最先进的战斗机,巡洋舰都给了苏联copy, 苏
联红军在大集团装甲作战,空降作战方面是先驱,大批德国高级干部在苏联留学。连后
来任总参谋长的古德里安上将,都是喀山的工农红军坦克机械化学院毕业的,小胡子的
最后一个总参谋长,Krebs, 更是长期驻苏联,俄语流利,最后见崔可夫谈投降都可以
不要翻译。
本来以小胡子版社会主义的德国主导西欧,和大胡子版社会主义的俄国主导东欧,是欧
洲的稳定状态。 元首时代的西欧一体化比现在的欧共体发达多了,连100多万人的欧洲
志愿军waffen SS都有了,千年帝国就在眼前。 战后这帮欧洲政客折腾半天,还是米犹
手中的玩物。米国最近解密/泄露的材料,一旦欧洲不听话,或真的左翼独立政权选举
获胜,米国有详细的暗杀和处决名单。 对日本韩国也一样
小胡子发动对苏联战争,英国情报机构的dis-info campaign很有效,导致祸水东移。
战后关于副元首hess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9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救一万个国企也救不了东北经济
东北经济的坏消息似乎看不到尽头。2016年3月,黑龙江龙煤集团双鸭圸矿业工人讨薪
,再一次揭开东北国企面临的困境。在此之前的2015年,东北三省GDP增速分别排在了
倒数第一、第三和第四,与他们作伴的是山西(倒数第二)。2015年全年,辽宁省的工
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速度都为负,最后三个月甚至是-13.3%、-11.8%和-12.7%。
在经历了中央的10年“振兴东北”计划之后,东北经济陷入了断崖式下跌,坊间出
现许多对东北经济的解读:东北人太懒惰、东北人好面子、东北太腐败、东北国企在吸
血、东北产业结构畸形、东北人口流失严重,甚至是东北遭到了“资源诅咒”……这些
说法有多大程度上可信?东北到底为什么会衰落?
殖民地的遗产
要对东北衰落之谜一探究竟,至少得回溯到1949年前的东北。1905年日俄战争过后
,日本赢得胜利,从而获得了进入东北(满洲)的机会。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为止,
日本前后影响东北40年。无论日本人出于怎样的意图来经营东北,日本都对东北未来的
经济结构起到了难以忽视的作用。
20世纪初,东北尚属资源丰富的处女地,松花江、嫩江两个流域,都是... 阅读全帖
G******U
发帖数: 4211
20
来自主题: USANews版 - 【浪里白条】精神病美文赏析
详尽的分析。
也从侧面证明了左派是装睡的人。是不可能叫醒的。
包产到户比从早到晚喊口号更能动员社员同志们。
对左派同胞也要同样帮助:包产到户,你的就是你的,
别总想着贪集体的,别人的钱总有花完的时候。
当年大食堂一开始吃的可好着呢。大白馒头随便造。
然后怎么着,没几年就饿死三千万。
f*****e
发帖数: 939
21
来自主题: WorldNews版 - 转基因主粮,想拒绝你不容易!
转基因主粮,想拒绝你不容易!
作者:一息尚存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点击数:2447 更新时间:2010-2-13

顶 荐 【字体:小 大】
http://www.wyzxsx.com
腊月二十一的晚上,老舅家的表哥打来电话,说小年那天杀年猪,让我全家去吃笨猪肉
。在电话里,表哥一再叮嘱我说,今年的小年是星期日,城里人都休息,让我务必去。
在电话里,我答应表哥肯定去,这个电话,我已经等了好几天了。
老舅住在离我所住的这座城市六十里远的农村,但这是以前的距离。近几年来,随着城
市向周边农村的扩展和农村的城镇化,现在肯定没有六十里了。
在包产到户之前,老舅是生产大队的兽医,给鸡鸭猪牛骡马看病防疫,给老母猪接生,
劁猪骟马骟牛,样样精通。包产到户之后,老舅一家除了种地之外,还凭着老舅在家畜
家禽养殖治病方面的技术,养起了猪,成了养猪专业户。由于老舅家劳力多,人强马壮
,又是养猪专业户,几年之内,便发了家。以前,老舅家养的都是用现代养殖技术养殖
的改良品种的猪。这种猪在我们这里叫做洋猪,洋猪的生长期短,个头大、食量小,出
肉率高,肉的口感也好。所以
o*****a
发帖数: 2335
22
来自主题: WorldNews版 - 这篇文章怎么回事? (转载)
是说作序这事
读张木生
刘 源
每读木生书文,总要细嚼慢咽、反复品味;放下《改造我们的文化历史观——我读李零
》,依然思绪万千、感慨不尽!
他再三敦请作序,本是善意高抬,却像蓄意拿我打镲。坚决推辞吧?不恭、不敢、心又
不甘;遂其所愿呢?关公门前耍大刀,死定了不说,纯属自残,还活该!为此,我五内
焦虑。
2007年,遵木生嘱,为《超越左右说实话》写了篇千字前言。现将全文挂出凑数,足见
我人懒笔拙、才思枯竭。好在,省些笔墨,也方便读者:
起初,还是杜润生杜老讲的:内地人到西藏工作,最好要与军队建立可靠的联系,不仅
为了物质文化和社会安全的需要,更由于在那里,军队有较高的保障效率。我从河南调
入的武警水电部队,正巧在西藏承建几座水电站。因此,杜老电令我,护送张木生。
对张木生,我并不陌生。1965年,在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之前三年,他就为理想而到
农村插队,是最早用亲身苦行的方式去理论联系实际的人,算最初以独立苦思的方法来
探寻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行者之一。文化革命初期,张木生遐迩闻名,一篇《中国农民问
题——关于社会主义体制的研究》长文,以多种手抄本的形式四处流传。当时,农村“
一大二公”,...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3

BBC
1989年夏数以万计中国人汇聚天安门广场抗议示威以及随后的武装镇压成为改革开放的
分水岭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Tony Blair,港译贝理雅)最近在《连线》(Wired)杂志的一次
座谈会上形容中国迅速崛起是西方世界面临的“单一最大挑战”。有此想法的人如今在
西方精英中绝非少数。
原美国五角大楼资深官员,现任国际著名智库威尔逊学者中心亚洲项目主任邓志强(
Abraham Denmark)也在近期一次学术讲演中称:“中国爆炸性的经济增长是过去40年
发生的单一最重大和影响深远的地缘政治事件。”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决策层领导人聚集北京,参加了最终改变当代中国人命运
的一次重大会议——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被普遍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
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改革,让中国从温饱难保、民不聊生,一路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当年究竟为什么要改革开放?改了些什么?哪些没改?未来中国又去向何方?在中国纪
念改革开放40年的时候,世界也在关注这些问题。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什么样?
西方对中国1970年代的印象很简单。有位英国年青女歌手Katie Melua写过一首名为“
北... 阅读全帖
w*******o
发帖数: 6125
24
国际金融形势与中国经济转型——中国资本市场十二五规划
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
(讲话整理稿)
想借这个机会谈一谈中国资本市场的“十二五规划”。
中国资本市场的“十二五规划”还没有出台,今天上午是最后一稿。“十二五规划
”是姚主席分管,我们上午还讨论了一个小时具体的行文,但是很快就会出来。基本的
意思已经定了。因为具体的条款,哪个地方写什么,规划,同志们都做过。你具体写了
多少东西他也不一定干,你没写他没准都干了。所以规划主要是有一个大的思想和大的
方向。
我想结合两个背景来谈一谈资本市场的“十二五规划”:第一个是国际金融形势,
第二个是中国经济转型。我谈一谈我们对规划的一些想法。就是未来五年,中国资本市
场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些事情是跟各位的工作和大家的职业生涯相关的。
我有一个引言,提到几件事情。这几件事情可能都毫不相关,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
之处。
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年年底颁布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我们在研究学习这个公
报的时候,我的分管领导是李小雪,证监会纪委书记。小雪同志就讲,你要好好琢磨琢
磨这句话——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可能因为我们经常写八股文,所以没觉得特别新鲜,但是大家... 阅读全帖
s***d
发帖数: 15421
25
紫阳自己水平也很差, 大跃进的亩产万斤就是赵真人在广东当一把手的时候和邓艾滋搞
出来的政绩. 后来四人帮式微,紫阳估计找了邓艾滋关系成了邓艾滋父母官. 在四川 开
始包产到户. 很可笑的是,包产到户 其实是一种倒退,现在我党鼓励大资本整合农业资
源, 把散户都给挤出市场, 呵呵.
p*****e
发帖数: 93
26
来自主题: Singapore版 - 祭奠我的父亲
周五傍晚,和一个前来咨询的学生聊完实验问题,准备收拾东西回家,发现自己错过了
大哥的国际长途电话。打开信箱,大哥“父亲不行了,速回”的信赫然在目。父亲几天
前病情加重,姐把他送回医院治疗,病情已经缓解,没想到这么快又恶化。打通姐的手
机,那边已经泣不成声,医生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并告知父亲随时可能离开。父亲曾经
有过交代,不想死在医院里。 120正把父亲往家里送,兄弟姊妹们正往老家赶。我拿起
了系主任的电话,但他已下班,打他的手机,无人接听。匆忙地写了一封邮件給他,开
始打航空公司和机票代理商的电话。一个小时后,系主任来电话说,刚看到我的留言和
邮件,问是否需要帮助买机票。告诉系主任一个小时后給他电话,如果搞不定,得恳请
他帮忙。打了个国际长途把老婆从睡梦中叫醒,告诉她我得赶回国。极速的收拾好东西
往家赶,到家的时候机票基本有着落了,凌晨2点直飞,但需等待对方验证我的信用卡
信息。随便捡了几件衣服塞行李箱里。系主任再次打电话过来确认我是否拿到机票,并
让我不要担心这边的事。老婆打电话过来催我快往机场赶,并告诉会今天汇一笔钱給母
亲。检查了一下家里的水电,再次打开邮箱,机票已被确认。离起飞... 阅读全帖
n*******s
发帖数: 135
27
来自主题: TVChinese版 - 跟风说说《平凡的世界》凤凰男
你这是为批判而批判,为什么白鹿原的讽刺立意高而平凡的世界的赞美立意就低了呢?
作为亲眼见证农村包产到户的七零后,用翻天覆地形容那几年农村的变化一点不过分。
举个例子,我老家农村包产到户前农民也就不饿肚子,改革第一年村里就有几家人买了
电视,每天晚上,去看电视的人把院墙和厕所都坐塌了。第二年,很多人都买了电视,
到别人家看电视的人就进屋看了。再过两年,只有些老头老太太才到邻居家看电视。八
零九零后没经历那个时代,完全不能理解当时农民对新政策的拥护,那根本就不是什么
拍马屁,而是当时社会真实的写照。如果路遥像现在很多公知一样总是鸡蛋里挑骨头,
那才是做作。
再说赵树理等老作家,笔下的人物个个鲜活生动,笔法朴素自然,我看比很多小资文青
矫揉造作的文章好多了。

ws
d*********2
发帖数: 48111
28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问个80年代成都和上海吃肉的事
恩, 印象没错,
----------------------
1981年1月,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占中国农村生产队总数的1%,到同年6月增加到19.9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包产到户逐步演变为包干到户的形式。
----------------------
其实80年的气氛还和文革差不多的, 虽然好了不少。
那时候私自买卖还是有风险的。 俺爹78年去农村买了60个鸡蛋, 被民兵抓住,
关了一晚上, 第二天求情才放出来, 不然要扭送司法机关“严办”。
w********e
发帖数: 8594
29
转个博讯上的帖子。大家就挑着看吧。
http://blog.boxun.com/hero/zengjm/9_1.shtml
中国森林消失的真正原因/曾节明
声明:此文作者禁止复制,如需转载必须经得作者同意。

中国森林资源恶化的原因,绝非某些心理变态人士所称的:私有化的恶果。而是中
国的大一统专制体制、民族习性、农业文明性质共同造成的后果。 先请看看,在没有
人为破坏的情况下,中国森林的自然状况应该是怎样的呢?以俄罗斯西伯利亚的森林状
况作参照:当前西伯利亚的森林覆盖率在百分之九十左右,因为该地区人口稀少,俄罗
斯以及前苏联沙俄的森林政策没有大的失误。也就是说在较自然的状态下,西伯力亚的
森林覆盖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反观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
以及东南沿海地区,显然不比西伯利亚更干旱,气候又更加温暖,如能保持较自然的状
态,森林覆盖率必然不在西伯利亚的之下。
专家推测,春秋战国的时候,黄河流域的森林覆盖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四川,江
南,西南,华南,两广这些更温暖更湿润的地方覆盖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现存的怒江
将大峡谷和华南一些人迹罕至的生态区就...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115
30
来自主题: PoliticalScience版 - 出几个问题考考大家
Kzeng大部分都答对了。照片是在温州拍的,按他们的说法,这栋楼是一个冕状。这么
一说后再看看,的确比较像。
关于包产到户的事情,的确是温州永嘉县在56年搞起来的。不过和安徽小岗村不一样的
是,小岗村是完全农民自发,而永嘉县是以“二李一戴”(县委书记李桂茂、副书记李
云河、农工部干事戴洁天)为代表的县委响应农民需要,在全县范围内有组织、有计划
、有目的地大搞特搞(同时期还有四川、广西等地农民自发搞,不过有组织的只有温州
永嘉县)。不过永嘉乃至整个温州范围内的燎原之火后来被高层借着反右的大气候打下
去了(毛后来亲自赤膊上阵,点名批判)。但Kzeng没有说的是,即使如此,包括永嘉
在内的温州,自发的包产到户一直无法被完全铲除,农民和干部一直都在或明或暗地搞
,以至于在文革,永嘉被江青亲自过问。这里面的故事很多,回来后我会抽时间好好讲
讲里面的故事以及它里面所包含的政治经济含义。
n*******c
发帖数: 501
31
来自主题: Medicalpractice版 - 国内的住院医培训
英美体系的住院医生培训的确不同,最大区别应该是英系的intern或初年住院医生是全
科轮转,内外妇儿都可能遇到,而美系MATCH后基本就定了大方向了,英系的好处是在
决定培训方向前可以有足够的exposure,做出更informed consent,坏处就是培训年限
拉长,不够多快好省,黑砖窑的日子更长,这大概也是英系为了福利国家全民健保的需
要吧。国内的体系,的确从名称设立上更接近英系,澳大利亚属于英联邦国家,基本沿
袭英系传统。
可是英美体系虽有不同,却能达到殊途同归,consultant=attending,这样对比下来,
fellow=fellow,registrar/resident=resident,intern=intern,因为名称悬殊,不好对
等,若真有论资排辈,大家可以PGYn互比,反正都是trainee,未修成正果,区别不大
。所以体系的不同,只是technical issue,影响不大。
而国内,由于前述对于attending/consultant的判定不准确严格,因此整个培训非常松
散,这个前面也讨论过了。
那么为什么国内无法制定严格的界定标准呢?这又回到了大... 阅读全帖
q*d
发帖数: 22178
32
我们为什么忏悔
开始有人为自己曾经的罪与恶忏悔,最近越来越多。
或许我们更多应该思考,是什么让普通的他们成了作恶者。
文/刘丹青
(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一个冬至日,王冀豫给父亲烧纸,和往年一样,他烧的时候多点了一堆,给另一个
人,张宏(化名)。
也和往年一样,父亲的纸烧起来了,张宏的却一直点不着,“不用你原谅,我欠你
的!我都认了,你别跟我过不去了!”他急了,跺脚大喊,火一下子蹿起来。
那是2009年,王冀豫第一次公开忏悔。他杀过人,叫张宏,文革武斗时打死的,当
时他16岁,张宏21岁。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张宏死后,王冀豫多了一个习惯:吃包子。
一顿一斤,一天三顿,从1967年8月5日到9月18日,吃了整整一个半月。包子一斤8
毛,多的时候一天10斤。
另一个变化是掉头发,一抓一把。他梦见自己躺在一块木板上,木板很窄,下面深
不见底。一个女人告诉他:“你要在这儿躺一万年。”
16岁的少年,听了这话坐立不安。
这之前王冀豫不信邪、不认命,一张黑脸,什么都不怕。从小在北京部队长大,父
亲是部队高官,他打架斗狠、偷鸡摸狗,身边永远跟一群小混子。
那一次武斗改变了他...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33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谁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英雄?
http://www.aisixiang.com/data/46285.html
谁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英雄?
●佚名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大会”是一个神话,这次会议原来的重点并不是讨
论改革开放。这实际是一次失控的会议,是出乎华国锋、邓小平意料,要求算老账、向
后看的会议。会议进程显示了胡耀邦平反冤假错案和组织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准」的讨论的社会效果与解放思想的威力。邓小平后来是依靠手中的权力成了会议最大
的赢家。
全会原定议程是讨论农业、经济与计划,不是平反,更不是改革开放。
谁提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是邓小平。他提出的会议议程和讨论的中心议题是
什么?他提议讨论三个问题:一、通过农业问题的决定;二、讨论李先念在一九七八年
国务院召开的经济务虚会上的讲话;三、讨论计划问题。从邓小平决策的三个议题看,
根本不是讨论改革开放。从会议最后通过的农业问题决定仍然坚持「不准包产到户」看
,会议不是改革开放的会议。
李先念在国务院经济务虚会议上的讲话稿(不是后来的理论务虚会议),是于光远
、邓力群起草的,内容是讲经济的。其中讲了「要经济规律,不要长官意志」,与他以
前的讲话...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4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珍贵老影像再现河南农村改革瞬间
2014年08月11日21:57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原大地逐步从文革阴影中走出,开始全面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在河南鄢陵县有一个喜欢照相的年轻农民张培林,后来进入许昌日报社任摄影记者。
1978-1988年的十年里,他拍摄了家乡的日常生活。在这些点滴的日常中,一场伟大的
变革正在发生。摄影:张培林
1979年9月,河南省革命委员会撤销,恢复为河南省人民政府,此后,省内各县市革委
会也相继撤销。图为1981年6月23日,鄢陵县革委会撤销,恢复为鄢陵县人民政府和县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摄影:张培林
自人民公社化运动到文革结束之前,河南农民跟全国各地的农村人一样,记工分、分口
粮、集中给生产队干活、吃在公社食堂。很少有人吃饱,“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
不能活”是时人的真实写照。图为1981年,鄢陵县柏梁公社岗底张大队最后一次凭工分
进行年终分红。摄影:张培林
1979年初,河南农村出现了“包工到组、联产计酬”、“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等
不同形式的生产责任制。但是,省委规定,“不允许包产到户,分田单干”。图为1980
年4月,鄢陵县马栏公社娄家大队社员在进行棉花“营养钵”育苗。摄影... 阅读全帖
s**a
发帖数: 141
35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揭秘邓小平最后的嘱托
20世纪的中国,如果说到变化,最深刻、最广泛、最举世瞩目的变化无疑是改革开放。
1976年粉碎“四人帮”并实际终结了“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国逐步拨乱反正:清理“
四人帮”帮派体系,整顿党政班子和调整人事,恢复和整顿生产、工作和社会秩序,落
实农村和农业政策,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恢复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平反“文革”
时期和“文革”以前的冤假错案,落实知识分子和干部政策等等,所有这些,为改革开
放提供了前提条件。没有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举步维艰。
在一系列拨乱反正中,最根本的拨乱反正就是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1985年9月,
邓小平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说过一段这样的话:“多少年来我们吃了一个大亏,社会
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文化大革命’更
是走到了极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最根本的拨乱反正。
”正值改革大潮涌动,邓小平说:“不彻底纠正‘左’的错误,坚决转移工作重点,就
不会有今天的好形势。”
“多少年”从什么时候开始?至少可以追溯到1957年。19...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6
20世纪90年代中期,杨尚昆为撰写回忆录,先后三次系统地回忆1960年代的农村“四清
”运动。他既谈了带领中办30多人去陕西长安县蹲点的经历,也谈了对“四清”运动中
若干重要问题的看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中共建政以后,苏维民曾长期担任杨尚昆
的秘书,也曾跟随他到长安县蹲点,他将杨尚昆的这几次谈话整理了出来。在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口述史(1949-1978)》一书中收录了《听杨尚昆谈“四清
”运动》一文,文中首度披露毛泽东与刘少奇二人产生冲突始末。
刘少奇对毛泽东历来是十分尊重的。但是,在指导“四清”运动中,通过一些具体问题
,毛、刘之间逐渐产生了裂痕。这是“四清”运动中的一件大事,对“文化大革命”的
爆发有直接的影响。杨尚昆对这件事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他和我们简要地谈了谈这方面
的情况。
“四清”运动中,毛、刘渐生裂痕
1964年8月5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由刘少奇主持修改“后十条”
。同日,刘少奇带着田家英离开北京先后去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和云南考察“四清
”运动情况,准备在广州由田家英执笔修改“后十条”。出发前,田家英对我说,他是
毛泽东的秘书,随...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37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新华社老记回忆饿死人的三年大饥荒
回望历史展望未来 回望历史展望未来 微信号
功能介绍
对自由的追求永不停步
来源:网络
【编前语】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发生大饥荒。
名曰三年自然灾害,实际上是人祸!
大跃进中,大锅饭,大浪费,加上高征收农业税、加上所谓苏联老大哥逼债、加上共产
风、加上大炼钢铁、加上长期饥饿,漫长的等待。
那时候,人们太相信上级。认为,上级是万能的!上级会把粮食分给大家的!因为家家
空空如也。
即便是弄到——说好听一点是“弄”,不好听一点是“偷”到一块红薯什么的,也没有
锅煮。因为大小锅都被没收用来炼钢铁了!只好生吃。
作者的话
在我的经历中印象最深的是1958年至1962年的大饥荒。
我出身在江苏省射阳县兴桥镇,亲身经历了那场大饥饿,拾麦子、挖野菜,吃榆树皮,
挣扎在死亡线上。
我从事新闻工作38年,大半辈子就做这一件事。
自己亦怀史笔之心与新闻记者的良知,但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写出。这样的事情已经
过去快50年了,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知道这件事了。
我当了大半辈子新闻记者,报纸上登的总是按上头需要或允许您写的。如果不把三年饥
荒这段真实情况写出来,我心里感到对不起那段历史,对不起老百姓。
现在适...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6421
38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毛主席与张平化的谈话
发人深省: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的几段谈话
2008-10-24 12:16:51.0
发人深省: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的几段谈话
毛泽东:我为什么把包产到户看得那么严重
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在5月25日送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下山的时候,“毛主席大
声地问:你是没有忘记我在专列上的许诺吧。我为什么把包产到户看得那么严重,中国
是个农业大国,农村所有制的基础如果一变,我国以集体经济为服务对象的工业基础就
会动摇,工业品卖给谁嘛!工业公有制有一天也会变。两极分化快得很,帝国主义从存
在的第一天起,就对中国这个大市场弱肉强食,今天他们在各个领域更是有优势,内外
一夹攻,到时候我们共产党怎么保护老百姓的利益,保护工人、农民的利益?!怎么保
护和发展自己民族的工商业,加强国防?!中国是个大国、穷国,帝国主义会让中国真
正富强吗,那别人靠什么耀武扬威?!仰人鼻息,我们这个国家就不安稳了。张平化激
动地望着毛主席。大声地说:‘主席,我懂了’。”(马社香:《前奏――毛泽东1965
年重上井冈山》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第151页)
毛泽东重上井冈山 (节选)
1965年春,“文化大革命”全
w****2
发帖数: 12072
39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反对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
1,邓走的是资产路线?
邓对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并不很坚持,实用主义比较强。毛也有实用主义,不过对
某些他认为最基本的社会主义原则有所坚持。当然邓也有所坚持(比如反对资产阶级自
由化)。也许应该说,对某些具体原则是不是基本,会不会最终导致偏离社会主义,毛
和邓有分歧(比如包产到户)。从现在实际情况来看,似乎毛看得更准确一些。
邓主观上也是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要共同富裕的。这和赵紫阳以及现在的茅于轼有本
质的区别。如果赵茅掌权,共产党倒台,邓的历史地位会非常差的(邓也是他们要打倒
的)。
赵在他的回忆录里说要政治制度上公开走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就是欧洲的制度)
。茅说当时他被打成右派没打错,他当时就是主张要走资本主义。事实上,反右运动从
维护社会主义制度上并没有反错(反右扩大化,从毛认定的4000人扩大到最后55
万人,是邓为了自己的官位特别卖力造成的).
2,毛反对这种路线?
对,毛要走社会主义路线。毛认定农村生产资料公有(如人民公社的集体所有)是基本
的社会主义原则,所以反对包产到户。其原因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有人干得好,总有
人失败,失败者会被迫出卖生产资料如田地,最后再次落
w****2
发帖数: 12072
40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与一个老生产队长的对话记要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22/44/89/6_1.html
与一个老生产队长的对话记要
偶然得知材料仓库看大门的石老头曾经担任过多年生产队长, 这个很强壮的老头是
来自西部农村,属于我国的落后地区,某个下午因等人而跟石老头无意间聊上了关于生产
队的话题,我发现这个老人对生产队的话题很兴奋也很乐道;“生产队”曾经是每一个中
国人十分熟悉的最基本的农村组织形式;如今已成为一段遥远的记忆;更由于一些主流媒
体几十年来孜孜不倦的诋毁;“生产队” 在青年人心目中就几乎快成了”专制与强权”
组织的同义词了!把这段与生产队长的聊天记录整理出来,并不一定能代表当年生产队的
普遍情况;但起码也可为当今的青年人了解过去提供一个视角吧。
问:请问您是哪一年当生产队长的,是上级指派的还是民主选举的?
石:我是中学毕业回家务农的,算是回乡知青吧,兼任过生产队保管员,当过民兵排长
,七0年投票选举担任生产队长,候选人有三个,都是由社员推荐大队审查;无记名投票当
选的。
问: 除队长外还有哪些干部和组织机构? 一个生产...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41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多年的经验证明,理论上差之毫厘,实践中会谬以千里。
由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至今还在流传,有一些领导机关和领导人仅
凭一时一地的实践经验就作出决策――错误的决策,带来恶劣后果;所以,有必要对这
句话加以分析研究,作“再思考”。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
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
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版第一集
,第16页)
把马克思的这段话简化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我看是可以的,也是恰当的。
但是,列宁说得好:真理“再多走一小步,看来像是朝同一方向多走了一小步,真理就
会变成错误。”(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见《列宁选集》第四
卷第211页)
列宁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你在欧洲大陆的西海岸驾驶一条轮船,一直向西开。你每天站
在轮船上看大海,今天看到的大海是平的,明天看到的大海也是平的。你驾的轮船向西
开了一两个月,绕地球转了...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圈圈里的电子厂鞋子厂,不是粗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9 15:00:38 2011, 美东)
然后,回答: [ 泥忆云 ] 于:2011-10-09 01:56:05 复:3578909
...
包产到户时我还小,只记得小时候我爸爸是开收割机的。他所在的机耕队有许多拖拉机
。我的邻居们有在面粉厂,糖厂,牛奶厂什么的,总之是农副产品深加工的厂。包产以
后,我是眼看着连队的拖拉机被日晒雨淋,最后烂成废铁。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人买得
起它们。其实这个分机械,可以参看韩丁的《翻身》。买得起耕牛的人家,最后是怎么
凭着这“资本”不劳而获的,劳动者又是怎么为了使用耕牛而‘自愿’‘抢着’受耕牛
主人剥削的。当然,各个厂也分了或者分不下去而败了。农场变得萧条——我的亲身经
历叫我迷糊:到底是不改开造成崩溃,还是私有化造成崩溃?
然后是MBO,这是又一次工业方面的包产到户。南京奶业,提供全城人的牛奶。700万卖
给蔡敬东。他抱着孙女儿说:看,这以后...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43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王震遗言:毛主席比我们早看50年
历史老人按:王震同志是老一代革命家,被被授予上将军衔,前国家副主席。近期中国
工人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王震传》中透露了王震临终时的留言,现将有关涉及毛泽东
的部分摘录,供大家参考。
王震同志于1993年3月12日在广州逝世。1992年底,王震两次与特地从北京赶来的邓
力群同志作了较长时间的谈话。1993年2月3日,王震与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卫建林谈
了很久。卫建林回到北京后整理并寄发广州,王震又作了补充,并交代把前几次谈话整
理到一起发出。江泽民总书记对此十分重视,指示中央常委传阅后交中央文献研究室存
档。王震在的这几次谈话涉及内容很广泛,主要有:
中华民族要兴旺。从孙中山到毛泽东,适应了这个要求。
毛泽东倡导改革。红军时支部建在连上,成立士兵委员会,是军队的改革。供给制到
薪金制是改革,两参一改三结合也是改革。
毛泽东主张干部的工资不要太高,干部要参加劳动,密切联系群众,接受群众的监督,
想用这些办法缩小差别,防止官僚主义和产生新的剥削阶级。1955年搞军衔,有人主张
高工资,差别二十来倍。当时,我任全军薪金改革小组组长,我主张工资差别在能太大
,彭老总、贺老总很赞成。
... 阅读全帖
o******m
发帖数: 4
44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说说我农村的亲戚 (转载)
农村情况都不一样。城市也不一样。我听我们lab一个postdoc说他们老家,江西老区的
农村,去年他回乡,现在村里有电视的,都还是包产到户那时买的, 其他还是一成不变
。他们最恨朱熔基了。然后他的江西农大毕业的大学同学40多岁了,在乡里什么所工作
,穷的熬不下去了,40多岁了还跑去深圳打工。我们家是沿海省份的,我爸去过一些山
区,说房子还是20年前的,山都砍秃了,没有资源可以利用了,只有出去打工一条路。

是我
出去
干不
瓦房
s******i
发帖数: 870
45
关于这个问题,不久前出了一片权威文章。
------------------------
http://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136638/%E9%BB%84%E4%B8%A
----------------------------------
The Sick Man of Asia
China's Health Crisis
黄严忠 (Yanzhong Huang)
November/December 2011
Article Summary and Author Biography
中国领导人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长时期忽略了公共卫生。在某些领域,公共卫生状况甚
至逊于毛时期。尽管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疾病负担仍持续增长,威
胁到了中国医疗卫生体系、整个国民经济乃至政权稳定。
作者简介: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西东大学约翰·怀特海德外交与
国际关系学 院副教授暨《全球卫生治理》杂志主编。
Essay The Sick Man of Asia
Yanzhong Huang
In their single-minded... 阅读全帖
l******i
发帖数: 4666
46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科普: 中国人吃饱饭是谁的功劳
军版的五毛们又在丧心病狂地造谣惑众了,大家看这段历史的顺序:
1.1978年秋天,小岗人18户人家冒死走上分田到户的资本主义道路.
2.1979年秋天,小岗生产队获得大丰收,赵紫阳为代表的地方政府支持
3.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肯定安徽经验,宣布支持大包干.
####################################################################
http://www.china.com.cn/book/zhuanti/qkjc/txt/2008-02/25/content_10698778.htm
1978年末,中国经济改革的冲动在坚冰冻土下缓缓涌动。在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
岗是全公社乃至全县最穷的生产队,当年夏收分麦子,每个劳动力才分到3.5公斤。全
队18户,只有2户没讨过饭,一户是教师,一户在银行工作。
1978年秋天,严俊昌当了队长。生存的巨大压力下,他偷偷将生产队的田地分给各家各
户,实行包产到户。村里老人们为严俊昌等几个干部担心,万一出了事,坐了牢,孩子
和老婆谁来养?
小岗人决定开会盟誓。
腊月的这个冬日,傍晚。
a********w
发帖数: 458
47
(文:井冈山)当年明月《明朝的那些事儿》中提到,为什么清朝要刻意把抗清将领袁崇
焕塑造成英雄的问题。这里存在着巨大的阴谋。正因为袁崇焕的高大,才显示出崇祯帝
的渺小,显示出崇祯帝的昏庸和无能。人民是最容易被欺骗的,于是相信了这种宣传,
一致认为袁崇焕伟大,而崇祯帝及明朝注定灭亡!
那么,历朝历代,何尝不是善用此术呢?
以下毛主席的讲话,皆出自中央文献出版社的《毛泽东传》,属官方资料。笔者去
图书馆查阅时,发现其厚厚如砖头,两大本(上下两部)。我刚读完几页就有了疑问,
这样违背“历史”的毛主席讲话,官方怎么敢公开出版呢?我想了一下就明白了政治家
的思路:这样两部砖头,有谁会去读呢?放心吧!中国人是不读书的,读书也只读教科
书;等到他们明白过来时,一切改造的事业都已经完成!
现仅从笔者所阅读过的部分摘抄几段,共飨如下:
1.“—搞包产到户,一搞单干,半年时间就看出农村的阶级分化很厉害,有的人很
穷,没法生活。有卖地的,有买地的,有放高利贷的,有娶小老婆的……这是搞无产阶
级专政,还是搞资产阶级专政?……现在用几盒香烟就可以把一个支部书记给贿赂了,
如果把一个女儿嫁给干部,那就要什么有什么。
h***i
发帖数: 89031
48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毛轮是典型的叶公好龙 (转载)
你到现在不肯承认吃饱饭不是因为包产到户
是因为文革时候修建的化肥厂和水利设施
q*d
发帖数: 22178
49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老邓改革是对的,手段太阴险
80年代大学食堂是可以不要钱随便吃的,
结果人人不拿粮食当粮食,以前读大学时看过过去一个报道说,
吃完饭碗太油腻不好洗,打二两馒头擦一下.
包产到户也许没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浪费那是减少了多少
h*****r
发帖数: 143
50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老邓改革是对的,手段太阴险
包产到户是解决生产积极性的问题。
干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谁愿意干啊。
光那些化肥,水利工程,人不好好干活,地里能产粮食啊?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