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发帖数: 274 | 1 有两种谛(真实):俗谛和究竟谛,它是真实不虚。在两种谛之中,俗谛是符合一般上
人们给予事物的名称。一般人们是根据形状来为东西命名。他们称这种形状的东西为人
,那种形状的东西为牛,另一种形状的东西为马。再者,在人类之中,他们称这种形状
的人为男人,那种形状的人为女人。如此,有多少东西就会有多少名称。若你把人称为
‘人’,那么它是属于俗谛,因为在世俗上这么称呼是对的。若你把人称为‘牛’,那
么它即不是俗谛,因为在世俗上这么称呼他是错的。若你把女人称为‘男人’,那么它
也不是俗谛,因为在世俗上这么去称呼她是错的。
究竟谛:在究竟上存在的真实法是为究竟谛。譬如,当人们说:‘识知各种事物的是心
’,那认知之法本身即是究竟谛,因为在究竟上它是存在的。当人们说:‘由于热和冷
等相对的现象而变化的东西即是色法’,那变化之法本身即是究竟谛,因为在究竟上它
们是存在的。如此,心所及涅槃也是究竟谛,因为在究竟上它们是存在的。
想和慧:在这两种谛之中,俗谛是与想有关系的。换句话说,俗谛是有赖于想的。自孩
儿时期开始,我们已经根据形状去认知事物,说这是男人,这是女人,这是牛,这是马
等等,这些即是想。以想来认知 |
|
B***o 发帖数: 133 | 2 教观纲宗 / 释义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释义
----------------------------------------------------------------------------
----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观。改作书册题名)
北天目蕅益沙门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观而已矣。观非教不正。教非观不传。有教无观则罔。有观无教则殆。
然统论时教。大纲有八。依教设观。数亦略同。八教者。一顿。二渐。三秘密。四不定
。名为化仪四教。如世药方。五三藏。六通。七别。八圆。名为化法四教。如世药味。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藏以析空为观。通以体空为观。别以次第为观。圆以
一心为观。四观各用十法成乘。能运行人至涅槃地。藏通二种教观。运至真谛涅槃。别
圆二种教 观运至中谛大般涅槃。藏通别三。皆名为权。唯圆教观。乃名真实。就圆观
中。复有三类。一顿。二渐。三不定也。为实施权。则权含于实。开权显实。则实融于
权。良由众生根性不一。致使如来巧说不同。且约一代。略判五时。一华严时。正说圆
教。兼说别教。约化仪名顿。二阿含时。但说三藏教。约化仪名渐初。...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3 文章来源:多识仁波切
我们从萧平实的《狂密与真密》一书可以看出,用吃奶的功夫所使出的招数也只是“信
口开河”四个字。可笑之处是,评头论足别人时,却完全暴露了自己孤陋寡闻的致命弱
点;使出的杀人武器,却成了自杀性的武器,对别人毫毛未损,对自己伤得十分狼狈。
——摘自本书
序言
他们把藏汉佛教界善知识的宽容忍耐的高风亮节,变成他变本加厉、推销谬论的商机,
竟然大言不惭地叫嚣:“没有一个人敢和我对辩,印顺等人不敢和我对辩,藏传佛教的
喇嘛、法王、活佛没有一人敢和我辩论。”
——题记一
世界上只有最愚蠢的蚊蝇,才会把自己想象成展翅遮天的大鹏
——题记二
本来我想多做一些理论研究和经典精品的译介工作,不愿把宝贵精力浪费在和邪魔外道
的无聊的辩论上,但这个保护圣教理论环境的“清洁工”的工作得有人来做,在这种情
况下只好见义勇为了。
——题记三
我在2001年写的《密乘是非分辨论》中说了如下这样一段话:“本来显宗般若乘和密宗
金刚乘是大乘教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密宗是显宗理论的进一步升华,走向更透
彻的必然产物。犹如从小乘有部的诸法实有,逐步走向大乘唯识的境空识有、到中观的
万法性空一样...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4 “当学观音耳根圆通。反闻自性。当学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下面解释是藕益大师的《楞严经文句》)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
得成无学。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垂询圣众。其故有二。一者正显方便多门。二者正显门门各有成验。所谓要知山下路
。须问过来人也。最初发心等者。先开解也。从何方便入三摩地者。依解起行也。二十
五圣。虽未必人人先开圆解。而从解起行。自是修证通途轨式。或见此处有最初字。便
欲拟答最初方便之问。反以第一大科拟答妙奢摩等。误矣。误矣。
(庚)三众圣各说证门五。初观六尘。二观五根。三观六识。四观七大。五观耳根。
(辛)初中六。初陈那观声。(至)六迦叶观法。
(壬)今初。
憍陈那五比丘。卽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
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六尘圆通。色应居首。今先明声尘者。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且与耳根圆通。一
始一终。互相映故。释此二十五种圆通。各为三意。一。...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566 | 5 金刚经一滴
黄念祖
以一九八七年在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一、小引
很荣幸,也很振奋,在华盛顿会见这么多位深有信根,发心真诚的佛教同信同修,
是殊胜因缘。我很惭愧,自己水平有限,不能满足大家的期望。我们在华盛顿一起研究
释迦牟尼佛的遗教,今天这一会是最后一次,因为我很快要回北京去了。今天所要谈的
《金刚经》中自己所体会的一点点,只能说是大海中的一滴,不能说是讲经。
《金刚经》对我来说,佛恩是十分深厚,把我从黑暗无知的牢狱中,挽救出来,顿
入光明无际的宝山。我的家庭世代奉佛,我童年最喜绕佛,曾于北京广济寺释尊成道日
,绕念圣号直达次日凌晨。但稍长到学校读书之后,接触到新思想,例如蔡元培《以美
育代宗教》的文章,产生一些影响,但更主要的则是看到来来往往的佛教界知名人物,
从他们的言行可以看出,世俗的缠绕毫不少于常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妒嫉障碍,
勾心斗角,争名好利,排除异己,一样也不少。于是我十分怀疑,这些人久修多少年,
为什么一点也不脱尘俗!于是产生一个错误的结论,认为佛法无益于人,直等到十九岁
,大学三年级时,寒假考试结束,不想再看书,又无事可做,于是找到母亲的一部有...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6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一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上之三教,摄尽佛一代所说之经,及诸菩萨所造之论。细寻法义,便见三义全殊,一法
无别。就三义中,第一第二空有相对,第三第一性相相对,皆条然易见。唯第二第三,
破相与显性相对,讲者禅者同迷。皆谓同是一宗一教,皆以破相便为真性。故今广辨空
宗性宗有其十异:一,法义真俗异;二,心性二名异;三,性字二体异;四,真智真知
异;五,有我无我异;六,遮诠表诠异;七,认名认体异;八,二谛三谛异;九,三性
空有异;十,佛德空有异。
初,法义真俗异者。空宗缘未显真灵之性故,但以一切差别之相为法。法是俗谛。照此
诸法,无为无相,无生无灭,无增无减等为义。义是真谛,故智度论以俗谛为法无碍辩
,以真谛为义无碍辩。性宗则以一真之性为法,空有等种种差别为义。故经云,无量义
者从一法生。华严十地亦云,法者知自性,义者知生灭;法者知真谛,义者知俗谛;法
者知一乘,义者知诸乘。如是十番释法义二无碍义,皆以法为真谛,以义为俗谛。
二,心性二名异者。空宗一向目诸法本源为性,性宗多目诸法本源为心。目为性者,诸
论多同,不必叙述。目为心者,胜鬘云,自性清净心。起信云,一切法从本以来,离言...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3920 | 7 唯识宗的创立
玄奘西行求法归来,通过翻译经典和传授学徒等方面的工作,将当时印度唯识学的最新
成果介绍到中土,最终创立了以佛教义学见长的法相唯识宗。玄奘在翻译佛典的过程中
,为中国佛教培养了一代精通唯识、因明学说的高僧,特别是其高徒窥基继承光大其学
说,留学僧人圆测将玄奘之学传播到新罗国,对于唯识学说广泛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
说玄奘是法相唯识宗的创始人,是由于他把法相宗的主要经典都翻译成汉语并作了初步
的宣传;说窥基是法相宗的实际创始人,是因为窥基在玄奘所奠定的基础上,扩大了这
一宗派的理论影响。公正地说,法相唯识宗是玄奘、窥基两代高僧共同努力创立的。
第一节 玄奘与唯识宗的创立
依照现今学术界、佛教界的普遍认识,玄奘西行的时候,中国佛教已经处于学派佛教与
宗派佛教交替发展的时期。玄奘先后礼拜了十二位老师,但其中并不包括被认定为佛教
宗派的天台宗僧人,也没有礼拜三论宗的祖师吉藏为师。玄奘西行的动机之一就是出于
消弭学派佛教差别诠释所带来的混乱。回国之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佛教经典的翻译活
动,在其弟子们的继续努力下,终于创立了一个新的佛教宗派。
玄奘在国外之时,中土佛教界存在和发生的争论,...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8 藏传佛教格鲁派
刘立千著
一、 格鲁派的传承
格鲁派的创建人是宗喀巴【1】(1357-1419),他出生于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
地方,本名罗桑扎巴。幼年在噶当派寺庙甲琼寺【2】出家,依顿珠仁钦学显教,
对噶当派教义有了初步认识。由师劝说并助其赴卫藏深造。先后游学了当时有名的
噶当寺院,如德瓦坚【3】、桑浦【4】、聂塘【5】、纳塘【6】、玖莫隆【7】
等,依止聂塘巴?扎巴僧格【8】、耶协僧格【9】、聂温?衮噶白【10】、顿桑巴
【11】、噶希巴?罗桑【12】、仁达瓦【13】等学习了龙树的理聚诸论、慈氏诸
论、俱舍、律经、量论等,还听了噶当教典派的《道次第导引》【14】,系统地学
习了噶当派的教法,接受了噶当派思想体系。此外还依止穹布勒巴和萨迦派、觉囊
派、噶举派的诸多大师【15】,学习了密乘下三部瑜伽和无上部的《密集》、《胜
乐》、《大威德》、《时轮》等。他把噶当派和其它派别大德的显密教法熔为一
炉,构成他自己一套完整的教法体系,为他后来建立格鲁派打下了基础。当时,宗
喀巴所处的时代正是教派僧人争夺政权【16】,进行战争,醉心政治,佛法宗教无
人过问之时,以致寺庙戒律松驰,僧人放荡...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9 藏传佛教格鲁派
刘立千著
一、 格鲁派的传承
格鲁派的创建人是宗喀巴【1】(1357-1419),他出生于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
地方,本名罗桑扎巴。幼年在噶当派寺庙甲琼寺【2】出家,依顿珠仁钦学显教,
对噶当派教义有了初步认识。由师劝说并助其赴卫藏深造。先后游学了当时有名的
噶当寺院,如德瓦坚【3】、桑浦【4】、聂塘【5】、纳塘【6】、玖莫隆【7】
等,依止聂塘巴?扎巴僧格【8】、耶协僧格【9】、聂温?衮噶白【10】、顿桑巴
【11】、噶希巴?罗桑【12】、仁达瓦【13】等学习了龙树的理聚诸论、慈氏诸
论、俱舍、律经、量论等,还听了噶当教典派的《道次第导引》【14】,系统地学
习了噶当派的教法,接受了噶当派思想体系。此外还依止穹布勒巴和萨迦派、觉囊
派、噶举派的诸多大师【15】,学习了密乘下三部瑜伽和无上部的《密集》、《胜
乐》、《大威德》、《时轮》等。他把噶当派和其它派别大德的显密教法熔为一
炉,构成他自己一套完整的教法体系,为他后来建立格鲁派打下了基础。当时,宗
喀巴所处的时代正是教派僧人争夺政权【16】,进行战争,醉心政治,佛法宗教无
人过问之时,以致寺庙戒律松驰,僧人放荡...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大手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5 12:04:46 2013, 美东)
卡卢仁波切讲授
───缪树廉译
佛法广大,传统上说有八万四千法门,据说每一法门所包含的经典,都多到要用一只大
象所能载动的全部墨汁才能写完。佛法富有无尽的法教与善巧方便;每一法教或方便的
根本目的都是一样;协助众生了知心性,以使在各种情况下的众生皆能获益。
根据佛法,正觉有三面。一面是法身,常用金刚持的姿态来象征。人间所流传的密续就
是出自金刚持所表现的觉悟层面。秘密藏密续〈Guhyagarbha-tantra〉中,有一赞叹心
的祈祷文:
我今礼敬心,心似如意宝,
人所有目标,皆由心实现。
心性诸法本;轮回涅槃中,
无不由心生。
传佛教的四大派──萨迦、格鲁、噶举和宁玛──所用修行方法甚多。每派都修加行,
首先是皈依三宝,然后以行动来表现皈依三宝,如顶礼、念诵、献供、净化和修观,使
我们与自己的上师合一。每一派都... 阅读全帖 |
|
i*******e 发帖数: 50 | 11 佛教中有“真谛”、“俗谛”的义理,“谛”就是真理的意思。真谛明空,俗谛明有,
真俗不二是圣谛第一义。这是教家穷玄极妙处。教家在精研教理时,把教分为五类。一
是小乘,二是大乘。大乘又分始、终、顿、圆四教,合共五教。小乘为有义,有法可修
,有道可成,有涅槃可证;大乘始教,从有入空,为大乘渐次教之开始,明一切皆空,
但未显一切众生悉具佛性之义;大乘终教为渐次教之终了,说真如缘起之理,倡一切皆
成佛者,明非空非有之义;大乘顿教,以顿彻理性,当下明心为教,乃即空即有义;大
乘圆教俱赅一切,圆融具德,乃非空而非有,非有而非空义,即“说有之时,纤毫不立
,说空之时,周遍法界”也。教家持论教义,先讲真谛、俗谛,就是先明空、有之义。
最后才讲第一义谛,那是最高的——空亦不可得,有亦不可得,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的
上乘义理。因此是教家最高原则。这是公案中梁武帝问达摩大师的问话,集结者就拿它
作为本公案的题目。
达摩祖师到中国来,第一个就是去看梁武帝。梁武帝是我们中国信佛的第一个皇帝
,他是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丞相),名字叫萧衍,他度很多人出
家为僧,建塔、造寺、塑像装金,自己还披袈裟上座讲...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12 我引用曾子的那句话,不主要是针对你,是因为版面上充斥了互相谩骂攻击的帖子,对
古人包括民国时期/文革时期或者更近时期的人物,包括政治的人物,学术的人物, 也
包括普通的士兵和老百姓,他们很多人死于战场,也有些死于非命,不管怎样,很多都
是值得纪念的。民国时期的学术,因为个人喜好有争论也是正常的,钱穆先生说中国每
800年应该出一个圣人(周公-孔子-朱子),期待中国再出一个类似的圣人。也许民国
时期的人物学术还不曾达到这样的要求,但是王国维陈寅恪梁启超包括钱穆本人的学术
贡献还是有目共睹的。
转了陈寅恪先生的这篇文章,你有兴趣就看看吧。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8881727/
义宁陈寅恪先生:对科学院的答复
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中⑵。王国维死后,学
生刘节等请我撰文纪念。当时正值国民党统一时,立碑时间有年月可查⑶。在当
时,清华校长是罗家伦,是二陈(CC)派去的,众所周知。我当时是清华研究
院导师,认为王国维是近世学术界最主要的人物,故撰文来昭示天下后世研究学
问的人。特别是研究史学的人。我认为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是要...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19 10:07:43 2013, 美东)
前面讲过,思维的时候,首先要依义不依语;其次,要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要去
寻找佛法的真实含义。
在浩如烟海的佛法经论中,有很多内容存在着表面的前后矛盾与冲突。如何取舍辨别,
怎样寻找佛的终极含义,就是十分重大的课题了。分清了义和不了义,对我们认识和理
解佛经,以及今后的修行有很大帮助。
1、界定了义与不了义的标准
什么是了义经和不了义经呢?所谓了义,也即佛把终极真理全面、彻底、直接或清楚地
表达出来的内容;而不了义,就是与之相反的,不符合终极真理的权巧说法,而且佛陀
也会在其它的经典中自我否定的内容。
不了义需要具备三个特点:
(1)最关键的特点,佛经中叫做不符合道理。
所谓道理,也即四种道理或逻辑。四种道理也可以归纳为两种道理:一个是世俗谛的道
理,一个是胜义谛的道理。只要是不符合道理或真理...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14 第四、谈格鲁派的缘起性空见。
为什么得空性见则能解脱轮回?因为空的对立面是有,万法之有是由缘起而有,其法性
为空,众生由于无明执有为实有,故成为生死流转之根。所以要通达空性,悟得缘起性
空之理,才可断除人法二执,不起惑造业,彻断生死流转。欲断生死,空性最为紧要,
要明性空必先了解缘起而有之理。佛家认为宇宙万有皆由众多因缘聚合而有而存在。因
缘条件不具备就不能生,不能存在,就非有。缘起有即无自性,即是性空,而否认任何
一种存在是永远有真实性。外道则不讲性空,说宇宙万有是自性有。何为自性有?
(1)承认万有有自成性,非因缘造作,不须条件聚合,本来即有,或自然而有;
(2)不相待性,不相互关待性,不相互依存是孤立存在的实体;(3)不变易性,没有
生、住、异、灭等变化,是永恒不变的。自性有则不承认万有是缘起而有,也不承认有
空性。佛教反对自性论,说这是破坏缘起论,认为世间没有一个不依条件、不互相关待
而永恒存在的独立实体。
万法是缘起而有(存在),又是如何缘起而有?缘起之因须具:(1)因缘聚合;
(2)依靠条件;(3)假名安立。聚合缘起是小乘有部经部和大乘唯识所许,其理最粗
;...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5 ☆─────────────────────────────────────☆
Psoliton (Psoliton) 于 (Mon Jul 16 01:00:19 2012, 美东) 提到:
这篇剖析是佛的弟子舍利弗讲的。如果能够耐心读完,仔细思维每一句话,就能明白“
我见”是怎么回事了。我们是凡夫的原因,几乎日常生活的分分秒秒都在我见之中啊。
这里的凡夫不是说因为我们没神通,不是神仙,所以是凡夫,而是指,不管有无神通,
但还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有我见的都是凡夫。我见不仅指执着这个身体是我,还包括认为
身体里有个灵魂之类的,宇宙万物有个主宰之类的,有那么一个特殊的“存在”形式的
佛菩萨的都是变相的我见。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佛陀对于“如来死后
怎么样”的问题,只能以无记来回答了。因为这个问题的根源还是我见,执着有我这个
个体,再顺延到有如来这个个体。佛陀是觉者,彻底断除了我见,所以无从回来那个问
题啊。
~~~~~~~~~~~~~~~~~~~~~~~~~~~~~~~~~~~~~~~~~~~~~~~~~~~~~~~
(一○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16 陈寅恪晚年心境考
刘正教授的学术博客
关于陈寅恪的晚年心境,余英时先生专门撰写了《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一书加以研究
。他陈述说:
一九八二年友人金恒祎先生旅居美国,主编《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我们偶而
见面,也曾谈到陈寅恪和他的晚年著作。恒祎对我旳一些看法极感兴趣,一再怂恿我把
这些意见正式写出来,《人间副刊》愿意为我提供发表的园地,而且篇幅不加限制。我
经不起他的盛情鼓舞,终于写出了那篇惹祸的长文《陈寅恪的学术精神和晚年心境》。
当时董桥先生主编香港的《明报月刊》对我的文字也有偏好,要求同时刊出此文,这
才流入了中国大陆。生平文字闯祸,事已有有,而未有甚于此者,尚在《红楼梦》争议
之上。但我有自知之明,并不是这篇文字涵有特别的价值或特别的荒谬,而是由于其中
道破了一些历史疑点,为人人心中所已有,适逢其时,竞酿成一大公案,至今未了。这
正应了陈寅恪“人事终变,天道能还”的预言。现在我必须趁增订本出版的机会向金恒
祎和董桥两位老朋友致最诚挚的谢意。无论是功是罪,他们两位恐怕都不能不和我共同
承当。
今天我们已确知寅恪先生当年是熟悉我的《书后》的内容的。那么他自己究竟有过什么
...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17 第一篇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陈寅恪
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中。王国维死后,学生刘节等请我
撰文纪念。当时正值国民党统一时,立碑时间有案可查。在当时,清华校长是罗家伦,
是二陈(CC)派去的,众所周知。我当时是清华研究院导师,认为王国维是近世学术界
最主要的人物,故撰文来昭示天下后世研究学问的人,特别是研究史学的人。
我认为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是要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所以我说“士之读书治
学,盖将一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俗谛”在当时即指三民主义而言。必须脱掉“俗
谛之桎梏”,真理才能发挥,受“俗谛之桎梏”,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
能发扬真理,即不能研究学术。学说有无错误,这是可以商量的,我对于王国维即是如
此。
王国维的学说中,也有错的,如关于蒙古史上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就可以商量。我的学
说也有错误,也可以商量,个人之间的争吵,不必芥蒂。我、你都应该如此。我写王国
维诗,中间骂了梁任公,给梁任公看,梁任公只笑了笑,不以为芥蒂。我对胡适也骂过
。但对于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我认为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说“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
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18 2017-11-08全美文摘微信号
功能介绍
热爱生活,传播分享真善美!
第一篇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陈寅恪
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中。王国维死后,学生刘节等请我
撰文纪念。当时正值国民党统一时,立碑时间有案可查。在当时,清华校长是罗家伦,
是二陈(CC)派去的,众所周知。我当时是清华研究院导师,认为王国维是近世学术界
最主要的人物,故撰文来昭示天下后世研究学问的人,特别是研究史学的人。
我认为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是要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所以我说“士之读书治
学,盖将一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俗谛”在当时即指三民主义而言。必须脱掉“俗
谛之桎梏”,真理才能发挥,受“俗谛之桎梏”,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
能发扬真理,即不能研究学术。学说有无错误,这是可以商量的,我对于王国维即是如
此。
王国维的学说中,也有错的,如关于蒙古史上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就可以商量。我的学
说也有错误,也可以商量,个人之间的争吵,不必芥蒂。我、你都应该如此。我写王国
维诗,中间骂了梁任公,给梁任公看,梁任公只笑了笑,不以为芥蒂。我对胡适也骂过
。但对于独立精神,自由思想,...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19 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设立历史研究委员会,由陈伯达、郭沫若 、范文澜、吴玉
章、胡绳、杜国庠、吕振羽、翦伯
赞、侯外庐、刘大年及尹达等 人组成。毛泽东亲自指定陈伯达担任主任。同年10月
,历史研究委员会决定创 办刊物《历
史研究》,并在中国科学院设立三个历史研究所,拟由郭沫若、陈寅 恪、范文澜分别
出任一所(上古史研究所)、二所
(中古史研究所)及三所(近 代史研究所)所长。11月中旬,陈的学生,时为北京
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的汪签
[“钱”代“佥”]南下广州请陈寅恪北上。陈与汪对话的最终结果,便是12 月1
日由汪记录的“对科学院的答复”:
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中。王国维死后,学生刘节等请我
撰文纪念。当时正值国民党统一时,
立碑时间有年月可查。在当时,清华校长是罗家伦,他是二陈(CC)派去的,众所周知
。我当时是清华研究院导师,认为
王国维是近世学术界最主要的人物,故撰文来昭示天下后世研究学问的人。特别是研究
史学的人。我认为研究学术,最主要
的是要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所以我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
之桎梏”。“俗谛”在当时即指三民主义
... 阅读全帖 |
|
wy 发帖数: 14511 | 20 发信人: Jalapeno (jala),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对科学院的答复 [陈寅恪]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Sun Aug 16 21:38:50 1998), 转信
陈寅恪未刊稿钩沉
摘自陆键东《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三联出版社1995年12月)
-------------------------------
对科学院的答复⑴
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中⑵。王国维死后,学
生刘节等请我撰文纪念。当时正值国民党统一时,立碑时间有年月可查⑶。在当
时,清华校长是罗家伦,是二陈(CC)派去的,众所周知。我当时是清华研究
院导师,认为王国维是近世学术界最主要的人物,故撰文来昭示天下后世研究学
问的人。特别是研究史学的人。我认为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是要具有自由的意志
和独立的精神。所以我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俗
谛”在当时即指三民主义而言。必须脱掉“俗谛之桎梏”,真理才能发挥,受“
俗谛之桎梏”,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发扬真
理,即不能研究学术。学说有无错误, |
|
c*c 发帖数: 2397 | 21 陈寅恪:对科学院的答复
转一篇著名文章,也祝贺北大110周年。
陈寅恪:对科学院的答复
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中。
王国维死后,学生刘节等请我撰文纪念。当时正值国民党统一时,立碑时间有年月
可查。在当时,清华校长是罗家
伦,是二陈(CC)派去的,众所周知。我当时是清华研究院导师,认为王国维是近世
学术界最主要的人物,故撰文来
昭示天下后世研究学问的人。特别是研究史学的人。我认为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是要具
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所
以我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
“俗谛”在当时即指三民主义而言。必须脱掉“俗谛之桎梏”,真理才能发挥,受
“俗谛之桎梏”,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
立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研究学术。学说有无错误,这是可
以商量的,我对于王国维即是如
此。
王国维的学说中,也有错的,如关于蒙古史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就可以商量。
我的学说也有错误,也可以商量,个人之间的争吵,不必芥蒂。我、你都应该如此
。我写王国维诗,中间骂了梁任
公,给梁任公看,梁任公只笑了笑,不以为芥蒂。我对胡适也骂过。但对于独立精神,
自由思想,...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22 http://hps.phil.pku.edu.cn/bbs/read.php?tid=557
陈寅恪:对科学院的答复
转一篇著名文章,也祝贺北大110周年。
陈寅恪:对科学院的答复
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中。
王国维死后,学生刘节等请我撰文纪念。当时正值国民党统一时,立碑时间有年月
可查。在当时,清华校长是罗家
伦,是二陈(CC)派去的,众所周知。我当时是清华研究院导师,认为王国维是近世
学术界最主要的人物,故撰文来
昭示天下后世研究学问的人。特别是研究史学的人。我认为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是要具
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所
以我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
“俗谛”在当时即指三民主义而言。必须脱掉“俗谛之桎梏”,真理才能发挥,受
“俗谛之桎梏”,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
立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研究学术。学说有无错误,这是可
以商量的,我对于王国维即是如
此。
王国维的学说中,也有错的,如关于蒙古史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就可以商量。
我的学说也有错误,也可以商量,个人之间的争吵,不必芥蒂。我、你都应该如此
。我写 |
|
Y**u 发帖数: 5466 | 23 ☆─────────────────────────────────────☆
Hermes99 (Hermes99) 于 (Thu Apr 26 23:30:57 2012, 美东) 提到:
俺其实比较fan这个观点,所以就来说说。绝对对写玄幻小说有帮助。有看法的都来说
说。
佛教说涅磐,道家说升仙,都是一种形式的解脱。俺觉得,都是圣人传下来的超脱轮回
的道路。
佛教地传承,重的是"永死"。所以佛教说十二因缘,说生死流转... 说四念处...如果
断了轮回链中的一条,不再生死流转了,其实就是入了解脱境地了。可以说,此世死了
,就是死透了,不再轮回,生命则进入另外一个不可说的境地。而断轮回链条的路呢,
就是有所谓的般若智慧,能消除妄想执着,拥有生命的觉醒这样才可以脱离轮回...
道家的传承,重的是"长生"。长生是靠升仙达成的,所以阿,修炼上面仿效天地,因为
天地是长生地,最后追求形神合一地升华...修炼上很注重修炼身中的所谓的神阿炉鼎
阿,达到人身和天地的合一...
可以看出,一个是通过死亡的时候挣脱轮回的锁链达到的超脱,一个是活着的时候修炼
神形而挣脱轮回的锁链达到的超脱....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4 顶果钦哲法王关于四瑜伽:专一、离戏、一味、无修的开示:
佛教的修行之道可广泛地分为因乘和果乘两大系统来加以阐述。因乘包括了小乘及
一般大乘,讲述五道;果乘即密咒乘,则谈四瑜伽;专一、离戏、一味和无修。四瑜伽
的教授着重在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融合。
专一瑜伽
40、
依于静相相续动念断;
于动相中静相自性倚。
动静不二住于平常心;
证悟专一境中诵嘛呢。
一般而言,心有动、静两面。有时候,心是宁静无念的,像一潭静水,就是静相。
最后,念头必从中生起,就是动相。然而在实相上,虽然静中多少有些念头的活动,但
实际上,两者之间并无分别――静的本性是空,动的本性也是空,动、静只是心的两个
名相罢了。
大部分时候我们不曾留意心的状态,也不会注意心是静的还是动的;当你禅修时,
一个念头可能从心中生起,例如逛街的念头,如果你觉察到这个念头,让它自行消融,
就是念头的结束。但如果你还停留在不知念头生起的状态中,任由它发展下去,就会引
生第二念――生起想要休息一下的念头,霎时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站起来并准备去市场
了。很快地,许多念头和想...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25 藏传佛教宁玛派
刘立千著
一、 宁玛派的传承
宁玛派的教法传承是与前弘时期【1】的法统一脉相承的。在禁佛【2】时期是采取
极为隐蔽的方式进行传授。吐蕃王朝崩溃后,很长时间无寺庙、无僧团,只有一批在家
俗人咒师维护法统,有的则采取在家庭中父子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法,法脉因而赖以不断
(《青史》【3】上84页)。《青史》说,这些在家庭或居山岩的俗人对佛法非常敬重
,也重修持。安达?热巴坚王【4】以前所有的《甘珠尔》、《丹珠尔》【5】他们都保
持得很完整。过去吐蕃时期所译经典,大部分到今天我们都能看得到(《青史》上84页)
。为什么这些俗人没有遭到灭法厄运?由于当时达磨赞普【6】破坏的对象是寺庙和僧
团,还未来得及对付这些在家的信徒。《西藏王臣记》【7】说,有些外表是在家的俗
人,实际是在家修持密咒金刚乘【8】的人士,他们没有露出出家人相,当时藏王和他
的左右大臣都未注意到,故未遭到迫害。像这样的人还为数不少。一切智者?耶桑孜巴
【9】说,那时律乘教法【10】虽然衰落了,但大密咒金刚乘教法方面直到如今都未衰
落过《西藏王臣记》76页)。公元10-11世纪时期即后弘初期就有人或自费或被派到...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26 论开悟
贾题韬
第一讲 开场白
我作了一首打油诗,作为这次讲演的开场白:
昔缘未了论开悟,今又葛藤试解环;
此事当人须直取,吃瓜莫受卖瓜谩!
因为过去我曾讲了论开悟这个题目,但没有讲完,所以说是“昔缘未了”,我现在还同
大家一起象理葛藤一样地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葛藤”是禅宗习用的语言,是指说话
太多象蔓草那样纠缠不休,这里用来比喻人说话不完,或者讲的不尽恰当。但是,要真
正懂得这个道理,需要你自己去亲证,单听别人讲是不行的,必须闻而思,思而行,行
而亲证,这是你自己的事。比如吃瓜,瓜是苦是甜还必须由你亲口去尝一尝,不要光听
卖瓜的说长道短,佛法究竟如何,也是需要你自己去直接体验的!
关于“开悟”,我们大家都是学佛的,都知道开悟的重要性。佛教是无神论,大家必须
把这一点认识清楚。学佛完全靠自己来解脱自己,这就是佛教的特色。其它宗教主要依
靠外力,只有佛教是靠自己解放自己。因此,开悟在其它宗教里并不算什么重要问题,
而在佛教里却是最最重要的问题。开悟是要你自己开悟。只有开悟才能明确宇宙人生是
怎么一口事,你自己也才能有个下落。如果不开悟,在佛教里来说,是没有什么力量能
来代替你解脱的。... 阅读全帖 |
|
m*******u 发帖数: 30 | 27 这是300万字拙作《道德经新论》第九篇第三章(老子与佛陀)的附录。论坛排版不便
,可下载全书或去博客阅读。
一、大乘佛教
1,自利和利他
2,菩萨与六度、四无量心
3,净土
4,补特伽罗与中阴身
5,空与有
6,阿赖耶识与如来藏
二、密教
附录:大乘与密教
佛陀说法四十多年,足迹遍布半个印度。弟子学成之后各自分散,一些长老级的人
物也自组僧团,长年追随佛陀的寥寥无多。由于佛陀没有以文字形式撰著教义,弟子们
的理解领悟略有不同、记忆也有差错、各地方言有异,这就给后来的教理分歧和僧团分
裂埋下伏笔。佛陀涅槃后百余年,因为戒律和教理的分歧,教团分裂为大众部和上座部
。这次根本分裂后教团继续分化,至纪元前后已有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的二十部派(又说
十八部派),其中属于大众部分化而成者九部,属于上座部分化而成者十一部。公元1
世纪左右以降,陆续出现了大乘独有的经典,如般若经、维摩诘经、法华经、华严经、
无量寿经等。这些经典的出现,意味着大乘佛教的诞生。大乘佛教将早前的部派佛教甚
至原始佛教贬称为小乘佛教(小乘原意下劣乘。小乘佛教自称上座部,绝不认为自己是
劣质根性者奉行的下劣教。今日小乘佛教... 阅读全帖 |
|
m*******u 发帖数: 30 | 28 这是拙作道德经新论第九篇第三章(老子与佛陀)的附录。论坛排版不便,可下载全书
或去博客阅读,链接见文末。
一、大乘佛教
1,自利和利他
2,菩萨与六度、四无量心
3,净土
4,补特伽罗与中阴身
5,空与有
6,阿赖耶识与如来藏
二、密教
附录:大乘与密教
佛陀说法四十多年,足迹遍布半个印度。弟子学成之后各自分散,一些长老级的人
物也自组僧团,长年追随佛陀的寥寥无多。由于佛陀没有以文字形式撰著教义,弟子们
的理解领悟略有不同、记忆也有差错、各地方言有异,这就给后来的教理分歧和僧团分
裂埋下伏笔。佛陀涅槃后百余年,因为戒律和教理的分歧,教团分裂为大众部和上座部
。这次根本分裂后教团继续分化,至纪元前后已有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的二十部派(又说
十八部派),其中属于大众部分化而成者九部,属于上座部分化而成者十一部。公元1
世纪左右以降,陆续出现了大乘独有的经典,如般若经、维摩诘经、法华经、华严经、
无量寿经等。这些经典的出现,意味着大乘佛教的诞生。大乘佛教将早前的部派佛教甚
至原始佛教贬称为小乘佛教(小乘原意下劣乘。小乘佛教自称上座部,绝不认为自己是
劣质根性者奉行的下劣教。今日小乘佛教一...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29 1953年,陈寅恪先生的一位学生奉命南下,劝陈先生北上,出任拟建立的中科院中古研
究所所长一职。陈寅恪先生专门为此作了答复。 \o:ELa HY
<'}
b*wUB
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中。王国维死后,学生刘节等请我
撰文纪念。当时正值国民党统一时,立碑时间有年月可查。在当时,清华校长是罗家伦
,是二陈(CC)派去的,众所周知。我当时是清华研究院导师,认为王国维是近世学术
界最主要的人物,故撰文来昭示天下后世研究学问的人。特别是研究史学的人。我认为
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是要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所以我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
以脱俗谛之桎梏。”俗谛在当时即指三民主义而言。必须脱掉“俗谛之桎梏”,真理才
能发挥,受“俗谛之桎梏”,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
研究学术。学说有无错误,这是可以商量的,我对于王国维即是如此。王国维的学说中
,也有错的,如关于蒙古史上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就可以商量的。我的学说也有错误,
也可以商量,个人之间争吵,不必芥蒂。我、你都应该如此。我写王国维诗,中间骂了
梁任公,给梁任公看,梁任公笑了笑,不以为芥蒂...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30
八支道中胜,四句谛中胜;
离欲法中胜,具眼人中胜。
——《法句经》
前绪
古印度因其著名的哲学家和宗教师而闻名于世。他们对人生以及人生目的有着各
种不同观点和见解。《长部》中的《梵动经》讨论了佛陀时代流行的六十二派哲学思想。
与当时宗教信仰大相径庭的是顺世派的断灭论,叫做车婆克,以其创始人命名。
根据古印度的顺世派(1)(巴利语和梵语称之为--lokayata),人死之后,丢下他产
生的一切能量,不再有任何存在。在他们看来,死亡是一切存在的终结,只有现在才是
真实。“尽情地吃喝玩乐,死亡将降临每一个人身上。”这好象就是他们的思想体系。
他们主张“宗教是愚昧的背,精神方面的病态。”“道德是一种欺骗,只有及时行乐才
是真实。”死亡是生命的终止,不相信一切善良、高贵、纯净和悲悯的东西。纵欲主义
,自私自利,对庸俗意念的断然肯定等被认为是一种荣耀。人们不需要控制自己的情欲
和本能,因为这些全是人类的自然产物。”(2)
另一种极端思想认为,解脱只能由严酷的苦修而达到。这完全是一种宗教思想,
被当时享有盛名的宗教团体的苦行僧所信奉。在菩萨精进求证佛道时,侍奉他的五... 阅读全帖 |
|
E*********g 发帖数: 185 | 31 以下录音资料来自于2006年6月16日,时恒阳庵常住众祈请慈法法师解答有关般舟
行法中的问题,以令大家以正知见来指导行法,并在行法中证实正知见。
(1)行般舟时,会感觉很苦,有人说:“修行就是要吃苦的”,对这种回答应怎么认
识?对于般舟行法中的苦应该怎么认识?
答:
祈祷三宝、诸佛、般舟三昧修法的成就者来加持大家的正知正见,以令我们的问题得到
一个圆满的解决。
一切问题是本无问题的,犹如世尊出世说法,实无一字可说,实无一法可言,但为众生
妄执故,妄执现前知见故,所以生种种法,说种种教,针对种种妄执。种种妄执皆由妄
想而生,妄想实无自性故,所以佛说种种法,令众生回入正知见,见无见见,令出离生
死困惑。那么这是一个学佛正知见,在我们汉地正知见的训练是最薄少的。
为什么要祈祷三宝加持我们呢?因为我们的知见根本守护——觉知守护跟诸佛是没有差
别的,往往我们在这个地方是认不得,就会被现前的妄执蒙蔽。蒙蔽就是把你现前这个
妄想当成一个实有,由此而产生妄业妄缘。
刚才第一个问题说行般舟时,痛苦让人感觉很苦,佛早就说过了,苦谛!他讲的不是你
感觉很苦,眼见苦、实苦、智慧苦、证悟苦、光明也是苦的... 阅读全帖 |
|
P****S 发帖数: 2286 | 32 第十讲 禅宗的开悟(一)
今天开始给大家讲禅宗,以后不再另换题目了。佛家的各宗各派,老实说,其目的都是
为了开悟佛之知见。释迦牟尼佛以开悟而成佛,他根据他的开悟──亲证境界变成语言
文字而传播他的教。在各宗各派中特别强调开悟的是禅宗。并且从原理到方法上都有其
特殊风格,而其他各宗各派呢,虽然都讲开悟,大多以为开悟是逐渐的,要依照一定的
次第渐修渐悟。禅宗则主张顿悟,不论次第的。现在先就禅宗的一些问题来谈一谈。
假使要问中国佛教的特色是什么?如果举一个宗派做代表,那就是禅宗,这个地位没有
任何一个派别可以充当。又如果说佛教不是在天上而是在地下、也就是从人间佛教这个
角度上来看,选一个宗派做代表,那也只能是禅宗。再如果从整个佛教的传播、发展、
延续这一条线上来看,贡献最大的,比较各宗各派只选一个的活,恐怕还是禅宗。因此
要研究我们中国的佛教,不懂禅宗,那真是太遗憾了。
作为讲课这么一个方式给大家传授知识,一般通行的历史方法是离不开的。不过在这里
,我只能在必要时提一提,因为时间短。要是说从历史上来谈禅宗,恐怕今年就光讲这
一个问题也讲不完。所以我在这里要给大家讲的主要是专门围绕一个中心,...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3920 | 33 第二节 “八识”说与“唯识无境”
唯识宗思想体系的基本命题是“万法唯识”、“唯识无境”。从哲学角度考察,此“识
”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万物得以存在的本体依据。正因为除了“识”的“分别”功能
及“变现”过程之外,并无真实的、实在的“外境”存在,因此,“唯识无境”方可以
成立。那么,这一妄识本体又是如何变现出现象世界呢?从唯识学的总体加以把握,大
致有两种密切相关的思路,即“识变说”和“种子熏习说”。此两种理路目标均指向“
唯识无境”如何可能成立。仔细辨析,“识变说”较偏重于论证本体与现象的关系,“
种子说”则兼顾染净诸法的生起与还灭。而中土的玄奘、窥基则在此基础上补充了“三
类境”说给予深化。
一、八识
与其它佛教宗派持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说不同,唯识宗在“心法”问题上
,持独特的“八识”立场。唯识宗所言之“八识”均指众生之“心”。不过,依其功能
差别而有三类之别,“第八名心,集诸法种,起诸法故;第七名意,缘藏识等,恒审思
量为我故;余六名识,于六别境粗动间断了别转故。”[①]心、意、识中,第八识是本
识,即识体,其余七种皆由第八识转生,故称转识。唯识宗认为,世间万物作为虚假不... 阅读全帖 |
|
W****i 发帖数: 565 | 34 发信人: offside (越位), 信区: Thoughts
标 题: 二谛义(摘自中国哲学史.冯友兰)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Thu Jan 29 19:45:57 2004) WWW-POST
二谛义
中道宗提出所谓“二谛义”,即二重道理的学说:认为有普通意义的道理,即
“俗谛”;有高级意义的道理,即“真谛”。它进一步认为,不仅有这两种道理,
而且都存在于不同的层次上。于是低一层次的真谛,在高一层次就只是俗谛。此宗
的大师吉藏(549—623年),描述此说有如下三个层次的“二谛”:
(l)普通人以万物为实“有”,而不知“无”。诸佛告诉他们,万物实际上都
是“无”,“空”。在这个层次上,说万物是“有”,这是俗谛;说万物是“无”
,这是真谛。
(2)说万物是“有”,这是片面的;但是说万物是“无”,也是片面的。它们
都是片面的,因为它们给人们一个错误印象:“无”只是没有了“有”的结果。殊
不知事实上是,“有”同时就是“无”。例如,我们面前的桌子,要表明它正在停
止存在,并不需要毁掉它、事实上。它 |
|
q****n 发帖数: 4574 | 35 首先,我得感谢你的善心和贴这些经文给我。不管是否同意你的见解,你的发心是好,
语言也是柔软的,呵呵。这很好,这才象个学佛的人的样子。
这六道轮回,是佛讲的,不是我讲的。我认为有个识在轮回,这识是变化的,它是联系
三世因果的根本。你可以读读12因缘法,里面说得很清楚,就是有个识在联系这前世今
生后世。这识就是民间说的灵魂。
说有个轮回的东西,就一定是有个我执吗?不一定的。举个例子,我们说水在天地循环
(对应轮回),但水是变化的,说水是无常无我的(水有多态,天上为云,地上为水为
冰,又可以分解水分子为原子等等)。这不矛盾。我们不能因为水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
等等,就不能说水在天地循环。
还有一个地方,就是俗谛和真谛之说的区别。这真谛的东西,没有高深修证是不好说的
。所以说俗谛。俗谛,就是有6道轮回。“梦里明明有六趣,醒来觉后无大千”,就是
此理也.
我问你的那两个问题,你最好思考思考一下,特别是后面的那个问题(佛死后,我们可
以跟佛交流吗,可以见佛的影像吗)。
我最早读经时,也象你一样认真读,认真思考体会经中含义。我有时走路都在思考经中
含义。一次在思考无我,走着走着,到了食堂吃饭了,打了饭...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36
诸法心先导,心主心造作,若以清净心,或语或行业,是则乐随从,如影不
离形。
——《法句经》
业
业在巴利语,原意为行为或造作。一切身口意所造作的有意念的活动统统称之为
业。它包罗了“思想、语言和行为”中的方方面面。一般来说,一切善恶活动构造了业
的全部。但是从最高意义上讲。业是所有善恶意念活动的总称,非自觉,无作意,缺意
念的行为,虽也可被称为动作,但不构造成为业,因为,决定业的至关重要因素意念没
有参与其中。
佛说:“诸比丘,我说行(cetana)为业。众生通过意念,由身口意作业。”(1)
除了佛陀和阿罗汉以外,所有众生的一切有意念的行为皆称作为业。佛陀和诸阿
罗汉不列在其中,这是因为他们已从善恶之中得到解脱,根除了业的根源。即无明和贪
欲。《宝积经》说:“被断除的是他们的(再生)种子。自私之欲不再生长”。但这并不
是说佛陀和阿罗汉是消极无为,他们为了一切有情众生的福祉和快乐不知疲倦地积极行
化。他们的行为,在一般众生的眼里被认为完善尽美,但就它们本身而言缺乏再生的功
能。他们如实了知事物的本质,最终砸碎了世俗规律的枷锁,因果的锁...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37 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戊戌年稿。教行理三,唯约教论。今以教理约教,行果约机,谓依教理以起行,
行满方克证果也。)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
四者皆备。即今之世,若捨净土,则果证全无。良以去圣时遥,人根陋劣。匪仗佛力,
决难解脱。夫所谓净土法门者,以其普摄上中下根,高超律教禅宗,实诸佛彻底之悲心
,示众生本具之体性。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导上圣下凡,共证真常。九界众生离此
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
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自华严导归之后,尽十方世界海诸大菩萨,无一不求生净土。由
祇园演说以来,凡西天东土中一切著述,末后皆结归莲邦。粤自大教东流,庐山创兴莲
社,一倡百和,无不率从。而其大有功而显著者,北魏则有昙鸾,鸾乃不测之人也。因
事至南朝见梁武帝,后复归北。武帝每向北稽首曰,鸾法师,肉身菩萨也。陈隋则有智
者。唐则有道绰,踵昙鸾之教,专修净业。一生讲净土三经,几二百遍。绰之门出善导
,以至承远,法照,少康,大行,则莲风普扇于中外矣。由此诸宗知识,莫不以此道密
修显化,自利利他矣。至如禅宗,若...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8 龙树菩萨开示现象界外之非现象界
《中论偈》观四谛品第廿四颂诃:
观念上如果只是执认只有识阴六识, 容易坠入一切法空的断见思想, 接而误解四圣谛苦
, 空, 无我, 无常之真义,会以误解《中论、中观》之空而否定识阴六识外之空性者,
如此其实为不解四圣谛,亦不解中论中观,因为执认只有识阴六识, 不相信蕴处界外实
有第一义故, 由于不相信蕴处界外实有第一义故, 识阴六识又是虚妄, 于是推一切法
空, 坠最严重之断见外道数中, 故龙树菩萨于《中论偈》观四谛品第廿四颂诃有这麽开
示 :
若一切皆空 无生亦无灭 如是则无有 四圣谛之法
以无四谛故 见苦与断集 证灭及修道 如是事皆无
以是事无故 则无四道果 无有四果故 得向者亦无
若无八贤圣 则无有僧宝 以无四谛故 亦无有法宝
以无法僧宝 亦无有佛宝 如是说空者 是则破三空
空法坏因果 亦坏于罪福 亦复悉毁壤 一切世俗法
汝今实不能 知空空因缘 及知于空义 是故自生恼
诸佛依二谛 为众生说法 一以世俗谛 二第一义谛
若人不能知 分别于二谛 则于深佛法 不知真实义
若不依俗谛 不得第一义 不...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9 龙树菩萨开示现象界外之非现象界
《中论偈》观四谛品第廿四颂诃:
观念上如果只是执认只有识阴六识, 容易坠入一切法空的断见思想, 接而误解四圣谛苦
, 空, 无我, 无常之真义,会以误解《中论、中观》之空而否定识阴六识外之空性者,
如此其实为不解四圣谛,亦不解中论中观,因为执认只有识阴六识, 不相信蕴处界外实
有第一义故, 由于不相信蕴处界外实有第一义故, 识阴六识又是虚妄, 于是推一切法
空, 坠最严重之断见外道数中, 故龙树菩萨于《中论偈》观四谛品第廿四颂诃有这麽开
示 :
若一切皆空 无生亦无灭 如是则无有 四圣谛之法
以无四谛故 见苦与断集 证灭及修道 如是事皆无
以是事无故 则无四道果 无有四果故 得向者亦无
若无八贤圣 则无有僧宝 以无四谛故 亦无有法宝
以无法僧宝 亦无有佛宝 如是说空者 是则破三空
空法坏因果 亦坏于罪福 亦复悉毁壤 一切世俗法
汝今实不能 知空空因缘 及知于空义 是故自生恼
诸佛依二谛 为众生说法 一以世俗谛 二第一义谛
若人不能知 分别于二谛 则于深佛法 不知真实义
若不依俗谛 不得第一义 不...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0 这些年来,广论团体有计划地由“教育”系统渗入各级政府官员、高级知识分子
、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广开各种“广论研习班”和短期“心灵成长营”,一时好奇者蜂
从,蔚为风气,对社会大众的影响至为深远。值此末法之际,各种邪说倾巢而出,正觉
教团为了救护深陷藏密邪法中的学人回归正教,也为了正法久住、续佛慧命,开演这次
的主题,对《广论》之内容作详实之辨正,祈愿您能因此而转易错误知见,趣入佛陀正
法,迈向浩瀚深广之佛菩提大道!
我们一起来探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宗喀巴对止观的错误说法。宗喀巴乃是依
无上瑜伽双身法的内涵来说止观,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是隐说,而在《密宗道次第
广论》中则是明说。然而,“止观”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止观的自性又是如何呢?藏密
宗喀巴在“别学后二波罗蜜多”中,又是如何说奢摩他与毘钵舍那?宗喀巴所说奢摩他
与毘钵舍那为何严重违背诸佛菩萨经论所说呢?且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首先说明止观之意涵。所谓止观,其实是修定之法,并非般若;在般若智慧中所
说的“止”是心得决定,“观”是观察实相法界的一切内涵,和世间禅定中的止与观是
不同的。在止观修证中,“定”是...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1 龙树菩萨在印度、中国及西藏佛教史上有不朽的地位,其深邃的智慧及热烈的宗教生命
,受到后人高度的赞扬,在过去的历史中,龙树的思想曾被热烈的讨论并遵循著。如今
的学佛者似乎已渐不与闻其宗风,尤其是其划时代的伟大著作--『中论』,一般人对之
,颇有误阂之感。古代的思想对于今人,在理解上或有时空的隔碍,不过『中论』对于
国人,几乎已被定型为「艰涩难解」,这是非常可惜的。尤其,近代西方学者以逻辑或
哲学之纯学术立场来研究『中论』,似乎透露出「不透过『中论』梵文原典的研究,不
足以探究其真义」之异样音声,于是『中论』被禁制在学术界的象牙塔中(笔者意指缺
乏宗教之实践性,并非贬斥学术),一般佛教徒似乎也仅能远眺「龙树之门墙,不得其
门而入」。笔者愿意从宗教的立场,在尊重学术的前提下,略为条述『中论』与阿含在
思想上的关涉,并提供中观思想在现代生活中所扮演的心灵救济之道。
一、『中论』的复古精神(与阿含之关涉)--以离邪见为主
我们这个「无明隐覆」的世间,一切不和谐安乐及焦恼不安的根源,『杂阿含』五
四六经及『中阿含』「苦阴经」告诉我们,乃是「见诤」与「欲诤」。前者是见解、观
念及思惟方法上错谬的「执... 阅读全帖 |
|
C*******r 发帖数: 10345 | 42 究竟是个什么道理? 弥勒比丘不修禅定、不断烦恼,那他修习什么?
对于这些问题,《弥勒上生经》中没有作正面解答,我们只有从其它有关弥勒的经
论中寻找答案。《中阿含经》卷14《说本经》载,佛预言:未来人寿八万岁时将有弥勒
佛出世。弥勒尊者即从座起,禀告佛言:“世尊!我于未来久远,人寿八万岁时,可得
成佛,名弥勒如来。”功德智慧,一如今之世尊,将说妙法,度无量众生,有无量百千
比丘弟子。于是得到佛的赞叹:“善哉、善哉!弥勒!汝发心极妙,谓领大众。”佛赞叹
之后,命阿难取金缕织成之僧衣,授予弥勒,令其施予佛法众。由此看来,弥勒比丘主
要是以深发快速成就佛果、统理大众的大乘菩提心而得到佛的赞叹和授记。又据《弥勒
所问本愿经》等,弥勒菩萨本来应该先于释迦牟尼而成佛,只因他不像释迦牟尼佛前身
那样精勤修习,以身命布施等难行苦行,只修“善权安乐之行”,于昼夜各三次礼拜十
方佛,说偈云:“我悔一切过,劝助众功德,归命礼诸佛,令得无上慧。”
由修此“安乐易行之道”,被释迦牟尼佛赶在了前面,但还是能次于释迦牟尼而成
佛。经中又说,弥勒宿世修行时不十分精进,“好游族姓”(从事社会活动),这种习气
也可能延续到... 阅读全帖 |
|
C*******r 发帖数: 10345 | 43 作者: 修行人
商羯罗(sankara, 788-820年),是印度正统的婆罗门吠檀多派(vedanta)中最有影
响的思想家,也是印度历史上最负盛名的重要人物之一。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伟大的人,他用自己短暂的32年的生命,将佛教逐出印度次大陆
,重树婆罗门教的权威,并影响和改变了传统的婆罗门教,成为今天印度教“幻派”的
始祖。
先说一下商羯罗的主要思想,他属于吠檀多派,吠檀多(vedanta)是一个复合词
,由“veda”(吠陀)和“anta”(末,结尾)构成,其本义是“吠陀的终极”,指印
度吠陀文学的最末部分,即《奥义书》(upanisad)。
在《奥义书》中,“梵”是终极存在的专有名词,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万有之
本体,严格地与任何具体的事物和现象相区分,不能通过一般的肯定的方式界定它,只
能说它:“不是这个,不是这个”(neti, neti)。
《奥义书》中提出了“梵我合一”(Brahmataikyam)的理论,认为梵(即宇宙本
体)与我(Atman,个体的“我”或“小我”)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因此,Atman渐渐有
了另一层含义,就是“大我”,即梵本身。小我有各种形态,而大我是...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44 邪因外道——萧平实的“造神运动”
达 照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在这个社会转型的年代里,已显突出
!佛门慈悲,屡屡遭人欺侮,尤更突出!在读完台湾萧平实所著《无相念佛》、《念佛
三昧修学次第》、《正法眼藏——护法集》、《生命实相之辨正》、《真假开悟之简易
辨正法》、《禅净圆融》、《真实如来藏》、《如何契入念佛法门》、《大乘无我观》
、《佛教之危机》、《宗通与说通》、《我与无我》、《狂密与真密》(一到四辑)、
《禅门摩尼宝聚》等(公案拈提一到五辑)、《楞伽经详解》(一到六辑),以及一起
出版的《学佛之心态》、《慈悲的心声》等二三十部书后,感慨良深!起初只看表面的
文字叙述、名相解释,乃至义理参究存在很大的问题,总是觉得很别扭,特别感到作者
一股莫名强大的自我表现欲,处处不忘记“自我”,处处为“自我”包装,与佛法精神
实不相符。后来渐渐看到,一切好事都跟作者本人联系起来,一切坏事都跟现今佛门大
德联系起来,除了作者所说之外,已经没有任何佛法可学可修,除了作者创办的正觉同
修会之外,根本没有任何地方是真正的佛教道场,这亦与佛法万德庄严相悖逆。再后来
终于看清楚...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45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二十六节课
本经共分三十二品,剩下的内容不算特别多,基本上是讲一些功德,意思比较好懂,跟
前面的解释方法几乎相同。故而过去的高僧大德在讲的时候,前面一般是着重分析,后
面则讲得不太广。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
云何降伏其心?”
此时,须菩提在佛前陈白:“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无上正等觉菩提心,以什么
方式来安住所缘?以什么方式来修持六度万行?以什么方式来调伏自心?”
心是万法的根本,佛陀传讲八万四千法门,关键是为了调伏自心。当然,调心有不同的
层次:世间人与学宗派者相比,学宗派者的心更易调伏;学宗派者与阿罗汉相比,阿罗
汉的心更调柔;阿罗汉与菩萨相比,菩萨的心更寂静;菩萨与佛陀相比,佛陀的心最圆
满究竟。总之,发菩提心的究竟目的就是要调伏自心,即首先怎么样安住,中间怎么样
修持,最后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当时,须菩提在佛前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这几个问题在《金刚经》中非常重要,本经主要讲的就是如何调伏自心,在名言中怎样
积累资粮。你们天天讽诵《金刚经》、受持《金刚经》,这只是名言上的调心方法,但
从胜义来说,心若...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46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二十六节课
本经共分三十二品,剩下的内容不算特别多,基本上是讲一些功德,意思比较好懂,跟
前面的解释方法几乎相同。故而过去的高僧大德在讲的时候,前面一般是着重分析,后
面则讲得不太广。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
云何降伏其心?”
此时,须菩提在佛前陈白:“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无上正等觉菩提心,以什么
方式来安住所缘?以什么方式来修持六度万行?以什么方式来调伏自心?”
心是万法的根本,佛陀传讲八万四千法门,关键是为了调伏自心。当然,调心有不同的
层次:世间人与学宗派者相比,学宗派者的心更易调伏;学宗派者与阿罗汉相比,阿罗
汉的心更调柔;阿罗汉与菩萨相比,菩萨的心更寂静;菩萨与佛陀相比,佛陀的心最圆
满究竟。总之,发菩提心的究竟目的就是要调伏自心,即首先怎么样安住,中间怎么样
修持,最后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当时,须菩提在佛前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这几个问题在《金刚经》中非常重要,本经主要讲的就是如何调伏自心,在名言中怎样
积累资粮。你们天天讽诵《金刚经》、受持《金刚经》,这只是名言上的调心方法,但
从胜义来说,心若... 阅读全帖 |
|
P****S 发帖数: 2286 | 47 莲华生大士在尸陀林中修习,安住于甚深的大圆满禅观当中,生起了微密的大悲境界,
在刹那之间与诸佛悲心的总集——观世音菩萨相应。
这时,伟大的大悲怙主观世音菩萨,了知莲华生大士与中土的因缘,于是决定策励莲华
生大士前往汉地中国,随从文殊菩萨在清凉山中修法。于是他如同大力士伸屈手臂一般
迅速,忽然示现在莲华生大士的面前。
莲华生大士亲睹了观世音菩萨的圣颜,十分欢喜地向圣者顶礼。大悲怙主教诲莲华生大
士道:“吾子莲华生!从无量劫来,我发起广大菩提心,要救度一切众生;而为了永断
一切众生的轮回,曾经施予无穷的救度。但经过长远的时劫,我救度无量无边的众生之
后,我以为如此一来众生界即将减损,不再有众生继续轮回,都应当圆满解脱了;但是
没有想到,当我重登普陀山上观察之后,却发现众生界不增不减,而为烦恼所迷惑的轮
回众生还是如此众多。此时我不禁十分的悲伤,泪流成河;所以立即生起不退转的广大
悲心,愿意舍弃此身心,为众生做究竟圆满的祈请。
“现在,吾子!你是我的清净幻化。在无数无数的大悲幻化当中,你也应当去救度这些
轮回众生。现在这些世间的众生,由于愚痴的缘故,需要具足伏藏星相卜筮之学加以调
伏,来改变... 阅读全帖 |
|
m****5 发帖数: 1131 | 48 郭沫若号称才子加流氓 丧尽天良不止钱学森(图)
知识分子为什么会失去良知
【看中国2014年08月08日讯】所谓良知或良心,实际就是一个人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
。“个人的良心”,是一个人判断事物的正确与错误的底线。而“社会的良心”,就是
指一个社会的道德底线。在自由民主的国度,人们说“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那么
中国的知识分子又如何?据说著名学者钟敬文先生在去世前曾说:“知识分子应该是社
会的良心,是社会的中流砥柱。”注意到钟敬文先生把“是”替换成了“应该是”,陈
述语态变成了虚拟语气。我仔细研究历史,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不仅不
是中国社会的良心,很多人甚至根本就没有社会良心。他们没有对社会的责任感和道义
感,就如他们在个人的生活中,缺乏道义和责任的私德一样。他们会为了一己私利,昧
着良心,充当极权专制的走狗。由于他们的特殊地位,以及社会对他们的盲目崇信,这
些无良心无良知的知识分子,对中国的发展造成的极大的危害。
郭沫若和钱学森,让我们来看看两位当年文艺界和科技界的领军人物的例子吧! 1966
年6月文革刚开始,举行过一次国际国内作家的聚会“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 阅读全帖 |
|
m****5 发帖数: 1131 | 49 郭沫若号称才子加流氓 丧尽天良不止钱学森(图)
知识分子为什么会失去良知
【看中国2014年08月08日讯】所谓良知或良心,实际就是一个人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
。“个人的良心”,是一个人判断事物的正确与错误的底线。而“社会的良心”,就是
指一个社会的道德底线。在自由民主的国度,人们说“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那么
中国的知识分子又如何?据说著名学者钟敬文先生在去世前曾说:“知识分子应该是社
会的良心,是社会的中流砥柱。”注意到钟敬文先生把“是”替换成了“应该是”,陈
述语态变成了虚拟语气。我仔细研究历史,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不仅不
是中国社会的良心,很多人甚至根本就没有社会良心。他们没有对社会的责任感和道义
感,就如他们在个人的生活中,缺乏道义和责任的私德一样。他们会为了一己私利,昧
着良心,充当极权专制的走狗。由于他们的特殊地位,以及社会对他们的盲目崇信,这
些无良心无良知的知识分子,对中国的发展造成的极大的危害。
郭沫若和钱学森,让我们来看看两位当年文艺界和科技界的领军人物的例子吧! 1966
年6月文革刚开始,举行过一次国际国内作家的聚会“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 阅读全帖 |
|
l***e 发帖数: 26 | 50
呵呵,谈此事须分俗谛与真谛。俗谛来谈,因果本来存在,并非什么理论不足之类,
即以此世看,因果关系也是明显的,缘起法是万物成事之理。世界因果相续,佛现人
身,也落因果。
从真谛来谈,因果皆是佛性显现,万法唯识,皆为虚幻,佛性是如如不动的,此不干
因果事。
故古德有“实际理地不着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形而上是“空”,形而下是
“有”,空才能有,有才显空,空有不二,法尔如是,何有此假设彼假设呢?
后面的设想很有意思,故修道以菩提心为首,此为势,一旦方向错,就是入地狱如箭
射。因果绝对历历不昧,呵呵,当然你觉得地狱如三禅天般乐也就无所谓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