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 发帖数: 8253 | 1
再告诉你一个,只要宇宙的恒星行星等没有被我们意识观测到,它们也全部不在我们的
世界,而也都是以抽象空间的抽象算符方式而存在。他们的演化并不是我们观察到的那
样,而其实全部是数学运算的方式。
我们所在的世界,是一个粒子性的世界,是一个意识参与的世界。它仅仅是宇宙的一面
。另外一面是波动的抽象的数学宇宙,是佛法里面的涅槃界。
涅槃界和三界,本质就是波动态和粒子态的差别,是互斥又互补的。 |
|
S**U 发帖数: 7025 | 2 阿毗达摩的究竟真实法是指基本经验(Cf: 基本粒子)。涅盘可以经验,不成问题。
存在形式 is a loaded expression,怎么定义?
些都表明涅盘是一种存在形式,只是和五蕴的存在形式不同。非五蕴有,非一切无。是
一种凡夫难以理解的抽象存在。 |
|
r****n 发帖数: 8253 | 3 现在的南传由于坚持四圣谛顿现以及见灭得道,于是认为哪怕是初果都必须以涅槃为所
缘,在本篇相应部经文里面,佛陀说见苦者,也见其他圣谛,这说明并不是一定要以涅
槃为所缘才是证果。通过见苦谛,也可以知其他圣谛。 |
|
r****n 发帖数: 8253 | 4 佛陀的这个关于火的比喻是相当精彩的,坦尼沙罗尊者也有相当精妙的分析。
了解了这个比喻的时代背景和它所指的一样,就不会再认为涅槃是彻底的消失。
涅槃是五蕴的彻底消失没有,但是绝对不是完全的消失,因为五蕴这种存在形式其实只
是一面而已。 |
|
r*******c 发帖数: 1060 | 5 如果没有“弥散性”,就没有“自由”,但是这种弥散性完全是一种抽象数学特性,不
是我们想想的那种实体的弥散。
在没有观察测量条件下(即识),物质粒子在空间当中也是弥散的,呈现出一种抽象的
波的特性。对我们来说,那不是一种真实存在,而是一种抽象存在。只有数学语言数学
方程能够准确的描述。
而“意识”本身一旦熄灭,同样也会和微观粒子一样,蜕变为一种抽象存在,同样弥散
于整个空间。它也是抽象的。
五蕴本身全部都是一种被我们认为实在的,具有粒子性特征,遵循此有彼有的一种存在
形式。
而涅槃,则是我们难以理解的,完全不同于五蕴,没有任何五蕴特征的一种抽象存在,
具有波的特性。
五蕴和涅槃,二者是完全排斥,但是却共同构成完整的存在形式 |
|
r****n 发帖数: 8253 | 6 星雨:
其中除了此页,我还清楚的记得,在描述涅槃经验的时候,涅槃并不是失去
意识,而具有超越能所的智慧。当然,需要找到原书,等朋友回国吧 |
|
r****n 发帖数: 8253 | 7 星雨
我也说一下我的看法,也许也会引起人们的不同意:
能所双亡时,只能称之为道,这个时候南传说是道心缘涅槃,我想这个表述不是在树立
能缘所缘,而是说此处非木石般的无心位。这时候的智慧很难用二元法描述,甚至可以
说它无用,因此可以忽略它。过于关注它就会误解涅槃。
其次,在能所双亡的基础上,会爆发出一种很通透的认识,它不是比量的,可以称之为
果,它周知一切而不执着,因此可以称之为遍智。
我的语言能力有限,只能这样描述了。
假如你有这个体验,你会懂我说什么。 |
|
r****n 发帖数: 8253 | 8 善觀 发表于 2011-2-20 20:10
斷見的意思是涅槃和我沒聯繫?
常見的意思是對涅槃有聯繫? |
|
r****n 发帖数: 8253 | 9 建议这篇合集mark一下。
本主题的内容,其实解决了大小乘两千多年的空有之争,五蕴涅槃之争。很多佛法难题都
在里面其实已经解决,将来会有人看懂的。
我见的问题,空有的问题,轮回主体的问题,五蕴涅槃关系的问题,都在里面有答案。 |
|
a***n 发帖数: 1993 | 10 涅槃道大手印瑜伽法要始
西藏白教第二十四代上师白莲花造
藏德客齐达瓦桑杜喇嘛译
英美国伊文思温博士校释
三密弟子光明心译汉
敬礼顶礼宝贵白系历代上师
所造文体为方便凡俗连续之能知,使之面对圣智故,此中阐明修法引导,名曰俱生
大手印。计分为三:一 入门教言。 二 本文要义。 三 结述。
一 入门教言
(一) 世间教言
具如他处所明。
(二) 出世教言
1 归依发心与上师相应
以归依,发心,及与上师相应为发端。
2 七支禅坐
现证毗卢遮那论云:端直其身,坐金刚座,专系一缘,为大手印。备此,双足应作
佛座之式。双手平衡,置于脐下。脊柱劲挺,胸部前突。屈颈如钩状,下颚紧压喉结,
舌抵上颚。心流常随感觉而起,以感于外物者为甚,是以目勿转瞬,或勿迁动,唯应注
视一处,约当于五英尺有半之距离。上乘七支禅坐,名曰毗卢遮那七法,亦即了解心物
过程之七法。所谓调整身体以深入禅定之五重法式,即由此成立。
3 七支禅坐之果
双腿交叉,调节入息。双手平衡,体内热流分布。脊柱劲挺,胸部前突,调节脑液
,普及全身。屈颈调节出息。 舌抵上颚,目注一处,灵热入于中脉。如是五种气流,
既入中脉,专司其他机能之气流,同时亦...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11 你是说涅槃是一种意识状态,这不成了识蕴了么?
涅槃法生起,我是从runsun那听来的。 |
|
J******s 发帖数: 7538 | 12
You are right.
Yeah. 涅槃 itself is just the final goal or state of insight meditation,
but before getting it, we can not 断除 贪和嗔, no way. In the process we
understand/experience 无常,苦,无我 (enough wisdom development).
涅槃 is to destroy the seed of defilements, and the seed does not exist in
the scale of time.
I accept. |
|
S**U 发帖数: 7025 | 13 唯识主张三性∶依他起(缘起)上起虚妄分别,成为遍计执(生死);无虚妄分别,成
为圆成实(涅盘)。又以金土矿比喻三性的关系∶(没练时)土相显现,则金相不显;
(净化后)金相显现,则土相(杂质)不显。
生死与涅盘,互斥互补。 |
|
s********h 发帖数: 938 | 14 呵呵,我就是吃不准这里的南传修习者对于涅槃状态的认识,才问这个问题。你抓得很
准,上贴当是“涅槃境界/状态”。
不过,现在我没有兴趣知道这里的南传修习者的看法了。与其了解修习者的二手看法,
不如直接看经去了:) |
|
r**m 发帖数: 1825 | 15 83.另一个譬喻
“道、果、涅槃,是个人的: 你只能亲自直见。修到那个层次的人将会自己看
见、自己明白,彻底终止对佛陀教导的疑问。如果你还没有达到那个层次,你能做的只
是猜测。不管别人怎么为你深入解释,你对它们的知识仍将是猜测。不管是什么猜测,
它必然是不确定的。
“这就好比乌龟和鱼。乌龟生活在两栖世界: 地面的世界和水中的世界。至于
鱼,它只生活在一个世界,也就是水中。上岸就会死去。
“有一天,乌龟下到水里时,告诉一群鱼,陆地如何好玩。灯光、色彩如何好
看,没有水中的一切麻烦。
“那些鱼对此十分惊奇,想知道陆地是什么样子,于是它们问乌龟:‘陆地深
吗?'
“乌龟答:‘有什么深? 它是陆地。'
“鱼问:‘陆地有许多波浪吗?'
“乌龟答:‘有什么波浪? 它是陆地。'
“鱼问:‘陆地浑浊吗?'
“乌龟答:‘有什么浑浊? 它是陆地。'
“注意鱼提出的问题。它们只是根据自己的水中体验来问乌龟,乌龟只好说,
不对。
“凡夫...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16
其实有两个错误,不过不影响证明的大方向,我就不自我纠正了。
一般后代都是崇仰前代,一直往上加涅盘的境界,说的很玄。
南传的论师也不例外的犯了一些错。
不过,涅盘搞错了,而南传的整体论述及修行方法居然没有偏离太多,奇。
下一个想讨论佛陀的缘起法,再比对南传清净道论的缘起法怎么说,有何错误。
这就难了。清净道论作者觉音尊者对缘起法颇不确定。 |
|
c***h 发帖数: 2262 | 17
算了,先放弃。
才刚爬完家里附近的一个小山坡,涅盘。
就想爬世界第一高峰,疯了。 |
|
S**U 发帖数: 7025 | 18 胜鬘经是大乘经,十二分教属于方广。
阿含经的意生身,在胜鬘经变成「变异生死」,解决了二乘入涅盘之后,如何成佛的问
题。 |
|
G**W 发帖数: 1865 | 19 一台收发报机,关了可以再开。但是如果涅盘了,技术上说来是再也开不了,永尽无余
。如果这是佛法上涅盘的真实概念,您接受得了吗 ?
”。 |
|
G**W 发帖数: 1865 | 20 四阿含诸经,处处佛说:「色灭,受想行识灭」,处处说「名色灭故六入灭。六入灭故
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
死.忧.悲.苦恼灭」
「名色者,亦即五蘊」,亦即一切生滅法,亦即十二處、十八界之不同分類方式!
名色滅,色受想行識五蘊盡滅!一切生滅法盡滅!一切蘊處界法盡滅!
亦即所謂「生滅滅已」,而後小乘阿羅漢乃可證入無餘涅槃,不受後有!
(方便說為「證入」!非真有任一有情,「由此入彼」,住於無餘涅槃中!) |
|
m*******g 发帖数: 410 | 21 涅槃只是一个结果,需要的是那个过程。在成就为阿罗汉后你可以在世间教化众人,你
可以给后来者树立信心。
这是为何原始佛教国家的俗人如果已经成就,立即要找人验证,然后在24小时内出家,
否则马上涅槃。 |
|
r****n 发帖数: 8253 | 22
你说的"阿罗汉体验到后有的灭",这个体验是指什么
阿罗汉不可能直接去经历那个后有的灭,因为他还没有到死亡的时刻啊,只有死亡的时
刻,才能算是真正经历后有的灭。
阿罗汉是由于对法的深入认识,而确定性的做出结论,他色身灭后,不会再有后有。
你前面的那个推论有问题,尤其那个"体验"。
这个井水经确实是部很有意思的经,我对于这个经文的理解是,那个见水而无绳,描述
的是有学圣者在证果的刹那,由于对五蕴的观察认识,进而在智性上认识了涅槃的特性
,这等于是看见了井水,但由于定力以及贪爱没有完全断除等原因还难以达到直接以涅
槃为所缘,没有办法直接喝到水。
我对我这个结论,比较有把握。 |
|
r****n 发帖数: 8253 | 23 你这个“有”,和十二缘起里面的“有”完全是两回事啊。
十二缘起里面的“有”,是存有的有,巴利文是bhava,字面意思是“存在”,对应的
是五蕴本身这种存在形式,“有之灭,即涅槃”,意思是五蕴的熄灭,即是涅槃
而下文中的有,则是有一个的有。 |
|
l**a 发帖数: 5175 | 24 我理解不了涅槃,这么说着,我觉得"可以包括名色灭尽的涅槃"比较POLITICAL COR
RECT.
我想象着,你说的是否,有点象中阴成佛那种?
我们理解任何事情都是凭借经验么,我听说过的一种. |
|
c***h 发帖数: 2262 | 25 原来如此
礼敬 无上等正觉 人间阿罗汉。
你如果愿意说明南传如何解说,
此有故彼有,
无常、贪爱、苦 之间的关系,
我们也都愿意搬椅子来听。
这是南传整理的结果,很好呀。
我没有不同意
很同意呀
没有不同意
生灭变化 与 苦 中间关系是什么 ????????
我就是想知道南传如何的详细解释这个???????
生灭变化
就是 肉体这一秒与下一秒都在变化、 心念 升起又消失的变化
假设这位阿罗汉说的就是这样 ok
有为法,缘生缘灭法 不是仅限定在十二缘起里面
但是 没有贪爱、无明 却又一且名色不再升起
(这 贪爱无明、名色 , 应该指 在有为法、缘生缘灭法 中述说的??)
有为法,缘生缘灭法不是仅限定再十二缘起,
那还有什么 可以告诉我们吗? 可否举个例子。
就是这样。
好
这就是 “集灭”的 “灭”
我就是想知道,南传如何说,
何谓 “集灭”的 “灭” ? “灭” 与 (生前)身心生灭 之间的关系
e.g. “集灭”的 “灭” 与 生前心念不生起、消失 之间的关系
e.g. .“集灭”的 “灭” 与 ...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26
只要识灭,则五蕴灭。
在阿罗汉以涅槃为所缘的刹那,他的识灭,则此时五蕴即灭。
你自己是不了解任何色法,皆是以识为依赖条件而产生,你将色法弄成独立存在的。
也没有理解真正意义的色身到底是指什么。
我们所观察到的宏观的色身,是一种整体现象,是亿万次连续生灭的识不断进行观察而
获得的整体现象,是个拼凑出来的虚幻图像,在最短刹那,不存在所谓的完整的色身。
不是说阿罗汉的五蕴灭,他的色身也没有了,假如一个阿罗汉在那里禅坐,以涅槃为所
缘,整个过程持续时间一个小时,在这一个小时之内,阿罗汉的色身还在那,不会消失
。相对于阿罗汉个人而言,因为此一小时之内,他的识是彻底熄灭的,所以就没有所谓
的色身,相对于别人而言,如果此一个小时有个人在旁边一直看着,那么那阿罗汉的色
身将还会生起(也是相对于那观察者而言的)。
凡任何色法在时空之内的产生,必定要有识为依赖条件,这也是为什么经典把“识”说
成是世间的驱动,大乘后来理解成了阿赖耶识,其实那经文所说的识,就是普普通通的
六识。
刹那的观察导致刹那的色法的产生,连续性的观察导致连续性的色法产生,此连续性的
色法被意识所处理,拼凑成大脑内完整的影像。
这个问...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27
不是新理论,而是在这里说过很多很多次了。
呵呵,你的解脱,就是彻底消失吗?
如果涅槃不是一种存在,又如何能说涅槃是寂静,是永乐,是不死。
你这些问题,都是源于你对佛法的还显粗浅的理解,建议还是好好读读经典,仔细思维
吧。
下面那些问题,我也不回答了,因为以前在这里回答过很多次了。 |
|
r****n 发帖数: 8253 | 28
经典明确说“常者唯涅槃”的,
佛法破的常,是破除身心现象中的常,而不是破涅槃的常。
佛陀之所以寻求解脱,本来就是要追求真正的“不死”。 |
|
r****n 发帖数: 8253 | 29
提醒一下,我这里所说的涅槃,可不是你所理解的没有贪嗔痴的一种生活状态啊。而指
的是五蕴熄灭的一种特殊存在状态,此状态下,是没有五蕴现起的。
我发现你常常将自己对涅槃,五蕴的理解带入你所读的任何相关文字,而没有弄清楚别
人所说的到底是什么。 |
|
r****n 发帖数: 8253 | 30
蕴。
是的,因为你的取向,决定了你对涅槃是没有贪嗔痴的生活的赞同。大部分人,是希望
通过佛法的认识了解,获得一个没有贪嗔痴的圆满生活,可是这并不是佛陀累世修行,
宣讲四圣谛所要实现的。
阿罗汉以及佛陀在彻底证悟之后,到色身熄灭之前那段没有贪嗔痴的生活,仅仅是整个
征程当中小小的一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可以完全没有,阿罗汉证悟之后,立刻
让色身死亡,就不会有这段生活了。它不是必要的。
佛法的终极目标,是为了那五蕴彻底熄灭的涅槃,是强调只有这种五蕴熄灭的存在方式
,才是真正的圆满。 |
|
f********4 发帖数: 253 | 31 亲证涅槃不是解除这种疑惑的最好方法了吗?又不是必须搞懂这个才能证涅槃…… |
|
S**U 发帖数: 7025 | 32 『入涅槃』是巴利文parinibbāna的意譯,parinibbāna也可以音譯為『般涅槃』。
三法印說諸法無我,以為有個「人」可以「入」涅槃,那是連基本佛法都不懂了。 |
|
i********7 发帖数: 808 | 33 从这段话看,Jotika也逃不出刹那生灭生灭的妄见阿
不仅如此,而且他也认为观生灭现象是证入涅磐的唯一方法
汗。。。
彻底了解身心生灭现象,我们可以证入涅盘,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证入涅盘 |
|
i********7 发帖数: 808 | 34 完全同意,记得有一篇经文就讲涅槃非因缘法,无因缘可以记说
可是就有那么多的佛弟子要逞强,所以会出现问题
我觉得体验涅槃这种概念,似乎有它不能自圆其说的问题
上次你引用的经文就讲想受灭尽定,色身是有温度的
显然色身并没有灭尽 |
|
r****n 发帖数: 8253 | 35 “比库们!有一处(āyatana),那里没有地火水风四大。它既不是空无边处、识无边处
、无所有处,也不是非想非非想处。它既不是这个世界,也不是其他世界。那里没有月
亮也没有太阳在照耀。于此,比库们,我说那里没有来也没有去。它没有立足处也没有
住处。它是不死、无生,又无形。它没有依处。没有任何东西在那里生起。它没有感官
所缘。它是苦的尽头。”
....
“涅盘之界,那里没有地、火、水、风四大。那里没有星星闪烁,没有太阳照耀,没有
月亮发光。然而,那里也没有黑暗。”
“圣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道智进而证悟涅盘,最终成为阿罗汉。那时,他从色和非
色,从快乐和苦恼中解脱。”
....
【转帖即为法布施,功德无量】出处参考:http://bbs.foyuan.net/forum.php?mod=vi
ewthread&tid=130735#lastpost |
|
r****n 发帖数: 8253 | 36
这段经文,我也经常引用,这是经藏里面很少有的对涅槃界的描述,也相当的精妙。
本经文也证明了存在着“涅槃界”这样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尤其注意里面说的“它既
不是这个世界,也不是另外一个世界” |
|
|
t****e 发帖数: 2737 | 38 这一切只是某印度人写的经文,建立在假设上的逻辑推理,假设人是自己产生的,假设
世界都是自己产生的,六道轮回都是自己产生,人虽然对自己的前世没有记忆,却好象有
个巨大的数据库,储存我们今世,前世的信息,还分配人去哪里。涅盘都是假设而已。你
怎么证明涅盘真的存在,人可以通过自己达到那个境界?怎么知道那里就是完美的,万
一不是好地方怎么办? |
|
t****e 发帖数: 2737 | 39 这一切只是某印度人写的经文,建立在假设上的逻辑推理,假设人是自己产生的,假设
世界都是自己产生的,六道轮回都是自己产生,人虽然对自己的前世没有记忆,却好象有
个巨大的数据库,储存我们今世,前世的信息,还分配人去哪里。涅盘都是假设而已。你
怎么证明涅盘真的存在,人可以通过自己达到那个境界?怎么知道那里就是完美的,万
一不是好地方怎么办? |
|
r****n 发帖数: 8253 | 40 [梵天曰:][尊者!若汝
以一切之一切性为无领受者,则汝实不可有所谓空虚之[想],不可有所谓虚无之
[想]。眼识不示现无边际、具3照耀一切处,其为以地之地性,不得领受者也;以
水之水性,不得领受者也;以火之火性,不得领受者也;以风之风性,不得领受
者
也;以生物之生物性,不得领受者也;以天之天性,不得领受者也:以生主之生
主
性,不得领受者也;以梵天之梵天性,不得领受者也;以光音天之光音天性,不
得
领受者也;以偏净天之偏净天性,不得领受者也;以广果天之广果天性,不得领
受
330 者也;以阿毗浮天之阿毗浮天性,不得领受者也;应一切之性为不得领受者也。尊
者!然!予能对汝隐形之。’
=================================
这一段是中部49经的元亨寺版翻译,翻译者,莫名其妙的加了个“眼”,不过此处翻译
者没有像长部11经一样,将pabham翻译成舍弃,而是遵照了原意,翻译成了“照耀”
实际上,长部11经和中部49经,都是同一句话,即“Vinn...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41
涅盘是弥散性的,确实是“到处发光”,只是你不理解而已。
这个光,不是指我们通常理解的光,它的意思是指涅盘对各处都有一种信息的识别,可
以“照亮”各处。
而且这种信息识别,本身就是无相的,它是一种数学方式,不是物理的方式。也因此,
是寂静的。
不要因为这些超出你的理解,就去否定它。 |
|
r****n 发帖数: 8253 | 42 阿罗汉与佛陀活着时灭尽贪爱,识无所住,于是阿罗汉与佛陀的识灭除了?
阿罗汉与佛陀活着时没有识的生起吗?
====================
佛陀和阿罗汉在日常状况下,识当然有所住,住于色,声,香,味,触,法。只是此住
,是过而不留,无执取而已。
当其以涅盘为所缘时,就是真正的无住。此时五蕴的识灭。涅盘显现,也是经文所说的
不可见的识。 |
|
r****n 发帖数: 8253 | 43
尊者本人根本就完全知道此问题答案。 ...................
我再进一步告诉你吧,如果这里的如来,是指凡夫理解的如来,则必定是无记,因为凡
夫理解的如来,本就是一个错误概念,是建立在我见基础上,错误的以为如来仅仅是生
灭相续的五蕴,甚至如来是某个生死不变的主体,这个如来的理解都搞错了,而再问什
么如来死后有或者无的问题,当然就变成无记了。问题本身就是个错误问题,如何回答
?所以佛陀对这类问题,都是不予回答!
如果清楚知道如来不是生灭相续的五蕴,也不是轮回不变的主体,知道如来是生灭相续
的五蕴,和无生灭的涅盘两种互相排斥的存在方式的统一,则此问题就变成确定的唯一
答案。如来死后有!此“有”,就是那无生灭的涅盘!
舍利弗尊者问迦叶这个问题,绝对不是说不知道如来到底是什么,而是指凡夫理解的这
个如来死后是否还有,那么此问题的答案当然就是无记了。
而且这只是借助这个问题阐明佛法的教义而已,作为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是绝不可
能不知道这问题答案的。 |
|
r****n 发帖数: 8253 | 44 坦尼沙罗尊者的文章,直接说”涅盘有时称无相(without feature)、无极(without en
d)的意识”
《当你亲证之时──巴利经文的真实性》节选
-----------------------------------------------------
不死的维度并非是毫无觉知,不过这里的觉知据其定义必然有异于五种造作之蕴里的识
蕴。
“比丘们,了解该维度当在眼(视觉)终止与色受(心理识记)消逝之处。了解该维度应当
在耳终止与声受消逝之处......在鼻终止与香受消逝之处......在舌终止与味受消逝之
处......在身终止与触受消逝之处......在意终止与想法/现象之受消逝之处: 应当了解
那个维度。”
— 相应部SN XXXV.117
“既然已亲证指定的程度与指定对象的程度、表达的程度与表达对象的程度、描述的程
度与描述对象的程度、分辨的程度与分辨对象的程度、轮回流转的程度: 该比丘对之亲
证而后解脱。[如果说,]他的观点是,‘对其亲证而后解脱的比丘,不见不知,'那是错
误的。”
— 长部DN 15
无特征、无终极、周遭光明的意...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45 “有信六道轮回的人,才会相信涅盘这个教义的。凡不讲轮回的宗教,涅盘与她无关。”
看样子,轮回是一个大前提,轮回的概念--》不生不死的“不二”,即涅磐。
若只有一生,则无“不生不灭”之说
基督教的神是掌控生死的,人生没用轮回。
五蕴应指时空,和受时空制约之物
所谓无常,是时空下的无常。
因为无常,显然至少是从时间的延续,和运动来考虑的。
1. 所以没有时间静止的无常。没有时间的运动,不可思量,应不存在。
2. 而运动是需要空间的。没用空间的运动,也不存在。
脱离无常,即脱离时空,涅磐。
这又回到那一个问题:涅磐是脱离宇宙,还是与宇宙一体?
基督教的神是超越时空的,可独立于宇宙,所以可以创造宇宙万物。 |
|
|
g*******r 发帖数: 1414 | 47 我是初学者,请问修佛修禅是不是内心就要倾向于肯定涅槃的存在?
我觉得能体悟空与无我就很不容易
涅槃到底是什么状态我全无了解 |
|
n********n 发帖数: 8336 | 48 涅槃是一种終极状态, 类似于零的基态。禅定是近似。
如果涅槃是0, 禅定在0-1之间。
那人平时是处于激发态。
归根曰静, 静曰复命。
回归基态重要, 激发态就不重要了吗? |
|
n********n 发帖数: 8336 | 49 印順《以佛法研究佛法》〈如來藏之研究〉:「依照一般人的想法,人生的升天界,墮
地獄, 此死彼生,必須有一主體的『自我』。……因為一般眾生的根性如此,對無常
無我 的甚深義理不能信受,佛陀為了隨順眾生的心境,使其接受佛法,次第引導,令
得佛法的功德,因此方便說如來藏。……一般人的看法,涅槃解脫,是從生死輪迴而得
解脫的,這比如人從牢獄裡放出獲得自由一樣 。因為有這麼一個人,才說有牢獄與自
由,如無此人,則根本無牢獄與自由可說 。所以,如把生死與涅槃的二問題聯繫起來
,而貫攝這二個問題的,似乎非是常、是我不可。佛說如來藏的目的,也即適應這一類
眾生,解決這一問題。……佛說如來藏的意趣,主要使不信無常無我的人來信受佛法,
達到佛法化度眾生的目的, 使之踏上正路,進入佛法的甚深處。」
.^ 印順《以佛法研究佛法》〈如來藏之研究〉:「因為,如來藏即是一切法空性──
法無我性的異名。釋尊為了化度一般執常執我的眾生,使其信受佛法,進而趣向一切法
空的真義,因此方便說如來藏。如來對如來藏的抉擇,『楞伽經』說得非常明確。……
現依『楞伽經』為準,以一切法空性為如來藏說,則如來藏始能與性空無我的一切教說
... 阅读全帖 |
|
s**z 发帖数: 97 | 50 不要摆这种学霸面孔嘛,你怎么知道人家不了解菲涅尔透镜。我觉得这个想法出发点就
很好。不过眼睛镜片实在没有多少重量和厚薄的要求。如果楼主说的是眼内的隐形镜片
的话,菲涅尔透镜决不是好选择。因为在眼内湿润环境,眼泪会把环与环之间的槽抹平
而失去聚焦能力。以上纯为个人理解。
其实申专利是很简单的事,只要你觉得有申专利的价值和有钱交专利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