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o 发帖数: 29677 | 1
这个不对,看看总设计师的出身
1904年8月22日(农历7月12日),邓小平出生。邓小平的祖籍在江西吉安卢陵。其一世
祖邓鹤轩,于明洪武13年(1380年)以兵部员外郎的身份迁入四川,一直定居广安,距
今已有600多年,繁衍约20代。邓氏家族豪杰满门,其中有“文行魁蜀”邓显,吏部尚
书晋大学士邓士廉,明万历进士、南京户部主事和湖广接察司副吏邓吉昌,清乾隆翰林
院士、大理寺正卿邓时敏等。邓小平出生后,父母按字辈为他取名邓先圣。“先圣”进
私塾发蒙时,私塾先生对此名字十分不满:孔子乃称“圣人”你怎么能“先圣”呢?于
是先生便将他名字改为邓希贤,这个名字一直用了20年。直到参加革命后,才由邓希贤
本人将名字改为邓小平。
刘少奇也是地主出身,张闻天也是宗族富农,高官们没几个是正经的贫农,那些军人出
身的贫农多,毕竟那年头上军校都包了 |
|
f**p 发帖数: 48 | 2 水浒传成书于明,大明是朱家的天下,谁敢言杀猪,吃猪肉?先和谐了你 |
|
w****j 发帖数: 5581 | 3 呵呵,你对明财政了解还太不够了。滥发宝钞,那是从太祖就开始了的。按照老黄的统
计,太祖仅仅在1390年就发行了7500万贯新钞,相当于明两年半的田赋收入。通货膨胀
是很明显的。宣德死后明开始正式大量使用铜钱,宝钞的下场可想而知。当然,这个铜
钱也一样很失败,明低效的财政制度严重影响了铜钱铸造的质量和效果。政府方面生产
能力十分低下,因为铸币厂没有成本预算,使用的是征来的工匠按劳役算,没工钱,所
以效率低,生产标准低,铸出的铜钱数量少,质量差。盗铸因此也出现,更加搅乱市场
。再加上钱币外流,最后退到银作为流通的媒介也是无可奈何。
内外库的问题,太祖建国的时候就没外库,内库有十库:
1.内承运库,贮缎匹、金银、宝玉、齿角、羽毛。(属于户部管理)
2.广积库,贮硫黄、硝石。(属于工部管理)
3.甲字库,贮布匹、颜料。(属于户部管理)
4.乙字库,贮胖袄、战鞋、军士裘帽。(属于兵部管理)
5.丙字库,贮棉花、丝纩。(属于户部管理)
6.丁字库,贮铜铁、兽皮、苏木。(属于户部管理)
7.戊字库,贮甲仗。(属于工部管理)
8.赃罚库,贮没官物。(属于户部管理)
9.广惠库,贮钱钞。(属于户部管理)...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
|
f****i 发帖数: 9419 | 5 满人当时本身就臣服于明,谈不上搞定不搞定。
另外,李将军,甲午海战,日本国力谈不上比中国强。日本当时强的是开化程度和对国
际形势判断的准确性。而不是真得国力更强,满清在甲午的时候只要拖下去,不用多,
一年就能把日本拖入深渊。所以,甲午是日本崛起的转折点。得到了大量的赔偿,才让
日本具有了可持续发展的财力。这就是投机,加上满清末期昏聩。日本开始就没冲着军
事胜利去的,而是日本国内如果没有外来资金注入,就得直接在工业化过程中崩溃。 |
|
b****r 发帖数: 2555 | 6 ☆─────────────────────────────────────☆
ridgway (ridgway) 于 (Tue Aug 23 15:59:25 2011, 美东) 提到:
1) 白江口海战—初唐时期 (公元663年前后)
唐帝国一统中华后,其东北边境的朝鲜半岛却仍然呈现三分天下的局面:于是爆发了以
唐新罗联盟为一方,而高勾丽百济与日本联盟为另一方,为争夺东北亚的主导地位而进
行的战争。
中日历史上的第一次战争是663年8月进行的白江口之战。唐新罗联军以170艘战船大破
日本增援盟国百济的400余艘战船,取得决定性胜利。百济国灭亡。 之后唐灭高勾丽,
朝鲜半岛落入对唐表示友好的新罗之手。
白江口之战的惨败,使日本意识到自己的实力尚不足以与中国抗衡,于是此后的几百年
间,他们一直与中国修好,并派遣十几批“遣唐使”,全面学习中国先进的文 化和政
治、经济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中日的和平一直延续九百余年,其间虽有蒙元入侵,
但和平基本上被维持,直到丰臣秀吉一统日 本。而这一切,都是由于白江口中日一战
,创建了全新的朝鲜半岛新秩序,以及日本方面经战争失败后而对唐朝尊敬... 阅读全帖 |
|
l*****u 发帖数: 12114 | 7 1. 关于明内帑的问题是不是真的那样存疑。可能是后世夸大为后世政权服务。刘文采
的水牢大家没见过还能没听过?
2. 就算是真的,就说明当时大家都各自往家里搬,国家做为一个组织抗打击能力不足
。就算拿出内帑出来买粮,谁敢卖?甚至谁敢说有粮可以卖?国家仓库里面预备的量估
计就是按照非冰河期设计的。所以一旦出了异常就完了。毛时代也是一样。
工资
因为
理的
个环 |
|
J*******3 发帖数: 1651 | 8 孙中山主政的广州市--革命先行者抑或人民公敌?
使君子
辛亥祭--另一只眼看孙文 二
孙中山于一九二三年二月返抵广州后,到一九二四年十一月才离粤北上。在其离粤前夕
,由广东各界人民策动组织的“各界救粤联合会”在香港发出通电,指控孙中山“祸国
祸粤”十大罪状:摇动国体,纵兵殃民,摧残民治,破坏金融,抽剥民产,大开烟赌,
摧残教育,蹂躏实业,破坏司法,铲灭商民团。
这粤人控告孙中山祸国祸粤的十大罪状,是过大半世纪以来都被国人忽视的史实,
也是统治者摧害人民的暴行中,被当权政府掩盖(COVER UP)起来的史实。一九二三至
一九二四年间,北京政府徒具其虚名,实际上为直系军人曹锟,吴佩孚所操纵;广州方
面,则有孙中山凭依滇桂军的势力,建立大元帅府。在海外中立的香港《华字》日报把
南政府与北方政府作一比较:
北京政府非法而尚有法;广州政府护法而实无法。凡到过北京的人,大概总要承认
。即未到过的,只看北京报纸的言论新闻,何等自由。昨日骂黎菩萨(指黎元洪),今
日骂高凌蔚,其余批评政府,和监督政府,更是触目皆然。可怜广州的言论界,战战兢
兢,不敢出一大气,报馆则常时被封停版,记者则常怕枪毙和监禁。茶... 阅读全帖 |
|
c*****1 发帖数: 3240 | 9 不严谨,可能是出于明政府对哈密政权绥靖态度的愤怒吧:)
啊。 |
|
f*******e 发帖数: 2791 | 10 作者:荣欢
现在有些脑残民族虚无主义者和别有用心的人,什么谣都能造出来。最荒谬的就是朱元
璋是回族人。但他们给出的论证显然不攻自破。比如回族中的朱姓,由西域来华回回人
名字"阿鲁朱"、"秃朱"等简称而来。(中国古人对猪的称谓是:豕、豚等,而非现在的猪
,所以朱元璋很可能是西域回族人).。要想"证明"朱元璋是回族,首先要有个来源,
但这很荒谬。. 1.朱姓乃是汉族姓氏,有4000年历史,远的不说,战国时期的朱亥就是
魏国的名将!百度搜索一下朱姓起源即可查出大量朱姓记载。2.中国古人对猪的称谓自
古就是猪字!猪突豨勇---出处, 《汉书鈥⑹郴踔鞠隆罚骸靶倥挚苌酰Т蠊烟煜虑
敉饺伺恢硗回g勇。” 猪卑狗险----《南齐书鈥⒖ū虼罚骸氨蛴帜壳菔拊疲骸
蛐砸荩硇员岸剩煨酝缍粒沸韵斩觯灾赋夤笫啤!一龙一猪 -
-----出自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文章,意思是说人在幼时大致没有什么区别,而
学问的深浅由年长而不同,于是有一龙一猪的差别。"阿鲁朱"、"秃朱",这些名字的历
史文献出处在哪,有哪些历史人物?谷歌百度了半天,竟然没有搜到一处,即使是真的
,为什么不姓阿,不姓鲁,不姓秃?而偏偏姓了一个回回...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11 双石:向《炎黄春秋》和庄重老先生讨教几个问题_乌有之乡
作者:双石 文章发于:作者博客 点击数:927 更新时间:2011-12-3
《炎黄春秋》2009年第7期刊出庄重老先生的署名文章《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
书〉的作者》并向毛泽东先生索要版权后,受到了有关人士的广泛置疑和批评,本庄主
也曾撰文予以置疑(见本庄主系列博文《既不易解,又很费解,“真实的历史”何在?
》、《既非份,又非法!——《炎黄春秋》欲陷庄重老先生于何地?》、《庄重老先生
记忆力很令人怀疑》、《叶永烈先生缘何前后不一?》)。而一年后,《炎黄春秋》
2010年第7期又刊出了庄重老先生的《淮海战役日记摘抄》,其中12月17日、18日两日
的日记涉及了有关《敦促杜聿明投降书》的起草者问题,其说法与该刊刊出的《谁是〈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如出一辙。如此一来,庄重老先生的说法似乎证据确凿
,铁板钉钉了——日记嘛,如果能证明就是当年所书的原始记录,当然具有一定的证据
效果!
而本庄主属于喜欢追根究底的一档人士,现在就郑重其事地向《炎黄春秋》和庄重
老先生请教如下问题:
一、《炎黄春秋》2010年7月刊出的庄重老先生《淮海... 阅读全帖 |
|
f****i 发帖数: 9419 | 12 问题是你说的这些都是内部问题才是决定性的。明朝开国的时候还有蒙古大患呢,外部
敌人不能说没有关系,对于明的整个大环境来说。外部环境都是更多都是一个附加恶劣
形式。主要还是对内,明朝对内问题解决,基本上没有外部什么问题。事实上,这个就
是文人集团百多年的败家败的。明朝如果不是朱棣反成功了,衰败的更快。建文时期就
已经对江南赋税进行讨论改变了。理由就是对江南税负太重,和其他地区比不公平。而
当时朝堂上江南出身的士子占了极大比例。这个就是属于屁股问题了。我一直认为明朝
当时只要自己能解决问题,不是文人集团坏事,清朝根本不足为虑。事实上也是亡明的
还是汉人,清朝根本没资格说灭明。基本上归纳来说,我赞同你说的这些关系理由,但
是我说得和辽东没关系,实际上就是指根本关系,这些因素我考虑了,但是我依然认为
,明朝是亡于内部。 |
|
k**o 发帖数: 15334 | 13 其实袁就是在赌啊,毛文龙带了3500多士兵去领赏,虽然事出意外,如果毛文龙
想反,干掉袁崇焕还是没啥悬念的。事实就是毛文龙自始至终没有反抗,没有振
臂一呼造反。蒙恬,高仙芝等等,这些人虽然也是慷慨领死,不过大部分都是因为
实际情况不可能造反,他们振臂一呼,手下几个人会跟着造反?而且接下来还要
面对朝廷平叛大军。
毛文龙不一样,毛文龙手下几乎全部是亲兵,都是他一手创建的部队。而且他
地理位置处于明军无法轻易攻击的位置,那里本来还是满清占领的地区。如果
说毛文龙要造反,朝廷基本根本没辙,就算派了军队平叛,也基本上有力没地
使。 |
|
m******r 发帖数: 4351 | 14 这个我不同意。袁崇焕能力有,但是水平距皇太极还是有相当差距的。至少军事上肯定
是不如。
不过如果能给袁崇焕时间,五年平辽相当有希望。从金州出发筑垒,后金很难办。去争
,辽东半岛三面环水,离沈阳也不近,粮草运输上后金就处于劣势,毕竟明军的粮草可
以从登州直接船运。关宁军又不像之前的明军战力那么弱。
而若放任筑垒,辽沈平原随时处于明军的袭击之下,那时才真是连窝都不敢离了,结果
只能是等死。
。 |
|
s**********e 发帖数: 2888 | 15 看看下面明朝的描写,这在宋朝,绝对是不可想象的。
皇权制度下的明朝刑法很残酷,归纳起来可分三类:一是廷杖,二是酷刑与杀戮,三是
诏狱。并且它们又相互连带缠绕的。例如许多朝臣官员被廷杖以后往往又下诏狱,而在
锒铛入诏狱以后又大部分遭受酷刑甚至惨害。
这里叙述一下明代的血肉横飞的惩罚“廷杖”——它起源以及明朝历史上两次空
前绝后的有名“廷杖”。所谓“廷杖”,当然是文雅的说法,说白了,就是皇帝在朝廷
之上,叫手下的锦衣校尉们拿(乱棍、皮鞭)打自己厌烦的朝臣官员。无论多大朝臣官
员,只要触犯皇帝,惹他不高兴,皇帝一动了怒气,就光焰逼人、一声令下,立刻就给
拖出去一番棍打,打完了一丢人完事,如果打死了是活该。
明朝的 “廷杖”惩罚,开始于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多猜忌、
唯恐朝臣官员对他不忠实,便用这“廷杖”来威吓镇压、羞辱朝臣。希望他们一个个俯
首帖耳如犬马牛羊,百依百顺、满足他、让他放心。
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第一次“廷杖”惩罚,在洪武八年(1375)。茹太素原
是明朝皇帝朱元璋手下的刑部主事,此人生性正直爽快,即便对皇上朱元璋的过失、错
误,也... 阅读全帖 |
|
r*****y 发帖数: 53800 | 16 那在旁人眼里看来,还是日本的立场更consistent。海峡两岸都是为利而来做的过于明
显,使自己处于很不利的境地。就像一个小孩,亲生父母当初把他送给了别人,小孩一
直是在养父母的抚养下长大,亲生父母从没关心过小孩,也没claim小孩的抚养权。现
在突然小孩的爷爷快死了,立遗嘱把万贯家产都传给这个小孩,亲生父母为了继承遗产
突然跑来来和养父母争夺小孩抚养权。 |
|
v***a 发帖数: 452 | 17 清代人丁兴旺,社会安定,风气良好(至少好于明),学术空前发达,财政到垮台时仍
没有大问题,成就累代不及,都跟这条政策开展的好,实施的好有关 |
|
r*******s 发帖数: 308 | 18 baidu 过来的,会稽应该在河洛附近.
禹葬会稽,从历代的文献资料看,可能是不争的事实。但大禹葬于浙江绍兴会稽山,还
是豫西会稽山?至今仍是一个谜。
关于禹葬会稽的传说,史书有许多记载。《墨子·节葬下》云:“禹东教乎九夷
,道死,葬会稽山。”《史记·夏本纪》云:“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吕
氏春秋》、《汉书·地理志》、《吴越春秋》等都有禹葬会稽的记载。从历代史料和传
说情况看,会稽山的位置有两种说法:一是位于浙江绍兴钱塘江畔,二是位于豫西河洛
地区。因此,大禹的真正埋葬之地也存在两种可能。
在今天的浙江绍兴市有大禹陵庙。该陵位于绍兴城东南6公里的会稽山麓,面临禹
池,背负稽山,左右青山环绕。墓地有大禹陵碑亭一座,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亭内立一
石碑,上刻“大禹陵”三个字,为明代绍兴知府南大吉所书。千百年来,大禹陵一直是
浙东最负盛名的名胜古迹之一。相传,秦始皇就曾登上会稽山,并留有“上会稽,祭大
禹”的记载。李白、元稹、苏东坡、陆游等历代文人墨客都曾到此凭吊这位治水英雄,
并留有不朽的诗篇。大禹陵左侧有禹庙,始建于梁大同十一年(公元545年),供奉着
这位传奇圣人。
根据文献记载... 阅读全帖 |
|
O****X 发帖数: 24292 | 19 补充一下明黑对于明皇帝是暴君的指责,不上朝信任太监,暴君;打杀宦官家仆女仆,
暴君;做木匠信任太监,暴君;廷杖大臣,暴君 |
|
J*******l 发帖数: 133 | 20 中国的历史,就是文明不断被摧毁与重建的历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但秦朝仅仅存在了15年就灭亡了。经过一番楚
汉相争之后,刘邦建立了汉朝。两汉一共长达400多年,如此长时间的稳定的统一王朝
,为中国人(或华夏人、汉人)这个群体的融合提供了条件。于是,汉民族以及相对统
一的汉语形成。
中国境内虽然方言众多,但自周朝以来,就有一种主导的语言。周秦时,这种主导
语言叫做“雅言”。西汉时期则称作“通语”。西汉的首都在关中,也就是现在的西安
一带,所以西汉通语应该是继承自周秦雅言的关中话。到东汉则迁都至现在的洛阳一带
,当时的“洛语”则上升为了官话。魏晋继承东汉则不用多言。
西晋末年,匈奴等五胡在晋室内乱之时攻陷洛阳,史称“永嘉之乱”或“五胡乱华
”。“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中原汉人纷纷南渡,越过淮河或更越
过长江。这些侨民主要落户在了现在的江苏、安徽、浙江等省,晋室也迁至现在的南京
。这些中原士族同时也把洛音也带到了江淮一带,与当地土著的吴语产生交融。而此时
的中国北方则是一片种族混乱屠杀的状况直至最终形成汉胡混血政权。中国就这样一分
为二,形成了长达近3...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613 | 21 你的这种说法,我大致同意,我要说的也并不是明朝甚至明初财政好,我要说的是不烂
。宝钞问题在道德层面我赞同,这个实际上是刮地皮,但是在实际情况上我没什么太多
意见,事实上,如果贬值这么厉害,民间自然就不用了。同时这个事宋也干过,元也干
过。我知道你要说的是什么,问题在于明初的和你说的情况在政府信用上不一样。而且
明朝财政烂的根子是在政策,不是在宝钞滥发。重点就在于,明朝没有货币和信用社会
体系,所以它的纸币发行对社会影响和现代货币社会影响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因为它
的税收是实物,所以这就造成了宝钞滥发对财政和社会体系的冲击没有现代社会这么严
重。现代社会,我们都是用的信用体系为基础的纸币,这么滥发冲击是毁灭性的,同时
刮地皮的效果也明显。所以,明初肯定不是财政不好造成的宝钞滥发。
另外一点我保留的就是,不同朝代的岁入对比我认同你说的,但是统一朝代的岁入我认
为对比性还是很大的。我还是那句话,中晚明的财政窘境主要集中在两点,最重要的一
点也是根子上的一点就是收入方面的取消地区差异化因地制宜的制定税负的政策,取消
江南高税负造成的收入降低。(这一点清朝很显然引以为戒了。)另外一点就是支出增
...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613 | 22 我不认为蒙古人的水军会超过南宋,如果是蒙元的水军超过南宋是对的。我说的是蒙古
人人种组成的水军,事实上襄樊之后,攻打南宋的原本南宋降蒙元的降军很多。海战不
像陆战,蒙元自己本族人想参合很难。
我感觉宋明都很有气节,也都有投降变节的,好的我们纪念就好了,我不认为宋比明更
有气节。崇祯死是因为李自成,而不是因为外族打进来的。至于明,我诟病这个朝代的
地方很多,唯一不诟病的就是气节。只凭一句话就够了“不割地,不赔款,不称臣,不
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至少至上而下,明朝气节还是不少的。
在我来说,没必要对比宋明谁更有气节,我也说了,崖山跳海,我也认为能够做到不受
辱而死算是有气节。但是明朝对外族的气节凭我上面引的那句话形容的内容就已经足够
了,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我反感的是说崖山之后无中国这话,还把崖山作为例子来证
明气节。 |
|
j***j 发帖数: 9831 | 23 世界文化遗产 - 明显陵
http://baike.baidu.com/view/40900.htm
百度百科
明追谥恭睿献皇帝朱佑杬的陵墓。在湖北省钟祥县城北 7.5公里的纯德山。明正德十四
年(1519年)开始修建,至嘉靖十九年(1540年)建成。
明显陵( Xianling Mausoleum of the Ming Dynasty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世界文化遗产,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郊的松林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壑献
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是我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最具特色的一座帝王陵寝。
显陵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建成,前后历时共47
年,其围陵面积183.13公顷,整个陵园双城封建,外逻城长3600余米,墙高6米,墙体厚1
.8米,红墙黄瓦、金碧辉煌、蜿蜒起伏于山岚叠嶂之中,雄伟壮观,是我国历代帝王陵
墓中遗存最为完整的城墙孤品,陵园由内外逻城,前后宝城、方城明楼、棱思殿、陵恩
门、神厨、神库、陵户、军户、神宫监、功德碑楼、新红门、旧红门,内外明塘、九曲
御河、龙形神道等30余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组成,其布局构思巧夺天工... 阅读全帖 |
|
o**4 发帖数: 35028 |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csboy2007 (我叫包守腿,小名一筒,宇宙无敌包子控), 信区: Pics
标 题: 【元明清三朝是被自己咒死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15 09:48:37 2012, 美东)
1.元代专用于大典、登基的正殿取名“大明殿”,结果元亡于明;2.明代的朝门叫“乾
清殿”,结果明亡于清;3.崇祯在卢沟桥建行宫,分别取名“永昌”“顺治”,不久逼
其上吊自杀的李自成年号即永昌,清世祖福临的年号即为顺治。 |
|
l********1 发帖数: 486 |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iangzhi01 (良知01),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西沙往事26——明朝的通海夷道“海上丝绸之路”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22 09:31:15 2012, 美东)
明代海南学者王佐撰《琼台外纪》(约1488)载:万州辖有“长沙石塘”(即南海
诸岛),即指西沙和南沙群岛是万州环海之地。与王佐同时代的海南进士唐胄撰修的《
正德琼台志》(1521)“疆域”条记:琼州府有“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上述王佐与
唐胄都是海南鼎鼎有名的历史文化名人。明末清初学者屈大均《广东新语》称:“万州
城东大洋,有千里长沙、万里石塘,盖天地所设,以堤防炎海之溢者。”
西沙最早被中原人士反复探访,当属明代三宝太监、著名航海家郑和(1371~1433
)。他受朝廷派遣,据野史称本意是为了找到失踪的前朝皇帝,好斩草除根稳固政权,
而创下七下西洋的人类航海奇迹。郑和的船队曾远达西亚和东非各国,沿途都画有精确
度很高的《郑和航海图》(载于明人茅元仪《武备志》),在南海海域标绘“石塘”(
指西沙群岛)、“万生石塘屿... 阅读全帖 |
|
s****7 发帖数: 2507 | 26 四个人在明亡是的表现
1. 朱大典 贪官 ->抗清失败,举家自杀
当年清军进占浙东府县后,唯有督师大学士朱大典据守金华,誓死不降。清军统帅博洛
亲自统率满、汉军从绍兴前往金华,把该城四面包围。由于明军在朱大典指挥下凭城顽
抗,博洛不得不从杭州调来红衣大炮,浙闽总督也奉命带兵参加攻城。清军以绝对优势
的兵力猛攻了二十天,金华才被攻破。朱大典带领家属和亲信将校来到火药局,用自己
绳索捆在火药桶上,然后点燃了引线,轰地一声,壮烈成仁。有人评价说:“盖浙东死
事之烈,未有如大典者。”但这位朱大典却是明末官场上著名的贪官。
朱大典,字未孩,浙江金华人,万历丙辰进士。史书上说朱大典“饶有才,而性奇
贪,多行暴虐”。他督师凤阳的时候,“括取财贿,四府僚属,囊橐皆尽,人拟其富且
敌国”。朱大典的贪婪由此可见一斑,然而当民族危难之时他却能破家纾难。
张岱在淮扬的时候,亲眼看见朱大典贪横,“真如乳虎苍鹰”;然而张岱又亲眼看
见朱大典“婴城守婺,破家从忠,继之以死”,实在是叹息他的为人。
1646年4月,清兵围攻金华。当时,奉命镇守金华的朱大典,散尽家财,招募乡兵,
率军坚守婺城,使清兵攻城近三个月而未...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54598 | 27 随手找来的,原来觉罗在满语里面就是赵的意思啊
爱新是金的意思,也就是高丽棒子那个金
所谓爱新觉罗就是金赵的复姓
满族人中姓赵的人很多。其中,又以伊尔根觉罗和爱新觉罗两个姓氏的人最多,一说为
一个是民赵,一个是皇赵或官赵。
伊尔根觉罗一族,很早就改姓赵了,至于什么原因,我不太清楚,记得当时问过
,现在记不清了。爱新觉罗改姓赵,最早始于何时,不太清楚,但在乾隆年间就已经很
盛行。当时许多皇家子弟都以赵老几自称,以效仿宋朝的赵氏王朝来显示在中原的正统
性。乾隆皇帝为此还下过诏书,予以制止,但并未止住。这种风气也传到了民间,把老
姓改为赵姓的人日渐增多。
这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是,满族人入主中原时间长久以后,许多人已经被汉化。
因此,也给自己改为汉姓。赵姓为百家姓之首,最容易让人想到,所以,许多人选择了
它。原因之三是,在辛亥**以后,许多满族人受到排挤,甚至生存都受到威胁,被迫给
为汉姓。在匆忙之间,许多人根据自己老姓的谐音,起了汉姓,还有很多人,来不及选
择,就把百家姓第一个赵姓作为了自己的汉姓。这样,赵姓就成了满族人改得最多的汉
姓。因此,要想查找赵姓的老姓,实在是很不容易。
另外,“爱... 阅读全帖 |
|
n*******w 发帖数: 6708 | 28 清军进占浙东府县后,大学士张国维、督师兵部尚书余煌、礼部尚书陈函辉、大理寺少
卿陈潜夫等先后自杀。督师大学士朱大典据守金华,誓死不降。博洛亲自统率满、汉军
于六月二十三日从绍兴前往金华,二十六日把该城四面包围。由于明军在朱大典指挥下
凭城顽抗,博洛从杭州调来红衣大炮,浙闽总督张存仁也奉命带兵参加攻城②。清军以
绝对优势的兵力猛攻了二十天,直到七月十六日金华才被攻破。朱大典带领家属和亲信
将校来到火药局,用绳索捆在火药桶上,点燃引线,轰然一声,壮烈成仁。朱大典在明
末官场上以贪婪著称,然而当民族危难之时他却破家纾难,体现了威武不能屈的气节。
清军进入金华,借口“民不顺命,因屠之”③,又炮制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悲剧。
关于马士英的末路,诸书记载差异极大。大抵倾向于东林党的人都说他同阮大铖一
道投降了清朝,清军追杀隆武帝时在缴获的文书中发现了他降清后给明方的表文,因而
处斩。借以证明马士英先为奸臣,继为叛贼,死有余辜①。
然而,根据比较可信的材料,马士英并没有降清。清实录记载,顺治三年六月二十日,
“浙闽总督张存仁疏报:副将张国勋等进剿太湖逆贼,擒获伪大学士马士英、长兴伯吴
日生、主事倪曼青等。... 阅读全帖 |
|
n*******w 发帖数: 6708 | 29 下令杀岳飞的并非秦桧
《帝国政界往事》提出观点,认为下令杀岳飞的其实是高宗赵构。岳飞统帅全国五分之
三的兵力后,莽撞要求皇帝早日解决皇位继承人问题,高宗当时不悦:“握重兵于外,
此事非卿所当预也”。岳飞触犯了皇家最大的忌讳:手握重兵的武将对皇位继承感兴趣
,令皇帝相信他野心太大,遂起杀心。
此外,《中国人的历史误读》认为岳飞主张“迎请二帝还朝”,威胁到赵构的地位,才
是他被杀的原因。
其实古人早怀疑是高宗下令。《宋史纪事本末》说:“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
”“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
岳飞在北伐中能否再下一城的疑问
与岳飞共同在第四次北伐中出兵的宋朝将领尚有吴玠和韩世忠,但二者与金朝的战斗陷
入胶状。
岳飞虽在朱仙镇一役取得胜利,但再深入金朝腹地会犯上孤军深入﹑孤立无援的兵家大
忌,而金朝的抵抗亦会有所加强。
故岳飞北伐能否顺利直捣黄龙是个疑问。
满江红一词作者的争议
岳飞孙子岳珂所编《金伦粹编·家集》中没有收录满江红一词。这首词最早见于明徐阶
所编的《岳武穆遗文》,怀疑是伪作或托名之作。
以下全文转载自D8,据信,以下全文系转载自草6:
秦桧和岳飞,实在是一座富矿,我一直... 阅读全帖 |
|
c*****1 发帖数: 3240 | 30 ☆─────────────────────────────────────☆
northsnow (北雪飘) 于 (Sun Dec 2 10:59:10 2012, 美东) 提到:
下令杀岳飞的并非秦桧
《帝国政界往事》提出观点,认为下令杀岳飞的其实是高宗赵构。岳飞统帅全国五分之
三的兵力后,莽撞要求皇帝早日解决皇位继承人问题,高宗当时不悦:“握重兵于外,
此事非卿所当预也”。岳飞触犯了皇家最大的忌讳:手握重兵的武将对皇位继承感兴趣
,令皇帝相信他野心太大,遂起杀心。
此外,《中国人的历史误读》认为岳飞主张“迎请二帝还朝”,威胁到赵构的地位,才
是他被杀的原因。
其实古人早怀疑是高宗下令。《宋史纪事本末》说:“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
”“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
岳飞在北伐中能否再下一城的疑问
与岳飞共同在第四次北伐中出兵的宋朝将领尚有吴玠和韩世忠,但二者与金朝的战斗陷
入胶状。
岳飞虽在朱仙镇一役取得胜利,但再深入金朝腹地会犯上孤军深入﹑孤立无援的兵家大
忌,而金朝的抵抗亦会有所加强。
故岳飞北伐能否顺利直捣黄龙是个疑问。
满江红一词作者的争议
岳飞孙子岳珂... 阅读全帖 |
|
l*****e 发帖数: 416 | 31 生长于七八十年代的人,说起历史战争类评书演义,刘兰芳的岳飞传和杨家将,袁阔成
的三国演义,田连元及单田芳的隋唐演义,当属其中四大主力。不过倘若死抠历史,杨
家将无疑虚构成分过多,而岳飞传更偏重个人和家族传记;相比之下,三国和隋唐倒是
比较完整地展现了同正史大体吻合的乱世景象。多年前,当做不出老板想要的数据,而
郁闷地在学校图书馆散发着霉味的书架最深处翻腾文科类书籍聊以解忧的时候,看到过
的一本某西方学者对中国宋元明清文学的介绍与评价,其中将三国,说唐,残唐五代并
称为(中华文化当中的)“三大历史战争Romance”。实际上呢,这个说法其实我本人
也并不认可,只是前些天脑子一热,就把它借过来了放到了拙作“戏说沙陀”当中,该
文科书的书名和作者自然早已经忘到仙女座大星云去了。
那么这个“三大Romance”的说法究竟是否成立呢?社会科学的研究,很难有多少定论
,何况又是这种类似“英雄排座次”或者“奥斯卡评奖”一般的,充满主观因素的评价
。无需任何论证,以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为代表的三国故事传说,在中华古典文学和
传统文化当中的翘楚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再仅就感性而言,清朝人的《说唐演义全传》
...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540 | 32 李定国,字鸿远,小号一纯。明末杰出的军事家。幼从献忠起义,明末清初大西农民军
领袖之一。家世务农。崇祯三年(1630),年方十岁的李定国就参加了张献忠起义军,受
到张献忠的喜爱。李定国随张献忠起义军转战于秦、晋、豫、楚,临敌陷阵以勇猛称,
又喜读兵法、《资治通鉴》诸书,在军中以宽慈著。有文武才,以勇猛著称,杀敌不计
其数。大西政权建立,擢安西将军,同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一起,被养为义子,合
称四将军。后数年,大顺元年,献忠死后,率大西军余部进驻云南,联明抗清。从而立
下赫赫战功。
中文名: 李定国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陕西榆林
出生日期: 1620年7月11日
逝世日期: 1663年7月21日
职业: 军事家
主要成就: 两蹶名王,天下震动
拥立永历,反清复明
爵位: 晋王
目录
个人简介
文武双全
名扬天下
情谊破裂
重燃希望
新会战役
累降三级
展开
个人简介
文武双全
名扬天下
情谊破裂
重燃希望
新会战役
累降三级
展开
编辑本段
个人简介
李定国(1620年——1662年),字宁宇,陕西...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540 | 33 李定国,字鸿远,小号一纯。明末杰出的军事家。幼从献忠起义,明末清初大西农民军
领袖之一。家世务农。崇祯三年(1630),年方十岁的李定国就参加了张献忠起义军,受
到张献忠的喜爱。李定国随张献忠起义军转战于秦、晋、豫、楚,临敌陷阵以勇猛称,
又喜读兵法、《资治通鉴》诸书,在军中以宽慈著。有文武才,以勇猛著称,杀敌不计
其数。大西政权建立,擢安西将军,同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一起,被养为义子,合
称四将军。后数年,大顺元年,献忠死后,率大西军余部进驻云南,联明抗清。从而立
下赫赫战功。
中文名: 李定国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陕西榆林
出生日期: 1620年7月11日
逝世日期: 1663年7月21日
职业: 军事家
主要成就: 两蹶名王,天下震动
拥立永历,反清复明
爵位: 晋王
目录
个人简介
文武双全
名扬天下
情谊破裂
重燃希望
新会战役
累降三级
展开
个人简介
文武双全
名扬天下
情谊破裂
重燃希望
新会战役
累降三级
展开
编辑本段
个人简介
李定国(1620年——1662年),字宁宇,陕西... 阅读全帖 |
|
b**********u 发帖数: 2817 | 34 李定国,字鸿远,小号一纯。明末杰出的军事家。幼从献忠起义,明末清初大西农民军
领袖之一。家世务农。崇祯三年(1630),年方十岁的李定国就参加了张献忠起义军,受
到张献忠的喜爱。李定国随张献忠起义军转战于秦、晋、豫、楚,临敌陷阵以勇猛称,
又喜读兵法、《资治通鉴》诸书,在军中以宽慈著。有文武才,以勇猛著称,杀敌不计
其数。大西政权建立,擢安西将军,同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一起,被养为义子,合
称四将军。后数年,大顺元年,献忠死后,率大西军余部进驻云南,联明抗清。从而立
下赫赫战功。
中文名: 李定国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陕西榆林
出生日期: 1620年7月11日
逝世日期: 1663年7月21日
职业: 军事家
主要成就: 两蹶名王,天下震动
拥立永历,反清复明
爵位: 晋王
目录
个人简介
文武双全
名扬天下
情谊破裂
重燃希望
新会战役
累降三级
展开
个人简介
文武双全
名扬天下
情谊破裂
重燃希望
新会战役
累降三级
展开
编辑本段
个人简介
李定国(1620年——1662年),字宁宇,陕西... 阅读全帖 |
|
b**********u 发帖数: 2817 | 35 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二月,李自成趁明官军征剿张献忠之际,打出商洛山,转战
湖北、四川,又北上一路打到洛阳,旋又包围开封,虽未打下开封,但有力震动了明王
朝的大厦。后又经郊县之战、潼关之战,明王朝的帝国大厦终于倒塌。崇祯自缢煤山,
固若金汤的明王朝彻底崩溃。
一、官逼民反
明朝末年,朝政腐败,社会黑暗,贪官污吏横行,地主、豪强欺压百姓,农民赖以生
存的土地,多被官府、豪强、地主、强占、兼并,生活没有出路,尤其天启、崇祯年代
,阉宦当权,魏忠贤把持朝廷,朝政昏暗。这时边患也十分严重,后金(清初称后金)
常年与明军在辽、蓟地区作战,战争开支庞大,朝延为应付巨大的战争经费,在农民十
分沉重的赋税负担上,又加派“辽饷”,随后又增加了“剿饷”、“练饷”,谓之“三
饷”。“三饷”如同三座大山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各行业各业也都负担沉重,难以支
撑。天下人心惶惶,深感生存危机。更为严重的是水、旱天灾不断,尤其陕北地方数年
不雨,赤地千里。天灾人祸,造成遍地饥荒,原本就少地或根本无地的农民更加无法度
日,濒临绝路。又加官府讨饷横征,虎狼般地痛叱、催逼、打、抓、坐牢、杀害,种种
摧残之下,致使无数成... 阅读全帖 |
|
kx 发帖数: 16384 | 36 新发地?
好熟悉的名字
居,
但是
又回
于明 |
|
m******r 发帖数: 4351 | 37 你个死鸭子肉烂嘴不烂
拜山,又写作拜三,觉罗拜山。生于明建州女真尼麻兰城(今新宾满族自治县嘉禾头道
堡古城),系景祖翼皇帝觉昌安之弟包朗阿的曾孙。
清太祖努尔哈赤于万历十一年(1583)起兵后,遭到族人怨恨,并立誓谋害。只有包
朗阿子孙率先支持努尔哈赤。万历十四年(1586),努尔哈赤首攻哲陈部所属的托漠河等
五城。包朗阿诸孙札亲、桑古里、拜山等皆从征,战于界凡城,大败哲陈兵。
努尔哈赤确立八旗制度后,拜山隶于满州镶黄旗。天命六年(1621),努尔哈赤率军
伐明,攻沈阳城,拜山从征。三月十三日,努尔哈赤于沈阳城下统兵列阵,并命绵甲兵
持车盾攻击沈阳东门,但沈阳城坚炮利,难以攻克。于是,努尔哈赤派骑兵在城壕外侦
察,诱使明兵出战,同时派人给明总兵官贺世贤送书,招他投降献城。贺世贤以为后金
兵怯弱,率领1千多亲丁出城与后金交战。明将中有一名号称“秃尾狼”者,骁悍善战
,出城后手持铁鞭杀死许多后金士卒,所向无敌。拜山看在眼里,怒从心起,跃马挺刀
而出,与“秃尾狼”撕杀搏斗,终于将“秃尾狼”杀死在阵中。明军闻沈阳被围的消息
后,辽阳北武靖堡、虎皮驿总兵朱万良、姜弼统领3万大军和...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5022 | 38 《清史稿》
恂勤郡王允禵,圣祖第十四子。康熙四十八年,封贝子。五十年,从上幸塞外。自是辄
从。五十一年,赐银四千两。五十七年,命为抚远大将军,讨策妄阿喇布坦。十二月,
师行,上御太和殿授印,命用正黄旗纛。五十八年四月,劾吏部侍郎色尔图督兵饷失职
,都统胡锡图索诈骚扰,治其罪。都统延信疏称:“准噶尔与青海联姻娅,大将军领兵
出口,必有谍告准酋者,不若暂缓前进。”上命驻西宁。五十九年正月,允禵移军穆鲁
斯乌苏,遣平逆将军延信率师入西藏,令宗查布防西宁,讷尔素防古木。时别立新胡必
尔汗,遣兵送之入藏。十月,延信击败准噶尔将策零敦多卜等于卜克河诸地。六十年五
月,允禵率师驻甘州,进次吐鲁番。旋请于明年进兵。闰六月,和尔博斯厄穆齐寨桑以
厄鲁特兵五百围回民,回众万馀人乞援。允禵以粮运艰阻,兵难久驻,若徙入内地,亦
苦粮少地狭,哈密扎萨克额敏皆不能容,布隆吉尔、达里图诸地又阻瀚海,请谕靖逆将
军富宁安相机援抚,从之。十月,召来京,面授方略。六十一年三月,还军。
世宗即位,谕总理王大臣曰:“西路军务,大将军职任重大,但于皇考大事若不来京,
恐于心不安,速行文大将军王驰驿来京。”允禵至,命留景陵待大祭... 阅读全帖 |
|
f****m 发帖数: 7469 | 39 给你们转个比较专业的评论文章. 听人说,不能随口伙同;尽信书,还不如无书。独立
思考很重要
张献忠其人
张献忠,字秉吾,号敬轩,延安柳树涧(在今陕西定边)人,生于明万历三十四年(
1606 年)九月初十日。明朝将户口分为民籍、匠籍、灶籍、军籍,等等,张献忠祖先
世代是军籍。到明中后期,军队腐败,逃军增多,他父亲已脱离军籍而务农。张献忠自
幼家贫,读书不多,成年后曾在官府做捕快,后被革职,又投入军营做边兵。在军营中
受人欺侮而行凶,差点被判死罪,鉴于他曾立过战功,方免一死,挨了一百军棍,关入
狱中。他出狱后,穷无所归,于是投入了王嘉胤义军。
明朝一代,陕西、山西、宁夏等省都驻有不少防北方蒙古侵扰的军队,称为边兵,还有
运输军用物资的驿卒。明末政治腐败,官吏贪污成风,边兵常无衣无食。更有甚者,明
末,明廷又大量裁汰边兵、驿卒。这些被裁汰下的边兵、驿卒难为生计,于是铤而走险
,拉队伍造反。
崇祯元年(1628 年),陕西白水县爆发了王二领导的饥民大起义。陕西连续两年大旱
,饥民吃树皮和观音土,官府还“严为催科”,于是官逼民反。一人登高呼,众人如潮
涌,数月间陕北几十支饥民与边兵、驿卒的造反队... 阅读全帖 |
|
j********p 发帖数: 9680 | 40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1952)
新浪历史论坛
清代政治,和中国传统政治不同,因它背后有一批特别拥护皇帝的,这便是皇帝的同部
族,就是满洲人。照理皇帝是一国元首,他该获到全国民众之拥护,不该在全国民众里
另有一批专门拥护此政权的。这样的政权,便是私政权,基础便不稳固。
清代政权,始终要袒护满洲人,须满洲人在后拥护,才能控制牢固,这便是这一政权之
私心。在这种私心下,他就需要一种法术。所以我们说,清代政治,制度的意义少,而
法术的意义多。
在这种私制度之下,最坏的还是他们自己心虚,要替自己留一个退步。这个退步,就留
在关东三省。清政府把关东三省划成禁地,不许中国人出关。
我们已讲过:满洲人是吉林长白山外松花江畔很小的一个小部族,满洲并不就是东三省
。辽河东西两岸,秦以前就是中国的土地。战国时代属于燕。秦始皇筑万里长城,东边
直到大同江。无论如何,清代奉天一省,两千年前,早就是中国的。两千年来,也一向
是中国的。
清代把它划出去,做他们的禁地,不许中国人出关。直到光绪末年,河北、山东人才可
以出关开垦。当时的台湾,也划为禁地。因为台湾由郑成功经营以后,还不断有人造反
,因此不许福建... 阅读全帖 |
|
r****p 发帖数: 1854 | 41 ☆─────────────────────────────────────☆
msgc (为了下一代免遭变态残害) 于 (Sun Nov 10 11:37:11 2013, 美东) 提到:
满清王朝――驰骋在历史逆行道上的特快列车
发表于 2010-09-01 和 09:40:30 | 作者: 向海的风 |
近来,由“改革家”李鸿章引发了不少辩论,为李鸿章叫好者、鸣冤叫屈者不少。闲来
一直在思考,笔者认为,李鸿章卖国的帽子是断然不能摘掉的。
诚然,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很特别很重要的人物,他倡导的“洋务运动”在一
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工业的发展,但作为那段历史的制造者之一,李鸿章软弱卑的劣行
径正是腐朽的满清王朝的缩影。很多文章为李鸿章翻案,还摆出一幅教训人的架势,说
什么在那个历史时代,李鸿章已经做的够好了,李鸿章很无奈,不过是慈禧太后的替罪
羊而已… …还有大力吹捧李鸿章外交才干的,称其为“东方的卑斯麦”,据说卑斯麦
先生闻听此言,不以为然的说道“幸亏我不是西方的李鸿章” … …呵呵,这些文章还
是有些水平的,作者还知道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论历史人物,但这些文... 阅读全帖 |
|
h******i 发帖数: 21077 | 42 早期都是购买的。当时只有有港口的大名才能和葡萄牙人贸易,然后获得火枪火炮,非
常贵的。
中后期我认为(没有太多证据)日本人是学会了铸造火枪火炮了的,比如长筱之战织田
家有3000杆火枪,很难想象是进口的,应该大部分都是自己铸造的。
而且铁炮(洋枪)非常容易损毁,发射多次后基本就废了,所以属于半消耗品,如果全
靠进口,是非常靠不住的。同样长筱之战,织田家打到后期基本上大部分火枪都停止发
射了,因为损毁了。
所以日本应该是有自己的工业体系支撑的。
登甲板海战中不稀奇。勒班陀海战双方旗舰互登甲板,奥斯曼司令阿里帕夏就在混战中
战死。
日军登甲板在于一方面勇敢(龟船外边布置钉子,就是专门针对日军海军的登甲板,可
见是普通战法),另一方面在于明军朝鲜军有船体和火炮优势,但一旦登甲板,这些优
势完全失去,反而日军可以发挥倭刀、近战和洋枪的优势。
当然,登甲板本身也要付出伤亡的。 |
|
d********y 发帖数: 6566 | 43 邓子龙是被登舰的日本武士斩首的。
当时日本武士单兵战斗力是很强。
万历三大征朝鲜之战,明军出动的李如松带领的辽东军和戚家训练的浙兵,基本上是属
于明军战斗力极强的军队了,碰上日本武士打的还是很吃力。
当时明军中战斗力最强的是将领身边的亲兵,基本都是身经百战,和日本武士对阵也不
占优。战争过后李如松损失了很多多年辛苦带出来的亲兵,许多都是在碧蹄馆之战中阵
亡的,其中有的是为了救李如松而牺牲。搞的李如松非常伤心。 |
|
r****p 发帖数: 1854 | 44 你说的这几个例子里面, 大多数情况下"借"来的友军也许当时敲了些竹杠,但是事后既
没有留下建立统治, 也没有扶持傀儡
除了伪齐,所以历史上一般不把伪齐当成一个合法性政权
至于明郑,那就是挂羊头卖狗肉,主体其实是郑家
金大胖,你城万算不算我共和美帝的傀儡?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觉得不算
好,退一步讲且不说日本是外国敌国这个因素, 在中国历史上和伪满洲国有些类似的是
西梁.即使如唐代编史open mind到承认南北朝各个政权的正统性,包括西梁的宗主国西
魏,北周,隋,但就是不把西梁看作一个正统政权. |
|
K**********i 发帖数: 22099 | 45 和满洲国像的国家太多了,只不过很多人装作看不见或是真的看不见而已。
这种叫做附庸国。
而且满洲国的问题在于跟日本一起战败了,然后就灭亡了。否则假设日本没有战败,满
洲国作为附庸国后来独立了,那我也可以说"事后既没有留下建立统治, 也没有扶持傀
儡"。
实际上就是否认满洲国的人一方面对一个各方面体系齐全甚至已经逐渐被国际接受的一
个国家视而不见,另一方面自己弄出各种主观理由来否认一个国家曾经存在过。就算南
北战争,现在也是承认当时南军的地位的,叫做“美利坚联盟国”。
所谓“建立统治”、“傀儡”、“合法政权”无不是主观的、有政治意义的话,连个标
准都没有,基本上就是:我说你合法你就合法,我说你傀儡你就傀儡。
不过你至少还承认“至于明郑,那就是挂羊头卖狗肉,主体其实是郑家”,所以其实当时
的南明应该称为伪明,如果按照满洲国的逻辑的话。 |
|
K**********i 发帖数: 22099 | 46 你这我不敢苟同。
邓总师虽然夺权,但是他类似于德川家康的忍耐,终于等到了机会,和平过渡;Tiger
Wood类似于明智光秀,动不动就造反了,这个不推荐。
虽然我也恨毛产党,但是以暴易暴绝对是错的。
毛泽东怎么也自诩文人,Tiger Wood完全就是武夫,没啥文化,治国不仅不如总师、习
金平,甚至连彭德怀都不如。 |
|
K**********i 发帖数: 22099 | 47 呵呵,名将不名将还是看对手。
问题是,就算也先不是名将,大明用王振这个死太监当参军,这得多低的智商?
相比于明,也先还是名将,只不过他是跟矬子相比而已。 |
|
w*s 发帖数: 7227 | 48 由于满清的缘故有人对明朝极尽污蔑之能事,好象明朝是最不中用的朝代。其实,只
要细心比较,就会发现明朝其实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和号称最强大的汉、唐
相比,明朝亦毫无逊色!
长期为明朝边患的是蒙古,而汉朝则是匈奴。愚昧者总是津津乐道于明英宗在土木堡被
俘,可是汉高祖当年也被匈奴兵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的解决方案是,汉朝去给单
于老婆送礼,请她吹枕边风,这样才放了汉高祖一条生路;而明朝则断然拒绝蒙古索求
财物换英宗的要求,英宗皇帝也是宁死不降,最后明朝另立新君打败了蒙古。汉武帝派
兵北伐匈奴,而明成祖则是御驾亲征五征蒙古。“敢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并不适
用于整个汉朝,而明朝也有过类似的辉煌。
与唐朝相比。不错,唐初国力强盛,四海咸服。可盛唐以后呢?安禄山叛兵和黄巢匪兵
以及吐蕃蛮兵都曾攻入长安。可以比较的是:在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中,唐玄宗和唐僖
宗都曾弃都南逃蜀中。明朝则从未有过这种例子。大家知道明朝永乐皇帝从南京迁都北
京,原因之一就叫做“天子守国门”,受到入侵了,大明天子亲自在第一线守国门。崇
祯皇帝当年,北京形势很危急,有人劝他迁都,他不去,有人劝他走,逃到南京,他不
逃... 阅读全帖 |
|
c*****4 发帖数: 1777 | 49 “华胄遥遥不可踪,督师威望溯辽东。糊涂最是张沧海,乱替人家认祖宗。”这首诗是
民初濮伯欣所作《新华打油诗》(袁世凯踞新华宫称帝)之一,说的是张伯桢为袁世凯认
了个广东祖宗袁崇焕的故事。
御用报纸传袁世凯为袁崇焕后裔消息
袁崇焕,明代著名爱国将领,屡建战功。后来明崇祯帝中敌反间计,下袁崇焕于狱,崇
祯三年(1630)磔于市。袁崇焕故乡为何处,诸贤意见不一。考袁崇焕《游雁洲》诗序云
:“平南县治前河中常有雁,邑人以雁多少为科名征。”袁崇焕之弟袁崇灿后裔袁骥绍
所藏《袁氏家谱》记:“始祖字西堂,公祖籍广东省东莞县水南圩茶园村,于明正德元
年,自粤东贸易广西梧州府苍梧县绒(戎)圩,居处数年,迁居藤县五都白马汛,受业建
籍,立袁最贤户。”袁崇灿另一后裔袁骥永所藏《袁氏家谱》所记略同。道光《平南县
志》载平南人袁珏《前明蓟辽督师袁元素先生》七律十六首,作者自注云:“先生东莞
人,今庐墓遗址与后人俱在平南。”
由此可知,东莞为袁崇焕出生的故乡,当然毫无疑义;而藤县、平南均视袁崇焕为其乡
贤,亦各自有其不能抹杀的理由。
袁崇焕无子。兄弟三人,崇焕居长;次崇灿,先于崇焕病死;季崇煜。据余大成《剖肝
录》...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8158 | 50 满清最有出息的皇帝康熙,满族学统并不高,生母佟佳氏(孝康)是汉人,祖母博尔济
吉特氏(孝庄)是蒙古人。佟佳氏的祖父是清朝開國功臣辽东漢人佟养真,他祖居开原
,后迁抚顺。努尔哈赤在1618年攻打抚顺,佟养真“擎家并族属来归”,受命驻守当时
的镇江(今辽宁丹东东北),后于明总兵毛文龙进攻镇江之役中被杀。佟氏一家入旗籍。
后来的满清皇帝们的满族血统越来越纯,终于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同治就是一
棵独苗,爱看黄书逛窑子,来不及留后就死于梅毒。光绪阳萎加早泄,无后。溥仪天阉
,皇后生过一个孩子,不过是侍卫帮的忙,溥仪自己喜欢玩弄太监。你们高贵的满族血
统好稀罕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