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书香门第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i***s
发帖数: 39120
1
王岳伦与李湘的结合,大家一直都是只知道李湘作为最早的一代综艺节目一姐出道,赚钱绝对是主持界的NO.1。而王岳伦只是个不怎么出名的导演,也是借着李湘的人脉排了几部小制作的电影,有了一些知名度。
李湘从小对女儿王诗龄就是百般爱护,吃穿住行都是最好的,很多人觉得在王诗龄身上花的钱都是李湘赚来的。王岳伦对王诗龄虽然疼爱但是却比不过李湘在女儿身上付出的多。
网传李湘一家一个月的生活费高达数十万元。在综艺节目中曝光李湘家冰箱里的山珍海味也是堆成山。
而王岳伦就是只会带着女儿吃喝玩乐。如果大家还是前面的想法就大错特错了。
这是王诗龄的爷爷给她画的肖像,而且每年生日都会画一幅,没错,王岳伦的父亲是位画家,而且不是普通的画家哦。
这是网友透漏的王岳伦的父亲,王诗龄的爷爷是著名画家王晖,师从吴冠中,而且一幅作品拍卖价高达100多万。
比起王诗龄爷爷,王岳伦的母亲更是无人不知,《穆斯林的葬礼》作者,这位低调的作家就是她的奶奶。原来王岳伦出生书香门第。却如此深入简出,傲而不娇。现在还要说王岳伦是沾光李湘吗?难道不是李湘高攀王岳伦。
o***s
发帖数: 42149
2
在娱乐圈这个充满诱惑的名利场中,你会发现很多形象气质好,又具有实力派演技的明星,却一直不温不火。她们在这个圈子里,没有绯闻,没有炒作,低调幸福着。这位女演员叫于明加,18岁考入中戏,31岁一剧爆红,出道多年无绯闻,与丈夫低调幸福。有的女演员大红大紫,演技却备受诟病;有的女演员一直不温不火,却是观众心中的演技派。于明加就是这样,气质优雅,朴实无话,自然大气,演戏做人不做作。
她在演艺圈中,犹如一朵玫瑰般的存在,芳香四溢,令人神往。于明加,1982年出生吉林省长春市。在一个普通的干部家庭,母亲则出身书香门第。于明加从小父母就让她去学体操练舞蹈,一开始的初衷只是因为她从小身体比较虚,让她去多多锻炼,却培养了她儒雅的气质。
2000年,也就是在于明加18岁时,考入中戏表演戏,开始演艺生涯之路的学习。
于明加的长相和气质,让她在中戏一直是被公认的“校花”,不管形象气质佳,文化成绩出众,在中戏都是女神般的存在。当时和王雷、高露都是同班同学。
2007年,于明加通过《金婚》正式进入演艺圈,随后在《手机》中饰演“伍月”,凭借实力演技,再次塑造经典角色。但是她却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直到2013年,3... 阅读全帖
i****1
发帖数: 84
3
2018年央视春晚主会场的主持阵容有康辉、朱迅、任鲁豫、李思思、尼格买提。而最受观众喜爱的当属尼格买提了。
尼格买提是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的尼格买提一直做他自己喜欢的主持行业。2006年正式进入央视,主持过《美丽新搭档》《全家总动员》《开心辞典》《开门大吉》等多类综艺节目。并且从2015年开始连续四年主持春晚。
尼格买提长相就很有亲和力,阳光帅气型男,台风搞笑幽默,并没有很浓厚的少数名族风。那个主持人都有自己的风格,而尼格买提就是以这样简单诙谐的风格收获了无数观众的喜爱,被观众亲切地称为小尼。
​尼格买提也算是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新疆人民出版社的编辑,母亲是新疆歌舞剧团的演员,如今是新疆电视台的译制导演。尼格买提自小就受到家庭文化的熏陶。从十岁起,尼格买提就获奖无数,家里大大小小的奖状有两大袋子。从小的尼格买提是个内向腼腆的孩子,一般不怎么说话,后来因为母亲发现他很喜欢英语给他报了兴趣班,才慢慢开朗起来。
尼格买提在2013年就已经结婚了,妻子叫帕夏古丽,也是新疆人,不过是圈外人。
​但是据悉尼格买提的追妻之路特别搞笑。 尼格买提和妻... 阅读全帖
i****1
发帖数: 84
4
宝玉、黛玉的爱情故事深入人心。可是,谁关心过黛玉的经济问题?连黛玉唯一的贴心人宝玉也是浑浑噩噩,他也不会帮着去打听黛玉的家产到底去了哪里。
林黛玉的理财能力
曹雪芹写的《红楼梦》背景就是贾府经济在走下坡路。如果不去了解经济问题,就没办法对人物作出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比如林黛玉,一个多愁多病的美女,可惜红颜薄命。爱人结婚了,新娘不是我,整个一个悲情人物。这是后四十回的一个高潮,这个高潮尽管曾感动了很多人,但是它和曹雪芹的原意不一定相符。而且,后四十回里许多内容和前八十回对不上号。所以这里所讲内容只和前八十回有关。林黛玉,印象最深的就是黛玉葬花: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林黛玉的诗才,姐妹堆里面真的是才华横溢,绝对不食人间烟火。而王熙凤是怎么评价林黛玉的?在第55回,王熙凤病了,由探春、李纨、宝钗代为管家。这时王熙凤对平儿发表了一番议论,把大观园里的各人评论了一番。不妨来看看《红楼梦》里的人物对白:
宝玉又不是这里头的货。大奶奶(李纨)是个佛爷,不中用……再者,林姑娘和宝丫头两个虽好,可都是亲戚。况且一个是美人灯,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看来,...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5
冯小刚的饭局上,许久未见的歌手张燕在唱歌,为提携新人苗苗也为了助兴,一旁的冯小刚好像家长让“闺女”跳舞,很多人都齐声叫好,陈道明在一旁却说:这丫头穿着高跟鞋不方便。
随着起哄的“观众”越来越多,陈道明又说了一句——你TM没见过跳舞啊!因为这个事件,网上出现了很多解读,有人嫌京圈文化圈略显油腻,也有人盛赞陈道明一尘不染!
其实事情远没有网上说的那么严重,因为苗苗最终漂亮地完成了舞蹈动作,在众星捧月中完美谢幕,心满意足;
冯小刚也再三跟身边的人解释,我没让我们女演员给大家跳舞,人家不轻易跳舞;
而网上疯传的陈道明那句“他妈的”,也更像是朋友之间的玩笑;
更多的观众,其实都想视频里的葛大爷一样,一边鼓掌叫好,一面关切地说:“小心,比划比划就行了...”
年轻那会儿,陈道明就是一个一身傲骨的人,书香门第,他从小就一身书卷气,因为时代动荡,他考取了天津人艺,进入了影视行业。
他跑了八年龙套,没有台词、不露正脸,有的时候还要演死尸,那是他生命中最暗淡的日子,有次化妆师要给他化妆,他拒不接受——既然只能露半边脸,那我只画半边脸的妆!就这样,他不卑不亢地度过了八年,这段时间他比任何人都渴望出头,但他知... 阅读全帖
j*****i
发帖数: 1292
6
我爷爷结婚照因该是1920年代的。奶奶西式婚纱,爷爷是马褂。他们就是普通人。
当然可以算书香门第。但绝对不是富豪或高官。
m******r
发帖数: 4351
7
很多事情,其实需要的就是稍微多思考那么一下子就行了。
真要比秦始皇的焚书和满清的毁书,就要比执行的可行性和效果。
秦始皇的焚书为啥那么凶悍,有如下几点。
第一,容易执行。"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
,悉诣守、尉杂烧之"。秦朝的极其简便,只要随便一翻, 就知道这本书是什么书, 除了
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都烧。而满清的还要仔细地翻里面是否含有禁词, 执行成本相差不
可里记.
第二,秦始皇的法令严酷的多,范围也大得多。"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清朝也就是明史晚期和文学著作涉及到满清那一段是禁区,而
秦朝基本上历史和文学到处都是雷区。
第三,秦朝的时候文化还不发达,造纸书和印刷术没有出现,秦朝的书少而且笨重无比
而不好藏。而清朝随便一个书香门第里面藏书万卷都是小意思。也就是说,清朝挨家挨
户去搜查禁书几乎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点就是自上而下的执行效率了。秦朝能够让上百万人服劳役,而清朝光凭仅占总
人口百分之一的满族人,去压服另外99%的人热情洋溢地积极毁书,实在难以让人信服。
从结果上看也很明显。秦朝的烧书,首先毁灭了中国秦以外
c***c
发帖数: 21374
8
我这支祖上在清朝有两个进士,若干个秀才
算起来我也是书香门第
哎,可惜文言不行呀
m******n
发帖数: 6673
9
高高的青石牌坊,矗立在牌坊村外的大路上。无边的田野向四周伸展着。春天的油菜花
,铺展着一片耀眼的金黄;夏日的稻浪、荷叶在风中翻滚;秋天来了,高大的黄槲树上
,每一片叶子都变成了琥珀色……
这一切,都在见证着一个事实:寒来暑往,柳色秋风,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历
史的脚步,总是沉重而又艰辛的;但历史的脚步从来都不会无端地停止,即使是在偏远
、恬静的,仿佛时光走得格外缓慢的古老村庄里,也毫不例外。
让我们继续讲述邓氏家族。
等到邓小平的祖父邓克达这一辈在世时,时光已经进入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即清
朝的同治年间了。
这时的邓氏家族已经由盛而衰。原本世代书香、英才辈出的邓家渐渐趋于零落,用
毛毛的话来说就是:“那个清初的邓翰林再风光,再为后辈感念,也毕竟不能再生了…
…我们这一支的后代们,看样子是怎么也沾不上那个邓翰林的阴德了。”
邓小平的祖父邓克达,在牌坊村也许只能算是一个勤俭持家的小手工业者兼农民了
。他的田产少得可怜,大约只有十几亩地吧。但他为人俭朴,勤苦肯干。而且除了插秧
、种田之外,还会养蚕缫丝,纺线织布。他苦苦地积攒着微薄的一点收入,像燕子衔泥
垒窝一样,一点一点地筑造着自己的一
e********3
发帖数: 18578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其实美国最典型的太子党就是
恩,中国要是在一个地区的人里面查,尤其是没有太多外来人口的,比如长沙,武汉,
重庆,要是一个阶层的,比如书香门第,十有八九是远亲的关系。
美国移民过来的爱尔兰,英格兰中高层人数本来就不多,有远亲关系很正常。
s*****d
发帖数: 58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redalarm19 (pp),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林彪和谭政的恩怨ZT(老虎肉请进来点评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16 16:10:31 2010, 美东)
可能看书看得少,孤陋寡闻,到现在,林彪亲手整过的人,只找到谭政。
林彪不用说了,说说谭政。
谭政,湖南人。和陈庚两家世交,陈赓的祖父曾是曾国藩湘军的猛将;谭家是书香门第
,谭政的祖父是方圆数十里有名的绅士,两家都是当地有名的大户,田地上百亩。两家
门当户对,几代相交,过往甚密。
谭政小陈庚三岁,大陈庚的妹妹陈秋葵三岁。谭政11岁的时候,和陈秋葵订亲,18岁结
婚。谭政和陈庚参加红军后,湖南老家被国军攻占,家人被抓,陈秋葵忧思过度,生病
去世。
谭政参加南昌起义后,上了井冈山,给老毛当机要秘书,一年后,去红12军任政治部主
任,从此,干了一辈子政治部主任。红12军被红22军合并,谭政是红22军政治部主任。
很快,红22军被红一军团合并,谭政任红一师政治部主任,开始跟林彪。
文革期间,最流行的口号之一,永远做毛主席的人,做林副
t******0
发帖数: 629
12
他们给自己定位就是“出身书香门第,方为人上人”,你如果让他们到乡下和你一样修
地球,他们就比死还难受。。。。。。伤痕文学都弄出来了。。。。。。
其实,农民世世代代在乡下修地球,人数是“书生”的成千上外倍,那农民委不委屈?
没看见伤痕文学讨论此事的,一个比一个格局狭隘。。。。。。
所以说,中国大多数安逸长大的读书人(学二代)只信奉“学而优则仕”,对劳苦大众
没什么感情,对社会没有责任感,所以“知识”越多越反动。
t******0
发帖数: 629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文人最喜欢民主自由
这条鸿沟是客观存在的,谁也不希望有它存在,但是回避不是正确的态度。
“穷文富武”不能教条的理解,我拿李世民举例,武功据说很高强,由于出身贵族,文
化水平当然也没得挑,关于他的武功,不仅自己练得好,还有手底下那军队!这的却一
般人比不了,出身地位,资金实力。。。
对于李世民,无论是“文”还是“武”,都没有特别的门槛。
但是老百姓呢?几乎连“武”的边儿都占不到(别告诉我种地的锄头也算),所以他们
的生活中,文和武的门槛都很高:
实际上文的门槛在某些情况下更高,“书香门第”可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叫得起的,祖父
小时候就要花钱上私塾,不能像孔乙己一样“窃书”而是自买笔墨纸砚,然后可能考取
功名,然后再加大子孙的教育投入,良性循环。。。知识和钱的关系啊。。。
对于普通老百姓,什么叫武呢?李世民的那种“武”,他们可高攀不起,顶多街上杂耍
卖艺或者是出家,或者就是到朝廷的军队里卖命,注意这个词“卖命”!你如果想进军
队,不仅不要你钱,抓壮丁也要把你拉进军队里的。
所以突然出现个“穷文富武”来讨论LZ的问题,莫名其妙,也被拐跑题了。。。
如果你说的不是老百姓的“文武”(其实老百姓既没文有没武),而是达官贵... 阅读全帖
j****e
发帖数: 12067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host 讨论区 】
发信人: dancooper (诚能见可欲而思谦冲以自牧), 信区: Ghost
标 题: Re: [转贴]梦魇照进现实:中国古代那些稀奇古怪事 『天涯』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r 2 03:50:40 2011, 美东)
11、飞来艳福千万当心
有一个叫段宰的人,带着妻子住在婺州(今在浙江金华)浦江县的一处僧舍内。有一天
,段夫人在门口歇息,一个女人来乞讨,很是可怜,段夫人见她模样也还周正,又正当
壮年,就问她的情况,女人说自己没有丈夫也没有亲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只得乞讨
为生。段夫人动了心思,说道:“既然这样,你何不做人家的小妾而甘愿做乞丐呢?”
女人答道:“我不是不想,只是我贫贱命苦,没人肯接纳我啊!”段夫人说道:“那你
干脆来我家得了。”(自己一家还寄居僧舍,还要打肿脸充胖子,给自己老公找小妾,
真是可笑可悲。)
女人说道:“要是我能到您家打打杂勉强过活,可真是老天有眼啊!”
段夫人很高兴,请她进屋,沐浴更衣,打扮一番,果然有一分颜色。教她做饭,十天即
会。教她唱曲儿,一个月内也学得像模像样,也算得上兰心蕙... 阅读全帖
a*********3
发帖数: 660
15
南方周末长篇巨献:共和国总理朱镕基
2003年3月8日
目录
传奇身世
自幼失双亲 凄孤中度童年
求学生涯
中学时代:能背圆周率到100位的沉默少年
朱镕基和他的同学们:历经曲折坎坷始终心不能忘
负笈清华:“误入歧途”的学生会主席
朱镕基的清华情缘:十七年院长生涯永远的清华人
跌宕年代
朱镕基的跌宕年代:20年“右派”培养浓厚平民情结
朱镕基步入“高层”:幸遇伯乐不改直言本色
从右派到总理朱镕基“破格”晋升的“根据”
上海施政
甲肝没病死人 倒把市长快累死了
铁腕治吏:腐败分子的阎王爷
布衣市长:从不刻意掩饰感情是人性化的政治家
魅力市长:妙语连珠对“外”从不遮“丑”
浦东拓殖:12年走过发达国家100年的历程
“皇甫平”事件破除思想僵滞 支持者正是朱镕基
副总理时期
副总理时期:“朱老板”是一个真正懂经济的
朱镕基的1994改革年:“经济沙皇”捅了马蜂窝
朱镕基领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政策全面转向
总理时期
新任总理以悲壮开场:“我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面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惨烈图景决心排雷
闯两大雷区:一是国企改革一是机构改革
朱镕基:我不能接受“赤字总理”这个荣誉称号
朱镕基的“入... 阅读全帖
f****i
发帖数: 9419
16
一,先给自己数据形容出错道歉,确实是从84%增长到96%,几十个百分点用词有些夸大
和不准确。其次是我建议看一篇文章叫《毛泽东的教育奇谋》,算是一家之言,但是我
比较认可。我也认可你说的内容,就是老毛文革是毁了高等教育,培育初级教育。以我
个人来说,确实对于高等教育来说,中国在文革是毁了很多适龄高考的人一生的。这一
点我在回复你的帖子内容就说过了,可是从教育人群来看,你的屁股坐在什么位置来看
高等教育和初级教育的对比很重要。对于适龄高考的人来说,确实是很黑暗,可是以对
民族长远来说,这个牺牲是更对的。最后我个人不同意你所说的有没有文革适龄儿童都
会增长这句结论。首先60年代适龄儿童入学率有过下降,教育开支倾向于高等教育而忽
略初级义务教育的情况是有的。以我个人来说,我父母都是当时义务教育扫盲的受益者
。这就是一个国内自己例子对比,还有一个横向国外的对比,印度的基础教育。你再查
查印度60年代到70年代的适龄儿童入学率增长幅度如何?应该说老毛文革时期的教育就
是拖延高等教育,普及初级教育。至于说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我只是要说,工农学员
并不是很多人说的那么次,当然,我从不否认,如果老毛扶...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17
李淑一回忆:柳直荀判死刑时已被拷打至残废 仍被判乱棍打死
从浪漫的《蝶恋花》到真实的柳直荀之死
作者:熊友渔
一九五七年五月,毛泽东填了一首《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以缅怀
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此词所赠答之李淑一女士,正是柳直荀烈士之遗孀;而杨开
慧烈士,国人咸知,是正牌的毛夫人,可不是后来的姘妇白骨精。
杨开慧(1901-1930),乃名门闺秀、“窈窕淑女”,不幸“降兮北渚”,为
韶山冲泼皮毛泽东“目眇眇兮愁予”、进而“痞子好逑”起来。湖南痞子终 于在19
21年得手,旋令杨女过上颠沛惊恐的日子,还令其成为连续不间断的生育工具。有甚
者,1927年,毛泽东终于不耐寂寞,撇下了妻小累赘,飞身逸走 井冈山;更有甚
者,毛以“空间”混打“时间差”的牌,乘机另结新欢。杨开慧遂为湖南军阀何键所执
。据诗人萧三说,杨开慧“没有作过什么共产主义的活动”; 作家刘济昆也说“她是
典型的贤妻良母,从未祸国殃民”,也谈不上“革命”二字。但此时的她,“孤儿寡母
”地身陷囹圄,并被威逼脱离跟毛泽东的关系。
正当毛泽东在井冈山寨,与“革命新人”贺子珍(孰料她从此也步上了杨开慧的后尘)
共度革...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北安河回想曲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113
·王克斌·
文化革命中,清华大学的工宣队为了落实毛泽东主席的五七指示,分期分批派教师们到
农场劳动锻炼,改造思想。开始时固定在鄱阳湖的鲤鱼洲,发现血吸虫病以后,又把场
址选到北京南郊大兴县的团河农场,还有一只小分队到海淀的北安河公社去插队。1973
年春,在我宣布结婚日期后,工程物理系210教研组的刘书记突然决定让我婚后立即到
北安河插队。作为一个立案审查的516分子,我别无选择,只好离开年迈的双亲和年轻
的妻子,按时去报到。
到了北安河,已是午饭时刻。我按照当时的习俗,带了一包杂拌糖,分散给新的战友和
同事,他们都很热情,祝贺我新婚幸福。这里离清华大概有20多里路,不算太远,两周
回家一次,有卡车接送。从三月到八月底,总共半年的时间。比去团河57干校要短半年
。来到这里插队的有20几个人,分成两个小队,一个在北安河,一个在徐各庄。水利系
政工组长马马振宗老师是总领队。我们北安河分队主要来自水利系,电机系,工物系,
动农系和行政部门。老教师里有马振宗,王志尧,...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53800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乱世枭雄毛泽东(转载)
乱世枭雄毛泽东
作者:阿唐
三十年前的一个子夜,毛泽东走了,抛下了这个他已经整整统治了二十七个年头的古老
国度,径自去了。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首传唱在中国大街小巷40年之久,并且在1970
年被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带上了太空的歌曲,曳然而止。
不象他的忠实臣子周恩来,生命的最后阶段,被病魔折磨得不成人形,远远拍摄的追悼
会上的新闻照片也不能掩盖他骨瘦形消的模样。也不象他的部下后来成为潜在对手的刘
少奇,饱受精神折磨后,披散着长达盈尺的白发,睁大着不甘心的眼睛,恨恨地离开了
人世。毛泽东走的很安详,昏睡之中,尘世与冥界之间一个趔趄,就去了。
其实早在4年前,他老人家已经走了一回。那是在他的亲密战友林彪叛他而去之后,他
实在经受不住日夜不眠苦苦思考而不得其解的痛苦折磨,休克了过去,在鬼门关上走了
一遭。
自那以后,毛泽东的生命之火似乎已经奄奄一息,新闻照片和电影上,他总是一付淡淡
的表情,很少再展现慈祥的笑容。对,慈祥,就是这个词,大概是那个年代里面与毛泽
东一起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另外一个就是伟大。伟大的舵手累了,他革命了几十
年,奋斗了几十年,把他的老对手蒋介石赶... 阅读全帖
e***z
发帖数: 7126
20
从wiki上照片上看
这哥们儿两眉粗淡不一,主死于非命。
不过此君出身书香门第,按理应该知道深浅进退。这种自寻死路的胡来,不知道后面有
什么故事。
C********g
发帖数: 9656
21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
采写:米鹤都·墨诞、编辑:米鹤都
◇ 前言
又是一度“九一三”,网上到处可见为林彪抱打不平的长篇短语。我对林副统帅素
无好感,当然也并不赞同将文革前期的污水全部倒在他的头上。不过,他确如一些文章
所言那般“睿智”和先知先觉,为何在1959、1962、1966三个历史关键时刻,他却都义
无反顾地站在了错误的一边。其实他的功过都是非常清楚的。不说作为一个真正以人民
利益至上的历史人物,就从爱护个人“羽毛”的角度,他也不至于做出哪些助纣为虐的
勾当。
本文并非评述林彪的功过,而是由此想到那个黑暗时代中曾挺身而出的草根英雄。
文革初起之时,曾经有两个不知名的北京中学生,给林副统帅发出了公开信。此信震动
了全国,也激发了人们对绝对迷信的第一次反思。在这个意义上,他们远比此时正在制
造现代迷信的林副统帅高明得多。尽管他们很快被镇压下去,但是依然对人民而后的反
思留下了火种。
在1976年的那次人民群众奋起反抗文革暴政的斗争中,他们再次率先站了出来。
1977年1月,他们和...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也谈“知青文学”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1820
胡果威
因为我是知青,所以我最喜欢读知青文学,如叶辛的《孽债》和邓贤的《中国知青梦》
,还有描写知青生活的电视剧,如《血色浪漫》和《今夜有暴风雪》。除了精神食粮之
外,我还酷爱约几个插兄、插妹到“黑土地”之类的东北馆子去怀旧,烧茄子得特别嘱
咐“别打皮”,酸菜饺子就大蒜必须是“牙捣”,大葱蘸酱更是必不可少。
我之所以喜欢知青文学,并不是因为知青文学的文笔特别好,而是因为知青文学既真实
又有深度,能使我产生共鸣。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一直是油与
水的关系。以我的外公为例,抗战时,我母系的丁家在镇江,南京沦陷后,日本人在南
京大屠杀的消息传到镇江,当时因为丁家没钱,只好跟随佣人到苏北的乡下逃难。丁家
是书香门第,我外公虽学而不优,没有功名,毕竟是个穿长衫的知识分子。到了苏北,
母亲全家与佣人家同吃同住(其实是免费的蹭吃、蹭住),外公却从来没有与佣人家同
劳动,甚至连一根麦穗都没捡过。即便如此,佣人家仍将外公当老爷般伺候,专门到黄
桥为他买烧饼和老...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8912
23
舻声听未了,山水送孤帆;对面青如画,回头绿满岩。半空云袅袅,一带水巉巉;船尾
澄流迥,峰腰旭照衔。青疑留古岸,翠欲上征衫;流响惊凫雁,浓荫郁桧杉。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据说,这首把山水行舟的情景描绘得活灵活现的清新秀丽的五言律诗是南京才女傅善祥
在太平天国科举考试中的杰作,而她因为这首诗夺得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然而
,就是这位才貌双全的一代才女后来竟成为了太平天国第二号人物东王杨秀清的贴身女
官,继之成为了宠冠王府的地下夫人。白天,她为东王批发奏折,起草文件;夜晚,她
与东王同床共枕,俨然一对事业上的伉俪。那么,才貌双全的傅善祥如何成了东王床上
的女秘书呢?这还要从他的身世说起。
傅善祥出生于南京城里的一户书香人家,父亲以开馆授学为业,膝下有傅善祥与姐姐傅
鸾祥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在父亲影响下,两姐妹自幼攻读诗文,堪称一对才貌俱全的
姊妹花。太平天国人主南京那年,姐姐鸾祥十八岁,妹妹善祥年方十六,都被太平军收
编到“女馆”中。
“女馆”就是太平军作战时期的“女营”。虽然已到南京后,改名“女馆”,不再参加
战争,但编制仍然是军事化的。...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胡同风情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1934
王克斌
北京崇文区药王庙前街二巷在西侧有4个小院,我们住在二号。胡同东侧是两个大院的
后墙。靠南的是个大杂院,院门在受禄街口,除了杂散的居民外,内有两家民营企业,
一个是大兴煤铺,担负着周围取暖和做饭用的固态燃料,用通俗的话就是一家摇煤球的
。那时,还没有实现机械化,把煤粉浇上水和成煤泥,在地上铺平后切成方形小块,再
放到一个直径1.5米的扁筐中,几个人摇来摇去,把煤泥摇成球形,晾干,便于运输和
使用,100斤煤球1元05分钱,冬季每户用煤量大约500斤。另一家企业是屠宰场,听说
,把驴带到这里后,先在驴的头部打一闷棍,然后下刀,业主姓杜,他的二儿子叫顺子
,长着一双扇风大耳,和我们是同龄的好朋友。解放后,没几年,屠宰场就搬迁了,以
至于我没看过杀驴的惨痛场面。我父亲读过几年私塾,当然知道昔孟母,择邻处的典范
,他却在屠宰场后身申办了永久居留,大概也是出于无奈。好在,我们没搬,屠宰场走
了。否则的话,按近朱者赤的基本原则,我长大了说不定会成为一位毛驴的职业杀手...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25
2003年的时候,我不知不觉闯进这片墓地(红卫兵墓园),当时大门是敞开的,我信
步走进去,墓园很清静,但视觉上的震撼对心灵的冲击是巨大的。这么大的墓地规模,
有这么多人死了埋在这里。墓地荒草丛生,树木倒下来压在墓上,墓碑上是厚厚的青苔
,跟今天完全不一样。两边的草有一人多深,非常荒凉,想看那些墓碑,非得要扒开浓
密的荒草。我看到那些墓碑以后,心情很沉痛。
想起来,他们这些死者中,很多是跟我同龄的人,有的还是我的同学,他们在“文
革”中,无端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其墓碑今天依然冷寂地伫立在这片陵园之中,碑文
中“烈士”的称谓和现实中被有意、无意的漠视,凸显出他们的身份在历史定位上的尴
尬和无奈。那么我们今天活着的人是不是应该本着自己的良心、本着同学之情为他们做
点什么。我当时就下定这个决心,要对这片墓地(死者)资料进行力所能及地搜集和整理。
烈士的墓园
我搜集资料是从2003年12月开始。现在,绝大数的墓我都搞清楚了。死者的姓名、
年龄、死亡的时间、为什么死、怎么死的、死在哪儿等,这些就是我想收集整理的资料。
这块墓地实际上很有来头,历史上叫做复元寺墓地,因为这块墓地后面原来有个小
庙——... 阅读全帖
d*****u
发帖数: 17243
26
古代能读书识字的都是书香门第比较多
不像现在是个人都认字,所以很多人用笔墨攻击“小资产阶级”
p******9
发帖数: 7130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红朝史·佞臣传·温家宝
300伪币征温家宝传的呢?伪币拿来
红朝史·佞臣传·温家宝
温家宝者,天津北辰人,自言其书香门第,家世清白。然查其族人温世珍为日据时伪天
津市长,家宝之父祖其时多承其恩惠。光复后,世珍先为国民政府拿获,家产抄没,后
为人民政府公审枪决。家宝之父祖以附逆受牵连,家宝时虽童稚,口不能言,然恨滋于
心矣。 太祖建国21年,家宝入京师学堂学质地勘探, 文革二年,赴甘陕采矿。默默无
闻十余年,至改开元年,官才至九品。
改开元年,耀邦苦中央财政困乏,大兴矿山,号“有水快流”。宝大力推行之,甚得改
开派欢心。数年间连升五级,至地矿部政治部主任。宝以耀邦知遇之恩,遂力行耀邦之
政,为耀邦腹心。
当是时,中宗皇帝在甘陕经年,励精图治,军政,文教齐备。耀邦私授在京城传谣:以
中宗皇帝修水利,宝修地质为名,并称中宗皇帝与宝为“山水神童”,闻者莫解其意。
改开6年,太宗夜召宝桥牌,已而从容谓宝曰:君为耀邦,为党耶?宝惊对曰:唯上皇
马首是瞻。太宗甚喜,赠宝直奏之权,寻迁宝中央办公厅主任。宝跪安趋出,出中南海
新华门,不觉汗已透背。自是宝常入中南海太宗处陪侍,监国书记处大小是非,太宗尽
知之。
改开七年,太宗废...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22734
28
你这个对唐不合适啊。首先唐比较抑制土地兼并,一直到杨仪两税法,才放弃为民置产
的理念。其次唐的问题不在积弱而在黩武。特别是河朔,尾大不掉,却又能作为朝廷屏
藩。唐弱由于河朔强,唐亡因为河朔弱。
其实中国并不存在王朝循环。我简单提提我的理解。
秦之前,血统贵族逐渐衰弱,到汉武之后彻底消灭。是为"血阀"时代。继起的,是学阀
。东汉到魏晋,门阀都是书香门第,互相察举,是为学阀时代。隋文帝开科举,学阀渐
渐衰弱。然而继起的却是军阀。唐五代的军阀时代,到宋结束,儒家道统复兴,党争时
代到来。然而自此而下,政治始终在部族和儒家文官集团间交替。文官集团自称道统传
人,姑且称之道阀时代。
所以中国历史大方向,可以归结为:
血阀,学阀,军阀,道阀,顺次演进。期间的起落,都是小风浪。
T*****y
发帖数: 18592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当年看五人墓碑记
哈哈哈哈
因为这些年阉党的后代起来了
开始对东林党复仇了
郭德纲说的,书香门第,宦官之后
b**********s
发帖数: 9531
30
原题:一位清代翰林眼中的华盛顿总统
(邸永君,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有一座标志性建筑——华盛顿纪念塔。塔壁镶嵌着铸文石刻计
190方,取自世界各地,皆为歌颂美国国父之词语,旨在显示其在全世界的影响。其中
,一方刻石为汉字所书,镶嵌在纪念碑第十级墙壁上,碑文如下:
“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
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
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
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
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碑文摘
自清代道光年间福建巡抚徐继畬所著的《瀛寰志略》)
品读碑文,不难体味出作者对华盛顿的赞誉之情。徐继畬认为,华盛顿勇武胜过陈
胜吴广,豪雄超越曹操刘备,且功成不居,不恋权位;创推举之法,乃古代圣贤“天下
为公”遗意之体现者。此外,还对美国“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
,创古今未有之局”的新制度予以衷心赞美。
徐继畬(...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31
柳直荀已被拷打至残废 竟仍被法西斯匪党判乱棍打死
从浪漫的《蝶恋花》到真实的柳直荀之死
作者:熊友渔
一九五七年五月,毛泽东填了一首《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以缅怀
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此词所赠答之李淑一女士,正是柳直荀烈士之遗孀;而杨开
慧烈士,国人咸知,是正牌的毛夫人,可不是后来的姘妇白骨精。
杨开慧(1901-1930),乃名门闺秀、“窈窕淑女”,不幸“降兮北渚”,为
韶山冲泼皮毛泽东“目眇眇兮愁予”、进而“痞子好逑”起来。湖南痞子终 于在19
21年得手,旋令杨女过上颠沛惊恐的日子,还令其成为连续不间断的生育工具。有甚
者,1927年,毛泽东终于不耐寂寞,撇下了妻小累赘,飞身逸走 井冈山;更有甚
者,毛以“空间”混打“时间差”的牌,乘机另结新欢。杨开慧遂为湖南军阀何键所执
。据诗人萧三说,杨开慧“没有作过什么共产主义的活动”; 作家刘济昆也说“她是
典型的贤妻良母,从未祸国殃民”,也谈不上“革命”二字。但此时的她,“孤儿寡母
”地身陷囹圄,并被威逼脱离跟毛泽东的关系。
正当毛泽东在井冈山寨,与“革命新人”贺子珍(孰料她从此也步上了杨开慧的后尘)
共度革命的宴尔... 阅读全帖
k*****r
发帖数: 21039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afemrenla (Light be with you.),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土木堡之变的幕后:一场有预谋的政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16 00:31:04 2014, 美东)
明军六师出征,由于严重“缺粮”,不得不回军,行至土木堡,得知怀来等城池全部失
守,归路全部被断,不得不在土木堡就地扎营,而就在此时,也先的瓦剌兵马源源赶到
,把明军包围在土木堡。
土木堡并非是一个军事据点,其地原名“统幕”,讹称为“土墓”、“土幕”、“
土木”,不仅未有城墙护池,荒地无水草,明军掘地两丈多深也挖不出水来(这一段记
载有问题,怀来县明代中叶景泰年间的一些资料。其中有涉及地下水的当时怀来县,地
下水位比现代高得多。一般最深两丈,就算六米吧,就有地下水渗出)。士兵缺粮还可
以忍受,没水才是最要命的事情。土木堡南面十五里处有一条河,却早已经被阿剌知院
军首先占据。明军水源被断,军心大乱。
八月十五这天,中秋月圆,数十万明军被围,又饥又渴,精神几乎崩溃。也先很有
军事才能,他分出一支军...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3
忆外公——中国心理学第一人张耀翔(一)
(2015-01-09 12:49:51)


作者:徐 方

现代心理学是在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又是谁最早将西方心理学介绍给国人、并
使这门学问在中国站稳脚跟的?外公张耀翔于1937年在《我的教学生活》一文中这样写
道:“知我者莫若自己。最后请让我对自己十七年的工作,试下一客观评价:张某对心
理学并没有什么特殊贡献,不过他把心理学在国人心目中演成一个饶有兴趣、惹人注目
的学科,则是事实。民国九年(1920年)以前,心理学在中国太神秘了,太枯燥了。凡
听过他讲授或读过他文章的人,大都感觉兴趣,留下深刻印象。从此,对心理学注意的
不知凡几。因受他影响而志愿专门研究,毕业出去担任同样学科而成功的,亦不乏人。
这些,当然同时... 阅读全帖
q*****k
发帖数: 586
34
四十岁以上的人对于赵一曼这个名字是不陌生的,她是少有的抗日女英雄,曾在抗战期间率领东北抗日联军打击日本侵略军。1935年11月,她在与敌作战中被俘,并经受住了酷刑折磨。1936年8月,赵一曼在遭受了日军惨无人道的酷刑摧残折磨后,被日军处死,年仅31岁。
在临刑前,赵一曼给年幼的儿子留下了一封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赵一曼殷殷期盼的宁儿的大名叫赵掖贤,她的丈夫叫陈达邦。陈掖贤一直由身在重庆的伯父陈岳云抚养,直到12岁才与亲身父亲陈达邦相认。
陈达邦190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县的书香门第之家,与中共党员任弼时是姑表亲,其妹妹陈琮英后来嫁给任弼时,两人是亲上加亲。国民党“容共”后,陈达邦在任弼时的介绍下,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其后加入中共,并被送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上个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后,特别是1966年文革开始后,许多和苏联有一定关系的干部被打成“苏修特务”,遭到残酷批斗,陈达邦亦未能幸... 阅读全帖
q*****k
发帖数: 586
35
四十岁以上的人对于赵一曼这个名字是不陌生的,她是少有的抗日女英雄,曾在抗战期间率领东北抗日联军打击日本侵略军。1935年11月,她在与敌作战中被俘,并经受住了酷刑折磨。1936年8月,赵一曼在遭受了日军惨无人道的酷刑摧残折磨后,被日军处死,年仅31岁。
在临刑前,赵一曼给年幼的儿子留下了一封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赵一曼殷殷期盼的宁儿的大名叫赵掖贤,她的丈夫叫陈达邦。陈掖贤一直由身在重庆的伯父陈岳云抚养,直到12岁才与亲身父亲陈达邦相认。
陈达邦190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县的书香门第之家,与中共党员任弼时是姑表亲,其妹妹陈琮英后来嫁给任弼时,两人是亲上加亲。国民党“容共”后,陈达邦在任弼时的介绍下,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其后加入中共,并被送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上个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后,特别是1966年文革开始后,许多和苏联有一定关系的干部被打成“苏修特务”,遭到残酷批斗,陈达邦亦未能幸... 阅读全帖
f**********4
发帖数: 2617
36
你家姑娘小小年纪就开始读这个程度的历史了,看来是书香门第啊。
另外就算是真矮的话,不是有句话么,爹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
a******i
发帖数: 174
37
明清时期,“状元”特指殿试第一名,依次而下,会试第一名称“会元”,乡试第一名
称“解元”,院试、府试、县试第一名则通称“案首”。科举之途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考个“状元”已属不易,连中“三元”则尤为难得,至于从县试到殿试,六战六捷,
六获第一,难度自然最大。历史上只有一人曾从县试到殿试六夺第一,他就是明代的科
场奇才黄观,时人称其“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黄观,生于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南直隶贵池人(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父
亲黄古出身书香门第,后家道中落,不得不入赘贵池上清溪的许家,成了“倒插门“的
女婿。黄观出生后,即从母姓,名叫许观,直到他做了礼部右侍郎以后,才获得恩准恢
复原姓,改称黄观。
黄观酷爱读书,他的老师是元末学者翰林待制黄冔。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黄观以
贡生的身份入太学。这年八月,他参加乡试的考试,获得第一名,中“解元”。次年应
会试,又得了第一名,中“会元”。同年,他参加由明太祖朱元璋亲发策问的殿试,再
次获得第一名,中“状元”。这样,明代第一个连中三元的读书人就诞生了。
一个考生只有在三次大考中都得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三顶桂... 阅读全帖
L***i
发帖数: 334
38
袁世凯的死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不外乎气死说与病死说两种。然大都语焉不详
,不能作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我认为袁世凯的死因应该有一个较可靠的结论
袁世凯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世家,袁世凯有史可据的祖先最早可追溯到他的曾祖父袁
耀东。袁耀东是庠生,庠生是科举制度下府、州、县学的生员的别称。袁耀东不到40岁
就死掉了,据说是读书累死的,而他的妻子郭氏却活到了90多岁。郭氏出生于大户人家
,在她教育下,四个儿子都比较有出息。其长子袁树三也就是袁世凯的祖父,是廪贡生
,曾经署理陈留县训导兼教谕;次子袁甲三系进士出身,因有功于朝廷,先后被升为钦
差大臣、漕运总督,一度督办河南、安徽、江苏三省的军务,皇帝多次颁发“嘉奖”,
赏戴花翎,穿黄马褂;三子袁凤三为禹州训导;只有四子袁重三没有入仕为官。
项城地处中原,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相命、堪舆、巫术在当时的社会中异常活
跃。悲伤的袁家人在失去几位亲人后,开始认真的思索,发现袁家男人都不满花甲而死
。袁世凯的曾祖父袁耀东仅活到不足40岁就死了;袁甲三1863年因染病去世,算是袁家
人寿命最长的一个,也只活57岁;袁世凯的亲生父亲袁保中终年51岁,嗣... 阅读全帖
f*l
发帖数: 742
39
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皇帝生气发火,那朝臣只有低头领罪的份。不过,几千年的
历史总有那么几个个案。皇帝发火,他们反倒不怕,宁死也要谏言。
宋朝的皇帝不怎么样,但有很多忠君爱国的臣子,也有一些直言劝谏的宰相,寇准就是
其中一位。寇准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寇相在五代后晋时中过进士,曾在贵族府第
做小官。寇准出生后不久,父亲就去世了,因此家境贫寒,可是深受书香世家影响的寇
母十分重视寇准的学习。少年时的寇准,聪明好学,从书本上学得许多知识和道理。尤
其对《春秋》三传,读得烂熟,理解得很透彻。这为他以后入仕从政打下了初步的知识
基础。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18岁的寇准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大理评事,一年后又被派往归州
巴东任知县。22岁升任成安知县。以后他又先后升任盐铁判官、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
等直学士等官。寇准官运亨通:不是由于阿谀逢迎,依附权贵,而是他刚正廉明不畏权
,非常受人敬仰。寇准的青云直上靠的是自己的忠诚与智谋,宋太宗说他“临事明敏”
。寇准在太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
使。景德元年与参知政事毕士安一同出任同平章事(宰相)。
端拱二年某日... 阅读全帖
m********s
发帖数: 55301
40
而且还是北京人,出生于书香门第。
全国政协委员
i******s
发帖数: 359
41
很多人对清朝名臣纪晓岚的了解,都是来自于电视剧《铁嘴铜牙》,因为这部剧中纪晓岗代表忠臣和臣贪和珅的斗争,真是太精彩了。但是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与和珅的关系却和剧情干好相反。
其实,历史上,纪晓岚与和珅的关系就像是忘年交。年轻的和珅处世外向泼辣。年老的、处世逐渐内敛圆滑的纪晓岚会时时善意地提醒和珅。两人既有政见不同带来的争吵,也有默契的配合。在工作中,更多的是和珅对纪晓岚的关照;在人际关系上,更多的是纪晓岚对和珅的帮助。电视剧中的纪晓岚由张国立饰演,和珅由王刚饰演,但其实历史上的纪晓岚其貌不扬,高度近视,而和珅却是一代美男子。据史记载,纪晓岚比和珅大26岁,两人政见不同,也常常在诗文中互相讥讽,但在政坛,无有很多交锋。这与今日电视剧情节大相迥异。
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
纪晓岚生于清雍正二年,出身书香门第,少年时誉为“神童”,21岁中秀才,24岁考中解元,31岁以二甲第四名进士入仕,先在翰林院为庶吉士,后晋升为右庶子,掌太子府事,在乾隆时恩宠倍加,受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十三年中披星戴月编书,终于编成经、史、子、集四部,纪晓岚还亲自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是一部研究中国文史的重...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和周永康的故事--沈冰自述
我和周永康的故事--沈冰自述 (1) (2016-07-19 20:04:24) 下一个
1
我和周永康的故事
沈冰 著 洪彦 整理
目 录
◎ ◎
楔子
第一章 从未想用美色触及梦想——我是学霸不是校花
第二章 央视的召唤让我放下一切
第三章 央视领导的“重点培养对象”
第四章 我是周永康第二次婚姻的见证人
第五章 我与叶迎春的几个回合
第六章 我和我的世界杯
第七章 我那曾经美满的婚姻生活
第八章 我的闺蜜李小萌
第九章 没有肌肤之亲的李东生有恩于我
第十章 王小丫终成正果
第十一章 我被误解,愤而离婚
第十二章 赵忠祥,我的偶像破灭了
第十三章 在红黑两道游走的郭振玺
第十四章 我曾经成为芮成钢的挡箭牌
第十五章 一顆新星的陨落——欧阳智薇
尾声
****************************************************************************
*******
楔子
经历了漫长的黑夜,今早起来从窗外飘进来一片金黄色的梧桐树叶,我将它作为书签夹
入我的书里,心中不得不感叹,真的是“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这么快,又一个秋天
来临了...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3498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鲁迅距离周作人只有一步之遥
出身书香门第,爷爷是科举官员,好不风光
然后他爷爷为他爹科场舞弊事发,成为最受读书人鄙视的一类人,受尽白眼
童年的这段经历
这应该是其扭曲黑暗性格的来源~~~~~~~~
他们那批人亲日很正常
日俄战争日本赢了,倭寇搞定洋毛子了,确实振奋了一批中国人
秋瑾也亲日,也是日本留学
问题关键是对中国的“恨”
d****d
发帖数: 2919
44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
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
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父亲安
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在昆明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
”,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
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抱着学更多的本领
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
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
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
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
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秋
c***c
发帖数: 21374
45
我祖上在清朝的时候有1个还是2个进士,若干个秀才
说起来我也是书香门第,赫赫
k*********u
发帖数: 2897
46
我们家全是农民。
解放前,我爷爷手里还有几十亩好地,自己
跑点小买卖,家境不错。后来划成分的时候,
因为我爷爷为人忠厚和乡邻关系很和睦,所以,
最后也就是土地交共,给了中农的成分,而不是
地主。
我们村被划成地主的几个,基本都是为富不仁,行恶
颇多的小地主,地还没有我爷爷的多,呵呵。
发信人: cynic (cynic@mitbbs 1998->2010->?),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中信澳洲挖矿挖傻眼,司机年薪100万清洁工50万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pr 26 17:26:17 2010, 美东)
我祖上在清朝的时候有1个还是2个进士,若干个秀才
说起来我也是书香门第,赫赫
n******g
发帖数: 17225
47
他家是教书的书香门第,估计造就了这样的性格.
u*l
发帖数: 1943
48
我也觉得这是精英治国的变体,他们见多识广,人缘广泛,自幼饱读史书,营养丰富,
身体健康,书香门第,知书达理。
而且为了下一代继续世袭,会很负责任的。会把国家建设的更好。毕竟,谁希望给儿子
留个烂摊子啊!
u*l
发帖数: 1943
4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旗帜鲜明的支持太子党世袭
这是精英治国的变体,他们见多识广,人缘广泛,自幼饱读史书,营养丰富,
身体健康,书香门第,知书达理。 这些都是泥腿子们难以比拟的。
而且为了下一代继续世袭,会很负责任的。会把国家建设的更好。毕竟,谁希望给儿子
留个烂摊子啊!
e******8
发帖数: 247
5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旗帜鲜明的支持太子党世袭
支持, 终于出来个明白人。

健康,书香门第,知书达理, 吹拉弹唱, 琴棋书画, 能文能武,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 这些都是泥腿子们难以比拟的。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