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乞食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B***o
发帖数: 133
1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慈航法师 著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一、有无的判断
宇宙万有,森罗万象,世出世间一切法,千差万别,形形色色,我们要用甚么方法
去判断这法是有,那法是没有呢?据古来大德告诉我们,判断法的有无,要用五种方法
,佛经上叫做五量:一是现量,二是比量,三是圣教量,四是譬喻量,五是神通量。现
在分别说明如下──
甚么叫做现量?「量」是度量,例如:轻重要用秤量,长短要用尺量,好歹要用心
量,才能得到一个正确的认识。「现」有三种:一是现在,简别不是过去和未来;二是
现有,简别不是此刻未有的人物;三是现露,简别不是现在虽有,而隐藏在里面看不见
的东西。要具足现在、现有,和现露这三个条件,而不用意识思索能够直觉亲证到这境
界,才可以叫做真现量。在佛学上说:眼耳鼻舌身前五识去了别色声香味触五尘的时候
,那是直觉,以及定中缘境,正智契真如,第八识所缘的境界这都叫做现量。
甚么叫做比量?「比」是比较,真正的比量,要有宗旨、因由,和事例。这宗因喻
,叫做三支比量。例如:远见烟就知道彼处有火,看见有生的人物,就知道将来一定会
破坏,听到隔壁有说话的音声,就知道里面有人,这都是用...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宗萨钦哲仁波切《金刚经》开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6 15:14:08 2014, 美东)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金刚经》开示 (一)
台湾,台北,2003 年9 月
英文誊稿︰Jack Sonnabaum;英文审稿︰John Castlebury
誊稿汉译︰ 苏卡;中文审稿︰马君美、周熙玲
----------------------------------------------------------------------------
--------------------------------------------
我非常高兴能够稍微讨论一下这部深奥的经典。许多人牺牲了周末,你们大概有很多比
一大早跑到这里来,更好的事情可做,但是,你们付出了这样的牺牲。我相信,如果以
正确的发心这么做,一定可以累积很多的功德。
有些人来这里,也许只是好奇;有些人来这里,也许是因为朋友...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征读后感, 有包子
一两句就可以了, 一个包子
如果和我想的top感想一致, 10个包子
乞丐变富翁
敦煌研究院 丨 付华林整理 丨 2013-4-18
故事发生在古印度的一个偏远的小国里。在一座小城里,有一天,一个富翁的七八岁的
独子在外边玩耍,追蜂捕蝶,跑来跑去,迷失了方向。这个孩子眼看天黑夜临,更加慌
乱,乱走乱窜,最后流落在他乡异国。举目无亲,衣食无着,沦为乞丐,到处流浪。人
们不知道,也不过问他的姓氏名字,都随口叫他穷子。这“穷子”就成了他的名字。四
十年过去了,四方游食的穷子,无意间又回到了他的故国出生地,乞食来到一个富翁的
大门口。穷子抬头望去,只见屋舍富丽,鳞次栉比,好像一座巍峨庄严的王宫。穷子大
吃一惊,以为自己已走到了王宫门前。一个要饭充饥的人怎么能到这个地方呢?这里不
能久呆,趁没人察觉赶快溜走吧。转身快步而去。由于心虚胆怯,害怕王宫里的人发现
追来,不时回头看一看。望见大门里有一位身著精致衣服的老年人,正看他。穷子以为
是国王,拔腿就跑。
细心观望穷子的老年人,不是什么国王,而是一位富翁。这位富翁年迈无子,终日郁郁
寡欢。年轻时有过一子,但丢失了,虽派人多方查找,但杳无音信。...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轉】]當佛教遇見耆那教
中華佛學學報第19期 (p179-207): (民國95年),臺北:中華佛學研究所,http://www.chibs.edu.tw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19, (2006)
Taipei: The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17-7132
當佛教遇見耆那教
──初期佛教聖典中的宗教競爭與詮釋效應
呂凱文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副教授
p. 179
提要
與佛教同屬於新興宗教思潮的沙門陣營的耆那教,不僅是佛教初興當時的主要競爭對手
之一,同樣也為佛教傳統建構中的宗教制度發展等帶來刺激與滋養。雖然彼此教義有差
異,但是由於雙方實際興起與發展的時代重疊,宗教術語亦甚為接近,在宗教文化共構
處甚多的情形下,學界戲稱兩者為「姊妹教」。礙於彼此宗教競爭,佛教看待耆那教的
態度與耆那教理解自身宗教傳統的心態不同,從而「佛教聖典中的耆那教」與「耆那教
聖典中的耆那教」之間的兩種形象存有差異。若是如此,初期佛教聖典所見的宗教競爭
暨隨之引發的詮釋效應等諸問題,值得注意。
本文擬就前述問題進行論... 阅读全帖
L******g
发帖数: 1371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顺法师 写的 印度之佛教
作者:张开基
(註:主文引用自「印顺法师」所着之「印度之佛教」一书,1985年「正闻出版社」出
版;「印顺法师」为近代中国佛教知名高僧,在此书中对佛教在印度覆亡原因之叙述尚
属客观公允,较少粉饰护短之情事,故引用来作为补充)
『……第一节 教难之概况及其由来
迦王之世(笔者註:指「阿育王」),佛教一跃而为印度之国教,远及异域,炳耀其悲
智之荣光。然诸行无常,迦王殁,不五十年而教难起;自尔以来,佛教退为印度文明之
波涛,不復为主流矣!迦王殁后,其子达摩婆陀那立。依耆那敌徒所传,王尝于五印度
广建耆那寺院;其子多车王,则为邪命外道造三洞窟精舍云。佛元二百零四年,多车王
不孚众望,大臣补砂蜜多罗,握兵权,得婆罗门国师之助,乃弑王而自立。于是冒狸王
朝亡,建熏迦王朝。补砂蜜多罗王,信婆罗门教,行迦王悬为厉禁之马祠,开始为毁寺
、戮僧之反佛教行为。佛教所受苦难之程度,传记多不详。『阿育王傅』,『舍利弗问
经』,极言其寺空、僧绝,有避入南山以仅存者。王殁,佛教乃稍稍復兴,然远非昔日
之旧矣。幸补砂蜜多罗王之排佛,仅及于中印(笔者註:指印度中土或印度中部地区)
,时西北印及南印,非其政力所及也。
...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6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佛说般舟三昧经(下)
譬喻品第四
佛告颰陀和。菩萨得是三昧不精进行者。譬如人载满船珍宝渡大海。船中道坏
。阎浮利人皆大愁忧念失我尔所宝。菩萨闻是三昧不学者。一切诸天人民皆悲忧言
。乃失我尔所经宝。佛言。是三昧经者。是佛所嘱。佛所称举。闻是深三昧。不书
学诵守持如法者。是为愚痴。譬如痴子人持栴檀香与之。而不肯受谓之不净香。主
言。此栴檀香也。卿莫谓不净。嗅之知香。视之知净。其人闭目不嗅不视也。佛言
。闻是三昧不肯受持者。如彼痴子是为无知。反呼世间为有。不入空不知无。自谓
如法。反作轻戏言。佛亦有深经乎。亦有威神乎。反相形言。世间亦有比丘如阿难
乎。佛言其人从持是三昧者。所去两两三三相与语言。是何等说。从何得是语。为
自合会作是经。非佛所说。佛告颰陀和。譬如贾客持摩尼珠示田家痴子。曰评此直
几钱。贾客言。持是珠置冥中。其光所照直满中宝。佛言。其人不知是珠而言。其
价能与一头牛等不。宁可贸一头牛与我者善。不肯者休。如是颰陀和。菩萨闻是三
昧不信。反形相者。如彼痴子。佛言。菩萨闻是三昧信受持修行者。四面皆拥护无
所畏持戒完具。是为高明。智慧深入当分布语人展转相教。当令是三昧久在世间。
佛言。痴人自于前世不供养作功德...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5629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qpl13 (qpl13),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中国大饥荒50年祭 作者:杜君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28 18:08:20 2011, 美东)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1-8-31 本站发布时间:2011-8-31 9:03:25
去年沸沸扬扬的威尼斯电影节上,曾经拍出《铁西区》的新锐导演王兵的第一部剧情电
影《夹边沟》吸引了无数眼球。王兵自幼丧父,看杨显惠的纪实文学《夹边沟纪事》后
,才知道父死于夹边沟,尸骨无存。
《夹边沟记事》可以说是中国的《古拉格群岛》,记述了在席卷全国的大饥荒中,
位于西北戈壁滩不毛之地的右派劳改营粮食断绝,导致大量在此囚禁的知识分子因饥饿
而死。尽管王兵在电影中有极其直接的描写,比如劳改犯由于过度饥饿吃下其他人吐出
的食物,死人被随意暴露在戈壁沙漠,有人从侧面说出人吃人的事实。但相对于小说所
描写的更严苛的情况而言,电影的表现还是较为收敛。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为数不少的
观众忍受不了写实的描写,选择了提前退场。王兵之前拍摄了许多纪录片,...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8
玉佛禅寺“佛门僧人生活体验营”昨日开营,108名报名者如约而来。上海玉佛禅寺方丈、上海佛教协会会长觉醒大和尚接受记者采访表示:“活动系公益性质,收取报名费事出有因。一方面是为信徒植福、培福考虑,另一方面也将这笔善款用于贫困山区儿童教育。”
觉醒法师同时表示,出家体验活动还会继续,已经在考虑每季度搞一次。
因考虑活动常态化而收费
对于这几天颇受关注的“佛门僧人生活体验营”每人2000元的收费,昨天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玉佛禅寺方丈觉醒法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的活动原计划是纯公益不收费的,但策划过程中,不少信众及有意向参与此次活动的民众都提出收费建议,而寺院对此也斟酌再三,最后做出收取报名费的决定,主要基于以下考虑:其一,从佛教信仰的角度来说,寺院的一粥一饭皆为十方善信的供养出家人所用,在家信众来到寺院参加体验营活动,更是深谙因果,如免费食宿,有违教理,甚为不妥;其二,许多信众提出,像这样有意义的善举希望能常态化进行下去,活动本身的食宿及相关活动物料筹备费用远不止所收报名费。从活动的长期运行考虑,收费是合乎情理的。”
玉佛禅寺监院慧觉法师介绍说,在收取报名费的同时,寺院也希望将这笔...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9
来自主题: Headline版 - 酌古鉴今:雷霆为何击孝子
民国初期的《慈光半月刊》上,登载过一篇文章,记述如下一件奇事:
广州市北门外,有一位孝子,是个哑巴。他事母至孝,每日背负其母乞食。凡乞得之食
物,必拣送味美质良者奉母,粗糙者自食。如果乞的少,即先供母食,自己则忍饥挨饿
。其母双足已残疾,双足如同鸡爪向后反,除了睡觉外,一年四季不能离其子,总在儿
子的背上驼着。每次给母亲冲凉、洗脚,他都无不侍奉得周周到到。
当地人人都知道这个哑巴儿子是孝子,所以他所到之处,人们都乐于为其施食。
母子二人,相依为命,足有四十余载。到了孝子将及知命之年(五十岁为知天命之年)
,他的母亲死去。孝子除了葬母尽哀外,日间则乞食,夜则伴母坟而眠。
详文请看:
http://t.cn/EwGXF3G

发帖数: 1
10
1929年陕西食人录
时间:1929年
地点:陕西全省
灾种:干旱
灾情:死25万人,出逃40万人,被卖妇女30万人,为20世纪世界十大灾害之一空前劫难
持续3年,陕西全省无县不旱;殷实之家,举室啼哭,中下各户,延颈待毙晋豫人贩蜂
涌而至,妇孺身价不及斗米的三分之一,《申报》惊呼:'救命!'
食人惨剧确有其事:两位老人的目击证言,令人毛骨悚然 狼的故事骇人听闻。老人说
:'收生哩,老天爷派狼来收生哩……!'
1929年的陕西大旱灾,是本世纪中国饥荒史上最惨烈的一场灾难。《西行漫记》一书的
作者、著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先生,曾对这场灾难作过如下描述: '在那里,我看
到成千的儿童由于饥饿而奄奄待毙,这场饥荒最后夺去了500多万人的生命!那是我一
生中觉醒的转折点;我后来经历了许多战争、贫穷、暴力和革命,但这一直是最使我震
惊的经历,直到15年后我看到纳粹的焚尸炉和毒气室为止。'
天色大变
陕西省地处中国北部黄土高原,是中国干旱多灾的省份之一,历史上旱灾频仍。据陕西
省自然灾害资料记载,自公元前780年至1947年,全省共发生旱灾316次,其中大旱103
次,特大干旱42次,民间向有10... 阅读全帖
x*******n
发帖数: 969
11
■ 贵州毕节5名男童命丧垃圾箱
■ 官方称系当地3兄弟家的5个孩子
■ 尚不能确认是流浪儿
5个孩子衣着单薄、破旧,蓬头垢面,时常会到路边的小吃摊乞食,有时还会向行人讨
钱坐公交到其他地方,白天在城里闲荡,晚上回到这边睡觉。
贵州毕节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唐光星昨日表示,16日在垃圾箱内被发现死亡的5名男
童,都是七星关区本地人,是3名兄弟家里的5个孩子,父母有的在外打工,有的已经离
异,有关部门正在联系家属。唐星光强调,尚不能确认他们是否流浪儿童。
早报记者昨日从多个信息源获悉,5名孩子至少在事发地点(即七星关区流仓桥街道办
事处附近)“流浪”了两个月。目击者称,他们衣着单薄、破旧,蓬头垢面,时常会到
路边的小吃摊乞食,有时还会向行人乞讨零钱坐公交车到城区其他地方,“白天在城里
闲荡,晚上回到这边睡觉。”
“不能确认是否流浪儿”
毕节警方18日称,初步调查发现,5人系一氧化碳中毒所致, 而垃圾箱内有木炭生火取
暖的痕迹。
气象预报显示,15日也就是5个孩子尸体被发现的前夜,毕节最低气温6℃,当晚曾下毛
毛雨。这几个孩子是为了避寒躲进垃圾箱的吗?唐光星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发帖爆料5...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破僧”与“三净肉”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弱智儿童欢乐多), 信区: Wisdom
标 题: “破僧”与“三净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24 14:36:49 2012, 美东)
破僧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破僧是指僧團分化。提婆達多以佛陀年邁為由,要求佛陀交出僧團的領導權。
提婆達多是阿難的兄長,佛陀的堂弟。佛陀四十一歲時,回祖國迦毘羅衛城遊化,提婆
達多受到感召而加入僧團。[1]提婆達多以其聰明、博聞、禪定、戒行精進,在摩揭陀
國弘法時,以種種神通,深受王子阿闍世的禮敬,在王舍城一帶受到僧俗二眾崇仰,自
認與佛陀同「姓瞿曇生釋家」。提婆达多开始怀有统摄僧众的雄心,目犍连發覺他的野
心,报告了释尊,那时释尊在拘舍弥[2]。因而提婆達多乃以佛陀“為諸四眾,教授勞
倦”為由,向佛“索眾”。要求“令僧屬我,我當將導”,佛陀則以舍利弗智慧第一,
目犍連神通第一,都未交託統攝教授眾僧之責,何況提婆如此的“噉唾癡人”。遂令提
婆達多心生嫌恨,而提婆達多所理解教義,也與舍利弗、目犍連不同。提婆弟子瞿迦梨
、迦留盧提舍等則時常謗毀佛陀... 阅读全帖
S*********g
发帖数: 24893
13
https://hk.news.yahoo.com/%E9%BB%83%E4%B9%8B%E9%8B%92%E7%B5%95%E9%A3%9F%E8%
B6%85%E9%81%8E100%E5%B0%8F%E6%99%82-%E5%AE%A3%E4%BD%88%E5%81%9C%E6%AD%A2%E7%
B5%95%E9%A3%9F-075155964.html
Joe
7用戶喜歡這個評論請登入以表示贊賞請登入以表示不贊賞0用戶不喜歡該評論
Joe • 1小時4分前 舉報
What? Only 4 days? In spite of guzzling down glasses of glucose
everyday, he can't take it any longer and calls it quits? Thousands of HK's
citizens lost a lot of income and many lost their livelihood because of this
despicable idiot... 阅读全帖
i*****y
发帖数: 3449
14
这是一位83岁的耄耋老人的真实回忆录,生动地记录了作为穷孩子的作者赴伪满洲国读
书时,历受日本奴化教育、寒窗十载期间的亲身经历,以及在伪满洲国所经历、所见闻
的真实往事,是中国第一部关于伪满洲国的长篇纪事。无论故事还是语言,都非常精彩
,或震撼人心,或令人扼腕,或触目惊心,或引人深思……
作者过客,是一位生于1930年的耄耋老人,本名宋永林,国家退休老干部。祖籍山
东,生于河北,童年随养父到黑龙江,因缘际会成了伪满洲国那段历史的见证人。毕业
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曾任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职,曾代表中国赴巴黎参加公约
谈判。
书中所叙都是真实历史,所有人物、背景,均为作者亲闻亲见和亲身经历。书中时
间、空间和人物有连有断,由五部分组成:(一)小镇风情,苦涩童年;(二)童年的
梦,伪满洲国内的罪恶;(三)日本正统教育,强行自幼奴化;(四)大和精神已潜移
默化;(五)伪满洲末年乱世。
第一章主要写作者去伪满洲国之前在老家的童年时光,写得非常精彩,语言遒劲有
力,观察细致入微,颇有散文大家的风范,建议大家有机会从头到尾认真读一遍,绝对
让大家拍案叫绝。
不过,由于第一章偏散文化,为了让故事性...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这么弱智的故事真有人信
史记原文似乎没有这个故事。
后人编的?
史记原文:
伍胥既至宋,宋有华氏之乱,(索隐春秋昭二十年,宋华亥、向宁、华定与君争而出奔
是也。)乃与太子建俱奔於郑。郑人甚善之。太子建又適晋,晋顷公曰:“太子既善郑
,郑信太子。太子能为我内应,而我攻其外,灭郑必矣。灭郑而封太子。”太子乃还郑
。事未会,会自私欲杀其从者,从者知其谋,乃告之於郑。郑定公与子产诛杀太子建。
建有子名胜。伍胥惧,乃与胜俱奔吴。到昭关,(索隐其关在江西、乃吴楚之境也。)
昭关欲执之。伍胥遂与胜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後。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
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
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不受。伍胥未至吴而疾,止
中道,乞食。(集解张勃曰:“子胥乞食处在丹阳溧阳县。”)(索隐按:张勃,晋人
,吴鸿胪严之子也,作吴录,裴氏注引之是也。溧音栗,水名也。)至於吴,吴王僚方
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见吴王。
注:“伍胥遂与胜独身步走”表明伍子胥是带着个小孩的。
t*c
发帖数: 8291
16
来自主题: Stock版 - 看好希腊出局
已经懒了,不可能再勤快起来了,宁可放下尊严在欧元区乞食吃,也不愿意从头来过。
当然乞食的时候还可以多闹闹,像黑人那样,只要自己认定了自己有理,就怎么都是别
人的错。
q***3
发帖数: 5088
17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中国大饥荒50年祭 作者:杜君立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1-8-31 本站发布时间:2011-8-31 9:03:25
去年沸沸扬扬的威尼斯电影节上,曾经拍出《铁西区》的新锐导演王兵的第一部剧情电
影《夹边沟》吸引了无数眼球。王兵自幼丧父,看杨显惠的纪实文学《夹边沟纪事》后
,才知道父死于夹边沟,尸骨无存。
《夹边沟记事》可以说是中国的《古拉格群岛》,记述了在席卷全国的大饥荒中,
位于西北戈壁滩不毛之地的右派劳改营粮食断绝,导致大量在此囚禁的知识分子因饥饿
而死。尽管王兵在电影中有极其直接的描写,比如劳改犯由于过度饥饿吃下其他人吐出
的食物,死人被随意暴露在戈壁沙漠,有人从侧面说出人吃人的事实。但相对于小说所
描写的更严苛的情况而言,电影的表现还是较为收敛。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为数不少的
观众忍受不了写实的描写,选择了提前退场。王兵之前拍摄了许多纪录片,这部电影的
冷冽之处在于,几乎所有的镜头都没有感情,只是选择合适的方式冷静地记述。常年的
劳动和精神打击,以及食物的短缺让劳改犯人极度麻木,在这里死亡每天都会出现,其
他人要做的只是用被子把他们裹起来,然后扔掉或者掩埋,甚至把他们的衣服扒光换成
吃的。劳改犯居住... 阅读全帖
q***3
发帖数: 5088
18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中国大饥荒50年祭 作者:杜君立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1-8-31 本站发布时间:2011-8-31 9:03:25
去年沸沸扬扬的威尼斯电影节上,曾经拍出《铁西区》的新锐导演王兵的第一部剧情电
影《夹边沟》吸引了无数眼球。王兵自幼丧父,看杨显惠的纪实文学《夹边沟纪事》后
,才知道父死于夹边沟,尸骨无存。
《夹边沟记事》可以说是中国的《古拉格群岛》,记述了在席卷全国的大饥荒中,
位于西北戈壁滩不毛之地的右派劳改营粮食断绝,导致大量在此囚禁的知识分子因饥饿
而死。尽管王兵在电影中有极其直接的描写,比如劳改犯由于过度饥饿吃下其他人吐出
的食物,死人被随意暴露在戈壁沙漠,有人从侧面说出人吃人的事实。但相对于小说所
描写的更严苛的情况而言,电影的表现还是较为收敛。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为数不少的
观众忍受不了写实的描写,选择了提前退场。王兵之前拍摄了许多纪录片,这部电影的
冷冽之处在于,几乎所有的镜头都没有感情,只是选择合适的方式冷静地记述。常年的
劳动和精神打击,以及食物的短缺让劳改犯人极度麻木,在这里死亡每天都会出现,其
他人要做的只是用被子把他们裹起来,然后扔掉或者掩埋,甚至把他们的衣服扒光换成
吃的。劳改犯居住... 阅读全帖
n*********s
发帖数: 256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newcomments (New Comments), 信区: Belief
标 题: 转: 明贤法师:戒律,最具生命力的佛陀教导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n 28 00:46:07 2014, 美东)
明贤法师:戒律,最具生命力的佛陀教导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6日
来源:光明网 作者:明贤法师
121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英文五戒
释尊常住祇园精舍时,由于僧团规模越来越大,僧团的成员良莠不齐,不如法的事
接连出现。楼至菩萨祈请释尊设立戒坛,于是释尊批准创立三坛:内院门东为佛与比丘
结戒坛;内院门西为比丘尼结戒坛;外院门东南为居士受戒坛。戒坛从地而立,极为庄
严,共有三层,代表三空。后世所谓三坛大戒,即从此开始。
佛教戒律的授受以僧人出家或者居士皈依为起点,从初转法轮之时就已经产生了。
早期僧人或居士完成了出家或皈依仪轨后就得到了戒体,但是最初的戒相非常简单,后
来随着各种因缘的成熟才慢慢形成并完备起来。戒律并非凭空想象而制定,而是“由因
缘所显”。
根据《四分律》,在初转法轮时期,佛... 阅读全帖
n*********s
发帖数: 256
20
明贤法师:戒律,最具生命力的佛陀教导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6日
来源:光明网 作者:明贤法师
121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英文五戒
释尊常住祇园精舍时,由于僧团规模越来越大,僧团的成员良莠不齐,不如法的事
接连出现。楼至菩萨祈请释尊设立戒坛,于是释尊批准创立三坛:内院门东为佛与比丘
结戒坛;内院门西为比丘尼结戒坛;外院门东南为居士受戒坛。戒坛从地而立,极为庄
严,共有三层,代表三空。后世所谓三坛大戒,即从此开始。
佛教戒律的授受以僧人出家或者居士皈依为起点,从初转法轮之时就已经产生了。
早期僧人或居士完成了出家或皈依仪轨后就得到了戒体,但是最初的戒相非常简单,后
来随着各种因缘的成熟才慢慢形成并完备起来。戒律并非凭空想象而制定,而是“由因
缘所显”。
根据《四分律》,在初转法轮时期,佛陀曾为舍利弗开示过去七佛因为没有向弟子
广泛说法,也没有制定条文式的戒律,所以正法不能久住。由此舍利弗请求佛陀为僧团
结戒、说戒,但佛陀没有马上答应,他说:“且止,佛自知时。舍利弗,如来未为诸比
丘结戒,何以故?比丘中未有犯有漏法。若有犯有漏法者,然后世尊为诸比丘结戒,断
彼有漏法...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21
21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原创 麟凤龟龙 序言
麟凤龟龙 第二十一回
过了些日子,众人心情终于平复,水仙姐姐的病体也已完全恢复。爷爷奶奶虽
年老体衰,比不得年青人恢复快,但也已中气大复,只需多调理些时日即可。阿燕有鉴
于此,也就放了那毒蚊回家。众人日复一日,虽然都知水仙回去之日越来越近,但都不
约而同不提此事。
又过了几日,爷爷奶奶的身体终于全好了,此事终于无可回避。爷爷奶奶也知
水仙乖巧聪明,颇觉不舍,但毕竟她是世上之人,加之又青春年少,总不能把人家一辈
子留在这世外荒山之中,于是也只好委婉提起此事。
水仙虽然不舍,但毕竟迁延日久,也颇思念集镇中人,是以也只好分别。但爷
爷奶奶心有惨痛,不愿见诸世人。而阿毛知路,众人与水仙又亲,便正好顺水推舟,由
阿毛等四人,带着那甩不开、也不想甩开的小白妹妹,一起送水仙至世上。
等到了集镇,打听采药客商时,一市皆惊:一个美貌少女竟带着几只神采非常
的动物,而且这几只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动物,不但彼此间似能说话,还似能跟少女说
话,甚至还象是能听懂普通世上之人说话——世界虽大,有谁见过?可毕竟山中迁延之
日太久,水仙姐姐家的采买商...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21
22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原创 麟凤龟龙 序言
麟凤龟龙 第二十一回
过了些日子,众人心情终于平复,水仙姐姐的病体也已完全恢复。爷爷奶奶虽
年老体衰,比不得年青人恢复快,但也已中气大复,只需多调理些时日即可。阿燕有鉴
于此,也就放了那毒蚊回家。众人日复一日,虽然都知水仙回去之日越来越近,但都不
约而同不提此事。
又过了几日,爷爷奶奶的身体终于全好了,此事终于无可回避。爷爷奶奶也知
水仙乖巧聪明,颇觉不舍,但毕竟她是世上之人,加之又青春年少,总不能把人家一辈
子留在这世外荒山之中,于是也只好委婉提起此事。
水仙虽然不舍,但毕竟迁延日久,也颇思念集镇中人,是以也只好分别。但爷
爷奶奶心有惨痛,不愿见诸世人。而阿毛知路,众人与水仙又亲,便正好顺水推舟,由
阿毛等四人,带着那甩不开、也不想甩开的小白妹妹,一起送水仙至世上。
等到了集镇,打听采药客商时,一市皆惊:一个美貌少女竟带着几只神采非常
的动物,而且这几只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动物,不但彼此间似能说话,还似能跟少女说
话,甚至还象是能听懂普通世上之人说话——世界虽大,有谁见过?可毕竟山中迁延之
日太久,水仙姐姐家的采买商...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21
23
来自主题: Prose版 - 原创 麟凤龟龙 序言 (转载)
麟凤龟龙 第二十一回
过了些日子,众人心情终于平复,水仙姐姐的病体也已完全恢复。爷爷奶奶虽
年老体衰,比不得年青人恢复快,但也已中气大复,只需多调理些时日即可。阿燕有鉴
于此,也就放了那毒蚊回家。众人日复一日,虽然都知水仙回去之日越来越近,但都不
约而同不提此事。
又过了几日,爷爷奶奶的身体终于全好了,此事终于无可回避。爷爷奶奶也知
水仙乖巧聪明,颇觉不舍,但毕竟她是世上之人,加之又青春年少,总不能把人家一辈
子留在这世外荒山之中,于是也只好委婉提起此事。
水仙虽然不舍,但毕竟迁延日久,也颇思念集镇中人,是以也只好分别。但爷
爷奶奶心有惨痛,不愿见诸世人。而阿毛知路,众人与水仙又亲,便正好顺水推舟,由
阿毛等四人,带着那甩不开、也不想甩开的小白妹妹,一起送水仙至世上。
等到了集镇,打听采药客商时,一市皆惊:一个美貌少女竟带着几只神采非常
的动物,而且这几只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动物,不但彼此间似能说话,还似能跟少女说
话,甚至还象是能听懂普通世上之人说话——世界虽大,有谁见过?可毕竟山中迁延之
日太久,水仙姐姐家的采买商...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21
24
来自主题: Prose版 - 原创 麟凤龟龙 序言 (转载)
麟凤龟龙 第二十一回
过了些日子,众人心情终于平复,水仙姐姐的病体也已完全恢复。爷爷奶奶虽
年老体衰,比不得年青人恢复快,但也已中气大复,只需多调理些时日即可。阿燕有鉴
于此,也就放了那毒蚊回家。众人日复一日,虽然都知水仙回去之日越来越近,但都不
约而同不提此事。
又过了几日,爷爷奶奶的身体终于全好了,此事终于无可回避。爷爷奶奶也知
水仙乖巧聪明,颇觉不舍,但毕竟她是世上之人,加之又青春年少,总不能把人家一辈
子留在这世外荒山之中,于是也只好委婉提起此事。
水仙虽然不舍,但毕竟迁延日久,也颇思念集镇中人,是以也只好分别。但爷
爷奶奶心有惨痛,不愿见诸世人。而阿毛知路,众人与水仙又亲,便正好顺水推舟,由
阿毛等四人,带着那甩不开、也不想甩开的小白妹妹,一起送水仙至世上。
等到了集镇,打听采药客商时,一市皆惊:一个美貌少女竟带着几只神采非常
的动物,而且这几只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动物,不但彼此间似能说话,还似能跟少女说
话,甚至还象是能听懂普通世上之人说话——世界虽大,有谁见过?可毕竟山中迁延之
日太久,水仙姐姐家的采买商...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5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如何带领佛教徒归主
佛教网摘站:辨破《楞严百伪》——释愍生法师辨(1)
作者简介--释愍生
愍生法师,一九二六年出生。二十岁出家;早年亲近上海下仁老法师。一生专研三
藏,致力弘扬佛法,兴办佛教教育,培植人材。历任宝觉佛学院院长、住持,香港佛教
联合会义务司库。教学之余,常于海内外弘法,讲经说法四十年,辩才无碍,为教界所
称誉。对《楞严经》造诣尤深,曾讲述《楞严经》先后达十三次之多。今以法师精研《
楞严》之心得,驳斥吕澄作“楞严百伪”之谬说,堪称护法卫教之雄辩。

佛本无法可说,以有四悉檀因缘故,随机应说。若以无法可说而言,佛于四十九年
未说一字,以名言无实故。如以有法可说而言,离经一字使同魔说,以藉假修真故。无
论有说无说,主旨欲令众生,入佛知见也。由此可知,一切皆是佛法,又复皆非佛法,
以法无自性,故法不定法。《金刚经》云:“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又云:“法尚
应舍,何况非法?”若明此理,何需于鸡蛋里挑刺?
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理,即证其说。诸小乘经,以三法印,印定无误。试问《楞
严》何处乖违大小乘印?吕澄全以是非之心、庸俗之念、妄想分别,刻意制造过失,引
人随落深渊,诚乃罪过无边!况经四依说:“依...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821
26
学佛·素食·健康·长寿
www.wanfusi.org 2002-10-19 万福禅寺搜集整理
广 兴
初学佛的人一般都有许多问题,有关吃素的问题也许是诸多问题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问
题,因为它影响到一个人每日的饮食生活,如果选择吃素,那将是他的饮食生活方式的完
全改变。因此初学佛的人有如下的问题,学佛是不是一定要吃素?吃素是不是营养不足会
得贫血吗?上座部或南传国家如泰国、斯里兰卡、缅甸的出家人和西藏的出家人为什么不
吃素,而只有中国汉地学佛的人要吃素?吃素是不是有功德?三净肉是甚么意思?学佛的
人是不是可吃三净肉?等等问题。
一、佛陀对饮食的态度
我们是学佛的人,首先让我们看看佛陀是甚样看待饮食问题的。在佛陀时代,佛陀的
弟子们都是乞食的,他们是居无定所,到处云游弘法。在佛陀成道三个月后,佛陀的弟子
很快增加到六十位,这时佛陀对他的弟子们说:“为了芸芸众生的善益,为了芸芸众生的
幸福,你们去弘法吧。”就这样佛陀的弟子们以行乞弘化的生活足迹遍布了整个印度。所
以佛陀在饮食方面所制的戒律是:乞到甚么吃甚么,不挑食,乞食时不论贫富,以平等心
来接受。
有一次,卫舍离的将军西合,是耆那教的一位
T*******x
发帖数: 8565
27
确实有这么回事。
大藏经四分律第四十二卷你都看过。我服了。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四分律卷第四十二(三分之六)
姚秦罽賓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譯
藥揵度之一
爾時佛在波羅[木*奈]國。時五比丘。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却住一面。白佛言。大
德。當食何食。佛言。聽乞食食五種食。爾時比丘乞食得飯。佛言聽食。得種種飯粳米
飯大麥飯[序-予+禾]米飯粟米飯俱跋陀羅飯。佛言。聽食如是種種飯得麨。佛言。聽食
種種麨。得乾飯。佛言。聽食種種乾飯得魚。佛言。聽食種種魚得肉。佛言。聽食種種
肉得羹。佛言。聽食種種羹。得修步。佛言聽食得乳。佛言。聽食種種乳得酪。佛言。
聽食種種酪得酪漿。佛言。聽飲種種酪漿。得吉羅羅。佛言聽食得蔓[少/兔]。佛言。
聽食種種蔓[少/兔]得菜。佛言聽食種種菜。得佉闍尼食。佛言。聽食種種佉闍尼食。
佉闍尼者。根食莖食葉食華食菓食油食胡麻食石蜜食蒸食。爾時世尊。在波羅[木*奈]
國。時五比丘即從坐起。前禮佛足却住一面。白佛言。當服何藥。佛言。聽服腐爛藥。
病比丘有因緣盡形壽應服。爾時世尊在繩床中。時有病
r*****g
发帖数: 478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今天的问题
谢谢。。网上找了几个版本。。这里是其中一个。。先好好看看
http://furuzen.com/rchgk/anban17.htm
安般品之一
(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到時。著衣持鉢。將羅雲入舍衛城分衛。爾時。世尊右旋顧謂羅雲。汝今當觀色為無常
羅雲對曰。如是。世尊。色為無常
世尊告曰。羅雲。痛.想.行.識皆悉無常
羅雲對曰。如是。世尊。痛.想.行.識皆為無常
是時。尊者羅雲復作是念。此有何因緣。今方向城分衛。又在道路。何故世尊而面告誨我。今宜當還歸所在。不應入城乞食
爾時。尊者羅雲即中道還到祇桓精舍。持衣鉢。詣一樹下。正身正意。結跏趺坐。專精一心。念色無常。念痛.想.行.識無常。爾時。世尊於舍衛城乞食已。食後在祇桓精舍而自經行。漸漸至羅雲所。到已。告羅雲曰。汝當修行安般之法。修行此法。所有愁憂之想皆當除盡。汝今復當修行惡露不淨想。所有貪欲盡當除滅。汝今。羅雲。當修行慈心。已行慈心。所有瞋恚皆當除盡。汝今。羅雲。當行悲心。已行悲心。所有害心悉當除盡。汝今。羅雲。當行喜心。已行喜心。所有嫉心皆當除盡。汝今。羅雲。當行護心。已行護心。所有憍慢悉當除盡
爾時。
p****y
发帖数: 23737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祖的遗训
我教比丘,徇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
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
示一往还,去己无返。。。
衣钵之余,分寸不蓄,乞食余分,施饿众生。
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詈,同于称赞。
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
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己解,以误初学;
佛印是人,得真三昧——《楞严经》卷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56e15601007z5g.html
a*******g
发帖数: 867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玄奘法师译的《金刚经》
http://www.qldzj.com.cn/htmljw/0011.htm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于日初分,整理常服,执持衣钵,入室罗筏大城乞食。
时,薄伽梵于其城中,行乞食已,出还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于食后时
敷如常座,结跏趺坐,端身正愿,住对面念。
时,诸苾刍来诣佛所,到已顶礼世尊双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具寿善现亦于如
是众会中坐。
尔时,众中具寿善现从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
,世尊!乃至如来、应、正等觉,能以最胜摄受,摄受诸菩萨摩诃萨;乃至如来、应、
正等觉,能以最胜付嘱,付嘱诸菩萨摩诃萨。世尊,诸有发趣菩萨乘者,应云何住?云
何修行?云何摄伏其心?”
作是语已,尔时,世尊告具寿善现曰:“善哉!善哉!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
说:乃至如来、应、正等觉,能以最胜摄受,摄受诸菩萨摩诃萨;乃至如来、应、正等
觉,能以最胜付嘱,付嘱诸菩萨摩诃萨。是故,善现,汝应谛听极善作意,吾当为汝分
别解说,诸有发趣菩萨乘者,应如是住,如是修行,如
S**U
发帖数: 7025
31
四分律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22/1429_001.htm
T22n1429_p1015c18
「若比丘!实无所知,自称言∶『我得上人法,我已入圣智胜法,我知是,我见是。』彼于异时,
若问、若不问,欲自清净,故作是说∶『我实不知不见,言知言见,虚诳妄语。』除增上慢。是比丘波罗夷,不共住。
SN 41.9 南传注释「过人法」为「人法为十善;过人法为超过十善的法」、「定与解脱
法」、「解脱法」三义。
杂阿含573经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8/yinshun38-17.html
质多罗长者问阿耆毘外道∶「汝出家几时」?
答言∶「长者!我出家已来,二十余年」。
质多罗长者问言∶「汝出家来过二十年,为得过人法,究竟知见,安乐住不」?
答言∶「长者!虽出家过二十年,不得过人法,究竟知见,安乐住,唯有裸形、拔发、
乞食,人间游行,卧于土中」。
质多罗长者言∶「此非名称法律,此是恶知,非出要道,非日等觉,非赞叹处,不可依
止。唐名出家,过二十年,裸形、拔发、乞食,人间游行,卧灰土中」。
阿耆毘
a*******g
发帖数: 867
32
清净道论 (Visuddhi Magga)
觉音 尊者 著 译者 叶均
第十二 说神变品
http://sss2002.51.net/books/qjdl/qjdl-017.htm
谁曾令远而为近?世尊。即世尊行了双神变后而去天界,曾缩近持双山与须弥山,
从地面出发,一足踏在持双山上,另一足便置于须弥山预。
还有别的人吗?有大目犍连长老。即长老吃了早餐,与十二由旬长的群众,从舍卫
城出发,缩近僧团施有三十由旬的道路,即刻到达那里。
还有铜鍱洲的小海长老。据说:正在饥馑时期,一天早晨来了七百比库。长老想道
:「这样的大比库众,到什么地方去乞食呢」?他知道在全铜鍱洲中实无可去的地方,
只有在对岸(印度)的华氏城。于是令诸比库着衣持钵而后说:「道友,我们去乞食吧
」。他便缩近其地而至华氏城。诸比库问:「尊师,这是什么城巿」,「道友,是华氏
城」。「尊师,华氏城多么远啊」!「道友,大耆宿的长老,缩远方而成近」。「尊师
,那里是大洋」?「道友,在路上不是经过一条青水沟吗」?「然而尊师,大洋多么大
呀」!「道友,大耆宿的长老,令大为小」。
同样的,帝须达多长老亦曾这样做。他一天傍晚沐浴之后,穿了上
S**U
发帖数: 7025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达赖喇嘛
主持第一次结集的阿难与大迦叶,在维摩诘经里也被在家的维摩诘教训了。维摩诘经不
太可能是第一次结集出来的。
阿含经中,大迦叶的形象是挺好的。
维摩诘经弟子品第三
佛告大迦叶∶「汝行诣维摩诘问疾。」迦叶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
者何?忆念我昔,于贫里而行乞,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大迦叶!有慈悲心而不能
普,舍豪富,从贫乞,迦叶!住平等法,应次行乞食;为不食故,应行乞食;为坏和合
相故,应取揣食;为不受故,应受彼食;以空聚相,入于聚落;所见色与盲等,所闻声
与响等,所嗅香与风等,所食味不分别,受诸触如智证,知诸法如幻相;无自性,无他
性;本自不然,今则无灭。迦叶!若能不舍八邪,入八解脱,以邪相入正法;以一食施
一切,供养诸佛,及众贤圣,然后可食;如是食者,非有烦恼,非离烦恼;非入定意,
非起定意;非住世间,非住涅盘。其有施者,无大福,无小福;不为益,不为损,是为
正入佛道,不依声闻。迦叶!若如是食,为不空食人之施也。』时我,世尊!闻说是语
,得未曾有,即于一切菩萨,深起敬心,复作是念∶斯有家名,辩才智慧乃能如是!其
谁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从是来,不复劝人以声闻辟支佛行
a**u
发帖数: 8107
34
☆─────────────────────────────────────☆
advancing (摧邪显正) 于 (Fri Jun 13 02:49:05 2008) 提到:
特别说明:此段楞严经与GYFM无任何关系,该FM只是借用了GY的名字,混淆视听。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唐天竺沙门般刺蜜帝译)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
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
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
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
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
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参政与修行
☆─────────────────────────────────────☆
Yisu (yisnotme) 于 (Tue Sep 14 10:17:01 2010, 美东) 提到:
richphd, 你是修密宗的吧, 应该比较有发言权。 能不能说说你是怎么看现在的达赖
喇嘛。 我以前看过他的一些文字, 说的似乎还不错。 但是他对政治的参与, 让我对
他的真实修行打了很多问号。 藏传佛教中您了解到的对他是个什么评价呢?
☆─────────────────────────────────────☆
richphd (终于明白了) 于 (Tue Sep 14 17:19:35 2010, 美东) 提到:
实在抱歉,这个问题实在没法回答.如果您对达赖喇嘛没信心,不跟着学就行了.
密宗的大德中,各个方面都极其赞叹,而且末学也一直依止的是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
aagent (北方的挺哥) 于 (Tue Sep 14 17:35:53 2010, 美东) 提到:
这个回答好像和“终于...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戒杀与吃素---于凌波居士讲述
我国大乘佛教的传统,特别重视不杀生与素食,因此吃素就成为佛教徒的标志。
不杀生是佛教的根本五戒之一。根本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出家众根
本断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戒,在印度不是佛教所独有,比佛教历史更古老的婆罗
门教、耆那教,也各有其五戒。内容虽不尽相同,但均有不杀生这一条。不过其他宗教
的不杀生,指不杀人而言,而佛教的不杀生,是除人之外,还包括著一切众生——有情
识的生命。为什么呢?因为佛教的基本观念,是众生平等,众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
既然众生平等,众生皆具佛性,如何能杀害同类呢?
我国的孔子最重恕道,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佛陀在《四不坏净成就经》
中说:‘若有欲杀我者,我所不喜,我若所不喜,他亦如是,云何杀彼?作是觉已,受
不杀生戒。’在《十善业道经》中,佛陀说不杀生有十种利益:一者于诸众生,普施无
畏。二者常于众生,起大悲心。三者永断一切嗔恚习气。四者身常无病。五者寿命长远
。六者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者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者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者
无恶道怖。十者命终生天。
虽然如此,但佛陀住世时代印度人并不吃素,佛教僧团的比丘也不吃素。何以故呢
,因为印...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汉传佛教--维基百科
汉传佛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漢傳佛教,是以地理位置划分的佛教派别,是佛教的三大地理分支之一。另外两个为南
传佛教(即上座部佛教)和藏传佛教。佛教經由兩條路徑傳入中國,一支由古印度經西域
傳入中原地区,爾後傳入朝鲜半岛、越南、日本等处,故汉传佛教又称北传佛教[1]。
传入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則由南印度經海路傳至中國南方,为南传佛教,并不包括在漢傳
佛教中。
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同为大乘佛教的主要發揚传系。因為中國的影響,漢傳佛教將大乘
佛教的教義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並且影響了藏傳佛教。實質上,漢傳佛
教可以說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但有別於藏傳佛教之顯密並重,漢傳佛
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另外,尽管漢傳佛教以大乘佛教为主,当年經西域傳入中原地区
的佛教也包括了流传远不如大乘佛教广泛的小乘佛教。
目录
[隐藏]
* 1 詞語釋義
* 2 发展过程
o 2.1 秦漢
o 2.2 三國時期
o 2.3 晋朝
o 2.4 南北朝时期
+ 2.4.1...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版务]12月发文奖励贴
发信人: wisdomlover (wisdom),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由“如来藏”说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31 04:00:01 2010, 美东)
说得很好。MARK
发信人: taipingnan (泰平之南), 信区: Wisdom
标 题: 由“如来藏”说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31 00:36:17 2010, 美东)
什么是“如来藏”或“真如”呢?具体的解释理解有很多种说法,细说起来“空实有无
”之类的那是打不尽的文字官司。对于“如来藏“对应“空”,或”不有“这类理解这
里就不说了,都"空“了,”不有“了再要说啥,就是废话了。这里只说对应“有”的
理解,这种“如来藏”是一种类似世界本源的东东,通俗点说就是自然格的神,化现众
生万物而依因果自然流转。嘿嘿,比起那些按照人的思维和需求而造出来的总是维护自
己信徒的人格神来,这可是高级多了。
这种“如来藏”说法应该是流传于佛陀释迦牟尼灭度之后的。根据原始佛教经典的记载
,佛陀释迦牟尼,舍王位而出家,托钵乞食,应请说法,从不说玄讲异,只为灭苦解脱
...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571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由“如来藏”说起
什么是“如来藏”或“真如”呢?具体的解释理解有很多种说法,细说起来“空实有无”之类的那是打不尽的文字官司。对于“如来藏“对应“空”,或”不有“这类理解这里就不说了,都"空“了,”不有“了再要说啥,就是废话了。这里只说对应“有”的理解,这种“如来藏”是一种类似世界本源的东东,通俗点说就是自然格的神,化现众生万物而依因果自然流转。嘿嘿,比起那些按照人的思维和需求而造出来的总是维护自己信徒的人格神来,这可是高级多了。
这种“如来藏”说法应该是流传于佛陀释迦牟尼灭度之后的。根据原始佛教经典的记载,佛陀释迦牟尼,舍王位而出家,托钵乞食,应请说法,从不说玄讲异,只为灭苦解脱说平实之法,遇到不相干的问题都是不说话,被称为“无记”。(像佛陀这样平实风格的出家人无论南传汉传现在都有不少,只是不张扬,不大声说话,无缘的人不得知)。可见“有”“无”这类问题本质上其实是和修行无关的,佛教的各种修行方法其实说起来都是止观,都是要放下知见,解决问题的,解决什么问题呢?就是那些心里的“想法”,“念头”以及它们在更深层次的沉积和影响。
“如来藏”这么高级的东东,当然是忽悠那些追求“真理”或是玄异的人的好手段,于是各种...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0
☆─────────────────────────────────────☆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于 (Thu Dec 23 20:55:11 2010, 美东) 提到:
请版面id来推荐值得发包子的贴,给出link,然后版主提示作者来领包子。
==================================
现在规则调整为,版面id自行在帖子后面推荐mark,版主收集之后公布于此贴,然后版
主于月底一并结帐。
=====================================================================
对于版面id推荐mark的文,版主不一定马上加入精华文集,先用g加以标注,公示几天
,然后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了,一并加入精华文集,这样也减轻版主工作量
☆─────────────────────────────────────☆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于 (Thu Dec 23 21:50:37 2010, 美东) 提到:
拟mark贴示例:
奖励ID:venusfi...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严经》卷二疑问

人钻到牛耳朵里,是米勒日巴的故事,
见米勒日巴诗歌集里,《牛角的故事》,
很有意思。
好像属于小能容大的神通,不可思议。
=============================
尊者唱毕此歌后,主仆二人就同时向(巴姆巴通)行去。
这是“牛角的故事”之上篇。
却说尊者父子二人在途中行路之时,惹琼巴心中想到:“这回如果是
换了另一位上师,我此番从印度归来,一定会对我作盛大的迎接和款
待的。但我这位上师他自己的衣着和享用一向都是最起码的。连他自
己都这样(褛衣敝食),那里还谈得到款待我呢?我从印度学了这许
多的密乘大法,不应再以苦行方式来修习菩提道;应该以享受欲乐的
方法去修行才对!”他一面想一面生起大我慢,对尊者也生起了恶劣
的邪见,密勒日巴立刻就知道了。这时,在道路的中间恰巧有一个(
被弃置了的)牡牛角。尊者就对惹琼巴说道:“你把这个牛角捡起来
,我们带走吧。”
惹琼巴心中想到:“我的这位上师有时说(修行人)应该什么也不要
。有时‘他的嗔心却比老狗还狠,贪心比老丐还大。’用这个俗话来
形容他真是恰到好处了。这个(弃置在路旁的)废牛角么,既不能吃
,又不能喝,究竟有什么用处呢?”于是...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571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是善心?
就是苦行僧,我搜了一下
頭陀,梵文作dhuuta,意即修治身心、棄捨貪欲,也稱作「頭陀行」、「頭陀事」、「
頭陀功德」,主
要是指去除衣服、飲食、住處三方面貪欲,有所謂的「十二頭陀行」。這十二個修行項
目中,包括:在
阿蘭若處住、常行乞食、次第乞食、受一食法、節量食、過午不得飲漿、著弊納衣、但
三衣、在塚間
住、在樹下坐、在露地坐、但坐不臥。此間和住有關的是在阿蘭若、在塚間住、在樹下
坐和在露地坐,
因此之故,中國中古時期頗有一些修習頭陀行的僧人們,在山林郊野找尋天然石穴、或
自行開鑿石室或
石窟,在其間坐禪修行。
【 Iris (Iris) 的大作中提到: 】
a***n
发帖数: 1993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关策进》
禅关策进
禅关策进序
禅曷为有关乎。道无内外,无出入。而人之为道也,有迷悟。于是大知识关吏,不
得不时其启闭,慎其锁钥,严其勘核,俾异言服私越度者,无所售其奸。而关之不易透
,亦已久矣。予初出家,得一帙于坊间,曰禅门佛祖纲目。中所载多古尊宿自叙其参学
时始之难入,中之做工夫经历劳苦次第,与终之廓尔神悟。心爱之,慕之,愿学焉。既
而此书于他处更不再见。乃续阅五灯诸语录杂传,无论缁素,但实参实悟者并入前帙,
删繁取要,汇之成编,易名曰禅关策进。居则置案,行则携囊。一览之则心志激励,神
采焕发,势自鞭逼前进。或曰,是编也,为未过关者设也,已过关者长往矣,将安用之
。虽然,关之外有重关焉。托伪于鸡声,暂离于虎口,得少为足,是为增上慢人。水未
穷,山未尽,警策在手,疾驱而长驰,破最后之幽关,徐而作罢参斋,未晚也。
万历二十八年,岁次庚子,孟春日,云栖祩宏识。
禅关策进。后学云栖寺沙门祩宏辑。
一、诸祖法语节要第一
诸祖法语,今不取向上玄谈,唯取做工夫契紧处。又节其要略,以便时时省览,激
励身心。次二诸祖苦功,后集诸经引证,俱仿此。
筠州黄檗运禅师示众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 阅读全帖
h***s
发帖数: 1716
44
摘 要: “无住”思想在《金刚经》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拟通过分析和阐发《金刚经》“无住”思想及其在佛法
以及修行中的表现和思想进路, 希望能把握《金刚经》这一
佛教重要文本的思想意旨。
关键词: 无住; 金刚经; 法; 行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俗称《金刚经》。金刚喻坚固
不可摧毁而能破一切之物之体; 般若之意相当于汉语中的
大智慧, 妙智, 妙慧之意; 波罗蜜则可意为到达彼岸。连
起来, 此名可综释为此经是能修成金刚不坏之身, 修得悟
透佛道精髓智慧, 能脱离三界而到达苦海彼岸的经典。相
传此经是释迦牟尼佛涅槃后, 由其弟子阿难诵读的。在中
国佛教史上, 《金刚经》是译介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深
的经典之一。它的译本极多, 我们现在常见的, 是鸠摩罗
什的译本。《金刚经》在中国文化史的影响极大, “无论初
修久学, 内道外道, 男女老幼, 识字或不识字, 无不喜读
此经。”庶几可见此经的巨大影响力。相传佛祖之所以要说
是经, 其意即针对于当时佛徒执迷于佛经修法, 而作是经
以启迪修道者, 必须身在修行佛法而心中绝无佛法, 心念
虚空而不执迷于虚空, 才能修得正果。他的这一思想,...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45
转贴自:北京龙泉寺出家博客
曾有一个网友的留言让我想起很多,他说,龙泉寺盖再多的房子,也装不下众生的
苦难。
非常感谢这句话,让我能从有为法思考到无为法上去。
使劲盖房子是个基础,没有这些房子,一群出家人在光秃秃的山沟里也干不出什么
事情来,关键是众生需要,佛教需要,对出家人本身的修行来说,有个蒲团、有个洞就
够了。
2010年的十、一法会,最多的一天的活动竟然有九百人,这九百人中,有很多人很
感动,很多人发愿、发誓要好好修行,做好人,做个善良的人,有的人哭了,我相信他
们的内心里升起了感恩,升起了对他人的付出的感恩之情。
我认为,在这个时代,让人真正地感恩,真正地从内心里升起善的觉受,并长久持
续下去,确实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
法会的最后一天是皈依仪式,相信,皈依后的信众回家之后,会继续学习佛法,继
续从自己的内心世界中探索更为广阔和智慧的空间,开启自己善的力量、慈悲的力量。
早晨缘念的时候,执事法师说,现有的法会期间为信众特别设置的桌椅板凳先不动
,因为还有两次大型法会,信众们来了直接就可以使用。
目前,每一次可以有数百人乃至近千人参加活动,这就意味着,龙泉寺盖的房子,
...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459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帖:树叶。森林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defb10100bvhe.html
有一次佛陀在带领弟子乞食的过程中,经过一片森林,他抓起一把树叶,问弟子:我手
里的树叶多还是森林中的树叶多?
弟子说,当然是树林中的树叶多。
佛于是说:我能讲的法像森林里的树叶那么多,但是那些法我不说,我只说手里的树叶
。因为这些才跟解脱有直接的关系。。。
现在学佛好像很时髦。国家的政策各方面也比较变通。使很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佛教
。但是佛法有这样的说法。“佛法所缘。缘苦众生”。因为生命中有苦才会让人们有所
触动、反省。从而使人去探索生命存在的意义。实际上佛开始说法并没有那么复杂,没
有那么复杂的现象。
佛法在原始传播时是很简单的。因为它就是解决问题的。不是像现在这样——有很复杂
的仪式、仪轨,以各种很复杂的修行模式出现。佛刚开始说法说得很简单,就是说的四
谛:苦、集、灭、道。它告诉你一种方式和角度,说一切皆苦。为什么这么说呢?佛就
是觉悟的意思。觉悟——每个人都想觉,之所以不觉是由于很多因素。我们没能足够地
去认知生命的本质和思维状态,所以会让我们有很多痛苦产生。《...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
宗萨钦哲仁波切
我非常高兴能够稍微讨论一下这部深奥的经典。许多人牺牲了周末,你们大概有很多比
一大早跑到这里来,更好的事情可做,但是,你们付出了这样的牺牲。我相信,如果以
正确的发心这么做,一定可以累积很多的功德。
有些人来这里,也许只是好奇;有些人来这里,也许是因为朋友的强迫或影响。这样也
很好,这会给我一些压力,我想这大概是我必须还的业债吧。
也许有些人来这里,是认为可以得到许多问题的答案;也许你认为,这部深奥的经典,
能带来大家都在寻找的通向快乐的钥匙 。不过,我得提醒你,期望不要太高。
也许有些人来这里,只是想得到加持,主要不是我的加持,而是佛陀亲口提过好多次,
来自这部经本身的加持。人们相信,如果和佛法有缘,《金刚经》能带来极大的加持。
也许有些人想,这是一个宗教的开示,期待听到许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该做,
什么该避免等实用的教授。宗教总是与道德规范联系在一起,我们对佛教也有这样的期
望,渴望得到“应该如何做”的指导,是人类的天性。
我注意到,《金刚经》在中国的大乘佛教徒中非常受欢迎,这很好。最近,我在读老子
的《道德经》,我觉得它与《金刚经》相类似。不过,尽管中国人喜...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金刚经》开示
☆─────────────────────────────────────☆
Yisu (大头教主) 于 (Sat Nov 26 23:03:47 2011, 美东) 提到:
宗萨钦哲仁波切
我非常高兴能够稍微讨论一下这部深奥的经典。许多人牺牲了周末,你们大概有很多比
一大早跑到这里来,更好的事情可做,但是,你们付出了这样的牺牲。我相信,如果以
正确的发心这么做,一定可以累积很多的功德。
有些人来这里,也许只是好奇;有些人来这里,也许是因为朋友的强迫或影响。这样也
很好,这会给我一些压力,我想这大概是我必须还的业债吧。
也许有些人来这里,是认为可以得到许多问题的答案;也许你认为,这部深奥的经典,
能带来大家都在寻找的通向快乐的钥匙 。不过,我得提醒你,期望不要太高。
也许有些人来这里,只是想得到加持,主要不是我的加持,而是佛陀亲口提过好多次,
来自这部经本身的加持。人们相信,如果和佛法有缘,《金刚经》能带来极大的加持。
也许有些人想,这是一个宗教的开示,期待听到许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该做,
什么该避免等实用的教授。宗教总是与道德规范联系在一起,我们对佛教也有这样的期
...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闲谈南北传的清规戒律
佛制的叫戒律。
中国祖师制定的叫清规,如「百丈清规」。百丈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适应中国鄙视乞食的文化,具有中国特色。是否合于佛意(佛制∶比丘不得耕作,而应乞食或应供),难说。
汉传比南传多的,是菩萨戒与清规。
南北传的出家戒律,主要差别在条文解释与重视程度不同,条文没有差很多。菩萨戒属大乘,其实条文比出家戒数目少。<大智度论·卷一>说∶「毗尼中结戒法,是世界中实;非第一实法相」,反映了大乘重视戒律精神的态度。南传是保守的上座部,重视戒律的条文,不轻易变通。
汉传的出家人拥有土地、寺庙、金钱,自己煮食,自己耕种,在南传认为违反出家戒。
在家人持的五戒、八戒,南北传相同。汉传在家人如果持菩萨戒,倒是会比学南传的多一些规定。中国祖师提倡的一些规矩,若不是佛制,爱遵守的人就去遵守。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