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中译本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c*****n
发帖数: 1347
1
NET圣经(中译本)是NET(新英语译本)圣经的中文翻译本(包括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
)。与英文版相同,NET圣经(中译本)仍然提供给所有网友免费使用,并包含超过6万
条中文注释以更好地解释圣经。NET圣经(中译本)将用于我们即将推出的网络中文圣
经研读环境,它提供了圣经注释、圣经字典、圣经学者撰写的学习资料、以及圣经对比
研读工具,以帮助您更好地学习神的话语。
在您的帮助下,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圣经研读环境,并使基督徒在日常生活
中更深切地信靠神,活出更成熟的新生命。目前,NET圣经(中译本)研读环境的初版
是一个简约的在线读经工具,请点击http://labs.bible.org/reader/。若您是初次使用这一工具,我们在页面上提供了指导视频,请点击http://bible.org/sites/bible.org/files/video/converted/readertutorial_ch.mp4_7494.mp4观看。若您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本工具或是NET圣经(中译本)有任何错误,欢迎点击页面下方的链接与我们分享您的观点。
非常感谢您使用NET圣经(中译本)在线读经工具...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3392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不是生蚝,就是石球——读莎剧《亨利四世》中译本 (转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25 15:33:23 2012, 美东)
发信人: wh (wh), 信区: Translation
标 题: 【征文】不是生蚝,就是石球——读莎剧《亨利四世》中译本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25 15:33:09 2012, 美东)
上周去听莎学讲座,前一晚临时补习被称为莎士比亚最出色的历史剧《亨利四世》,翻
开第一页:
“So shaken as we are, so wan with care,
Find we a time for frighted peace to pant,
And breathe short-winded accents of new broils
To be commenced in strands afar remote.”
一边查字典,一边仍不甚了了。于是重施大学时的故伎,从网上找来一个中译本,中...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anslation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Translation
标 题: 【征文】不是生蚝,就是石球——读莎剧《亨利四世》中译本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25 15:33:09 2012, 美东)
上周去听莎学讲座,前一晚临时补习被称为莎士比亚最出色的历史剧《亨利四世》,翻
开第一页:
“So shaken as we are, so wan with care,
Find we a time for frighted peace to pant,
And breathe short-winded accents of new broils
To be commenced in strands afar remote.”
一边查字典,一边仍不甚了了。于是重施大学时的故伎,从网上找来一个中译本,中英
对照读得省力。中译本的第一句让我眼前一亮:
“在这风雨飘摇、国家多故的时候,我们惊魂初定,喘息未复,又要用我们断续的语音
,宣告在辽远的海外行将开始新的争战。”
开首连用四个成语,似比英文更提升语言的雅丽;对我这样...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anslation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Translation
标 题: 【征文】不是生蚝,就是石球——读莎剧《亨利四世》中译本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25 15:33:09 2012, 美东)
上周去听莎学讲座,前一晚临时补习被称为莎士比亚最出色的历史剧《亨利四世》,翻
开第一页:
“So shaken as we are, so wan with care,
Find we a time for frighted peace to pant,
And breathe short-winded accents of new broils
To be commenced in strands afar remote.”
一边查字典,一边仍不甚了了。于是重施大学时的故伎,从网上找来一个中译本,中英
对照读得省力。中译本的第一句让我眼前一亮:
“在这风雨飘摇、国家多故的时候,我们惊魂初定,喘息未复,又要用我们断续的语音
,宣告在辽远的海外行将开始新的争战。”
开首连用四个成语,似比英文更提升语言的雅丽;对我这样...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anslation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Translation
标 题: 【征文】不是生蚝,就是石球——读莎剧《亨利四世》中译本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25 15:33:09 2012, 美东)
上周去听莎学讲座,前一晚临时补习被称为莎士比亚最出色的历史剧《亨利四世》,翻
开第一页:
“So shaken as we are, so wan with care,
Find we a time for frighted peace to pant,
And breathe short-winded accents of new broils
To be commenced in strands afar remote.”
一边查字典,一边仍不甚了了。于是重施大学时的故伎,从网上找来一个中译本,中英
对照读得省力。中译本的第一句让我眼前一亮:
“在这风雨飘摇、国家多故的时候,我们惊魂初定,喘息未复,又要用我们断续的语音
,宣告在辽远的海外行将开始新的争战。”
开首连用四个成语,似比英文更提升语言的雅丽;对我这样...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6
上周去听莎学讲座,前一晚临时补习被称为莎士比亚最出色的历史剧《亨利四世》,翻
开第一页:
“So shaken as we are, so wan with care,
Find we a time for frighted peace to pant,
And breathe short-winded accents of new broils
To be commenced in strands afar remote.”
一边查字典,一边仍不甚了了。于是重施大学时的故伎,从网上找来一个中译本,中英
对照读得省力。中译本的第一句让我眼前一亮:
“在这风雨飘摇、国家多故的时候,我们惊魂初定,喘息未复,又要用我们断续的语音
,宣告在辽远的海外行将开始新的争战。”
开首连用四个成语,似比英文更提升语言的雅丽;对我这样的中文母语者来说,中文勾
勒出的战争背景、地理环境也更清晰(惭愧,是我英语不好!)。再往下看:
“我们决不让我们的国土用她自己子女的血涂染她的嘴唇;我们决不让战壕毁坏她的田
野,决不让战马的铁蹄蹂躏她的花草。那些像扰乱天庭的流星般的敌对的眼睛,本来都
是同种同源,虽然最近曾经... 阅读全帖
b*******k
发帖数: 1761
7
威廉·麦克尼尔的书好像都没有中译本阿,英文的看起来太累了
wy
发帖数: 14511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ladin 讨论区 】
发信人: cmvmei (cmvmei), 信区: paladin
标 题: Re: 说忘语文笔差的,去看看凡尔纳小说的中译本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17 10:14:14 2011, 美东)
哈哈,我只看《基督山伯爵》的原版英文版!是人家自己亲自写的。还看翻译,土!
t*********d
发帖数: 3398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ladin 讨论区 】
发信人: saintknight (圣骑士), 信区: paladin
标 题: 说忘语文笔差的,去看看凡尔纳小说的中译本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16 19:21:11 2011, 美东)
就知道忘语写的还行,不必过于苛则。
凡尔纳一代科幻大师,翻译他作品也都是在60-70年代的一些人,翻译的功低和付出也
很多,比较忠实原著的。即便这样,他的小说都入不了眼啊。比如气球上的五星期,就
是流水账,每3句话就要个感叹。将来奖去也就那些大白话而已,不是觉得老凡的作品
还是要装B过一遍的话,我都看不下去。
wy
发帖数: 14511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ladin 讨论区 】
发信人: cmvmei (cmvmei), 信区: paladin
标 题: Re: 说忘语文笔差的,去看看凡尔纳小说的中译本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17 12:48:13 2011, 美东)
一堆土人。当时的人英、法文是兼通的。写作的时候可能下笔是法文,但是头脑中的思
考、组织过程都是用英文进行的。所以读这些书读英文版才是正版、原版!
去学学欧洲史!
L******k
发帖数: 2945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ladin 讨论区 】
发信人: cmvmei (cmvmei), 信区: paladin
标 题: Re: 说忘语文笔差的,去看看凡尔纳小说的中译本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17 00:17:06 2011, 美东)
本來就是,看看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或者《基督山伯爵》,其实放到现在估计根本
红不了。文笔确实一般。以前没看外国文学的时候总觉得人家多了不起,《红楼梦》是
吹的,后来看了不少欧洲特别是俄国文学,发现《红楼梦》绝对世界第一等的文字。
至於《凡人》,灭掉欧美畅销小说绝对不成问题。其实,美国人很可怜,一辈子没享受
过读金庸、黄易、《凡人》、《官仙》等的至畅至爽感觉。美国那些排行前列的商业小
说,全是一样厚度,全是装13一样的拖沓描写,吸引一帮大专水平的白领小市民坐地铁
或者喝星巴克看,压根不知道自己的素质多低。这帮人但凡有机会读个New Yorker就找
不着北了。
h****t
发帖数: 28
12
揭示科学背后的奥秘
——《科学的灵魂》中译本序
刘孝廷
对于近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通常的看法是二者对立,最后科学“战胜”宗教,才获
得了发展。如果翻看国内流行的各种科学史书籍,观点基本大同小异。仔细推究,这种
认识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因为科学确实发展了,而宗教的影响也果真不及从前了。但是
,这样一个简单的评价肯定又是不全面的甚至不准确,因为科学与宗教究竟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它们又如何对立,在什么层次和性质上对立,是宗教的哪一种因素与科学的哪
一方面对立?科学与宗教除了对立之外还有没有协调与合作的其他可能等?其实都没有
回答。之所以形成一面之辞的状况,是因为人们基本没有能力和条件去做原始性的阅读
与考证,即使有限的信息来源也是经过信息过滤后才进入视野的。在此情况下,即使有
人表示了疑问,其声音之微弱也不足扭转大多数人的态度。
所幸,友人彭强先生转来潘柏滔教授翻译的这部考据翔实的新著,可以在很大意义上
澄清科学史上的许多迷雾。潘教授曾于2005年夏冒着酷暑不远万里从美国的伊里诺州惠
顿大学赶来北京参加我组
w**w
发帖数: 5391
13
你怎么拿中译本来比较呢?得看看人家的原文写得怎么样。
t*******n
发帖数: 4445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bos (Bart),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转载] 《罗马帝国衰亡史》中译本前言(转)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Wed Jan 28 10:39:46 2004) WWW-POST
The problem of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Gibbon's Decline & Fall
My problem with Chinese books began with this Chinese translation.
Traditionally, or by common sense, I should believe that the translation I
have in hand is the best Chinese translation, since it bears the Commercial
Press imprint, which is the most prestigious press in China.
Ba
wh
发帖数: 141625
15
你那么喜欢翻译啊?我看文章从来没有自己想要翻译的冲动,满足于理解。浙版才子一
看就想翻,是不是两种语言都运用自如的人会很有翻译的欲望?看看才子翻的,他也用
很多四字短语,我很喜欢:
发信人: joj (寄生于世上,原是那么好),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Re: 不是生蚝,就是石球——读莎剧《亨利四世》中译本 (转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pr 26 22:02:21 2012, 美东)
“So shaken as we are, so wan with care,
Find we a time for frighted peace to pant,
And breathe short-winded accents of new broils
To be commenced in strands afar remote.”
先不看你的文章,来自己翻译一下
我们战战兢兢,孱弱无助,正想趁惊魂暂定之时稍做喘息,却又呼吸到在遥远海岸新起
的战乱的紧张气息。
A***o
发帖数: 2783
16
朱学勤:《阳光与闪电——法国革命与美国革命启示录》(中译本)序
近代革命与人性改造
所谓阳光,是指北美革命的性格,温和而耐久;而闪电则指法国革命之特色,爆发于
黑暗,电闪雷鸣,暴雨如注,照亮并荡涤旧世界的角角落落,但也迅速回归黑暗。
1787年费城制宪结束,北美革命暂告段落。不出两年,法国革命突然爆发,如闪电撕
裂大地。两场革命在时间上挨得太近,以致后人并称为\"姊妹革命\"。就中国读者而言,
我们从教科书上接受的那些历史叙事,似乎也能支持她们的\"姊妹\"关联:法国革命的导
火索王室财政赤字因援助北美革命而发生;『人权宣言』从字面上看,很像『独立宣言』
的姊妹篇;领袖人物穿梭往返,托马斯-潘恩先后参加两场革命,拉法耶特援美抗英,毁
家纾难,归国后又将巴黎起义中缴获的巴士底狱钥匙回赠华盛顿。就本书而言,作者苏姗
-邓恩(Susan Dunn)也沿用了这一\"姊妹革命\"的说法,却以她的副标题\"阳光与闪电
\",划开了这两场革命之间的家族联系。作者征引那一时代人大量通信、日记和私下谈话
,描绘了另一幅有可能使中国读者感到陌生或意外的画卷。
专制一旦和轻浮连袂出现,更能撩拨革命欲火
17
l****o
发帖数: 211
17
张纯如原书:“The Rape of Nanking: The Forgotten Holocaust of World War II”,
Published in Penguin Books 1998。
中译本据“China918爱国网http://www.irischang.name/”,据该网站介绍:“本书的
中文译本在1998年4月由东方出版社出版,担任责任编辑的是著名史学家邓蜀生先生,出版
人是老一代翻译家、出版家尤开元先生,主要译者和校译孙英春。”
他们共摘录了以下内容:△目录 △序 △导言 △结语 △第六章 世界知道些什么 △第七
章 铁蹄下的南京 △第八章 审判日 △第九章 幸存者的命运 △第十章 被遗忘的大屠杀:
再次凌辱,均标为“小曼扫描编辑”。
我校对了“导言”、“第九章 幸存者的命运”、“第十章 被遗忘的大屠杀:再次凌辱”
和“结语”四部分。以下蓝色为原文,【红色】为被删改的部分。
《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导言
…………
一位历史学家曾估算,如果把南京死难者的手连接起来,可以从南京一直拉到杭州,
足有200英里长。他们的血登总重可达1200吨,他
t*******a
发帖数: 4055
18
董并生:“希腊古文献”为后世伪造
2017-10-28 15:15:46 来源:何新老家伙的博客 作者:董并生
点击:335 评论: 0(查看)
0
1.所谓“希腊古文献”的来源(以亚里士多德著作为例)
1997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了10卷本约300万字的《亚里士多德全集》中译本。中
文版的《亚里士多德全集》来源于19世纪中叶由德国柏林科学院授命编辑的《亚里士多
德全集》标准本。
十九世纪德国柏林科学院《亚里士多德全集》“标准本”
苗力田在中文版《亚里士多德全集序言》中说:“标准本的《亚里士多德全集》是
由柏林科学院授命,在伊曼努尔·贝克尔(Immanuel?Bakker)主持下编辑的。全书共5大
卷,从1831到1870年历经40年才最后完成这一巨著。……这部《全集》的出版被认为给
亚里士多德研究奠定了新基础。这个版本是从最优秀和最古老的手稿中整理出来的、以
亚里士多德为名的全部著作的版本。”
《亚里士多德全集》“标准本”的构成
标准本《亚里士多德全集》为五卷本,其中第一、二卷是亚里士多德著作的希腊原
文,第三卷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拉丁文译本,第四卷是由布兰迪斯(C.A.Bra...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1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进化论就是假的,神造人是真的
进化论三大证据的破灭(之三) ---“古生物学证据”被新的发现所否定
分析了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发育,我们再看看古生物学,这个进化论最直接的论据。一百
多年来,以地质学、地理学、放射性化学、比较解剖学等学科为基础,古生物学发展起
来。进化论者根据化石的历史年代,勾勒出一幅生命由简单到复杂,随年代出现的进化
时间表;通过类比化石,描绘出一个生物由低等向高等发展的“进化树”。随着研究的
深入,化石等遗迹出土的越来越多,进化时间表和进化树在不断地修改更新,终于到了
今天再也无法面对许许多多事实的地步。
考古学和古生物学的突破性发现,否定了进化时间表
进化论提出不久,学者们根据当时很有限的化石资料,搭起了进化时间表的框架,认为
以后的发现都能填入其中,最多也只是稍做修补,使进化论更加完善充实。然而,事实
却不断给出反例。下表左面是经典的进化时间表(参考Weinberg [1].,Knoll[2] 李难[
3] 等),右面是那些无法解释的事实。
距今年代 经典的进化时间表 同一地质年代发现的无法面对的事实
45亿年 地球形成
35亿年 最古老的微化石 南... 阅读全帖
C********n
发帖数: 6682
2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朱学勤抄袭事件 ---1
发信人: Isaiah (SKIASONARANHR), 信区: Reader
标 题: 朱学勤——学术界的又一个“汪晖”?(全文)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Jul 8 14:11:42 2010), 站内

自有良心的媒体和学术界人士深入开展揭批学霸、学奸、学贼汪晖的工作以来,成绩突
出,形势喜人。到了今天,可以说汪氏的问题已经无所逃罪天下,可以立刻盖棺论定,
直接开除出学界了。笔者生性愚钝,见事不明,不仅未能参与到这个伟大的运动中去,
最初还一再为汪某辩护,是非颠倒,黑白不分,如今思之,惭恨不已。如今总算如梦初
醒,回头是岸,想要为打汪晖运动出一把力,但揭批汪晖的,从林毓生这样的老牌名宿
,到王彬彬等中坚学者,以及vivo等青年才俊不计其数,宏文妙笔如漫天星斗,又如黄
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多笔者一个不多,少笔者一个不少。好在一个汪晖倒下去,
千百个汪晖站起来。像汪晖这样隐藏得很深的伪学者名流还是很多的。在打倒汪晖后,
深入揭批学界问题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急务,笔者愿为此略尽绵薄之力。今天要谈的就
是又一个汪晖式的伪学者——朱学勤!
以下是笔者花了两小时时间查找和校对朱...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19242
21
我的抑郁症和治疗(三)
作者:乔一
这篇很长,写好后犹豫了很久。我想,可能有人会很不赞同。但是,前两天,看到真妮
最新的博客文章“孩子心中最深的渴望”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30560/201301/13056.html),那些有自杀倾向的孩子,写给自己的话,或者说,灵魂深处发出的呐喊,和我曾经写下的如出一辙。还有什么比真实更有力量呢?我一定会写下去。
2. Suppressed rage 被压抑的愤怒
上次说到,哭在我原生家庭是不被鼓励的,如果我哭泣,父母会说,不哭了,不哭了。
这个暗示哭是一件不好的事情。然后妈妈就会打来热水让我洗脸,这个举动暗示哭是可
耻的,应该被掩盖。事实上,当我把脸埋进热毛巾的时候,能真实地感受到羞耻。即使
当时仍然在强烈的情绪当中,我也会强迫自己停止哭泣,好像一把热毛巾就一瞬间抹去
了一切痕迹。如果偶尔我不能控制,妈妈会非常焦躁的说,怎么回事,怎么还哭,不是
已经好了吗?妈妈这个反应,其实是非常典型的,父母不能承受自己的无能为力,不能
承受失控,而产生的焦虑。父母用否定孩子的感觉来缓解自己的焦虑感。但作为孩子,...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82482
22
我记得很早以前,囫囵吞枣地读了一遍玫瑰之名的中文本,后来才发现错误多多。到了
美国,英文版的读过两遍,然后又参照注释读过第三遍,学了不少中世纪的历史和宗教
知识。后来得知中文版的是根据英文版翻译的!@#$%^
后来好容易有了意大利文直接翻译的,结果你看:
《玫瑰的名字》新译本可靠吗
http://www.infzm.com/content/52537
翁贝托·埃科的小说《玫瑰的名字》的新译本(沈萼梅、刘锡荣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年版)面世以来颇受关注,或许是因为之前的三个中译本都是从英文转译的,误译
较多,所以读者对这个从意大利文翻译的版本有所期待。据我见闻所及,对新译本译文
提出商榷的文章,《东方早报·上海书评》登过两篇,不过探讨的主要是较专业的译名
问题,而非整体的译文水准问题。
《玫瑰的名字》正文最前面有一篇引子,是埃科故弄玄虚、故布疑阵,对文本来源做的
交代。在新译本中,它占了六页的篇幅。由于不可能将五百多页的译本的错漏之处一一
指出,我就以这篇引子为对象、为抽样标本,对照意大利文原著,开列这六页中的十几
处明显的误译、漏译(细小的可议处略去不提),希望普通读者能对这一新...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53800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whct原话在此
原来争议只存在于whct和我之间。whct和我都认可我们所谈论的“原文”也包括中译本
的战史,并不一定要是日文的才叫“原文”。比如某世界名著,只要中译本是正式出版
物,内容和原始文字写作的没有较大出入,中译本和原始文字都可以称为“原文”。
whct和我都认可只需提供中文战史“原文”即可,别人如何定义“原文”与此问题无关。
“笔者注:以上合计1270人”,出现在了我提供的战史中译本原文里(下册157页),
链接“
http://fliiby.com/file/50715/1moc0oeb4m.html。也出现在了whct引自的网页里,是whct自己选择性不引用完整,这就有点问题了。
至于“战斗力系数”,那完全是另一个问题,并非是我和whct原来争执的问题。我和
whct原来争执的问题仅仅是“战史原文”(正式的中译本也算)此处的记载到底是40人
还是400人。whct口口声声他引用的是战史原文(再次重申,梁爽译文也算战史原文)
。那我就请他拿出这样的“原文”来证实他的说法。

我只
a****k
发帖数: 3457
24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page=1&boardid=1&id=8071598
木子美:“考古”韩寒抄袭却红了韩叔叔
麦田质疑那会,我让韩寒发律师信,他不发,非要骂麦田骂方舟子,现在骂不过了,才
想起来走法律程序,太逗了。什么程序都挽不回你的面子。他可真没出息。年前骂人时
还显摆自己看过多少书。发现骂不过,并且漏洞百出,就在家躲了几天,看一个个质疑
出来时,别人怎么帮他解释的,然后找一个能解释通的说法安在自己身上。嗯。是的,
我没读过那么多书,我也就读读梁实秋钱钟书,我只是摘抄典故或者英语(冷僻的英语
他也照抄了)。
石康问方舟子,你真的认为韩寒在做假?我知道这对你是个很尖刻的问题。然后韩粉也
说,是男人你就下个结论,代笔没代笔,净扯些没用的。——但我觉得过程才是最有意
思的,看父子俩造谎圆谎,观众自可选择相信什么,不信什么。
好吧。你们仔细看韩寒的最近的博客,他反复回忆高一的阅读和写作,看书是通宵达旦
地看,写小说是上课写,体育课也翘课写,唯独没提过他有溜达去上网。而且他自己说
了,第一本和第二本书有手稿,第三本书才用电脑写作。所以你们推测...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2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进化论就是假的,神造人是真的
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使进化论更陷泥潭
达尔文时代,人们还不懂基因是什么,只是从表面看到了遗传、变异的现象。今天,分
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不但没为达尔文学说提供科学的证据,反而产生了根本上的对立
,比如:
(1).物种变异的可塑性并不存在
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的同时,沿用了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的思想,认为物种有很大的可
塑性,在新的环境中可以渐渐变异成另一物种,如鱼类进化为两栖类,哺乳类下水变为
鲸鱼等。现在对基因的深入研究表明,物种的基因的变化范围是很有限的,所谓的“可
塑性”是不存在的。
(2).对进化原因的解释,分子进化论否定着达尔文主义
达尔文主义认为进化的动力是环境对生物个体的作用,而根据基因突变的研究,木村资
生提出了进化的“中性突变假说”,在分子水平解释进化,认为分子的中性进化与功能
、与环境无关;综合进化论也认为进化的原因是基因的随机差错,它在生物群体中的积
累导致了进化,也与环境关系不大。[1]
(3).分子进化论在理论上同样谬误重重
a) 基因分子突变实现进化的概率低到绝对不可能的程度,宇宙没有时间等待。(这在
本系列第6篇有详尽的论证)。
b) 贝希从生物化学角度,结合...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6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赖德烈《基督教在华传教史》中译本问世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1-03-09 13:39:12)转载▼
标签: 文化 书介 赖德烈 基督教 在华 传教史 中译本 雷立柏 分类: 书评书介
赖德烈《基督教在华传教史》中译本问世
赖德烈的《基督教在华传教史》(A History of Christian Mission in China)出版
于1929年。本书上自7世纪,下至20世纪20年代,纵贯整个中国基督教史,全书共30章
930页(指原版页码)。本书详述了景教、也里可温、天主教、东正教及基督新教在中
国的传播情况,“历来被认为是中国基督教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出版至今已近70年(70
年为说此话时的时间,现已超过80年),但它仍然是今天治中国基督教史者不可不读的
一本专著”(严锡禹语,引自《浅谈中国基督教史的研究及史源问题》)。著名的比利
时教授钟鸣旦先生认为,本书“大概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部深入和完整的通史著作”。
(引自《基督教在华传播史研究的新趋势》)
由于本书是作者用英文写成的,而博主本人的英文水平又极其有限,所以,作为中国基
督教史的爱好者,竟然从未拜读该部巨著,... 阅读全帖
m**d
发帖数: 21441
27
来自主题: Detective版 - 李毅青海社会学演讲 讲稿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kela (kela),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李毅青海社会学演讲 讲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30 10:47:11 2013, 美东)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21070991.html
http://www.sociology2010.cass.cn/news/723808.htm
http://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7YdMn5em4ny1KwsQrrk65hKw
李毅青海社会学演讲
====================
当今中国社会结构分析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尊敬的马教育长,尊敬的几百位在职干部研究生,尊敬的青海大学教授、研究生,女士
们,先生们,早上好!
首先向各位表示崇高的敬意。各位工作在青海,生活在青海,就是对国家和民族的重大
贡献。感谢给我这个机会来西宁分享一些研究结果。雄伟青海,壮丽青海,对我教育很
大。(顺便说一下,我在这里讲的内容,与中国大陆任何单位没有... 阅读全帖
k**a
发帖数: 1181
2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李毅青海社会学演讲 讲稿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21070991.html
http://www.sociology2010.cass.cn/news/723808.htm
http://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7YdMn5em4ny1KwsQrrk65hKw
李毅青海社会学演讲
====================
当今中国社会结构分析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尊敬的马教育长,尊敬的几百位在职干部研究生,尊敬的青海大学教授、研究生,女士
们,先生们,早上好!
首先向各位表示崇高的敬意。各位工作在青海,生活在青海,就是对国家和民族的重大
贡献。感谢给我这个机会来西宁分享一些研究结果。雄伟青海,壮丽青海,对我教育很
大。(顺便说一下,我在这里讲的内容,与中国大陆任何单位没有关系,我在中国大陆是三
无人员,没有职务,没有职称,没有聘用。)接到来讲课的机票之后,有幸买到崔永红的《
青海通史》,写得真好,可惜只写到1949年。十五日下午有幸来到西宁,西宁刚刚启用
的新航站楼,现代,大气,比印尼在巴厘岛为奥巴马、习近平...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anslation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Translation
标 题: 【译林征文】从《拉康选集》的争论聊到翻译的“自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10 16:53:02 2013, 美东)
今天在网上偶然看到关于《拉康选集》的尖锐争论。拉康是法国当代精神分析学家,在
国内的名气比福柯、巴特等稍逊,可能主要是因为他用词晦涩难懂,行文崎岖不平,不
如后两位文艺。至今唯一被译成中文的拉康著作是复旦的褚孝泉教授翻译、上海三联
2001年出版的《拉康选集》——拉康及身后的委托人对翻译质量极其挑剔,译文非经专
业人士认真鉴定,不授版权。因为难读,中译本出版后几无评论,直到2006年人大的马
元龙发表《翻译需要敬畏之心(下)》,批评中译本“非常令人失望”,重要概念屡屡
误译,且“长句不断,难以卒读,莫名其妙”。
褚孝泉回应说难得看到有人评论,正感欣喜;细读之下亦感“非常失望”。马元龙指出
的一些误译是根据英译本来的,比如英译本用“I”,褚译“我们”,马认为歪曲拉康
:“拉康是一个非常骄傲的思想家, 他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0
今天在网上偶然看到关于《拉康选集》的尖锐争论。拉康是法国当代精神分析学家,在
国内的名气比福柯、巴特等稍逊,可能主要是因为他用词晦涩难懂,行文崎岖不平,不
如后两位文艺。至今唯一被译成中文的拉康著作是复旦的褚孝泉教授翻译、上海三联
2001年出版的《拉康选集》——拉康及身后的委托人对翻译质量极其挑剔,译文非经专
业人士认真鉴定,不授版权。因为难读,中译本出版后几无评论,直到2006年人大的马
元龙发表《翻译需要敬畏之心(下)》,批评中译本“非常令人失望”,重要概念屡屡
误译,且“长句不断,难以卒读,莫名其妙”。
褚孝泉回应说难得看到有人评论,正感欣喜;细读之下亦感“非常失望”。马元龙指出
的一些误译是根据英译本来的,比如英译本用“I”,褚译“我们”,马认为歪曲拉康
:“拉康是一个非常骄傲的思想家, 他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很少用虚幻的第一人称复
数, 而是用第一人称单数”。事实上法语原文是复数的“nous”。褚说法文的习惯是
用第一人称复数来自指,与中文一样,不像英文普遍以“I”自指。这里我觉得有个代
沟问题,褚是50后,行文更传统谦逊;马是70后,更凸显自“我”。
其他几项争议我都更赞同...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anslation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Translation
标 题: 【译林征文】从《拉康选集》的争论聊到翻译的“自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10 16:53:02 2013, 美东)
今天在网上偶然看到关于《拉康选集》的争论。拉康(Jacques Lacan)是法国当代精神
分析学家,与福柯、巴特等人一齐引入国内。不过他用词晦涩难懂,行文崎岖不平,不
如后两位文艺和知名。至今唯一被译成中文的拉康著作是复旦的褚孝泉教授翻译、上海
三联2001年出版的《拉康选集》——拉康及身后的委托人对翻译质量极其挑剔,译文非
经专业人士认真鉴定,不授版权。因为难读,中译本出版后几无评论,直到2006年,人
大的马元龙发表《翻译需要敬畏之心(下)》,批评中译本“非常令人失望”,重要概
念屡屡误译,且“长句不断,难以卒读,莫名其妙”。
褚孝泉回应说难得看到有人评论,正感欣喜;细读之下亦感“非常失望”。马元龙指出
的一些误译是根据英译本来的,比如英译本用“I”,褚译“我们”,马认为是歪曲拉康
:“拉康是一个非常骄傲的思想家...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53800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温州舰队。。。
大家都是中国人。除非你认为所有的中译本by default就是不可信的。又或是你能提供
证据证明此处中译本翻译有误,否则相信中译本没什么问题。
r*****y
发帖数: 53800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whct原话在此
不要纠缠这一点,whct和我都认可中译本也算。毕竟日本原文很难入手。whct提供了顶
楼数字,我并未质疑他提供的是中文而不是日文。我后来提供了真正的“原文”,whct
也并未质疑我提供的是中文而不是日文。中译本只要是正式出版社的正式出版物,且没
有证据证明和日本原文不符时,也是可以当作“原文”使用的。否则,岂不是所有战史
和世界名著的中译本都要默认不可相信了?
i*****g
发帖数: 11893
34
从起源上认识科学
──由《西方科学的起源》看近年的一场争论
江晓原
所谓“近年的一场争论”,是指关于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的争论,近年国内不少著
名学者都曾卷入。迄今为止,双方当然未能取得一致意见,很可能永远也不会取得一致
意见。而《西方科学的起源》(The Beginnings of Western Science)一书中译本在
今年的出版,则对于澄清争论中的某些概念大有帮助,值得论战双方都仔细一读。
一、中国古代有无科学之论战
关于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的问题,在20世纪初年的一些著名中国学者看来,根本就
不是问题──他们认为中国古代当然是没有科学的。例如,1915年任鸿隽在《科学》创
刊号上发表《说中国无科学的原因》,1922年冯友兰在《国际伦理学杂志》上用英文发
表《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对中国哲学的历史及其后果的一种解释》一文,直到1944
年竺可桢发表《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产生自然科学?》一文,意见都相同的。
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定义问题。在本世纪初那些最先提出中国
为什么无科学这 一问题的人士心目中,“科学”的定义是相当明确而一致的:“科学
”是指在近代欧洲出现的... 阅读全帖
C********n
发帖数: 6682
3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朱学勤抄袭的证据 ---2
朱学勤的学风问题——以《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为例
汪彬彬
参考文献:
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从卢梭到罗伯斯庇尔》,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年。
布鲁姆:《卢梭与德性共和国》(Carol Blum, Rousseau and the Republic of
Virtue, Ithaca &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6).
《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从卢梭到罗伯斯庇尔》是著名学者朱学勤的博士论文。该书
1994年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第一版;2003年由该书店再版。最近据朱学勤称可能再出第
三版。该书是朱学勤呕心沥血多年之作,朱学勤在原“序”中说:“ ‘可怜荒垅穷泉
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以此敬献我同时代人中的启蒙者、牺牲者,也算是一份迟到
多年的报答。”取得博士学位后,朱学勤即离开了卢梭研究领域,投身于一个更宏阔、
更富于挑战性的学术空间。但是,《道德理想国的覆灭》这本书,却是奠定朱学勤学术
地位的著作,用一句俗话说,是朱学勤的 “第一桶金”。《道德理想国的覆灭》出版
后,即在中国政治哲学和思想史研究界产生重大影响,很快成为这个领域...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徐军:中美合作所:重庆的另一种美国历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2 11:03:53 2015, 美东)
http://hx.cnd.org/?p=106556
徐军:中美合作所:重庆的另一种美国历史
1序曲
1987年夏天,我的未来老公Bob骑着自行车横穿中国来重庆看我——在我印象中他是第
一个骑车横穿中国的美国人。作为一个还没出嫁的女儿,我和父母住在一起,因为当时
没结婚的人没法分到房子。我的父母40年代末都是地下党员,二战后的年月里积极地参
加反美抗议活动。所以当一个老美扛着自行车爬了四层楼,走进我们家的单元门的时候
,他们都惊呆了。那时候,在重庆这个内陆的山城,自行车和老外都很罕见。西方人才
刚刚开始被谨慎地允许在中国大陆境内四处走动——前提是他们不违反这个国家那些经
常看不见的各种规矩,也不到处追求我们纯洁的姑娘们。
我的父母仅仅出于他们的好客传统才暂时容忍了Bob在这里待上一天(我告诉父母Bob...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7
http://hx.cnd.org/?p=110825
上:经斯大林毛泽东理解现代中国
过去的一百多年里,有一些人被称作“世界历史性的个人”,他们以自己非同小可的作
为改变了本国、进而有力地影响了本区域乃至世界事务,这些人中大概就数毛泽东的优
质个人传记最为罕见。
所以,当西方学术界2007年报告有一位原籍俄国的学者即将出版一本资料丰富的毛泽东
传时,从欧美到亚太,多数读者都期盼着能早日享受开卷有益的快意。可是,该书原版
是俄文的,非俄语世界又等了五年才读到编译的英文版。现在中译本在台北出版了:潘
佐夫、梁思文《毛泽东:真实的故事》。
为何一个半世纪以来的多位世界历史性个人,以毛泽东的优质传记相对最稀缺?这显然
不能归咎于本时代缺乏既有学术功力、也有兴趣为毛作传的人;实际上,无论是健在的
还是过世不久的华人洋人学者里,我们都能列出数位充分够格的执笔人。
过往一直缺乏毛优质传记的原因一串,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中国缺乏一套以法治为准则
、有明确时间界限的官方档案解密程序,以及严格照此办事的负责部门。研究者在中国
内地一旦遇到这类问题,只能在“有关部门”的雾霾中迷失。
那么如今这个中译本(为避...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8
一个被撕裂的美国社会?——评亨廷顿的《我们是谁?》
作  者: 仇朝兵 封面:
关键字: 书评
年  号: 2006
期  号: 第3期
PDF文件:
出版社:
英文标题: A Torn American Society? A Review of Who Are We?
中文标题: 一个被撕裂的美国社会?——评亨廷顿的《我们是谁?》
《美国研究》2006年第3期
一个被撕裂的美国社会?
——评亨廷顿的《我们是谁?》
仇朝兵
对于从未近距离接触美国、美国社会和美国人民且缺乏深厚学术积累的青年研究人
员来说,给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的书做评,其难度可想而知。但
笔者不揣浅陋,愿尝试对亨氏的新著《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注释
】该书英文版于2004年由Simon & Schuster出版;中文版于2005年1月由新华出版社出
版,程克雄译。【注尾】(以下简称《我们是谁?》)做一简单评论。
一、《我们是谁?》的基...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9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为什么朝鲜军不在仁川港布地雷
睁开你的狗眼看看,金日成到底有没有预测到美军在仁川登陆?
“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和现任副主任李捷撰写的于2000年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
版的《毛泽东与抗美援朝》一书中引用了毛泽东这个电报的内容。但是,毛泽东、周恩
来的提醒和建议没有引起朝鲜同志的重视。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一举成功。”
http://www.people.com.cn/GB/198221/198449/203085/12735970.html
抗美援朝四大谜团:求援信谁呈给毛泽东
2010年09月15日17:34
有关抗美援朝的几件事,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一直以讹传讹:一是谁是中国最早
判断美军可能在仁川登陆的人;二是金日成、朴宪永联名的求援信是谁送到北京呈给毛
泽东的;三是使用“志愿军”的名义是否因黄炎培的建议确定的;四是关于当时美国参
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莱德雷一段名言的引用。新近出版的一本书,在上述四件
事中至少有三件是以讹传讹的。这促使笔者撰写此文。对于上述四件事中第一件和第三
件事,笔者于1995年和1997年专门写过文章,对第二件和第四件事笔者虽未专门写过文
章,但在自著的《巨人的较量──...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939
40
《红都女皇——江青同志》
Comrade Chiang Ch'ing
罗克珊·维特克
Roxane Witke
范思译
星克尔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
中文版说明
1972年的《红都女皇》事件,是十年文革中大陆家喻户晓的话题。当时传说江青与
来访的美国学者维特克夫人谈话60余小时,后者据此写成《红都女皇》一书。毛泽东看
了由香港出版的中译本大发脾气,江青就此失宠。其实这是误传,维特克(RoxaneWitke
)根据江青谈话写的这本书从来就没有中译本。我们现在出版的《红都女皇——江青同
志》是第一个真正的中译本。
毛泽东的妻子江青,无疑是中共历史上最具戏剧性和神秘性的人物。在权力顶峰时
期,她被封为『文化革命的旗手』;在成为阶下囚以后,她又被指为祸国殃民的『白骨
精』。江青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谁为她提供了在中国政治舞台上表演的机会?又是谁
纵容她在这个舞台的前沿尽情地表演十年之久?关于江青一生的真相及其解读,是二十
世纪留给中国人的一个迷。1972年8月,江青在北京、广州与维特克谈话10次,共60余
小时,希望维特克在美国为她写传。事后中共外交人员一再敦促维特克不要出版一本完
全是江青传
wh
发帖数: 141625
41
有人看过拉康吗……
顺便把褚孝泉和马云龙的原文都贴上来:
褚孝泉:关于《拉康选集》的翻译问题
博览群书编辑部:
偶然读到发表于贵刊2006年第12期的马元龙的文章《翻译需要敬畏之心(下)》,批评
我所翻译的《拉康选集》。读了之后颇有几点感想,乞借贵刊一角略述,亦可就教于关
心拉康译文的读者。
译事无止境,只有切琢中才能进步。我翻译的《拉康选集》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后,一
直未见专家对译文的评判,这次看到有人来点评,甚是欣喜,但是细读之下,却感到非
常失望。翻译,是个从原文到目标文的过程;评论翻译,当然是在对比原文和译成的文
字后做的判断,这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我将拉康所写的法文原文迻译成中文,马博士
却凭借英译本来评判我的中译文,似乎对拉康的原文过于轻视了吧。当然,马博士特地
指出,拉康的英译本是得到拉康的继承人认可的本子,但他却不知拙译亦是。拉康著作
版权所有者及其出版社对翻译质量很是挑剔,他们请了权威人士对我的译文认真鉴定之
后才授予版权同意三联出版这部译作。英译本无疑是个好译本,我也不在这里评论英译
和中译孰优孰劣,只是想说,就拉康著作的责任人的信任而言,中译本和英译本具有同
等地...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2367
42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越走越近的昆德拉(z)
越走越近的昆德拉
李凤亮
从1987年的第一个中译本算起,米兰·昆德拉的作品在中国已“旅行”了16年;假如
算上李欧梵等学者更早的介绍,那么昆德拉走进中国读书界就将近20年了。此间,各种译
本层出不穷,印数近乎天文;研究篇什数以百计,文史哲经各界学者纷纷对话。昆德拉,
一个东欧小国的移民作家,创造了20世纪末叶中国文学译介和阅读的一个神话。在其风头
正劲的20世纪90年代,瑞士《周报》曾邀请全球18位著名文学评论家对健在作家进行排名
,昆德拉位居第二,得票仅次于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较近的一次统计则表
明,昆德拉是当今世界被人读得最多的三位小说家之一。昆德拉,这个数次与诺贝尔奖交
臂而过的小说家,在中国总是人气很旺。20年的中国之旅,在新世纪之初来了一场总结—
—一套全新的昆德拉作品中译本正热销于全国大小书店,初期面市的几本,每书初印将近
五万,赶上了村上春树中译本的初版印数。昆德拉越走越近了,甚至像我这样的中国学人
,也动过请昆德拉到中国走一走的古怪念头。“假如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让我感兴趣的地
方,那就是中国。”不管昆德拉这句话是真是假,想来中国读者听起来总是很受用的。
K*K
发帖数: 193
43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说说喜欢的中外名著
《蝇王》,《百年孤独》,《铁皮鼓》,《修道院纪事》,《灵山》都读过,大江健三
郎还看过作品集。
过去几十年诺贝尔奖不少是给了诗人还有散文的,从文学成就上来说诗还有散文跟小说
比起来还是差了一大截子的吧?反正我就觉得不少诗跟垃圾也差不多。
小说里面当然也只能读在国内出了中译本的。中国的出版商又没有前瞻性,不过都知道
跟风,一般得奖之后多少都有中译本出版的。严格说起来也就是格拉斯的《铁皮鼓》我
是在他得奖之前读的,其他的当然都是得奖之后才有机会读中译本的。
那时候我也是小资了,对诺贝尔文学奖都有盲从心理,每年一听说获奖作者就要等中译
本出版找来看,结果大多数都感觉是大失所望。那时候的小资不都是我这样子么?自以
为读了别人没有读过的书就是比别人高人一等,读不下去也要装模作样的读下去,还要
在别人面前激动的说写得好。
我还记得有一次在书店里看到一本诺奖诗人的翻译,记不得名字了,本来心血来潮想买
下来,结果硬着头皮都看不下去,就没买。
后来到了高行健得奖那次就觉得文学奖根本就不靠谱,以后就没多少兴趣了。你要说高
行健以后的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确实是一本都没读过。
你自己说一说80年代以后得奖的除...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44
顺便把褚孝泉和马云龙的原文都贴上来:
褚孝泉:关于《拉康选集》的翻译问题
博览群书编辑部:
偶然读到发表于贵刊2006年第12期的马元龙的文章《翻译需要敬畏之心(下)》,批评
我所翻译的《拉康选集》。读了之后颇有几点感想,乞借贵刊一角略述,亦可就教于关
心拉康译文的读者。
译事无止境,只有切琢中才能进步。我翻译的《拉康选集》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后,一
直未见专家对译文的评判,这次看到有人来点评,甚是欣喜,但是细读之下,却感到非
常失望。翻译,是个从原文到目标文的过程;评论翻译,当然是在对比原文和译成的文
字后做的判断,这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我将拉康所写的法文原文迻译成中文,马博士
却凭借英译本来评判我的中译文,似乎对拉康的原文过于轻视了吧。当然,马博士特地
指出,拉康的英译本是得到拉康的继承人认可的本子,但他却不知拙译亦是。拉康著作
版权所有者及其出版社对翻译质量很是挑剔,他们请了权威人士对我的译文认真鉴定之
后才授予版权同意三联出版这部译作。英译本无疑是个好译本,我也不在这里评论英译
和中译孰优孰劣,只是想说,就拉康著作的责任人的信任而言,中译本和英译本具有同
等地位,对它们的任何评论... 阅读全帖
C****i
发帖数: 1776
45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基要信仰概论 马有藻
第三课
论神
━━伟大的设计家
一、序言
多年前先知但以理曾说:“惟独认识神的子民,必刚强行事”(11:32),这句话在他与
其三友的生平中不鲜凡例,诚如英国名神学家柏克博士(J. I. Packer)在其精着“认
识神”(Knowing God)一书内论但以理时称:1)认识神者必有极多精力为神作工;2)认
识神者必常想念神;3)认识神者必勇敢为神而活;4)认识神者必以神为人生之满足〔注
1〕,是以认识神为所有属神者不可忽略的功课,如何西阿先知呼叫:“我们务要认识神
,竭力追求认识他。”(6:3)
二、有关神存在的理论
历世历代不少人对神的存在采取不同的臆测,既然出发点来自人方面,这亦指出人性先
天固有的宗教感,虽然所循找的路线各自不同,但人性内的“向神意识”是一件不能否
认的事实。下面略述各人对论神的“认识”:
1.无神论(Atheism)
无神论虽是否认神存在的一种定论,但它却非盲目地加以否认,此论先是一种对传统证
实神存在各论据所表示的不满,进而干脆否决了神的存在。无神论亦分四派: 1)传统派
(traditional)━━认为神从来没有存在(如沙特); 2)神话派(mythol...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46
这本拉康选集的译者褚孝泉教授,现为复旦外文学院院长。这篇写得可能有点枯燥;我
在网上偶然看到褚老师写给马老师的回应文,看得津津有味,一时兴起写的。对翻译或
拉康有兴趣的同学,或许可以先看褚老师的原文,还有马老师的原文,两位老师虽打笔
仗,对拉康则都深有心得。我都贴在下面:
褚孝泉:关于《拉康选集》的翻译问题
博览群书编辑部:
偶然读到发表于贵刊2006年第12期的马元龙的文章《翻译需要敬畏之心(下)》,批评
我所翻译的《拉康选集》。读了之后颇有几点感想,乞借贵刊一角略述,亦可就教于关
心拉康译文的读者。
译事无止境,只有切琢中才能进步。我翻译的《拉康选集》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后,一
直未见专家对译文的评判,这次看到有人来点评,甚是欣喜,但是细读之下,却感到非
常失望。翻译,是个从原文到目标文的过程;评论翻译,当然是在对比原文和译成的文
字后做的判断,这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我将拉康所写的法文原文迻译成中文,马博士
却凭借英译本来评判我的中译文,似乎对拉康的原文过于轻视了吧。当然,马博士特地
指出,拉康的英译本是得到拉康的继承人认可的本子,但他却不知拙译亦是。拉康著作
版权所有者及其出版社对... 阅读全帖
p******e
发帖数: 58
47
来自主题: Science版 - 大家来交流一下好书罢!
再添几本
1.电磁卷in Berkley Physics Course, the other volumes are also
good, but not as good as this one. 中译本for this one is
really good.
2.Feynmann Physics Lectures. Hard to believe it is just a
lecture note! Really deep physics thinkings and brilliant ideas.
中译本是shit,好多句子还是英文语序.
3.Goldstein, Classic Mechanics. 虽与Jackson,席夫,共列为
物理留学必备,但比另两本好的多.
4.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只读过某中译本的一小部分, really
杰作!!! 好多论题可能我们当中绝大多数仍不会算.
再对Dirac那本量子力学原理说两句, 目前的量子力学教材基本都是
抄这本, 比如席夫,而曾谨言则是兼而抄之(both Dirac and Schiff).
可惜大家抄来抄去连Dira
c*********d
发帖数: 9770
48
http://hx.cnd.org/?p=106556
徐军:中美合作所:重庆的另一种美国历史
1序曲
1987年夏天,我的未来老公Bob骑着自行车横穿中国来重庆看我——在我印象中他是第
一个骑车横穿中国的美国人。作为一个还没出嫁的女儿,我和父母住在一起,因为当时
没结婚的人没法分到房子。我的父母40年代末都是地下党员,二战后的年月里积极地参
加反美抗议活动。所以当一个老美扛着自行车爬了四层楼,走进我们家的单元门的时候
,他们都惊呆了。那时候,在重庆这个内陆的山城,自行车和老外都很罕见。西方人才
刚刚开始被谨慎地允许在中国大陆境内四处走动——前提是他们不违反这个国家那些经
常看不见的各种规矩,也不到处追求我们纯洁的姑娘们。
我的父母仅仅出于他们的好客传统才暂时容忍了Bob在这里待上一天(我告诉父母Bob是
我的研究生院老师)。第二天,爸爸就再也没法忍受他的不舒服,叫Bob走人。在下达
逐客令之前,他建议Bob参观一下坐落在重庆西边歌乐山的中美合作所。
“什么是中美合作所?”Bob问。他的问题让我吃惊。从没出过国的我以为每个美国人
都知道什么是SACO(“中美合作所”的英文缩写),就像那...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丁学良:读依据苏俄档案的新版毛泽东传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5 22:12:09 2015, 美东)
http://hx.cnd.org/?p=110825
上:经斯大林毛泽东理解现代中国
过去的一百多年里,有一些人被称作“世界历史性的个人”,他们以自己非同小可的作
为改变了本国、进而有力地影响了本区域乃至世界事务,这些人中大概就数毛泽东的优
质个人传记最为罕见。
所以,当西方学术界2007年报告有一位原籍俄国的学者即将出版一本资料丰富的毛泽东
传时,从欧美到亚太,多数读者都期盼着能早日享受开卷有益的快意。可是,该书原版
是俄文的,非俄语世界又等了五年才读到编译的英文版。现在中译本在台北出版了:潘
佐夫、梁思文《毛泽东:真实的故事》。
为何一个半世纪以来的多位世界历史性个人,以毛泽东的优质传记相对最稀缺?这显然
不能归咎于本时代缺乏既有学术功力、也有兴趣为毛作传的人;实际上,无论是健在的
还是过世不久的华人洋人学者里,...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6421
5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isingChina 讨论区 】
发信人: foxjone (fox), 信区: RisingChina
标 题: 《红都女皇——江青同志》- 中文版说明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l 20 12:01:54 2009, 美东)
《红都女皇——江青同志》
Comrade Chiang Ch'ing
罗克珊·维特克
Roxane Witke
范思译
星克尔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
中文版说明
1972年的《红都女皇》事件,是十年文革中大陆家喻户晓的话题。当时传说江青与
来访的美国学者维特克夫人谈话60余小时,后者据此写成《红都女皇》一书。毛泽东看
了由香港出版的中译本大发脾气,江青就此失宠。其实这是误传,维特克(RoxaneWitke
)根据江青谈话写的这本书从来就没有中译本。我们现在出版的《红都女皇——江青同
志》是第一个真正的中译本。
毛泽东的妻子江青,无疑是中共历史上最具戏剧性和神秘性的人物。在权力顶峰时
期,她被封为『文化革命的旗手』;在成为阶下囚以后,她又被指为祸国殃民的『白骨
精』。江青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谁为她提供了在中国政治舞台上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