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 发帖数: 42149 | 1 1994年,李志绥通过美国兰登书屋出版了《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由于书中详细披露了毛泽东不光彩的一面,且是长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人第一次在海外出书,叙述亲眼所见的毛泽东其人其事,引发海内外极大关注。从李志绥书中,提到在毛泽东身边的女性工作人员中有一位名叫“小谢”的译电员,即在文革中职位飞速蹿升的谢静宜。作家丁抒撰文《文革时进入中共核心的女译电员谢静宜》透露,谢静宜虽直通天庭,却由于某种不可言的原因委屈自己,曾到迟群下榻的招待所,向迟道歉,下跪讨饶。此事“很快在清华园传开,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
1960年谢静宜在杭州汪庄与毛泽东合影
毛泽东的医生李志绥在其回忆录中谈到众多“被毛腐化的女孩”时,写了这么一段:
大部分的女孩在初识毛时,仍是天真无邪的年轻姑娘。毛的性生活、特殊性格和至尊权势,在在都使这批年轻无知的女孩耳濡目染,逐渐堕落。多年来,我看着旧戏不断重演。她们在成为毛的“女友”后,不但不觉得羞耻,反而日益趾高气昂。与毛的“特殊关系”是这些未受教育、前途黯淡的女孩唯一往上爬、出名的机会。被毛宠幸后,个个变得骄纵,仗势凌人而难以伺候。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毛踢开的女人,利用与毛有过这种...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2 上个世纪,陈独秀的次女陈子美落难成了牛鬼蛇神,走投无路之下,她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与儿子泅海偷渡香港。1970年,她身系五个酱油桶漂泊10小时到达香港。在陈子美失踪后,世人都以为她已自尽,有的陈独秀传记中还注明“陈子美死于十年动乱中”。谁也想不到,1997年9月14日的《环球时报》上,竟刊发了该报驻联合国特派记者对陈子美老人的专访。本文摘自《新民周刊》,叶尚志、陈长璞口述,季天琴整理。
陈独秀是中共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
安庆江边,陈家的老屋早被拆毁,老屋的遗址归属当地的自来水厂,被修建成了平整的篮球场,原址上竖立着一块碑,说明这是革命烈士陈延年、陈乔年家的旧址,并没提到他们的父亲陈独秀。
陈长璞沉浸在回忆里,面带遗憾地说,当年老屋是安庆有名的陈家大洋房子,有五进三个天井,宅前宅后都有花园,大门楼有一丈多宽,俨然一派官僚地主的气势。
老屋旁残留的一角是当年陈延年、陈乔年的读书室,如今低矮、破落,出门就面对着一个公共厕所。有关部门曾经在墙上镶了块“文物保护单位”的招牌,可是里面还有几家住户,住户们就悄悄地把牌子拆了。
这是一个被忽略、被遗忘的角落,如同安庆城的气质。很少有人记得,这个三级城市... 阅读全帖 |
|
i****1 发帖数: 84 | 3 据“长安街知事”2月13日消息,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即将起诉第三个国家级“大老虎”。
今早,中央政治局原委员、重庆市委原书记孙政才涉嫌受贿一案,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经依法指定管辖,移送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审查起诉。
十八大以来落马的6个副国级及以上官员中,周永康、令计划、孙政才由天津市检察院第一分院负责起诉,徐才厚因死亡不予起诉,郭伯雄由军事检察院起诉,苏荣则由山东省济南市检察院起诉。
此外,天津市检察院第一分院还起诉了周永康“秘书帮”成员之一、海南省原副省长冀文林,向令计划行贿700余万的内蒙古自治区原副主席潘逸阳,以及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副主任盖如垠。
检方指控,孙政才利用其担任中共北京市顺义区委书记、北京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农业部部长、中共吉林省委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等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巨额财物。
长安街知事注意到,目前已知孙政才开始贪腐的时间为2002年,当年2月他出任顺义区委书记,时年39岁,5月当选北京市委常委,并很快转任市委秘书长。
昨天,重庆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对孙政才涉嫌犯罪...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254 | 4 ·童志刚·
文革是一场浩劫。在这场浩劫中究竟死了多少人?恐怕既有的任何统计都是相
当不完备的。
下面这份“档案”仍然以“不完备”为特点,只收入了在“文革”中自杀身亡
的各界名人(缺科技界资料)。
◇ 邓拓 1912年生,福建闽侯人。1930年入党。曾任中共北京市委宣
传部部长、《人民日报》总编辑和社长等职。1966年5月因“三家村”冤案受
迫害,5月16日,戚本禹发表文章公开点名批判邓拓,称邓拓“是一个叛徒”;
5月17日晚,邓写下《致北京市委的一封信》和《与妻诀别书》后,于5月18
日自缢身亡,成为在那段非常的岁月里,第一个以死抗争的殉道者。
◇ 田家英 1922年生于成都。1948年8月起担任毛泽东的秘书。解放
后任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主任、中央政治局主席秘书、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等职。
1959年庐山会议上受到冲击。1966年5月22日下午,王力等到中南海住
地,令他停职反省,交清全部文件,搬出中南海。第二天他即自缢而死。
◇ 李平心 1907年生,江 |
|
d********l 发帖数: 161 | 5 多谢kzeng和ramonaxu。
现在明白多了。
关于你说的国家机关之间上下行的文书,到是看到过一些介绍:“上行文书有牒、申、
呈、详、禀;下行文书有符、帖、牌、票、 檄; 平行文书有关、刺、移、咨、牒、照
会”。
臣工上书有“臣工上奏皇帝的上行文书,无论种类、用途、规格、体裁,都有严格的规
定。据《唐六典》卷8载:“凡下之通于上,其制有六:一曰奏抄,二曰奏弹,三曰露布
,四曰议,五曰表,六曰状。”
再问,制、诏、册、赞是否都由中书起草?律、令、格、式呢?
中书还应负责向皇帝宰辅转递下级机关的上奏吧?
"凡大朝会,诸方起居,则受其表状而奏之;...凡有司奏议,文武考课,皆预裁焉。"
(《唐六典·卷九·中书省集贤院史馆匦使》)。
那么是否可以说,类似现中共中央办公厅的职能也是由中书担负的? |
|
k***g 发帖数: 7244 | 6 读过给瞿秋白平反的《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瞿秋白同志被捕
问题的复查报告>的通知》(这文件现在还算机密,虽然废纸收购站可以论斤买,TG很
多的内部文件因为前些年机构裁撤,都卖给收破烂的了),问题主要出在瞿秋白被捕后
的那篇自述《多余的话》上: |
|
o*******g 发帖数: 1300 | 7 贴一段良宇传
陈良宇传奇·第十一章 中国第一区区长
【跑官高手】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八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组织部《关于领导班子年轻化几个
问题的通知》和《关于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职务几个问题的通知》。两个通知提出
:必须坚持领导班子年轻化这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改革,在年龄结构上保持干部新老交替
的正常格局;要以改革的精神,坚决实行干部职务能上能下、能下能上的原则,逐步从
制度上保证德才兼备、具有开创精神的干部能够脱颖而出。
这一个极具共产党特色的说法,当年出现在《人民日报》的时候,对于陈良宇来说,却
是一个惊天之喜。陈良宇当了近二年的老干部局副局长和局长,一直夹着尾巴做官,小
心翼翼地伺候老干部。这也是一项任务,从某种意义上,他在代替江泽民报答提拔上海
帮的老干部如汪道涵等人。两年以来,虽然好评不少,但是却毫无政绩。因为老干部局
局长这个位置,本身就不是一个能出政绩的职位。到一九八七年,陈良宇多少对这个职
位产生了厌倦。自视甚高的陈良宇渴望着拥有实权的职位,能够凸现政绩。
从另一方面看,从一九八三年以来,陈良宇多次赶上了所谓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的机会
。尤其是一九八三年八月,陈良宇刚 |
|
|
t***h 发帖数: 5601 | 9 这件事情是真的. 当时有很多西方外交官和记者在场, 事后西方媒体都进行了报道. 请
看: http://www.5281520.com/html/4-6/6768.htm
1964年11月5日至13日,周恩来率团(贺龙为副团长)到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7周年纪
念活动。11月7日晚,苏共举行了庆祝招待会,所有被邀请来参加十月革命节的外宾,
都参加了这次盛大的晚宴。
王钢华(时任中共代表团翻译):马林诺夫斯基对总理讲,就说中苏关系所以坏了,是
因为毛泽东跟赫鲁晓夫,你不喜欢我,我不喜欢你。我记得非常清楚,因为当时他用了
一个俄语动词,是很少用的,这个词我都很少听到,那么我们现在把赫鲁晓夫搞掉了,
你们也应该把毛泽东搞掉。
朱睿真(原中共中央办公厅翻译组):周恩来一夜好像都没睡觉,就向中央报告,等中
央的指示,很紧张。
王钢华(时任中共代表团翻译):第二天11月8日西方报纸就有报道,说是苏联共产党
和中国共产党达成了协议,要毛泽东下台让周恩来当中央主席。
李丹慧(历史学者):国外媒体的这种报道周恩来肯定特别紧张,因为周恩来是一个非
常谨慎的人,特别是在处理和毛泽东的关系上,他当然非常紧张。 |
|
l*****l 发帖数: 4170 | 10 邓小平在中共党史上,是唯一的一个几经起落而最后能够攀到权力顶峰的特殊人物。这
样倒了之后还
能够复出的人物,在中共党史上还没有第二个例子。邓小平他为什么在中共党内残酷的
权力斗争中,
能够逢凶化吉,失而不败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它不是在这篇小文中能够说清的。
本文利用一则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拟以展示邓小平最后复出前的前奏,并将资料提供给
大家。(见附
录)
1976年“天安门事件”之后,邓小平在毛泽东的圣怒之下被赶下台,而毛逝后,他迈向
了中共党朝太
上皇的霸位。而在中间,有一个华国锋的关,邓小平是怎么样通过华国锋的关卡而翻身
复出的呢?
这当然也不是能用一篇短文说清楚的。但他复出的起点是从他的两封“表忠信”和“认
错信”开始的。
下台赋闲的邓小平为了争取华国锋的宽恕,分别于1976年双十日和1977年4月10日,两
次向华国锋
发信。信中,他向华主席表忠称臣,承认错误,并做自我检讨。它为博得复出的机会,
起到了关键的
第一步的作用。
一、第一封信:表忠和称臣
他的第一封信的发出,可以说是很趁机的。1976年10月,华国锋等人倒“四人帮”成功
,邓小平抓住
这个微妙时刻,发出了第一封信... 阅读全帖 |
|
l*w 发帖数: 3758 | 11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郝建秀可是书记处书记。乔石和他并坐时已经是书记处书记了,任
职是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 |
|
C********g 发帖数: 9656 | 12 送交者: 睡觉不打呼噜 2011年04月07日11:24:42于[史地人物]发送悄悄话
高饶问题其实是毛刘问题——读《半截墓碑下的往事:高岗在北京》笔记
余汝信
《半截墓碑下的往事:高岗在北京》,赵家梁、张晓霁著,香港:大风出版社,2008年
7月第一版(本文所引该书文字皆出自此版,只注明页数)。
这是近两年来最值得一读的一本书。
“高饶事件”,是建国以后党内斗争的首要大事,至今没有得到公正评价。本书在披露
这一被重重帷幕遮盖着的事件内情的同时,向人们提供了作者自身的思考。
赵家梁(1920-2007年),1952年任高岗秘书,1954年任高岗管教组组长,直至高岗自
杀身亡。他从组织上派遣的管教、监视者转变为高岗的同情者、“高饶事件”的怀疑者
,这一转变为本书提供了客观性。
本书涉及史实是多方面的。本文摘录的是书中描述的自建国以后毛泽东关于接班人问题
的考量、对刘少奇态度的演变以及高岗在此过程中充当的角色。
一、事件演变梗概
本书认为,“高饶事件”实质上折射的是毛泽东的接班人问题,是毛泽东与刘少奇的关
系问题。
本书浓缩概括后的事件梗概如下:
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与刘少奇关于建国方略的... 阅读全帖 |
|
w*******s 发帖数: 3417 | 13 杨能力肯定不行, 否则这种老江湖,50年代就是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出来混的时候
老江还在吃奶, 结果就这么轻易就被60后的江泽民给扳倒了 |
|
C********g 发帖数: 9656 | 14 作者﹕佚名
断代史不断。通史不通。史学家多半是第二流文学家,第三流思想家。
他们居然没有发现这个可怕的规律:中国官场上,“二把手”从来是悲哀的。
翻翻中国通史,丞相很少有好下场的。“伴君如伴虎”这个用鲜血换来的宝贵经验,相
信在很大程度上是丞相们总结出来的。这是他们血泪的控诉。
历史发展到20世纪,发展到中国共产党手里,这个规律变得更加颠扑不破。今天我不说
别人,就说刘少奇。他是“二把手”里的好榜样。
张国焘叛变后,躲在香港骂遍了共产党的领袖们。骂到刘少奇时,他说:“刘少奇是毛
泽东的‘功狗’。”
他说得不错。毛泽东之所以有今天,刘少奇的功劳最大。
红军长征到延安后,记得有一回看戏,演的是唐僧取经的内容。毛泽东对身边的一个民
主人士说:“唐僧西天取经谁最坚定?唐僧。谁最动摇?猪八戒。”接着他指着坐在他
左边只隔一个座位的张国焘,说:“他就是长征路上的猪八戒。”张国焘闻言大怒,匡
啷一下站起来,向剧场外走去,骂了句:“无耻。”毛泽东面不改色。我又听见匡啷一
声响,只见一个身材高挑的人拔地而起。是刘少奇。他对张国焘厉声道:“你住嘴!”
满场大员,无一人拔刀相助,连毛泽东本人都未拔刀,刘少奇...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15 戴晴美国之音中文博客
Posted by daiqing on 四月 28, 2011
现在我们回到造神毛泽东。
1964年,当肖华充满情感地写他那部《长征组歌》的时候,上边的故事,特别项与年以
及我们后边特别会说到的莫雄第四剿共保安司令部“主任参谋兼清乡委员长”卢志英,
他难道一点都不知道?
但他无论如何应该知道1937年春夏之交刘少奇的那个报告吧——《关于白区的党和群众
工作》?中共成立已经16年,全国代表大会已经开了六次。刚刚脱离危难找到立脚点,
刘即毫不客气地将矛头指向届时总书记发迹之始的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因政治路线错误
,导致“白区工作损失几乎百分之百”。
对这一石破天惊的说法,毛当时采取“有倾向的调和”(高华语)。而事后局面的发展
证明,就算唱主角的刘少奇当时没有百分之一百料到,此次以评点历史而挑战在位总书
记张闻天,确为延安整风和毛泽东登上权力颠峰的开场锣。
到1964年,这句标杆性话语——“白区损失百分之百,苏区损失百分之九十”——已为
毛写入自己著作(《关于人的认识问题》)。而在文革风暴里旗手江青朝周恩来掷过去
的“白区损失百分之百的祸首揪出来了,苏区损失百分之九十的... 阅读全帖 |
|
w*******s 发帖数: 3417 | 16 岁月如歌:李肇星追忆江泽民总书记生前轶事
李肇星
我第一次见到江主席,是在1989年的秋天
。他在中南海会见外宾后,我作为当时的外交部发言人拿着写好的新闻吹风稿请他审批
。他说:
“你定吧,我不看了。”我不由得想起,几年前我第一次为小平同志会见外宾写吹风稿
向他汇报
时,他说:“这是你的事!我不管了。再见吧,不拉手了……”
两位老领导
,一样宽厚。只不过一位是四川口音,一位是江苏口音;一位告别时点点头,一位告别
时握握手
。真想不到历史在一些细节上也会有这样生动的相似之处。
自那以后,如果
用“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打比方,我作为下级,陪同江主席走的路何止万里,从他的
言谈举止
中学到的更不是通常读书所能得到的。
打开这本书,我的思绪就像出闸的波
涛,对人生的感悟也得到一次洗礼。
祖国永恒人民至上
出访途中,江主席不管是和往访国领导人正式会谈,还是与普通百姓交流,都会流露出
他对祖国
和人民的忠诚。
在乌克兰参观作家契诃夫故居时,他激动地说:“生命不在
于长短,而在于为国家、为民族做...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2888 | 17 丁抒:从“大跃进”到大饥荒
来源 :博讯网
一、 人类史上绝无仅有的人祸
一九八四年,有几位学者在英文《人口与发展通讯》上著文指出:“一九五八年至
一九六一年中国的大饥馑是人类历史上死人最多的一次。”(1)对这一点,当代严肃
的学者、历史学家都已予以肯定。问题是,它的来龙去脉如何?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大跃进期间中国饿死了多少人?
毛泽东在世时,一直嫁祸于老天爷,将那场深重的灾难归咎于“三年自然灾害
”。如今,当年的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终于说出了真话:“一九五八年的‘大跃进’和
一九五九年‘反右倾’后的继续‘跃进’,给我们国家和民族造成了严重的灾难。”“
‘三年困难时期’,主要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反右倾’运动造成的。”
(2)前《人民日报》社长胡绩伟也说:“国家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的惨象完全是我们
党造成的。”(3)另一位中共党内有识之士、一九五九年时任毛泽东兼职秘书的李锐
则评述道:“高举‘三面红旗’,高指标,瞎指挥,一平二调,造成国民经济大破坏,
饿死成千万人,这是中外古今历史上承平之世绝无仅有之事。”(4)
由于毛泽东在世时,那场惨绝人寰的大饥荒... 阅读全帖 |
|
o****d 发帖数: 5454 | 18 鹤龄:论毛泽东与陶斯咏子虚乌有的恋情之一
如今的怪事真是特多。忽然间一阵风起,毛泽东又有一个初恋情人了。并且上了百度百
科名片。据百科名片称:毛的初恋情人姓陶名毅,字斯咏,湖南湘潭人(当时举家迁至
长沙),富商家的千金闺秀,周南女中师范科的毕业生。在周南女校,与向警予、蔡畅
齐名,号称“周南三杰”。又有“江南第一才女”之美称。其人才华横溢。身材修长,
美容貌。性好强。为当时长沙学界的风云人物,任湖南学生联合会与湖南各界联合会的
副会长(毛泽东只是理事)。
《百度名片》称,毛陶“二人曾陷入疯狂的爱情之中……1921年,中共“一大”结束后
,毛去南京与迁居南京的女友陶斯咏重叙旧情。”
《百度知道》里面更是说得活灵活现:说他们“断续有过几段恋情,多次分而复合,
1920年时还曾同居了四个月”。
《百度名片》又称:二人“后因政见不同分手……”又说陶:“后来终生未再恋爱,也
未结婚,大概也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吧。”好像陶的一颗芳心就永远钉在毛的身上了,达
到了非毛不嫁的地步!
自打《建党伟业》开拍的新闻传出后,就更加神了。毛泽东这场婚外“恋情”竟然名垂
青史,成了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建党伟业的一...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19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22546
作者:李肃
来源:网上文摘
来源日期:2008-2-8
本站发布时间:2008-2-9 11:55:19
阅读量:8193次
所谓“高饶反党联盟”中的第二号人物饶漱石生于1903年,1925年加入中共。他上
过大学,曾经到英国、法国和苏联等国留学。抗日战争时期饶漱石曾经担任新四军政委
,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中共华东局书记和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政委。中共建政以后,
他先后担任中共华东局第一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和中共中央组织部长。
*罪名很大 罪证何在*
中共说,饶漱石与高岗图谋分裂中国共产党、篡夺党政最高权力。但是中共从来没
有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
饶漱石最大的、也是唯一有实质意义的“罪状”就是1953年中共中央全国组织工作
会议期间,他借批评中组部常务副部长安子文的名义打击党的二号领导人刘少奇,配合
了高岗反对刘少奇的反党活动。事实究竟如何呢?
*张秀山发言事件*
饶漱石从1953年2... 阅读全帖 |
|
D********n 发帖数: 1595 | 20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1/10/24/1509479.html
作者系原广州军区司令部动员部部长
在广州,大概无人不知北郊有个因南湖而得名的游乐场和豪华宾馆群。但是,在1971年
之前,从政府官员到一般市民,却谁也不知道广州有个南湖。准确地说,从1971年5月
之后,南湖二字才开始出现在高度机密的大比例尺内部地图上。难道这是新开凿的人工
湖吗?不是。其实它是白云山北麓早已有之的一个天然湖泊,本名磨刀坑水库。它之所
以改名,是因为1971年在这里为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其他几位重要领导人修建住所而引起
的。
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毛泽东常来广州。初时他的住处只有珠江北岸的中共广东省
委小岛招待所1号楼。以后又在白云山的鸡颈坑为他修了一组房子。从1962年后,连续
多年毛泽东未来广州。这期间,除白云山的房子曾接待过西哈努克亲王外,省委小岛的
房子一直空着。两处房子都没有进行大的维修。
1971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当面告诉在京开会的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和广
州军区政治委员、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刘兴元:毛泽东有意于年底去广州过冬,毛在广州
原... 阅读全帖 |
|
f******7 发帖数: 210 | 21 文章摘自《被历史忽略的历史》 作者:杨文 裴小敏 主编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核心提示:康生的秘书李鑫告诉我,康生见了江青,对她讲了在莫斯科看望岸青的事,
并建议接岸青回国,以便安排更好的治疗。据李鑫讲,康生告诉他,江青听后很激动,
把康生去看望岸青的事以及他的建议告诉了毛主席,并乘机为康生说好话,她对主席说
:“你的老战友那么多人去莫斯科,从来没有人去看我们的孩子,还是康生对他好,专
门去看望他,还建议将岸青接回来治疗。”后来国内果然派人去莫斯科把岸青接了回来。
作者简介:阎明复(1931- )辽宁海城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于哈尔滨
外国语专科学校。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国际部科长,中共中央办公厅翻译组组长,中共
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毛泽东著作翻译室定稿员。1978年后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副总编辑,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秘书长。1986年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
长。1987年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89年6月在中共第十三届四中全会上被免去中共
中央书记处书记职务。1990年被免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
共政协全国委员会党组副书记职务...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272 | 22 9.黑材料问题
现在再来谈谈“黑材料”问题。
强烈要求党政机关交出工作组时期所整的“黑材料”,这是导致1966年8、9月间北京和
全国各地部分学生发起一系列冲击党政机关事件的重大动因之一。在8月至该年年底这
段时间里,造反学生和党政机关之间的冲突中始终贯穿着逼交和拒交“黑材料”的斗争
。那末,所谓的“黑材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在工作组时期,每一个工作组进驻相关单位以后,首先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摸底、排
队”,这是沿袭了四清运动工作队的普遍做法。所谓“排队”,就是根据“摸底”的结
果,将相关范围的每一个人都分别列入不同类别的统计名单。例如,工作组普遍将所在
学校的干部和教师划分为四类:一类是“好的”;二类是“比较好的”(也即犯有一定
错误但不严重的);三类是“有严重错误的”;四类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
。这种分类的标准在当时是全国统一并得到中央认可的,甚至在工作组撤走后,在八届
十一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十
六条》)中,仍然沿袭了干部划分的这种类别和标准。
在上述将干部和教师划分为四类的基础上,第一类和第二类自然分别是依靠和团结的...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3 人大表示悲愤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5%AD%E5%9B%9B%E4%BA%8B%E4%BB
戒严前后,全国人大委员长万里,副委员长彭冲同赵紫阳一起,发动了一场利用宪法和
全国人大来阻止戒严,架空党中央的政治斗争。因按照宪法六十七条,全国人大常委会
具备决定直辖市是否戒严的权力。5月10日不顾李鹏的反对,万里主持召开全国人大委
员长会议。会议决定∶「6月20日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听取国务院
关于学生游行示威和罢课问题的汇报,还要审议《游行示威法》和清理整顿公司的汇报
。」 国务院总理李鹏抗议,在六四日记写道∶「本来按照正常的运作程序,人大常委
会的议程,应首先由人大常委的中共党组提交中共政治局常委审议、通过之后,再由人
大常委党组作为议案提交委员长会议决定。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也合乎民
主的原则。」,李鹏批评人大常委会说「特别是议程中,竟然对党中央已定性的『动乱
』称之为『学潮』,是重大原则问题,是不能接受的。」
李鹏打电话要求赵紫阳取消人大常委会议程,赵紫阳明确回答∶人大委员长会议已做了
决定,将听取整顿公司和...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24 送交者: 仰望星空2011年11月17日09:49:05于[天下论坛]
-11-17 00:12 作者:李桑榆
新闻是以事实为依据的,一旦新闻成为政治的女仆,新闻人抛弃客观、公正立场,而为
政客驱使,新闻就成了谣言的散发地,政治运动的催发剂。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针对文化
的杀戮,也是针对文化人的杀戮。当年,在1950年,针对“胡风反革命集团”批判,揭
开整肃知识份子之序幕,1957年“反右斗争”的幸存者们,如周扬、舒芜等无一幸免被
文化大革命所打倒。
毛泽东亲自树立了新的文化权威与舆论操控者。戚本禹1965年12月8日在《红旗》杂志
第十三期发表发表《为革命而研究历史》,攻击翦伯赞是“超阶级”、“纯客观”的资
产阶级观点。受到毛泽东称赞:“现在的权威是谁?是姚文元、戚本禹……要年纪小的
、学问少的、立场稳的、有政治经验的坚定的人来接班。”成为毛的笔杆子,姚文元和
戚本禹红极一时,人称“南姚北禹”。
文革前的普通新闻人
姚文元父亲是翻译家姚蓬子,和胡风是朋友,姚文元也算是胡风的弟子。他21岁时,恰
逢自己崇拜的胡风受到全国性大批判,父亲也被牵连,他也被调查。
我们无法探知这突如其来的风暴,在... 阅读全帖 |
|
r****5 发帖数: 95 | 25 “大跃进”前后的社会控制(续二)
关于“大跃进”时期对社会的控制,笔者在《公安工作“大跃进”》一文
(载《炎黄春秋》2010年第1期)中已经做了详细记载,这里再作一些补充。
1958年,按照经过毛泽东批准的公安工作计划要点,为了总路线、大跃进和
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发展不受干扰,要求公安机关“把应该逮捕的人逮捕起
来,把应该拘留的人拘留起来”,于是从中央到地方,层层下达捕人计划指标,
对那些反抗抵制人,和暂时没有反抗、抵制而将来有可能反抗、抵制的人,有可
能犯罪和潜在犯罪的人,统统关进看守所、拘留所、劳教队、集训队,不让他们
有反抗的机会。拘、捕人不再是政法机关一家的事,党委、政府、人民公社甚至
生产大队领导人都有权决定捕人、抓人,公社也可以组织劳改队。所以1958年到
1960年三年时间,安徽仅公安机关正式拘捕的人就有17万多人,集训、劳教了20
多万人,比1950年到1953年大“镇反”抓的人还要多。县里、公社、生产大队自
己办的劳改队抓的人,比这还要多得多。比如定远县,不仅县里私设劳改农场,
公社、大队也有小劳改队;全县23个公社中,就有13个公社设了劳改队,先后劳
改了216...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4596 | 26 《毛泽东选集》背后藏着的真相
罗 冰
1995年6月中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联合向中
央书记处提出了书面报告《关于<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审核、考证意见》。根据该
报告披露:《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的一百六十余篇文章中,由毛泽东执笔起草的只有
十二篇,经毛泽东修改的共十三篇,其余诸篇全是由中共中央其他领导成员,或中共中
央办公厅以及毛泽东的秘书等起草的。
《毛泽东选集》成书经过《毛泽东选集》所收的“著作”,大部分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
各种书信、电报、文件,以及领导人所作的演讲稿汇编而成的。原来在 “解放区”只
是印成小册子传阅。到了四十年代后半期,“东北解放区”有了像哈尔滨这样的城市,
这些小册子就汇编成了厚厚的《毛泽东选集》。大陆建政后,中央成立了“中共中央毛
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并于1951年10月12日出版了第一卷,1952年4月10日出版了第
二卷,1953年4月10日出版了第三卷,1960年10月1日出版了第四卷。1951年10月12日出
版第一卷时,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在书前冠有“本书出版说明”,说:
“这部选集,包括了毛泽东同志在... 阅读全帖 |
|
v********d 发帖数: 618 | 27 这一个是我看到的比较权威的。
上海女知青徐玲先的死引发上山下乡运动结束
摘自《中国知青梦》,邓贤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回家是每一个人的心结!
更是每一个不明不白飘流异乡的知青的心结!
可是却有为数不少的知青至今还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回家!
为这些飘流在他乡一辈子的知青们祈祷!!!
一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十日上午十一时,也就是北京那个庄严的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进入意义重大的主题报告的时候,在云南边陲一个地图上无法查到的叫做橄榄坝的偏
僻地方,一个名叫徐玲先的上海女知青腆着无比沉重的大肚子,困难地行走在凹凸不平
的山间小路上。没有人声喧哗,没有尘土飞扬,只有一缕深秋的太阳寂寞地穿过树林,
将破碎的光斑洒落在这个即将成为母亲的气喘吁吁的年轻孕妇身上。女知青不时直起腰
来,抹一抹额上的汗珠,或者扶住路边的树干歇一歇。她当然不可能知道此刻正在遥远
的北京所发生的事情,以及这些事情与她和知青未来命运的关系,眼下她只有一个比任
何时候更加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快快赶完这段不算太短的路程,把孩... 阅读全帖 |
|
g*****g 发帖数: 6798 | 28 麻痹的毛轮究竟要不要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
《人民日报》1958年8月27日
人民日报按:
这是中共中央办公厅派赴山东寿张县了解情况的同志写回来的信。这封信生动地反
映了那里大跃进的形势,提出了一些足以启发思想的问题,特把它介绍给读者。
正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次寿张之行,是思想再一次的大解放。今年寿张的粮食单位产量,县委的口号是
“确保双千斤,力争三千斤”。但实际在搞全县范围的亩产万斤粮的高额丰产运动。一
亩地要产五万斤、十万斤以至几十万斤红薯,一亩地要产一、两万斤玉米、谷子,这样
高的指标,当地干部和群众,讲起来像很平常,一点也不神秘。一般的社也是八千斤、
七千斤,提五千斤指标的已经很少。至于亩产一、两千斤,根本没人提了。这里给人的
印象首先是气魄大。
他们的庄稼也真长得好,一片黑呼呼的要压塌地。虽然下面提出的万斤指标,今年
不一定完全实现,但万斤社、万斤乡一定出现,可能不止一个。全县亩产三、四千斤则
是有把握的。
粮食单位产量从百斤到千斤,... 阅读全帖 |
|
c*********2 发帖数: 3402 | 29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2192
公共食堂起于1958年夏秋之间,停于1961年夏,有的地方停得更早一些。公共食堂
在中国大地保持了不到两年时间,但它带来的灾难和影响却远远超过了两年。
一、消灭家庭
几千年来,家庭,这个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细胞,既是生产单位,又是生活单位,
还是生育和教育下一代的单位。然而,在某些理想主义者看来,家庭是私有制最基本的
社会基础,是实现共产主义或世界大同的障碍。所以,一些社会改革家主张消灭家庭。
毛泽东等一批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年青时就深受这种理想的影响,接受了消灭家庭的
思想。
1958年3月22日,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的第四次讲话中说:“在社会主义中,个人
私有财产还存在,小集团还存在,家庭还存在。家庭是原始共产主义后期产生的,将来
要消灭,有始有终。康有为的《大同书》就看到了这一点。家庭在历史上是个生产单位
、消费单位、生下一代劳动力的单位,教育儿童的单位。现在工人不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合作社中的农民也大都转变了,农民家庭一般为非生产单位,只有部分副业。...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30 送交者: 高伐林 2012年11月16日15:02:05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中国大陆党史专家韩钢教授列出了中共党史研究中争论最大、对中共的发展最有影
响的20个热点难点,其中与林彪有关的就占四个!在我看来,中共党史上无处不是谜,
列出20个,远远不够。韩钢指出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从主流意识形态剥离出一个民间
研究的学派,其话语、结论和判断与主流不一样
老高按:中国当今执政党党史上的疑点,一抓就是一大把,从建党到底是哪天,多
少人参加一大,会议议程,所争论的问题,参加的外国人是不是苏俄间谍……都是花了
好长时间才勉强达成共识,遑论其它。
中国大陆党史学者韩钢,最近将他原来所列出的中共党史研究的若干热点难点问题
,重新推出了新版。他仅仅列出了争论最大、对中共的发展也相对来说更有影响的20个
热点难点,在我看来,远远不够。韩钢自己也说:“这些也只是一鳞半爪,远不能反映
研究动态的所有方面。”中共党史上还有许多未得出结论的问题,例如,1931年1月7日
中共六屆四中全会上王明的上台、罗章龙等人的分裂、何孟雄等人究竟是死在谁手里;
再如,1936年12月,中共究竟对西安事变起了什么作...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31 许家屯香港回忆录:我为何被迫出走美国
大中小2014-10-13 04:17:33
多维历史
前中共港澳工作委员会书记、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许家屯在《许家屯香港回忆录》中详
细讲述了他出走美国的前前后后。书中写道:周南已将我的“材料”写成报告送给中央
,联系到近几个月来的种种现象,顿使我醒悟,打破了“安全降落”的幻想,也惊醒了
回老家乡居之梦。“梁湘第二”,或甚于梁湘的“下场”,已是将面临的现实!“束手
待擒”,申辩的可能都会没有。为保有辩护的权利,为争取晚年尚能发挥余力,对社会
再做一点事,“小杖则受,大杖则走”,让现在的一切暂时失去吧。我决定“去国”,
待机再回,我并非对国家、民族失去希望,也并非对中国共产党完全失望,只是为势所
迫,方出此“下策”。我坚信,历史会以相左的事实说明,真正背离人民、背离马克思
主义,确有人在,但不是我。纵使有生余年,我不能重睹神州丰采,历尽灾难的母亲—
—祖国,会让一个忧患与共的儿子,魂兮归来!以下是《许家屯香港回忆录》第十六章
“去国前后”原文。
许家屯(右)与杨尚昆交谈
六四后,江泽民、李鹏在处理有关香港的一系列事情上,我难以接受,对江泽民从抱有
希...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1862 | 32 1962年共青团重庆市委书记廖伯康冒险入京反映四川大饥荒实情
林雪
2011年09月15日11:06 来源:《文摘周报》
廖伯康(1924年-),重庆市人。1943年至1947年中央大学法学院经济系毕业,参加学
生运动,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重庆、上海等地从事党的秘密革命工作。1955年
,担任共青团重庆市委书记。1962年,在重庆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兼共青团重庆市委书记
任上,向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报告四川大饥荒真相,回川后受到政治打击[1],后恢
复名誉[2]。1983年,调任任中共四川省重庆市委常务副书记、1985年,升任重庆市委
书记。1988年,任四川省第六届政协主席。
廖伯康(时任重庆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兼共青团重庆市委书记)对杨尚昆说:“四川省委下
发的一份文件注释表明,1960年底的四川人口总数是6236万,而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统
计年鉴上1957年的四川人口是7215.7万,两数相减正好约为一千万。这只是从文件上推
算出的数字,实际上恐怕不止。”
“大跃进”带来大灾难
1960年,全国性的“大跃进”已经进行了三年,人们面临的现实是,农业生产遭到
严重破坏。当年的粮食...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750 | 33 戚本禹批判李志绥的回忆录
美国《达拉斯时报》
戚本禹批判李志绥的回忆录
访问:美国《达拉斯时报》编辑陆源,整理:锺志林
一度担任毛泽东「御笔」、前中央文革风云人物戚本禹近年深居简出。他不接见
记者,不谈政事,不写往事回忆。美国《达拉斯时报》编辑陆源的父执辈,是戚
本禹的好友。前不久,陆源因公务去中国大陆,两人会见,谈及往事。谈话中陆
源曾就李志绥写的《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征询戚本禹的意见。戚本禹坚决驳
斥了李志绥,并透露了许多文革和中国共产党中央的历史秘闻。
陆:前不久,台湾、美国出版了毛泽东私人医生李志绥写的回忆录,这本书轰动
海外,不知您看过没有?戚:看过,是友人从日本带回来的,谈这个问题之前,
先要学孔夫子来个「正名」。毛泽东没有私人医生。毛泽东的医生、护士、秘书
都姓「公」。李志绥原是北京中南海门诊部的医生。我一九五O年进中南海时,他
负责给中南海的干部、工人看病。他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洋医生」,医术要比
当时从解放军训练出来的土医生高,加上他看病认真负责,而且能讲出个道理来
,所以大家部愿意找他看病,由此有了名声,并被选为工作模范。他给当时中南
海的警卫局长汪东兴看病看得也...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1862 | 34 毛主席的艰苦生活令人感叹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毛泽东喜欢吃活鱼,特别喜欢吃长沙东方红渔场的活鱼。有关部
门为此特别安排专机,每周定期往返北京——长沙,专门为毛泽东空运活鱼。为防止阶
级敌人破坏,还专门在东方红渔场通过政审,挑选祖宗三代出身贫下中农的农场农民组
成基干民兵连,专门负责活鱼的捕捞、挑选、装箱、押运。
毛喜欢“别墅”。起码有五十多所别墅在全国各地为他建起,北京一地就有五所。这些
别墅往往地处优美的风景区,一旦中选,整座山或整片湖岸、海岸便被封闭起来,专供
毛享用。看看韶山滴水洞毛的别墅,宽阔、高大,经过特别的设计,就是在炎炎酷暑,
不用空调,也很凉快,连洗手间也是特别设计的,宽敞的走廊,比小老百姓住房的客厅
还要宽大得多,房间内高耸的天花板和高高的空间,一层相当于老百姓三层住房高度之
和,室内豪华的游泳池......在那个“饿死了几千万人”的年代里,这一别墅总计花了
2亿元。
毛喜欢“游泳”。那个游泳池极为罕见的贫穷年代里,他为自己造了不少游泳池。第一
个在玉泉山,建于“三反”中,根据毛自己的数字,“建造费五亿(旧币)”。“三反
”中私用公款一亿就算“大老虎”,要判死刑。毛后... 阅读全帖 |
|
g*****p 发帖数: 790 | 35 华国锋是否有意阻止邓小平复出?要回答这个问题,主要看华国锋的言行。应该说,粉
碎“
四人帮”,为恢复邓小平在中央的领导职务,重新出来工作,创造了前提条件。怎样对
待和
处理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可供选择的办法有三种:第一种是让邓小平马上复出,再一种是
尽快让邓小平复出,第三种是等一等,等条件成熟再解决。华国锋采取的是第三种办法。
用华国锋的话来说,要做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1977年1月6日的政治局会议上,谈到解决邓小平的问题要“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时,华
国锋说:“现在有人不主张这样搞,主张打倒‘四人帮’后,小平马上就要出来工作。
”第二天
,汪东兴指示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李鑫组织写一篇社论,注意引导大家学文件,把对天
安门事件、邓小平问题的注意力转过来。
华国锋,1921年生,山西交城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
主义
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曾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8月
20
日12时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继毛泽东之后,华国锋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任期四年零八个月:1976年10月至
1981年
6...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36 牺牲胡耀邦赵紫阳 透视邓小平“祭坛”哲学
大中小2015-03-18 22:22:51
多维历史
与偏爱神坛的中共“伟大领袖、导师、统帅、舵手”毛泽东不同,邓小平偏爱“祭坛”
。所有与邓发生亲密关系的人和事,都或迟或早要被供上祭坛,成为他政治目标——实
现四化的牺牲品。《邓小平时代》作者傅高义在书中指出,“邓小平不跟他任命的人发
展私人关系,即使对提拔到高层的人也是如此。”六四事件前供职于中共中央办公厅的
学者吴稼祥撰文《<邓小平时代>:为中国强大甘愿受难的人》,剖析了邓小平与众不同
的执政心理,他认为“前半生都被党内激进派整的他(邓小平),80岁后开始激进:
1986年急切提出政治体制改革,激起同年学潮;1987年急切提出全面价格改革,导致物
价飞涨……胡为前者埋单,赵为后者背锅。邓小平不是神,他是一个想通过自我牺牲来
完成自我救赎,通过自我救赎,来救赎他的党和他的国家的悲剧英雄。”
1980年8月21日、23日,邓小平会见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时,对毛泽东的历史
地位作了重新评价
有两个原因,促使我答应邀请,谈谈我读傅高义《邓小平时代》的感想:第一,我是中
国大陆最早的邓小平思...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37 严家祺:邓小平六四清场根源探究
大中小2015-04-11 00:43:01
多维历史
1979年2月,在胡耀邦主持召开的“理论务虚会”上,严家其提出“废除党和国家最高
领导职务终身制”。1986至1987年,曾在赵紫阳领导下的“政治改革办公室”工作;
1989年4月19日时,立场靠近改革派的报纸《世界经济导报》决定出版纪念胡耀邦之专
题,而其中一篇由严家其所撰写的文章中对于北京市学生发起抗议活动给予正面评价,
并且呼吁针对1987年要求胡耀邦下台的作为重新进行审视。《世界经济导报》也因此遭
整肃。六四事件后,严家祺流亡美国。2007年,严家祺在《北京之春》6月号发表文章
《二十年前旧事重提》,探析八九民运遭镇压的根源。他在文中指出,“八九民运”和
“六四”是两回事,“八九民运”是一场伟大的民主运动,“六四”则是一场大屠杀。
1992年8月5日,严家其在美国留影
作者按:读到《北京之春》今年5月号陈小雅“关于八九民运史三点更正”的文章,因
为其中有多处涉及本人,不得不重提20年前的旧事。我没有读到过陈小雅的《八九民运
史》,但读她这篇文章,我觉得更涉及“六四”屠杀的根源问题。
六四屠杀...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38 清华文革秘史曝光 胡锦涛见证蒯大富沉浮
http://www.creaders.net
2015-04-29 07:36:31 多维
1967年,蒯大富、韩爱晶、谢富治(前排左起)在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上
2011年清华大学建校百年之时,中国文革历史出版社隆重推出《清华蒯大富》一书
。此书作者署名“许爱晶”,其真实身份则是文革当年人尽皆知的北京高校红卫兵“五
大领袖”之一的韩爱晶,也是蒯大
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韩爱晶在书中序言部分阐明写作目的“笔者尝试还原绝版的
历史人物蒯大富和绝版的清华文革真相”。而在开篇部分更罕见披露,就在蒯大富在北
京政治舞台上呼风唤雨、为所欲为之际,胡锦涛正在清华大学担任基层政治辅导员,吴
邦国在无线电电子学系学习,刘延东正在工程化学系学习。当时他们亲身参与清华校园
里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也亲眼目睹了蒯大富的“表演”。1975年文化大革命尾声时进化
工系学习的习近平,也应该看到在清华召开全校大会宣布逮捕蒯大富的场景。而温家宝
当时是北京地质学院研究生,他们学校离清华只有两站路,他正在参加地质学院的文革
运动。以下为《清华蒯大富》第一章、第二章全文。
第一章 ...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39 廖家安:高瑜的六四情结
高瑜在推特上发表的她与鲍彤、李海的合影。高瑜称之为“三个六四犯”的合影
17.05.2015 02:50
编者按:这是廖家安撰写的评论文章,首发于美国之音。这篇评论不代表美国之音的观
点。转载者请注明来自美国之音或者VOA。文章后面附有作者简介。
在记者高瑜的传奇人生中,六四无疑是一个关键的节点。此前,高瑜曾是红二代,又是
被称为“中共第二神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的高材生,更是中共喉舌中国新闻社风云
一时的记者;此后,她不是关在中共的黑狱中,就是正走在通往黑狱的路上,3次入狱
,6次大奖。作为新闻记者,却常常不幸成为新闻;一个记录历史的人,却总被历史记
录。这是悲剧,还是幸运?不同的人心中可能会有截然相反的答案。 在高瑜被重判7年
之后,重申高瑜的六四情结,呼吁人们继续关注高瑜案,并以此作为笔者对六四26周年
的祭奠。
一、高瑜的1989
1989年,高瑜在《经济学周报》任副总编辑。作为加强《经济学周报》新闻性的主要力
量,她可圈可点的表现使老报人何家栋(其时任《经济学周报》总编辑)对之青睐有加
。(已经作古多年的何老生前总结自己一生的意义时,将培养了高瑜这位得...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40 华夏文摘】林木:方励之学长点滴及其他
发表于 2015 年 06 月 09 日 由 baichuan
方励之学长(1936–2012)过世将及贰载,作文以纪念之。方励之是“北大物理百年”
的杰出代表,生前担任了ICRA(国际相对论天体物理中心)指导委员会主席,北大物理
百年来有几人担当过物理学国际学术机构的领头人?1956年从北大毕业的方励之夫妇是
“院系调整”后第一代青年学子,作为学生干部更是处处带头响应党的号召听党的话,
又红又专。方励之猝死前的办公桌上还摆放着下半年要来随他作研究的中国学生的资料
,至死不忘服务中国。方励之那一代人是最虔诚最热烈的爱国者!但是,国爱他们吗?
作为“六四”精神领袖,方励之夫妇在1990年6月25日无奈去国后,可怜再也没有踏上
故土,有国难投,他们被剥夺了回来的权利,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方励之已仙去,让
他魂兮归来吧!
方励之学长高我二个年级
方励之长我半岁(6个月零3天)却高我二个年级,16岁时他已读大学。“解放”前方励
之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主青年同盟”,后来,参加该组织者都享受到了“离休
”待遇。1954年我入学北京大学物理系时,方励之和李...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41 毛时代知识分子自杀档案
2015-07-02 05:18:56
springdale
自杀是一个常态社会中始终存在的现象,本身并不足为奇。之所以考察1949年至
1976年间中国知识分子及其他阶层的自杀情况,是因为这一期间此类人士的自杀人数惊
人。一个社会突然出现大量的自杀现象,特别是知识分子自杀,显然是不正常的。这种
自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正常社会里常见的自杀原因不同。因此,本文不会从社会学观察
通常的自杀现象的视角来分析上述情况,而是通过剖析那个时代的政治文化来研究这一
现象的发生。
本文选择的研究时段为1949年至1976年,政治上这一时代可以被称为毛泽东时代。
文中涉及的主要案例起自1950年,截止于毛时代结束之时。由于中国大陆有关的档案尚
未解密,所以不可能通过正常的档案检索而统计出这一时期知识分子自杀的完整人数(
在档案开放的情况下这并不难做到)。本文只能根据有关的回忆和有限的访谈及调查,
选取一部份知识分子的自杀情况作为研究的基本材料。本研究所有的原始材料来源于以
下几个方面:一,当事人的回忆录和相关的回忆文章;二,笔者对死者家庭的访问记录
及朋友提...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42 请看“人民的儿子”
—邓小平的真实面孔和内心
人民的1的儿子”——邓小平
朱长超
【作者简介】朱长超,1944年生,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68年在上海无线电
一厂工作,当过工人,搞过化学分析。1974年调往自然辩证法杂志工作。1978年调入上
海社会科学院,1979年被录取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方法论专业研究生,1982年
毕业后一直该院信息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91年被评为副研究员,1993年被聘为中国
管理科学院思维科学研究所教授,兼任上海思维研究所所长。
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思维科学学会筹委会副理事长,中
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主要从事思维科学等方面的研究,主要作品有《科技革命的步伐》、《思维的历
程》、《20世纪科学发现纵横谈》,《珍惜我们的家园》,《认识自我》、《开发自我
》、《人生的智慧》等50余种,撰写《科学智慧》电视片40余集,已发表的各类文字在
500万字以上。其作品《月球上的足迹》被选入全国中学语文课本第7册。
朱长超性格温和而坚定,富有幽默感,同理心,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真理
,人生格言是:...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43 —邓小平的真实面孔和内心 (原标题:“人民的儿子”——邓小平) 2015-08-22
12:37:45
这是一篇讲邓小平建国后所作所为的极好的文章,不少事情会令你大吃一惊。用大炮剿
灭一个民族村很可能你毫无所闻,即使是你所知道的大事,其中也有很多惊人的细节不
为人们所知晓。总之,这是一篇值得从头读到尾的好文章。读了你就会知道什么是独裁
者的心了!那是一颗和一般人完全不同的心啊!
请看“人民的儿子”
—邓小平的真实面孔和内心
人民的1的儿子”——邓小平
朱长超
【作者简介】朱长超,1944年生,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68年在上海无线电
一厂工作,当过工人,搞过化学分析。1974年调往自然辩证法杂志工作。1978年调入上
海社会科学院,1979年被录取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方法论专业研究生,1982年
毕业后一直该院信息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91年被评为副研究员,1993年被聘为中国
管理科学院思维科学研究所教授,兼任上海思维研究所所长。
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思维科学学会筹委会副理事长,中
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44 手握推翻毛泽东两大法宝 彭罗陆杨倒台真相
大中小2016-01-30 20:36:20
多维历史
搞政变要抓两个东西:一是“抓笔杆子”,造舆论;二是“抓枪杆子”,搞军队。“彭
罗陆杨反党集团”正是抓了这两个东西:“罗瑞卿是掌军权的。彭真在中央书记处抓去
了很多权。罗长子的手长,彭真的手更长。文化战线、思想战线的一个指挥官是陆定一
。搞机要、情报、联络的是杨尚昆。”本文摘自单少杰所著《毛泽东执政春秋》一书。
1967年1月4日,因跳楼摔断腿的罗瑞卿被红卫兵装进箩筐抬到批斗大会现场
1966年5月4日至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京举行。
毛泽东此时仍滞留南方,但事先对会议作出许多安排,并最终从会上获得他最初想获得
的许多东西。
会议最重要成果,是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1966.5.16)》,即人们习惯
上说的《5·16通知》。此件在会前就已由陈伯达起草并经毛泽东反复修改而成定稿了
,在会上主要是供人们学习领会,并履行组织通过手续。
《通知》有三方面内容:
其一,宣布两条决定:一是撤销1966年2月12日彭真以中央名义批转的《文化革命五人
小组关於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 阅读全帖 |
|
G****r 发帖数: 5579 | 45 孙经先再次反驳“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三千万” 称杨继绳传播重大谣言/
2013-09-11 17:25:33
有关我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饿死3000万”的说法近来得到了不少学者的辟谣,《中国
社会科学报》9月9日刊载徐州师范大学数学学院特聘教授孙经先文章《“中国饿死三千
万”的谣言是怎样形成的?》,指出“饿死3000万”是国内某杂志副主编“大量使用伪
造的、被篡改的和极为荒谬的数据”而制造出来的“重大谣言”,并对该学者书中引用
的数据进行了反驳。
徐州师范大学数学学院特聘教授孙经先
这是孙经先教授近期以来第二次发文澄清这一谣言。8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曾
刊载孙经先文章《“饿死三千万”应该怎么算?》,从我国户籍统计制度的发展变化解
释了三年困难时期的人口统计数字变动。
孙经先教授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理学博士。曾任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经
先是中国非线性泛函分析领域专家,1992年起享受中国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孙
经先在非线性泛函分析及其应用领域中进行了长达30年的科学研究,2010起开始关注人
口统计学研究,利用数学思维和方法对我国20世纪60年代人口变动问题进行研...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6 近三十年以来,国内外广泛流传着我国三年困难时期“饿死3000万”的重大谣言。在这
一谣言的传播过程中,杨继绳先生的《墓碑》一书起了重大作用。该书认为1958年至
1962年中国饿死3600万人。
在研究我国三年困难时期人口变动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反复阅读了《墓碑》,并对
该书提供的每一个重要的“饿死人数”都逐一进行了查证和分析,发现绝大多数关键性
的“饿死人数”数据都是虚假的。
第一,《墓碑》大量使用了伪造的、被篡改的和极为荒谬的数据。
1.《墓碑》说:“常熟县本应‘常熟’,却饿死了11000多人。”(并注明数据出
处是《常熟市志》)经查证《常熟市志》没有这一记载。
2.《墓碑》说:“《溧水县志》记载,溧水县近13000多人非正常死亡。”经查证
《溧水县志》没有这一记载。
3.《墓碑》说:“《高邮县志》称,高邮县饿死的37000多人中,17000多是儿童。
”经查证《高邮县志》没有这些记载。
4.《墓碑》说:贵州省江口县“饿死了近一半人口”。经查证,《江口县志》记载
的该县1959—1961年三年合计死亡5105人,占全县人口的4.6%。由此可知江口县“饿死
了近一半人”是伪造的。
5....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7 近三十年以来,国内外广泛流传着我国三年困难时期“饿死3000万”的重大谣言。在这
一谣言的传播过程中,杨继绳先生的《墓碑》一书起了重大作用。该书认为1958年至
1962年中国饿死3600万人。
在研究我国三年困难时期人口变动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反复阅读了《墓碑》,并对
该书提供的每一个重要的“饿死人数”都逐一进行了查证和分析,发现绝大多数关键性
的“饿死人数”数据都是虚假的。
第一,《墓碑》大量使用了伪造的、被篡改的和极为荒谬的数据。
1.《墓碑》说:“常熟县本应‘常熟’,却饿死了11000多人。”(并注明数据出
处是《常熟市志》)经查证《常熟市志》没有这一记载。
2.《墓碑》说:“《溧水县志》记载,溧水县近13000多人非正常死亡。”经查证
《溧水县志》没有这一记载。
3.《墓碑》说:“《高邮县志》称,高邮县饿死的37000多人中,17000多是儿童。
”经查证《高邮县志》没有这些记载。
4.《墓碑》说:贵州省江口县“饿死了近一半人口”。经查证,《江口县志》记载
的该县1959—1961年三年合计死亡5105人,占全县人口的4.6%。由此可知江口县“饿死
了近一半人”是伪造的。
5....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8 大跃进、大饥荒和文化大革命(2/5)
1月29日,毛泽东主持大会,林彪发言。他说的内容与周恩来类似,只是少了周恩来那
种圆滑。他直截了当为毛泽东护驾: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这三面红旗,是正确的,是中国革命发展中的创造,人民的
创造、党的创造。
特大的自然灾害、连续的自然灾害,有些地方遭受到毁灭性的自然灾害,这给了我们不
可逃避的困难……事实证明,这些困难……恰恰是由于我们有许多事情没有照着毛主席
的指示、毛主席的警告、毛主席的思想去做。如果听毛主席的话,体会毛主席的精神,
那么,弯路会少走得多,今天的困难要小得多。
毛主席的思想总是正确的,受到干扰时,就会出毛病。几十年的历史,就是这个历史。
跟着毛主席走永远不会犯错误。[28]
正在为自己的威信担忧的毛泽东当场就说:“林彪同志讲了一篇很好的讲话。”这是他
在整个会议期间惟一的对大会发言者的评论。在离开会场的路上,毛情不自禁地对其医
生李志绥说:“林彪的话,讲得多么好哇。要是党内的领导人,都有他的这个觉悟,事
情就好得多了。”[29]毛还对总参谋长兼军委秘书长罗瑞卿说:“林彪同志的讲话水平
很高,这样的话你们做得出来吗?”[30]罗...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9 大跃进、大饥荒和文化大革命(3/5)
“包产到户”:中共高层的分歧
毛虽担心刘的声望和能力可能使“刘主席”成为党的核心,却无法直接向刘少奇本人发
难,便采取迂回策略,先拿搞“责任田”的领头羊曾希圣开刀,将他抛了出来。
“七千人大会”快结束时,毛在大会上讲话后,突然说收到了安徽一个干部揭发曾希圣
的信(后蚌埠市长马骞承认写匿名纸条投大会秘书处[54]),当场宣布会议延期,让大
家“揭开”安徽的“盖子”。
据七十年代担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后来透露:“(大饥荒期间)光安徽省的所谓非
正常死亡人口就有三四百万。”[55]饿死那么多人,毛从未追究。死点农民对他来说本
是件小事,半年前他路过安徽时,曾希圣就“严重的非正常死亡”当面向他做过检讨。
可是他无意追究曾的责任,只轻描淡写地说了句“要接受经验教训”,就放曾过了关。
并说:“庐山会议开始是反左的,后来让彭德怀一搞,把原来的计划打乱了!”[56]意
思是饿死人罪在彭德怀,从毛本人到曾希圣,大家都没有责任。可是如今曾希圣变了,
不再是毛当年的心腹干将,而成了刘、邓的应声虫,他对曾也就没什么可客气的了。
毛、刘批判曾希圣的角度全然不同。毛说曾搞“...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50 巴黎公社原则在文革中的蜕变
作者: 李逊
公社是毛泽东的毕生追求,甚至可以说是他的宗教。[1]纵观毛的一生,除了年青时对
公社理念的不倦探索甚至实践,执政后更曾掀起两次大的公社热潮:第一次从中国文化
溯源,第二次向西方巴黎公社借鉴。两次热潮事先都未经中央决策层讨论,最后都以失
败而告终。尤其第二次公社热的失败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法国巴黎公社在历史上只存在
了七十二天(如果从巴黎公社正式成立算起应该只有六十二天),留下更多的是彼岸的
理想,而不是现实的操作样本;另一方面则是文化大革命发动者的叶公好龙和实用主义
。当理想危及执政党的执政地位,便马上毫不犹豫地离弃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巴黎公社
原则。[2]本文所要讨论的正是巴黎公社原则在文革中的这个蜕变过程。
一、巴黎公社——毛泽东的乌托邦
第一次公社热在1958至1959年。一些农村合并合作社办“大社”,以调动更多生产资源
。毛泽东非常支持,说乡社合一,将来就是共产主义的雏型。之后,毛泽东在多次谈话
和视察中都提及公社设想,赞扬说“人民公社好!”全国于是掀起大办农村人民公社热
潮。毛甚至在城市也推行“公社”,到1960年7月,全国所有城市都基本...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