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1979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w*******e
发帖数: 15912
1
解密:1979年中越战争双方伤亡人数 触目惊心
http://bbs.chnqiang.com/thread-289823-1-1.html
(出处: CHN强国网)
发表于 2013-7-5 17:32 | 只看该作者
解密:1979年中越战争双方伤亡人数 触目惊心
1979年的中越战争中,双方投入的兵力与损失是多少,众说不一。为了解决这个问
题,当初是从英文版weiji入手的,然后根据其供的索引顺藤摸瓜。
中国投入的兵力大家没有什么争议,配备了两百辆59,62和63式坦克的二十万大军:
On February 17, a PRC force of about 200,000 supported by 200 Type 59,
Type 62, and Type 63 tanks from the PRC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entered northern Vietnam.[22]
有争议的是越南出动的兵力。越南声称只有七万正规军,和数目不详的民兵。中国
则说越南出动的正规军是这个数目的两倍:
The Vietnamese governme...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5912
2
新闻来源: BBC 于 2017-05-03
中国领导人邓小平1979年1月访问美国受到卡特总统欢迎。
英国广播公司BBC专访美国空军战争学院张晓明博士,从他的著作回顾1979年邓小
平发起中越战争的得失。
(注:美国空军战争学院张晓明博士撰写的《邓小平的持久战:1979年至1991年中
越军事冲突》一书2015年出版发行。他在书中介绍了中国方面对当年中方称为'对越自
卫反击战'的中越之战的看法。)
问:在你写这本书的时候,你觉得1979 年这场战争还有什么是看不透的吗?
答:从中国这方面来说,对1979年的战争没有什么看不透的神话传言。当然,在海
外没有历史学家能得到中国这方面关于这场战争的完整记录。尽管如此,历史学家们还
是可以找到大量中方的资料,从中方的角度来探讨1979年的中越之战。
例如,有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行动结束后的报道有很多,报道中包含了中国军队
是如何准备和进行这场战争的,以及中方和越方人员伤亡情况。因为各种原因,这些报
告可能并不完全准确,比如战场上的混乱状况,和因为战斗激烈导致记忆误差等。但这
些资料对历史学家的益处是不可否认的。
相比较越南方面的资料而言,越方...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4465
3
1979年2月19日,42军125师前指率375团向哥新攻击前进。375团指挥所进至哥新地区开
设后,不断遭到周围越军的炮火袭击和火力射击。团指挥所突然被越军的一发炮弹击中
,团长冯世民、政委王凤翥当场负伤,3名警卫员牺牲。不久团指挥所再次被越军炮火
击中,作训、炮兵、通信、机要股长同时伤亡。
1979年2月21日,41军121师361团指挥所带领团直属队向安乐前进。在途经栋替附近一
片开阔地带时,突遭河对岸设伏越军的火力袭击。因部队没有防备,当即发生重大伤亡
,团长时光银和团政治处副主任刘粤凤中弹阵亡,副师长彭富信身受重伤,部队被越军
火力死死压在河岸边。后在闻声赶来的该团2营救援下,团指和直属队剩余人员才脱险。
1979年2月22日,炮兵第1师26团参谋长龚显发带领炮兵群、营指挥(观察)所部分人员
先行向班占地区转移。因轻敌麻痹,未联系前沿步兵就直接开进,误入越军控制区700
多米。龚显发乘坐的先头指挥车突遭越军40火箭筒袭击,当即起火,车上5人全部牺牲
。整个车队先后牺牲18人,负伤11人,1辆指挥车被击毁,3辆运输车被打坏。
1979年2月25日,14军41师123团向郭参进军...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74
4
文/Jeane Kirkpatrick, 1979
译/Borgare;校/冬川豆,2015
共和党女英雄珍妮·柯克帕特里克的经典文章,有助于自由意志主义者理解新保守主义
的现实性和正确性。
卡特政府(民主党)外交政策的失败现实,现在除了其制定者以外的所有人都看得很明
白了。哪怕是他们本人私下也必定会时不时怀疑自己到底干了些什么——最大的成就,
就是几乎把巴拿马运河从美国手里转交给一个卡斯特罗倾向的、狂妄自负的拉美独裁者
(尼加拉瓜桑解阵领袖丹尼尔·奥尔特)。在卡特总统宣誓就职的三十多个月里,苏联
的军力疯狂增长,对索马里半岛、阿富汗、南非和加勒比海的影响力戏剧性扩张;与此
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军力的停滞和对所有这些地区影响力的下降。可以说,美国在与
第三世界的外交史上从未如此努力却又失败的如此悲惨。
这还不是最糟的,眼下这一年美国遭受了另外两次沉重的打击——在伊朗(1979年国
王礼萨·巴列维流亡,伊斯兰教领袖霍梅尼回国掌权,宣布废除君主立宪制度,成立伊
斯兰临时革命政府。巴列维王朝覆亡)和尼加拉瓜(1978年初尼加拉瓜因抗议索摩查家
族政权杀害反对派领导人莫罗,爆发了全国性反对索摩...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10963
5
1、越南战场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1979年2月17日晨,我军从广西、云南两个
方向对越南发起进攻。攻入越南境内后,中国军队开仓放粮,秋毫无犯,严格执行“三
大纪律八项注意”,通过报纸电台连篇累牍的报道,一个正义之师、仁义之师的形象赫
然而出。善良的中国人怎么也不会想到,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打进敌国,而敌国人民不
仅不报敌意,竟然“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解放军居然也成了越南人民的子弟兵。其
实,这只是一种假象,而这种假象也着实把9亿中国人民大大地迷惑了一阵子。随着战
争的进程,无情的现实很快就把中国人梦幻般的、飘飘然的感觉击得粉碎。当我们的军
队把越南老百姓当成是一家人,并试图去亲近和爱护他们时,敌视解放军的越南百姓、
以及潜藏其中的越南军人却在伺机向中国军人痛下毒手。越南人利用我军荒唐的战场纪
律,不时实施偷袭、暗算,给我军造成很大伤亡,许多指战员就死于越南平民甚至妇女
、儿童的枪口下,而牺牲在他们手上的中国军人,居然多得“难以计数”!虽然战争后
期我军指挥机构对有关政策予以纠正,但部队却为执行这条铁的纪律付出了惨重代价。
同样都是进入外国作战,当年的志愿军在朝鲜、与解放军此次在...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忆科学院出国人员英语训练班(1978-1979)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an 13 21:51:10 2016, 美东)
http://wu-nailong.hxwk.org/2016/01/13/%E5%BF%86%E7%A7%91%E5%AD%
吴乃龙
1978年我考取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的出国研究生,随后在科学院出国人员英语训练班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玉泉路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园内)学习英语半年。这次学习对我
后来的出国留学起了重要作用。37年过去了,我还不忘当时的情景。
一.
1978年7月我在北京天文台参加研究生复试,在离开天文台返回陕西商南前,我已经知
道我被录取为射电天文专业研究生。8月上旬的一天,我正在县广播站清理物品做回北
京学习的准备,突然接到天文台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任老蔡打来的长途电话,说是准备
派我到澳大利亚学习射电天文,要我去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出国人员英语考试。于是,第
二天一早我坐长途汽车赶...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7
这时,有人拿出一个小本子说,我们是自愿绝食,请大家都签个名。很快,211名知青在本子上签了名。然后参加绝食的知青全体跪在地上宣誓。许世辅领誓,大家 跟着他念。内容大概是,我们向皇天后土宣誓,绝食的目的是要求回家,不达目的绝不罢休!要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等。几百名知青齐刷刷跪在地上,场面异常 悲壮。绝食的知青们还给成都的亲人发了电报,告知勐定知青绝食的消息。
本文摘自《龙门阵》2005年第11期作者:杨全 原题为:《1979:云南支边知青大返城》
引子
1971年3月至7月,成都市应届毕业的初中生陆续来到云南生产建设兵团支边,前前后后总数达一万六千多人,如果加上重庆的知青总共有四万一千多人 在云南支边。“云南支边知青”,就成了这个群体的特殊称呼。1974年,云南生产建设兵团恢复了原国营农场建制,但是,知青们似乎并不认同,还是称自己是 某师某团某营某连的知青。到1978年,这几万名知青在云南已经度过了第八个年头。这期间,不断有知青通过各种渠道调离农场。尤其是1977年,大学恢复 招生考试,一些知青通过1977、1978两届高考离开了农场。1978年,成都市又在知青中进行了一次试题极其简单...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5912
8
http://book.163.com/09/1112/11/5NTR497U00923INE.html
2009-11-12 11:24:44 来源: 南方周末(广州)
汉学家顾彬熟悉远在东方的中国,也熟悉邻邦民主德国。他说在1985年以前,民主德国
不允许他们的人民关心中国,看有关中国的消息。尤其怕1979年以后实行改革开放的中
国:“他们采取的是禁锢的政策,就像他们修建的柏林墙。”
顾彬曾经住在柏林墙附近,他很不喜欢那里 图/夏榆
南方周末11月12日报道 在1985年以前,民主德国不允许他们的人民关心中国,看有关
中国的消息。“在东德基本不能学汉语,他们只允许几个人学现代汉语。”顾彬说。他
生活在联邦德国,1966年他的学术志向由神学转为汉学,因为神学里看不到人,他需要
跟人在一起。
顾彬熟悉远在东方的中国,也熟悉邻邦民主德国。他认为民主德国害怕中国,尤其怕
1979年以后的中国:“他们采取的是禁锢的政策,就像他们修建的柏林墙。”
1961年8月13日,柏林墙开始修建的时候,顾彬15岁,在故乡敕勒,德国北方一个古老
的小镇:“我跟祖母听到修建柏林墙,非常难过。”
顾彬真正看到柏...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21077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idadida (滴滴嗒嗒),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有个锤子钢盔!1979年解放军步兵全部光着脑袋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19 15:24:19 2017, 美东)
【萨沙讲史堂第四十五期】有个锤子钢盔!1979年解放军步兵全部光着脑袋上 (历史
系列第18讲)
上 次萨沙听一群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吹牛,其中一人酒后高兴,扒开头发,露
出一个小指头长的伤疤。这个老兵同萨沙说,这是被一块手榴弹弹片划伤的。军医说,
弹片再低1厘米,他就没命了。萨沙很惊奇,问:不会吧,你们不是有钢盔吗?连这都
挡不住?老兵突然变得激愤,骂道:有个锤子钢盔!!1979年只有炮兵有 几顶钢盔,
步兵全部光着脑袋上。
我靠,这是老兵胡说?不是,完全不是。这就是真实的历史。
--------------- 抗战攻打松山之前,美国联络组将自己的钢盔交给中国远征军。当
年国军精锐部队都有钢盔!日军钢盔装备率很高,尤其是先进的98式钢盔很厉害,可以
有效挡住 500米距离7.9毫米毛瑟步枪弹(当年步枪弹比今天的自动步枪... 阅读全帖
D*V
发帖数: 3096
10
发信人: sautin (老将萨乌丁),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震精,越南自1979年中越战争以来首次颁布征兵令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n 15 00:49:35 2011, 美东)
第三强陆军要开动了。。。。
核心提示:据英国路透社报道,越南总理阮晋勇日前发布了新的征兵条令,于8月1日起
生效。这是越南政府32年以来首次颁布此类命令。有媒体分析,因南海局势紧张,越南
为军事冲突做准备,以显示保卫主权的决心。
越南自1979年中越战争以来首次颁布征兵令
14日,越通社公布越南海军在其侵占的南沙群岛毕生礁(越南称藩荣岛)进行军事训练的
照片。
越南自1979年中越战争以来首次颁布征兵令
越南曾在1979年中越战争时颁布过征兵令。图为中越战争时越方士兵训练照。
东方网6月14日消息:英国路透社6月14日消息称,越南总理阮晋勇日前发布了越南最新
的征兵条令。有媒体分析称,这是越南政府自1979年对华战争(即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
32年以来首次颁布的此类命令。
报道称,这项条令是应越南军方要求签发的。有专家就此评论说,在南海问题越发紧张
的时刻,“越南发布征...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1
http://wu-nailong.hxwk.org/2016/01/13/%E5%BF%86%E7%A7%91%E5%AD%
吴乃龙
1978年我考取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的出国研究生,随后在科学院出国人员英语训练班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玉泉路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园内)学习英语半年。这次学习对我
后来的出国留学起了重要作用。37年过去了,我还不忘当时的情景。
一.
1978年7月我在北京天文台参加研究生复试,在离开天文台返回陕西商南前,我已经知
道我被录取为射电天文专业研究生。8月上旬的一天,我正在县广播站清理物品做回北
京学习的准备,突然接到天文台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任老蔡打来的长途电话,说是准备
派我到澳大利亚学习射电天文,要我去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出国人员英语考试。于是,第
二天一早我坐长途汽车赶赴西安,报名并参加8月15日(笔试)和16日(口试)的英语
考试。
10月5日我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肖庄原北京林学院校园内)报到
,被告知我应该到位于玉泉路的英语训练班报到。英训班开学在11月,比研究生院晚了
一个多月。英训班共有100来人,绝大部分是科学院各个研究所的出国研究...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12
【萨沙讲史堂第四十五期】有个锤子钢盔!1979年解放军步兵全部光着脑袋上 (历史
系列第18讲)
上 次萨沙听一群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吹牛,其中一人酒后高兴,扒开头发,露
出一个小指头长的伤疤。这个老兵同萨沙说,这是被一块手榴弹弹片划伤的。军医说,
弹片再低1厘米,他就没命了。萨沙很惊奇,问:不会吧,你们不是有钢盔吗?连这都
挡不住?老兵突然变得激愤,骂道:有个锤子钢盔!!1979年只有炮兵有 几顶钢盔,
步兵全部光着脑袋上。
我靠,这是老兵胡说?不是,完全不是。这就是真实的历史。
--------------- 抗战攻打松山之前,美国联络组将自己的钢盔交给中国远征军。当
年国军精锐部队都有钢盔!日军钢盔装备率很高,尤其是先进的98式钢盔很厉害,可以
有效挡住 500米距离7.9毫米毛瑟步枪弹(当年步枪弹比今天的自动步枪弹要强得多)
和25米外手枪弹的直射。如果给钢盔假装前铁,甚至可以挡住300米外直射步 枪弹,相
当了得!
钢盔是一次大战时候发明的,主要用于防备炮弹的破片。根据战时统计,死于火炮的士
兵约占百分之五十以上。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死于头部和胸腹部被弹片击中。当年没有
防弹衣...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8912
13
第三强陆军要开动了。。。。
核心提示:据英国路透社报道,越南总理阮晋勇日前发布了新的征兵条令,于8月1日起
生效。这是越南政府32年以来首次颁布此类命令。有媒体分析,因南海局势紧张,越南
为军事冲突做准备,以显示保卫主权的决心。
越南自1979年中越战争以来首次颁布征兵令
14日,越通社公布越南海军在其侵占的南沙群岛毕生礁(越南称藩荣岛)进行军事训练的
照片。
越南自1979年中越战争以来首次颁布征兵令
越南曾在1979年中越战争时颁布过征兵令。图为中越战争时越方士兵训练照。
东方网6月14日消息:英国路透社6月14日消息称,越南总理阮晋勇日前发布了越南最新
的征兵条令。有媒体分析称,这是越南政府自1979年对华战争(即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
32年以来首次颁布的此类命令。
报道称,这项条令是应越南军方要求签发的。有专家就此评论说,在南海问题越发紧张
的时刻,“越南发布征兵条令是在为潜在的军事冲突做准备”。澳大利亚国防学院的越
南问题专家卡莱尔塞耶表示,越南此举意在向两方听众发出声音,一方是越南国内
呼吁越南当局就南海问题采访立场的人;令一方就是中国。
英国其它媒体也评论说,越南发布征兵...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4465
1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1979年55军谅山地区进攻战斗略评
在1979年的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广州军区东集团部队奉命进攻越北重镇谅山市。
这是一次对依托公路、铁路两侧有利地形,并有一定防御纵深之敌的正面强攻作战。攻
击目标是敌方较大的省会城市,周边纵深较广,越军兵力较多,重点分兵防守外围要点
,还少有地动用了装甲部队。因此,这次进攻战役既有山地攻防、野战攻防,又有城市
攻防和炮兵、装甲兵的互斗,可谓形态丰富,是1979对越作战中的又一个典型战例。
从战役纵深上看,与同登只有4-7公里的较狭窄纵深,且易被分割包围不同,谅山正面
宽约5公里,纵深约14公里,沿途山地制高点众多,越军兵力、火力密集,设防坚固,
依托公路、铁路两侧有利地形节节抵抗。这就有了一种消耗战的意味,难以如同登战斗
那样使用一个梯队的“毕其功于一役”。谅山之战,比的是双方的耐力和后劲,无论矛
尖还是盾利,谁的力量更能顶得下去,谁能始终保持着冲击力,谁就是胜利者。
从战役计划上看,谅山越军的防御正面较宽、纵深较远、兵力较多,且背靠腹地,难以
使用优势兵力对其进行穿插合围。因此,东集团的决心是使用两个梯队的战斗队形,在
绝对优势的炮火支援下,逐次集中兵力,步坦协同,正面强攻。首先...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1979年的北京,对军装依旧情有独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16 07:59:48 2018, 美东)
hawk26讲武堂 微信号 hawk26jwt
功能介绍
SC军图版主hawk26为您讲解武器装备军事历史中的点点滴滴
1979年,摄影师Alain Le Garsmeur访问了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拍摄了普通城市中的
日常生活。这是他镜头中的北京,从游客和市民的穿着来看,老百姓当时对军装依旧情
有独钟。
1979年的中国,军绿色依旧是街头流行色
1979年的中国,绿军装依旧是一道风景
1979年,摄影师Alain Le Garsmeur访问了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拍摄了普通城市中的
日常生活。尽管人们的生活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但绿军装红五星依旧是一道独特的风
景线。
本人是原SC军事贴图区版主hawk26,为大家提供原创军事内容,感谢大家收看。
C********g
发帖数: 9656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补充回忆1979年13校联合主办《这一代》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1 08:05:56 2011, 美东)
http://blog.creaders.net/Gao-falin/user_blog_diary.php?did=9793
高伐林
2011-11-30 19:23:51
1979年,在思想解放运动初期,发生过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武大中文系七七级同学
倡议,北大、人大、北师大等十几所大学同学响应,联合创办了一个学生文学刊物《这
一代》。这件事在当时石破天惊,不仅在共和国历史上前无古人(“文革”期间大串联
成立跨校组织和出版跨校刊物那个特殊年代除外),而且迄至今日,后无来者。而《这
一代》由武汉大学七七级同学主编出版了创刊号之后,也就偃旗息鼓。
但这件事,30年来并沒有被忘却。前几年,官至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
馆长、小說家陈建功,在北京报刊上以整版篇幅回忆当年经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家
新、北京爱迪尔公...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1979年对越战争中的中国军人
BBC
1979年对越战争中的中国军人
冯小刚把作家严歌苓的小说长篇小说《芳华》搬上银幕,重现“荒诞岁月”勾起一代人
的回忆,但电影触及了当局不愿提及的一场“荒诞的战争”,增加了电影的敏感度。
电影讲述西南城市一个大院里军队文工团的生活,其中贯穿了打上那个时代烙印的懵懂
激情,冲突和懊悔,还有一段好莱坞斯皮尔伯格(《拯救大兵雷恩》)式的血腥战斗场
面。
有影评说《芳华》陷入过去伤痕文学的套路,并没有对那个“荒唐年代”作深入解读。
还有评论说冯小刚照搬好莱坞反战影片的套路,用战争残酷血腥表达战争的荒诞。但许
多评论对影片短暂触及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欲言又止。
虽然《芳华》重现那场“被忘掉的战争”场面只有短短几分钟,却吸引了许多老兵前去
观看。报道说,云南昆明有数百参战退伍老兵自发身穿旧军装,“全副武装”举红旗去
电影院看《芳华》首映。电影上映日令当局大为紧张,要公安部门密切注视“涉敏感观
影群体”。
反目成仇
1979年发生短暂的中越边界战争在西方被一般称为“第三次印度支那战争”。第一次印
度支那战争是二战后越南反法殖民抵抗运动同法国军队进行的战争,到1950年代中期结
束。第二次印度支... 阅读全帖
f****i
发帖数: 9419
18
刚才看到李将军又说饿死三千万,发散性联想到更早时期有人拿着金辉的所谓气象水文
考说是中国那三年风调雨顺。我今天就较真一下,TMD这个《全国各地历年旱涝等级资
料表(1895~1979)》你们谁能给我找出来,并且下载这个表格资料?无论反毛黑毛挺
毛的,老将小将都算,谁能给我找出这个《全国各地历年旱涝等级资料表(1895~1979
)》作为数据依据,我TNND以后就批毛饿死三千万了。
丫的再转一下金辉怎么介绍这个《全国各地历年旱涝等级资料表(1895~1979)》作为
如此科学的学术数据作为依据说当时三年自然灾害风调雨顺的。——————
其实,从气象水文概率和统计学上说,三年灾难的原因不要说完全推给自然灾害,就是
“三分天灾”,也不具备充分条件。
这里有一份《全国各地历年旱涝等级资料表(1895~1979)》。该表是由国内一批著名
的气象水文科学根据全国120个水文站点历年的水文气象档案 资料编制的,逐年清楚地
记录下了这80年间全国及各地的旱涝态势。
———————————————————————————
大家可仔仔细细看这个气象水文学术数据的介绍,千万别忘了,我一会儿有话说。

发帖数: 1
19
萨沙
上次听一群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吹牛,其中一人酒后高兴,扒开头发,露出一个小指
头长的伤疤。这个老兵同萨沙说,这是被一块手榴弹弹片划伤的。军医说,弹片再低1
厘米,就没命了。萨沙很惊奇,问:不会吧,你们不是有钢盔吗?连这都挡不住?老兵
突然变得激愤,骂道:有个锤子钢盔!!1979年只有炮兵有几顶钢盔,步兵全部光着脑
袋上。
这是老兵胡说?完全不是!这就是真实的历史。
钢盔是一次大战时候发明的,主要用于防备炮弹的破片。根据战时统计,死于火炮的士
兵约占百分之五十以上。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死于头部和胸腹部被弹片击中。当年没有
防弹衣,胸腹部没有办法防御,头部则可以使用钢盔。一战中装备的钢盔,成功的降低
了百分之五的死亡率。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钢盔已经成为各国制式装备。就连贫穷落后的中国,也在抗战爆
发前忍痛动用外汇,从德国购买了32万顶崭新的德式钢盔。
而各派系军阀也同样重视钢盔,诸如云南军阀龙云的滇军大量装备法式钢盔,宋哲元的
西北军大量装备英式钢盔,广西军阀李宗仁的桂军装备部分日式钢盔。
这些钢盔是相当重要的。著名的孙立人将军在淞沪会战中,被一发重迫击炮弹杀伤全身
十几处。万幸的是... 阅读全帖
x**m
发帖数: 637
2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1979年的中越边境战争
1979年的中越边境战争,尽管两国都宣称自己取得了胜利,但这并不妨碍两国都选择性
地遗忘了这次战争。蹊跷的是,在两国公布的战绩中,都只有伤亡情况,绝口不提被俘
人员。根据战后在国际红十字会协调下的战俘交换记录,中国解放军战俘共计239人,
其中219人来自同一个团。在这219名战俘背后,是中国解放军史上性质最恶劣的投降事
件。
步兵第50军150师
在讲究资历的中国解放军中,由国民党杂牌军滇军起义改编而来的步兵第50军,属于不
起眼的小字辈。尽管在朝鲜战场50军表现不凡,但在根红苗正的第四野战军中,仍然是
小字辈。1967年由沈阳军区划归成都军区指挥,调防四川。
对越战争前,50军下辖148、149、150个三个步兵师,除148师为原50军老部队外,149
师、150师均是由外部调入。149师原为西藏军区步兵第52师,在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
中一战成名,奠定了王牌师地位,1969年与50军149师互换防区和番号。
150师则是50军入川后,1967年以成都军区独立步兵1、5、10、12团及独立步兵营、独
立高炮营为基础组建,原150师改编为辽宁省军区独立师。由地方部队新组建为野战军...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1
萨沙
上次听一群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吹牛,其中一人酒后高兴,扒开头发,露出一个小指
头长的伤疤。这个老兵同萨沙说,这是被一块手榴弹弹片划伤的。军医说,弹片再低1
厘米,就没命了。萨沙很惊奇,问:不会吧,你们不是有钢盔吗?连这都挡不住?老兵
突然变得激愤,骂道:有个锤子钢盔!!1979年只有炮兵有几顶钢盔,步兵全部光着脑
袋上。
这是老兵胡说?完全不是!这就是真实的历史。
钢盔是一次大战时候发明的,主要用于防备炮弹的破片。根据战时统计,死于火炮的士
兵约占百分之五十以上。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死于头部和胸腹部被弹片击中。当年没有
防弹衣,胸腹部没有办法防御,头部则可以使用钢盔。一战中装备的钢盔,成功的降低
了百分之五的死亡率。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钢盔已经成为各国制式装备。就连贫穷落后的中国,也在抗战爆
发前忍痛动用外汇,从德国购买了32万顶崭新的德式钢盔。
而各派系军阀也同样重视钢盔,诸如云南军阀龙云的滇军大量装备法式钢盔,宋哲元的
西北军大量装备英式钢盔,广西军阀李宗仁的桂军装备部分日式钢盔。
这些钢盔是相当重要的。著名的孙立人将军在淞沪会战中,被一发重迫击炮弹杀伤全身
十几处。万幸的是... 阅读全帖
l****z
发帖数: 29846
22
只有39%美国人对国家现状评价正面,达到1979年卡特政府以来的最低点
Gallup: American Optimism Hits Lowest Point Since Carter Administration
WASHINGTON (CBS DC) – Fewer than four-in-10 Americans (39 percent) rate the
US in a positive manner – the most negative feedback the country has
produced since 1979.
A new Gallup poll finds that Americans are as negative about the country’s
prospects as they have been in more than three decades. Americans are more
upbeat in their predictions of where the U.S. will be in five years (48
perc... 阅读全帖
m**d
发帖数: 21441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nixonixon (laoni),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文史参考:1979年邓小平访美历险记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18 15:26:49 2011, 美东)
发信人: nixonixon (laoni),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文史参考:1979年邓小平访美历险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18 15:24:57 2011, 美东)
《文史参考》2011年第2期 原题为《邓小平访美历险记》
作者:凌云(1917年6月生,浙江嘉兴人;1939年冬到延安;1983年任国家安全部
部长,党组书记,中央政法委员会委员;第三届、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9年邓小平副总理访美时,我在公安部工作,奉命作为访美先遣组的负责人,先
期赴美进行安排。随后又以特别助理(负责安全事务)的身份随邓小平访问了美国。在
庄严隆重的外交活动和热烈友好的欢呼声里,部分反华势力也蠢蠢欲动,秘密进行暗害
活动,妄图制造事端。中美双方安全警卫人员为保证邓小平的安全... 阅读全帖
l********6
发帖数: 453
24
2007/05/07更新系列文之一:Prose专稿
{原创}生于1979----我呼啸而来和默然而去的紊乱记忆
题记:在自己生日的今天完成这篇文字,也许有另外的意义。
1979
我喜欢临屏写作,看着屏幕能够记录一些什么。这个5月阳光灿烂,我给妈妈打电话祝贺她老人家在1979年生出了我。我问妈妈你还记得Lidia吗?妈妈没有说话,我回想起从前的很多事情,那些冬天,那些春天,手指在键盘上滑过,仿佛浏览着一些呼啸而去的时光。
Lidia已经走了很久,我都已经记不清她身上的香水味道。这个午后有些莫名的感触突然插入我的心脏,我记起了她的笑容,有着阳光那种干爽的味道。
1979年5月7日,我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从窒息中捕获新鲜氧气,我闭眼大哭,张开眼睛,我感触到了光亮,明晃晃的白光中,我看到了Lidia的笑容,我也笑了。
Lidia后来一直说刚出生的婴儿是没有视觉的,我的记忆源于脱离子宫后紊乱的感觉。
但是你是真的笑了,你真奇怪,真的。Lidia这么说。
那年,Lidia5岁,红扑扑的脸蛋,黑黑的小辫。
************************************************
n*******n
发帖数: 7628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nixonixon (laoni),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文史参考:1979年邓小平访美历险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18 15:24:57 2011, 美东)
《文史参考》2011年第2期 原题为《邓小平访美历险记》
作者:凌云(1917年6月生,浙江嘉兴人;1939年冬到延安;1983年任国家安全部
部长,党组书记,中央政法委员会委员;第三届、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9年邓小平副总理访美时,我在公安部工作,奉命作为访美先遣组的负责人,先
期赴美进行安排。随后又以特别助理(负责安全事务)的身份随邓小平访问了美国。在
庄严隆重的外交活动和热烈友好的欢呼声里,部分反华势力也蠢蠢欲动,秘密进行暗害
活动,妄图制造事端。中美双方安全警卫人员为保证邓小平的安全和访问的成功,进行
了有效的合作和艰辛的努力。这是一场紧张和尖锐的斗争。
“蒋方人员”策划收买枪手
邓小平访美是历史性的。美国官方竭力宣传这次访问的重要性,强调这是美国“历
史上最具历史意义的事件之一”。国际舆论也认为,这... 阅读全帖
n*******r
发帖数: 2010
26
在非传统的线上的源自境外的中文网络媒体文章的典型语境里, 李光耀是一个极度反华
意图颠覆中国的并且以讲中文为耻的亲西方的政治人物, 此种形象广为非官方华人世界
的芸芸网民们所接受.
让我们回顾一下真实的历史, 看一看1979年李光耀在新加坡讲华语(少讲方言)运动中
所讲的一些话:
"(2'37'')文化上普通话是有价值的语言, 经济上也是. 再过20多年, 如果中国四个
现代化成功, 它的贸易相当大, 到时候说普通话方便, 讲福建话没有用……这是讲道理
的, 如果用逻辑来考虑, 每个父母会了解一定要学普通话. …… ……(5'48'') 不然
的话, 50年后新加坡一定是一个讲英语的社会……人民如果用十多种方言, 最后的结
果就是英语会成为方便的共同语言……我看的很清楚, 普通话不能失去它的社会角色。
"
从录音中可以听到, 1979年的李光耀, 他的普通话发音, 要比中国的毛泽东邓小平等
领导人, 或者中国普通的五六十年代生人, 来的要标准许多. 李光耀1979年的福建
话和普通话演讲录音, 请移步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5579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etHer (外星人),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全球多难的10年, 1979年--1989年, 三重大事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ug 9 12:27:48 2015, 美东)
1, 1979年, 伊朗的霍霉嫟“革命”成功, 伊朗成为伊斯兰教领导的国家;
--霍霉嫟1989年6月3日死, 霍虽死, 但霍家后代还是很霸道
2, 邓小平成功夺取共军指挥权,对外入侵越南,对内号"改革开放”。
1989年, 全国人民声讨邓小平贪官集团。

--邓小平操纵的军队6月4日开进北京中心地区镇压学生, 六四后虽然邓小平从军委
主席职位上退下, 但实权在握; 邓家子女奸商捞钱暂停几年
(这10年, MUSLIN 回教的恶势力在中国还乡成功, 西藏的奴棣主页成功还乡,
孔儒们在中国
全面复辟)
3, 1979年底苏军入侵阿富汗, 1989年撤出阿富汗。
(宾拉登在这10年里成功在阿富汗建立根据地)
s*******w
发帖数: 2257
28
那个在1979年给张志新写诗的人
www.creaders.net | 2016-03-07 13:56:25 凤凰网
李辉,学者,作家
认识诗人雷抒雁先生很晚,应是在他与我熟悉的马利大姐走到一起之后不久,算一
算不到十年。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每逢春节期间,总会找几位朋友相聚,喝得开心,
聊得开心。看上去,他一点儿也不像身患癌症的人,朴实,乐观,爽朗,健谈。
与雷抒雁先生虽然认识晚,不过我早在一九八八年《胡风集团冤案始末》一书中,
曾写到胡风与他的一个故事。这故事,与张志新有关,与《小草在歌唱》有关。
对于一九七九年的人们来说,令人震撼的人与事不少,最为轰动的莫过于张志新。
“文革”期间,因为发表不同声音,这位美丽女性被捕入狱,一九七五年被处决,年仅
四十五岁。处决之前,怕张志新高喊口号,竟然割断她的喉咙。张志新冤案在一九七九
年四月四日平反昭雪,并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不久,一篇由《光明日报》记者陈禹山所
写长篇通讯《一份血写的报告》发表,多少人读后潸然泪下,仰天悲叹。
雷抒雁就在其中。他读了这篇通讯,那一夜,诗情迸发——“1979年6月7日夜不能
寐,6月8日急就于曙光中”。他所说的...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2071
29
1979年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遵照中央军委1978年12月8日命令和1979年2月12
日命令,以来自广州军区、昆明军区、武汉军区、成都军区的9个陆军军为主力,发起
了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战争持续28天,至3月16日结束。
11军:这里的11军不是当年刘邓大军麾下,由陈锡联率领的中野3纵,而是1969年
11月在云南大理重新组建的新部队,是一个下辖两个师(31师、32 师)的简编军。本
来对越作战按照军委12月8日命令,11军没有参战任务。由于越军全面入侵柬埔寨,军
委12月31日扩大会议上决定增调部队扩大作战规模。1979年1月11日,总参杨勇、何正
文两位副参谋长和总后张贤约副部长到昆明军区勘察地形、审修作战方案之后,军委正
式确定第11军参战,并以云南省军区独立师加强该军。按照昆明军区作战方案,11军在
金平方向担任西线助攻任务。2月17日战斗发起后,迅速突破越军一线防御阵地,尔后
拿下巴沙山口、封土等地,并于撤军之时杀了一个回马枪,以一个加强团歼灭班绕散地
区越军741团1营。32师为军区预备队,94团在突破阶段攻克西罗楼后归建,全师东调南
屏农场
c*********d
发帖数: 9770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vie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ovie
标 题: 电影《柳暗花明Liu An Hua Ming(1979)》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21 06:20:04 2013, 美东)
柳岗大队田嫂的丈夫,因在"文化大革命"中率领社员发展农副业,被迫害致死,田嫂和
女儿受到株连,被迫来到了花溪生产队。花溪生产队队长耿长贵和被迫下放的老县长,
十分关心田嫂母女。田嫂把丈夫治队的经验带到了花溪,使生产队的生产蒸蒸日上。以
省委康书记为代表的帮派势力,派吴纯正来到花溪,将花溪生产队定为资本主义全面复
辟的典型。"四人帮"被粉碎后,吴纯正将田嫂关进深山疯人院。
北京电影制片厂1979年摄制。
这个电影讲述的时间段,应该是1975年4月(田嫂去花溪的马车上拉的蜂箱上,贴的报
纸是张春桥的《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发表于1975年4月1日)到1977年6月(打
倒四人帮之后,张振中、吴纯正还继续顽抗了8个月)之间。大家可以看看,毛时代(
电影里说的是四人帮时代,就是一事二名)的中国农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31
原标题:《辽宁日报》一篇震惊全国的文章
张涛甫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著名报人范敬宜在《辽宁日报》做记者时,曾于1979年5月写过一篇著名的报道:《莫
把开头当过头》。正是这篇报道,让籍籍无名的范敬宜一举成名天下知。他的人生轨迹
由此出现大逆转。有人说,范敬宜运气好,撞上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谁撞上这个
大运,不想出名都难。其实,这是对一个“大”记者的莫大误解。“大”记者之“大”
,概在于能敏锐捕捉到时代所赐的绝好机遇。一个“大”时代更能成就、考验一个“大
”记者。范敬宜之所以能一跃成为那个最闪亮的星星,是因他具有“大”记者的敏锐和
能力,同时还因遇到了一个“大”时代。
“文革”结束后,范敬宜重新回到了他阔别多年的《辽宁日报》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后,农村改革大幕拉开。可是当时社会上刮起了一阵否定三中全会精神的冷风,说政
策过头了。据范敬宜后来回忆,1979年4月,《人民日报》4月份奉命在一版头条刊登了
一篇署名文章,说当时农村资本主义倾向抬头,在全国起了搞乱思想的作用。当时《辽
宁日报》收到的来稿几乎都是某某党支部率领群众向资本主义势力进行回击这类内容。
报社农村部的同志很困惑,... 阅读全帖
n*******r
发帖数: 2010
32
在非传统的线上的源自境外的中文网络媒体文章的典型语境里, 李光耀是一个极度反华
意图颠覆中国的并且以讲中文为耻的亲西方的政治人物, 此种形象广为非官方华人世界
的芸芸网民们所接受.
让我们回顾一下真实的历史, 看一看1979年李光耀在新加坡讲华语(少讲方言)运动中
所讲的一些话:
"(2'37'')文化上普通话是有价值的语言, 经济上也是. 再过20多年, 如果中国四个
现代化成功, 它的贸易相当大, 到时候说普通话方便, 讲福建话没有用……这是讲道理
的, 如果用逻辑来考虑, 每个父母会了解一定要学普通话. …… ……(5'48'') 不然
的话, 50年后新加坡一定是一个讲英语的社会……人民如果用十多种方言, 最后的结
果就是英语会成为方便的共同语言……我看的很清楚, 普通话不能失去它的社会角色。
"
从录音中可以听到, 1979年的李光耀, 他的普通话发音, 要比中国的毛泽东邓小平等
领导人, 或者中国普通的五六十年代生人, 来的要标准许多. 李光耀1979年的福建
话和普通话演讲录音, 请移步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4465
33
海军出击在1979——监视“明斯克”号航母编队
很多中国老百姓第一次得知这个世界上有一艘苏联造的叫“明斯克”的航空母舰,是因
为三十年前《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文章。1979年6月26日的《人民日报》第六版,即当
天的国际版上,刊登了一篇名为《明斯克号为何远航》的文章。文章说:“明斯克号穿
越三个大洋,直奔苏联太平洋舰队基地海参崴,是要编入苏联太平洋舰队现役,为苏联
在远东和太平洋的海上扩张和争霸增添一支强大的生力军……明斯克号来到远东,把本
来已经不太平的太平洋搅得愈益恶浪滚滚。爱好和平的人们注视着明斯克号,是可以理
解的。”
这次远航是“明斯克”号加入现役以来的第一次远航。1979年2月5日,“明斯克”号航
空母舰在舰长戈基纳耶夫的指挥下驶离苏联海军黑海舰队最重要的基地——塞瓦斯托波
尔,并与“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基”号导弹巡洋舰、“格罗夫”号坦克登陆舰组成编队,
经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一路向南中国海开来。在中越边境局势十分紧张
的时候(苏联海军编队起锚远航十二天后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苏联派出这样一支堪称
强大的海空作战力量前往中国海域,显然有对中国施压、进行武力恫吓的意图,甚... 阅读全帖
w**********5
发帖数: 1741
34
李承晚(1948-1960)流放海外。
尹普善(1960-1962)被监禁。
朴正熙(1963-1979)暗杀。
崔圭夏(1979-1980)监禁。
全斗焕(1980-1988)判无期。
卢泰愚(1988-1993)监禁。
金泳三(1993-1998)驱逐出境。
金大中(1998-2003)监禁。
卢武铉(2003-2008)自杀。
李明博(2008-2013)目前平安。
朴槿惠(2013-2017 )被弹劾。

发帖数: 1
35
1979年的中国处于前所未有的人口增长阶段,在短短30年内人口翻了一番,达到10亿。
占全世界总数四分之一人口可利用的耕地面仅为世界总量的7%。中国中央政府心知肚明
,无限制的持续增长所致经济和环境后果是毁灭性的。最终在中国社会学家的推动下,
政府实施了前无古人的人口控制计划。
计划生育政策是为抑制人口增长而制定一系列政策,2000年目标人口为12亿。除“独生
子女”的规定外,该政策还提供避孕教育和免费堕胎。更有甚者,还包括给已有孩子的
妇女进行宫内节育措施。在川鲁等人口较多的省份,相关人员还会对已经生育孩子的夫
妻进行强制绝育。结果导致从1979年到1983年,生育率家住按直线,平均每名女性的子
女数从2.92个降到2.42个。违反政策者将被处以罚款,并强制接受教育。最终政府基本
了其实现目标——千禧之年的中国人口为12.7亿。
20世纪80年代的政策成功使得生育限制开始放松。大规模绝育活动偃旗息鼓,夫妇在某
些特殊情况下可以拥有二胎,比如其一胎有先天缺陷,或农村地区夫妇的一胎是女孩时
。然而,到1991年生育又重新抬头,官员当下重新实施强制性节育手段,将出生率稳定
在每名妇女1.7...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6
http://www.cjdby.net/home/index/view_article/article_id/338.html
内容来源:《解放军报1979年合订版》
文章作者:彩妆的小丑
发布时间:2017-02-17 17:04
  今天是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宣战38周年,对于当时的战事战例已经有过
很多分析文章,笔者在此不再赘述。今天从舆论战的角度做一番梳理,带大家看看当年
发生在那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真实历史。
借人之口
  新华社1979年1月2日发表名为《揭露越南再次向柬大举进攻》的文章,
引援了民主柬埔寨电台广播当天播出的一份声明,这份由柬埔寨国家主席团主席乔森潘
发表的声明称:“一九七七年底,越南在苏联支持下,按照“速战速决”战略,对民主
柬埔寨大打出手。”;“但是,由于柬埔寨人民和革命军坚决地打击它们(编者注:原
文如此,也不知道是新华社调皮了还是柬埔寨电台的工作人员调皮了),越南在这三个
月里,死伤近一万人。”;“它(好吧大概是乔故意的)杀害柬埔寨男女老少。对人民
财产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请柬埔寨的远近朋友、东南...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4465
37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1979战前的作战计划变更情况
1979战前的作战计划变更情况 ]
沈听雪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确定的战略原则是:有限时间,有限纵
深,集中优势兵力,迂回包围,各个击破,速战速决,速歼速回。具体战役设想是用[
15-20天时间,歼灭越军3-5个师,攻占越北有限纵深的重要战略据点,摧毁破坏越军的
前进堡垒和战争潜力,沉重打击越南的嚣张气焰。
东线广西方向最初的作战方案是广州军区前指提出的,其指导思想是“全线展开,同步
推进,浅近纵深,分割包围,稳扎稳打,各个歼灭”。其战役设想是:第一阶段全线突
破越南边境防御,首先歼灭位于边境的12个越南公安屯;第二阶段集中兵力分割围歼位
于中越边境广西段的6个越军守备团;第三阶段转移兵力寻歼越军主力第3师、312师和
346师。
在1979年1月23日的中央军委作战会议上,邓小平听取了广州军区参谋长周德礼的汇报
,作出指示:“我认为是个稳妥的方案,但不符合军委的意图。“
副总参谋长杨勇、王尚荣和总政治部主任韦国清代表中央军委和邓小平对广州军区前指
提出作战要求:要把确定的两处敌人(即高平和谅山)彻底歼灭。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
和牺牲,也要完成这次作战任务,首战...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4465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ingya (bing),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1979年荣立集体三等功的自行火箭炮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3 19:58:31 2016, 美东)
在1979年对越作战时,北京军区坦克1师自行火箭炮营奉命配属给42军,执行向越北省
会重镇高平穿插作战与火力支援的任务。该营也是参加此次自卫还击作战的唯一的自行
火炮单位。
1979年2月17日,第42军分别以步兵126师、124师配属加强部队组成两个穿插梯队,从
广西龙州县布局关杀出国境,向高平发起70公里长途攻进。自行火箭炮营配置于以步兵
124师为主力的第二梯队,在第42军坦克团战斗队形内前进,随时以准备以火力支援步
兵和坦克作战。
出境后由于雾气较大,硝烟弥漫,加上越军火力袭扰,穿插梯队队形较乱。根据上级命
令,副团长孙昌晓亲自下车指挥调整。他命令前边的炮车让开道路,让坦克先通过。此
时道路两侧山上的越军不断打来枪炮,孙昌晓则毫不畏惧地站在路上指挥,直到成功调
整了队形,尔后才登车继续前进。
上午过班波河时,先头坦克在徒涉...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9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中越1979年之战的前因后果
中国和越南历史上关系友好,中国以巨大的代价支援越南抗美取得了胜利【2】。
1979年2月17号怎么会突然打起来了?而且损失巨大。
官方对开战原因从来没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民间推测有三个原因:
一.国内政治的需要
当时的中央主席是华国锋,但他只是过渡人物,对外打一仗将加强军方话语权,改变国
内的政治势力布局。
二.援助红色高棉
红色高棉即柬埔寨共产党,90年被联合国以反人类罪起诉。1978年底,越南派兵去剿灭
红色高棉,中国想通过打越南挽救红色高棉。
这个推测不管是否正确,事实上中国打越南仅持续3周,并没有导致越南从柬埔寨撤军。
三.给美国的投名状
中苏珍宝岛战役之后,中苏关系已完全破裂。
1978年11月,苏联和越南签署了军事同盟性质的《苏越友好条约》,这是中国难以容忍
的。
同时,苏越也是美国的死对头。
那么在美苏分别支持下,中越开战就合情合理了。
1979年1月,时任副总理的邓小平应美国总统的邀请,到美国进行了九天的访问。得到
了美国的道义支持、外交帮助和情报合作【1】,回国没几天即开战。
1979年8月,美国副总统蒙代尔访华时说:“虽然我们制度不同,但是我们有共同的利
益,为此... 阅读全帖
E*V
发帖数: 17544
4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vie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ovie
标 题: 电影《柳暗花明Liu An Hua Ming(1979)》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21 06:20:04 2013, 美东)
柳岗大队田嫂的丈夫,因在"文化大革命"中率领社员发展农副业,被迫害致死,田嫂和
女儿受到株连,被迫来到了花溪生产队。花溪生产队队长耿长贵和被迫下放的老县长,
十分关心田嫂母女。田嫂把丈夫治队的经验带到了花溪,使生产队的生产蒸蒸日上。以
省委康书记为代表的帮派势力,派吴纯正来到花溪,将花溪生产队定为资本主义全面复
辟的典型。"四人帮"被粉碎后,吴纯正将田嫂关进深山疯人院。
北京电影制片厂1979年摄制。
这个电影讲述的时间段,应该是1975年4月(田嫂去花溪的马车上拉的蜂箱上,贴的报
纸是张春桥的《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发表于1975年4月1日)到1977年6月(打
倒四人帮之后,张振中、吴纯正还继续顽抗了8个月)之间。大家可以看看,毛时代(
电影里说的是四人帮时代,就是一事二名)的中国农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间... 阅读全帖
C****a
发帖数: 7186
4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smashing pumpkins 1979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ebRadio 讨论区 】
发信人: Cecila (Cecila), 信区: WebRadio
标 题: smashing pumpkins 1979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11 11:42:02 2014, 美东)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aeETEoNfOg
"1979"
Shakedown 1979, cool kids never have the time
On a live wire right up off the street
You and I should meet
Junebug skipping like a stone
With the headlights pointed at the dawn
We were sure we'd never see an end to it all
And I don't even care to shake these zipper blues
And we don't know
Just where our bones will... 阅读全帖
M********t
发帖数: 5032
42
来自主题: Joke版 - 为什么说木星是太阳 系内最大的“情种” 科技日报 ugmbbc 1天1小时前 作为太阳系内最特殊的气态巨行星,木星一直以来都勾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消息,“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历经5年旅程,终 于不辱使命,将于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晚进入木星轨道,人类得以更近距离地与木星亲密接触。“块头”大、自转快、磁场强、大红斑最有名、自带光环、卫星 “情人”最多…… http://cms-bucket.nosdn.127.net/catchpic/f/f3/f3dc7a450779eb216ca02fbd43b7dfc5.jpg 作为太阳系内最特殊的气态巨行星,木星一直以来都勾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消息,“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历经5年旅程,终于不辱使命,将于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晚进入木星轨道,人类得以更近距离地与木星亲密接触。那么,木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值得科学家们跨越数百年时间、跨越数亿万公里的空间,苦苦追寻呢? “块头”最大 据NASA官网介绍,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从内向外的第五颗行星。木星的赤道约为14.3万公里。木星如此大,太阳系内所有其他行星都能塞进木星里面,木星“大肚”能容超过1000颗行星。木星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18倍,是太阳系内所有其他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 木星距离太阳的平均距离是5.2个天文单位(1个天文单位为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为1.496亿千米),因此,其与太阳间的距离为地球与太阳之间距离的5倍多。当我们从地球上看时,它是夜空中亮度排第二的行星,排在“夜空中最亮行星”金星之后。 木星大气层由86%的氢气和14%的氦气组成。这颗行星的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棕黄色和白色相间的云层。 天文学家们将木星称为“失败的恒星”,但这一描述并不恰当。尽管有一点毋庸置疑:就像恒星一样,木星富含氢气和氦气,但木星的质量不足以在其内部触发核聚变反应。 http://cms-bucket.nosdn.127.net/catchpic/0/07/078c2139fc05dec95de910e44c7e56dc.jpg 自转最快 磁场最强 木星是太阳系内自转最快的行星。鉴于其大“块头”和傲视群雄的体重,木星的移动速度非常快。实际上,其自转速度为4.53万公里/小时(12.6公里/秒),一次自转只需10小时,因此,木星的一天只有10个小时。木星的轨道为椭圆或橄榄型,绕太阳旋转一次所需的时间是地球绕太阳旋转一次所需时间的12倍,因此,木星上的一年等于地球上的12年。 木星云层的温度约为零下145摄氏度。木星中央附近的温度非常高,核心温度约为2.4万摄氏度,比太阳表面还热。 如果一个人能站在木星大气层顶端,那么,它受到的引力约为在地球表面引力的2.4倍,因此,在地球上重100磅(约91斤)的人在木星上重达240磅(218斤)。 快速的旋转也助力木星获得了强大的磁场,木星拥有太阳系内最强大的磁场。在木星云层之下是一个巨大的液态金属氢组成的海洋。随着木星不断旋转,旋转的液态金属海洋制造出了这个强磁场,木星的磁场强度是地球磁场的2万多倍。 天文学家们认为,这一磁场会捕获源自木卫一上火山喷发的氧化硫粒子,这些氧化硫粒子与源自木星大气层的氢离子一起,在木星赤道面形成了一个磁层。 这一磁层与太阳风的交互作用会生成一个弓型冲击波,这是一个危险的辐射带,会破坏航天器。木星的四大卫星都在磁层内旋转,这会保护其远离太阳风的冲击,但是,也会使人们很难在这些卫星上建造前哨基地。 http://cms-bucket.nosdn.127.net/catchpic/e/e6/e68cb60f281e5c5f3de6b98c0da804c6.jpg 大红斑最有名 木星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其大红斑,它是一种反气旋风暴,位于木星赤道的南部,直径为2.4万千米,高度为1.2万到1.4万千米。在大红斑最宽的点,风暴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5倍,足以容纳2到3个地球直径大小的行星。 木星是一个多风的行星,风力从192英里(309公里)/小时到超过400英里(644公里)/小时。 大红斑据信已经存在了至少360多年,1665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乔凡尼?卡西尼发现了它的存在。到20世纪,天文学家们开始认为,大红斑是一种风暴,由木星的湍流和快速运动的大气层造成。“旅行者1号”探测器证实了这一理论,1979年3月,“旅行者1”号在掠过该行星时,观测到了大红斑。 然而,大红斑显然一直在萎缩,根据“卡西尼”号的观测,在17世纪时,大红斑的大小为4万千米,几乎为目前的2倍。天文学家们并不知道是否或何时它将完全消失,但他们确信,另一个大红斑可能会出现在木星的某个地方。 自带光环 当人们想到有环的天体系统时,土星首先印入脑海。但实际上,天王星和木星也有自己的环。木星是第三个被发现有环的行星,因为其环极其暗淡。1979年,NASA的“旅行者1号”航天器发现木星有三个小环——最内层是由光晕粒子组成的环;中间是相当明亮的主环;外部是一个轻薄的类似薄纱的环。 科学家们普遍认为,这些环可能由其陨石撞击木星的卫星时,卫星喷射出的物质组成。实际上,主环被认为由来自木卫十五和木卫十六的物质组成;而薄纱环的物质来自木卫十四和木卫五。 http://cms-bucket.nosdn.127.net/catchpic/e/e2/e2464c5fa6006b79fcd4bdde61e61b47.jpg 肉眼可见 在大多数时候,木星不仅肉眼可见,还是全天第二亮星,在行星中仅次于金星,在所有天体中仅次于太阳、月亮和金星,居第四位,比太阳外的所有恒星都要亮得多。 不仅木星本身肉眼可见,在某些极端情况下,连木星的某些卫星都可以用肉眼看见。 “情人”最多(卫星最多) 目前,木星是太阳系拥有卫星数最多的行星,2012年2月23日科学家称发现了木星2颗新卫星,累计卫星达68颗。木星的英文名Juppiter(朱庇特)代表着古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木星的卫星全部以朱庇特的情人命名。 按照距离木星的顺序,木星的四大“情人”分别为木卫一“依娥(lo)”、木卫二“欧罗巴(Europa)”、木卫三“伽倪墨得斯(Ganymede)”、木卫四 “卡利斯托(Callisto)”。这四颗卫星通常被称为“伽利略卫星”。伽利略发现,虽然木星在空中移动,但这些卫星仍环绕木星公转,从而得到支持哥白尼日心说的论据,即并非所有天体均环绕地球旋转。 木星最大的卫星是木卫三,它也是太阳系内最大的卫星,直径为5262千米。木卫三比水星还大,“块头”是火星的四分之三。木卫三是太阳系内唯一拥有自己磁场的卫星。木卫三和木卫四上有很多由冰块和岩石构成的环形山。 木卫一拥有很多活火山。这些火山产生了含硫的气体。木卫一橙黄色的表面很有可能由火山喷发出的硫组成。木卫二是“伽利略”卫星家族中最小的。木卫二的表面主要是水冰。冰下可能是水或冰组成的海洋,其含水量是地球的2倍。
为什么说木星是太阳
系内最大的“情种”
科技日报
ugmbbc
1天1小时前
作为太阳系内最特殊的气态巨行星,木星一直以来都勾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据美国
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消息,“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历经5年旅程,终 于不辱使命,
将于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晚进入木星轨道,人类得以更近距离地与木星亲密接触。“块
头”大、自转快、磁场强、大红斑最有名、自带光环、卫星 “情人”最多……
作为太阳系内最特殊的气态巨行星,木星一直以来都勾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据美国国
家航空航天局(NASA)消息,“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历经5年旅程,终于不辱使命,将
于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晚进入木星轨道,人类得以更近距离地与木星亲密接触。那么,
木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值得科学家们跨越数百年时间、跨越数亿万公里的空间
,苦苦追寻呢?
“块头”最大
据NASA官网介绍,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从内向外的第
五颗行星。木星的赤道约为14.3万公里。木星如此大,太阳系内所有其他行星都能塞进
木星里面,木星“大肚”能容超过1000颗行星。木星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18倍,是太
阳系内所有其他...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43
http://blog.creaders.net/Gao-falin/user_blog_diary.php?did=9793
高伐林
2011-11-30 19:23:51
1979年,在思想解放运动初期,发生过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武大中文系七七级同学
倡议,北大、人大、北师大等十几所大学同学响应,联合创办了一个学生文学刊物《这
一代》。这件事在当时石破天惊,不仅在共和国历史上前无古人(“文革”期间大串联
成立跨校组织和出版跨校刊物那个特殊年代除外),而且迄至今日,后无来者。而《这
一代》由武汉大学七七级同学主编出版了创刊号之后,也就偃旗息鼓。
但这件事,30年来并沒有被忘却。前几年,官至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
馆长、小說家陈建功,在北京报刊上以整版篇幅回忆当年经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家
新、北京爱迪尔公司老总张桦等多人,或上电视,或上报刊,从不同角度反思这一事件
;现在正值武汉大学中文系七七级征集毕业30年回忆录文集,这件“本年级大事”自然
也将成为其中的重头戏;而恰巧这两天,我又接到北京一家著名周刊的主力记者的信,
称这件事已经列为该刊的一个重点选题,将采访包括我在内的当事... 阅读全帖
b******y
发帖数: 2729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ticro123 (ticro123),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1979年中国是世界第二个制造单片8位微处理器的国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16 22:29:25 2009, 美东)
1979年中国是世界第二个制造单片8位微处理器的国家
1965年,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块集成电路在上海诞生,仅比美国晚了5年。广大科研工
作者和工人阶级发扬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掌握了从拉单晶、设备制造,再到集
成电路制造全过程,相继研制并生产了DTL、TTL、ECL等各种类型的中小规模双极型数
字逻辑电路,支持了国内计算机行业。
当时具备这种能力的国家除中国外,只有美国、日本和苏联.
毛泽东时代后期,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科技经费中用于研究和开发的部分占国内
生产总值的比例(称作“R&D/GDP)增加到2.32%, 达到同期几个最发达国家英、法、
西德的水平.
1979年,上海半导体器件研究所会同上海元件五厂、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上海
市计算技术研究所、江苏无线电厂、常州市半导体厂等单位联合攻
z**********e
发帖数: 22064
45
http://hx.cnd.org/?p=139751
1976年10月,在中国,以华国锋为首的“华派”逮捕了“文革派”,掌握了中国的最高
权力,结束了“文革”。
在华国锋的同意和邓小平的推动以及在教育部门的操办下,高等院校恢复了正规招生和
考试入学,全国有570万以“知青”为主的青年人应试,其中27万人考入高校,他们在
1978年2月成为“文革”结束后的第一批大学新生。他们遭遇过苦难,感知受教育权利
的来之不易而刻苦学习。此时的大学校园里还都是“文革”留下的疮痍,连个像样的食
堂也没有。教育功能重新复位,发展科技成为国家战略。受到这种情势的鼓舞和渴望情
绪的支配,这时发生了知青自发的“大返城”运动。
在“文革”时期,约1,600万知青被“上山下乡”运动驱往农村或山区,据统计有25,
690名知青死亡,其中非正常死亡高达62%,还有数万名女知青遭到了当地干部和军人
的强奸。知青们在一再受挫、理想破碎之后已不再有当年担当“革命”急先锋的豪迈,
只有忍受“变相劳改”的悲凉心境,他们对“前途茫然”的感觉极为痛苦。1978年9月
,云南景洪农场的上海知青联名写了一封公开信,历数广大知青的艰困、... 阅读全帖
k*****r
发帖数: 21039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kayaker (霜晨の月),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刘亚洲中将谈1979年的投名状战争的伟大意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ug 4 09:26:41 2010, 美东)
【不打自招啊,打越南,一为了对付军内的反走资左派,二为了讨好米国,交投名状。
不清算怀仁堂政变以来几大卖国贼家族的罪行,中国亡国之祸不远矣。】
.......
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我们很多同志没有认识到这场战争的意义。当时就有人讲
:我们和越南人打,现在牺牲了是烈士,将来一旦两国关系好了以后,他们算什么?我
讲:"仍然是烈士!"为什么呢?对这场战争我们要从政治角度上去看。战争的意义往往
在战争之外。
笑贫同志的这场战争是打给两个人看的,一个是中国***,一个是美国佬。笑贫同志
1978年复出,79年1月访美,2月就打仗。从政治上讲,这一仗非打不可。为什么呢?笑
贫同志复出以后,中国改革开放的蓝图已经在他心中草绘而成,要实现这个蓝图必须在
党内树立绝对的权威。要打一仗。那时"四人帮"刚被粉碎,党内思想极左的人大把大
o***e
发帖数: 3526
4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elg (二里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李则芬1979年旧文:明人歪曲了元代历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6 13:41:23 2013, 美东)
李则芬1979年旧文:明人歪曲了元代历史
一、元代不是黑暗时代
七年前,作者开始研究元代史。仿照读书先看序文的习惯,首先遍读近人所著的许多中
国通史、史纲,及各种专史之元代部分。这些著作,几乎众口一词,都说元代政治黑暗
,毫无文化可言。有些专史,甚至根本不谈元代事。写完宋代之后,但说元代政治黑暗
、无足述,且谈明朝。於是,这些议论,就形成了我的先见。在我潜意识内,相当牢固
。我在研究过程中,凡发现与此先见相迳庭之处,对於新的发见,总是保留一个问号。
要到研究了五年之后,我才知道这个先见是错误的,但仍不知其所以然。我更涉猎明代
的历史文献,又过了一年多,才发见了答案:元代的历史事实,原来已被明人歪曲了。
与一般人的想像相反,元代不但不是一个黑暗时代,毋宁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难得的小康
时期。一般人说元代黑暗的,所引证的事例,无非是蒙古初期的残... 阅读全帖
a*****c
发帖数: 3525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ujian 讨论区 】
发信人: agostic (人不可貌相,与人交往要看人品), 信区: Fujian
标 题: 1979-2008年美对台53次军售 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7 16:05:54 2008)
1979-2008年美对台53次军售
n*******n
发帖数: 7628
49
《文史参考》2011年第2期 原题为《邓小平访美历险记》
作者:凌云(1917年6月生,浙江嘉兴人;1939年冬到延安;1983年任国家安全部
部长,党组书记,中央政法委员会委员;第三届、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9年邓小平副总理访美时,我在公安部工作,奉命作为访美先遣组的负责人,先
期赴美进行安排。随后又以特别助理(负责安全事务)的身份随邓小平访问了美国。在
庄严隆重的外交活动和热烈友好的欢呼声里,部分反华势力也蠢蠢欲动,秘密进行暗害
活动,妄图制造事端。中美双方安全警卫人员为保证邓小平的安全和访问的成功,进行
了有效的合作和艰辛的努力。这是一场紧张和尖锐的斗争。
“蒋方人员”策划收买枪手
邓小平访美是历史性的。美国官方竭力宣传这次访问的重要性,强调这是美国“历
史上最具历史意义的事件之一”。国际舆论也认为,这是“战后国际关系的一个转折点
”,“促进亚洲与世界和平的里程碑”。
然而,中美建交和邓小平访美,对台湾国民党当局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美国国
内一小撮反华势力也是不能容忍,不肯甘心的。据有关方面的情报:
——台湾一高级特务称要在邓小平访美时“给一点颜色看看”;
——...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