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 发帖数: 178 | 1 Here is the real one by Youyou Tu
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
世界的一份礼物。
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5年生理学
或医学奖。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在
短短的几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
谢谢William C. Campbell(威廉姆.坎贝尔)和Satoshi ōmura(大村智)二位刚
刚所做的精彩报告。我现在要说的是四十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
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大家可能已经在很多报道中看到过。在此,我只做一个概
要的介绍。这是中医研究院抗疟药研究团队当年的简要工作总结,其中蓝底标示的是本
院团队完成的工作,白底标示的是全国其他协作团队完成的工作。 蓝底向白底过渡标
示既有本院也有协作单位参加的工作。
中药研究所团队于1969年开始抗疟中药研究。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71年
起工... 阅读全帖 |
|
N********e 发帖数: 3048 | 2 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
世界的一份礼物
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5年生理学
或医学奖。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在
短短的几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
谢谢William C. Campbell(威廉姆.坎贝尔)和Satoshi ōmura(大村智)二位刚
刚所做的精彩报告。我现在要说的是四十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
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大家可能已经在很多报道中看到过。在此,我只做一个概
要的介绍。这是中医研究院抗疟药研究团队当年的简要工作总结,其中蓝底标示的是本
院团队完成的工作,白底标示的是全国其他协作团队完成的工作。 蓝底向白底过渡标
示既有本院也有协作单位参加的工作。
中药研究所团队于1969年开始抗疟中药研究。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71年
起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又经过很... 阅读全帖 |
|
m*********3 发帖数: 1425 |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harmaceutical 讨论区 】
发信人: methanol123 (meoh), 信区: Pharmaceutical
标 题: 2015 Nobel Lectures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today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7 08:49:49 2015, 美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CmfknmFvBs
Youyou tu is the third one
演讲全文如下:
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 - 中医药给
世界的一份礼物。
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5年生理学
或医学奖。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在
短短的几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
谢谢William C. Campbell(威廉姆·坎贝尔)和Satoshi Omura(大村智)二位刚
刚所做的精彩... 阅读全帖 |
|
p*****c 发帖数: 20445 | 4 抗疟药物项目参与者称屠呦呦一人获奖不公平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9日04:17 大洋网-广州日报
1969年,李国桥故意感染疟疾,“以身试法”实验针灸疗法。(记者翻拍)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国桥。
拉斯克奖得主屠呦呦。
当年国家科委颁发的青蒿素发明证书。
文、图/本报记者何涛
9月23日,81岁的屠呦呦面带笑容地站上了美国纽约拉斯克奖的领奖台,她用双手
捧起了沉甸甸的奖杯,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这一国际医学大奖。屠呦呦是中国中医
研究院终身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被称为“东方神药”的青蒿素每年都在挽救全世界无数人的生命,拉斯克基金会将
临床医学研究奖颁给屠呦呦,以表彰其对治疗疟疾药物——青蒿素的研究贡献。站在奖
台上的屠呦呦说:“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
获此大奖让此前默默无闻的屠呦呦震惊了中国医学界,也让常人所不知的青蒿素研
究进入了大众视野。在30多年前医疗技术条件落后的中国,为何能发明出全球领先的抗
疟疾药?近日,本报记者先后采访了当年参与“523项目”的多位教授,试图破解中国
人发明青蒿素的秘密。
屠... 阅读全帖 |
|
d**e 发帖数: 2420 | 5 ◇◇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
屠呦呦获奖的启示
——兼评饶毅先生《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
作者:龙哥
2011年8月22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先生发表了文章《中药的科
学研究丰碑》,文中介绍了屠呦呦和张亭栋(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首创者)
的成就,并期望这两位中国学者能得到更广泛的肯定。仅仅过了20天的9月12日,
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获奖名单揭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临床医学奖,获奖理
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
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屠呦呦已经飞往美国接受该奖项。
饶毅先生的慧眼自然令人十分钦佩,但其文章的题目似乎并不很贴切。因为
“中药”一词的定义应该是中国传统医学体系中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
物。而青蒿素与三氧化二砷则完全是化学药品,也就是人们日常所说的西药。饶
毅先生在文中也提到:“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都是以现代科学的方法所获得,遵
循科学的标准所确立其效果”。由此可见,这两种药物与中医药理论无关,饶毅... 阅读全帖 |
|
b*******t 发帖数: 4756 | 6 中国如果不把“青蒿”正名,中国就永无世界领先的思维.....,还要整天YY祖先牛比..
这个青蒿不是中医里的青蒿,是黄蒿.
ZZ
中医治疗疟疾从根源上来看就偏离了科学的轨道,在对疟疾成因的分析中,史料如是记
载:中医认为引起疟疾的病因是感受疟邪,在《内经》中将其称为"疟气"。其中引起瘴
疟的疟邪亦称为瘴毒或瘴气。中医认为,在中国南方所致疾病较重,易于内犯心神、使
人体阴阳极度偏盛。 "感受疟邪之后,疟邪与卫气相集,邪正相争,阴阳相移,而引起
疟疾症状的发作。疟邪与卫气相集,人与阴争,阴实阳虚,以致恶寒战栗;出与阳争,
阳盛阴虚,内外皆热,以致壮热,头痛,口渴。疟邪与卫气相离,则遍身汗出,热退身
凉,发作停止。"当疟邪再次与卫气相集而邪正交争时,则再一次引起疟疾发作。
现代医学对疟疾的描述却是清楚细致、合乎逻辑的:疟疾是人经过蚊子叮咬之后感染疟
原虫引发的一种虫媒传染病,其临床表现是寒战、发热发痛、肝脾肿大等。这是由于疟
原虫在人体肝脏内寄生孵化,成熟之后进入人体血液破坏免疫细胞导致。
最初中医将研究对象弄错:青蒿并不含青蒿素
1969年为研发抗疟疾药物,北京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加入项目,屠... 阅读全帖 |
|
g********d 发帖数: 4174 |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logy 讨论区 】
发信人: toptip (土翁), 信区: Biology
标 题: 今日中国谁最该做院士?by饶毅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ug 22 00:43:41 2011, 美东)
【说明
首先抱歉,标题是为了吸引眼球。而且,读者可以看到,本文介绍的工作并不适合用院
士与否来评价,所以题目应该被批判。本文作为非正规博文一周后,题目将改回以下正
文的标题。正文目前作为征求意见稿,也将适当修改后发表于正式刊物,这相反于我平
时一般先正式发表后请科学网置于博客的习惯。
在科学界,我有双重身份:正在实践的科学家和对历史与现实的评论员。第二身份包括
我对科学史的兴趣。以前以介绍其他人研究过的科学史为主,近年对感兴趣较长的中国
近代科学史,我通过和北大医学部张大庆老师和研究生黎润红的合作,获得了一些史料
、正在写文章。如何呈现本文要讲的工作,也得益于“GSK终身生命科学成就奖”评奖
委员会的同事们的讨论,他们是鲁白、傅新元、马红、王小凡。
因为最近我第一身份出现一些情况,引起了出乎我意料的关注,为了避免继续过度解读
,而将其中无意义的部... 阅读全帖 |
|
U*E 发帖数: 3620 | 8 抗疟药物项目参与者称屠呦呦一人获奖不公平
http://www.sina.com.cn
1969年,李国桥故意感染疟疾,“以身试法”实验针灸疗法。(记者翻拍)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国桥。
拉斯克奖得主屠呦呦。
当年国家科委颁发的青蒿素发明证书。
文、图/本报记者何涛
9月23日,81岁的屠呦呦面带笑容地站上了美国纽约拉斯克奖的领奖台,她用双手
捧起了沉甸甸的奖杯,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这一国际医学大奖。屠呦呦是中国中医
研究院终身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被称为“东方神药”的青蒿素每年都在挽救全世界无数人的生命,拉斯克基金会将
临床医学研究奖颁给屠呦呦,以表彰其对治疗疟疾药物——青蒿素的研究贡献。站在奖
台上的屠呦呦说:“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
获此大奖让此前默默无闻的屠呦呦震惊了中国医学界,也让常人所不知的青蒿素研
究进入了大众视野。在30多年前医疗技术条件落后的中国,为何能发明出全球领先的抗
疟疾药?近日,本报记者先后采访了当年参与“523项目”的多位教授,试图破解中国
人发明青蒿素的秘密。
屠呦呦成为首位获拉斯克奖的中国人。美国专家称,诺贝尔医学奖... 阅读全帖 |
|
p***r 发帖数: 20570 | 9 黄花蒿
(《纲目》)
【释名】臭蒿
【集解】大明曰︰臭蒿一名草蒿。
时珍曰︰香蒿臭蒿通可名草蒿。此蒿与青蒿相似,但此蒿色绿带淡黄,气辛臭不可人家
采以罨酱黄酒曲者是也。
叶
【气味】辛、苦,凉,无毒。
【主治】小儿风寒惊热(时珍)。
子
【气味】辛,凉,无毒。
【主治】治劳,下气开胃,止盗汗及邪气鬼毒(大明)。
青蒿
(《本经》下品)
【释名】草蒿(《本经》)、方溃(《本经》)、(音牵去声)、蒿(《蜀本》)、香
蒿(《衍义》)。
保升曰︰草蒿,江东人呼为蒿,为其气臭似也。北人呼为青蒿。《尔雅》云︰蒿,菣也
。孙炎注云︰荆楚之间,谓蒿为。郭璞注云︰今人呼青蒿香中炙啖者为菣,是也。
时珍曰︰《晏子》云︰蒿,草之高者也。按《尔雅》诸蒿,独得单称为蒿,岂以诸蒿叶
背皆白,而此蒿独青,异于诸蒿故耶?
【集解】《别录》曰︰青蒿生华阴川泽。
弘景曰︰处处有之,即今青蒿,人亦取杂香菜食之。
保升曰︰嫩时醋淹为菹,自然香。叶似茵陈蒿而背不白,高四尺许。四月、五月采,日
干入药。《诗》云︰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即此蒿也。
颂曰︰青蒿春生苗,叶极细,可食。至夏高四、五尺。秋后开细淡黄花,花下便结子,
如粟米大... 阅读全帖 |
|
p***r 发帖数: 20570 | 10 黄花蒿
(《纲目》)
【释名】臭蒿
【集解】大明曰︰臭蒿一名草蒿。
时珍曰︰香蒿臭蒿通可名草蒿。此蒿与青蒿相似,但此蒿色绿带淡黄,气辛臭不可人家
采以罨酱黄酒曲者是也。
叶
【气味】辛、苦,凉,无毒。
【主治】小儿风寒惊热(时珍)。
子
【气味】辛,凉,无毒。
【主治】治劳,下气开胃,止盗汗及邪气鬼毒(大明)。
青蒿
(《本经》下品)
【释名】草蒿(《本经》)、方溃(《本经》)、(音牵去声)、蒿(《蜀本》)、香
蒿(《衍义》)。
保升曰︰草蒿,江东人呼为蒿,为其气臭似也。北人呼为青蒿。《尔雅》云︰蒿,菣也
。孙炎注云︰荆楚之间,谓蒿为。郭璞注云︰今人呼青蒿香中炙啖者为菣,是也。
时珍曰︰《晏子》云︰蒿,草之高者也。按《尔雅》诸蒿,独得单称为蒿,岂以诸蒿叶
背皆白,而此蒿独青,异于诸蒿故耶?
【集解】《别录》曰︰青蒿生华阴川泽。
弘景曰︰处处有之,即今青蒿,人亦取杂香菜食之。
保升曰︰嫩时醋淹为菹,自然香。叶似茵陈蒿而背不白,高四尺许。四月、五月采,日
干入药。《诗》云︰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即此蒿也。
颂曰︰青蒿春生苗,叶极细,可食。至夏高四、五尺。秋后开细淡黄花,花下便结子,
如粟米大... 阅读全帖 |
|
t****p 发帖数: 1504 | 11 【说明
首先抱歉,标题是为了吸引眼球。而且,读者可以看到,本文介绍的工作并不适合用院
士与否来评价,所以题目应该被批判。本文作为非正规博文一周后,题目将改回以下正
文的标题。正文目前作为征求意见稿,也将适当修改后发表于正式刊物,这相反于我平
时一般先正式发表后请科学网置于博客的习惯。
在科学界,我有双重身份:正在实践的科学家和对历史与现实的评论员。第二身份包括
我对科学史的兴趣。以前以介绍其他人研究过的科学史为主,近年对感兴趣较长的中国
近代科学史,我通过和北大医学部张大庆老师和研究生黎润红的合作,获得了一些史料
、正在写文章。如何呈现本文要讲的工作,也得益于“GSK终身生命科学成就奖”评奖
委员会的同事们的讨论,他们是鲁白、傅新元、马红、王小凡。
因为最近我第一身份出现一些情况,引起了出乎我意料的关注,为了避免继续过度解读
,而将其中无意义的部分转化为较有意义的事情,我为本文加上目前对我博客感兴趣的
外界人士可能注意的标题。
本文主旨是希望中国重视一些在国内做出了杰出工作、而未获适当承认的科学家。本文
要介绍的两位人物年龄都较大,其中一位还在病中。他们做出的贡献,在我(作为科学
的评... 阅读全帖 |
|
t*******o 发帖数: 71 | 12 【写在前面的话】
首先抱歉,标题是为了吸引眼球。而且,读者可以看到,本文介绍的工作并不适合用院
士与否来评价,所以题目应该被批判。本文作为非正规博文一周后,题目将改回以下正
文的标题。正文目前作为征求意见稿,也将适当修改后发表于正式刊物,这相反于我平
时一般先正式发表后请科学网置于博客的习惯。
在科学界,我有双重身份:正在实践的科学家和对历史与现实的评论员。第二身份包括
我对科学史的兴趣。以前以介绍其他人研究过的科学史为主,近年对感兴趣较长的中国
近代科学史,我通过和北大医学部张大庆老师和研究生黎润红的合作,获得了一些史料
、正在写文章。如何呈现本文要讲的工作,也得益于“GSK终身生命科学成就奖”评奖
委员会的同事们的讨论,他们是鲁白、傅新元、马红、王小凡。
因为最近我第一身份出现一些情况,引起了出乎我意料的关注,为了避免继续过度解读
,而将其中无意义的部分转化为较有意义的事情,我为本文加上目前对我博客感兴趣的
外界人士可能注意的标题。
本文主旨是希望中国重视一些在国内做出了杰出工作、而未获适当承认的科学家。本文
要介绍的两位人物年龄都较大,其中一位还在病中。他们... 阅读全帖 |
|
i****g 发帖数: 3896 | 13 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9-29/041723234750.shtml
文、图/本报记者何涛
9月23日,81岁的屠呦呦面带笑容地站上了美国纽约拉斯克奖的领奖台,她用双手
捧起了沉甸甸的奖杯,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这一国际医学大奖。屠呦呦是中国中医
研究院终身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被称为“东方神药”的青蒿素每年都在挽救全世界无数人的生命,拉斯克基金会将
临床医学研究奖颁给屠呦呦,以表彰其对治疗疟疾药物——青蒿素的研究贡献。站在奖
台上的屠呦呦说:“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
获此大奖让此前默默无闻的屠呦呦震惊了中国医学界,也让常人所不知的青蒿素研
究进入了大众视野。在30多年前医疗技术条件落后的中国,为何能发明出全球领先的抗
疟疾药?近日,本报记者先后采访了当年参与“523项目”的多位教授,试图破解中国
人发明青蒿素的秘密。
屠呦呦成为首位获拉斯克奖的中国人。美国专家称,诺贝尔医学奖下月揭晓,不排
除屠获奖的可能性
对于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李国桥一点也不觉得意外。李国桥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
授、国际著名疟疾专家... 阅读全帖 |
|
t****x 发帖数: 126 | 14 (节选)
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修改版)
饶毅1 黎润红2 张大庆2
中国 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 1生命科学学院 2医学部
主角
青蒿素发现于大型研究抗疟疾药物的“523任务”中,发现青蒿素的代表性人物是中医
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屠呦呦。砒霜中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作用发现于以个体科研小
组模式自由探索性研究中药抗癌作用过程中,最主要贡献者是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的张亭栋。
屠呦呦出生于1930年,1951年至1955年就读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
生药学专业,其后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她仅有大学本科学位,于1969年与其他几位
中医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一道被召集加入“523任务”。
文化和工作背景
需简要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和工作环境,有助于理解这两项工作的特色和重要性、为什
么是屠呦呦和张亭栋等人作出发现,而不是年资更高的人,或受过较好的西方科学训练
的人。
本文区分中医理论(Chinese Medical Theories,CMT)和中药(Chinese Medicines,
CM),而避免使用常见的中医一词(Traditional Chinese Med... 阅读全帖 |
|
f****o 发帖数: 8105 |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中国人难获诺贝尔奖背后的真实原因(多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11 17:07:46 2015, 美东)
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屠呦呦在做试验。
屠呦呦50年前与老师一起做实验。
2015年,中国获得了一个货真价实的诺贝尔奖「生理暨医学奖」。获奖者是84岁的中国
药学家屠呦呦(呦读音为「优」,第一声)。
1930年底,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她是家里5个孩子中惟一的女孩,名字是父亲起
的,源自中国古籍《诗经》「小雅·鹿鸣」的首章名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意思
是说鹿得到蒿草而发出欢快的呼叫同伴的呦呦声。
◎ 先侃一点玄乎乎的题外话
还是第一次听说有人把「呦呦」当作名字。看到「呦呦」想起另外一个故事,算是题外
话。这个故事有点像神话故事,说的是几个小夥伴在天上玩的高兴,后来创世主说给你
们一个使命,就是投生到人间去写作。然后给了每人一支神笔,这些笔所起的作用都不
同。有写这方面文章的,有写那方面文章的。然... 阅读全帖 |
|
A******r 发帖数: 974 | 16 http://baike.baidu.com/view/108690.htm
狸猫换太子案 - 香蒿和臭蒿
历史
以下是所谓“狸猫换太子案”的原文,仅供参考。
自古以来,中国各地中医草医使用数种不同的蒿草以“青蒿”入药。但从1593年出
版李时珍《本草纲目》至1975年的近400年的历史中,青蒿( 又名香蒿,拉丁学名
Artemisia apiacea Hance)一直被尊为正品,稳居‘太子’之位。其他均为赘品( 假
药)。
在中医药千年的历史中,现今大名鼎鼎的黄花蒿( 又名臭蒿,拉丁学名Artemisia
annua L.)连假药资格都没有,因为它的臭味较大,很难当成青蒿( 香蒿)来卖钱。老
百姓只是用它来薰薰蚊子而已。时至公元1990年,黄花蒿忽然时来运转,摇身一变取代
了青蒿的‘太子’的地位,一举成名天下知。
要说臭蒿“狸猫换太子”一事,就要追溯到20世纪下叶。1959年,越共中央委员会
决定武装统一越南,并派遣大量军事人员前往南越组织武装颠覆。1961五月,应南越吴
廷琰政府要求,美国肯尼迪总统派遣了一支特种部队进驻南越,标志着越战的开始。作
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前苏联和中国绝对不... 阅读全帖 |
|
f****o 发帖数: 8105 |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中国人难获诺贝尔奖背后的真实原因(多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11 17:07:46 2015, 美东)
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屠呦呦在做试验。
屠呦呦50年前与老师一起做实验。
2015年,中国获得了一个货真价实的诺贝尔奖「生理暨医学奖」。获奖者是84岁的中国
药学家屠呦呦(呦读音为「优」,第一声)。
1930年底,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她是家里5个孩子中惟一的女孩,名字是父亲起
的,源自中国古籍《诗经》「小雅·鹿鸣」的首章名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意思
是说鹿得到蒿草而发出欢快的呼叫同伴的呦呦声。
◎ 先侃一点玄乎乎的题外话
还是第一次听说有人把「呦呦」当作名字。看到「呦呦」想起另外一个故事,算是题外
话。这个故事有点像神话故事,说的是几个小夥伴在天上玩的高兴,后来创世主说给你
们一个使命,就是投生到人间去写作。然后给了每人一支神笔,这些笔所起的作用都不
同。有写这方面文章的,有写那方面文章的。然... 阅读全帖 |
|
t******t 发帖数: 15246 | 18 青蒿素科学史最有价值的告诫
--- 专访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
曾经有人通过中间人间接来咨询我“在发现青蒿素贡献上,屠呦呦和其他人的顺序
问题”,我当时就认为,“屠呦呦肯定是第一人。”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武 | 北京报道
9月中旬,国内开始传出消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屠呦呦获得国际大奖---
美国拉斯克奖。此前的8月22日,著名学者、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发表《中
药的科学研究丰碑》,较详细地介绍了屠呦呦和张亭栋,一部分读者认为饶毅准确命中
大奖结果。
由此,饶毅又一次成为新闻热点中的热点人物。近日,饶毅接受本刊专访,以下是
访谈择要。
屠呦呦获奖跟饶毅基本无关
《瞭望东方周刊》:在屠呦呦荣获拉斯克奖之前,你曾写文章对她及其贡献给予较
详细介绍,有人认为你具有“国际水准和超前眼光”,也有人猜测你是否在里面发挥了
什么促进作用。真的是这样吗?
饶毅:她得奖应该说基本和我无关,只是我研究她的这个事情很长时间,知道这个
发现很重要。钱永健拿诺贝尔奖前三天,我也写了文章。
8月份那篇博文我也不是写屠呦呦一个人,还写了张亭栋,他们俩的事情都是一个
类型。
曾经有人听说我在研... 阅读全帖 |
|
s*****V 发帖数: 21731 | 19 作者:饶毅
在中国使用了上千年的传统药物,能否改善现代人类的健康?在中国,有些
人可能不认为只是问题,而在中国以外的世界,中药尚未成为主要的药物来源。
对于中药,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极端思潮。一种认为中药在现代医学进入中国
以后毫无作用,另一种认为中药不能按照现代科学标准来评判、而有中药特殊的
标准。
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的发现,非常清晰地肯定中药仍有益于人类,一个古老
的传统还含有很大的潜力改善健康。
回顾对它们的研究过程,可以看到极端思维的错误,而理性的思维,常常看
起来是中间道路,却是合理的、也是进步的必由之路。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两项
工作都是以现代科学的方法,遵循现代科学的标准。他们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并
挽救了无数儿童和成人的生命。
两个药物都来源于中药,而且碰巧是两位年龄接近的科学家于1970年代初期
发现。在大型“523任务”研究抗疟疾药物过程中,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屠
呦呦是发现青蒿素的代表性人物。在以个体科研小组模式自由探索性地研究中药
抗癌作用过程中,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张亭栋是砒霜中三氧化二砷对
白血病治疗作用的主要发现者。
在屠呦呦和之前,陈克恢曾于1920年...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12072 |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春节里BBC“捧了”一把屠呦呦,和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并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r 1 20:17:21 2019, 美东)
为什么要等到发诺贝尔奖,我们才知道屠呦呦
春节里,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最新节目《偶像(ICON)》中,“捧了”一把屠呦呦,把
屠呦呦、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图灵一起评为了“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可见,至少
在英国人眼中,屠呦呦凭青蒿素不仅仅当得起诺贝尔奖,还可以和爱因斯坦等“超诺奖
”级人物并列。
对于这个新闻,中国人当然喜闻乐见,但反过来说,一个老问题又冒出来了——这么伟
大的人物,为什么大多数中国人要等到她拿了诺贝尔奖才听说?为什么之前屠呦呦的功
绩不出名?
这个故事值得结合中国当代史认真聊聊。
500
1书写人类历史的传染病
BBC给屠呦呦的推荐语是:“若用拯救多少人的生命来衡量伟大,那么毫无疑问,屠呦
呦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这说的当然是青蒿素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但在诺贝尔奖之前,只有少数中... 阅读全帖 |
|
y*f 发帖数: 2202 | 21 青蒿素和中药有多大的关系?
(2011-09-23 19:51:29)
分类: 中医批判
近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理由是“发现青蒿素—
—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由于拉
斯克奖被许多人认为是生物医学领域仅次于诺贝尔奖的大奖,屠呦呦的获奖在国内引起
了很大的反响。国内有的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把青蒿素称为中药,并说它让人们重新
燃起中药创新的希望。其实青蒿素不是中药,而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成分单一、结构明确
的化学药。有很多化学药最初都是以植物为原料提取或合成的,例如阿司匹林、达菲,
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它们是中药。
所谓中药,应该是指中医传统上使用的、用来治疗相同疾病的药物。中药虽然传统
上也用青蒿治疟疾,但是中医所用的那种青蒿(又名香蒿)并不含青蒿素,已被证明对
治疗疟疾无效。青蒿素是从与青蒿同属的黄花蒿(又名臭蒿)提取的。中医几乎不用黄
花蒿入药,用的话也只是用来“治小儿风寒惊热”,从不用它治疟疾。青蒿素一开始也
称为黄花素或黄花蒿素,后来为了表明其与中药的关系,才统一叫做青蒿素,再后来干
脆在药典里把黄花蒿... 阅读全帖 |
|
a***a 发帖数: 2493 | 22 回andie2008:
请你细看,尤其是最后一段的结论: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9/252856.shtm
方舟子:青蒿素和中药有多大关系
近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理由是“发现青蒿素——一
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由于拉斯克
奖被许多人认为是生物医学领域仅次于诺贝尔奖的大奖,屠呦呦的获奖在国内引起了很
大的反响。国内有的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把青蒿素称为中药,并说它让人们重新燃起
中药创新的希望。其实青蒿素不是中药,而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成分单一、结构明确的化
学药。有很多化学药最初都是以植物为原料提取或合成的,例如阿司匹林、达菲,我们
不能因此就说它们是中药。
所谓中药,应该是指中医传统上使用的、用来治疗相同疾病的药物。中医虽然传统上也
用青蒿治疟疾,但是中医所用的那种青蒿(又名香蒿)并不含青蒿素,已被证明对治疗
疟疾无效。青蒿素是从与青蒿同属的黄花蒿(又名臭蒿)提取的。中医几乎不用黄花蒿
入药,用的话也只是用来“治小儿风寒惊热”,从不用它治疟疾。青蒿素... 阅读全帖 |
|
s*****r 发帖数: 34 | 2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32092-955617.html
523协作组获得泰最高医学奖的前前后后 精选
已有 3392 次阅读 2016-2-11 18:16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中国抗疟药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研究协作组”(China Cooperative Research Group
on Qinghaosu and its Derivatives as Antimalarials)获得2003年度泰国玛希顿亲
王奖(Prince Mahidol Award in Medicine)的前前后后
去年年底在科学网上出现两文提及中国科研人员获2003年度泰国最高医学奖的往事。第
一篇是天津大学青年教师郭翔海撰文纪念最近辞世的老师沈家祥院士时提到“2004年初
,泰国以国王普密蓬·阿杜德的名义,为研制抗疟药物青蒿素的中国医药科技工作者颁
发了泰国最高医学奖-玛希顿亲王奖。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奖项原本的获奖人是沈家祥
。是在沈先生的婉拒和执意推荐下,该奖项最后授予了“中国青蒿素团体”。第二篇是
“北大教授披露屠呦呦早年轶事:曾‘被报’大奖”。今年...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12072 | 24 为什么要等到发诺贝尔奖,我们才知道屠呦呦
春节里,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最新节目《偶像(ICON)》中,“捧了”一把屠呦呦,把
屠呦呦、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图灵一起评为了“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可见,至少
在英国人眼中,屠呦呦凭青蒿素不仅仅当得起诺贝尔奖,还可以和爱因斯坦等“超诺奖
”级人物并列。
对于这个新闻,中国人当然喜闻乐见,但反过来说,一个老问题又冒出来了——这么伟
大的人物,为什么大多数中国人要等到她拿了诺贝尔奖才听说?为什么之前屠呦呦的功
绩不出名?
这个故事值得结合中国当代史认真聊聊。
500
1书写人类历史的传染病
BBC给屠呦呦的推荐语是:“若用拯救多少人的生命来衡量伟大,那么毫无疑问,屠呦
呦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这说的当然是青蒿素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但在诺贝尔奖之前,只有少数中国人知道她。在诺贝尔奖之后,也很少有人意识到,青
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人第一次在人类抗疟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疟疾,是一种改变人类历史的传染病。欧洲殖民者因为害怕非洲疟疾,不得不推迟殖民
,改道前往美洲。在中国,最惨烈的是云南思茅,1919到1948的30年间,疟疾让这座七
八万人的市镇人口蒸... 阅读全帖 |
|
f**o 发帖数: 12685 | 25 青蒿素的发现,源于一个非常“中国特色”的决定。在上世纪6、70年代的越南战场上
,由于疟疾的流行,作战双方的士兵纷纷感染疟疾,严重地影响了部队战斗力,恶性疟
原虫的出现更成为当时疟疾防治的主要难题。由于北越政府缺乏相应的研究机构和科研
条件,他们只能转而求助于中国。
1967年5月23日,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指示之下,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聚集北京就
疟疾防治药物和抗药性研究工作召开了一个协作会议;一项具有国家机密性质、代号为
“523项目”的计划就此启动了。该项目组织了来自60多个研究机构和单位的500多名研
究人员参与 ,项目的目标是要尽快研制出能抑制疟疾的药物。
在这个持续多年的项目攻关中,来自中医科学院北京中药研究所的屠呦呦领导的小组最
先取得了明显的成果,率先从植物青蒿中提取了对鼠疟、猴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的有效
提取物,并将成果展示给了其余的科研小组。随后,山东、云南等地的研究所也获得了
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最终,集合举国之力,有着成熟治疗作用的青蒿素被中国人发现并推广到了全世界。在
19世纪发明的奎宁及其衍生物面对恶性疟原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力不从心的时候,青蒿素
及相关...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26 http://hx.cnd.org/?p=116426
2015年10月5日,因在青蒿素研究中贡献卓著,屠呦呦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
医学奖的人。
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疟疾威力有多大?有医史学家说:“罗马亡于疟疾,明朝亡于鼠
疫。”(范行准在《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
可以确定的是,古希腊亚历山大大帝、第一次攻占罗马的蛮族西哥特人首领阿拉里克、
意大利大诗人但丁、近代英国领袖克伦威尔、汉代名将霍去病都死于疟疾。中国人发现
青蒿素以来,已挽救数百万人生命。
屠呦呦获奖,是历史性的突破,但,获奖大喜中,对中国却有五大警示:
第一个警示:实现科研突破,却失去产业话语权
屠呦呦古籍中获得灵感,进而取得抗疟突破。然而,它却没有为中国制药行业带来与之
相匹配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的话语权也旁落,基本上命不
由己。
青蒿素是中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科研突破,但,直到2011年,据《瞭望东方周刊》报
道,在占总额80%以上的公立市场上,跨国医药集团诺华公司占50%左右,赛诺菲公司占
20%左右,印度企业占20%,中国企业占不到10%。
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副会长逯春明则表示:“青... 阅读全帖 |
|
m*********3 发帖数: 1425 |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emis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ethanol123 (meoh), 信区: Chemistry
标 题: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屠呦呦团队骨干钟裕蓉印象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20 20:42:02 2015, 美东)
致敬真正的科学家!
来源: 科普中国
文/董仁威
中国大陆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国人无不欢欣鼓舞,而关于青蒿
素的发现与发明权归谁的争议声也不绝于耳。看新闻报道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了一个熟
悉的名字——钟裕荣。
钟裕蓉是屠呦呦团队的主力,是她第一个成功地取得青蒿素晶体,以至于有人认为,真
正应该得到诺贝尔奖的应该是她。钟裕蓉是我在四川大学生物系植物班60级(当时以入
校日期命名班级)的同班同学。不仅是同班同学,我们还同是植物专业植物生理专门化
组的,我攻棉花生理,她攻水稻生理。
1965年,大学毕业后,钟裕蓉分到北京的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工作,而我则作为
生物系唯一一个考上研究生的人,开始在四川大学生物系动物专业读细胞学。那以后,
我到北京去,都要去看看老同学。有一次,她还留我住在她... 阅读全帖 |
|
f****b 发帖数: 2410 | 28 看点:
经过190多次失败后,终于,用乙醚制取的191号样品,对鼠疟猴疟的抑制率达到了100%。
1972年3月,屠呦呦在南京召开的“523项目”工作会议上报告了实验结果;1973年
初,北京中药研究所拿到青蒿素的结晶。随后,青蒿结晶的抗疟功效在其他地区得到证
实。“523项目”办公室将青蒿结晶物命名为青蒿素,作为新药进行研发。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
北京时间24日凌晨,纽约,81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登上了
拉斯克奖的领奖台。这是拉斯克奖设立65年来首次颁予中国科学家,这一奖项不但是美
国最具影响力的医学大奖,更堪称诺贝尔奖的“风向标”。屠呦呦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表
示,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据了解,拉斯克奖的每个奖项设
25万美元奖金。
挽救数百万生命
“在人类的药物史上,我们如此庆祝一项能缓解数亿人疼痛和压力、并挽救上百个
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发现的机会并不常... 阅读全帖 |
|
m*********3 发帖数: 1425 | 29 致敬真正的科学家!
来源: 科普中国
文/董仁威
中国大陆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国人无不欢欣鼓舞,而关于青蒿
素的发现与发明权归谁的争议声也不绝于耳。看新闻报道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了一个熟
悉的名字——钟裕荣。
钟裕蓉是屠呦呦团队的主力,是她第一个成功地取得青蒿素晶体,以至于有人认为,真
正应该得到诺贝尔奖的应该是她。钟裕蓉是我在四川大学生物系植物班60级(当时以入
校日期命名班级)的同班同学。不仅是同班同学,我们还同是植物专业植物生理专门化
组的,我攻棉花生理,她攻水稻生理。
1965年,大学毕业后,钟裕蓉分到北京的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工作,而我则作为
生物系唯一一个考上研究生的人,开始在四川大学生物系动物专业读细胞学。那以后,
我到北京去,都要去看看老同学。有一次,她还留我住在她家,像对亲人一样照顾我。
她长相美丽,为人低调。我只知道她在做一件有关国防的研究,后来又知道她因做实验
引发气管肿瘤,切除了一边肺的三分之二。1993年,钟裕蓉公派日本作访问学者,从此
音信杳无。我以为这辈子再也无缘与这位老同学相遇了。
谁知,因为屠呦呦得诺奖,我恢复了同老同学钟裕蓉的联...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2367 | 30 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世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6日11:49 《环球人物》杂志
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世界
本刊记者 路 琰
2月14日下午,记者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一座旧楼里,见到了76岁的中国中医研
究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坐了不到5分钟,记者又重新穿上棉服——屋里的暖气明显不
足。这是一座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楼房。屠呦呦的办公室内没有任何装修,门窗简陋,
一张沙发已经破得很难坐人了,屋里的电器只有两样——电话和存放药品的旧冰箱。
很难想象,这就是造福几亿人、被称为“20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医学创举”的发明
者之一的办公环境。也许,岁月的风尘真的将青蒿素发明者们埋没得太深太久了
从12%到100%
一见面,屠呦呦就让我们见识了一位科学工作者的严谨。她不停地在屋子里走来走
去,拉抽屉开柜子向记者出示各种发黄的文件、会议记录、实验室资料,甚至30年前她
和其他科研机构合作时的往来书信。
“我不是刻意要保存这些东西的,只是出于科研工作的习惯。”屠呦呦边忙活边笑
着向记者解释:“其实,就算没有这些资料,我也清楚地记得,1969年1月21日,中医
研... 阅读全帖 |
|
t****x 发帖数: 126 | 31 [ZT from :科学网] 屠呦呦:成就与争议伴行
青蒿素发现于半个世纪前的抗疟疾药物研发“523任务”,在这项以举国之力进行的大
规模合作项目中,来自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屠呦呦可谓是代表人物之一。
20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此时正值美越交战,交战两军深受其害。美
国政府曾公开承认,1967~1970年间,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万人。疟疾同样困扰着越
军。拥有抗疟特效药成为决定美越两军胜负的重要因素。美国不惜大量投入人力物力,
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最终也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越南则求助于中国。
1967年时的中国正值“文革”高潮,几乎所有的科研工作都处于瘫痪状态。但由毛主席
和周总理亲自动员、一个旨在援外备战的紧急军事项目却全面启动,目的就是要集中全
国的科研力量,联合研发抗疟新药。项目启动之日正好是5月23日,考虑到战备需要,
“523”就成了该项目的代号,遍布全国60多个单位的500多名科研人员从此踏上了研发
抗疟新药的征程。
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一位年轻实习研究员屠呦呦接受任务加入了“
523”。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筛... 阅读全帖 |
|
B***6 发帖数: 787 | 32 http://www.guokr.com/post/64214/
说到青蒿素和屠呦呦,其实争议挺多呢,我讲讲我了解的,大家补充 读图模式 .
粉兔子
2011-09-19 23:58
屠呦呦,81岁的老太太了,这几天精神抖擞地飞到美国接受2011年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去
了。自从屠呦呦发现青蒿素,40年来她一没有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二没有成为中国工
程院院士,大家都替她冤得慌,终于有一个这么重要的国际奖项给她发奖了,真是感动
死人,如果她足够命长的话,以后获诺贝尔奖也是说不准的事情呢。
不过如果她真的获了诺贝尔奖,肯定有一拨人要被气得疯掉。因为到现在为止,学术界
还很多人根本不承认青蒿素是屠呦呦发现的。在网上搜一下就能找到,一个科学网博客
,一个新浪博客,都在没完没了论证这件事。
不过实际上,屠呦呦这名字早就跟青蒿素牢牢焊在一起了,尤其是在拉斯克奖树立的荣
誉面前,再多的争议也只是八卦,也只是为她的故事锦上添花而已。
话说这争议是怎么回事呢……我先从头儿讲吧。中国文革时期科研经费相当低,就是越
战给了青蒿素一个机会,据说中国领导人是应越南请求才举全国之力攻坚疟疾的。那会
儿老科学家基...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33 据央视等媒体报道 没有预告,没有通知,北京时间5日晚间,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屠呦呦在家中通过电视得知自己摘取诺奖的消息。
6日上午,一直不愿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但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
对于获奖,屠呦呦表示,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
从电视新闻知道自己获诺奖
10月6日16时,回忆一天前发生的事,屠呦呦表示,当时家里没人,没有接到诺奖委员会的电话,后来还是同事告诉她获奖的消息。因为是英文播报,同事略有迟疑,随后屠呦呦在电视新闻中最终确认了自己获得了诺贝尔奖。
到了19点多,屠呦呦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诺奖委员会官方的电话才姗姗来迟。
85岁的屠呦呦告诉记者,自己当晚一夜未眠。
“与获奖相比,我一直感到欣慰的是在传统中医药启发下发现的青蒿素已拯救了全球数以百万计疟疾病人的生命。”屠呦呦说。
“这是中国科学家集体荣誉”
屠呦呦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屠呦呦还通过央视发表了自己的获奖感言... 阅读全帖 |
|
d*********o 发帖数: 6388 | 3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eadline 讨论区 】
发信人: Cnews (chinanews), 信区: Headline
标 题: 屠呦呦谈奖金:不够在北京买半个客厅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6 20:12:09 2015, 美东)
据央视等媒体报道 没有预告,没有通知,北京时间5日晚间,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屠呦呦在家中通过电视得知自己摘取诺奖的消息。
6日上午,一直不愿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但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
对于获奖,屠呦呦表示,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
从电视新闻知道自己获诺奖
10月6日16时,回忆一天前发生的事,屠呦呦表示,当时家里没人,没有接到诺奖委员会的电话,后来还是同事告诉她获奖的消息。因为是英文播报,同事略有迟疑,随后屠呦呦在电视新闻中最终确认了自己获得了诺贝尔奖。
到了19点多,屠呦呦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诺奖委员会官方的电话才姗姗来迟。
85岁的屠呦呦告诉记者,自己当晚一夜未眠。
“与获奖相比,我一直感到欣慰的是在传统中医药启发下发现的青蒿素已拯救了全球数以百万计疟疾病人的生命。”屠呦呦... 阅读全帖 |
|
U*E 发帖数: 3620 | 35 青蒿素科学史最有价值的告诫
--- 专访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
曾经有人通过中间人间接来咨询我“在发现青蒿素贡献上,屠呦呦和其他人的顺序
问题”,我当时就认为,“屠呦呦肯定是第一人。”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武 | 北京报道
9月中旬,国内开始传出消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屠呦呦获得国际大奖---
美国拉斯克奖。此前的8月22日,著名学者、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发表《中
药的科学研究丰碑》,较详细地介绍了屠呦呦和张亭栋,一部分读者认为饶毅准确命中
大奖结果。
由此,饶毅又一次成为新闻热点中的热点人物。近日,饶毅接受本刊专访,以下是
访谈择要。
屠呦呦获奖跟饶毅基本无关
《瞭望东方周刊》:在屠呦呦荣获拉斯克奖之前,你曾写文章对她及其贡献给予较
详细介绍,有人认为你具有“国际水准和超前眼光”,也有人猜测你是否在里面发挥了
什么促进作用。真的是这样吗?
饶毅:她得奖应该说基本和我无关,只是我研究她的这个事情很长时间,知道这个
发现很重要。钱永健拿诺贝尔奖前三天,我也写了文章。
8月份那篇博文我也不是写屠呦呦一个人,还写了张亭栋,他们俩的事情都是一个
类型。
曾经有人听说我在研...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2939 | 36 ☆─────────────────────────────────────☆
junlver (junlver) 于 h 提到:
你去美国书店,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医药书架上基本都会有一栏放着非传统治疗书
籍。其中有很多是介绍关于中草药的功能和使用。很多不是照搬照抄的中医古籍翻译本
,是经过加工整理的。看看美国人对中医的态度,那是相当认真的。
西医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不管什么,只要有疗效,那就是好的,就是科学的。就是
不科学,那我也要拿出科学的统计数据,让他科学化。不知反对中医的人知道
Echinacea不?这个Echinacea中文名叫紫锥菊,虽然包含china但和中国没啥关系。这
可是欧美很常见的一种花。你家邻居家可能就种了!主要功能不用我说,自己查。我想
说的是,欧美人一样用草药。知道Astragalus么?对的,是黄芪。欧美人很喜欢用这两
个药混在一起用于对抗病毒感冒。中国的烂树根和鲜花可以治感冒!欧美也有秘方治感
冒。别以为感冒只能喝水,那是医生敷衍你。虽然很多疾病可以自愈,但是谁不希望症
状尽快减轻和治愈?要不然西医也没必要研发感冒药了。
中...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7639 | 37 因为屠呦呦本人多年从事中药和中医药结合研究的背景(一开始是西医药学研究),加
上是从传统植物中提取,不少人都认为这次诺奖的颁发就等同于中医的胜利。研究显示
,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都是以现代科学的方法所获得,遵循科学的标准所确立其效果,
是一种传统医学现代化的表现。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成分单一,结构明确的化学药。
中文名 双氢青蒿素 英文名 Dihydroartemisinin 分子式 C15H24O5 分子量 284.3
5,片剂,西药,非医保。
有些人认为下面这段话是作为中医发现青蒿素的佐证:
屠呦呦在葛洪的《肘后方》中发现是这样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
尽服之。”才意识到青蒿的作用,再加上之前传统中医一直用高温提取,很可能破坏了
有效成分,因此改用乙醚提取,于1972年成功地发现了青蒿素。
然而首先青蒿包括两个品种,学名为黄花蒿的具有抗疟作用,而学名为青蒿的没有任何
抗疟作用,传统中医用的是青蒿。其次绝大多数中药用煎熬等高温方法配制,青蒿素在
温度高于60度时就完全分解了,而且青蒿素几乎不溶于水,这样不可能对疟疾有任何治
疗作用。屠呦呦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在摄氏60度... 阅读全帖 |
|
b********r 发帖数: 47 | 38 屠呦呦的发言原文:
2015年的诺贝尔奖是属于中国的荣誉,同时也标志着中医药研究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关
注和认同,这是一个较高的认可。因为去年“十一”(编者注:此处系口误,实际是今
年10月1日哈佛医学院授予屠呦呦阿尔伯特奖),美国的大学要给(我)一个奖,我是
因为(身体)健康状况不太好,没有去。(今年)一下子公布了(诺奖)这个消息,所
以对我来说也是比较突然的。
这个工作,回忆当年,中医研究院的团队为发现青蒿素所做的艰苦奋斗,是令人感动的
,因为那时候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全部的研发团队大协作,努力促进了青蒿素的研
究、生产和临床(试验),解决了当时国内外大量的工作没有得到结果的耐药性疟疾的
治疗问题。抗疟研究为人类健康贡献了来自中国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研究而来)
的青蒿素,这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一份礼物。
由于(疟疾)产生了耐药性,尤其是在越南战争的时候,这个病的死亡率远远胜过战死
的数目,所以当时美国也好、越南也好,对这个问题(都感到)非常着急。
美国当然出大力来做工作。越南和我们是兄弟,所以他们总理就提出来,希望我们(中
国)帮助他们。(当时)军科院牵的头,后来有七个省...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2367 | 39 环球人物杂志:拯救5亿人的中国抗疟药发明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6日11:49 《环球人物》杂志
本刊编辑部
这是一种救命药,正在拯救5亿人的生命。
没有它,地球上每年将增加数百万亡魂;它被称为“20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医学创
举”,应该获得诺贝尔奖;最初研制它,是为了打赢一场战争,其重要性堪比“两弹一
星”
它就是青蒿素类抗疟药,中国人用举国之力研制成功的全球唯一的治疗疟疾特效药
,数亿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神药”。您也许还不知道,非洲、东南亚人用它保命,美国
人、欧洲人等也不得不靠它求安全。
由于它是如此重要,有人称其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鉴于它造福全人类,世界
卫生组织曾专门向该药的研制人员致敬;中国领导人访问非洲时,经常特意把它带过去
因此,那些成功研制青蒿素类抗疟药的发明家们,很值得全人类致以敬意!
2006年11月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承诺:今后3年内,中
国向非洲提供3亿元人民币无偿援款防治疟疾,用于提供青蒿素类药品及设立30个抗疟
中心。
两个多月过后,胡锦涛主席出访非洲8国,并出席了中国-利比里亚疟疾防治中...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2367 | 40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6日11:49 《环球人物》杂志
临床证明青蒿素疗效,研制穷人需要的药
李国桥,生死体验40年
本刊特约记者 梁 莒
在当今世界医学界尤其是疟疾治疗领域,71岁的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李国桥,
是一位颇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人物——他最先在临床上证实青蒿素能够治疗恶性疟疾,
他研制的青蒿素复方CV8最先成为国家一线用药,他最先开发出疗程短、成本低的青蒿
素类复方抗疟新药
在这一系列“最先”的背后,是李国桥40年的抗疟经历。在这段充满激情、艰辛乃
至生死体验的日子里,李国桥见证了青蒿素类抗疟药为中国带来的荣光。
他是一位“苦行僧”
2月19日,中国农历大年初二。上午10时,李国桥推掉应酬,在家中接受了记者的
专访。此时,他从非洲的一个疟疾疫区回到广州,还不到72个小时。
尽管脸色还带着归途的劳顿和疲倦,但是因为话题涉及青蒿素,李国桥在采访过程
中,坐姿挺直,目光如炬,思维敏捷,对答如流,完全不像一个年逾古稀的老者。
“过完年后,我还要去非洲的科摩罗,继续做疟疾防治工作,时间大约需要半年。
”李国桥告诉记者,从1967年从事抗疟至... 阅读全帖 |
|
a****o 发帖数: 6612 | 41 青蒿素热中的冷思考
·方舟子·
屠呦呦由于在近40年前发现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最近获得了美国颁发的
拉斯克临床医学奖。拉斯克奖在生物医学领域地位崇高,其基础医学奖被许多人
认为仅次于诺贝尔奖,算是中国本土科学家距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一次,在中国媒
体上着实热闹了一阵。这本来是值得高兴的事,却越炒越离谱。例如,南方一家
报纸发表评论,把青蒿素说成是中药制剂,把屠呦呦的获奖说成中医药终于被西
方所认可。其实青蒿素是从植物提取的成分单一、结构明确的化学药,也就是俗
称的西药,中国药监局给它的是化学药准字号,国外也都认为它是化学药。而且
国外早就认可青蒿素,例如世界卫生组织在2002年已把青蒿素的衍生物列为基本
药物清单中。
还有媒体报道称,青蒿素在国外被称为“中国神药”。我不知道是真有这种
说法还是国内记者的杜撰。即使真有此说,也一定很罕见,因为我读了很多有关
青蒿素的国外文献,都没见到青蒿素有此称号。历史上倒是有另一种抗疟药奎宁
曾被称为神药,不仅外国人觉得神,中国人也认为很神,当年毛委员在苏区得了
疟疾,...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42149 | 42 昨天,屠呦呦在颁奖仪式上领奖。 新华社发
我国科学家首次荣获拉斯克奖
屠呦呦为研制抗疟疾药贡献突出 该药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生命
2011年度“拉斯克奖”颁奖典礼北京时间昨天凌晨在美国纽约隆重举行。拉斯克基金会将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81岁的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屠呦呦,以表彰其在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研究中的贡献。这是“拉斯克奖”设立65年来首次颁予中国科学家,也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
挽救数百万生命
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认为,屠呦呦教授领导的团队将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转化为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使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师们留下的遗产相结合,将其中最宝贵的内容带入21世纪,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在人类的药物史上,一项能缓解数亿人疼痛和压力,并挽救上百个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发现的机会并不常有。”斯坦福大学教授、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成员露西?夏皮罗在讲述青蒿素发现的意义时说。夏皮罗表示,青蒿素这一高效抗疟疾药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屠呦呦及其团队的“洞察力、视野和顽强信念”,屠教授的工作为世界提供了过去半个世纪里最重要的药物干预方案。
灵感来源于中医
“在人类征服疾病的努... 阅读全帖 |
|
d******5 发帖数: 440 | 43 http://news.qq.com/a/20110914/000025.htm
先来一则新闻。
中医中的很多方法都是来于实践,只是当时的人限于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可能对于其解
释的方法,不够准确,有时甚至有很大偏差。
但是中医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所治愈的人数以万记。其中自有它的道理。
新闻中的屠呦呦的研究成果就是基于中医理论,再加以现代技术,才有良好的效果
http://news.qq.com/a/20110914/000025.htm
中国药学家获国际医学大奖 距诺贝尔奖一步之遥
2011年09月14日02:16北京晨报韩娜我要评论(275)
字号:T|T
屠呦呦,女,生于1930年,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
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屠呦呦离诺奖一步之遥
因发现青蒿素获拉斯克奖 该奖被看作诺奖“风向标”
屠呦呦,一个因特别而好记的名字,属于一位年过80的中国女药学家。这位发现了治疗抗疟病药物青蒿素的代表性人物,
如今出现在了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名单上。... 阅读全帖 |
|
Q*****Y 发帖数: 741 | 44 屠呦呦为了证明中药青蒿的正品是臭的黄花蒿,就必须把《本草纲目》关于青蒿“颇香
”的说法给改掉。这并非屠呦呦唯一一次篡改文献。实际上屠呦呦多次为了达到自己的
目的,篡改文献和数据。以其在2009年出版的专著《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为例:
(一)《中医杂志》英文版在1982年发表了一篇研究青蒿素的论文:
China Cooperative Research Group on Qinghaosu and Its Derivatives as
Antimalarials*,Chemical Studies on Qinghaosu(Artemisin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982,2(1):3-8。
*Main research units:1.Institut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 Instutute of Organic Chemistry, Institute of
Biophysics, Chines... 阅读全帖 |
|
s*****r 发帖数: 34 | 45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致辞
尊敬的主席先生,亲爱的使用过青蒿素的人们:
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感谢青蒿,感谢四个人。
我不是中国本土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我只是中国科学家群体中第一个获奖的女性
科学家。我相信未来中国将有许多的项呦呦、齐呦呦、柴呦呦、尚呦呦、魏呦呦能够获
得这一殊荣。
在此,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生长在中国大地上成片成片的青蒿的荣誉,更是中国
中医的荣誉。
可以这么说:我是一个为青蒿素或者说是为诺贝尔奖而生的人。
1930年12月30日黎明时分,我出生于中国浙江宁波市开明街508号的一间小屋,听到我
人生第一次“呦呦”的哭声后,父亲屠濂规激动地吟诵着《诗经》的著名诗句“呦呦鹿
鸣,食野之蒿……”,并给我取名呦呦。
不知是天意,还是某种期许,父亲在吟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又对章了一句“蒿
草青青,报之春晖”。
也就是从出生那天开始,我的命运便与青蒿结下了不解之缘。
只是当时,我还不认识什么是青蒿,也不知道什么是青蒿素,也不知什么是中医,更不
知道什么是诺贝尔... 阅读全帖 |
|
s******y 发帖数: 28562 | 46
屠呦呦是这么说的:
“在青蒿素发现的过程中,古代文献在研究的最关键时刻给予我灵感”
-----------------
方舟子是这么说的:
所谓中药,应该是指中医传统上使用的、用来治疗相同疾病的药物。中医虽然传统
上也用青蒿治疟疾,但是中医所用的那种青蒿(又名香蒿)并不含青蒿素,已被证明对
治疗疟疾无效。青蒿素是从与青蒿同属的黄花蒿(又名臭蒿)提取的。中医几乎不用黄
花蒿入药,用的话也只是用来“治小儿风寒惊热”,从不用它治疟疾。青蒿素一开始也
称为黄花素或黄花蒿素,后来为了表明其与中药的关系,才统一叫做青蒿素,再后来干
脆在药典里把黄花蒿改叫青蒿,定为青蒿的正品,让人误以为青蒿素真的是从青蒿提取
的。
即便黄花蒿被用来代替青蒿使用,里面的青蒿素也起不了作用,因为中医是把药物
煎成汤药来治疟疾的(最著名的是以青蒿、知母、桑叶、鳖甲、丹皮、花粉煎成的青蒿
鳖甲汤),而一旦加热到60摄氏度,青蒿素的结构就被破坏,失去了活性,杀不死虐原
虫了。
青蒿素的发现是许多人分工合作、相互竞争的结果,究竟谁的功劳大,至今争论不
休。不过,大家都公认屠呦呦起到的关键作用就是发现青...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2367 | 47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6日11:49 《环球人物》杂志
本刊专访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副会长逯春明
“神药”提升中国形象
本刊记者 路 琰
在世界最大的疟疾疫区非洲,源自中国的青蒿素类抗疟药,曾经历过冰火两重天的
巨变:开始无人相信,诊所拒之门外;后来众人崇拜,患者争相服用。为什么它会有这
样的经历?它对非洲究竟有怎样的影响?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副会长逯
春明。
孩子名字取自中国药名
在非洲待过12年的逯春明,现在还是青蒿素类抗疟药生产企业——北京华立科泰公
司的总裁。记者见到他时,离大年三十只剩一天,地点在“华立科泰”办公所在地——
北京富尔大厦。在这座公司云集的写字楼里,不知道“华立科泰”的人并非少数。但在
非洲,“华立科泰”和它的抗疟药品“科泰新”,却“家喻户晓”。
记者:有人说,你跟成千上万非洲人的健康有关,这样说准确吗?
逯春明:比较准确。我在非洲从事抗疟工作十几年,直接治愈和服用我们公司产品
痊愈的疟疾患者,至少有1000万人次。
记者:疟疾在非洲,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逯春明:在非洲,疟疾不仅仅是一个卫生和健康的问题,也是一... 阅读全帖 |
|
j****i 发帖数: 68152 | 48 中医的发展历史上,青蒿素的发现是一个最为辉煌的时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医研
究人员根据晋代医学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青蒿浸液能够治疟这个线索,从
青蒿中分离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至今,青蒿素挽救了上百万人的生命。(Miller
160;LH, Su X. 2011. Artemisinin: discovery
from the Chinese herbal garden. Cell 146:855-
858.)
对于这项成就,方舟子的态度十分古怪。2002年3月14日,美国《远东经济评论》发表
题为《中国**性的医学发现:青蒿素攻克疟疾》的文章,介绍“中国的中医研究人员以
古代医学文献为依据,重新发现了艾属植物治疗疟疾的功能 。”这篇文章还多次
引用香港科技大学理查德•海恩斯教授的话,高度评价这个发现:“中国的研究
人员在‘再度发现’甜艾蒿的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对分离艾蒿物质,针对
疟疾进行研究, ... 阅读全帖 |
|
s******y 发帖数: 28562 | 49
这个是饶毅考证之后的结果:
------------------------------
1971年下半年,屠呦呦本人提出用乙醚提取青蒿,其提取物抗疟作用达95%到100%,这
一方法是当时发现青蒿粗提物有效性的关键。1972年3月,屠呦呦在南京“523任务”的
会议上报告这一结果,获得大家注意,但并未成为唯一的重点,会议总结时组织者建议
“鹰爪要尽快测定出化学结构,并继续进行合成的研究;仙鹤草再进一步肯定有效单体
临床效果的基础上,搞清化学结构;青蒿、臭椿等重点药物,在肯定临床效果的同时,
加快开展有效化学成分或单体的分离提取工作”。
其后,屠呦呦研究小组的工作集中于青蒿。倪慕云先试图获得青蒿中的活性化合物,以
后钟裕容成功地获得结晶“青蒿素II”(后称青蒿素),屠呦呦于1974年2月份在中医
研究院召开的青蒿座谈会(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山东中医药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
究所共同参加)上提到了青蒿素II的分子式。从明确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黑色胶状物
,抗疟有效组分)的抗疟效果到获得青蒿素(白色针状结晶,抗疟有效单体),从而确
定了抗疟分子。
屠呦呦研究小组成员还与其他研究组合作,其... 阅读全帖 |
|
f****o 发帖数: 8105 | 5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屠呦呦是如何被国际科学界发现的?(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6 16:50:57 2015, 美东)
中国首个诺贝尔医学奖“三无科学家”屠呦呦(网络图片)
在青蒿素已经在国内外治病救人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其发现者究竟是谁,一直是一个谜
。2007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米勒及其同事开启了寻找青蒿素发现者的调查之旅,
而兼有科学史家眼光的饶毅等人也多次发文肯定了屠呦呦的关键作用。
许多人认为屠呦呦在近些年来接连获得国际国内奖项是“迟到的承认”。以历史资料和
南方周末记者的访谈来看,她的工作被国际科学界认可确实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从1960年代末开始,屠呦呦以“中医中药专业组”组长的身份加入到当时的国家抗疟“
523任务”。1972年,她领导的研究小组首次提取出了青蒿素。到了1975年,青蒿素的
化学结构在屠呦呦的参与下被确定。
然而,由于“523任务”的保密性质,在这整个过程中,屠呦呦没有任何研究论文发表
出来,外界对她...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