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陆文夫
1 2 3 下页 末页 (共3页)
R******k
发帖数: 4756
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轉载︰ 陆文夫和瞎子阿炳
2005年7月9日,我在加拿大惊获噩耗,著名作家陆文夫先生在苏州逝世了。
陆文夫先生原名“纪贵”,因不愿当官,一心为文,更名“文夫”。他一生留
下不少烩炙人口的佳作,如【小巷深处】、【美食家】、【井】、【小贩世家】、【围
墙】、【人之窝】等等,获奖无数,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名扬
海内外,堪称度过了勤奋的一生。可是,他也留下了难以弥补的终身遗憾。作为一个著
名作家,最想写的作品,竟没有写。
我和老陆是半个多世纪的老朋友了,给他夫人管毓柔、长女陆绮发的悼念信中
提及,老陆一直想写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的传奇,耿耿于怀数十年,却未能落笔,终乃
憾事!
我也七十已过,来日无多,垂垂老矣!我想,这些事情不写下来,恐怕无人能
知,终将掩没於历史的风霜尘埃之中。
陆文夫还很年轻的时候,刚从苏高中毕业,返回老家泰兴;在“华中大学”集
训半年,又跟随解放军渡江,到“新苏州报”社当记者。偶而听了二胡曲《二泉映月》
,热泪盈盈,整个身心受到强烈震撼,夜不能眠,挥之不去,便专程去了一趟无锡城,
到崇安寺雷尊殿去访问瞎子阿炳。那时,...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1257
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轉载︰ 陆文夫和瞎子阿炳
出于对淫曲的好奇心,查到了有人反对这个说法
知心客竟然是《天涯歌女》的原型
《知心客》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4RJqldturHA/
听了就知道和二泉映月没有任何关系
二泉映月起源于道乐的说法靠谱
http://bbs.thmz.com/thread-1542403-1-1.html
近日有媒体刊出冬苗的《陆文夫遗憾未写出瞎子阿炳》一文,文章第三节,冬苗问陆文
夫的一段文字中述及:“《二泉映月》并非阿炳创作,源出风月场中的《知心客》。”
此言令人惊骇,不知根据从何得来?
我手中正好有杨荫浏写给黎松寿的来信复印件(是黎松寿夫人提供的),有两
次在信中谈到《知心客》,谨录出供读者参考,以正视听。
杨荫浏于1978年9月27日给黎松寿的一封信中说:“(上略)古怪的说法,愈
来愈多。有人说,阿炳的《二泉映月》,脱胎于民间小曲《知心客》。而且说,这是‘
无锡市政协地方志编辑委员会肯定了的材料’。若让此说成立,则无异于成人阿炳的二
泉映月一文不值。为此我已写信给无锡市政协,问他们有何根据,是如何肯定的。尚未
得回信。... 阅读全帖
x*******a
发帖数: 11067
3
作者简介
陆文夫(1927年3月23日-2005年7月9日),江苏省泰兴县人,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
名誉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州市文联名誉主席,《苏州杂志》主编等。
陆文夫毕业于苏州中学。1949年毕业于苏北盐城华中大学。同年赴苏北解放区参加革命
。1949年渡江回到苏州,任新华社苏州支社采访员、《新苏州报》记者八年。1955年开
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小巷深处》一举成名,1957年调江苏省文
联从事专业创作,因参加筹办《探索者》同人刊物,被打成右派,长期下放农村、工厂
劳动改造,直至1978年才返苏州从事专业创作。1988年开始直到去世前,一直致力于主
编《苏州杂志》。
陆文夫作品题材大都以苏州风情为主,被人冠以“陆苏州”的雅号。主要作品有《美食
家》、《井》、《献身》、《小贩世家》、《小巷深处》、《老苏州》等。其中《美食
家》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
美食家 一、吃喝小引
美食家这个名称很好听,读起来还真有点美味!如果用通俗的语言来加以解释的话,不
妙了:一个十分好吃的人。
好吃还能成家!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想到的事情往往不来,没有想到的事情却常常...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3006
4
现在再看,感觉陆文夫文笔很一般啊。
记得高中时候看陆文夫还是谁的一部小说,描写几个穷人如何津津有味狼吞虎咽啧啧称
赞地吃饺子,场面很恶心。看到一半我忽然反应过来:这么说我也是个穷人,过的是穷
日子。。。举目四望,发现平时看惯的破墙、水泥地、破家具显得那么穷 --- 我家
真是个贫困之家。算是第一次用客观眼光看世界。
上大学第一个学期才花了8美元;西南四省玩一个半月才花了40美元。穷日子真好过啊。

j********b
发帖数: 565
5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瞎子阿炳、日寇、梅毒与近代史
咱们中国人编写的历史(教科書),存在着严重的“怨妇心态”,其中有一个重要特点
,是想方设法将一切国民的苦难,都归罪于“日本侵略者”。其中,瞎子阿炳的故事,
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记得小时候的音乐课本,是这样介绍《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子的:
“这首《二泉映月》,是无锡籍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所写下的在日寇的铁蹄下的苦难人
生”。
于是,更是有了出生于伪满洲国的日寇后代小泽征尔“跪下来听《二泉映月》”的“感
人”一幕。
那么,事实上,瞎子阿炳的眼睛,到底是怎么瞎的?而“日寇”,又对阿炳实施了什么
样的迫害?
我们先来听听瞎子阿炳生前的朋友——无锡人阚献之的说法。
王亚法在其文章《我知道的瞎子阿炳》一文中,收录了阚献之这样的证言:
“……舅公(阚献之)最愿意给我讲故事,讲得最多的,要算瞎子阿炳的事。他说瞎子
阿炳原名华均彦,因命中五运缺火,取小名叫阿炳……阿炳长大后,因交友不慎,染上
梅毒和阿芙蓉癖。他的双眼也因梅毒而失明,从此人们叫他‘瞎子阿炳’,他也乐意接
受……”
可见,依据阚献之的说法,瞎子阿炳的失明,是因为感染了梅毒的缘故。我们继续往下
看:
“……(阚献之说)瞎子阿炳的人缘好,敌伪时期... 阅读全帖
r****5
发帖数: 95
6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瞎子阿炳和《二泉映月》的另一面
(转)瞎子阿炳、日寇、梅毒与近代史 (作者:冯学荣)
咱们中国人编写的历史,存在着严重的“怨妇心态”,其中有一个重要特点,
是想方设法将一切国民的苦难,都归罪于“日本侵略者”。其中,瞎子阿炳
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记得小时候的音乐课本,是这样介绍《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子的:
“这首《二泉映月》,是无锡籍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所写下的在日寇的铁蹄
下的苦难人生”。
于是,更是有了出生于伪满洲国的日寇后代小泽征尔“跪下来听《二泉映月
》”的“感人”一幕。
那么,事实上,瞎子阿炳的眼睛,到底是怎么瞎的?而“日寇”,又对阿炳
实施了什么样的迫害?
我们先来听听瞎子阿炳生前的朋友——无锡人阚献之的说法。
王亚法在其文章《我知道的瞎子阿炳》一文中,收录了阚献之这样的证言:
“……舅公(阚献之)最愿意给我讲故事,讲得最多的,要算瞎子阿炳的事。
他说瞎子阿炳原名华均彦,因命中五运缺火,取小名叫阿炳……. 阿炳长大
后,因交友不慎,染上梅毒和阿芙蓉癖。他的双眼也因梅毒而失明,从此人
们叫他“瞎子阿炳”,他也乐意接受……”
可见,依据阚献之的说法,瞎子阿炳的失明,是因为感染了梅毒的缘故。我
们继续... 阅读全帖
B*G
发帖数: 13438
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这段文字的出处有人知道么?
就是05年06年新浪博客特别火的时候,徐静蕾最火,韩寒第二,那时候这小子天天骂人
,一串一串的,先是骂评论家白桦,然后陆文夫替白桦说话,他骂陆文夫,陆文夫他儿
子陆川不愿意了出来又被骂,陆川的损友高晓松出来说你丫三重门结尾抄袭我歌词还没
给版费呢,又被狂骂。郑钧跟高晓松一圈,也被骂。真是跨界跨的利索。不过韩寒就是
图嘴快,抓住对方文字小破绽,使劲抖机灵那种,后来跟陆川高晓松都好了。没想到几
年以后被方舟子搞得这么狼狈,方舟子可是来真的啊。
c***s
发帖数: 70028
8
■ 首创周播季不担心收视率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下称“舌尖2”)今晚终于被端上电视荧屏的餐桌。据总导演陈晓卿介绍,“舌尖2”比第一季制作费高了30%,在内容上也延续第一季的主题——“探讨人与食物的关系”。相比上季加强了对社会文化层面的挖掘,以美食见人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
从去年1月起,主创团队历时1年,走访150多个拍摄地点,拍摄150多个人物,300余种美食,行程40多万公里,足迹遍布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大部分地区,探访边远之地的野生食材、少数民族的传统烹饪,将食物跨越地区的交流融合纳入镜头。全片共为8集。近年的热点话题都在片中出现,观众可以在“眼泪与口水齐飞”的纪录片里看到一个更有质感的中国。
据了解,“舌尖2”借鉴了电影类型片的创作手法,有些桥段会让人联想到公路片,有些片段有武侠片的影子。陈晓卿介绍,第二季的分集导演多为“80后”,他们有多年的纪录片创作经验,不少人的作品还曾获得过国际奖项。整体来说,第二季信息量密集,剪辑节奏快,主创希望用高剪辑率赋予该片更动人心弦的节奏。每集50分钟的成片平均镜头数量是1500个,几乎每2...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杨荫浏笔下的阿炳及其乐曲
看完了,你觉得他说的阿炳和陆文夫说的是否相容?除了知心客这一条,其他似乎没什
么大冲突。他强调阿炳爱憎分明、见义勇为,陆文夫突出阿炳吃喝嫖赌、好吃懒做。各
人的重点不一样,写出来的阿炳像两个人一样。文字太有欺骗性了!
q*****i
发帖数: 1957
1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有一种文学带着伤痕
我一直认为,对少年时的我影响最大的作家是方方。
我是在初一时读了方方的《祖父在父亲心中》的。“我”的祖父北大毕业后回乡执教中
学,抗战时面对日寇入侵在掩护乡亲撤离时被捕,慷慨赴死;一直以祖父为荣的父亲是
一个工程师,在文革时他为了自己的安全而畏首畏尾,近乎窝囊的死去。按照一个十来
岁孩子的理解,祖父和父亲似乎是一个强烈的正反对比;然而活在父亲心中的祖父,究
竟对父亲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
我的父亲也常会说到祖父。因为祖父的历史问题,成绩优秀的父亲没法上清华大学,甚
至都不能上正常的大学。不过这都是文革以前的事情了。文革开始的时候,父亲已经在
江西萍乡工作,71年姐姐出世之后,父亲又几经辗转调回了浙江,一直在搞农业机械。
每次说起祖父对自己前途的影响,父亲对那个时代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抱怨,而在谈到文
革的时候,父母的记忆也更多的是夫妻两地多么辛苦。
少年时我对于那十年的了解,一方面来自父母,另一方面则来自于文学。从70年代末开
始,一大批作家写了关于文革的小说,由于小说描写了文革中人们所受到的创伤,这些
文学作品就被誉为“伤痕文学”。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这十年,“伤痕文学”可以
说是中...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272
11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饮食文化之三八
好像是突然之间,吃就成了一件非常文化的事,众多老笔杆子都纷纷摇笔写起了吃来
骗读者的钱,电视里面也陆续做起了饮食节目来争取广告费,就连麦兜的妈妈都搞起了纸
包鸡包纸倒特奈特来。
其中一些老先生们的文章,初读起来是颇有兴味,多读了几本之后,发现讲来讲去,
都是那几家馆子,那些个菜。像徐城北、唐振常、赵珩几位,都是在北京呆过的,相互间
可能都还认识,所以连带着吃过的馆子,遇见的名人,听来的掌故都差不多。我只在北京
呆过一个礼拜,吃过几次不出名的小馆子,可几本读下来,北京那些老字号,像什么“烤
肉宛、烤肉季”、“马克西姆”、“信远斋”、“谭家菜”等等我都已经耳熟能详了,更
别提“全聚德”“东来顺”这些已经普及化了的老字号了。
我的饮食文化之开蒙,陆文夫的《美食家》功不可没。其实大多数人(年纪大于等于
我的)都是从这本书才开始对饮食文化有了一个色香味俱全的认识的。此文庄周的《齐人
物论》有评论如下:
陆文夫《美食家》(中篇小说)中国不少当代小说都遗憾地有一种报纸病,即如果你在第
一时间阅读它,会读得津津有味,搁的时间稍长,立刻味道大坏,甚至完全不明白作者在
说些什么。这
p*********n
发帖数: 7788
12
来自主题: SUDA版 - [合集] 苏州菜概述 王光武
☆─────────────────────────────────────☆
GUSU (唐寅) 于 (Tue Apr 27 20:18:03 2010, 美东) 提到:
天堂何状,似不可知。于是人们在大地上寻觅着尽善尽美的地方——终于找到了“苏杭
”,以为人间天
堂。单说苏州这座天堂,春秋筑城,乃吴国国都,秦汉为会稽郡治所,唐称江南雄州,
明清时为江苏
巡抚驻地,今称苏州市。在其广阔的地域内,江湖横陈,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民风淳
厚,商贾云
集,雅士争趋,有着说不完的才人轶事,道不尽的吴趋佳话。其间小桥.深巷.园林.胜
迹.鱼米.丝
绸.工艺.书画.吴歈.评弹,无不令人神往.赞叹.而独具特色的天堂美食,则以其悠久的
历史.广博
的取料.精巧的烹制.高雅的调味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我国饮食文化领域里的一方瑰宝

笔者在研究苏州菜时,深感其“鱼文化”的突出位置,本概述即以此为重点,兼及苏州
菜的一般特
点。
我们知道,苏州开始建城,就和鱼联系在一起。公元前514年,吴王僚因嗜食“炙鱼”
,披甲赴宴,丧
生失国。公子光赖专诸藏剑于炙鱼,刺杀王僚而完成宫廷政变,登吴王位(即阖闾)...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3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瞎捧钱钟书,妄议谈艺录ZZ
本来,这次唱诗班活动的甜食,俺准备谈谈埃米莉·狄金森的诗 The Brain Is Wider
Than the Sky,再比较这次主菜、玛丽安·穆尔的诗 The Mind Is an Enchanting
Thing。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呀,5月25日,杨绛先生仙逝,网络上居然又掀起“干
革命”还是“做学问”之争,甚至殃及钱钟书先生的学术成就。老农我最爱架秧子起哄
啊,此等热闹,自然不容错过。
当然,乃不能指望一个只有中学程度的农民会写什么有意思的东东,无非附庸风雅而已
。钱老的《谈艺录》,俺是全程读过的;不过《管锥编》只读过“毛诗正义”那部分,
咱们红二们最爱的就是阿毛毛的大喊大叫“不须放屁”啊。不过,俺尽量避免在网上谈
《诗经》。“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那些字真心难找,虽说俺很想体验古
人穿葛布衣服的愉悦。咱还是随口扯几句《谈艺录》第一节“诗分唐宋”吧。
钱老曰:“夫人禀性,各有偏至。发为声诗,高明者近唐,沉潜者近宋,有不期而然者
。故自宋以来,历元,明,清,才人辈出,而所作不能出唐宋之范围,皆可分唐宋之畛
域。唐以前之汉魏六朝,虽浑而未划,蕴而不发,亦未尝不可以此例之。...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14
姚文元之所以不在墓碑刻上姓名,是害怕子孙受累。从保护家人的角度来讲,也是人之常情。
审判“四人帮”,右下角为姚文元(资料图)
世上有多少无字碑和无姓名碑,没有人去认真数一数,有的墓碑虽然没有文字或没有死者的姓名,但也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最令人赞叹的无字碑当然是武则天的墓碑。武则天是中国第一也是唯一的一个女皇,她篡夺李家皇朝,临终前又把皇位交还了李氏。她知道死后会引起争议,所以,她自知之明,把是非功过留给后人去评说,因而其墓碑也就没必要去刻写什么丰功伟绩了。她很聪明,虽然墓碑没有文字,但后人还是牢牢地记住这块无字碑的主人,引起了更多的猜测和兴趣。
还有一块是没有死者姓名的墓碑,也因为主人的特殊身份而露出水面,这就是姚文元的墓碑。严格讲,说是无姓名墓碑是不准确的,因为上刻“慈母金英之墓”,下署“女金虹丽群继红婿浩岐殷伟圭章孙颖婷沐春冰聪金星”。金英就是坟主姓名。
为何人们又称它为无姓名墓碑呢?原来坟墓里面还埋葬了一个为人不知的极其重要的人物。他是谁?金英的丈夫,王张江姚中的姚——姚文元!不言而喻,为了避人耳目,女儿只写名字,没有写“姚”姓。其坟墓的秘密,因著名作家叶永烈的一篇《漫步在姚文元...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15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张贤亮今年77岁,在西北边陲的一座四合院里过着隐居生活,窗外能看到若隐若现的贺兰山脉。
和早年相比,他的生活安静了很多。上世纪80年代,身为名噪一时的作家,他总有写不完的小说。上世纪90年代,他以文联主席的身份下海经商,又有谈不完的买卖。到老了,他总算是名利双收,心满意足。
上网去搜一下“张贤亮”三个字,你自会知道他的经历。如果非要说是段传奇,起头就是一首诗,发表于1957年,叫做《大风歌》。如果不怕麻烦的话,还可以再去搜一下,网上也有这首诗的全文。现在看起来,这首诗不太符合当今的审美,起头就有一连好几个排比句“我来了”,接的还是感叹号,有点激动得喘不过气来的样子。再一想,放在那个年代倒也恰如其分,公私合营已经完成,大炼钢铁就要开始,想必一个19岁的少年也很难按捺住体内狂热的荷尔蒙。
这首热烈响应时代的诗歌得以顺利发表。以此为界,我们年轻男主人公的命运就此发生逆转。在接踵而来的运动中,他因此被划为右派。此前,他是世家的孙少爷,祖父和父亲都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他家住在上海高恩路的洋房里。现在上海已经没有这个名字的街道了。不过,网络是个宝库,再搜索一下你就会发现,高恩...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16
陆小曼:唯一的遗愿是和徐志摩合葬
2016-02-11 10:19:40
星有灵兮
星有灵兮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摘自李筱懿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陆小曼:月亮的光华,终究不能永恒
一次,出差苏州,一切安置妥当还余下大半天的闲暇,拙政园之类的景点早已逛遍,便
想着上哪儿打发这多出来的浮生半日。
正巧手边带着本《陆小曼画传》,提到她葬在苏州东山的华侨公墓,半是唏嘘半是好奇
,出门打了辆车直奔而去。
初到陵园,满眼的郁郁葱葱,亭台阁榭,小桥流水,风含情水含意的腔调倒似足了公园
。我猜想,以陆小曼的华丽招摇,她的身后之地应该别致而隆重。抱着这个念头竟然遍
寻不见,倒是偶遇了董竹君、乔冠华、陆文夫的碑铭,不得已找管理员帮忙,终于,在
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找到了她的纪念墓。
出乎意料的简陋和窄小,碑面几乎被“先姑母陆小曼纪念墓”几个大字占满,字迹稚拙
而朴素,旁边一帧椭圆形黑白小像,眼波流转,短发齐耳,很清丽。
只是,分毫没有当年十里洋场上顾盼神飞的名媛派头。
“名媛”大约是全世界女子都渴慕的幸福职业。
不用朝九晚五混职场,不必锱铢必较操持家,只要装扮得优雅得体,待人接物雍容大方
,懂一两门外语,... 阅读全帖
F1
发帖数: 3146
1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好像没人提苏童?
妻妾成群不错啊,还有陆文夫的美食家,觉得这些才是文学
x*********i
发帖数: 517
1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看三野战史有感
赤老 chì lǎo
(1). 宋 时对军人的鄙称。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都下鄙俗,目军人为赤老
,莫原其意,缘尺籍得此名耶? 狄青 自 延安 入枢府,西府迓者累日,不至,问一路
人,不知乃 狄 子也,既云‘未至’,因谩駡曰:‘迎一赤老,累日不来。’”
(2).亦作“ 赤佬 ”。方言。詈词。意为“鬼”、“无赖”等。有时也用于戏谑。 叶
紫 《校长先生》:“早晨头死脱,夜里厢变赤老!” 茅盾 《子夜》十三:“天杀的
强盗、赤老,平白地来寻事,抢了我的落花生,还说要捉我到行里去吃官司!” 茅盾
《第一阶段的故事》:“ 小三 这赤老,也是朝着我傻笑。” 陆文夫 《小巷深处》:
“于是回敬对方一连串下流的咒骂:‘寿头、猪猡、赤佬……’”
o****r
发帖数: 132
19
上海人待客,泛泛之交,上餐馆,吃场面。
如果关系特别好,如久别的亲友,就有家宴,一般女主人亲自掌勺,以显尊重。
顶级菜讲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是让人开眼,而不仅仅是吃饱。
顶级菜一般是功夫菜,一般需要花较长时间准备和制作,以显主人的用心。
顶级菜是外面餐馆吃不到的菜,是主人家有独特秘方或别具匠心的拿手菜肴。
如果想看看到底有哪些顶级菜,不妨看看陆文夫先生的小说《美食家》来解解馋。
c*********d
发帖数: 9770
2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只有知识分子才会吃饭?
2015-08-30胖妲己必记本
食、色是人的本性,饱则是食的基本标准,因为饱暖之后才可以思淫欲。从饿狼直接过
渡到色狼,应该基本不可能。有的话,只能算天才,但天才究竟是少数。
这样看来,其实中国人早就发现了人的需求有从低到高发展的层次,而马斯洛把食和性
都归类为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则过于笼统。毕竟人可以没有性,但没有人可以不吃饭。
更何况,对于“食”本身,也有不同层次的要求。电影“活着”里饿极了的王教授能吃
到馒头就行,可慈禧同志就面对山珍海味都懒得动筷子。有人吃饱即可,有人却讲究味
道、形状及色泽,是所谓“美食”。
可以说,对于“食”的不同态度其实反映了人的不同层次和品位。再加上“食”的不同
场所和环境,就更加体现阶层与地位。在路边摊吃,一般是为求饱。在雅间或远和隐蔽
的地点吃,肯定会吃出文化。
在这里,洒家一直用“食”这个字,而不说“吃饭”,倒不是故意矫情装牛叉,是因为
直接的以“饱”为目的叫吃饭,请客的话就主要是吃菜、品肴了。谁见过请人吃饭就只
给上几个馒头、几碗面条的?
即便是自己吃,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于吃的要求也不同。吃要求饱,大概年轻时居多;
吃饭要吃七分饱,就属于到了需要保... 阅读全帖
i****r
发帖数: 673
2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应问责第一批专家组成员
数十万军民蹈海自尽
因为也没有别的地方逃了
所有船只都用锁链连在一起
成为了崖山附近的海上孤城
陆文夫背负幼帝蹈海自尽
a********e
发帖数: 3771
22
来自主题: Food版 - 怀念苏州的哑巴生煎
我看过陆文夫写的《美食家》,对里面描写的食神和苏州美食充满了美好的幻想。呵呵
C********g
发帖数: 9656
23
来自主题: Food版 - 文取心:鱼羊之鲜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0809
一位文人如此说;一流作家写吃,二流作家写情,三流作家写性。依据呢,大概是老夫
子所言‘食色性,人之大欲。’且不论对错褒贬,爱读美食文章的人数众多却是个不争
的事实。北有唐鲁孙,南有陆文夫,远有张大千,近有王世襄,凭了一根刁蛮的舌头,
一手洋洋洒洒的文章,极尽描绘撩拨之能事,凭空惹出多少淋漓口水?这种文章最忌讳
的是晚间躺在床上看,越看越馋,越馋越看,看到后来不由得令人饥肠辘辘,半夜爬起
来搜寻冰箱,可恨是十有八九不能如意,最后还是烧开水冲碗泡面了事。
上海也算中国的首善之地,人才辈出,商业轻重工业不说,连打篮球的姚明跳栏的刘翔
都蜚声国际,但在美食方面名声还小了点,一提到特色吃食,北京使人想起北京烤鸭,
涮羊肉,酱肘子夹烧饼。广州使人想起三蛇羹,清蒸海鲜,龙虎斗及猴脑。杭州有西湖
莼菜,醋鱼,南京出咸水鸭,鸭胗肝,大萝卜。连遍地风沙的西北也有羊肉泡馍,提起
上海,也许最先想起的是南翔小笼包吧。
说不过去,说不过去,外地人嗬嗬地直笑,心理上总算讨回些平衡。上海人...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10467
24
来自主题: Taiwan版 - 逛市集(勿转载)
主要是糖在加热过程中会碳化, 起到了勾芡得作用, 拔丝只是糖溶解了
貌似陆文夫得美食家中对此解释了一下, 尤其最后对盐得阐述还挺有道理, 此人是大
陆苏州杂志得前主编, 苏杭那边得菜很多是靠糖入味得
m******a
发帖数: 112
25
淮扬菜,欢迎!江苏的陆文夫,亦作家亦美食家。对你寄予厚望。
a***e
发帖数: 38850
26
陆文夫, 我老乡
m******a
发帖数: 112
27
陆文夫<<吃喝之外>>: "我写过一些关于吃喝的文章。对于大吃大喝,小吃小喝,没吃没
喝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弄到后来,我觉得许多人在吃喝方面都忽略了一桩十分重要的事
情,即大家只注意研究闰美酒佳肴,却忽略了吃喝时的那种境界,或称为环境、气氛、
心情、处境等等。此种虚词不在酒菜之列,菜单上当然是找不到的,可是对于一个有文
化的食客来讲,虚的却往往影响着实的,特别决定着对某种食品久远、美好的记忆。"
wh
发帖数: 141625
28
来自主题: Connecticut版 - 吃腌笃鲜正是时候!
呵呵,想起陆文夫的小说《美食家》。不过男人美食总让我觉得稍微有点怪,呵呵,好
像很细腻的样子。老大不是很豪放的嘛。好吧粗中有细大概更好吧。
y***n
发帖数: 13
29
来自主题: Connecticut版 - 吃腌笃鲜正是时候!
赫赫,厨师男的多,美食家也是男的多啊。
不过可能有些女美食家,没有被记载下来。
古代苏东坡,近代张大千都是豪放又精于美食的。

呵呵,想起陆文夫的小说《美食家》。不过男人美食总让我觉得稍微有点怪,呵呵,好
像很细腻的样子。老大不是很豪放的嘛。好吧粗中有细大概更好吧。
s******n
发帖数: 397
30
来自主题: Connecticut版 - New Haven地区爱读中文书的朋友
陆文夫的小说《美食家》
特别想看
f*****s
发帖数: 3868
31
来自主题: Connecticut版 - New Haven地区爱读中文书的朋友
电子版放在kindle上看啊, 随时随地的读
不过美食家太短了, 不经读.
陆文夫亲戚后来借名头在南林饭店门口开了一家老苏州饭店, 号称苏帮菜的
wh
发帖数: 141625
32
来自主题: Connecticut版 - New Haven地区爱读中文书的朋友
朋友送了两个ipad,到现在一直是小朋友们拿来玩游戏。我手边纸质书还一大堆没读。
哎呀你是苏州的么?我暑假刚去。听昆曲和评弹很喜欢,虽然不大懂。陆文夫的老苏州
怎样?以前有个电影叫小小得月楼,但当地朋友说得月楼太难吃了,不带我们去。朋友
还是季札后代,哇景仰死了,五官端庄秀丽,又糯又能干,很喜欢。
G**U
发帖数: 5492
33
来自主题: Tennis版 - 李娜咋老是屎啊屎的
非也,在苏州像伍子胥,孙子,陆文夫都是非常受到尊重的.
wh
发帖数: 141625
3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编中国短篇小说选 by sasa
挑个错:美食家怎么是“余达夫”呢,明明是陆文夫啊。余达夫是谁……哈哈哈。
《祖父在父亲心中》我就是不喜欢真真假假的写法,人名、人物关系、年代都是真的,
还都是父亲祖父这样的直系近亲;叙述的事件却是编的,什么县志记载的抗日事件都是
编的。我和qicheji争过,我知道散文可以虚拟(这篇说是小说更像散文),但这样的
真假参半的虚拟看着不舒服,很误导,让人觉得她就是这样的家世。qicheji非常喜欢
这篇,也是喜欢知识分子刚硬与软弱的对比和共通。我从网上下载的pdf版本不全,没
看完整,感受就不深。

余达夫《美食家》
小说发表的时候俺还不大识字,可是已经是家里的“美食家”了,所以大表姐把小说读
给我听。不知过了多久才自己又看过,情节还历历在目,故而对它感情特别的深。
a********e
发帖数: 3771
3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编中国短篇小说选 by sasa
哈哈。
我在facebook上建立个陆文夫的page,你来加吧。
wh
发帖数: 141625
3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编中国短篇小说选 by sasa
我不用facebook的,除了看网友照片……哈哈。陆文夫我印象不深,主要对美食没有很
大兴趣,哈哈。我有个朋友很喜欢他,说他写江南很地道。你怎么也看那么老的书?要
不就是对江南美食感兴趣,哈哈。
w**m
发帖数: 4061
37
古训曰: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古训又曰:文人好权柄,武人好名声。
故隋唐三十六条好汉,皆死于虚名之惑累;唐宋八大家之文宗,无不为朝廷之重臣
。刀枪剑戟可以杀人,血溅五步,匹夫之怒;文章翰墨可以杀人,流血千里,祸害万年
。文章千古事,能不谨严乎?
或曰:今之世,乃商品经济之世,点击率之世,版税为王之世。作家文人,屠狗卖
肉之徒尔。古之文人,货卖帝王家,今之作家,货卖消费者。卖于帝王,讲究身段,一
嗔二笑三挑逗,欲迎还拒,乃曰范儿。卖于消费者,讲究嗓门,一喊二吼三吆喝,强拉
硬拽,其名传销。古今皆一,无有贵贱,卖文收钱,方是正宗。
余叹曰:文章沦丧,始于此也。古之文人,乃零售经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钱
两清,童叟无欺。今之文人,乃批发经济,堆物如山,论斤买卖,腐肉滥鱼,夹塞而出
,流行于市场,蛊惑于人心,较之古人,不堪其甚也乎。
既叹而矣,乃做《中国当代作家排行榜》,择市场中高标大名者,点评其得失,序
列其排行,发布于网络,虽不为惩善罚恶之标准,聊以为顾客买卖之参考。个人之好恶
,游戏之言语,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多事。知我罪我,我已高卧,白云松冈
,物我两忘。(http://ww... 阅读全帖
s***s
发帖数: 7178
3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林斤澜写温州小馄饨
陆文夫?
R******k
发帖数: 4756
3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有谁看过这本书?
没看过陆文夫的《美食家》?那个才真是一边看一边吞口水。
z********e
发帖数: 8818
4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轉载︰ 陆文夫和瞎子阿炳
MARK
Thanks a lot for sharing
c****0
发帖数: 14490
4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轉载︰ 陆文夫和瞎子阿炳
不错
“尤其是人物传记,千万别信,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wh
发帖数: 141625
4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轉载︰ 陆文夫和瞎子阿炳
“《二泉映月》并非阿炳创作,源出风月场中婊子和嫖客调情时,唱的淫曲
《知心客》”——调情为什么这么悲苦啊……
wh
发帖数: 141625
4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轉载︰ 陆文夫和瞎子阿炳
h.g. wells说,传记要让优秀的对手写。
R******k
发帖数: 4756
4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轉载︰ 陆文夫和瞎子阿炳
嗯,是有点奇怪,不过也许把调子降几个音,节奏变快些,说不定听起来还挺励志的呢
。。。
c****0
发帖数: 14490
4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轉载︰ 陆文夫和瞎子阿炳
其实把曲子倒着谱一遍就是了吧
貌似有人做过这样的研究,欢快的曲子倒着演奏就变伤感,vice versa
c****0
发帖数: 14490
4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轉载︰ 陆文夫和瞎子阿炳
不晓得( ⊙ o ⊙ )!
c****0
发帖数: 14490
4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轉载︰ 陆文夫和瞎子阿炳
二胡很难演奏欢快的曲子吧
搞不好就成强颜欢笑了
T****e
发帖数: 2798
4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轉载︰ 陆文夫和瞎子阿炳
估计二胡的调子就是悲伤,人别的乐器手头又没有。。。
T****e
发帖数: 2798
4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轉载︰ 陆文夫和瞎子阿炳
那还不是严重失真。对手总不能说这个渣男真是渣,我和他鏖战半辈子,还是略略站了
上风。。。
z*i
发帖数: 58873
5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轉载︰ 陆文夫和瞎子阿炳
哈哈
1 2 3 下页 末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