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钦哲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c******n
发帖数: 16666
1
在此结束,祈祷你们都开始痒。
T******e
发帖数: 18290
2
副标题: MH370的启示
z**n
发帖数: 22303
3
——这个世界是你自己的一个概念,所有的概念都是脆弱的。
——当你认为一个人是具备了慈悲的,另一个人是接受慈悲的,你自然就已经产生了高
下的分别。这种慈悲是宗教式的慈悲,当然,它也是很有力量的,但是这种慈悲要让你
成佛的话恐怕不太容易,因为真正的慈悲是平等。
——当我们希望一切众生都能成佛的时候,这种心态就是菩提心,它很有效。
——当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在他的见解里,在他的概念里,所有的众生都成佛了。
——真正的涅槃是不太受欢迎的。当你真正达到涅槃的时候,你证悟了空性,你失去了
一切可供参考的东西,不再有任何参考点,请记住这点。
——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打破所有的参考点,那就是成佛,因为佛教徒认为,只要
有一个参考点,你就会和它比较、和它竞争,你就会希望达到它,或者希望避免它,无
论哪种情况,都是造作,而任何的造作都是痛苦。
-宗萨钦哲仁波切
z**n
发帖数: 22303
4
基本上我没有什么新的话要讲,要讲的都是那些佛教的老东西,旧的很简单的东西。
如果你听的时候不是很注重那些佛教上的字眼,比如出离、慈悲、菩提心, 不被这些
概念带着跑的话,可能会比较好。 所以,这次讲的佛教是帮助我们修心的方法式的佛
教,而不是宗教式的佛教。
历史上的悉达多最后离开了王宫,我们呢, 甚至连想逃出去这样的念头都没有,我们
永远都想呆在这个王国里, 从来都不问什么问题,因为我们没有胆量去问。
你没有胆量赤裸地站在你的本性面前,而你的本性是什么呢? 你的本性就是毫无本性

佛教所谈的“无我”在理论上听起来相当不错, 但在实际上是一个每个人都无法接受
的理论,因为它威胁到“我”这个幻相。
佛教告诉你,让我们来面对我们自己,好好地看一下, 你就会发现你自己里面什么都
没有,但跟你讲“什么都没有”可能不太好,所以佛教有时候会换一种更聪明的说法
,说你里面具备了一个很美的东西,叫做“佛性”。
这个世界是你自己的一个概念,所有的概念都是脆弱的。 一切你认为是那个样子的实
际上并不是那个样子,一切现象皆如梦幻。 人应该保持如同一个幻觉之子,这表示你
好像一个小孩, 正站在许多图画或者说幻... 阅读全帖
z***o
发帖数: 2104
5
知易行难
人性常变 佛性闪念
估计慢慢修 走啊走 临终窥得门径就不错了
z**n
发帖数: 22303
6
岂止是不错,对我简直就是天上掉金元宝啊哈哈。
m******j
发帖数: 5079
7
长,得分几天慢慢看。
今天看到什么是佛性,嘿嘿
M******a
发帖数: 2252
8
不难, 人生就是个渐行,渐悟,渐醒的过程.
六祖年幼听到金刚经顿悟实在是奇迹,修心可以修出各种奇宗异教, 却都指向无我,空和
善, 人生最大的快乐从来是在无私而不是在自私中获得, 而当人无私时, 大自然却冠以
他的自私最大的满足.
那篇中的女人其实一直都在享受啊, LOL.
g*******0
发帖数: 2152
9
对信仰,发现自己就是叶公好龙,喜欢各种教派里的一些东西,但从来不能全盘接受某个
特定的宗教,既不是无神论者,又不是有神论者,看来就是个自由论者.
z**n
发帖数: 22303
10
佛教承认有天神一类的众生存在,他们据有一些人类不具备的能力,但是也是在六道轮
回中生死流转,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解脱。但佛教从不承认有一个主宰世界的造物主,在
这一点上是不折不扣的无神论。佛教甚至可以不被称为宗教,宗教形式只是传授知识的
一种传统方式罢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四法印看不到任何宗教内容。
这里所说的无神论和唯物论的区别在于前者承认非物质的精神世界的存在。
z***o
发帖数: 2104
11
仔细想想
我算是泛神论
圣经看过 觉得很多质朴的好东西 但是也有很多接受不了
佛经受老娘影响 看过一些 对老太太们的为修来生怕报应等功利目的不觉得是正道
倒是对其中缘起 中道 性空 生死不二颇为赞赏
道家也看过一点 觉得大道自然很舒服
古兰经没读过 不知道怎样
敬畏大自然 这个在夜观星空 远游荒野之后很持久。
近来偶然读了几篇摄影师关于西藏天葬的随记 天葬师自己的讲述等
原始的信仰 对生死的态度很震撼人心
其实信仰本身没有对错 向善看淡生死值得
z***o
发帖数: 2104
12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个很赞
z**n
发帖数: 22303
13
佛法的修行有很多层次,老太太们那个修法往好里走可算是人天乘,弄不好则成了迷信
。除了人天乘还有声闻乘,大乘,金刚乘。
z***o
发帖数: 2104
14
大师提点
如醍醐灌顶
俺是蜻蜓点水 浅淡无知了 惭愧
不过国内大多就是迷信 赤裸裸的
这个非物质的精神世界应该是存在的
m******j
发帖数: 5079
15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以不偏颇的态度来看我们的生命,减少你的判断和比较。"
不上买买提还好一些,一上来看到有人说中国人学钢琴是恶习,做教授是恶习,这些胡
乱判断的文章,我就自然而然去判断他们了。
有人上来投诉什么饭店,就有人说是黑那个饭店,有人来推荐一个店铺,就有人说是托
,这里少了很多信任,到处是猜忌,判断。对这样的人和事,该怎么去看?就旁观么?
独善其身么?怎样算不偏颇地看?
m******j
发帖数: 5079
16
有道理
z**n
发帖数: 22303
17
当然不会,宗萨钦哲恩师的风格一直都是这样的。我就是看到韩国人被取笑很开心,分
别心够重吧?
z****u
发帖数: 2629
18
非常认同。
我觉得两个方法可以让人快乐,和成长
1. 锻炼。不能锻炼的人,是郁闷的人。
2. 读书。修养人生哲学观,多读些经典让自己对现实更多些理解。
出去疯啊,玩儿啊,吃饭啊,party啊,都是为了逃避内心的冲突感,矛盾感,和孤独
感,的一种浮于表面的形式。
和朋友hang out,出去吃饭,游玩,肯定是生活的一部分,但这不是解决人们内心苦闷
和冲突的途径,还得装正能量的伪装外皮,更累。呵呵。
所谓的正能量,不是从外部装饰自己活泼开朗喜欢热闹的形象。
P**L
发帖数: 531
19
现代人要学会坐井观天,耐得住寂寞,一两个知己足以
这样才能常常保持耳根清靜,心得自由,无忧天虑
z***o
发帖数: 2104
20

1. 锻炼。
2. 读书。
3。 音乐 美食
4。爱八卦 爱生活
嘿嘿
不同时候不同调料都加加 才有味道
放过自己 是最大的看开放下
z**n
发帖数: 22303
21
问一个佛教徒「什么是人生的目的?」是不恰当的。因为这个问题暗喻在某一个地
方,也许在一个洞穴之中或者在一个山巅之上,存在着一个究竟的目的。仿佛我们可以
透过追随圣者、阅读书籍以及熟悉秘教修行,来解开这个秘密。如果这问题是假设在亿
万年以前,有某个人或神设计了一个人生目的的图表,那么它就是一个有神论的观点。
佛教徒不相信有一个全能的创造者,而且他们不认为生命的目的已经、或需要被决定和
定义。
对佛教徒比较适当的问题是「什么是生命?」。从我们对无常的了解,这个问题的
答案应该非常明显:生命是一个巨大的和合现象,因此生命是无常的。它是随时变化、
短暂无常经验的集合。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生命形式存在,但其共通点是没有任何一个生
命希望受苦。我们都想要快乐,无论是总统、亿万富翁,或是辛勤工作的蚂蚁、蜜蜂、
虾子和蝴蝶,大家都想要快乐。
当然,在这些生命形态之中,痛苦和快乐的定义有极大的区别,即使在范围相对较
小的人道之中,也是如此。对某些人痛苦的定义,是其它人快乐的定义,反之亦然。对
某些人而言,只要能够生存下去便是快乐,对另外的人而言,拥有七百双鞋子是快乐。
有些人,在臂膀... 阅读全帖
P**L
发帖数: 531
22
对中年人来说,每天平平安安,就够了就当快乐
z***o
发帖数: 2104
23
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该吃吃 该喝喝
不害人 善待自己
z**n
发帖数: 22303
24
来自主题: Midlife版 - 讨论一下对生死的看法?
其实佛家的轮回理论讲的与我们理解的灵魂并不是完全相同:
佛教中转世再生的概念,主要是和心的连续性有关,而不仅只是平常所认为的转生
进入不同身体而已。每件事物都是由于特殊的因缘而出现、消失,这与佛法中出生、死
亡和转世的理论完全一致。
身体和心无疑地非常接近、互相依存,但是两者还是不同:身体的功用就像容器,
心就像容器内所装的东西。身、心两者各有它们创造和延续的因缘,这些因缘中,只有
一些是两者共通的,譬如身体被打了一巴掌,心也会感到痛苦。一般来说,身和心是不
同的现象,举例而言,大家都知道,身体老化的时候,心仍能保持年轻。
由于身、心关系密切,二者自然会彼此影响。当其中一者受到干扰,另外一者就会
感到震惊、悲伤、偏执,以及其他各种身体或心的痛苦。
但是身、心毕竟是不同因缘的产物,因此要止息这两种连续现象便需要不同的因缘
。年老、意外、饥荒等耗去了身体的因缘,但却不能耗去心。就像打翻了一碗米,碗被
摔得完全粉碎,不再是个碗了,而米却依然还是米。很幸运地,所盛物永远不会成为容
器,否则“蛋炒饭”就可能成了“蛋炒碗”了。
由于心识之流的因缘在身体死亡之后仍然继续,所以除非有什么阻碍,否则心识...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5
钦哲仁波切熬制的心灵鸡汤总是那么风格独特,哈哈。
n*******s
发帖数: 17267
26
请问大师, 我们修持佛法,是为了切断生命轮回的无尽轮转, 这算不算是执?
再请问大师, 天堂地狱有分别吗?
第三个问题, 问前面两个问题的那个土人是不是有点无聊?
z**n
发帖数: 22303
27
在修行的道路上对法的适当的执著是好事,当然到最后法也要被抛弃,但是我等俗人操
心这个境界还早。
天堂地狱其实都是业力感召。净空法师在讲金刚经的时候提到一个公案,章太炎曾在阴
间做过判官,他觉得炮烙执行太残忍就向阎罗王请求废除这个刑罚,阎罗不置可否但差
遣了一位阴差带他前去看,结果到了行刑之处他什么也看不见,这才明白都是自身业力
所感,不是什么神啊造物主强加的。章太炎先生作阴间判官的经历收录在《幽冥问答录
》里。
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心的状态,尤其是在极端情绪的作用下,就可以决定我们处于哪
一道,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地狱道不过是嗔心的反应,而身体上一定会有感觉。对
于金刚乘来说,因为有着独特的气脉的修行的方法,他们反其道而行之,把气和注意力
集中到特别的地方就可以切身的体验到六道的感受,从而个容易的生起出离心。
何止天堂地狱,甚至轮回和涅磐也皆由心造。
我是佛油子,再说大师和你这个无聊的土人急眼。
z***o
发帖数: 2104
28
大师饱读经书公案
解惑及时
一切皆为心造?
好吧 了解 谢谢
z**n
发帖数: 22303
29
来自主题: Midlife版 - 爱与情感关系
宗萨钦哲仁波切 2013年于新加坡
我们今天要谈谈情感关系和爱,我可能不是谈论这个话题的适合人选,但从另一方面而
言,或许我正是合适的人。我有很多老师,我从他们那里接受教导,可以说,他们真的
就是佛陀本人--他们的仁慈、悲心和宽容。在藏传佛教传统中,认为上师会有许多不同
化现。所以-在此背景下--也许你们有些人会觉得听起来有点不舒服,但我会说,我也
从自己曾经疯狂爱上的一个女孩身上,学到了非常珍贵且令人有所醒悟的东西。
昨晚我试着打电话给她,想问是否可以提到她的名字,但是她没接电话。所以现在我能
说的只是:她是荷兰人,非常美,性格自由奔放,她的父母是有如波西米亚人的嬉皮。
这是我二十岁出头时的事情。在得到我的主要上师许可后,我决定去伦敦学习。生平第
一次,我离开传统的环境--像是织锦桌布、高高的法座、侍者等,基本上,从某一方面
来看,那几乎是如同天神般的生活。
我独自一人前往伦敦。我必须学习很多东西,例如如何做早餐。有一次我去超市时,差
点买了猫粮,以为那是给人吃的,这可是一个很大的教训。实际上,恕我直言,许多年
轻一代的上师和仁波切--受人尊敬的高阶喇嘛,他们都应该经历这些。我会建议...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30
这世上的一切都很短暂。很多东西,不过一眼万年。
当我们思考的时候,是困惑。当我们开口的时候,是矛盾。因此,世界上不存在"
沟通"这件事,只存在"成功的误解"和"不成功的误解"。
一对陷入爱河的情侣,感受到的只是自己这个版本的幸福,从此一眼万年,感觉一
切都很短暂,好比幸福。佛经多以"如是我闻"开端,即阿难尊者言:我不知道释迦牟尼
佛讲了些什么,只是我听到他这样说。Thus have I heard.
我们总是被太多因缘所控。业力的风,从任何一个你想象不到的地方吹来。如果你
不够强壮,风吹向哪里,你就去向哪里。
具体到爱和情感的问题上,也许有一天,业力之风从遥远的卢旺达或玻利维亚吹来
,于是你不可救药地爱上你的卢旺达情人,或玻利维亚情人。
我的这一支佛教传承,是允许结婚的。我十七八岁的时候曾去问我的父亲,到底是
选择结婚,还是选择做一名僧侣。
父亲说:随你便,反正两者都一样麻烦。当你遇到一个人,心里会产生像蝴蝶在心
里上下扑腾一般忐忑不安的感觉,接受它。只是从这种感觉产生的第一天起,就不要陷
入任何期待与希望,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便是一种适宜的感情。
在一些亚洲国家,佛教徒转而成为基督徒,...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1
来自主题: Piebridge版 - 《僧侣与科学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Wisdom
标 题: 《僧侣与科学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17 21:42:56 2011, 美东)
僧侣与科学家
——宇宙与人生的对谈
L’infini dans la paume de la main
作者:马修"李卡德 (Matthieu Ricard)
郑春淳 (Trinh Xuan Thuan)
译者:杜默
出版:先觉(台湾)
校对:黄威仁 张嘉芳
初版1刷:2003年2月
初版7刷:2005年7月
定价:$NT 290
Copyright‐\nNiL Editions, Paris, 2000
引言
马修"李卡德
我该怎么样过我的人生?我该如何在社会上生活?什么是可知的?这三个问题困恼
人类多时。理想的情况是,人生带给我们圆满之感,大限来时了无遗憾;社会生活启发
我们普世现任感;知识教导我们周遭世界和我们自己心性的本质。
这些问题也横亘于科学、哲学、政治、艺术、社会工作和性灵履践中。我们若囿于
社会固习,把这些活动加以人... 阅读全帖
Z******O
发帖数: 37
32
四加行的教授不是用口说的教授,而是应该去修持的教授;就好象讲慈悲一样,讲慈悲
的话不多,但是要做的却很多。佛法讲起来并不很困难,但却有很多是要去做的。如果
你不去做的话,就看不出佛法的价值。举例来说,我们讲慈悲讲太多了,已经讲得令人
生烦了,慈悲并不是一个令人觉得刺激的话题,像是要爱一切众生啦……对一切众生都
要有慈悲心啦……,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可说的。但是慈悲的教导,并不是让你听了就算
了,而是要你培养慈悲心。如果只是听这样子的教授,而不去做是不够的。如果只靠听
就够了,你可以做得比说的还好。比如,你可以写很多具有慈悲的纸条,然后把它吃掉
就是了,这样子,第二天变成粪便出来了。可是这种样子,根本不能帮助我们。同样的
,四加行也是要去实修的东西,并不是只是听听就算了。密勒日巴的大弟子刚波巴说:
“心要转向法,如果我们的心一直停在轮回里,是没有办法得到解脱的。”所以,我们
的心一定要进入法。
但是,我们现代所说的法、佛法、或精神的领域,我宁可叫它作“精神性的物质化
”。现代人所说的精神上的修行,即使不比我们追求物质方面差,但也不会比这好到哪
里去。如果持续这种情况,就表示佛法被我们...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33
索达吉堪布
有人认为藏地修密者,别解脱戒并不清净,这种观念实是很大的误解。藏地虽然密法兴
盛,但僧人所行持的主要还是清净的小乘戒律。明朗仁波切也曾根据续部说:在吃毒不
致中毒时,方可行持密宗行为。无论何种续部与论典,都没有对凡夫俗子开许双运、降
伏、饮酒等。《时轮金刚》云:“凡夫人不能作瑜珈士的行为,瑜珈士不能做大成就者
的行为,大成就者不能做佛陀的行为。”阿日大班智达云:“无论声缘乘、菩萨乘与密
乘都未开许自相烦恼(即未有方便法所摄之贪嗔痴等)。”
藏王赤松德真当时作了规定:“藏地僧俗今后见解依龙树菩萨,行为依静命大堪布。”
麦彭仁波切也曾说:“希有萨霍堪布之行为,无等龙树菩萨之见解,彼二一味传承所印
持,愿盛前译胜者之教法。”在历史上,旧密的祖庭拉萨桑耶寺曾集会七千余持清净小
乘戒律的僧众,历来也经常有聚集数千持小乘戒僧众的寺院。1982年法王如意宝在整顿
四川、青海一带藏区的佛教时,教诫说:“夜空的星星虽然繁多,但启明星只有一颗,
除大瑜珈师和大成就者外,所有僧尼必须以别解脱戒律为首,破别解脱根本戒者不得与
僧团共住。”在如今的密法中心喇荣五明佛学院,六千余僧众也皆是持清净的小乘...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34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密宗断惑论》摸顶与灌顶
索达吉堪布
有法师说∶“若真的摸摸头就可以得度了,当初佛陀何必讲经说法呢?四十九年说法是
何等的艰辛,他老人家给人摸摸头岂不轻松省事?所以诸位千万不要迷信,不要被人骗
了。”
佛陀度化众生有无量的方便法门,摸顶便是其中一种,佛经中经常可见到佛给弟子摸顶
的例子。《华严经》中善财童子在参访文殊菩萨时,“是时文殊师利遥伸右手,过一百
一十由旬,按善财顶。”《法华经》“嘱累品”中云:“释迦牟尼佛从法座起,现大神
力,以右手摩无量菩萨摩诃萨顶。”《楞严经》中也有数处摸顶加持的记载,如在阿难
遇摩登伽女,行将破戒,佛敕文殊师利持神咒将两人提来后,“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
金色臂,摩阿难顶”,并开演了大佛顶首楞严王三摩地,后又有“于狮子座,摩阿难顶
”,“至第七日,十方如来一时出现,镜交光处,承佛摩顶”及“十方如来持此咒心,
能于十方摩顶授记”。宣化上人在解释摩顶时说:“摩顶在佛教里是表示慈悲爱护之意
,并使其消除魔障。”恰美仁波切的《极乐愿文》云:“尔时阿弥陀,伸右手摩顶,愿
受菩提记。”麦彭仁波切在《净土教言》中云:“佛经云:‘阿难陀,成熟业感,现行
业力,皆可得不可思议,如来出有坏之诸善根、诸...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35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什么是佛教所说的空性?
问:请仁波切详细开示什么是空性?
【宗萨将扬钦哲仁波切答】
虽然“空性”是佛教最有名的教法之一,但它和“无我”以及“业力”一样,也是
最常破人误解的概念。
人们常认为“空性”就是空无所有,有的时侯则认为空性是没有了什么东西,譬如
说空杯子里没有茶。有些修行人误认为思想暂时停止的辽阔感就是空性,另外有些人则
认为.空性是隐藏在一般现象界或经验之后的某样东西,或某种隐藏次元,只有具定智
慧的人才能看得到。
这些误解是可以谅解的,因为佛法中空性的慨念非常难于了解,而我们唯一具有的
,又不足以表达或描述它。我们使用文字、片语所组成的语言来说话,在我们心中为每
个字和概念都创造了一幅图像,这些图像障碍了我们的沟通。“空性”超越了这些图像
和概念,只有从“没有这些图像”的观点上,才能讨论空性。
但由于我们没有这种影像,所以只要一讲到或想到“空性”,一般都设法先把心里
已经有的图像去掉,以我们假想的“空性”图像取代——这只是另外一张图像而已。因
此,我们的心企图捕捉或抓住“空性”的见地,这本身就是个错误。札巴妾臣曾说:“
若有执着即非正见。”
可以这么说:无见就是正见。伟大的中观论师龙树菩萨曾说过:...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36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正见-佛陀的证悟自序
有一回,在横越大西洋的飞机上,我坐在中间排的中央,邻座那位具有同情心的先
生想要表示友好。看到我剃的头和穿的藏红袍子,他猜测我是个佛教徒。当机上开始供
应餐点时,这位仁兄主动地提出帮我要素食。他想象我是个佛教徒,应该不吃荤。这是
我们闲聊的开头。这趟飞行相当长,为了免于无聊,于是我们讨论了佛教。
多年以来,我渐渐了解人们常将佛教或佛教徒与祥和、禅定和非暴力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很多人似乎认为黄色或红色袍子加上平和的笑容,就是佛教徒的全部。身为一
个狂热佛教徒的我,应该对这种名声感到自豪,特别是非暴力这一项。因为在今天这个
战争与暴力,尤其是宗教暴力的年代,这是非常稀有的。在人类的历史上,宗教似乎是
残暴的根源。甚至在今天,宗教极端分子的暴力充斥着新闻。然而我应该可以很有信心
地说,到目前为止,我们佛教徒没有令自己汗颜,暴力从未在佛教的传扬中扮演过任何
角色。然而,身为一个受训练而成的佛教徒,对于佛教只是被联想成素食主义、非暴力
、祥和、禅坐等,还是感到有点不满足。悉达多太子舍弃了宫廷生活所有的舒适与豪华
,出发去寻求证悟时,所追求的一定不只是消极性和灌木丛而已。
佛教虽然在要义上很简单...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37
问:心的定义是什么?
答:我希望问这个问题的人是新来的,而不是已经了解了很多佛教术语的人,因为用比
较简单清新的方式来谈“心”的话会更具有原发性。要给“心”下定义实际上很困难,
传统上以两种方式来讲,一种是究竟的,一种是相对的。相对来说,心是明觉,或者说
“是”,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主体或觉知者。究竟来说,佛教认为,在心里面没有心,心
的本身就是“明”,这表示心是超越一切二元染污的。进一步讲,在成佛的状态是没有
所谓心的,因为心就是染污。再多谈一下“心”,因为我们这次是讲修心。如果你问贪
嗔痴是不是心,我必须说,是的,这些是心的表现,是粗分的心,但这并非心的本性,
因为心的本性是觉或明,但当我们谈到“明”,并不是指我们一般所说的去知道、去了
解,这个“明”甚至包括了“无明”的状态。
我今天并不想讲心的本质是什么,根据提问,我要讲的是心的定义是什么,这是个有
趣的问题,因为一般佛教徒都想找出什么是心的本性,但实际上你应该先了解心的定义
,然后才能找到心的本性。心绝对不是指大脑,心也不只是感觉和情绪。唯识宗相信一
切事物都是心,所有我们可以想到、看到、听到、尝到、触摸到的东西都是心。当我们...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38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我为什么不再信佛教
如果你要追随佛陀的道,你的目的不是获得快乐。快
乐并非我们的目标,佛教的目标不是快乐,了解这点很重要。因此,这是何以佛法永远
不应被认为是一个治疗法。佛法正好相反,佛法其实要拆解你!这真让人觉得沮丧。如
果你真的想要修持佛法,它其实会让你无所适从。然而一段时间之后,当你到达某一层
次,你了解到没有什么东西是你无所适从的,然后你获得某一种信心。我想,那时你将
会法喜充满,但我尚未到达那个阶段,这只是我所听闻到的。然而我可以确定的是,佛
法和快乐并不相干。为什么?因为快乐是一个非常易变、无常的东西,今天的快乐到明
天就不是快乐,明天的快乐到后天变成别的东西。
当佛教徒说,“希望一切众生快乐”,这是什么意思?当我们谈到快乐,我们谈的是了
解实相,跟感觉没有关系。你知道我们的快乐一向多变。我们对某些人感到很兴奋,甚
至初次见面就觉得很雀跃;但一两年后,即使只是看到他们都让你感到厌烦。这是确有
其事!
宗萨钦哲仁波切
G****t
发帖数: 1799
39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三毛:生命与爱
这世上的一切都很短暂。很多东西,不过一眼万年。
当我们思考的时候,是困惑。当我们开口的时候,是矛盾。因此,世界上不存在"沟通"
这件事,只存在"成功的误解"和"不成功的误解"。
一对陷入爱河的情侣,感受到的只是自己这个版本的幸福,从此一眼万年,感觉一切都
很短暂,好比幸福。佛经多以"如是我闻"开端,即阿难尊者言:我不知道释迦牟尼佛讲
了些什么,只是我听到他这样说。
我们总是被太多因缘所控。业力的风,从任何一个你想象不到的地方吹来。如果你不够
强壮,风吹向哪里,你就去向哪里。
具体到爱和情感的问题上,也许有一天,业力之风从遥远的卢旺达或玻利维亚吹来,于
是你不可救药地爱上你的卢旺达情人,或玻利维亚情人。
我的这一支佛教传承,是允许结婚的。我十七八岁的时候曾去问我的父亲,到底是选择
结婚,还是选择做一名僧侣。
父亲说:随你便,反正两者都一样麻烦。 当你遇到一个人,心里会产生像蝴蝶在心里
上下扑腾一般忐忑不安的感觉,接受它。只是从这种感觉产生的第一天起,就不要陷入
任何期待与希望,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便是一种适宜的感情。
在一些亚洲国家,佛教徒转而成为基督徒,或许只是因为基督教徒可以拥有华丽庄...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40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三毛:生命与爱
这世上的一切都很短暂。很多东西,不过一眼万年。
当我们思考的时候,是困惑。当我们开口的时候,是矛盾。因此,世界上不存在"沟通"
这件事,只存在"成功的误解"和"不成功的误解"。
一对陷入爱河的情侣,感受到的只是自己这个版本的幸福,从此一眼万年,感觉一切都
很短暂,好比幸福。佛经多以"如是我闻"开端,即阿难尊者言:我不知道释迦牟尼佛讲
了些什么,只是我听到他这样说。
我们总是被太多因缘所控。业力的风,从任何一个你想象不到的地方吹来。如果你不够
强壮,风吹向哪里,你就去向哪里。
具体到爱和情感的问题上,也许有一天,业力之风从遥远的卢旺达或玻利维亚吹来,于
是你不可救药地爱上你的卢旺达情人,或玻利维亚情人。
我的这一支佛教传承,是允许结婚的。我十七八岁的时候曾去问我的父亲,到底是选择
结婚,还是选择做一名僧侣。
父亲说:随你便,反正两者都一样麻烦。 当你遇到一个人,心里会产生像蝴蝶在心里
上下扑腾一般忐忑不安的感觉,接受它。只是从这种感觉产生的第一天起,就不要陷入
任何期待与希望,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便是一种适宜的感情。
在一些亚洲国家,佛教徒转而成为基督徒,或许只是因为基督教徒可以拥有华丽庄...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1
大乘发心绝对不是修自己,在大乘的观念里,根本就没有自己成佛这回事:
——这个世界是你自己的一个概念,所有的概念都是脆弱的。
——当你认为一个人是具备了慈悲的,另一个人是接受慈悲的,你自然就已经产生了高
下的分别。这种慈悲是宗教式的慈悲,当然,它也是很有力量的,但是这种慈悲要让你
成佛的话恐怕不太容易,因为真正的慈悲是平等。
——当我们希望一切众生都能成佛的时候,这种心态就是菩提心,它很有效。
——当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在他的见解里,在他的概念里,所有的众生都成佛了。
——真正的涅槃是不太受欢迎的。当你真正达到涅槃的时候,你证悟了空性,你失去了
一切可供参考的东西,不再有任何参考点,请记住这点。
——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打破所有的参考点,那就是成佛,因为佛教徒认为,只要
有一个参考点,你就会和它比较、和它竞争,你就会希望达到它,或者希望避免它,无
论哪种情况,都是造作,而任何的造作都是痛苦。
-钦哲教言
z**n
发帖数: 22303
42
大乘发心绝对不是修自己,在大乘的观念里,根本就没有自己成佛这回事:
——这个世界是你自己的一个概念,所有的概念都是脆弱的。
——当你认为一个人是具备了慈悲的,另一个人是接受慈悲的,你自然就已经产生了高
下的分别。这种慈悲是宗教式的慈悲,当然,它也是很有力量的,但是这种慈悲要让你
成佛的话恐怕不太容易,因为真正的慈悲是平等。
——当我们希望一切众生都能成佛的时候,这种心态就是菩提心,它很有效。
——当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在他的见解里,在他的概念里,所有的众生都成佛了。
——真正的涅槃是不太受欢迎的。当你真正达到涅槃的时候,你证悟了空性,你失去了
一切可供参考的东西,不再有任何参考点,请记住这点。
——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打破所有的参考点,那就是成佛,因为佛教徒认为,只要
有一个参考点,你就会和它比较、和它竞争,你就会希望达到它,或者希望避免它,无
论哪种情况,都是造作,而任何的造作都是痛苦。
-钦哲教言
z**n
发帖数: 22303
43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我今年上半年曾经很勤奋地阅读圣经
纯正的佛教也许和你看到的全然不同: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开示 ——2010年11月27日于北大博雅会议中心
简短地说,我们来这里真正目的是讲解佛教的智慧。佛教是否归于哲学是有争议的,
像philosophy这样一个名词,英文的这个字是从希腊文来的。如果用希腊文来讲
philosophy的字意的话,如同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所谈的内容一样,根据这
些人的理解,佛教并不是philosophy。我觉得可能中国“哲学”这两个字和西方的
philosophy定义不太一样。很多学者都认为佛教不是一个宗教,这一点我相当同意。佛
陀本人非常重要的宣说是:“来看”而不是“来加入”。佛教并不相信有一个万能的神
祈和创造者的存在,不相信有一个真实存在的灵魂需要被拯救才可以上天堂,否则下地
狱。同时佛教又有很多宗教性的仪式存在,并不排除这些东西。这就是佛教美妙的地方
。如果诸位到寺院中会见到很多宗教性的东西,比如像供香、供灯、供食物等。诸位也
许认为佛陀一定是饿了,需要人喂他东西吃;或认为建造寺院作为佛的家的想法,出家
人和出离者是佛陀的代表。一方面它变得很复杂,可是另一方面又很有用。所有修道的
“道...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44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信基督教呢?还是信佛教?
拜佛是礼师,在究竟的意义上并没有外在的佛存在,更不用说你们的上帝了。
宗萨钦哲仁波切金刚经开示节选:
为什么《金刚经》的内容如此难以接受?简单来说,是因为这部经在讲,整个佛法基本
上就像是一种安慰剂 , 不过,它是有效的,我们毫不怀疑安慰剂是有作用的。即便如
此,听到说佛法是一种安慰剂,是不是挺可怕的?
你不怕吗?我就怕。基本上,修道就是个骗局,我们所深爱的修道是假的。宗教可能指
着其它宗教说:「那个宗教是假的。」可是,除了佛教,没有别的修道宣称自己是假的
,这是个很重要的声明。
举例来讲,当佛陀说:「那些以相见我的人,拥有错误的见地。」像我们这样的普通读
者,马上就下意识地想,那佛一定是有其它的相,而不是描绘、雕刻或用木头、石头做
出来的相。
不过,即便我们所热爱的修道是一场骗局,即便它是安慰剂,它却是必要的安慰剂,必
要的骗局。为什么?因为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执着、束缚和串习,必须被斩断。
即使你意识到喝酒抽烟很明显会让你的身体和精神都受损,还是停不下来。你抽烟的习
惯,喝酒的习惯,变得很顽固,不过还没有金刚强。假如你最终采用了某种方法,去见
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医师,或者进行某种治疗,强...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45
你不理解很正常,因为整个西方就缺乏空性的见解,而这恰恰就是佛法最根本的见地,
宗萨钦哲仁波切的这篇开示深入浅出的介绍了空性的意义:
虽然“空性”是佛教最有名的教法之一,但它和“无我”以及“业力”一样,也是最常
被人误解的概念。
人们常认为“空性”就是空无所有,有的时侯则认为空性是没有了什么东西,譬如
说空杯子里没有茶。有些修行人误认为思想暂时停止的辽阔感就是空性,另外有些人则
认为.空性是隐藏在一般现象界或经验之后的某样东西,或某种隐藏次元,只有具定智
慧的人才能看得到。
这些误解是可以谅解的,因为佛法中空性的慨念非常难于了解,而我们唯一具有的,又
不足以表达或描述它。我们使用文字、片语所组成的语言来说话,在我们心中为每个字
和概念都创造了一幅图像,这些图像障碍了我们的沟通。“空性”超越了这些图像和概
念,只有从“没有这些图像”的观点上,才能讨论空性。
但由于我们没有这种影像,所以只要一讲到或想到“空性”,一般都设法先把心里
已经有的图像去掉,以我们假想的“空性”图像取代——这只是另外一张图像而已。因
此,我们的心企图捕捉或抓住“空性”的见地,这本身就是个错误。札巴妾臣曾说:“
若有执...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46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圣经对同性恋的看法和观点
宗萨钦哲仁波切对同性恋的看法:
提问:请问仁波切您是怎么看待同性恋的问题的?佛教里有指示吗?
仁波切回答:同性恋就像有些人用筷子,有些人用叉子一样。人类的习性是无止尽的,
我们无法因为一个人的习性而去判断他。
问:很想了解同性恋性行为有什么样的果报?
仁波切回答:同性恋性行为只是另一种形式的执着,它不应该被视做比有些人喜欢吃披
萨,有些人喜欢柠檬饭糟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
J*******g
发帖数: 8775
47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圣经对同性恋的看法和观点
那宗萨钦哲仁波切是和尚么?
为什么你能用他的话说明佛教是宽容的呢?别的和尚说话就不行了?
G****t
发帖数: 1799
48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耶稣的神通太小了 (转载)
虽然“空性”是佛教最有名的教法之一,但它和“无我”以及“业力”一样,也是最常
被人误解的概念。
人们常认为“空性”就是空无所有,有的时侯则认为空性是没有了什么东西,譬如
说空杯子里没有茶。有些修行人误认为思想暂时停止的辽阔感就是空性,另外有些人则
认为.空性是隐藏在一般现象界或经验之后的某样东西,或某种隐藏次元,只有具定智
慧的人才能看得到。
这些误解是可以谅解的,因为佛法中空性的慨念非常难于了解,而我们唯一具有的,又
不足以表达或描述它。我们使用文字、片语所组成的语言来说话,在我们心中为每个字
和概念都创造了一幅图像,这些图像障碍了我们的沟通。“空性”超越了这些图像和概
念,只有从“没有这些图像”的观点上,才能讨论空性。
但由于我们没有这种影像,所以只要一讲到或想到“空性”,一般都设法先把心里
已经有的图像去掉,以我们假想的“空性”图像取代——这只是另外一张图像而已。因
此,我们的心企图捕捉或抓住“空性”的见地,这本身就是个错误。札巴妾臣曾说:“
若有执着即非正见。”
可以这么说:无见就是正见。伟大的中观论师龙树菩萨曾说过:“我没有创造任何理论
上的见地,因此没有任何过失。”这句话指... 阅读全帖
J*******g
发帖数: 8775
49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耶稣的神通太小了 (转载)
有意思,前一阵那个嘁哩喀喳说 宗萨钦哲仁波切 说的属于和尚说的话,没有权威。不
知道佛教怎么看他说的对不对的。
是需要每个信徒自己理解?还是有一个标准,可以用来确定某些东西可以属于佛教的权
威说法,那些不属于?
是啊,每种宗教都是很复杂的,空性也需要解释很多。希望您能开导嘁哩喀喳,努力学
习佛法(他似乎对佛教比较感兴趣,而且不抵触),希望他能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学会
如何理解圣经经文。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