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 发帖数: 7944 | 1 非大智者不可以行善,思善,见善,言善即可。
原因是非大智者事实上根本搞不明白什么是善,大恶之事初见似善,若行之,大祸也。 |
|
|
S**U 发帖数: 7025 | 3 如实知见,是如实知见五蕴是无常、苦、无我,缘生。若想离苦,唯有以八圣道断烦恼(烦恼是苦因),则五蕴苦灭。如实知见四圣谛,也可以说是如实知见十二缘起的流转与还灭。
杂阿含846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
「何等为圣道如实知见?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
次经亦如是说,差别者∶
「何等为圣道如实知见?谓∶十二支缘起如实知见,如所说∶是事有故,是事有;
是事起故,是事起;如∶缘无明,行;缘行,识;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处;缘六
入处,触;缘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
悲恼苦,是名圣弟子如实知见。」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相应部55相应28经/恐惧怨恨已平息经第一(入流相应/大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
在一旁坐好后,世尊对屋主给孤独这么说∶
「屋主!当圣弟子的五恐惧、怨恨已平息,具备四入流支,以慧善见、善洞察了圣
方法,当他愿意时,他就能以自己记说自己∶『于地狱已尽,畜生界已尽,饿鬼界已尽
,苦界、恶趣、下界已尽,我是入流者,不堕恶趣法、决定、以正觉为...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 自 序
世尊住世之时,弟子普证大乘了义正法;若有宣说了义法者,普被信受。法末之季,去
圣日遥,人根益劣,魔强法弱;真悟者寡,错悟者众;众口铄金,凌驾于少数证悟者之
上,令证悟者独木难支,寡口难辩。学人复迷于表相,不具慧根,不信了义正法,少所
闻故;唯信末法通俗之说,而不知通俗之说违于圣谛,背圣道门,故此时节欲弘了义甚
深微妙正法者,极难!极难!
当知佛法背俗,末法时期通俗之说必非佛法;佛法之难修难证者亦在于此。尤以大乘别
教了义正法,甚深微妙,难可思议,唯证乃知,二乘无学尚不能臆测,岂真诸方道场法
师居士于此法末之季悉能证之?审如是者则大乘了义宗门正法即非甚深微妙之法也。是
故末法之季,了义正法必定迥异诸方通俗之说,不随流俗,孤芳自赏。
然菩萨证悟已,悯诸学人广受误导、随于假善知识堕于未悟言悟大妄语业中,心不自安
,不忍独善其身,遂弃孤芳自赏之心,投入邪说洪流之中,自任中流砥柱,欲救诸方学
人,乃有种种摧邪显正之举。
然诸学人无始以来,随于无明邪见,熏习已久,根深柢固,难可动摇,见善知识破邪显
正之说异于其所崇拜名师之通俗说法,情执所障故,反于善知识生瞋,拒不信受;令善
知识救拔彼等之... 阅读全帖 |
|
O******1 发帖数: 13088 | 5 又见善与恶的讨论。
这里出一个选择题,如果你穿越去了19世纪末,突然发现幼年的希特勒落水了,马上就
要淹死了。你当时已经知道了他后来的所作作为,救还是不救?
在这里,拯救一个落水儿童到底是善呢?!还是恶?! |
|
B***o 发帖数: 133 | 6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
2011-09-04 08:49:58 来源:净宗学会 作者:夏莲居居士 评论:0 点击:162
净宗学会课诵本之四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观自在菩萨章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观音圆通章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偈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藏教典,若显若密,言观音者,凡百数十部,法华,楞严,华严,三大部中,皆有观
音章,唯法华普门品流通最广,楞严圆通章,虽有别行之本,而持诵已少希矣。又于华
严观音章,则未见有别行刊印之本。良由华严经海,卷帙浩博,前后三译,遍读非易。
东晋义熙十四年,佛度跋陀罗初译六十卷,与唐证圣天册间,实叉难陀重译八十卷,均
非全部,迨贞元间,三藏般若所译四十卷出,始为灿然大备。东晋与唐初译本,观音章
均在入法界品中,仅有长行而无偈颂。贞元所译四十卷,统名曰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
行愿品,观音章即在其内。考诸唐代贞元十一年十一月,南天竺乌荼国,进奉梵夹,次
年六月,奉诏于长安崇福寺开译,十四年二月译毕。参加译事者,罽宾国三藏般若外,
如宣梵译语,笔受迥缀,润文校勘,证义证禅诸职,俱为一...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7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
2011-09-04 08:49:58 来源:净宗学会 作者:夏莲居居士 评论:0 点击:413
净宗学会课诵本之四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观自在菩萨章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观音圆通章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偈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藏教典,若显若密,言观音者,凡百数十部,法华,楞严,华严,三大部中,皆有观
音章,唯法华普门品流通最广,楞严圆通章,虽有别行之本,而持诵已少希矣。又于华
严观音章,则未见有别行刊印之本。良由华严经海,卷帙浩博,前后三译,遍读非易。
东晋义熙十四年,佛度跋陀罗初译六十卷,与唐证圣天册间,实叉难陀重译八十卷,均
非全部,迨贞元间,三藏般若所译四十卷出,始为灿然大备。东晋与唐初译本,观音章
均在入法界品中,仅有长行而无偈颂。贞元所译四十卷,统名曰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
行愿品,观音章即在其内。考诸唐代贞元十一年十一月,南天竺乌荼国,进奉梵夹,次
年六月,奉诏于长安崇福寺开译,十四年二月译毕。参加译事者,罽宾国三藏般若外,
如宣梵译语,笔受迥缀,润文校勘,证义证禅诸职,俱为一... 阅读全帖 |
|
Y****n 发帖数: 76 | 8 [转载] 原著: 固山额真宁
代善(1582-1648),爱新觉罗氏,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二子,初封贝勒。
明万历三十八年(1607),代善与兄长禇英跟随叔父贝勒舒尔哈齐(塔克世三子,
努尔哈赤同母弟)往徙东海瓦尔喀布的斐悠城,那里是一些刚依附满人的民众,
民心还不稳。乌拉贝勒布占泰得知后派将博克多率一万人阻挡。大军在行军途中,
晚上帅旗突然出现光亮,大概是有萤火虫或者沾到了磷粉。贝勒舒尔哈齐认为这
是不详之兆(古人实在是太迷信,不过代善好像例外,大概是初生牛犊不畏虎吧),
想要退兵,但代善认为不可。于是继续进军,收取了屯寨又在路上大败乌拉兵一
万余人。代善纵马驰骋,追上乌拉统兵贝勒博克多,用左手抓住其甲胄,右手将
其斩首。太祖嘉奖其奋勇,赐号“古英巴图鲁”。这是代善第一次在重大战阵中
出现并且立下大功获的了勇士的称号。
1613年正月,太祖努尔哈赤亲自领兵征讨乌拉,接连攻下逊扎,塔郭尔,多鄂谟
三城,可以说是势如破竹。与乌拉统帅布占泰的三万大军相持在富勒哈城,布占
泰驻守城中拒不出战。诸位将领都想与之作战,太祖说:“征伐大国,哪能使其
马上都无孑遗?”代善率众将回奏道:“我军将士饭饱马腾...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9 卷九
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
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欲习既除
。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身心
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
名大梵天。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
漏不动。名为初禅。
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圆满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如是一类。名少光天
。光光相燃。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吸持圆光。
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阿难。此三胜流。一切忧愁
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
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
。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世界身心。
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阿难。此三胜流
。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
三...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538 |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reamer 讨论区 】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转: 集福消灾之道—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n 3 22:51:52 2012, 美东)
http://a.bonze.cn/wlsjwz/305.htm
集福消灾之道—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
(卷一)
了凡弘法学会译整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缘起
劝读感应篇汇编启
太上感应篇
感应篇序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
人皆恶之。
刑祸随之。
吉庆避之。
恶星灾之。
算尽则死。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
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
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
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不履邪径,不欺暗室。
积德累功。
慈心于物。
忠孝。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缘起
科技愈发达,人心愈迷失,物质愈文明;道德愈堕落... 阅读全帖 |
|
|
S**U 发帖数: 7025 | 12 杂阿含447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众生常与界俱,与界和合,云何与界俱?谓∶众生不善心时与不善界俱,善心时
与善界俱;鄙心时与鄙界俱,胜心时与胜界俱。
时,尊者憍陈如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上座多闻大德,出家已久,具修
梵行。
复有尊者大迦叶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少欲知足,头陀苦行,不畜遗余。
尊者舍利弗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大智辩才。
时,尊者大目揵连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神通大力。
时,阿那律陀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天眼明彻。
时,尊者二十亿耳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勇猛精进,专勤修行者。
时,尊者陀骠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能为大众修供具者。
时,尊者优波离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通达律行。
时,尊者富楼那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皆是辩才善说法者。
时,尊者迦旃延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能分别诸经,善说法相。
时,尊者阿难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多闻总持。
时,尊者罗睺罗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善持律行。
时,提婆达多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习众...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3 杂阿含447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众生常与界俱,与界和合,云何与界俱?谓∶众生不善心时与不善界俱,善心时
与善界俱;鄙心时与鄙界俱,胜心时与胜界俱。
时,尊者憍陈如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上座多闻大德,出家已久,具修
梵行。
复有尊者大迦叶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少欲知足,头陀苦行,不畜遗余。
尊者舍利弗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大智辩才。
时,尊者大目揵连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神通大力。
时,阿那律陀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天眼明彻。
时,尊者二十亿耳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勇猛精进,专勤修行者。
时,尊者陀骠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能为大众修供具者。
时,尊者优波离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通达律行。
时,尊者富楼那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皆是辩才善说法者。
时,尊者迦旃延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能分别诸经,善说法相。
时,尊者阿难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多闻总持。
时,尊者罗睺罗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善持律行。
时,提婆达多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习众...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14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慈航法师 著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一、有无的判断
宇宙万有,森罗万象,世出世间一切法,千差万别,形形色色,我们要用甚么方法
去判断这法是有,那法是没有呢?据古来大德告诉我们,判断法的有无,要用五种方法
,佛经上叫做五量:一是现量,二是比量,三是圣教量,四是譬喻量,五是神通量。现
在分别说明如下──
甚么叫做现量?「量」是度量,例如:轻重要用秤量,长短要用尺量,好歹要用心
量,才能得到一个正确的认识。「现」有三种:一是现在,简别不是过去和未来;二是
现有,简别不是此刻未有的人物;三是现露,简别不是现在虽有,而隐藏在里面看不见
的东西。要具足现在、现有,和现露这三个条件,而不用意识思索能够直觉亲证到这境
界,才可以叫做真现量。在佛学上说:眼耳鼻舌身前五识去了别色声香味触五尘的时候
,那是直觉,以及定中缘境,正智契真如,第八识所缘的境界这都叫做现量。
甚么叫做比量?「比」是比较,真正的比量,要有宗旨、因由,和事例。这宗因喻
,叫做三支比量。例如:远见烟就知道彼处有火,看见有生的人物,就知道将来一定会
破坏,听到隔壁有说话的音声,就知道里面有人,这都是用... 阅读全帖 |
|
j********p 发帖数: 9680 | 15 邪见是十恶业中问题最大的一个
《佛藏经》中讲:“十不善中邪见罪重。何以故。世尊。邪见者垢常着心。心不清净。
”严格说来我们平素的执著妄想均是从我见、人见出发。都非正见。普通人想要解脱修
行,都要放弃不正确的见解,遵循世尊的教导,哪怕是开始依然有人我是非,但是只要
坚持不懈,定有脱离轮回的一天。就如经典所言“一切凡夫都无正见,但有随顺正见。
得柔顺忍。”如果连世尊的教导都不能尊从奉行,那么修行难以有所成就。
每个人的因缘不同,有人生来就能了达佛法大意,正见灼然。有人则理念不正、被种种
邪说纠缠。这是什么原因所致,而我们又怎么能够种下正见之因,获得佛法之益呢?
世尊为我们详细讲述了其中的原由: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邪智报。一者不能咨问智慧沙门婆罗门。
有这么十种原因能够导致邪智的果报。这十种原因导致的是邪见、理念错误、执著于不
正确的道理的果报。第一个原因就是不能请教有智慧的善知识。学习佛法一定会有疑问
。这是肯定的。很少有人能够完全没有怀疑、困惑、不解。当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时
候,一定要寻找这个答案。询问能够解答疑惑的善知识。这一点十分重要。没有疑惑、
解惑的过程,难以拥有正见智慧。
...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16 黄念祖老居士述
(以一九八九年于北京广化寺念佛七道场录音为基础)
五愿原文
一、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一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
涅槃者,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二·定成正觉愿》
二、设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魏
译·第十二愿》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夏会本
·第十三·光明无量愿》
三、设我得佛,寿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
三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魏译·第十五愿》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
,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五·
寿命无量愿;第十六·声闻无数愿》
四、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魏译·第
十七愿》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
,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七·诸佛称叹愿》
五、设我得佛,十...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7 第一节 学密者的省思
学密宗多年,各种开示都指称:密宗的戒定慧、见修行果、信解行证都较显教超胜
,利根精进者甚至可以即身成佛,比起显教需一大阿僧祇劫才能入初地,三大阿僧祇劫
才能成佛,差距实在难以想象。藏密强调自己观成佛菩萨的果位观修,来自历代成就上
师的灌顶与加持,因此精进求法修持,上焉者心契空乐明,证悟大手印;中焉者本尊观
想坚住,佛慢坚固;下焉者每天观修咒念不断,严戒精进,坚信临终时,必能光明解脱
或往生本尊刹土。
藏密典籍开示、观行知见,许多与显教不同;遇到戒律开遮持守、修学知见显密恰
好相反时,强调应依止胜妙的果地金刚乘见解,舍弃下劣的因地般若乘知见。“藏密超
胜显教”如果是事实的话,则密续开示、口诀导引开示,都应超胜或等同 释迦牟尼佛
的经典开示;藏密祖师证量,亦都应超胜或等同显教祖师证量。但为什么学了大手印、
大圆满、诵观空咒、入无分别平等住多年,执意识心不起妄念即是佛地真如,能离于三
界系缚,住于涅槃之境,即是轮涅不二,即身成佛;却连流通最普遍的《心经》都弄不
通,只知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在讲十八界的根源──第八识如来藏
,整篇《心经》都在描述第...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18 大家都知道,现在世界上流传的佛教主要有三大语系,即汉语系、藏语系和巴利语系。
无论哪个语系,只要是正宗佛教,都是以皈依三宝来衡量是否佛教徒,因为皈依的主体
对象是佛法僧三宝,所以皈依法也叫三宝皈依法,简称“三皈依”。但在很多人中流行
一种错误的说法,就是藏传佛教是四皈依,在皈依三宝之外多了一个皈依上师,这种说
法严重曲解了藏传佛教的教义,如果长此以往,说的人多了,或许谬误就会变成真理。
因此,这里大概谈谈我的看法。
归纳来说,鼓吹藏传佛教是“四皈依”的人概有三种:一种是不明藏传佛教教理教义,
见藏传佛教信徒念诵皈依颂时,在皈依佛法僧三宝之前还念诵皈依上师,因此想当然地
从念诵文句的数量误解藏传佛教的皈依法是“四皈依”,这种情况应该是多数;第二种
是汉语不通达的藏族人,包括堪布、活佛等,他们由于对汉语不是很精通,见汉族佛教
徒都说四皈依,也随顺着说四皈依;第三种是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刻意鼓吹藏传佛教
有四皈依,想以此来证明藏传佛教不是纯正佛教,以达到混淆是非的卑鄙目的。
藏传佛教并非有四皈依,理由有下面几点:
1.藏传佛教也是佛教,也信仰佛法僧三宝。
藏传佛教始自松赞干布时期,后由赤松德...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19 义净,俗姓张,字文明,法号义净。他于公元635年出生于山茌县山茌镇(今济南市长
清区张夏镇),公元642年出家于四禅寺(原名土窟寺,元朝时更名永庆寺)。
在中国佛教史上,义净大师(635—713)与东晋的法显大师和唐代的玄奘大师并称为中
国古代“三大求法高僧”,与后秦的鸠摩罗什大师、梁朝的真谛大师和唐代的玄奘大师
并称为“四大译经家”,被誉为中国古代海上求法第一人。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法、日
、韩等多种文字,对世界佛教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 双珠现世
义净,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出生在齐州山茌县(今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周
围的一座山庄。
义净的父亲和母亲都笃信佛法,平日以耕读度日,广作善事,闻名遐迩。
祖上曾当过东齐的郡守,后来看到兵荒马乱、豺狼当道,就隐居不仕。到了祖父和父亲
这两代,都恪守祖训,在州城旁的一处偏僻山村隐居。几间茅屋,几块薄田,依山傍水
,绿荫环抱。农活忙时,每天与农夫为伴,乡亲邻里相处得很好,互相帮助,不分你我
。平时教子读书,诵经礼佛,日子倒也过得快乐。
这一年,天气出奇地暖和,七个月内滴雨全无,河流枯竭。禾苗一天天枯萎,造成了多
年少见的灾荒,整个河南道和...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20 第一章 概说佛法与邪见
第一节 佛法二主要道--解脱道与大菩提道
第二节 邪见略说
第三节 评论邪见之原则
第一节 佛法二主要道--解脱道与大菩提道
各位同修菩萨! 阿弥陀佛!
今天首先要谢谢许老师,为这一场演说,让他忙了很久;也谢谢他在正法的弘传和护持
上的付出。再来要谢谢我们道场主人汤师兄、吴师姐,这样无私无我的奉献,使得这个
地方能够成就很多人。最后还要谢谢诸位对正法的护持信受,再加上用功的修行。这些
都值得我们感谢,所以,预先在这里跟大家道谢。阿弥陀佛!
今天要讲的是「邪见与佛法」。许老师提供了好多个题目给我,后来我就选了这个题目
;因为邪见是修学佛法最大的障碍,所以讲「邪见与佛法」来做一个辨正。今天要讲的
「邪见与佛法」,它的子题是「当今台湾之邪说外道及佛弟子应有之认识」,我们先来
谈佛法,然后再来谈邪见。
什么是佛法?有人说:「佛法就是讲四圣谛、十二因缘、八正道、三十七道品……等等
。」然而佛法不只是这样,因为佛法要分成两个大部分来说,一个部份是「解脱道」,
另外一个部分就是「菩提道」。什么是解脱道?解脱道就是讲如何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
方法与行门,这叫解脱道;那什么叫做菩提...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5594 | 21 杂阿含经中多次提到善法恶法,都是以断无常,离苦,灭尽为目的的,其他的一切法都
是要以这一最终目的为指导的,如果能帮助达到这一目的就是善法,阻碍达到这一目的
就是恶法。
比如:
第178经 “头衣烧然尚可暂忘。无常盛火应尽断。为断无常火故。已生恶不善法当断。
”
第255经 “愚痴无闻凡夫眼见色已。于可念色而起缘着。不可念色而起嗔恚。不住身念
处。故于心解脱.慧解脱无如实知。于彼起种种恶不善法。不得无余灭尽。”
第717经 "若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者。未生贪欲盖令不生。已生者令断。未生嗔恚.
睡眠.掉悔.疑盖令不生。已生者令断。未生念觉分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广。未生择
法.精进.喜.猗.定.舍觉分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广"
第726经 "莫作是言。半梵行者。谓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
第726经 "纯一满静。梵行清白。所谓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非恶知识.恶伴党.恶
随从。"
第780经 "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能令未生邪见不生。已生邪见令灭。未生正见令生
。已生正见重生令增广。"
第1238经 “现法离诸炽然。不待时节。通达现见。缘自觉知。是则善知识.善伴党。”
其中“断无常火”,...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5594 | 22 杂阿含经中多次提到善法恶法,都是以断无常,离苦,灭尽为目的的,其他的一切法都
是要以这一最终目的为指导的,如果能帮助达到这一目的就是善法,阻碍达到这一目的
就是恶法。
比如:
第178经 “头衣烧然尚可暂忘。无常盛火应尽断。为断无常火故。已生恶不善法当断。
”
第255经 “愚痴无闻凡夫眼见色已。于可念色而起缘着。不可念色而起嗔恚。不住身念
处。故于心解脱.慧解脱无如实知。于彼起种种恶不善法。不得无余灭尽。”
第717经 "若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者。未生贪欲盖令不生。已生者令断。未生嗔恚.
睡眠.掉悔.疑盖令不生。已生者令断。未生念觉分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广。未生择
法.精进.喜.猗.定.舍觉分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广"
第726经 "莫作是言。半梵行者。谓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
第726经 "纯一满静。梵行清白。所谓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非恶知识.恶伴党.恶
随从。"
第780经 "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能令未生邪见不生。已生邪见令灭。未生正见令生
。已生正见重生令增广。"
第1238经 “现法离诸炽然。不待时节。通达现见。缘自觉知。是则善知识.善伴党。”
其中“断无常火”,...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3 杂阿含784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邪、有正,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何等为邪?谓∶邪见、……乃至邪定。
何等为正?谓∶正见、……乃至正定。
何等为正见?谓∶说有施,有说,有斋;有善行,有恶行,有善恶行果报;有此世,有他世;有父母,有众生生;有阿罗汉善到善向有此世、他世,自知作证具足住∶『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相应部45相应8经/解析经
起源于舍卫城。
「比丘们!我将教导你们八支圣道,并解析它,你们要听!你们要好好作意!我要说了。」
「是的,大德!」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而,比丘们!什么是八支圣道呢?即∶正见……(中略)正定。
而,比丘们!什么是正见?比丘们!苦之智,苦集之智,苦灭之智,导向苦灭道迹之智,比丘们!这被称为正见。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path=SA0784.htm
南北传的对应经,为什么正见有不同的内容呢?
因为北传此经说的是世间正见,南传说的是出世间正见-四圣谛。试以阿含经来解释阿含经∶
ht...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4 ☆─────────────────────────────────────☆
Yisu (大头教主) 于 (Sun Mar 11 12:19:44 2012, 美东) 提到:
末法时代,每个修行人都希望能得遇善知识, 可是善知识在哪里呢? 从一方面来说, 善
知识其实不是找来的,而是修来的. 从缘起的角度看, 没有什么不是因缘际会. 遇见并
能亲近一个善知识也是如此. 那么什么是遇见一格善知识所需要的因缘呢? 其实就是我
们自己. 能不能遇见一个真正的善知识, 先要问我们自己有没有这样的福德, 说白了,
就是你凭啥? 天上没有白掉的馅饼, 一份耕耘才有一份收获. 所以与其我们在这里需愿
,不如去认真耕耘自己的三亩地, 切实做好布施,忍辱,戒律,襌定, 培养慈悲喜舍, 为利
益身边的每一个人区努力工作, 这些才是正道, 这才是得遇善知识的前提条件. 否则,
就是神佛满屋,你进去也不过看到一群缺胳膊少腿的老头老太太. 你不信, 你说我真的
遇见了一格善知识,神通广大, 还是那句话,你凭什么? 圣经中好像有一句话说一颗树是
不是好,看它的果实就好了. 其实是两方面的, 你能不能...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5 ☆─────────────────────────────────────☆
Yisu (一输就哭) 于 (Sun Apr 15 22:07:47 2012, 美东) 提到:
咱们这个论坛里经常有一些刚刚开始对佛法感兴趣, 但是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我在其
它的佛教论坛里请了这么个问题, 主要是针对大乘佛法的, 我精选了一些回答, 和这里
感兴趣的朋友们分享一下, 可以看的出来, 有深有浅, 大家也可以补充. 多少给那些想
了解佛法的朋友们一点方向..谢谢大家:
标题: 替希望了解大乘佛法的朋友问个问题
问: 经常在网上会遇见一些朋友, 开始对佛法感兴趣, 询问到底应该从哪个地方开
始入手。。在这里, 我想代问他们一些问题, 请这里的师兄们给出出主意:
1: 有那些书或佛经比较合适开始学习
2: 除了读佛经, 还有哪些心理上的准备, 或者说是见解上的初步树立。
3: 初步了解后, 下一步的大致方向又如何?
烦恼即菩提:
具体从哪里开始学佛,其实挺难讲。但对于藏传佛教道次第,个人认为一定要学,因为
佛法在理论上树立一个系统框架和修学路线图是非常重要的。藏传佛教各派都有自己的... 阅读全帖 |
|
d**********l 发帖数: 647 | 26 净土往生依靠信愿行,而不是戒定慧,只要信愿具足,念佛一生,念佛一声十声,都可
往生。因此,净土修行首先要建立信心,没有信心,就没有往生的意愿,念佛念的再好
,也难生净土。经里佛说此法门是极难信之法。而净土修行人,很容易被别人说服,转
修它门,而失去往生的机会。善导大师是净土二祖,大师所做观经四帖疏,目的就是纠
正它宗它派对净土的误解,为净土行人安心,让净土行人放心,万人修万人去。下面是
截取大师观经四帖疏里的关于净土行人信心的开示,十分精彩,实在是净土行人必读必
看之文。大师在最后以白河二道的譬喻再次帮助净土行人确立信心。我也找了一张白河
二道图。
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种。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已
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
。乘彼愿力定得往生。又决定深信释迦佛说此观经三福九品定散二善。证赞彼佛依正二
报。使人欣慕。
又决定深信弥陀经中十方恒沙诸佛证劝一切凡夫决定得生。
又深信者。仰愿一切行者等。一心唯信佛语。不顾身命。决定依行。佛遣舍者即舍。佛
遣行者即行。佛遣去处即去。是名随顺佛教随顺佛意。是名随顺佛愿。... 阅读全帖 |
|
q****n 发帖数: 4574 | 27 摘自
http://hi.baidu.com/wuliangshouzy/item/cac11ce5288b3a038d3ea8bf
定义:
诸比丘!云何为正语耶?诸比丘!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诸比丘!此
名之为正语。
——《相应部*大篇*道相应*无明品*分别》
正语的五个关键点:
比丘们,具有五个要素的言语为善说,而非不善; 为无疵,不为智者所责备。是哪五
个呢?“适时、真实、柔和、有益、慈爱而语”。——《增支部V.198》
撒谎的危险性
“我可以告诉你,如果一个人敢犯有一件事,那么就没有什么坏事他不敢做。这是一件
什么事呢?就是故意撒谎。”——《小部 Iti 25》
善巧选择讲话方法,以自我净化语行
何谓语行净化的四法?
有这种情况:某个人离于谎言、戒绝了谎言。当他被市镇会议、某个组织会议、亲戚的
聚会、行会、或者皇族叫去作证并对他说:“来告诉我们你所知道的,善人。” 如果
他不知道,他就说“我不知道。” 如果他知道,他就说“我知道。” 如果他不曾看
见,他就说“我不曾看见。” 如果他曾经看见,他就说“我曾经看见。” 这样,他
不会为了自己或他人、为了...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Yisu (yisnotme), 信区: Wisdom
标 题: 善与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13 13:17:56 2010, 美东)
我们一旦主张存在绝对的恶,那种主张本身就是对善的否定。善意味着是完全放弃
自我。因为“我”总是引起分裂。
艾伦•诺德:善与恶确实存在吗,还是仅仅是受条件制约的观点?有恶这回
事吗,如果有,那是什么?有罪这回事吗?有善这回事吗?真正的、深刻的善是什么?
克里希那穆提:今天早上我也在思考跟你的问题相同的主题。我在想,绝对的善和
绝对的恶是不是存在,比如基督教教义中的罪以及东方观念中的业——指会滋生更多苦
难、更多悲伤的行为,然而一旦脱离悲伤和痛苦的冲突,善就诞生了。我那天思考这个
问题是因为在电视上看到一些人在屠杀海豹的幼仔。太残忍了,我连忙扭头。杀生永远
是错的,不管是杀人还是杀动物。宗教人士——不是指信仰宗教的人,而是真正具有宗
教情怀的人——他们总是避免任何形式的杀生。当然,你吃蔬菜就是在杀蔬菜但那是最
微不足道的杀生,只是为了最单纯的生存,我不会把那...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Yisu (yisnotme), 信区: Wisdom
标 题: 善与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13 13:17:56 2010, 美东)
我们一旦主张存在绝对的恶,那种主张本身就是对善的否定。善意味着是完全放弃
自我。因为“我”总是引起分裂。
艾伦•诺德:善与恶确实存在吗,还是仅仅是受条件制约的观点?有恶这回
事吗,如果有,那是什么?有罪这回事吗?有善这回事吗?真正的、深刻的善是什么?
克里希那穆提:今天早上我也在思考跟你的问题相同的主题。我在想,绝对的善和
绝对的恶是不是存在,比如基督教教义中的罪以及东方观念中的业——指会滋生更多苦
难、更多悲伤的行为,然而一旦脱离悲伤和痛苦的冲突,善就诞生了。我那天思考这个
问题是因为在电视上看到一些人在屠杀海豹的幼仔。太残忍了,我连忙扭头。杀生永远
是错的,不管是杀人还是杀动物。宗教人士——不是指信仰宗教的人,而是真正具有宗
教情怀的人——他们总是避免任何形式的杀生。当然,你吃蔬菜就是在杀蔬菜但那是最
微不足道的杀生,只是为了最单纯的生存,我不会把那...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0 我们一旦主张存在绝对的恶,那种主张本身就是对善的否定。善意味着是完全放弃
自我。因为“我”总是引起分裂。
艾伦•诺德:善与恶确实存在吗,还是仅仅是受条件制约的观点?有恶这回
事吗,如果有,那是什么?有罪这回事吗?有善这回事吗?真正的、深刻的善是什么?
克里希那穆提:今天早上我也在思考跟你的问题相同的主题。我在想,绝对的善和
绝对的恶是不是存在,比如基督教教义中的罪以及东方观念中的业——指会滋生更多苦
难、更多悲伤的行为,然而一旦脱离悲伤和痛苦的冲突,善就诞生了。我那天思考这个
问题是因为在电视上看到一些人在屠杀海豹的幼仔。太残忍了,我连忙扭头。杀生永远
是错的,不管是杀人还是杀动物。宗教人士——不是指信仰宗教的人,而是真正具有宗
教情怀的人——他们总是避免任何形式的杀生。当然,你吃蔬菜就是在杀蔬菜但那是最
微不足道的杀生,只是为了最单纯的生存,我不会把那称为杀生的。我们注意到,在印
度、欧洲、美国,战争中的杀生是大众接受的,战争就是有组织的谋杀。此外还有用语
言、用手势、用眼神、用鄙视“杀”人,这种杀生也是宗教人士所谴责的。但尽管如此
,杀生一直在继续,杀生、暴力、残忍、傲... 阅读全帖 |
|
n*********s 发帖数: 256 | 31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713.htm
开宗明义章第一
【章旨】这一章书,是全部孝经的纲领。它的内客,就是开示全部孝经的宗旨,表明五
种孝道的义理,本历代的孝治法则,定万世的政教规范,列为一经的首章。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
乎?’
【白话】有一天,孔子在他的家里闲坐著,他的弟子曾参,也陪坐在他的一旁。孔子说
:‘古代的圣王有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拿它来治理天下,天下的人民,
都能够很和气的相亲相敬,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不会相互的愁恨。这个道德的妙用
,你知晓吗?’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白话】曾子听了孔子给他讲的这一段话,道理很深,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开他的坐位
站起来,向孔子答对说:‘我曾参很鲁钝,不大聪敏,怎么能够知晓这样深奥的道理呢
?’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白话】孔子因曾子很谦恭的起来答对,就告诉他说:‘前边所讲的至德要道,就是孝
道,这个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发点。你先坐下,我慢慢... 阅读全帖 |
|
n*********s 发帖数: 256 |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mily 讨论区 】
发信人: newcomments (New Comments), 信区: Family
标 题: (转载)孝经白话注解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4 03:06:08 2017, 美东)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713.htm
开宗明义章第一
【章旨】这一章书,是全部孝经的纲领。它的内客,就是开示全部孝经的宗旨,表明五
种孝道的义理,本历代的孝治法则,定万世的政教规范,列为一经的首章。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
乎?’
【白话】有一天,孔子在他的家里闲坐著,他的弟子曾参,也陪坐在他的一旁。孔子说
:‘古代的圣王有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拿它来治理天下,天下的人民,
都能够很和气的相亲相敬,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不会相互的愁恨。这个道德的妙用
,你知晓吗?’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白话】曾子听了孔子给他讲的这一段话,道理很深,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开他的坐位
站起来,向孔子答对说:‘我... 阅读全帖 |
|
x*****3 发帖数: 89 | 33 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像化金蝉
(1) 重构玄奘的前世今生
(2) 玄奘的玄机
(3) 菩萨做买卖的水平
(4) 波澜起伏的水陆大会
(5)佛祖的袈裟
(6) 太宗与玄奘
PDF TXT订阅 PDF订阅 mp3播客 mp4播客
(1)重构玄奘的前世今生
贞观十三年,岁次己巳,九月甲戌,初三日,癸卯良辰。这一刻开始,乃是天地同 心
、人间有愿,天上地下都安排好了,人心善念开启,于是天地人三才济会,龙集贞 观
,东土众生获得救赎的机缘,终于凑齐。
通过这个事情,你就知道,人世间忽然一种修行法门的出现和兴起,人间只是整个事件
的多米诺骨牌的最后一粒而已,决定的根源因素,并不在人世间,人也决定不了。但是
人世间掌握着选择权,如果人不选择,再美好的安排也是枉然,没用。难道人很厉害吗
?厉害个鬼呀,要是人厉害,就不会总是堕入愚昧狂暴狡诈等等的弱智状态了。但是为
啥人类拥有选择权呢?因为这一些安排都是为了人的。
话说选中了陈玄奘来主导超度法会,我们看看他水平行不行。这水陆大会一共要七七四
十九日,然后七日一会。当到了第一次七日正会,玄奘请唐王来。菩萨和木咤变化了也
来参观他...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633 | 34 观:超越边见,突破无明的开始
越尘居士
常在闲谈中听人讲:破无明要靠智慧,慧由定生。定如何生慧?通过观,所谓观慧
是也。什么是观?佛门用观字的地方甚多,用以处理不同问题。如净土十六观中前几观
主要是为了迅速集累白净业,不净观对治贪,天台空假中三观各有所摄,而密宗中观想
种类之多不胜枚举,非可尽述。但与智慧直接相关的观,用中文讲包括观想与观察,梵
文中有二,毗婆舍那——指以思维分析为重心者和三摩钵提——指以体察等持为重心者
。本文将以简介毗婆舍那为主,稍及三摩钵提。
怎么观,观什么?常听人答曰观心,或曰观如幻,或曰观八不,或曰观真实,或曰
观真如体性等等。都对,只可惜是讲给会家子听的,不会的人听不懂。如今学观要如何
做起,哪些是基本原则?以笔者一管之见,有几点值得事先搞清。第一,观的根本出发
点不在于立而在于破:破除一切错见执着。毗婆舍那以破错见为重心,进而初步契入空
性;三摩钵提以破执着串习(这是细错见)为重心,逐步于空性巩固深入。在深入破除
错见之过程中,行人得以契入空性:并非得到真理,而是真如法尔自显现。如果企图观
得什么,一开始方向就不对更谈何结果。科学发...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35 【南传中部】第41经 萨罗村婆罗门经
萨罗村婆罗门居士众白世尊曰∶「卿瞿昙!以何因、何缘,于此有一类有情,身坏命终
后,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耶?又,卿瞿昙!以何因、何缘,于此有一类有情,身
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界耶?」
世尊曰∶「居士等!因非法行、非正行,如是此有一类有情,身坏命终后,生于恶生、
恶趣、堕处、地狱。居士等!因法行、正行,如是于此有一类有情,身坏命终后,生于
善趣、天界也。」
彼等曰∶「我等依卿瞿昙之略说,不能详细分别理解其意义。如是卿瞿昙能为我等说法
则甚幸也,我等则依瞿昙之略说,得详细分别理解其意义。」
世尊曰∶「居士等!若然,汝等谛听、善思惟之,予将说之。」
萨罗村之婆罗门居士众应诺世尊∶「卿!愿乐欲闻」
世尊言曰∶
「居士等!依身有三种非法行、非正行,依口有四种非法行、非正行;依意有三种非法
行、非正行。居士等!云阿依身有三种非法行、非正行?于此有一类杀生者∶残忍、手涂
血,专事杀戮、对于生类无慈悲心。又有不与取者∶凡他人之财物,或在村里、或在森
林,不与而盗取者也。又有爱欲邪行者∶凡为母所护,为父所护,为父母所护,为兄弟
所护,为姊妹所护,为亲族所护,有... 阅读全帖 |
|
l**a 发帖数: 5175 | 36 (一)各种论说:
壹. 西欧哲学家看人性的善恶
西方学者对人性的研究,是近百年的事。关于人性善恶的学说,计分为四种观点:
一、人性为恶说。西方的人生邪恶说,是基于邪恶的世界观而来。中世纪前期寺
院派的教育(MonasticEducation),根据这种人性观点,以厉行僧侣训炼,养成天国公
民为目的;锻炼意志,禁制欲念为手段。中世纪后期经院派的教育(
scho1asticEducation),力求避免恶劣活动之可能机会,彻底涤除其所视为邪恶之性质
。奥古士丁的「忏悔录」及「神国」两书,皆述及旧约的记载,人类始祖亚当误用自由
,以致犯罪,殃及子孙。神学加尔文派亦认为:亚当被逐出伊甸园的结果,不仅超自然
的禀赋遭取褫夺,其人性亦腐化,人性既已堕落,决不能无神助而自己再起。文艺复兴
与宗教改革之际,罗马教廷的腐败,人生行为全被私利所支配。欲制定法律或建立国家
,必须先定人都是恶的,随时随地表现其性恶,确在当时的环境中反映着。
二、人性为善说。此说只流行于哲学家和教育家之间。他们根据人性物性之自然
,以求共同的理性与法则。辛尼迦(Seneca.4B.C.-65A.D.)说:「善何以认识?顺乎自
... 阅读全帖 |
|
k**n 发帖数: 3989 | 37 647、见弥勒,有佛缘
熊向在那儿挠脑门,一时没琢磨太明白,法澄大师的神通修为超出他的理解也正常
。法澄看着于泠善又说道:“其实那老和尚是不是我并没有关系,叫法澄大师也罢,叫
和尚大师也好,并无分别。你该赞就赞,该质疑就质疑,搞清楚了之后该道歉就道歉。
贫僧自己尚不在意自己留不留名,你难道还要为贫僧在意吗?于掌门啊,我佛门虽
不太讲究那么多说法,但也知正法修行次第,你破妄大成已有二十八年,度过真空已有
十六年,却迟迟不得迈入脱胎换骨门径,也是有原因的。”
于泠善向法澄大师拜谢,然后又朝成天乐道:“方才法澄大师提起白庄主也曾用雷
锋之名,我也知成总与白庄主私交甚密。假如是白庄主出手拿下了苏渔隐又不欲扬名,
请成总替我转达谢意!”
成天乐笑着摇头道:“我和白庄主的私交确实不错,他也帮过我很多忙,但拿下苏
渔隐之人并非白庄主。至于你的谢意,有机会我自会转达。”
法澄叹了一口气,手指于泠善又说道:“雷锋就是雷锋,借用这个名号或被冠以这
个名号的人多着呢。是小白如何,不是小白又如何?难道若是小白所为,于掌门就当钦
佩;非小白所为,于掌门就要质疑吗?”[惊门... 阅读全帖 |
|
n*********s 发帖数: 256 |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Belief
标 题: 转:索达吉堪布答:十善是不是一种教条?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0 01:18:57 2013, 美东)
索达吉堪布答:十善是不是一种教条?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3日
来源: 作者:索达吉堪布
352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问:十善是不是一种教条?
索达吉堪布答:除了三皈依以外,佛教中还提倡十善,也就是要行持十种善业,
断除十种不善业,以此规范人们的行为。
十不善业包括:身体的三种不善业,杀生、偷盗、邪淫;语言的四种不善业,妄
语、粗语、离间语、绮语;意识的三种不善业,贪心、嗔心、邪见。断除了这十不善业
,即是十善业。
这些要求,实际上适合每一个人。大家也可以想想,普通人需不需要行持十善,
断除十种不善?肯定需要。所以,佛教徒应当遵守的,非佛教徒也不例外,只有这样,
才算是一个合格的人。
下面对十善进行具体分析:
1)身体的三种善业
一、不杀生:在这个世界上,不杀生的根本是不杀人,这是任何国家都要奉行的
法律。
不过,现在...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39 如何理解《正见经》里善不善(根)、食、四圣谛、十二支缘起与漏等彼此的关系呢?
根据坦尼沙罗比丘(Thanissaro Bhikkhu)与菩提比丘(Bodhi Bhikkhu)分别英译的《正见经》简介,我们可得到以下的了解∶
善不善(根)与食
《正见经》里,舍利弗先提出两个四圣谛结构的基础概念─善不善以及食的概念。善不善业牵涉到的是因果法则,即业果的关系,而业是决定一个人苦乐经验的特殊角色。不善业产生苦,善业带来乐,探究善和不善业的根源,终究将会追溯到心。
根的功\\\能是从泥土中吸取滋养,那么善不善根的「根」象征意谓著,善不善行为的根要从什么地方吸取它们的养分呢?这间接说明了为何经文在善不善之后以滋养(包括精
神与物质的食粮)为主题。食的概念意味是否熟练、善巧地运用滋养,如果心是被不善法滋养,它会因失去营养而被征服;如果是善法,它将因此而得到更多滋养的抚育。因此,舍利弗尊者以食物的四重结构∶食、食的来源、食灭和食灭的方法,将善不善(果)与滋养(因)的因果关系相结合。
四圣谛
将相同的架构(这是什么、它的来源、它的消除、消除的方法)应用到佛陀教法的核心─苦,而产生了四圣谛。舍利弗以这种方 |
|
m*********2 发帖数: 748 | 40 看到了斑竹的置顶声明,但似乎这里最近还有不少有关法轮功的文章,所以冒昧一贴,
在此仅请斑竹谅解,这帖意在劝善救人,谢谢
更多真相, 请到真相之光俱乐部
http://www.mitbbs.com/club_bbsdoc2/everybodydeservestruth_0.htm
文/河北大法弟子 心莲
【明慧网二零一三年十二月十三日】嫁进婆家才知道婆家真是一个特殊的家庭。
公公溺爱五个孩子,无论孩子做得对与错,他从来不教育,任其自由成长;婆婆是个不
会过日子的人,手里有一个钱得花两个,不知节俭;家里的土地、果树不比别人家的少
,可家里没有任何一点积蓄,借钱就要花个精光。婆婆都活到五十多岁了,从来没见过
存折是什么样。婆婆还有玩牌、抽烟的坏习惯。在农村每年家家都收许多柴禾,婆婆家
做饭从来只烧煤球或液化气。我有两个妯娌嫂,她们对公婆的意见特别大。我进门不久
,她俩便对我数落公婆的不是,还说进了这个家门真是瞎了眼睛。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我的父母正直、善良、勤劳、节俭。我母亲对我爷爷特别孝敬。我
来到这个家里以母亲为榜样孝敬公婆。我每天上班,两个孩子由丈夫看管,婆婆天天出
去耍钱,我也从来不...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662 | 41 索达吉堪布答:十善是不是一种教条?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3日
来源: 作者:索达吉堪布
352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问:十善是不是一种教条?
索达吉堪布答:除了三皈依以外,佛教中还提倡十善,也就是要行持十种善业,
断除十种不善业,以此规范人们的行为。
十不善业包括:身体的三种不善业,杀生、偷盗、邪淫;语言的四种不善业,妄
语、粗语、离间语、绮语;意识的三种不善业,贪心、嗔心、邪见。断除了这十不善业
,即是十善业。
这些要求,实际上适合每一个人。大家也可以想想,普通人需不需要行持十善,
断除十种不善?肯定需要。所以,佛教徒应当遵守的,非佛教徒也不例外,只有这样,
才算是一个合格的人。
下面对十善进行具体分析:
1)身体的三种善业
一、不杀生:在这个世界上,不杀生的根本是不杀人,这是任何国家都要奉行的
法律。
不过,现在的法律规定,不能杀害已出生的人,而杀害未出生的胎儿,即堕胎,
却是允许的。这有点不太合理。为什么人在肚子里可以杀,出生之后就不能杀了呢?这
在逻辑上说不过去。但由于没有法律制止,如今中国的堕胎现象非常严重,据官方数字
显示,每年记录在案的堕胎手术,就... 阅读全帖 |
|
Z******O 发帖数: 37 | 42 从六道中各道转生为人,都带来了一些独特的习气,通过这些习气我们就可以判断自己
或他人究竟是从哪一道投胎转世而来。对此,《大宝积经》卷第七十二中有详细记载:
世间所有众生的身体、长相,一切皆是因果;世人的身形相貌、言行举止、行动作为,
没有一个众生是无“习气”的,每个众生的习气都是有来由的,端看此人的外相、言行
、动作就可以知晓,从六道中何处来。
习气就像大蒜的气味一样,即使将它碾碎了,洒上香水,也难以消除,物以类聚,众生
也因习气群聚,制造共业。
从地狱中出来生于人间的众生
1.听他的声音,嘶破得像驴骡在发声,声音很大,且匆匆吼唤又很暴戾急躁。
2.此人常常是言而少信、多诳语,让人难以相信,像没有亲友似的人。
3.此人长相丑陋,且不敬师长、不信正法。
4.不孝不义、无惭无愧心。
5.好行杀生事、常造作诸多恶事。
6.此人短命不得长寿。
7.见善难发菩提之心。
8.综观以上,这种人注定在死后再堕回三恶道中去。
从畜道中出来生于人间的众生
1.此人神智暗钝,为人处世愚蠢,又少智慧,无分寸,懈怠又懒惰。
2.多贪多食,不挑粗细(什么肮脏都吃,还洋洋得意无所谓)。
3.个性是又拗又戾,讲话很唐... 阅读全帖 |
|
Z******O 发帖数: 37 | 43 从六道中各道转生为人,都带来了一些独特的习气,通过这些习气我们就可以判断自己
或他人究竟是从哪一道投胎转世而来。对此,《大宝积经》卷第七十二中有详细记载:
世间所有众生的身体、长相,一切皆是因果;世人的身形相貌、言行举止、行动作为,
没有一个众生是无“习气”的,每个众生的习气都是有来由的,端看此人的外相、言行
、动作就可以知晓,从六道中何处来。
习气就像大蒜的气味一样,即使将它碾碎了,洒上香水,也难以消除,物以类聚,众生
也因习气群聚,制造共业。
从地狱中出来生于人间的众生
1.听他的声音,嘶破得像驴骡在发声,声音很大,且匆匆吼唤又很暴戾急躁。
2.此人常常是言而少信、多诳语,让人难以相信,像没有亲友似的人。
3.此人长相丑陋,且不敬师长、不信正法。
4.不孝不义、无惭无愧心。
5.好行杀生事、常造作诸多恶事。
6.此人短命不得长寿。
7.见善难发菩提之心。
8.综观以上,这种人注定在死后再堕回三恶道中去。
从畜道中出来生于人间的众生
1.此人神智暗钝,为人处世愚蠢,又少智慧,无分寸,懈怠又懒惰。
2.多贪多食,不挑粗细(什么肮脏都吃,还洋洋得意无所谓)。
3.个性是又拗又戾,讲话很唐...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44 索达吉堪布
问(15):汉传佛教的天台、华严等宗派,都是以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作为大乘佛教的基
础思想,而以《涅槃经》中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的思想作为大乘佛教的
圆满教法。可是在藏传佛教中,似乎是以中观般若见为最高正见。而按照汉传佛教来看
,般若的性空见和一切众生皆能成佛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知见。我想知道的是,藏传佛
教在中观见的指导下,是如何将两种不同层面的内涵统一在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中?
答:藏传佛教的所有教派一致公认,显宗中的最高正见为中观见,若以为汉传佛教的最
高正见为唯识宗的见解,只有藏传佛教才将中观见当成最高见解,这实在是不懂佛教教
义的表现。唯识宗的见地与中观正见孰高孰低的判断,并不以汉地、藏地的地域之分而
见分晓,判定二者谁最究竟的唯一依据只能是佛经经论。正是在教证、理证的推导下,
藏传佛教界才将中观见奉为显宗的最高正见。而藏地的中观传承皆禀自善解佛陀密意的
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是释迦牟尼佛亲自授记过的当在自己涅槃后完全通达佛法奥义并能
弘扬圣教的大菩萨。世尊曾亲口在《楞伽经》中授记说:“南方碑达国,有吉祥比丘,
其名呼曰龙,能破有无边,于世弘我教,善说无上乘,证得欢...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