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灭时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发帖数: 1
1
应成派中观虽然不许唐僧(释摩诃衍)之意识无思无观、无分别,实际上却仍然妄想
著:若能灭除意识所有妄想分别,即可成就般若经中世尊所说之无分别智。因此攀缘于
大乘经及弥勒菩萨所说大乘奢摩他、毘钵舍那之修法,曲解论中所说证奢摩他之无分别
定即是证得一切法无自性性,即是证得无分别智之智体。因此莲花戒于《修次中篇》中
说:“若不修习以慧观察诸法自性,唯一修习弃舍作意,终不能灭所有分别,终不能证
无自性性,无慧光故。”莲花戒虽不许唐僧之唯一修习弃舍作意,彼等亦不能否定经中
所说菩提性之无觉无知、无分别相等法义;为使他人认定彼等所修所证属于大乘佛法,
便以般若之无分别作为假想标的,因此于名相上说要灭除意识之所有分别,以为就能符
合经中所说之无分别菩提性。然而,应成派中观之中心思想是:若不于绳上计蛇,即无
蛇及蛇之自性可分别,只要了知无此蛇之执著境,就是无蛇之念及无蛇之作意,当时若
能这样观察,所得之智慧就是无分别智,故意识不可不思惟、分别与观察;而其所说之
“灭所有分别”,乃是指灭除对于绳上妄计假立之蛇与蛇自性之所有分别与作意。其中
所说之“绳”即是五阴,“蛇”乃是我之执著;而我见之所缘,应...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诸法实相即缘起性空的中道?
释印顺在《般若经讲记》中说:“佛陀创觉了诸法实相,即缘起性空的中道。”1
然而,他所谓的“诸法实相”与“缘起性空的中道”却不是佛陀所开示的中道实相——
第八识真心如来藏;而是否定第七、第八识而说的无因唯缘之意识心中“缘起性空、一
切法空”的概念,本质即是无因论、断灭空的六识论恶邪见。但释印顺却又怕被说是断
灭见,因此就施设建立了“意识细心”及“灭相真如”,正是兼具了断常二见,完全落
在二边,哪里会有中道可说!
佛法所说真正的中道是指胜义谛的真实中道,也就是诸法实相—第八识真心如来藏
—之涅槃中道体性。譬如《央掘魔罗经》卷 4:
(佛告文殊师利:)“是故如来说一乘中道离于二边,我真实、佛真实、法真实、
僧真实,是故说中道名摩诃衍。”尔时,央掘魔罗白佛言:“世尊!众生不知中道,妄
想说余中道。”2
就如经中所开示的,此唯一佛乘的大乘中道才是真正的中道,但因甚深微妙故众生
难知难解,因此世尊虽然在初转法轮时即已为众生宣演此涅槃本际之中道实相,然二乘
人不知不解唯一佛乘的胜妙义理故,闻佛开示后就解读成二乘法修行事相上之中道。譬
如《中阿含经》卷 43〈根本分别品〉:
莫求欲乐极下贱业、...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538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Wisdom
标 题: 转: 佛教对减劫三灾的悬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19 19:51:47 2012, 美东)
佛教对减劫三灾的悬记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8日
来源:摘自《净土宗教程》(宗教文化出版社) 作者:大安法师〔魏磊〕
2027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释尊在大小佛典中,对宇宙的成住坏空的规律及情况,多有陈述。目前吾人所居的
时间属住劫(又称贤劫,此劫有千尊佛出世)。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四中劫为一大劫。
八十小劫为一大劫(约有十三亿余年)。在成住坏空四劫中,吾人现处住劫,住劫有二
十番增减之久。现在正是住劫减劫的第九小劫,后八劫没有佛出世,只有第八劫有四轮
王出世。第九减劫之初,人寿八万四千岁,过一百年减一岁,减至六万岁时,有拘留孙
佛出世,六万岁减至二万岁时,迦叶佛出世(其时即入劫浊),释迦本师出世时,人寿
百岁。七千年后,人寿十岁,佛法灭尽。入第十增劫,过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
后入减劫,减至八万岁时,弥勒佛出世,住世六万岁,... 阅读全帖
w***s
发帖数: 2658
4
realbeyond转贴不力,俺先试试
“屁王贴”
取河面之无根浮萍,晒干研成粉末,于倒茶之际撒在茶杯之中,客人喝下之后,日
放千屁不成问题。到下次大解之前,不会失效,常规医院是查不出来的,除非你碰到另
一个“秘术”高手。

“千杯不醉”
菜花,对,就是菜花,想不到吧?用菜花的花,晒干研成粉末,喝酒之前,服大约
一指甲(Tag、wiki)盖的份量,保证日饮千杯而不倒。公关之必备良药。学名是葛花。

“竹篮打水”
取大量蛙卵(这个比较难办,自己到河边找吧),加少许清水,搅成无色胶状物。
表演之前右手涂满这种“胶体”,在你向大家展示竹蓝到底有多少个窟窿的时候,右手
仔细的在竹蓝表面抹一把,以确保每个窟窿都已抹上这种胶状物。OK,现在用它来打水
吧。

“油锅取物”
这个大家看得多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没多大秘密可言。俺这里的方法就是
在油里倒入适量的醋,醋的密度大,会沉。加热...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538
5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转: 佛教对减劫三灾的悬记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Wisdom
标 题: 转: 佛教对减劫三灾的悬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19 19:51:47 2012, 美东)
佛教对减劫三灾的悬记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8日
来源:摘自《净土宗教程》(宗教文化出版社) 作者:大安法师〔魏磊〕
2027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释尊在大小佛典中,对宇宙的成住坏空的规律及情况,多有陈述。目前吾人所居的
时间属住劫(又称贤劫,此劫有千尊佛出世)。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四中劫为一大劫。
八十小劫为一大劫(约有十三亿余年)。在成住坏空四劫中,吾人现处住劫,住劫有二
十番增减之久。现在正是住劫减劫的第九小劫,后八劫没有佛出世,只有第八劫有四轮
王出世。第九减劫之初,人寿八万四千岁,过一百年减一岁,减至六万岁时,有拘留孙
佛出世,六万岁减至二万岁时,迦叶佛出世(其时即入劫浊),释迦本师出世时,人寿
百岁。七千年后,人寿十岁,佛法灭尽。入第十增劫,过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
后入减劫,减至八万岁时,弥勒佛出世,住世六万岁,...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佩玛·丘卓的《当生命陷落时——与逆境共处的智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0 12:28:24 2014, 美东)
佩玛·丘卓是创巴仁波切最杰出的大第子之一,是西藏金刚乘比丘尼,同时也是甘波修
道院院长,该修道院是北美第一座藏密修道院。
佩玛·丘卓的书有许多有用的建议,她告诉我们佛法如何帮助读者面对现代生活的
严峻现实——包括恐惧、绝望、愤怒,还有控制不了的自己的生活感觉。
内容简介
本书能打开你的慧眼,让生活更踏实、喜乐。它是西藏金刚乘比丘尼佩玛t丘卓对弟子
的开示记录,全书共22篇,看起来是一篇篇独立的开示,实际上是一盏盏精神生活的明
灯,能照亮你心中的晦暗,打开无名的心结,是最具启发性的现代实修经典。
佩玛·丘卓以信手拈来、才华横溢的弘法风格,将藏密大手印直下透视的立断智慧,融
合西方心理学对内在现象的诠释技法,帮助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以平和、慈悲而又充满
着幽默的无求之智,勇敢而...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456
7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唐西天竺沙门 伽梵达摩 译
御制大悲总持经咒序
朕闻观自在菩萨誓愿。入微尘国土。拯拔一切有情。离诸苦趣。故说是无量功德总
持经咒。世间善男子善女人。一切众生秉心至诚持诵。佩服此经咒者。种种恶趣。种种
苦害。咸相远离。咸得圆融。超登妙道。若此海波沾濡。下风吹触。业释障消。获是胜
果。非但耳之所闻。实目之所睹。明效大验者也。若智慧福德之士。根器深厚。坚持佩
诵。勤行不辍。又能广为演说是经咒。功德不可思议。若薄福不信者。亦心生信解。亦
得同超佛境。真实不虚。夫观世音誓愿弘深。发大悲心。以济度群生。朕君临天下。闵
众情之昏瞀堕五浊。而不知以此经咒。用是方便。觉悟提撕。俾一切庶类。皆超佛域。
又况如来化导。首重忠孝。凡忠臣孝子。能尽心以事君。竭力以事亲。所作所为。无私
智陂行。广积阴功。济人利物。又能持诵是经咒。则跬步之间即见如来。若彼不忠不孝
不知敬畏。则鬼神所录阴加谴罚。转眄之间。即成地狱。盖善恶两途。由人所趋。凡我
众庶。宜慎取舍。书此以为劝。
永乐九年六月  日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补陀落...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 佛教对减劫三灾的悬记
佛教对减劫三灾的悬记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8日
来源:摘自《净土宗教程》(宗教文化出版社) 作者:大安法师〔魏磊〕
2027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释尊在大小佛典中,对宇宙的成住坏空的规律及情况,多有陈述。目前吾人所居的
时间属住劫(又称贤劫,此劫有千尊佛出世)。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四中劫为一大劫。
八十小劫为一大劫(约有十三亿余年)。在成住坏空四劫中,吾人现处住劫,住劫有二
十番增减之久。现在正是住劫减劫的第九小劫,后八劫没有佛出世,只有第八劫有四轮
王出世。第九减劫之初,人寿八万四千岁,过一百年减一岁,减至六万岁时,有拘留孙
佛出世,六万岁减至二万岁时,迦叶佛出世(其时即入劫浊),释迦本师出世时,人寿
百岁。七千年后,人寿十岁,佛法灭尽。入第十增劫,过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
后入减劫,减至八万岁时,弥勒佛出世,住世六万岁,正法像法各六万岁。第十减劫后
,从第十一至第十四劫无佛出世,至第十五劫有九百九十四佛出世,从第十六至第十九
劫无佛出世,第二十劫增到八万四千岁时,楼至佛出世,住劫圆满。
如是凡经二十番,入于坏劫,则火水风大三灾,次第发现。(1)火灾,于坏劫...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9
四大菩萨
(无边的愿行—普贤菩萨)
文珠法师讲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六日于香港九龙政府文化中心
一、普通众生的愿行
二、出家修行的愿行
三、普贤菩萨的愿行—普贤菩萨的故事
三、普贤菩萨的愿行—普贤行愿的德目
三、普贤菩萨的愿行—普贤行愿的功德
无边的愿行—普贤菩萨
今天讲的题目,是无边的愿行。愿是愿望,志愿;行是行为,作为。由个人的志愿,策
动个人的行为;由个人行为造作的实践,去完成个人的愿望,名之为愿行。
没有实践的愿望,类于空谈,没有理解的实践,变为盲从。盲从与空谈,皆是偏差,无
法获得学佛的真实利益。因此,昨晚劝导各位勤求佛的智慧,目的在理解佛所说的真理
;今晚讲无边的愿行,是希望各位,由愿行的实践,亲证佛所说的真理。如是以智慧的
理解力,策动愿行的实践;以愿行的实践,亲证智慧的理解。以智导行,以行证智,解
行并进,始可完成学佛的志愿,达到成佛的愿望。否则,说甚么即生成佛,一生解脱,
皆是欺世妄语,魔鬼技俩,除了急功好利愚痴的人,盲从附和外,智者诚应审察谛观,
洞悉真伪,免堕魔眷。现在,将一般人的愿行,出家人的愿行,及普贤菩萨的愿行分三
点说明。同时介绍普贤菩萨的故事及其功德。
...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佩玛·丘卓的《当生命陷落时——与逆境共处的智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0 12:28:24 2014, 美东)
佩玛·丘卓是创巴仁波切最杰出的大第子之一,是西藏金刚乘比丘尼,同时也是甘波修
道院院长,该修道院是北美第一座藏密修道院。
佩玛·丘卓的书有许多有用的建议,她告诉我们佛法如何帮助读者面对现代生活的
严峻现实——包括恐惧、绝望、愤怒,还有控制不了的自己的生活感觉。
内容简介
本书能打开你的慧眼,让生活更踏实、喜乐。它是西藏金刚乘比丘尼佩玛t丘卓对弟子
的开示记录,全书共22篇,看起来是一篇篇独立的开示,实际上是一盏盏精神生活的明
灯,能照亮你心中的晦暗,打开无名的心结,是最具启发性的现代实修经典。
佩玛·丘卓以信手拈来、才华横溢的弘法风格,将藏密大手印直下透视的立断智慧,融
合西方心理学对内在现象的诠释技法,帮助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以平和、慈悲而又充满
着幽默的无求之智,勇敢而...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金刚」意涵之探討
藏传佛教「金刚」意涵之探討
「金刚」一名词,在古印度湿婆沙克蒂教派中,泛指以行男丶女交会之事所产生之能量
或力量者。而在石海军《爱欲正见》一书中说:「《梨俱吠陀》的一首颂诗上说起:『
众所仰望的因陀罗用他的闪电,用他的金刚杵从黑暗中托出它们(雨水)』(i.33.10)。
《梨俱吠陀》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献,这句诗中的金刚可说是最早出现的,诗中的因陀罗
是印度吠陀时代的天帝,闪电一词也就是金刚。佛教密宗(作者注:藏传「佛教」)使用
『金刚』,最初的意义在於,他们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触即发和不可抗拒的力量,
这是『金刚』的一层含义。……在西元七世纪时,玄奘就发现一些寺院热衷於魔幻般的
超长力量。不过,金刚一词最重要的意义,不在於『闪电』或『霹雳』。……
从隐喻的角度,佛教密宗(作者注:藏传「佛教」)很自然地也会将这句诗看成是对性行
为的描述,如此一来,金刚也就等同於男根了。」(《爱欲正见:印度文化中的艳欲主
义》石海军着,百善书房,2009年9月初版一刷,P133-135.),所以藏传佛教也就直接
承袭了此论点,而广以弘传双身法教义。
然而佛教经论所阐述的「金刚」义理泛指法界实相真实心第八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2
ㄧ、绪論
西方哲学二千多年來的第一哲学論题──「存有」(being)
,经过无數着名的哲学家提出无數的理論來定义其意
义。然而,人類面对着共同的宇宙及生命的现象,但是这个现象根源的事实真&#
63972;应该只有一个。具有悠久歷史的东方哲思之一的佛教对「存有」的定义是
如何?本文希望提出具操作性意义的定义,能为东西方共同的哲学思想提供新的养分,
为所有生命指引出最终的归依处。
「存有」(being/existence)本來并不具现代所理解的义涵,只
具「是者」(being/to be)之义;「是者」这个概念,來自希臘
文的「einai」动词;在希臘哲人巴门尼德(Parmenides, 500 BC)的思辨下,&
#63965;用此动词的普遍用法,說明其普遍性。因为思想的内容需要由「是」&#
63789;表述,思想的... 阅读全帖
u*****a
发帖数: 9489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硕:周灭商与华夏新生
上篇
文王八卦
据说周文王在忍痛吃掉了儿子的肉之后,才被商纣释放。这似乎流于野史传说。但在商
人的殷墟遗存和甲骨文献里,这种行为再平常不过……
公元前一千余年,《旧约》中以色列大卫王之世,《封神演义》的传说时代。正当壮年
的商纣王君临“天下”,统治着亚欧大陆最东端的华北平原。
此时的周文王,只是一个远在西陲(今天陕西)的小小部族酋长。好几代人以来,周族
都臣服于商朝。文王周昌已经年过五旬,[1]在那个年代已经是十足的老人,且又痴迷
于怪异的八卦占卜,更给这个撮尔小邦笼罩了沉沉暮气。
一支商军突然开到西部,逮捕了周昌,将他押解往商朝都城——朝歌。这是商人一次惯
常的惩戒征讨。数百年来,商王对于他征服之下的数百个邦国、部族,都是这样维持统
治的。
这次的结果却迥然不同。
尘封梦魇
三千年后的今天,河南安阳殷墟,黄土掩埋着殷商王朝最后的都城:朝歌。
一个世纪以来,考古学者在这里发掘出了数量惊人的被残杀的尸骸,一起出土的甲骨文
显示,他们死于商人血腥的祭祀典礼。累累骸骨告诉世人:这里掩埋了被忘却的血腥文
明,梦魇般恐怖而悠长的岁月。
在殷墟一座宫殿旁边,发掘出一百多座杀人祭祀坑,被杀人骨近六百...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度教的不二论
http://philosophy.cass.cn/facu/sunjing/yinduzhexue/02.htm
第二章 商羯罗与《示教千则》
第一节 时代背景、生平和著作
商羯罗(ZaGkara)是印度中世纪吠檀多哲学的集大成者、著名的不二论理论家。关于
他的传记保存下来的至少有11个,但都为传说、神话一类。其中最有名的是14世纪的吠
德耶罗耶(VidyAraNya)所作的《商羯罗世界的征服》,但也由于它是商羯罗以后数世
纪的作品,故难以让人相信。首先关于他的生卒年代就很难确定。1882年印度的波答迦
(K.B.Pathak)提出,商羯罗的生卒年代约为788~820年,此说法为学术界沿用。现代
日本学者中村元对此说法进行了再考证,他认为700~750年更为妥当些,他的意见获得
了雷诺(L.Renou)和英戈尔(D.H.H.Ingalls)的赞同。1
公元5~6世纪之间,匈奴人从中亚向印度入侵,曾一度造就印度古典文化的黄金时代的
笈多王朝的政治制度,在6世纪遭到了全面的崩溃。7世纪时戒日王又恢复了印度北方的
和平,但在他死后北印度又很快再次遭到政治上的分裂。而南印度在6世纪中叶以后大...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代南传大师及其教法
阿姜达摩答罗
当人观到色蕴为感受的基础,
同时也观到色蕴和身体都是无常时,
将会看到感到也是无常。
延伸这种内观,
行者会了解,所有的蕴,
包括想、行、识,也都是无常的。
它们是无常、不满足、没有永恒的自我。
没有禅修就不会经验到三法印,
因为有黏着的缘故。
祇要消除黏着,
人就可以从自己身体内体证四圣谛。
问:请先解说佛教的基本教义?
答:佛陀教导通往究竟安乐及和平的正道。而从知苦的止息这条正道所采用,最简单最
直接的教导方
法就是正念禅。正念是所有正确修习的基石。
问:我们可否藉由读书及思考有关四圣谛和八正道来了解这条正道?
答:书籍与修习不同,它祇是指出利用佛陀四圣谛止息苦的可能性。知识的了解,来自
书籍和教学。
修习则不同,它就像实际在你身心这实验室内作实验。当一个人在师父指导下禅修,发
展完美正念和正定
时,他就完全了解自身的正道。这境界可经由持续警觉来达成。换句话说,每刻正念于
身体、感受、心和
心的对象的过程。这些就是四念处。
问:这种正念、内观禅修发展的结果为何?
答:修习正念是为了了解我们内在的法,如法修习,会引导我们放弃对感官对象的执取
,能停止苦流,
再生的轮回。...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6
【八】
我想我之前曾简短讲过这个
龙树菩萨写了【中观论】
他在礼敬的部分写道(仁波切以藏文读诵)
‘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意思是 佛陀是唯一的 是最殊胜的说法者或老师
这不只是种虔敬的表达
也不是诗意的写法
佛陀是殊胜的说法者或导师
藏文称为‘嘉华滇巴’这句话其实是有要义的
任何非佛者
包括十地菩萨在内 都没有佛那样的功德
那实际上是佛的十力之一 第十力是非常殊胜的力量
显然的 不要说我们
像我这样试图在此授课的人
就连十地菩萨都没有这个力
当像我自己这么平凡
有污染的有情众生 当我们教法时
会用很多很多的方法 这其中的大部分方法
都是很平凡的 有污染的
首先 如果你不小心 动机会是来自于
想要得到权力 财产 徒众
供养那类的污染
但即便如此 非常偶尔的时候
像我这样的人偶尔也会有 某种慈悲心 真心
为了利益他人而给予教法 不殊胜的老师可用的方法
基本上我们就是猜测
你... 阅读全帖
b**********u
发帖数: 2817
17
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二月,李自成趁明官军征剿张献忠之际,打出商洛山,转战
湖北、四川,又北上一路打到洛阳,旋又包围开封,虽未打下开封,但有力震动了明王
朝的大厦。后又经郊县之战、潼关之战,明王朝的帝国大厦终于倒塌。崇祯自缢煤山,
固若金汤的明王朝彻底崩溃。
一、官逼民反
明朝末年,朝政腐败,社会黑暗,贪官污吏横行,地主、豪强欺压百姓,农民赖以生
存的土地,多被官府、豪强、地主、强占、兼并,生活没有出路,尤其天启、崇祯年代
,阉宦当权,魏忠贤把持朝廷,朝政昏暗。这时边患也十分严重,后金(清初称后金)
常年与明军在辽、蓟地区作战,战争开支庞大,朝延为应付巨大的战争经费,在农民十
分沉重的赋税负担上,又加派“辽饷”,随后又增加了“剿饷”、“练饷”,谓之“三
饷”。“三饷”如同三座大山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各行业各业也都负担沉重,难以支
撑。天下人心惶惶,深感生存危机。更为严重的是水、旱天灾不断,尤其陕北地方数年
不雨,赤地千里。天灾人祸,造成遍地饥荒,原本就少地或根本无地的农民更加无法度
日,濒临绝路。又加官府讨饷横征,虎狼般地痛叱、催逼、打、抓、坐牢、杀害,种种
摧残之下,致使无数成...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涅槃道大手印瑜伽法要始
涅槃道大手印瑜伽法要始
西藏白教第二十四代上师白莲花造
藏德客齐达瓦桑杜喇嘛译
英美国伊文思温博士校释
三密弟子光明心译汉
敬礼顶礼宝贵白系历代上师
所造文体为方便凡俗连续之能知,使之面对圣智故,此中阐明修法引导,名曰俱生
大手印。计分为三:一 入门教言。 二 本文要义。 三 结述。
一 入门教言
(一) 世间教言
具如他处所明。
(二) 出世教言
1 归依发心与上师相应
以归依,发心,及与上师相应为发端。
2 七支禅坐
现证毗卢遮那论云:端直其身,坐金刚座,专系一缘,为大手印。备此,双足应作
佛座之式。双手平衡,置于脐下。脊柱劲挺,胸部前突。屈颈如钩状,下颚紧压喉结,
舌抵上颚。心流常随感觉而起,以感于外物者为甚,是以目勿转瞬,或勿迁动,唯应注
视一处,约当于五英尺有半之距离。上乘七支禅坐,名曰毗卢遮那七法,亦即了解心物
过程之七法。所谓调整身体以深入禅定之五重法式,即由此成立。
3 七支禅坐之果
双腿交叉,调节入息。双手平衡,体内热流分布。脊柱劲挺,胸部前突,调节脑液
,普及全身。屈颈调节出息。 舌抵上颚,目注一处,灵热入于中脉。如是五种气流,
既入中脉,专司其他机能之气流,同时亦...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9
关于中观与唯识之间几个问题的商榷
燧石
已故大德法尊法师可谓佛学之泰斗,其求法于西藏,宏扬应成正义于内地,功不可没。
然其对于唯识宗多有微词,动辄“郑重的批判 ”。这里需要明确一点,所谓唯识,必以
佛说六经为依,慈氏五颂及《瑜伽师地论》为宗 ,无著世亲诸论为门,后人若有发展,
或可存留,若对其批判,则应就具体人,不应归咎于唯识宗门。
若法尊法师所言:“唯识宗人的知见,是只空对境外色,不空内识……以为唯识宗的知
见,是连内识也空了的,便混入中观里面去了,若说唯识宗也空了内识,试问只空外境
未空内识这样知见的人,属于哪一宗的见呢?恐怕除了唯识宗,其他哪一宗也不属。 ”
这就等于说,你肯定是是错的,我肯定是对的,假如你对了,那咱们俩就相同了,既然
咱俩不同,所以你肯定是错的。再者,唯识宗人是否也可以这样说,顽空见属于哪一宗
呢?恐怕除了中观宗……
作为唯识学人,笔者无意于对法师不敬,而法师对于唯识宗之误解,仍须澄清,另一方
面,有如是批判,必有持如是见之人,从法尊法师的文章,亦可窥见唯识学之没落,中
观唯识,当共治谬见,追求真理,才是要紧。
民族大学韩镜清居士,六十余年治慈氏学,依靠藏传唯识...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0
南传:相应部41相应6经
「但,大德!如何有想受灭等至?」
「屋主!当比丘入想受灭时,不这么想∶『我将入想受灭。』或『我正入想受灭中
。』或『我已入想受灭。』而是先前心已这样修习,导引他到那样的情况。」
「好!大德!」……(中略)更进一步问尊者迦摩浮问题∶
「但,大德!当比丘入想受灭时,什么法第一个被灭?身行或语行或心行?」
「屋主!当比丘入想受灭时,语行第一个被灭,然后身行,然后心行。」
「好!大德!」……(中略)更进一步问尊者迦摩浮问题∶
「大德!当这死者死时,与这已入想受灭的比丘,他们的差异是什么呢?」
「屋主!当死者死时,他的身行已灭、已安息;语行已灭、已安息;心行已灭、已
安息,寿命已灭尽,热已平息,诸根已完全破坏。
但,屋主!这已入想受灭的比丘,他的身行虽也已灭、已安息;语行已灭、已安息
;心行已灭、已安息,寿命未灭尽,热未平息,诸根是明净的。
屋主!当这死者死时,与这已入想受灭的比丘,这是他们的差异。」
北传:杂阿含568经
「长者!出息入息是身法,依于身,属于身,依身转,是故出息、入息名为身行。
有觉、有观故,则口语,是故,有觉、有观是口行。
想、思是意行,依于心,属于...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14章 近代传承
第14章 近代传承
一、圆瑛禅净兼弘
进入近现代后,中国佛教神日渐衰微,但传承不断,法脉绵延、敬安、圆瑛、太
虚、虚云、来果、明真、印顺等一批高僧、大德主持佛法,长者、居士大力扶持,光大
宗门,颇有建树。
一、圆瑛禅净兼弘
圆瑛(1878-1953)为中国近代禅门高僧。他宗说兼通,台贤并弘,精研
《楞严》,禅净双修,归宿“三求”,爱国爱教,弘法度生,为中国佛教事业作出卓越
贡献。
圆瑛,俗姓吴,法名宏悟,号韬光、一吼堂主人。福建古田县人。父名元云,母亲
阙氏。因祷于观音菩萨有感,于清光绪四年(1878)生。幼失怙时,由叔父诗瑛扶
养,五房一嗣,备受慈爱。年稍长,感身世孤零,人生如幻,欲出家,叔父不许。18
93年投考本县秀才,次年中取,名列前茅。1895年秋(十九岁)大病一场,病愈
投福州鼓山涌泉寺,礼莆田梅峰寺增西上人为师,剃度出家。次年,到涌泉寺依妙莲和
尚受具足戒,后到大雪峰崇圣寺谒达本禅师,充当钣头菜头,茹苦含辛,清修梵行。
二十一岁,圆瑛回到常州天宁寺,依治开老和尚参究禅宗心法,四年中获益良多,
继往宁波天童...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真面目 节选
这是冯达庵的著作中的一段,给出佛教发展大概的轮廓。
------------------------------
第三节  小乘发展期
释尊在世,三乘一乘虽无所不谈,总以小乘摄机至众。当时学风一若小乘为
无上正法;习大乘者甚属希有。五种法藏,亦以小乘部之经律论三藏最为需要。
实践此中教法,全仗导师之力。佛将涅盘,诸比丘相率哀求留寿,职是之故。
然佛则付嘱摩诃迦叶继承领导之位,以其洞达佛教真面目;且"头陀"第一为
大众素所景仰,足资矜式也。
佛示灭时,诸比丘再三请佛住世,佛言:"汝等不应作如是语。我今所有无上
正法,悉以付嘱摩诃迦叶。是迦叶者当为汝等作大依止。"此《涅盘经》卷二之言
也。头陀者,抖擞之义;谓振刷精神与烦恼奋斗也。必自刻苦始:衣粪扫衣;食
不过午;住在冢间,长坐不卧;以此为基,日常不觉其苦,庶能不被烦恼制伏云
尔。
佛教以一乘为正宗;三乘为预科。与一乘宗旨真实相应,即达佛教真面目。
习之精熟,能接十方如来法流转加持一切众生,使三乘学人皆得实证果位;否则
不足为三界导师。是故小乘领导之人,亦须先自明宗,乃有实力。灵山会上佛对
百万人天证明迦叶默... 阅读全帖
f********4
发帖数: 253
23
以下摘自马哈希尊者的内观基础
除了涅槃之外的实相──名与色,一开始并不存在。每当有因出现,它们就会生起
,生起后它们就消失。因此,我们说名与色的实相为无常。以看为例,开始时没有“看
见”,但如眼根完整,对象生起,有了光线,注意力被吸引,如这四个因素同时发生,
那么就有“看见”。一旦生起,随即消失,不再有。因此我们说看是无常。要一般人知
道看为无常并不容易,听则比较容易了解。开始时并没有听,但如耳根完好,声音产生
,没有阻碍,注意力被吸引,如这四个因素同时发生,那么就有“听见”。它生起,然
后消失,不再有。因此我们说听是无常。
现在你听到我讲话,你听到一个接一个的声音。一旦听到它们,它们就消失。听,
“声音(sound)、声音、声音”。当我说s,你听到,接着它就消失。当我说ound,你
听到,然后它消失,这是它们的生灭。对其他的心理生理现象也是这样。它们生起和消
失。看、听、嗅、尝、触、想、弯、伸、移动──全部都生灭。因为它们不停地消失,
我们说它们无常。
在这些名色的生灭之中,心识的消失非常清楚可知。假如在观注上升、下降时,你
打妄想,你观注“妄想”。当你观注它时,打妄...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明灭了,行如何灭?
无明触的经文,可以与上一经对照。
杂阿含57经
尔时,座中有一比丘,作是念∶
「云何知、云何见,疾得漏尽?」
尔时,世尊知彼比丘心之所念,告诸比丘∶
「若有比丘于此座中作是念∶『云何知、云何见,疾得漏尽?』者,我已说法言∶
『当善观察诸阴,所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
。』我已说如是法,观察诸阴,而今犹有善男子不勤欲作、不勤乐、不勤念、不勤信而
自慢惰,不能增进得尽诸漏。
若复善男子,于我所说法观察诸阴,勤欲、勤乐、勤念、勤信,彼能疾得尽诸漏。
愚痴无闻凡夫于色见是我;若见我者,是名为行。
彼行何因?何集?何生?何转?无明触生爱,缘爱起彼行。
彼爱何因?何集?何生?何转?彼爱受因,受集,受生,受转。
彼受何因?何集?何生?何转?彼受触因,触集,触生,触转。
彼触何因?何集?何生?何转?谓∶彼触六入处因,六入处集,六入处生,六入处
转;彼六入处无常、有为、心缘起法。
彼触、受、[爱、]行{受}亦无常、有为、心缘起法。
如是观者而见色是我,不见色是我而见色是我所,不见色是我所而见色在我,不见
色在我而见我在色。
不见我在色而见受是我,不见受是我而见受是我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地地增上

“如果是求生极乐世界,那也很好;但是去极乐世界以前,千万得要在这里先破参
;破参了以后去,可以上品上生,生西后立刻证得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最少是初地,那
是多快的事!如果这边明心了再去那边,成为初地、二地、三地──最好是三地满心了
才回来──因为三地没有满心以前,娑婆世界的凡夫众生大多会瞧不起你,像我今天不
被诸方大师所认同支持,反而常遭消极和积极的抵制与诽谤;所以未到三地满心就回来
时,在这里成不了大作用!我这是说老实话。三地满心以后回来,有了意生身;众生─
─特别是四大山头的大法师们──要是不信你所说的妙法,你就每天晚上去跟他托梦,
托上一个月,他也就会信了!就不会再造作谤法及谤贤圣的大恶业了,就可以救护他们
了。因此,千万明心了再去极乐世界,否则,在短时间里一定证不到初地的证量,更不
要说三地。明心了以后去,求弥陀世尊加持,千万三地满心以后再回来住持正法, 释
迦世尊的正法就不会像今天正觉同修会有内忧外患的问题。”
整个佛菩提道之正修行,是以亲证第八识如来藏为首,然后依所证如来藏而亲自
现前领受如来藏之体性,因而发起般若慧之根本智与后得智。行者由于亲证...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眼全集★现象生灭篇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To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xam (危机四伏中), 信区: PathToTruth
标 题: 一眼全集★现象生灭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ug 23 15:08:14 2010, 美东)
这个不知怎么的文件没间隔了。yahoo mail不行了。全是乱码,我是先转到bbs信箱通过
切换encoding的trick转成显示成中文。在发到这里。
发信人: Paramita (★波罗蜜★), 信区: Wisdom 标 题: 一眼全集★现象生灭篇 发信
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Jun 16 15:21:34 2000), 转信 发信人: WaiChi (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Re: 处处有道的来由及其它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Wed Oct 27 02:21:09 1999) >但是这样还是有强说佛法的味道.不是
所有的东东都是有意义的. >这在道德经里是有说明的,白并不是白,黑并不是黑。只
是人把 >它们叫说黑和白,因此而有两极而有两执和两忘...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眼全集★现象生灭篇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To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xam (危机四伏中), 信区: PathToTruth
标 题: 一眼全集★现象生灭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ug 23 15:08:14 2010, 美东)
这个不知怎么的文件没间隔了。yahoo mail不行了。全是乱码,我是先转到bbs信箱通过
切换encoding的trick转成显示成中文。在发到这里。
发信人: Paramita (★波罗蜜★), 信区: Wisdom 标 题: 一眼全集★现象生灭篇 发信
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Jun 16 15:21:34 2000), 转信 发信人: WaiChi (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Re: 处处有道的来由及其它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Wed Oct 27 02:21:09 1999) >但是这样还是有强说佛法的味道.不是
所有的东东都是有意义的. >这在道德经里是有说明的,白并不是白,黑并不是黑。只
是人把 >它们叫说黑和白,因此而有两极而有两执和两忘...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五蕴皆空
发信人: neohorizon (horizo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五蕴皆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Dec 30 23:58:33 2017, 美东)
以下所说不一定对,仅供参考而已
其实佛陀在世时(依北传阿含经),最常说的是无常,不是”空”, ”空”是偶而提起。
“空”是大乘最初期的般若经特别强调的,后来竟变成大乘的的标志,
特别是汉传佛教说出家叫遁入空门
无常,应该是最基本的元素了,佛陀最强调的应该是无常,在阿含经中几乎处处提。
但这并不妨碍”空”是佛教正式的标志之一,只是现代人有点太过重视了。
要特别去了解”空”也很好,对解脱有帮助,不了解应该也没关系,用无常也可以打破
”我”,解脱
“无常”是打破”恒常”
“空”是打破”实在”
“空” =”我”、五取蕴的集灭无常 +
不实的观念
不知所来,不知所去,”我”、五取蕴、五蕴就像手掌相拍而产生声音,
并非有个”实体声音”原先藏在甚么地方(知所来),现在拿出来了,于是有声音
也并非有个”实体声音”被藏在甚么地方(知所去),于是声音消失
这...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三武一宗灭佛遭惊天果报 贵为帝王难逃厄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l 17 13:04:34 2015, 美东)
历史总是在重复中警示后人,但总有自作聪明的人,想标新立异,自负英明,妄图改变
这果报的规律,结果反而再次告诉后人谤佛之人必遭报应。图为张大千的一副名山水画
。(大纪元图片库)
神州华夏是神传的文化,对神佛的敬仰贯穿着整个五千年的历史。纵观中华历史上仁德
之君,无不敬天顺道,对修炼人也非常敬重;老百姓普遍信奉神佛,相信天理,遵守神
给人定下的生存准则,相信因果。而那些谤佛的人都没有善果,历史上记载的最有名的
就是三武一宗灭佛造成的灾难,不仅百姓受苦,灭佛者也都遭到果报。
中国历史上有道明君,敬仰神佛,惠泽八方,使万民安康,文化发达,天下归顺,四海
景仰。如汉文帝、唐太宗、康熙分别开创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
”流芳百世。
而中国历史上也出现了不敬佛的帝王,如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
他...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30
净土十疑论节选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第一疑
问曰: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祗应愿生三界,于五浊三涂中,救苦众生
。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身?舍离众生则是无大慈悲,专为自利障菩提道。
答曰:菩萨有二种,一者久修行菩萨道,得无生忍者,实当所责。二者未得已还及初
发心凡夫。凡夫菩萨者,要须常不离佛,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内,于恶世中救苦众生。
故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者,无有是处。何以故?恶世
界烦恼强,自无忍力心随境转,声色所缚自堕三涂,焉能救众生?假令得生人中,圣道
难得。或因施戒修福得生人中,得作国王大臣富贵自在。纵遇善知识,不肯信用。贪迷
放逸广造众罪,乘此恶业一入三涂经无量劫。从地狱出受贫贱身,若不逢善知识还堕地
狱。如此轮回至于今日,人人皆如是。此名难行道也。故维摩经云,‘自疾不能救,而
能救诸疾人?’又智度论云:譬如二人各有亲眷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为无方
便力故彼此俱没。一人有方便,往取船筏乘之救接,悉皆得脱水溺之难,新发意菩萨亦
复如是,如是未得忍力,不能救众生。为此常须近佛,得无生忍已,方能救众生,如得
船者。又论云,譬如婴儿不得离母,若也离...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1
☆─────────────────────────────────────☆
SeeU (See you) 于 (Wed Oct 17 01:54:14 2012, 美东) 提到:
阿罗汉才断无明,是佛教传统的共识。最近几年,有随佛比丘主张初果就断无明。本文
从南北传相应阿含的修多罗部分,来探讨这个观点是否成立。
杂阿含203经
诸比丘!云何一法断故,乃至不受后有?所谓∶无明离欲;明生,得正智,能自记说∶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南传:相应部35相应80经
「大德!而怎样知、怎样见,使比丘的无明被舍断而明生起呢?」
「比丘!这里,比丘听闻∶『一切法都不值得执著。』比丘!当比丘听闻∶『一切
法都不值得执著。』时,他证知一切法;证知一切法后,他遍知一切法;遍知一切法后
,从不同点看见一切相∶从不同点看见眼,色……眼识……眼触……也从不同点看见凡
以这眼触为缘生起的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受。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03.htm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是对阿罗汉的描述。北传<杂阿
含...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2
虚云老和尚《答蒋公问法书》(白话整理)
缘 起
事情发生在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岁次壬午)。当时虚云老和尚一○三岁。正值国难当
头的时候。日本侵略中国到了最严重的阶段,国民党的民国政府迁到陪都重庆。当时的
国民党政府主席林子超以及其各部会官员,除了一面忙于战事,为了安定人心,还派出
了屈映光、张子廉两位居士到云门山,代表国民党政府欢迎虚老赴重庆主建息灾法会。
是年冬十一月六日,虚老启程,抵重庆后与林主席和法务长戴季陶商定,在慈云、华严
两寺分建法会。民国三十二年(岁次癸未,即1943年)一月,在息灾法会上修忏仪,至廿
六日圆满。林子超、蒋介石、戴季陶及何应钦等都分别设斋招待虚云大师,席间非常详
细的讨论了唯物唯心的哲理,以及基督与神的问题。
这次讨论的内容,虚云大师事后曾整理成文字,以书面的形式发表,后被收录在《虚云
和尚年谱》中,题为《答蒋公问法书》。现在重读这篇文字,可以发现虚云大师解答了
许多常人较难理解的问题。老人家畅谈佛教的理论,完全是站在客观中道的立场上,没
有任何政治倾向和宗教偏护,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佛教的世界观作了阐扬。时至今日,
仍能很好地起到劝化众生、改进世道人...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中“空”的含义
原始佛法的解释(以阿含经为主)
1. 普通的含义,比如空地,空闲,空中,等。
经文:
杂阿含经 288经 譬如三芦立于空地。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
去其二。一亦不立。展转相依。而得竖立。
2. 无常、无我的同义词。因为五蕴的一切都是无常变化的,是生灭法,所以是无我的
,苦的,和空的。
经文:
杂阿含经 1经 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杂阿含经 104经 多闻圣弟子于此五受阴。观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
空、非我、非我所。
杂阿含经 232经 云何名为世间空。佛告三弥离提。眼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我所
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
杂阿含经 567经 云何空三昧。谓圣弟子世间空。世间空如实观察。常住不变易。非我
、非我所。是名空心三昧。
3. 非实有,假名施设。即众生通常认为的世间是真实的,你、我、他、众生是真实的
,但实际上五蕴世间是一直变化的,生灭的,并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我”可得,你、
我、他、众生只是假名施设。
经文:
杂阿含经 273经 诸行如幻、如炎。刹那时顷尽朽。不实来实去。是故。比丘。于空诸
行当知、当喜、当念。空诸行常、恒、住、不变...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34
观察剎那生、剎那灭的讹误
然而,许多学人分不清楚「灭法」与「灭」的差异,不知「灭法」是「缘灭则灭之法」
,也是「缘生法如何灭尽」的说法,不是指「缘生法已经灭尽不起」的「灭」。
因此,后世的学人误将「生法」当作是「已生」,又误以为「灭法」是「已灭」。如此
一来,「如实观五阴的生、灭法」,原是从「六触入处」入手,如实观「十二因缘集法
、灭法」的禅观法,被误解是「观察五阴的已生、已灭」了。
可是,怀着这种误解的学人,却没想明白观察「五阴的已生、已灭」的交替,是纯属不
可能的事。因为「未生」则何有「生」可观,如何观察「生」?所以只能观察「已生」
!又「未灭则何有「灭」可观」?若是「已灭」,又如何观察「已灭」而无有的「灭」?
虽然「未生」则无从观察「生」,而「已灭」必是无从观察「灭」,「未生」与「已灭
」都无可观察,但是不明白甚么才是「如实观五阴的生、灭法」的学人,依然坚定的相
信「观五阴的生、灭法」,即是「观察五阴的已生、已灭」。
如此一来,「已生」是现前的事实,「已灭」却是无从观察。试问:学人如何观察「生
」与「灭」?有趣的事,是学人将「缘生」的现前事实,在「缘生则无常」的观察中,
也就是面...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35
观察剎那生、剎那灭的讹误
然而,许多学人分不清楚「灭法」与「灭」的差异,不知「灭法」是「缘灭则灭之法」
,也是「缘生法如何灭尽」的说法,不是指「缘生法已经灭尽不起」的「灭」。
因此,后世的学人误将「生法」当作是「已生」,又误以为「灭法」是「已灭」。如此
一来,「如实观五阴的生、灭法」,原是从「六触入处」入手,如实观「十二因缘集法
、灭法」的禅观法,被误解是「观察五阴的已生、已灭」了。
可是,怀着这种误解的学人,却没想明白观察「五阴的已生、已灭」的交替,是纯属不
可能的事。因为「未生」则何有「生」可观,如何观察「生」?所以只能观察「已生」
!又「未灭则何有「灭」可观」?若是「已灭」,又如何观察「已灭」而无有的「灭」?
虽然「未生」则无从观察「生」,而「已灭」必是无从观察「灭」,「未生」与「已灭
」都无可观察,但是不明白甚么才是「如实观五阴的生、灭法」的学人,依然坚定的相
信「观五阴的生、灭法」,即是「观察五阴的已生、已灭」。
如此一来,「已生」是现前的事实,「已灭」却是无从观察。试问:学人如何观察「生
」与「灭」?有趣的事,是学人将「缘生」的现前事实,在「缘生则无常」的观察中,
也就是面...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6
道德价值的体系与根源
1.佛教的价值体系

佛教的价值体系是具足世间与出世间的层次,称为十法界。十法界分为第一阶佛
法界,第二阶菩萨法界,第三阶缘觉法界,第四阶阿罗汉法界等四圣法道;以及第五阶
天法界,第六阶阿修罗法界,第七阶人法界,第八阶饿鬼法界,第九阶畜生法界,第十
阶地狱法界等六凡业道,共十法界。六凡业道是以“我爱”为核心的不道德的价值体系
,而四圣法道则以更高的价值──层次不同的无我解脱智慧──作为绝对善的道德价值
体系。因此,佛教的自由意志的抉择智慧是包含业道的抉择智慧以及法道的抉择智慧。
六种业道是可以在人类的生活中体验观察而实证的。譬如,有人天生富贵,衣食无
缺,不必劳动,身体强健,无有病累,眷属满足,一生极尽五欲的享乐,即是近于天的
境界。也有人生在贫苦饥渴之地,饮食难求,形体消瘦,腹大如鼓,即是近于饿鬼的境
界。也有人身受种种疾病伤残等等极端痛苦而不能停止,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即是近于
地狱的境界。除此之外,六种业道可以修学禅定发起天眼明而实际验证之。《长阿含经
》卷 7〈弊宿经〉:
迦叶又言:“汝今生存,识神出入,尚不可见,...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想定与灭尽定的差异
我们要来说明无想定与灭尽定的差异。这个如果不弄清楚,对于俱解脱涅盘的邪见就无
法消除。
灭尽定里面和无想定里面都没有见闻觉知,这两个定有何差别呢?
这可是大学问喔!我们睡着无梦时并不是定境,因为末那识不安住,虽然我们自己完全
没有觉知,可是那个处处做主、时时做主、分秒剎那做主的你--末那识,并不安分;祂
不断的在攀缘外面的色声香味触,因为这色声香味触会产生法尘让祂接触到。
在无想定中虽然没有意识,跟睡着无事好像一样,但其实不同、因为在『无想定中末那
识类似在定中安住--由伏我见故』,暂时不起前六识之见闻知觉性。这个诸位可能不懂
,因为这个要有禅定的证量才能了解。无想定中,前六识断了,所以没有觉知,息脉都
停了,末那识是安住而不动不攀缘的,外面有色声香味触法进来,他照样安住;但因为
他的身见烦恼没有断尽、种子流注的关系,突然间就使他一念心动,那个烦恼究竟是什
么意思?
祂自己也不知道;突然间一念心动就退回四禅,起了意识,知道自己在四禅中安住,虽
然没有任何的语言文字。以上是无想定与睡着无梦的差别。
接下来说明无想定和灭尽定的不同:无想定中前六识灭了,但末那识(就是做主的你)还
有五遍行的...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宗萨钦哲仁波切《远离四种执着》09年尼泊尔 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24 20:27:26 2013, 美东)
十二岁的萨千•贡嘎•宁波禅坐了六个月后见到文殊菩萨,然后文殊菩萨给
予他《远离四种执着》这个教法:“若执著此生,则非修行者;若执著轮回,则无出离
心;若执己目的,则失菩提心;若执取生起,即失正知见。”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巧妙
地运用此法深刻剖析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困惑。
【一】
释迦牟尼佛说诸法皆是因缘而起,而因缘境况则取决于发心(动机)。
所以,首先,我必须反复强调,我们一定要调整自己的发心。
从我自己开始,作为这次课程的讲授者,我必须调整自己的发心。
身为这些教法的传递者,提供这些讯息的人
作为老师或是传播这些教法的媒介,我的发心,如果可能的话,应当是完全基于菩提心。
至少,应当是出于为了利益他人的善心。
作为老师,我不应当为了广纳门徒而阐述这... 阅读全帖
r******2
发帖数: 1021
39
@tuziwang :你創造出"异时缘起"這種如此2的詞匯, 夠絕的
===============
我认为你并没有看懂我说的是什么,而且异时缘起本就是一个佛教词汇,它指的是缘起
支的异时性,而不是同时性。
佛陀的缘起法确实是异时缘起,也只能是异时缘起,因为佛陀不承认非五蕴的本体的存
在,那么这意味着当下现象的生起必然要依赖于前面生起的五蕴现象,也就是前一个现
象缘生后一个现象,这两个现象必然是异时的。在上座部阿毗达摩里面,这种缘起被列
为二十四缘当中的相续缘或者次第缘,是必须要有的。前一个现象叫做“缘法”,后一
个现象叫做“缘生法”。前为因,后为果,两者紧密相续,次第生起。
然而根据佛陀的生灭无常理论,这个观点是不可能成立的,因为根据佛陀本人的生灭无
常的理论,前一个现象必然是灭去了,已经灭去的现象怎么可能缘生出新的现象?前后
现象的相续无法连接,而所谓的相续缘其实是一种强行的无理认定,没有任何逻辑支持。
如果要缘生出新的现象,那么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前一个现象并没有灭去,依然还驻留者,这意味着现象必然是持续存在甚至是恒
常不变的,被观察的灭其实是假灭,是经验上的错觉,然而这已经和...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1141
40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史上灭佛的“三武一宗”
佛教书籍中记载了宋太祖赵匡胤与麻衣和尚的一段对话。赵匡胤先前担任五代后周禁军
高级将领时,看到周世宗柴荣禁佛,把菩萨铜像毁坏铸造为钱币,便密访麻衣和尚。赵
匡胤问麻衣和尚:“自古以来有灭佛的皇帝吗?”
麻衣回答说:“何必问古人的事,请看柴世宗家族即将遭到的报应就可验证。”赵匡胤
问:“主上(周世宗)神武聪明,任人以贤,日夜操劳,励精图治,以求统一天下,有
唐太宗之风范,不知天下何日能平定?”麻衣说:“到甲子年天下就安定了。”
赵匡胤于是又问:“古代帝王毁灭佛法,与大周相比结果都怎样?”麻衣说:“北魏太
武帝拓跋焘灭佛,拆除寺庙,焚烧佛经,捣毁佛像,坑杀僧尼,七年后被宦官宗爱谋杀
,其父子都不得好死;北周武帝宇文邕毁佛寺经籍,强迫僧尼还俗,不久便身患恶疾,
全身糜烂,死时年仅三十六岁,不到三年,国家也灭亡了。唐武宗李炎毁天下寺庙,灭
佛,当年就因服食丹药过量中毒而亡,死时年仅三十二岁,而后黄巢又起兵反唐。”
赵匡胤说:“国家长期混乱,百姓厌倦战争。毁佛法不是国家的福啊,该怎么办?”麻
衣说:“已显现白气预兆,过不了多久,就有圣明的皇帝出现。圣明的皇帝兴起则佛法
也随之兴旺,而且传世无穷。...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1141
41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史上灭佛的“三武一宗”
佛教书籍中记载了宋太祖赵匡胤与麻衣和尚的一段对话。赵匡胤先前担任五代后周禁军
高级将领时,看到周世宗柴荣禁佛,把菩萨铜像毁坏铸造为钱币,便密访麻衣和尚。赵
匡胤问麻衣和尚:“自古以来有灭佛的皇帝吗?”
麻衣回答说:“何必问古人的事,请看柴世宗家族即将遭到的报应就可验证。”赵匡胤
问:“主上(周世宗)神武聪明,任人以贤,日夜操劳,励精图治,以求统一天下,有
唐太宗之风范,不知天下何日能平定?”麻衣说:“到甲子年天下就安定了。”
赵匡胤于是又问:“古代帝王毁灭佛法,与大周相比结果都怎样?”麻衣说:“北魏太
武帝拓跋焘灭佛,拆除寺庙,焚烧佛经,捣毁佛像,坑杀僧尼,七年后被宦官宗爱谋杀
,其父子都不得好死;北周武帝宇文邕毁佛寺经籍,强迫僧尼还俗,不久便身患恶疾,
全身糜烂,死时年仅三十六岁,不到三年,国家也灭亡了。唐武宗李炎毁天下寺庙,灭
佛,当年就因服食丹药过量中毒而亡,死时年仅三十二岁,而后黄巢又起兵反唐。”
赵匡胤说:“国家长期混乱,百姓厌倦战争。毁佛法不是国家的福啊,该怎么办?”麻
衣说:“已显现白气预兆,过不了多久,就有圣明的皇帝出现。圣明的皇帝兴起则佛法
也随之兴旺,而且传世无穷。...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42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①,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②,居于北蛮
,随畜牧而转移。其畜之所多则马、牛、羊,其奇畜则橐駞③、驴、④、駃騠⑤、騊
駼⑥、騨騱⑦。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⑧,然亦各有分地。毋文书⑨,以言
语为约束。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士力能毌弓⑩,尽为甲骑
。其俗,宽则随畜(11),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其长
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铤(12)。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
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13)。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余,贵壮健
,贼老弱。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14)。其俗有名不讳,而无姓字。
①苗裔:后代子孙。②唐:陶唐氏,即尧。虞:即虞舜。③橐駞(tuó tuó,驼
驼):同“橐驼”,即骆驼。④(luó,罗):通“骡”,母马与公驴杂交而生者
。⑤駃騠(jué tí,决提):母驴与公马杂交而生的驴骡。⑥騊駼:一种良马。
⑦騨騱(tuó xí,驼席):野马名。⑧毋:通“无”。处:居。⑨文书:文字书
籍。⑩毌弓:通“贯弓”,拉开弓。(11)宽:不打仗之时。(...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38
43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NEW: 妖刀记19
妖刀记19
第九一折 投瓜报琚,人鬼殊异
趴在池畔的雪肤丽人浑身一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时竟忘了提防,自
水中「泼啦!」昂起一双挺凸美乳,撑着白皙腴臂,茫然四顾:「小……小和尚,
是你……是你么?」
耿照本以来她会吓得魂飞魄散,谁知却转过一张泪眼婆娑的俏美雪颜,全不
复适才的嚣狂跋扈,媚儿——或者该说是统领九幽十类的集恶道之主、「鬼王」
阴宿冥——望着他直发愣,半天才抚胸蹙眉,仿佛生生吞下几斤窝火黄连,颤声
道:
「小和尚!你……你真死了,是不是?只剩一缕魂魄,才让我一招即来,是
……是不是?」弯翘的浓睫眨得几眨,大颗大颗的泪珠自眼眶里滚出,竟不沾颊,
滴滴答答撞碎在雾气氤氲的水面,她却浑然不觉。
耿照吃了一惊,胸口没来由地一闷:「怎地……怎地她竟如此悲痛!这是…
…这是为了我么?」错愕间,见媚儿自温泉中站起,葫芦也似的腻白胴体离水挺
立,两座沉甸甸的乳峰弹颤之间,抖落大把大把的液珠,如倾钟斛。
池水本就不深,她生得肩宽腿长,在女子中算是高大,一直起身子,池面堪
没过腴饱的耻丘,露出顶端一小撮金红卷茸,沾湿的毛尖犹如婴儿壮发,打着涡
卷似的细...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智度论破神我见
大智度论卷第十二
问曰∶身有二种∶麤身及细身。麤身无常,细身是神,世世常去入五道中。
答曰∶此细身不可得。若有细身,应有处所可得,如五藏、四体一一处中求,皆不可得。
问曰∶此细身微细,初死时已去,若活时则不可得求,汝云何能见?又此细身,非
五情能见能知,唯有神通圣人,乃能得见。
答曰∶若尔者,与无无异。如人死时,舍此生阴,入中阴中。是时,今世身灭,受
中阴身,此无前后,灭时即生。譬如蜡印印泥,泥中受印,印即时坏,成坏一时,亦无
前后。是时,受中阴中有,舍此中阴,受生阴有。汝言细身,即此中阴,中阴身无出无
入。譬如然灯,生灭相续,不常不断。佛言∶一切色众,若过去、未来、现在,若内、
若外,若麤、若细,皆悉无常。汝神微细色者,亦应无常断灭。如是等种种因缘,可知
非色相。神非无色相,无色者,四众及无为。四众无常故,不自在故,属因缘故,不应
是神。三无为中,不计有神,无所受故。如是等种种因缘,知神非无色相。如是天地间
,若内若外,三世十方,求神不可得。但十二入和合生六识,三事和合名触,触生受、
想、思等心数法。是法中,无明力故身见生,身见生故谓有神。是身见,见苦谛,苦法
智及苦比智则断...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5
我再把waichi当初教导我根法的原理贴出来,用来对比二种理论的根本不同
有邪法作为对比,可以知道佛法和它的根本性不同,重要的区别点到底在哪里。
---------------------------------
修观光者, 须轻轻松松自然凝神于额中央智慧眼处, 但非意念集中在印堂(两眉心之 间
), 而是眉与发脚之中间, 额头中央处, 然后留意 "观" 智慧眼前方, 用以对比反 观自
心, 以了见性, 并非往外看, 而是利用自然 "观" 之性能 "反观" 自心, 只要您"观"
正前方, 则自然会处于智慧眼处, 根本不须用意.
人之本能乃在于见, 常人只习惯见外, 行者于正修时如经常内现光或景相, 却又习惯
见内-"眼根现", 修时如内不现光或景相时, 却又习惯靠感觉感知-"意根现", 此乃由 "
眼根" 转变成 "意根", 然如此, 正修时之 "内六根", 及生活正用时之 "外六根" 并无
不同, 亦 "六根" 互转不断生灭而已, 当中何有永恒之现像及事物? 故如此修者 无论
其修何功法, 其禅定力神通力或景界多高强, 其实一切亦不免生生灭灭, 转转换 换, "
六根" 亦被业相迷转...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6
我再把waichi当初教导我根法的原理贴出来,用来对比二种理论的根本不同
有邪法作为对比,可以知道佛法和它的根本性不同,重要的区别点到底在哪里。
---------------------------------
修观光者, 须轻轻松松自然凝神于额中央智慧眼处, 但非意念集中在印堂(两眉心之 间
), 而是眉与发脚之中间, 额头中央处, 然后留意 "观" 智慧眼前方, 用以对比反 观自
心, 以了见性, 并非往外看, 而是利用自然 "观" 之性能 "反观" 自心, 只要您"观"
正前方, 则自然会处于智慧眼处, 根本不须用意.
人之本能乃在于见, 常人只习惯见外, 行者于正修时如经常内现光或景相, 却又习惯
见内-"眼根现", 修时如内不现光或景相时, 却又习惯靠感觉感知-"意根现", 此乃由 "
眼根" 转变成 "意根", 然如此, 正修时之 "内六根", 及生活正用时之 "外六根" 并无
不同, 亦 "六根" 互转不断生灭而已, 当中何有永恒之现像及事物? 故如此修者 无论
其修何功法, 其禅定力神通力或景界多高强, 其实一切亦不免生生灭灭, 转转换 换, "
六根" 亦被业相迷转...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与GWZW探讨生灭这个时间现象
1)關於法友的 :『这种生灭的认识甚至可以否定修本身,我们修,什么在修呀?』
所以說生灭中有不生灭的,没有不生灭的,就不会有生灭的。否则就成了无因论,坠外
道邪见。
生灭中所成就的那些种子,落于不生灭中执持,遇缘则现行。否则无因无果,善恶无报
,不符法界事實.
所以 :纵经百千劫,所做业不亡,因缘际会时,果报还自受。
何能“纵经百千劫,所做业不亡”呢 ?
因为那个不生灭的並沒有寿者相(时间相),它只是随缘流注,所以我们1000年前偷了
人家钱,而我们和那个被我们偷的人1000年中都不曾相遇,现在相遇了,就必须还他。
不得不还,你的意识(生灭的)根本不可能知道有这回事,但是你的不生灭的却一直埶
持著,所以因果能成偿。所做業行,並不是有某個鬼神拿個本子在記錄,而是自身的藏識
在作用.
修行或行善造惡,並不會唐捐其功,道理就在這.
2) 大乘佛法中般若系经典所说的如来藏,真心和唯识经典中所开示的阿赖耶识,就是
专讲你所提到的这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实相。而『这个』,也是禅
门明心求悟的标地。但是很多南传佛法的弟子不认为有如来藏这回事,关于这个实相,
您有空不妨多方面参考,但是不...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四无记(十四难)
有人提出 “佛陀缺乏深入的理性思辨,拒绝形而上的思考(十四无记的提出以及对生
灭机制缺乏深入的理性审视)”. 在此以下文予以辨证.
十四无记(十四难)
一、绪论
十四难是佛教建立前便存在的难解命题。佛陀对于十四难所指向“如来藏真实存在”的
命题是没有能力回答,才说为无记?还是有能力回答,而为有记?
十四难的基本命题,归纳区分为下列四组命题:
1、如来是常、如来无常、如来常亦无常、如来非常非无常。
2、世间是常、世间无常、世间常亦无常、世间非常非无常。
3、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世间有边亦无边、世间非有边非无边。
4、身与命同、身与命异。
十四难在佛学的历史文献中已经有极多的讨论,例如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卷2,并
不认为十四难是“存而不论”,而是提问者有邪见过失,若是给予回答反而有罪过,所
以佛陀给予置答。
复次十四难中,若答,有过罪,若人问:“石女、黄门儿长短好丑何类?”此不应
答,以无儿故。复次此十四难是邪见,非真实;佛常以真实,以是故,置不答。复次置
不答,是为答。有四种答:一决了答,如佛第一涅槃安隐;二解义答;三反问答;四置
答。此中佛以置答,汝言无一切智人,有是言而无义,是大妄...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49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佛学问答类编(通问第一之一) (zt)
一、通问
问: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大事是何等事?(余萍)
答:大事者,生死也。请细思想,人间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惟此事独佛能了之,所
以应世,来为众生解决此事也。
问:人生究竟为什么活著?佛教如何说法?(施无畏)
答:此名人生观,各个观点不同,佛法谓是善恶业力牵引。一度来受果报。悟者借此寻
求解脱,迷者再造新殃,再受后报。
问:世上宇宙真理是否有一个?谁(哪一个宗教)是唯一真理?(黄圣吼)
答:此问题颇笼统,宇宙之大,事物之多,要从何处说起。兹可说,各事物各有真理,
若归纳之,有一个总真理,所谓‘万法归一’。此‘万法归一’,名‘一真法界’,而
不与万物俱,万物生灭无常,‘一真法界’,如如不动,所以名为真也。何种宗教悟得
此理,且有把握办得到,便是真理宗教。
问:佛与圣人有何区别?(李中心)
答:圣人种种不一,有世间及出世间两大类,此两类又分若干种,世间圣人,仅以我国
而论,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伯夷柳下惠等皆是也。出世间圣人,十地菩萨降而至缘觉声闻
等皆是也。佛则与此两类皆不同,即上两类圣,所知所能者,佛皆知能,佛所知所能者
,上两类圣,有所不知不能。
问:佛教救世有出世的独立人权,为...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50
本周六晚《非诚勿扰》出现了最为神速的“闪电牵手”,长相极具古典美的女嘉宾刚上场不到10分钟,便与新加坡儒雅男成功牵手,让所有人大感意外。帅气的大连小伙因一周内去7次夜店而引热议,用“呛声”来表现对心动女生于甜甜好感的他,因没有安全感而惨遭灭灯。
帅气的王作俊惨遭灭灯。
本周六晚,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出现了最为神速的“闪电牵手”,长相极具古典美的女嘉宾刚上场不到10分钟,还未来得及自我介绍,便与“为爱走天涯”的新加坡儒雅男成功牵手,让所有人大感“意外”。帅气时尚的大连小伙因为一周内去7次夜店而引热议,用“呛声”来表现对心动女生于甜甜好感的他,因为没有安全感而惨遭灭灯。
男嘉宾自称“吊丝” “不靠谱”遭全场灭灯
一号男嘉宾杨威是一名不抽烟不喝酒的“非典型”销售员。因为在城市里工作却买不起房子,回到农村老家又不甘心,杨威将自己称为“吊丝男”,即像蜘蛛一样吊在丝网上,想爬但爬不上去,掉下去又不甘心的男生。将有着“女神”之称的24号储慧选作心动女生的他,让主持人孟非忍不住称其“很有种”。在众多女嘉宾猜到男嘉宾的心动女生是谁时,乐嘉却当场为5号女嘉宾张晓晨牵线,称如果5号女嘉宾愿意跟男嘉宾走,...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