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n 发帖数: 224 | 1 在918事变之初,汪精卫极力主战,数次以武汉国民政府主席名义督促其顶住,由次政见分歧
(加之两人对中共的态度迥异)决定了他们两人一生成为政敌。但蒋介石态度一直模棱两可,
张学良临死前力挺蒋介石,称未接到蒋任何撤退命令。但土共未必完全冤枉了蒋中正,出了这
样件大事,蒋作为元首,对张学良的撤退不予任何形势的制止,即为默认,而且多半带有暗
中示意的成份。不过蒋中正老奸巨滑,不愿意负担责任罢了。退军后,从表面上看,国联的
确按照中方主和派的预估,经过调查后,宣布日本进入东三省非法(虽然换来的只是日外相
十分绅士的宣布退出国联)。而且我方的退让,似乎让全面战争的爆发延迟了6年,给刚刚
统一中国的国民政府有了休养生息和备战的机会。所以最近,给张学良翻案的文章也略有所
见,说他对大局的估计是正确的,而且只是不愿无谓牺牲手下兄弟的生命。若真是这样,
张学良没有必要后来在不只在一个场合表示当年判断有误。现在,至少从马后炮的角度来看,
当年若张学良全面抵抗,中日战争未必能爆发。且不说将东北的军工重工基地及大量自然资
源拱手让给贫瘠的日本,让其随后的六年加速发展,仅就当年日本政局而言,撤兵完全大错。
现在我... 阅读全帖 |
|
N*********y 发帖数: 109 | 2 张学良还是太懦弱,头脑简单而不明事理。
该出手的时候不出手,不该出手时瞎出手。
政见分歧(加之两人对中共的态度迥异)决定了他们两人一生成为政敌。但蒋介石态度
一直模棱两可,张学良临死前力挺蒋介石,称未接到蒋任何撤退命令。但土共未必完全
冤枉了蒋中正,出了这样件大事,蒋作为元首,对张学良的撤退不予任何形势的制止,
即为默认,而且多半带有暗中示意的成份。不过蒋中正老奸巨滑,不愿意负担责任罢了
。退军后,从表面上看,国联的确按照中方主和派的预估,经过调查后,宣布日本进入
东三省非法(虽然换来的只是日外相十分绅士的宣布: 顺龉6椅曳降
耐巳茫坪跞萌嬲秸谋⒀映倭,给刚刚统一中国的国民政府有了休养生息和备
战的机会。所以最近,给张学良翻案的文章也略有所见,说他对大局的估计是正确的,
而且只是不愿无谓牺牲手下兄弟的生命。若真是这样,张学良没有必要后来在不只在一
个场合表示当年判断有误。现在,至少从马后炮的角度来看,当年若张学良全面抵抗,
中日战争未必能爆发。且不说将东北的军工重工基地及大量自然资源拱手让给贫瘠的日
本,让其随后的六年加速发展,仅就当年日本政局而言,撤兵完全大错。现在... 阅读全帖 |
|
o***e 发帖数: 814 | 3 张学良算帅哥,这个世界上就没有wsn了
政见分歧(加之两人对中共的态度迥异)决定了他们两人一生成为政敌。但蒋介石态度
一直模棱两可,张学良临死前力挺蒋介石,称未接到蒋任何撤退命令。但土共未必完全
冤枉了蒋中正,出了这样件大事,蒋作为元首,对张学良的撤退不予任何形势的制止,
即为默认,而且多半带有暗中示意的成份。不过蒋中正老奸巨滑,不愿意负担责任罢了
。退军后,从表面上看,国联的确按照中方主和派的预估,经过调查后,宣布日本进入
东三省非法(虽然换来的只是日外相十分绅士的宣布: 顺龉6椅曳降
耐巳茫坪跞萌嬲秸谋⒀映倭,给刚刚统一中国的国民政府有了休养生息和备
战的机会。所以最近,给张学良翻案的文章也略有所见,说他对大局的估计是正确的,
而且只是不愿无谓牺牲手下兄弟的生命。若真是这样,张学良没有必要后来在不只在一
个场合表示当年判断有误。现在,至少从马后炮的角度来看,当年若张学良全面抵抗,
中日战争未必能爆发。且不说将东北的军工重工基地及大量自然资源拱手让给贫瘠的日
本,让其随后的六年加速发展,仅就当年日本政局而言,撤兵完全大错。现在我们已知
918事变是军部一小搓人: 未... 阅读全帖 |
|
R*****d 发帖数: 1148 | 4 ☆─────────────────────────────────────☆
guohua (PPP) 于 (Mon Mar 14 17:56:04 2011, 美东) 提到:
比如刘邦, 刘备
貌似他们都没什么财务支持
怎么养兵打仗的呢?
史书里有这方面的记载么?
☆─────────────────────────────────────☆
machineo21 (archangel) 于 (Tue Mar 15 12:27:47 2011, 美东) 提到:
余臆之,財源有四:
一曰籠絡士族,如劉玄德攬法孝直而入蜀、魏晉之重用門閥。又如魯子敬:“周瑜為居巢長,將數百人故過候肅,並求資糧。肅家有兩囷米,各三千斛。肅乃指一囷與周瑜,瑜益知其奇也。”
二曰屯田,如曹孟德之定都許昌而興屯田。
三曰鹽、鐵、冶銅,或委之大賈、或置有司以專其利。
四曰征賦、劫掠、賞賜。所得或用以擴軍精兵,或用以收買反間、許人以封地食邑,又复收其利于戰,循環以往,兵員財貨源源無匱竭也。《史記 陳丞相世家》載陳平請行反間以疑項王,“漢王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陳平,恣所為,不問其出入。”黃金...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9677 | 5
说不说开都是有区别的,在宋朝文官压制武将,岳飞本来就是跋扈,文官们不爽,文臣
要求皇帝立储是为了社稷,武臣那就是犯上作乱的前提,再加上岳飞平时和同僚关系也
不好,没人帮他说话,有战事要用岳飞时用着,没了战事投不投名状都要杀岳飞,哪来
的专门对金投名状 |
|
p****t 发帖数: 11416 | 6 我认为和孔孟之道没啥关系,何况中国的政治指导思想从来都是外儒内法
宋朝的文武割裂,其实不能全怪老赵家,其根子是在五代就种下了
五代之前,无论是两汉三国,还是两晋隋唐,武将刻苦读书的可能不多,
但是文臣能带兵打仗的那是俯仰皆是。一个文官敢裸奔到属国借兵灭另一
国的都有
五代的武夫把有气节有血性的读书人都基本上杀光了,剩下的绝大多数不
是懦夫就是愤青,自己不能带兵,又害怕仇视武将。反过来,武将想到庙
堂之上对自己指手画脚横挑鼻子竖挑眼的都是一帮窝囊废,工作积极性能
高得了么?
老赵家的责任在于没有想办法去弥合文武的对立,反而明着暗中推动这种
对立,觉得这样社会才会和谐,维稳形势才一片大好 |
|
s*****e 发帖数: 21415 | 7 明代人的评论都是狗屁。“文臣各各可杀”。明军一般属于敌人一来
就跑路的主。 |
|
R*****d 发帖数: 1148 | 8 ☆─────────────────────────────────────☆
kz80 (雨过天晴) 于 h 提到: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History/31661949.html
既然说了霍去病,也就顺便讨论下悲剧人物李广吧。
小时候看《上下五千年》, 印象中李广就是个英姿飒爽的人物。一箭射中像老虎的石
头,结果箭没入石头,被敌人俘虏了还只身夺马脱狱,拿强弓射匈奴挡住了敌人进攻,
后人还有诗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等等等,反正就是个武力
超高的英雄。
《上下五千年》可能为了照顾小朋友的情绪,没有写李广的结局。
回过头来详细看看历史,不得不说,李广的故事是个悲剧,但也是个必然的悲剧。
李广,秦朝名将李信之后,将门世家 (又是个富二代!我靠!),从汉文帝年代结发
从军(15岁左右?),汉景帝七国之乱时,李广平乱有功,但因私受將印,未能封侯。
到汉武帝年代,名声早成,每次对匈奴重大作战都有李广身影, 直到自杀。李广一生
对匈奴大小交战七十余次,虽然次数多,但是能摆上台面的胜仗实在太少。到后来,有
很多人以为李广走霉... 阅读全帖 |
|
r****p 发帖数: 1854 | 9 蒙前任斑竹Reynold错爱,以及希望我继续保持“神勇状态”的鼓励,我打算献丑在写
一点东西,和大家交流,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对我前面的拙文还有些印象的各位,也许发现我比较关注南北朝,尤其是北魏的历史,
这个确实不假。我对北魏历史的兴趣,大概还要源自小时候外婆教我背三字经。三字经
总体来说通俗易懂, 大部分内容不需要太多地解释当时我也能够明白,唯独这一句
“北元魏,分东西”
很是让我困惑,当时我问外婆,他们到底分的是什么东西?外婆笑着给我解释了。再加
上下一句“宇文周,与高齐”, 我才知道原来在历史上还有这么一段波澜壮阔,精彩
跌宕的“后三国”时期。其中涌现的文臣武将,刀光剑影,智谋心机,丝毫不逊于街头
巷尾所熟知的那部三国演义。
本来我的野心比较大,打算写一个孝文帝之后北魏,名字也打算用一个比较煽情的那种
, “帝国黄昏“,“河阴落日”之类。开始准备材料才发现,自己实在没有那个水平和
精力。尤其是 东西魏几次惨烈的大战,不可能忽略跳过去。更何况已经有不少通俗笔
法的历史作品,例如《悠悠南北朝》,《后三国风云》等对这段历史进行了精彩的描述
。... 阅读全帖 |
|
v*****s 发帖数: 20290 | 10 富平之战人物小记
富平之战,南宋方面齐聚五路大军,分别是熙和路,秦凤路,环庆路,永兴军路和泾原路(麟延路已失)。这五路的统制官分别是刘锡,孙渥,赵哲,吴玠和刘锜,刘锡为都统制。这里面作为富平之战的关键人物刘锡和赵哲,一般史料并不多见,生平作为模糊,但可以说他们俩的行为实际上才是富平之战的决定性因素,而这其中又有不少疑团。
刘锡,秦州人,刘仲武之子,刘仲武共有九子,最出名的当然是刘锜,史料有载的除了刘锡外还有一个刘锐,可以确定的是刘锜是九子(宋史刘锜传),其他兄弟的名字和排行都散佚了。刘锡和刘锐应该年纪比较大,因为他们的官位比较高(一个知沧州,一个平阳府都统制)。先澄清一个流传比较广的错误,金瓯缺为了故事情节的需要故意把刘锜当成了刘仲武派去青唐做质的儿子,实际上去的是刘锡,刘锡还为此升了阁门邸侯(这是一个常见的荫职官,有点类似大汉将军,岳云等很多将门世家子弟都是从这个职位起步的,刘锜是后来宣和年间受高俅的推荐担任此职的)。刘锡此后一帆风顺,建炎元年知沧州,在北方持续抵抗金兵,曾受宗泽/高
宗的命令联合敌后的民军,无果。建炎三年初,在金军的大举攻势下,仓皇南逃,中间过青州而不入直赴行在,刘... 阅读全帖 |
|
m********r 发帖数: 2895 | 11 re
原路(麟延路已失)。这五路的统制官分别是刘锡,孙渥,赵哲,吴玠和刘锜,刘锡为
都统制。这里面作为富平之战的关键人物刘锡和赵哲,一般史料并不多见,生平作为模
糊,但可以说他们俩的行为实际上才是富平之战的决定性因素,而这其中又有不少疑团。
了刘锡外还有一个刘锐,可以确定的是刘锜是九子(宋史刘锜传),其他兄弟的名字和
排行都散佚了。刘锡和刘锐应该年纪比较大,因为他们的官位比较高(一个知沧州,一
个平阳府都统制)。先澄清一个流传比较广的错误,金瓯缺为了故事情节的需要故意把
刘锜当成了刘仲武派去青唐做质的儿子,实际上去的是刘锡,刘锡还为此升了阁门邸侯
(这是一个常见的荫职官,有点类似大汉将军,岳云等很多将门世家子弟都是从这个职
位起步的,刘锜是后来宣和年间受高俅的推荐担任?: 酥暗模A跷撕笠环缢常
ㄑ自曛字荩诒狈匠中挚菇鸨茏谠?/高
间过青州而不入直赴行在,刘锡自己说是因为青州人心惶惶所以不入城,我个人有点怀
疑。按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一十九)和建炎要录的共同说法,淄州和济南都曾向沧州
求救,都曾看到金军骑兵的烟尘而误以为是沧州的救兵,最后都因为沧州不发救兵而投
降。呵呵,实在是够戏剧的... 阅读全帖 |
|
a***k 发帖数: 563 | 12 顶!
原路(麟延路已失)。这五路的统制官分别是刘锡,孙渥,赵哲,吴玠和刘锜,刘锡为
都统制。这里面作为富平之战的关键人物刘锡和赵哲,一般史料并不多见,生平作为模
糊,但可以说他们俩的行为
了刘锡外还有一个刘锐,可以确定的是刘锜是九子(宋史刘锜传),其他兄弟的名字和
排行都散佚了。刘锡和刘锐应该年纪比较大,因为他们的官位比较高(一个知沧州,一
个平阳府都统制)。先澄清
间过青州而不入直赴行在,刘锡自己说是因为青州人心惶惶所以不入城,我个人有点怀
疑。按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一十九)和建炎要录的共同说法,淄州和济南都曾向沧州
求救,都曾看到金军骑兵的
入了他的军中,随张浚一起回到了他已经离开多年的家乡。刘锡官位不低,又是西军出
身,张浚没什么犹豫就推举他担任了熙河经略使,成为了方面大员。曲端遭贬以后,刘
锡作为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
有些斩获,高宗在南京当兵马大元帅的时候就面过圣,很得高宗的欢心。后来还曾经作
为副使出使过金国。建炎二年,建州再次兵变的时候,叶侬叛军席卷福建,并一度攻入
浙江。赵哲作为主要的领兵
路经略使全部换成了武人,之前的环庆经略使王似熙河经略使王倚泾原经略使席贡秦凤
经略... 阅读全帖 |
|
w****j 发帖数: 5581 | 13 赞!
史版多出这种东西才名副其实。
原路(麟延路已失)。这五路的统制官分别是刘锡,孙渥,赵哲,吴玠和刘锜,刘锡为
都统制。这里面作为富平之战的关键人物刘锡和赵哲,一般史料并不多见,生平作为模
糊,但可以说他们俩的行为实际上才是富平之战的决定性因素,而这其中又有不少疑团。
了刘锡外还有一个刘锐,可以确定的是刘锜是九子(宋史刘锜传),其他兄弟的名字和
排行都散佚了。刘锡和刘锐应该年纪比较大,因为他们的官位比较高(一个知沧州,一
个平阳府都统制)。先澄清一个流传比较广的错误,金瓯缺为了故事情节的需要故意把
刘锜当成了刘仲武派去青唐做质的儿子,实际上去的是刘锡,刘锡还为此升了阁门邸侯
(这是一个常见的荫职官,有点类似大汉将军,岳云等很多将门世家子弟都是从这个职
位起步的,刘锜是后来宣和年间受高俅的推荐担任? 酥暗模A跷撕笠环缢常ㄑ
自曛字荩诒狈匠中挚菇鸨茏谠?高
间过青州而不入直赴行在,刘锡自己说是因为青州人心惶惶所以不入城,我个人有点怀
疑。按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一十九)和建炎要录的共同说法,淄州和济南都曾向沧州
求救,都曾看到金军骑兵的烟尘而误以为是沧州的救兵,最后都因为沧州不发救兵而投... 阅读全帖 |
|
g*****g 发帖数: 6798 | 14 没听说过这个说法.
倒是文臣死谏,武将死战是标准的封建道德.
样。 |
|
b*********f 发帖数: 1585 | 15 朱元璋就像是个一个家族的家族长 他希望天下归他朱家各个分支管理
有一次 朱元璋故意把一条棘杖放在地下 叫太子拿起 太子面有难色 朱元璋说:“你怕
有刺不敢拿 我把这些刺都给去掉了 再交给你 岂不是好 我所杀的都是天下的坏人 内
部整理清楚了 你才能当这个家 ”皇太子回答说:“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
意思是说有怎么样的皇帝 就有怎么样的臣民 结果朱元璋大怒 拿起椅子就朝他掼 并追
打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 朱对他的那些大臣们并不放心 他想把他们一网打尽 好让
他的后世子孙坐稳江山 先处理掉胡惟庸为首的文臣 又处理掉蓝玉为首的武将 他又大
肆分封诸子做王 期待各个同姓诸侯王能保卫朱家天下 朱元璋的做法也遭到某些人的反
对 比如平遥训导叶伯巨曾以汉的七国之乱作比 来劝谏朱元璋放弃封王 但是被下狱处
死 因为朱元璋认为他在离间骨肉
朱元璋晚年检阅藩王部队是对他的孙子朱允炆大概说 如果将来有人造反 可让你的叔叔
们保卫你 但是朱允炆反问道 如果叔叔们反我怎么办 朱元璋沉默不语 这是个无解的问
题 朱元璋在临死前曾叫来他的女婿梅殷 要他好好保护朱允炆 可能他有些悔悟当初的
分封吧
胡蓝... 阅读全帖 |
|
t******i 发帖数: 2688 | 16 毛左边依次是朱德、彭德怀、林彪
右边依次是刘少奇、周恩来、陈云
也就是说,参与者是五大书记+两大将
其实座次挺有意思的,文臣在右,武将在左。 |
|
f****r 发帖数: 5118 | 17 这个满桂事件是怎么回事?
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发生“己巳之变”。后金皇太极率十万清兵绕境蒙古,由喜
峰口攻陷遵化,兵临北京城下,北京戒严。明崇祯帝下令各地勤王,孙承宗全权负责北
京防御。袁崇焕带关宁军赶赴北京后,受命代替孙承宗全权负责。袁崇焕将勤王军刘策
调至密云、通州,守将尤世威调至昌平,北京城下只余关宁军,致使后金军在毫无阻挡
的情况下顺利通过军事重镇蓟镇、通州一线,抵达北京城下。袁崇焕率关宁军在北京城
下旁观坐看将军满桂与后金军血战,不派一兵一卒,并几次上书要求率军入城,均被崇
祯帝拒绝。满桂兵败,向关宁军靠拢过程中被关宁军以箭射退,愤而入城面告崇祯皇帝
,并以关宁军之箭证之。袁崇焕的种种举动,引起北京城内军民的极度不满,文臣纷纷
向朝廷告状:袁崇焕名为入援,却听任敌骑劫掠焚烧民舍,不敢一矢相加,城外园亭庄
舍被敌骑蹂躏殆尽。十一月二十三日,崇祯帝命袁崇焕与满桂当面对质,袁崇焕不能作
答,崇祯帝怒之,遂将其下狱。 |
|
c***h 发帖数: 1862 | 18 决战高丽半岛——记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
发言者:志愿军英魂
发表时间:2005年10月19日 10时39分40秒
一、引言
高 丽半岛乃不祥之半岛,自古以来,战火不绝,并且跟中原天朝密不可分。或为对手
,或为盟友。或鲜血结冤仇,或热血凝友谊。恩恩怨怨,是是非非,莫衷一是,尤 其
是公元1950年6月,半岛又大动干戈,重烧漫天战火。起因乃金—李两王为争夺三千里
江山之皇冠,展开殊死搏斗。本来别人兄弟相争,不关我华夏什事,但 由于复杂之国
际政治原因,使我刚夺得天下之雄师劲旅未来得及休整,便再次卷进战争旋涡。结果在
冰天雪地、崇山峻岭间鏖战三年,数百万志愿大军,总减员达百 万余人(1)。且毫无
战争成果,战线仍回到金—李二王相争之起点。以至我当今朝野,为此争执不休。
有说此战显我天朝神威,扬我民族志气,洗却百年耻辱,又护卫我华夏疆域,打得好!
有说此战夸大危机,欺骗民众,实则受他人唆使,做马前走卒金牌打手,除捞点军火装
备,倒是劳民伤财,夺我军元气,导致闭关锁国,外交孤立,误了发展之大好时机。打
得糟!
前一种观点在闭关锁国之时,民众得不到真实资讯,故皆信之。后一种观点源自改革开
放之后,真... 阅读全帖 |
|
v*****s 发帖数: 20290 | 19 嗯,和夺门之变类似的地方是赵九也没有太子,所以当初金人曾经试探要把钦宗的儿子
放回来,结果被岳飞搅黄了。
南宋当时的文臣武将都还是识大体的,在这个皇帝废立的大是大非问题是站得住的,没
有徐有贞,石亨这等人。 |
|
w****j 发帖数: 5581 | 20 明朝海禁反反复复,不是几句话说的清的。明早期海禁是太祖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
扰才下的禁令,主要是禁止私人海上商业贸易,禁出海是副产品。早期的海禁到成祖手
里就废除了。宣宗以后停止官方出海,但民间贸易照常进行。孝宗时期为了反腐败,反
宦官,在文臣的倡导下彻底禁海。之前的宪宗还想过学成祖下西洋,结果郑和的海图,
航海记录一并全毁。这事是弘治三君子之一的刘大夏干的。可想当时的知识分子风气就
是如此了。到武宗时期,海上贸易有重新繁荣起来,但是到世宗的嘉靖年间因为海贼倭
寇猖獗,不得已又恢复禁海。倭寇剿灭以后就有穆宗的隆庆开关了。神宗万历以后,海
上贸易更加发达,大量白银从菲律宾和欧洲流入(其实都是是来自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
),这个好事还是坏事就难说了。你这个有些因果倒置了。 |
|
b********n 发帖数: 16354 | 21 这个问题倒是有趣得很~~
自先秦以来,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晋代竹林七贤、乌衣巷衰败,你相信这就
只是一家一室的血么?唐重谱氏族制多少家族衰亡?明代先有诛十族,自万历往后皇帝
输给文臣制度,清流输给锦衣卫东厂,东厂输给崇祯,一直到崇祯用一个杀一个;元清
本就不是汉人统治,直接沦为下等,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无数文字狱。
历史不断重复自己,有什么可惊讶的? |
|
d*******s 发帖数: 15155 | 22 孔子没什么错,儒家作为修身之道是不错的。主要是后世的士大夫为了自己无约束的权
利,用儒术制约百姓和皇帝,把持朝纲。五胡乱华,靖康之难,土木堡之变,亡汉亡明
,哪个不是士人内斗搞得?而且儒家多是模棱两可的描述,怎么解释都是他们说了算。
无论朝代更替,士人阶层都能活下去。武将投敌是卖国,文臣投敌,那叫“不以一家一
姓得失为念”,还有更无耻的么? |
|
t*n 发帖数: 14458 | 23 说个花絮,剿灭了噶尔家族的青年赞普器弩悉弄也没再活多久,5年后在攻打南诏的战
场上身亡,部下只抢回了一条大腿送还吐蕃,交给王太后墀玛类。
继续跟着噶尔的话题说。钦陵名震天下,就连用兵如神的裴行俭都不愿意在他鼎盛时期
过来单挑。要知道裴行俭尽得苏定方真传,是出将入相的高人。--裴行俭是传说中的
“儒将”代表,回头单独写写他。
不过我唐却有两位名将面对钦陵大军丝毫不落下风,巧合的是这两位都是少数民族,更
巧的是他们都来自白山黑水之间,而且他们都获得过燕国公的爵位,连上前面的张说,
本帖中已经仨燕国公了。
一位是黑齿常之,来自百济
一位是李谨行,来自靺鞨
这得先从古代打仗的习惯说起。古代当兵的木有啥保家卫国的高觉悟,基本都是为了吃
饭,以及吃饭的高级版本:功名但在马上取。除了少数牛人比如薛仁贵 那样的,能从
大头兵做到当世名将,大多数都为了军饷。南北朝时代建立,到隋唐完善的府兵制,也
是得给人家田才行得通。甭说古代了,我朝太祖能打下天下,靠 的也不是远大的共产
主义理想,而是“打土豪,分田地”。
除了军饷这点死工资,奖金就是打胜仗之后的战利品。其中很重要一项就是抢掠,对敌
方军人和平民的大肆... 阅读全帖 |
|
D*****i 发帖数: 8922 | 24 她老爹是著名学者,曹操手下文臣佩服他的不少,从笼络人心而言,曹操也不会亏待她。
历史上文姬归汉的故事、戏剧不少,也没怎么把她当大美女来八卦,倒是说她是大才女
,能背几百篇文章,这倒是跟文化人曹操对路,人曹操就把她当纯聊天的红颜知己,咋
了? |
|
n*******w 发帖数: 6708 | 25 汪景祺(1672年-1726年),原名日祺,字无巳,号星堂,浙江杭州人。
少年时豪迈不羁,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举人。雍正初年,其友胡期恒任陕西布政使
,与年羹尧友好。汪景祺前往探访羹尧,成为幕客。汪景祺曾随年西游,著有《读书堂
西征随笔》二卷,称年是“宇宙之第一伟人”,又说历代名将郭子仪、裴度等人“较之
阁下威名,不啻萤光之于日月,勺水之于沧溟。盖自有天地以来,制敌之奇,奏功之速
,宁有盛于今日之大将军哉!”[1],并献给年羹尧收藏。
年羹尧被抄家时,《读书堂西征随笔》被缴进宫中。雍正帝在首页题字:“悖谬狂乱,
至于此极!惜见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种得漏网也。”谕旨称汪景祺“作诗讥讪
圣祖仁皇帝,大逆不道”。被枭首示众,头被悬挂在菜市口十年。其妻发配黑龙江为奴
,兄弟亲人皆革职,发配宁古塔。
钱名世,字亮工,江苏武进人。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直隶乡试中举,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一甲第三名(探花),因
与年羹尧乡试同年,交情颇好。康熙四十三年,参加纂修《子史精华》,康熙四十九年
,纂修《渊鉴类函》,官至侍读。康熙五十八年,与方苞等参与《骈字类编》修纂工作
。有“江左才子”美称... 阅读全帖 |
|
o*****h 发帖数: 2082 | 26 刘备的左将军夷城亭侯,关羽的汉寿亭侯等,都是献帝封的吧,赤壁之战之前,刘备应
该没有这么大的权力。即使是曹操封手下,也得走一下献帝的程序。这也在客观上造成
了他的一些文臣始终对汉室怀有感情 |
|
f****y 发帖数: 7425 | 27 转个互动的
袁崇焕于崇祯二年(1629年)六月五日在双岛杀了毛帅,并用自己的亲信接管东江镇,
还将东江分为几个协,使之不能形成统一的指挥。袁崇焕杀毛帅的时候罗列了所谓的“
十二条罪状”,基本都是袁崇焕胡诌的,剩下的放在袁崇焕身上才正合适:
1.祖制,大将在外,必命文臣监,尔专制一方,军马钱粮不受核,一当斩;
朝廷先后数次查核毛文龙的兵马,就在崇祯元年才核查过一次,而且天启帝和崇祯都有
过旨意,对毛文龙粮饷从宽,因为东江镇有屯田军,是收留辽东流民的,所以东江镇不
比一般军镇;而袁大人出关督师的时候还请崇祯撤了巡抚,毛文龙官拜左都督,东江镇
还涉及朝鲜领土,且是毛文龙带两百个家丁开创出来的,没有文官又有何妨?
另外,如果要谈“祖制”,按照明朝的制度即便谁有尚方宝剑但要杀三品以上大员也必
须上报朝廷,毛文龙官拜左都督、总兵、赐尚方宝剑,不仅在三品以上,且同样是有尚
方宝剑的节将,别说是杀,要节制都需要中央协调,而节将杀节将更是明朝几百年来从
未有过的事情。崇祯让袁崇焕出关时分别收回了王之臣和满桂的尚方宝剑,但却没有收
回毛文龙的,这就是不让袁崇焕干预东江镇的事情。
2....尔奏报尽欺罔,杀... 阅读全帖 |
|
n*******w 发帖数: 6708 | 28 第一名:岳飞
死法:活活被缢死。一代名将不能死于沙场却得如此下场,令人心寒不已。
众所周知,岳飞则是在大片国土沦陷的情况下,与金兵打硬仗。据说宋军打仗要根据朝
廷发下的阵图作战。而且北宋重文轻武,由于宋太祖是黄袍加身夺了周的江山,因此对
武将严加防范, 当时武将只有带兵的权力,没有调兵的权力。
因此北宋对北方的作战屡屡失败。而岳飞在后勤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在少数友军的协同
下,大小数百仗,扭转了宋金之间的军事力量对比,可以说岳飞以一支军队的力量改变
了整个战争的态势,同时改变了国家的局势,乃至改变了历史进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岳飞,南宋就算立国也不过苟延数年。在国都失陷,君王被俘,
军事力量积弱的情况下,南宋之所以立国也是岳飞一己之力。岳家军在有宋一代根本就
是孤例。岳飞一死,宋军的军事优势随之丧失,宋金对峙,鼓舞人心的“直捣黄龙,迎
请二帝回京”的民族战争转入低潮。
可见,古代的悲剧英雄之首,非岳鹏举莫属。
第二名:袁崇焕
大明儒将袁崇焕,生前曾任辽东道督师,宁远之战击毙女真努尔哈赤,坐镇辽东十数年
,胡马不敢过此久矣,可以说是处于危势的明王朝延喘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可惜崇祯识人... 阅读全帖 |
|
n*******w 发帖数: 6708 | 29 本文摘自《追寻历史的真相》,作者:维舟,出版:河南文艺出版社
1142年初的隆冬季节,宋将岳飞遇害于风波亭。这一悲剧使他本人成为汉民族主义的高
度象征之一,在身后赢得了仅次于关羽的战神般的地位,并塑造了牢不可破的忠奸对立
斗争的神话。这给很多人一种感觉:假如当初朝廷公正,这样的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不过事实也许恰恰相反,岳飞之死之所以成为悲剧,乃是因为它不可避免。
南宋初年的军事形势
几乎所有岳飞的故事都暗示了一种可能性:假如不是奸臣当道,岳飞冤死,本来宋军是
可以收复中原的。这也是后人怀念、推崇岳飞的一个最重要的根本性假设。其中最著名
的传说就是岳家军在朱仙镇大捷后,迫于十二道金牌而放弃经营中原。
邓广铭早已证明:朱仙镇以五百骑兵败金军十万、十二道金牌等均非史实,而是岳飞之
孙岳珂虚构出来的。岳飞的故事在流传的过程中,实际上夹杂进了很多汉族人因愤懑而
未能满足的愿望。
但历史事实往往更严酷。1140年岳家军北伐的确取得了一些胜利,并罕见地在平原上以
骑兵对阵决战的态势击败金军,不过战果其实颇为有限:如颍昌之战金军参战有3万骑
兵和10万步兵,而宋军的战果是杀敌5000,俘虏2000...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30 http://history.people.com.cn/n/2012/1126/c198445-19694581.html
2012年11月26日08:57 来源:人民网-文史频道
本文摘自《坐天下很累》,张宏杰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10月
方针已定
一
深秋的辽东大地,枫叶鲜红,松柏苍翠。嘉庆十年九月,嘉庆皇帝率领宗室及重臣,经
过艰苦跋涉,来到满族的龙兴之地。在祭奠了新宾永陵之后,他们向西直抵盛京,祭奠
了福陵(清太祖努尔哈赤之陵)和昭陵(清大宗皇太极之陵)。
在陵寝的隆恩殿、启运殿中,皇帝认真参观了先祖们留下来的遗物。努尔哈赤用过的桌
椅,看起来是那么简陋,皇太极用过鞭子,也不过是普普通通的牛皮鞭,没有任何装饰
……这些珍贵的文物,昭示着祖先创业的艰难历程。皇帝在这些遗物前久久驻足,常常
陷入沉思。
在他的政治布局中,这次东巡意义十分重大。经过对帝国整体形势的评估和对“新政”
的深刻反思,他终于确定了大清未来的行政方针,那就是“守成”和“法祖”。这次东
巡的主要目的,在于向全国臣民正式宣传他的这一方针。
皇帝在《守成论》中说,他多次阅读中国历史,感慨良多。他发... 阅读全帖 |
|
C*******r 发帖数: 10345 | 31 廷杖这种恶政确实只有明朝才有,元朝蒙古人的野蛮都不至于如此。清朝对文臣,以申
斥代替廷杖,也就是被太监文绉绉地骂一顿而已,掌嘴这种只有对下人才用。 |
|
f*******e 发帖数: 2791 | 32 转:
关于李唐的身世,《旧唐书·高祖本纪》《新唐书·高祖本纪》,《册府元龟·帝王部
·帝系门》都有明确记载,是陇西李氏,(新唐书记载为陇西成纪,旧唐书记载为陇西
狄道) 西凉李暠之嫡裔,这些都是具有权威性的正史,没有确凿证据,是难以推翻的
。其次,陈寅恪先生在《李唐氏族之推测》《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以及《唐代政治史
述论稿》中,提出的李唐出自赵郡李氏的推断。其主要论据是是《唐光业寺碑》,全称
《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以及《畿辅通志》《隆平县志》等方志关于此碑刻的
拓文。此碑为唐光业寺的建筑之一。唐高宗(李治)总章年间(668~670年),唐宗室
为保护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和第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之陵(即建初陵、启
运陵,二陵共茔,全称“大唐帝陵”),在陵墓正东修建光业寺。唐玄宗(李隆基)开
元十三年(725年)又扩建整修,并增建大佛堂,竣工后立此碑以示纪念。关于此碑,
《畿辅通志》之拓文为“皇祖瀛州剌史宣简公谨追上尊号,谥宣皇帝。皇祖妣夫人张氏
谨追上尊号,谥宣庆皇后。皇祖懿王谨追上尊号,谥光皇帝。皇祖妣妃贾氏谨追上尊号
,谥光懿皇后”从残存的碑文可以直接得到“维王桑梓,...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2791 | 33 转:
关于李唐的身世,《旧唐书·高祖本纪》《新唐书·高祖本纪》,《册府元龟·帝王部
·帝系门》都有明确记载,是陇西李氏,(新唐书记载为陇西成纪,旧唐书记载为陇西
狄道) 西凉李暠之嫡裔,这些都是具有权威性的正史,没有确凿证据,是难以推翻的
。其次,陈寅恪先生在《李唐氏族之推测》《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以及《唐代政治史
述论稿》中,提出的李唐出自赵郡李氏的推断。其主要论据是是《唐光业寺碑》,全称
《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以及《畿辅通志》《隆平县志》等方志关于此碑刻的
拓文。此碑为唐光业寺的建筑之一。唐高宗(李治)总章年间(668~670年),唐宗室
为保护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和第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之陵(即建初陵、启
运陵,二陵共茔,全称“大唐帝陵”),在陵墓正东修建光业寺。唐玄宗(李隆基)开
元十三年(725年)又扩建整修,并增建大佛堂,竣工后立此碑以示纪念。关于此碑,
《畿辅通志》之拓文为“皇祖瀛州剌史宣简公谨追上尊号,谥宣皇帝。皇祖妣夫人张氏
谨追上尊号,谥宣庆皇后。皇祖懿王谨追上尊号,谥光皇帝。皇祖妣妃贾氏谨追上尊号
,谥光懿皇后”从残存的碑文可以直接得到“维王桑梓,...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2791 | 34 转:
关于李唐的身世,《旧唐书·高祖本纪》《新唐书·高祖本纪》,《册府元龟·帝王部
·帝系门》都有明确记载,是陇西李氏,(新唐书记载为陇西成纪,旧唐书记载为陇西
狄道) 西凉李暠之嫡裔,这些都是具有权威性的正史,没有确凿证据,是难以推翻的
。其次,陈寅恪先生在《李唐氏族之推测》《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以及《唐代政治史
述论稿》中,提出的李唐出自赵郡李氏的推断。其主要论据是是《唐光业寺碑》,全称
《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以及《畿辅通志》《隆平县志》等方志关于此碑刻的
拓文。此碑为唐光业寺的建筑之一。唐高宗(李治)总章年间(668~670年),唐宗室
为保护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和第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之陵(即建初陵、启
运陵,二陵共茔,全称“大唐帝陵”),在陵墓正东修建光业寺。唐玄宗(李隆基)开
元十三年(725年)又扩建整修,并增建大佛堂,竣工后立此碑以示纪念。关于此碑,
《畿辅通志》之拓文为“皇祖瀛州剌史宣简公谨追上尊号,谥宣皇帝。皇祖妣夫人张氏
谨追上尊号,谥宣庆皇后。皇祖懿王谨追上尊号,谥光皇帝。皇祖妣妃贾氏谨追上尊号
,谥光懿皇后”从残存的碑文可以直接得到“维王桑梓,...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2791 | 35 转:
关于李唐的身世,《旧唐书·高祖本纪》《新唐书·高祖本纪》,《册府元龟·帝王部
·帝系门》都有明确记载,是陇西李氏,(新唐书记载为陇西成纪,旧唐书记载为陇西
狄道) 西凉李暠之嫡裔,这些都是具有权威性的正史,没有确凿证据,是难以推翻的
。其次,陈寅恪先生在《李唐氏族之推测》《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以及《唐代政治史
述论稿》中,提出的李唐出自赵郡李氏的推断。其主要论据是是《唐光业寺碑》,全称
《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以及《畿辅通志》《隆平县志》等方志关于此碑刻的
拓文。此碑为唐光业寺的建筑之一。唐高宗(李治)总章年间(668~670年),唐宗室
为保护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和第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之陵(即建初陵、启
运陵,二陵共茔,全称“大唐帝陵”),在陵墓正东修建光业寺。唐玄宗(李隆基)开
元十三年(725年)又扩建整修,并增建大佛堂,竣工后立此碑以示纪念。关于此碑,
《畿辅通志》之拓文为“皇祖瀛州剌史宣简公谨追上尊号,谥宣皇帝。皇祖妣夫人张氏
谨追上尊号,谥宣庆皇后。皇祖懿王谨追上尊号,谥光皇帝。皇祖妣妃贾氏谨追上尊号
,谥光懿皇后”从残存的碑文可以直接得到“维王桑梓,... 阅读全帖 |
|
f****r 发帖数: 5118 | 36 除了韩信那几个王以外,曹参的战功第一多,但最后似乎被刘邦当文臣用,送到齐国当
相国,而且后来杀诸侯王,打匈奴,都从来不带着曹参,这是为什么。
貌似一直雪藏着,当萧何的替补 |
|
b**********u 发帖数: 2817 | 37 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二月,李自成趁明官军征剿张献忠之际,打出商洛山,转战
湖北、四川,又北上一路打到洛阳,旋又包围开封,虽未打下开封,但有力震动了明王
朝的大厦。后又经郊县之战、潼关之战,明王朝的帝国大厦终于倒塌。崇祯自缢煤山,
固若金汤的明王朝彻底崩溃。
一、官逼民反
明朝末年,朝政腐败,社会黑暗,贪官污吏横行,地主、豪强欺压百姓,农民赖以生
存的土地,多被官府、豪强、地主、强占、兼并,生活没有出路,尤其天启、崇祯年代
,阉宦当权,魏忠贤把持朝廷,朝政昏暗。这时边患也十分严重,后金(清初称后金)
常年与明军在辽、蓟地区作战,战争开支庞大,朝延为应付巨大的战争经费,在农民十
分沉重的赋税负担上,又加派“辽饷”,随后又增加了“剿饷”、“练饷”,谓之“三
饷”。“三饷”如同三座大山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各行业各业也都负担沉重,难以支
撑。天下人心惶惶,深感生存危机。更为严重的是水、旱天灾不断,尤其陕北地方数年
不雨,赤地千里。天灾人祸,造成遍地饥荒,原本就少地或根本无地的农民更加无法度
日,濒临绝路。又加官府讨饷横征,虎狼般地痛叱、催逼、打、抓、坐牢、杀害,种种
摧残之下,致使无数成... 阅读全帖 |
|
m******r 发帖数: 4351 | 38 对的。汉族政权从唐朝以后,就对边疆地区失去了征服的兴趣。主要原因有两点:
1)对边疆用兵,势必使武将个人影响力和控制力增大,可能严重威胁到中央政权。典
型的例子,有赵构杀岳飞,和朱棣造反。所以明智的政权,采取的就是俗话说的,宁与
友邦,不予家奴。
看过一个说法,据说明末辽东后金的做大,也和明朝的政策有关。明朝担心李成梁的辽
东的坐大,所以苦心积虑拆李成梁的辽东铁骑。把本地兵员以地酬功的方式变成客军守
土,以中央政府提供粮饷。结果之后明廷的军费年年看涨,却遇到建州女真屡战屡败。
2)就算打下来了,如果不能解决长期驻扎的给养,也不划算。新疆和外东北农业不行,
所以经济账首先划不来,文臣那里就通不过。如果能通过,在长期驻扎,就要和少数民
族长期作战,势必要维持一只精锐。
既是精锐,又听朝廷的话,不容易。因为精锐最重要的指标就是组织度。名将如岳飞
得士卒效死力,战斗力自然过硬。但在朝廷眼里,这就是兵为将有,军阀化。要让军
队变得受朝廷控制,就必须打破兵、将之间这种联系纽带,这就会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如朱元璋大杀功臣宿将)。这在冷兵器时代基本无解。 即使有了枪炮,如果没有火
车之类的发明出现,... 阅读全帖 |
|
T****i 发帖数: 15191 | 39 这里说的“人心”,不是人民的心,而是人材的心。对比一下皇太极对人才的渴望,和
大明动不动就杀武将和有能力的文臣,高下立判。杀袁崇焕的影响是巨大的,多少人寒
了心。大明那么多的人口,可用的人材却就那几个,够抗清就不够镇压农民起义,这明
明是人材选拔识别机制有问题啊。同样,满清那么点人却有20万军队,而大明几千万上
亿人口,却只有60万军队,而真正有作战能力的也只有20万。这说明国家动员能力非常
差。而动员能力差,至少有三个原因。首先,财政问题,民间有钱收不上来,年年财政
赤字;其次,体制问题,军户制度让当兵的世世代代当兵,而农民世世代代做农民,虽
然到明朝中后期开始有征兵,但效果有限;最重要的,是征兵效果有限的原因,还是人
民没有国家民族观念,所以征的兵不愿意到其他地方效力,除非给高薪。比如打倭寇,
就得靠浙江福建本地的兵员,而抗清就得靠辽东人自己。只要灾难没到自己头上,其他
的地方马照跑舞照跳,象没事一样。
当然民族国家是近代的产物,不能强求古人。可是明朝是很特殊的,因为前面蒙古的残
暴异族统治,至少让大明的中上层已经初具民族国家观念。说到底,还是人心散了,队
伍不好带了。现在国内局势... 阅读全帖 |
|
s**r 发帖数: 669 | 40 zz
宋武帝刘裕起自布衣,自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随刘牢之与孙恩交战崭露
头角开始,到元兴三年(公元404年)起义、推翻桓玄的大楚政权,十余年间,他削平
群雄,一次西征,两次北伐,灭掉了南燕、后蜀、后秦三国,威震四海。其间,可谓是
辛苦备尝,时值今日,他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然而,在欣喜之余,缠绕着
他的却更多的是孤独和忧虑。
刘裕以一个平头百姓一跃而成为一国之君,自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公元前202年至今
600年间,无人能比,在后世看来,这当然是刘裕本人的过人之处。但是,在两晋特定
的历史条件下,刘裕所要背负的心理压力和来自外界无形的压力,要比刘邦沉重得多。
刘邦虽出身平民,但他以反秦为号召,广罗六国人才,手下文臣武将要么与他一样出身
,要不就是六国的旧贵族,对他推翻秦国、让他们登上高位都心存感激;而刘裕所处的
时代则不然。两晋长达100多年的门阀势力,使得士庶之间犹如天上与地下,虽然高门
大族之间因争权夺利时而相互倾轧,时而会反目成仇,但他们对于次等贵族和庶人阶层
的鄙视,却是深入骨髓,难以开释。东晋末年,高门大族在内斗中两败俱伤,失去了军
政实权,但是,他们在文化上和... 阅读全帖 |
|
i***z 发帖数: 7508 | 41 有道理, 尤其冷兵器时代, 纪晓岚不是文臣么, 怎么也骚劲那么大? |
|
q*******u 发帖数: 1405 | 42 绍兴和议后主动请交兵权,学韩世忠贪污买地自保,还要闭门谢客。也就是杯酒释兵权
的老路,宋对退
休文臣武将还是不错的。感觉岳爷的政治敏感度不够呀。 |
|
M******k 发帖数: 27573 | 43 怎么没人说说三国十二。。
群雄剧本,我用两个新武将(当然指标还可以),想在濮阳/小沛(?)立足,不知道有
人搞过没有。
本以为吕布是个软柿子,没想到他那里先后招了二张等一干文臣,NB得不得了,好几
次把我这里找到的将都抢走了。。。。 |
|
Z*********i 发帖数: 3422 | 44 嘉靖可不是任人捏的主,论政治手腕,仅次于明二祖,杨廷和搞不定的。估计他当时已
经开始后悔了,可又不能为了一个进城门的事,就把人退回去。这叫请神容易送神难,
他是文臣,不是霍光,敢于随便废立,再换一个。 |
|
Z*********i 发帖数: 3422 | 45 他可不是一个一般的小孩子,18岁就斗倒杨廷和父子,左顺门事件面对两百多名大臣哭
谏,打屁股打死十七个,狠杀了历来趾高气扬的文臣集团的锐气。虽然常年不上朝,可
是却能乾纲独断。历朝为祸的宦官集团也乖乖的,没出什么著名的太监。如果他真把炼
丹和采阴补阳的精力用到朝政上,成就当不在明二祖之下。 |
|
n********t 发帖数: 1843 | 46 这种比较不大公平。
曹操家世好,有原始资本,一开始曹姓夏侯姓的亲戚聚在一起,光家丁就几千人。
人才也不是光谈理想就能饱,没那么多一见面就死心塌地为你卖命的风云际会。都是看
着你有人有钱势力才来和你混饭吃。最明显的是袁绍,用人能力再弱,但地盘名望在那
儿,手下的文臣武将也是济济一堂。
刘备创业早期相当落魄,织席贩履之徒,除了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去求人,没有别的办法
。未必就是自己喜欢这么低声下气。刘备有了地盘之后,看他让魏延当汉中太守的行为
,气魄不必曹操小。 |
|
J*******3 发帖数: 1651 | 47 司马懿大传 一 观新军校场遇恶少 看猛虎洛阳显英才
东汉未年,天下纷争。宦官与外戚争权夺利。一方面灵帝献虎讨欢,一方组建新
军邀宠;人群中,有两帮少年对峙:“我叔叔是新军校尉曹孟德!”“我爹爹是 京兆
尹司马建公!” 汉灵帝中平五年。 动荡朝代中最不平静的一年。 以宦
官张让、赵忠为首的“十常侍”宦官集团与外戚、大将军何进争权夺利,矛盾演化到白
热化的阶段。 何进是何皇后的哥哥。他们深知灵帝是个喜怒元常而又宠信宦官的
主儿,在王美人为灵帝生下个儿子后,生怕失宠而被废遭贬。便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地
讨好灵 帝。何进见灵帝每日不理朝政,不是在裸游馆偎红依翠,便是在西园斗狗玩鸡
骑驴车,便投其所好,以重金让人捕捉了几只猴子和一只老虎,进献灵帝消遣。
“十常侍”听到消息,赶紧密谋策划,借口保护皇宫,防止黄中军余党造反,建议皇上
组建一支护卫京师安全的西园新军。这新军的统领便是“十常待”之一的 赛硕。
这天,风和日丽,是何进向皇上进献猛虎的日子,也是新军成立的日子。 整个洛
阳城轰动了。天不明,人们就涌向街头翘首以望猛虎,涌到校场观看新军军威。
等着看热闹的人群前头,早早就来了... 阅读全帖 |
|
|
f****i 发帖数: 9419 | 49 呵呵,你吧,给你连接了,装没看到,顾诚顾诚挂嘴边,看看人家和你一个意思么?
发信人: tywg (台湾又赢了),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第三节 官绅地主的叛乱和大西政权的加紧镇压 - 明末农民战争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22 23:28:52 2013, 美东)
历来的封建史籍,对大西军在四川的作为差不多都一言以蔽之曰“屠蜀”,把张献忠描
绘成以四川百姓为敌的凶神恶煞,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张献忠占领四川的本意是以“巴
蜀为根”,徐图向外发展。所以,他在入川初期是相当注意争取各方面支持的,打击的
对象只限于坚决与大西政权为敌的部分官绅。大西军进川过程中纪律严明,并不随便杀
人。《长寿县志》记载,大西军由涪州进攻重庆途经该县时,“立誓不妄杀一人”,“
邑中得无恙”(54),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由于大顺军已经攻克了北京,明王朝
土崩瓦解,四川地方的官僚士绅,除了少数甘心充当朱明王朝殉葬品的人以外,大多数
都转到大西政权方面寻求保护。如史籍所说,“初,成都官吏见献忠将至,逃避不徨。
继见献忠称王,分官任事,以为暴雨之后,云收雾散,将见太平。又闻献忠... 阅读全帖 |
|
f****i 发帖数: 9419 | 50 呵呵,你吧,给你连接了,装没看到,顾诚顾诚挂嘴边,看看人家和你一个意思么?
发信人: tywg (台湾又赢了),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第三节 官绅地主的叛乱和大西政权的加紧镇压 - 明末农民战争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22 23:28:52 2013, 美东)
历来的封建史籍,对大西军在四川的作为差不多都一言以蔽之曰“屠蜀”,把张献忠描
绘成以四川百姓为敌的凶神恶煞,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张献忠占领四川的本意是以“巴
蜀为根”,徐图向外发展。所以,他在入川初期是相当注意争取各方面支持的,打击的
对象只限于坚决与大西政权为敌的部分官绅。大西军进川过程中纪律严明,并不随便杀
人。《长寿县志》记载,大西军由涪州进攻重庆途经该县时,“立誓不妄杀一人”,“
邑中得无恙”(54),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由于大顺军已经攻克了北京,明王朝
土崩瓦解,四川地方的官僚士绅,除了少数甘心充当朱明王朝殉葬品的人以外,大多数
都转到大西政权方面寻求保护。如史籍所说,“初,成都官吏见献忠将至,逃避不徨。
继见献忠称王,分官任事,以为暴雨之后,云收雾散,将见太平。又闻献忠...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