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 发帖数: 53800 | 1 难道伪军没有一个是从八路转过来的?
在14年对日作战中,中国出现了大量的伪军,其中东北地区的伪满洲国军最高峰时达30
余万,关内伪军在1945年春到达40余万。中国境内出现70万以上的伪军,其中必定有大
量伪军将领。过去,我们对国军投日事件关注得比较多,在网上广为流传的数据是国军
投日的高级干部(副旅级及其以上级别)达到60多人,中下级干部和士兵达到50万。经
过几个月的研究,我发现,国军高级干部投日人数的确超过60,但投日的官兵人数也就
20万左右,50万这个数据绝对夸张。
研究了国军伪化情况,我发现还有一项历史空白,就是共军投日情况。鉴于共军在抗日
战争中的最大编制就是集团军(八路军后改编为18集团军),其团级干部在建国后授衔
至中将或少将,由此可推断,在抗战时期共军中,副团级干部可以算得上高级干部。对
于东北抗日联军,其一个师部队的人数大致只相当于关内的一个团,因此,其副师级干
部大致只相当于关内的副团级干部。华南游击队的情况不祥。以下分为两部分,即高级
干部单独投日事件和官兵集体投日事件来详述这一历史空白。
当然,历史是复杂的,除了极少数人没人自愿当汉奸。汪精卫在年轻时还曾满腔... 阅读全帖 |
|
Z*********i 发帖数: 3422 | 2 我感觉有一定道理,但又不全对。文革刚开始的毛和文革末期的毛,在心态上有很大不
同。
文革刚开始时,毛由于已经布局了几年(毛后来曾说过他从六二年就决定要拿掉刘),
胜券在握,所以自信满满。他曾当面对刘说,我一根手指就能打倒你,对实力地位当时
尚不如刘的邓,更不在话下,就像如来佛看孙猴子。但正如LZ说的,毛认为邓和刘不同
,没有历史问题,而且过去是毛派,所以只是打倒,但留有余地。毛自己说过,如果林
身体不行时,还要让邓出来,所以邓虽然暂时下台,但备胎地位没变。邓小平也不傻,
既知道自己这时根本斗不过毛,也知道毛没有彻底放弃自己,而是在看自己的表现,所
以马上写检讨书,深刻反省。林彪死后,从周让陈毅子女传出的毛的话中,看到自己有
机会再起,马上给毛写效忠信,承诺永不翻案。
而文革末期,毛经过林彪事件后,已经感觉到自己的众叛亲离,他曾对江青说,大家都
让着你,是看在我面上,我死了以后你该怎么办啊。他问王洪文,自己死后会如何,王
说大家会坚持他路线,他就摇头,而邓直说会天下大乱,毛就不说话了。毛这时的体力
和精力已近油尽灯枯,对局势的掌控,远不如十年前,所以早死晚死已经没区别了。他
本意是让江青... 阅读全帖 |
|
|
|
p*********g 发帖数: 453 | 5 多尔衮还是“皇父摄政王”呢!难道多尔衮真的是顺治的亲爹,还是孝庄真的下嫁多尔
衮了? |
|
|
d******a 发帖数: 32122 | 7 议政王是参加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亲王和郡王
换句话,在此之前已经被正式册封为亲王或者郡王了
议政王本身不是爵位
摄政王清朝就两个 |
|
|
p*********g 发帖数: 453 | 9 这种什么大将军王都是虚衔,就像多尔衮还封为皇父摄政王,并不代表多尔衮就是顺治
的爹了;光绪称慈禧皇阿玛,并代表慈禧变性了。过多纠结一个什么大将军王,没有什
么意义。 |
|
d*****n 发帖数: 3084 | 10 如果摄政王、太后意志坚定,毕竟情况没有崇祯那么险恶,撤回关外,那满清能跟蒙古
一样独立下来吗?
如果可能,那18行省建一个中华民国地盘也不小。满清在东北可以缓冲苏联和日本,民
国可能有几十年的时间近代化。中国如果今天像日本一样富裕,那么满洲、蒙古、新疆
、前后藏今天应该就跟北韩、越南、缅甸一样。中国要是跟周边有巨大的差异,在亚洲
象美国一样,那一样可以过去好吃好喝好嫖,插管吸血当地经济。
当然,满清自己可以存活下来,八旗可能脱胎换骨。也许跟日本一样维新成功,以东北
的资源,成为第二个日本,不准哪天还有机会再犯中原呢。
其实,逼宫的时候,还是有迁都的可能性的。 |
|
|
w**********o 发帖数: 2099 | 12 当时东北的实权人物是赵尔巽和张作霖,都是忠于满清的,而且直隶总督也是忠于满清
的。撤回关外应该是可行的。即便在最后一刻,满清王室也还并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当时恭王溥伟还有一些铁帽子王是主张撤回关外的,最后载沣的态度还是比较关键的。
当时载沣已经不是摄政王,但毕竟还是溥仪的父亲。据说当时载沣单手托腮,一言不发
。载沣对于这一方案态度的消极,使得撤回关外的方案破产。
应该说满清王室最后的行为,还是维护了中国的统一。尽管风云变幻,载沣终其一生也
没有分裂或背叛过国家。
反观民国政府,先把溥仪逼出皇宫,然后又对东陵事件不闻不问,还是太差劲了一点。
外蒙古也是在民国政府手中丢掉的。
现在很多人都说清朝不好,这是经过了民国政府和红朝几十年的反面宣传。“我爱大清
国,我怕她完了!”这在当年绝对不是个别人的想法。 |
|
N********w 发帖数: 132 | 13 当时的满洲都是日本与俄罗思抢夺的地盘了,还满清退回沈阳呢??
满清就一丧家犬,没人要了!所以溥仪要带领全体满人跪认日本人做祖宗,搞日满同源
,希望日本人能救一把,最好能恢复大辫子清朝。
-------------------------------------
当时东北的实权人物是赵尔巽和张作霖,都是忠于满清的,而且直隶总督也是忠于满清
的。撤回关外应该是可行的。即便在最后一刻,满清王室也还并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当时恭王溥伟还有一些铁帽子王是主张撤回关外的,最后载沣的态度还是比较关键的。
当时载沣已经不是摄政王,但毕竟还是溥仪的父亲。据说当时载沣单手托腮,一言不发
。载沣对于这一方案态度的消极,使得撤回关外的方案破产。
应该说满清王室最后的行为,还是维护了中国的统一。尽管风云变幻,载沣终其一生也
没有分裂或背叛过国家。
反观民国政府,先把溥仪逼出皇宫,然后又对东陵事件不闻不问,还是太差劲了一点。
外蒙古也是在民国政府手中丢掉的。
现在很多人都说清朝不好,这是经过了民国政府和红朝几十年的反面宣传。“我爱大清
国,我怕她完了!”这在当年绝对不是个别人的想法。 |
|
x*****g 发帖数: 353 | 14 郑成功这人也是先争权,害死一票人,自己保台湾做摄政王
说起来汉族也就汉朝的时候最自信,后来就是各种内斗各种先天不足 |
|
a****e 发帖数: 9589 | 15 嗯,对皇父摄政王来说,非战争状态下骑马摔死跟普通人吃饭噎死的概率差不多吧,反
正不是点背就是被暗杀。 |
|
r****p 发帖数: 1854 | 16 ☆─────────────────────────────────────☆
msgc (为了下一代免遭变态残害) 于 (Sun Nov 10 11:37:11 2013, 美东) 提到:
满清王朝――驰骋在历史逆行道上的特快列车
发表于 2010-09-01 和 09:40:30 | 作者: 向海的风 |
近来,由“改革家”李鸿章引发了不少辩论,为李鸿章叫好者、鸣冤叫屈者不少。闲来
一直在思考,笔者认为,李鸿章卖国的帽子是断然不能摘掉的。
诚然,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很特别很重要的人物,他倡导的“洋务运动”在一
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工业的发展,但作为那段历史的制造者之一,李鸿章软弱卑的劣行
径正是腐朽的满清王朝的缩影。很多文章为李鸿章翻案,还摆出一幅教训人的架势,说
什么在那个历史时代,李鸿章已经做的够好了,李鸿章很无奈,不过是慈禧太后的替罪
羊而已… …还有大力吹捧李鸿章外交才干的,称其为“东方的卑斯麦”,据说卑斯麦
先生闻听此言,不以为然的说道“幸亏我不是西方的李鸿章” … …呵呵,这些文章还
是有些水平的,作者还知道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论历史人物,但这些文... 阅读全帖 |
|
f****r 发帖数: 5118 | 17 金三胖把张成泽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起来,貌似是开会的时候,突然袭击把张成泽抓起
来。
宫廷政变都差不多,做高管的危险系数都很高,只是鳌拜没有被毙掉,张摄政王据说已
经归西了 |
|
c****u 发帖数: 8308 | 18 而清末却是纲常逆乱
摄政王敢穿十二章衮服
这更牛比,十二章上了公务员蟒袍 |
|
C****a 发帖数: 6593 | 19 老太太挂了的时候因为预备立宪还是很得民心的,那时候革命不受欢迎几乎成为恐怖分
子的同义词。坏事的是摄政王在孝钦皇太后身后搞了皇族内阁,彻底寒了天下士绅的心
,这才朝花夕拾重来革命。 |
|
m**********j 发帖数: 8645 | 20 有个历史人物叫做袁世凯。也姓袁啊。
效忠于大清朝,效忠于人人可骂的慈禧。
1908年被任摄政王的載灃解除了所有职务。跟你说的免职差不多吧。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逼溥仪退位,逼孙文滚蛋,民国首任大总统,洪宪。
这就是历史上活生生的一次免职。 |
|
m***n 发帖数: 12188 | 21 杀那些军官是为了报复。解释一下:
好比匈牙利的海军上将,摄政王霍尔蒂,这个海军上将是奥匈帝国的海军上将。匈牙利
可是内陆国。
同样,波兰那些军官,以前都是旧俄的军官。
而且波兰历史上是赤潮的重灾区。你看巴黎公社的委员们多少波兰人。在革命的时候,
很多波兰人加入红军,那些不加入红军的,当然都是铁杆白匪。
在苏联的国内战争时期,波兰干涉军杀共党和红军最狠的。很多时候一人的通匪,全家
杀光。
前几天有人贴了波兰杀苏联使者团的事,只是冰山一角。
你们读读列宁和斯大林地文集可以看到很多,所谓"波兰地主阶级"是苏维埃最凶恶的敌
人。
波兰在一战前是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波兰的民族主义有其历史渊源。但是波兰也有所
谓的"斯拉夫主义者"那就是要求和俄罗斯统一的大斯拉夫民族主义者。
法国是欧洲民族主义的发源地。至于其他地区的民族主义都有自己的独特历史。
在斯拉夫,有斯拉夫民族主义,罗曼懦夫家族就是其代表,理想是建立所有斯拉夫人的
国家,斯拉夫人是一家。
波兰历史上也曾经想要统一斯拉夫,
但是波兰也有另外一个民族主义思潮。脱亚入欧,脱东入西。要知道波兰是天主教,这
一点和中欧西欧更亲近。而且俄罗斯极为落后,... 阅读全帖 |
|
|
f****r 发帖数: 5118 | 23 仿效朱88,直接传位给孙子新宇,命为花帅摄政王,江青赐自尽 |
|
o**4 发帖数: 35028 | 24 印第安人是中国商代后裔。
关于美洲印第安人是中国移民之说已传闻上千年,直至清代末年始引起官方注意。1910
年,摄政王载丰听到传闻后派欧阳庚(曾任清政府驻墨西哥特使)处理1908年墨西哥革命
杀华侨311人案件,并命他调查墨西哥华人中有无东迁的痕迹。欧到墨西哥不久,居住
在中华华州(今译为奇瓦瓦州)的印第安人殷福布族(INFUBU)百余人到清驻墨西哥使馆请
愿说:“墨西哥革命时杀死印地安人750人,这些印第安人都是中国血统,殷人后裔,
叫殷福布族,是3000年前从天国经天之浮桥岛到这里的,请求清政府保护索赔。”可摄
政王已不关心此事了,却批复:“印第安殷福布族自称为中国人,于法无据……传闻难
作3000年前之历史。”即不了了之,但至今台湾挡案馆保管处与欧之子欧阳可都存有多
份史料。1922年欧阳庚任中华民国驻智利第一任公使时,见馆后有三亩涕竹深感奇怪,
因为涕竹在福建、广东较多。载去二节剖为两半即可为舟,甲骨文中的“舟”字,便是
涕竹舟的样子。“涕竹笋是印第安人的祖传外伤药,HOSI王3000年前不知从什么地方带
来的。现在印加的医师用涕竹笋治外伤,用针灸治内科百病。欧阳庚听后很兴奋,... 阅读全帖 |
|
x********n 发帖数: 398 | 25 汪精卫(1883年~1944年),真名汪兆铭,笔名精卫,刺杀过晚清摄政王载沣,加入过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汪伪政权的核心人物。
最美的民国男人。民国哪个男人最美?但就皮囊而言,说汪精卫最美是很多人的共识。
初见汪精卫的人,少则夸其眉清目秀、眼睛清澈,多则说其美得像天人都不过。胡适就
说过汪精卫最美的地方是那双水汪汪的干净的眼睛。
副,不就是二吗?汪精卫曾任国民党的副总裁,但是却特忌讳“副”字。副,就是二把
手的意思,可能是忌讳别人说自己是“二”吧。
汪精卫版“打不死的小强”。1935年11月1日,汪精卫在南京遭到暗杀,虽身中数弹,
但竟然奇迹般地活下来了,堪称“打不死的小强”。
互骂对方“不是东西”的合伙人。汪精卫与周佛海本各自属于国民党内的不同派别,上
下嘴唇一碰互骂着对方“不是东西”,并言以后绝对不与对方做合伙人。可是,后来,
经过陶希圣从中“撮合”,情况有所改变了。两人皆摒弃前嫌,成为关系“超铁”的“
好基友”,并最终形成以汪精卫为核心的“主和派”。
汪精卫仅有的一架专机。汪精卫投靠日本后,于1941年6月,从日军手中领到了自己唯
一的专机“海鹣(音同坚)号”。该所谓专机的... 阅读全帖 |
|
h****3 发帖数: 339 | 26 崇祯之前的三个皇帝简直匪夷所思,绝对是皇帝中的奇葩:神宗30年不上班,好几
茬高干到退休都没见过领导;光宗是个花痴,上台不到一个月,直接牺牲在床上;熹宗
的木工和瓦工手艺绝对一流,本职工作统统交给魏忠贤代劳。
崇祯帝却一反常态,是个勤政廉政的模范,工作17年,病假都没请过;对家属和身
边工作人员要求很严,为减轻财政负担,让老婆做饭织布。
这样一个不错的皇帝,却于甲申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八日深夜,在离紫禁城一箭
之遥的煤山(今景山)悬树自尽,在遗书中要求李自成不得伤害广大群众。300多年后的
今天,人们在景山公园崇祯自缢处,看着冰冷的纪念碑,不禁替他抱屈:老天爷咋不让
他多干几年呢?
一个王朝的灭亡自有其必然性,山都挡不住,但历史不是一条直线。老天爷曾经给
过崇祯两次机会,哪怕抓住一次,他就可能不用上吊,不用当大明的末代皇帝,甚至有
可能成为复兴王朝的英雄。但是,僵化的大脑、无休止的会议和一个又一个文件,还是
把他和他的国家逼上了煤山。
南迁计划如何泡汤
第一次机会。甲申年正月,李自成大军挺进山西,两个月就可攻进北京,形势瞬息
万变。大年初三,崇祯叫来太子办公室的李明睿开小会,研究... 阅读全帖 |
|
L***i 发帖数: 334 | 27 晚清,作为一个历史概念,有人指是从中英鸦片战争开始计算,至清朝与革命势力妥协
,此为七十一年时间。我个人作为非专业的历史研究者且因实证政治学文献原因,偏向
于从洋务运动开始计算晚清时段,是为五十一年的时间。而不管哪个时段划分更合理一
些,晚清政治总是不可避免存有它的影响,在国家制度设计上有之,在社会生活层面有
之。至于晚清政治人物的作为成为今天的镜鉴,更是较好的证明。
现在,奕劻这个人被重新提起来,因为他有王爷爵位、有内阁领袖地位而不好好打理政
务、维护国家暨皇族,反过来大肆卖官纳贿,是为典型的顶尖级腐败分子。但是,奕劻
这个人有三点没被人注意:第一,明白自己能力偏差,力请袁世凯入阁,还算明智;第
二,他十分明了整个制度没有救了,才敛钱保后路;第三,还有些能贤在其身边,勉强
维持即将崩溃的制度体系。
重新启用袁世凯遭到过宣统皇帝的生父、监国摄政王载沣的反对,但是,奕劻最终还是
做通了前者的思想工作。如果说袁世凯最后博取了最高权力在初始上是李鸿章的苦心孤
诣,那么,奕劻显然是一个看得明白也力推的最重要人物。所以,到满清和平交权或曰
颜色革命后,奕劻搬出了北京,到天津开始自己家族愉快的凡人... 阅读全帖 |
|
q*****k 发帖数: 586 | 28 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顺治皇帝,于
1661年驾崩时,还不满24周岁。
正当盛年的顺治皇帝突然驾崩,不免令人生疑。很快,另一种说法就在民间流传开
来——顺治皇帝实际上并没有“驾崩”,在他的清东陵孝陵中,只有一副空棺,而真正
的顺治帝,却是看破红尘,出家为僧了。
关于“顺治出家”的传闻,从一开始就甚为流行,后来又不断地被“添加”新的“
内容”和“证据”。
(一)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的《清凉山赞佛诗》有“房星竟未动,天降白玉棺”一句
,相传就是隐喻董鄂妃去世后顺治皇帝因过度伤心而看破红尘、“西行”到清凉山(五
台山)出家的故事。
(二)据说顺治皇帝的儿子玄烨也就是康熙皇帝后来六次西巡,其中有五次都去了五
台山,其目的就是为了去寻找和探望父亲。
(三)“庚子之变”时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西狩”(逃难)至五台山,五台山和尚找
出了许多贵重的器皿来招待他们,而这些器皿都是宫廷的御用之物。由此有人猜测,这
些御用之物可能就是顺治出家时带到五台山来的。
(四)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在日记里记载了他在北京西山见到的一首题板诗,此诗
出语真率,不事雕琢,口吻很像传说中念... 阅读全帖 |
|
k*******r 发帖数: 16963 | 29 邓矮子没资格,最多算个摄政王多尔衮类的角色。皇帝宰相太尉一肩挑的废帝华国锋应
该上榜。 |
|
t*******y 发帖数: 21396 | 30 看看常驻阿三国的西藏政府是怎样评论宇宙第一强国中华民国的:
http://xizang-zhiye.org/%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8
中华民国虚构的宗主权
范普拉赫(Michael. C. Van Walt Van Praag) 先生生于荷兰,现为普林斯顿高级研究
院现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学访问教授,也是国际著名藏学家。他的《西藏的地位》一书
,对藏中历史上的所有关节点都进行了梳理,学术地还原了一直被中国御用学者们模糊
的蒙藏关系和蒙中关系、满藏关系与满中关系、供施关系和朝贡关系、宗主国与附属国
关系、保护国与被保护国关系、钦差驻藏大臣的真正地位、金瓶掣签的实施程度等,并
从国际间遵循的原则即国际法的角度, 严谨地呈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入侵之前,西藏
独立的事实。
此书的参考资料详实可靠,大多来自印度、尼泊尔、孟加拉等国有关西藏事物档案,还
有当事人的通信和日记等,以及印度、尼泊尔等国历史学家的相关文章。在最后的附录
中,还例出了自松赞干布以来,西藏与其他国家,如英国、印度、不丹、尼泊尔、蒙古
、俄罗斯等,独立签属的条约原文,以及与中国...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2188 | 31 太后不就是他妹妹。还逼迫?
他一个杀猪的屠夫,不就是靠妹妹当上大将军的。
而且,那时皇帝是小baby,他是顾命大臣吧,不仅是军委主席,而是事实的摄政王。你
玩过三国5版的第一个剧本没,那时,曹操,袁术,刘表等一群小年轻,都是他手下的
参谋,都是喊他叫主公的。 |
|
m***n 发帖数: 12188 | 32 很多人似乎不知道这一点,只看过《鹿鼎记》和周星驰的电影,以为他跋扈不臣,罪恶
滔天。
鳌拜,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
崇德二年(1637),清军进攻明军重要基地皮岛(今朝鲜椵岛),鳌拜第一个登岛。皮
岛被攻克后,鳌拜以首功晋爵三等男,赐号“巴图鲁”(勇士)。
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鳌拜率军攻闯王、定北京,征湖广,驰骋疆场,冲锋陷
阵。
1646年鳌拜出征四川张献忠大西军,在南充大破大西军军营,斩张献忠于阵,因此以首
功被顺治帝超升为二等公,授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在(皇帝禁卫军司令),自此,鳌拜
参议清廷大政。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玄烨(康熙,即清圣祖)八岁即位,顺治帝遗诏,
由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四大臣辅政。当时鳌拜在四辅政大臣中地位最低,但
因索尼年老多病,遏必隆生性庸懦,苏克萨哈因曾是摄政王多尔衮旧属,为其它辅政大
臣所恶,因此鳌拜才得以擅权。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清圣祖(康熙帝)因为鳌拜的功绩,将他平反。清世宗(雍正
帝)将他追封一等公,赐号超武。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高宗(乾隆帝)宣谕群臣
,追核鳌拜功罪,命停袭公爵,仍袭一等男;并命... 阅读全帖 |
|
n*******w 发帖数: 6708 | 33 皇太极在1643年驾崩后,因未指定继承人,引起了多尔衮和豪格对于帝位的争夺。当时
豪格亲掌正蓝旗,而且又有皇太极留下的正黄旗和镶黄旗以及众多大臣们的支持,略优
于有正白、镶白两旗以及多铎支持的多尔衮。但是,豪格在关键时刻未能果断行事,在
有大臣提出豪格具备继位资格并要求其继位的时候表示自己不行,被多尔衮顺水推舟从
而未能入承大统。最终由其弟,皇太极九子福临继位,多尔衮为摄政王辅政。此后,豪
格虽仍颇多战功,但受多尔衮打压。
皇太极去世时,豪格势力优于多尔衮,
只是自己没有把握住机会
当然这也是满清该有天下,多尔衮比豪格更聪明,有雄才大略
如果是豪格继承皇位,
满清很可能把握不住机会,输给李闯和明 |
|
D*****i 发帖数: 8922 | 34 当时的西方传教士卫匡国写的书里就说多尔衮头衔是“阿玛王”,可见“皇父摄政王”确
有其事,并非只有孤证。 |
|
q*****k 发帖数: 586 | 35 袁世凯在中南海举行百官朝贺会。由于时间仓促,事前也没有做什么准备,前来朝贺的
官员只包括在京的官员,地方大员们都没有参加。滑稽的是,这次朝拜既没有统一服装
,也没有规定程序,来贺的官员有的穿着长袍马褂,有的则身着西装礼服,武官更是戎
装入贺,而有的闲职人员干脆穿着便服就来了。
在袁世凯复辟闹剧中,最令人捧腹的莫过于“太子”袁克定伪造《顺天时报》来蒙
骗老头子一事。不错,《顺天时报》是袁世凯每天都要读的,因为这份报纸不仅发行量
大,而且是日本人在天津所办的汉文报纸(从中可以看出日本政府的动向),而当时袁世
凯对日本的态度是最为敏感的。“知子莫若父”,反之亦然,袁克定为了促成老头子称
帝、以圆自己的“太子梦”,竟然不惜伪造了一份专门刊登一些鼓吹帝制、拥护袁大总
统做皇帝之类消息的假《顺天时报》,并每天偷梁换柱地送给袁世凯看,这就不得不说
是一桩奇谈了。
据袁世凯最宠爱的三女儿袁静雪回忆说:“假版的《顺天时报》是大哥(袁克定)纠
合一班人搞出来的,不但给父亲看的是假版,就是给家里其他人看的也是假的。大哥使
我们一家人和真实的消息隔绝了开来。不料有一天,我的一个丫头要回家探望她的父亲
,我当时... 阅读全帖 |
|
w**********i 发帖数: 601 | 36 孝陵里埋着一代“少年天子”,顺治算是个情种,他对董鄂妃用情之深,天下有目共睹
。董鄂妃无疑是个幸福的女人,连《清史稿》都给予“上眷之特厚,宠冠后宫”的定论
来昭示后人。
她所生的孩子被顺治称为“朕第一子也”,这个婴儿只活了百余天就夭折了,死后竟被
追封为“和硕荣亲王”,足见其母何其受宠。董鄂妃也是红颜薄命之人,儿子死后不久
便香消玉殒,皇帝为此辍朝五日以慰哀思。
时隔几个月之后,年仅24岁的福临驾崩,举国震惊——难怪民间会传说顺治帝出家,这
顺治绝对是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好苗子,而他的董鄂妃更在老百姓的泱泱众口代代相传下
穿凿成了明末名妓董小宛,从而把一段本就凄美决绝的爱情故事又再版雕琢,重新演绎
了一把。
董鄂妃,其实应该叫孝献皇后,但是我们不这么叫她,因为她不配。不配不是我们说的
,是大清皇室说的。不给她系世祖谥号,就是她不配做皇后的证明。受恩宠没地位,这
是纵观董鄂妃幸福之后唯一遗留的小小遗憾。
相比董鄂妃三千宠爱于一身,顺治的其他几个女人自然就没什么好日子过了。孝陵里陪
伴顺治的,除了董鄂妃,还有孝康皇后——康熙的生母,一个母凭子贵的典型。
如果她没生这个好儿子,如果她这个好儿子没...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2188 | 37 “巍巍我祖,来自昆仑”
辛亥革命后,荫昌先生作词的中国国歌:
“中华雄踞天地间,廊八埏,华胄从来昆仑巅。江湖浩荡山绵连,共和五族开尧天,亿
万年。”
看,说得很好: “华胄从来昆仑巅”
这个说法来自1894年法国学者拉库伯里刊行《支那太古文明西元论》一书,提出巴比伦
说,认为华夏民族起源于两河流域,黄帝即为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君主。苏美尔被沙漠游
牧民灭亡,他率领巴克(“百姓”之音转)民族东迁,翻越昆仑山进入中原,征服了当地
野蛮土著部落,成为汉民族前身。
荫昌(1859—1934)字五楼,后改字午楼,满洲正白旗人。
1872年入读京师同文馆德语班。毕业后曾在奥地利学陆军,入军队做实习生,与德皇威
廉二世(时为太子)同队,两人感情甚好。
1879年报捐光禄寺正卿衔。后入德国军事学校学习军事操作技术,毕业后奉派押运地雷
返国,交给北洋新军,曾介绍聘用德武官修筑旅顺炮台。
光绪十一年(1885年)6月清政府直隶总督李鸿章创办天津武备学堂,荫昌出任北洋武
备学堂翻译教习,因陆军专以德国人为师,李鸿章采纳荫昌之条陈,由荫昌介绍返聘德
奥武官数人来华任武备学堂教习,荫昌以候选知府任提调,因履经褒奖,...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805 | 38 慈禧为什么选择溥仪继承皇位?
其一,溥仪的祖父奕譞是咸丰皇帝的七弟,也是光绪的父亲;其二,奕譞的嫡福晋叶赫
那拉氏,为慈禧太后胞妹;其三,溥仪的母亲苏完瓜尔佳氏是慈禧宠臣荣禄的女儿,也
是慈禧的养女。
醇亲王载沣领受要溥仪入宫的懿旨后,当天傍晚,同军机大臣、内监们回府,将溥仪从
醇亲王府北府(今北京宋庆龄故居)迎入宫中。而未来的皇帝还在“抗旨”,连哭带打
地不让内监过来抱他。内监苦笑着看军机大臣怎么吩咐,军机大臣则束手无策地等摄政
王商量办法,可是摄政王只会点头,什么办法也没有。乳母王氏看溥仪哭得可怜,拿出
奶来喂他,这才止住了他的哭叫。军机大臣和载沣商量了一下,决定由乳母抱他一起去
,到了中南海,再交内监抱他见慈禧太后。
溥仪离府进宫的第二天光绪皇帝就死了。溥仪是三岁的孩童,一会儿到光绪灵前磕头哭
祭,一会儿到慈禧病榻前叩头祈福。溥仪面对光绪的遗体,也面对慈禧行将入木的躯体
,在惊恐、陌生、寒冷与悲哀中受着折磨。第三天慈禧太后死了。光绪灵柩停在乾清宫
,慈禧灵柩停在皇极殿。两丧并祭,一片悲戚。
十一月初九日,溥仪登极大典在太和殿举行。溥仪被折腾了半天,加上那天天气奇冷,
因此在太和殿... 阅读全帖 |
|
x********n 发帖数: 398 | 39 提起大清王朝的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人们大都认为他是一位明君,甚至称之为圣
祖仁皇帝。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明君圣祖却有着鲜为人知的秽乱私生活。那么,康熙的
后宫究竟有多少嫔妃?他的私生活到底有怎样的秽乱?为什么一代明君的私生活如此的
秽乱呢? 康熙究竟有多少嫔妃?染指过多少女人,这给连史学家都没有统一说法的问
题,恐怕普通人更难说得清楚了。
据《康熙全传》中说,康熙后妃中贵人以上者有四十九人,册封在册的后妃有六十
七人,而那些身份低微的常在、答应等据说共有二百多人。其实《康熙全传》不过是传
记小说,不能说明问题。但也有一组数字,从中可见一斑。康熙有一座陵墓,名叫景陵
,其中除了埋葬康熙之外,还埋葬了康熙的四位皇后、一位皇贵妃和四十八位妃嫔。这
样的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埋葬规格,不难看出,康熙即便不是中国历史上嫔妃最多的
皇帝,但恐怕能超过他的皇帝也不很多。
景陵地宫内埋葬的四位皇后、一位皇贵妃,即孝成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
后、孝恭仁皇后和敬敏皇贵妃;在埋葬的四十八位妃嫔中,包括贵妃一人,即温僖贵妃
;妃十一人,即慧妃、惠妃、宜妃、荣妃、平妃、良妃、宣妃、成妃、顺...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54598 | 40 成吉思汗算个鸟毛啊
还没来得及杀人,自己鸡鸡都没了,痛死了
等到元的时候,几个汗国就都独立了,压根没本事守住那么大的疆域
你祖宗就是散沙,一堆流氓到处抢劫
到了米国,人人都拿枪,你丫就怂了
你说的这些人,很多都是摄政王,摄政的话,大权在握
自然不会被修理掉,但是鳌拜不就被搞掉了?
中国皇帝一般年幼时候,会被权臣摄政
然后皇帝不得不依赖宦官和女人,也就是他妈那边
通过外戚上位,夺权后,依赖宦官,如此反复
所以中国历史上经常有宦官和外戚乱政
至于选举制,那尼玛是近现代的事了 |
|
L***i 发帖数: 334 | 41 袁世凯的死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不外乎气死说与病死说两种。然大都语焉不详
,不能作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我认为袁世凯的死因应该有一个较可靠的结论
袁世凯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世家,袁世凯有史可据的祖先最早可追溯到他的曾祖父袁
耀东。袁耀东是庠生,庠生是科举制度下府、州、县学的生员的别称。袁耀东不到40岁
就死掉了,据说是读书累死的,而他的妻子郭氏却活到了90多岁。郭氏出生于大户人家
,在她教育下,四个儿子都比较有出息。其长子袁树三也就是袁世凯的祖父,是廪贡生
,曾经署理陈留县训导兼教谕;次子袁甲三系进士出身,因有功于朝廷,先后被升为钦
差大臣、漕运总督,一度督办河南、安徽、江苏三省的军务,皇帝多次颁发“嘉奖”,
赏戴花翎,穿黄马褂;三子袁凤三为禹州训导;只有四子袁重三没有入仕为官。
项城地处中原,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相命、堪舆、巫术在当时的社会中异常活
跃。悲伤的袁家人在失去几位亲人后,开始认真的思索,发现袁家男人都不满花甲而死
。袁世凯的曾祖父袁耀东仅活到不足40岁就死了;袁甲三1863年因染病去世,算是袁家
人寿命最长的一个,也只活57岁;袁世凯的亲生父亲袁保中终年51岁,嗣... 阅读全帖 |
|
t****f 发帖数: 376 | 42 概括起来,有三种说法:第一,东和西指老东城区和老西城区,因清末东城区多商家,西城区多王府。第二,西指老宣武区,东指老崇文区,因清制汉官非功不得居内城,故汉吏多住崇文,他们与商人暗中勾结,多成富人,而汉官多住宣武,清室为汉功臣赐第也多在此。第三,指前门大街,它东边多票号、大买卖,故称富,西边多会馆、戏园等,故称贵。
究竟哪个更准确呢?
首先,“东富西贵”说从何而起?一说为明朝,一说为清末,但后者更有道理。因清代城市规划巨变,内城皆为八旗驻地,就算明代有过“东富西贵”,至清也完全被推翻。到清中期时,北京内城几乎没有字号,而典籍中也未见相关记载。
其次,既然清末才有“东富西贵”说,则不可能指前门大街,前门大街明时商业已很发达,当时它东边多是粮店,也谈不上“贵”。前门大街原本宽阔,但游商占路交易,后期甚至修建房屋,使前门大街窄了一半左右,如果是“贵”,岂敢如此操作?此外,东边的大栅栏一带也很富。
第三,老崇文区商贸发达,这是事实,但老北京好几个城门附近都有商业区,清末老地安门一带之繁荣并不亚于前门,内务府几个重要的采买部门都在此办公,官商结合尤其密切,只因后来前门修了火车站,地安门才相对衰落。... 阅读全帖 |
|
p**j 发帖数: 293 | 43 一、周恩来——倾城风采
周恩来的风采绝对不是一个美字可以概括的。周恩来生于南方但长于北方,这使得其美兼具南方的俊秀和北方的英挺,其性格特征也正是集细腻与豪放于一体。
周恩来年轻时就读于南开中学。1914年南开十周年校庆,校方组织学生演出宣传妇女解放、破除封建迷信的新剧《恩怨缘》。可是因为女主角无人扮演而即将放弃。无奈之际,俊美的周恩来在同学推荐下男扮女装,反串了《恩怨缘》中的女角,没想到演出相当成功。自此,他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在《仇大娘》、《华娥传》等10多部新剧中担纲扮演主要女角,广获好评。
周恩来毕业时被举为全校文科第一名,后留学于日、法等国。所谓相由心生,帅气的相貌或许是天生的,但是令人倾慕的风采是后天高洁的品德使然。
二、蒋介石——新旧交融
在民国四大美男子中,人们对蒋中正政治得失的关注远远大于对其相貌的注意。人们一直认为,蒋中正与宋美龄的结合,是蒋因为政治企图而追求宋的。然而,几十年后,宋美龄却坦言,是自己在一次宴会上与蒋相识后,倾慕蒋的英俊挺拔,而主动追求蒋的。宋美龄随后不顾二姐庆龄、大哥子文的反对,在大姐霭龄的帮助下,最终说服母亲,成就了与蒋的百年之好。由此可见,蒋中正之... 阅读全帖 |
|
f****y 发帖数: 737 | 44 纵观整个封建历史,后宫之中最尊贵的侍女,非苏麻喇姑莫属。苏麻喇姑原名苏茉儿(
或苏墨尔),她是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侍女。苏茉儿是蒙古族人,出生在科尔沁大草
原一个贫苦牧民之家,名字苏茉儿为蒙语的音译,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康熙年间改称
满名苏麻喇,意思是“半大口袋”。她病逝后,宫中上下才尊称她为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天生美丽聪慧,远近皆知,故被科尔沁贝勒府看中,让她进府当了贝勒寨桑的
二女儿本布泰的贴身侍女。后金天命十年,本布泰虽然只有13岁在其兄长护送下,到盛
京与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成婚。苏麻喇姑作为本布泰的贴身侍女,也随主人陪嫁到了
盛京。
顺治元年清军入关,苏麻喇姑随已被尊为皇太后的本布泰到达北京。之所以说苏麻喇姑
是史上最尊贵的侍女,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恪尽职守,如同孝庄姐妹。
从跟随本布泰入京之后,小心翼翼的照顾着主子。深的本布泰的信任。苏麻喇姑虽然是
一个侍女,但孝庄文皇后把她看成姐妹一样,称她为格格,康熙皇帝称她为额涅(母亲
),皇子、公主们称她为妈妈(既奶奶)。
第二:美丽聪明,为康熙皇帝启蒙老师。
从进了贝勒府以后,苏麻喇姑的文化修养也迅速提高。她不仅蒙语讲得好,而... 阅读全帖 |
|
t****f 发帖数: 376 | 45 每支军队,都有它不为人知的隐秘历史。作为清军中最为精锐也最为神秘的一支——扈卫皇帝的“大内侍卫”,就更是如此。这支万里挑一的军队,有着怎样严密苛刻的筛选条件?其成员又能享受怎样的优待、特权?成为大内侍卫,只是负责安保工作吗,让我们来揭秘大内侍卫的隐秘生活!
贴身扈卫皇帝安全的大内侍卫,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最忠心的部队是怎么炼成的?
大内侍卫是清朝皇帝最为近卫的部队,当然也是是清军的精英。但不是说只要孔武有力、武艺高强,就有资格担任侍卫。侍卫作为“离皇帝最近的男人”,不仅要“强”,更要“忠”。满清统治者最初是怎样建立起这支忠心不二的近卫部队呢?
这事要追述到努尔哈赤时代,当时他只是建州女真的一个酋长。努尔哈赤累积了很多家丁、奴仆,在创业初期,战事连连,这些“家里人”就在战争中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他们也就形成了后来的“侍卫”,满语称作Hiya,汉译作“虾”。
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宫的侍卫,就是由他亲信的家丁、奴仆演化来的。
这群随努尔哈赤出生入死的“虾”,到皇太极的时期,开始形成较为完整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后组成了专管大内侍卫的机构——侍卫处,这个机构的领导为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六人)... 阅读全帖 |
|
m**x 发帖数: 244 | 46 十七世纪的中叶,满清灭了明朝,虽说是朝代更替,天理循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满清与明朝打仗打了几十年,从锦州打到宁远,从关外打到
关内,从中原打到江南,最后居然是凭着一部明朝人写的《三国演义》打下了明朝万里
江山,这不能不令人感到历史变数的神奇!
满清建国于公元1616 年,初称后金,1636年改国号为清,1644年入关建都北京。
清太祖爱心觉罗努尔哈赤幼年时在明朝大将李成梁家中为奴,曾跟随主人学习汉语汉文
,爱读汉人写的小说,尤其喜欢看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他的才智谋略虽然一部分
有天分的因素,而绝大一部分当是从这部明朝人的小说中学来的。
努尔哈赤二十四岁时候,用父亲塔克世留下的十三副盔甲,率百余人马开始了起兵
征战。经过四十三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在万历四十四年,统一了号称“水滨六十三胜”
的女真所有部落,在赫图阿拉称汗,建元天命元年,国号后金。努尔哈赤不仅自己智勇
双全,而且他还训练出一大批精明强干的子侄,剽悍凶猛的将领,以及军纪严整的兵卒
。当时有一句俗语说:“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战。”因为女真人熟习弓马,骁勇强悍
,汉人向来不敢与他... 阅读全帖 |
|
|
m***n 发帖数: 12188 | 48 没人有兴趣?
我觉得明末是一个风云时代,人类历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出了无数奇人,很多人的故
事写成书,都是风云激荡的。比如陈寅恪写了《柳如是评传》,其实不仅是柳,许多人
的事迹,如果写出来,都是超越普通人想象力的。尤其是超越当代猥琐男的想象力。
上面108将,每个人都有故事,而且都是非常有争议的,你很难说是好是坏,是忠是奸
。好比袁崇焕,骂的和赞的都有似乎理,是耶,非耶,问苍天,谁是英雄?
明末可不是仅仅一个袁崇焕,而是无数袁崇焕。上面108将,每个人都是袁崇焕,都是
柳如是。
比如上面的天猛星霹雳火:
惠世扬,字抑我,号元儒。生卒年不详(明万历至满清顺治间),陕北清涧县小岔则人
,万历甲辰进士,著名的东林党士人。和杨涟、左光斗、周朝瑞、袁化中同为东林五
虎大将。
在明末动荡年代,曾贵为大明高官,也曾受官于大顺,更是投降过满清。
惠世扬晚年,回到陕西老家。和当时的绥德副总兵王永强举义旗起兵反清,却兵败米原
镇,王永强自缢,惠世扬下落不明。
明崇祯十六年十月(1643.11~12),李自成攻占西安后,遣部将李锦连克三边、延安、
绥德等地。十一月十二日(12.22),自成拜辩士舒君睿携白银... 阅读全帖 |
|
G****r 发帖数: 5579 | 49 有完整记载的分封制, 应该是西周开始, 周武王及其后周天子的分封, 除姜子牙外
多以他们姬姓宗族为主;
秦始皇废除分封制, 是秦始皇伟大历史功绩之一;
项羽的分封, 其实与周王朝的分封本质不同: 项羽没有给项家或原楚王家封爵, 项
羽所封的那些王大多是起义军的首领们你也可看做是“军阀”, 相当于“军区”司令
, 而项羽封自己为总司令。
刘邦也没有恢复西周的分封制, 名义上虽封了些王侯其实只是些虚衔加工资待遇。 而
张良劝刘邦不要搞分封制是为了给吕后一家开了暗门。 吕后专权是给吕氏的分封是实
权分封。
自汉以来, 也就晋朝的司马炎和明朝朱元璋基本上复制了周王朝的分封制。 司马炎的
分封导致八王之乱随后就来五胡乱华; 如果朱元璋没有朱棣这样强势的儿子,那明朝
在朱元璋死后也会重演“八王之乱”之悲剧。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分封, 应该是摄政王邓小平封叶剑英为广东王。。。。。。 |
|
s*******w 发帖数: 2257 | 50 章诒和揭秘你不知道的汪精卫:他人品无可挑剔
(2015-10-05 10:56:55) 下一个
父亲章伯钧说:“政治上从慷慨赴死,到涕泪登场,到客死异国,汪兆铭是一路下坡。
但人品上,可以说他一辈子无可挑剔。不贪钱财,不近女色,不抽不嫖不赌。他有政治
欲望,若和老蒋、老毛相比,是个没有太大政治野心的人。”
读小学的时候,就知道中国有个大汉奸,叫汪精卫。中日战争期间,全国人民都在共产
党的领导下抗战,唯独他投靠日本,出卖国家。蒋介石也是假抗战,真反共。那时的教
科书都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宣传的。回到家中讲给父亲听,他哈哈大笑,说:“课本
上写错了,老师也讲错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
“老师和书本怎么都错了?”我颇为惊异。
“错了。”父亲点点头,语气颇为肯定:“蒋介石反共,但他是抗日的,还是领导抗日
的领袖。”
我说:“领导抗日的,不是毛主席吗?”
“那时没有毛主席,只有蒋委员长。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还高呼蒋委员长万岁呢。
这不是造谣,我在场。”
父亲的话,我听得发怵又发呆。
提及汪精卫,父亲是一讲再讲,尽管每次说的很零星。他称汪精卫为汪兆铭,说这才是
他的姓名。对他的看法,父亲归纳为...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