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y 发帖数: 33185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Wisdom
标 题: 浅谈儒法合流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16 23:49:26 2011, 美东)
浅谈儒法合流
——读《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蒋晶晶1 罗志安2,
(1.2.四川省三台县人民检察院,四川三台 621100)
内容摘要:儒法之争在中国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争论,“礼治”还是“法治”更有好处
似乎没有一个定论。本文试通过对儒家与法家学说的产生条件、主要分歧和目的进行探
讨,说明儒法思想在后世发展的过程中在不断的影响、同化,最后达到合流。
关键词:儒法之争 儒法合流
在瞿同祖先生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读到这样一句话:“儒家和法家都以维持社
会秩序为目的,其分别只在于他们对社会秩序的看法和达到这种理想的看法。”儒法之
争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到底是要用儒家的“礼治”还是法家的“法治”来
治国历来是统治者面临的一个问题。儒家和法家的分歧到底有多大,最终形成的内儒法
合流实际格局又是怎么成为可能的呢?我想,瞿同祖先生的那句话对我... 阅读全帖 |
|
j*******7 发帖数: 6300 |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jmsma2007 (Sreenivas),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梁漱溟:中国人缺乏集团生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29 18:54:49 2014, 美东)
第四章 中国人缺乏集团生活
一 西人所长吾人所短
团体与个人是西洋人的老问题;全部西洋史几乎都表见在这问题上面。他们在这问题上
所受教训及锻炼既多,自然有许多长处。这许多长处,亦可分两面来看。关于个人一
面 的,且容后谈。关于团体一面的,可以约举为四点:
第一,公共观念;
第二,纪律习惯;
第三,组织能力;
第四,法制精神。
这四点亦可总括以“公德”一词称之。公德,就是人类为营团体生活所必需的那些品德
。这恰为中国人所缺乏,往昔不大觉得,自与西洋人遭遇,乃深切感觉到。距今四十
五 年前梁任公先生倡“新民说”,以为改造社会,挽救中国之本。他第一即揭“公德
”为 论题,已予指出。今在本书讨究工作上,还要不放松地说一说。
先从末后第四点说起,此处所云法治精神,盖就西洋人之执法与中国人之徇情,对照而
说。在大团体中一办...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 李建宏:西方人为何热衷慈善事业
分享到:
时间:2018-01-29 16:42
•来源: 察网
•作者: 李建宏
•浏览:296
评论: 0
字号: 大 中 小
西方的富人需要借帮助穷人之名来为自己的冷酷无情罩上一层令人眩目的仁爱光环,以
博得良好的自我感觉和助人为乐的美名。进一步而言,资本精英之所以关注慈善事业,
除了企业的攻关需要之外,主要是因为“他们感到这是阻止国家介入社会事务的最重要
方式”。如果资产阶级真心想要帮助穷人的话,只要他们肯将企业交由社会共同管理,
穷人就可以靠着自己的劳动过上好日子,从此摆脱富人的“帮助”。
李建宏:西方人为何热衷慈善事业
近现代以来,西方人一直在从事慈善事业方面独占鳌头,至今无人能望其项背。在西方
国家,上至名闻遐迩的百万富翁与政客明星,下至默默无闻的中产白领与普通百姓,无
不积极投身花样繁多的慈善活动,踊跃在世界各地捐款捐物,靠自愿捐款运营的各种非
盈利机构也是遍地开花。难道西方人真的像他们所宣称的那样,是比其他地方的人民更
加善良仁慈的“高等种族”吗?我认为在回答...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 李建宏:西方人为何热衷慈善事业
分享到:
时间:2018-01-29 16:42
•来源: 察网
•作者: 李建宏
•浏览:296
评论:
字号: 大 中 小
西方的富人需要借帮助穷人之名来为自己的冷酷无情罩上一层令人眩目的仁爱光环,以
博得良好的自我感觉和助人为乐的美名。进一步而言,资本精英之所以关注慈善事业,
除了企业的攻关需要之外,主要是因为“他们感到这是阻止国家介入社会事务的最重要
方式”。如果资产阶级真心想要帮助穷人的话,只要他们肯将企业交由社会共同管理,
穷人就可以靠着自己的劳动过上好日子,从此摆脱富人的“帮助”。
李建宏:西方人为何热衷慈善事业
近现代以来,西方人一直在从事慈善事业方面独占鳌头,至今无人能望其项背。在西方
国家,上至名闻遐迩的百万富翁与政客明星,下至默默无闻的中产白领与普通百姓,无
不积极投身花样繁多的慈善活动,踊跃在世界各地捐款捐物,靠自愿捐款运营的各种非
盈利机构也是遍地开花。难道西方人真的像他们所宣称的那样,是比其他地方的人民更
加善良仁慈的“高等种族”吗?我认为在回答这个... 阅读全帖 |
|
n**d 发帖数: 9764 | 5 二、关于传统中国乡村自治及士绅的作用,野夫说:
士绅阶层是如何诞生的呢?它既非朝廷分封指派,又非家族世袭嫡传,也算不上基层民
主直选,它是完全自然生成而又为当地社会所默认的一个人群。一般而言,它由正直诚
信、发家致富、知书识礼的人所组成。这一群体没有国家俸禄和职称,只是凭借个人素
质而形成的潜在势力,掌握着乡村的话语权。他们不妨一领青衫躬耕草野,但往往却一
言九鼎,安抚平息着乡村的裂纹和创伤。不管政治是如何周期性动荡,皇朝是如何兴衰
更替,是他们在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在很多意义上说,都是他们在
代行政府职责,在充当太平盛世的守护神。
历朝历代的入登大宝者,多数很在意对士绅阶层的培育和保护;即使满人入关,也不敢
完全消除江南的缙绅门第。因为统治者知道,这个广袤的国家和众多的草民,不能仅凭
枪杆子去管理;在他们鞭长莫及的艽野,需要无数德高望重的人去维护礼法。对他们的
迫害,就是对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道统的丢弃。而一个丧失道统的民族,就会像一个没
有灵魂的行尸,甚或堕落而为众多的杀人机器。
自古以来,政府都鼓励乡村自治;只要完丁纳粮,其他服务性事务则多让渡给基层社会
去自立自理... 阅读全帖 |
|
j*******7 发帖数: 6300 |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jmsma2007 (Sreenivas),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梁漱溟:中国人缺乏集团生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29 18:54:49 2014, 美东)
第四章 中国人缺乏集团生活
一 西人所长吾人所短
团体与个人是西洋人的老问题;全部西洋史几乎都表见在这问题上面。他们在这问题上
所受教训及锻炼既多,自然有许多长处。这许多长处,亦可分两面来看。关于个人一
面 的,且容后谈。关于团体一面的,可以约举为四点:
第一,公共观念;
第二,纪律习惯;
第三,组织能力;
第四,法制精神。
这四点亦可总括以“公德”一词称之。公德,就是人类为营团体生活所必需的那些品德
。这恰为中国人所缺乏,往昔不大觉得,自与西洋人遭遇,乃深切感觉到。距今四十
五 年前梁任公先生倡“新民说”,以为改造社会,挽救中国之本。他第一即揭“公德
”为 论题,已予指出。今在本书讨究工作上,还要不放松地说一说。
先从末后第四点说起,此处所云法治精神,盖就西洋人之执法与中国人之徇情,对照而
说。在大团体中一办... 阅读全帖 |
|
j*******7 发帖数: 6300 | 7 第四章 中国人缺乏集团生活
一 西人所长吾人所短
团体与个人是西洋人的老问题;全部西洋史几乎都表见在这问题上面。他们在这问题上
所受教训及锻炼既多,自然有许多长处。这许多长处,亦可分两面来看。关于个人一
面 的,且容后谈。关于团体一面的,可以约举为四点:
第一,公共观念;
第二,纪律习惯;
第三,组织能力;
第四,法制精神。
这四点亦可总括以“公德”一词称之。公德,就是人类为营团体生活所必需的那些品德
。这恰为中国人所缺乏,往昔不大觉得,自与西洋人遭遇,乃深切感觉到。距今四十
五 年前梁任公先生倡“新民说”,以为改造社会,挽救中国之本。他第一即揭“公德
”为 论题,已予指出。今在本书讨究工作上,还要不放松地说一说。
先从末后第四点说起,此处所云法治精神,盖就西洋人之执法与中国人之徇情,对照而
说。在大团体中一办公机关,应付众人,处理百事,只有订出律条而拘守之,无论什
么 人来一律看待。然后乃少费话,免纠纷,公事进行得快,而秩序以立,群情以安。
其中 虽不免忽视个别情形,而强不齐以为齐,竟不洽情不中理者。却是不如此,大事
小事都 将办不成。法治之必要即在此。然而在家庭间亲族间就不然了。一...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8 督教是现代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宗教,所有的国家都有基督徒,亚非拉美的基督徒比欧洲
北美还多得多;现在任何地方任何社会有基督教,都是一种常态。中国人早该“不怪”
了,早该摆脱偏见、待之以平常心了
受访者:何光沪,1950年9月28日生,贵阳人,哲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
教学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维
真学院特约研究员,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香港浸会大学中华基督宗
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采访者:蒋保信,共识网编辑
基督教对中国有正面作用
蒋保信:我在秋风的一篇文章中看到,大概从2003年起,有不少自由主义者纷纷皈
依基督教。这种转向的原因,除了他们对个体生命意义的追寻之外,还基于这样一种判
断:中国要完成宪政转型,需要一个基督教化的过程。其实,杨小凯就写过文章,论证
宪政与基督教之间的直接关系。您怎样看待部分自由主义者的这种转向?中国要完成宪
政转型,需要一个基督教化的过程吗?
何光沪:我没读过秋风这篇文章。有一些人认为中国要完成宪政转型,要有一个基
督教化的过程。如果光听您...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9 浅谈儒法合流
——读《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蒋晶晶1 罗志安2,
(1.2.四川省三台县人民检察院,四川三台 621100)
内容摘要:儒法之争在中国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争论,“礼治”还是“法治”更有好处
似乎没有一个定论。本文试通过对儒家与法家学说的产生条件、主要分歧和目的进行探
讨,说明儒法思想在后世发展的过程中在不断的影响、同化,最后达到合流。
关键词:儒法之争 儒法合流
在瞿同祖先生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读到这样一句话:“儒家和法家都以维持社
会秩序为目的,其分别只在于他们对社会秩序的看法和达到这种理想的看法。”儒法之
争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到底是要用儒家的“礼治”还是法家的“法治”来
治国历来是统治者面临的一个问题。儒家和法家的分歧到底有多大,最终形成的内儒法
合流实际格局又是怎么成为可能的呢?我想,瞿同祖先生的那句话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
。下面将谈谈我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儒家与法家都兴起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是一个乱世或者可以说是一个病态的社会,由于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破坏,新兴地主阶级与旧贵族之间,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
日益加剧,导致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周... 阅读全帖 |
|
k*****e 发帖数: 22013 | 10 作者:许小年
这是中国历史研究中的最大“冤假错案”。从秦始皇到清宣统,明明两千年的
专制王朝,硬被张冠李戴地定性为封建社会,致使天下以讹传讹,谬误流行至今。
适时纠正这一错误,准确判断这两千年的性质,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何
以长期停滞不前,而且可以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
何谓封建?由《大英百科全书》可知,封建主义(Feudalism)一词最早出现在
17 世纪,用于描述中世纪的西欧社会。在各种著作和研究中,这个词的含义不尽
相同,最宽泛的定义涵盖了西欧中世纪全部的经济、法律、政治和社会关系,而最
狭义的用法仅指具有贵族身份的封君(Lords)和封臣(Vas-sals)之间的契约关系。
定义无论宽窄,封君和封臣的契约关系为封建社会所特有,画龙点睛地道出了
封建社会的实质。封君赐予封臣一份领地或采邑,为封臣提供保护;作为交换,封
臣宣誓对领主的忠诚,以及承诺进贡、劳役和兵役等义务。封臣在自己的领地上享
有较为完整的治理权或统治权,主要包括司法、财政和军权。土地与治理权是否结
合在一起,封臣是否拥有治理权,这是区分封建社会与其他社会形态的关键。
在中文文... 阅读全帖 |
|
i***y 发帖数: 126 | 11 火烧圆明园,150年了!这是中国人心头永远的痛,是人类文明史上的耻辱。痛定思痛
,有些事应该刻骨铭心,永志不忘!
英法侵略军:摧残文化的犯罪记录!
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始建于明代而历经有清以来六代皇帝150多年营造,占地
350公顷,拥有中外建筑师精心设计建造的二百多座各式建筑,汇聚了中西文化瑰宝。
不幸,1860年10月,这个文化宝藏被罪恶之手毁灭了!
它被毁于英法侵略军的抢掠和焚烧!1860年10月6日,法国侵略军占领了圆明园,7、8
两天,英法两方联手抢掠。看看当时在场的法军翻译官的记录吧:
“这一大群各种肤色、各式各样的人,这一大帮地球上各式人种的代表,他们全都闹哄
哄地,蜂拥而上,扑向这一堆无价之宝。他们用各种语言呼喊着,争先恐后,相互扭打
,跌跌撞撞,摔倒又爬起,赌咒着,辱骂着,叫喊着,各自都带走了自己的战利品。”
[1]
“炮兵们在这一场合分到的东西最多,因为他们有马匹,有弹药箱,还有车辆。他们利
用了弹药箱的每一个角落,而当弹药箱都塞满的时候,他们又把放炮后用来冲洗炮管的
水桶也都塞得满满的,最后他们甚至把直到炮口的整个炮身也都塞满了东西。”[2]
英军也不后人。... 阅读全帖 |
|
g*******1 发帖数: 6009 | 12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一九二七年三月)
毛贼东:
农民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旁及各种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城里的贪官
污吏,乡村的恶劣习惯。这个攻击的形势,简直是急风暴雨,顺之者存,违之者灭。其
结果,把几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权,打得个落花流水。地主的体面威风,扫地以尽。地主
权力既倒,农会便成了唯一的权力机关,真正办到了人们所谓“一切权力归农会”。连
两公婆吵架的小事,也要到农民协会去解决。一切事情,农会的人不到场,便不能解决
。农会在乡村简直独裁一切,真是“说得出,做得到”。外界的人只能说农会好,不能
说农会坏。土豪劣绅,不法地主,则完全被剥夺了发言权,没有人敢说半个不字。在农
会威力之下,土豪劣绅们头等的跑到上海,二等的跑到汉口,三等的跑到长沙,四等的
跑到县城,五等以下土豪劣绅崽子则在乡里向农会投降。
“我出十块钱,请你们准我进农民协会。”小劣绅说。
“嘻!谁要你的臭钱!”农民这样回答。
好些中小地主、富农乃至中农,从前反对农会的,此刻求入农会不可得。我到各处,常
常遇到这种人,这样向我求情:“请省里来的委员作保!”
前清地方造丁口册,有正册、另册二种,好人入正册,匪盗... 阅读全帖 |
|
w*********n 发帖数: 1975 | 13 按党的政策,他老人家就是该死,你去调查一下,问问有没有没被杀的保长?连保长都
杀绝,乡长还能活命?当然乡长是个受人尊重的职位,保长则不是,当时有头脸的乡绅
是不愿意干保长的,因为“抓丁”不仅得罪乡亲,还是个危险活。保长就像日伪维持会
长一样,好多不是自己愿意干的,自己也是被上面“拉夫”拉出来的,好多人为了拐脱
这个官职,倒贴10几个大洋把它卖掉,最后,做保长的也多是亡命之徒,地痞流氓。所
以现在能见到诸如LZ这种为地主被杀喊冤的,鲜少见到为保长被杀喊冤的。其实保长多
大的官?相当于现在的民兵营长吧,还不如村长(那时称甲长,甲长没有被杀)大。
整个长江以南都算是“力度”小的了,北方“老解放区”包括“抗日根据地”的“力度
”远大于南方。象牛友栏,李鼎铭等抗战时期挂名边区领导,对党资助过大量财物的共
产党知名“友人”,李鼎铭还是毛泽东《老三篇》里面钦定的“开明绅士”,这些人都
死得很惨。牛友兰被刺穿鼻子,由他在清华读书的党员儿子用牛绳牵着,高呼口号游街
而死在街头。
为了支持战争,需要最大限度地动员地方人力物力。战争打的就是资源,胜负的决定因
素是双方的资源拥有量及动员能力。民心会在某种程度...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14 http://www.wenming.cn/gxt_pd/kxgx/201108/t20110825_296331.shtml
发表时间:2011-08-25 来源:人民政协报
在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环境下,婚姻解除的决定权完全操纵在男方家长方面。
“休妻”一词即代表了离婚的意思。西周时期建立的“七出三不去”就是一套相对比较
完整的解除婚姻的制度。《仪礼 丧服》中载“七出”:“无子,一也;淫佚,二也;
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妒忌,六也;恶疾,七也。”只要有其中
任何一项理由,丈夫就可以休妻。“三不去”即有所娶无所归——女子出嫁时尚有家可
依,但休弃时已无本家;与更三年丧——为公婆守孝三年,已尽子女之道;前贫贱后富
贵——这种情况妻子对夫家有德,不能背德而弃。可见,女子对于婚姻的解除完全没有
发言权,只能被动接受。而“三不去”在程度上对男子随意休妻进行了限制,体现了对
宗法伦理秩序的维护,对于稳定婚姻关系具有积极意义。“七出三不去”对后世各朝婚
姻解除相关法律制度的影响颇为深远,各朝在这一制度的基础上发展出符合时代特色的
婚姻解除制度。 |
|
c*****g 发帖数: 21627 |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US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choming (请抵制“十万强插”计划!), 信区: USANews
标 题: 评论:当代美国的“上智”与“下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15 12:05:25 2014, 美东)
黄湘
精英与大众的关系,是任何社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在传统社会,这一问题易于解决,
精英在政治和文化两方面都拥有对大众的领导权,是大众理应效仿的对象。但是在民主
社会,精英在政治上有赖于大众的选票,大众在文化上并没有义务效仿精英,两者之间
的关系又会呈现出何种面貌呢?
2012年的美国畅销书《走向分裂:美国白人的国家 1960-2010》(Coming Apart: The
State of White America, 1960口2010)就是探讨这一话题的重要著作。作者查尔斯
8226;默里(Charles Murray)生于1943年,长期供职于著名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虽然拥有麻省理工学院政治学博士学位,但是主
流学术界并不承认他是严肃的学者,而是... 阅读全帖 |
|
t******r 发帖数: 8600 | 16 我身边几乎所有的人大抵都是如此的,说起中国就激动不已,昂首挺胸,脸红脖子粗。
他们总说那几句老掉牙的东西,什么地大物博,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之类。
这正是中国可怕与愚昧的地方,假大空无处不在,然而深究起来,中国地也未必大,比
如比起俄罗斯、加拿大。但国土面积与国度好坏,与国民生活并不能成正比,比如新西
兰、瑞典这些国度,国土虽小,而人的生活非常富裕和安全。作为一个人,你是哪个国
度的,哪个民族,肤色如何,学习什么文化都是次要的,而重要的是你生存是否有保障
,是否能够有尊严的生活,拥有自由与平等的权利。说起中国的物呢也未必博,很简单
,我们生活里的大部分器物都来自西方创造。而泱泱中华五千年真有文明么?那更是个
笑话,第一我们要知道文明这个概念是如何定义的,再去谈文明。中华文化可以说从未
有过真正意义上的文明,文明就是普世价值,不仅是符合真理与正义,更是人性和人权
的,中国文化原本连平等自由的词汇都是没有的,更别说人权了,现实里说人权那就有
可能是煽颠罪。人家西方在古希腊雅典时期都已经有了法庭,而中国民国之前还只有衙
门,老百姓都是跪地过堂挨板子,连基本的做人尊严都是没有的。中国人从古...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17 http://blog.ifeng.com/article/44930608.html
那小兵的博客
http://naxiaobing.blog.ifeng.com
中俄两国恩怨情仇为何得以化解?
2016-06-03 01:04:34
归档在 政治时评擂台 | 浏览 2063740 次 | 评论 2426 条
那小兵:最近中国有些媒体就普京访华用“迫不及待”来解读,您认为这是一种傲慢心
态,而且您一直认为中国应当继续向俄罗斯学习,可以与读者漫谈您的一些想法吗?
莫洛夫:我也感到惊讶中国方面为何用“迫不及待”这个词来翻译“не могу д
ождаться”,其实,这个俄语词更接近英语的“I can't wait”(热切期待)
的语意,是一个俄罗斯人通常用来表达友好的词,并不带任何自贬的含义。我认为这种
翻译错误来自于中国人对于俄罗斯的常见误解,而这种误解背后原因比较复杂,有的涉
及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别,有的涉及到部分中国人长期贬低俄罗斯的言论影响,我想借这
个机会探讨一个“中俄民族性比较”的话题,让大家更多了解俄罗斯民族是什么样的一
个民族。
我首先要说的一条,那就是“这个世界离不... 阅读全帖 |
|
N*******e 发帖数: 3872 | 18 现在网上想一本正经的说点事儿如果不上升到批判中国文化的高度就似乎显得说事儿的
人没有深度似的。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是网上论坛里躺枪频率最高的对象了,也许不止网
络时代,可能从谭嗣同横批中国文化就开始了。
中国人的特别强调“孝”,应该是从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开始了。之前
孔丘孟轲喊了好几百年也没多少人当回事,春秋战国还是子杀父臣弑君不绝如缕。只有
到了汉武帝时代,天下一统,四方朝宗,伦理纲常的需要才正式上升为国家的意识形态
,成为普天之下任何正常人学做人学知识的真正起点。所以古代中国人,进私塾学的第
一个字就是“孝”。
孝能提到如此高的高度,升到国家意识形态的高度,说明这个概念已经不仅仅是家庭范
围内的事,而是涉及到社稷安危天下太平的大事了。这自然是有深刻的历史背景的。简
单说,中国经过春秋战国几百年的动乱,整个国家整个文明,从西周的宗法体制转型为
一个新的体制,即政治层面的君主专制和郡县体制,以及社会层面的家族体制。西周的
宗法体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本纽带,把整个天下分成上百个邦国,再进而分成一个个
“家”,然后才是个人。所以中庸里才把实现人生梦想的路线图归纳为“修身齐家治国
...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9 作者:三种不同的红色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730643/answer/7988343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晋国当然是superpower,春秋时期有两个超级大国,一个晋,一个楚,晋楚两国争
霸持续100多年,几乎贯穿了整个春秋,是春秋历史的主线。2、晋国能不能不分裂,这
个问题我说两句,顺便对 姬轩亦 的观点提出一点异议。春秋战国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是姬大所说的“春秋因为放权而强大,战国则因为集权而强大”吗?我认为这后一句是
正确的,而前一句是不对的。春秋战国的最大区别,若按照中学历史课本上的标准答案
来讲,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这个说法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比如中国有没有奴隶社会,比如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等等,学界都有很多种说法),但
是,这个说法却揭示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春秋战国之间,整个中国社会发生了深
刻的、根本性的变革。从本质上讲,春秋是个大崩溃的时代,原先以封建为代表的政治
制度、以礼乐为代表的文化制度、以宗法为代表的社会制度、以井田... 阅读全帖 |
|
h*h 发帖数: 27852 |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US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theboxer (boxer), 信区: USANews
标 题: 尹胜:在被愚蠢者围困的中国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30 16:02:44 2016, 美东)
发信人: theboxer (boxer),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尹胜:在被愚蠢者围困的中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pr 25 00:00:48 2016, 美东)
我身边几乎所有的人大抵都是如此的,说起中国就激动不已,昂首挺胸,脸红脖子粗。
他们总说那几句老掉牙的东西,什么地大物博,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之类。
这正是中国可怕与愚昧的地方,假大空无处不在,然而深究起来,中国地也未必大,比
如比起俄罗斯、加拿大。但国土面积与国度好坏,与国民生活并不能成正比,比如新西
兰、瑞典这些国度,国土虽小,而人的生活非常富裕和安全。作为一个人,你是哪个国
度的,哪个民族,肤色如何,学习什么文化都是次要的,而重要的是你生存是否有保障
,是否能够有尊严的生活,拥有自由与平等的权利。说起中国的物呢也未必博,很... 阅读全帖 |
|
N*****e 发帖数: 1094 |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NewNote (新天地),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港媒:多年造孽 反腐轮到它(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15 22:46:56 2016, 美东)
习近平反腐动向引关注(网络图片)
香港《争鸣》杂志12月号刊发署名子鸣的评论文章,就习近平当局接下来的反腐动向进
行解读。全文如下:
中共十八大至今的反腐将走向何方,是当下中共官僚们最关注的事,而期待反腐就此打
住应该是绝大多数官僚的共同心愿。然而,中国反腐是否会随着六中全会“习核心”的
加冕达成形式上的集权而徐徐落幕呢?从种种迹象来看,中共反腐无法至此停歇,因为
反腐的决战还未开打,“压倒性胜利”并未形成,政令仍未畅通,改革仍未起步,新当
权者仍随时面临被腐败集团颠覆的危险。那么反腐下站将在何处,这就值得特别探究。
一、反腐将从枪杆子到刀把子
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虽然抓了近两百副部级以上的所谓“老虎”,也几乎涉及国家各省市
与部委,然而,只要稍加分析,便会发现这场打虎最集中的是军队(包括武警)。据统
计十八大至今已经被官方正式公布查处...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1627 | 22 黄湘
精英与大众的关系,是任何社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在传统社会,这一问题易于解决,
精英在政治和文化两方面都拥有对大众的领导权,是大众理应效仿的对象。但是在民主
社会,精英在政治上有赖于大众的选票,大众在文化上并没有义务效仿精英,两者之间
的关系又会呈现出何种面貌呢?
2012年的美国畅销书《走向分裂:美国白人的国家 1960-2010》(Coming Apart: The
State of White America, 1960口2010)就是探讨这一话题的重要著作。作者查尔斯
8226;默里(Charles Murray)生于1943年,长期供职于著名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虽然拥有麻省理工学院政治学博士学位,但是主
流学术界并不承认他是严肃的学者,而是将其视为富于煽动力的保守主义公共知识分子
。他的特点是总能选准时机,抛出爆炸性的研究成果,引发美国公共舆论的大论战。
1984年,默里出版了《失去的基础:美国社会政策1950-1980》(Losing Ground:
American Social Policy, 19... 阅读全帖 |
|
t******r 发帖数: 8600 |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theboxer (boxer),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尹胜:在被愚蠢者围困的中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pr 25 00:00:48 2016, 美东)
我身边几乎所有的人大抵都是如此的,说起中国就激动不已,昂首挺胸,脸红脖子粗。
他们总说那几句老掉牙的东西,什么地大物博,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之类。
这正是中国可怕与愚昧的地方,假大空无处不在,然而深究起来,中国地也未必大,比
如比起俄罗斯、加拿大。但国土面积与国度好坏,与国民生活并不能成正比,比如新西
兰、瑞典这些国度,国土虽小,而人的生活非常富裕和安全。作为一个人,你是哪个国
度的,哪个民族,肤色如何,学习什么文化都是次要的,而重要的是你生存是否有保障
,是否能够有尊严的生活,拥有自由与平等的权利。说起中国的物呢也未必博,很简单
,我们生活里的大部分器物都来自西方创造。而泱泱中华五千年真有文明么?那更是个
笑话,第一我们要知道文明这个概念是如何定义的,再去谈文明。中华文化可以说从未
有过真正意义上的文明,文明就是普世价值,不仅是符... 阅读全帖 |
|
c***t 发帖数: 48 |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KU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st (chist), 信区: NKU
标 题: Re: 何炳棣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23 01:50:12 2011, 美东)
读史阅世六十年》是何氏一字一句回忆亲撰,内中并附有私人信札和学术评估密件,详
述过去六十多年“读史阅世”的心得体会,反映出早辈留学海外的青年知识分子探求学
问、开拓思想、融合中西文化的学思历程,也是近现代教育史、学术史辉煌的一页,实
有传世意义。
目录:
序 言
国内篇
第一章 家世与父教
专忆1 何家的两根砥柱
【附录 家族与社会流动论要】
第二章 天津私立第一小学
专忆2 少年时代的朱英诞
第三章 南开中学
专忆3 爱国记录的创造者
第四章 一年插曲:山东大学
第五章 清华大学(上)
Ⅰ.考试与入学
Ⅱ.“发现”自己,磨炼意志
Ⅲ.培养自修习惯
Ⅳ.30年代的清华历史系
第六章 清华大学(中)
学运史料的几点考证
第七章 清华大学(下)
“天堂”与“精神”
专忆4 雷海宗先师
第八章 两年彷徨:光华与燕京
第九章 西南联大(上)
Ⅰ.留美初试失败
Ⅱ.“尽人事”
Ⅲ.再...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Neitzsche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中国最害人的俗话之一:“父母的爱是无私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Sep 30 01:41:15 2016, 美东)
现在网上想一本正经的说点事儿如果不上升到批判中国文化的高度就似乎显得说事儿的
人没有深度似的。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是网上论坛里躺枪频率最高的对象了,也许不止网
络时代,可能从谭嗣同横批中国文化就开始了。
中国人的特别强调“孝”,应该是从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开始了。之前
孔丘孟轲喊了好几百年也没多少人当回事,春秋战国还是子杀父臣弑君不绝如缕。只有
到了汉武帝时代,天下一统,四方朝宗,伦理纲常的需要才正式上升为国家的意识形态
,成为普天之下任何正常人学做人学知识的真正起点。所以古代中国人,进私塾学的第
一个字就是“孝”。
孝能提到如此高的高度,升到国家意识形态的高度,说明这个概念已经不仅仅是家庭范
围内的事,而是涉及到社稷安危天下太平的大事了。这自然是有深刻的历史背景的。简
单说,中国经过春秋战国几... 阅读全帖 |
|
c***t 发帖数: 48 | 26 读史阅世六十年》是何氏一字一句回忆亲撰,内中并附有私人信札和学术评估密件,详
述过去六十多年“读史阅世”的心得体会,反映出早辈留学海外的青年知识分子探求学
问、开拓思想、融合中西文化的学思历程,也是近现代教育史、学术史辉煌的一页,实
有传世意义。
目录:
序 言
国内篇
第一章 家世与父教
专忆1 何家的两根砥柱
【附录 家族与社会流动论要】
第二章 天津私立第一小学
专忆2 少年时代的朱英诞
第三章 南开中学
专忆3 爱国记录的创造者
第四章 一年插曲:山东大学
第五章 清华大学(上)
Ⅰ.考试与入学
Ⅱ.“发现”自己,磨炼意志
Ⅲ.培养自修习惯
Ⅳ.30年代的清华历史系
第六章 清华大学(中)
学运史料的几点考证
第七章 清华大学(下)
“天堂”与“精神”
专忆4 雷海宗先师
第八章 两年彷徨:光华与燕京
第九章 西南联大(上)
Ⅰ.留美初试失败
Ⅱ.“尽人事”
Ⅲ.再“尽人事”
Ⅳ.否不单临
Ⅴ.东山再起
【附录1 留学考试的英文水平】
【附录2 第四届中英庚款英文试题】
第十章 西南联大(下)
Ⅰ.建校史略
Ⅱ.联大社群
Ⅲ.学风(上):人文社科
Ⅳ.学风(下):理工
Ⅴ.个人... 阅读全帖 |
|
c***t 发帖数: 48 | 27 读史阅世六十年》是何氏一字一句回忆亲撰,内中并附有私人信札和学术评估密件,详
述过去六十多年“读史阅世”的心得体会,反映出早辈留学海外的青年知识分子探求学
问、开拓思想、融合中西文化的学思历程,也是近现代教育史、学术史辉煌的一页,实
有传世意义。
目录:
序 言
国内篇
第一章 家世与父教
专忆1 何家的两根砥柱
【附录 家族与社会流动论要】
第二章 天津私立第一小学
专忆2 少年时代的朱英诞
第三章 南开中学
专忆3 爱国记录的创造者
第四章 一年插曲:山东大学
第五章 清华大学(上)
Ⅰ.考试与入学
Ⅱ.“发现”自己,磨炼意志
Ⅲ.培养自修习惯
Ⅳ.30年代的清华历史系
第六章 清华大学(中)
学运史料的几点考证
第七章 清华大学(下)
“天堂”与“精神”
专忆4 雷海宗先师
第八章 两年彷徨:光华与燕京
第九章 西南联大(上)
Ⅰ.留美初试失败
Ⅱ.“尽人事”
Ⅲ.再“尽人事”
Ⅳ.否不单临
Ⅴ.东山再起
【附录1 留学考试的英文水平】
【附录2 第四届中英庚款英文试题】
第十章 西南联大(下)
Ⅰ.建校史略
Ⅱ.联大社群
Ⅲ.学风(上):人文社科
Ⅳ.学风(下):理工
Ⅴ.个人... 阅读全帖 |
|
g*******1 发帖数: 6009 | 28 发信人: wanliheshan (大山),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49年之前的地主大部分都是好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4 14:55:16 2013, 美东)
按党的政策,他老人家就是该死,你去调查一下,问问有没有没被杀的保长?连保长都
杀绝,乡长还能活命?当然乡长是个受人尊重的职位,保长则不是,当时有头脸的乡绅
是不愿意干保长的,因为“抓丁”不仅得罪乡亲,还是个危险活。保长就像日伪维持会
长一样,好多不是自己愿意干的,自己也是被上面“拉夫”拉出来的,好多人为了拐脱
这个官职,倒贴10几个大洋把它卖掉,最后,做保长的也多是亡命之徒,地痞流氓。所
以现在能见到诸如LZ这种为地主被杀喊冤的,鲜少见到为保长被杀喊冤的。其实保长多
大的官?相当于现在的民兵营长吧,还不如村长(那时称甲长,甲长没有被杀)大。
整个长江以南都算是“力度”小的了,北方“老解放区”包括“抗日根据地”的“力度
”远大于南方。象牛友栏,李鼎铭等抗战时期挂名边区领导,对党资助过大量财物的共
产党知名“友人”,李鼎铭还是毛泽东《老三篇》里面钦定的“开明绅士”,这些人都
死... 阅读全帖 |
|
g*******0 发帖数: 3240 | 29 海陆丰早期农民运动概述
(选自《海陆丰革命史料》第一辑,作者:叶佐能、谢乾生)
海陆丰是海丰县、陆丰县的统称。海陆丰位于广东的东江、韩江之间,面临浩瀚的南海
,北枕山峦重叠的莲花山脉地理条件优越,素称“鱼米之乡”。
在封建王朝统治下的海陆丰人民,与全国人民一样,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压
迫剥削,逼使农民多次举行起义。海陆丰人民前赴后继的反抗斗争,虽然很英勇,但由
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而屡遭失败。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诞生后,海陆丰农民曾经希望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道路取得自身的解放。同盟会成立后,曾在海陆丰两县立分会,在知识青年和农民中秘
密发展会员。一九一一年(辛亥年)武昌起义后,在海陆丰同盟会组织的领导下,人民
群众热烈响应起义,以农民为主体的民军,于十一月十九日的光复陆丰。两县成立临时
,清朝在海陆丰的统治从此结束。但是,海陆丰两县七十余万人民依然处于水深火热之
中,辛亥革命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任何好处。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进一步勾结,地主
豪绅加重盘剥,土地高度集中,宗法社会的制度依旧,各地皆以大族为主形成封建割据
。在社会底层的广... 阅读全帖 |
|
l***y 发帖数: 4671 | 30 Posted on April 16, 2006
这里,有一些有趣的东西。
首先,是小学和大学都是什么人在上。这就需要考察西周的社会等级制度。西周是封建
制的奴隶制国家,采取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被分封的对象,在开始,主要有三
类:同姓子弟,功臣,和先王之后。按宗法制,被分封者的嫡子继承,余子继续分封。
这样,在社会上形成了两大阶层:上层社会包括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下层包括庶
民(平民)和奴隶。小学的学生,生源广泛,面向社会。除了奴隶以外,所有八岁的孩
子都有入学资格。而大学则不同。上层社会的子弟,年满十五岁,就有进入大学阶段学
习的资格,而庶民子弟需要选拔,只有部分人可以去念大学。需要强调的两点是:第一
,作为社会下层的庶民,依然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进入社会上层的渠道 — 这一
点对维持社会两大阶层的流动,从而防止产生“凝固和坚硬”的阶层界面有很大帮助;
第二,自春秋始,庶民有越来越多的机会进入上层社会,从而带来了政治、思想和学术
的空前繁荣,同时伴随着“礼崩乐坏”。
其次,是学校在教什么。小学教做人的基本规范、礼节和一些常用生活技巧。值得注意
的是,中国的传统教育... 阅读全帖 |
|
l***y 发帖数: 4671 | 31 Posted on April 16, 2006
这里,有一些有趣的东西。
首先,是小学和大学都是什么人在上。这就需要考察西周的社会等级制度。西周是封建
制的奴隶制国家,采取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被分封的对象,在开始,主要有三
类:同姓子弟,功臣,和先王之后。按宗法制,被分封者的嫡子继承,余子继续分封。
这样,在社会上形成了两大阶层:上层社会包括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下层包括庶
民(平民)和奴隶。小学的学生,生源广泛,面向社会。除了奴隶以外,所有八岁的孩
子都有入学资格。而大学则不同。上层社会的子弟,年满十五岁,就有进入大学阶段学
习的资格,而庶民子弟需要选拔,只有部分人可以去念大学。需要强调的两点是:第一
,作为社会下层的庶民,依然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进入社会上层的渠道 — 这一
点对维持社会两大阶层的流动,从而防止产生“凝固和坚硬”的阶层界面有很大帮助;
第二,自春秋始,庶民有越来越多的机会进入上层社会,从而带来了政治、思想和学术
的空前繁荣,同时伴随着“礼崩乐坏”。
其次,是学校在教什么。小学教做人的基本规范、礼节和一些常用生活技巧。值得注意
的是,中国的传统教育... 阅读全帖 |
|
b*j 发帖数: 293 | 32 1949年以前,中国早有王道仁政之士、乡传统的言论结社自由,只缺程序,中共却信口
雌黄说根本没有。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中国已实现宪政言论结社自由,有了自由发
行的新闻报刊和现代出版业与可以赚自由批评政府稿费为生的文人,以及国民(革命)
党和共产(革命)党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1936年12月~1946年6月两次、共
13年合法的二元并存状况,更有主张温和改良社会的共和党、进步党、社会党、民主党
、社会民主党等多元共生的政治景象。
遗憾的是,无论礼教中城市私塾或农村乡社形式的言论结社自由,还是从晚清预备立宪
到中华民国1949年撤离大陆到台湾期间的不成熟的宪政言论结社自由,都被共产党创
建的以工农联盟名义、五星红旗标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毁坏。
中共统治为何要毁坏中国言论结社自由的状况?回答这个问题,如果站在“建立真正的
自由民主共和国”的党文化思维囚笼里,就不容易回答,你会以为:中国儒教、佛教文化
真的如同鲁迅狂人和瞎子所说的那样,礼教父母在吃儿女,祥林嫂死在街头是轮回转世
的思想害的,肺痨病人华小栓在吃革命烈士的血……
但是站在党文化思维囚笼之外,审视“建立真正的自由民主共和国... 阅读全帖 |
|
d******1 发帖数: 249 | 33 最近在网络论坛看人论“忍”,论得挺好,加以整理,连带着我自己在“忍”这个问题
上的认识,以《为善而忍苦者,才有真幸福》为题,发表出来。
一、胯下之辱和孺子可教是两种级别的忍。
宝剑,不但有硬度,还有韧性,这个“韧”和人性中的“忍”是内涵是相通的。宝剑的
韧性有品质区别,人心灵中的“忍”性,也有层次不同的内涵。《史记•淮阴侯
列传》所载,佩剑韩信不与顽劣年轻人赌命,从其胯下爬过,留下“胯下之辱”的典故
。与此不同,《史记•留侯世家》还留下“孺子可教”的另一则典故,记载了张
良承受黄石公老人刁难后得《太公兵法》的历史故事。这两种忍性不同。
韩信受“胯下之辱”这种忍,在当时被嘲笑为懦弱无能,可后来却因此得到了被刘邦登
坛拜将,成为汉王手下大将军的机遇。由此可知,这种忍是人的一种大丈夫的刚强品质
的韧性:能屈能伸,人生目标舍小求大,遭遇阻挠先退一步,于是挑衅少年得以活命,
韩信则没有像《水浒》里的杨志那样成为牢中囚犯。这种忍属于儒家“小不忍则乱大谋
”的有志之士的有求之忍,最终死在吕后手上。
张良“孺子可教”这种忍,却是放下自我的无求之忍,因而成为得道之士。张良,战国
... 阅读全帖 |
|
k******k 发帖数: 6800 | 34 北洋,乃至晚清的历史,是国共两党同时抹黑的重灾区。
现在发现,学界对这一段的真相清理做的越来越好了!
加油!
北京政府对旧俄条约权益的清理,1917—1922
唐启华
原文出处:《文史哲》2009年第5期
摘要:旧俄于清末民初在华取得许多条约特权。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北京政府及东北
、新疆地方当局,于1917至1922年间相机收回大部分旧俄在华条约权益,造成既定事实
,为日后《中俄协定》苏联原则上放弃条约特权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北京
政府与东北、新疆地方当局的协力合作,值得注意。北京外交团担心条约权益受损,常
干涉中方的清理行动,北京政府虽作了部分让步,但在主权攸关部分,则能坚持立场。
藉由对北京政府清理旧俄条约权益之考察,可增进学界对北洋外交的理解,并可对苏俄
“主动”广自愿”放弃旧俄在华条约特权之旧说,作适度的修正。
关键词:中俄协定;不平等条约;外交档案;中外关系
以往学界多认为,旧俄(或称帝俄、沙俄)在华条约特权系苏俄“主动”、“自愿”放
弃,先于1919、1920年两度宣言,后在1924年5月《中俄协定》中正式承认:“将中国
政府与前俄帝国政府所订立之一切公约、...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35 当20年前,举国热议“北京人在纽约”时,所有人大概都不会想到,20年后,我们会热议“老外在中国”。
老外混中国难了
当20年前,举国热议“北京人在纽约”时,所有人大概都不会想到,20年后,我们会热议“老外在中国”。
是啊,三十年风水轮流转。想当年,只要天生一对蓝招子,外配一张一目了然的洋面孔,普通话带点儿化音,双臂最好金毛茸茸――那么,一个高视阔步的老外在中国简直如鱼得水甚至一举成名。但如今,混中国却越来越难。
为什么?
因为,中国的地位变了。中国的视野阔了。国人不再仰视洋人。倒过来,甚至因为“君子小人皆爱财”,老外反要仰视财大气粗、在欧美“见货就扫”的“中国扫民”。真所谓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世事实在难料哇!
曾记否,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更多的中国人见识了更多的老外,几千万中国游客,在世博会上与各色老外“抬头不见低头见,一个转身又相见”,那才叫零距离感受――“原来老外也有书生和痞子,也有精英和人渣呀?!”
西方金融危机爆发,西方一片无法掩饰的萧条,又让老外在部分国人眼里,从贵宾陡降为“淘金汉”。
大约1200年前,六祖惠能去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经》,有幡被风吹动,因有二僧辩...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10016 | 36 老田
最近高家村又引出了文革这样的热门话题,笔者决定也赶一把时髦,打算说几句精英主
义者必然会不高兴的话。
一、 对于文革的基本判断
中国精英对文革具有整体的黑暗记忆,是具有充足理论和事实依据的。但是,毛泽东也
一向宣称要旗帜鲜明地为人口的95%服务。
中国精英说,亿万农民和他们完全一样,对毛泽东时代怀有深刻的仇恨和憎恶。这是没
有理论和事实根据的,穷人和富人的看法永远有区别。
中国精英们把文革说成是一种毛泽东时代中国的"常态",或者是说成具有典型代表意义
的历史时期,则是精英们另外一个喜欢使用的逻辑。这种逻辑从否认毛泽东对国家安全
形势的判断出发,否定中国当时有进行国家总动员的必要,进而否认中国社会确实已经
进入动员状态。实际上,尽管精英们简单地否认了国家总动员的必要性(笔者到今天也
没有看到关于这一点的认真深入的分析),但是迄今为止笔者尚未见到"文革确实是和
平建设时期"的有力论证。把文革归结为(或者有意混同为)和平时期的论点,不仅见
于正式文件(见《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而且也是精英们的
共同理论偏好。
从这样的心理幽怨出发,文革不可能不被剥离掉具体的历史条... 阅读全帖 |
|
k******k 发帖数: 6800 |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kirklook (海日克星哈哈哈!),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政大牛人唐启华老师的论文! 北洋修约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3 18:27:14 2012, 美东)
北洋,乃至晚清的历史,是国共两党同时抹黑的重灾区。
现在发现,学界对这一段的真相清理做的越来越好了!
加油!
北京政府对旧俄条约权益的清理,1917—1922
唐启华
原文出处:《文史哲》2009年第5期
摘要:旧俄于清末民初在华取得许多条约特权。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北京政府及东北
、新疆地方当局,于1917至1922年间相机收回大部分旧俄在华条约权益,造成既定事实
,为日后《中俄协定》苏联原则上放弃条约特权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北京
政府与东北、新疆地方当局的协力合作,值得注意。北京外交团担心条约权益受损,常
干涉中方的清理行动,北京政府虽作了部分让步,但在主权攸关部分,则能坚持立场。
藉由对北京政府清理旧俄条约权益之考察,可增进学界对北洋外交的理解,并可对苏俄
“主动”广自愿”放弃旧俄在华条约特权之...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38 前言
曾国藩是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人物。然而对他的评价却大毁大誉,
差之天渊,正如章太炎所论:「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在改革开放的当今,又一次出现研究、评论、仿效曾国藩的热潮。不仅
是史学界、文化界、士农工商无不关心死去百余年的曾国藩。有人称之为「曾
国藩现象」。
曾国藩毕竟是历史人物,这本《曾国藩本传》旨在如实反映曾国藩的一
生史实,帮助大家研究了解,或能透视「曾国藩现象」的本质。
总序
从90年代开始,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出现了一个研究、评论曾国藩的热
潮。当前,这个热潮已波及到历史学、哲学、文学、艺术等各领域,并广泛
影响到政界和工商界。被人们称之为「曾国藩热」或「曾国藩现象」。
对这一特定环境和条件下出现的历史文化现象,有人作
了比较系统的分析考察。认为其基本原因是:世界范围的儒学复兴热潮,
为「曾国藩热」的产生准备了良好土壤;新形势下新道德重建的社会呼声,
为「曾国藩热」创造了必要前提;领袖崇拜的自然延伸和向纵深发展,推动
了「曾国藩「热」的出现和形成;长篇文学作品《曾国藩》的出现,促使「曾
国藩热」由学术热潮转为社会热潮,等等。
上述分析无疑是有道理的。但... 阅读全帖 |
|
f*u 发帖数: 5923 | 39 老田
最近高家村又引出了文革这样的热门话题,笔者决定也赶一把时髦,打算说几句精英主
义者必然会不高兴的话。
一、 对于文革的基本判断
中国精英对文革具有整体的黑暗记忆,是具有充足理论和事实依据的。但是,毛泽东也
一向宣称要旗帜鲜明地为人口的95%服务。
中国精英说,亿万农民和他们完全一样,对毛泽东时代怀有深刻的仇恨和憎恶。这是没
有理论和事实根据的,穷人和富人的看法永远有区别。
中国精英们把文革说成是一种毛泽东时代中国的"常态",或者是说成具有典型代表意义
的历史时期,则是精英们另外一个喜欢使用的逻辑。这种逻辑从否认毛泽东对国家安全
形势的判断出发,否定中国当时有进行国家总动员的必要,进而否认中国社会确实已经
进入动员状态。实际上,尽管精英们简单地否认了国家总动员的必要性(笔者到今天也
没有看到关于这一点的认真深入的分析),但是迄今为止笔者尚未见到"文革确实是和
平建设时期"的有力论证。把文革归结为(或者有意混同为)和平时期的论点,不仅见
于正式文件(见《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而且也是精英们的
共同理论偏好。
从这样的心理幽怨出发,文革不可能不被剥离掉具体的历史条...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10016 | 4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eau (Kshanti),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中国精英主义者的文革和人类漫漫征程中的文革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2 17:43:43 2012, 美东)
老田
最近高家村又引出了文革这样的热门话题,笔者决定也赶一把时髦,打算说几句精英主
义者必然会不高兴的话。
一、 对于文革的基本判断
中国精英对文革具有整体的黑暗记忆,是具有充足理论和事实依据的。但是,毛泽东也
一向宣称要旗帜鲜明地为人口的95%服务。
中国精英说,亿万农民和他们完全一样,对毛泽东时代怀有深刻的仇恨和憎恶。这是没
有理论和事实根据的,穷人和富人的看法永远有区别。
中国精英们把文革说成是一种毛泽东时代中国的"常态",或者是说成具有典型代表意义
的历史时期,则是精英们另外一个喜欢使用的逻辑。这种逻辑从否认毛泽东对国家安全
形势的判断出发,否定中国当时有进行国家总动员的必要,进而否认中国社会确实已经
进入动员状态。实际上,尽管精英们简单地否认了国家总动员的必要性(笔者到今天也
没有看到关于这一点的认真深入的分析),但是迄... 阅读全帖 |
|
k******k 发帖数: 6800 | 4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kirklook (海日克星哈哈哈!),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政大牛人唐启华老师的论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3 18:15:39 2012, 美东)
北京政府对旧俄条约权益的清理,1917—1922
唐启华
原文出处:《文史哲》2009年第5期
摘要:旧俄于清末民初在华取得许多条约特权。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北京政府及东北
、新疆地方当局,于1917至1922年间相机收回大部分旧俄在华条约权益,造成既定事实
,为日后《中俄协定》苏联原则上放弃条约特权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北京
政府与东北、新疆地方当局的协力合作,值得注意。北京外交团担心条约权益受损,常
干涉中方的清理行动,北京政府虽作了部分让步,但在主权攸关部分,则能坚持立场。
藉由对北京政府清理旧俄条约权益之考察,可增进学界对北洋外交的理解,并可对苏俄
“主动”广自愿”放弃旧俄在华条约特权之旧说,作适度的修正。
关键词:中俄协定;不平等条约;外交档案;中外关系
以往学界多认为,旧俄(或称帝俄、沙俄)在华条约特权系苏俄“...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42 对称型破碎地区易于由大国牵头串联,但要想整合起来需要的几乎就是无限透支的资源
。这似乎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即破碎地带——比如欧洲、中东、东南亚等——的国家
整合需要更大的资源,这个规律性现象符合合力计算的一般原理:当两分力大小不变时
,其矢量相交的夹角越大,合力就越小。
这样一个主要由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制造的地缘政治布局给中国的发展带来双重影响:
一方面,这些破碎国家经济的依附性和政治的破碎性弱化了其抵抗西方霸权主义的力量
,但也同比地增大了中国在近代反殖和当代反霸的政治风险;另一面,它也大大增加了
西方列强为了孤立和封锁中国整合这一地区力量的难度。
这样的对称性破碎现象及其互动规律在东南亚和西南亚,尤其在这两大地区靠邻中国的
地区表现得也较为充分。在这些地区的碎片国家根本无力形成与中国长期对抗的力量,
因而它们迫切需要借助外来力量以提升自身的分量,从而也使西方比较容易将这些国家
碎片串联起来形成什么“C型”或“O型”包围链条,同样也由于它的对称型破碎的特点
使它们和西方国家两方谁也拿不出太多资源以回报对方,而那些有能力拉起包围链条的
大国没有足够财力来长期“维修”这根链条。比如,巴基... 阅读全帖 |
|
y***i 发帖数: 11639 | 43 瑞士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张维为教授著的《中国触动全球》,的确是一本值
得一看的好书。
由于作者特殊的经历(见书内作者介绍),他曾去过全球106个国家,有发达国家,
也有发展中国家。作者以亲身所闻所见,对比地探讨了我国的改革、民主、人权、腐败
、贫富差距等这些在国内人人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西方经常对我国指手划脚的敏感问
题。他既有微观现象的考察,又有宏观深入的思考。文笔流畅幽默,娓娓道来,入情入
理,引人入胜。
尤其可贵的是他的许多观点是在和西方学者辩论中形成的,因而很有说服力。作者
并以爱国情怀,对我国的发展提出许多恳切的建议。
尊敬的网友们,本书已选择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简单阅读,同样精彩!
第一章 中国,赫然崛起
一、第一次出国的震惊
今天访问泰国曼谷归来的很多国人,谈起曼谷都不屑一顾,无非是一个热热闹闹而又乱
糟糟的城市。但我从1983年4月15日抵达曼谷国际机场的那一刹那起,就不时感到“震
惊”:我第一次看到了现代化的繁忙机场,来自世界各地的波音客机不停地降落起飞,
而地面调度又显得那么井然有序,候机大厅明亮宽敞,机场商店货品琳琅满目,比当时
北京最漂...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44 惠虎宇
2017-12-16 4:07 PM
19大上,为中共领导人炮制统治理论的御用文人王沪宁进入中共政治局常委,成为党和
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之一。王沪宁因此成为人们议论的一个热门话题。
有人把王沪宁称为“三朝帝师”,说他服务了当今中共的三代领导人。其实这是个错误
的说法,帝师在中国文化中是有崇高地位的。古代的中国,皇权、教权、族权三权分立
,皇权不下县;乡里是宗法自治,这是族权;而教权是指教育和教化的权力,教权控制
的是文化领域,它有两方面的作用,一个是为社会提供学术和知识,另一个是为社会提
供道德的解释和善恶的裁判,也就是说教权为社会提供了价值观,代表着社会共同的价
值取向。在秦汉以后的中国传统社会里,教权主要是由掌握了儒家正统文化的儒士来继
承和执行。
有了教权的独立,古代的帝王只能成为一个国家的政治权威,而无法同时成为道德权威
和理论权威。帝王的皇权受到来自儒家正统的文化和道德解释权的支配,在面对道德领
域的价值判断时,诸如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好的统治,什么是坏的统治,不能
由帝王自己说了算,而首先是由掌握教权的儒家士大夫阶层说了算,同时儒家士人所传
承的这种文化也会通过...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5 网上有一篇,讲的很好. 这句话很在理: 在古代,工匠师徒之间,往往是一种博弈加防范
的过程,多数情况下,只有家族继承或者家族式师徒中最亲密的徒弟,才能得到师傅真正
的手艺。恰恰是手艺的难得,使得徒弟与师傅的感情更加复杂——这复杂里,既有利益,
又有人性,更有着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的影子
古代师徒关系:既有不成文规矩,也有行规手册
□ 林海
在中国古代,行业内的师徒关系既有不成文的规矩惯例,也有明确载录的行规手册,
甚至还有些作为附录被记入了官方的法典。
许多行业技能的传授,是通过家族式的经营与训练。故古语称:“家其专业,以求利
者。”为了防止技术外传,通常传男不传女,以防女儿出嫁后导致技术外流。将专门技艺
作为家产传给子孙的习俗,甚至得到了官方的认同和保护。
《考工记》上说:“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并注:“父子世以相教也”。《国语
·齐语》还解释了世传技艺的好处在于:“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
能。夫是,则工之子恒为工”。耳濡目染,教者省力,学者亦快,结果便形成了《荀子·儒
效》上说的“工匠之子,莫不继事”的传统做法。
从官方的角度来看,也是以家庭为单位来管理工匠。《魏... 阅读全帖 |
|
w****y 发帖数: 2952 | 46 历史:
本國歷史各章節重點
第一章 中國歷史的起源 4
緒 論 4
第一節 新石器文明的形成與發展 6
第二節 從村落到國家 9
第二章 古代封建社會 13
緒 論 13
第一節 封建體制的形成背景 14
第二節 禮樂宗法與井田制度 17
第三章 先秦的劇變 22
緒 論 22
第一節 封建社會的解體 23
第二節 農工商業的發達 26
第三節 諸子百家的爭鳴 30
第四章 大一統帝國的規制與運作 35
緒 論 35
第一節 封建與郡縣制度的演變 35
第二節 君權與相權的消長 38
第三節 道統與政統的關係 42
第五章 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與文化 47
緒 論 47
第一節 草原民族的生活方式與社會組織 47
第二節 游牧帝國的政治制度與對外關係 50
第六章 門閥政治與士族社會 54
緒 論 54
第一節 魏晉與南朝的門閥政治 54
第二節 胡人政權與漢族高門 58
第三節 士族的思想信仰與生活 61
第七章 民族融合與 |
|
m*******h 发帖数: 542 | 47 [导读]当20年前,举国热议“北京人在纽约”时,所有人大概都不会想到,20年后,我
们会热议“老外在中国”。
老外混中国难了
当20年前,举国热议“北京人在纽约”时,所有人大概都不会想到,20年后,我们会热
议“老外在中国”。
是啊,三十年风水轮流转。想当年,只要天生一对蓝招子,外配一张一目了然的洋面孔
,普通话带点儿化音,双臂最好金毛茸茸——那么,一个高视阔步的老外在中国简直如
鱼得水甚至一举成名。但如今,混中国却越来越难。
为什么?
因为,中国的地位变了。中国的视野阔了。国人不再仰视洋人。倒过来,甚至因为“君
子小人皆爱财”,老外反要仰视财大气粗、在欧美“见货就扫”的“中国扫民”。真所
谓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世事实在难料哇!
曾记否,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更多的中国人见识了更多的老外,几千万中国游客
,在世博会上与各色老外“抬头不见低头见,一个转身又相见”,那才叫零距离感受—
—“原来老外也有书生和痞子,也有精英和人渣呀?!”
西方金融危机爆发,西方一片无法掩饰的萧条,又让老外在部分国人眼里,从贵宾陡降
为“淘金汉”。
大约1200年前,六祖惠能去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1054 | 48 地主之殇
作者:野夫 日期 2006-2-8 14:58:00
——土改与毁家纪事
一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耻辱、羞愧、畏惧或者种种不堪,我都难以理解,父亲
何以如此持久地回避提及他的父母兄姊。即使在他暮年的平淡岁月里,也始终保持着拒
绝回忆的习惯而不像大多数老人那样爱唠叨过去的痕迹。他像一个纯粹凭直觉而熟稔行
路的盲人,总能巧妙地避开坑洼一样躲闪着那段凹陷的岁月。以致于让人误会他几乎像
陨石一样来到这个星球,他的身后是一片巨大的虚空;他来时的路飘渺无迹,只是仅供
凝思而永远难以洞彻的沉沉星云。
这似乎意味着我的血液之河只上溯到父辈就枯涸了,我像一条没有源头的细流
般在大地上慢慢洇干。但这是不合逻辑的,不管祖父母的存在怎样如同传说一样难以亲
近,我相信父亲和我都永远根据在那个庞大家族的废墟上。它在若干年的隐秘梦影里,
在浩淼难问的冥冥之中,默默地提供了我们两代人在苦难泥土上存活的力量。
我真正得以窥见父亲的家史是在他不治而逝之后。那是1994年的冬天,我在警
察的陪同下赶回恩施奔丧。父亲在一面血红的党旗下似乎安详了,带着他隐忍一生的巨
大秘密等... 阅读全帖 |
|
G*******s 发帖数: 4956 | 49 论语述而篇第七
孔子
【本篇引语】
本篇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它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
其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三人行必有我师”;“君子坦荡
荡,小人长戚戚”;“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
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原文】
7·1 子曰:“述而不作(1),信而好古,窃(2)比于我老彭(3)。”
【注释】
(1)述而不作:述,传述。作,创造。
(2)窃:私,私自,私下。
(3)老彭:人名,但究竟指谁,学术界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殷商时代一位“好述古事”的
“贤大夫”;有的说是老子和彭祖两个人,有的说是殷商时代的彭祖。
【译文】
孔子说:“只阐述而不创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评析】
在这一章里,孔子提出了“述而不作”的原则,这反映了孔子思想上保守的一面。完全
遵从“述而不作”的原则,那么对古代的东西只能陈陈相因,就不再会有思想的创新和
发展。这种思想在汉代以...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50 ☆─────────────────────────────────────☆
Godwithus (神与我们同在) 于 (Sat Jul 23 15:04:16 2011, 美东) 提到:
述而第七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
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