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 发帖数: 8614 | 1 所谓乱世出英雄,这些少壮军人,从军的志向,从古至今,无非是封侯,凌烟阁提名
所谓李中堂的“三千里外觅封侯”,常公的“东来志岂在封侯”。
不打仗,没有军功怎么办得到?
戴上校代表这一类少壮军人的想法。不管他老本人是不是赵括,是不是只会纸上谈兵,
但是他的野心是很明显的。
一个是嘲笑“军八股”,“一将功成万笔秃”的现象,这个应该很得其他少壮军人的共
鸣的。二是伟人体的诗,“八方狼烟一剑平”,显然志向远大,要一剑平定八方。三是
以希特勒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自比。希元首写我的奋斗,“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找到
耕地”。不过从军经历是个上士。这个思想就是这个演讲中戴上校要表达的思想。石原
板垣都是在当中佐大佐的时候策划出大事业的。明显的戴上校很心向往之。
和平岁月,戴上校不过只能写写博克,顶多搞几篇内参。他老30年军龄,就算18岁从军
,将近50岁还是一个上校,此生恐怕将军无望。如果天下大乱,没准能有机会提一旅之
师能够做出大事业来。这个就是戴上校等一批人的真实想法。 |
|
c***c 发帖数: 6234 | 2 你这是死读书了。太宗之太祖能和李二对高祖比吗?再说李二弑君了,他敢杀大哥三弟
,敢杀李渊吗?就算明英宗夺门,也不敢杀景泰帝呀。
当时李二情事是十分紧急的。要是高祖出来站在宫墙上宣布李二是叛逆,李二1%赢的机
会都没有。唐太宗的英武怎么是宋太宗能比的。唐太宗手下28学士,凌烟阁大将,宋太
宗有吗。
历史上多少次反叛马上就成了,只要老皇帝站出来一句话,就功败垂成了。 |
|
B****s 发帖数: 5731 | 3 没有陈云还有别人,再说就算翻了也评不上军事家,胡服都没上凌烟阁呢。 |
|
t*n 发帖数: 14458 | 4 论功行赏,郭子仪赐了免死金牌,在凌烟阁画影图形,跟长孙无忌,李靖这些开国功臣
并排放,威望一时无两。有件事上就能看出来:王甫仗着有功,自称京兆尹,聚众两千
多,横行长安。郭子仪只带了三十人直入长安,叫王甫出来见他。王甫顿时惊慌失措,
出来连连磕头。郭子仪大手一挥:叉出去弹JJ弹到死!
下一件事比较出名,唐朝只有薛仁贵做过类似的事情。公元763年,郭子仪67岁。以前
的部将,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过大功的仆固怀恩造反-又一个被奸臣逼反的。他引了回
纥和吐蕃外加仆从国军队30万打长安。郭子仪领着一万来唐军到了长安北边的泾阳,被
敌人团团围住。他让手下人四面抵挡,自己全副武装骑马带两千人来回接应。
回纥人狠好奇:哎,我说唐军兄弟,你们阵中那白胡子老头儿是谁啊?
唐军:火星上天气最近怎么样?那就是郭令公!
回纥:仆固怀恩说大唐皇帝天可汗和郭令公都死了,中国没主,我们才来的。怎么郭令
公还活着?天可汗也活着吗?
唐军:死你妹!他们身体辈儿棒,吃嘛嘛香!
回纥:靠难道被仆固怀恩那厮给骗了?!
郭子仪派人送封书信给回纥主将,可汗的弟弟,药葛罗,责备他们说原来咱们两国都是
一个战壕里的战友,鲜血凝成的友谊...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0426 |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wordsman (御前带屌护卫),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高昌人民对中国政府的不负责任态度表示强烈谴责!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21 15:39:53 2012, 美东)
死于灭族大屠杀的3万高昌城居民的冤魂,严正抗议中国政府领导人无视高昌人民感情
、继续参拜
供奉有侯君集等甲级战犯的凌烟阁的行为,并敦促中国政府要正视侵略屠杀史实。
死于高昌大屠杀的3千高昌僧人的冤魂,也强列抗议中国政府修改历史教科书,试图掩
盖历史上高昌城灭族大屠杀的反人类罪行。
高昌冤魂的这一声明得到了同样受中国灭族侵害的周边地区民族,如氐族 羯族等民族
冤魂的支持。
于此同时,西夏、党项等民族冤魂也纷纷表示抗议中国政府认大战犯成吉思汗为亲、为
军国主义招魂的行为。 |
|
C*******r 发帖数: 10345 | 6 看来俺们得把明清的官名讲一讲。制台可是总督,总统数省还有兵权。相当于现在大军
区司令兼数省行政主管。只有建国时什么华东局第一书记饶漱石,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
平之流才算得上总督的职权,刻称制台。
如黄这等也就一省之长,上面还有个书记,也就是布政使的衔,该称藩台。其实一省书
记大概相当于巡抚,称中丞。王立军是副省级监管公安的,顶多相当于按察使,称臬台
。其实还是有点不到这个位置的,因为要一个省的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总管一省司法
的才有那个位置。
提督是军职,相当于军分区司令员,王哪有那个位置?
至于不厚一家,以建国时的历史地位,顶多封侯吧?和习家也差不多。能封王公的至少
要彭德怀,林彪,陈云,康生这一级。要是中共建个凌烟阁,薄也是进不了前二十四的。
所以不厚就是嘴大,其实也就这么回事。小老百姓太当真了,人家真太子党未必认为这
个人出身有什么了不起。 |
|
h****g 发帖数: 312 | 7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次子也。母曰太穆皇后窦氏。生而不惊。方四岁
,有书生谒高祖曰:“公在相法,贵人也,然必有贵子。”及见太宗,曰:“龙凤之姿
,天日之表,其年几冠,必能济世安民。”书生巳辞去,高祖惧其语泄,使人追杀之,
而不知其所往,因以为神。乃采其语,名之曰世民。知
大业大业中,突厥围炀帝雁门,炀帝从围中以木系诏书,投汾水而下,募兵赴援。太宗
时年十六,往应募,隶将军云定兴,谓定兴曰:“虐敢围吾天子者,以为无援故也。今
宜先后吾军为数十里,使其昼见旌旗,夜闻钲鼓,以为大至,则可不击而走之。不然,
知我虚实,则胜败未可知也。”定兴从之。军至崞县,突厥候骑见其军来不绝,果驰告
始毕可汗曰:“救兵大至矣!”遂引去。高祖击历山飞,陷其围中,太宗轻骑取之而出
,遂奋击,大破之。斋
太宗太宗为人聪明英武,有大志,而能屈节下士。时天下已乱,盗贼起,知隋必亡,乃
推财养士,结纳豪杰。长孙顺德、刘弘基等,皆因事亡命,匿之。又与晋阳令刘文静尤
善,文静坐李密事系狱,太宗夜就狱中见之,与图大事。时百姓避贼多入城,城中几万
人,文静为令久,知其豪杰,因共部署。计已定,乃因裴寂告高祖。高祖初不许... 阅读全帖 |
|
n*******w 发帖数: 6708 | 8 張亮(生年不詳-646年4月17日),中国唐朝初期名将、政治家。鄭州滎陽人(今河南
省鄭州市惠济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後以反罪处斩。
644年,唐太宗征讨高句丽,张亮频谏,太宗不纳,并拜其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兵
自莱州出发,越海至辽东半岛登陆,攻陷卑沙城(今辽宁大连),向建安城(今辽宁营
口)进军。
高句丽军劫营,张亮胆小,“无计策,但踞胡床,直视而无所言”吓得不敢动弹。
将士们误以为张亮镇定,在副将张金树带领下击退了高句丽军。 |
|
|
|
E******u 发帖数: 3920 | 11 贞观之治继续:
唐纪十二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中之中 贞观十五年(641年)礼部尚书江夏王道宗持节送文成
公主于吐蕃。太常博士吕才刊定阴阳杂书可行者,凡四十七卷,斥术士妄言。突厥乙毗
咄陆可汗击败沙钵罗叶护,杀之。以李世勣为兵部尚书。薛延陀寇朔州,上命李世勣统
兵击之。十二月,世勣败薛延陀于诺真水。
十六年(642年):正月,魏王泰上《括地志》。凉州都督郭孝恪击败西突厥乙毗咄陆
。乙毗咄陆部下立新可汗,乙毗咄陆奔吐火罗。宇文士及卒。高丽泉盖苏文弑其王武,
立王弟子藏,自为莫离支。
十七年(643年):正月,郑公魏征薨,陪葬昭陵。代州都督刘兰成反,坐腰斩。二月
,上命图画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齐王祐反,败死。四月,太子承乾因涉谋反被
废;汉王元昌赐自尽,侯君集等伏诛。诏立晋王治为皇太子。闰月,上许与薛延陀真珠
可汗通婚,复下诏绝其婚。上观《高祖》、《今上实录》。九月,徙承乾于黔州,顺阳
(魏)王泰于均州。
十八年(644年):上欲自征高丽。七月,敕阎立德造船四百备战高丽。九月,郭孝恪
击焉耆,虏其王突骑支而还。十一月,诏告天下伐高丽。
十九年(645年):正月,上将发洛阳伐高丽,以... 阅读全帖 |
|
n*******w 发帖数: 6708 | 12 正史里, 魏徵, 张亮,徐世绩,程咬金,秦琼, 凌烟阁24功臣有5个来自瓦岗, 比例
不低了
而且有些没有投降唐的大将,不代表他们不牛,例如单雄信,刘黑闼,
还有些,降唐后不出众,历史甚至都没啥记载的, 但也很牛的,如牛进达 |
|
|
J*********n 发帖数: 6974 | 14 田中芳树 <中国武将列传>
隋时代(三名)
四十八、韩擒虎 (李靖他舅。主要事迹:平陈。)
四十九、刘方 (主要事迹:征服中南半岛,与象兵作战而胜之。)
五十、张须陀 (主要事迹:平乱,大隋的最后中流砥柱。)
唐时代(十二名)
五十一、李靖 (大唐军神,不用多说)
五十二、李勋 (李靖弟子)
五十三、秦琼
五十四、尉迟恭
五十五、苏定方 (李靖弟子)
五十六、薛仁贵 (李靖弟子)
五十七、王玄策 (主要事迹:一人灭国,改变了印度历史)
“ 背靠着万年冰雪的喜玛拉雅山、立于尼泊尔骑兵先头、在辛都斯坦平原上奔驰的中
国武将之姿,我等可以想像。”
五十八、裴行俭 (李靖的第三代传人,“儒将之雄”)
五十九、高仙芝
六十、郭子仪
六十一、李朔
六十二、李克用 |
|
i***i 发帖数: 5368 | 15 莫非康熙之前所有名字里面有“玄”字的古人都要改名字?
房玄龄也改叫房元龄?
千字文第一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里面也要改? |
|
i***i 发帖数: 5368 | 16 而且李玄霸是唐玄宗爷爷辈儿的叔叔吧?
怎么唐玄宗都不忌讳?
中国历史朝代只有满清这么穷讲究嘛? |
|
d******a 发帖数: 32122 | 17 但是徐福之类并没有改名。清朝的几个例子都是当代人避讳,没听说把古人的名字也改
了的。我怀疑这个李元霸可能是宋朝的时候搞的。
具体这个“玄”字,宋朝的时候的确避讳了,因为他们考证出自己的祖宗的名字里有玄
字。结果不光是名字避讳,只要有这个字就避,于是有了
宋徽宗的天地元黄
蔡京的房元龄
我估计李元霸 杨元感 也是宋朝人搞出来的。
宋朝在这方面比较变态,结果把契丹也影响了,于是有了女直。
------------
李元霸:原型为李玄霸,李渊的第三子,早夭,得年16岁。清时为避康熙名讳改为李元 |
|
d******a 发帖数: 32122 | 18 宋朝太变态了,连人家的姓以及古代的国号都给改了
3、避石敬瑭名諱"敬"姓改"文"姓,宋代的文彥博與文天祥就屬此一支系。後晉滅亡後
又改回"敬"姓,但不幸的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的祖父名字叫趙敬,所以"敬"姓又再次
改為"文"姓。
4、為避趙匡胤父親趙弘殷的名諱,宋代改稱"殷"代為"商"代。為了出於避諱,宋朝人
講到商代歷史,自然不能像孔、孟、司馬遷、韓愈等人那樣使用殷字,既不能使用殷字
,那當然就得用商字,或者採用缺筆,把殷寫成缺筆的別字(因此若翻古書,見到殷字
缺筆,成書年代最早可以推到宋代,但一定不是宋代以前成書)。關於殷改商可見於鄭
樵的《通志略》,理學大家朱熹的《四書》《集注》,全部《集注》裡,只有兩處殷字
沒有改,分別是"吾學殷禮"、"殷禮吾能言之",其他一律改殷為商。 |
|
d******a 发帖数: 32122 | 19 宋朝不仅避讳本字,连同音字都给改了
魏征的文贞,因为宋朝皇帝叫赵祯,被改成文正了
而且不光是皇帝的名字,连有的官员的名字都避
只许放火,不许点灯就是宋朝的事情 |
|
l*****f 发帖数: 13466 | 20 福临是满洲名字音译,不避讳
房玄龄宋人未必避讳的,容斋随笔里有一篇考证说,五代时候的旧唐书,错误滴把玄龄
误为元龄,但宋编新唐书订正为玄龄,赵明诚发现了房玄龄神道碑,确定旧唐书元为玄
之误
相对的,清朝人著述,如赵翼二十二史劄记,是写作房元龄,可见清朝避讳的。如果为
了宋人,显然不必再避。 |
|
d******a 发帖数: 32122 | 21 新唐书写房玄龄不奇怪,可能欧阳修写书的时候还没有这个避讳
那你说说,蔡京的房元龄 宋徽宗的天地元黄是怎么回事 |
|
l*****f 发帖数: 13466 | 22 欧阳修写书的时候有吧,玄字来源于真宗神神叨叨认的赵玄朗,不是真正做过皇帝的先
祖,新唐书不避,宋朝人写文章似乎也没有特别避讳,洪迈年代晚一些可能更不会注意
,早点的苏轼写赤壁还是后赤壁赋还有玄衣缟裳等等,不过宋徽宗这个避讳,我猜测是
因为徽宗跟真宗一样崇信道教的,所以才避此严格到改玄为元,蔡京写的这个是要给徽
宗看的,自然要尊重徽宗习惯,可以理解吧。这个玄字或者只正式官样文章需要避讳?
在宋朝既没有影响到正史,感觉也没有影响到文人的业余著述,似乎也不会影响到民间
。何况隋唐演义是清朝流行。 |
|
d******a 发帖数: 32122 | 23 杨延朗,就是杨六郎,因为同样的原因,被迫改名杨延昭,
贞观之治,改名正观之治
你又怎么解释?
也许最严肃的史书并不忌讳
但是稍微通俗一点的就不同了
至于隋唐演义在清代完成,问题是在宋代就开始流传了。李元霸没准儿就是宋代的时候
造出来的,清代作者也未必看史书 |
|
l*****f 发帖数: 13466 | 24 对啊,杨延昭活跃的时候正是真宗颁布那个避讳诏书前后,所以才改名,而以改后名字
著名,本来名字反而被忘记了。就象唐朝温大雅,本名彦弘,后来因为弘字犯武后太子
李弘讳而以字行。南北朝也有,如王景文等等,这个避皇帝名讳是秦汉以来一直都如此
,原来是避本字,还有双名不偏讳,赵祯这个是避讳连谐音也有避,但是要说宋朝避讳
到连赵玄朗这位完全是宗教原因追认的皇帝,以至连李玄霸都要改李元霸,我觉得不太
令人相信。特地找了一下宋史,太祖太宗朝有位田仁朗,并没有要改为田仁昭之类。
另外刚想起来本版不久前征文,lactose写的隋唐故事演变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History/31915249.html
去看了下号称明朝人写的隋唐两朝志传,里面李玄霸还是李玄霸,杨玄感还是杨玄感。
可见宋人讲隋唐故事,并没有改玄为元?李元霸应该是清朝才改的?.... |
|
l*****f 发帖数: 13466 | 25 玄宗是庙号啊。
要是庙号也避大家都不活了。
唐朝也避的,原来的民部就是高宗时候改成户部的。太宗时候双名不偏讳,倒没有改。
容斋三笔里有一篇帝王諱名:
帝王諱名,自周世始有此制,然只避之於本廟中耳。「克昌厥後,駿發爾私。」成
王時所作詩。昌、發不為文、武諱也。宣王名誦而「吉甫作誦」之句,正在其時。厲王
名胡,而「胡為虺蜴」、「胡然厲矣」之句,在其孫幽王時。小國曰胡,亦自若也。襄
王名鄭,而鄭不改封。至於出居其國,使者告於秦、晉曰:「鄙在鄭地。」受晉文公朝
,而鄭伯傅王。唯秦始皇以父莊襄王名楚,稱楚曰荊,其名曰政,自避其嫌,以正月為
一月。蓋已非周禮矣。漢代所謂邦之字曰國,盈之字曰滿,徹之字曰通,雖但諱本字,
而吏民犯者有刑。唐太宗名世民,在位之日不偏諱。故戴冑、唐儉為民部尚書,虞世南
、李世勣在朝。至於高宗,始改民部為戶部,世勣但為勣。韓公諱辨云:「今上書及詔
,不聞諱滸、勢、秉、機,惟宦官宮妾,乃不敢言喻及機,以為觸犯。」此數者皆其先
世嫌名也。本朝尚文之習大盛,故禮官討論,每欲其多,廟諱遂有五十字者。舉場試卷
,小涉疑似,士人輒不敢用,一或犯之,往往暗行黜落。方州科舉尤甚,此風殆不可... 阅读全帖 |
|
d******a 发帖数: 32122 | 26 “因为徽宗跟真宗一样崇信道教的,所以才避此严格到改玄为元,”
千字文,徽宗避了9个,高宗避了15个,主要区别是包括了几个和宋钦宗有关的。难道
这15个避讳字都可以用崇信道教来解释?
比如这个:
鸣凤在树/鸣凤在竹。二宗避“树”,英宗名曙,避同音“树”。
避讳“树”字跟道教有关?
千字文的避讳字
一个月前我校林家寿先生临摹了一段宋徽宗瘦金体的千字文赠给我,我把它挂在
墙上观赏,尧尧也读起来,读第一句就问:“外公,‘天地玄黄’怎么写成了‘天地元
黄’?”我说:“这是避讳,宋朝皇帝的祖先名字中有一个‘玄’字,宋徽宗书写时要
回避,所以改成‘元’字。”尧尧又读下去,读到“推位逊国”,又惊讶起来,说他背
的《千字文》这句是“推位让国”,“让”字怎么又改了。我说肯定还是避讳,到底避
谁的名讳,我一下说不出,得好好查查。
我真的花费了一些时间查考这个问题。现在流传下来的《千字文》应以南朝后期
智永和尚的真书为最接近原作,我以此本对照宋徽宗的瘦金体楷书,共发现了九个避讳
字,又对照宋高宗的行书帖,发现了十五个避讳字。下面以原文在前,二宗书字在后,
顺次作一说明:
天地玄黄/天地元黄... 阅读全帖 |
|
d******a 发帖数: 32122 | 27 杨六郎就是个例子,说明“赵玄朗”的能力。既然 “朗”给避了,“玄”肯定也得避。
《宋史》成书于元代,也没有其他关于他的史料,无法说明田仁朗没有被改名过。
有的改名了,没有改回来。有的改了,编宋史的时候也许就改回来了。无法因为一个人
没有避讳,就否认避讳的存在。
至于隋唐两朝志传,无法证明那是李元霸唯一的来源。因为清朝之前,到底是李元霸还
是李玄霸,是清朝改的元霸,还是将错就错,无法定论。 |
|
l*****f 发帖数: 13466 | 28 宋朝的确避讳啊
皇帝写的,不仅是庙讳,还是家讳
感觉一般更严格点儿。
我只是觉得,具体避讳的情况很复杂,也不是都这么一丝不苟的,比如那个玄字,我觉
得宋朝避的应该没有清朝严
比如高宗同时的李清照写金石录后序,最后题记说:
紹興二年玄黓歲,壯月朔甲寅,易安室題
这种例子估计还有不少。。。。 |
|
l*****f 发帖数: 13466 | 29 杨延昭也是宋史写得啊。杨延朗跟田仁朗的差别就是时代么
杨六郎刚好赶上那时候了
宋朝当然避讳了,不避的朝代那是周或以前。
避。 |
|
m******r 发帖数: 4351 | 30 李二可以了,对比侯君集,第一次的时候张亮就密告侯君集煽动谋反,李世民就没追究
。后来侯君集列于凌烟阁,第十七。直到侯君集和太子试图搞逼宫政变,才被处死。
当时文官集团和武将们有些矛盾(似乎建国之后都有这类现象),武将们处理政事还是都
嘴皮子都不是文官对手,被排挤也很正常。以尉迟恭为例,"敬德好讦直,负其功,每
见无忌、玄龄、如晦等短长,必面折廷辩,由是与执政不平"。一个武人,又爱瞎掺乎
政事,没事就摆老资格,不招文官们待见没啥奇怪。
之后和争席位斗殴,一句斗殴就轻描淡写了。他打的是李道宗,这可是宗室里面和李孝
恭一起最受尊重的人。这说明尉迟恭已经跋扈到无所顾忌的地步,让人不由得想起老毛
对彭德怀说的,我活着的时候你不会反,可我死了之后谁制得住你?
还有张亮,貌似死得很冤,不过是搞巫蛊,被人告反而已。张亮也觉得死无对证,但是
你没事干嘛搞五百个养子?结合各个旁证,什么"相州形胜之地,人言不出数年有王者
起""卧似龙形,必当大贵""名应图录"之类,是不是也等着李世民一死好作乱呢。
这之后,有了李世民敲打各功臣的事情。反过来说,如果不是这样,这些功臣继续骄横
跋扈,很难说能不像长孙无忌那样在... 阅读全帖 |
|
|
e**a 发帖数: 2169 | 32 首先,你可以看看云台二十八将的事迹,唐太宗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就是抄袭来的。
汉光武帝时,匈奴南北分裂,南匈奴归附。而后窦固、窦宪、耿秉等人出征北匈奴,先
后有天山之战,稽落山之战,金微山之战等等,之后北匈奴又被东汉不断打击,最后逐
步西迁,从此匈奴算是灭国了。如果阿提拉是北匈奴的后人,这就间接影响到世界史的
进程。至于之后十六国时期三个匈奴人建立起来的政权(前赵,夏和北凉)已经不算是
匈奴国。
同时东汉时期发动三次平羌战役和对鲜卑的反击,从中涌现出的名将,比如段颎、张奂
等等。
当然也有失败的时候,比如公元177年,夏育北征檀石槐统治下日益强大的鲜卑就大败
而归了,不过东汉当时也开始走下坡路,距离黄巾起义也就剩7年而已。
这主要是政治军事方面,其他方面有空再聊聊。 |
|
x*******e 发帖数: 1517 | 33 谢谢回复。
云台二十八将的名头倒是听说过,人名一个也想不起来。狗了一下,就认识一个邓禹。
话说这个刘秀到底是干翻了谁得天下的?王莽?怎么有人说世祖得天下较高祖尤难?
然后你写的这几个人窦固、窦宪、耿秉,我又是一个都没听说。
看看西汉,汉初三杰,卫霍,陈汤,甘延寿,张骞,各个都是响当当的大名。
凌烟阁我不用狗,也能写出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李靖李绩,秦叔宝尉迟
敬德,侯君集等不下十个人。另外什么李白,杜甫,白居易有一大堆熟人
宋朝的熟人就更多了,三苏欧阳,王安石,什么蔡京,童贯,岳飞,韩式中等。
唯独东汉,名人真的是很少,不过到了末年,曹刘等倒是耳熟能详。
看来还是要多读书啊。 |
|
e**a 发帖数: 2169 | 34 首先,你可以看看云台二十八将的事迹,唐太宗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就是抄袭来的。
汉光武帝时,匈奴南北分裂,南匈奴归附。而后窦固、窦宪、耿秉等人出征北匈奴,先
后有天山之战,稽落山之战,金微山之战等等,之后北匈奴又被东汉不断打击,最后逐
步西迁,从此匈奴算是灭国了。如果阿提拉是北匈奴的后人,这就间接影响到世界史的
进程。至于之后十六国时期三个匈奴人建立起来的政权(前赵,夏和北凉)已经不算是
匈奴国。
同时东汉时期发动三次平羌战役和对鲜卑的反击,从中涌现出的名将,比如段颎、张奂
等等。
当然也有失败的时候,比如公元177年,夏育北征檀石槐统治下日益强大的鲜卑就大败
而归了,不过东汉当时也开始走下坡路,距离黄巾起义也就剩7年而已。
这主要是政治军事方面,其他方面有空再聊聊。 |
|
x*******e 发帖数: 1517 | 35 谢谢回复。
云台二十八将的名头倒是听说过,人名一个也想不起来。狗了一下,就认识一个邓禹。
话说这个刘秀到底是干翻了谁得天下的?王莽?怎么有人说世祖得天下较高祖尤难?
然后你写的这几个人窦固、窦宪、耿秉,我又是一个都没听说。
看看西汉,汉初三杰,卫霍,陈汤,甘延寿,张骞,各个都是响当当的大名。
凌烟阁我不用狗,也能写出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李靖李绩,秦叔宝尉迟
敬德,侯君集等不下十个人。另外什么李白,杜甫,白居易有一大堆熟人
宋朝的熟人就更多了,三苏欧阳,王安石,什么蔡京,童贯,岳飞,韩式中等。
唯独东汉,名人真的是很少,不过到了末年,曹刘等倒是耳熟能详。
看来还是要多读书啊。 |
|
v*****s 发帖数: 20290 | 36 你说的这些人里面除了长孙无忌以外,谁掌握大唐政权了?
尉迟敬德不过一个打手,虽然凌烟阁排名高,实际完全不掌权。
安史高哥都是一方节度使而已,论地位,前有王忠嗣,后有郭子仪,离掌握政权差得太
远了。 |
|
w*x 发帖数: 3456 | 37 光凌烟阁24个里就有4个武将是山东人还想怎么样。。。 |
|
|
s******g 发帖数: 3841 | 39 刘恃在中原大战力扛老阎老冯的大军,后来又击败李白夺下武汉,属于第一功臣,所以
老蒋才信任他.如果没有日本人入侵,老蒋统一全国,说不定刘恃就是凌烟阁排前10的
说明打仗并不是玩三国志那样,95的武力就永远是95,可能今天是95明天是55.王耀武
在剿红军和抗日的时候各种能打,后来在山东也表现得像只猪 |
|
x*****z 发帖数: 787 | 4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xlzylwz (qsxfthmlp),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赵紫阳前半生,那些不该被遗忘的血腥往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17 15:22:38 2015, 美东)
上世纪80年代,赵紫阳曾一度被认为是中国实际最高领导人邓小平的接班人。然而1989
年的六四事件中,赵紫阳因同情学生和反对武力镇压,招致邓小平、陈云、李先念和李
鹏等人的不满,被免去党内外一切职务,最终在软禁中度过了生命中最后15年,于2005
年1月17日逝世。赵去世当月,中共驻纽约总领事馆写作组(正义党)曾发表司鹏程撰
文《紫阳是个好同志?何许人也!》指出,对赵紫阳的不幸遭遇,我个人也深表同情。
然而,历史不会忘记,去世之前有大半生掌握着中共高层或最高层权力的赵紫阳在各类
疯狂的政治运动中所扮演的角色。赵紫阳在广东主政十数年,除了文革开始的头两年稍
受冲击外,其余时间一直忠实推行着所谓“村村流血,户户斗争”的极左路线。从“土
改”、“剿匪”到“镇反”、“肃反”、“三反”、“五反”以及后来的“反右”、“
四清社教”,... 阅读全帖 |
|
b**********7 发帖数: 814 | 41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归西不复返,那些故事中的英雄,那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创造了历史,开创了盛世,却未必得到最好的结局。所谓战神,即是武艺高强,熟知兵
法,且又有赫赫战功,同时代无出其左者。但风光背后却没能得善终,且死不得其所,
则必为千古遗憾!
1、薛仁贵——被自己的儿子误射而死
薛仁贵,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是个酷哥,自幼贫寒,习文练武,有臂力,善骑射长成
务农武艺高强,善骑射。
唐贞观末年时要远征高丽,644年,薛仁贵参加了张士贵(又是让小说冤枉的好人)的部
队,张士贵部行至安地时,郎将刘君印为当地武装所围,薛仁贵闻讯后,单枪匹马前往
营救,击斩敌将,系其头于马鞍,降伏余众,救君印回营,第一次出手就勇冠三军。
645年4月,唐军前锋进抵高丽,不断击败高丽守军,6月,至安市,高丽莫离支遣将高
延寿率军20万依山驻扎,抗拒唐军。唐太宗视察地形后,命诸将率军分头进击。这时,
薛仁贵自恃骁勇强悍,想立奇功,穿上与众不同的白衣白甲,手持方天戟,腰挎两张弓
(装酷)大呼陷阵,高丽将士纷纷倒伏,杀开一条血路。唐军随之继进,高丽军被打得大
败。这一战看的李世民也非常高兴,回师时道:“不喜得辽... 阅读全帖 |
|
k****n 发帖数: 780 | 42 本文所列举的人物,都是历史真实人物。他们的实战战绩,也是有史记载,或者说是当
时的笔记记载。本文不牵扯小说、演义、评书中的虚拟人物,比如高宠、李元霸(虽然
历史真实有其人,但是这个人物,还是虚构的,只是借名而已),也不牵扯历史人物,
在小说、演义、评书中的虚拟表现,比如历史真实人物赵云,其个人武功,远不及演义
那么生猛。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武林高手大全!所谓的武学高手,不是指 名将,不是只
军队指挥才能,只是指单打独斗的能力。但是名将中,的确有很多武功高手。
所以,武学高手,不等于名将,但是名将中出武学高手的几率最高。但是,并非当世名
将,就能打得过民间的武学技击名家。
一、春秋时代的武学高手
1、专诸、要离、庆忌 这三个人,应该都是武学高手。 2、养由基 养由基的箭,在中
国射手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但他又不像后裔那么虚无缥缈,他的事迹,他的功夫
,是的的确确存在的。养由基的单挑,在当时已经是无敌的存在,不知道干掉了多少猛
人。 3、卞庄子 卞庄子剑术超群。卞庄刺虎的故事,虽然有取巧之说,但也反应其剑
术。最后他在战场上,一人冲进去,连杀七十多人而亡,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武功! PS
:至... 阅读全帖 |
|
B****s 发帖数: 5731 | 43 长孙无忌为高宗所杀,不是一样配享。侯君集造反,也没下凌烟阁。 |
|
B****s 发帖数: 5731 | 44 也没啥亏得,反正也上凌烟阁了。就算上不了也没啥,千百年的民间演义永远排在尉前面 |
|
d****z 发帖数: 9503 | 45 其实就是个喜欢被人提的说法,显得有“深度”。
大多数开国功臣活得好好的。
秦,王家就好好的,直到王离还掌兵
汉,韩信绝对算杀戮功臣。彭越黥布,都是和汉王一起封王的人,真的说不上啥功臣。
其它如曹参,樊哙,绛灌之流,都掌兵到死。
晋,大家都啥事儿没有。
隋,没有杀功臣。高颎因为太子事被废弃,杨素掌兵到死。
唐,凌烟阁功臣大多好好的。侯君集是因为争储。
宋,就是所谓杯酒释兵权了。
明,杀戮功臣
清,没有。 |
|
发帖数: 1 | 46 兰陵笑笑生笔下的这段“儿童不宜”的床上戏写得相当唯美,作者用了类似于骈体文的
笔法,把两个人的云雨之欢表达得相当美妙,相当富有诗意——
那么,潘金莲与西门庆通奸,是偶然,还是必然?书中说,潘金莲不小心,把一个叉帘
子的小叉竿滑出手中,不偏不倚正好打在西门庆的头巾上。西门庆正要发作,回脸一看
,呀,好漂亮的妹妹,“怒气直钻过爪洼国去了,变作笑吟吟的脸儿”。而这一镜头恰
巧被皮条大师王婆看见,于是有了“王婆贪贿说风情”,有了中国文学史上最着名的“
红杏出墙”
这一段故事,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其一,我已经说过,潘金莲受到武松的拒绝和警告,感情和自尊心都受到了严重伤害。
以她的性格,不会就此作罢,要么继续纠缠武松,要么到别处制造风花雪月。
其二,西门庆何许人也?那是阳谷县有名的暴发户、大官人。这种人闲来无事做什么?
学外语考博士?他用得着吗?就是纵情声色,就是找女人,当然是找潘金莲这样的漂亮
女人。潘金莲作为紫石街上着名的美女,早晚躲不过西门大官人的眼睛。西门庆见了潘
金莲后,到王婆处打听这个漂亮妹妹是何人之妻。一听说是武大之妻,不由感叹,好好
的一块羊肉,掉到了狗嘴里。为了把这块羊肉从狗嘴...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7 程咬金是《说唐》、《隋唐演义》等演义小说中赫赫有名的人物。众所周知,这个性格
直爽、粗中有细的福将使用的兵器是一柄斧头,他三斧子定瓦岗的故事被后人津津乐道
,“程咬金三板斧”更是成了挂在人们嘴边的俗话,被用来比喻做事起初只要声势大,
用招绝,就会效果好。然而,演义毕竟不是正史,很多情节都是虚构或夸张的。
程咬金(593-665),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济州东阿人,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唐
朝大将,封卢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生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卒于唐麟德二年
二月七日,享年七十二岁。从演义中说他活了一百多岁看,其中就有很多臆造之嫌,他
的板斧更是让人不敢相信。真实的程咬金打仗时究竟使用的是什么兵器,只能从新旧《
唐书》中寻找答案,这才是最可信的。
后晋《旧唐书》卷七十二程知节列传记载:“程知节,本名咬金,济州东阿人也。少骁
勇,善用马槊。”欧阳修、宋祁的《新唐书》卷一〇三程知节列传记载:“善马槊”。
至于程咬金是如何使用马槊这种兵器的,史料中没有什么细节,倒是记载了他在战斗中
受伤挂彩、“刺槊洞过”、折断其槊、救人危难的过程。不过,《旧唐书》和《新唐书
》均对程咬金使用斧子一事,只...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2188 | 48 禅宗和尚喜欢吟诗。
甚至死前拼了老命,也都要唱一句很NB的话再走。
拷贝宋代释了惠的几首诗:
护生须是杀,杀尽始安居。
会得个中意,唵悉唎苏{左口右卢}。
投胎不著,一错百错。
周行七步惹尘埃,直至如今抖不落。
抖不落,定慧只将将错就错。
起寨招来五百兵,挥刀屠尽百余城。
凌烟阁上清风起,留得将军卷世名。
华雨台前倒法幢,海门浪裹钉枯椿。
千古万古撼不动,碍塞泼天扬子江。
护生须是杀,杀尽始安居。
会得个中意,铁船水上浮。
《送日本俊上人》
钵盂捧入大唐来,饭裹无端咬著砂。
一粒砂藏诸国土,方知寸步不离家。 |
|
发帖数: 1 | 49 看过一本书,说是唐太宗那时候觉得自己的孩子是那种老实本分的孩子,生怕自己死后
手下那一帮大臣欺负他儿子,所以在他生命最后几年,对朝廷进行了大清洗。那时候随
他一起打江山的有功之臣,画了24位功臣像,挂到了凌烟阁上,以示表彰,虽然本意上
是为了让大唐子民都记住他们为大唐做过的贡献,但是短时间内,唐太宗就以各种理由
进行了大清洗,最后只剩下了心腹几个大臣,其中包括太宗的大舅子长孙无忌。
武则天上台之前的几年,也借用周兴和来俊臣的手进行了大清洗,那时候她鼓动揭发告
密,而且默许周兴和来俊臣使用极度残酷的刑法,很多刑法现在听来简直是惨无人道,
但是那时候却得到了武则天的默许甚至是鼓励赞赏,基本上把李氏唐朝遗留下来的老臣
们,基本上都快细数殆尽给处死了,剩下的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当然也有为了保命而
选择拥护武则天登基的。所以,在武则天登基当皇帝的时候,不管是朝廷上下还是民间
百姓,都没有敢说不拥护的。
所以,很纳闷,唐太宗和武则天连着进行了清洗,朝廷上下应该是人心不稳的那种环境
,却为何还有初唐的贞观之治,居然经济和国力都很繁荣。 |
|
v*****a 发帖数: 1332 | 5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anFrancisco 讨论区 】
发信人: vviiasa (vviiasa), 信区: SanFrancisco
标 题: 翰林供奉叶飘零广告天下:讨藏独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9 11:11:48 2008)
藏区位参华夏之所,发羌源自秦汉而迁,血亲传继,千载遂成一家。昔中华积弱百
载,外虏来侵,神州涂炭,非一族之悲,实举国之难也!遂起风云,英雄辈出,各挥热
血,共济苍生。若寻凌烟阁里,岂独汉家之名?可观英雄碑上,尽显诸族之号!乃知虏
寇穷奔,豺狼缩首,妖氛尽扫,寰宇重安者,非一族可当,实举国之力也。
于是神州定国,万里清平。夫民为一体,岂分汉藏,归宗认祖,血脉同心,艰辛创
业五十余年,血汗相积,终成盛世,田肥地茂,国富民丰,论异貌者尤以藏区为甚。试
看今日藏边,鸡犬相闻,闾阎不断,官民相乐,汉藏交心,比之以昔日,岂逊天壤也哉
!孰料一二蟊贼,甘为鼠党,内怀不告,外恃愚顽,含险恶之心,图不轨之举,口称佛
理之明,妄受妖徒之惑,大街之上,公然为盗,小巷之中,肆意逞凶,大坏一方安宁,
五十年之功,几溃于一旦,滔天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