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发帖数: 39 | 1 原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9ed80101bj37.html
190.艺术哲学
在精神食粮里,除去佛法和宗教,一般世间文化人所喜欢的,那就是艺术了。按丰子恺
先生的表述: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艺术),第三层是灵魂生活(宗
教)。艺术这一层也是修行人应该有所了解的。现在的欧洲人往往瞧不起美国人认为他
们根本不懂艺术俗不可耐,也瞧不起今天的中国人,说咱们是Live to work(为工作而
活着),象群蚂蚁一样只知道卖命地工作活在第一层,而他们是work to live(为生活
而工作),他们所谓的生活,一般就指艺术生活第二层,也就是欣赏绘画、戏剧、古典
音乐、滑雪、看斗牛欣赏残杀众生、以及英国富人喜欢的猎狐等等。欧洲人认为他们的
艺术生活已经很发达了,法国的绘画、英国法国的文学等等,都是足以引以为傲的、美
国人呢在这方面显得比较愚痴,多喜欢看一些比较低级动物化的东西,如打球、赛车、
马戏、脱衣舞、打拳等等,美国佬都是些没文化的暴发户俗不可耐,所以欧洲人瞧不起
他们。
实际上人类在一二层的创造都是附属于肉体的、只有肉身存在时...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 四圣谛法门就是第一个叫作“苦圣谛”,第二个叫作“苦集圣谛”,第三个叫作“
苦集灭圣谛”,第四个叫作“苦集灭道圣谛”,为什么四圣谛要称为“圣谛”呢?这个
圣谛的意思是说,这个谛,它的意思就是说,它是法界里面的“谛实”之理,什么是谛
实之理呢?就是说如果把圣谛的内容,跟法界的事实来验证,可以验证出,这个是法界
里面确实的道理;不管你在东方、西方世界,你去验证这个道理,它都完全成立的;乃
至在十方的世界去验证,它都一样成立,所以叫作谛实之理。为什么它叫作“圣谛”呢
?圣谛的意思就是说,这个谛实之理,它可以让一般的众生,超凡脱俗;可以让一个众
生,让一个凡夫,从凡夫的状况,因为修学四圣谛的道理之后,他就可以成为解脱的贤
圣;因为它可以让一切的众生成为贤圣,所以就叫作圣谛!所以修学四圣谛,就是要让
众生能够超凡脱俗,可以成为解脱道里面的贤圣。
四圣谛里面的道理:第一个苦圣谛是说,我们在法界里面,大家在三界六道中轮转
的时候,要来观察法界里面─在三界六道之中─它是有苦的;而且这种苦,它是里里外
外都是苦;所以在讲苦圣谛的时候,就是要从粗糙的来观察到细微的。所以在苦圣谛里
面有三苦、...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 我们来探讨这个题目:信佛者可以因为对佛法僧三宝生清净信,而学习如何可以成
佛,就称为学佛。而反观其他宗教,信上帝者可以进一步地学习,如何可以成为上帝吗
?信母娘者可以进一步地学习,如何可以成为母娘吗?其信徒絶对找不到有法可以学习
的。那么佛法呢?顾名思义就是成佛的法门。佛教就是 佛陀教导弟子们如何次第修学
成佛的方法与方向,学佛的基础当然就是要先信佛。那如何才叫作信佛呢?我们先来看
看《阿含经》文中的开示,在这一段经文中这么说:“时,释摩男复白佛言:‘世尊!
云何名优婆塞信?’佛告释摩男:‘于如来所,深生信心,安住信中,终不为彼沙门、
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人,不信所坏,是名优婆塞信。’”(《别译杂阿含经
》卷8)这一段经文中这样说:“说什么叫作优婆塞信?”优婆塞信就是指说,归依三
宝在家修学以清净信而安住于佛法的男众,就称为优婆塞信。佛陀告诉释摩男说:“假
如这一位男众,对于如来成就真实功德能利益众生,这个部分深生信心而能够安住于信
心中,终究不会被在佛门中的假出家人、或是外道的修行人、或是欲界天人、或是天魔
、或者是色界天的天人,乃至于是人间的人,因为他不信受佛陀是三... 阅读全帖 |
|
h*********0 发帖数: 31 | 4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六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唐天竺沙门般刺密谛译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
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
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
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
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何以
故?此非饭本,沙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
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
,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
出尘劳。杀心不 |
|
w*****r 发帖数: 7106 | 5 藏传佛教的内涵ZT
教授:格鲁/果硕仁波切
时间:一九九八年七月十一日
地点:白马山菩提讲堂
整理:刘凯玲
转自:大眼观世
一、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慧——三圣道为入于密乘修持之根基
金刚乘佛法从印度传至西藏,事实上金刚乘佛法并非独立于大乘佛法之外,和大乘
佛教是一体的;只是修持时藉大乘的波罗密多乘(因乘)和金刚乘(果乘)交互修持,
特别是用金刚乘修持,如果正确修持得到佛果是很快的(即金刚最上乘无上瑜伽密,即
身成佛的法门);所以,我们修持金刚乘的目的||成佛,和一般波罗密多乘及显教根
本目的是一样的,都是要成佛;如果没有显教修持的内容作基础,要证得佛陀果位根本
不可能。
显教修持不只是自己修菩提心,追求解脱轮回的痛苦,更进一步也要让众生修持菩
提心,离开轮回的痛苦,得到佛果位。这样的目的之下,我们要是想成佛果位,若没有
这两样作为根本,说要证佛陀果位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金刚乘要证得佛陀果位,须以
显教为修持内涵,如菩提心、出离心、空性的正见为修行基础。
佛陀非常善巧地根据各种因缘、根器、处境而度化众生。如果众生想求得解脱,在
痛苦轮回中生起出离世间之见,佛陀以小乘的教化来教导这些众... 阅读全帖 |
|
P****S 发帖数: 2286 | 6 第十二讲 禅宗的开悟(三)
现在有些人,由于对禅宗不理解而产生了种种偏见及非议,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他
们对佛教的教义和历史没有认真地进行学习体会和研究;二是对禅宗根本就没有一个全
面正确和科学地了解。于是乎便只从皮毛名相上立论乃至于以谩骂为辩理,这种轻率肤
浅的态度,其实也就可以说明问题了。但我希望:众位不要被那些不三不四的说法而动
摇对禅宗之信念和研究。现在中外的学者们,对佛法的研究和探索,明显地有一种注重
原始佛教的倾向。我认为,如果比较一下佛教各大宗派的教义、教理,只有禅宗最接近
于原始佛教,那么,我们就上溯到释迦牟尼佛,从佛说起吧。
我们知道,佛教是根据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所证悟到的不可思议的奇妙境界而建立起
来的。佛涅磐后,无数高僧大德各以自己对佛法的悟解而竞起创宗立派,弘宗演教,化
度有情。这并不是他们有了什么‘发明与创造’,也更不是说他们的悟解比释迦牟尼佛
还高明,而只是把释迦佛在世时言而未尽之话和道理,进行一番充实和精析发挥而已。
这一点,众位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否则,佛教就不能成立。释迦佛既觉悟了宇宙
人生最究竟的真理,那还有什么可以发展甚至发明的余地呢?释... 阅读全帖 |
|
f****u 发帖数: 443 | 7 六根的知觉空间解释
杨新宇
内容提要:外部世界对人来说就象一个黑箱,感觉通道相当于黑箱的输出窗口,人只能
通过感觉信息建构模型猜测外面有什么,而永远不能确知是否如此。用猜测建构的世界
模型来解释直接的经验,越解释离真实越远。佛学是阐述真实的理论,它不会以感官来
解释感觉,也不会以物质性的神经或净色来解释六根。那如何解释六根才符合佛教的路
线呢?应该落实到直观的、无可质疑的真实存在,也就是经验。
感觉象是黑箱的一幅幅输出,前五根就相当于黑箱的输出窗口,它们是感觉产生的背景
,是不同感觉得以相互区分的基础。多个可产生感觉的单元相互关联,形成类似空间的
结构,就是五根空间,五根上产生感觉则类似于空间中出现物体或形象。与此类似,意
根是思维形象和抽象概念活动的空间,也是多个单元相互关联形成的空间结构。六根空
间是相互独立的,意根中形象思维空间和抽象思维空间又是相互独立,而人的知觉到的
形象和想象出的形象又是在不同的空间。大脑和神经系统是扶根尘,与六根空间有同构
性,大脑各中枢的关系和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六根空间的关系和结构。
六根知觉空间是常人可知觉的全部范围,它象未知之海中的一个泡泡,人根据...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8 百丈禅师每上堂,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一日众退,唯老人不去。师问:“汝是何人
?”老人曰:“某非人也。于过去 迦业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
因果也无?’某对曰:‘不落因果’,遂五百世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
狐身。”师曰:“汝问。”老人曰:“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师曰:“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曰:“某已脱狐身,住在山后,敢请依亡僧律送。”次日,师
令维那白椎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聚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病人,何故如此?
”食后,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
1.索达吉堪布言
索达吉堪布言:
“萧平实说:以观想之法消除罪障及供养诸佛,实乃密宗独有之妄想也……若观想
还债即可真正还债,则一切人造恶业已,如是观想之后,债即可还清,如是简易消除业
障之法门,释迦世尊绝无可能吝惜而不宣说,然终未见世尊曾说此法。若观想之事即是
真实,可以成真,则观想能力较强者,亦可藉观想之法,将他人之福德据为己有;则诸
佛亦可观想其一切弟子皆成究竟佛,则诸弟子不须勤苦修行,只须多多供养于佛,讨佛
喜欢,由佛观想弟子已成... 阅读全帖 |
|
y*******o 发帖数: 131 | 9 1)上铺下铺
土狼是大学的时候睡在小尘下铺的女生。一般说来,外号有两种。一种是音似:由此原因
得来的外号通常在名字里带有和某种器具或某种动物同音的字。另一种是形似:此种外号
通常是由于身体某个部位的特征而来,些或是某种习惯行为。小尘一直暗暗庆幸自小叫大
的乳名成了自己的代名词,没有被起上别的外号。庆幸之余,却想不起来土狼是什么时候
有的这个名字。只听得别人土狼,土狼的叫,便也跟着叫了,以至于后来发明各式各样的
以此为基础的呢称,什么“土狗,土蛋,狼狼,小狼,小土” 之类。
刚进大学的时候,一个寝室里有六个人,一共四张上下铺。土狼怕高,小尘怕吵,自然而
然成为上下铺。木板床和墙壁之间没有固定点,造成下铺动一动,上铺摇三摇。大学五年
里,小尘和土狼做了四年上下铺,久而久之,小尘觉得土狼回家探亲的时候,反倒是觉得
睡有点太安稳了。
土狼的理科相当出色,虽然医学院的大学数学教材在理工科学生来看是接近于小儿科的,
对于从小到大一直受数学困扰的小尘来讲还是一座很难逾越的。课上小尘一般是不奢望听
懂的,通常老师留的作业,土狼在课上就做完了,留给小尘一个星期做参考。
大一的时候,大多数人会去教室自习, |
|
n********n 发帖数: 8336 | 10 隨佛尊者认为缘起法是原始佛教的中心,而无我无常则次之。
五蕴和十二因缘的对应:
五蕴是十二因缘中的名色和识
色:,六根和五尘(也称五境: 色境、声境、香境、味境、触境)
名:即法尘(法境),包括受,想,行(思),指只有名相而无形质。
名色:六根和六尘的统称
识:即六识。六種感官認知的功能,為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及意識六者的合
稱。以六根六境(名色)为缘,生六识(名色缘识)。而六识因贪爱缘生名色。
NOTE: 眼、耳、鼻、舌、身、意六個識根(感官器官); 六塵, 色, 聲, 香, 味, 觸,
法 又稱六境 |
|
发帖数: 1 | 11
古代希臘哲学对于「正义」,曾经有不同的定义。例如,「所谓正义,只是强者维护
本身利益的手段」,或者「道德就是弱者用來牵制强者的有力工具」等等不同的說法。
乃至近代英国著名的倫理学家摩尔在二十世纪初受到分析哲学的冲击,以语言分析的方
法主张:善是不可以定义的,善是对于事物的性质的表示,与善的事物本身是不同的,
因为善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因此无法被分析而定义,是直觉就可以判断的。这就是倫理
学中所谓的直觉論。日本的西田几多郎在《善的研究》中描述直觉論:
"关于什么行为是善、什么行为是惡的问题,就像知道火是热的,水是凉的一样,可
以直觉地知道;行为的善惡是行为本身的性质,并不是可以說明的。……直觉論就是以
这种事实为根据的,所以它是最接近事实的学說。而且,不允许用理由來說明行为的善
惡,这在保持道德的威严上是很有效的。"
摩尔所采用的方法本身已经预定其结果,因为以语言分析來看善(good) ,它确实
是一个形容词,在语言的表达上很单纯而易解。然而问题是:我们为何会就某些事物称
之为善呢?就某些事物称之为惡呢?对于某些严重的事情,例如「无故殺人」,人類普
遍认为是惡的。可是对于...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12 你看这段够不够有insight?
阿难又说:“我曾听世尊对四众开示说,由于众生心有种种分别,故产生出宇宙万象、
一切诸法;又由于有了宇宙万象,一切诸法,故众生心有种种分别。我私下在想,这个
能思维分别的自体,即是我的心性,它随着与外境相合而产生,并不是孤立地处于内、
外或中间。”
佛告诉阿难:“你现在说,心的种种思维变化是由外界引起的,心是随着与外界万象合
而有种种知见。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心是没有自体的,既无自体,则应无所合;如果既
无自体,又能与外境合,则在十八界外,另有一无自体的十九界,六尘之外,另有一无
自体的第七尘。这种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如果心是有自体,是随所合处而生的话,那么
如果用你的手去触摸自己身体,这种能知感触之心是从内出的呢,还是从外入的?如果
是从内而出的,那么应该可以反观身中腑脏,如果是从外入的,应该能够先见到自己的
脸面。”
阿难不甚明白佛陀所说,辩解说:“见与不见,由眼不由心,今以心论见,似于理不合
?”
佛说:“如果眼能见,那么你在室内,门乃是室之眼,门能见物否?再如有些已死之人
,其眼尚存,应该都能见物,如果其眼真还能见物的话,又怎能叫作死人呢?!还有,
...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13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
http://www.jzxh.org.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
2011-08-22 21:24:03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38
今天我有机缘在华盛顿华府佛教会向大家汇报------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十分荣幸
。听起来这个题目好像生一引起,新奇一些。其实还都是我们常常说到的"放大光明",
"光明普照","拔苦与乐","离苦得乐"。这也就是佛法的基本,自觉觉他,自利利他。
......(黄念祖老居士一九八七年讲于美国华府佛教会,一九九一年整理成文)
光明与安乐,理体并妙用
世尊彻证理体,示佛知见
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一生成办,圆顿法门:禅,密,净
禅宗
密宗
净土宗
(壹)光明与安乐,理体并妙
今天我有机缘在华盛顿华府佛教会向大家汇报——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十分荣幸
。听起来这个题目好像生一引起,新奇一些。其实还都是我们常常说到的‘放大光明’
,‘光明普照’,‘拔苦与乐’,‘离苦得乐’。这也就是佛法的基本,自觉觉他,自
利利他。由于光明,方消痴暗,垢障消除,才...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14
无思无念的定。那当然不对。
似乎是次第不明,没有方法所造成的混乱,所幸您已经自己了解,解决了。
是这样的
妄念(指不由自主的胡思乱想)一定要消除,凈念一定要修到
没有消除妄念,没有强大的凈念,什么都不用提。
只有净念很纯凈很纯凈(不容易),才能捕捉到念头如何升起。
也就是 心念处时捕捉到,”识”如何在根触尘的时候升起,
然后”行”的升起,然后”想”的升起,然后受的升起。
不过这些也不能叫妄念,因为本来人就会思考。除非是死人。
要消除的不是这些,是那些不由自主乱飘的思前思后脱离当下的思绪,这叫妄念。
相对的,观察你当下所思考的目标,并不是妄念,甚至叫净念(指非常纯凈的观察当下
所缘)。
凈念是要的, 而且是修行非常重要,随时随地都必须的,愈纯凈愈好,
要净念一心,不然不可能观察到自然生起的 识 行 想 受,(这些心念何等之快)。
然候更进一步,要随顺观、随顺觉。也就是”随时”都净念的功力,到达随时随地都可
以观察。
用七觉支的角度,是第二觉支,择法觉支。
也就是念觉支修习过后,已经净念一心了,再更进一步可以随顺净念观,随顺净念觉。
用四念处的角度,适合受念处的修行。因为受念处开放六根...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15 佛教息结派的创始人印度高僧帕当巴桑吉尊者,梵名佛陀波利,印度人称嘎玛拉希拉,
也是藏地历史上著名的“顿渐之争”的印度高僧莲花戒,在汉地又为达摩祖师。
往昔释迦佛等曾作过授记,当巴桑吉尊者是弥勒佛的补处法王子,将来成佛号狮子佛。
为了利益众生,曾在印度多次受生,此生转世为七世大菩萨,约于公元八世纪降生于东
印度,曾五度进藏,兴建了著名的定日朗可寺,弘扬《息结般若能断教授》并创立息结
派,度化了无数众生。
尊者曾对弟子说:“受用如云,顷刻都散;名誉虽好,只如空谷回声;衣服饮食,如虹
如秽;人多聚处,不如林下水边;妄念易生,当以平等菩提心对治。摩尼宝自己已原有
,勿向外求;此心当如镜,常常观照。上师三宝的加持力,只在自己,如月照大地,有
水处则较明朗,殷重如水,加持如月呀。”
摘录尊者到汉地的事迹:
随后尊者又给多康上下部的众生,各各开示了相应的法,将他们安置在成熟解脱道上后
,就到摩诃支那(汉地)去了。
在往支那五台山的路上,遇见了一位手里拄着拐杖的文殊菩萨化身的老仙人,对当巴桑
吉尊者说道:“在印度金刚座有《尊胜陀罗尼经》,你需在今天取回来,这里在闹瘟疫
,必须在今晚息灭瘟疫。”尊者答说...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8912 | 16 日本福岛核电站的辐射尘已杀入广东省,直逼香港,专家警告福岛核电站的辐射物洩漏
已超过前苏联切尔诺贝尔核事故的水平,致癌的辐射尘已在中国沿岸迅速扩散,波及七
个省、市及自治区。中国环境保护部昨日证实,继黑龙江省后,内地东南沿海的江苏、
浙江、安徽、广东、广西和上海市的监测点,亦验出空气含微量碘 -131。国家衞生部
已指示北京、东北和沿海等十四个省市加强监测食品和饮用水,在必要时採取相应行动
。截至今日凌晨零时,香港有关部门未有发现空气及食水异常。
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发言人表示,继黑龙江之后,东南沿海六省市监测到
的碘-131,确认来自日本福岛,每立方米浓度均在0.0001贝克或以下,小于天然本底辐
射剂量的十万分之一,仍在当地辐射水平安全范围以内,因此不需作出任何防护行动。
环境保护部昨日晚上六时,继续发布全国省会城市和部分地级市,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
实时连续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值。目前环保部门设在全国其他地区的监测点,尚未验出
有来自福岛的放射性碘。
经北极一圈进入南韩
当局指,根据目前监测情况,中国的环境辐射水平,不会污染食品和饮用水,日本
核事故未对中国环境及国内公众健康产... 阅读全帖 |
|
p********s 发帖数: 1624 |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hotoGear 讨论区 】
发信人: bengalcat (orthorhombic獭獭), 信区: PhotoGear
标 题: [zz]色尘美食摄影,9宫格构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28 11:16:28 2012, 美东)
上一讲咱们说了拍摄角度问题。掌握了正确的拍摄角度之后,面对我们精心制作的美食
,怎么才能让它在拍摄画面中呈现出美的态势呢?如何让别人通过你的图片看到你的美
食最精美的一面的呢?这一讲我们就来说说美食摄影的构图问题。
先声明一点,色尘也是个菜鸟,在这里只是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方便大家在交流中
共同进步~
先来说摄影构图的最大忌讳:那就是把你拍摄的主题放在画面的中间,我们来看下面两
张图片:
图一:
图二:
我们看到,这两张图片都把被摄物体放在了图片的中央,画面呆板,如一滩死水,无法
给人以美感。再来看看下面这张图片:
图三:
图三只不过是把相机稍微移动了一下,我们得到是被摄物体的局部图,从画面结构来看
,被摄物体有了一种明显的动态的趋势,打破了图一的呆板效果。所以,移动相机的位
置,不断寻找最佳拍摄点,是构...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18
六尘当中除了法尘,其他都是色蕴,我并没有说六尘都是色蕴,而是说六尘主要是色蕴。
····························
这都是片面理解经文,法遵为什么对于四大和四大所造色视而不见呢?难道象声音这种
也变成众生身体了?
另外他这段经文引用的关键点在于“所礙”,而后面的是一种具体解说,什么是所碍?
就是一种障碍性,不像意识的无形无色,这实际就基本包含了所有的色法,无论是有质
量的物质本身还是引力这种,那么都有一种障碍性。
而后面是列举了一些例子而已。
法遵说的什么众生身体,这个实在太荒谬! |
|
r****n 发帖数: 7315 |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iYun 俱乐部 】
发信人: robbin (robbin), 信区: CiYun
标 题: 醒过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ug 20 01:56:17 2011, 美东)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Belief
标 题: Re: 问佛教徒一个问题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Jun 21 18:40:57 2002) WWW-POST
可从明师引导, 以戒-定-慧为助, 从六根入手. 然后如此找到证据醒过来:
佛法行者, 亦以为日常的我为 "真我", 念念自主, 直至其以一主题, 要求自我, 自主
一念不移, 然后却发现, 居然不能, 连绝对自主一念念个数分钟亦困难, 同时发现, 不
能自主时, 不是胡乱念头一大堆, 就是昏睡, 行者于是决定每日保持进行, 不过还是极
难自主一念不移, 念头如狂暴流一大堆引至分心, 不能保持一念, 并于当中来回挣
扎, 却总失败, 就称那一大堆狂暴流念头为杂念, 甚感讨厌, 再持续一段时间行者猛然
惊觉, 当自己忘失主题而投入杂念时, 杂念就不再是杂...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0 ☆─────────────────────────────────────☆
robbin (robbin) 于 (Sat Aug 20 02:02:47 2011, 美东) 提到: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iYun 俱乐部 】
发信人: robbin (robbin), 信区: CiYun
标 题: 醒过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ug 20 01:56:17 2011, 美东)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Belief
标 题: Re: 问佛教徒一个问题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Jun 21 18:40:57 2002) WWW-POST
可从明师引导, 以戒-定-慧为助, 从六根入手. 然后如此找到证据醒过来:
佛法行者, 亦以为日常的我为 "真我", 念念自主, 直至其以一主题, 要求自我, 自主
一念不移, 然后却发现, 居然不能, 连绝对自主一念念个数分钟亦困难, 同时发现, 不
能自主时, 不是胡乱念头一大堆, 就是昏睡, 行者于是决定每日保持进行, 不过还是极
难自主一念不移, 念头...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21
静态来说 内观身心 或者说 内观五蕴
动态来说 内观五蕴的运作
身心或五蕴好端端的在哪里,没事干麻去观察?
我是先思惟,为何学佛法? 灭苦
五蕴好端端的在哪里,不重要,一点也不重要。 不必费力观察。
可,被影响到,胡乱运作而产生苦,这就重要了。
于是,我认为,说观察身心、五蕴、观察五蕴的运作,其实都不太精准。
针对佛陀提出至高无上的目标,灭苦。
针对至高无上的纲领 ,四圣谛。
如何展开?
我思惟,
苦谛,如何观察到这是苦。
集谛,苦从何来。
灭谛,苦灭的情况。
苦灭道迹,是如何一步一步修行而将苦灭去。
苦从何来? 苦又是如何灭去? -- 缘起法
是的,就是缘起法,这是ㄧ个关键, 是理论与实修的双重核心。
于是,我认为,内观是--观察缘起法。 也就是观察苦是这样升起,是这样灭去。
当然是针对自己的身心,于是我观察自己的身心内,苦是这样升起,这样灭去。
内观的具体方法,四念处。
观察 身、受、心、法。
观察这四方面的苦的集、灭、道迹。也就是观察缘起法。
身念处,观察对身体的贪爱,
受念处,观察”受”从何来,来自”触”,根触尘,生受。
六入处、触、受、爱...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22 由古印度佛陀当时的”我”说起。
由时间说起,由远古到佛陀时代。
天启灵感之Veda(吠陀) 约公元前二十或十五世纪
神话: 有个主,创造万物。
Brahmana(梵书、祭仪书) 四吠陀之一
神学: 梵(Brahman)为世界之根源,宇宙本体。
Upanisad(奥义书) 四吠陀之一 约公元前六世纪
哲学: 梵(brahman)为宇宙的本体
我(atman)为个人的「实体」;
到了奥义书时代,继承梵书思想,确立”梵我同一”的观念
也就是,个人主体”我”与宇宙本体”梵”,在本质上是同一、不二。
而个人”我”随业轮回转生。
但通过禅修,达到最高境界,也就是回归宇宙本体。
-- 梵我合一、梵我不二
解脱轮回,住于”常”的梵界。
再更深入内省探讨,
”我”方面,有两种说法在古印度当时流行: 五藏说、四位说。
1.食味所成我
由生物本能的知觉,在身体与外界对比观察中,以”肉体”为我。
2.生气所成我
生理常识的认知上,从他人生、死对比观...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23
好
Right 一切是由六根触六尘开始,
观察也就由六根触六尘开始内观。
我觉得 基本功夫是受念处
不过,我觉得,这得有一定的”定”力,或说内观能力
六根触六尘,很快。
触与受也不容易分。
触生”识”,很细。”行”也很细。 内观能力要很强。(心念处)
能正确观察到,就不会对识有疑问。 |
|
d**********6 发帖数: 237 | 24 呵呵,在下写的有关明心见性那一段的确有点“bug”, 让师兄一眼挑出来啦, 佩服佩
服。
一开悟就顿修顿证者的,那是古佛再来,对一般的修行者,明心见性后多生积累的习气
尚在,无明壳子只是打个洞而已,我法二执尚存,第八识尚有多生积累的种子,这就是
师兄说的那个“在整体有透亮的状态,依然有的细微灰尘,该如何清扫”的问题。
如《修心诀》云:“凡夫无始劫来,流转六道,坚执我相,妄想颠倒,无明种习,久已
成性,虽到今生顿悟自性,本来空寂,与佛无异。而此旧习,卒难除断,故逢顺逆境,
嗔喜是非,炽然起灭,客尘烦恼,与前无异,若不以般若着力薰修,焉能对治净明,得
到大休大息之地?” “但照惑无本,念念不住;空花三界,如风卷烟;幻化六尘,如
汤销冰。客尘烦恼,自然俱成醍醐。” “学者如能如是念念修习,不忘照顾,定慧等
持,则爱恶自然淡薄,智慧自然增发。若微细流注永断,圆觉大智朗然独存,即现千百
亿化身,于十方国土中应机赴感而无留碍矣。”
这一段突出了一个“照“字。下座后,妄念一来,参禅的,把话头提起;念咒的,提起
咒语;念佛的提起佛号,自然就把妄念转了。
我在这里把心密的修行要点贴出来,希望对大家有益:... 阅读全帖 |
|
d**********6 发帖数: 237 | 25 呵呵,在下写的有关明心见性那一段的确有点“bug”, 让师兄一眼挑出来啦, 佩服佩
服。
一开悟就顿修顿证者的,那是古佛再来,对一般的修行者,明心见性后多生积累的习气
尚在,无明壳子只是打个洞而已,我法二执尚存,第八识尚有多生积累的种子,这就是
师兄说的那个“在整体有透亮的状态,依然有的细微灰尘,该如何清扫”的问题。
如《修心诀》云:“凡夫无始劫来,流转六道,坚执我相,妄想颠倒,无明种习,久已
成性,虽到今生顿悟自性,本来空寂,与佛无异。而此旧习,卒难除断,故逢顺逆境,
嗔喜是非,炽然起灭,客尘烦恼,与前无异,若不以般若着力薰修,焉能对治净明,得
到大休大息之地?” “但照惑无本,念念不住;空花三界,如风卷烟;幻化六尘,如
汤销冰。客尘烦恼,自然俱成醍醐。” “学者如能如是念念修习,不忘照顾,定慧等
持,则爱恶自然淡薄,智慧自然增发。若微细流注永断,圆觉大智朗然独存,即现千百
亿化身,于十方国土中应机赴感而无留碍矣。”
这一段突出了一个“照“字。下座后,妄念一来,参禅的,把话头提起;念咒的,提起
咒语;念佛的提起佛号,自然就把妄念转了。
我在这里把心密的修行要点贴出来,希望对大家有益:... 阅读全帖 |
|
W**N 发帖数: 1037 | 26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szhdcjjqs.php
顺治皇帝出家偈浅释
索达吉堪布 著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而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缘 起
一九八七年,法王如意宝偕同一万多名藏汉僧俗,朝拜了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清
凉圣境。
朝山期间,我与慈诚罗珠恭受上师之命,初次将《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道次第摄
颂》等藏地流传甚广的佛学论著翻译成汉语。在翻译过程中,捉襟见肘的汉语水平使我
们费尽了周折,特别是对前所未见的汉地佛教专用词汇,我们更是一窍不通。但上师之
命难越,我们只好硬着头皮上马,咬紧牙关坚持,翻阅了大量资料,花费了不少心血,
才算勉强完成了任务。不想以此因缘,便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才有了今天与汉地众生所
结下的殊胜不解之缘。
五台山向来以自然风光神奇旖旎、名胜古刹鳞次栉比而著称。放眼四周,千山竞秀;俯
视谷底,万壑争流。既有云蒸霞蔚的东台,繁花似锦的南台,明月皎洁的西台,一览群
山的北台,巨石如星的中台,也有淙淙欢跃、南北穿流的清水河,更有集五台之殊胜为
一体的黛螺顶,以及堪称五台山标志的塔院...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27 在《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中,普光正见如来对颠倒女人宣说了十二因缘:“
(1)无明:就是不明,乃一切烦恼的总称。于缘起性空无所明了,因而妄生一切执著
,此谓“无明”;
(2)行:造作义,指一切行为,即依无明所造的善恶业;
(3)识:业识,此识随业受报,为过去业力所驱,挟持所造善恶种子而来投胎;
(4)名色:名指心识,色指形体。由于一念爱染投入母体为名,成胎后为色。所谓心
物和合而成胎,胎相初成叫做“名色”。
(5)六入:即“六根”。在母胎十个月的中间,由名色渐渐成长到六根完备,于出胎
后对六尘境有互相涉入的作用,故名“六入”;
(6)触:即接触。根、尘和合而成触。指出胎后六根与一切外境之接触;
(7)受:即领受。根境相对于违顺二种境界上,生起苦乐二种感觉谓之“受”,此即
为对境所起的一种情绪;
(8)爱:即贪爱。对于五尘欲境,心生贪著,此即为对境所起的一种贪染心;
(9)取:即妄取,追取。遇喜欢之乐境则念念贪求,必尽心竭力以求得之而后已,遇
所憎之苦境则念念厌离,必千方百计以图舍之而后已,此即为爱染欲境的一种趋求。
(10)有:即业。即有因有果,由前际因(爱取),生后际果(生老...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28 发信人: DrSp (链球菌),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关于因果的问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10 17:13:38 2017, 美东)
以下我说的不一定对,仅能当参考
不一定,也许是,也许不是,
人的行为、五蕴的运作是六根触六尘而来,许多都属于无常
就像一阵风吹来,把头发吹乱了,无法说这阵风是因为前世的某原因,头发乱是前世的
某原因
因素实在太多了,无法追究一定是甚么
佛陀不会说这是你前世注定,于是如何如何…
如果佛陀这么说,就不是佛陀了,连初果都没有
我所看到,佛陀不太重视前世如何,而是重视现在、当下我们该如何做
不过,从古代外道到现代很多人都一直很重视前世如何,于是现在如何
也许这比较难,又神秘,一般人难解,所以很吸引我们的好奇吧?
老实说,我们都不太探究今世的去年、上个月、昨天发生甚么会影响我们,这个影响还
更大呢。
有甚么理由特别重视起前世呢?
也许因为是今世,所以没甚么特别、神秘,没能吸引我们探究的好奇吧?
再说,如果一定要说
读到我的文章是前世的业
那为何 “读到我的文章” 不是昨天的业? 上个月的业? 去年的业? 非...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9 释印顺对佛法错误认知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他对涅槃法和缘起法都分不清楚、理
不明白,而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否定了涅槃法——第八识如来藏。譬如释印顺他在《
中观论颂讲记》中说:【佛说的生死与涅槃,都建立在缘起法上。】2 释印顺这样说是
有严重问题的!如果生死与涅槃都是建立在缘起法上,那他前面所举《俱舍论》中说的
“若胜义法,唯是涅槃”就应该改为“若胜义法,唯是缘起”才对。那接著就要再进一
步来探究所谓的“缘起法”是因何而有这个缘起法?如果“缘起法”是本来就有的,那
么这个“缘起法”本身就应该是非缘起了,也就不该名之为“缘起法”。释印顺认为:
“执有生死外的常乐我净的涅槃,那就是‘增上慢人’了。”所以他认为涅槃“不过引
诱初机,劝舍生死入涅槃,岂真的有可舍可取!”因此他在《中观论颂讲记》的〈观缚
解品 第16〉己2 示正义中,解释 龙树菩萨的这句偈颂“不离于生死而别有涅槃 实相
义如是 云何有分别”说:生死与涅槃,系缚与解脱,这不是截然不同的两法。
生死就是涅槃,系缚就是解脱,“不”可说“离于生死”之外“而别有涅槃”,也
不可说离系缚之外,而别有解脱。因为在诸法“实相义”中,一切平等...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30 60年前的7月26日,卡斯特罗带领120名革命者攻击了蒙卡达兵营,拉开了古巴革命的大
幕。卡斯特罗说:“革命不是玫瑰床,而是未来和过去的斗争”。经过一系列斗争之后
,卡斯特罗最终确立了古巴的社会主义方向。这是推翻前政权后,卡斯特罗在古巴中部
城市圣克拉拉发表演说。
文|刘火雄
真正的革命者永远有一股势不可挡的战斗激情。正如毛泽东所言:“革命不是请客
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
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无独有偶,卡斯特
罗同样宣称:“革命不是玫瑰床,而是未来和过去的斗争。”
“历史将宣判我无罪”
卡斯特罗的革命斗志早年就已显露。13岁那年,为了反抗身为庄园主的父亲虐待雇
农,卡斯特罗鼓动工人们罢工,儿子居然造了父亲的反。20世纪50年代初,受到美国扶
持的巴斯蒂塔建立了军人独裁政权,随即下令取消宪法、解散议会,并实行新闻检查和
镇压。彼时,卡斯特罗作为哈瓦那选区的代表,已当选为全国议会议员候选人,但突如
其来的政变击碎了他的议员之梦。卡斯特罗向法院上诉又被驳回,恼火之余,他逐渐意
识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31 禅宗
百科名片
禅宗初祖菩提达摩
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
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唯
独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由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禅宗最
具独特的性格。禅宗祖师会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求达到这种境界,这又称开悟。其核
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意指透过自身实践,从日
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达到真正认识自我。
目录
简介
宗义概述
印度源流
禅宗的早期发展
禅宗的成熟期
中期禅宗
明清禅宗
现代禅宗
展开
编辑本段
简介
在中国历史上,禅宗发展可分成四个时期,由菩提达摩至中国开始,至六祖慧能大
师大宏禅宗为止,此为禅宗的开始,可称为早期禅宗。由六祖慧能门下,洪州、石头二
宗,发展为五宗七派,此为禅宗的发展期,时间约当晚唐至南宋初。自南宋初年临济宗
大慧宗杲起而倡话头禅,曹洞宗宏智正觉倡导默照禅,至于明朝中晚期,此为禅宗的成
熟期,又可称为中期禅宗。至于明朝中叶净土宗兴起,此时佛教的特色为禅净合一,与
儒、释、道三教合一,...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7315 | 32
好。
首先,你同意有六根,对不?
六尘根:眼耳鼻舌身脑, 对不?
我认为有六胜义根对六尘根。六胜义根不是肉体上的器官。
以下这些,我认为是在描述六胜义,尤其对于‘意根’,不是在说‘脑’或其功能,
你同意吗?
-----------------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六根互用】
【六根互用】 (术语)断六根之垢惑而使之清净,则六根一一具他根之用也。涅槃
经曰:‘如来一根则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知法,一根现尔,余根亦然。’是真六根互用
也。法华经法师功德品说菩萨在六根清净之位,六根互用之德。法华论曰:‘又六根清
净者,于六根中悉能具足见色闻声辨香别味觉触知法等,诸根互用应知。’是相似之六
根互用也。又楞严经四说声闻之六根互用。曰:‘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
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阿难汝岂不知?今此会中,阿那律陀无目而见;跋难陀龙无
耳而听;殑河神女非鼻而闻香;骄梵钵提异舌知味;舜若多神无身觉触;摩诃迦叶,久
灭意根,圆明了知,不因心念。’亦是相似之互用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六根清净】
【六根清净】 (术语)消除眼等六根,无始以来之罪垢,以无量之功德庄严之,使
之清净洁白也...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3 中观金鑑(自序)
孫正德老師著
佛法中观之立论乃至中道之履践,皆是真实可证、务实可行而有其不可攻破、不可
毁坏、常不变异之真实理為根基。此真实理无论佛出世或不出世,皆常常时、恆恆时,
法性安住、法住法界,而有其法尔如是、永不颠倒之理成就性与如成就性。真实法性如
是安住於法界,在在处处所呈现者皆是其无二之实性,有二者则非实性,有二者则落於
两边之一边,或具足两边而不涉中道;若不能处中而含摄两边,并且不落於一边者,即
非实性。意即具有实性之法性,方能处中而含摄两边,不餘一法而不堕一法,才是中观
立论之依据,才是中道履践之行跡,才是佛於经中所说之古仙人道、古仙人逕、古仙人
道跡。
所谓二法者,例如:常、无常,生死、涅槃,有、无;或如空、有,我、无我等等
,皆是二法,凡是因缘所生法皆是落於二法中者,不涉中道;五蕴、十二处、十八界、
四念处等三十七道品皆是因缘所生法,皆不是能够含摄二法而不落於一边者。例如色受
想行识五蕴,是无常之法、是生死之法、是世俗之有、无真实我之法。因為,五蕴是因
缘所生念念生灭变异故為无常法,五蕴乃本无今有而有生相与死灭相故為生死法,五蕴
乃三界中之有法故...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34 敦煌本《坛经》、《曹溪大师传》以及初期禅宗思想*
楼宇烈
一
目前传存于世的《坛经》异本甚多,日本石井修道的“六祖坛经异本系统图”[1]共列
出异本十四种。又,日本柳田圣山编“禅学丛书”之一的《六祖坛经诸本集成》中,也
收入了十一本之多。然而根据目前学术界一般的看法,从《坛经》内容的演变历史来考
察,真正具有异本意义的只有四种,即:唐敦煌本、晚唐惠昕本、北宋契嵩本以及元宗
宝本。《坛经》从敦煌本至宗宝本,文字增加了一倍,内容也有很大的变化。这对于研
究禅宗思想的演变,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比较和深入分析一下这四种《坛经》本子的内容,就可以发现,在
这四个本子的演变中,契嵩本的出现,才使《坛经》在内容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惠昕
本虽说也增加了一些内容和文字,但总的来讲与敦煌本相去还不算甚远。而宗宝本则是
在契嵩本的基础上增衍出来的,也可算作一个系统。因此,《坛经》内容的关键性变化
是发生在契嵩本上。
据契嵩本最初的刊刻者郎简在《六祖坛经序》中说,他素来敬重《坛经》,但“患其为
俗所增损,而文字鄙俚繁杂,殆不可考”。于是,他请契嵩对通行的《坛经》进行校订
。不久,“嵩果得曹...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5 说法授人,令修佛法,如是之人名为法师。传授佛法之师,则有在家出家之别,是
故法师一词,不单指出家弘传佛法之师,亦泛指在家弘传佛法之居士。
分两点来加以说明:第一点,说法之师名为法师;第二点,说法之师有出家人、在
家人之分,不单单是指出家人。
第一点,说法之师名为法师。佛在《杂阿含经》卷一这么开示:【佛告比丘:“善
哉!善哉!汝今欲知如来所说‘法师’义耶?”……佛告比丘:“若于色说是生厌、离
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若于受、想、行、识,说是生厌、离欲、灭尽、
寂静法者,是名‘法师’,是名如来所说‘法师’。”】(《杂阿含经》卷一)
解释如下:【佛告比丘:“说得好啊!说得好啊!你今天想要知道如来所说法师的
真实道理吗?”佛告比丘:“对于色阴这件事,应该向人这样解说——色阴是会令人厌
恶的,所以应该要远离它,应该把它灭尽,灭尽之后归于究竟的寂静;能够为人解说色
阴虚妄不实的人,名为‘法师’。同样的道理,能够为人解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
会令人厌恶的,所以应该要远离它,应该把它灭尽,灭尽之后,归于究竟寂静;能够为
人解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虚妄不实的人,名为‘法师’。...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6 供参考
物质与精神--人的念头到底是不是大脑产生的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是佛教的根本理论,有人据此指责佛教是“唯心主义”,
这里先辨析作为哲学两大阵营——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偏颇之处,再来区别“三界唯心”
与“唯心主义”之不同。
哲学有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物质与意识(精神)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也就是先有物
质还是先有意识(精神)的问题,并据此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物论主张先有物
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论主张先有意识(精神)后有物质、物质是意识
(精神)的产物。
唯物论者观察到只有人体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才有意识现象的存在,若身体失常,譬
如大脑被麻醉了,或者人死了,意识就不存在了,于是据此得出了物质决定意识的结论
。譬如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就认为,“精神”如同刀的“锋利”,如果离开了刀(人
体),就不会再有“锋利”(精神)的存在。唯物论的观点比较“实在”,很容易为人
所理解、观察、接受。
唯心论者观察到物质是没有灵性的,而人是有灵性的,故人并非纯粹是物质的。譬如观
察到人身(包括大脑)不过是血肉之躯,单纯的血与肉无论如何组织,都不可能产生“
灵性”、“思想”。人体犹如电...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7 供参考
物质与精神--人的念头到底是不是大脑产生的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是佛教的根本理论,有人据此指责佛教是“唯心主义”,
这里先辨析作为哲学两大阵营——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偏颇之处,再来区别“三界唯心”
与“唯心主义”之不同。
哲学有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物质与意识(精神)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也就是先有物
质还是先有意识(精神)的问题,并据此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物论主张先有物
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论主张先有意识(精神)后有物质、物质是意识
(精神)的产物。
唯物论者观察到只有人体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才有意识现象的存在,若身体失常,譬
如大脑被麻醉了,或者人死了,意识就不存在了,于是据此得出了物质决定意识的结论
。譬如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就认为,“精神”如同刀的“锋利”,如果离开了刀(人
体),就不会再有“锋利”(精神)的存在。唯物论的观点比较“实在”,很容易为人
所理解、观察、接受。
唯心论者观察到物质是没有灵性的,而人是有灵性的,故人并非纯粹是物质的。譬如观
察到人身(包括大脑)不过是血肉之躯,单纯的血与肉无论如何组织,都不可能产生“
灵性”、“思想”。人体犹如电...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38 ☆─────────────────────────────────────☆
pattern (放手) 于 (Sat Nov 7 06:30:45 2009, 美东) 提到:
佛陀所说的”空”的意义
大正藏杂阿含(三三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为汝等说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
。梵行清白。所谓第一义空经。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云何为第一义空经。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
。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
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除俗数法。
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
缘识。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起。
又复。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如是广说。乃至纯大苦
聚灭。
比丘。是名第一义空法经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解释
空:
e.g.眼睛看到一见东西,就是看到了, 不知来处,不会预先说我要看到了或谁造成了
这样的”没看到”
眼睛没看到一见东西,就是没看到了,不知来处,不会预先说我要”没看到”了或...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9 ☆─────────────────────────────────────☆
Yisu (大头教主) 于 (Sun May 22 23:56:42 2011, 美东) 提到:
有很多师兄会有这样的观念:就是觉得色情的文字和图画看一下也没关系,只要不邪淫
就行了,有些人确实当时是能忍住,但他不知道,他已经深深的种下了邪淫的种子在阿
赖耶识里了,遇缘就会产生作用,这就是为什么过几天会破戒的原因,所以认识阿赖耶
识是戒邪淫最关键的地方。
那什么是阿赖耶识?简单说人有八识,前六识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
识看字面也能理解。第七识是末那识,它就是一个传递作用,把我们所有眼、耳、鼻、
舌、身、意所感知到的一切讯息全部传送给第八识——阿赖耶识。第八识阿赖耶识就是
专门记录我们所有善恶事的仓库。我们所做一切善恶,或非善非恶的种子全都储存在阿
赖耶识里,纵使百千劫也不会遗失和消亡。因果就是从这里面来的。为什么看过色情电
影,当时控制住没有邪淫,但过几天就会破戒呢?那就是阿赖耶识已经记录下眼睛看到
的色情画面和第六识——意识所产生的淫念,只要机缘成熟了,它就会现前起作用,导
致戒淫道路...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0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1:「如是数相者,显示一切众生六根之聚,皆从如来藏自性清
净心一实境界而起,依一实境界以之为本。所谓依一实境界故,有彼无明不了一法界,
谬念思惟现妄境界,分别取着集业因缘,生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以依内六
根故,对外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起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
---------从上面经典就可以了知,五阴十八界法皆是依如来藏而起,以如来藏为一实
境界。“有彼无明不了一法界,谬念思惟现妄境界,分别取着集业因缘”,所以才出生
六根六尘六识。明显可知第八识如来藏不是五阴中的识阴。佛弟子要了解 佛陀的正法
教义, 要了解 佛陀的核心教示。八識正論才是佛教的基礎立論, 一直在六
识断灭论中打转偏離了佛教的正確教導。。。
上述經文開示如来藏为一实境界, 然而什麼又是 “一实境界” ?
《金光明最胜王经 》:“不实之法,是从缘生;真实之法,不从缘起,如来法身,体
是真实,名为涅盘。” |
|
q****u 发帖数: 1421 | 41 黄檗传心法要
师谓休曰。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
不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亲旧。非长非短。非大非小。超过一切限量名
言踪迹对待。当体便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测度。唯此一心即是佛
。佛与众生更无别异。但是众生著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
形终不能得。不知息念忘虑佛自现前。此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为众生时此心不减
。为诸佛时此心不添。乃至六度万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不假修添。遇缘即施。缘
息即寂。若不决定信此是佛。而欲著相修行以求功用。皆是妄想。与道相乖。此心即
是佛。更无别佛。亦无别心。此心明净犹如虚空。无一点相貌。举心动念。即乖法体
。即为著相。无始已来无著相佛。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无始已来无次第
佛。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佛与众生一心无异。犹如虚空无杂无坏。
如大日轮照四天下。日升之时明遍天下。虚空不曾明。日没之时暗遍天下。虚空不曾
暗。明暗之境自相陵夺。虚空之性廓然不变。佛及众生心亦如此。若观佛作清净光明
解脱之相。观众生作垢浊暗昧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历河沙劫终不得菩提。为著相... 阅读全帖 |
|
d******e 发帖数: 2541 | 42 罗尘:朝鲜战争真实的众生相
发表于 2014 年 06 月 12 日 由 lixindai
历史由谁来书写?这个问题似乎不难回答。古有史官,砍两个头都不足以吓住那支
落下真相的笔。而现在呢?无孔不入的媒体,海量波涛的网络,再想掩藏点什么?似乎
难了。
可真相的确如此吗?我有理由怀疑史官被砍头一事之所以广为传播,很大程度上是
因为它是一个孤例,它代表着某种鼓励,某种令人向往而不能企及的高度。而对于如今
的媒体与网络,我又能感觉到前者背后黑洞洞的审片室,后者有如话语频密者嘴角所泛
出的白屑–那你到底要怎样嘛,亲?–我不想怎样,历史有如小姑娘,扮俏扮靓,悉听
尊便。我仅仅是一个热爱历史的闲人,我仅仅想知道宋朝年间清河县的一栋当街宅子花
费几许,明代驿站中喂马的卒子又是添加了何等草料?如何演变?如此说来,似乎有变
态之嫌。但理性点说,我只是想嗅到一点人的味道,品尝一点古今相通的作为人的共性
,就像《浮生六记》中沈郎躲雨归家而不得的惆怅心绪。
多年来我一直过着我想过的生活,夜晚写小说,白天拍片子,有如一个恒定的分裂
者。以前我曾热衷于在体制内拍摄现实题材的纪录片,但平台的萎缩与眼前的疯狂,令
我... 阅读全帖 |
|
d******e 发帖数: 2541 | 43 罗尘:朝鲜战争真实的众生相
发表于 2014 年 06 月 12 日 由 lixindai
历史由谁来书写?这个问题似乎不难回答。古有史官,砍两个头都不足以吓住那支
落下真相的笔。而现在呢?无孔不入的媒体,海量波涛的网络,再想掩藏点什么?似乎
难了。
可真相的确如此吗?我有理由怀疑史官被砍头一事之所以广为传播,很大程度上是
因为它是一个孤例,它代表着某种鼓励,某种令人向往而不能企及的高度。而对于如今
的媒体与网络,我又能感觉到前者背后黑洞洞的审片室,后者有如话语频密者嘴角所泛
出的白屑–那你到底要怎样嘛,亲?–我不想怎样,历史有如小姑娘,扮俏扮靓,悉听
尊便。我仅仅是一个热爱历史的闲人,我仅仅想知道宋朝年间清河县的一栋当街宅子花
费几许,明代驿站中喂马的卒子又是添加了何等草料?如何演变?如此说来,似乎有变
态之嫌。但理性点说,我只是想嗅到一点人的味道,品尝一点古今相通的作为人的共性
,就像《浮生六记》中沈郎躲雨归家而不得的惆怅心绪。
多年来我一直过着我想过的生活,夜晚写小说,白天拍片子,有如一个恒定的分裂
者。以前我曾热衷于在体制内拍摄现实题材的纪录片,但平台的萎缩与眼前的疯狂,令
我... 阅读全帖 |
|
b***e 发帖数: 15201 |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Yisu (大头教主), 信区: Wisdom
标 题: [转载]色情的东西一眼都不能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22 23:56:42 2011, 美东)
有很多师兄会有这样的观念:就是觉得色情的文字和图画看一下也没关系,只要不邪淫
就行了,有些人确实当时是能忍住,但他不知道,他已经深深的种下了邪淫的种子在阿
赖耶识里了,遇缘就会产生作用,这就是为什么过几天会破戒的原因,所以认识阿赖耶
识是戒邪淫最关键的地方。
那什么是阿赖耶识?简单说人有八识,前六识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
识看字面也能理解。第七识是末那识,它就是一个传递作用,把我们所有眼、耳、鼻、
舌、身、意所感知到的一切讯息全部传送给第八识——阿赖耶识。第八识阿赖耶识就是
专门记录我们所有善恶事的仓库。我们所做一切善恶,或非善非恶的种子全都储存在阿
赖耶识里,纵使百千劫也不会遗失和消亡。因果就是从这里面来的。为什么看过色情电
影,当时控制住没有邪淫,但过几天就会破戒呢?那就是阿赖耶识已经记录下眼睛看到
的色情画面和第六识——意识所产生的淫... 阅读全帖 |
|
A*******s 发帖数: 8645 | 45 发信人: Yisu (大头教主), 信区: Wisdom
标 题: [转载]色情的东西一眼都不能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22 23:56:42 2011, 美东)
有很多师兄会有这样的观念:就是觉得色情的文字和图画看一下也没关系,只要不邪淫
就行了,有些人确实当时是能忍住,但他不知道,他已经深深的种下了邪淫的种子在阿
赖耶识里了,遇缘就会产生作用,这就是为什么过几天会破戒的原因,所以认识阿赖耶
识是戒邪淫最关键的地方。
那什么是阿赖耶识?简单说人有八识,前六识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
识看字面也能理解。第七识是末那识,它就是一个传递作用,把我们所有眼、耳、鼻、
舌、身、意所感知到的一切讯息全部传送给第八识——阿赖耶识。第八识阿赖耶识就是
专门记录我们所有善恶事的仓库。我们所做一切善恶,或非善非恶的种子全都储存在阿
赖耶识里,纵使百千劫也不会遗失和消亡。因果就是从这里面来的。为什么看过色情电
影,当时控制住没有邪淫,但过几天就会破戒呢?那就是阿赖耶识已经记录下眼睛看到
的色情画面和第六识——意识所产生的淫念,只要机缘成熟了,它就会现前起作用,导
致戒...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46
“世间,是指五蕴构成的生命,通过六处入处所探到的外部事物(六尘),不单单指色蕴
。色蕴指的是构成生命的物质部分。"
你的表达有问题,语文没学好。
我读成“世间,是指五蕴构成的生命”,“通过六处入处所探到的外部事物(六尘),
不单单指色蕴。色蕴指的是构成生命的物质部分。”
如果你这样说,“世间,是指五蕴构成的生命以及通过六处入处所探到的外部事物”,
这样别人就理解了。
后面那个更乱了。建议你以后学会把话说清楚。
另外,经典说世间就是五蕴,五蕴就是世间,你又说色蕴就是身体,不包括外部事物。。。你不觉得矛盾吗?
算了,我不想和你扯了,对不起。
这是太明显清楚的问题、
你最好永远别打搅我,这样我起码还能在这里呆得住。 |
|
d**********l 发帖数: 647 | 47 很多师兄会有这样的观念:就是觉得色情的画面看一下也没关系,只要不手淫就行了,
有些人确实当时是能忍住,但他不知道,他已经深深的种下了邪淫的种子在 阿赖耶识
里了,遇缘就会产生作用,这就是为什么过几天会破戒的原因,所以认识阿赖耶识是戒
邪淫最关键的地方。那什么是阿赖耶识?
简单说人有八识,前六识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看字面也能理解。
第七识是末那识,它就是一个传递作用,把我们所有眼,耳,鼻,舌,身,意 所感知
到的一切讯息全部传送给第八识——阿赖耶识。第八识阿赖耶识就是专门记录我们所有
善恶事的仓库。我们所做一切善恶,或非善非恶的种子全都储存在阿赖 耶识里,纵使
百千劫也不会遗失和消亡。因果就是从这里面来的。为什么看过色情电影,当时控制住
没有手淫,但过几天就会破戒呢?那就是阿赖耶识已经记录下眼 睛看到的色情画面和
第六识——意识所产生的淫念,只要机缘成熟了,它就会现前起作用,导致戒淫道路上
屡戒屡犯,这就是因果规律。八识一直以来都在主导我们 的行为和心理。
这个聚集我们多生累劫善恶种子的阿赖耶识,如同大仓库,收藏今生已不复记忆的
爱恨恩怨种种,不时左右我们现世一切行为的抉择... 阅读全帖 |
|
J******s 发帖数: 7538 | 48 danieljoyful (danieljoyful)于(Mon Apr 25 06:30:57 2011, 美东)提到
很多师兄会有这样的观念:就是觉得色情的画面看一下也没关系,只要不手淫就行了,
有些人确实当时是能忍住,但他不知道,他已经深深的种下了邪淫的种子在阿赖耶识里
了,遇缘就会产生作用,这就是为什么过几天会破戒的原因,所以认识阿赖耶识是戒邪
淫最关键的地方。那什么是阿赖耶识?
简单说人有八识,前六识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看字面也能理解。第七
识是末那识,它就是一个传递作用,把我们所有眼,耳,鼻,舌,身,意所感知到的一
切讯息全部传送给第八识——阿赖耶识。第八识阿赖耶识就是专门记录我们所有善恶事
的仓库。我们所做一切善恶,或非善非恶的种子全都储存在阿赖耶识里,纵使百千劫也
不会遗失和消亡。因果就是从这里面来的。
为什么看过色情电影,当时控制住没有手淫,但过几天就会破戒呢?那就是阿赖耶识已
经记录下眼睛看到的色情画面和第六识——意识所产生的淫念,只要机缘成熟了,它就
会现前起作用,导致戒淫道路上屡戒屡犯,这就是因果规律。八识一直以来都在主导我
们的行为和心理。
这个...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