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修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a*******2
发帖数: 465
1
达真堪布仁波切开示:共修的力量与功德
我们现在有很多共修,共修的力量非常大,尤其是密宗非常强调共修,通过共修容易
成就。
在历史上也是,刚开始传密法的时候,文殊菩萨、观音菩萨、金刚手菩萨都在弘法
。文殊菩萨在天界和天人一起共修密法,那时就有十万个持明(成就者)参加了,结果
共修结束后都即身成佛了。观音菩萨是在龙宫里给那些众生传密法的,也有十万个持明
参加,通过共修,结果也都在当下成佛了。金刚手菩萨是在神道给那些神传讲密法,当
时也有十万个持明参加,他们也是通过共修,通过这样的善巧方便任运成就的。在人间
也是,喇荣也有持明法会。当时法王在喇荣开法会,十万个有形无形的持明参加了法会
。所以现在喇荣的四大法会之一就是持明法会。
共修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它有很多密义,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含义,一般人很难明白
这些。
显宗也讲僧团。为什么称四位以上的比丘为僧宝呢?显宗里,尤其是在小乘里,佛
当时第一次转法轮,转的就是四谛法轮。这个四谛主要讲的是小乘,这时候比丘才是释
迦牟尼佛整个教法的主人,其他居士、沙弥都不能成为佛教的主人。比丘是小乘里最高
的学位,比丘才有资格传戒。他是佛的代表,也可以说除了佛,他...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菩提心的修法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居士)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曰:「无量寿经三辈往生中,虽行有优劣,莫不皆发无上菩提
之心。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即摄取众
生生有佛国土心。是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
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又《安乐集》曰:「依天亲《
净土论》(即《往生论》)云,凡欲发心会无上菩提者,有其二义:一者,先须离三种
与菩提门相违法。二者,须知三种顺菩提门法。何等为三:一者依智慧门,不求自乐,
远离我心贪着自身故。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三者方便门
,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是名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顺菩提门者
,菩萨远离如是三种菩提门相违法,即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何等为三:一者无染清净
心。不为自身求安乐故。菩提是无染清净处,若为自身求乐,即违菩提门。是故无染清
净心是顺菩提门。二者安清净心。为拔一切众生苦故。……三者乐清净心。欲令一切众
生得大菩提故。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菩提是毕竟常乐处,若不令一切众生得毕竟常乐
者,则违菩提门。...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3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牛禪修的故事(zt)
牛禪修的故事(文/詠給.明就仁波切;摘自《請練習,好嗎?》)
我跟各位講一個「牛禪修」的故事,是很有用的,幫助各位更清楚這個教法。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牧牛人,他每天都去放牛,從年輕的時候就一直放牛,到了六
十幾歲,他大部分的時間都跟牛在一起。他喜歡牛,而且特別喜歡牛角。
當他六十幾歲的時候,有一天就覺得:「哇……這實在是一個無聊的工作!」因為每一
天都做著同樣的事,就是餵牛,把牛放到田野去。那時候並沒有一個牧牛場的特別區域
,每天要到各個地方去放牛。他就想說:「喔!這真是輪迴啊!循環著!每一天都是重
複著同樣的工作。」他想:「現在我想要出離輪迴了!」為了這一個目的,他要去找老
師。
他放下了工作到山上去找老師。在山上有一個山洞,山洞裡面坐著一位印度的大成就者
、修行人,這位修行人頭頂上綁著髮髻,耳朵帶著兩個耳環,還有很大的眼睛看著前面
的虛空。他就生起了虔誠的心,請這位禪修者教他禪修。這個老師說可以,就教了他無
所緣的禪修。
山上有很多的山洞,牧牛人找到了一個山洞,在裡面練習無所緣的禪修。但是,他沒有
辦法修,因為他一直在想那些牛,很多很多的牛。他試著要停止去想到那些牛,可是牛
就...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4
——谈佛教禅定与其他外道的一个根本区别
林克智
[北京]佛教文化,1996年第6期
10-11页
----------------------------------------------------------------------------
----
禅定的修习确能使人健康长寿,能使人的寿命延长无数倍,郭元兴居士前不是曾着
文发表于《法音》吗?他论说修禅者可住世一劫,这个时间是很长了吧;外道的世间禅
定,也可延长他们今世的寿命,如果他们认真修行,亦可达到坚固身体,甚至可以将生
命延续到千万世之后。但是在这有漏的善业果报结束之后,还是会随着个人宿世的业力
因缘,轮回于六道之中,只是他们今世用了修习禅定的方法,将自己前世的业果因缘推
后感报而已;同样,现代气功的各个门派,无论说得如何天花乱坠,其作用亦不过是强
健身体,得些小神通而已。修习禅定虽可长寿,但我们佛教徒求的是明心见性,了脱生
死,从来没有将习禅作为健身长寿的手段,于身体上所得的好处,亦只是副产品而已。
这就是修正定与世间禅的根本区别!
近十余年来,由于受气功界的影响,更由于佛教界因众所周知的原因,真正的...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5
水野弘元在《原始佛教的特質》中稱:「由於原始經典本身,對十二緣起沒有一定的明
確解說,且部派佛教以低俗的形式誤傳,所以今日不論是西洋學者之間,或東方佛教學
者之間,對十二緣起沒有一定的解釋,而産生種種說法,甚至曾在學界中展開熱烈的論
戰。」
隨佛尊者,2008年在其編著的《相應菩提道次第》及2014年公開發表的、《十二因緣之
原說與奧義》中,根據漢譯《雜阿含經》、南傳《相應部》當中七事修多羅的古老共說
,提出原始佛教教義,指出十二因緣是「以六處為分位」,不是部派所傳說的「以識為
分位」,不同於《舍利弗阿毘曇論》、 《發智論》、《大毘婆沙論》 、《俱舍論》、
《清淨道論》、與《大智度論》、 《瑜伽師地論》等論之定義。
(一) 五陰及六觸入的解說 摘要:
本系列是隨佛長老依《相應阿含》和南傳巴利聖典《相應部》的共說來講解十二因
緣法。長­老從什麼是無明、明開始講起,引領大家瞭解五陰是什麼。 佛陀教的禪
觀是觀五陰的生與滅,其內容就是十二因緣。長老從而糾正將五陰的生、滅認為­
是刹那生、刹那滅的錯誤,從經典中瞭解觀五陰的集與滅,即於六入處起觀。長老也說
明:­「無明緣...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1639
6
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0398.html

仁波切:这次,我们要讲“疼痛”的禅修。我从这里知道,你们现在都有一些疼痛
了。(仁波切笑)因为坐在垫子上太久了!现在你有很多禅修的辅助,所以你们多幸运
!疼痛非常好,非常容易让我们的禅修进步,为什么呢?因为“疼痛”具有特别的力量
,我们称它有一种磁力,磁力的力量,它会自然把你的注意力,拉到疼痛上。有没有?
过去,你有疼痛的经验时,会觉得你的心是不是总是到疼痛上?过去曾有疼痛经验的请
举手。(大部分的人都举手。)

仁波切:很好。当你疼痛时,心会一再地回到疼痛上,有这样经验的请举手。(大
部分的人都举手。)
仁波切:所以当你疼痛时,心自然地就会到疼痛上,你会觉得:“真不好!”你会
认为疼痛不好:“它伤害我!”会有恐惧感:“我怎么样才能没有这个疼痛呢?”这就
是希望、希求。这种希求和恐惧,让你的疼痛更严重。举个例来说:这里有油点着... 阅读全帖
s******0
发帖数: 477
7
来自主题: Boston版 - 推薦小活裝修師傅
推薦裝修老師傅, 紀師傅 646-673-7452
建議小工程裝修,因爲我家做的小活。大的不確定
d**********6
发帖数: 237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略論明心見性
元音老人著
連載於《禪》刊 1991 年 1~4 期
緒說
(甲)明心見性之意義
明心見性者,明心虛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見真性也
明心見性者,乃明白心之妙用,皆依性體而起;從用見體,從流得源也
明心見性者,明心本無,見性本有也
明心見性者,明悟即心即性,即性即心也
明心見性者,明心性無住,一物不立,歸無所得也
(乙)明心見性之證成
禪宗
淨土宗
密宗
(丙)悟後真修
(丁)證體啟用
(戊)歸宿問題
(己)結 論
緒說
我等眾生,從無始曠劫以來,迷失自己本來面目,認妄為真,喚奴作郎,妄起貪嗔,造
業受報,如春蠶作繭,自纏自縛,無解脫時。愚者無知,安受困苦,不求解脫;智者雖
知生死事大,苦海無邊,欲求解脫而苦無其門。如古之外道六師,探宇宙萬有之緣起,
不曰神我,即謂冥諦、斷滅;今之科學、哲學,究人生萬物之根源,不言二元,即言一
元,雖各言之鑿鑿,極盡玄妙;然皆如盲人摸象,無有是處。
釋迦文佛,悲憫眾生,出苦無由,應現世間,教化眾生。四十九年隨順時節機宜,說大
、說小,說偏、說圓,說頓、說漸,披肝瀝膽,委曲開示二種根本:一者無始生死根本
,二者菩提涅槃原清淨體,以闡明人生宇宙之奧秘,揭示生死...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略論明心見性
略论明心见性
元音老人著
连载于《禅》刊 1991 年 1~4 期
绪说
(甲)明心见性之意义
明心见性者,明心虚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见真性也
明心见性者,乃明白心之妙用,皆依性体而起;从用见体,从流得源也
明心见性者,明心本无,见性本有也
明心见性者,明悟即心即性,即性即心也
明心见性者,明心性无住,一物不立,归无所得也
(乙)明心见性之证成
禅宗
净土宗
密宗
(丙)悟后真修
(丁)证体启用
(戊)归宿问题
(己)结 论
绪说
我等众生,从无始旷劫以来,迷失自己本来面目,认妄为真,唤奴作郎,妄起贪嗔,造
业受报,如春蚕作茧,自缠自缚,无解脱时。愚者无知,安受困苦,不求解脱;智者虽
知生死事大,苦海无边,欲求解脱而苦无其门。如古之外道六师,探宇宙万有之缘起,
不曰神我,即谓冥谛、断灭;今之科学、哲学,究人生万物之根源,不言二元,即言一
元,虽各言之凿凿,极尽玄妙;然皆如盲人摸象,无有是处。
释迦文佛,悲悯众生,出苦无由,应现世间,教化众生。四十九年随顺时节机宜,说大
、说小,说偏、说圆,说顿、说渐,披肝沥胆,委曲开示二种根本:一者无始生死根本
,二者菩提涅槃原清净体,以阐明人生宇宙之...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10
来自主题: Family版 -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Belief
标 题: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0 01:26:40 2013, 美东)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11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我所见的真感应
弥陀接引、陀罗尼被现金莲花
灵蛇报恩
放生行善,众教奉行
业报难逃偿宿债
随缘,欢喜放生
今能念佛,又能放生,九品莲台高步无疑
大龟报恩
人间行者
存心愈大,植德弥深
浩瀚师恩,无以为报
十年放生有感
后记
放生十...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ZZ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陈义孝居士著
一、极乐世界的有无问题
在我们还未针对问题作出分析之前,要请您且先看看,一些关于佛教与科学十分巧合的
数据如下:
●古人普遍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佛却说地不是方的,而是圆的,叫做‘地轮’。
此事后来科学发达了,测知地的确是圆的,叫做‘地球’。
●《华严经》和《梵网经》等记载,华藏世界,如云似海,重重无尽。
近代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数理证明宇宙是四度空间的连续体,认
为宇宙是膨胀的,而且是极其宏大乃至无穷无尽的!他引用‘相对论’来说明质量与能
量所表现的一个静的宇宙和一个动的宇宙,两者间的错综组合,形成了变化莫测的宇宙
。这与佛教所说的重重无尽的宇宙观,相当接近。
●佛教说,百亿须弥,百亿日月,构成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只是一佛之化土而已。
所谓‘三千大千世界’,即一千个太阳系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
,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现代的天文学家已探测到在银河系中,有著本身发光
如同太阳的恒星近十亿个,依理推测应有三百亿个之多。并在太阳系的空间,还有数不
尽、算不清的星云星系,而且每一个星球都有一或两个卫星月球。这与...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Belief
标 题: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0 01:26:40 2013, 美东)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14
本解序文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一卷
壹、前言
贰、概要
一、教起因缘
二、本经体性
三、一经宗趣
四、方便力用
五、所被根器
六、藏教所摄
七、部类差别
八、译会校释
九、总释名题
叁、正释经义
(壹)序分(第一至第三品)
法会圣众第一
德遵普贤第二
大教缘起第三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二卷
(贰)正宗分(第四至第四十二品)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进第五
发大誓愿第六
必成正觉第七
积功累德第八
圆满成就第九
皆愿作佛第十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三卷
国界严净第十一
光明遍照第十二
寿众无量第十三
宝树遍国第十四
菩提道场第十五
堂舍楼观第十六
泉池功德第十七
超世希有第十八
受用具足第十九
德风华雨第二十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歌叹佛德第二十七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四卷
菩萨修持第三十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礼佛现光第三十八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边地疑城第四十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阅读全帖
O*********9
发帖数: 552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学佛最初之决定---ZT--GS
学佛最初之决定
凡人到歧途莫决的时候,是最痛苦的时候,一切疑怖恐慌,随之而起。忽有人指示
究竟,使勿入险道,则其人之感激诚不可名状。然又有人焉,已入险道而不自知,设有
人指示究竟,彼终不信。必亲到遇险时,无处问津,发生恐怖时,方为之指示,彼始信
入。然又有人焉,虽入险道,急求指示。虽有人指示其究竟,但多疑之劣性不除,转因
指示太易而生疑虑,常恐受欺,转而不信,指示亦终无益。此三等人,比比皆是,甚矣
度人之难也。是故世上迷人倍多,转辗自误,更以误人。此佛菩萨大悲心之所由启发欤?
佛说法四十九年,种种法门,一言以蔽之曰“为人决定”。惟菩萨每度人于未信入
之始,或勉强而行之,佛则度人于合机之时,不必徒劳白费,亦无丝毫得失成败之见,
随缘启之而已。
学佛伊始,人不独应求善知识为之决定,亦当自己一决定也。先问自己究为何事学
佛?曰为求究竟。问云何谓究竟?则曰世间一切一切,如苦乐事,如妻财子禄,终究不
实,过眼成空,昙花一现,终归生灭,痛苦竟无了期。如此有也苦,无也苦。若云一切
不要,又是落于断灭,佛所不许。若云一切都要,又是落于贪著,佛又不许。因此世间
愉乐,纵使十分满足,亦只暂时的空喜,不是究...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16
“当学观音耳根圆通。反闻自性。当学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下面解释是藕益大师的《楞严经文句》)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
得成无学。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垂询圣众。其故有二。一者正显方便多门。二者正显门门各有成验。所谓要知山下路
。须问过来人也。最初发心等者。先开解也。从何方便入三摩地者。依解起行也。二十
五圣。虽未必人人先开圆解。而从解起行。自是修证通途轨式。或见此处有最初字。便
欲拟答最初方便之问。反以第一大科拟答妙奢摩等。误矣。误矣。
(庚)三众圣各说证门五。初观六尘。二观五根。三观六识。四观七大。五观耳根。
(辛)初中六。初陈那观声。(至)六迦叶观法。
(壬)今初。
憍陈那五比丘。卽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
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六尘圆通。色应居首。今先明声尘者。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且与耳根圆通。一
始一终。互相映故。释此二十五种圆通。各为三意。一。...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学佛最初之决定
凡人到歧途莫决的时候,是最痛苦的时候,一切疑怖恐慌,随之而起。忽有人指示
究竟,使勿入险道,则其人之感激诚不可名状。然又有人焉,已入险道而不 自知,设
有人指示究竟,彼终不信。必亲到遇险时,无处问津,发生恐怖时,方为之指示,彼始
信入。然又有人焉,虽入险道,急求指示。虽有人指示其究竟,但多 疑之劣性不除,
转因指示太易而生疑虑,常恐受欺,转而不信,指示亦终无益。此三等人,比比皆是,
甚矣度人之难也。是故世上迷人倍多,辗转自误,更以误人。 此佛菩萨大悲心之所由
启发欤?
佛说法四十九年,种种法门,一言以蔽之曰“为人决定”。惟菩萨每度人于未信入
之始,或勉强而行之,佛则度人于合机之时,不必徒劳白费,亦无丝毫得失成败之见,
随缘启之而已。
学佛伊始,人不独应求善知识为之决定,亦当自己一决定也。先问自己究为何事学
佛?曰为求究竟。问云何谓究竟?则曰世间一切一切,如苦乐事,如妻财 子禄,终究
不实,过眼成空,昙花一现,终归生灭,痛苦竟无了期。如此有也苦,无也苦。若云一
切不要,又是落于断灭,佛所不许。若云一切都要,又是落于贪 著,佛又不许。因此
世间愉乐,纵使十分满足,亦...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2192
18
《大智度論》中四無量心的地位及修持
釋海實
大   綱
一、前 言
二、四無量心
(一)慈、悲、喜、捨義
(二)無量義
三、龍樹對四無量心的立場
(一)承續《阿含經》解脫的立場
(二)以三種緣明不共二乘之差別
四、四無量心的修習方法
五、結 論
【參考書目】
一、前 言
四無量心(慈、悲、喜、捨),在原始佛教中,本是佛陀所重視的修行法門之一。世
尊不但順應當時沙門、婆羅門等,希求生梵天而教授其法,[1] 更進而開示,修四無量
心能得無量心解脫的要義。但至部派時期、聲聞學者卻將四無量心視為是勝解觀(假想
觀)、一般的世俗定法,僅能降伏煩惱,不能依此引發無漏慧得証解脫。直至大乘佛法
的興起,龍樹菩薩以一切法無自性空的立場,來解說四無量心,這才又回復佛陀的本懷
,並以三種緣(眾生緣、法緣、無緣),來論述當時聲聞學者對四無量心的錯誤觀點。
此外,慈悲本是佛教的精髓,大乘行者無不以此為要著。而長養慈悲的方法,不外乎是
修習四無量心。那四無量心要如何修習才能與菩薩道相吻合呢?龍樹又如何解說四無量
心,如何會通原始佛教解脫的立場呢?今即對此等問題,以本文略加探討。
二、四無量心
四無量心,又名四梵行...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19
照见清净心 禅修入门指引
MEDITATION:ADVICE TO BEGINNERS
(本书已根据原版书校对,电子版请上 www.guanyin123.com 佛学网免费下载 南无观
世音菩萨)
作者:波卡仁波切(Bokar Rinpoche)
译者:吴嘉真 陈玲珑
审阅:丁乃竺
出版社:张老师文化
作者简介:
波卡仁波切(Bokar Rinpoche)
一九四〇年诞生于藏西地区的游牧家庭中,经第十六世大宝法王认证为上一世波卡仁波
切之转世。二十岁那年,随着其他上师由西藏……至印度,在印度受教于藏传佛教中最
伟大的上师之一卡卢仁波切(Kalu Rinpoche),在其指导下完成两次三年三个月的传
统严谨闭关。他是藏传佛教香巴噶举传承之法脉持有者,担任多所寺院之闭关总导师,
亦广受其他教派所推崇,……也时常邀请他互相交换心得及讨论。
封面推荐:
随着禅修的进步,缠心的念头会减少,即使念头仍然存在,也已失去了牵制力,不再是
痛苦的原因。我们的心会平静下来,升起愉悦的觉受;甚至我们的脸会变得开朗、和善
及欢喜。我们会变得平易近人;别人会希望时常看到我们。
波卡仁波切是噶举派首席禅修老师,在...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0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如何带领佛教徒归主
佛教网摘站:辨破《楞严百伪》——释愍生法师辨(1)
作者简介--释愍生
愍生法师,一九二六年出生。二十岁出家;早年亲近上海下仁老法师。一生专研三
藏,致力弘扬佛法,兴办佛教教育,培植人材。历任宝觉佛学院院长、住持,香港佛教
联合会义务司库。教学之余,常于海内外弘法,讲经说法四十年,辩才无碍,为教界所
称誉。对《楞严经》造诣尤深,曾讲述《楞严经》先后达十三次之多。今以法师精研《
楞严》之心得,驳斥吕澄作“楞严百伪”之谬说,堪称护法卫教之雄辩。

佛本无法可说,以有四悉檀因缘故,随机应说。若以无法可说而言,佛于四十九年
未说一字,以名言无实故。如以有法可说而言,离经一字使同魔说,以藉假修真故。无
论有说无说,主旨欲令众生,入佛知见也。由此可知,一切皆是佛法,又复皆非佛法,
以法无自性,故法不定法。《金刚经》云:“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又云:“法尚
应舍,何况非法?”若明此理,何需于鸡蛋里挑刺?
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理,即证其说。诸小乘经,以三法印,印定无误。试问《楞
严》何处乖违大小乘印?吕澄全以是非之心、庸俗之念、妄想分别,刻意制造过失,引
人随落深渊,诚乃罪过无边!况经四依说:“依...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第四章 性行与业处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加入时间:2010-7-9 16:03:34  点击:186
第四章性行与业处
性行
性行有六种,即贪行、瞋行、痴行、信行、觉行、寻行……所以简略地说有六种性行。
《清净道论.第三章.第74段》依据《清净道论》的定义,性行和本性、增性是同一意
义,皆指人的个性倾向。精确地说,这里所指的性行是一个人在禅修上所显的性行。有
些人天生就不是一块读书的料子,但他在禅修上却很可能有着过人的潜能或造诣。将人
分为六种性行,是种相当简约的方法。事实上,每个人都可能同时具备贪、瞋、痴、信
、觉、寻六种性行当中的某几种性行。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很多人有多重性格。再者
,俗语说得好:「一种米养百种人」,世上实有千千万万不同种类的人,怎么说只有六
种性行呢?虽说人可以五花八门,但也不离这六大种,所以简略地说有六种性行。很多
修行人在修行时都忘了关注自己所属性行。一人的良药很可能是另一人的毒药。比如说
,现代健康学大多建议我们多吃生菜,喝生水,但对某些体质偏寒,特别是胃虚的人可
不要盲从。同样的,诸如:「完全放松」、「不需决意」等禅修口诀并不适合痴行修...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4369
22
一、总义
(一)修法的重要性
前面讲过,自他相换等三个修法具有两种作用:其一、在未发菩提心时,虽然不容易产
生真实的自他平等、自他相换、自轻他重的念头,但通过这三个修法的锻炼,却可以生
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其二、在已发菩提心后,通过这三个修法的锻炼,可以使已经生
起的菩提心更加稳固和发展。
另外,前面也曾经讲过,菩提心和自他相换等修法是非常伟大的。虽然没有单独修忏悔
的法,但在菩提心生起来的同时,就连五无间罪、谤法罪之类非常严重的罪业,都会得
以减轻,而杀生、偷盗等一般的罪业,则能从根本上得以清净。所以,菩提心自身就具
备了清净罪业和积累资粮的两种能力;同样的,自他相换等修法也具有相同的作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许多人可能尚未生起无伪的、不造作的菩提心,但正如前面所
讲的一样,对我们这样的凡夫而言,菩提心的修法并非是高不可攀的,只要我们肯下功
夫精进修行,就一定可以生起菩提心,这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虽然许多学佛的人每天都在打坐、修行,但有些人所谓的打坐、修行,实际上却
是很盲目的。比如,有些居士只懂得念诵一些密法的仪轨或本尊的心咒,根本不理解仪
轨的含义,却自以为在修生起次第或圆...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
http://www.jzxh.org.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
2011-08-22 21:24:03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38
今天我有机缘在华盛顿华府佛教会向大家汇报------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十分荣幸
。听起来这个题目好像生一引起,新奇一些。其实还都是我们常常说到的"放大光明",
"光明普照","拔苦与乐","离苦得乐"。这也就是佛法的基本,自觉觉他,自利利他。
......(黄念祖老居士一九八七年讲于美国华府佛教会,一九九一年整理成文)
光明与安乐,理体并妙用
世尊彻证理体,示佛知见
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一生成办,圆顿法门:禅,密,净
禅宗
密宗
净土宗
(壹)光明与安乐,理体并妙
今天我有机缘在华盛顿华府佛教会向大家汇报——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十分荣幸
。听起来这个题目好像生一引起,新奇一些。其实还都是我们常常说到的‘放大光明’
,‘光明普照’,‘拔苦与乐’,‘离苦得乐’。这也就是佛法的基本,自觉觉他,自
利利他。由于光明,方消痴暗,垢障消除,才...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74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抉隐
http://www.yxjs.org/wenji/02_wxlasl/01_wxljsqj/06_yjjjy/01_yjjj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
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
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
,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
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为上首,与诸眷属,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
佛说法四十九年,只说圆觉二字,但始终无法说圆,因圆觉无相,乃生佛平等共具
之心德,非可言说。觉是本性,圆乃德义,性非觉不显,觉非修不圆,圆不圆,在汝自
己,不在佛,不在法,何况文字?惟依文释义,用资印证,如镜照鉴,考证自己觉地如
何,遂假名圆觉。圆觉者,一总持法门也,由此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妙用恒沙,无不
从此流出,所以达体启用也,故曰大陀罗尼门,名曰圆觉。觉相无相,此相乃指觉体,
亦即如实知自心之体相,至打成一片时,方名曰圆。但必以起照为用,至事障断,则烦
恼尽,理障断,所知尽,人法两...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25
邪因外道——萧平实的“造神运动”
达 照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在这个社会转型的年代里,已显突出
!佛门慈悲,屡屡遭人欺侮,尤更突出!在读完台湾萧平实所著《无相念佛》、《念佛
三昧修学次第》、《正法眼藏——护法集》、《生命实相之辨正》、《真假开悟之简易
辨正法》、《禅净圆融》、《真实如来藏》、《如何契入念佛法门》、《大乘无我观》
、《佛教之危机》、《宗通与说通》、《我与无我》、《狂密与真密》(一到四辑)、
《禅门摩尼宝聚》等(公案拈提一到五辑)、《楞伽经详解》(一到六辑),以及一起
出版的《学佛之心态》、《慈悲的心声》等二三十部书后,感慨良深!起初只看表面的
文字叙述、名相解释,乃至义理参究存在很大的问题,总是觉得很别扭,特别感到作者
一股莫名强大的自我表现欲,处处不忘记“自我”,处处为“自我”包装,与佛法精神
实不相符。后来渐渐看到,一切好事都跟作者本人联系起来,一切坏事都跟现今佛门大
德联系起来,除了作者所说之外,已经没有任何佛法可学可修,除了作者创办的正觉同
修会之外,根本没有任何地方是真正的佛教道场,这亦与佛法万德庄严相悖逆。再后来
终于看清楚...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26
达 照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在这个社会转型的年代里,已显突出!佛
门慈悲,屡屡遭人欺侮,尤更突出!在读完台湾萧平实所著《无相念佛》、《念佛三昧
修学次第》、《正法眼藏——护法集》、《生命实相之辨正》、《真假开悟之简易辨正
法》、《禅净圆融》、《真实如来藏》、《如何契入念佛法门》、《大乘无我观》、《
佛教之危机》、《宗通与说通》、《我与无我》、《狂密与真密》(一到四辑)、《禅
门摩尼宝聚》等(公案拈提一到五辑)、《楞伽经详解》(一到六辑),以及一起出版
的《学佛之心态》、《慈悲的心声》等二三十部书后,感慨良深!起初只看表面的文字
叙述、名相解释,乃至义理参究存在很大的问题,总是觉得很别扭,特别感到作者一股
莫名强大的自我表现欲,处处不忘记“自我”,处处为“自我”包装,与佛法精神实不
相符。后来渐渐看到,一切好事都跟作者本人联系起来,一切坏事都跟现今佛门大德联
系起来,除了作者所说之外,已经没有任何佛法可学可修,除了作者创办的正觉同修会
之外,根本没有任何地方是真正的佛教道场,这亦与佛法万德庄严相悖逆。再后来终于
看清楚在以佛法名相义理为掩护的背后,深深隐藏着他自己“第一因...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7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tantra.blogbus.com/logs/109210188.html
Teaching Notes onShamatha & Vipasyana Meditation given by
His Eminence Garchen Rinpoche at Vancouver, 2005
噶千仁波切
温哥华2005 年
止观禅修开示纪录
Recording 录音(1/6)
今天聚集此地的各位法友旧知,这些年来大家都曾经从不同的上师那里,接受过关於大
手印、大圆满和其他修行方法的开示。
个别闻法者对於这些大手印和大圆满修法的开示,都能够清楚明白,这是甚么原因呢?
都是因为这些人,於过去世都曾经修持慈悲心、菩提心,而这种习气能够一直潜藏於他
们心中,使得他们的贪、瞋等烦恼和念头,都比较常人为少,如果我们心中的这些烦恼
和念头越来越少,我们就有可能直接明白和了悟心的本性。
亦有一些人,无论如何努力修持,接受众多教法,都无法得到认知自心本性的经验,这
是甚么原因呢? 都是因为这些人,於过去世缺少慈悲心的修持,结果...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8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tantra.blogbus.com/logs/109210188.html
Teaching Notes onShamatha & Vipasyana Meditation given by
His Eminence Garchen Rinpoche at Vancouver, 2005
噶千仁波切
温哥华2005 年
止观禅修开示纪录
Recording 录音(1/6)
今天聚集此地的各位法友旧知,这些年来大家都曾经从不同的上师那里,接受过关於大
手印、大圆满和其他修行方法的开示。
个别闻法者对於这些大手印和大圆满修法的开示,都能够清楚明白,这是甚么原因呢?
都是因为这些人,於过去世都曾经修持慈悲心、菩提心,而这种习气能够一直潜藏於他
们心中,使得他们的贪、瞋等烦恼和念头,都比较常人为少,如果我们心中的这些烦恼
和念头越来越少,我们就有可能直接明白和了悟心的本性。
亦有一些人,无论如何努力修持,接受众多教法,都无法得到认知自心本性的经验,这
是甚么原因呢? 都是因为这些人,於过去世缺少慈悲心的修持,结果...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29
北洋,乃至晚清的历史,是国共两党同时抹黑的重灾区。
现在发现,学界对这一段的真相清理做的越来越好了!
加油!
北京政府对旧俄条约权益的清理,1917—1922
唐启华
原文出处:《文史哲》2009年第5期
摘要:旧俄于清末民初在华取得许多条约特权。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北京政府及东北
、新疆地方当局,于1917至1922年间相机收回大部分旧俄在华条约权益,造成既定事实
,为日后《中俄协定》苏联原则上放弃条约特权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北京
政府与东北、新疆地方当局的协力合作,值得注意。北京外交团担心条约权益受损,常
干涉中方的清理行动,北京政府虽作了部分让步,但在主权攸关部分,则能坚持立场。
藉由对北京政府清理旧俄条约权益之考察,可增进学界对北洋外交的理解,并可对苏俄
“主动”广自愿”放弃旧俄在华条约特权之旧说,作适度的修正。
关键词:中俄协定;不平等条约;外交档案;中外关系
以往学界多认为,旧俄(或称帝俄、沙俄)在华条约特权系苏俄“主动”、“自愿”放
弃,先于1919、1920年两度宣言,后在1924年5月《中俄协定》中正式承认:“将中国
政府与前俄帝国政府所订立之一切公约、...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kirklook (海日克星哈哈哈!),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政大牛人唐启华老师的论文! 北洋修约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3 18:27:14 2012, 美东)
北洋,乃至晚清的历史,是国共两党同时抹黑的重灾区。
现在发现,学界对这一段的真相清理做的越来越好了!
加油!
北京政府对旧俄条约权益的清理,1917—1922
唐启华
原文出处:《文史哲》2009年第5期
摘要:旧俄于清末民初在华取得许多条约特权。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北京政府及东北
、新疆地方当局,于1917至1922年间相机收回大部分旧俄在华条约权益,造成既定事实
,为日后《中俄协定》苏联原则上放弃条约特权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北京
政府与东北、新疆地方当局的协力合作,值得注意。北京外交团担心条约权益受损,常
干涉中方的清理行动,北京政府虽作了部分让步,但在主权攸关部分,则能坚持立场。
藉由对北京政府清理旧俄条约权益之考察,可增进学界对北洋外交的理解,并可对苏俄
“主动”广自愿”放弃旧俄在华条约特权之...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31
索達吉堪布仁波切的微博 8月15日最新開示
前段時間,我在五台山發願:一年半內念誦“大自在祈禱文”一萬遍。若有人想生生世
世與我一起聞思修行,順利成辦弘法利生事業,也可參與這次共修(念誦藏文、漢文皆
可)。http://t.cn/zWYIkrj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微博
http://www.weibo.com/suodj
《大自在祈禱文》念誦視頻
懷 業 時 語
──空樂赤電閃爍之光
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 著
堪布益西彭措 譯
心間不壞明點虹宮中,
覺空智慧了義文殊尊,
加持甘露喜宴利樂雨,
降入眾生大海願歡喜。
三學如意樹頂競綻放,
三信蓮花善緣之道友,
請聽淨心乳海中流出,
年邁大恩老父此心語。
我等善業願歌所招引,
聚於清涼雪山之聖地,
師徒不離趨入佛子行,
積資淨障修行我心語。
切莫偏袒執著各宗派,
造下毀壞自他捨法業,
修持有緣本尊之法門,
淨觀一切他宗我心語。
三界眾生皆為父母親,
當以大慈大悲平等護,
勿執自族親友他怨敵,
成苦眾生商主我心語。
正法精華即是此善心,
世法根本依賴利他行,
無愧諂誑惡行如毒棄,
護持高尚善規我心語。
今起我等師徒...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32
一、宣讲阿弥陀佛修法的原因
在关于临终诀窍的开示中曾讲过,当我们活着时,需要作一个选择:是期望往生莲花生
大师的刹土,还是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以便在中阴身或是临终时,能够一心
一意地再三祈祷,往生至自己选择的清净剎土。这种十分确定的渴望往生之心非常重要
,这就是今天讲阿弥陀佛修法的由来之一。
另外,阿弥陀佛修法对大多数人来说,原本就是非常重要的。已经证悟大圆满的人,或
者是修持密法已臻很高境界的人,不一定需要修阿弥陀佛的修法,因为他们即生便可以
成就,最晚在中阴之时也可以解脱,所以他们不会有来世,也就不需要选择往生的刹土
。但对其他人来说,往生极乐世界却是相当重要的。
从佛教历史上来看,即使是达到很高境界的龙树菩萨,最终也是去了极乐世界;像法王
如意宝那样的大圆满成就者,从表面上看,还是选择去往极乐世界。当然,这只是劝勉
后人要向往极乐世界的一种方便示现,对于法王如意宝等大成就者来说,去极乐世界或
是其他地方都是一样,哪里有度化众生的事业,他们就会到哪里去,不会有这样的分别
,但从表面上来看,是会有这样的选择。这也更突显了阿弥陀佛修法对一般修行人的重
要性。
因为此修法既没有深...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密宗行人如何修净土?
密宗行人如何修净土? [引用]
密宗行人如何修净土?
一、宣讲阿弥陀佛修法的原因
在关于临终诀窍的开示中曾讲过,当我们活着时,需要作一个选择:是期望往生莲花生
大师的刹土,还是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以便在中阴身或是临终时,能够一心
一意地再三祈祷,往生至自己选择的清净剎土。这种十分确定的渴望往生之心非常重要
,这就是今天讲阿弥陀佛修法的由来之一。
另外,阿弥陀佛修法对大多数人来说,原本就是非常重要的。已经证悟大圆满的人,或
者是修持密法已臻很高境界的人,不一定需要修阿弥陀佛的修法,因为他们即生便可以
成就,最晚在中阴之时也可以解脱,所以他们不会有来世,也就不需要选择往生的刹土
。但对其他人来说,往生极乐世界却是相当重要的。
从佛教历史上来看,即使是达到很高境界的龙树菩萨,最终也是去了极乐世界;像法王
如意宝那样的大圆满成就者,从表面上看,还是选择去往极乐世界。当然,这只是劝勉
后人要向往极乐世界的一种方便示现,对于法王如意宝等大成就者来说,去极乐世界或
是其他地方都是一样,哪里有度化众生的事业,他们就会到哪里去,不会有这样的分别
,但从表面上来看,是会有这样的选择。这也更...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34
如果一定要讨论双休,末学也把“答济群法师19问”中的第2问贴出来吧。其实这19问
基本都是最容易误解藏传佛教之问,推荐道友们看全文,则很容易明白,又避免有断章
取义之嫌。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
矛盾、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
能不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
而言...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35
庚二、(修安忍)分二:辛一、认嗔境;辛二、真修安忍。
辛一、(认嗔境):
不欲吾与友,历苦遭轻蔑,
闻受粗鄙语,于敌则反是。
我不乐意自己和亲友遭受痛苦,为他人轻蔑,听受当面的粗恶语与背后毁谤的卑鄙言词
,但是对于敌人却刚好相反。
在进入“真修安忍”前,我们要先对自己嗔恨境进行分析。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生嗔的
原因为他人“行我不欲”与“挠吾所欲”,该偈从不欲与所欲的对境上,再进行阐述。
有我执的凡夫众生,他们不希望、不乐意的对境,总括起来,不外乎有四种:历苦、遭
受轻蔑、闻受粗语、鄙语,而且由于众生强烈的我所执,他们对自己的亲友眷属,也不
希望遭受这四种不欲之境。如果自己和亲友遭受到这些不欲境,马上就会生起忧恼,大
发嗔恚。相反,有我执的凡夫,对仇敌有“敌对”、“相反面”的分别念,因而总是希
望敌人得到这四种不乐境,如果有人阻碍敌人遭受这些,他们也会因此而大发嗔恨。从
字面上解释本颂的内容,就是上述的八种不欲与四种所欲,共十二种嗔境。
再深入本颂的内容,详细地分析,有些讲义中说可分为三十六种不欲境与三十六种所欲
境。从不欲上分析,自己不欲历苦、遭轻蔑、闻受粗语与鄙语;不欲自己的亲友历苦、...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36
前言:
近日,有同修告知,在網上讀到消息,略謂:現代禪前同修張志成師兄,為「現代禪網
站」在1999年12月14日署名「張志成」寫的覆網友呂居士之文章〈現代禪對正覺同修會
蕭平實老師的基本看法〉一文,向他現在隨學的蕭平實先生當面表示懺悔;這一消息來
源並且提到該文是「他人借張志成的名義發表」(原文是「被人藉其名義著文評論平實
導師」)的,又說張志成的懺悔乃是經過長久的閱讀與反覆的思考而自覺前非的。(資
料原出處:「邁向正覺佛法論壇∕《正覺電子報》第57期∕《我的菩提路》第二輯即將
出版」,網址:http://www.mxzjnet.org/bbs/viewthread.php?tid=2607&extra=page%3D1)
聽到這樣的講法,心裡首先浮現的是覺得此中的邏輯頗為怪異。因為如果那篇文章真的
不是張師兄所寫的,那麼他何必為此向其新師父道歉呢?如果該文並非張志成原來的看
法,那麼他又何必經過長期的閱讀和反省才能形成其新的結論呢?如果張師兄原來就是
那樣想的,那麼他何必撇清關係,說那篇文章是別人借他的名字發表的呢?
為釋心中的疑惑,於是找到這篇文章重讀。讀後,益發覺得張師兄的懺悔...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3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真有美华半路出家信耶稣的吗?
我的意思是不承认有个制造和主宰万物的神。有神论宗教的神在佛教世界观里只是比较
高级的众生的一类,叫天人道,天人也有不同的层次,下面这篇挺好玩的,当奇谈看看
吧:
耶和華上帝也是個菩薩,現是欲界第六天的天主
原來基督教屬於欲界天
基督教教義基本上屬於修欲界天的善法
上帝並非大梵天王
上帝並非大梵天王,因為大梵天王居於色界,色界眾生並無男女之分。故上帝是居於欲
界中之欲界天。
耶穌基督是菩薩,居於天上,耶和華菩薩是第六欲界天的天主菩薩。
1.智慧之本源 箴言 08:22—31。在耶和華造化的起頭、在太初創造萬物之先、就有了
我。從亙古、從太初、未有世界以前、我已被立。沒有深淵、沒有大水的泉源、我已生
出。大山未曾奠定、小山未有之先、我已生出。耶和華還沒有創造大地、和田野、並世
上的土質、我已生出。他立高天、我在那裡.他在淵面的周圍、劃出圓圈、上使穹蒼堅
硬、下使淵源穩固、為滄海定出界限、使水不越過他的命令、立定大地的根基.那時、
我在他那裡為工師、日日為他所喜愛、常常在他面前踴躍、踴躍在他為人豫備可住之地
、也喜悅住在世人之間。
先要了解耶和華上帝是誰?耶和華上帝也是個菩薩,現是欲界第六天...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38
其实在附佛外道萧平实萧道长和他的弟子眼里,天下只有他一家是佛教,其他都是妖魔
鬼怪。
遍受大德斥、屡遭学人弃……我不破他,他必破我
——萧平实自诉内心文字辑录
◆其一:被萧某印证见道的弟子,因读月溪法师著作而否定萧某见解
末学原以为此生为当代诸佛子所应作者,已竟其功,乃竟突有一、二位已见道之同
修,因阅读已故某法师(月溪法师)著述而否定世尊正法,致使其怀疑,进而否定自己
所悟,欲于本心之外另觅本心。无数劫辛苦学佛参禅而得之见地,一朝弃舍,令人扼腕
叹息。
(——摘自《正法眼藏·自序》)
◆其二:萧某见解,被诸出家在家大师斥为梵我神我外道、为非佛法
三乘佛法俱说无我,然而无我之真实义,彼诸出家在家大师往往错会,便谓佛法无
我之理即是缘起性空、一切法空;若闻有人说有不空之如来藏,便诬指斯人为同于梵我
神我之外道,诽谤斯人所说法义为非佛法,诬谓斯人所弘传甚深微妙正法为不符原始佛
教正法。
(——摘自《我与无我·自序:出家人应袪除驼鸟心态》)
◆其三:萧某被藏密各宗、佛光山、慈济、法鼓山、中台山同声斥为外道
藏密各宗各派,以及法道同于藏密应成派中观的佛光山、慈济,法道同于藏密自续
派中观的法鼓... 阅读全帖
h*o
发帖数: 1035
39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亚他那修信经浅析
from http://www.fuyinwang.com/wenji/mushi/2010-03-18/592.html
(注:福音网、基督时代等网站应该是是异端张大卫(张在亨)共同体(含耶青,耶稣
青年会)的网
站,其内容请注意甄别。本文超长,建议慢慢看)
《亚他那修信经》之简介
旧约是以色列民信仰和生活的唯一标准,而耶稣的教训和使徒的著作则奠定了教会
的根基。两者
都是神的默示,组成了基督教惟一的经典------。分旧新两约,所有的基督教会则以此
为根基而得以
建立起来的。教会蒙召的目的就是要保守、解明、传扬、应用、翻译、广播、推介并维
护神的话——一
言以蔽之,是使得中之神的思想在各处被高举并时时胜过人的思想。
教会在前进的过程中,会面对各样的异端。不拘此异端偏左或偏右,教会都应该坚
决、清楚地陈
明神在中的真理是什么。所以,教会在她小的或大的会议中所发表的,就是按照、遵守
神真理的训
练,对某一特殊观点所发表的教训,就叫作信条与信经(Creed)。这样一来,真理在
中有了根基,
而在信的人方面则有了可接纳的公认信条与信经(Creed)。公认信条就成了所有信徒
的义务,更是
他...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第五章 修行的障碍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加入时间:2010-7-9 16:02:18  点击:148
第五章修行的障碍
十种障碍
住所家利养 ,众与业第五 ,旅行亲戚病 ,读书神变十。《清净道论.第三章.第29段》
障碍有两类:一类是比较外在的,即所谓的十种障碍;另一类是较为内在的,即所谓的
五盖。先,修行者应当破除十种障碍。以下十种障碍的陈述乃改编自《清凈道论》,只
是第十种(神变)另加了一些适合初学者的解释。《清净道论》的陈述是以出家修行者
为例所做的解释,在家修行者的情况可以据理类推。这十种障碍对有些人是障碍,对有
些人则不成障碍。前者
在修行时应以少事为妙,后者则能因不执取而不被障碍所束缚。
(一)住所1. 这并非对一切人都是障碍。对于热心从事于装修建筑等事的人,或在自
己的住所里喜好积储很多物品的人才是障碍。2. 有些人会因种种原因而对自己的住所
有种种的期望,并对住所的一切非常执取,对这样的人而言,住所自然成为障碍。
(二)家1. 「施主的家幸福,我也幸福」,如果像这样子和施主相亲相伴而住,对于
这样的人,家则成为障碍。2. 对于有些人,即使与父母亲同住,...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菩提心的修法
菩提心的修法
——索达吉堪布
顶礼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菩提心的修法若讲广一点,内容就比较多,但因为时间关系,我只是给大家略说。
大概在半年以前,我要求大家每天早上要观菩提心,时间最少是半个小时,可是我当时
比较忙,没有详细讲怎么样观修,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比较茫然。有些人早上起来之后
,想一想“我今天要帮助众生、利益众生”就可以了,有些人观到胜义菩提心的空性方
面去了,这种现象最近比较多,所以我今天简单介绍一下观修方法。
一、观修菩提心的必要性:
学过《入行论》等大乘论典的人都知道,在所有的修行当中,菩提心的地位举足轻重。
如果没有修成菩提心,一切显宗和密宗的修法功德不大,甚至很可能修偏了,所以首...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74
42
清净法师:朝圣楞严——《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缘起
南无阿弥陀佛!
各位法师慈悲,各位居士慈悲!今天是2013年12月24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二,是西
方的平安夜,也是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的圣诞,在这个吉祥的日子里,沙门释清净作为
天台宗第四十六世传人,非常欢喜和大家一起学习无比殊胜的《大佛顶首楞严经》,以
此方式来纪念祖师的丰功伟绩和深恩厚德。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今天能幸遇《大佛顶首楞严经》,完全是蒙智
者大师的缘起和恩德。智者大师(538—597) ,南朝陈、隋时代的高僧,后人尊称为东
土释迦,是中国天台宗的开宗祖师。
佛教传说《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来藏在龙宫,龙树菩萨至龙宫说法,见龙藏中有此
经,拜阅之下,叹为稀有,为利益阎浮提众生,便将全经默记在心,出龙宫后,将此经
记录下来,呈给国王,国王视之为稀有法宝,珍藏在国库中,禁止传到外国。
《楞严经》尚未传到中国之时,就已久负盛名了。公元580年印度的僧人来到中国
,拜访智者大师,谈到天台止观中“一心三观、圆融三谛、一念三千”的观点和印度的
《楞严经》中的意趣相符。智者大师一生弘扬天台止观,成就殊胜,自然对素未谋面的
《楞严...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3
首先声明,我一直以来对索达吉堪布是很尊敬的,以为索达吉堪布是一位了不起
的真正的大法师。
尊敬的索达吉堪布在与济群法师探讨关于双修的问题时,为了证明双修的正
当,而提出许多论据,认为佛陀即使是在显教中也曾开许双修,或者说开许淫欲。
文章节选如下:
【 《律藏》中就记载了这么一个公桉:
有一阿罗汉名为色迦桑目,她原本是一普通女众,后通过修法而得阿罗汉果。在其
显现为得果比丘尼时,未生怨王与她行邪淫,但因她早已断除了贪欲之心,故在整个过
程中未有丝毫出自个体贪心指使下的乐受。释迦牟尼佛后来说她尽管身为比丘尼,但因
未生真实贪心之缘故,所以并不能将其行为判定为破戒。不仅对阿罗汉作了如是开许,
《律藏》中还记载了一个已断除了欲界贪欲的出家人,尽管也与人行过邪淫,但释迦牟
尼佛依然没有将他的行为指斥为破戒,因他也无有丝毫贪爱故。这个出家人还仅仅只是
断除了欲界贪欲,但佛陀亦对他的行为作了开许。
大乘经典中再次对未被贪心所摄的所谓破戒之淫行作了相应开许,这方面的一个最
典型的例子来自佛祖释迦牟尼佛。
据一些大乘经论记载,释迦牟尼佛有一世曾转生为婆罗门子星宿,他...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44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四)
卷四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世尊常推说法人中。我为第
一。今闻如来微妙法音。犹如聋人。逾百步外。聆于蚊蚋。本所不见。何况得闻。佛
虽宣明。令我除惑。今犹未详。斯义究竟无疑惑地。世尊。如阿难辈。虽则开悟。习
漏未除。我等会中登无漏者。虽尽诸漏。今闻如来所说法音。尚纡疑悔。世尊。若复
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皆如来藏。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
第迁流。终而复始。又如来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世尊。若
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则不生。复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虚空。不相陵灭
。世尊。地性障碍。空性虚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而我不知是义攸往。惟愿如来
。宣流大慈。开我迷云。及诸大众。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钦渴如来。无上慈诲。
尔时。世尊告富楼那。及诸会中。漏尽无学。诸阿罗汉。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
义中。真胜义性。令汝会中定性声闻。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皆获
一乘寂灭场地。真阿练若。正修行处。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富楼那等。钦佛法音。默然承听...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5
本文较长,能看到,就是缘份,请一定珍惜在这个急躁时代的珍贵开示,让自己的心静
下来,请一定耐心读完,阿弥陀佛。
———————————
——这个世界是你自己的一个概念,所有的概念都是脆弱的。
——当你认为一个人是具备了慈悲的,另一个人是接受慈悲的,你自然就已经产生了高
下的分别。这种慈悲是宗教式的慈悲,当然,它也是很有力量的,但是这种慈悲要让你
成佛的话恐怕不太容易,因为真正的慈悲是平等。
——当我们希望一切众生都能成佛的时候,这种心态就是菩提心,它很有效。
——当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在他的见解里,在他的概念里,所有的众生都成佛了。
——真正的涅槃是不太受欢迎的。当你真正达到涅槃的时候,你证悟了空性,你失去了
一切可供参考的东西,不再有任何参考点,请记住这点。
——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打破所有的参考点,那就是成佛,因为佛教徒认为,只要
有一个参考点,你就会和它比较、和它竞争,你就会希望达到它,或者希望避免它,无
论哪种情况,都是造作,而任何的造作都是痛苦。
修心七支法要—-宗萨钦哲仁波切
基本上我没有什么新的话要讲,要讲的都是那些佛教的老东西,旧的很简单的东西。我
们要用的这本书是...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第一章 定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加入时间:2010-7-9 16:05:07  点击:189
第一章定
定的基础
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有勤智比丘,彼当解此结。《清净道论.第一章.第1段》.
现在我们要开始走上一条正道――培育内心宁静安详之道,亦即一般所说的「定」。在
佛法的修学上,这是我们称为「心清净」的道路。这条道路唯有「住戒」或「立足于戒
」的人才能履行。为什么呢?因为只有立足于戒的人才能无愧于心。唯有以一颗坦荡无
愧的心,你才能顺利地培育定力。因此,如果我们真心要培育定力的话,就应当稳固地
建立起自己的戒行。什么是「戒」呢?扼要地说:不作诸恶,实践善行,清净自心,是
诸佛教。《法句经.第183偈》在这首偈中有三项要点,其中前两点是戒的范畴:一、
不作诸恶――身业方面: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语业方面:不妄语、不两舌、不恶
口、不绮语;意业方面:不贪婪、不瞋恨、不邪见。二、实践善行 ――身业方面:救
护众生、布施、贞洁;业方面:诚实语、和合语、柔顺语、利益语;意业方面:出离、
慈爱、正见。三、清净自心――当一个人具备了不作诸恶与实践善行的基础之后,他应
该进一...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一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一
亦名禅那理行诸诠集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禅源诸诠集者,写录诸家所述,诠表禅门根源道理。文字句偈,集为一藏,以贻后代。
故都题此名也。禅是天竺之语,具云禅那,中华翻为思惟修,亦名静虑,皆定慧之通称
也。源者是一切众生本觉真性,亦名佛性,亦名心地,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称
为禅那。此性是禅之本源,故云禅源。亦名禅那理行者,此之本源是禅理,忘情契之是
禅行,故云理行。然今所集诸家述作,多谈禅理,少谈禅行,故且以禅源题之。今时有
但目真性为禅者,是不达理行之旨,又不辨华竺之音也。然亦非离真性别有禅体。但众
生迷真合尘,即名散乱。背尘合真,方名禅定。若直论本性,即非真非妄,无背无合,
无定无乱,谁言禅乎?况此真性非唯是禅门之源,亦是万法之源,故名法性。亦是众生
迷悟之源,故名如来藏藏识(出楞伽经)。亦是诸佛万德之源,故名佛性(涅槃等经)
。亦是菩萨万行之源,故名心地(梵网经心地法门品云,是诸佛之本源,是菩萨道之根
本,是大众诸佛子之根本)。万行不出六波罗蜜,禅门但是六中之一,当其第五,岂可
都目真性为一禅行哉?然禅定一行最为神妙,能发起性上无漏智慧,一切妙用,万德万
...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8
宗萨钦哲仁波切珍贵开示
本文较长,能看到,就是缘份,请一定珍惜在这个急躁时代的珍贵开示,让自己的心静
下来,请一定耐心读完,阿弥陀佛。
———————————
——这个世界是你自己的一个概念,所有的概念都是脆弱的。
——当你认为一个人是具备了慈悲的,另一个人是接受慈悲的,你自然就已经产生了高
下的分别。这种慈悲是宗教式的慈悲,当然,它也是很有力量的,但是这种慈悲要让你
成佛的话恐怕不太容易,因为真正的慈悲是平等。
——当我们希望一切众生都能成佛的时候,这种心态就是菩提心,它很有效。
——当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在他的见解里,在他的概念里,所有的众生都成佛了。
——真正的涅槃是不太受欢迎的。当你真正达到涅槃的时候,你证悟了空性,你失去了
一切可供参考的东西,不再有任何参考点,请记住这点。
——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打破所有的参考点,那就是成佛,因为佛教徒认为,只要
有一个参考点,你就会和它比较、和它竞争,你就会希望达到它,或者希望避免它,无
论哪种情况,都是造作,而任何的造作都是痛苦。
修心七支法要—-宗萨钦哲仁波切
基本上我没有什么新的话要讲,要讲的都是那些佛教的老东西,旧的很简单的东...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9
本文较长,能看到,就是缘份,请一定珍惜在这个急躁时代的珍贵开示,让自己的心静
下来,请一定耐心读完,阿弥陀佛。
———————————
——这个世界是你自己的一个概念,所有的概念都是脆弱的。
——当你认为一个人是具备了慈悲的,另一个人是接受慈悲的,你自然就已经产生了高
下的分别。这种慈悲是宗教式的慈悲,当然,它也是很有力量的,但是这种慈悲要让你
成佛的话恐怕不太容易,因为真正的慈悲是平等。
——当我们希望一切众生都能成佛的时候,这种心态就是菩提心,它很有效。
——当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在他的见解里,在他的概念里,所有的众生都成佛了。
——真正的涅槃是不太受欢迎的。当你真正达到涅槃的时候,你证悟了空性,你失去了
一切可供参考的东西,不再有任何参考点,请记住这点。
——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打破所有的参考点,那就是成佛,因为佛教徒认为,只要
有一个参考点,你就会和它比较、和它竞争,你就会希望达到它,或者希望避免它,无
论哪种情况,都是造作,而任何的造作都是痛苦。
修心七支法要—-宗萨钦哲仁波切
基本上我没有什么新的话要讲,要讲的都是那些佛教的老东西,旧的很简单的东西。我
们要用的这本书是...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50
2013年1月19日 伦敦
圆利(英国蒋莉)
2013年新年伊始,1月19日的这一天,迎来了伦敦入冬后的第一场大雪,也终于盼来了
我等待许久的英国菩提学会实体共修讲座!这是2013年的第一次实体共修,恰逢农历十
二月初八,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日,多好的缘起啊!
我正式开始接触佛法并加入菩提学会学习才3个月的时间,来参加实体共修这才是第4次
。这短短的3个月学佛的时间里,从以前的完全不懂佛法,到了解六道轮回,到探索人
的何去何从,到相信因果不虚,到找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这个过程一点一点开启我
心灵的大门,可以说颠覆了我出生30多年以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我进入到另一个世
界。凭着对佛法的欢喜心和信心,我皈依了三宝并开始系统闻思佛法。每天都会有一些
新的感悟,也体会到我的心境在一点点提升。早就听说菩提学会的辅导员圆亚师兄为这
一天的共修,精心准备了一堂主题为《佛教的幸福人生观》的讲座,我是怀着无比期待
和兴奋的心情盼望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希望能尽快听到佛教如何来解读幸福人生观的
开示!为了让更多的人也能听到这么好的内容,我还约了其他6位新朋友与我一起来参
加了这次共修讲座。
《...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