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义疏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C**********y
发帖数: 416
1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历代教会信条精选
历代教会信条精选——韦斯敏斯德信条
自伊利莎白女王一世以来,英国圣公会成为主教制,就是由女王直接委任主教治理
地方教会,并在公共崇拜中遗传许多天主教的礼仪,此举引起许多改革的新教徒的不满
,这群忠于改革的人就是当时的清教徒。在1643年,查理士(Charles)当政之时(162
5~1649),当时议院的议员以请教徒居多,他们期盼以清教徒改革原则重整英国教会,
于是在韦斯敏斯德文教堂召开了一个大型的议会,与会人士有121位牧师, 30位议院的
议员,及8位列席的苏格兰代表。对于教会应采取的体制,人人看法不同,而以赞成长老
制者居多:在神学的立场上,大家则一致认同加尔文的观点,否定阿民念派及罗马天主
教。
经过三年的讨论,议会于1646年12月完成了韦斯敏斯德信条,供日后议院及议会之
用。信条的内容完整、精确、简洁、平衡,每一个句子都经过小组的讨论及公开的辩论
,参与者阵容之坚强也属罕见。信条于数个月后加入圣经的章节引证,是年六月得到议
院的批准。
虽然在英国此信条所获得的公认只到1660年,但它深受情教徒的爱戴,在苏格兰也
为议会及议院所接纳;后来随着新大陆的移民而传入北美洲,是在英、...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2
第二节 “八识”说与“唯识无境”
唯识宗思想体系的基本命题是“万法唯识”、“唯识无境”。从哲学角度考察,此“识
”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万物得以存在的本体依据。正因为除了“识”的“分别”功能
及“变现”过程之外,并无真实的、实在的“外境”存在,因此,“唯识无境”方可以
成立。那么,这一妄识本体又是如何变现出现象世界呢?从唯识学的总体加以把握,大
致有两种密切相关的思路,即“识变说”和“种子熏习说”。此两种理路目标均指向“
唯识无境”如何可能成立。仔细辨析,“识变说”较偏重于论证本体与现象的关系,“
种子说”则兼顾染净诸法的生起与还灭。而中土的玄奘、窥基则在此基础上补充了“三
类境”说给予深化。
一、八识
与其它佛教宗派持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说不同,唯识宗在“心法”问题上
,持独特的“八识”立场。唯识宗所言之“八识”均指众生之“心”。不过,依其功能
差别而有三类之别,“第八名心,集诸法种,起诸法故;第七名意,缘藏识等,恒审思
量为我故;余六名识,于六别境粗动间断了别转故。”[①]心、意、识中,第八识是本
识,即识体,其余七种皆由第八识转生,故称转识。唯识宗认为,世间万物作为虚假不... 阅读全帖
r****p
发帖数: 1854
3
☆─────────────────────────────────────☆
msgc (为了下一代免遭变态残害) 于 (Sun Nov 10 11:37:11 2013, 美东) 提到:
满清王朝――驰骋在历史逆行道上的特快列车
发表于 2010-09-01 和 09:40:30 | 作者: 向海的风 |
近来,由“改革家”李鸿章引发了不少辩论,为李鸿章叫好者、鸣冤叫屈者不少。闲来
一直在思考,笔者认为,李鸿章卖国的帽子是断然不能摘掉的。
诚然,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很特别很重要的人物,他倡导的“洋务运动”在一
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工业的发展,但作为那段历史的制造者之一,李鸿章软弱卑的劣行
径正是腐朽的满清王朝的缩影。很多文章为李鸿章翻案,还摆出一幅教训人的架势,说
什么在那个历史时代,李鸿章已经做的够好了,李鸿章很无奈,不过是慈禧太后的替罪
羊而已… …还有大力吹捧李鸿章外交才干的,称其为“东方的卑斯麦”,据说卑斯麦
先生闻听此言,不以为然的说道“幸亏我不是西方的李鸿章” … …呵呵,这些文章还
是有些水平的,作者还知道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论历史人物,但这些文... 阅读全帖
S*******s
发帖数: 13043
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国家教育委员会 广播电视部
关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通知
(1985年12月27日)
普通话审音委员会曾于1957年到1962年分三次发表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
,并于1963年辑录成《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以下简称《初稿》)。
《初稿》自公布以来,受到文教、出版、广播等部门广泛重视,对现代汉语的语音
规范和普通话的推广起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语言的发展,《初稿》中原审的一些词
语的读音需要重新审定;同时,作为语音规范化的标准,《初稿》也亟需定稿。因此在
1982年6月重建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进行修订工作。
这次修订以符合普通话语音发展规律为原则,以便利广大群众学习普通话为着眼点
,采取约定俗成、承认现实的态度。对《初稿》原订读音的改动,力求慎重。
修订稿经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视部审核通过,决定
以《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名称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文教、出版、广播等部门及
全国其他部门、行业所涉及的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标音,均以本表为准。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说 明
...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797
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蝶恋花·答李淑一韵部韵脚
第四部
平声 【六鱼】【七虞】通用
【六鱼】鱼余书初庐虚疏居如渠车[jū]舒除锄舆裾蔬闾墟徐驴渔胥梳储予[yú,我也
。]蕖诸欤嘘躇蜍摅琚旟祛玙樗猪蘧狙菹歔趄[jū]誉[动词]篨蛆与[yú,同欤。]袪潴
畲纾榈淤胪疽妤鶋苴[jū]帤雎蒢沮①且[jū]茹铻据[jū,拮据。]砠魖璩涂②綀磲箊
畬[yú]挐鴽袽滁屠③醵呿籧[qú]驉伃䃴䈝舁藷龉谞苎瘀摴鴡腒蝑藘阹槠
蒘蝫蜛橥蕠淭鵌艅狳楈崌匷憈椐雓俆於鉏洳[音如。水名,在南郡。]衙④鐻⑤筎瑹稌筡
伹唹疋[shū]岨揟侞劯曥桇櫖嬩籅涺硢蒣蕏耝紶螶蚷鱋鮽邚鵨抾飷坥偦鷠麆璷娪捓謯藇
[xū,又以诸切,音余。芞藇,香草。]捈豦郚豠捒魼爈湑[xū]
注:
①沮:古水名。在今陕西省。《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子余切,音
苴。水名。《说文》:水出汉中房陵,东入江。《水经》:“沮水出东汶阳郡沮阳县。
”又《前汉•地理志》:“武都郡沮县沮水,出东狼谷。”《水经注》:沔水一
名沮水。又漆沮,二水名。《书•禹贡》:“漆沮既从。”《诗•大雅&#
8226;緜》:“自土沮漆。”《水经》:“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6
来自主题: Working版 - 我为什么要离开新京报?
2017年9月1日,最后一次签完新京报书评周刊的版,我就彻底熔断了自己的媒体生涯,
也从此真正熔断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解甲回家,扮演一个家庭煮男的角色,从此安心于
给女儿买菜做饭。
我这辈子,职业生涯自1989年7月起,28年,归纳起来无非就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在高
校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另一个就是在媒体行业服务。
第一件事,拿了个讲师职称,自此,我再也没有参与评定过任何职称,讲师成了我职业
生涯曾经拥有的最高职称。当然如今做不了了,也不会再去做了,尽管我偶然还会翻翻
马克思的一些作品,敬佩于他老人家的真知灼见。
第二件,自1994年借调到新闻出版署工作,迄今23年,一直在广义上的媒体行业服务,
走南闯北,换过不少工作,也博了些虚名,在别人眼中可以收割剩余价值的时候,却断
然与这个行业割袍断义,年过半百,从此回家相妻教女,选择新生活。
年轻人辞职换工作很正常,我这一辈子,换过很多工作,从离开体制开始,都是裸辞。
这个年龄(50岁)的时候,选择离开职场,需要别人想象不到的勇气。
我上有老下有小,老人年纪都大了,孩子还正上中学,夫妻俩身体也不是很好,需要足
够的收入养家糊口,维持相对有尊严的...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1257
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游记】合肥包公园包公陵
这块墓碑我没看是什么年代的,如果原包公陵有墓碑,应该不会在文革早期幸存下来。
所以这个墓碑应该是80年代刻的。背面我没看。
墓志铭应该在北宋末年就被金兵毁坏了。包氏后人把碎成六块的墓志铭埋在迁葬的小墓
,1973年出土,现在藏于安徽博物馆。
能读的文字就这样:
宋故枢密副使、朝散大夫、给事中、上轻车都尉、东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
封肆佰户、赐紫金鱼袋、赠礼部尚书、谥孝肃包公墓志铭并序。
枢密副使、朝散大夫、左谏议大夫、骑都尉、濮阳县开国子、食邑伍佰户、赐紫金鱼袋
吴奎篆。
朝奉郎、尚书屯田员外郎、知国子监学兼篆石经、同判登闻鼓院、上骑都尉、赐绯鱼袋
杨南仲书,甥将侍郎、守温州里安县令文勋篆盖。
宋有劲正之臣,曰“包公”。始以孝闻于州闾,,及仕,从□□□□□□□□□立于时
,无所屈。□举有名效,其声烈表爆天下人之耳目,虽外夷亦服其重名。朝廷士大夫达
于远方学者,皆不以其官称,呼之为“公”。□□□□□□□□□□其县邑公卿忠党之
士,哭之尽哀。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闻于衢路。□相属也。公讳拯,字希
仁,庐州合肥人。天圣五年进士甲科,初命大理评事,知建昌县。时皇考刑部侍郎家居
... 阅读全帖
G********l
发帖数: 115
8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聊斋两篇:野狗与笑之以鼻
居然没狗到。。。只好自己打,错字,正体->简体字转化错误,包涵一下。。。
《梁书》:帝姓萧,讳衍,字叔达,谥曰武。按:帝少笃学,洞达儒玄,虽万几多务,
犹卷不辍手,所著《周易讲疏》及《六十四卦》、《二系》、《文言》、《序卦》等义
,《乐社义》、《毛诗问答》、《春秋问答》、《尚书大义》、《中庸讲疏》、《孔子
正言》、《老子讲疏》,凡二百卷。韵语之外,湛深经术如此。
这个publication list可信么?刚看到时还蛮震撼。。。
G********l
发帖数: 115
9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聊斋两篇:野狗与笑之以鼻
居然没狗到。。。只好自己打,错字,正体->简体字转化错误,包涵一下。。。
《梁书》:帝姓萧,讳衍,字叔达,谥曰武。按:帝少笃学,洞达儒玄,虽万几多务,
犹卷不辍手,所著《周易讲疏》及《六十四卦》、《二系》、《文言》、《序卦》等义
,《乐社义》、《毛诗问答》、《春秋问答》、《尚书大义》、《中庸讲疏》、《孔子
正言》、《老子讲疏》,凡二百卷。韵语之外,湛深经术如此。
这个publication list可信么?刚看到时还蛮震撼。。。
a***n
发帖数: 1993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华严一乘十玄门
华严一乘十玄门
大唐终南太一山至相寺释智俨撰承杜顺和尚说
明一乘缘起自体法界义者,不同大乘二乘缘起,但能离执常断诸过等。此宗不尔,一即
一切,无过不离,无法不同也。今且就此华严一部经宗,通明法界缘起,不过自体因之
与果。所言因者,谓方便缘修体穷位满,即普贤是也。所言果者,谓自体究竟寂灭圆果
,十佛境界,一即一切。谓十佛世界海及离世间品,明十佛义是也。
问:文殊亦是因,人何故但言普贤是其因人耶?
答:虽复始起发于妙慧,圆满在于称周。是故隐于文殊,独言普贤也。亦可。文殊普贤
据其始终,通明缘起也。今辨此因果二门者,圆果绝于说相,所以不可以言说而辨。因
即明其方便缘修。是故略辨也。
问:不思议法品等亦明果德,何故得于因门说耶?
答:此等虽是果德,对缘以辨果,非是究竟圆寂之果。是故与因同一会说也。今约教就
自体相,辨缘起者于中有二。一者,举譬辨成于法;二者,辨法会通于理。所言举譬辨
者,如夜摩天会菩萨云集品说云,譬如数十法增一,至无量,皆悉是本数智慧故差别也
。今举此十数为譬者,复有二门。一,异体门;二,同体门。就异体门中复有三。一者
,一中多,多中一。如经云,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展转生非...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顿悟大乘正理决
摩诃衍撰 (依据敦煌本辑校)
问曰:今看心除习气,出何经文?
谨答:准佛顶经云:一根既反源,六根成解脱。据金刚经及诸大乘经皆云:离一切
妄想习气,则名诸佛。所以令看心,除一切心想妄想习气。
问:所言大乘经者,何名大乘义?
答:楞伽经曰:缘有妄想,则见有大小乘,若无妄想,则离大小乘,无乘及乘者,
无有乘建立,我说为大乘。
第一问:或有人言,佛者无量多劫已来,无量(一九)功德,智聚圆备,然始成佛
;独离妄想,不得成佛。何以故?若只离(二〇)妄想得成佛者,亦不要说六波罗蜜,
十二部经,只合说令灭妄想,既若不如是说,于理相违。
答:一切众生,缘无量劫已来,常不离得三毒烦恼,无始心想习气妄想,所以流浪
生死,不得解脱。准诸法无行经上卷云:若一切法中,除却其心缘相不可得故,是人名
为已得度者。又金刚三昧经云:佛言一念心动,五蔭俱生,令彼众生,安坐心神,住金
刚地,既无一念。此如如之理,具一切法,又金光明经第二云:一切烦恼,究竟灭尽。
是故法如如,如如之智,摄一切佛法。又楞伽经第二云:但离心想妄想(二一)㈨则诸
佛如来法身不思(二二)议智慧,自然显现。又法身即顿现,示报身及以化身。又诸法
无行经:佛...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学佛务必从根本上著手
<学佛务必从根本上著手>
学佛务从根本上着手,否则尽是外道魔业,反加生死,入手即须谨防,此责任全在
于师,不可因其初学而误之也。根本者,心地法门也,宗下直证法之可 贵,在使学人
勿远绕圈子,直下荐取,说悟就悟。本来众生是佛,因迷而成众生,一醒遂又是佛,所
以本极容易。奈无始无明所覆,如荡子狂迷外走,不生厌心,即 不肯回家。佛祖种种
言说引导,只是引其自觉,遂成为教;一闻即悟而归宗者为顿;久教始觉而求归宗者为
渐,是人的因缘利钝问题,于法无顿渐也。迷在自心,悟 亦在自心,成佛成众,亦在
自心,入生死,出生死,亦在自心。离自心更有何事可说,离自心而谈宗说教,正如画
饼充饥,万年不饱。故知心地法为根本也。
学佛只是学成个佛的意境,意境一著实即成六道,一空灵即成佛。凡一切经论言句
只是要你心境空灵不离一切。不著一切,所谓“若人欲知佛境界,当净其 意如虚空。
远离妄想及诸取,令心所向皆无碍”。世人处处自碍,所以入生死而不觉,“当净其意
”四个字何等简捷了当,哪有许多言句理论。且道“其意”是谁的 意,“当净”是谁
的事业,为师的且勿先...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往生善趣与解脱生死
我们要继续探讨三士道的建立,是否符合佛法的正义?《广论》三士道的下士道
与中士道,是希求来世善趣安乐与解脱生死。可是正确的佛法中,让我们能够往生善趣
,甚至最后证得解脱,最简单也最为首要的方法就是断除三缚结,也就是要证解脱道的
初果;从往生善趣到解脱生死,这其实是除灭烦恼的过程,烦恼的减少就是福德的增加
,烦恼减少可以让众生往生人天善趣,烦恼深厚的众生,福德相对的也比较少,也就会
下堕三恶道。因此烦恼的内容,应该要清楚地告诉众生;什么是烦恼?烦恼的作用是什
么?也要告诉众生清楚,若是不让众生清楚烦恼的内涵,想要让众生往生善趣,甚至最
后能够证得解脱,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解脱道上,所谓的烦恼,是会障碍出离三界生死的心行,这些都叫作烦恼。烦恼
有见惑、有思惑,见惑是见道所断的烦恼,也就是三缚结;思惑是修道所断的烦恼,也
就是对三界的一切贪爱。三缚结是三种烦恼,首先是我见,又称萨迦耶见,其次是戒禁
取见,第三是疑见;众生要解脱生死,首先就是必须断除三缚结。我见,就是把五阴当
中的某一阴,或是部分的特性,认定为真实常住不灭的我,这种见解就是我见;戒禁取
见,就是对于真正的解脱不... 阅读全帖
l*******g
发帖数: 286
14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一个帖子引发的... 置顶至今 整500年
谢谢!今天正好读到介绍马丁路德的文章,如下。
一、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有无数曾经令千百万人激动不已的人物,但在死后若干
世纪仍能令千百万人激动的人物,数目就少得多了。马丁•路德无疑是这少数人
之一。
路德令他的同时代人激动不已,以致激起了许多国家链锁反应般的大革命,以致造成了
从政治经济到思想文化的诸多领域的大变革,靠的是什么?众所周知,靠的就只是他心
里所想的、口头所说的、笔下所写的。在他生活的15、16世纪之交,在后来受到他猛烈
震撼的西欧大地上,教会的腐败比比皆是,社会的不公触目惊心,同时,绝大多数人却
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因为他们不曾“敢于运用自己的头脑”,好好想一想这些现象的
根源究竟何在,当然也就提不出改变现状的强有力的根据。
然而,路德不但想了,而且想到了最深处,想到了事情的本源;他也不但说出了他所想
的,而且冒着被处死的危险,说出了改变现状的根据,不但对王侯将相们坦率直言,而
且对村夫市民们大声疾呼;他还不但写下了他的所思所想,而且所表达的思想之博大精
深,所投入的情感之热烈澎湃,所运用的文辞之简洁痛快、酣畅淋漓,使有幸读到的人
们如此激动,如此热心于翻...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15
☆─────────────────────────────────────☆
fengqi (道听途说) 于 (Wed Jun 29 22:11:21 2011, 美东) 提到:
呵呵,看了无知的人转东西,俺正好有兴趣就顺便说说这个争议中的曹操徐州屠城吧。
俺先把讨论的史料都转过来,然后再分析。
三国志武帝本纪:
1、(初平)四年春,军鄄城。荆州牧刘表断术粮道,术引军入陈留,屯封丘,黑山馀
贼及於夫罗等佐之。术使将刘详屯匡亭。太祖击详,术救之,与战,大破之。术退保封
丘,遂围之,未合,术走襄邑,追到太寿,决渠水灌城。走宁陵,又追之,走九江。夏
,太祖还军定陶。
(谦与)下邳阙宣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徐州牧陶谦与共举兵,取泰山华、费,略任
城。秋,太祖征陶谦,下十馀城,谦守城不敢出。
2、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
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裴松之注:世语曰:嵩在泰山华县。太祖令泰山
太守应劭送家诣兗州,劭兵未至,陶谦密遣数千骑掩捕。嵩家以为劭迎,不设备。谦兵
至,杀太祖弟德于门中。嵩惧,穿后垣,先出其妾,妾肥,不时得出;... 阅读全帖
J********a
发帖数: 5208
1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我觉得最牛逼的人还是班超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
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
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
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
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其后行诣相者,曰:“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
”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久之,显宗问固
:“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后坐事
免官。主
鸹饕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
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惧使西域。古
褚獗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
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待胡诈之曰
:“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
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
使到裁...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乾隆《哨鹿图》,郎世宁绘
明朝那些事儿 2018-06-18 07:11:06
乾隆《哨鹿图》,郎世宁绘
1、文人煽颠
四川有个文人,献诗成都知府:「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鼓动四川
割据独立。成都知府赶紧上报朝廷。宋仁宗说,「老秀才要官耳,不足治也。给他个小
官。」
六百年后,又有一个叫曾静的文人,鼓动川陕总督岳钟琪反清,结果雍正掀起一场
文字狱,然后,乾隆将那曾静咔嚓掉了。
2、大臣密奏
宋真宗问宰相李沆:「一些大臣有密启,为什么你没有?」李沆说:「臣有公事则
公言之,何用什么密奏?搞密奏者非谗即佞,我深为厌恶,岂可效尤?」
到了清代,官员则以获得密奏之权为荣,浙江布政使请求雍正:「藩臬皆赐折奏,
仰恳圣恩,赐臣一例用折」。获准,像狗一样兴奋得直摇尾。
3、君主逼格
宋朝的仁宗皇帝似乎没什么主见,政事无论大小,都交给廷臣公议,议出一个结果
来再施行。所以时人说仁宗「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
清朝的乾隆非常有主见,什么事都由他说了算,又识武功、打仗、杀人、写诗(看
到名画文物就题烂诗)、泡妞、制造文字狱,啥都懂,自号为「十全老人」。
4、伶人问政
宋徽宗时,有伶人演滑稽戏,讥讽宋朝的福利政策导致「百...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18
必记本
无论从史料、小说还是电视剧,都可以看到一个令人震惊又难以相信的事实:宋朝的中
国人和清朝的中国人,素质、性格、品性,甚至是外貌和人性,都已经不一样…
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巅峰,经济发达,文化璀璨,政治氛围宽松,是中国古代史
上最发达的朝代。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异族统治,专制的最顶峰,这个王朝有所谓的“千古一帝”
,但从此也让中华文明极速衰落,以至于受到西方100多年的欺辱,所以现在才要逐渐
复兴。
通过两个王朝不完整的比较,尤其是拿出细节比较之后,“必记本”发现,宋朝皇帝比
较温和讲道理,清朝的皇帝却非常强势,强势到蛮横的地步。
总之,差距实在太大了!
一起来看看宋朝和清朝的18个细节对比。
一、皇帝怎么对待文人?
宋朝年间,四川有个文人,献诗成都知府:“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鼓
动四川割据独立。
成都知府赶紧上报朝廷,宋仁宗说,“老秀才要官耳,不足治也,给他个小官。”成都
知府照办。
六百年后的清朝,又有一个叫曾静的文人,鼓动川陕总督岳钟琪反清,结果雍正掀起一
场文字狱;而且,乾隆将那文人曾静的脑袋活活砍下来了。
二、如何对待大臣密奏?
宋朝年间,宋真宗... 阅读全帖
v****i
发帖数: 779
19
佛教经典中真正的“法轮”是怎样的?
法轮,是佛教用语。
在佛教经典中,“法”是梵文dharma的意译,音译为达摩。原指“护持人间行为的
规范”,又指价值、真理、规则、品德、属性、存在,为通于一切之语。在佛教密宗,
“轮”是“圆轮具足”的略称,梵文mandala的意译,音译为曼陀罗,指本质、精髓。
由此可见,从语源上分析,佛典中的“法”、“轮”二字意为真理、精髓。它们是“形
而上”的本源之道,而不是“形而下”的器用之术。
在佛典中,法轮是佛法的别称。佛教认为释迦牟尼的教法能息灭烦恼,摧伏怨敌,
犹如转轮王转动轮宝(战车的神化)摧破山岳一样,并认为佛法不停滞于一人一处,辗
转相传,犹如坐轮,所以称为法轮。
“转轮圣王手持宝轮,空中无碍;佛转法轮,一切世间天及人中无碍无遮”(《大
智度论》卷二十五)。据《四十二章经》记载,释迦牟尼“于鹿野苑中,转四谛法轮,
度憍陈如等五人而证道果。”
法轮是梵文dharma-cakra的意译,指佛教的真理之轮。法轮又称梵轮,梵是清净之
意。佛法是清净法,所以称为梵轮。“佛转法轮,或名法轮,或名梵轮”(《智度论》
卷八)。在佛教理论中,佛之说法即法轮转起,可使... 阅读全帖
f**z
发帖数: 186
20
“束脩”在古代都有哪些意思?
束脩一词虽然古老却并不冷僻,今人常有提起并训解为学费。古人也讨论束脩。但
话题重点不在学费,而是考辨其词义多解以及缘由。仅本人所阅古籍文献,束脩一词存
有四解。一为贽礼,即学费。二为年龄,即十五岁男子。三为修饰,即束带装饰。四为
检束修德,自我约束。
“束脩”一解
束脩一词早见于经书,以《论语.述而篇》与《礼记.少仪》中两句话较为流行。《
论语》云:“子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宋儒朱熹注云:“脩,脯也。十脡为
束。古者相见,必执贽以为礼,束脩其至薄者。”(《四书章句集注》)脯就是干肉,
脡是干肉量词。十脡儿干肉为一束,故曰束脩。朱子认为此束脩是古人见面礼中较轻者
,以小礼聊表敬意而已。《礼记》云:“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汉儒孔安国
注云:“束脩,十脡脯也。”乘壶酒之乘为数词,即四壶酒。束为肉脯数量词,十条肉
脯为一束。此十条肉脯说最流行,可算“束脩”一解。
“束脩”二解
“束脩”不仅载于经书,汉代以后又常见史书。《汉书.王莽传上》:“窃见安汉
公自初束脩,值世俗隆奢丽之时。”这句话是大司徒陈崇称颂王莽所言,安汉公即王莽
。唐儒颜师古注云:“束... 阅读全帖
g*****7
发帖数: 111
2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八一下《紅樓夢》的作者與寓意
放着正路,你不走,偏要站牛角尖.你好好仔细读读, 不要先入为主.
再给你补几点. 对了, 这用的方法都是以考据的方法. 我不会贴图片, 就把图片略了.
另外, 这不是我的研究成果,是一位朋友的.
袁枚大家都不陌生,谈论红楼都不会漏掉这个人,《随园诗话》更是家喻户晓,乾隆四
年,24岁的袁枚中了进士,乾隆十三年在南京买下随园,从此也就不再为官,以论著诗
文为追求,在随园生活近半个世纪。随园是随赫德旧园,随赫德就是当年接管曹家的江
宁织造一处园林。所以袁枚对红学来说,魅力大大地。当然他的著作也少不了关于《红
楼梦》的记载。
《随园诗话》卷十六开篇不久就有记载:
丁未八月,余答客之便,见秦淮壁上题云;“一溪烟水露华凝,别院笙歌转玉绳。为待
夜凉新月上,曲栏深处撤银灯。”飞盏香含豆蔻梢,冰桃雪藕绿荷包。榜人能唱湘江浪
,画桨临風当板敲。”“早潮退后晚潮催,潮去潮来日几回?潮去不能将妾去,潮来可
肯送郎来?”三首深得《竹枝》風趣。尾署“翠云道人”。访之,乃织造成公之子啸崖
所作,名延福。有才如此,可与雪芹公子前后辉映。雪芹者,曹练亭织造之嗣君也。相
隔已百年矣。
这个记载红学很难受就算是袁枚临死... 阅读全帖
g*****7
发帖数: 111
2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八一下《紅樓夢》的作者與寓意
放着正路,你不走,偏要站牛角尖.你好好仔细读读, 不要先入为主.
再给你补几点. 对了, 这用的方法都是以考据的方法. 我不会贴图片, 就把图片略了.
另外, 这不是我的研究成果,是一位朋友的.
袁枚大家都不陌生,谈论红楼都不会漏掉这个人,《随园诗话》更是家喻户晓,乾隆四
年,24岁的袁枚中了进士,乾隆十三年在南京买下随园,从此也就不再为官,以论著诗
文为追求,在随园生活近半个世纪。随园是随赫德旧园,随赫德就是当年接管曹家的江
宁织造一处园林。所以袁枚对红学来说,魅力大大地。当然他的著作也少不了关于《红
楼梦》的记载。
《随园诗话》卷十六开篇不久就有记载:
丁未八月,余答客之便,见秦淮壁上题云;“一溪烟水露华凝,别院笙歌转玉绳。为待
夜凉新月上,曲栏深处撤银灯。”飞盏香含豆蔻梢,冰桃雪藕绿荷包。榜人能唱湘江浪
,画桨临風当板敲。”“早潮退后晚潮催,潮去潮来日几回?潮去不能将妾去,潮来可
肯送郎来?”三首深得《竹枝》風趣。尾署“翠云道人”。访之,乃织造成公之子啸崖
所作,名延福。有才如此,可与雪芹公子前后辉映。雪芹者,曹练亭织造之嗣君也。相
隔已百年矣。
这个记载红学很难受就算是袁枚临死...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2273
2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国学经典《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道家儿童启
蒙书目。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
历年间。
《增广贤文》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
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
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
创作的结晶。

《增广贤文》上集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1028
24
贾宝玉撕扇子冲着谁?
咦?怎么是贾宝玉撕扇子,不是晴雯吗?其实扇子虽然是晴雯撕的,但是那个主意
可是宝玉出的,撕扇子的道理是他讲的,所以说贾宝玉撕扇子也讲得通。
这篇小文就通过分析下他讲的这个道理,探讨一下《红楼梦》的这个第一男主的思
想境界,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如何去理解宝黛爱情。
你爱这样,我爱那样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宝玉早上出门前因为晴雯跌折了扇
子,斥责了几句,惹恼了她,加上前来劝架的袭人,三个人炒作一团。晚上宝玉吃酒回
来,他是个不记仇的人,知道躺在枕榻上的是晴雯后,又去哄她。晴雯故意说自己慌张
,不是跌了扇子,就是打了盘子,这个话头倒是惹得宝玉一时兴起,发表了一番“爱物
论”。
宝玉笑道:“你爱打(指打盘子)就打,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
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
气时拿他出气。就如杯盘,原是盛东西的,你喜欢听那一声响,就故意的碎了也可以使
得,只是别在生气时拿它出气,这就是爱物了。”

我一直很奇怪,其中两句,“你爱这样,我爱那样”,中...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38403
25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在家中運用基督的教導(ZZ)
还有
修 身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
。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 见奇,此
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
才见本来真体。
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是事境之尘氛未扫
,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
纷扰固溺志之场,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学者当栖心元默,以宁吾真体。亦当适志恬愉
,以养吾圆机。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
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
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
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 阅读全帖
g*****c
发帖数: 2
26
精校版繁体竖排精装本《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为北京三时学会前会长韩清净(1884-1949)
居士最后宏著。此论著性相骸摄、义解精详,为印度大乘佛法教理之渊海,
乃慈氏菩萨所结集、释迦牟尼佛所宣说的三时了义圣教之大成。此论“理无
不穷、事无不尽、文无不释、义无不诠、疑无不遣、执无不破、行无不备、
果无不证。”公元七世纪间,玄奘三藏即为求取此论而西行游学,归国后便
宣释此论与十支论等,并盛行弘讲,撰制疏记,由此形成中土大乘法相学派。
但自中唐以后,义学渐衰;千余年来,讲习式微;传抄刊印,亦有讹略。韩
公清净居士有鉴于此,因发弘愿,详加校订,撰成瑜伽论科记40万言,并融
会本论前后文义,综考所有有关论著疏释,撰成瑜伽论披寻记70万言,以阐
发瑜伽大论奥义。三时学会前理事朱芾煌居士,于兹撰业襄助实多。成书后,
韩、朱两居士先后逝世。学会马一崇居士又就遗著科句、披寻记加以汇编,
并准备刊印,直到1958年未果而逝。三时学会同人以此书刊印不容再缓,于
1959年用打字机印刷百部行世。后因文革浩劫,百部行世之著已所剩无几。
所幸上海佛学书局于沪寻到打字油印本于
b*****l
发帖数: 3821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ZZ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陈义孝居士著
一、极乐世界的有无问题
在我们还未针对问题作出分析之前,要请您且先看看,一些关于佛教与科学十分巧合的
数据如下:
●古人普遍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佛却说地不是方的,而是圆的,叫做‘地轮’。
此事后来科学发达了,测知地的确是圆的,叫做‘地球’。
●《华严经》和《梵网经》等记载,华藏世界,如云似海,重重无尽。
近代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数理证明宇宙是四度空间的连续体,认
为宇宙是膨胀的,而且是极其宏大乃至无穷无尽的!他引用‘相对论’来说明质量与能
量所表现的一个静的宇宙和一个动的宇宙,两者间的错综组合,形成了变化莫测的宇宙
。这与佛教所说的重重无尽的宇宙观,相当接近。
●佛教说,百亿须弥,百亿日月,构成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只是一佛之化土而已。
所谓‘三千大千世界’,即一千个太阳系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
,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现代的天文学家已探测到在银河系中,有著本身发光
如同太阳的恒星近十亿个,依理推测应有三百亿个之多。并在太阳系的空间,还有数不
尽、算不清的星云星系,而且每一个星球都有一或两个卫星月球。这与...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的教証
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的教証
《入楞伽经》卷8:「所谓八识:何等为八?一者阿梨耶识,二者意,三者意识,四者
眼识,五者耳识,六者鼻识,七者舌识,八者身识。」(CBETA, T16, no. 671, p. 559
, b22-25)
另一译本《大乘入楞伽经》卷5:「复次大慧!善不善者,所谓八识;何等为八?谓如
来藏名藏识,意及意识,并五识身。」(CBETA, T16, no. 672, p. 621, c1-3)
如来藏名为藏识,也就是阿赖耶识,再加上意根 - 第七识,第六意识以及眼等前五识
,共为八识,经文分明俱在,只要识字之人即可由经文中证明: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
再举祖师论文证明:
《华严经探玄记》卷四:
「故《楞伽》云:『如来藏名阿梨耶识,而与无明七识俱等』」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十四:
「又《入楞伽》云:『如来藏名阿赖耶识,而与无明七识共俱。』」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六:「如来藏名阿梨耶识,故经云:『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亦云:『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大海如梨耶,波如
无明七识。』」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二:
「如来藏名阿赖耶识,而与无明七识...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29
索达吉堪布
十二、观苦品
上一品遮破了人我的所依——轮回,本品遮破人我的能依——痛苦。
外道及内道的有实宗认为痛苦实有,他们以自作等四边建立痛苦的存在。入宗派者尚且
如此,更何况世间人。世间人时常见到亲友叫苦连天,自己也不断感受身苦和意苦,对
于他们来讲还有什么比痛苦更真实呢?他们说:“你们佛教徒一再说万法皆空,其实这
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你们也空不了,学佛的人也很苦。虽然你们说出了家、学了佛后
一切都很快乐,但我们感觉并不是这样,其实你们心里也很苦,跟我们没什么差别。”
这些被实执束缚的众生很难认同空性。
当然,中观宗并未否认名言中的痛苦,大乘中观的创始人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就宣
说了六道的痛苦。比如地狱寒热的痛苦、饿鬼饥渴的痛苦、旁生被役使的痛苦、天人堕
落的痛苦、阿修罗战争的痛苦、人类生老死病的痛苦。
那龙猛菩萨承不承认痛苦有自性呢?不承认,本品就以理证抉择了痛苦的空性。痛苦本
是空性,只不过众生对痛苦产生了强烈的执著,《般若经》云:“苦以苦而空。”
庚三、(破人我之能依——观苦品)分二:一、以理证广说;二、以教证总结。
辛一、(以理证广说)分二:一、破四边苦;二、以此理类推他...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0
应成派中观虽然不许唐僧(释摩诃衍)之意识无思无观、无分别,实际上却仍然妄想
著:若能灭除意识所有妄想分别,即可成就般若经中世尊所说之无分别智。因此攀缘于
大乘经及弥勒菩萨所说大乘奢摩他、毘钵舍那之修法,曲解论中所说证奢摩他之无分别
定即是证得一切法无自性性,即是证得无分别智之智体。因此莲花戒于《修次中篇》中
说:“若不修习以慧观察诸法自性,唯一修习弃舍作意,终不能灭所有分别,终不能证
无自性性,无慧光故。”莲花戒虽不许唐僧之唯一修习弃舍作意,彼等亦不能否定经中
所说菩提性之无觉无知、无分别相等法义;为使他人认定彼等所修所证属于大乘佛法,
便以般若之无分别作为假想标的,因此于名相上说要灭除意识之所有分别,以为就能符
合经中所说之无分别菩提性。然而,应成派中观之中心思想是:若不于绳上计蛇,即无
蛇及蛇之自性可分别,只要了知无此蛇之执著境,就是无蛇之念及无蛇之作意,当时若
能这样观察,所得之智慧就是无分别智,故意识不可不思惟、分别与观察;而其所说之
“灭所有分别”,乃是指灭除对于绳上妄计假立之蛇与蛇自性之所有分别与作意。其中
所说之“绳”即是五阴,“蛇”乃是我之执著;而我见之所缘,应... 阅读全帖
C****i
发帖数: 1776
31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基要信仰概论 马有藻
第八课
救赎论
━━神与人和好的妙计
一、序言
神学家D. Hague谓:“救赎是基督教最高贵的表现,亦因为此点,基督教非仅是启示、
伦理的宗教,而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宗教”〔注1〕。新正统神学家E. Brunner亦言
:“认识十架就是认识圣经,亦等于认识耶稣基督”〔注2〕。
除创造外,救赎可算是神最伟大的工程,况且救赎更在创世前早已为人预备妥善(弗1:
4),可见神爱人之心是何等的长阔高深、溯源长远。
二、救赎的前题
救赎的前题分为两方面,一与神有关,另一与人有关:
A.与人有关━━救赎是因人的景况
1.先祖的罪━━据创2-3章所记,亚当夏娃犯罪,于是丧失永远生命,死亡中止他们与神
亲密的关系。惟他们是神爱心的创造、精心的杰作,神不愿罪剥削他与人之间的相爱,
神主动要与人和好,逐订立了“和好如初”的救赎大计。
2.世人的罪━━全地的人因亚当之故被圈在罪中(罗5:12),任罪宰割。圣经多处指出
,世人因始祖之罪,亦因神的咒诅,生下来便是罪人(参论罪篇),等待神之审判,除
非人愿意接受神的救赎,否则人永远沉沦。
3.人生归宿━━人因罪在天性中,致生活未能达美满境界,诸如焦虑、恐惧、绝...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赖耶识--百度百科
阿赖耶识
百科名片
阿赖耶识(阿赖耶为梵语alaya之音译),又作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等。旧
译作无没识,新译作藏识,或作第八识、本识、宅识。为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
中所说的第八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关于阿赖耶识不
同的宗派又有不同的说法。
目录
简介
能藏
所藏
执藏
我国各宗派说法[不完全列举]
地论宗
摄论宗
法相唯识宗
八识心王眼识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
意识
末那识
阿赖耶识
《八识规矩颂》中关于阿赖耶识部份略解
人在临死时的情形
地大
水大
火大
风大
第一能变识(第八阿赖耶识)简介
能藏
所藏
执藏
我国各宗派说法[不完全列举]
地论宗
摄论宗
法相唯识宗
八识心王
眼识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
意识
末那识
阿赖耶识
《八识规矩颂》中关于阿赖耶识部份略解
人在临死时的情形
地大
水大
火大
风大
第一能变识(第八阿赖耶识)
以下引《佛光大辞典》阿赖耶识条   阿赖耶,梵语alaya之音译。为八识(眼、
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识)之一,九识(八识及阿摩罗识)之一。又作
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阿梨耶识。略称赖耶...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ZZ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关于大乘佛教经典纯属伪造的证据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
教僧团四分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
者忠于教主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
律,胡说八道,胡作非为,其祖宗就是第一次结集经典时的窟外结集分子。这些不守戒
律搞外道的沙门对智慧第一的舍力弗经常代佛说法及多闻第一的阿难诵出经藏和苦行第
一的大迦叶主持窟内结集大会极其不满和忌妒,甚至不相信舍力弗讲的是佛法及阿难诵
出的是佛经,加上上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
了发展更多的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物供养和恭敬,这些大众部大乘邪教徒便伪造了大
量的佛经及咒语,与上座部原始佛教抗衡(初期只为攻击舍力弗和阿难等。这些伪经的
共同特征:这一部经或大乘经最好,大肆吹虚,念经或念咒或念佛如何如何神奇有功徳
,攻击贬低佛教,谩骂佛的大弟子舍力弗阿难等。显而易见,这些伪经是大众部邪教徒
为攻击佛弟子和摧毁佛教有意编造的,...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34
李恭忠:“江湖”——中国文化的另一个视窗
——兼论“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内涵
[摘要 ]“江湖”是熟人社会以外混沌、非透明、乏规则的互动空间。在这种互
动空间里,形成了历时性的“江湖”传统。它在组织模式上体现为模拟血缘关系的异姓
结拜和结盟拜会,在价值模式上体现为等差有序、内外有别的“义气”。“江湖”传统
表面上看主要存在于下层群体当中,实际上深嵌于常态文化体系之内。“江湖”作为一
个独特的视窗,在中西学者熟悉的“儒教中国”、“帝制中国”、“乡土中国”等局部
意象之外,提供了一个关于传统中国的整合性框架,即“江湖中国”。由此,传统中国
社会结构的立体特征能够得到完整呈现。基层的乡土社区层面,呈现为费孝通所说的“
差序格局”特征,顶端的“庙堂”层面同样如此。而介于乡土社区与“庙堂”之间的混
沌“江湖”,仍旧要援引熟人世界的结构模型,同样讲究差序之别。这种一般社会层面
的事实证据表明,“差序格局”概念确实具有立体社会结构内涵。
[关 键 词 ]“江湖”义气 熟人社会 差序格局
“江湖”是熟人社会以外混沌、非透明、乏规则的互动空间。这种社会互动空间有
哪些特征?它具有什么样的文化形态及内涵?... 阅读全帖
t***u
发帖数: 368
3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华民族全民腐败的根源 (ZT)
http://jijiyaya121.blog.163.com/blog/static/2148751412013015204
中华民族全民腐败的根源
儒家文化结构的核心是“家”。这种“家”文化的结构可以用“忠”、“孝”、“仁
”、“义”四个字来概括。
这四个字之中又以“孝”为根本。“孝”维系了家庭与家族的基本伦理;“孝”的
向上延伸和扩展成为“忠”,整个国家是一个大家族,帝王就是头号大家长——不忠不
孝是十恶不赦的重罪,人人得而诛之;
“义”是家族伦理的横向扩展,“四海之内皆兄弟”——结党营私,结党夺权争利
,使儒家文化官场的传统文化;
而“仁”则是君主官吏或家族长辈对下的恩典,君主官吏或家族长辈被儒家当作圣
人,是永远伟大、光荣和正确,出了问题都是小人(即下级)的过错和责任。
“忠”、“孝”、“仁”、“义”是搭起中国文化结构的四根支柱,上下纵横互为
支撑,形成一个不可拆散的完整框架,衍生出中国文化中大部分意义、价值、伦理与道
德的体系。所以社会公德是不受重视的,自私自利衍生为团体、血缘和地域利益的亲疏
,远近,轻重和高下。所以任人唯亲是儒家这种文化的延伸;而强权就是真理,有权有
... 阅读全帖
O*********9
发帖数: 552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学佛最初之决定---ZT--GS
学佛最初之决定
凡人到歧途莫决的时候,是最痛苦的时候,一切疑怖恐慌,随之而起。忽有人指示
究竟,使勿入险道,则其人之感激诚不可名状。然又有人焉,已入险道而不自知,设有
人指示究竟,彼终不信。必亲到遇险时,无处问津,发生恐怖时,方为之指示,彼始信
入。然又有人焉,虽入险道,急求指示。虽有人指示其究竟,但多疑之劣性不除,转因
指示太易而生疑虑,常恐受欺,转而不信,指示亦终无益。此三等人,比比皆是,甚矣
度人之难也。是故世上迷人倍多,转辗自误,更以误人。此佛菩萨大悲心之所由启发欤?
佛说法四十九年,种种法门,一言以蔽之曰“为人决定”。惟菩萨每度人于未信入
之始,或勉强而行之,佛则度人于合机之时,不必徒劳白费,亦无丝毫得失成败之见,
随缘启之而已。
学佛伊始,人不独应求善知识为之决定,亦当自己一决定也。先问自己究为何事学
佛?曰为求究竟。问云何谓究竟?则曰世间一切一切,如苦乐事,如妻财子禄,终究不
实,过眼成空,昙花一现,终归生灭,痛苦竟无了期。如此有也苦,无也苦。若云一切
不要,又是落于断灭,佛所不许。若云一切都要,又是落于贪著,佛又不许。因此世间
愉乐,纵使十分满足,亦只暂时的空喜,不是究...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学佛最初之决定
凡人到歧途莫决的时候,是最痛苦的时候,一切疑怖恐慌,随之而起。忽有人指示
究竟,使勿入险道,则其人之感激诚不可名状。然又有人焉,已入险道而不 自知,设
有人指示究竟,彼终不信。必亲到遇险时,无处问津,发生恐怖时,方为之指示,彼始
信入。然又有人焉,虽入险道,急求指示。虽有人指示其究竟,但多 疑之劣性不除,
转因指示太易而生疑虑,常恐受欺,转而不信,指示亦终无益。此三等人,比比皆是,
甚矣度人之难也。是故世上迷人倍多,辗转自误,更以误人。 此佛菩萨大悲心之所由
启发欤?
佛说法四十九年,种种法门,一言以蔽之曰“为人决定”。惟菩萨每度人于未信入
之始,或勉强而行之,佛则度人于合机之时,不必徒劳白费,亦无丝毫得失成败之见,
随缘启之而已。
学佛伊始,人不独应求善知识为之决定,亦当自己一决定也。先问自己究为何事学
佛?曰为求究竟。问云何谓究竟?则曰世间一切一切,如苦乐事,如妻财 子禄,终究
不实,过眼成空,昙花一现,终归生灭,痛苦竟无了期。如此有也苦,无也苦。若云一
切不要,又是落于断灭,佛所不许。若云一切都要,又是落于贪 著,佛又不许。因此
世间愉乐,纵使十分满足,亦...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6708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东林党人的舌头与骨头
大明朝之亡,除了惯常说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原因之外,还有很大一个原因是亡于一
个字,便是那个正人君子的“正”字。
自明成祖作序颁布理学之《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起,大明朝开始
“家孔孟而户程朱”,“八股行而古学弃,《大全》出而经学亡”。到明中叶和明季,
一群腐儒更是走火入魔,不断地推波助澜,几乎完全屏弃了中国自秦汉以来“内圣外王
”的治国平天下之道,体用不分,纯以道德文章为唯一衡量标准,只重节操不重才干,
造就了一大批只会与“异己”分子划清界限、天天猛搞批评与自我批评,余则一窍不通
的道德宪兵,以至大明江山之状况江河日下。
崇祯帝缢死煤山,未始不是因了这个“正”字。
在明清之季的党争中,东林党人就一直孜孜于这个“正”字,并以为这是天下之本。
话是没错。
可惜的是,这“正”也得看怎么个“正”法,譬如素有清名的东林一脉,就未必个个身
上干净有骨气;而阉党中人、贪官污吏,却又未必一定无气节。这个“正”字如何用法
,如何解法,实在很是耐人寻味。
好比东林魁首钱谦益、黄宗羲,还有历来臭名昭著的弘光朝“奸臣”马士英、阮大铖,
乃至著名的南明死节忠臣史可法等人的事迹,就都有着极强烈的...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39
杜车别 由满清禁毁书籍的丰功伟绩说开去
新浪历史论坛
作者:杜车别
最近看谢国桢著《明末清初的学风》,里面摘引清王芑孙《洴澼百金方》序中的
一段话,觉得有点意思,摘录出来让大家一起看看
“自朝廷开四库全书馆,天下秘书稍稍出见,而书禁亦严,告讦频起,士民葸慎
,凡天文地理言兵言数之书,有一于家惟恐召祸,无问禁与不禁,往往拉杂烧之。比岁
兵兴东南海隅,忧患日出,士大夫习享承平,仓皇迷闷,欲访寻曩碟以为前事之师,而
书之有者无几。呜呼!……”
我常听见有人为清朝文化专制辩护说,前有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有文化大革
命,所以满清也并不特别值得谴责,甚至无足道。其实这是不确的。
第一,从维持的时间来说,满清的文字狱,对文化严厉摧残百年有余,这一
点,无论焚书坑儒还是文革都不能与之相比,一长一短,后果便有本质的区别。
第二,从压制的规模广度程度上说,也有差异。
记得鲁迅曾经在《华德焚书异同论》中为秦始皇叫过屈,说秦始皇虽然烧书
,但技术科学方面的书籍是保留的,而且也有容纳博采别国思想的气量,所针对的仅仅
是一披泥古不化的儒生和骗人的方士而已,所以和德国纳粹的焚书是有本质区别。
至于文革,把某某书批判成...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华简是不是曹操墓?
北大撕逼文,不知道房德邻有没有领到NED的狗粮
http://www.hist.pku.edu.cn/news/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 科研 >> 正文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收录的《尹诰》是一篇伪作(定稿)
 房德邻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1]收录的《尹诰》是一篇伪作,要证明这个观点
,我得从编者为《尹诰》所加《说明》的一处错误说起。《说明》写道:“《尹诰》为
《尚书》中的一篇,或称《咸有一德》……《殷本纪》云‘伊尹作《咸有一德》’,事
在汤践位后,介于《汤诰》、《明居》之间,而孔传本及《书序》则以为太甲时,列于
《太甲》三篇之下,与《殷本纪》不合。按司马迁曾问学于孔安国,孔安国亲见孔壁《
尚书》,所说自然可信。现在简文所叙,很清楚时在汤世,伪《咸有一德》的谬误明显
。”这一段有一处错误,即说《书序》将《咸有一德》误列于《太甲》三篇之下。其实
《书序》不错,它只有一句话“伊尹作《咸有一德》”,未说作于何时。编者说它错,
可能是因为编者误把伪古...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上博简、清华简都是真的
北大房顶在此
http://www.hist.pku.edu.cn/news/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 科研 >> 正文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收录的《尹诰》是一篇伪作(定稿)
 房德邻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1]收录的《尹诰》是一篇伪作,要证明这个观点
,我得从编者为《尹诰》所加《说明》的一处错误说起。《说明》写道:“《尹诰》为
《尚书》中的一篇,或称《咸有一德》……《殷本纪》云‘伊尹作《咸有一德》’,事
在汤践位后,介于《汤诰》、《明居》之间,而孔传本及《书序》则以为太甲时,列于
《太甲》三篇之下,与《殷本纪》不合。按司马迁曾问学于孔安国,孔安国亲见孔壁《
尚书》,所说自然可信。现在简文所叙,很清楚时在汤世,伪《咸有一德》的谬误明显
。”这一段有一处错误,即说《书序》将《咸有一德》误列于《太甲》三篇之下。其实
《书序》不错,它只有一句话“伊尹作《咸有一德》”,未说作于何时。编者说它错,
可能是因为编者误把伪古文《咸有一德》正文开头的一段话当作...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战车与车战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战车与车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25 10:00:10 2016, 美东)
http://www.jb.mil.cn/jszt/gbbtg/201212/t20121212_8450.html
先秦时,车战是重要的战斗形式。战车数量的多少,甚至成为衡量国力的指标之一
,如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君”等提法。此风一直延续到汉代。这在世界上是很
独特的。西方虽然有战车,但没有在奔跑着的车与车之间互相格斗的车战。其中的原因
,首先是由于中国古车结构合理,足够灵活,能胜任车战的要求。
中国古战车为木制,在重要部位装青铜件。均为独辕,两轮,矩形车箱。车辕后端
压在车箱之下的车轴上,辕尾稍稍露出箱后。辕前端横置车衡,衡上置轭,用来驾辕马
。轮径较大,轮中装辐十八至二十四根。车箱后部开门。车前驾两匹或四匹马(图一)。
下面试作更具体地考察。先说车箱,车箱又名舆。商代的车箱较小,如安阳大司空
村175号墓出土商车,箱广94、进深...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4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太原道 微信号tydaocom
原创:李淳 太原道 微信号tydaocom
功能介绍
山西地域文化网站太原道的公众平台,致力于三晋文化的传播,这里有山西的文化、历
史、民俗、旅游、民歌、戏曲、名人、晋商……
█ 大明兵部尚书、督师孙传庭,电影《大明劫》剧照
明史有“传庭死而明亡矣”的说法。《明史·孙传庭传》还称“传庭死,关(潼关)内
无坚城矣。”“传庭败死,贼(李自成起义军)遂入关,势以愈炽。存亡之际,所系岂
不重哉!”
正如后来清代诗人所说:“劳臣一剑系沧桑,角鼓悲风绕战场”(沈会霖)“国家之乱
谁为基,英雄数尽际亦危”(清代诗人冯云骧)。
孙传庭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至崇祯十六年(1643年)兵败身亡的25年间,
由永城知县,逐步升至兵部尚书,统领七省军务,先后参与并直接指挥了数十次对民军
的镇压战争。他以独有的聪明智慧、多谋善断和出色的战略战术,使农民起义军多次处
于危亡之境,几近彻底失败。后来由于多种原因,他兵败潼关,在有机会逃命之时,他
带不多的部下冲入敌阵,慷慨赴死;其妻率三妾及婢女跳井而亡。可谓满门忠烈。崇祯
帝因为没找到孙传庭的尸首,认为他逃匿了,而不给褒蔭(褒奖和给他的后人以恩惠)
直...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44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战车与车战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战车与车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25 10:00:10 2016, 美东)
http://www.jb.mil.cn/jszt/gbbtg/201212/t20121212_8450.html
先秦时,车战是重要的战斗形式。战车数量的多少,甚至成为衡量国力的指标之一
,如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君”等提法。此风一直延续到汉代。这在世界上是很
独特的。西方虽然有战车,但没有在奔跑着的车与车之间互相格斗的车战。其中的原因
,首先是由于中国古车结构合理,足够灵活,能胜任车战的要求。
中国古战车为木制,在重要部位装青铜件。均为独辕,两轮,矩形车箱。车辕后端
压在车箱之下的车轴上,辕尾稍稍露出箱后。辕前端横置车衡,衡上置轭,用来驾辕马
。轮径较大,轮中装辐十八至二十四根。车箱后部开门。车前驾两匹或四匹马(图一)。
下面试作更具体地考察。先说车箱,车箱又名舆。商代的车箱较小,如安阳大司空
村175号墓出土商车,箱广94、进深...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3455
45
看着前方战事,闯营的刘宗敏、郝摇旗、袁宗第、李过等人都是脸色难看,革、左五营
诸人一样心中打鼓,悍勇如革里眼,也不敢说自己率军冲阵,就能冲破明军的战阵。
更别说,革、左各营马兵的战力,还不能与闯营相比,至少闯营打过一些硬仗,革
、左五营就算马兵,也通常以流窜为主,放在后世,就是典型的盲流集中营。
前方明军齐射时的猛烈火力,就算远在这处,贺一龙等观之也皆有心惊肉跳的感觉
,好在此次半渡而击是闯营兵马,若是自家人马,恐怕下场更加不妙。
刘宗敏算是闯营中资历最老,打仗最为勇猛的将领,人称总哨刘爷,此时却须发戟
张,豹眼圆睁,脸上还青一阵,白一阵。
他喃喃说道:“为什么,朝廷新军如此之勇?他们已经疲惫不堪,为什么还要打下
去,他们为何如此坚韧?”
刘宗敏不明白,也摸不着头脑,敌寡我众,粮草不足,一路还被攻击骚扰,换成别
的明军,早就溃散了,为何曹变蛟麾下,还有如此勇力?如此意志?
此次半渡而击,也算是流营各人精心谋划,毕竟相对以前小河,这条河水,相对不
容易渡过。
己方仗着马速迅捷,各处汇集人马,先期一步到达阵地,还在对方刚一渡河,就立
时攻击,结果对方过河后,临战布阵竟如此之快,还瞬间凶猛的...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土宗--百度百科
净土宗
百科名片

净土宗
净土宗,佛教宗派之一。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念佛法门,故名。该法门以信
愿念佛为正行,净业三福、五戒十善为辅助资粮。净土信仰是佛教的基本信仰,大乘各
宗多以净土为归。佛法西来,东晋,慧远大师在庐山东林寺建立莲社,提倡专修该往生
净土的念佛法门,又称莲宗。唐代善导大师也是净宗重要倡导与推动者,被奉为净宗第
二代祖师。净宗历代祖师并无传承法统,很多还是宗门教下的大祖师,均为后人据弘扬
净土贡献推戴而来。中国净宗十三祖分别是: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
省常、祩宏、智旭、行策、实贤、际醒及印光大师。
目录
弥陀西来
发展概况
五经一论
修持简述
净宗特色
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展开
弥陀西来
佛教西来
种种资料显示,佛教传入中国年代远比西汉更久远。目前发现的有明确文字记载的
最早事件,如:官方权威的《太平广记》第284卷,引用《王子年拾遗记》一书,记述
题为《天毒道人》的事件,详细记载了燕昭王七年(前305年)来自印度的百四十岁高
僧尸罗(从文中对其的记载来看,是位具足神通的圣者无疑)来华(燕都)传法的事。
此年代已比印度阿育王时代更早,接近佛陀...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ZZ)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2010最新版)
2010-03-08 | 阅:1129  转:69  评:13 &#
160;|  分享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最新版)        
;作者:沙门佛觉 
 ——关于大乘佛教经典纯属伪造的证据
作者:沙门佛觉 2010-1-22 12:13
网摘收藏 [43点击] [管理]
来源:心原绿色文苑·原始佛教版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教僧
团四分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者忠
于教主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律--
由于上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加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了发展
更多的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8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慈航法师 著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一、有无的判断
宇宙万有,森罗万象,世出世间一切法,千差万别,形形色色,我们要用甚么方法
去判断这法是有,那法是没有呢?据古来大德告诉我们,判断法的有无,要用五种方法
,佛经上叫做五量:一是现量,二是比量,三是圣教量,四是譬喻量,五是神通量。现
在分别说明如下──
甚么叫做现量?「量」是度量,例如:轻重要用秤量,长短要用尺量,好歹要用心
量,才能得到一个正确的认识。「现」有三种:一是现在,简别不是过去和未来;二是
现有,简别不是此刻未有的人物;三是现露,简别不是现在虽有,而隐藏在里面看不见
的东西。要具足现在、现有,和现露这三个条件,而不用意识思索能够直觉亲证到这境
界,才可以叫做真现量。在佛学上说:眼耳鼻舌身前五识去了别色声香味触五尘的时候
,那是直觉,以及定中缘境,正智契真如,第八识所缘的境界这都叫做现量。
甚么叫做比量?「比」是比较,真正的比量,要有宗旨、因由,和事例。这宗因喻
,叫做三支比量。例如:远见烟就知道彼处有火,看见有生的人物,就知道将来一定会
破坏,听到隔壁有说话的音声,就知道里面有人,这都是用...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49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战车与车战
http://www.jb.mil.cn/jszt/gbbtg/201212/t20121212_8450.html
先秦时,车战是重要的战斗形式。战车数量的多少,甚至成为衡量国力的指标之一
,如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君”等提法。此风一直延续到汉代。这在世界上是很
独特的。西方虽然有战车,但没有在奔跑着的车与车之间互相格斗的车战。其中的原因
,首先是由于中国古车结构合理,足够灵活,能胜任车战的要求。
中国古战车为木制,在重要部位装青铜件。均为独辕,两轮,矩形车箱。车辕后端
压在车箱之下的车轴上,辕尾稍稍露出箱后。辕前端横置车衡,衡上置轭,用来驾辕马
。轮径较大,轮中装辐十八至二十四根。车箱后部开门。车前驾两匹或四匹马(图一)。
下面试作更具体地考察。先说车箱,车箱又名舆。商代的车箱较小,如安阳大司空
村175号墓出土商车,箱广94、进深75厘米。这类战车只能容乘员两名。西周车的车箱
加大,山东胶县西庵西周车箱广164、进深97厘米,这样的车能容乘员三名(图二)。
有时或增至四名,记载中则称为“驷乘”,但并不多见。车箱平面皆为矩形即横长
方形,进深较浅,即所谓“亻戋收”(《诗·小戎》...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50
转贴:几代大师前辈的简单故事
(相信这里有不少朋友读本文时会感到格外亲切。即使不是与中关村有过比较紧密联系
的朋友,读来也会唏嘘不已。虽然本文谈到了许多前辈大师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的贡献和
不公的遭遇,更可以联想到整整几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为国为民整体的牺牲奋斗。他们应
该但是未必都被大家所记得,可是他们的努力绝没有白费!我们衷心地感谢他们!)
中关村回顾
蔡恒胜
(中国知识分子在毛泽东统治下的一部血泪史)
中关村是我青少年时代成长的地方,1953年我随父母从杭州迁往北京后,不久就住进中
关村,直到1984年远赴加拿大,近三十年几乎就沒离开过这塊土地。
2006年5月,与1953年相距整整五十三年,我又回到了这里,回到了15楼前。多巧的是
二个“53”的数字呀,它们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吗?触景生情,一幕幕往事呈现在眼前。
父母亲人,叔伯邻里一个个音容笑貌浮现在脑海里,仿佛我又回到了青少年时代。往事
如烟,真是弹指一挥间。
回到北美后,总是不能忘怀以往的一切。我决定写点中关村的事和人,抒发自己思乡的
情感,也愿与所有海外的中关村游子和关心中关村的人们共享。
中关村回顾(一) - 中关村的狼圈
上个世...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