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Xiqu版 - 马谭张裘赵—漫谈他们的演唱艺术(汪曾祺)
相关主题
汪曾祺: 马·谭·张·裘·赵——漫谈他们的演唱艺术戏迷眼中的昔日名伶:新艳秋的最后岁月
李世济:忆马连良老师张伯驹谈“面面俱到”、“武戏文唱”、“中正平和”
王吟秋忆“文革”中见到的马连良先生谭富英和余叔岩
[札记]怀念可爱的相声艺术(9):侯宝林和戏曲杂谈 z京剧主要l流派广播讲座
话题:杜镇杰到底算哪一派?荒岛戏曲——给你心中的爱戏排排座次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岳逝世(ZT)张君秋·四季漫谈 (徐城北)
搞笑何云伟模仿李世济锁麟囊常秋月上海演《玉堂春》被观众轰下去重来
京剧中的“少儿不宜”问一个比较实际的昆曲京剧比较问题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马连良话题: 盛戎话题: 演唱艺术话题: 京剧话题: 谭张
进入Xiqu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B*******a
发帖数: 452
1
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是北京京剧团的“
五大头牌”。我从1961年底参加北京京剧团工作,和他们有一些接触,但都没有很深的
交往。我对京剧始终是个“外行”(京剧界把不是唱戏的都叫做“外行”)。看过他们
一些戏,但是看看而已,没有做过任何研究。现在所写的,只能是一些片片段段的印象
。有些是我所目击的,有些则得之于别人的闲谈,未经核实,未必可靠。好在这不入档
案,姑妄言之耳。
描述一个演员的表演是几乎不可能的事。马连良是个雅俗共赏的表演艺术家,很多
人都爱看马连良的戏。但是马连良好在哪里,谁也说不清楚。一般都说马连良“潇洒”
。马连良曾想写一篇文章:《谈潇洒》,不知写成了没有。我觉得这篇文章是很难写的
。“萧洒”是什么?很难捉摸。《辞海》“潇洒”条,注云:“洒脱,不拘束”,庶几
近之。马连良的“潇洒”,和他在台上极端的松弛是有关系的。马连良天赋条件很好:
面形端正,眉目清朗,——一眼睛不大,而善于表情,身材好,——高矮胖瘦合适,体
格匀称。他的一双脚,照京剧演员的说法,“长得很顺溜”。京剧演员很注意脚。过去
唱老生大都包脚,为的是穿上靴子好看。一双脚。膪
B*******a
发帖数: 452
2
听谭富英听一个“痛快”。谭富英年轻时嗓音“没挡”,当时戏曲报刊都说他是“天赋
佳喉”。底气充足。一出《定军山》,“敌营打罢得胜的鼓哇呃”,一口气,高亮脆爽
,游刃有余,不但剧场里“炸了窝”,连剧场外拉洋车也一齐叫好,——他的声音一直
传到场外。“三次开弓新月样”、“来来来带过爷的马能行”,同样是满堂的采,从来
没有“漂”过。——一说京剧唱词不通,都得举出“马能行”,然而《定军山》的“马
能行”没法改,因为这里有一个很漂亮的花腔,“行”字是“脑后摘音”,改了即无此
效果。
谭富英什么都快。他走路快。晚年了,我和他一起走,还是赶不上他。台上动作快
(动作较小)。《定军山》出场简直是握着刀横窜出来的。开打也快。“鼻子”、“削
头”,都快。“四记头”亮相,末锣刚落,他已经抬脚下场了。他的唱,“尺寸”也比
别人快。他特别长于唱快板。《战太平》“长街”一场的快板,《斩马谡》见王平的快
板都似脱线珍珠一样溅跳而出。快,而字字清晰劲健,没有一个字是“嚼”了的。50年
代,“挖掘传统”那阵,我听过一次他久已不演的《朱砂痣》,赞银子一段,“好宝贝
!”一句短白,碰板起唱,张嘴就来,真“脆”。
我曾问过一个

【在 B*******a 的大作中提到】
: 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是北京京剧团的“
: 五大头牌”。我从1961年底参加北京京剧团工作,和他们有一些接触,但都没有很深的
: 交往。我对京剧始终是个“外行”(京剧界把不是唱戏的都叫做“外行”)。看过他们
: 一些戏,但是看看而已,没有做过任何研究。现在所写的,只能是一些片片段段的印象
: 。有些是我所目击的,有些则得之于别人的闲谈,未经核实,未必可靠。好在这不入档
: 案,姑妄言之耳。
: 描述一个演员的表演是几乎不可能的事。马连良是个雅俗共赏的表演艺术家,很多
: 人都爱看马连良的戏。但是马连良好在哪里,谁也说不清楚。一般都说马连良“潇洒”
: 。马连良曾想写一篇文章:《谈潇洒》,不知写成了没有。我觉得这篇文章是很难写的
: 。“萧洒”是什么?很难捉摸。《辞海》“潇洒”条,注云:“洒脱,不拘束”,庶几

B*******a
发帖数: 452
3
张君秋得天独厚,他的这条嗓子,一时无两:甜,圆,宽,润。他的发声极其科学,主
要靠腹呼吸,所为“丹田之气”。他不使劲地磨擦声带,因此声带不易磨损,耐久,“
丁活”,长唱不哑。中国音乐学院有一位教师曾经专门研究张君秋的发声方法。——这
恐怕是很难的,因为发生是身体全方位的运动。他的气很足。我曾在广和剧场后台就近
看他吊嗓子,他唱的时候,颈部两边的肌肉都震得颤动,可见其共鸣量有多大。这样的
发声真如浓茶酽酒,味道醇厚。一般旦角发声多薄,近听很亮,但是不能“打远”,“
灌不满堂”。有别的旦角和他同台,一张嘴,就比下去了。
君秋在武汉收徒时曾说:“唱我这派,得能吃。”这不是开玩笑的话,君秋食量甚
佳,胃口极好。唱戏的都是“饱吹饿唱”,君秋是吃饱了唱。演《玉堂春》,已经化好
了妆,还来40个饺子。前面崇公道高叫一声:“苏三走动啊!”他一抹嘴:“苦哇!”
就上去了,“忽听得唤苏三……”在武汉,住璇宫饭店,每天晚上鳜鱼氽汤,二斤来重
一条,一个人吃得干干净净。他和程砚秋一样,都爱吃炖肘子。
(唱旦角的比君秋还能吃的,大概只有一个程砚秋。他在上海,到南市的老上海饭
馆吃饭,“青鱼托肺”——青鱼的内脏,

【在 B*******a 的大作中提到】
: 听谭富英听一个“痛快”。谭富英年轻时嗓音“没挡”,当时戏曲报刊都说他是“天赋
: 佳喉”。底气充足。一出《定军山》,“敌营打罢得胜的鼓哇呃”,一口气,高亮脆爽
: ,游刃有余,不但剧场里“炸了窝”,连剧场外拉洋车也一齐叫好,——他的声音一直
: 传到场外。“三次开弓新月样”、“来来来带过爷的马能行”,同样是满堂的采,从来
: 没有“漂”过。——一说京剧唱词不通,都得举出“马能行”,然而《定军山》的“马
: 能行”没法改,因为这里有一个很漂亮的花腔,“行”字是“脑后摘音”,改了即无此
: 效果。
: 谭富英什么都快。他走路快。晚年了,我和他一起走,还是赶不上他。台上动作快
: (动作较小)。《定军山》出场简直是握着刀横窜出来的。开打也快。“鼻子”、“削
: 头”,都快。“四记头”亮相,末锣刚落,他已经抬脚下场了。他的唱,“尺寸”也比

B*******a
发帖数: 452
4
我和裘盛戎只合作过两个戏,一个《杜鹃山》,一个小戏《雪花飘》,都是现代戏。
我和盛戎最初认识和他(还有几个别的人)到天津去看戏,——好象就是《杜鹃山
》。演员知道裘盛戎来看戏,都“卯上”了。散了戏,我们到后台给演员道辛苦,盛戎
拙于言词,但是他的态度是诚恳的、朴素的,他的兼虚是由衷的谦虚。他是真心实意地
向人家学习来了。回到旅馆的路上,他买了几套煎饼馃子摊鸡蛋,有滋有味地吃起来。
他咬着煎饼馃子的样子,表现了很喜悦的怀旧之情和一种天真的童心。盛戎睡得很晚,
晚上他一个人盘腿坐在床上抽烟,一边好像想着什么事,有点出神,有点迷迷糊糊的,
不知是为什么,我以后总觉得盛戎的许多唱腔、唱法、身段,就是在这么盘腿坐着的时
候想出来的。
盛戎的身体早就不大好。他曾经跟我说过:“老汪唉,你别看我外面还好,这里面
,——都瘘啦[西瓜过熟,瓜瓤败烂,北京话叫做“瘘了”。]!”搞《雪花飘》的时候
,他那几天不舒服,但还是跟着我们一同去体验生活。《雪花飘》是根据浩然同志的小
说改编的,写的是一个送公用电话的老人的事。我们去访问了政协礼堂附近的一位送电
话的老人。这家只有老两口。老头子60大几了,一脸的白胡茬,
B*******a
发帖数: 452
5
赵燕侠的发声部位靠前,有点近于评剧的发声。她的嗓音的特点是:清,干净,明亮,
脆生。这样的嗓子可以久唱不败。她演的全本《玉堂春》、《白蛇传》都是一人顶到底
。唱多少句都不在乎。田汉同志看她的《白蛇传·合钵》一场加写了一大段和孩子哭别
的唱词,李慕良设计的汉调二簧,她从从容容就唱完了。《沙家浜》“人一走,茶就凉
”的拖腔,十四板,毫不吃力。
赵燕侠的吐字是一绝。她唱戏,可以不打字幕,每个字都很清楚,观众听得明明白
白。她的观众多,和这点很有关系。田汉同志曾说:赵燕侠字是字,腔是腔,先把字报
出来,再使腔,这有一定道理。都说京剧是“按字行腔”,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句大
腔,只有头几个音和字的调值是相合或接近的,后面的就不再有什么关系。如果后面的
腔还是字音的延长,就会不成腔调。先报字,后行腔,自易清楚。当然“报”字还是唱
出来的,不是念出来的。完全念出来的也有。我听谭富英说过,孙菊仙唱《奇冤报》“
务农为本颇有家财”,“务农为本”就完全是用北京话念出来的。这毕竟很少。赵燕侠
是先把字唱正了,再运腔,不使腔把字盖了。京剧的吐字还有件很麻烦的事,就是同时
存在两个音系:湖广音和北京音。两个音乐
S********8
发帖数: 4466
6
这段说的太好了;
君秋先生的身段年轻的时候还是很不错的,俺非常喜欢他和马连良合作的“游龙戏凤”
,李凤姐一出场的那段四平调“自幼儿”无人能出其右阿,不过,长胖的太快了,中年
以后身段真就没法看了,可那唱,余音绕梁阿;
说道“秦香莲”,俺也觉得“那杀了人的天”太绝了,当初第一次听就彻底被惊着了,
没想到那年月能排出这样的京剧电影;后来和一个前辈聊起来这版秦香莲,前辈说君秋
先生唱得太“革命”了,这香莲简直就是个革命妇女阿,于是推荐了评剧版小白玉霜的
“秦香莲”给俺听,评剧皇后真不是闹着玩的,那段“华堂上夫君豪饮妻卖唱”的确是
好,催人泪下,可一想着革命的任务重,妇女的冤仇深啊,这戏啊还得革命着唱,呵呵

【在 B*******a 的大作中提到】
: 张君秋得天独厚,他的这条嗓子,一时无两:甜,圆,宽,润。他的发声极其科学,主
: 要靠腹呼吸,所为“丹田之气”。他不使劲地磨擦声带,因此声带不易磨损,耐久,“
: 丁活”,长唱不哑。中国音乐学院有一位教师曾经专门研究张君秋的发声方法。——这
: 恐怕是很难的,因为发生是身体全方位的运动。他的气很足。我曾在广和剧场后台就近
: 看他吊嗓子,他唱的时候,颈部两边的肌肉都震得颤动,可见其共鸣量有多大。这样的
: 发声真如浓茶酽酒,味道醇厚。一般旦角发声多薄,近听很亮,但是不能“打远”,“
: 灌不满堂”。有别的旦角和他同台,一张嘴,就比下去了。
: 君秋在武汉收徒时曾说:“唱我这派,得能吃。”这不是开玩笑的话,君秋食量甚
: 佳,胃口极好。唱戏的都是“饱吹饿唱”,君秋是吃饱了唱。演《玉堂春》,已经化好
: 了妆,还来40个饺子。前面崇公道高叫一声:“苏三走动啊!”他一抹嘴:“苦哇!”

1 (共1页)
进入Xiqu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问一个比较实际的昆曲京剧比较问题话题:杜镇杰到底算哪一派?
京歌化:新编京剧唱腔设计之癌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岳逝世(ZT)
兰文云再次在上海露演。搞笑何云伟模仿李世济锁麟囊
看文化人说京剧衰落京剧中的“少儿不宜”
汪曾祺: 马·谭·张·裘·赵——漫谈他们的演唱艺术戏迷眼中的昔日名伶:新艳秋的最后岁月
李世济:忆马连良老师张伯驹谈“面面俱到”、“武戏文唱”、“中正平和”
王吟秋忆“文革”中见到的马连良先生谭富英和余叔岩
[札记]怀念可爱的相声艺术(9):侯宝林和戏曲杂谈 z京剧主要l流派广播讲座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马连良话题: 盛戎话题: 演唱艺术话题: 京剧话题: 谭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