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z**n 发帖数: 22303 | 1 2010年6月24日
思考题
1、学习空性有什么必要?请引用中观五大因来说明,佛教中怎样抉择万法皆空?你对
此能生起定解吗?
2、为什么说现代物理学的发现,比前一代物理学家更接近空性?它又有哪些不足?这
种观点与佛教有何相似之处?这对你的认识有什么帮助?
3、为什么说佛教跟其他宗教相比,有不共的超胜之处?请从大悲、智慧两方面进行分
析。
4、如果说究竟实相中一切皆空,那我们的起心动念、佛陀的功德庄严又从何而起?怎
样才能通达这种境界?
5、学习这节课后,你的价值观、人生观有什么变化?
主持人致辞:
今天非常荣幸能请到索达吉堪布,给我们讲一讲藏传佛教的思想。
堪布这次能来北大,是一个很殊胜的因缘。大家都知道,藏传佛教有许多非常优秀的东
西,也有它的教育思想,可是当今学术界,对此研究得还不充分,在教学上有欠缺。而
且,藏传佛教与藏文化有着深厚的关系,在这方面,我们了解得也不是很多。同时,堪
布的修证境界非常高,若能从另一个层面上介绍佛学,跟我们这些大学老师讲述佛学,
可能完全不一样。
北大历来推崇多元文化兼容并蓄,我们的学生在学术上也有一种包容和热爱,所以今天
真的很荣幸能请到堪布到北大哲学系作一个讲演。这次的活动,很大程度上,是由热心
于藏传佛教研究的一些同学发起的。他们的这种热情,我们一定要悉心爱护,这对我们
老师也是一种鞭策。我们这些老师,基本上都是研究汉传佛教、印度佛教的,所以同学
们的热情,鞭策老师们也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下面,我们师生一起来听堪布的开示,
掌声有请——
缘 起
今天,很高兴来到北京大学哲学系,跟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藏传佛教空性与如来藏方
面的道理,并将自己的一点心得与大家分享。我本人而言,虽然跟你们的身份不同,但
也是从事教育、当老师的,至今教书传法将近二十多年了。在座的各位教授、老师,大
多数也一直在教书育人,从事伟大神圣的教育事业。所以,我们彼此之间共同研讨、共
同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我是第一次来北京大学,发现这里的学习氛围很好,尤其是禅学社、耕读社等许多社团
,对宗教的研究比较深入,所以这次跟大家交流,是十分有意义的。其实,人与人之间
互通有无非常重要。我作为一名藏族僧人,除了研究藏传佛教以外,也需要学习汉传佛
教,以及现在大学里有价值的科技知识;而你们作为高等大学的老师和学生,也应把目
光放在藏传佛教及其他宗教的甚深领域上,通过这样互相了解、取长补短,对自己的人
生观、世界观等都会有很大帮助。
所以,下面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一方面会介绍自己对佛教的了解,同时,大家也可以通
过提问的方式,把心里的怀疑、不解说出来探讨。我们佛教徒有一种毛病:刚开始学佛
时疑惑重重,但到了一定时候,就好像问题都没有了,最后什么也不想问,这种行为不
可取。你们作为北京大学的学者、才子,相当有才华,智慧也很敏锐,因此,希望通过
这次的研讨、沟通,每个人都能得到一些利益。
一、学习空性的必要性
大家都清楚,人类在如今的21世纪,物质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在20世纪末
、21世纪初,不管是科技、经济都发展得极为快速。可是在这背后,人们的伦理道德却
不断下滑。就传统文化而言,孔孟思想曾是汉地的主流思想,对道德规范起到了不可忽
视的作用,然而,六七十年代的一场“文革”,却让它受到了历史性的毁灭,现在虽有
许多有识之士想把它恢复过来,但就像奄奄一息的病患无法马上痊愈一样,仅仅靠几个
人的努力,很难真正力挽狂澜。
因此,大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非常重要,而且,这些美德不仅要在理论上精通,更要贯
彻到实际行动中去。否则,你连基本的人格都没有,为人处世、接人待物也不过关,那
即使学问再高、智慧再尖锐,到了社会上也会举步维艰。
如今在这个物质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内心越来越空虚,精神压力越来越大,烦恼痛苦
也越来越多。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很多人没学过空性法门,对世俗中的东西有强烈实
执。因此,人们要想获得快乐、安逸,就一定要对空性法门有所了解,不然的话,始终
随着欲望而奔波,一辈子会成为欲望的奴隶。
而若要了解空性法门,最好是系统地闻思藏传佛教,因为它完整地保留了2500多年前佛
陀的清净思想。这些思想虽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但至今仍然完好无损。正因为如此,
现在东西方的许多学者,都把目光或好奇心纷纷投向于藏地,希望能一探其中的奥秘。
那么,佛教的思想究竟是什么呢?就是佛陀所宣讲的八万四千法门,归纳起来即是三转
*轮的内容——第一转四谛*轮、第二转空性*轮、第三转如来藏*轮。其中,第二转*轮
中宣讲空性的经典,最全面的是《大般若经》,它的内容相当深广,今天短短的时间内
不可能三言两语就讲完,但我还是会用些简单的语言,尽量概括一下它的要义。
二、佛教怎样抉择万法皆空
你们若想通达般若空性,最好能先学龙猛菩萨的《中观根本慧论》,这部论典用非常甚
深、精细的推理方法,抉择了一切万法皆为空性。藏传佛教虽分为格鲁、宁玛等不同教
派,但实际上每个教派都要精通该论。而在汉地,尽管不像藏地一样,有广泛闻思中观
法门的传统,但历代大德也要学习《中观根本慧论》、《十二门论》等诸多论典。
其实,学习空性法门,靠的不是信仰或崇拜,而是智慧的观察。中观有许多推理方法,
归摄起来有五大因,下面就对此作个简单介绍:
1、金刚屑因:是观察万法产生的“因”无自性,也就是说,一切法不是自生、他生、
共生、无因生,进而抉择诸法是无生空性。具体来讲,倘若万法是自己产生自己,就会
有无穷生的过失;若是依他而生,黑暗中也可以产生光明……这种推理方法,在月称论
师的《入中论》中讲得很细致。既然万法的“产生”无有实体,那么它的“存在”也不
成立,最后的“灭亡”也没有,通过这种金刚屑因,就可以抉择一切为空性。
2、离一多因:首先观察“一”是否成立,通过详细分析,就会发现根本没有“一”的
实体,这样一来,由“一”组成的“二”等多体法也不存在。比如说,这里一个人也没
有的话,便不可能有十个人,因为“十”是以“一”为基础安立的。
那么,“一”怎么不成立呢?就拿一个人——众生最执著的“我”来说,这只不过是虚
妄分别念假立的,真正去剖析时,头不是“我”,手不是“我”,脚不是“我”……如
此一一观察下来,根本找不到一个实有的“我”。这时你才明白,原来人们只是把五蕴
聚合妄执为“我”,实际上“我”的本体绝不存在。依此类推,万法的本体皆可抉择为
空性。这种推理方法,在麦彭仁波切的《中观庄严论释》中有广泛叙述,大家可以去参
阅。
3、破有无生因:是抉择万法的“果”无自性。其观察方法是“有法不应生,无亦不应
生”,也就是说,果若在因位时存在,就不必再生,因为已有之故;果若在因位时无有
,则永远不能生,犹如石女的儿子。这种推理,在《中观根本慧论》中讲得比较多。
4、破四句生因:是同时观察“因”与“果”,在中观的《二谛论》里运用过。其观察
方法归摄起来有四种:一因能否生多果,一因能否生一果,多因能否生多果,多因能否
生一果。通过这种方式观察,可以破除对因能生果的实有执著。
5、大缘起因:是抉择万法的“本体”为大空性,一丝一毫也不可得。此推理在《中观
根本慧论》、《宝积经》、《楞严经》、《华严经》中,都直接或间接提到过。我们平
常所执著的身体、生活、感情及山河大地,虽然看似实实在在,但这只是迷乱显现前的
假象,倘若用智慧去观察,包罗万象的一切法决定不存在。这种境界相当甚深,宗喀巴
大师在《缘起赞》中也讲了,在这个世界上,唯有我等本师释迦牟尼佛才能通达并宣说
。除此之外,外道虽然也讲了一些空性,但这种空性只是单空,而不是缘起性空,故并
不究竟。
所以,大家在认识空性时,千万不要把空性等同于“不存在”,否则就会堕入另一个边
。要知道,不管是有边、无边,皆为实有的执著,有了这种执著,就会产生痛苦而不得
解脱。诚如《六十正理论》所言:“若许有实法,则生大贪嗔。”你只要承许一个法是
实有,就会因此而产生贪嗔烦恼,进而依之造业,流转轮回。反之,假如你想获得解脱
,息灭自他一切痛苦,就要希求空性法门,开启无我智慧,斩断任何执著,《入行论》
中也说:“故欲息苦者,当启空性慧。”
三、现代科学对空性的探索
所谓“空性”,佛教大小乘有不同的理解。小乘认为,器世界的一切不可能无中生有,
所以要有个最小的组成单位——极微,它是一种实有存在的色法。在他们看来,整个物
质世界以极微而空,极微本身却不能空。因此,这种“空”并不彻底,小乘所证悟的空
性,只是法无我的一部分。
现代物理学的理念,与小乘观点极为相似,他们也认为,物质的组成必须要有个最小单
位。19世纪,人们认为最小的单位是分子;20世纪,发现分子可以再分为原子;随着高
科技仪器的发明,依次又有了原子核、电子、中子、质子等概念;近年来,又发现了夸
克、亚夸克等等。关于是否存在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当前物理学家分为两派:一派认
为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夸克以下有亚夸克,亚夸克以下有亚亚夸克……;另一派则认为
,物质微粒的分割必有一个极限,到了这个极限,就没有更小的粒子了。
听说人们最近又在研究“场”,它包括电子场、量子场、磁场等几种。这种“场”看不
见,也摸不着,只是一种能量,存在于真空当中。“真空”是一切都不存在的空荡荡的
境界,当它瞬间积聚起足够能量时,便会形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粒子;当能量的密度
不够时,粒子就会消失,变成不存在任何物质的虚空——场。因此,物理学家认为,“
真空”和“场”互相起作用,是物质世界的根本来源。如果没有这个,就不会产生质子
、中子等微粒,形形色色的物质世界也无从谈起。
总之,现代科学认为最小的单位必须存在,不然,最终什么都没有的话,就实在太可怕
了。但从大乘佛教的角度来讲,只要懂得了缘起性空,解释万法的显现便没有任何困难
。不过,现在的物理学家,尽管没有学过中观,但对物质的研究还是非常透彻,比前一
代物理学家更接近空性。如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尔说过:“我怎么知道自己不是在做梦?
我又凭什么将梦境和现实区分开呢?世间上包罗万象、形形色色的东西,虽然一个也不
成立,却能在眼前无欺显现。因此,完全可能有一个魔鬼,一直在欺骗我,让我不知道
什么时候是真的、什么时候是假的。”
其实,假如懂得了大乘教义,对此根本不会有任何担心、疑惑。正是因为万法的本体不
成立,在空性中才可以显现;反之,倘若诸法本体实有存在,那实有的法是不能现前的
。当然,这个道理相当甚深,要想真正通达它,研究中观空性十分重要。对我个人而言
,在人生的诸多学问中,其他知识的价值与中观空性有天壤之别,只有明白了整个世界
到底是物质构成的,还是缘起构成的,对自己一生才会有真正的利益。
此外,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时间、空间和物质,都是来自人类的错觉。”这句话
,跟佛教“万法以分别念而现前”的观点如出一辙,《入中论》亦云:“如是一切法虽
空,从空性中亦得生。”然而遗憾的是,科学家们绞尽脑汁研究的过程中,虽然也有一
定收获,如量子力学的创始人玻尔曾深有感触地说:“谁不为量子力学感到震惊,那他
就是没有理解量子力学!”但他们并没有认识到缘起性空。倘若他们学过《中观根本慧
论》、《华严经》,就能轻而易举通达万法的最甚深之处。因此,在座各位在研究中观
的过程中,务必要了知万法抉择为空性之理。
四、佛教超胜其他宗教之处
在抉择空性的时候,佛教不怕他人驳斥,也不怕自己的观点建立不起来。佛陀在有关经
典中讲过:“不管比丘还是其他人,都可以把我的话当成黄金,切它、熔它、提炼它,
仔细检视我的法教,不要只因为尊敬我而接受它。”对于佛陀的教义,若只是一种崇拜
或恭敬,那叫做信心,而不叫智慧。其实佛教经得起任何考证、观察,无论是世间的因
果轮回理论,还是出世间的中观、如来藏思想,都千真万确、颠扑不破,不怕被任何人
驳倒。
至今2500多年过去了,历史上涌现过千千万万的文学巨匠,他们对佛教的评价如何,大
家应该也很清楚。比如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哲学家罗素,他在《我为什么不
是基督徒》中曾对基督教有所驳斥,在西方引起了极大轰动。他说:“无论从智慧或品
德上看,我都觉得耶稣不像历史上传颂的那样高超。我看在这些方面,释迦牟尼佛和苏
格拉底的地位要比他高。”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基督教不好,而是从公正的立场来看,佛教的智慧和慈悲确实超过
其他宗教。从慈悲方面讲,尽管基督教也提倡仁爱,伊斯兰教也提倡平等,但他们所关
注的范围,充其量只有人类,而不包括其它众生。对于动物,有些宗教认为可以杀戮,
甚至对于异教徒,也号召用武力统统消灭。然而按照佛教的教义,这些众生都要平等关
爱,哪怕怨恨的敌人要砍你的头,你也应以无尽的大悲心爱护他。所以,大家不妨想一
想:在整个人类历史上,能够完全舍弃自我,一心一意、无有条件地利益所有众生,这
样的宗教是否值得提倡?
而且从智慧上讲,我也看过世界上其他宗教的书,相比之下,佛陀的智慧实在无与伦比
。在藏地,佛陀亲口宣讲的《大藏经》有108函,龙猛菩萨、月称论师等印度大德所造
的论著有200多函,这其中都描述了万法的真相,看后令人大为折服。因此,我们崇拜
释迦牟尼佛,并不仅仅是源于信心,毕竟信心分为迷信和正信,有信心不一定都正确。
但如果你用智慧去观察,就会发现佛陀把真理揭示得清清楚楚,并且找不到任何过失,
既然如此,那这样的佛陀为什么不去恭敬?
当然,佛陀最精华的思想,即是将万法抉择为空性。人们如果没有证悟空性,就会整天
为了名利而忙忙碌碌,诚如志公禅师在《劝世念佛文》中所形容的:“有有无无都麻烦
,劳劳碌碌几时闲,人生曲曲弯弯水,世事重重叠叠山。”所以,对空性一点都不了解
的话,有时候看来,许多现象令人心生悲悯。其实人生如此短暂,几十年一晃就过,倘
若一味耽著自己所谓的事业,到头来会得到什么?徒有一身恶业而已。因此,大家一定
要对空性有所认识。
不过,如今很多人由于没有系统闻思过,始终对空性有一种误区。有些学禅宗的人认为
:“既然万法均为空性,善恶就不必太执著了,放生等善行也不用做,因为这是一种执
著。”这种观点大错特错。虽说一切法的本体是空性,但你还没达到这种境界之前,取
舍因果、行持善法是很有必要的。
从前在藏地,汉地和尚摩诃衍来弘扬禅宗。尽管禅宗至高无上,从《唐高僧传》、《宋
高僧传》、《续高僧传》的历史来看,许多利根者依此而一闻千悟,这样的事例不胜枚
举,但当时他弘扬禅宗却不成功。为什么呢?因为他一开始就提倡什么都不执著,有些
藏族人听信其言,致使寺内原有的供佛传统突然间断,佛像前居然断了供灯。(你们若
去过布达拉宫等地,就会知道藏地供佛的传统由来已久、十分殊胜。)这种做法让许多
有识之士难以接受,他们就遵照菩提萨埵的授记,从印度迎请了莲花戒论师来跟他辩论
。最后,以摩诃衍失败告终,藏地又重新树立起了次第修行的传统。
因此,次第修行相当重要。虽在禅宗或密法的最高境界中,万法都是空性的,不能有丝
毫执著,但我们尚未证悟之前,还是应当放生、念佛、读经、行慈善、做功课……这些
一定不能断。否则,积累资粮的门如果堵塞了,将来则很难趋入解脱。所以,你们若没
达到最高的境界,就不能间断行持善法,尤其是要以菩提心摄持,这一点千万不能忘!
五、空性并非为“无”,而是有光明如来藏
或许有人会问:“在究竟实相中,假如一切法皆空,那我们的起心动念、佛陀的功德庄
严又从何而起呢?”是从空性中一种明清的部分产生,这个明清的部分就叫“如来藏”。
如来藏的见解非常甚深,它是佛陀第三转*轮的主要内容。关于这方面的教言,讲述最
广的论典是《宝性论》,经典就是《如来藏经》;而密宗的《大幻化网》、《喜金刚》
等中,对此也有非常细致的阐述。
既然如来藏是存在的,那它跟外道所承许的实有又有什么差别呢?学过《入中论自释》
的人都知道,这部论专门引用了《楞伽经》等教证,说明如来藏的实有与外道有何不同
,与小乘宗有何不同。实际上,如来藏是一切万法的实相,也就是禅宗明心见性时所见
的“本来面目”,它与空性无二无别。要想获得这种境界,显宗通过推理或禅宗教言可
以证入;密宗则以修气脉明点、观想本尊等途径,很快就能获得这种状态,或者也可依
靠最殊胜的大圆满修法,通过上师的加持和窍诀,迅速认识心的本性,现前如来藏光明。
假如以窍诀的方式来讲,不管是外在的器世界,还是你内在的心识,本体皆为空性,这
是第二转*轮的教义;而在本体空性的同时,实际上它光明不灭,有一个明清部分,这
就是第三转*轮的教义。当然,万法的本体也并不单单是一个空性,或者一个光明。这
样的本来面目,如果以我们的分别念、语言表达,就像用小小的仪器测量整个宇宙,或
者用小鸟的翅膀丈量无尽虚空一样,是根本不现实的。只有真正证达了那种不可思议的
境界,你才会明白这是什么感觉,正如禅宗所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如来藏的境界既然如此甚深,那我们在凡夫地时,有没有机会了解它、认识它呢?有的
。全知麦彭仁波切、宗喀巴大师等高僧大德,都在各自的论著中,讲过空性和光明的相
关教义。所以,我们现在虽不能像圣者一样完全通达诸法实相,但依靠上师和大德们的
这些教言,还是可以逐渐认识心的本体。
那么,如来藏方面的教言具体有哪些呢?显宗中有《辩中边论》、《辨法法性论》、《
宝性论》等弥勒五论,及龙猛菩萨的《赞法界颂》等。在此基础上,大家若想进一步了
解,就要学习密宗的《大幻化网》,以及最殊胜的大圆满、大手印。
当然,你们作为北大师生,要一开始就直接通达大圆满的境界,可能有一定的困难。但
即便你不能通达,也要知道世间上最甚深的学问,就是空性和光明,亦即第二转*轮和
第三转*轮的究竟教义。从窍诀上讲,它分别是由文殊菩萨、弥勒菩萨开显的。所以,
现在的知识分子若想真正通达佛教,需要了解的教义特别多。但你仅仅是了解还不够,
还要看能不能在生活中将这些用上。
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有一部分人学过藏传佛教,也有一部分学过汉传佛教。你学过藏
传佛教的话,就会知道它在中观和如来藏方面的论著相当多,我也翻译过一些,今后有
机会、有因缘时,我们可以互相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你如果通达了般若空性,那解
脱绝对没问题。相反,假如没有了悟空性,就不可能明心见性,获得阿罗汉、菩萨等任
何圣果。因此,要想真正出离三界轮回,行持其他善法只是间接的因,唯有证悟空性才
是直接的因。
六、对当代知识分子的点滴建议
1、培养利他的价值观
现在的世间上,不管是老师、大学生、企业家,都迷茫在实执中,沉溺在轮回的网里,
所以,人们特别需要佛教的空性。只有证得了一些空性境界,他们对很多琐事才会看得
淡,而不会无有限制地盲目追求,肆无忌惮地摧毁因果。
有时候看大城市里的人,跟我们山上修行人的目标完全不同,他们为了房子、金钱、感
情、家庭,将难得的人身都浪费在这上面了。其实,人如果只为了生存而活着,就跟动
物没什么差别了。现在很多人崇尚拜金主义、庸俗主义、享乐主义,不择手段地追求金
钱,不要说关心自己的来世,就连今生中有价值的思想,他们也知之甚少。那今生中有
价值的思想是什么呢?就是知足少欲、恭敬父母、希求智慧等美德,这对一个生存于世
的人来说相当重要。
然而,现在好多大学生根本不求这些,我以前去过不少大学,见许多人进入校园之后,
有一种放松感,成天泡在网上看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所作所为对今生来世没有任何意义
,这是非常不应理的。实际上作为大学生,身上肩负着整个人类、整个社会的未来。国
外有些国家对小孩子教育时,刚开始会告诉他们:“人类未来的希望在你身上。”以警
策这些孩子要行为如法。同样,你们北京大学的学生们,也要经常这样提醒自己。且不
说佛教中特别甚深的空性、如来藏的境界,仅仅是帮助众生、利益他人的美德你具不具
足,每个人也应好好观察一下。
记得爱因斯坦说过:“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
和物质生活都是以别人的劳动为基础,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
和到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我也相信,简单淳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
,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
可是,现在的大学生、公务员、老师、医生,一生的行为都为了自己,这很令人感到悲
哀。当然,这种现象也跟如今的教育有关,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为了财富、地位、名声
而奋斗”的思想,那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只能是所有人都自私自利,口头上虽然提倡和
谐社会,但实际上却唯利是图、言行相违。
要想转变这种风气,大家理应从自我做起,一点一滴培养利他的菩提心。我学习大乘佛
教这么长时间了,其实大乘的教义归根结底,就是“利他”二字,除此之外,再没有更
甚深的法了。要知道,藏地、汉地的佛教都属于大乘,但如果没有利他心,所谓的“大
乘”只是徒有虚名而已。尽管空性、如来藏的教义非常殊胜,有缘分、有信心的人去研
究也可以,但你若没有专业性的指导,光是随便看一两本书,则很难通达其中密意。因
此,我们作为修行人,如今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要培养利他心。甚至,就算你不是佛
教徒,只是一个高等学校的老师或学生,利他心也必不可少。当你们这些学生毕业离开
校门时,当老师们摄受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时,若能始终存有一颗利他心,那做什么事都
是有意义的。
2、认清前后世的存在
此外,我还想强调的一点是:现在人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所谓人生观,指对于人类
生存目的、价值、意义的看法,它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表现为苦乐观、生死
观等。现在世间上的人,因为有不同的爱好、追求,故也有不同的人生观。但作为一个
佛教徒,人生观务必要具备两点:第一要相信因果,第二要了知生死轮回。假如你有了
这两点,那生活、工作的目标就会有原则性改变。否则,不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也不相信前世后世存在,所作所为就会非常盲目。
因此,从现在开始,大家对人生观一定要有新的调整,应该像佛教一样承认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以及前世后世存在。有人可能提出质疑:“佛教的人生观虽是如此,但所有
人的人生观不一定都要这样吧?”然而,大家要明白,这种人生观对当前来讲相当重要
,它可从根本上扭转社会的不良风气。有些人始终对前世后世不相信,但不相信并不能
证明它不存在,除非你有充分确凿的依据。可是我看了古今中外很多书,到目前为止,
还没发现一个人有这种能力。多年以来,对于这个问题,我也跟不少学者、博士、大学
教授、科学家探讨过,有些人尽管也不承认,但却无法举出合理的理由来。
与之相反,承认前世后世的理论,却特别特别多,包括牛顿也说过:“人死了之后,有
神识存在。”当然,他可能是受当时基督教的影响,才有了这一番言论。据有些资料记
载,牛顿一生的著作中,80%以上与神学有关,科学方面的连20%都不到。由此可见,科
学家也并非都否认前世后世。此外,慈诚罗珠堪布还造过《前世今生论》,我将其翻译
成了汉文,很多人看了之后,发现个别人前世做过什么、后世却能回忆起来,而且找不
出可以反驳的依据,通过这些非常有力的公案、教理,他们的观念也有所改变。
所以,你们作为高等学校的师生,首先一定要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否则,你的世间学问
即使再好,但不相信前后世的话,在短暂的人生中就不会积福行善,反而可能毫无顾忌
地摧毁因果,做出种种可怕的行为来。要知道,你今生若是造了恶业,就算果报没有当
下成熟,但就像吃了毒药一样,迟早会给自己带来痛苦。因此,正确的人生观对每个人
来讲极为重要,有了它,你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意义。
结 语
今天跟大家交流,我也没做什么准备,只是以平时的经验随便讲的。总而言之,对一个
学佛法的人来说,在见解上,了解中观很重要,了解如来藏也很重要,而这样的学习需
要长期闻思;在行为上,则一定要利他,这些我在讲《入菩萨行论》时详细剖析过,大
家有时间最好能看一看,这本书肯定会对你有帮助。同时,希望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观
重新观察:“以前我在这个世间上是怎么活的?如果前世后世真的存在,那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务必要关心。
今天就大概讲这些吧!非常感谢哲学系的老师提供这样一个机会。下面若有什么疑问、
想法,我们可以互相探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