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虚空乃施设名,人所施设,无有实法
相关主题
色边色《在家律学》之三:戒体
空间和时间问题 ZZ (转载)八正道
真实空与真实不空(一)华译圣典对研究原始佛教的价值
《入行论广解》 心不缘一切 索达吉堪布 译讲[合集] 华译圣典对研究原始佛教的价值
金刚心唯识初阶: 唯识学的基本立场与方法(3)--隆藏法师
心真如门之立空与真实不空《大般若波罗蜜多经》选读
外境和心关于如来藏
空性(二)ZT涅槃绝对不能是识的客体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虚空话题: 空界话题: 施设话题: 无为话题: 法处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g
发帖数: 225
1
虚空乃施设名,人所施设,无有实法;亦犹牛中无马,施设无马一名,非真有“无马”
实法;亦犹人中无牛,施设无牛一名,非真有“无牛”实法;虚空亦然,以无物故,能
容受物,施设虚空一名;以无故名空,非有实法名之为空,故虚空一名乃是假法假有,
非是实有,非法处所摄;法处摄者--虚空无为--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因地真如也。
故《瑜伽师地论》云:“复次,虚空云何?谓唯诸色,非有所显,是名虚空。所以者何
?若处若行都无所得,是处方有虚空想转;是故当知此唯假有,非实物有。”意谓:虚
空乃因色有,自身无物无法可显。若于处所、身行等,都无有障碍物质可得,方于彼处
生起虚空想之觉受;是故当知:虚空是假有,非实法有。
《大宝积经》亦云:“......言菩提者空之异名......是故如来如其空性觉一切法
,不由空故觉法空性,由一理趣智故觉法性空。空与菩提性无有二,由无二故不可说言
:此是菩提,此是空性。......由性空故说名为空;如说太虚名为虚空,而太虚性不可
言说;如是空法说名为空,而彼空性不可言说。” 是故虚空非有实法,以无物故名为
虚空,非法处所摄,唯虚空无为之法方是法处所摄之虚空,非谓太虚也,莫误会。
《起信论》云:“人我见者,依诸凡夫说有五种:云何为五?一者闻修多罗说如来
法身毕竟寂寞,犹如虚空。以不知为破著故,即谓虚空是如来性。云何对治?明虚空相
是其妄法,体无,不实,以对色故有;是(这)可见相,令心生灭。以一切色法本来是心
,实无外色;若无色者则无虚空之相--所谓一切境界唯心妄起故有,若心离于妄动,则
一切境界灭,唯一真心,无所不遍(遍十八界)。此谓如来广大性智究竟之义,非如虚空
相故。” 是故虚空非预法界,法处之所不摄,莫误会。
以上所举,若犹未取信,请观《唯识述记》云:“八无为(按:无为法有立四、立
六、立八、立九不同)体皆是真如,由此论中,依于真如立虚空等二假体,即随有漏无
漏心中所现空等无为之相,名虚空等。或依障断所得灭处,假立择灭、不动、想受无色
之处,假说虚空。” 是故虚空不预法界,不摄于法处之中,莫误会。
《大般涅槃经》云:“如人说言:除灭有物,然后作空。而是虚空实不可作。何以
故?无所有故;以无有故,当知无空。是虚空性若可作者则名无常,若无常者不名虚空
。善男子!如世间人说言虚空无色无碍常不变易,是故世称虚空之法为第五大;善男子
!而是虚空实无有性,以光明故故名虚空,实无虚空。”
以上据理及引经论释已,恐仍未信受;再举《阿毘达磨俱舍论》为证,证明虚
空非心非情,非法处所摄:
《俱舍论》云:“如是,此中所说五蕴,即十二处并十八界;谓除无表诸余色蕴即名十
处,亦名十界;受想行蕴无表无为,总名法处,亦名法界。”又云:“法处中有诸法名
故、诸法智故,独立法名。问:诸契经中,有余种种蕴及处界名想可得,为即此摄?为
离此耶?答:彼皆此摄,如应当知。”意谓法处所摄一切法,悉皆不离五蕴,若离五蕴
(无色界为四蕴),法处所摄一切法悉皆不能现起。虚空非蕴非心,不同虚空无为,云何
以“无法”为法处所摄法?主张虚空是心,法处所摄,即同《成唯识论》所破虚空外道
,不名佛子。
《俱舍论》又云:“又十二处,体皆是法,唯于一种立法处名。颂曰:为差别最胜
,摄多增上法,故一处名色,一名为法处。”又云:“诸说佛‘教语’为体者,彼说法
蕴皆色蕴摄;诸说佛‘教名’为体者,彼说法蕴皆行蕴摄。......法蕴随蕴等言,一一
差别数有八万,谓蕴、处、界、缘起、谛、食、静虑、无量、无色、解脱、胜处、遍处
、觉品、神通、无诤、愿智、无碍解等,一一教门名一法蕴。如实说者,所化有情有贪
瞋等八万行别,为对治彼八万行故,世尊宣说八万法蕴;如彼所说八万法蕴,此五中二
蕴所摄。如是余处诸蕴处界,类亦应然。”
如是,八万法蕴悉皆不离色蕴行蕴,或二(欲色界)或一(无色界),而此诸蕴法皆摄归一
处--十二处之法处。而此一法处不离名色,若离名色,即无八万法蕴所生无量诸法,故
《阿毘达磨》颂云“故一处名色,一名为法处。”余经有说别五蕴--戒、定、慧、解脱
、解脱知见--者,亦属色蕴行蕴所摄。若离有情二蕴,无有法处可言;虚空非情非心非
蕴,非吾人五蕴之色蕴行蕴所摄,云何执彼外道见而主张虚空无法为法处所摄之法?
窥基大师《唯识述记》解云:“又:‘非虚谬’言,意显何等义?‘非虚谬’,简虚空
、我等。小乘、外道执‘虚空、我’亦体是常,能遍诸法;说彼虚谬,非法实性,故‘
非虚’言,简异虚空。‘非谬’之言,即简我等,等妄执故。” 故知虚空不预法界
。虚空似有非有故,唯是无故。犹如牛中无马,马中无牛,施设无马无牛,非真有无马
无牛之法可言其有,是故无马无牛之法亦不预法界,非法处所摄;虚空亦然,非有实法
,唯是名相施设,不预法界。
而此一句语固含摄一切法,然一切法不摄虚空,故百法明门、千法明门、乃至万亿法明
门皆不摄此虚空,然摄虚空无为.
然小乘法中固有六大界之说,认为空界又名空大,然小乘法所说空界或空大,却非所谓
之虚空也,兹录小乘阿罗汉撰之《鞞婆沙论》为证:
《问曰:空界云何?答曰:佛契经说:“空界云何?谓色边色。”谓色者造色是,
于彼间施设:如眼空、耳空、鼻空、口空、咽喉空,饮食来往处空,住消处空,下过处
空。更有说者:“空界云何?空边色是。此说空色、不空色,不空色者众生数,空色者
非众生数。”谓彼空非众生数,色边施设;如树间、叶间、墙间、屋间、牖间、户间,
是谓空非众生数,色边施设。》又云:《问曰:“空、空界,何差别?”答曰:“空者
非色,空界是色。空者不可见,空界者可见。空者无对,空界者有对。空者无为,空界
者有为。” 》
谓空界不同于空。空界乃是色中空隙,是色边色;乃相待于色法而施设空界,如口空、
咽喉空、茶杯空......等,于色边施设彼空界,非谓无穷尽之虚空也。空则是虚空,故
云非色、不可见、无对、无为。空界则因色而有,色若有变,空界随变;如杯空界,装
水后空界改变,故云空界是色、可见、有对、有为。此即小乘法中所说地水火风空识等
六界之空大是也。此空大在于色中,不是色外之无尽虚空,汝欲以此空界(空大)援引为
虚空者,亦不能成立。故汝所引《大萨遮经》所说“当依阴界入中观(此法身)”之“界
”字,非十八界以外之虚空,而是五蕴含摄之十八界,不在五阴之外,故不可说法身遍
于虚空,亦不可说法身在虚空中,亦不可说法身在空界空大之中,俱有过故。
又:界者乃功能差别之界限,若无功能差别即无界限;虚空无知,无诸功能差别,
云何名之为界?又:处处经中皆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未尝云“虚空有佛性”,虚
空非情故;又处处经中皆云一切众生皆具本性清净之如来藏,未曾云虚空中有如来藏。
若真如遍于虚空,但教众生向虚空讨,不必开示如来藏法身在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中
。以外道主张之虚空、及通声闻之空界空大,坚持即是如来藏法身;谓真如之遍一切处
即是遍于虚空或遍于空大,俱有过也.
若住此者同时得许住彼,则有大过,已如前述。而以虚空为譬,仍是引喻失当,所以者
何?虚空无法故,虚空无体性故。君意谓虚空与诸根身识界可以相融相入者,不然!虚
空未曾与山河大地及有情之根身识界相摄相融,何以故?若虚空与吾人根身相摄,则吾
人欲由此至彼,应当寸寸分分剥离此处虚空,寸寸分分摄入下一寸下一分之虚空;非常
辛苦剥离摄入,许久才能移动一分一寸,何况能走动跑跳?以虚空无法故,因无物故名
为虚空,非有实法名为虚空,犹如牛中无人,施设无人一名,而此无人之“法”,实非
有法;虚空亦然,以无色法阻碍故,施设虚空一名,非真有虚空之法与吾人根身器界相
摄相入,“这是最基本的逻辑”。儿童也知非有虚空之物,长大成人后、年老学佛,反
因邪见教导,错认虚空为实有法,不亦可悲?
君若坚持虚空为实有法,坚持虚空与物相摄相入,则物之移动,亦应物于原处之虚空同
被移动,则彼物移动后,其原处应无虚空,则虚空成变易法,成有作用法,则是无常。
若依君旨,欲使物之原处所有虚空存在,必须取物时,先将彼物之虚空剥离彼物;移动
彼物时,必须分分寸寸与虚空摄入,逐分逐寸剥离彼物所经过之空间虚空,以虚空有实
法、复与诸物相摄相入故;“象话吗?”
若主张“真如即是虚空,故真如遍于十方虚空”之理可以成立,则应所主张--住彼亦可
同时住此--之理亦可成立;然有大过,以皆为同一真如故,上来已破故;若谓一切有情
之真如是各各自有,非共有一个真如本体,亦有大过,各皆遍于虚空一切处故;各皆遍
满虚空,则汝我及一切有情之真如本体应皆互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皆不应理。审
如此者,则我欲往台北,汝欲往台南,他欲往台东,彼欲往台西,应皆错乱,真如唯对
各自之七识六根,而不对他人之七识六根运作,则我汝他彼之真如应如乱绳打结一般,
无所能用。
《唯识述记》云:“二我既空,依此空门所显真如为其自性。梵云瞬若,此说为空。云
‘瞬若多’,此名空性。如名空性,不名为空;故依空门而显此性,即圆成实是空所显
。”以空性非形非色,能生诸法,不同于空,故不言空,言于空性。是故空性非是虚空
,不可错执。
证悟之人虽于一切有情五蕴身中现见虚空无为,而此虚空无为法,佛犹说为方便施设,
何况虚空不可现见,乃至佛亦不见,以无物障说名虚空,是故不可说言虚空实有。《大
般涅槃经》云:“复于一时,我为目连而作是说:‘目连!眼不牢固,乃至身亦尔,皆
不牢固;不牢固故名为虚空。食下回转消化之处,一切音声皆名虚空。’我诸弟子闻是
说已不解我意,唱言如来决定说有虚空无为。” 错将虚空认作虚空无为,便道“真如
即是虚空,虚空遍十方故,真如亦遍十方”,便成大过。
虚空无为等六种无为法,证悟之人或修定有成之人现见为有,非不可以慧眼见,而亦说
彼为八识心王、五十一心所、色十一、心不相应行法二十四等共同显示,非是所生之法
,只是立此六种无为名相以显示之,尚非实有;何况虚空无法,乃至圣慧眼所不能见,
唯以不见有物,假名为见虚空,云何以无法而执为有情生命之本体?
平实书笺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合集] 涅槃绝对不能是识的客体兼谈涅槃和五蕴的关系金刚心
ZT 真现量及似现量-因明学纲要心真如门之立空与真实不空
诸法无我 那证果的是什么外境和心
益西堪布:抉择二无我讲记 2/10空性(二)ZT
色边色《在家律学》之三:戒体
空间和时间问题 ZZ (转载)八正道
真实空与真实不空(一)华译圣典对研究原始佛教的价值
《入行论广解》 心不缘一切 索达吉堪布 译讲[合集] 华译圣典对研究原始佛教的价值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虚空话题: 空界话题: 施设话题: 无为话题: 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