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近代南传内观禅法的沿革 (转:殖民主义如何掀起全球内观热潮)
相关主题
上座部内观禅修法门 -- 马哈希禅法简介内观十日课程开示第一天
马哈希尊者谈学内观的个人经验 ZZ内观第四天开示
内观的深化 马哈希西亚多zz让我们的心跟着慈爱心跳动-应作慈爱经
马哈希西亚多--关于修行的一些介绍(转贴)32个正念的练习 - 一行禅师
马哈希尊者 “内观基础” 摘要与解释十日内观开示--第四天[转载]
[合集] 马哈希尊者 “内观基础” 摘要与解释近行定与安止定-zz
阿姜查禅师是南传公认的成就者吗?Re: 美国内观禅修中心
对U Silananda的书中的两处有疑惑短期内取证涅槃的方法 -- 上座部马哈希尊者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禅修话题: 内观话题: 尊者话题: 缅甸话题: 佛教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w**u
发帖数: 311
1
转:
http://bbs.sutta.org/thread-9772-1-1.html
集体禅修——殖民主义如何掀起全球内观热潮
Meditation en Masse
How colonialism sparked the global Vipassana movement
作者:埃瑞克·布劳恩 Erik Braun

图1:摄影师Luke Duggleby作品
作者介绍:
埃瑞克·布劳恩(Erik Braun)是《内观的诞生:禅修、现代佛教、缅甸僧人雷迪尊者
》(The Birth of Insight: Meditation, Modern Buddhism, and the Burmese Monk
Ledi Sayadaw)(芝加哥大学出版社,2013)的作者,现于俄克拉荷马大学教授宗教研
究。
现今,有很多人认为佛教与禅修密切相关,有人甚至认为两者是同一回事。然而,即便
算上上座部佛教徒──推动内观禅修(Vipassana)运动的先驱者们,历史上仍是相对
较少的佛教徒认识到禅修的重要。与之相反,大多数上座部佛教徒和其他传承的虔诚佛
教信徒——包括僧侣和尼姑,更注重修持善行、谨遵佛陀教言(dharm佛法),并通过
慷慨布施获得善业。当然,这些佛教徒也知道禅修在获得证悟时所担当的重要角色──
按照上座部佛教的观点,修行者不经这样的实修无法获得证悟。但是,他们亦没有怀疑
不作禅修也同样能够过着真正有价值的佛教徒生活。许多上座部佛教徒甚至认为,禅修
的目的并非获得证悟,而是希求一个美好的来世。因此,禅修或许只适合极少数离群索
居于丛林或洞穴的修行人,而并不适用于我们这样一个堕落的时代。那么,“禅修是佛
教生活的核心”这种目前广为人知的观点又从何而来呢?
这个问题把我们带回到一个多世纪之前的缅甸。在此之前,还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禅修会
广泛传播。的确,以阿姜曼(Ajaan Mun,1870–1949)为代表的泰国森林禅师和达摩
波罗(Dharmapala,1864–1933)等斯里兰卡宗教佛教复兴者对禅修的发展功不可没。
他们确立了内观修行(insight practice),并且倡导在家人习禅。可是,他们并没有
掀起任何广泛的运动。人们反而在缅甸看到了禅修(特别是内观禅修)的崛起和盛行。
内观禅修的观点认为,无论是对于在家居士或出家佛子,禅修就是将佛教的见地必然而
合理地应用到生活中。然而,这种实修的兴起,严格说来并非一种本土的发展,而是在
殖民制度的影响之下形成(事实上,没有一种当世的内观禅修传统能可靠地追溯到19世
纪末或20世纪初以前)。尽管内观禅修现时已成为一项全球性运动,但它肇始于西方帝
国和东方王朝相互影响的那一刻。我们可以将起始时间定格在1885年11月28日,即英军
占领佛国缅甸的时候。
就在决定性的那一天,缅甸沦陷,英军控制了缅甸首府曼德勒。他们摧毁的不仅仅是一
个王国,还有缅甸人所认知的世界。在缅甸人民心中,缅甸最后一任国王与历代国王一
样,端坐在宇宙轴心,整个宇宙围绕着曼德勒王权转动。1878年至1885年在位的锡袍(
Thibaw)国王,正是居于这一世界中心,他将保护佛教视为己任。被英国人接管后,缅
甸人民亲眼目睹他们的国王被手持长枪的英国士兵包围,赶上一辆破旧的牛车,由皇宫
(随后变成了军官吃喝玩乐的俱乐部)押至一艘轮船,被迫流亡他乡。然而,江山易主
带给缅甸人民的创伤和颠覆性的社会变革,最终却使内观禅修在全世界广泛流传。
有别于其他英国殖民地,英国人(缅甸人称之为“kalas”,即野蛮人)在缅甸并未设
立王权政府,而是将其作为印度的一个省,直接纳入“印度女王”(维多利亚女王)的
统治之下。但是,缅甸人民不能指望英国女王像过去的缅甸王权那样,以弘扬佛教为己
任。相反,维多利亚女王颁布了法令,禁止扶助殖民附属国的任何宗教。鉴于1857年在
印度发生的士兵叛变流血冲突被认为是由宗教问题所引发,她宣布:“我们统治之下的
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涉信众的宗教事务,否则,“以违反王令论罪”。

图2:(从左至右)1885年,Supayaji公主,Supayalat女王和锡袍(Thibaw)国王于缅
甸曼德勒的王宫(大英图书馆藏)
现在听来,这个法令好像也合乎情理,甚至是一项确保宗教自由的明智政策。然而,对
缅甸佛教来说,却是一记重创。最为接近“佛教”的巴利语“Buddha-sasana”,简而
言之,就是“佛陀的教言”,其意义简洁地涵盖了整个佛教传统。它不仅意味着佛法(
dhamma)或佛陀的教言,而且还包括佛教体制教育的化现——僧侣们。无论过去还是现
在,缅甸佛教徒像大多数佛教徒一样,认为佛教(sasana)的存亡自有定数。问题不在
于佛教是否会隐没,而在于何时隐没。所以人们努力的目标是让佛法长久住世。按论藏
著述的说法,佛法住世的最长期限为5000年。南传佛教认为佛教的存续需要一位信奉佛
教的国王慷慨供养出家僧人和寺院,而且要确保出家众和在家众秉持佛教理念。因此,
英国官方的“不干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被视为一种极大的侮辱和伤害,尤其是他们允
许基督教传教士在缅甸开办教会,还享受优惠待遇。
缅甸人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国王下台后,信徒们自觉地组织起来,开办了许多协会
和组织,规模空前。他们举行了面向僧人的经论考试,整合各种资源,对寺院进行衣食
供养,而且他们自己也开始深入学习佛法,用以驳斥基督教的诘责,藉此将那些濒临失
传的珍贵教言保存了下来。
这场盛况空前的佛教复兴运动使得许多得道高僧成为讲经论法的超级巨星。按传统,法
师说法时要以法扇遮面,但他们却开创了一种名为“去扇”的说法新形式。这些法师们
深入到数以万计的闻法者当中,并以平实易懂的语言讲经说法,引人入胜。为摄受更多
信众,一些僧人甚至借用知名演员的名字作为法名(这有点像美国僧侣为提高自己的知
名度,给自己起名布莱德·彼特比丘〔Bhikkhu Brad Pitt〕)。
与讲经说法同时出现的还有佛教书籍的印刷出版。许多新建的印刷厂印制大量价格低廉
、教言详尽的书籍。许多著作是有关阿毗达摩(Abhidhamma)的精妙思想——在巴利文大
藏经中,旨在将心与实相的特质系统化的部分。一般信众从未接触过如此大量的经典。
不管内容有多复杂,他们都全盘进行学习,还经常聚在一起研讨艰深的教义。他们的学
习态度极为严肃认真,时常举行公众集会。人们情绪激动地反驳作者的观点,甚至会出
现焚书情况。

图3:1885年,英国陆军步兵于缅甸曼德勒(大英图书馆藏)
殖民统治迫使社会进行变革,在这种背景的驱使下,新的佛教修行方式不断涌现,并与
旧有的模式齐头并进。所有这一切改变了佛教徒的生活,为内观修行的蓬勃发展打下了
基础。信众因一起学习佛法理论而形成“我们”的整体意识,这使得在家众肩负起保护
佛教的责任,而从前,乃是国王的使命。
在20世纪初期缅甸闹哄哄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下,禅修成为另一种保护佛教的方式。禅修
者个人所获得的修证,改善了整个社会的业力,从而加强了佛教的整体力量。同时,证
悟——从前被人们认为在这样的堕落时代无法实现的修行目标,如今亦逐渐被认为通过
禅修之路就可能即生实现。殖民政策、传教士的攻击使在家佛教徒产生了躁动的情绪,
担忧、觉醒、认知等,皆被触发并得以发展,这一切都驱使人们进行修持。
在这些导师中,最杰出的是一位名叫雷迪的尊者(Ledi Sayadaw ,1846–1923)。他
最早提出在家众要用禅修等方式改善生活。在二十世纪初期,他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阐
述禅修,使之完全可以与我们繁忙的世俗生活相融合。因“去扇”教法而闻名的雷迪尊
者,他撰写的佛教教义内容高深但语言平白易懂,为人所称道。正如一位缅甸作家所言
,他犹如雨润万物般传播了阿毗达摩。此外,他将修习阿毗达摩与内观修行相结合,使
人们了知到观察世界的基础,以此获得解脱的洞见。尽管他主张深入地闻思,但他亦强
调:即便是只了知地、水、火、风四大自性处于不断变化的在家修行人,同样可以获得
巨大的心灵益处。如雷迪尊者所说,“对于那些学识渊博的人来说,所有我内外的一切
、我家内家外的一切、我所住的村子里外的一切,都是令无常观生起和增上的对境。”
在此之前,任何想修持内观禅修的人必须先进入被称为禅那(jhanas)的深度禅定状态
(samadhi) ,这是一种公认的观点。但要想达到这种殊胜的境界,需要长年远离都市
,深入到丛林或山中进行密集禅修。然而现在,雷迪尊者认为,要想获得内观修行所需
的内心安定,无须进入深度禅定的状态。如果能够达到那种境界当然好(雷迪尊者说他
就可以做到),但人们真正需要的只是最低水平的专注力,便能使禅修者一次次将注意
力拉回到思维的事物上。
心在那一刻的状态被称为“刹那定”( khanika-samadhi),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纯观
修”或“干观修(suddha-vipassana 或 sukkha-vipassana),但不包括深度心念集中
。这种实修方法在权威文本中曾有论述,但之前并未有人进行普遍推广,雷迪尊者是首
位以此作为核心教授内容的导师。他广泛传播了这一观点:忘掉丛林和洞穴,禅修在城
市里也可以进行。
在雷迪尊者倡导的禅修方法流行多年之后,另一名法师明贡尊者(Mingun Sayadaw,
1868–1955),在刹那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内观禅修理论,在某种程度上,这要归
功于雷迪尊者的传承。明贡尊者教导禅修者要关注心念从根识升起的每一个瞬间,把所
有体验分解成不断流动的过程。这种对根识感受的关注能引导我们去理解后来出现的“
正念(sati)”,这与德裔高僧向智长老(Nyanaponika)称作“纯然关注”的著名观
念辕出一辙(关注体验的过程最终有助西方将“正念”这一概念从佛法教义的框架中跳
脱出来,并从世俗的角度进行阐释)。1911年,明贡尊者因成为首位组织在家人进行集
体禅修的法师而声名远播。几乎所有在缅甸出现的禅修方法都源于明贡尊者或雷迪尊者
的传承。
在这些大德的大力弘扬下,在家人的实修在缅甸得到了广泛开展。但在他们看来,这种
修行方法并非独树一帜。像现代大多数禅修者一样,他们将佛陀视为榜样,将最早的佛
教经典奉为圭臬。在佛陀涅槃后的几个世纪,巴利语经典(suttas)的编纂,如《念处
经》(Satipatthana Sutta ,论述正念的基础)和《安般守意经》(Anapanasati
Sutta,论述对呼吸的专注)成为主要的禅修著述,至今亦然。但这些理论在此之前并
未在修习中得到广泛运用,现在美国和亚洲的禅修导师都认为对这些经教的阐释可能存
在巨大差异。例如,一些斯里兰卡的僧侣就曾批评明贡尊者的修持方法[由他的学生马
哈希尊者(Mahasi Sayadaw ,1904–1982)教授]缺乏依据——换句话说,即为臆造,
毫无权威性可言。正如集体禅修这样的修行方式在特定环境下发展起来一样,对于内观
禅修经典教义的阐释,也是在相同的社会背景和类似的压力下形成的。
到了20世纪30年代,为数众多的在家人开始按照雷迪尊者和明贡尊者的传承实践禅修。
此时,缅甸正经历历史上又一个动乱时期。叛军叛乱、民族主义组织的分分合合导致的
政治动乱、经济大萧条(特别是米价大幅下跌)以及种族间的骚乱接连发生,这些都推
动了内观禅修的发展。
雷迪尊者在1923年离世,他的众多弟子在30年代积极传授内观禅修的修法。最为杰出的
是一位名为乌波帖(U Po Thet)的在家居士,后被称为铁吉老师(Saya Thetgyi ,
1873–1945)。他将内观禅修推向全世界,并且成为得到僧人开许,最早开始教授内观
禅修的在家居士之一。雷迪尊者甚至还同意铁吉指导出家僧人,完全颠覆了出家僧人和
在家居士的传统角色定位。
雷迪尊者对铁吉的公开认可,促成了在铁吉之后在家人教授禅修的传承。尽管铁吉不是
出家僧人,但他为了专注于禅修,已经远离妻儿,过着独身生活。他最杰出的弟子乌巴
庆(U Ba Khin,1899–1971),则是六个孩子的父亲,也是一名政府官员。1948年,缅
甸摆脱殖民统治后,他在刚独立的缅甸联邦政府中升任审计长。乌巴庆超越了他的老师
,将世俗生活与内观实修相融合,使禅修完全世俗化,这种尝试与生活如此贴近,以至
在50年代,乌巴庆宣扬观修可以清除体内放射性有害物质──那时还处于原子时代初期
,人们对于放射性有害物质忧心忡忡。

图4:1948年马哈希尊者于缅甸
缅甸重获独立后,新的缅甸政府在总理乌努(U Nu)的带领下,利用内观禅修的深远影
响力,将佛教信仰作为实现国家统一的主要政治策略。20世纪50年代是缅甸佛教复兴的
转型时期。1954年至1956年,政府承办了第六次佛教经典结集,来自很多国家的上座部
佛教僧侣聚集在一起,旨在修正巴利文经典文本传播时出现的所有问题。事实上,这次
结集仅限于缅甸,但政府却通过这种活动来提升自己在世界舞台上杰出的佛教国家的形
象。同时,政府制订政策资助禅修中心,并允许政府职员停薪留职进行禅修。内观禅修
被官方所推崇,它不仅是促进个人证悟、护持佛教的方式,也是爱国教育以及国家认同
的源泉。从1886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这不到75年的时间里,禅修从极少数人的追
求发展,成为优秀公民应尽的义务。
乌巴庆的努力促成了这次精神复兴,但乌努总理却更青睐马哈希尊者。早年在两人会晤
时,总理对尊者留下深刻的印象。1949年,政府任命马哈希尊者为仰光塔他那耶塔(
Thathana Yeiktha)禅修中心的负责人,于是,这里很快成为缅甸最大的禅修中心。数
年后,1952年,乌巴庆也在仰光建起了国际禅修中心。正是依靠两位禅师及其禅修中心
的发展,内观禅学的修习方法得以形成,并传播到全世界。
1956年,马哈希尊者的禅修技巧被缅甸导师带到斯里兰卡,同一时期,又被传到泰国。
马哈希尊者本人游历亚洲和西方,广泛推广这一正念禅修技艺,甚至在西方掀起了一场
禅修运动。乌巴庆尊者在他的禅修中心教授了大量学生,包括许多后来在西方具有影响
力的导师,例如多·米娅·斯温[Daw Mya Thwin,被称为大师母(Sayamagyi)或女院长
(Reverend Mother)]、露丝·丹尼森(Ruth Denison)、罗伯特·哈维(Robert Hover
)、约翰·科尔曼(John Coleman)。1956年始,乌巴庆尊者开始教授一名具有印度血
统的缅甸人——著名的葛印卡导师(S. N. Goenka,1924–2013),他在1969年移居印度
。葛印卡最终在世界各地建立了120多个禅修中心的培训网络,每年培养数以千计的禅
修者。
就在缅甸禅修导师将禅修推向世界的同时,全世界也在张开臂膀欢迎这些导师的到来。
20世纪60年代,在反映了众多年轻人所期盼的灵性探索的驱使下,约瑟夫·戈德斯坦(
Joseph Goldstein)、杰克·康菲尔德(Jack Kornfield)、莎朗·莎兹伯格(Sharon
Salzberg)分别接受了雷迪尊者和明昆尊者传承的教导。康菲尔德(Kornfield)甚至
汲取了阿姜查(Ajaan Chah)的泰国森林禅修教法,并体现在自己的教学当中。这三位
美国人把内观禅修法带到西方,并在马萨诸塞州和加利福尼亚分别建立了内观禅修协会
(IMS)和灵岩禅修中心,因而被学者温迪·卡奇(Wendy Cadge)称为“逆信使”。具
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为西方寻求的古代智慧——真正的禅修教导和实修,在数十年前
已受到殖民主义不可磨灭的影响而转变。
当然,禅修的概念总是反映不同时地的修习者的需求、希望和恐惧。时至今日,内观禅
修的发展状况与一个世纪前在缅甸初始发展的的模样已大相径庭。例如,在美国,强调
将正念(sati)视为纯然专注,这主要源于明昆禅师的传承,但同时又展现了西方独特
的世俗化修法,是一种偏向治疗的方式。这种世俗的观修形式,在与心理学的交流过程
中,使人们找到了新的强大的灵感之源和构想。
内观禅修的不断发展揭示了一个有力而可能的事实:内观并不真正存在。无论怎样,它
并不会是单一不变的实体,而是随着时间推移,由各种阐释和修行技巧在不同环境的偶
尔聚合。这可以看成是佛教基本理论“无常观”的有力示现。如果将无常理解为缘于各
种因缘业力,那么从佛教的角度来看,人生便具有极大的讽刺意味。因为,正如这种简
化的内观禅修所示,禅修者需摆脱那些将他缠缚于轮回苦海的事件和欲望,方能获得解
脱。
英文原文:
http://www.tricycle.com/feature/meditation-en-masse
原文发布日期:2014年春季
智悲翻译中心 译竟于2016.01.09
G****t
发帖数: 1799
2
扯淡的专家?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短期内取证涅槃的方法 -- 上座部马哈希尊者马哈希尊者 “内观基础” 摘要与解释
十日内观开示--第十天[转载][合集] 马哈希尊者 “内观基础” 摘要与解释
[合集] 上座部佛教法师提供的充分证据阿姜查禅师是南传公认的成就者吗?
禅修问答对U Silananda的书中的两处有疑惑
上座部内观禅修法门 -- 马哈希禅法简介内观十日课程开示第一天
马哈希尊者谈学内观的个人经验 ZZ内观第四天开示
内观的深化 马哈希西亚多zz让我们的心跟着慈爱心跳动-应作慈爱经
马哈希西亚多--关于修行的一些介绍(转贴)32个正念的练习 - 一行禅师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禅修话题: 内观话题: 尊者话题: 缅甸话题: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