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证严法师 开示 法华经 20141103
相关主题
《百業經》(74)聖身父子──害怕被殺 出家證果 ─ 索達吉堪布 譯藏传密宗和藏传佛教不可混为一谈 zt (转载)
冯冯谈蒙山施食与孤魂野鬼《藏密问答录》 索达吉堪布 著(12)( 如来藏与外道思想之关系)
《在家律学》之二:戒法《藏密问答录》如来藏与外道思想之关系
印顺法师的悲哀 第七章 结论 跋俺终身修炼,可否成仙成佛?
四摄法生于善趣的十善行
ZT 认为'如来藏'和'佛性'是受《奥义书》的影响,对吗?寺庙拜佛讲解-ZT
道教之音 告诸道友书读[欲海回狂白话解第一卷]
五部大论自他相换修法 - 济 群法师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长者话题: 所以话题: 事人话题: 佛陀话题: 平事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l**o
发帖数: 491
1
20141103晨起薰法香如是我闻思(个人笔记草稿,仅供参考,正确内容,请以未来大爱
台播出的为主,感恩!)
法中大善勇勐精修,
断恶法之心明,勤谓精进,明于善恶;
断事敏锐捷才,对治懈怠,圆满善业;
法无染着精纯。
用心啊!法,我们学佛法一定要很用心,起心动念,这都是在我们的用功修行中。
起一念心、动一个念,是不是完全是善?是利益人群吗?这我们都要很用心,守好善心
、利益人群这念心。若是没守好,一念偏差失误,起一念贪心,动一念恶,可能我们所
有修行清淨就受到污染了,污染心一起,这个污染它就如一种病毒一样,不断再扩散,
不断複製,恶念实在是很可怕。所以我们一定守好这念心,是善是利益人群的大善,我
们要勇勐精进,善念不间断,一定要勇勐精进去受持。
还要断恶法的心,要很明朗,我 们若是心念一点点的煳涂,善恶不会分,若这样
,无意中恶念让我们偏差。在《贤愚经》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就是说一对兄弟,一个从
小就很聪明,是非分得很清楚,慢慢长大,哥哥是这样,事理分清楚。那时代的国家,
大家互相借钱,或是家庭的事情,或者是社会人事,那时候没有什麽官府,或者是什麽
契约等等,没这些的事,但是有保证,这种保证就是要找公正的人。互相借钱都没写字
(据),但是要有保证人,他们那时候称为明事人(当时称为明人),对事情都要很清
明来处理。
这二兄弟各有长处,弟弟经商很成功,赚的钱也不少,一个是受官府与人民所依赖
的明事人,二人都很成就。各人分家了,这期间弟弟经商一直赚钱,也有钱能借人了,
在那时候,有一个人想要入海去採宝,就募要集 很多人,准备商船入海,钱不够,就
来向这位明事人的弟弟,这位长者,来向他借钱.借钱有利息,所以他也愿意借他。但
是这第二长者,就是他弟弟觉得:「人生无常,我的身体一直都不是太好,我的孩子还
小,钱要借他,就要向哥哥说,请哥哥证明,我借他这一笔钱,用我孩子的名字,将来
我若是…,万一这个人到外地去,商船不知何时回来,钱,用我孩子的名字(出借),
能够还给我的孩子。」哥哥是明事人,当然就说:「没问题,一向我在判断事情就是公
正无私,所以我能替你的儿子做保证。」这样弟弟就安心,将很多钱借给对方。
这些人就赶紧去准备船,船队入海了。第一次入海,行在海中,忽然间风啊、雨啊
,在暴风雨中将船队吹翻覆,船整个都沉没了,他就只是得救而已,所以人空 手而回
,要怎麽办?重新再起,所以又再重新去借钱,现在就不敢来向第二长者借钱,他就向
朋友亲戚借,募一点钱,现在就用一二艘船就出海了。这次出海很顺利,採了很多很多
海中的宝物回来,回来贸易就赚钱了。有一天,他穿了很气派的衣服,走在街道上,虽
然事隔这麽多年,这年幼的孩子也已经长大了,他能认得,「这个人是向我父亲借钱的
人,父亲虽然往生了,但是他(借)的钱要还我。」他就向前与他打招呼,就说:「你
回来了,看你很成功。」对方看到这孩子长大了,也知道要还钱,不过,要还的钱,本
金加利息,这麽多钱,这要还钱,我出去赚回来的钱,就需要还掉一大半了。
这坏的心念一起,他就去准备,从海裡採回来的明珠,宝珠,就拿去找这位明事人
的太太,找他的夫人, 他就说:「我去採宝,到海裡採宝,这些宝藏裡面有珍珠,明
珠,价值是几十万,我现在要将这东西送给妳。」这夫人一看到这颗宝珠,心就很高兴
,要收下,但对方就说;「虽然我佷有诚意要送你,但要拜託妳一件事。」就将过去向
明事人的弟弟借钱的事,说给夫人听。夫人就说:「借钱应该是要还钱。」他就说:「
我若是还了钱,我已经有一次失败了,一无所有,连生命都差点没了,我能重生,等于
是我再生的人生,我重新再起家,去海裡取宝。我这次成功回来,好像我之前向他的借
的钱,是我从死裡逃生回来,那些钱与船隻都没了,我现在回来是重新再造的,所以我
若还了钱,一大半的钱就都没有了,是否请夫人替我向明事人说几句话,让我能不还这
笔钱。」
夫人就说,这是不可能,我的丈 夫是人人最信用(信任)的人,我怎麽可能要他
做这件昧良心的事呢?」这商人就赶紧就再拿一颗出来,他就说:「来,我还能再送你
一颗。」夫人还是觉得,我不可能。商人再拿一颗出来,三颗明珠,说:「这三颗明珠
是价值多少钱呢!」这时候,这位夫人动心了,只是轻轻说一句话:「这个生意人说的
也没错,向小叔借的钱,第一次已经在海上就已经翻船了,连生命都差点没了,再回来
是重生,回来再去借钱,再去取宝,这回能得这麽多的宝物,回来贸易赚钱,这也应该
是再生的人。」将宝珠收下来,就将这件事跟她的丈夫说。但明事人认为:「说这是不
可能,借钱就是借钱,当初弟弟就是觉得身体不是很好,那时就已经用他孩子的名字,
他生意成功要还钱,就是要还给他的孩子,借钱要还钱,不管他借钱出去是如何 ,但
是第二次生意成功了,应该就是要还钱,这就是道理,我怎可能将这道理推翻呢?」太
太就说:「你一定要做,因为我已收下了这三颗明珠,这三颗宝珠是价值多才呢!」
明事人就说:「不管,我还是要明断。」这夫人就说:「你若这样坚持,我已收下
这东西,你不能替我做事情,这样我将来跟着你还有什麽用?我们的孩子还这样小,我
也没办法离开,所以我不如先杀我自己的孩子,然后我自杀。这样我去向人收这些东西
,没有守信用,所以我就是用命来还债。你若是不肯答应,我只好就这样(做)。」先
生一听,妻与子是他的最爱,若她这女人说得到,做得到,这样要怎麽办呢?实在是两
事为难啊!很挣扎,到最后昧了良心。有一回,那位负债的人,他放心了,知道明事人
会替他办事,所以 他就大摇大摆,穿得很气派,从明事人弟弟的家门前经过,那位年
轻人看到了,赶紧上前招呼,他说:「你是不是要来还我的钱?」他说:「我哪有欠你
钱?」「有啊!当初你向我父亲借的钱,父亲虽然已往生,但是在明事人的证明下,你
所借的钱是我的名,我有权利向你讨回这些钱。」他就说:「若是明事人能做主,明事
人若说我有向你借钱,这样我就还你钱。」就这样,到明事人那裡,去说这些道理,去
论理了。
明事人就向他姪子说:「有这件事吗?我怎都忘记了,我一点都没印象。」这位轻
人觉得,「为什麽?大伯,我是你的姪子,当初我父亲带我来(和你)见面时,虽然那
时我的年龄较轻,但是我记忆犹深啊!大伯,你为什麽现在昧了良知呢?你怎会这样煳
涂啊!」大伯很生气,「你是我 的姪子,做晚辈的人,怎能说长辈的不是?」很生气
,就将他赶出去了。
这是佛陀说的一段故事,为什麽佛陀要说这个故事呢?就是因还有另外一段,那就
是在佛陀的时代裡,有一位长者,他生了五个女儿,没有儿子,那时的国法就是说,不
管你多有钱,若你没有儿子,将来财产就要归国库。这长者有五个女儿,却缺一个儿子
,在他将要往生之前,他的夫人已经怀孕了,已经怀孕,到底生男、生女呢?已经有五
个女儿了,若他往生,国王一定会来将财产都收走,所以很烦恼。果然,这位长者于很
担心之下,向他的女儿说:「你的母亲现在怀孕,是男,是女,不知道,但是你要知道
,是不是去向国王求情,等妳母亲生了,是男还是女,再来决定。」交待完之后,就往
生了。大女儿记着父亲这句话,丧 事办完,就去向国王禀报父亲往生了,且向国王要
求,「虽然我们家中五个女儿,五个妹妹,但是我的母亲现在怀孕了,是否能等到我的
母亲生下来是男或是女?(若是女生),那时国王,我们的财产皆归国王所有,这是国
法我们不敢违背,只是想求国王,将这时间往后延。」国王也说:「可以,反正等她生
下来,若是男孩,这财产就继续是妳们的。」
几个月后,这位夫人生了,果然是儿子,不过,没有四肢,有口无舌,也没有眼睛
,也没有耳朵,就是一个怪胎,不过是儿子。大家都来议论,「到底像这样的残缺,没
有手足,有口无舌,又没有眼睛,这样算人吗?」女儿很聪明,「不过,真的是男子,
只要是有男根,不是以手(决定)男,脚(决定)男,都不是,其实,生下来是男生,
男儿有男根 ,应该就算是了。」国王也觉得,也是啊,是男生,是女生,不是用口舌
来断定,不是,所以这孩子虽然残废,但他是男孩子。就这样,这大女儿本来就已经嫁
人了,这事办完之后,回家对丈夫就百依百顺,他丈夫就问:「怎麽了?为何妳回来后
变了一个人呢?」这大女儿就向她的先生说:「原来男儿是这麽有价值,有了男人,拥
有一切,我们家就是缺一个男丁,我的父亲往生,我们五个女儿都无法继承,只要有一
个男丁,他就能拥有家财这麽多,所以我才知道,先生我应该要好好侍奉你。」
这位长者(大女儿的丈夫)觉得说:「这是什麽因缘呢?」她的母亲怎会生这样的
儿子呢?带去问佛,问佛这孩子的因缘,佛陀就说出了前面我说的那段故事。说完之后
,佛陀就说,虽然他是这种是非不分,昧 了良心做这样的事,不过他过去生也有布施
,所以有布施有福,他生生世世也生于富有家庭,就是五根不具,只有一根(具足),
所以,五根不具,这身体,手脚、眼、耳、鼻都没有,这是他的果报,所以说来,善恶
分明,无舌耳鼻,也是一位长者,也是家庭富有。
所以说来,我们要知道,「法中大善,勇勐精修」,一点都都不能偏差。「断恶法
之心要明」,恶,不要有。所以,「勤谓精进」,我们要很勤,把心照顾好。明善恶,
善就是善,恶就是恶,我们要好好明瞭。又是「断事敏锐捷才」,在评断道理,我们一
定要很敏锐,要很准确,而且是非要分得很清楚,我们要做这样的人。又再「对治懈怠
」,用种种敏锐的心,是非分得很清楚,这样能够「对治懈怠,圆满善业」。我们能够
很精进,我们 所做的善,不犯戒。就如刚才说的那位,没有舌根,没有耳鼻舌根这个
人,这位长者。他有善,但是他犯戒。所以说要圆满善业,对治懈怠,圆满善业,法无
染着要精、要纯。所以学佛要用心。前面的文这样说:
经文:「既得此已,心大欢喜,自以为足,便自谓言:于佛法中勤精进故,所得弘多。」
这是须菩提这样很欢喜的心,得到这麽多的法,过去在小法,他就自以为足;在佛
法中就勤精进,能断诸烦恼,轻安自在,他觉得很满足了。下面的文再说:
经文:「然世尊先知我等心着弊欲,乐于小法,便见纵捨,不为分别汝等当有如来知见
宝藏之分。」
经文简释:
「然世尊先知我等心着弊欲」;前文言又以他日遥见子身,今云: 世尊先知我心着弊
欲。
现在就再向世尊说,「世尊,就已知道.原来很早很早您就知道我们『心着弊欲』
。」佛陀的智慧已经知道了,知道我们得少为足,内心还有无明,就只是独善其身,不
想展开志愿,投入人群去度众生。佛陀早就已经知道了,这个心,那个尘沙惑,这种无
明,尚未完全去除。就如前面经文这样说「又以他日,(于窗牖中,)遥见子身」,贫
穷子四处流浪,慢慢靠近长者居住的这个城来,也靠近长者的家,在门外探看,他害怕
,赶紧走,长者于裡面,远远地看到了,「这不是我的孩子吗?」这在前面的文,我们
已经说过了。好不容易将他诱引进来。现在「今云:世尊先知我心着弊欲」。现在裡面
的经文是这样说,「世尊,你早就已经知道我们的心,就是还有自私,独善其身,这
就是我们烦恼还未断,还没有开阔的心。还没想到我们有真如本性,还没想说有朝一日
也能够心与天体会合,还没想这样,所以守在小乘」。
经文简释:「乐于小法,便见纵捨」;小乘之法。
方便品:钝根乐小法。
「乐于小法,便见纵捨」。看到我们年纪也已经大了,这样在放纵,一直要捨去大
法,只要守于小乘法。所以在〈方便品〉我们还记得,「钝根乐小法」,佛陀在<方便
品>,看到这些弟子「钝根乐小法」,确实还是很懈怠,没想要殷勤投入人群中去,还
是很懈怠。
经文简释:
「不为分别汝等当有如来知见宝藏之分」;累积珍宝之库藏,妙法能济众生之苦厄故。
*诸如来出现世间,阐扬大法,化诸众生,出离 生死,令得无量义利安乐,是为众生
之师典范。
「不为分别,汝等当有如来知见宝藏之分」。老早就知道我们,纵使佛陀说出来,
我们也无法接受,那就是「阿含时」,佛陀没开始说人人能成佛这个法,到「方等时」
只是叫大家要利益人群,说人人本具佛性,也还没很明确说。到「般若时」让大家知道
,「一切皆空」。所以应该是是佛陀先知,事先瞭解我们的根机还无法接受,所以这个
心,就好像还有弊欲,还有这种髒污的东西,烦恼还在。所以佛陀那个时候,还没认真
向我们说这些话,还没有告诉我们,「(汝等当有)如来知见宝藏之分」,还未说。即
使说了,我们也还无法接受,因为根机尚未成熟,因为根钝,根机还是很钝劣时,无法
接受。
所以这就是说「宝藏」, 那就是累积珍宝,叫做「库藏」。「妙法能够济度众生
(之苦厄)」。 要等待我们如来知见能够开启,「如来知见」是什麽?「如来知见」
就是说,出世如诸如来,「如来」就是世尊,世尊就是「如来」,只要如来世尊出现人
间来「阐扬大法」,这因缘来人间,一大事因缘就是要使我们能瞭解道理,让我们人人
知道本具佛性,本具佛性这条道路回归,要不然我们是在凡夫地,已经迷失了。现在如
来再乘如是法,再来人间度化众生,所以名称「世尊」。世尊如来出现世间,就只有一
目的,就是要「阐扬大法,化诸众生,出离生死」。要来教化众生能够出离生死。因为
我们凡夫,不知从何而来?将来也不知道未来的去向,就只是受业,带业去来,所以我
们无法瞭解,我们是如何来?将来我们要如何去?所以佛陀慈悲,再来生生世世,乘如
是法,再来人间,就是要来度化众生,将佛法延续下去,来 度化众生,出离生死。
让我们这辈子为了未来,要好好调整好我们的心,让我们未来世的好缘,有好的因
缘再遇佛法,这就是让我们知道,不是一生就能得到,要生生世世。佛陀,三大阿僧祇
劫,无法去算计的时间,就是一直秉持这分心愿,所以承诺诸法,生生世世来人间,就
是希望生生世世不断将法再延续下去,有缘的众生,不断教化,期待人人都能够出离苦
海,「令得无量义利安乐」,能出离苦海。前面我们不是说过了,须菩提就说,生世都
在「三苦」中,这「苦苦」、「坏苦」、「行苦」。虽然是生生世世在修行,还是尚未
完全脱离,佛陀还是乘如来法,生生世世要来完成这因缘。有缘的人就要赶紧度,还要
做未度,尚未度的人,还是要有因缘得度。所以人人互相度化,这样「令得无量义利
安乐」。让我们知道来去,我们若知道道理,付出虽然很辛苦但也很甘愿,这叫做「无
量义利安乐」,愿意为众生付出,这是我的心愿,所以这种「无量义利安乐」,是为众
生之师的典范。
我们学佛,就是要为了要如何透彻瞭解,瞭解到我们是真真实实、生生世世,我们
有今生,还有来生,不要拨无因果。开口动舌无不都是因缘。开口动舌,所作一切,无
不都是果报历历,我们所受的,现在所受的一切都是果报,明明历历一点都逃不过。就
如那位明事人,佛陀这样说,在一次的错误,他虽然生生世世能够生在富有家庭,却是
自己本身六根不具,这就是因缘果报。这种的因缘果报,我们能看到现在,有的人在很
富有的家庭,但是,孩子生下来是不是能身心健康,六根具全,平安长大,一辈子顺利
,能 够这样吗?未知数很多。生下来,六根不具的也有,这就是因缘果报。人间、佛
陀,光是《阿含》就说了十二年,因缘果报,引种种人生苦难,引出了种种所受的苦报
,这样来分析过去生所造作的善恶业。一直到法华会来,须菩提、摩诃迦叶、迦旃延,
目犍连,这四位是僧众中的领导者,他们还是到《法华经》来,他们已经完全彻底相信
。《法华经》是包含了过去《阿含经》因缘果报观,又再包含《般若经》一切皆空,所
以现出了很妙有的道理出来。所以在《法华经》中有很多要举例的故事,因为法若没有
故事就不成法,法若没有以种种来譬喻,我们根本就无法可说。
所以我们于学佛过程,总是每一件起心动念,真的要照顾好,我们若是一念偏差,
毫釐的偏向,就失掉了千里。所以,「法中大善」 要「勇勐精修」,我们既然发心了
,一定要勇勐精进,是善事、是善法,我们要勇勐精进。我们在勇勐精进,一定要断去
恶法,心要很明朗,心若不明朗,我们若不经意就会去污染了,就如病菌,若一发生就
一直扩散、感染等等。同样的道理,所以我们要勤精进,明善恶,要很清楚,我们断事
,在分别事理,是非要很敏捷,而且要很清楚断事,这很重要,分别道理很重要。现在
的人,很多都是闻声起舞,善恶不分,无法明理,我们现在就要赶紧将佛法让人人能清
楚,要不然一念心煳涂了,未来的人生就苦不堪。
「对治懈怠」,做事情,我们要很敏捷,要很甘愿去付出,这样才能圆满善业。法
,善法,佛法若不染着,这样才是很精,很纯的法,法本无体,就无所染着。真理是无
体,看不到,但是无不 都是事,人事物会合起複製起来,所以才有这麽多要说的话。
所以佛陀说法无分大小,只是我们的根机钝劣而已,利钝而已。我们根机若利,佛陀一
口说尽一切法,但是我们的根机就是钝,所以四十九年间,循循善诱,到达法华会,根
机是否大家都成熟了?还没有成熟,才会让佛陀,一而再,再而三;再者,佛陀的弟子
已经领解体会了,还要引述很多的道理来说,所以我们后来的,现在学佛的人,更要时
时多用心啊!
************************************************************
【补充资料】《贤愚经卷第五》〈长者无耳目舌品第二十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陀精舍,与诸比丘大众说法。尔时国内,有大长者,财富无量,金银
七宝,象马牛羊,奴婢人民,仓库盈溢,无有男 儿,唯有五女,端正聪达。其妇怀妊
,长者命终。时彼国法,若其命终,家无男儿,所有财物,悉应入官。王遣大臣,摄录
其财,垂当入官。其女心念:「我母怀妊,未知男女,若续是女,财应属官;若其是男
,应为财主。」念已,往白王言:「我父命终,以无男故,财应入王;然今我母怀妊,
须待分身,若苟是女,入财不迟,若或是男,应为财主。」时波斯匿王,住法平整,即
可所白,听如其言。其母不久,月满生儿,其身浑沌,无复耳目,有口无舌,又无手足
,然有男根,即为作字,名曼慈毘梨。尔时是女,具以是事,往问于王。王闻是已,思
惟其义:「不以眼耳鼻舌手足等,而为财主;乃以男故,得为财主。儿有男根,应得父
财。」即告诸女:「财属汝弟,吾不取也。」
尔时大女,往适他家,奉 给夫主,谦卑恭谨,拂拭床褥,供设饮食,迎来送去,拜起
问讯,譬如婢事大家。比近长者,覩其如是,怪而问言:「夫妇之道,家家皆有,汝独
何为改操若兹?」女子对曰:「我父终没,家财无量,虽有五女,犹当入王;会母分身
,生我一弟,无有眼耳舌及手足,但有男根,得为财主。以是义故,虽有诸女,不如一
男。是故尔耳。」
长者闻已,怪其如是,即与其女,往至佛所白言:「世尊!彼长者子,以何因缘,无有
眼耳舌及手足,而生富家,为此财主?」佛告长者:「善哉问也!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唯然乐闻。」
佛告长者:「乃往过去,有大长者兄弟二人,兄名檀若世质,弟名尸罗世质。其兄少小
,忠信成实,常好布施,赈救贫乏,以其信善,举国称美,王任此人,为国平事,诤讼
曲直,由之取 决。是时国法,举贷取与,无有券 䟽 ,悉诣平事檀若世质,以
为 明人 。时有估客将欲入海,从弟尸罗世质多举钱财,以供所须。时弟长者,唯有一
子,其年幼小,即将其子并所出钱,到平事所,白言:『大兄!是估客子,从我举钱,
入海来还,应得尔许。兄为明人,我若终亡,证令子得。』平事长者,指言如是。其弟
长者,不久命终。时估客子,乘船入海,风起波浪,船坏丧失,时估客子,捉板得全,
还其本国。时长者子,闻其船坏空归,唯见此人,便自念言:『此虽负我,今者空穷何
由可得?须有当债。』时见此估客长者,复与[21]馀贾,续复入海,获大珍宝,安隐吉
还。心自念言:『彼长者子,前虽见我,不从我债。我举钱时,此人幼稚或能不忆?或
以我前穷故不债耶?今当试之。』即严好马众宝,服饰宝衣乘马入市。长者子见服乘如
是,心念此人,似还有财,当试从债,即遣人语言 :『汝负我钱,今可见偿。』答言
:『可尔。当思宜了。』估客自念:『所举顿大,重生累息,无由可毕,当作一策乃可
了尔。』即持一宝珠,到平事妇所白言:『夫人!我本从尸罗世质举少钱财,其子来从
我债,今上一珠,价直十万,若从我债,可嘱平事莫为明人。』其妇答言:『长者诚信
,必不肯尔;为当试语。』即受其珠。平事暮归,即便具白。长者答言:『何有是事?
以我忠信不妄语故,故王立我为国平事,若一妄言,此事不可。』时估客来具告情状,
即还其珠。时估客子,更上一珠,价直二十万,复往白言:『愿使嘱及,此既小事,但
作一言,得三十万,彼若得胜,虽复姪儿,无一钱分,此理可通。』尔时女人,贪爱宝
珠,即为受之。暮更白夫:『昨日所白,事亦可通,愿必在意。』长者答言:『绝无此
理。我 以可信,得为平事,若一妄语,现世当为世所不信,后世当受无量劫苦。』
「尔时长者,有一男儿,犹未能行,其妇泣曰:『我今与汝,共为夫妻,若有死事,犹
望不违,嘱此小事,直作一言,当不相从,我用活为?若不见随,我先杀儿,然后自杀
。』长者闻此,譬如人噎,既不得咽亦不得吐,自念:『我唯有此一子,若其当死,财
无所付;若从是语,今则不为人所信用,将来当受无量苦恼。』迫蹴不已,即便可之。
其妇欢喜,语估客言:『长者已许。』估客闻之,欣悦还家,严一大象,众宝庄校,着
大宝衣,乘象入市。长者子见,心喜念言:『是人必富,服乘乃尔,我得财矣。』即往
语曰:『萨薄当知!先所负钱,今宜见偿。』估客惊言:『我都不忆,何时负君?若相
负者,明人是谁?』长者子言: 『若干日月,我父及我,手付汝钱,平事为我明人。
何缘言不?』估客子言:『我今不念,苟有[1]事实,当还相偿。』寻共相将,至平事
所。长者子言:『此人往日,亲从我父举若干钱,伯为明人,我时亦见。事为尔不?』
答言:『不知。』其姪惊曰:『伯父尔时,审不见闻,不作是语,此事可尔;不以手足
,指是财耶?』答言:『不尔。』姪子恚曰:『以伯忠良,王令平事,国人信用,我亲
弟子,非法犹尔,况于外人,抂者岂少?此之虚实,后世自知。』」
佛告长者:「欲知尔时平事长者,今曼慈毘梨无有耳目浑沌者是。由于尔时一妄语故,
堕大地狱,多受苦毒;从地狱出,五百世中,常受浑沌之身。由于尔时好布施故,常生
豪富得为财主,善恶之报,虽久不败。是故汝等!当勤精进,摄身口意,莫妄造恶。」
/ div>
时诸大众,闻佛所说,有得初果至四果者,有发无上菩提心者,莫不欢喜,顶戴奉行。
花莲薰法香笔记团队感恩分享合十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自他相换修法 - 济 群法师四摄法
<<郁伽长者所问经>>ZT 认为'如来藏'和'佛性'是受《奥义书》的影响,对吗?
Re: 向各位抱歉, 兼问 waichi 一个困难问题道教之音 告诸道友书
[转载]如何处于逆境?五部大论
《百業經》(74)聖身父子──害怕被殺 出家證果 ─ 索達吉堪布 譯藏传密宗和藏传佛教不可混为一谈 zt (转载)
冯冯谈蒙山施食与孤魂野鬼《藏密问答录》 索达吉堪布 著(12)( 如来藏与外道思想之关系)
《在家律学》之二:戒法《藏密问答录》如来藏与外道思想之关系
印顺法师的悲哀 第七章 结论 跋俺终身修炼,可否成仙成佛?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长者话题: 所以话题: 事人话题: 佛陀话题: 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