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翻译成“时时彻知无常”还是翻译成“正知”-- 巴利文的还原
相关主题
ZT白话大念住经如何选择佛家师傅
为什么原始佛教不也弄个网上大学。八正道
小雜染經--摘[合集] 七菩提分----学佛法的人要有正知正见
一切法之根本法门 -- 南传《根本法门经》八正道
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佛陀的道路是要体验实相(ZT)
为什么佛教老是说自己是吃素的什么叫正见
印度佛教简史(修订版)止:必要的基础及其方向
佛经中英文对照请教鄙法不应近,放逸不应行,不应习邪见,增长于世间。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彻知话题: 正知话题: 无常话题: 禅修话题: hoti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r****n
发帖数: 8253
1
《正知--时时彻知无常》(内观研究所) (2012-09-10 )
每当有人请求佛陀讲解sati (觉知/正念),他的开示总是包括正知(sampajan
na)这个词。
Katama ca bhikkhave, samma-satisamma-sati? Idha, bhikkhave, bhikkhu
kaye kayanupassi viharati atapi sampajano satima vineyya loke
abhijjhadomanassam.1
「比丘们,什么是正确觉知(正念)呢?在这里,禅修者热诚安住于时时彻知和正确觉
知,就身体观察身体,去除对这个世间(心和物质)的贪爱和瞋恨的习性。」(注1)
从这段话可以明白看出,按照佛陀的意思,只要谈到正念(sammasati)或念处(s
atipatthana),总是离不开正知,也就是离不开般若(panna,慧)。否则就只是念住;
只是忆念或觉知而已。
在经藏里,佛陀针对「正知」这个词给了两个解释。在《相应部》(Samyutta Nik
aya)中,他对「正知」作出如下的定义:
Kathanca, bhikkhave, bhikkhu sampajano hoti? Idha, bhikkhave, bhikkhu vidit
a vedana uppajjantividita vedana uppajjanti, vidita upatthahanti, vidita abb
hattham gacchanti; vidita sanna uppajjanti, vidita upatthahanti, vidita abbh
attham gacchanti; vidita vitakka uppajjanti, vidita upatthahanti, vidita abb
hattham gacchanti. Evam kho, bhikkhave, bhikkhu sampajano hoti.2
「比丘们,禅修者怎样才算彻知呢?在这里,禅修者知道感受在心中生起,知道感受
持续,知道感受灭去。他知道知觉在心中生起,知道知觉持续,知道知觉灭去。他知道
思维在心中生起,知道思维持续,知道思维灭去。比丘们,这就是禅修者的彻知。」(
注2)
从以上开示可以清楚看出,只有当我们领悟无常的特性,才算是正知。而这领悟也是
在体验感受的基础上实现的。如果不是透过感受来领悟,那它只不过是知识的运作;因
为与世界(外界)根本上的接触是建立在我们的感受上。必须直接透过感受,体验才能
发生。上述开示进一步指出,
「正知」的要义在于体验感受、思维(vitakka)和想(sanna,知觉)的无常性。
在此,我们应注意,首先必须领悟感受的无常性,因为根据佛陀所说:
Vedana-samosarana sabbe dhammavedana-samosarana sabbe dhamma.3
「在心中生起的一切都伴随着感受。」(注3)
佛陀对「正知」的第二个解释是,它必须持续不断。他解释如下:
Kathanca bhikkhave bhikkhu sampajano hoti? Idha bhikkhave bhikkhu abhikkant
e patikkante sampajanakari hoti. Alokite vilokite sampajanakari hoti. Saminj
ite pasarite sampajanakari hoti. Sanghati-patta-civara-dharane sampajanakari
hoti. Asite pite khayite sayite sampajanakari hoti. Uccara-passava-kamme sa
mpajanakari hoti. Gate thite nisinne sutte jagarite bhasite tunhi-bhave samp
ajanakari hoti.4
「比丘们,禅修者如何彻知呢?比丘们,禅修者向前走和向后走时彻知无常。向前看和
向侧看时彻知无常。弯腰和伸腰时彻知无常。嚼、饮、食及尝味时彻知无常,穿双褶袍
、持钵和穿单褶袍(若是出家众)时彻知无常。倾听大自然的呼唤时彻知无常。走路、
站立、坐下、睡觉、醒来、说话和静默时彻知无常。」(注4)
这段经文在其他一些经典里也被复述,包括《大念住经》身念住部份有关正知的段
落。
经文很清楚地强调正知必须持续不断,我们应该培养时时彻知无常,无论我们做什么,
例如向前走或向后走,向前看或向侧看,弯腰或伸腰、穿袍等等。如此持续不断,连坐
下、站立甚至睡觉时也必须体验时时彻知无常,这就是正知。
正确了解佛陀的教导,就可以明白:如果这个持续不断的正知只包含彻知走路、吃
东西以及身体的其他活动,那它只不过是觉知(sati)而已;但如果时时彻知的内容包
括禅修者做这些活动时感受的生起和灭去的特性,那么这就是般若(慧,panna)。这就
是佛陀要人们修习的。
《增支部》(Anguttara Nikaya)里,佛陀有一段话更具体描述了这一点,那一段落所
用的语言一定会让人想起《大念住经》里面,正知的智慧。
Yatam care yatam titthe, yatam acche yatam saye;
Yatam saminjaye bhikkhu, yatamenam pasaraye.
Uddham tiriyam apacinam, yavata jagato gati;
Samavekkhita ca dhammanam, khandhanam udayabbayam.5
「行有节,立有节,坐有节,卧有节。禅修者弯腰有节,伸腰有节,向上、横跨、向后
的动作也一样,只要他在世间,所有活动都应如此,观察五蕴的生起灭去都应有节。」
(注5)
由此可见,重点是放在以身体感受为基础,持续不断地觉知无常。佛陀经常强调,禅修
者不可忘记时时彻知无常,连一瞬间也不可以(注6)。对于遵照他的教导正确修习内观
而时时彻知无常的禅修者,佛陀给予以下的保证:禅修者将可证悟到最高阶段(阿罗汉
)或次阶位(阿那含)(注7)。
为使禅修者了解「正知」一词的意思,我们把它译为时时彻知无常(the constant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impermanence),我们认为这样翻译较能充分表达佛陀使
用这个词语的确切意涵。 (以一个每天在训练「正知」的实修者的角度,个人认为还是
回到“正知”更确切)
如果「正知」这个词的翻译太过于简略,可能会漏失它的意义;通常它被译为清楚
了知、仅是了知(无修饰的了知 ?)等等。乍看之下,这些翻译似乎正确无误,但是有些
人据此,以为只要清楚了知身体活动即可。诸如此类的翻译可能已误导了某些禅修者偏
离佛法的正确道路。为了尽量减少禅修者知解上的混乱,我们采用了「时时彻知无常」
这个比较冗长的译词。
注解:(以下所有参考书目都是 VRI版)
长部(Digha Nikaya) 2.402
相应部(Samyutta Nikaya) 3.5.201
增支部(Anguttara Nikaya) 3.8.83
长部(Digha Nikaya) 2.160
增支部(Anguttara Nikaya) 1.4.12
相应部(Samyutta Nikaya) 2.4.251
长部(Digha Nikaya) 2.404
【转帖即为法布施,功德无量】出处参考:http://bbs.foyuan.net/thread-218389-1-
1.html
r****n
发帖数: 8253
2
这篇文章强调佛法所说的正念觉察,是包含着要彻知无常的意思
很多宗派也讲觉察,或者所谓的活在当下,但是他们并没有要去觉察现象的无常性的关
键内容。
毗婆舍那不仅仅是观的意思,还包含着以无常的方式去观。
另外,文中引用的巴利文经典,也是证明佛陀所说出的观无常正是观察现象的生起和灭去
--------------------------------------------
禅修者知道感受在心中生起,知道感受持续,知道感受灭去。他知道知觉在心中生起,
知道知觉持续,知道知觉灭去。他知道思维在心中生起,知道思维持续,知道思维灭去
。比丘们,这就是禅修者的彻知

sampajan
确觉
(s
住;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正知--时时彻知无常》(内观研究所) (2012-09-10 )
: 每当有人请求佛陀讲解sati (觉知/正念),他的开示总是包括正知(sampajan
: na)这个词。
: Katama ca bhikkhave, samma-satisamma-sati? Idha, bhikkhave, bhikkhu
: kaye kayanupassi viharati atapi sampajano satima vineyya loke
: abhijjhadomanassam.1
: 「比丘们,什么是正确觉知(正念)呢?在这里,禅修者热诚安住于时时彻知和正确觉
: 知,就身体观察身体,去除对这个世间(心和物质)的贪爱和瞋恨的习性。」(注1)
: 从这段话可以明白看出,按照佛陀的意思,只要谈到正念(sammasati)或念处(s
: atipatthana),总是离不开正知,也就是离不开般若(panna,慧)。否则就只是念住;

c***h
发帖数: 2262
3

sampajan
确觉
佛陀说的”正知”可能真的是这样。
也再次确立”观无常”的基础地位。
这才是真的探究原始佛法,善哉善哉
可有一个疑问,这里的”正知”与”正思维”要如何区分?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正知--时时彻知无常》(内观研究所) (2012-09-10 )
: 每当有人请求佛陀讲解sati (觉知/正念),他的开示总是包括正知(sampajan
: na)这个词。
: Katama ca bhikkhave, samma-satisamma-sati? Idha, bhikkhave, bhikkhu
: kaye kayanupassi viharati atapi sampajano satima vineyya loke
: abhijjhadomanassam.1
: 「比丘们,什么是正确觉知(正念)呢?在这里,禅修者热诚安住于时时彻知和正确觉
: 知,就身体观察身体,去除对这个世间(心和物质)的贪爱和瞋恨的习性。」(注1)
: 从这段话可以明白看出,按照佛陀的意思,只要谈到正念(sammasati)或念处(s
: atipatthana),总是离不开正知,也就是离不开般若(panna,慧)。否则就只是念住;

l**a
发帖数: 5175
4
这个不就是注意力集中.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sampajan
: 确觉
: 佛陀说的”正知”可能真的是这样。
: 也再次确立”观无常”的基础地位。
: 这才是真的探究原始佛法,善哉善哉
: 可有一个疑问,这里的”正知”与”正思维”要如何区分?

c***h
发帖数: 2262
5
注意力集中是基本的,做什么事都要注意力集中,
如果你是说正念,那包含注意力集中,
更精确说,可能叫净念吧?
没有杂七杂八的念头乱干扰你,只有你要观察的事情。
通常要离五盖,或至少观察的剎那要暂时离五盖。
正念与集中注意,观念不同,还是有差别。
如果是说,正知正思维,那又差更多了。
发信人: lila (???),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翻译成“时时彻知无常”还是翻译成“正知”-- 巴利文的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29 10:23:58 2012, 美东)
这个不就是注意力集中.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sampajan
: 确觉
: 佛陀说的”正知”可能真的是这样。
: 也再次确立”观无常”的基础地位。
: 这才是真的探究原始佛法,善哉善哉
: 可有一个疑问,这里的”正知”与”正思维”要如何区分?

S**U
发帖数: 7025
6
八正道中的”正思维”,也翻成”正志”,right intention,更传神。
凡夫的心,常趋向于追逐欲乐,或生气、不满,或有损害自己或他人的冲动。正思维如
「离欲思维、无恚思维、无害思维」,是心趋向于离欲、无瞠、不害。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bb/bb08.htm
正志也译为正思惟,世俗的正志,是能思惟、觉了离欲、不瞠、不害[29]的善行;出世
间正志,是与四圣谛相应,向于解脱,离于贪爱、离于我见的深刻思惟(伺)。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注意力集中是基本的,做什么事都要注意力集中,
: 如果你是说正念,那包含注意力集中,
: 更精确说,可能叫净念吧?
: 没有杂七杂八的念头乱干扰你,只有你要观察的事情。
: 通常要离五盖,或至少观察的剎那要暂时离五盖。
: 正念与集中注意,观念不同,还是有差别。
: 如果是说,正知正思维,那又差更多了。
: 发信人: lila (???), 信区: Wisdom
: 标 题: Re: 翻译成“时时彻知无常”还是翻译成“正知”-- 巴利文的还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29 10:23:58 2012, 美东)

c***h
发帖数: 2262
7

正念另一些特色是 ”如实”不带推理判断(包含”想”)、 “当下”
“如实”
就是如实观察到身心真实本质
例如 手举过头,就是一团什么动物怪爪前一念消失后一念生起,高高升起来。
当然,要如实观察身心真实本质,一定不带推理判断(包含”想”)
不然,你会从脑袋的讯息库里调出讯息,知道那是”手”的概念。
“当下”
就是你发现,过去消失,未来未生,你只有”当下”,就酱而已。
不是有个连续恒常的”我”在串起过去、当下、未来的一切。
而是,”当下”是因缘生,当然,也因缘灭。
既然因缘而生,因缘而灭,受控于因缘,自然就没有一个连续恒常的”我”在串起过去
、当下、未来的一切
这也属于身心真实本质。
这因缘生灭是佛法基本常识,你早就知道,就不多说了。
这样就更能区别正念与专注的区别了。
正念是体验无常、苦、无我的基础。
例如
观察到”当下”是因缘生,因缘灭,
再观察何因何缘? 就是集,就是缘起,缘起法则。
与四圣谛相应,就是当下之苦是这样来的,集。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注意力集中是基本的,做什么事都要注意力集中,
: 如果你是说正念,那包含注意力集中,
: 更精确说,可能叫净念吧?
: 没有杂七杂八的念头乱干扰你,只有你要观察的事情。
: 通常要离五盖,或至少观察的剎那要暂时离五盖。
: 正念与集中注意,观念不同,还是有差别。
: 如果是说,正知正思维,那又差更多了。
: 发信人: lila (???), 信区: Wisdom
: 标 题: Re: 翻译成“时时彻知无常”还是翻译成“正知”-- 巴利文的还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29 10:23:58 2012, 美东)

l**a
发帖数: 5175
8
我是从原文描述的现象得出注意力集中这个结论的.
因为我经常注意力不能集中,比如,做白日梦...
按照原文的描述,必须要专心于你的一举一动才是正知,
我不能正知,就是因为,我都是不知不觉的,你叫我,我可能听不到...
就是没有正确地知道,解决的办法就是专心于当下.
正知,就是正确的知道.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正念另一些特色是 ”如实”不带推理判断(包含”想”)、 “当下”
: “如实”
: 就是如实观察到身心真实本质
: 例如 手举过头,就是一团什么动物怪爪前一念消失后一念生起,高高升起来。
: 当然,要如实观察身心真实本质,一定不带推理判断(包含”想”)
: 不然,你会从脑袋的讯息库里调出讯息,知道那是”手”的概念。
: “当下”
: 就是你发现,过去消失,未来未生,你只有”当下”,就酱而已。
: 不是有个连续恒常的”我”在串起过去、当下、未来的一切。

c***h
发帖数: 2262
9

感谢法友,那正知呢?
跑日提供的讯息,好像正知也类似这样
还是 正知是体会无常 无我
正思维是思维 味患离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八正道中的”正思维”,也翻成”正志”,right intention,更传神。
: 凡夫的心,常趋向于追逐欲乐,或生气、不满,或有损害自己或他人的冲动。正思维如
: 「离欲思维、无恚思维、无害思维」,是心趋向于离欲、无瞠、不害。
: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bb/bb08.htm
: 正志也译为正思惟,世俗的正志,是能思惟、觉了离欲、不瞠、不害[29]的善行;出世
: 间正志,是与四圣谛相应,向于解脱,离于贪爱、离于我见的深刻思惟(伺)。

r****n
发帖数: 8253
10

正知(正念)是一种具体的禅修方法,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修观,通过紧密的觉知当
下发生的五蕴现象,认识五蕴无常,苦和无我的特性。
正思维则是面对日常生活当中的各种问题所应该有的一种态,以倾向于出离,无嗔,无
害为原则。
正思维属于闻思修当中的思阶段
正知(正念)属于闻思修当中的修阶段。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谢法友,那正知呢?
: 跑日提供的讯息,好像正知也类似这样
: 还是 正知是体会无常 无我
: 正思维是思维 味患离

相关主题
为什么佛教老是说自己是吃素的如何选择佛家师傅
印度佛教简史(修订版)八正道
佛经中英文对照请教[合集] 七菩提分----学佛法的人要有正知正见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c***h
发帖数: 2262
11

你是说这个
那当然,一定有专心的成分
我觉得是这样
一定有专心的成分,觉知所缘
一定有心飘走的时候
但是 要持续,持续,持续的觉知所缘(一举ㄧ动或呼吸或心思或….反正你正在做什么
就是什么)
飘走,再拉回来,
飘走,再拉回来,
飘走,再拉回来,
一直到你够持续,或够熟练的觉知
“觉知力”够强大,就会觉得另一个自己在观察自己。
当然那也不是什么奇怪的另一个自己,
就是自己的觉知力而已,很平常,它与平常的思惟判断是一同存在的,
说是 平行存在 吧,只是你以前没发现。
这是不是”识”,我也不知道。 ( ”识”是与其它四蕴平行,觉知其它四蕴。)
不管是不是”识”
总之脑袋物理结构上,一边是觉知,一边是日常的逻辑思考,两者并行,事情就是这样。
走路、说话,觉得另一个自己在观察自己走路、说话,不受杂七杂八的心思乱窜的影响。
”量变”,转为”质变”
“质变”就是离五盖,至少离四盖,好呗三盖, 离个两盖总有吧
反正,五盖就是薄了,或者离了。
这时心念就很纯净清晰,也不会有乱七八糟的念头打扰,
要观察什么,要思考什么都很纯净
然后 这时的觉知(观察)才叫正念,
正知、正思维是发生在正念之后,这时,没有杂七杂八的念头了。
正知正思维, 应该不是日常生活中,
坐在河边,乱想,没事感叹一下人生,老病死无常,要离苦什么的,
还是看看自己的手举起来放下,放下举起来。

【在 l**a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是从原文描述的现象得出注意力集中这个结论的.
: 因为我经常注意力不能集中,比如,做白日梦...
: 按照原文的描述,必须要专心于你的一举一动才是正知,
: 我不能正知,就是因为,我都是不知不觉的,你叫我,我可能听不到...
: 就是没有正确地知道,解决的办法就是专心于当下.
: 正知,就是正确的知道.

f********4
发帖数: 253
12
看你心清净的实际经验也多少能激励我一下……不过没有更进一步了吗?
l**a
发帖数: 5175
13
你说的这些,说来说去,其实就是止观.
心系一处,谓之止,
了了分明,谓之观.
这两者又是同时发生的,不可分离的.
一种是定学,一种是慧学.
正知就是包含了两者.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是说这个
: 那当然,一定有专心的成分
: 我觉得是这样
: 一定有专心的成分,觉知所缘
: 一定有心飘走的时候
: 但是 要持续,持续,持续的觉知所缘(一举ㄧ动或呼吸或心思或….反正你正在做什么
: 就是什么)
: 飘走,再拉回来,
: 飘走,再拉回来,

c***h
发帖数: 2262
14

“正”都有趋向涅盘的涵义
我觉得
如果改成
如实知道身心实况,可能较好。
“正知”都会与”正念”合用。
我是认为,不是一般日常生活那种,观察到手举起来,知道手举起来了。
至少不止包含日常生活那种情况,
更重要是,在离五盖后,观察到的更纯净更细腻的情况。那情况更像“趋向于涅盘”。

【在 l**a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是从原文描述的现象得出注意力集中这个结论的.
: 因为我经常注意力不能集中,比如,做白日梦...
: 按照原文的描述,必须要专心于你的一举一动才是正知,
: 我不能正知,就是因为,我都是不知不觉的,你叫我,我可能听不到...
: 就是没有正确地知道,解决的办法就是专心于当下.
: 正知,就是正确的知道.

c***h
发帖数: 2262
15

“对准” 准准的对准涅盘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正”都有趋向涅盘的涵义
: 我觉得
: 如果改成
: 如实知道身心实况,可能较好。
: “正知”都会与”正念”合用。
: 我是认为,不是一般日常生活那种,观察到手举起来,知道手举起来了。
: 至少不止包含日常生活那种情况,
: 更重要是,在离五盖后,观察到的更纯净更细腻的情况。那情况更像“趋向于涅盘”。

c***h
发帖数: 2262
16

开始的时候,有可能专心比较重要,
甚至为了专心,把注意力集中在很小的范围,甚至无思无念,变成安止定。
有些人就是心很乱,练习一下也无妨。
我觉得,无思无念也有不同层次。如果只安住(专心)于”触” 触感,
例如呼吸的摩擦感或整个呼吸感,那也是无思无念,但是会有感觉,触感。
只是不会去”想”(我是指不会有呼吸的概念,手的概念,脚的概念出现)
还有就是,接着连这个感觉也没有,整个放空放松(就是放掉贪念,想禅定之类的),那
也是无思无念。
不过,直接持续观察,也可以,
只要有观察,就会知道事情怎么发生,就不可能变成安止定。
总的说,持续观察比较重要。我觉得。
反正就是要离五盖,至少淡了五盖,其它都免谈。

【在 f********4 的大作中提到】
: 看你心清净的实际经验也多少能激励我一下……不过没有更进一步了吗?
r****n
发帖数: 8253
17

非常对,这很重要。
佛法的一切,无论是持戒,还是行善,还是禅修,都是以涅磐为导向的。
如果背离涅磐,所谓的持戒,行善,包括禅修都没有多大意义。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开始的时候,有可能专心比较重要,
: 甚至为了专心,把注意力集中在很小的范围,甚至无思无念,变成安止定。
: 有些人就是心很乱,练习一下也无妨。
: 我觉得,无思无念也有不同层次。如果只安住(专心)于”触” 触感,
: 例如呼吸的摩擦感或整个呼吸感,那也是无思无念,但是会有感觉,触感。
: 只是不会去”想”(我是指不会有呼吸的概念,手的概念,脚的概念出现)
: 还有就是,接着连这个感觉也没有,整个放空放松(就是放掉贪念,想禅定之类的),那
: 也是无思无念。
: 不过,直接持续观察,也可以,

J******s
发帖数: 7538
18
毗婆舍那不仅仅是观的意思,还包含着以无常的方式去观。
----------
纯净的观,应该就可以发现名色法的无常性质的。
“以无常的形式去观”,这句话就有个实在的观察者了。这句话的表述有问题。

灭去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这篇文章强调佛法所说的正念觉察,是包含着要彻知无常的意思
: 很多宗派也讲觉察,或者所谓的活在当下,但是他们并没有要去觉察现象的无常性的关
: 键内容。
: 毗婆舍那不仅仅是观的意思,还包含着以无常的方式去观。
: 另外,文中引用的巴利文经典,也是证明佛陀所说出的观无常正是观察现象的生起和灭去
: --------------------------------------------
: 禅修者知道感受在心中生起,知道感受持续,知道感受灭去。他知道知觉在心中生起,
: 知道知觉持续,知道知觉灭去。他知道思维在心中生起,知道思维持续,知道思维灭去
: 。比丘们,这就是禅修者的彻知
:

J******s
发帖数: 7538
19
good!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八正道中的”正思维”,也翻成”正志”,right intention,更传神。
: 凡夫的心,常趋向于追逐欲乐,或生气、不满,或有损害自己或他人的冲动。正思维如
: 「离欲思维、无恚思维、无害思维」,是心趋向于离欲、无瞠、不害。
: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bb/bb08.htm
: 正志也译为正思惟,世俗的正志,是能思惟、觉了离欲、不瞠、不害[29]的善行;出世
: 间正志,是与四圣谛相应,向于解脱,离于贪爱、离于我见的深刻思惟(伺)。

J******s
发帖数: 7538
20
正思维不仅仅是在思的阶段的。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非常对,这很重要。
: 佛法的一切,无论是持戒,还是行善,还是禅修,都是以涅磐为导向的。
: 如果背离涅磐,所谓的持戒,行善,包括禅修都没有多大意义。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鄙法不应近,放逸不应行,不应习邪见,增长于世间。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
什么是正见?为什么佛教老是说自己是吃素的
如理做意印度佛教简史(修订版)
守株待兔佛经中英文对照请教
ZT白话大念住经如何选择佛家师傅
为什么原始佛教不也弄个网上大学。八正道
小雜染經--摘[合集] 七菩提分----学佛法的人要有正知正见
一切法之根本法门 -- 南传《根本法门经》八正道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彻知话题: 正知话题: 无常话题: 禅修话题: ho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