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阿姜敦: 法语微言(摘录)
相关主题
有没有南加的朋友感兴趣周末meditation retreat?学佛如何入门?
2/27 DAYLONG RETREAT WITH AJAAN GEOFF IN LOS ANGELES观察者 [作者]坦尼沙罗尊者
阿姜敦:法语微言Zz印证心灵真谛 -- 坦尼沙罗尊者 ZZ
【转载】福德帕奥禅林玛欣德尊者《巴利语汇解》
推荐一个网站: 觉醒之翼台湾居士曾银湖的学佛经历和佛法观 (转载)
美国慈林寺(Metta Forest Monastery)简介(ZT)意向的坚持 [作者]坦尼沙罗尊者
How did Ajahn Sao Teach一言蔽之论修持 [作者]坦尼沙罗尊者
十日内觉禅修班敬僧须知 ——上座部佛教基本礼仪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阿姜话题: 比丘话题: 解脱话题: 喜乐话题: 世间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x******i
发帖数: 14369
1
http://tantra.blogbus.com/logs/110072231.html
阿姜敦: 法语微言(摘录)
[编辑]帕-菩提难陀牟尼
[英译]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Gifts He Left Behind——The Dhamma Legacy of Ajaan Dune Atulo (Phra
Rajavuddhacariya)
Compiled by Phra Bodhinandamuni
Translated Ven. Thanissaro Bhikkhu
*
“觉醒者不谈他们觉醒了什么,因为它超越了一切言语。”
*
“无论思考多少,你不会知道。
只有止息思考时,你才知道。
不过,为了知道,你还得依靠思考。”
*
“当你能够把心从它牵涉的一切事物中分离出来时,心就不再系缚于忧伤。色、声、香
、味、触,是好是坏,取决于心去外面以该种方式的造作。心无明辨时,它误解事物。
当它误解事物时,就在一切绑束身心的事物影响之下痴迷。我们在身体上所受的恶果和
惩罚,是别人多少能够帮助解脱的。但是,内心在杂染与渴求的绑束下造起的恶果,只
有我们自己才能学会解脱自己。”
“圣者们已经把自己从这两方面的恶果中解脱出来了,因此苦不能压倒他们。”
*
“头发剃去时,虱子之类的小爬虫便不能在那里住了。同样,当心脱出了种种所缘,脱
出了造作时,苦便不能住了。当这成为你的正常状态时,才能称你是一位真正的比丘。”
*
“你禅修时,不要把心送出去。不要攀附任何知识。不管你从书本和老师那里得到什么
知识,不要把它带进来把事情复杂化。斩断一切先入之见。接下来,让你的一切知识来
自禅定中内心发生的事。心静 止时,你自己会知道。不过你必须不断地深修。等到事
情该发展起来时,自己会发展起来。不管你知什么,让它来自你自己的心。
*
“我们比丘,如果确立起身为比丘的满足感,就会多有喜乐与安宁。不过,如果我们身
为比丘,却去追逐本份之外的其它角色,就会一直卷入在苦中。停止渴求、停止追逐时
,那就是真正的比丘身份。当你是一位真正的比丘时,越穷越乐。”
*
“即使你读了整部巴利经典,记得大量的法,即使你可以精辟地解说它们,得到许多人
的尊敬,即使你造了许多寺院建筑,能够详尽解说无常、苦、非我——如果你仍然失慎
,那么你还没有尝得一丝法味,因为那些东西都是外在的。它们的目的也是外在的: 利
益社会、利益他人、利益后代、或是作为佛教的象征。唯一对你自己真正有用的东西是
苦的解脱。
“只有你了解了那一颗心时,才能从苦中证得解脱。”
*
“只有证得止息的精微境界的圣弟子,受与想终止了,才能够止语。除此之外,人人都
在不停地说,连日连夜。特别是那些发誓止语的人。说得比谁都多,只是他们不发出别
人听得见的声音罢了。”
*
“不忧虑、不执取: 那就是行者的常住心。”
*
“执着经文与导师的人,是不能从苦中解脱的。不过希望从苦中解脱的人,的确需要依
靠经典与导师。”
*
“心不静止,你起码可以保证不让它游荡得太远。用你的念,使心完全只停住在身内。
看见它的无常、苦、非我。发展身体不净、无实质的辨识。当心以这种方式明察时,它
将会升起厌离、不热中、离欲。这样做,也可以斩断诸执蕴。”
*
“法的一切真谛早已存在于世上。佛陀觉悟到这些真谛时,把它们指出来,传给世间的
众生。因为众生各各不同,有粗有细,他必须用许多言辞,总共八万四千部。智者面对
求道者,在选择最适合的解说词语时,必须用最完全合乎真谛的方式,而不是拘泥于文
字。
*
“戒,意思是一颗无咎之心的正态,那颗心把自己装备起来,抵制各种恶。定,来自持
守那个戒的果报,也就是一颗坚实、寂止的心,那股力量会把它送到下一步,明辨——
也就是‘觉知’——是一颗空性、轻安、如实透彻地明察事物的心。解脱,则是一颗从
那种[明辨的]空性契入[解脱的]空性的心。换句话说,它放开了轻安,所剩的状态里,
它是无,它什么也没有,丝毫没有余下的思想。”
*
“为了活命,人人需要一个职业。每一种职业当中,什么是正确、合适的做法,有它自
己的标准。当你正确服从那些标准时,就算是中性的——不算福德、也不算罪过。至于
修法,那是你应当做的,因为只有修法的人才适合在任何情形下工作。”
*
“不要让心追逐外在的所缘。如果你的念出了空档,那么你一觉察到,立刻把它拉回来
。不要让它去看那些所缘是好是坏、是乐是痛。不要陷进去。但是也不要用强力去斩断
。”
*
“能知道的都属于世间。至于没有知者的,那是法。世间事总是成对而来,法却是一件
事通到底。”
*
“没有什么证得,没有什么未证得。”
*
“我要你们大家仔细审查喜乐,看一看究竟什么时候是你一生当中最喜乐的。你真正对
着它看的时候,就会知道,它不过如此,跟你经历过的其它东西相比,没多大差别。为
什么没多大差别呢? 因为世间本身不过如此。它能给的就是那么多——一次次重复,就
是这些东西。生、老、病、死,一次又一次。怎么也得有一种喜乐,比它更超越、比它
更殊胜、比它更安稳。这就是为什么圣弟子放弃了有限的喜乐,寻找一种来自身寂止、
心寂止、杂染寂止的喜乐。那是安稳的喜乐,无可相比。”
*
“我们修行是为了自御、为了离弃、为了离欲、为了终结苦,而不是为了看见天宫。我
们甚至不把看见涅槃作为目标。你就安安静静继续修,不要想看见什么东西。毕竟,涅
槃是空的、无形的。它没有立足点,没有什么可以作比。只有继续修,你才能自己知道
。”
*
“达到超世的圣者之心,尽管也许活在世间,被周围无论什么环境所包围,但它是不可
能被世间牵扯、受其扰动、与那些东西混杂起来的。换句话说,世间的事(得失、贵贱
、誉毁、乐痛)不能压倒它,不能把它拉回到凡夫之心的层次。它再也不能受制于杂染
与渴求的力量。
“就好比椰奶。一旦你把它挤出椰肉,高温加热,熬到把油分离出来,就不能再把它变
回椰奶了。无论你把椰油和分出的椰奶放在一起怎么搅拌,也不能再把椰油变成回椰奶
。”
*
“道、果、涅槃,是个人的: 你只能亲自直见。修到那个层次的人将会自己看见、自己
明白,彻底终止对佛陀教导的疑问。如果你还没有达到那个层次,你能做的只是猜测。
不管别人怎么为你深入解释,你对它们的知识仍将是猜测。不管是什么猜测,它必然是
不确定的。
*
“修法的人没有必要想前世、来世、天堂、地狱。他们要做的,只是坚定、用心地循照
戒德、定力、明辨的原则正确修持。如果真照课本上所说的,存在十六层天界,修得好
的人必然会上升到那些层次。或者,天界、涅槃不存在,修得好的人也不缺即刻当下的
利益。作为高层次的人类,他们一定是喜乐的。
*
“仪式与福德活动可以看成是善巧的手段,但从禅修者的角度看,它们引生的技能只是
一小部分,如此而已。”
*
“下一代的比丘当中,我从来没见过一个能够像阿姜曼一样严格修头陀行的。他只穿破
布做成的僧袍,自己缝、自己染。他从来不用任何人送给他的缝好的僧袍。他一生住在
森林里。他只吃自己托钵得来的食物,只从自己的钵里取食。即使他病重时,他仍然坐
起来,让别人把供养的食物放进他的钵里。他从来不因为戒律对雨安居和迦提那期间供
养的必需品有宽额而多用。他从来不参与建筑工作。也从来不劝别人参加。”
*
“试把事件,理解为事件: 它们升起、变化、接着消逝。不要为此悲苦。”
*
“严格持戒约束自己、修头陀行,是极其崇高可敬的行为。然而,如果你还没有发展你
的心,达到提升的心与提升的明辨[1]的层次,它总是有可能衰退,因为它还没有达到
超世。实际上,阿罗汉不需要知道多少。他们只需要发展他们的心、明见五蕴、穿透十
二因缘。那时,他们就能够终止造作、停止求索、停止一切心的动作。就在那里,一切
止息了。剩下的是清净、清洁、明亮——大空、巨空。”
*
“一位比丘无论达到什么层次,尽可以住在其中。至于我,我住于觉知。”
*
“觉知是空性、明亮、清净,已经终止造作、终止求索,止息一切心理动作的心的正常
状态——什么也没有遗下,不粘着任何东西。”
阿姜敦-阿图罗(Ajaan Dune)
阿姜敦1888年10月4日出生于素輦府乡村。排行老大,下有四名弟妹,少年即养家谋生
,曾经是府城剧院主要演员。22岁出家。六年后对无知见的城市比丘生活失望,便前往
乌汶一所研经寺院修学数年,结交了阿姜辛-堪提迦摩,于是在法宗派重新受戒。不久
两人遇见了阿姜曼。当时阿姜曼多年游方之后刚回泰东北,在附近一所寺院里度雨安居
。两人前去听他说法,深受其教导与举止的影响,于是放下经典的研习,成了阿姜曼最
早的两位弟子,在他指点下游方梵行。在泰国与高棉的山林间行脚19年后,阿姜敦接到
僧团上座的指示,领导素輦府一座研习与禅修并重的寺院。因为当时他已极其有名,很
多人去拜见他,请教他,但他雨安居留住的偏僻寺院往往交通不便。因此他在1934年接
受了这个座落于市中心的布拉帕寺的住持职务。他在那里直到1983年圆寂。
全文:http://www.dhammatalks.org/Dhamma/Talk/DuneGift.htm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敬僧须知 ——上座部佛教基本礼仪推荐一个网站: 觉醒之翼
zt风雨中的行者-乌帕沙玛比丘美国慈林寺(Metta Forest Monastery)简介(ZT)
Charles Henry Allan BennettHow did Ajahn Sao Teach
正法的隐没zt十日内觉禅修班
有没有南加的朋友感兴趣周末meditation retreat?学佛如何入门?
2/27 DAYLONG RETREAT WITH AJAAN GEOFF IN LOS ANGELES观察者 [作者]坦尼沙罗尊者
阿姜敦:法语微言Zz印证心灵真谛 -- 坦尼沙罗尊者 ZZ
【转载】福德帕奥禅林玛欣德尊者《巴利语汇解》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阿姜话题: 比丘话题: 解脱话题: 喜乐话题: 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