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菩提比丘:「解脱性的」和「适应性的」佛法
相关主题
佛教的基本教理Re: 好的教理特征录(也幻影补充:)
佛教的基本教理Re: 答Para -- 长风兄帮忙!
阿罗汉证得涅磐,入住涅磐又回到人间,是啥入住涅磐,啥又回来?劝学
请教 SeeU法友两个问题实证与印证
杂含读记:舍断五蕴元音老人论密宗九乘次第及禅宗
何谓解脱?[合集] google 奎师那
[合集] 菩提比丘:「解脱性的」和「适应性的」佛法(转)修学菩提心札记六则 赵奉心
开示--修行进步的方法佛教的基本教理,根本教条(圣严法师著述)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佛法话题: 解脱话题: 佛陀话题: 佛教话题: 适应性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U
发帖数: 7025
1
「解脱性」的佛法
解脱的这一脉,是指佛陀宣说他最独特和重要的发现─离苦之道。它始于了解∶「苦」乃源自我们自身的贪、瞠、痴,尤其是我们想要在众生中确立「自我个体」的这个妄念。对付苦的问题,佛陀使用了很不传统的解决方法─全面消除假我的虚妄幻象。一种全新的存在模式便因此而衍生,佛陀称之为「涅盘」,即欲火的熄灭;而随著私欲之焰一起退下的,就是「自我中心」的这个意识。
「适应性」的佛法
可是,要达到这目标,需要付出大多数人都难以承担的代价∶践行以彻底道德束缚为根基的严格思维的修炼。由于佛陀是个善巧的导师,他会稍为调和教理纳入另一阶次的修行,让那些不能踏上出家这难行之道的人有所适从。这正是适应性的正法─一条可伸延多生多世,而能渐进改变的道路。主要内容就是广修善业以积功\累德,建立达到圆满究竟涅盘的基础。不过有一点必须强调的,这种法教并非只是权宜之法,它不是佛陀为了安慰我们,或借助它来灌输道德观念所编造的动听寓言。相反地,这些都是佛陀的教导,来自他亲证世间重重层网与世世轮转这些复杂关系的见地。但于佛陀所订立的修行系统,这种法教的功\能只适用于一时,绝非究竟,它是入于世俗而非出世间的。
我是基于两个原因,称这方面的佛教为「适应性的」∶第一,它在解脱的教理上愿意接受各种根器和需求不同的人,以适应那些不能以襌修直上涅盘的众生。第二,它并没有舍弃流转世间的佛教徒,而是方便适应地提供导示,让他们免于堕入更深的世间苦恼,甚至沦落恶趣之中。佛教在这方面的包容性世界观,能让一般人找到生命意义和自己在大宇宙中的定位。同时,它也倡导一套清高的价值观,包括一些道德规条,帮助我们在起落无常的生活中,与别人相处得较愉快和融洽。
虽然佛法的重点在传扬解脱的信息,但自从佛教传遍印度乃至远播亚洲之后,这两脉佛法的平衡,便从解脱性倾向适应性了。这种发展自然会在一些如斯里兰卡的亚洲国家出现,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的佛教中心思想,都围绕在较适合出家人的解脱教理;当佛教要普及全国时,便难免为了迁就一般人的需求而转向适应。但是,切勿因此而贬低这一脉的佛法,或硬要将它与解脱法互比高下,它们其实同样都是达到佛教目标的必要因素。解脱这一脉向来都是适合少数人的,就是在僧团中也不例外。佛教也需要适合大部分人的适应一脉,因为除了作为修行解脱法的先备条件,适应的佛法也同时可以落实佛教的世界观。
数百年来,适应的佛法让我们认识到一个有轨则的宇宙系统。这轨则以佛陀为至高无上的大导师,又有仁善的天人居于重重天界,这一切都运行于因果的法则之中。佛法中因果报应的教理无疑带动了人们发心作善业,这种效应在广泛善良仁爱的传统佛教社会中都可得到见证。
http://www.gaya.org.tw/magazine/article.php?aid=99
h***s
发帖数: 1716
2
他人是怎么知道, 佛陀他亲证世间重重层网与世世轮转的?
如果只是相信而已, 就象信仰和理念, 我就不多问了.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解脱性」的佛法
: 解脱的这一脉,是指佛陀宣说他最独特和重要的发现─离苦之道。它始于了解∶「苦」乃源自我们自身的贪、瞠、痴,尤其是我们想要在众生中确立「自我个体」的这个妄念。对付苦的问题,佛陀使用了很不传统的解决方法─全面消除假我的虚妄幻象。一种全新的存在模式便因此而衍生,佛陀称之为「涅盘」,即欲火的熄灭;而随著私欲之焰一起退下的,就是「自我中心」的这个意识。
: 「适应性」的佛法
: 可是,要达到这目标,需要付出大多数人都难以承担的代价∶践行以彻底道德束缚为根基的严格思维的修炼。由于佛陀是个善巧的导师,他会稍为调和教理纳入另一阶次的修行,让那些不能踏上出家这难行之道的人有所适从。这正是适应性的正法─一条可伸延多生多世,而能渐进改变的道路。主要内容就是广修善业以积功\累德,建立达到圆满究竟涅盘的基础。不过有一点必须强调的,这种法教并非只是权宜之法,它不是佛陀为了安慰我们,或借助它来灌输道德观念所编造的动听寓言。相反地,这些都是佛陀的教导,来自他亲证世间重重层网与世世轮转这些复杂关系的见地。但于佛陀所订立的修行系统,这种法教的功\能只适用于一时,绝非究竟,它是入于世俗而非出世间的。
: 我是基于两个原因,称这方面的佛教为「适应性的」∶第一,它在解脱的教理上愿意接受各种根器和需求不同的人,以适应那些不能以襌修直上涅盘的众生。第二,它并没有舍弃流转世间的佛教徒,而是方便适应地提供导示,让他们免于堕入更深的世间苦恼,甚至沦落恶趣之中。佛教在这方面的包容性世界观,能让一般人找到生命意义和自己在大宇宙中的定位。同时,它也倡导一套清高的价值观,包括一些道德规条,帮助我们在起落无常的生活中,与别人相处得较愉快和融洽。
: 虽然佛法的重点在传扬解脱的信息,但自从佛教传遍印度乃至远播亚洲之后,这两脉佛法的平衡,便从解脱性倾向适应性了。这种发展自然会在一些如斯里兰卡的亚洲国家出现,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的佛教中心思想,都围绕在较适合出家人的解脱教理;当佛教要普及全国时,便难免为了迁就一般人的需求而转向适应。但是,切勿因此而贬低这一脉的佛法,或硬要将它与解脱法互比高下,它们其实同样都是达到佛教目标的必要因素。解脱这一脉向来都是适合少数人的,就是在僧团中也不例外。佛教也需要适合大部分人的适应一脉,因为除了作为修行解脱法的先备条件,适应的佛法也同时可以落实佛教的世界观。
: 数百年来,适应的佛法让我们认识到一个有轨则的宇宙系统。这轨则以佛陀为至高无上的大导师,又有仁善的天人居于重重天界,这一切都运行于因果的法则之中。佛法中因果报应的教理无疑带动了人们发心作善业,这种效应在广泛善良仁爱的传统佛教社会中都可得到见证。
: http://www.gaya.org.tw/magazine/article.php?aid=99

S**U
发帖数: 7025
3
自己修得宿命通,可以确知有轮回。
自己修得天眼通,可以确见他方世界与业力。

【在 h***s 的大作中提到】
: 他人是怎么知道, 佛陀他亲证世间重重层网与世世轮转的?
: 如果只是相信而已, 就象信仰和理念, 我就不多问了.

w**u
发帖数: 311
4
太赞了,谢谢SEEU贴出来.
特别赞这句.
"这轨则以佛陀为至高无上的大导师,又有仁善的天人居于重重天界,这一切都运行于
因果的法则之中"
不管什么宗教,只要有"慈悲喜舍"中的任何一项教诲,也一定会有修定有成的圣人,就值
得我们尊敬.正因为轮回的无常,暂时偏离/或未以"解脱"为直接目的的宗教诉求,没
有必要给系上"魔"的称号.
例如道教里的智慧,以及其衍生品"中医",提供了许多哲学理论,和实践的模式,让我
们可以借鉴去理解"思维""物质"的关系.

」乃源自我们自身的贪、瞠、痴,尤其是我们想要在众生中确立「自我个体」的这个妄
念。对付苦的问题,佛陀使用了很不传统的解决方法─全面消除假我的虚妄幻象。一种
全新的存在模式便因此而衍生,佛陀称之为「涅盘」,即欲火的熄灭;而随著私欲之焰
一起退下的,就是「自我中心」的这个意识。
根基的严格思维的修炼。由于佛陀是个善巧的导师,他会稍为调和教理纳入另一阶次的
修行,让那些不能踏上出家这难行之道的人有所适从。这正是适应性的正法─一条可伸
延多生多世,而能渐进改变的道路。主要内容就是广修善业以积功\累德,建立达到圆
满究竟涅盘的基础。不过有一点必须强调的,这种法教并非只是权宜之法,它不是佛陀
为了安慰我们,或借助它来灌输道德观念所编造的动听寓言。相反地,这些都是佛陀的
教导,来自他亲证世间重重层网与世世轮转这些复杂: 关系的见地。但于佛陀所订立的
修行系统,这种法教的功\能只适用于一时,绝非究竟,它是入于世俗而非出世间的。
接受各种根器和需求不同的人,以适应那些不能以襌修直上涅盘的众生。第二,它并没
有舍弃流转世间的佛教徒,而是方便适应地提供导示,让他们免于堕入更深的世间苦恼
,甚至沦落恶趣之中。佛教在这方面的包容性世界观,能让一般人找到生命意义和自己
在大宇宙中的定位。同时,它也倡导一套清高的价值观,包括一些道德规条,帮助我们
在起落无常的生活中,与别人相处得较愉快和融洽。
佛法的平衡,便从解脱性倾向适应性了。这种发展自然会在一些如斯里兰卡的亚洲国家
出现,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的佛教中心思想,都围绕在较适合出家人的解脱教理;当
佛教要普及全国时,便难免为了迁就一般人的需求而转向适应。但是,切勿因此而贬低
这一脉的佛法,或硬要将它与解脱法互比高下,它们其实同样都是达到佛教目标的必要
因素。解脱这一脉向来都是适合少数人的,就是在僧团中也不例外。佛教也需要适合大
部分人的适应一脉,因为除了作为修行解脱法的先�: 柑跫视Φ姆鸱ㄒ餐
笨梢月涫捣鸾痰氖澜绻邸�
上的大导师,又有仁善的天人居于重重天界,这一切都运行于因果的法则之中。佛法中
因果报应的教理无疑带动了人们发心作善业,这种效应在广泛善良仁爱的传统佛教社会
中都可得到见证。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解脱性」的佛法
: 解脱的这一脉,是指佛陀宣说他最独特和重要的发现─离苦之道。它始于了解∶「苦」乃源自我们自身的贪、瞠、痴,尤其是我们想要在众生中确立「自我个体」的这个妄念。对付苦的问题,佛陀使用了很不传统的解决方法─全面消除假我的虚妄幻象。一种全新的存在模式便因此而衍生,佛陀称之为「涅盘」,即欲火的熄灭;而随著私欲之焰一起退下的,就是「自我中心」的这个意识。
: 「适应性」的佛法
: 可是,要达到这目标,需要付出大多数人都难以承担的代价∶践行以彻底道德束缚为根基的严格思维的修炼。由于佛陀是个善巧的导师,他会稍为调和教理纳入另一阶次的修行,让那些不能踏上出家这难行之道的人有所适从。这正是适应性的正法─一条可伸延多生多世,而能渐进改变的道路。主要内容就是广修善业以积功\累德,建立达到圆满究竟涅盘的基础。不过有一点必须强调的,这种法教并非只是权宜之法,它不是佛陀为了安慰我们,或借助它来灌输道德观念所编造的动听寓言。相反地,这些都是佛陀的教导,来自他亲证世间重重层网与世世轮转这些复杂关系的见地。但于佛陀所订立的修行系统,这种法教的功\能只适用于一时,绝非究竟,它是入于世俗而非出世间的。
: 我是基于两个原因,称这方面的佛教为「适应性的」∶第一,它在解脱的教理上愿意接受各种根器和需求不同的人,以适应那些不能以襌修直上涅盘的众生。第二,它并没有舍弃流转世间的佛教徒,而是方便适应地提供导示,让他们免于堕入更深的世间苦恼,甚至沦落恶趣之中。佛教在这方面的包容性世界观,能让一般人找到生命意义和自己在大宇宙中的定位。同时,它也倡导一套清高的价值观,包括一些道德规条,帮助我们在起落无常的生活中,与别人相处得较愉快和融洽。
: 虽然佛法的重点在传扬解脱的信息,但自从佛教传遍印度乃至远播亚洲之后,这两脉佛法的平衡,便从解脱性倾向适应性了。这种发展自然会在一些如斯里兰卡的亚洲国家出现,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的佛教中心思想,都围绕在较适合出家人的解脱教理;当佛教要普及全国时,便难免为了迁就一般人的需求而转向适应。但是,切勿因此而贬低这一脉的佛法,或硬要将它与解脱法互比高下,它们其实同样都是达到佛教目标的必要因素。解脱这一脉向来都是适合少数人的,就是在僧团中也不例外。佛教也需要适合大部分人的适应一脉,因为除了作为修行解脱法的先备条件,适应的佛法也同时可以落实佛教的世界观。
: 数百年来,适应的佛法让我们认识到一个有轨则的宇宙系统。这轨则以佛陀为至高无上的大导师,又有仁善的天人居于重重天界,这一切都运行于因果的法则之中。佛法中因果报应的教理无疑带动了人们发心作善业,这种效应在广泛善良仁爱的传统佛教社会中都可得到见证。
: http://www.gaya.org.tw/magazine/article.php?aid=99

h***s
发帖数: 1716
5
既然,最终的“自我中心”都是“假我的虚妄幻象”,正如你前面「解脱性的」的佛法
所说的。。。那么,这个轮回就不应该是这个“自我”在轮回,那是什么在轮回呢?
而简单朴素的唯物观也可以理解为,组成生物的基本化学元素在轮回。可能佛陀以一种
完全“无我”的客观意识状态,亲证了这个简单朴素的唯物实相?还是有其他解读?
当一般人看到花草树木的生死过程,会很客观冷静(诗人等除外)。难道「解脱性的」
佛法引导人追求的境界,不正是这种“无我”,无痛苦的客观冷静吗?当然是面对自身
肉体的死亡,而且不仅仅是“思想”理念上的,而是具体自然的,正如一般人看到花草
树木的生死一样“具体自然”。当然要达到这种「解脱性的」的自然的意识状态,需要
佛法的修练。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自己修得宿命通,可以确知有轮回。
: 自己修得天眼通,可以确见他方世界与业力。

S**U
发帖数: 7025
6
“假我”在轮回。
由于业力,形成个体独特的心识特性。
从唯物论,无法解释同卵双胞胎个性,从出生就可以不同。

【在 h***s 的大作中提到】
: 既然,最终的“自我中心”都是“假我的虚妄幻象”,正如你前面「解脱性的」的佛法
: 所说的。。。那么,这个轮回就不应该是这个“自我”在轮回,那是什么在轮回呢?
: 而简单朴素的唯物观也可以理解为,组成生物的基本化学元素在轮回。可能佛陀以一种
: 完全“无我”的客观意识状态,亲证了这个简单朴素的唯物实相?还是有其他解读?
: 当一般人看到花草树木的生死过程,会很客观冷静(诗人等除外)。难道「解脱性的」
: 佛法引导人追求的境界,不正是这种“无我”,无痛苦的客观冷静吗?当然是面对自身
: 肉体的死亡,而且不仅仅是“思想”理念上的,而是具体自然的,正如一般人看到花草
: 树木的生死一样“具体自然”。当然要达到这种「解脱性的」的自然的意识状态,需要
: 佛法的修练。

h***s
发帖数: 1716
7
关于“假我”在轮回,请问您是亲身证得的吗?还是您“闻思”而得的一种理论概念?
关于唯物、唯心的解释,就到此,我不多说了。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假我”在轮回。
: 由于业力,形成个体独特的心识特性。
: 从唯物论,无法解释同卵双胞胎个性,从出生就可以不同。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佛教的基本教理,根本教条(圣严法师著述)杂含读记:舍断五蕴
阿毗达摩的重要性何谓解脱?
大乘和小乘(ZT)[合集] 菩提比丘:「解脱性的」和「适应性的」佛法
难可为说法者开示--修行进步的方法
佛教的基本教理Re: 好的教理特征录(也幻影补充:)
佛教的基本教理Re: 答Para -- 长风兄帮忙!
阿罗汉证得涅磐,入住涅磐又回到人间,是啥入住涅磐,啥又回来?劝学
请教 SeeU法友两个问题实证与印证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佛法话题: 解脱话题: 佛陀话题: 佛教话题: 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