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 发帖数: 7025 | 1 随著近些年来南传内观禅法的不断推广,七清净、十六观智的教法,已经越来越被广大汉传佛弟子所熟知。《清净道论》的结构虽说是依戒定慧展开,但实际上也就是依七清净展开。这七清净分别是戒清净,心清净,见清净,度疑清净,道非道智见清净,行道智见清净,智见清净,而北传《瑜伽师地论》所传的七清净和南传七清净的名称几乎一样,只是最后两个清净分别是行智见清净和行断智见清净[ii],不过,除了戒清净和心
清净意思大致相同外,其他慧品所摄的五种清净意思则大相迳庭。现列表如下∶
南传《清净道论》 北传《瑜伽师地论》
戒清净:极清净的别解脱律仪等四种戒 戒清净∶安住具足尸罗,守护别解脱律
仪等
心清净:与近行定相共的等至 心清净∶心得正定,渐次乃至具足安住第四静虑
度疑清净:把握名色之缘及越度了关于三世的疑惑所建立的智 度疑清净∶于一
切苦集灭道,及佛法僧,永断疑惑
道非道智见清净:由知道道与非道所建立的智,这里的非道主要指光明等十种观的染
道非道智见清净∶于正见前行之道,如实了知,是为正道,由此能断见所断后修
所断惑。又于邪见前行非道,如实了知,是为邪道
行道智见清净∶由八智[iii]而到达顶点的观及第九谛随顺智 行智见清净∶如
实了知、苦迟通、苦速通、乐迟通、乐速通四种行迹
智见清净∶种姓智和在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的四道智 行
断智见清净∶如实了知初全及二一分应当断已,依乐速通,正勤修集,从此无间永尽诸
漏
由上可以看出,北传的七清净,见清净相当于见道位,度疑清净也是见道位,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同一件事。道非道智见清净相当于修道位,是对道谛所摄八正道的决定智见。行智见清净是对四种行迹差别补特伽罗的了知,而行断智见清净则是断苦、迟二行迹,依乐速通而证阿罗汉。
南传的七清净中,见清净只是如实了知名色,见道位则是在最后的智见清净。度疑清净也不是四证净,而是把握名色之缘及越度了关于三世的疑惑。道非道智见,也非就八正道而言,而是强调简别修道过程中的十种观染[iv]。行道智见清净和智见清净也与北传佛教的说法完全不一样。
十六观智分别是名色识别智、缘摄受智、思惟智、生灭随观智、坏灭随观智、怖畏现起智、过患随观智、厌离随观智、欲解脱智、审察随观智、行舍智、随顺智、种姓智、道智、果智、省察智。十六观智和七清净的关系是第一阶智是七清净中的见清净,第二阶智在七清净中是度疑清净,第三、四阶智是道非道智见清净,第四至第十三阶智是行道智见清净,第十四至十六阶智是智见清净。
[ii] 这是以《瑜伽师地论》和《杂集论》的说法为准,而《舍利弗阿毗昙论》所说七清净,后二则分别译为趣道知见清净、得知见清净。又《显扬圣教论》在《瑜伽师地论》七清净的基础上,提出九清净的说法,即再加上,无缘寂灭清净和国土清净。其中,无缘寂灭清净,谓如有一依行断智见清净,证得无余诸漏永尽。这实可摄在七清净的行断智见中,而国土清净则是不共于声闻的佛果方面的清净,所谓诸佛共有无上功\能果,能示现不可思议国土庄严极净佛思及极净菩萨思及思眷属法。
[iii] 八智即生灭随观智、坏灭随观智、怖畏现起智、过患随观智、厌离随观智、欲解脱智、审察随观智、行舍智。
[iv]十种染即(1)光明,(2)智,(3)喜,(4)轻安,(5)乐,(6)胜解,(7)策励,(8)现起,(9)舍,(10)欲
http://bbs.foyuan.net/thread-92898-1-1.html |
t******h 发帖数: 177 | 2 一直觉得《瑜伽师地论》和内观是相通无碍的。不知楼主怎么看? |
S**U 发帖数: 7025 | 3 《瑜伽师地论》的五分性质不同。我认为《瑜伽师地论》的声闻地,以阿含经为本(《
瑜伽师地论》引用阿含经数百次,已经有人对照过),性质是部派的,对了解原始佛法
的内观有价值。部派之间的观法,会有相通处,也会有不同。不同未必错误,相通处属
于原始佛法的可能性就大。
印度瑜伽行派的观法,在中国并没有传承,至少从文献上看来如此,这是可惜的。一个
有被修习的观法,应该会留下文献,正如今天有些修习马哈希或葛印卡方法的学员,会
留下自己内观经验。
【在 t******h 的大作中提到】 : 一直觉得《瑜伽师地论》和内观是相通无碍的。不知楼主怎么看?
|
t******h 发帖数: 177 | 4 其实,大道相通,只是名相上的不同罢了。有机会接触了印度的瑜伽观法,也有很多相
通之处,甚为了得,此法对内观有很好的帮助。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瑜伽师地论》的五分性质不同。我认为《瑜伽师地论》的声闻地,以阿含经为本(《 : 瑜伽师地论》引用阿含经数百次,已经有人对照过),性质是部派的,对了解原始佛法 : 的内观有价值。部派之间的观法,会有相通处,也会有不同。不同未必错误,相通处属 : 于原始佛法的可能性就大。 : 印度瑜伽行派的观法,在中国并没有传承,至少从文献上看来如此,这是可惜的。一个 : 有被修习的观法,应该会留下文献,正如今天有些修习马哈希或葛印卡方法的学员,会 : 留下自己内观经验。
|
J******s 发帖数: 7538 | 5 我觉得清净道论和瑜伽师地论都是先贤修行体会的实际表述,因为每一个人对每一个确切
阶段的理解有个体差异,所以表述和解释会略有不同。十六观智的标识是帮助对修行程度
做判断,实际修行也许某些点没有那么清楚的,因人而异。
大汉传佛
弟子所熟知。《清净道论》的结构虽说是依戒定慧展开,但实际上也就是依七清净展开
。这七清
净分别是戒清净,心清净,见清净,度疑清净,道非道智见清净,行道智见清净,智见
清净,而
北传《瑜伽师地论》所传的七清净和南传七清净的名称几乎一样,只是最后两个清净分
别是行智
见清净和行断智见清净[ii],不过,除了戒清净和心
虑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随著近些年来南传内观禅法的不断推广,七清净、十六观智的教法,已经越来越被广大汉传佛弟子所熟知。《清净道论》的结构虽说是依戒定慧展开,但实际上也就是依七清净展开。这七清净分别是戒清净,心清净,见清净,度疑清净,道非道智见清净,行道智见清净,智见清净,而北传《瑜伽师地论》所传的七清净和南传七清净的名称几乎一样,只是最后两个清净分别是行智见清净和行断智见清净[ii],不过,除了戒清净和心 : 清净意思大致相同外,其他慧品所摄的五种清净意思则大相迳庭。现列表如下∶ : 南传《清净道论》 北传《瑜伽师地论》 : 戒清净:极清净的别解脱律仪等四种戒 戒清净∶安住具足尸罗,守护别解脱律 : 仪等 : 心清净:与近行定相共的等至 心清净∶心得正定,渐次乃至具足安住第四静虑 : 度疑清净:把握名色之缘及越度了关于三世的疑惑所建立的智 度疑清净∶于一 : 切苦集灭道,及佛法僧,永断疑惑 : 道非道智见清净:由知道道与非道所建立的智,这里的非道主要指光明等十种观的染 : 道非道智见清净∶于正见前行之道,如实了知,是为正道,由此能断见所断后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