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Shanghai版 - 读懂上海系列之二:不同的上海人 (zz)
相关主题
读懂上海系列之一:有没有一种文化学意义上的上海学?(zz)言商也须爱国
读懂上海系列之三: 上海人、温州人与台湾人 (zz)拜 年 路 上
上海的风景(上)上海小姐的礼物
上海男人文人笔下的上海-IV
都市边缘人文人笔下的上海-XI
感人肺腑的求爱宣言文人笔下的上海-XVII
山海居当TA遇见TA
仗剑远游Re: hoho,还真有ebao.com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文化话题: 上海话题: 理性话题: 工具理性话题: 理性主义
进入Shanghai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m**x
发帖数: 75
1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77360
作者:范海辛
周泽雄在他的《三个经典的"上海牌"的男人》中,只把周立波视作上海人,而把余秋雨
与韩寒都视作没有体现上海文化的"上海牌"男人。对此,笔者无法接受。如果要以此标
准,起码不少上海人将被划出上海人的圈子。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当地人,主要不是看他
是否出生在此,而是看他成长、成就事业是否在此。也就是说,这个人是否接受或受到
了当地文化的影响。否则美国加州州长施瓦辛格要被排除在美国人之外了,因为他是出
生在奥地利,长到17岁才移民到美国的。
余秋雨当然是上海人了,因为他成长与事业成就之地在上海,而且他的做派也体现
了上海文化中的不那么体面的一面。你不能因为此就否认他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更不
能把上海文化视作只有光鲜、绝无丑陋的一种地域文化。
因此我们面前有多种不同的上海人,他们各自代表了上海文化的不同侧面。
首先,我们面前有黄金荣、杜月笙、王亚樵一类的老上海人,也有余秋雨、陈良宇
、周正毅这类现代的上海人。其次我们有鲁迅、张爱玲、徐志摩这类旧上海的文人,还
有顾准、王若望、王元化这类新上海的文人,更有沙叶新、朱学勤、韩寒这些改革开放
后涌现的文人。
如果我们把文化不仅限于文艺,而把文化视作为价值与方法的理念,或说得更直白
,把文化视作做何种人、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上海人究竟应该是怎样一种人呢?为何
余秋雨、陈良宇、周正毅与沙叶新、朱学勤、韩寒可以共享这同一种文化呢?
按照文化模式的理论,古今中外的所有文化模式可分为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这两大
类。按地域分,只有欧洲文化是理性主义的,其余地区的文化都属经验主义的文化模式
;按时代分,工业革命之前的文化基本都是经验主义模式,工业革命之后,西方进入了
理性主义文化模式,哪怕今日西方已完成了工业化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文化模式仍
属于理性主义。现代化,实际就是理性化与合理化,严格说来,现代化不是经济发展的
一个阶段,而是一种文化模式。
这里有一个矛盾,按地域分,欧洲在工业革命之前应属于理性主义文化模式,但按
时代分,怎么欧洲在工业革命之前又变成了经验主义的文化模式?之所以如此定义,这
是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比较而言,而且所指欧洲属于理性主义文化模式的时代乃是雅斯贝
尔斯所言的"轴心时代"(苏格拉底、孔子与释迦牟尼活动的年代)。构成欧洲文明的三
大支柱是古希腊的理性主义哲学,理性主义的基督教和理性主义的古罗马法,这是欧洲
文明的源头。但整个欧洲地区,在轴心时代及其以后还处于日常经验的统治之下,理性
主义的理念还只是少数精英的理念,未能惠及大众。其次,在西罗马帝国被蛮族灭亡后
一直到文艺复兴的1000年间(史称中世纪),除了基督教在文化中起作用外,古希腊哲
学与古罗马法律被湮灭了。文艺复兴,就是欧洲人对"轴心时代"伟大文化的重新发现。
西风东渐,实际要求的是文化模式的转型--从传统的经验主义的文化模式转为现代
的理性主义文化模式。日本曾经以"和魂洋才"来应对这一转型,拒绝在价值观这核心层
面的转型,结果现代化走了大弯路,直到战后被麦克阿瑟强力进行民主化改革,才逐渐
接受理性主义的普世价值。
满清在西方的炮舰压迫下,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回应,这比日本的"和魂洋
才"更落后,败给日本也在情理之中。但在上海,在租界文化的强制下,当地士绅实际
接受的是"西学为体,中学为用"。这是造成上海文化与众不同的根本原因。
一种完整的文化体系,包含价值观与实现价值观的方法论这两大部分。价值观制约
着方法论,方法论又反过来决定了价值观。方法论里的核心部分是认识论,不同的认识
论会选择不同的价值观。人类认识世界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种是经验的方法,一种是
理性逻辑的方法(为何不按照唯物唯心的方法来分,将另行撰文说明)。因为人是从哺
乳动物进化来的,而比较高级的哺乳动物从其本能出发,都是使用经验来认识外界环境
的。譬如,巴甫洛夫关于狗的条件反射实验,就能很有力地证明这一点。所谓的条件反
射,实际就是经验归纳。至少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经验主义者,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
所有的哺乳动物都会归纳,但没有一种动物会演绎。在轴心时代,各种古文明都发展出
了经验主义的文化,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这是源自人的动物本能。经验主义文化也可
以被看做本能主义文化。但唯独在古希腊那个地方,出现了一种反经验主义的文化,这
是除了用神启否则无法说明的怪现象。
古希腊爱奥尼亚的那些哲学家都不约而同地敌视经验,认为我们的感官会欺骗我们
。他们认为在那个流变不居的时代,一个人甚至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此他们要
寻找躲藏在现象背后的事物的不变的本质(本体)与经验中蕴含的公理体系。为此在苏
格拉底之前那里出现了一大批寻找本质的哲学家。有认为是" 数",有认为是水,还有
认为是火,以及原子的。有的哲学家为了防止被经验欺骗,甚至弄瞎了自己的双眼。
基督教来源于希伯来人的犹太教,这也是违背常理的一种文化现象。分散在世界各
地的原始人都不约而同地发展出了原始巫术。巫术与一神论宗教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
鸿沟。人可以自发产生出万物有灵的观念,那是把自己的主观投送到事物上去的结果,
于是山有山神,水有水神,各部族都有自己的图腾。但一神论宗教与此完全不同,是一
个巨大的飞跃。巫术与万物有灵论都是经验主义/本能主义的产物,从认识论上来看,
这是一种主观主义,而一神论则是一种客观主义。弗雷泽(人类学家,《金枝》的作者
)观察到,澳洲土著,几乎人人都是巫师,但没有一个是神父。黑格尔说,中世纪的欧
洲,连小孩都知道上帝的存在,但在古代,只有最伟大的哲学家才意识到神的存在。
中国人虽然有"天"的概念,但没有接受客观主义的宗教观念,由于固守经验主义/
主观主义的文化观念,中国人实际上每个人是他自己的上帝。他只敬畏世俗的、实在的
权力,神佛对于中国人而言不过是一种可用可不用的工具,对于菩萨与道教的太上老君
玉皇大帝,他们抱着一种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的态度--平时不烧香,临事抱佛脚。
古罗马法的精神,也是与中国文化格格不入的。欧洲的现代化运动,起源于14-16
世纪的三R现象:一是文艺复兴(renaissance);二是宗教改革(religion reform)
;三是罗马法复兴(recovery of Roman Law)。113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意大利
北部一个小镇的阁楼上,发现了古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编撰的《国法大全》。这是一批写
在羊皮卷上的古代文献,后来翻译成英语,有四千多页。人们消化吸收古代罗马法花了
大约100-200年的时间。由于日耳曼蛮族对古罗马的入侵,辉煌的古代文明除了基督教
之外,都被湮灭了。在罗马法被发现之前,整个欧洲基本没有财产权的概念,这个东西
是你的还是我的,全看现状、实然。从罗马法发现以后,法律成为了一种专门的职业。
没有罗马法的发现,不可能有其后的商业与金融业的发展。罗马法与中国古代法律的最
大区别在于,前者是客观主义的,后者则是主观主义的。或说罗马法是以客观规律为法
律的本位,而中国法律是以主观意志为法律本位。
从西方文化的三个支柱来看,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最根本的区别在认识论,西方是
客观主义/理性主义的文化,而中国则是主观主义/经验主义的文化。上海文化的与众不
同,在于上海实际接受了西方的客观主义/理性主义的文化,是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
文化。
这种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文化,为何可以孕育贤与不肖的多种上海人呢?西洋文
化带进来的最实用的工具,就是合理性。那么什么是合理性呢?合理性在欧洲语言中,
与理性是同一个词--rationality。按马克斯. 韦伯的解释,理性/合理性又可分为价值
理性、工具理性、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这两组共四种理性。价值与工具理性组成一对对
立统一体,形式与实质理性组成另一对对立统一体。韦伯认为,价值理性与形式理性是
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而工具理性与实质理性可以无师自通。
西洋文化带进来的最实用的合理性,主要是指工具理性与形式理性。工具理性不过
是德语翻译成汉语后的一种译法,也有翻译目的理性的。韦伯对此的定义是:"目的合
乎理性的,即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上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
条件'或者作为'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他进
一步解释:"谁若根据目的、手段和附带后果作为他的行动取向,而且同时既把手段与
目的,也把目的与附带后果,以及最后把各种可能的目的相比较,作出合乎理性的权衡
,这就是目的合理性的行为:也就是说既不是情绪的(尤其不是感情的),也不是传统
的。"(引文见《经济与社会》上卷,商务印书馆1997年P.56-57)
简言之,工具理性就是在目的、手段、后果之间的权衡计算,其原则是"两利相衡
取其重,两害相衡取其轻",其特点是冷静、独立--不受情绪、传统与他人的影响。
价值理性是为了一种非功利的目标(宗教的、伦理的、审美的)而作的考量。譬如
为了江湖义气而破财(疏财仗义),或为了某种壮丽的理想而献出生命。工具理性与价
值理性是一对矛盾,工具理性关心现实利益而价值理性关心长远、根本利益,因此也可
以说这是由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引起的矛盾。按韦伯的说法,工具理性由人的自利自保
本能产生,因此能无师自通,而价值理性则是通过学习掌握的非自我利益取向。工具理
性会导向实用主义,价值理性易导向教条主义。
韦伯所说的工具理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存在,其表现之一就是商人的锱铢必较。
但上海开埠后西方人带来的工具理性,与传统的锱铢必较的商人理性无论在广度还是深
度上,都有了很大不同。
锱铢必较的商人理性,在传统的市井社会中也存在。但上海开埠后成就的社会,与
传统的市井社会又有不同,这个不同是由于机器化生产的工厂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作坊。
美国社会学家英克尔斯(Inkeles,Alex)指出,在从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化中,工厂起
了决定性的作用(传统人--工厂工作--大众媒介--城市生活--学校教育--现代人)。为
了说明传统与现代在工具理性上的差别,我们来看看另一个美国学者的研究。
美国学者塔尔科特 帕森斯(Talcott Parsons,1902-1979)提出了传统社会与现
代社会不同的"行动系统"的五对变项:
传统社会 现代社会
1) 选择取向 团体取向(集体主义) 个人利益取向(个人主义)
2) 价值标准 特殊性 普适性
3) 角色关系 扩散性 专一性
4) 行为动机 情感性 情感无涉性
5) 角色评价 先赋取向 成就取向
现以医生为例来说明之。
第一项,现代医生看病是为了个人赚钱,而传统社会则是救死扶伤在第一位,个人
赚钱要服从团体取向;
第二项,接受医生看病的标准是有病,不问患者敌我友或贫富贵贱,这个标准就是
普适性的,反之则是特殊性的;
第三项,医生只管给病人看病,不问其他,而传统的医生则在行医的同时还要兼顾
道德说教;
第四项,现代医生在诊治病人时,感情保持中立,只关心其病情,不对病人的病因
等流露感情好恶或区别对待(譬如对花柳病患者);
第五项,对医生角色的评价,按照其出身、民族、信仰或所属党派而非其业绩与技
术水平的,是"先赋取向",反之则是"成就取向"。
合理还是不合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产生于比较之中。从上述五个方面的对比中,
西方人带来的现代观念显然要比中国传统的观念更合理一些。也许有人会说,第一项,
现代医生看病为了赚钱这种观念不合理。但这也是中国传统的医生一直遇到的矛盾。医
生除非赚了许多钱,否则他也要养家糊口。如何在这个问题上更具合理性,我们下面还
要谈到。
上海市民从洋人那里首先学到的是冷静独立的理性--不受他人、传统与情绪影响的
利益理性(工具理性),在这个过程中,他所要克服的是传统文化赋予他的价值理性。
这正是同一种文化孕育出不同上海人的关键。
在上海开埠后的几十年中,上海俨然成了西方冒险家的乐园,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三
个犹太人沙逊、哈同与嘉道理。这三人均是世居伊拉克的犹太人。在西方人眼中,他们
是东方人、非高加索白种人,而在上海人眼里,他们又是金发碧眼的洋人。这三人可以
说以实际行动演绎了现代的工具理性。他们三人的共同点不是传统的为了目的不择手段
,他们的行为既不同徽商也不同晋商,而是在遵守市场诚信规则的前提下,利用超人的
判断力获得阳光下的合法利润。这当中当然也有犹太商人的一贯的精明狡诈。譬如哈同
,他在市中心有许多出租房。当他知道中国人喜欢用阴历、而阴历一年常有13个月时,
其租金马上改为按阴历月收取。
但是,犹太商人毕竟不是西方在上海的主流,在上海的主流,是基督教文化。窃以
为,每种不同的文化,必然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1)价值取向;2)伦理规则;3)思
维方式;4)审美偏好。比犹太商人对上海的士农工商影响更强烈、更深刻的是蕴含着
基督教理念的西方的一整套制度、规则与理念。这其中,最突出的不是工具理性,而是
蕴含着普世价值的正义理念。
中国传统的文化中,亲亲是一个核心的理念。为了亲亲,可以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正义遇到亲情,也必须退让。为何?因为在孔子看来这是构成忠孝的根基。而基督教
文化中,耶稣反对将家庭亲情置于正义之上。因此基督教的伦理是一种普遍主义的伦理
1 (共1页)
进入Shanghai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Re: hoho,还真有ebao.com都市边缘人
Re: question感人肺腑的求爱宣言
REGULUS的童年生活-(2)山海居
第一次尝试Ethiopian Food仗剑远游
读懂上海系列之一:有没有一种文化学意义上的上海学?(zz)言商也须爱国
读懂上海系列之三: 上海人、温州人与台湾人 (zz)拜 年 路 上
上海的风景(上)上海小姐的礼物
上海男人文人笔下的上海-IV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文化话题: 上海话题: 理性话题: 工具理性话题: 理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