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Poetry版 - 怀沙是屈原的绝命词吗?
相关主题
【端午】读屈原列传屈原是中国同性恋始祖『转』
历代妙诗选(Z)纪念屈原:贴你喜欢的屈原的诗句~~
清平乐 八首 花随流水。雨伴人长醉。今天是端午节,纪念下屈原吧 (转载)
屈原【春夏之交】端午·屈原 - 五律
屈原现象与远古神话屈原问题(闻一多)
赞新版标中国十大著名文学家
端午节感怀屈原解读端午节之惑 还原被人们误读的屈原
端午节快到了,特开展一系列纪念屈原前辈的活动【论影】端午怀古看《屈原》,婵娟何以弹秦筝?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屈原话题: 离骚话题: 楚国话题: 怀王话题: 诗人
进入Poet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l*****d
发帖数: 7963
1
原文
滔滔孟夏兮,
草木莽莽。
伤怀永哀兮,
汩徂南土(注1)。
眴兮杳杳(注2),
孔静幽默。
郁结纡轸兮(注3),
离愍而长鞠(注4)。
抚情效志兮,
冤屈而自抑。
刓方以为圜兮(注5),
常度未替(注6)。
易初本迪兮(注7),
君子所鄙。
章画志墨兮(注8),
前图未改。
内厚质正兮,
大人所晟。
巧陲不斵兮(注9),
孰察其揆正?
玄文处幽兮,
蒙瞍谓之不章(注10)。
离娄微睇兮(注11),
瞽谓之不明(注12)。
变白以为黑兮,
倒上以为下。
凤皇在笯兮(注13),
鸡鹜翔舞(注14)。
同糅玉石兮,
一概而相量。
夫惟党人鄙固兮,
羌不知余之所臧(注15)。
任重载盛兮,
陷滞而不济。
怀瑾握瑜兮(注16),
穷不知所示。
邑犬群吠兮,
吠所怪也。
非俊疑杰兮,
固庸态也。
文质疏内兮,
众不知余之异采。
材朴委积兮(注17),
莫知余之所有。
重仁袭义兮,
谨厚以为丰。
重华不可遻兮(注18),
孰知余之从容!
古固有不并兮,
岂知何其故!
汤禹久远兮,
邈而不可慕(注19)。
惩连改忿兮,
抑心而自强。
离闵而不迁兮,
原志之有像。
进路北次兮,
日昧昧其将暮。
舒忧娱哀兮,
限之以大故(注20)。
乱曰:
浩浩沅湘,
分流汨兮(注21)。
脩路幽蔽(注22),
道远忽兮。
曾唫恒悲兮(注23),
永慨叹兮。
世既莫吾知兮,
人心不可谓兮。
怀质抱青,
独无匹兮。
伯乐既没,
骥焉程兮(注24)。
民生禀命,
各有所错兮(注25)。
定心广志,
余何畏惧兮!
曾伤爰哀(注26),
永叹喟兮。
世溷浊莫吾知,
人心不可谓兮。
知死不可让,
原勿爱兮(注27)。
明告君子,
吾将以为类兮(注28)。
编辑本段注释
注1.汩(gǔ)徂:急行。
注2.眴(shùn):同"瞬",看的意思。
注3.纡轸:委曲而痛苦。
注4.离慜(mǐn):遭忧患。鞠:困穷。
注5.刓(wán)方以为圜(yuán):把方的削成圆的。刓,削。圜,同"圆"。
注6.常度:正常的法则。替:废也。
注7.易初:变易初心。本迪:变道。
注8.章:明也。志:记也。
注9.倕(chuí):人名,传说是尧时的巧匠。斵(zhuó):砍,削。
注10.蒙瞍(méng sǒu蒙叟):瞎子。章:文彩。
注11.离娄:传说中的人名,善视。睇(di4弟):微视。
注12.瞽(gǔ):瞎子。
注13.笯(nú):竹笼。
注14.鹜:鸭子。
注15.臧:同"藏"。指藏于胸中之抱负。
注16.瑾、瑜:均美玉。
注17.委积:丢在一旁堆着。
注18.遌(è):遇。
注19.邈:遥远。
注20.大故:死亡。
注21.汩:指水流疾貌,或为水的急流声。
注22.脩:长。
注23.唫:同"吟"。此下四句据《史记》补入。
注24.焉:怎么,哪里。程:量也。
注25.错:同"措",安排。
注26.曾:同"增"。爰(yuán)哀:悲哀无休无止。《方言》:"凡哀泣而不止日爰"
注27.爱:吝惜。
注28.类:楷式,法。
编辑本段译文
初夏的天气盛阳,
百草万木茂畅。
我独不息地悲伤,
远远走向南方。
眼前一片苍茫,
听不出丝毫声响。
心里的忧思难忘,
何能恢复健康?
反省我的志向,
遭受委屈何妨?
我坚持我的故常,
不能圆滑而不方。
随流俗而易转移,
有志者之所卑鄙。
守绳墨而不变易,
照旧地按着规矩。
内心充实而端正,
有志者之所赞美。
工垂巧而不动斧头,
谁知他合乎正轨?
五彩而被人暗藏,
瞎子说它不漂亮。
离娄微闭着眼睛,
盲者说他的目盲。
白的要说成黑,
高的要说成低。
凤凰关进罩里,
鸡鸭说是会飞。
玉与石混在一道,
好与坏不分多少。
是那些人们的无聊,
不知道我所爱好。
责任大,担子重。
使我担任不起。
掌握着一些珍宝。
不知向谁表示。
村里的狗子成群,
不常见的便要狂吠。
把豪杰说成怪物,
是庸人们的口胃。
我文质彬彬,表里通达,
谁都不知道我的出众。
我鸿才博学,可为栋梁,
谁都不知道我的内容。
我仁之又仁,义之又义,
忠诚老实以充实自己。
舜帝已死,不可再生,
谁都不知道我雍容的气度。
自古来,贤圣不必同时,
这到底是什么道理?
夏禹和商汤已经远隔,
就追慕也不能再世。
抑制着心中的愤恨,
须求得自己的坚强。
就遭祸我也不悔改,
要为后人留下榜样。
像贪路赶掉了站口,
已到了日落黄昏时候。
姑且吐出我的悲哀,
生命已经到了尽头。
尾声:
浩荡的沅水湘水呵,
咕咕地翻波涌浪。
长远的路程阴晦,
前途是渺渺茫茫。
不断地呕吟悲伤,
永远地叹息凄凉。
世间上既没有知己,
有何人可以商量。
我为人诚心诚意,
但有谁为我佐证。
伯乐呵已经死了,
千里马有谁品评?
各人的禀赋有一定,
各人的生命有所凭。
我要坚定我的志趣,
决不会怕死贪生。
无休无止的悲哀,
令人深长叹息。
世间混浊无人了解我,
和别人没什么可说。
死就死吧,不可回避,
我不想爱惜身体。
光明磊落的先贤呵,
你们是我的楷式!
(郭沫若译)
编辑本段品评鉴赏
本诗作于屈原临死前,一般认为是诗人的绝命词。
对诗题“怀沙”,历代颇有歧见。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以为是
“怀抱沙石以自沉”。汪瑗《楚辞集解》认为:“怀者,感也。沙,指长沙。”蒋骥《
山带阁注楚辞》持相同见解:“曰怀沙者,盖寓怀其地(指长沙),欲往而就死焉耳。”
从诗章本身内容情感和《史记》所载屈原身世经历看,“怀沙”指“怀抱沙石以自
沉”的可信性应该更大些。
诗篇开首先刻画诗人南行时的心情,两句极度表述忧郁、哀伤心理的诗句,一下子
扣住了读者的心弦:“伤怀永哀兮”、“郁结纡轸兮”,——表明诗人在初夏时节步向
南方时,悲愤的情绪已达到了难以自抑的地步。客观环境对此时人物的心绪起了极好的
衬托作用——“眴兮杳杳,孔静幽默”,唯此“杳杳”“无所见”、“静默”“无所闻
”,才更显出“岑僻之境,昏瞀之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
如果诗人在临终前的心态仅仅只停留于这种悲哀的水准上,那么,无论诗篇本身还
是诗人的形象,都难以令人产生共鸣和敬慕。诗人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没有将笔墨
仅仅诉诸于个人遭遇的不幸与感伤上,而是始终同理想抱负的实现与否相联系,希冀以
自身肉体的死亡来最后震撼民心、激励君主,唤起国民、国君精神上的觉醒,因而,诗
篇在直抒胸臆之后,笔锋自然转到了对不能见容于时的原因与现状的叙述。随之出现的
是一系列的形象比喻:或富理性色彩——“刓方为圜”、“章画志墨”、“巧倕不斵”
——以标明自己坚持直道、不随世俗浮沉的节操;或通俗生动——“玄文处幽兮,蒙瞍
谓之不章”、“离娄微睇兮,瞽以为无明”、“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同糅玉石
兮,一概而相量”、“怀瑾握瑜兮”、“邑犬之群吠兮”——用大量生活中习见的例子
作譬,以显示自己崇高的志向与追求;这些比喻集中到一点,都旨在表述作者的清白、
忠诚却不能见容于时,由此激发起读者的同情、理解与感慨,从而充实了作品丰厚的内
在蕴含力,使之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正是由于有了上述一系列感情的铺垫,故而作者
发抒临终前的慨叹便有了厚实的基础与前提,诗篇正文末段的“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
故”,人们读来也便更觉悲慨而泫然了。
最后部分的“乱辞”,可以说是诗人情感达到高潮的表露。在前面历述现状、原因
、心情等以后,诗人至此发出了浩叹与歌唱,它是全诗内容的总结与概括,也是诗人心
声的集中倾诉。毫无疑问,在诗人看来,悲哀是悲哀,理想是理想,决不能因为自己行
将死去而悲痛至放弃毕生追求的理想,唯有以己身之一死而殉崇高理想,才是最完美、
最圆满的结局,人虽会死去,而理想却永远不会消亡。故而诗人最后唱道:“知死不可
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通读全诗,我们发现,本篇在语言上有一个十分鲜明的特点,似有别于《九章》其
他篇(《橘颂》除外):全诗句子大都不长,显得简短有力,读上去颇有急促感。从首
句“滔滔孟夏兮”到篇终“乱辞”,几乎大多是四言句(加“兮”字为五言),——这
显然是诗人的精心设计。作为临终前的绝命词,诗篇这样的处理,完全符合诗人的实际
心境,或换言之,正因为面临自我选择的死亡,才会有气促情迫之感,而运用短促句,
正是这种真切心境的实剖,既反映了此时此刻诗人的实际感受与心态,也在情感与表达
形式上与诗的内涵浑然一体,从而使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与匠
心于此可见一斑。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
者和代表作者。20世纪中期,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屈原的作品,
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
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据《史记·屈原列
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 1篇。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
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
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
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
“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
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屈原的身世记载屈原身世的材料,以《史记·屈原列传》较早而具体。司马迁之前
,贾谊在贬谪长沙途经湘水时,曾作赋以吊屈原。文中引用了屈原《离骚》及《九章》
中的一些篇章,转述屈原的思想和遭遇,与《史记》所载完全契合。和司马迁同时代而
年辈稍早的有东方朔作《七谏》,庄(东汉人避讳作严)忌作《哀时命》,都是摹仿屈
原的作品,文中所述屈原的思想和遭遇,也与《史记》所述相接近,所以《史记》所载
屈原事迹是基本可信的。当然,传中也有偶然失叙或史实错记之处。
近代少数学者对屈原的存在表示怀疑的说法是缺乏根据的。
《屈原列传》说屈原名平,字原。而《离骚》中则自称名正则,字灵均,这是前者
的转写化名。“正则”与“灵均”是“平”和“原”二字的引申义。
关于屈原的出生年月日,《离骚》中自述:“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对此有不同解释,大致可分两说:一是王逸说,他认为“摄提”是“摄提格”的省称,
屈原生于“太岁在寅,正月始春,庚寅之日”,即寅年寅月寅日;二是朱熹说,他认为
“摄提”是天上星座名,并不说明什么年份,两句只是说屈原生于寅月寅日,但年份不
明。二说之中,王逸说更为流行,但因所据历法不同,结论各异。浦江清推定屈原于楚
威王元年(公元前339)正月十四日生,这一结论较为精细。
屈原的远祖是颛顼高阳氏,应是夏氏族的一部分。据《史记·楚世家》说,高阳氏
六代孙名季连,是楚的创业始祖,姓。周成王时,季连的曾孙熊绎受封于楚,居丹阳(
今湖北秭归),传至熊通(一作达),就是楚武王。其子瑕,封采邑于屈,子孙就以屈为
氏,所以屈是楚国姓的分支。自春秋以来,屈姓历世都担任楚国的显要职位,担任高级
官职莫敖的有屈重、屈完、屈荡(前后两见)、屈到、屈建、屈生等,多半是父子相传。
屈原的父亲,《离骚》中称其名为伯庸,可能也是化名。另外,传说中屈原还有一
姊。
屈原所得姓的屈地,今已很难确指在何处。屈原故里只能据汉以后各家之说来推断
,诸说中以丹阳秭归的传说为最多。丹阳即楚始封之地。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引
袁山松《宜都记》说:“秭归,盖楚子熊绎之始国而屈原之乡里也,原田宅于今具存”
,“秭归县东北数十里有屈原旧田宅,虽畦堰縻漫,犹保原田之称也。县北一百六十里
有屈原故宅,累石为室基,名其地曰乐平里。宅之东北六十里有女媭庙,捣衣石犹存。
”这是汉魏以来关于屈原故里的最具体的说法。
屈原的政治活动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重要政治家。他的一生在激烈复杂的政治斗争
中度过。了解他的政治活动经历,是研究屈原思想和文学成就的重要前提。
自屈瑕任莫敖后,这个职位几乎全由屈氏子孙世袭。其职位仅次于令尹。《屈原列
传》说屈原曾为楚怀王左徒。据现有史料可以考知的战国时期担任过楚左徒的,仅屈原
与春申君二人。春申君以左徒升为令尹,与楚旧制莫敖升为令尹相同。而从《屈原列传
》所载屈原在内政、外交方面担负的职责来看,左徒亦与莫敖职位相当,可能就是春秋
时代的莫敖。屈原与怀王同祖,他当左徒,是以宗亲而任重臣。
屈原在政治上的活动,据《屈原列传》所载,并用屈原作品相印证,主要有:内政
方面辅佐怀王,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外交方面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
,两度出使于齐。
屈原的政治活动是和当时历史发生变革的情况相联系的。春秋时期周王朝的统治制
度已不能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要求,诸侯国家都已自成中心,相互争霸,楚国的形势与
中原各国有相似之处,并由于地理和政治上的有利条件,发展成新兴大国。战国时期,
各诸侯国先后实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经过长期兼并,形成了七雄并峙的新局面,其中
又以秦、楚为最强。
屈原辅佐楚怀王,正在七雄激烈争斗之时。屈原起初很受怀王信任重用,怀王让他
“造为宪令”,即主持国家政令的起草、宣布等事项。“宪令”涉及推行变法之事。楚
国在悼王时,已有吴起变法的先例。怀王初年,也想有一番作为,曾争到合纵之长,因
而屈原希望变旧更新,一度受到怀王的支持。可是,楚国的变法本来就不够彻底,政权
主要掌握在贵族重臣手中,他们为了保持个人禄位而反对变法。
当时楚国朝廷中佞臣充斥,与屈原同列的有上官大夫。他心怀嫉妒,与屈原争宠,
屈原起草宪令未定,上官大夫欲夺其稿,屈原不予,他就向怀王进谗言,说:“王使屈
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怀王庸懦昏聩,不
加辨明,就怒疏屈原。屈原的被疏远,根本原因在于他的政治改革计划触犯了贵族利益
,遭到旧贵族们的中伤打击。
屈原和旧贵族集团的斗争,还表现在对外政策上。屈原分析了当时形势,坚决主张
联合齐国、抗击秦国的策略,这是对楚国有利的正确策略,怀王曾采纳他的主张,并派
他出使齐国。屈原被疏远后,秦国派张仪出使楚国,以土地诱惑楚怀王。目光短浅的怀
王就改变了对外政策,采取绝齐亲秦方针,结果使楚国在政治上、外交上吃了大亏。怀
王恼怒,又轻率出兵伐秦。由于没有齐国的支援,被秦国打得大败,还丧失了汉中之地
。在危殆的形势下,屈原曾被怀王再次派往齐国,以图修复两国交好。但不久,秦昭王
又提出秦楚两国联姻,要与楚王会面,屈原谏阻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
行!”怀王之子子兰却劝怀王去秦,说:“奈何绝秦欢?”怀王终于去了秦国,果然被
扣留,最后客死于秦。当时屈原已被逐出朝廷,流放到汉北地区。
楚怀王死了以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
劝怀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受到广泛的同情。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
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顷襄王在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大约此时郢
都在庄暴郢之后,“百姓震愆”,“民离散而相失”,他只得去故乡而就远。辗转流离
在沅、湘一带大概有九年之久。他远离故国,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
而已。于是,他又慢慢地顺着沅江,向长沙走去。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
不成,这时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
沉于汨罗江中,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
除左徒外,屈原还曾担任过“三闾大夫”一职。三闾即楚宗室昭、屈、景三姓聚居
之所,三闾大夫应当就是春秋、战国以来晋、鲁等国的公族大夫,职务是管理宗族事务
,教育贵族子弟,汉代的宗正与之相当。屈原之为三闾大夫,肩负着教育宗族胄子的重
任。这在《离骚》中有很清楚的表述:“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
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他为培养后备人材付出
了大量心血,但结果却是“兰芷变而不芳,荃蕙化而为茅”,他辛勤培育的一批人,竟
变成了反对自己的敌对力量,使他感到极大的苦痛。
屈原的思想和创作屈原学识渊博。他对天文、 地理、礼乐制度、周以前各代的治
乱兴衰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传说,都很熟悉;对于春秋以来各大国的历史和一些重要人物
,也很了解;而对楚国先王的创业史,尤为精熟。在这广阔的领域里,他总结了许多经
世治平之理,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在屈原的作品中,随处都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忠
君致治的思想感情。
他的政治理想的内容就是“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他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
改变楚国的政治和社会的现实,使楚国强大起来。他热烈颂扬古代的圣君如尧、舜、禹
、汤、后稷、文王以及齐桓、晋文和楚之三后等,热烈颂扬古代的贤臣如伊尹、傅说、
吕望、周公、宁戚、箕子、介子、比干、伯夷、叔齐、伍子胥及楚之子文等。他还用对
比的方法讲一些非圣之君如桀、纣、羿、寒浞、浇等。他想通过对比来说明圣君贤相的
重要,并借以说明楚无圣君贤相的危险性,这些都是针对现实而发的。“彼尧舜之耿介
兮,既遵道而得路”(《离骚》),耿介,意即光明正大,是屈原对国君的最高要求。
所谓贤臣,则以伊、傅、吕、宁为楷模,而不以贵胄为对象。这就是主张任人唯贤,反
对任人唯亲的意思,屈原在讲到贤臣时,往往用忠贞、忠诚、忠信这些语辞。屈原本人
就是在忠君爱国的思想支配下,敢于坚持真理,不向邪恶势力低头:“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古代贤臣“忠”的美德在他身上有充分的表现。
屈原“美政”的另一基本内容就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中有很清晰的表述。他
在《离骚》《九章》等作品中反复谈到“民”的问题,“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夫惟圣哲之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离骚》
);“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九章·抽思》)。这实际上是古代所谓“天
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孟子·万章》引)思想的发展。所谓圣君贤相,所谓
美政,就是要看能否解决民生疾苦问题,能否致民于康乐之境。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
,《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据
《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1篇。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
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大体说来
,《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九章》《远游》《
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其内容与风格可与《离骚》列为一组,大都是有事
可据,有义可陈,重在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愫。《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
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
部创作的重点。《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
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
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并非
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离骚》一组,《九歌》一组,
构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风格。
屈原作品和神话有密切关系。许多虚幻的内容就是承袭神话发展而来的。屈原又是
关注现实的诗人,作品里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尤以揭露楚国的黑暗政治最为
深刻。
屈原作品的风貌和《诗经》明显不同。这与长江流域的民风和黄河流域的民风不同
有关。当时,北方早已进入宗法社会,而楚地尚有氏族社会的遗风,民性强悍,思想活
泼,不为礼法所拘。所以,抒写男女情思、志士爱国是如此直切,而使用的材料,又是
如此丰富,什么都可以奔入笔底。写人神之恋,写狂怪之士,写远古历史传说,写与天
神鬼怪游观,一切神都具有民间普通的人性,神也不过是超出常人的人而已。它们使作
品显得色泽艳丽,情思馥郁,气势奔放。这样的作品,表现了与北方文学不同的特色。
从体制上看,屈原以前的诗歌,不管是《诗经》或南方民歌,大多是短篇,而屈原
发展为长篇巨制。《离骚》一篇就有2 400多字。在表现手法上,屈原把赋、比、兴巧
妙地糅合成一体,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识和复杂的现
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
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
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
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屈原作品,在楚人建立汉王朝定都关中后,便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楚辞”的不断
传习、发展,北方的文学逐渐楚化。新兴的五、七言诗都和楚骚有关。汉代的赋作家无
不受“楚辞”影响,汉以后“绍骚”之作,历代都有,作者往往用屈原的诗句抒发自己
胸中的块垒,甚至用屈原的遭遇自喻,这是屈原文学的直接发展。此外,以屈原生平事
迹为题材的诗、歌、词、曲、戏剧、琴辞、大曲、话本等,绘画艺术中如屈原像、《九
歌图》、《天问图》等,也难以数计。所以鲁迅称屈原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汉文学史纲要》)。
1 (共1页)
进入Poet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论影】端午怀古看《屈原》,婵娟何以弹秦筝?屈原现象与远古神话
【论影】端午怀古看《屈原》,婵娟何以弹秦筝? (转载)赞新版标
端午怀屈原端午节感怀屈原
致我的爱人端午节快到了,特开展一系列纪念屈原前辈的活动
【端午】读屈原列传屈原是中国同性恋始祖『转』
历代妙诗选(Z)纪念屈原:贴你喜欢的屈原的诗句~~
清平乐 八首 花随流水。雨伴人长醉。今天是端午节,纪念下屈原吧 (转载)
屈原【春夏之交】端午·屈原 - 五律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屈原话题: 离骚话题: 楚国话题: 怀王话题: 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