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Parenting版 - 知识从哪里来?再生、想象、判断
相关主题
我们的节日小结这事怎么帮孩子
AT&T的手机拿回国可以换SIM卡在国内用么?想换计划,求推荐 (转载)说一说高等数学的入门 (转载)
如何对付dyacare乱收费,乱扣deposit如何防止孩子被白左洗脑? (转载)
邻居家的小孩被人抱走了知识就是力量 (转载)--不求甚解要不得
话说 mean girls小茜南行记 --- Epcot 之 World Showcase
女孩关系—怎么回答Children's Place上50%off的问题
求普及什么是“蒙校”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和529计划
人生如看马拉松,不要被表象迷惑。大家如何教自己的孩子为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知识话题: 理解话题: 语言话题: 考试话题: 大脑
进入Parenting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d**********h
发帖数: 2795
1
最近读的书里讲了一些认识论的问题,受益匪浅,似乎明白了很多困惑已久的问题,比
如重复和复习到底对学习和创造有什么益处?想象力好像也不总是对创新有帮助啊?
本人才疏学浅,很多概念和用词不准确严格,请诸位以自己的理解为准。
首先,什么是知识?
书里的定义是这样的:概念和表象的统一。花儿、颜色是概念,花儿有颜色是个判断,
也可以泛泛的理解为概念。当花儿有颜色同我们观察到的表象复合时,知识就形成了。
知识从哪里来?在我的浅薄认识里,分析和综合是获得知识的唯二途径。咱主要谈一下
综合这个途径。
我们通过综合判断获取知识的步骤是:
表象的再生、想象力的创造,判断力的回归
表象的再生
一个生物,特别是一个人,每一分每一秒都在通过感官接受着信息,也就是从外部世界
到内心的成像。形成知识的第一步就是把过往的表象在脑子中进行再生,这里就涉及到
一个人的记忆力,阅历。
据传说,非天才的常人在不同场合接触同一表象几十次之后,这一表像通常就会比较深
刻的留在脑子里的。
接受信息是必须受时间限制,因为时间是一维单向的,事情就必然有先有后。但是再生
却是不受任何空间时间的限制,表象可以随意的浮现在脑海里,我想唯一的局限是脑的
生理极限吧。
这一阶段需要我们接触到足够的外部事迹,无论是直接生理感官刺激,还是学习一些现
存知识,总而言之是个原料积累阶段。
原料越多越好吗?信息越多越有益处吗?这就要看后及步骤了。
想象力
所有信息准备完毕,大脑就要对他们进行加工,所谓的想象力对原料的加工。你可以把
牛头接在人身上创造牛头怪,也可以把时间和空间写在一个方程里进行互相的变换。这
个过程的结果是“新”概念的产生。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溜”。熟能生巧,这就如不吃饭会饿一样是挡都
挡不住的。天马行空之后,任何脑袋都会开出多多少少的脑洞。有些脑洞比较基本,常
人都会产生,而有些却需要非凡的脑袋和一些机缘,比如做梦悟道(咬住自己尾巴的蛇
之类的)。
判断力
七窍之类的脑洞开了不少,哪些脑洞可以回归表象并达到统一呢?这就是判断力的舞台
了。判断力是天生的,后天可以通过培训来增加之,但是本质上还是人的直觉。
共享相同的信息而需要在诸多方案中选取一个时,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便是判断
力在起作用。你更看重这条信息,还是更看重那条;更在乎这个后果,还是那个?
这个判断力同脑袋里储存了多少知识和信息没有必然的正相关。感觉上更靠近体育里的
“肌肉记忆”。在需要的时候,不经大脑做出直觉的条件反射,而这种条件反射是先天
遗传和后天强化所成。
脑洞大开的各种奇思怪想大部分都是不靠谱的被判断力剔除了,当然也不排除有意无意
的误伤。都是一个脑袋里的事情,谁也别怪谁。
至此,一个通过综合判断获取知识的过程结束。
举个蹩脚的例子吧:
小明想知道同学小刚的电话
1.)当然是用尽吃奶的劲想和小刚有关的信息,小刚是个男孩儿,小刚和自己是一个学
校,我和他有哪些交集。。。
2.)脑洞大开的想象力:i.)想办法和上帝联系上,然后上帝是万能的,他肯定可以找
到小刚的电话;ii.)干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出了名,在电视吆喝一声,小刚估计
就知道我在找他的电话了;iii.)找个社交网络,最好和我们学校相关的,说不定有人
知道;iv.)找去年的学校yearbook,说不定他留了电话;v.)。。。。。。。。。。
3.)判断力入场,直接毙了第一个,第二个好像难度挺大,第三个靠谱,但是第四个好
像更容易。所以先试一试第四个,然后第三个。。。
o***g
发帖数: 2784
2
我之前(就在几个月前)想过一些相关的事情,自己瞎想。可能跟这些内容有关。
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包括:知识 语言 学习 理解 表达 考试这一圈。
这里知识包含从学术知识到生活技能到运动能力等,我们需要知道的所有东西。
人和人之间其实是割裂的,一个人的感觉,另一个人是完全无法直接感知的。知识在一
个人脑中的印象也是其他人无法直接得到的。
所以一个人想要获取知识,就是学习,只有两个途径,第一个是亲身感受,另一个是通
过语言输入。
语言其实是一个中间媒介,一个契约,一个协议。但这个中间媒介对每个人来说还会有
偏差。比如说苹果,有的人的直觉想到的是红苹果,有的是黄苹果,有的是绿苹果,有
的觉得很甜,有的觉得很酸,有的觉得甜中带酸。当语言传播复杂知识的时候,由这些
细微的差别累计,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偏差。
这个是知识输入的过程。知识输入了之后,在脑袋中产生一个映像,这个是理解。我们
总是希望这个理解能和真实的事物是100%匹配的。但是事实是,这个其实很难。往往我
们对一个东西的理解可能就是盲人摸象。
知识在头脑中有了之后,我们需要输出,这个就是表达。表达语言是主要媒介,当然还
有绘画图表等等。
下面说考试。考试的本质应该是检查知识在头脑中的映像,就是理解的对不对。但是我
们没法直接感受,所以只能通过语言媒介来检查。
这里有个链:
知识 -》 语言输入 -》理解
考试 《- 语言输出 《-|
所以,我们有时会将语言输入强行记忆,然后原封不动输出。走了一个捷径,把中间理
解给跳过了。
这种模式是非常有害的。
如果小时候总是做这种输入-》记忆-》输出的事情,习惯了之后,会以为这个就是学习
。事实上把理解这个核心的东西给忽略了。长大之后保持这种模式来学习是绝对不会学
习好的。
举个例子,最差的考试内容是考定义。这个给了你偷懒的机会。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最近读的书里讲了一些认识论的问题,受益匪浅,似乎明白了很多困惑已久的问题,比
: 如重复和复习到底对学习和创造有什么益处?想象力好像也不总是对创新有帮助啊?
: 本人才疏学浅,很多概念和用词不准确严格,请诸位以自己的理解为准。
: 首先,什么是知识?
: 书里的定义是这样的:概念和表象的统一。花儿、颜色是概念,花儿有颜色是个判断,
: 也可以泛泛的理解为概念。当花儿有颜色同我们观察到的表象复合时,知识就形成了。
: 知识从哪里来?在我的浅薄认识里,分析和综合是获得知识的唯二途径。咱主要谈一下
: 综合这个途径。
: 我们通过综合判断获取知识的步骤是:
: 表象的再生、想象力的创造,判断力的回归

d**********h
发帖数: 2795
3
首先我很同意人和人之间是无法达到无误差沟通的,这个既是主客体的差异,也是人的
心理学差异。
也同意强调你后面在谈到考试时说的“理解”这个环节。
但是不同意的是:你过分强调了语言语意差异在考试中的分量。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有语言交流引起的“误会”,但是考试中的“误会”是远远小于生活
中的。毕竟考试的复杂可控性要远好于现实生活。
比如,数学考试,定理定义非常严格,已知条件,未知条件也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的没
有任何的歧义。
考试形式也注意了尽量去“歧义理解”,比如多用选择题,而不是描述性答题方式(比
如论述)。
其他考试,比如语言类,可能文字语言沟通的成分比数学理工类多一些,但是也是尽量
压缩交流歧义。当然写作一项是无法避免的,因为沟通正是写作要考察的能力之一。
关于你说的苹果的问题,这不是一个语言描述的问题,而是在哲学上所说的:实体和偶
性(属性)的问题。我们可以描述和认识一个东西的某些属性,但是无法100%认识这个
实体,因为1.)属性是无穷多的,没有尽头;2.)无法证明即使认识了所有属性就意味
着认识的事物的本质,毕竟属性和本质是不完全等价的。

【在 o***g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之前(就在几个月前)想过一些相关的事情,自己瞎想。可能跟这些内容有关。
: 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包括:知识 语言 学习 理解 表达 考试这一圈。
: 这里知识包含从学术知识到生活技能到运动能力等,我们需要知道的所有东西。
: 人和人之间其实是割裂的,一个人的感觉,另一个人是完全无法直接感知的。知识在一
: 个人脑中的印象也是其他人无法直接得到的。
: 所以一个人想要获取知识,就是学习,只有两个途径,第一个是亲身感受,另一个是通
: 过语言输入。
: 语言其实是一个中间媒介,一个契约,一个协议。但这个中间媒介对每个人来说还会有
: 偏差。比如说苹果,有的人的直觉想到的是红苹果,有的是黄苹果,有的是绿苹果,有
: 的觉得很甜,有的觉得很酸,有的觉得甜中带酸。当语言传播复杂知识的时候,由这些

Y********d
发帖数: 1478
4

你是不是读过很多哲学书?
感觉楼上两位爱思考的以后会和潮水聊得来的。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首先我很同意人和人之间是无法达到无误差沟通的,这个既是主客体的差异,也是人的
: 心理学差异。
: 也同意强调你后面在谈到考试时说的“理解”这个环节。
: 但是不同意的是:你过分强调了语言语意差异在考试中的分量。
: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有语言交流引起的“误会”,但是考试中的“误会”是远远小于生活
: 中的。毕竟考试的复杂可控性要远好于现实生活。
: 比如,数学考试,定理定义非常严格,已知条件,未知条件也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的没
: 有任何的歧义。
: 考试形式也注意了尽量去“歧义理解”,比如多用选择题,而不是描述性答题方式(比
: 如论述)。

d**********h
发帖数: 2795
5
不懂哲学,只是觉得应该了解一下。
特别是有了孩子之后,遇到孩子教育问题,就觉得自己应该了解一些认识论的知识,然
后就发现认识论啊,浩如烟海。。。
我尤其觉得,如果家有渣娃,落后娃,父母的理论修养就更加重要了。天才娃,父母只
要看看能如何follow娃就行了

【在 Y********d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是不是读过很多哲学书?
: 感觉楼上两位爱思考的以后会和潮水聊得来的。

o***g
发帖数: 2784
6

啊,我原文没有说这个事情吧,哪里看出来的呢?不过,你说的我同意。
补充一些关于考试的思考。
在小学低年级这个阶段,其实你随便跟娃聊点儿啥,你就能很容易地掌握娃到底学的怎
么样,就是理解的怎么样,而不是背的怎么样。
我想老师也可以做到这个。一般一个班二十多人,老师应该是能做到的。我小学班72个
人,不知道是否会很困难。
如果家长和老师都可以知道孩子的理解如何,那考试其实就是没有必要的了。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首先我很同意人和人之间是无法达到无误差沟通的,这个既是主客体的差异,也是人的
: 心理学差异。
: 也同意强调你后面在谈到考试时说的“理解”这个环节。
: 但是不同意的是:你过分强调了语言语意差异在考试中的分量。
: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有语言交流引起的“误会”,但是考试中的“误会”是远远小于生活
: 中的。毕竟考试的复杂可控性要远好于现实生活。
: 比如,数学考试,定理定义非常严格,已知条件,未知条件也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的没
: 有任何的歧义。
: 考试形式也注意了尽量去“歧义理解”,比如多用选择题,而不是描述性答题方式(比
: 如论述)。

o***g
发帖数: 2784
7
继续
知识点在头脑中的理解,这些个点在一起要产生关联,产生互动,然后就是创造性的东
西出现了。这些东西不是靠输入得到的。是人脑进行了加工之后产生的。
产生的新东西光在一个人脑里是用处不大的。他需要输出。所以这时,表达就变得异常
重要。
国人在表达上的能力是普遍比较弱的。
在美国一年级的时候,老师会教presentation时的eye contact。二年级的时候会让在
presentation的时候用PPT,用图表,甚至用video。这些其实都是在教表达。只是他们
都是表达上的一些技术点。这些东西在我看来,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可是在和一些
家长交流的时候,颇有些家长认为这些有毛用,还不如背背乘法口诀表。

【在 o***g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之前(就在几个月前)想过一些相关的事情,自己瞎想。可能跟这些内容有关。
: 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包括:知识 语言 学习 理解 表达 考试这一圈。
: 这里知识包含从学术知识到生活技能到运动能力等,我们需要知道的所有东西。
: 人和人之间其实是割裂的,一个人的感觉,另一个人是完全无法直接感知的。知识在一
: 个人脑中的印象也是其他人无法直接得到的。
: 所以一个人想要获取知识,就是学习,只有两个途径,第一个是亲身感受,另一个是通
: 过语言输入。
: 语言其实是一个中间媒介,一个契约,一个协议。但这个中间媒介对每个人来说还会有
: 偏差。比如说苹果,有的人的直觉想到的是红苹果,有的是黄苹果,有的是绿苹果,有
: 的觉得很甜,有的觉得很酸,有的觉得甜中带酸。当语言传播复杂知识的时候,由这些

w*********y
发帖数: 7895
8
你说的是比较高层的获得知识的方法,但这3点是不够的。。。
观察和记忆是获取知识的基本,在这个基本上,人会建立一个schema,
我理解的意思,就是一个知识的概念。有个这个概念后,人会建立联系,
理解,分析等这些processes,对这个概念进行解析,update schema,
从新记忆,从新建立neural connections, 大脑的connections多了,
就建立了自己的获得知识的mental model.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最近读的书里讲了一些认识论的问题,受益匪浅,似乎明白了很多困惑已久的问题,比
: 如重复和复习到底对学习和创造有什么益处?想象力好像也不总是对创新有帮助啊?
: 本人才疏学浅,很多概念和用词不准确严格,请诸位以自己的理解为准。
: 首先,什么是知识?
: 书里的定义是这样的:概念和表象的统一。花儿、颜色是概念,花儿有颜色是个判断,
: 也可以泛泛的理解为概念。当花儿有颜色同我们观察到的表象复合时,知识就形成了。
: 知识从哪里来?在我的浅薄认识里,分析和综合是获得知识的唯二途径。咱主要谈一下
: 综合这个途径。
: 我们通过综合判断获取知识的步骤是:
: 表象的再生、想象力的创造,判断力的回归

w*********y
发帖数: 7895
9
你说的学习途径第一种是感官学习,第二种是因为人类发展了语言,所以才是语言学习。
这两种途径都是广泛的说法,并不是具体的学习方法。但学习的方法也可能是story
telling 的方式,或者一对一教学,或者观察,或者参加,或者其他。。。
再者知识的传播的差异和人理解的差异,是HUMAN EVOLUTION SURVIVAL的需要,这
些差异可以淘汰那些不适应的人。适应的人,在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也能够REFLECT,
认识到自己和别人理解的差异。所以这个偏差对人类获取知识来说,并不是影响很大。
毕竟人是会思考的高级动物。哈哈。
至于考试,考试的STANDARDS一般是比较严格的,OPEN-ENDED的问题基本没有,
COMMON CORE出来好,有一些,但也不多。所以理解偏差问题可能是概念没有
学好的表现之一。。。。

【在 o***g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之前(就在几个月前)想过一些相关的事情,自己瞎想。可能跟这些内容有关。
: 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包括:知识 语言 学习 理解 表达 考试这一圈。
: 这里知识包含从学术知识到生活技能到运动能力等,我们需要知道的所有东西。
: 人和人之间其实是割裂的,一个人的感觉,另一个人是完全无法直接感知的。知识在一
: 个人脑中的印象也是其他人无法直接得到的。
: 所以一个人想要获取知识,就是学习,只有两个途径,第一个是亲身感受,另一个是通
: 过语言输入。
: 语言其实是一个中间媒介,一个契约,一个协议。但这个中间媒介对每个人来说还会有
: 偏差。比如说苹果,有的人的直觉想到的是红苹果,有的是黄苹果,有的是绿苹果,有
: 的觉得很甜,有的觉得很酸,有的觉得甜中带酸。当语言传播复杂知识的时候,由这些

w*********y
发帖数: 7895
10
首先你的想法, 随便和娃聊点东西,就可以掌握娃到底学的怎么样,不一定是正确的。
因为你要知道娃学的怎么样,你需要一个学好学坏的标准,但这个标准是以什么定义
的呢?考试标准,娃举一发三能力?ETC。
其次, 老师对于20多个学生的班级,如果一门课只有45分钟,要了解这些学生也未必
面面俱到。所以老师到底能否做到也是需要研究的。
再说,教育的GOALS和怎么教育小孩有很大关系。如果低年级的教育的目的是让小孩子
广泛的接触各种知识类型,发现他们的兴趣,考试什么确实不重要。如果是为了打大
良好的基础,考试还是重要的。。。

【在 o***g 的大作中提到】
: 继续
: 知识点在头脑中的理解,这些个点在一起要产生关联,产生互动,然后就是创造性的东
: 西出现了。这些东西不是靠输入得到的。是人脑进行了加工之后产生的。
: 产生的新东西光在一个人脑里是用处不大的。他需要输出。所以这时,表达就变得异常
: 重要。
: 国人在表达上的能力是普遍比较弱的。
: 在美国一年级的时候,老师会教presentation时的eye contact。二年级的时候会让在
: presentation的时候用PPT,用图表,甚至用video。这些其实都是在教表达。只是他们
: 都是表达上的一些技术点。这些东西在我看来,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可是在和一些
: 家长交流的时候,颇有些家长认为这些有毛用,还不如背背乘法口诀表。

相关主题
女孩关系—怎么回答这事怎么帮孩子
求普及什么是“蒙校”说一说高等数学的入门 (转载)
人生如看马拉松,不要被表象迷惑。如何防止孩子被白左洗脑? (转载)
进入Parenting版参与讨论
w*********y
发帖数: 7895
11
其实知识的输入,怎么输入的,也是大脑加工的过程。。。
问题是,我们是生活在大脑CREATED的世界,还是REAL WORLD?哈哈

【在 o***g 的大作中提到】
: 继续
: 知识点在头脑中的理解,这些个点在一起要产生关联,产生互动,然后就是创造性的东
: 西出现了。这些东西不是靠输入得到的。是人脑进行了加工之后产生的。
: 产生的新东西光在一个人脑里是用处不大的。他需要输出。所以这时,表达就变得异常
: 重要。
: 国人在表达上的能力是普遍比较弱的。
: 在美国一年级的时候,老师会教presentation时的eye contact。二年级的时候会让在
: presentation的时候用PPT,用图表,甚至用video。这些其实都是在教表达。只是他们
: 都是表达上的一些技术点。这些东西在我看来,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可是在和一些
: 家长交流的时候,颇有些家长认为这些有毛用,还不如背背乘法口诀表。

w*********y
发帖数: 7895
12
问一下,你读的是什么书啊?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最近读的书里讲了一些认识论的问题,受益匪浅,似乎明白了很多困惑已久的问题,比
: 如重复和复习到底对学习和创造有什么益处?想象力好像也不总是对创新有帮助啊?
: 本人才疏学浅,很多概念和用词不准确严格,请诸位以自己的理解为准。
: 首先,什么是知识?
: 书里的定义是这样的:概念和表象的统一。花儿、颜色是概念,花儿有颜色是个判断,
: 也可以泛泛的理解为概念。当花儿有颜色同我们观察到的表象复合时,知识就形成了。
: 知识从哪里来?在我的浅薄认识里,分析和综合是获得知识的唯二途径。咱主要谈一下
: 综合这个途径。
: 我们通过综合判断获取知识的步骤是:
: 表象的再生、想象力的创造,判断力的回归

d**********h
发帖数: 2795
13
说到考试,高大上的提法是:考试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检验学习的如何的众多方法
之一。课堂提问,回答等等都是之一。
把考试做目的,那是自己不够高大上 :),虽然谁都知道考试的现实意义。。。

的。

【在 w*********y 的大作中提到】
: 首先你的想法, 随便和娃聊点东西,就可以掌握娃到底学的怎么样,不一定是正确的。
: 因为你要知道娃学的怎么样,你需要一个学好学坏的标准,但这个标准是以什么定义
: 的呢?考试标准,娃举一发三能力?ETC。
: 其次, 老师对于20多个学生的班级,如果一门课只有45分钟,要了解这些学生也未必
: 面面俱到。所以老师到底能否做到也是需要研究的。
: 再说,教育的GOALS和怎么教育小孩有很大关系。如果低年级的教育的目的是让小孩子
: 广泛的接触各种知识类型,发现他们的兴趣,考试什么确实不重要。如果是为了打大
: 良好的基础,考试还是重要的。。。

d**********h
发帖数: 2795
14
我觉得您片面的夸大了大脑,或者说把不属于大脑的一部分划给了大脑
比如心理测试的墨迹图。
视力没有问题的前提下,基本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大脑可能会强调他
看到的某一部分,而有意无意的忽略另外某些部分,以后在大脑中形成印象。这就是为
什么一个墨迹,有人说象枪,有人说拐棍糖。
天上的白云,每天迷恐龙的就会说像恐龙。。。
前几天那个裙子是黑黄之类也说明这个问题:科学的解释是,不色盲的眼睛,看到的色
彩是一样的,但是某些大脑把颜色给换了,而有些大脑没有做这个加工
所以,感官的归感官,大脑的归大脑

【在 w*********y 的大作中提到】
: 其实知识的输入,怎么输入的,也是大脑加工的过程。。。
: 问题是,我们是生活在大脑CREATED的世界,还是REAL WORLD?哈哈

d**********h
发帖数: 2795
15
我的理解是,记忆不是获取的方法,而是决定之前获取的东西在之后的加工过程中是否
可用
形成schema,我觉得就是“再生”,可能再加上一定的想象力
之后的分析加工是再生,想象和判断的不断迭代
人脑的思维可以影响脑生理变化,这个好像以前听过,所以多用脑哦

【在 w*********y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说的是比较高层的获得知识的方法,但这3点是不够的。。。
: 观察和记忆是获取知识的基本,在这个基本上,人会建立一个schema,
: 我理解的意思,就是一个知识的概念。有个这个概念后,人会建立联系,
: 理解,分析等这些processes,对这个概念进行解析,update schema,
: 从新记忆,从新建立neural connections, 大脑的connections多了,
: 就建立了自己的获得知识的mental model.

d**********h
发帖数: 2795
16
纯粹理性批判
希望没有读歪了。。。

【在 w*********y 的大作中提到】
: 问一下,你读的是什么书啊?
w*********y
发帖数: 7895
17
我不认为SCHEMA是再生,我想是对CONCEPTS的理解的衍生,是不是involve想象力,
我也不知道。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的理解是,记忆不是获取的方法,而是决定之前获取的东西在之后的加工过程中是否
: 可用
: 形成schema,我觉得就是“再生”,可能再加上一定的想象力
: 之后的分析加工是再生,想象和判断的不断迭代
: 人脑的思维可以影响脑生理变化,这个好像以前听过,所以多用脑哦

w*********y
发帖数: 7895
18
记忆是知识的基本,没有记忆就没有知识,而且概念的形成是需要从
long term memory中搜索和处理的,所以也是一种获取方法。。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的理解是,记忆不是获取的方法,而是决定之前获取的东西在之后的加工过程中是否
: 可用
: 形成schema,我觉得就是“再生”,可能再加上一定的想象力
: 之后的分析加工是再生,想象和判断的不断迭代
: 人脑的思维可以影响脑生理变化,这个好像以前听过,所以多用脑哦

o***g
发帖数: 2784
19
我这里,我跟你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的理解是,记忆不是获取的方法,而是决定之前获取的东西在之后的加工过程中是否
: 可用
: 形成schema,我觉得就是“再生”,可能再加上一定的想象力
: 之后的分析加工是再生,想象和判断的不断迭代
: 人脑的思维可以影响脑生理变化,这个好像以前听过,所以多用脑哦

o***g
发帖数: 2784
20
继续说表达
表达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呢?表达的表象目的是把自己头脑中的映像用语言等媒介表现出
来。但终极目的是将这些映像复制到别人的脑袋里。也就是说,有一个输出,再输入的
过程。
但问题是,再输入的时候的对象是另一个人,他可能跟你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知识结
构,还可能对相同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当你输出的时候,需要考量另一方输入的
情况再输出。
这个应该挺简单的,不用举例子了吧

【在 o***g 的大作中提到】
: 继续
: 知识点在头脑中的理解,这些个点在一起要产生关联,产生互动,然后就是创造性的东
: 西出现了。这些东西不是靠输入得到的。是人脑进行了加工之后产生的。
: 产生的新东西光在一个人脑里是用处不大的。他需要输出。所以这时,表达就变得异常
: 重要。
: 国人在表达上的能力是普遍比较弱的。
: 在美国一年级的时候,老师会教presentation时的eye contact。二年级的时候会让在
: presentation的时候用PPT,用图表,甚至用video。这些其实都是在教表达。只是他们
: 都是表达上的一些技术点。这些东西在我看来,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可是在和一些
: 家长交流的时候,颇有些家长认为这些有毛用,还不如背背乘法口诀表。

相关主题
知识就是力量 (转载)--不求甚解要不得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和529计划
小茜南行记 --- Epcot 之 World Showcase大家如何教自己的孩子为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Children's Place上50%off的问题这次文明还能走多远
进入Parenting版参与讨论
o***g
发帖数: 2784
21
前面讲的都是知识获取的途径之一:通过语言等媒介获取的。
下面说另一个途径:感受。
语言在描述感受上是很贫乏的。很多很多东西只有亲身感受了,才能理解。
比如,打篮球,室外水泥地上打和室内木地板上打,感觉不一样。打全场打半场感觉不
一样。有裁判的比赛和没裁判的比赛感觉不一样。有观众的比赛和没观众的比赛感觉不
一样。这些不一样,具体到怎么不一样,语言很难描述,输出都很困难,更别提输入者
感同身受了。
记得小时候听过一个相声,说老太太看球赛,“二十多人,抢一个皮球,每人发一个不
好么”。这就是老太太根本没有体会过这个事情,她也就不理解这个事情。
小孩子,一般在学龄前,很多建议都是多出去感受,走更多的地方,见更多的人,做更
多种的事情。这是小孩子学习的主要途径。这些东西会成为他们后来从语言上学习的一
些基础。
比如有人建议读那些经典童话,我的观点是,他们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很多东西都是
没感觉的,如何去理解童话里的事。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儿,现在很多孩子根本就没见
过火柴,怎么理解故事里的情境。
推娃体育或者音乐或者艺术,刨去其他的各种目的,有一个目的还是想要让娃亲身感受
到其中的乐趣,不亲自做是体会不到的,用语言是体会不到的。

习。
REFLECT,

【在 w*********y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说的学习途径第一种是感官学习,第二种是因为人类发展了语言,所以才是语言学习。
: 这两种途径都是广泛的说法,并不是具体的学习方法。但学习的方法也可能是story
: telling 的方式,或者一对一教学,或者观察,或者参加,或者其他。。。
: 再者知识的传播的差异和人理解的差异,是HUMAN EVOLUTION SURVIVAL的需要,这
: 些差异可以淘汰那些不适应的人。适应的人,在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也能够REFLECT,
: 认识到自己和别人理解的差异。所以这个偏差对人类获取知识来说,并不是影响很大。
: 毕竟人是会思考的高级动物。哈哈。
: 至于考试,考试的STANDARDS一般是比较严格的,OPEN-ENDED的问题基本没有,
: COMMON CORE出来好,有一些,但也不多。所以理解偏差问题可能是概念没有
: 学好的表现之一。。。。

t*******r
发帖数: 22634
22
感受,广义而言就是 experience,是个很高级的货色。
这玩意儿的认知,我还没搞太明白就是了。在摸索阶段。

【在 o***g 的大作中提到】
: 前面讲的都是知识获取的途径之一:通过语言等媒介获取的。
: 下面说另一个途径:感受。
: 语言在描述感受上是很贫乏的。很多很多东西只有亲身感受了,才能理解。
: 比如,打篮球,室外水泥地上打和室内木地板上打,感觉不一样。打全场打半场感觉不
: 一样。有裁判的比赛和没裁判的比赛感觉不一样。有观众的比赛和没观众的比赛感觉不
: 一样。这些不一样,具体到怎么不一样,语言很难描述,输出都很困难,更别提输入者
: 感同身受了。
: 记得小时候听过一个相声,说老太太看球赛,“二十多人,抢一个皮球,每人发一个不
: 好么”。这就是老太太根本没有体会过这个事情,她也就不理解这个事情。
: 小孩子,一般在学龄前,很多建议都是多出去感受,走更多的地方,见更多的人,做更

o***g
发帖数: 2784
23
可能是最后一部分了
这个系列我讲是从理论到实践讲的,但是得出这些东西的过程其实是从这个问题开始的。
我问过一些学习好的同学,“你认为你比别人学习好,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最后基本的意思是,他们在知识的关联上比别人想得多,知道的多。
大概的模型会是这样,我们学到的知识开始都是一个一个孤点,或者和其他知识的关联
很少,当你慢慢将这个知识与越来越多的知识关联的时候,你对这个知识的理解就会加
深。当一些知识在一个区域形成网络之后,这部分知识才能形成有效知识。你才能认为
对这部分知识完全理解。
一个人最终的能力大小,就看在某个时刻,你头脑中的这张网的大小。比如你写小说的
时候,可以不用把盖房子的那张网放脑袋里。一个大楼总工程师脑袋里的网肯定比一间
房内装设计师脑袋中的网要大。而这个能力,目前认为可能是物理决定的,就是这个人
长成这样就只能装那么大的网了,就跟计算机里的内存概念差不多。


【在 o***g 的大作中提到】
: 前面讲的都是知识获取的途径之一:通过语言等媒介获取的。
: 下面说另一个途径:感受。
: 语言在描述感受上是很贫乏的。很多很多东西只有亲身感受了,才能理解。
: 比如,打篮球,室外水泥地上打和室内木地板上打,感觉不一样。打全场打半场感觉不
: 一样。有裁判的比赛和没裁判的比赛感觉不一样。有观众的比赛和没观众的比赛感觉不
: 一样。这些不一样,具体到怎么不一样,语言很难描述,输出都很困难,更别提输入者
: 感同身受了。
: 记得小时候听过一个相声,说老太太看球赛,“二十多人,抢一个皮球,每人发一个不
: 好么”。这就是老太太根本没有体会过这个事情,她也就不理解这个事情。
: 小孩子,一般在学龄前,很多建议都是多出去感受,走更多的地方,见更多的人,做更

t*******r
发帖数: 22634
24
你的意思是 AT&T 一定比 Apple 强?
的。
w*********y
发帖数: 7895
25
AT&T 才从政府那里拿了30个亿搞10K网络。。。APPLE能吗?

【在 t*******r 的大作中提到】
: 你的意思是 AT&T 一定比 Apple 强?
: 的。

d**********h
发帖数: 2795
26
厨师不是在搞虚拟网吗?
:)

【在 w*********y 的大作中提到】
: AT&T 才从政府那里拿了30个亿搞10K网络。。。APPLE能吗?
Y********d
发帖数: 1478
27
感觉楼里的几位都是认真的主。倒是提醒了我自己来这个版的初心。
那我也认真一回,楼里探讨的主要是脑神经科学,认知论和心理学的交叉,以及在养娃
上的启示和应用。版上有网友推荐我一本书。我买了还没有
来得及看,但是看前言相当不错,打算好好读一读了。
要是你们有兴趣,不妨一起读?到时候,我们来开个楼交流读书心得,有个共同的基础
就不会讨论太发散。同时还能挣westjourney,潮水还有版主的伪币,如何?
d**********h
发帖数: 2795
28
要不您先读先写
咱手里还有几本没读完,就偷个懒,先嚼嚼您的读书笔记吧

【在 Y********d 的大作中提到】
: 感觉楼里的几位都是认真的主。倒是提醒了我自己来这个版的初心。
: 那我也认真一回,楼里探讨的主要是脑神经科学,认知论和心理学的交叉,以及在养娃
: 上的启示和应用。版上有网友推荐我一本书。我买了还没有
: 来得及看,但是看前言相当不错,打算好好读一读了。
: 要是你们有兴趣,不妨一起读?到时候,我们来开个楼交流读书心得,有个共同的基础
: 就不会讨论太发散。同时还能挣westjourney,潮水还有版主的伪币,如何?

d**********h
发帖数: 2795
29
你这段说的有点象“分析论”:从已知推未知,结论只是所有条件的某种重言式。

的。

【在 o***g 的大作中提到】
: 可能是最后一部分了
: 这个系列我讲是从理论到实践讲的,但是得出这些东西的过程其实是从这个问题开始的。
: 我问过一些学习好的同学,“你认为你比别人学习好,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 最后基本的意思是,他们在知识的关联上比别人想得多,知道的多。
: 大概的模型会是这样,我们学到的知识开始都是一个一个孤点,或者和其他知识的关联
: 很少,当你慢慢将这个知识与越来越多的知识关联的时候,你对这个知识的理解就会加
: 深。当一些知识在一个区域形成网络之后,这部分知识才能形成有效知识。你才能认为
: 对这部分知识完全理解。
: 一个人最终的能力大小,就看在某个时刻,你头脑中的这张网的大小。比如你写小说的
: 时候,可以不用把盖房子的那张网放脑袋里。一个大楼总工程师脑袋里的网肯定比一间

d**********h
发帖数: 2795
30
人和人的互相理解,我有一个类比:假设说每个人是一个系统,而系统有自己的特征频
率。一个人的频率和另一个人的某个频率很靠近时,他们就很容易在这个频率上共振,
也就是共鸣。
而每个人的本征频率则取决于他的先天和后天

【在 o***g 的大作中提到】
: 前面讲的都是知识获取的途径之一:通过语言等媒介获取的。
: 下面说另一个途径:感受。
: 语言在描述感受上是很贫乏的。很多很多东西只有亲身感受了,才能理解。
: 比如,打篮球,室外水泥地上打和室内木地板上打,感觉不一样。打全场打半场感觉不
: 一样。有裁判的比赛和没裁判的比赛感觉不一样。有观众的比赛和没观众的比赛感觉不
: 一样。这些不一样,具体到怎么不一样,语言很难描述,输出都很困难,更别提输入者
: 感同身受了。
: 记得小时候听过一个相声,说老太太看球赛,“二十多人,抢一个皮球,每人发一个不
: 好么”。这就是老太太根本没有体会过这个事情,她也就不理解这个事情。
: 小孩子,一般在学龄前,很多建议都是多出去感受,走更多的地方,见更多的人,做更

相关主题
今天在playground的一幕AT&T的手机拿回国可以换SIM卡在国内用么?想换计划,求推荐 (转载)
Reflect on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s wisdom如何对付dyacare乱收费,乱扣deposit
我们的节日小结邻居家的小孩被人抱走了
进入Parenting版参与讨论
s*****e
发帖数: 6053
31
你这个说到点子上了。一个人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人的认知。当我们得到
fact的信息时,我们最先无意识的在大脑里搜寻的是我曾经和这个事物的关系,所以这
时候就需要用到大脑的记忆部分,然后再决定自己是怎样的接受这些信息,是完全接受
还是部分,再然后才是接受完以后怎么存放在记忆里。这里第二个重要的就是
Motivation,这东西很大程度上是取决此人experience的,或许是因为没见过你突然有
动力想体验,也可以是你见过了,有经验了,更有信息去掌握这个认知。

【在 t*******r 的大作中提到】
: 感受,广义而言就是 experience,是个很高级的货色。
: 这玩意儿的认知,我还没搞太明白就是了。在摸索阶段。

Y********d
发帖数: 1478
32
图文并茂,清楚直观,赞一个!
话说版主突然变得这么严肃科学,也挺好玩的。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这个说到点子上了。一个人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人的认知。当我们得到
: fact的信息时,我们最先无意识的在大脑里搜寻的是我曾经和这个事物的关系,所以这
: 时候就需要用到大脑的记忆部分,然后再决定自己是怎样的接受这些信息,是完全接受
: 还是部分,再然后才是接受完以后怎么存放在记忆里。这里第二个重要的就是
: Motivation,这东西很大程度上是取决此人experience的,或许是因为没见过你突然有
: 动力想体验,也可以是你见过了,有经验了,更有信息去掌握这个认知。

s*****e
发帖数: 6053
33
好不容易找到个我学过的话题,咔咔~~~~~
我每次看见你们这些大牛们长篇大论,我就直接不明觉厉的闪了。。。

【在 Y********d 的大作中提到】
: 图文并茂,清楚直观,赞一个!
: 话说版主突然变得这么严肃科学,也挺好玩的。

Y********d
发帖数: 1478
34
所以你也是教育工作者?
握个手:-)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好不容易找到个我学过的话题,咔咔~~~~~
: 我每次看见你们这些大牛们长篇大论,我就直接不明觉厉的闪了。。。

s*****e
发帖数: 6053
35
同行啊~~~赞!

【在 Y********d 的大作中提到】
: 所以你也是教育工作者?
: 握个手:-)

t*******r
发帖数: 22634
36
同意这个看法。
其实我觉得尝试做美国计算题,然后看个答案解法,发现概念不清楚再去 mathsisfun.
com 上查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等等等等,其实也是一种学数学的经历。
而学数学的经历,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甚至决定娃将来的数理逻辑以及数学建模上能轻松
地走多远。具体知识倒是有点像第二位的东东了,当然也非常重要。
从这个角度看,过一遍 algebra 1 课本,其实更像一个 prerequisite。以正确的姿势
刷一遍美国计算题,learn by doing,gain the experience,可能才是获得进一步的
teachabiliy 的关键因素。
或者说,刨去天生的智力因素之外,过去解各种坑爹数学题加翻答案找网页的林林总总
的经历,要比数学知识点本身,对将来的数学的 teachable,影响可能要大得多的多。
个人猜想。
d**********h
发帖数: 2795
37
这个同意。
上学读书,就是某种意义的training。越小的孩子,越注重“感觉”的training,而不
是技术层次。让他形成一种直觉。
比如他会直觉地怀疑“亩产万斤”,而不是直觉的相信。还有“太阳热,天黑再等上去”
工作中常见,不同领域而缺乏直觉,结果造成“脑洞大开”的荒唐事
再比如自我个性和对别人自由的尊重尺度等等,都是在小时候
训练养成的,会跟随自己一辈子的“直觉”

mathsisfun.


【在 t*******r 的大作中提到】
: 同意这个看法。
: 其实我觉得尝试做美国计算题,然后看个答案解法,发现概念不清楚再去 mathsisfun.
: com 上查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等等等等,其实也是一种学数学的经历。
: 而学数学的经历,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甚至决定娃将来的数理逻辑以及数学建模上能轻松
: 地走多远。具体知识倒是有点像第二位的东东了,当然也非常重要。
: 从这个角度看,过一遍 algebra 1 课本,其实更像一个 prerequisite。以正确的姿势
: 刷一遍美国计算题,learn by doing,gain the experience,可能才是获得进一步的
: teachabiliy 的关键因素。
: 或者说,刨去天生的智力因素之外,过去解各种坑爹数学题加翻答案找网页的林林总总
: 的经历,要比数学知识点本身,对将来的数学的 teachable,影响可能要大得多的多。

k****r
发帖数: 851
38
我初来美国时为了赚钱,暑假教一个大学里的数学补习班,intermediate algebra,都
把我教傻了

mathsisfun.


【在 t*******r 的大作中提到】
: 同意这个看法。
: 其实我觉得尝试做美国计算题,然后看个答案解法,发现概念不清楚再去 mathsisfun.
: com 上查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等等等等,其实也是一种学数学的经历。
: 而学数学的经历,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甚至决定娃将来的数理逻辑以及数学建模上能轻松
: 地走多远。具体知识倒是有点像第二位的东东了,当然也非常重要。
: 从这个角度看,过一遍 algebra 1 课本,其实更像一个 prerequisite。以正确的姿势
: 刷一遍美国计算题,learn by doing,gain the experience,可能才是获得进一步的
: teachabiliy 的关键因素。
: 或者说,刨去天生的智力因素之外,过去解各种坑爹数学题加翻答案找网页的林林总总
: 的经历,要比数学知识点本身,对将来的数学的 teachable,影响可能要大得多的多。

o***g
发帖数: 2784
39
我的例子想说的是,家装是总建筑师的子集
Apple我的直觉是他的手机和电脑,然后是里面的电路板芯片设计和软件开发,这些是
AT&T没有的,我认为AT&T是电信运营商。所以这个不是类比。

【在 t*******r 的大作中提到】
: 你的意思是 AT&T 一定比 Apple 强?
: 的。

x*****i
发帖数: 1329
40
大赞。
觉得这是“为人父母版“(乃至mitbbs各版)最有价值的帖子(没有之一)。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最近读的书里讲了一些认识论的问题,受益匪浅,似乎明白了很多困惑已久的问题,比
: 如重复和复习到底对学习和创造有什么益处?想象力好像也不总是对创新有帮助啊?
: 本人才疏学浅,很多概念和用词不准确严格,请诸位以自己的理解为准。
: 首先,什么是知识?
: 书里的定义是这样的:概念和表象的统一。花儿、颜色是概念,花儿有颜色是个判断,
: 也可以泛泛的理解为概念。当花儿有颜色同我们观察到的表象复合时,知识就形成了。
: 知识从哪里来?在我的浅薄认识里,分析和综合是获得知识的唯二途径。咱主要谈一下
: 综合这个途径。
: 我们通过综合判断获取知识的步骤是:
: 表象的再生、想象力的创造,判断力的回归

相关主题
邻居家的小孩被人抱走了求普及什么是“蒙校”
话说 mean girls人生如看马拉松,不要被表象迷惑。
女孩关系—怎么回答这事怎么帮孩子
进入Parenting版参与讨论
x*****i
发帖数: 1329
41
请问如何将此帖顶上首页以便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来共同讨论?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这个说到点子上了。一个人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人的认知。当我们得到
: fact的信息时,我们最先无意识的在大脑里搜寻的是我曾经和这个事物的关系,所以这
: 时候就需要用到大脑的记忆部分,然后再决定自己是怎样的接受这些信息,是完全接受
: 还是部分,再然后才是接受完以后怎么存放在记忆里。这里第二个重要的就是
: Motivation,这东西很大程度上是取决此人experience的,或许是因为没见过你突然有
: 动力想体验,也可以是你见过了,有经验了,更有信息去掌握这个认知。

d**********h
发帖数: 2795
42
关于知识点的网络连接,我觉得还属于“再生阶段”,特别是无差异连接。
如果是主动的,有选择性的建立连接,那么就有了判断在里面。但是依然没有创新,因
为没有想象力。
这里最好的例子就是计算机人工智能。
现在一些数学软件(maple,MATLAB)可以做符号运算,解个微分方程的理论解啊,代数
运算的合并同类项啊
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面有原料,有判断,但是没有想象力,创造力。
其实这也合理。机器对人最大的作用来自于机器的可靠性,稳定性。如果机器拥有了灵
活的可变性(也就是不可预言性),那么机器就和人一样会犯错误,从某种意义上,机器
的价值就要大打折扣了

的。

【在 o***g 的大作中提到】
: 可能是最后一部分了
: 这个系列我讲是从理论到实践讲的,但是得出这些东西的过程其实是从这个问题开始的。
: 我问过一些学习好的同学,“你认为你比别人学习好,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 最后基本的意思是,他们在知识的关联上比别人想得多,知道的多。
: 大概的模型会是这样,我们学到的知识开始都是一个一个孤点,或者和其他知识的关联
: 很少,当你慢慢将这个知识与越来越多的知识关联的时候,你对这个知识的理解就会加
: 深。当一些知识在一个区域形成网络之后,这部分知识才能形成有效知识。你才能认为
: 对这部分知识完全理解。
: 一个人最终的能力大小,就看在某个时刻,你头脑中的这张网的大小。比如你写小说的
: 时候,可以不用把盖房子的那张网放脑袋里。一个大楼总工程师脑袋里的网肯定比一间

Y********d
发帖数: 1478
43

今天读了个导言,觉得还不错。如果读完前两章,依旧觉得不错,我倒是真的考虑开个
楼,写个读书笔记什么的。
感觉你看的书比较高大上啊!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要不您先读先写
: 咱手里还有几本没读完,就偷个懒,先嚼嚼您的读书笔记吧

x*****i
发帖数: 1329
44
很好奇你在此是如何定义高大上的:)

【在 Y********d 的大作中提到】
:
: 今天读了个导言,觉得还不错。如果读完前两章,依旧觉得不错,我倒是真的考虑开个
: 楼,写个读书笔记什么的。
: 感觉你看的书比较高大上啊!

x*****i
发帖数: 1329
45
很好奇题目上为什么加上了“(新)“?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最近读的书里讲了一些认识论的问题,受益匪浅,似乎明白了很多困惑已久的问题,比
: 如重复和复习到底对学习和创造有什么益处?想象力好像也不总是对创新有帮助啊?
: 本人才疏学浅,很多概念和用词不准确严格,请诸位以自己的理解为准。
: 首先,什么是知识?
: 书里的定义是这样的:概念和表象的统一。花儿、颜色是概念,花儿有颜色是个判断,
: 也可以泛泛的理解为概念。当花儿有颜色同我们观察到的表象复合时,知识就形成了。
: 知识从哪里来?在我的浅薄认识里,分析和综合是获得知识的唯二途径。咱主要谈一下
: 综合这个途径。
: 我们通过综合判断获取知识的步骤是:
: 表象的再生、想象力的创造,判断力的回归

d**********h
发帖数: 2795
46
呵呵,只是为了区别已经存在的知识,虽然有些画蛇添足。
比如存在的知识,你可以直接从别人那里学来,而不必经过再生、想象之类。

【在 x*****i 的大作中提到】
: 很好奇题目上为什么加上了“(新)“?
x*****i
发帖数: 1329
47
可能有一天你会再去掉这个新字的:)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呵呵,只是为了区别已经存在的知识,虽然有些画蛇添足。
: 比如存在的知识,你可以直接从别人那里学来,而不必经过再生、想象之类。

d**********h
发帖数: 2795
48
其实这个“新”字是给读者看的,便于理解我的意思
对于我自己,其实文中已经强调了“创新”

【在 x*****i 的大作中提到】
: 可能有一天你会再去掉这个新字的:)
x*****i
发帖数: 1329
49
嗯。所以你是后来加的,也许还为了讨论的内容吧。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其实这个“新”字是给读者看的,便于理解我的意思
: 对于我自己,其实文中已经强调了“创新”

d****o
发帖数: 22
50
有认识论的书可以推荐么?谢谢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最近读的书里讲了一些认识论的问题,受益匪浅,似乎明白了很多困惑已久的问题,比
: 如重复和复习到底对学习和创造有什么益处?想象力好像也不总是对创新有帮助啊?
: 本人才疏学浅,很多概念和用词不准确严格,请诸位以自己的理解为准。
: 首先,什么是知识?
: 书里的定义是这样的:概念和表象的统一。花儿、颜色是概念,花儿有颜色是个判断,
: 也可以泛泛的理解为概念。当花儿有颜色同我们观察到的表象复合时,知识就形成了。
: 知识从哪里来?在我的浅薄认识里,分析和综合是获得知识的唯二途径。咱主要谈一下
: 综合这个途径。
: 我们通过综合判断获取知识的步骤是:
: 表象的再生、想象力的创造,判断力的回归

相关主题
说一说高等数学的入门 (转载)小茜南行记 --- Epcot 之 World Showcase
如何防止孩子被白左洗脑? (转载)Children's Place上50%off的问题
知识就是力量 (转载)--不求甚解要不得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和529计划
进入Parenting版参与讨论
d**********h
发帖数: 2795
51
我也不是哲学出身,不敢轻易给人推荐
认识论是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所以几乎所有哲学专注都会涉及到这个问题。
我读的是康德的“先验哲学”一派的三个批判,刚刚开始。。。

【在 d****o 的大作中提到】
: 有认识论的书可以推荐么?谢谢
d**********h
发帖数: 2795
52
最近读的书里讲了一些认识论的问题,受益匪浅,似乎明白了很多困惑已久的问题,比
如重复和复习到底对学习和创造有什么益处?想象力好像也不总是对创新有帮助啊?
本人才疏学浅,很多概念和用词不准确严格,请诸位以自己的理解为准。
首先,什么是知识?
书里的定义是这样的:概念和表象的统一。花儿、颜色是概念,花儿有颜色是个判断,
也可以泛泛的理解为概念。当花儿有颜色同我们观察到的表象复合时,知识就形成了。
知识从哪里来?在我的浅薄认识里,分析和综合是获得知识的唯二途径。咱主要谈一下
综合这个途径。
我们通过综合判断获取知识的步骤是:
表象的再生、想象力的创造,判断力的回归
表象的再生
一个生物,特别是一个人,每一分每一秒都在通过感官接受着信息,也就是从外部世界
到内心的成像。形成知识的第一步就是把过往的表象在脑子中进行再生,这里就涉及到
一个人的记忆力,阅历。
据传说,非天才的常人在不同场合接触同一表象几十次之后,这一表像通常就会比较深
刻的留在脑子里的。
接受信息是必须受时间限制,因为时间是一维单向的,事情就必然有先有后。但是再生
却是不受任何空间时间的限制,表象可以随意的浮现在脑海里,我想唯一的局限是脑的
生理极限吧。
这一阶段需要我们接触到足够的外部事迹,无论是直接生理感官刺激,还是学习一些现
存知识,总而言之是个原料积累阶段。
原料越多越好吗?信息越多越有益处吗?这就要看后及步骤了。
想象力
所有信息准备完毕,大脑就要对他们进行加工,所谓的想象力对原料的加工。你可以把
牛头接在人身上创造牛头怪,也可以把时间和空间写在一个方程里进行互相的变换。这
个过程的结果是“新”概念的产生。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溜”。熟能生巧,这就如不吃饭会饿一样是挡都
挡不住的。天马行空之后,任何脑袋都会开出多多少少的脑洞。有些脑洞比较基本,常
人都会产生,而有些却需要非凡的脑袋和一些机缘,比如做梦悟道(咬住自己尾巴的蛇
之类的)。
判断力
七窍之类的脑洞开了不少,哪些脑洞可以回归表象并达到统一呢?这就是判断力的舞台
了。判断力是天生的,后天可以通过培训来增加之,但是本质上还是人的直觉。
共享相同的信息而需要在诸多方案中选取一个时,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便是判断
力在起作用。你更看重这条信息,还是更看重那条;更在乎这个后果,还是那个?
这个判断力同脑袋里储存了多少知识和信息没有必然的正相关。感觉上更靠近体育里的
“肌肉记忆”。在需要的时候,不经大脑做出直觉的条件反射,而这种条件反射是先天
遗传和后天强化所成。
脑洞大开的各种奇思怪想大部分都是不靠谱的被判断力剔除了,当然也不排除有意无意
的误伤。都是一个脑袋里的事情,谁也别怪谁。
至此,一个通过综合判断获取知识的过程结束。
举个蹩脚的例子吧:
小明想知道同学小刚的电话
1.)当然是用尽吃奶的劲想和小刚有关的信息,小刚是个男孩儿,小刚和自己是一个学
校,我和他有哪些交集。。。
2.)脑洞大开的想象力:i.)想办法和上帝联系上,然后上帝是万能的,他肯定可以找
到小刚的电话;ii.)干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出了名,在电视吆喝一声,小刚估计
就知道我在找他的电话了;iii.)找个社交网络,最好和我们学校相关的,说不定有人
知道;iv.)找去年的学校yearbook,说不定他留了电话;v.)。。。。。。。。。。
3.)判断力入场,直接毙了第一个,第二个好像难度挺大,第三个靠谱,但是第四个好
像更容易。所以先试一试第四个,然后第三个。。。
o***g
发帖数: 2784
53
我之前(就在几个月前)想过一些相关的事情,自己瞎想。可能跟这些内容有关。
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包括:知识 语言 学习 理解 表达 考试这一圈。
这里知识包含从学术知识到生活技能到运动能力等,我们需要知道的所有东西。
人和人之间其实是割裂的,一个人的感觉,另一个人是完全无法直接感知的。知识在一
个人脑中的印象也是其他人无法直接得到的。
所以一个人想要获取知识,就是学习,只有两个途径,第一个是亲身感受,另一个是通
过语言输入。
语言其实是一个中间媒介,一个契约,一个协议。但这个中间媒介对每个人来说还会有
偏差。比如说苹果,有的人的直觉想到的是红苹果,有的是黄苹果,有的是绿苹果,有
的觉得很甜,有的觉得很酸,有的觉得甜中带酸。当语言传播复杂知识的时候,由这些
细微的差别累计,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偏差。
这个是知识输入的过程。知识输入了之后,在脑袋中产生一个映像,这个是理解。我们
总是希望这个理解能和真实的事物是100%匹配的。但是事实是,这个其实很难。往往我
们对一个东西的理解可能就是盲人摸象。
知识在头脑中有了之后,我们需要输出,这个就是表达。表达语言是主要媒介,当然还
有绘画图表等等。
下面说考试。考试的本质应该是检查知识在头脑中的映像,就是理解的对不对。但是我
们没法直接感受,所以只能通过语言媒介来检查。
这里有个链:
知识 -》 语言输入 -》理解
考试 《- 语言输出 《-|
所以,我们有时会将语言输入强行记忆,然后原封不动输出。走了一个捷径,把中间理
解给跳过了。
这种模式是非常有害的。
如果小时候总是做这种输入-》记忆-》输出的事情,习惯了之后,会以为这个就是学习
。事实上把理解这个核心的东西给忽略了。长大之后保持这种模式来学习是绝对不会学
习好的。
举个例子,最差的考试内容是考定义。这个给了你偷懒的机会。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最近读的书里讲了一些认识论的问题,受益匪浅,似乎明白了很多困惑已久的问题,比
: 如重复和复习到底对学习和创造有什么益处?想象力好像也不总是对创新有帮助啊?
: 本人才疏学浅,很多概念和用词不准确严格,请诸位以自己的理解为准。
: 首先,什么是知识?
: 书里的定义是这样的:概念和表象的统一。花儿、颜色是概念,花儿有颜色是个判断,
: 也可以泛泛的理解为概念。当花儿有颜色同我们观察到的表象复合时,知识就形成了。
: 知识从哪里来?在我的浅薄认识里,分析和综合是获得知识的唯二途径。咱主要谈一下
: 综合这个途径。
: 我们通过综合判断获取知识的步骤是:
: 表象的再生、想象力的创造,判断力的回归

d**********h
发帖数: 2795
54
首先我很同意人和人之间是无法达到无误差沟通的,这个既是主客体的差异,也是人的
心理学差异。
也同意强调你后面在谈到考试时说的“理解”这个环节。
但是不同意的是:你过分强调了语言语意差异在考试中的分量。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有语言交流引起的“误会”,但是考试中的“误会”是远远小于生活
中的。毕竟考试的复杂可控性要远好于现实生活。
比如,数学考试,定理定义非常严格,已知条件,未知条件也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的没
有任何的歧义。
考试形式也注意了尽量去“歧义理解”,比如多用选择题,而不是描述性答题方式(比
如论述)。
其他考试,比如语言类,可能文字语言沟通的成分比数学理工类多一些,但是也是尽量
压缩交流歧义。当然写作一项是无法避免的,因为沟通正是写作要考察的能力之一。
关于你说的苹果的问题,这不是一个语言描述的问题,而是在哲学上所说的:实体和偶
性(属性)的问题。我们可以描述和认识一个东西的某些属性,但是无法100%认识这个
实体,因为1.)属性是无穷多的,没有尽头;2.)无法证明即使认识了所有属性就意味
着认识的事物的本质,毕竟属性和本质是不完全等价的。

【在 o***g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之前(就在几个月前)想过一些相关的事情,自己瞎想。可能跟这些内容有关。
: 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包括:知识 语言 学习 理解 表达 考试这一圈。
: 这里知识包含从学术知识到生活技能到运动能力等,我们需要知道的所有东西。
: 人和人之间其实是割裂的,一个人的感觉,另一个人是完全无法直接感知的。知识在一
: 个人脑中的印象也是其他人无法直接得到的。
: 所以一个人想要获取知识,就是学习,只有两个途径,第一个是亲身感受,另一个是通
: 过语言输入。
: 语言其实是一个中间媒介,一个契约,一个协议。但这个中间媒介对每个人来说还会有
: 偏差。比如说苹果,有的人的直觉想到的是红苹果,有的是黄苹果,有的是绿苹果,有
: 的觉得很甜,有的觉得很酸,有的觉得甜中带酸。当语言传播复杂知识的时候,由这些

Y********d
发帖数: 1478
55

你是不是读过很多哲学书?
感觉楼上两位爱思考的以后会和潮水聊得来的。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首先我很同意人和人之间是无法达到无误差沟通的,这个既是主客体的差异,也是人的
: 心理学差异。
: 也同意强调你后面在谈到考试时说的“理解”这个环节。
: 但是不同意的是:你过分强调了语言语意差异在考试中的分量。
: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有语言交流引起的“误会”,但是考试中的“误会”是远远小于生活
: 中的。毕竟考试的复杂可控性要远好于现实生活。
: 比如,数学考试,定理定义非常严格,已知条件,未知条件也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的没
: 有任何的歧义。
: 考试形式也注意了尽量去“歧义理解”,比如多用选择题,而不是描述性答题方式(比
: 如论述)。

d**********h
发帖数: 2795
56
不懂哲学,只是觉得应该了解一下。
特别是有了孩子之后,遇到孩子教育问题,就觉得自己应该了解一些认识论的知识,然
后就发现认识论啊,浩如烟海。。。
我尤其觉得,如果家有渣娃,落后娃,父母的理论修养就更加重要了。天才娃,父母只
要看看能如何follow娃就行了

【在 Y********d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是不是读过很多哲学书?
: 感觉楼上两位爱思考的以后会和潮水聊得来的。

o***g
发帖数: 2784
57

啊,我原文没有说这个事情吧,哪里看出来的呢?不过,你说的我同意。
补充一些关于考试的思考。
在小学低年级这个阶段,其实你随便跟娃聊点儿啥,你就能很容易地掌握娃到底学的怎
么样,就是理解的怎么样,而不是背的怎么样。
我想老师也可以做到这个。一般一个班二十多人,老师应该是能做到的。我小学班72个
人,不知道是否会很困难。
如果家长和老师都可以知道孩子的理解如何,那考试其实就是没有必要的了。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首先我很同意人和人之间是无法达到无误差沟通的,这个既是主客体的差异,也是人的
: 心理学差异。
: 也同意强调你后面在谈到考试时说的“理解”这个环节。
: 但是不同意的是:你过分强调了语言语意差异在考试中的分量。
: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有语言交流引起的“误会”,但是考试中的“误会”是远远小于生活
: 中的。毕竟考试的复杂可控性要远好于现实生活。
: 比如,数学考试,定理定义非常严格,已知条件,未知条件也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的没
: 有任何的歧义。
: 考试形式也注意了尽量去“歧义理解”,比如多用选择题,而不是描述性答题方式(比
: 如论述)。

o***g
发帖数: 2784
58
继续
知识点在头脑中的理解,这些个点在一起要产生关联,产生互动,然后就是创造性的东
西出现了。这些东西不是靠输入得到的。是人脑进行了加工之后产生的。
产生的新东西光在一个人脑里是用处不大的。他需要输出。所以这时,表达就变得异常
重要。
国人在表达上的能力是普遍比较弱的。
在美国一年级的时候,老师会教presentation时的eye contact。二年级的时候会让在
presentation的时候用PPT,用图表,甚至用video。这些其实都是在教表达。只是他们
都是表达上的一些技术点。这些东西在我看来,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可是在和一些
家长交流的时候,颇有些家长认为这些有毛用,还不如背背乘法口诀表。

【在 o***g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之前(就在几个月前)想过一些相关的事情,自己瞎想。可能跟这些内容有关。
: 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包括:知识 语言 学习 理解 表达 考试这一圈。
: 这里知识包含从学术知识到生活技能到运动能力等,我们需要知道的所有东西。
: 人和人之间其实是割裂的,一个人的感觉,另一个人是完全无法直接感知的。知识在一
: 个人脑中的印象也是其他人无法直接得到的。
: 所以一个人想要获取知识,就是学习,只有两个途径,第一个是亲身感受,另一个是通
: 过语言输入。
: 语言其实是一个中间媒介,一个契约,一个协议。但这个中间媒介对每个人来说还会有
: 偏差。比如说苹果,有的人的直觉想到的是红苹果,有的是黄苹果,有的是绿苹果,有
: 的觉得很甜,有的觉得很酸,有的觉得甜中带酸。当语言传播复杂知识的时候,由这些

w*********y
发帖数: 7895
59
你说的是比较高层的获得知识的方法,但这3点是不够的。。。
观察和记忆是获取知识的基本,在这个基本上,人会建立一个schema,
我理解的意思,就是一个知识的概念。有个这个概念后,人会建立联系,
理解,分析等这些processes,对这个概念进行解析,update schema,
从新记忆,从新建立neural connections, 大脑的connections多了,
就建立了自己的获得知识的mental model.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最近读的书里讲了一些认识论的问题,受益匪浅,似乎明白了很多困惑已久的问题,比
: 如重复和复习到底对学习和创造有什么益处?想象力好像也不总是对创新有帮助啊?
: 本人才疏学浅,很多概念和用词不准确严格,请诸位以自己的理解为准。
: 首先,什么是知识?
: 书里的定义是这样的:概念和表象的统一。花儿、颜色是概念,花儿有颜色是个判断,
: 也可以泛泛的理解为概念。当花儿有颜色同我们观察到的表象复合时,知识就形成了。
: 知识从哪里来?在我的浅薄认识里,分析和综合是获得知识的唯二途径。咱主要谈一下
: 综合这个途径。
: 我们通过综合判断获取知识的步骤是:
: 表象的再生、想象力的创造,判断力的回归

w*********y
发帖数: 7895
60
你说的学习途径第一种是感官学习,第二种是因为人类发展了语言,所以才是语言学习。
这两种途径都是广泛的说法,并不是具体的学习方法。但学习的方法也可能是story
telling 的方式,或者一对一教学,或者观察,或者参加,或者其他。。。
再者知识的传播的差异和人理解的差异,是HUMAN EVOLUTION SURVIVAL的需要,这
些差异可以淘汰那些不适应的人。适应的人,在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也能够REFLECT,
认识到自己和别人理解的差异。所以这个偏差对人类获取知识来说,并不是影响很大。
毕竟人是会思考的高级动物。哈哈。
至于考试,考试的STANDARDS一般是比较严格的,OPEN-ENDED的问题基本没有,
COMMON CORE出来好,有一些,但也不多。所以理解偏差问题可能是概念没有
学好的表现之一。。。。

【在 o***g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之前(就在几个月前)想过一些相关的事情,自己瞎想。可能跟这些内容有关。
: 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包括:知识 语言 学习 理解 表达 考试这一圈。
: 这里知识包含从学术知识到生活技能到运动能力等,我们需要知道的所有东西。
: 人和人之间其实是割裂的,一个人的感觉,另一个人是完全无法直接感知的。知识在一
: 个人脑中的印象也是其他人无法直接得到的。
: 所以一个人想要获取知识,就是学习,只有两个途径,第一个是亲身感受,另一个是通
: 过语言输入。
: 语言其实是一个中间媒介,一个契约,一个协议。但这个中间媒介对每个人来说还会有
: 偏差。比如说苹果,有的人的直觉想到的是红苹果,有的是黄苹果,有的是绿苹果,有
: 的觉得很甜,有的觉得很酸,有的觉得甜中带酸。当语言传播复杂知识的时候,由这些

相关主题
大家如何教自己的孩子为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Reflect on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s wisdom
这次文明还能走多远我们的节日小结
今天在playground的一幕AT&T的手机拿回国可以换SIM卡在国内用么?想换计划,求推荐 (转载)
进入Parenting版参与讨论
w*********y
发帖数: 7895
61
首先你的想法, 随便和娃聊点东西,就可以掌握娃到底学的怎么样,不一定是正确的。
因为你要知道娃学的怎么样,你需要一个学好学坏的标准,但这个标准是以什么定义
的呢?考试标准,娃举一发三能力?ETC。
其次, 老师对于20多个学生的班级,如果一门课只有45分钟,要了解这些学生也未必
面面俱到。所以老师到底能否做到也是需要研究的。
再说,教育的GOALS和怎么教育小孩有很大关系。如果低年级的教育的目的是让小孩子
广泛的接触各种知识类型,发现他们的兴趣,考试什么确实不重要。如果是为了打大
良好的基础,考试还是重要的。。。

【在 o***g 的大作中提到】
: 继续
: 知识点在头脑中的理解,这些个点在一起要产生关联,产生互动,然后就是创造性的东
: 西出现了。这些东西不是靠输入得到的。是人脑进行了加工之后产生的。
: 产生的新东西光在一个人脑里是用处不大的。他需要输出。所以这时,表达就变得异常
: 重要。
: 国人在表达上的能力是普遍比较弱的。
: 在美国一年级的时候,老师会教presentation时的eye contact。二年级的时候会让在
: presentation的时候用PPT,用图表,甚至用video。这些其实都是在教表达。只是他们
: 都是表达上的一些技术点。这些东西在我看来,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可是在和一些
: 家长交流的时候,颇有些家长认为这些有毛用,还不如背背乘法口诀表。

w*********y
发帖数: 7895
62
其实知识的输入,怎么输入的,也是大脑加工的过程。。。
问题是,我们是生活在大脑CREATED的世界,还是REAL WORLD?哈哈

【在 o***g 的大作中提到】
: 继续
: 知识点在头脑中的理解,这些个点在一起要产生关联,产生互动,然后就是创造性的东
: 西出现了。这些东西不是靠输入得到的。是人脑进行了加工之后产生的。
: 产生的新东西光在一个人脑里是用处不大的。他需要输出。所以这时,表达就变得异常
: 重要。
: 国人在表达上的能力是普遍比较弱的。
: 在美国一年级的时候,老师会教presentation时的eye contact。二年级的时候会让在
: presentation的时候用PPT,用图表,甚至用video。这些其实都是在教表达。只是他们
: 都是表达上的一些技术点。这些东西在我看来,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可是在和一些
: 家长交流的时候,颇有些家长认为这些有毛用,还不如背背乘法口诀表。

w*********y
发帖数: 7895
63
问一下,你读的是什么书啊?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最近读的书里讲了一些认识论的问题,受益匪浅,似乎明白了很多困惑已久的问题,比
: 如重复和复习到底对学习和创造有什么益处?想象力好像也不总是对创新有帮助啊?
: 本人才疏学浅,很多概念和用词不准确严格,请诸位以自己的理解为准。
: 首先,什么是知识?
: 书里的定义是这样的:概念和表象的统一。花儿、颜色是概念,花儿有颜色是个判断,
: 也可以泛泛的理解为概念。当花儿有颜色同我们观察到的表象复合时,知识就形成了。
: 知识从哪里来?在我的浅薄认识里,分析和综合是获得知识的唯二途径。咱主要谈一下
: 综合这个途径。
: 我们通过综合判断获取知识的步骤是:
: 表象的再生、想象力的创造,判断力的回归

d**********h
发帖数: 2795
64
说到考试,高大上的提法是:考试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检验学习的如何的众多方法
之一。课堂提问,回答等等都是之一。
把考试做目的,那是自己不够高大上 :),虽然谁都知道考试的现实意义。。。

的。

【在 w*********y 的大作中提到】
: 首先你的想法, 随便和娃聊点东西,就可以掌握娃到底学的怎么样,不一定是正确的。
: 因为你要知道娃学的怎么样,你需要一个学好学坏的标准,但这个标准是以什么定义
: 的呢?考试标准,娃举一发三能力?ETC。
: 其次, 老师对于20多个学生的班级,如果一门课只有45分钟,要了解这些学生也未必
: 面面俱到。所以老师到底能否做到也是需要研究的。
: 再说,教育的GOALS和怎么教育小孩有很大关系。如果低年级的教育的目的是让小孩子
: 广泛的接触各种知识类型,发现他们的兴趣,考试什么确实不重要。如果是为了打大
: 良好的基础,考试还是重要的。。。

d**********h
发帖数: 2795
65
我觉得您片面的夸大了大脑,或者说把不属于大脑的一部分划给了大脑
比如心理测试的墨迹图。
视力没有问题的前提下,基本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大脑可能会强调他
看到的某一部分,而有意无意的忽略另外某些部分,以后在大脑中形成印象。这就是为
什么一个墨迹,有人说象枪,有人说拐棍糖。
天上的白云,每天迷恐龙的就会说像恐龙。。。
前几天那个裙子是黑黄之类也说明这个问题:科学的解释是,不色盲的眼睛,看到的色
彩是一样的,但是某些大脑把颜色给换了,而有些大脑没有做这个加工
所以,感官的归感官,大脑的归大脑

【在 w*********y 的大作中提到】
: 其实知识的输入,怎么输入的,也是大脑加工的过程。。。
: 问题是,我们是生活在大脑CREATED的世界,还是REAL WORLD?哈哈

d**********h
发帖数: 2795
66
我的理解是,记忆不是获取的方法,而是决定之前获取的东西在之后的加工过程中是否
可用
形成schema,我觉得就是“再生”,可能再加上一定的想象力
之后的分析加工是再生,想象和判断的不断迭代
人脑的思维可以影响脑生理变化,这个好像以前听过,所以多用脑哦

【在 w*********y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说的是比较高层的获得知识的方法,但这3点是不够的。。。
: 观察和记忆是获取知识的基本,在这个基本上,人会建立一个schema,
: 我理解的意思,就是一个知识的概念。有个这个概念后,人会建立联系,
: 理解,分析等这些processes,对这个概念进行解析,update schema,
: 从新记忆,从新建立neural connections, 大脑的connections多了,
: 就建立了自己的获得知识的mental model.

d**********h
发帖数: 2795
67
纯粹理性批判
希望没有读歪了。。。

【在 w*********y 的大作中提到】
: 问一下,你读的是什么书啊?
w*********y
发帖数: 7895
68
我不认为SCHEMA是再生,我想是对CONCEPTS的理解的衍生,是不是involve想象力,
我也不知道。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的理解是,记忆不是获取的方法,而是决定之前获取的东西在之后的加工过程中是否
: 可用
: 形成schema,我觉得就是“再生”,可能再加上一定的想象力
: 之后的分析加工是再生,想象和判断的不断迭代
: 人脑的思维可以影响脑生理变化,这个好像以前听过,所以多用脑哦

w*********y
发帖数: 7895
69
记忆是知识的基本,没有记忆就没有知识,而且概念的形成是需要从
long term memory中搜索和处理的,所以也是一种获取方法。。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的理解是,记忆不是获取的方法,而是决定之前获取的东西在之后的加工过程中是否
: 可用
: 形成schema,我觉得就是“再生”,可能再加上一定的想象力
: 之后的分析加工是再生,想象和判断的不断迭代
: 人脑的思维可以影响脑生理变化,这个好像以前听过,所以多用脑哦

o***g
发帖数: 2784
70
我这里,我跟你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的理解是,记忆不是获取的方法,而是决定之前获取的东西在之后的加工过程中是否
: 可用
: 形成schema,我觉得就是“再生”,可能再加上一定的想象力
: 之后的分析加工是再生,想象和判断的不断迭代
: 人脑的思维可以影响脑生理变化,这个好像以前听过,所以多用脑哦

相关主题
AT&T的手机拿回国可以换SIM卡在国内用么?想换计划,求推荐 (转载)话说 mean girls
如何对付dyacare乱收费,乱扣deposit女孩关系—怎么回答
邻居家的小孩被人抱走了求普及什么是“蒙校”
进入Parenting版参与讨论
o***g
发帖数: 2784
71
继续说表达
表达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呢?表达的表象目的是把自己头脑中的映像用语言等媒介表现出
来。但终极目的是将这些映像复制到别人的脑袋里。也就是说,有一个输出,再输入的
过程。
但问题是,再输入的时候的对象是另一个人,他可能跟你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知识结
构,还可能对相同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当你输出的时候,需要考量另一方输入的
情况再输出。
这个应该挺简单的,不用举例子了吧

【在 o***g 的大作中提到】
: 继续
: 知识点在头脑中的理解,这些个点在一起要产生关联,产生互动,然后就是创造性的东
: 西出现了。这些东西不是靠输入得到的。是人脑进行了加工之后产生的。
: 产生的新东西光在一个人脑里是用处不大的。他需要输出。所以这时,表达就变得异常
: 重要。
: 国人在表达上的能力是普遍比较弱的。
: 在美国一年级的时候,老师会教presentation时的eye contact。二年级的时候会让在
: presentation的时候用PPT,用图表,甚至用video。这些其实都是在教表达。只是他们
: 都是表达上的一些技术点。这些东西在我看来,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可是在和一些
: 家长交流的时候,颇有些家长认为这些有毛用,还不如背背乘法口诀表。

o***g
发帖数: 2784
72
前面讲的都是知识获取的途径之一:通过语言等媒介获取的。
下面说另一个途径:感受。
语言在描述感受上是很贫乏的。很多很多东西只有亲身感受了,才能理解。
比如,打篮球,室外水泥地上打和室内木地板上打,感觉不一样。打全场打半场感觉不
一样。有裁判的比赛和没裁判的比赛感觉不一样。有观众的比赛和没观众的比赛感觉不
一样。这些不一样,具体到怎么不一样,语言很难描述,输出都很困难,更别提输入者
感同身受了。
记得小时候听过一个相声,说老太太看球赛,“二十多人,抢一个皮球,每人发一个不
好么”。这就是老太太根本没有体会过这个事情,她也就不理解这个事情。
小孩子,一般在学龄前,很多建议都是多出去感受,走更多的地方,见更多的人,做更
多种的事情。这是小孩子学习的主要途径。这些东西会成为他们后来从语言上学习的一
些基础。
比如有人建议读那些经典童话,我的观点是,他们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很多东西都是
没感觉的,如何去理解童话里的事。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儿,现在很多孩子根本就没见
过火柴,怎么理解故事里的情境。
推娃体育或者音乐或者艺术,刨去其他的各种目的,有一个目的还是想要让娃亲身感受
到其中的乐趣,不亲自做是体会不到的,用语言是体会不到的。

习。
REFLECT,

【在 w*********y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说的学习途径第一种是感官学习,第二种是因为人类发展了语言,所以才是语言学习。
: 这两种途径都是广泛的说法,并不是具体的学习方法。但学习的方法也可能是story
: telling 的方式,或者一对一教学,或者观察,或者参加,或者其他。。。
: 再者知识的传播的差异和人理解的差异,是HUMAN EVOLUTION SURVIVAL的需要,这
: 些差异可以淘汰那些不适应的人。适应的人,在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也能够REFLECT,
: 认识到自己和别人理解的差异。所以这个偏差对人类获取知识来说,并不是影响很大。
: 毕竟人是会思考的高级动物。哈哈。
: 至于考试,考试的STANDARDS一般是比较严格的,OPEN-ENDED的问题基本没有,
: COMMON CORE出来好,有一些,但也不多。所以理解偏差问题可能是概念没有
: 学好的表现之一。。。。

o***g
发帖数: 2784
73
可能是最后一部分了
这个系列我讲是从理论到实践讲的,但是得出这些东西的过程其实是从这个问题开始的。
我问过一些学习好的同学,“你认为你比别人学习好,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最后基本的意思是,他们在知识的关联上比别人想得多,知道的多。
大概的模型会是这样,我们学到的知识开始都是一个一个孤点,或者和其他知识的关联
很少,当你慢慢将这个知识与越来越多的知识关联的时候,你对这个知识的理解就会加
深。当一些知识在一个区域形成网络之后,这部分知识才能形成有效知识。你才能认为
对这部分知识完全理解。
一个人最终的能力大小,就看在某个时刻,你头脑中的这张网的大小。比如你写小说的
时候,可以不用把盖房子的那张网放脑袋里。一个大楼总工程师脑袋里的网肯定比一间
房内装设计师脑袋中的网要大。而这个能力,目前认为可能是物理决定的,就是这个人
长成这样就只能装那么大的网了,就跟计算机里的内存概念差不多。


【在 o***g 的大作中提到】
: 前面讲的都是知识获取的途径之一:通过语言等媒介获取的。
: 下面说另一个途径:感受。
: 语言在描述感受上是很贫乏的。很多很多东西只有亲身感受了,才能理解。
: 比如,打篮球,室外水泥地上打和室内木地板上打,感觉不一样。打全场打半场感觉不
: 一样。有裁判的比赛和没裁判的比赛感觉不一样。有观众的比赛和没观众的比赛感觉不
: 一样。这些不一样,具体到怎么不一样,语言很难描述,输出都很困难,更别提输入者
: 感同身受了。
: 记得小时候听过一个相声,说老太太看球赛,“二十多人,抢一个皮球,每人发一个不
: 好么”。这就是老太太根本没有体会过这个事情,她也就不理解这个事情。
: 小孩子,一般在学龄前,很多建议都是多出去感受,走更多的地方,见更多的人,做更

w*********y
发帖数: 7895
74
AT&T 才从政府那里拿了30个亿搞10K网络。。。APPLE能吗?

【在 t*******r 的大作中提到】
: 你的意思是 AT&T 一定比 Apple 强?
: 的。

d**********h
发帖数: 2795
75
厨师不是在搞虚拟网吗?
:)

【在 w*********y 的大作中提到】
: AT&T 才从政府那里拿了30个亿搞10K网络。。。APPLE能吗?
Y********d
发帖数: 1478
76
感觉楼里的几位都是认真的主。倒是提醒了我自己来这个版的初心。
那我也认真一回,楼里探讨的主要是脑神经科学,认知论和心理学的交叉,以及在养娃
上的启示和应用。版上有网友推荐我一本书。我买了还没有
来得及看,但是看前言相当不错,打算好好读一读了。
要是你们有兴趣,不妨一起读?到时候,我们来开个楼交流读书心得,有个共同的基础
就不会讨论太发散。同时还能挣westjourney,潮水还有版主的伪币,如何?
d**********h
发帖数: 2795
77
要不您先读先写
咱手里还有几本没读完,就偷个懒,先嚼嚼您的读书笔记吧

【在 Y********d 的大作中提到】
: 感觉楼里的几位都是认真的主。倒是提醒了我自己来这个版的初心。
: 那我也认真一回,楼里探讨的主要是脑神经科学,认知论和心理学的交叉,以及在养娃
: 上的启示和应用。版上有网友推荐我一本书。我买了还没有
: 来得及看,但是看前言相当不错,打算好好读一读了。
: 要是你们有兴趣,不妨一起读?到时候,我们来开个楼交流读书心得,有个共同的基础
: 就不会讨论太发散。同时还能挣westjourney,潮水还有版主的伪币,如何?

d**********h
发帖数: 2795
78
你这段说的有点象“分析论”:从已知推未知,结论只是所有条件的某种重言式。

的。

【在 o***g 的大作中提到】
: 可能是最后一部分了
: 这个系列我讲是从理论到实践讲的,但是得出这些东西的过程其实是从这个问题开始的。
: 我问过一些学习好的同学,“你认为你比别人学习好,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 最后基本的意思是,他们在知识的关联上比别人想得多,知道的多。
: 大概的模型会是这样,我们学到的知识开始都是一个一个孤点,或者和其他知识的关联
: 很少,当你慢慢将这个知识与越来越多的知识关联的时候,你对这个知识的理解就会加
: 深。当一些知识在一个区域形成网络之后,这部分知识才能形成有效知识。你才能认为
: 对这部分知识完全理解。
: 一个人最终的能力大小,就看在某个时刻,你头脑中的这张网的大小。比如你写小说的
: 时候,可以不用把盖房子的那张网放脑袋里。一个大楼总工程师脑袋里的网肯定比一间

d**********h
发帖数: 2795
79
人和人的互相理解,我有一个类比:假设说每个人是一个系统,而系统有自己的特征频
率。一个人的频率和另一个人的某个频率很靠近时,他们就很容易在这个频率上共振,
也就是共鸣。
而每个人的本征频率则取决于他的先天和后天

【在 o***g 的大作中提到】
: 前面讲的都是知识获取的途径之一:通过语言等媒介获取的。
: 下面说另一个途径:感受。
: 语言在描述感受上是很贫乏的。很多很多东西只有亲身感受了,才能理解。
: 比如,打篮球,室外水泥地上打和室内木地板上打,感觉不一样。打全场打半场感觉不
: 一样。有裁判的比赛和没裁判的比赛感觉不一样。有观众的比赛和没观众的比赛感觉不
: 一样。这些不一样,具体到怎么不一样,语言很难描述,输出都很困难,更别提输入者
: 感同身受了。
: 记得小时候听过一个相声,说老太太看球赛,“二十多人,抢一个皮球,每人发一个不
: 好么”。这就是老太太根本没有体会过这个事情,她也就不理解这个事情。
: 小孩子,一般在学龄前,很多建议都是多出去感受,走更多的地方,见更多的人,做更

s*****e
发帖数: 6053
80
你这个说到点子上了。一个人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人的认知。当我们得到
fact的信息时,我们最先无意识的在大脑里搜寻的是我曾经和这个事物的关系,所以这
时候就需要用到大脑的记忆部分,然后再决定自己是怎样的接受这些信息,是完全接受
还是部分,再然后才是接受完以后怎么存放在记忆里。这里第二个重要的就是
Motivation,这东西很大程度上是取决此人experience的,或许是因为没见过你突然有
动力想体验,也可以是你见过了,有经验了,更有信息去掌握这个认知。

【在 t*******r 的大作中提到】
: 感受,广义而言就是 experience,是个很高级的货色。
: 这玩意儿的认知,我还没搞太明白就是了。在摸索阶段。

相关主题
人生如看马拉松,不要被表象迷惑。如何防止孩子被白左洗脑? (转载)
这事怎么帮孩子知识就是力量 (转载)--不求甚解要不得
说一说高等数学的入门 (转载)小茜南行记 --- Epcot 之 World Showcase
进入Parenting版参与讨论
Y********d
发帖数: 1478
81
图文并茂,清楚直观,赞一个!
话说版主突然变得这么严肃科学,也挺好玩的。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这个说到点子上了。一个人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人的认知。当我们得到
: fact的信息时,我们最先无意识的在大脑里搜寻的是我曾经和这个事物的关系,所以这
: 时候就需要用到大脑的记忆部分,然后再决定自己是怎样的接受这些信息,是完全接受
: 还是部分,再然后才是接受完以后怎么存放在记忆里。这里第二个重要的就是
: Motivation,这东西很大程度上是取决此人experience的,或许是因为没见过你突然有
: 动力想体验,也可以是你见过了,有经验了,更有信息去掌握这个认知。

s*****e
发帖数: 6053
82
好不容易找到个我学过的话题,咔咔~~~~~
我每次看见你们这些大牛们长篇大论,我就直接不明觉厉的闪了。。。

【在 Y********d 的大作中提到】
: 图文并茂,清楚直观,赞一个!
: 话说版主突然变得这么严肃科学,也挺好玩的。

Y********d
发帖数: 1478
83
所以你也是教育工作者?
握个手:-)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好不容易找到个我学过的话题,咔咔~~~~~
: 我每次看见你们这些大牛们长篇大论,我就直接不明觉厉的闪了。。。

s*****e
发帖数: 6053
84
同行啊~~~赞!

【在 Y********d 的大作中提到】
: 所以你也是教育工作者?
: 握个手:-)

d**********h
发帖数: 2795
85
这个同意。
上学读书,就是某种意义的training。越小的孩子,越注重“感觉”的training,而不
是技术层次。让他形成一种直觉。
比如他会直觉地怀疑“亩产万斤”,而不是直觉的相信。还有“太阳热,天黑再等上去”
工作中常见,不同领域而缺乏直觉,结果造成“脑洞大开”的荒唐事
再比如自我个性和对别人自由的尊重尺度等等,都是在小时候
训练养成的,会跟随自己一辈子的“直觉”

mathsisfun.


【在 t*******r 的大作中提到】
: 同意这个看法。
: 其实我觉得尝试做美国计算题,然后看个答案解法,发现概念不清楚再去 mathsisfun.
: com 上查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等等等等,其实也是一种学数学的经历。
: 而学数学的经历,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甚至决定娃将来的数理逻辑以及数学建模上能轻松
: 地走多远。具体知识倒是有点像第二位的东东了,当然也非常重要。
: 从这个角度看,过一遍 algebra 1 课本,其实更像一个 prerequisite。以正确的姿势
: 刷一遍美国计算题,learn by doing,gain the experience,可能才是获得进一步的
: teachabiliy 的关键因素。
: 或者说,刨去天生的智力因素之外,过去解各种坑爹数学题加翻答案找网页的林林总总
: 的经历,要比数学知识点本身,对将来的数学的 teachable,影响可能要大得多的多。

k****r
发帖数: 851
86
我初来美国时为了赚钱,暑假教一个大学里的数学补习班,intermediate algebra,都
把我教傻了

mathsisfun.


【在 t*******r 的大作中提到】
: 同意这个看法。
: 其实我觉得尝试做美国计算题,然后看个答案解法,发现概念不清楚再去 mathsisfun.
: com 上查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等等等等,其实也是一种学数学的经历。
: 而学数学的经历,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甚至决定娃将来的数理逻辑以及数学建模上能轻松
: 地走多远。具体知识倒是有点像第二位的东东了,当然也非常重要。
: 从这个角度看,过一遍 algebra 1 课本,其实更像一个 prerequisite。以正确的姿势
: 刷一遍美国计算题,learn by doing,gain the experience,可能才是获得进一步的
: teachabiliy 的关键因素。
: 或者说,刨去天生的智力因素之外,过去解各种坑爹数学题加翻答案找网页的林林总总
: 的经历,要比数学知识点本身,对将来的数学的 teachable,影响可能要大得多的多。

o***g
发帖数: 2784
87
我的例子想说的是,家装是总建筑师的子集
Apple我的直觉是他的手机和电脑,然后是里面的电路板芯片设计和软件开发,这些是
AT&T没有的,我认为AT&T是电信运营商。所以这个不是类比。

【在 t*******r 的大作中提到】
: 你的意思是 AT&T 一定比 Apple 强?
: 的。

x*****i
发帖数: 1329
88
大赞。
觉得这是“为人父母版“(乃至mitbbs各版)最有价值的帖子(没有之一)。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最近读的书里讲了一些认识论的问题,受益匪浅,似乎明白了很多困惑已久的问题,比
: 如重复和复习到底对学习和创造有什么益处?想象力好像也不总是对创新有帮助啊?
: 本人才疏学浅,很多概念和用词不准确严格,请诸位以自己的理解为准。
: 首先,什么是知识?
: 书里的定义是这样的:概念和表象的统一。花儿、颜色是概念,花儿有颜色是个判断,
: 也可以泛泛的理解为概念。当花儿有颜色同我们观察到的表象复合时,知识就形成了。
: 知识从哪里来?在我的浅薄认识里,分析和综合是获得知识的唯二途径。咱主要谈一下
: 综合这个途径。
: 我们通过综合判断获取知识的步骤是:
: 表象的再生、想象力的创造,判断力的回归

x*****i
发帖数: 1329
89
请问如何将此帖顶上首页以便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来共同讨论?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这个说到点子上了。一个人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人的认知。当我们得到
: fact的信息时,我们最先无意识的在大脑里搜寻的是我曾经和这个事物的关系,所以这
: 时候就需要用到大脑的记忆部分,然后再决定自己是怎样的接受这些信息,是完全接受
: 还是部分,再然后才是接受完以后怎么存放在记忆里。这里第二个重要的就是
: Motivation,这东西很大程度上是取决此人experience的,或许是因为没见过你突然有
: 动力想体验,也可以是你见过了,有经验了,更有信息去掌握这个认知。

d**********h
发帖数: 2795
90
关于知识点的网络连接,我觉得还属于“再生阶段”,特别是无差异连接。
如果是主动的,有选择性的建立连接,那么就有了判断在里面。但是依然没有创新,因
为没有想象力。
这里最好的例子就是计算机人工智能。
现在一些数学软件(maple,MATLAB)可以做符号运算,解个微分方程的理论解啊,代数
运算的合并同类项啊
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面有原料,有判断,但是没有想象力,创造力。
其实这也合理。机器对人最大的作用来自于机器的可靠性,稳定性。如果机器拥有了灵
活的可变性(也就是不可预言性),那么机器就和人一样会犯错误,从某种意义上,机器
的价值就要大打折扣了

的。

【在 o***g 的大作中提到】
: 可能是最后一部分了
: 这个系列我讲是从理论到实践讲的,但是得出这些东西的过程其实是从这个问题开始的。
: 我问过一些学习好的同学,“你认为你比别人学习好,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 最后基本的意思是,他们在知识的关联上比别人想得多,知道的多。
: 大概的模型会是这样,我们学到的知识开始都是一个一个孤点,或者和其他知识的关联
: 很少,当你慢慢将这个知识与越来越多的知识关联的时候,你对这个知识的理解就会加
: 深。当一些知识在一个区域形成网络之后,这部分知识才能形成有效知识。你才能认为
: 对这部分知识完全理解。
: 一个人最终的能力大小,就看在某个时刻,你头脑中的这张网的大小。比如你写小说的
: 时候,可以不用把盖房子的那张网放脑袋里。一个大楼总工程师脑袋里的网肯定比一间

相关主题
Children's Place上50%off的问题这次文明还能走多远
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和529计划今天在playground的一幕
大家如何教自己的孩子为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Reflect on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s wisdom
进入Parenting版参与讨论
Y********d
发帖数: 1478
91

今天读了个导言,觉得还不错。如果读完前两章,依旧觉得不错,我倒是真的考虑开个
楼,写个读书笔记什么的。
感觉你看的书比较高大上啊!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要不您先读先写
: 咱手里还有几本没读完,就偷个懒,先嚼嚼您的读书笔记吧

x*****i
发帖数: 1329
92
很好奇你在此是如何定义高大上的:)

【在 Y********d 的大作中提到】
:
: 今天读了个导言,觉得还不错。如果读完前两章,依旧觉得不错,我倒是真的考虑开个
: 楼,写个读书笔记什么的。
: 感觉你看的书比较高大上啊!

x*****i
发帖数: 1329
93
很好奇题目上为什么加上了“(新)“?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最近读的书里讲了一些认识论的问题,受益匪浅,似乎明白了很多困惑已久的问题,比
: 如重复和复习到底对学习和创造有什么益处?想象力好像也不总是对创新有帮助啊?
: 本人才疏学浅,很多概念和用词不准确严格,请诸位以自己的理解为准。
: 首先,什么是知识?
: 书里的定义是这样的:概念和表象的统一。花儿、颜色是概念,花儿有颜色是个判断,
: 也可以泛泛的理解为概念。当花儿有颜色同我们观察到的表象复合时,知识就形成了。
: 知识从哪里来?在我的浅薄认识里,分析和综合是获得知识的唯二途径。咱主要谈一下
: 综合这个途径。
: 我们通过综合判断获取知识的步骤是:
: 表象的再生、想象力的创造,判断力的回归

d**********h
发帖数: 2795
94
呵呵,只是为了区别已经存在的知识,虽然有些画蛇添足。
比如存在的知识,你可以直接从别人那里学来,而不必经过再生、想象之类。

【在 x*****i 的大作中提到】
: 很好奇题目上为什么加上了“(新)“?
x*****i
发帖数: 1329
95
可能有一天你会再去掉这个新字的:)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呵呵,只是为了区别已经存在的知识,虽然有些画蛇添足。
: 比如存在的知识,你可以直接从别人那里学来,而不必经过再生、想象之类。

d**********h
发帖数: 2795
96
其实这个“新”字是给读者看的,便于理解我的意思
对于我自己,其实文中已经强调了“创新”

【在 x*****i 的大作中提到】
: 可能有一天你会再去掉这个新字的:)
x*****i
发帖数: 1329
97
嗯。所以你是后来加的,也许还为了讨论的内容吧。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其实这个“新”字是给读者看的,便于理解我的意思
: 对于我自己,其实文中已经强调了“创新”

d****o
发帖数: 22
98
有认识论的书可以推荐么?谢谢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最近读的书里讲了一些认识论的问题,受益匪浅,似乎明白了很多困惑已久的问题,比
: 如重复和复习到底对学习和创造有什么益处?想象力好像也不总是对创新有帮助啊?
: 本人才疏学浅,很多概念和用词不准确严格,请诸位以自己的理解为准。
: 首先,什么是知识?
: 书里的定义是这样的:概念和表象的统一。花儿、颜色是概念,花儿有颜色是个判断,
: 也可以泛泛的理解为概念。当花儿有颜色同我们观察到的表象复合时,知识就形成了。
: 知识从哪里来?在我的浅薄认识里,分析和综合是获得知识的唯二途径。咱主要谈一下
: 综合这个途径。
: 我们通过综合判断获取知识的步骤是:
: 表象的再生、想象力的创造,判断力的回归

d**********h
发帖数: 2795
99
我也不是哲学出身,不敢轻易给人推荐
认识论是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所以几乎所有哲学专注都会涉及到这个问题。
我读的是康德的“先验哲学”一派的三个批判,刚刚开始。。。

【在 d****o 的大作中提到】
: 有认识论的书可以推荐么?谢谢
x*****i
发帖数: 1329
100
看到萨特贴想起了此贴。。。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最近读的书里讲了一些认识论的问题,受益匪浅,似乎明白了很多困惑已久的问题,比
: 如重复和复习到底对学习和创造有什么益处?想象力好像也不总是对创新有帮助啊?
: 本人才疏学浅,很多概念和用词不准确严格,请诸位以自己的理解为准。
: 首先,什么是知识?
: 书里的定义是这样的:概念和表象的统一。花儿、颜色是概念,花儿有颜色是个判断,
: 也可以泛泛的理解为概念。当花儿有颜色同我们观察到的表象复合时,知识就形成了。
: 知识从哪里来?在我的浅薄认识里,分析和综合是获得知识的唯二途径。咱主要谈一下
: 综合这个途径。
: 我们通过综合判断获取知识的步骤是:
: 表象的再生、想象力的创造,判断力的回归

相关主题
我们的节日小结邻居家的小孩被人抱走了
AT&T的手机拿回国可以换SIM卡在国内用么?想换计划,求推荐 (转载)话说 mean girls
如何对付dyacare乱收费,乱扣deposit女孩关系—怎么回答
进入Parenting版参与讨论
N****1
发帖数: 1117
101
认识论在西方哲学中,估计是最早的topic之一了。。。
有空我会找你好好讨论。。。。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最近读的书里讲了一些认识论的问题,受益匪浅,似乎明白了很多困惑已久的问题,比
: 如重复和复习到底对学习和创造有什么益处?想象力好像也不总是对创新有帮助啊?
: 本人才疏学浅,很多概念和用词不准确严格,请诸位以自己的理解为准。
: 首先,什么是知识?
: 书里的定义是这样的:概念和表象的统一。花儿、颜色是概念,花儿有颜色是个判断,
: 也可以泛泛的理解为概念。当花儿有颜色同我们观察到的表象复合时,知识就形成了。
: 知识从哪里来?在我的浅薄认识里,分析和综合是获得知识的唯二途径。咱主要谈一下
: 综合这个途径。
: 我们通过综合判断获取知识的步骤是:
: 表象的再生、想象力的创造,判断力的回归

d**********h
发帖数: 2795
102
感觉xinzhai很喜欢类似话题
但是又不肯原创啊
康德的书太难读了,我就没读过比批判更难读的书(主要是咱孤陋寡闻,见识浅薄)
一直犹豫要不要放弃,但是又舍不得,虽然吃力。看来只有多读几遍了。。。

【在 x*****i 的大作中提到】
: 看到萨特贴想起了此贴。。。
x*****i
发帖数: 1329
103
嗯,可能谈不上最早,但关键永恒。。。
我是叶公好龙,找龙吸和 GSJT (GS)谈谈吧。。。父母版谈认识论我会鼓掌的:)

【在 N****1 的大作中提到】
: 认识论在西方哲学中,估计是最早的topic之一了。。。
: 有空我会找你好好讨论。。。。

x*****i
发帖数: 1329
104
到处都是原创,我就不凑热闹了,其实主要是写不出来。。。转一转自己看出有点儿价
值的帖子可能不需要太多时间去关注回帖,这样更适合我的时间(所以我只捍卫我的转
贴权:)。。。有唱戏的,也得有鼓掌的,我更喜欢后者。。。
有时觉得托马斯阿奎那说得很有道理:”与我所见和被启示于我者相比,我所写的一切
在我看来皆如糠秕”。。。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感觉xinzhai很喜欢类似话题
: 但是又不肯原创啊
: 康德的书太难读了,我就没读过比批判更难读的书(主要是咱孤陋寡闻,见识浅薄)
: 一直犹豫要不要放弃,但是又舍不得,虽然吃力。看来只有多读几遍了。。。

x*****i
发帖数: 1329
105
按照时间顺序,觉得还是把此贴放这儿吧:
http://www.mitbbs.com/mitbbs_article_t.php?board=Parenting&gid=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LeisureTime/1943505.html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最近读的书里讲了一些认识论的问题,受益匪浅,似乎明白了很多困惑已久的问题,比
: 如重复和复习到底对学习和创造有什么益处?想象力好像也不总是对创新有帮助啊?
: 本人才疏学浅,很多概念和用词不准确严格,请诸位以自己的理解为准。
: 首先,什么是知识?
: 书里的定义是这样的:概念和表象的统一。花儿、颜色是概念,花儿有颜色是个判断,
: 也可以泛泛的理解为概念。当花儿有颜色同我们观察到的表象复合时,知识就形成了。
: 知识从哪里来?在我的浅薄认识里,分析和综合是获得知识的唯二途径。咱主要谈一下
: 综合这个途径。
: 我们通过综合判断获取知识的步骤是:
: 表象的再生、想象力的创造,判断力的回归

g***3
发帖数: 471
106
完全同意,并深有体会。

【在 o***g 的大作中提到】
: 前面讲的都是知识获取的途径之一:通过语言等媒介获取的。
: 下面说另一个途径:感受。
: 语言在描述感受上是很贫乏的。很多很多东西只有亲身感受了,才能理解。
: 比如,打篮球,室外水泥地上打和室内木地板上打,感觉不一样。打全场打半场感觉不
: 一样。有裁判的比赛和没裁判的比赛感觉不一样。有观众的比赛和没观众的比赛感觉不
: 一样。这些不一样,具体到怎么不一样,语言很难描述,输出都很困难,更别提输入者
: 感同身受了。
: 记得小时候听过一个相声,说老太太看球赛,“二十多人,抢一个皮球,每人发一个不
: 好么”。这就是老太太根本没有体会过这个事情,她也就不理解这个事情。
: 小孩子,一般在学龄前,很多建议都是多出去感受,走更多的地方,见更多的人,做更

g***3
发帖数: 471
107
完全同意,并深有体会。

【在 o***g 的大作中提到】
: 前面讲的都是知识获取的途径之一:通过语言等媒介获取的。
: 下面说另一个途径:感受。
: 语言在描述感受上是很贫乏的。很多很多东西只有亲身感受了,才能理解。
: 比如,打篮球,室外水泥地上打和室内木地板上打,感觉不一样。打全场打半场感觉不
: 一样。有裁判的比赛和没裁判的比赛感觉不一样。有观众的比赛和没观众的比赛感觉不
: 一样。这些不一样,具体到怎么不一样,语言很难描述,输出都很困难,更别提输入者
: 感同身受了。
: 记得小时候听过一个相声,说老太太看球赛,“二十多人,抢一个皮球,每人发一个不
: 好么”。这就是老太太根本没有体会过这个事情,她也就不理解这个事情。
: 小孩子,一般在学龄前,很多建议都是多出去感受,走更多的地方,见更多的人,做更

1 (共1页)
进入Parenting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大家如何教自己的孩子为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话说 mean girls
这次文明还能走多远女孩关系—怎么回答
今天在playground的一幕求普及什么是“蒙校”
Reflect on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s wisdom人生如看马拉松,不要被表象迷惑。
我们的节日小结这事怎么帮孩子
AT&T的手机拿回国可以换SIM卡在国内用么?想换计划,求推荐 (转载)说一说高等数学的入门 (转载)
如何对付dyacare乱收费,乱扣deposit如何防止孩子被白左洗脑? (转载)
邻居家的小孩被人抱走了知识就是力量 (转载)--不求甚解要不得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知识话题: 理解话题: 语言话题: 考试话题: 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