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别把科学家逼成会计
相关主题
自我批评:科技部长称因雾霾天气感到内疚我国万亿科研投入成唐僧肉 据称仅4成用于科研
中科协调查显示仅4成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科研经费迷途:潜规则下的扭曲人性 (转载)
媒体盘点遭贪腐科研经费部分去向:报销开房费梅新育:反对科技部长与新华社联手扼杀中国科研
美国终于也开始愤青了 - 《华盛顿邮报》:年轻科学家,去中国吧 (转载)捅破论文泡沫
中国科研经费60%已流失 给孩子买铅笔都能报销 sohuZT: 谋变中的中国科研经费分配体制
媒体称我国科研经费40%用于项目 挥霍成潜规则揭秘科研经费乱象:用来包养情妇 炒黄金买期货
27岁,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两会]科研经费滥用:某高校花6000万买设备放5年没拆包
中科院一名拟引进人才因北京雾霾选择留在美国中央将出台新规整治科研经费乱象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科研人员话题: 科研话题: 预算话题: 科学家话题: 会计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z**********e
发帖数: 22064
1
http://scitech.people.com.cn/n1/2015/1227/c1007-27980634.html
赵永新
2015年12月27日03:09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摆正心态、转变职能,认真倾听基层呼声,尊重科学家,遵循科研规律,把科研
人员从名目繁多的报表中解放出来、拿出更多时间潜心科研,既是广大科研人员的热切
期盼,也是创新发展的迫切需求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探索未知世界奥秘的科学家与精打细算的会计怎么也扯不上关
系。然而,记者在日前采访时,听到多位科研人员吐槽:到年底几乎天天算账、对账、
报账,都快成专业会计了。
这不是开玩笑。据了解,每年年初申报项目和年底财务报销时,科研人员特别是实
验室(课题组)的负责人,都要像会计一样精打细算。申报课题的时候,他们要充分发
挥想象力,精确预算未来几年要花的每一项经费,如差旅费、交通费、会议费、仪器费
、试剂费等,以免将来超支或者不够;项目结题时,要把项目执行期间花的每一笔经费
,与申请课题时的经费预算一一“对表”,如果“对”不上,就要开动脑筋、想方设法
“对齐”,否则就不能报销。据介绍,科研骨干每年光在经费预算和财务报销上花的时
间,就多达两三个月。如果加上填写项目年度进展、工作年度考核等,所花的时间就更
多了。
难怪许多科研人员感叹:自己由“一线”变成了“离线”,在正常工作时间内,能
真正从事科研的时间连1/3都很难保障。为“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他们不得不在双
休日、节假日和下班时间加班加点搞科研。
科学家被逼成了会计,其背后是不科学的管理制度。同其他工作一样,科学研究也
需要管理。特别是涉及国家财政的科研经费,相关主管部门通过经费预算、财务报销等
制度认真把关、严格审计。这原本无可厚非,然而,现有的一些科研经费预算方式和财
务报销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科研规律。与可按预定计划进行的盖大楼、修大桥等
工程类活动不同,科学研究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常常是计划赶
不上变化,其进展难以准确预测。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今后几年的研究过程中使用多少
试剂,在申请项目之初是很难“计划到位”的。因此,只能根据以往经验,做出大致的
规划。相应的,所需的经费也只能是粗线条的“概算”。如果要求科研人员在申请项目
之初就精确预算、到项目结题时实际花费与最初的预算一一对号入座,岂不荒唐?
之所以出现这种违背科研规律、不切合科研实际的规定,恐怕与一些部门根深蒂固
的“管理”思维和长期形成的“一刀切”的懒政作风不无关系。
在与科研人员的交流中,记者能明显感受到他们不被信任的心酸。毋庸讳言,近些
年确实出现了个别科研人员通过财务造假等手段超比例用科研经费给工作人员发放生活
补贴等违规、违法现象。对于这些现象,既要严格追责、依规依法惩处,更要深入分析
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客观地说,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除了极少数科研人员道德品质不好外,还与我国
的科研人员生活待遇不高、薪资结构不合理、科研经费中的劳务费比例过低等密切相关
。解决违规、违法使用科研经费的根本之道,恐怕光加强预算管理和报账制度是不够的
,还应通过改革让科研人员的收入与其付出、贡献相匹配,过上衣食无忧的有尊严的生
活。
宁静方可致远。科学研究是异常艰辛的智力探险,只有投入全副身心、长时间沉潜
探索,才可能取得突破。科学研究是在全球舞台上的国际竞争,“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如果研究成果比同行晚发表一天,就会与“原创”失之交臂——对科学家来说,还
有什么比时间更重要呢?
管理的实质是服务,服务的目标是提高效率。摆正心态、转变职能,认真倾听基层
呼声,尊重科学家,遵循科研规律,把科研人员从名目繁多的报表中解放出来、拿出更
多时间潜心科研,既是广大科研人员的热切期盼,也是创新发展的迫切需求。
《人民日报》(2015年12月27日11版)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中央将出台新规整治科研经费乱象中国科研经费60%已流失 给孩子买铅笔都能报销 sohu
一人搞科研 全家随便吃?媒体称我国科研经费40%用于项目 挥霍成潜规则
一年5000亿的科研经费到底去哪了?27岁,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
北京一青年科研者:我月入7000,房租就花了4000zt中科院一名拟引进人才因北京雾霾选择留在美国
自我批评:科技部长称因雾霾天气感到内疚我国万亿科研投入成唐僧肉 据称仅4成用于科研
中科协调查显示仅4成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科研经费迷途:潜规则下的扭曲人性 (转载)
媒体盘点遭贪腐科研经费部分去向:报销开房费梅新育:反对科技部长与新华社联手扼杀中国科研
美国终于也开始愤青了 - 《华盛顿邮报》:年轻科学家,去中国吧 (转载)捅破论文泡沫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科研人员话题: 科研话题: 预算话题: 科学家话题: 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