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S*********4 发帖数: 5125 | 1 异见打压持续,编辑徐晓莫名被拘(转)
来源: 溪边愚人 于 2014-12-11 17:12:01 [档案]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
已被阅读:153 次 (6398 bytes)
字体:调大/重置/调小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尽管中国正不断强化对公民社会和权利活动人士的打压力度,但在得知举止谦和的财新
传媒文化和图书编辑徐晓上周因涉嫌“危害国家安全”而被北京警方带走时,许多记者
和作家仍然感到不可思议。
几天过去了,目前仍不清楚,究竟是何原因让这位年逾花甲、身材瘦弱的编辑遭此灾祸
。自从11月26日被拘留之后,没有人能够探视她。不过,最近突然失踪的并非只有徐晓
一个人。据28岁的非政府组织雇员、电影爱好者柳建树的妻子赵思乐周三说,她的丈夫
也于同一天“失踪了”。
赵思乐说,五天后的12月1日,她收到了警方的信件通知,称柳建树被拘留是因为涉嫌
“非法经营”。柳建树目前的状况仍然不得而知,他的妻子说,一直无法见到他,也无
法与警方讨论他的案子,但可以把衣服和钱送到关押他的北京市第一看守所。
徐晓、柳建树等人最近被拘的消息,让中国的知识分子和活动人士十分不安,这些事件
突显了一个日益强烈的担忧:似乎任何人都不能确保无虞——他们说,哪怕你并不是一
名激进分子,也会惹上麻烦。只要你是某个网络的成员,或是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了错
误的地点,这就够了。他们说,或许,在如今诡谲多变的政治环境下,“活着”就足以
为你惹上麻烦。
“不要再问为什么抓捕会发生在徐晓头上,”香港的人权倡导者、博士研究生曾金燕在
博客中写道。她列举了十几名最近失踪、被刑拘或被逮捕的文学、法律或NGO界人士,
包括律师浦志强,以及社会活动人士寇延丁和郭玉闪。
“因为他们有专业能力又甘愿承受清贫,在各自的岗位上为这个社会的改进作了最大的
努力,”曾金燕写道。
徐晓被捕后的第二天,人们才得知了这个消息,当时,她的朋友、一家独立书店的创始
人刘苏里打算到她位于北京北部的家中拜访。徐晓电话关机,门铃没人回应,刘苏里几
天后在新浪微博上写道。忧心忡忡的家人和朋友开始寻找这位失踪的女士,最后得知徐
晓和柳建树一样,已经被关进北京市第一看守所。
据曾金燕说,徐晓上世纪50年代生于上海,长于北京。热爱诗歌和文学的她结交了许多
有相同爱好的人。北岛等诗人的先锋派作品让她着迷,她很快与北岛结识,并一起工作。
在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混乱时期,像徐晓这样年轻且勤于思考的女性会感到迷
茫,这并不奇怪。友人们说,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她开始致力于在中国推行改革和进
步的想法。
正如她后来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从那时起,从我开始关注人的命运和人的悲剧的时候
起,我已无可逃脱地进入了悲剧,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
1975年1月一个寒冷的夜里,年仅20岁的徐晓毫无征兆地被一名陌生的中年男子带上手
铐,蒙上双眼,与另外十几个人一同被关押了两年。她的罪名是参加“反革命集团”,
该罪名后来被裁决属子虚乌有。
获释后,徐晓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学习中国文学,不久后加入了独立文学杂志《今天》的
编辑团队,先是做志愿者,后来成为正式成员。
这本杂志1980年被政府查禁,只存活了两年,但这段经历对徐晓及其同伴影响深远。她
与许多作家和知识分子建立了友谊和联系。也是在《今天》杂志社,她遇到了未来的丈
夫周郿英。1994年,周郿英在卧病三年后去世,留下她独自抚养他们当时只有六岁的儿
子。
徐晓在国有的光明日报出版社担任了十年的编辑,后来加入《财经》杂志,然后是财新
传媒。
在2005年出版的散文集《半生为人》中,徐晓回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拥有共同经历和理
想的朋友们。
其中许多人与《今天》杂志有关,比如该刊的两位创始人诗人——北岛和芒克。她还以
黑色幽默的方式描述了她在监狱的生活,生动地呈现了当时的窘迫和荒诞。这本书曾于
2012年再版。
几个月前,有消息称,宣传部门要求余英时和柯景腾的作品在书店下架。余英时是普林
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东亚研究和历史系的荣誉教授,柯景腾笔名九把刀,
是台湾的作家和电影导演。还有一些人则被禁止出版新书,徐晓是其中之一。
徐晓当时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在名单上,因为她自己并无出书计划,不过,她曾帮
助过名单上的另一位作者出书。
她周围的人感到,情况似乎很危险。一个友人建议她休假,走得越远越好,最好是去国
外。徐晓没有把这个建议放在心上,她说自己没事。
10月底,北京的天气越发寒冷,整座城市被包裹在重度污染中,徐晓在友人家里与一群
朋友和同事见了面。他们谈论了日益扩大的审查制度,以及近期被捕的人士。每个人都
表达了忧虑。仅仅几周过后,徐晓自己也被带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