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中国能“持续崛起”吗?
相关主题
方绍伟:中国为何没崩溃?中国崛起的另一种解释
1995年日本巅峰时期太牛B了,GDP占美国69.6%中国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制造国 产品附加值低下
西方:中国无法忘记屈辱 崛起后必将美国驱出亚洲中国崛起与文明型国家的逻辑
中国崛起是一种“被崛起”模式中国大陆兴起与全球政治经济秩序重组 2013-01-21 15:26:54 更多 291 关键字 >> 中国崛起中国兴起非西方世界全球秩序全球秩序重组全球政治经济秩序朱云汉了解中国 本文为朱云汉教授
(图文)评论称中国在崛起过程中要甩掉弱国心态包袱中国崛起的历史逻辑与生产型世界秩序的建立(转载)
转自天涯--中美无大战,中国必有大军纽约时报发表拜登文章:中国崛起不是美国的终结
人民日报谈中国需要建立世界新秩序《国家利益》:被夸大的关于中国崛起的恐惧
中国崛起的规模效应和世界意义李肇星:说中国和美国并称G2 只有傻帽才信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崛起话题: 亿美元话题: 持续话题: 经济话题: 制度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w*********g
发帖数: 30882
1
中国能“持续崛起”吗?
2012-10-27 11:17 作者:方绍伟
5
新浪微博 开心网 腾讯微博 人人网 QQ空间 邮件 复制网址 收藏夹 打印 更多
相关阅读
“顶层设计”不是模仿欧美
中国能“持续崛起”吗?
美万圣节推“傅满洲”服饰 引华人强烈不满
东亚知识分子到底在琉球忙什么?
钓鱼岛一草一木都不容交易
美日印三边对话,只为遏制中国崛起?
关键词:
中国经济大国持续崛起
2006年11月,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在黄金时间播放了一部题为《大国崛起》的12
集电视纪录片,该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
美国等9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大国崛起》的创作和播放,是“中国模式”
和“中国崛起”在世界各国引起强烈关注的情况下进行的。世界各国对“中国崛起”的
感觉,首先来自于中国商品的无处不在、中国投资的全球化扩展,以及中国人在世界各
地的足迹和影响。中国人现在讨论“大国崛起”,首先是因为世界各国都感到中国在崛
起。
“大国崛起”是一个“国际比较”的概念,是力量比较中产生的国力鉴别。力量比较首
先是科技力量、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文化力量的比较,而任何一种“国际比较”则是
在“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
“崛起”不等于“持续崛起”
15世纪开始的科技进步和地理大发现是“全球化”浪潮的开端。越是在“全球化”的初
期,军事、经济力量的碰撞就越依靠强权的征服。但是,不管是早期的“强权崛起”还
是当代的“和平崛起”,国家崛起的经济指标都是一国的生产总值和经济增长速度,而
“持续崛起”的经济指标,则还要看一国的生产总值与其他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的长期
比较(包括人均水平)。从9个大国先后崛起的历史看,“崛起”与“持续崛起”的区
别显得特别明显,而这却是容易被忽视的重要区别。由于忽视这个问题,电视片《大国
崛起》同其他类似讨论一样,实际上没能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大国兴衰”的一般规律。
15世纪,葡萄牙的航海家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印
度的航线。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抵达美洲。1519年—1521
年,葡萄牙人麦哲伦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险,率领船队首次环航地球。当时还出现了“
中国船”或“马尼拉大帆船”,即16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主要航行于菲律宾与墨西
哥之间的货运船只,它是当时中国和西班牙之间的纽带,它建起历史上首个横跨北美、
亚洲和欧洲的全球贸易网络。葡萄牙和西班牙依靠新航线和殖民贸易,建立起势力遍布
全球的殖民帝国,并在16世纪达到鼎盛时期,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估算,葡萄牙的生产总值在1500年、1600年
、1700年、1820年、1913年分别达到6.06亿美元、8.14亿美元、16.38亿美元、42.19亿
美元、74.67亿美元;西班牙的同期生产总值分别是44.95亿美元、70.29亿美元、74.81
亿美元、122.99亿美元、415.53亿美元。在1820年之前,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经济增长一
度超过世界和西欧的平均水平,但1820年后便开始落后于世界和西欧。
西北欧的小国荷兰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建立起一个充分保障商人权
利的联省共和国。荷兰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当时
全球贸易的一半;还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发明了沿用
至今的信用体系,使17世纪成为荷兰的世纪。但是,荷兰后来的经济发展也陷入了类似
于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境况。
英国在1588年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1623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正式而完整的专利法
《垄断权条例》,1688年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所有这些都为英国的工业革命、全球贸易
和殖民扩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迅速使英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国。在上文提到的
1500、1600、1700、1820、1913等五个年份里,英国的生产总值分别是28.15亿美元、
60.07亿美元、107.09亿美元、362.32亿美元、2246.18亿美元,即从落后于西班牙到远
远超过西班牙,并且持续地高于西欧及世界的平均发展。
相比之下,法国的崛起更多地依靠17世纪路易十四的绝对王权,以及1789年法国大革命
后拿破仑对欧洲的征服。在相应的5个年份里,法国的生产总值分别是109.12亿美元、
155.59亿美元、195.39亿美元、354.63亿美元、1444.89亿美元,即从一开始的大大领
先于英国到逐渐被英国超过。在近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法国的大国地位成了尾随英国
的“老二”,“英法”一说由此而来。
1871年,铁血宰相俾斯麦在欧洲列强环伺的夹缝中完成了德国的统一,统一后的德国乘
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迅速工业化。1820年时,英国的生产总值是362.32亿美元,德
国则只有268.19亿美元,到了1913年,德国以3273.32亿美元超过了英国的2246.18亿美
元。
1868年,东方的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此后,野心勃勃的日本快速完成了近代化转
型,并开始在东半球四处扩张。战败之后,日本以《和平宪法》为基础埋头发展经济,
一度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俄罗斯的兴起,开始于1697年沙皇彼得一世到欧洲各国的游历和学习以及随后的“改革
开放”。继承彼得改革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大力扩张领土,18世纪后期,俄罗斯一跃
成为地跨欧亚美的大国。进入20世纪,苏联从俄罗斯的政治传统中兴起,并以规模上史
无前例的“计划经济”迅速完成工业化,一度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
美国的兴起,开始于1620年之后的殖民与1776年的独立战争。独立后的美国迅速采用欧
洲工业革命的成果,南北战争之后又兴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并很快于1894年成
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20世纪是名副其实的“美国世纪”,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领
导胜出,又在冷战中逼垮了苏联,并在新的“全球化”浪潮和信息革命中继续主导全球
经济。
“持续崛起”的因素
从以上9个大国相继崛起的历程看,经济崛起无一例外是国家崛起的关键,“强政府推
动”则无一例外是经济崛起和国家崛起的关键。但是,“崛起”是一回事,“持续崛起
”则完全是另一回事。在以上9个国家中,“持续崛起”最突出的是美国,其次是德国
、日本、俄罗斯、英国、法国,最次的是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在“强政府推动”的
背后,制度模式、文化特征、国家规模是主要的核心因素,正是这些因素决定了“贸易
—产业—科技—人才”发展链条的持续性。
葡萄牙与荷兰在国家规模上先天不足,葡萄牙还在制度模式上与西班牙等国有不利的一
面。这里,制度模式指的不仅仅是国家政治制度,更重要的是国家政权模式对“鼓励生
产性努力的制度”、“控制分配性能力的制度”和“消减破坏性努力的制度”的不同规
定。生产性努力、分配性能力、破坏性努力是人类行为的最基本方式,在国家规模具备
的情况下,这三个方面的制度是理解“大国崛起”的“终极密码”。
“绝对君主制”及“终身权威制”的国家能够在一定的时期内有效地“鼓励生产性努力
”,就像西班牙、葡萄牙、德国、日本、俄罗斯、法国在崛起的某段时间内那样。但是
,这两种国家政权模式都不能长期确保一种“消减破坏性努力的制度”。结果,妨碍“
持续崛起”的“破坏性努力”,要么来自政权内部统治能力的衰竭,要么来自政权内部
统治更替后的能力耗散(突出的例子还有成吉思汗的蒙古)。“绝对君主制”及“终身
权威制”的要害是“统治利益”与“统治能力”的不一致性,是“统治利益”的变动不
能保证“持续崛起”对“统治能力”的苛刻要求。
“君主立宪制”及“宪政民主制”不仅能够比较有效地确保“鼓励生产性努力的制度”
,还能够更好地确立“消减破坏性努力的制度”,这在英国、美国、法国以及战后的德
国、日本等国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制度的运行绩效当然还要看具体的文化传统)。但
是,这两种国家政权模式在“控制分配性能力的制度”方面有天然的缺陷。美国已故经
济学家奥尔森在《国家的兴衰》一书里,就令人信服地论证了英国的“分配性衰落”,
这种“分配性衰落”现在也已经特别明显地表现在日本身上,连美国、德国和法国也没
能避免其困扰,美国现在还因为“帝国的扩张”和“文化优越感”而陷入了“破坏性努
力”的制度性损耗中(世界警察及国际恐怖主义)。
中国的崛起还不算“持续崛起”
在近现代的“全球化”开始之前,中国的国力一直排在其他文明古国的前列。按照英国
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估算,在过去的两千年里,中国和印度的生产总值互
有上下。但是,从1970年代末起,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中国以GDP或PPP计算的生产总
值都超过印度,现在无论总量还是人均都3倍于印度。中国的经济总值前几十年来一直
在全世界第10名左右徘徊,可进入19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突然发力,连续超过了西班
牙、俄罗斯、加拿大、巴西、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现在排在了世界第二
,并且有望在2025前后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中国的经济崛起显然是“大国崛起”的前奏。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的经济为什么能崛起
?以经济崛起为先导的“中国崛起”会是一种“持续崛起”吗?本文要非常明确地提出
:国家政权模式的转型是中国经济崛起的根本原因,国家政权模式的转型也将是“中国
崛起”成为一种“持续崛起”的根本保证。
国家政权模式的转型是指从1990年代开始、定型于2002年的政权模式转型,即从“终身
权威制”向“限任权威制”的转型。这种转型的最重大意义,在于从根本上克服了“终
身权威制”所一直无法避免的内部“破坏性努力”,从而为“生产性努力”的持续确定
了制度性的保证。“终身权威制”的失败就是“统治利益”终究会压倒“统治能力”的
一致制度性失败,“限任权威制”的关键是更好地解决了“统治利益”与“统治能力”
的一致性问题,持续的“统治能力”正是国家内部能够从“全球化”的外部分工体系中
获利的根本保证。
目前,中国的挑战来自于进一步发展“鼓励生产性努力的制度”,同时加紧改革“控制
分配性能力的制度”(贪污腐败、分配不公),使经济发展的持续性能够从“规模和速
度”过渡到“规模和效率”,从而解决持续发展的“核心技术”、“创新速度”、“经
济转轨”和“经济伦理”问题。总之,国家崛起的经济动力是一种制度决定的动力。
(本文原标题为:国家崛起的经济动力,现标题为编者所加)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李肇星:说中国和美国并称G2 只有傻帽才信(图文)评论称中国在崛起过程中要甩掉弱国心态包袱
东林党智囊们,请不要再祸害中国了!转自天涯--中美无大战,中国必有大军
面对中国崛起 日韩仍不适应人民日报谈中国需要建立世界新秩序
最近风向变了啊中国崛起的规模效应和世界意义
方绍伟:中国为何没崩溃?中国崛起的另一种解释
1995年日本巅峰时期太牛B了,GDP占美国69.6%中国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制造国 产品附加值低下
西方:中国无法忘记屈辱 崛起后必将美国驱出亚洲中国崛起与文明型国家的逻辑
中国崛起是一种“被崛起”模式中国大陆兴起与全球政治经济秩序重组 2013-01-21 15:26:54 更多 291 关键字 >> 中国崛起中国兴起非西方世界全球秩序全球秩序重组全球政治经济秩序朱云汉了解中国 本文为朱云汉教授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崛起话题: 亿美元话题: 持续话题: 经济话题: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