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谁为伊斯兰讲话?十几亿穆斯林的真实想法 [复制链接]
相关主题
亨廷顿:伊斯兰和西方冲突的原因,在于权力与文化的根本问题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复兴和回族穆斯林
看不到胜利前景的反恐战争 (转载)中国和世界穆斯林人口的增长
周末超长篇之黑穆三大杀器 之 穆斯林篇我为什么退出伊斯兰(3篇)——转自一位回族博客
zt 第三次世界大战:基督大战伊斯兰中国和世界穆斯林人口的增长
马海云:对日本伊斯兰教的无知是对日本无知的一部分日本就没有穆斯林
日本,一个没有穆斯林的世界存在于一些穆斯林世界中的“两个凡是”
伊斯兰世界有个特点NYT: 中国人染上了“伊斯兰恐惧症”?
作为一种操作系统的伊斯兰 [转]华尔街日报公布伊斯兰改革计划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穆斯林话题: 伊斯兰话题: 伊斯兰教话题: 妇女话题: 西方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w*********g
发帖数: 30882
1
谁为伊斯兰讲话?十几亿穆斯林的真实想法 [复制链接]

带露折花 带露折花 当前离线 威望28143 点经验254402 点金钱2425923 ¥魅力206787
金币98183 点券1501 ¥在线时间2832 小时最后登录2011-7-25主题2892帖子17700精
华224积分2729284注册时间2007-7-17阅读权限255UID2. IP卡 狗仔卡
管理员
最后登录2011-7-25在线时间2832 小时威望28143 点注册时间2007-7-17积分2729284帖
子17700主题2892精华224UID2.串个门加好友打招呼发消息. 电梯直达 1#
发表于 2010-8-9 11:35: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世界应当听听他们的声音
--代译者前言
吴云贵
不久以前,我的几位年轻同事共同完成了一部宗教学著作的译稿,希望我抽空看看
,帮助他们“把把关”。我知道他们这样说是出于礼貌和客气,因为三位译者都是学有
专长的宗教学博士,英语基础也比较好,以他们的水平和能力,出色地完成译稿是可以
预期的。审读书稿证实了我的预判。
这部即将面世的译稿,书名叫做《谁为伊斯兰讲话》。本书不同于作者以往发表的
许多学术专著,它是在专项民意调查基础上完成的一部调查报告。“谁为伊斯兰讲话”
既是美国盖洛普公司民调机构为这次历时6年(2001-2007年)覆盖35个国家居民的专项
调查设计的总题目,也是本书第一作者约翰·埃斯波西托教授10余年来在著述中经常讨
论的一个话题。书中所讨论的实际上是话语权的问题。作者认为,2001年“9·11”之
后的数年间,美国主导的国际“反恐战争”对于以和平为宗旨的伊斯兰教和世界穆斯林
造成许多严重的伤害。而精神、心理上最大的伤害,莫过于美国和西方主流媒体在伊斯
兰问题上对普通公众的长期误导--其典型表现是“劫持这一和平的宗教”,在本质上将
伊斯兰教与恐怖主义联系在一起。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固然很复杂,但是有一点
非常值得注意,就是当今世界一方面在热议“伊斯兰问题”,同时却很少听取伊斯兰教
的信仰主体--世界12亿多穆斯林的意见和想法。因此,本书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
较为真实、客观、丰富的信息资料,这些信息资料在较高程度上代表了“伊斯兰教沉默
的多数”的声音,这对科学决策大有好处,同时也有助于人们全面、客观地看待伊斯兰
教。
初读这部译著,给我留下一个强烈的印象:本书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伊斯兰教和世界
穆斯林充分的同情、理解和友善。但作者仍然是在西方话语权范围内来关注和介绍伊斯
兰教及世界穆斯林对一些重大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作者以民调的名义锁定了西
方人集中关注的三大问题展开讨论。
一是伊斯兰教与西方民主制度是否相容的问题。作者希望通过民调对与此相关的一
系列具体问题做出解答和释疑。这些具体问题包括:伊斯兰教世界何以普遍缺乏民主?
伊斯兰教本质上是否与民主思想、民主制度相容?世界穆斯林是否赞赏和欢迎民主制度
?伊斯兰教沙里亚(至高无上的“真主之道”)所体现的“神权政治”是否符合西方政
治理念中的民主精神?
二是伊斯兰教是否与恐怖主义相关的问题。内容涉及: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伊斯兰教是否与极端主义相关?传统伊斯兰教“圣战观”(吉哈德)是否会导致恐怖
主义行为?穆斯林是否同情或宽恕恐怖主义?反西方的激进主义是否源自伊斯兰文化?
三是经常引起国际争议的妇女地位问题。内容涉及穆斯林妇女的宗教观、社会观、
权利观问题。例如:穆斯林妇女是否赞赏西方价值观所肯定的政治自由、言论自由和两
性平等?穆斯林妇女对于伊斯兰教及其神圣律法有何感受?穆斯林男女对于社会地位、
社会分工以及扮演的家庭角色等有何感受?
显而易见,上述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答当今的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的疑
问而精心设计的,它们更多的是那些长期在西方文化和社会制度下生活的人们“想出来
”的问题。这些问卷如能获得满意的答案,固然有利于世界穆斯林与西方人之间的思想
文化交流和沟通;可是如果换个位置思考,比如由世界各国的穆斯林向西方人提问,他
们关注的具体内容又将是什么呢?
读过本书最后一章(第五章)以及后面的“结语”,读者便不难了解作者撰著此书
的真实动机和良苦用心。这一章所要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实际上也是作者为美国政府
决策者提出的一项带有方向性的政策建议。这就是美国处理与伊斯兰世界关系问题应当
从根本上改变那种以冲突和对抗为基础的不当政策,转而采取互相尊重、友好合作的政
策。
本书第一位作者约翰·L。埃斯波西托教授是我结识多年的一位老朋友,现执教于
美国乔治敦大学,是美国学术界著名的伊斯兰教和中东问题专家之一。他在该校发起和
建立的“穆斯林-基督徒理解中心”,其主旨正是为了促进伊斯兰文化与西方基督教文
化之间的互相尊重、密切接触和友好交流,以利于人类的团结进步、共同发展。一如他
在10年前发表的《伊斯兰威胁:神话还是现实?》一书(中译本于1999年由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出版)中所表达的自由主义和文化宽容思想,作者在本书中再次就一度充斥于
美国和西方学术界的“文明冲突论”展开批判。作者提醒人们注意这一谬误理论近年来
的四大显著表现:其一是别有用心地散布“伊斯兰恐惧症”,将“反恐”等同于反伊斯
兰教,不加分析地将穆斯林视为恐怖主义“罪犯”;其二是煽动对欧洲穆斯林移民的仇
恨和排拒,宣称随着外籍移民人数的不断增长,欧洲最迟将会在本世纪末“被阿拉伯化
”;其三是故意回避恐怖主义滋生的社会历史和政治根源,宣称美国之所以遭到恐怖袭
击是因为“价值观冲突”,因为美国人有自由、民主、人权;其四是继续挑起事端以证
明“文明冲突论”正确无误,2005年因丹麦一家报纸发表诋毁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
漫画而引发一场国际冲突就是其典型的表现。
本书在结尾部分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这些建议是否合理、可行,不属于我们这些
“局外人”考虑的问题。不过从学术思考的角度也可以谈一点看法,权当做本文的结束
语。本书作者在谈到他们通过民调得到的“重大发现”时指出,穆斯林与西方国家之间
的冲突并非不可避免,因为冲突的根源不是“原则分歧”而是西方不当的政策。作者释
放这种善意是为了反驳文明冲突不可避免的片面观点,但是如果从根本上否认伊斯兰世
界与西方之间在价值观方面的原则分歧,恐怕与实际情况会有很大出入。也许实质性的
问题并不在于不同文明之间是否存在“原则分歧”,而在于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不同
的文化和文明。
还可以再谈一点见仁见智的看法。本书作者所提出的“谁代表伊斯兰”的问题,恐
怕是一个难以明确回答的问题,但是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近代以来,由于宗
教解释主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而世界伊斯兰教历来没有一个权威性的代表机构,因此
各种不同的解释主体(教派、学派、思潮、运动、宗教领袖、学者个体等等)实际上都
有权对伊斯兰教进行解释,只是不能以自己的解释取代他人的解释。穆斯林大众的意见
当然也非常重要,但是人们很难把他们的意见集中起来,反馈给更广大的人群。正是在
这个意义上,人们应当感谢本书所提供的丰富的、有价值的信息!
在“9·11”恐怖事件之后,被许多人视为美国与穆斯林世界部分地区之间的持续
冲突明显加剧了。暴力活动呈几何数字上升,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一样,不断成为全球恐
怖主义的牺牲品。从摩洛哥到印度尼西亚,从马德里到伦敦,恐怖袭击时有发生,而在
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硝烟弥漫。从“9·11”之后到本书写作时,战争和恐怖主义已
经夺去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其中绝大部分牺牲者是平民。
我们在一个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失控、更危险的世界里,与这些野蛮的行径进
行斗争,恐怖主义研究专家和学者认为伊斯兰教应该为全球恐怖主义负责的种种分析充
斥着耳目。与此同时,像基地组织这样的恐怖组织也在全世界散播信息,它们将西方妖
魔化成伊斯兰教的敌人,认为西方要为穆斯林世界的所有问题买单。
仇恨的言论和不断升级的暴力之下,在穆斯林世界的反美主义现象以及西方的“伊
斯兰恐惧症”(Islamophobia)中显现出的对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的歧视,或说敌意已经
显著加深。“9·11”之后,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强调美国正在发动的战争是反对恐
怖主义而不是反对伊斯兰教。然而,少数恐怖分子的持续活动,宣教者(穆斯林和基督
徒一样)仇恨的言论,以及反穆斯林或反西方的谈话节目主持人和政治评论家的言论,
已经煽动起公众的情绪,并且扭曲了事实。
近四分之一的美国人说他们不希望有穆斯林做邻居;不到半数的美国人相信美国穆
斯林忠城于美国。
作为宗教的伊斯兰和主流的穆斯林大众被等同于少数极端分子的信仰和活动。例如
,在盖洛普一份《2006今日美国》(2006USAToday)的民意调查中发现,相当数量的美
国人承认对穆斯林起码存有某种偏见,并且认可对穆斯林采取高度安全措施,认为这是
防范恐怖主义的必要之举。同一个调查表明,44%的美国人认为穆斯林的宗教信仰过于
极端。22%即将近四分之一的美国人坦言,他们不希望和穆斯林做邻居;认为美国穆斯
林忠诚于美国的人还不到一半。
这些负面的认识以及不断增长的种种暴力难道仅仅是一个前奏,表明西方和13亿穆
斯林之间的全面战争不可避免吗?在这个问题上,诸多声音中缺失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普通穆斯林的真实想法。这对于西方和穆斯林社会--事实上对整个世界的未来--都是危
险的,现在到了在争论中倾听民主之声音的时候了。
我们的调查对象涵盖了全球13亿穆斯林的90%以上,从而成为迄今为止对当代穆斯
林进行的规模最大、最全面的调查研究。
《谁为伊斯兰讲话--十几亿穆斯林的真实想法》就是指向这沉默的大多数。本书是
盖洛普一项庞大而历时长久的研究成果。从2001-2007年,盖洛普进行了成千上万个以
小时计算的面对面访谈,访谈的对象覆盖了超过35个国家的居民,这些国家要么穆斯林
人口占多数,要么拥有相当数量的穆斯林人口少数派。被抽样的穆斯林有老有少,有受
教育的也有文盲,还有男女和城乡之别。盖洛普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其结果在统计
学上的误差控制在正负三个百分点之内。总体上,我们的调查对象涵盖了13亿穆斯林的
90%以上,从而成为迄今为止对当代穆斯林进行的规模最大、最全面的调查研究。
在汇集了代表世界各地穆斯林观点的大量数据之后,我们努力通过这些数据为每个
人都有的疑问寻求答案:穆斯林世界反美主义的根源是什么?谁是极端主义者?穆斯林
是否渴望民主?如果是,那么是怎样的民主?穆斯林妇女真正的愿望是什么?本书的理
念很简单:带着这些问题,让统计数字和调查材料--十几亿穆斯林的声音,而不是哪一
个“专家”或者“极端分子”--来给出答案。
盖洛普的研究有很多发现,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穆斯林与西方国家的冲突并非不
可避免。冲突的原因是政策而不是原则。不过,只有政策的制定者直接听到民众的声音
,并且对这一冲突有准确的认识,各个方面的极端主义才会失去它们的基础。
一本书远不足以容纳这项研究所发现的全部内容,因此我们选择了最重要的、有时
可能是令人惊讶的结论呈现给读者。以下是部分与人们的直觉相反的发现:
·谁代表西方?: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并不认为西方是铁板一块。他们批评或者欢
迎一个国家是基于这个国家的政策,而不是它们的文化或者宗教。
·梦想的工作:当描述对未来的梦想时,穆斯林提及的不是“圣战”,而是能有
一份更好的工作。
·反对激进主义:穆斯林和美国人一样反对攻击平民,认为这在道德上是非正义
的。
·宗教温和派:那些宽恕恐怖主义行为的人只是少数,他们并不比其他穆斯林更
虔诚。
·对西方的赞赏:世界各地的穆斯林都表示,他们最赞赏的是西方的技术和民主
--这与美国人对同一问题的答案高度一致。
·对西方的批评:世界各地的穆斯林表示,他们对西方最反感的是西方的道德沦
丧和传统价值的崩溃--这和美国人对同一问题的反应一样。
·性别公正:穆斯林妇女既渴望在其社会中拥有平等的权利,也要宗教。
·尊重:世界各地的穆斯林表达了同样的愿望:西方想要改善与穆斯林社会的关
系,就应该修正他们的偏激看法并且尊重伊斯兰教。
·教职人员和宪法:调查对象的大多数不希望宗教领袖直接参与宪法起草制定,
但是希望宗教法能够成为立法的渊源之一。
下面是本书将要探讨的主要问题之概述:
第一章谁是穆斯林?
在许多西方人的头脑中,“9·11”恐怖事件已经给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罩上了一层
阴霾。不过自2002年以来,盖洛普的民意调查表明,大多数美国人仍然承认自己实际上
对穆斯林国家人们的想法和信仰一无所知。对许多西方人来说,除了那些耸人听闻的新
闻标题以及各种暴力图景之外,他们并不了解穆斯林信仰什么,崇尚什么,伊斯兰教的
基本信仰对当今时代诸议题的回应,他们也一无所知。
第二章:民主还是神权政治?
伊斯兰教与民主真的难以调和吗?为什么中东的民主如此薄弱?这些数十年来一直
存在的问题仍然主导着外交事务。绝大多数穆斯林是希望一个民主制国家还是一个神权
政体的国家?乔治·W。布什政府将推进民主作为入侵伊拉克的理由之一,同时也将其
作为中东政治转型的理由之一。被调查者中羡慕西方的政治自由、珍视和渴望更大程度
自决权的那些人中,绝大部分认为美国在中东的民主政策符合他们的愿望。但是,如果
对民主的渴望是坚定不移的,为什么通往民主的道路不能更加平稳和快捷呢?穆斯林世
界的大多数人所说的民主是什么?美国想要推进这一民主的诚意又有多少?
第三章:激进主义者是怎样产生的?
对全球恐怖主义的战争引出了关于全球恐怖主义的实质,以及与之进行斗争的策略
等许多问题:有多少公众支持恐怖主义?这种支持的首要原因是什么?恐怖主义的同情
者憎恨西方以及西方的生活方式吗?政治激进主义者和温和的主流大众不同之处在哪里
?伊斯兰教和恐怖主义的关系是什么?吉哈德(jihad)与自杀式爆炸的关联又如何?
第四章:妇女们想要什么?
几个世纪以来,对西方人来说,穆斯林妇女是阴谋和怜悯的对象。但是穆斯林妇女
却甚少有机会自己说话,表达自己。什么是穆斯林妇女真实的愿望?她们对女性的权利
、宗教以及西方的看法又是怎样?推动穆斯林妇女赋权运动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
第五章:冲突还是共存?
向全球恐怖主义开战的关键是消除所有先入为主的臆测和成见,达成一种伙伴关系
,从而超越将世界分成“我们”和“他们”的观念。穆斯林各方,世界的各个政府以及
各个国家的人民在促成这一点上都是至关重要的。不过,不管今天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对
宗教狂热和恐怖主义有何看法,他们都感觉到了被其包围的压力。问题真的是西方和穆
斯林世界的对抗?真的存在文化的冲突?是宗教的问题,还是政治的问题?在与极端主
义和恐怖主义的斗争中,赢得民心和头脑的关键是军事行动还是政治政策?什么是应该
做的?
盖洛普的许多发现对常规的认识是一种挑战,因此可能会让很多人惊讶甚至愤怒。
本着科学探究的精神,我们鼓励读者挑战和质疑自己的知识。正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所言:“重要的是不要停止质疑。”他还说:“一个人应该寻求
真相,而不是想当然地下判断”。因此,下面的内容供您客观思考。让数据引领我们的
讨论。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本主题由 带露折花 于 2010-11-5 11:26:21 置顶分享0 收藏0 支持1 反对0 转播到腾
讯微博分享到QQ空间.“我们只为爱戴真主而赈济你们,我们不希望你们的报酬和感谢
。” (古兰经:76:9)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置顶卡沉默卡喧嚣卡变色卡抢沙发千斤顶显身卡.

带露折花 带露折花 当前离线 威望28143 点经验254402 点金钱2425923 ¥魅力206787
金币98183 点券1501 ¥在线时间2832 小时最后登录2011-7-25主题2892帖子17700精
华224积分2729284注册时间2007-7-17阅读权限255UID2. IP卡 狗仔卡
管理员
最后登录2011-7-25在线时间2832 小时威望28143 点注册时间2007-7-17积分2729284帖
子17700主题2892精华224UID2.串个门加好友打招呼发消息. 2#
发表于 2010-8-9 11:35:42 |只看该作者 全球穆斯林:能否一概而论?
几乎毫无例外,当西方媒体谈到伊斯兰教和穆斯林文化时,话题总是聚焦于宗教极
端主义和全球恐怖主义:有多少穆斯林支持极端主义和恐怖活动?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
的产生与伊斯兰教以及穆斯林有怎样的关联?为了应对和消除宗教极端主义和全球恐怖
主义,应该做些什么?伊斯兰教有改革的希望吗?
这些是很重要的问题,它们将会在下面的章节中得到解答。但是想要理解本书呈现
的复杂而微妙的发现,很有必要超越那些耸人听闻的大标题和暴力的图景,它们往往影
响了对伊斯兰教的认识以及对穆斯林的全面了解。穆斯林信仰的到底是什么?他们的信
仰所强调的原则是什么?他们的希望和梦想又是什么?
向美国人提供这些问题的答案尤其有意义。目前很多美国人不认为伊斯兰教或者穆
斯林社会有什么改良的希望。在2005年12月盖洛普公司对美国家庭进行的民意调查中,
当问及他们认为穆斯林社会最值得称道的是什么,“没有”是最频繁的回答。而第
二个最常见的回答是什么呢?是“我不知道”。这两个回答加起来占到被调查的美国人
的大多数(57%)。
全球穆斯林:能否一概而论?
世界上大多数穆斯林生活在亚洲和非洲,而不是阿拉伯世界。
当很多人在宽泛的、无所不包的意义上谈论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的时候,伊斯兰教就
存在多种解释,穆斯林之间也很不相同。穆斯林来自各个民族、种族、部族以及文化,
他们语言各异,风俗习惯也大相径庭。世界上大多数穆斯林生活在亚洲和非洲,而不是
阿拉伯世界。只有五分之一的穆斯林是阿拉伯人。最大的穆斯林群体是在印度尼西亚、
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和尼日利亚,而不是在沙特阿拉伯、埃及或伊朗。在欧洲、
美国和加拿大有数百万的穆斯林,在这里伊斯兰教是第二大或者第三大宗教(在欧洲和
加拿大是第二大宗教,在美国是第三大宗教)。因为全球化和移民潮,今天穆斯林居住
的大城市不仅仅是那些听起来充满异国情调的遥远之地,比如开罗、大马士革、巴格达
、麦加、伊斯兰堡和吉隆坡,还有伦敦、巴黎、马赛、布鲁塞尔、纽约、底特律和洛杉
矶。
伊斯兰教和穆斯林在宗教、文化、经济和政治方面都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宗教方面,穆斯林或者是逊尼派(85%)--逊尼派在绝大多数穆斯林国家是多数派
;或者是什叶派(15%)--什叶派的人口在伊朗、伊拉克和巴林是绝对多数。在先知穆
罕默德去世后,逊尼派认为应该推选最有资格的人担任他的继承人。少部分人--阿里的
追随者(什叶派),宣称先知穆罕默德已经指定了其堂弟兼女婿阿里为领导者--即伊玛
目(imam),而领导权必须保证限制在先知的家族内部。与逊尼派的统治者哈里发相区
别,什叶派的伊玛目既是宗教领袖,也是政治领袖,并且有特殊的精神意义。
什叶派穆斯林后来分裂为三个主要的支派,更增加了这一多样性。这三个支派是:
裁德派(Zaydis);伊斯玛仪派(Ismailis),这一派今天的领袖是哈佛毕业的阿迦汗
(AgaKhan);十二伊玛目派(Ithna Ashari),这一派在伊朗和伊拉克是多数派。和
其他的宗教一样,伊斯兰教也有不同的--有时甚至彼此争斗的--教义学派、教法学派和
苏菲(神秘主义)教团。最后,不管是逊尼派还是什叶派穆斯林,都有在宗教方面非常
严格的,也有不那么严格的,有保守派和改革派、原教旨主义和世俗主义、传统主流以
及宗教极端主义之分。全球的13亿穆斯林居住在欧洲、北美和世界各地的大约57个国家
里,这些国家或者有相当的穆斯林人口,或者以穆斯林人口为主体。今天大的穆斯林社
团不只存在于达喀尔、喀土穆、开罗、大马士革、利雅德、德黑兰、伊斯兰堡和吉隆坡
,也存在于伦敦、巴黎、罗马、柏林、纽约和华盛顿特区。穆斯林不仅说阿拉伯语,也
说波斯语、土耳其语、乌尔都语、斯瓦西里语、印尼语和汉语,还有英语、法语、德语
、丹麦语和西班牙语。
穆斯林妇女的服饰、教育和就业机会以及社会参与程度同样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在
一些穆斯林社会,妇女不能开车并且有严格的性别隔离,但是在穆斯林世界的其他很多
地区,妇女可以开车、骑摩托车甚至驾驶飞机。一些地区法律规定穆斯林妇女在公共场
合必须严实地包裹自己,而其他一些地区则禁止带头巾。当越来越多的穆斯林妇女选择
包裹头部,另外一些穆斯林妇女却拒绝这样做。在阿联酋和伊朗的大学,女学生占多数
。在其他一些国家,妇女甚至在基础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男性。
在土耳其、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妇女进入议会和内阁并且可
以成为政府首脑,但是在另外一些穆斯林国家,妇女正在为争取投票和竞选权而斗争。
穆斯林妇女可能穿纱丽、套装、牛仔服、裙装或者衬衫,就像穆斯林男性可能穿宽松的
长袍、牛仔、毛线套衫或者三件套职业装,可以蓄须或者剃须。
穆斯林世界多样性最显著的例子或许是在经济和政治发展方面。经济方面,石油资
源丰富、发展迅速的海湾国家,如卡塔尔、阿联酋和沙特,与马里和也门这样贫穷、战
乱不断的不发达国家有着天壤之别。政治方面,伊朗、苏丹和阿富汗塔利班的伊斯兰政
权与更具世俗倾向的埃及、叙利亚、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亚政府也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土耳其、阿尔及利亚、约旦、埃及、科威特、也门、巴基斯坦和马来西亚,伊斯
兰行动主义者是主流社会中的“另类精英”。而在一些国家里,伊斯兰组织的成员或前
成员已经通过竞选进入议会和内阁,甚至成为首相或总统,比如在土耳其、科威特、约
旦、伊拉克、黎巴嫩、苏丹、伊朗、埃及、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在开罗
、阿尔及尔、贝鲁特、棉兰老岛、西岸和加沙地区,伊斯兰组织在贫民窟和中低阶级街
区提供社会服务,以及低廉而有效率的教育、法律、医疗服务。
而一直以来--并且与上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打着伊斯兰教旗号的武装组织将穆斯林
社会恐怖化;他们攻击纽约世贸大厦和华盛顿特区的五角大楼;在马德里和伦敦实行爆
炸。他们所反映的是威胁着穆斯林世界和西方世界的一种极端主义思想。
伊斯兰教丰富的多样性和温和的穆斯林主流被绝对少数的政治(或者意识形态)极
端分子屏蔽和模糊了。在一个只划分“我们”和“他们”的世界,伊斯兰教--而不只是
那些激进的穆斯林--被视为一种全球的威胁,同时,那些相信文明冲突日益逼近的人,
不仅仅是本·拉登们,也包括我们中间的很多人。
在《古兰经》中任何一处,吉哈德既不等同于圣战,也不和“圣战”发生关联。
吉哈德(Jihad),在《古兰经》中的意思是“奋斗”,尽自己全力去实现真主的
意志,过有道德的生活。它有时被认为是伊斯兰教信仰的第六大支柱,但是它不具有那
么正式的地位。吉哈德在《古兰经》中任何一处都和“圣战”(holywar)没什么关联
,更不等同于“圣战”。不过在历史上,穆斯林统治者在宗教学者和官员们的支持下,
确实利用吉哈德的名义使帝国的扩张战争合法化。早期的极端主义群体也以伊斯兰教之
名,使他们的造反、暗杀以及推翻穆斯林统治者的图谋合法化。
在先知穆罕默德和他的弟子为了逃避在麦加受到的迫害,迁徙(hijra)到麦地那
之后不久,真主降示了《古兰经》中最早的关于进行“防御性”的吉哈德或斗争的经文
章节。在穆斯林为保卫生命而被迫进行的一次战斗中,先知得到启示:“那些因被枉亏
而战斗的人得到允许离开--确实,真主是能援助他们的--他们被从家里驱逐,只因他们
说:‘我们的主是真主’。”(《古兰经》22:39-40)吉哈德“防御战”的实质在《
古兰经》第2章第190节也得到明确的强调:“你们当为主道而抵抗进攻你们的人,你们
不要过分,因为真主必定不喜爱过分者。”一直以来,先知穆罕默德在所有的关键时刻
,都从真主那里得到启示,对吉哈德提供指导。
随着穆斯林社团的扩张,很快就出现了战争期间什么行为是恰当的问题。《古兰经
》为战争行为制定了详细的原则和指导:谁是战争的对象,谁可以被豁免(《古兰经》
48:17和9:91),什么时候必须终止敌对(《古兰经》2:192-193)以及如何对待俘
虏(《古兰经》
47:4)。最重要的,如《古兰经》第2章第194节的经文强调,反对暴力和侵略的
战争以及回击必须是适度的:“谁侵犯你们,你们可以同样的方法报复谁”。
不过,《古兰经》的一些经文也强调应该把和平而不是暴力和战争作为准则。允许
与敌人作战是在对和平的强烈要求这一限制之下的:“如果他们倾向和平,你也应当倾
向和平,应当信赖真主。”(《古兰经》8:61)以及:“如果他们退避你们,而不进
攻你们,并且投降你们,那末,真主绝不许你们进攻他们。”(《古兰经》4:90)。
从最早的时候开始,伊斯兰教就严格禁止杀害非战斗人员以及妇女、孩子、僧人和拉比
,除非参与了战斗,否则他们是被豁免的。
但是,那些有时候被认为是“宝剑章节”的经文怎么讲?如:“禁月逝去的时候,
你们在哪里发现以物配主者,就在那里杀戮他们,俘虏他们,围攻他们,在各个要隘侦
候他们。”(《古兰经》9:5)在批评者摘录并用以谴责伊斯兰教的诸多经文中,这是
其中的一节。同样这些经文也被宗教极端分子有选择地使用(或者说滥用),发展出了
一种“仇恨神学”和不宽容,并借此把对不信仰者无条件的战争合法化。
“我们只为爱戴真主而赈济你们,我们不希望你们的报酬和感谢。” (古兰经:76:9)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带露折花 带露折花 当前离线 威望28143 点经验254402 点金钱2425923 ¥魅力206787
金币98183 点券1501 ¥在线时间2832 小时最后登录2011-7-25主题2892帖子17700精
华224积分2729284注册时间2007-7-17阅读权限255UID2. IP卡 狗仔卡
管理员
最后登录2011-7-25在线时间2832 小时威望28143 点注册时间2007-7-17积分2729284帖
子17700主题2892精华224UID2.串个门加好友打招呼发消息. 3#
发表于 2010-8-9 11:35:54 |只看该作者   在扩张和征服时期,很多宗教学者(乌
里玛)声称“宝剑章”废除或者替代了《古兰经》中更早的、将吉哈德限制为自卫战的
章节。不过实际上,“禁月逝去的时候,你们在哪里发现以物配主者,就在那里杀戮他
们”这一节经文被孤立地引用时,其完整的含义和意旨就丢失或者被扭曲了。因为其后
紧跟的经文对此进行了限定:“如果他们悔过自新,谨守拜功,完纳天课,你们就放走
他们。真主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古兰经》9:5)同样的事实也存在于另一
节常被引用的经文中:“当抵抗不信真主和末日,不遵真主及其使者的戒律,不奉真教
的人,即曾受天经的人,你们要与他们战斗”,这节经文经常被引用,其后的“直到他
们依照自己的能力,规规矩矩地交纳丁税”(《古兰经》9:29)却被漏掉。
今天吉哈德仍然有多重含义。它被用来描述为了美好的、有道德的生活,为了履行
家庭责任,为了净化邻里关系、与毒品斗争或是致力于社会正义的个人的奋斗。吉哈德
也被用于解放战争、抵抗运动和恐怖活动。宗教极端组织在1981年暗杀了埃及总统安瓦
尔·萨达特(AnwarSadat);在以色列、巴勒斯坦、伊拉克和阿富汗以自杀式炸弹杀害
无辜民众;制造了“9·11”袭击事件;其后还持续不断地在穆斯林国家和欧洲进行其
他全球恐怖主义活动。许多主流的穆斯林教法学家已经宣布,极端分子所鼓吹的“反对
异教徒的吉哈德”是对《古兰经》的误读,他们也指出,一些经文中教导说如果全能的
真主意欲,他必然能够消除不信仰。因此,无须任何穆斯林为了真主使用武力来消除不
信仰。
假若真主意欲,他们必不以物配主。我没有以你为他们的保护者,你也绝不是他们
的监护者。(《古兰经》6:107)
我全知他们所说的谰言,你不能强制他们,故你应当以《古兰经》教诲畏惧我的警
告的人们。(《古兰经》50:45)
如果他们的拒绝使你难堪,那末,如果你能找着一条入地的隧道,或一架登天的梯
子,从而昭示他们一种迹象,(你就这样做吧)假若真主意欲,他必将他们集合在正道
上,故你绝不要做无知的人。(《古兰经》6:35)
《古兰经》指出自足的真主无须使用武力,因而也禁止使用武力来赢得皈依者:
他的知觉,包罗天地。天地的维持,不能使他疲倦。他确是至尊的,确是至大的。
对于宗教,绝无强迫。(《古兰经》2:255-256)
2001年盖洛普的民意调查捕捉到了吉哈德的多重含义。调查中,9个以穆斯林人口
为主体的国家10004名成年人都被问到一个可自由回答的问题:“请用一个词(或者最
少的词)告诉我你对‘吉哈德’的理解。”
在调查的四个阿拉伯国家(黎巴嫩、科威特、约旦和摩洛哥)中,对吉哈德最多的
描述是“对真主的义务”、“神圣的义务”或“敬拜真主”,没有一个词提及战争。穆
斯林个人的定义还包括:
·“投身辛苦的工作”和“实现人生目标”。
·“为一个高尚的目标奋斗”。
·“推进和平、和谐、合作和互助”。
·“按照伊斯兰教的原则生活”。
在一则广为人知的圣训中,吉哈德非暴力的和暴力的两个主要含义形成了对照。这
则圣训记述道,当先知穆罕默德从战场归来时对身边的人说:“我们从小吉哈德(战争
)回到了大吉哈德。”大吉哈德是与自负、自私、贪婪和邪恶进行斗争,这是更艰难和
更重要的斗争。不过,非常有必要强调的是,对穆斯林来说,无论吉哈德意味着灵魂的
战斗还是刀剑的战斗,都应该是正义和道德的战斗。吉哈德一词只有积极的正面的内涵

“我们只为爱戴真主而赈济你们,我们不希望你们的报酬和感谢。” (古兰经:76:9)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带露折花 带露折花 当前离线 威望28143 点经验254402 点金钱2425923 ¥魅力206787
金币98183 点券1501 ¥在线时间2832 小时最后登录2011-7-25主题2892帖子17700精
华224积分2729284注册时间2007-7-17阅读权限255UID2. IP卡 狗仔卡
管理员
最后登录2011-7-25在线时间2832 小时威望28143 点注册时间2007-7-17积分2729284帖
子17700主题2892精华224UID2.串个门加好友打招呼发消息. 4#
发表于 2010-8-9 11:36:05 |只看该作者 宗教与自杀式恐怖主义
自20世纪80年代,穆斯林武装组织和斯里兰卡泰米尔猛虎组织把自杀式炸弹袭击作
为抵抗运动的最主要战略武器以来,它就成为恐怖主义中最有争议、传播最为迅速的方
式。人们通常认为,宗教原教旨主义者或宗教狂热分子受到圣战精神和殉教者可进天国
的允诺的激发,去实施自杀式爆炸。恐怖主义者是在利用宗教招募自愿者,但宗教是否
就是恐怖主义的关键推动力?
对1980-2004年间全球每一起自杀式袭击所做的研究揭示出,外来占领几乎是每一
起袭击事件的诱因。在《拼死去赢:自杀式恐怖主义的逻辑》一书中,作者罗伯特o派
普(RobertPape)写道:
关键的事实是,绝大多数的自杀式恐怖袭击与其说是受宗教的驱使,不如说为了达
到明确的战略目标,那就是迫使现代民主制度从他们视之为祖国的土地上撤回自己的军
事力量。从黎巴嫩到斯里兰卡、车臣、克什米尔,一直到西岸,每一次重大的自杀式恐
怖活动(超过所有恐怖事件的95%)都有自己的中心目标,即迫使一个民主国家回撤。
不过,在对真实的或是被认为的占领和不公正进行矫正之时,宗教性组织和世俗组
织一样,都常常把自己的恐怖行动放置于一个强大的宗教背景之中。
在对真正的或是被认为的占领和不公正进行矫正之时,宗教性组织和世俗组织一样
,都常常把自己的恐怖行动放置于一个强大的宗教背景之中。
泰米尔猛虎组织是一个带有马克思列宁主义色彩的组织,它的主要战术就是自杀式
炸弹。它与斯里兰卡的僧伽罗佛教徒(SinhaleseBuddhist)进行斗争争取独立时,就
诉诸泰米尔印度教的认同。哈马斯最早产生于针对以色列占领的抵抗活动,但是宗教一
直被用来证明其恐怖行动的合法性。即便与哈马斯相似的巴勒斯坦世俗武装阿克萨烈士
旅,也用宗教来证明其自杀式炸弹的正当性。它选用“阿克萨”(耶路撒冷的一个大清
真寺和宗教场所)作为自己的名称,称自己的袭击活动为“吉哈德”,说死去的袭击者
是“圣战者”或是烈士。一些恐怖主义者,比如“9o11”中的劫机者,并不特别严格遵
守教规(他们随意喝酒,等等),但是当他们面对死亡时,都转向了宗教(背诵经文、
礼拜)。
黎巴嫩、马德里和伊拉克为说明过去20多年自杀式炸弹袭击的战略、战术和目标提供
了很好的例证。尽管据说自杀式袭击起始于巴以冲突中的哈马斯,但实际上,它最早出
现在穆斯林世界,是在黎巴嫩。杀伤力最大的袭击发生在1983年,真主党袭击了位于贝
鲁特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营地,造成241位美国士兵死亡。真主党的自杀式袭击者们宗教
背景不尽相同,这说明抵抗运动成员并不一定必然是受到宗教的鼓动。在20世纪80年代
黎巴嫩的恐怖袭击中,袭击者中只有8个穆斯林原教旨主义者,还有3人是基督徒,另外
27人是共产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
1989年《塔伊夫协定》的签订,标志着黎巴嫩内战的结束。此后,政治环境发生了
变化,真主党成为选举政治中的一个参与者。尽管作为一个政党,真主党在黎巴嫩议会
占有一定席位,但是它拒绝在南黎巴嫩放下武器,继续同以色列的占领斗争。许多黎巴
嫩人、特别是武装伊斯兰主义者普遍认为,2000年以色列从黎巴嫩南部撤军说明了使用
暴力和自杀式炸弹战术的正确性。
与黎巴嫩和其他许多国家发生的袭击事件不同,2004年马德里爆炸案是由与基地组
织有联系的一个组织实施的,他们不是为了反对在西班牙的占领,而是想在选举之前让
西班牙人陷入恐慌,以便击败在台上的、支持入侵和占领伊拉克的西班牙首相(这一策
略显然成功了,新政府在掌权之后很快从伊拉克撤军)。相似的是,根据派普的研究,
从1995年到2004年前期,基地组织三分之二的自杀式恐怖袭击者都来自1990年以来美国
驻扎重兵的国家。
在美国带头的入侵和占领之前,自杀式恐怖主义在伊拉克少为人知。不过,随后逊
尼派和什叶派武装争权夺利的派别冲突,及结束美国的占领,都广泛使用了这一战术。
派普写道:
在我们入侵前,伊拉克历史上从未发生过自杀式恐怖袭击。从来没有。自从我们入
侵之后,自杀式恐怖主义急速增加,2003年发生20起,2004年发生48起,2005年仅头五
个月就发生了超过50起。自美国在伊拉克驻扎150000人战斗部队后的每年,自杀式恐怖
主义都在成倍增加。
如果说自杀式恐怖主义并不仅仅是受盲目的宗教、种族或是文化仇恨所驱使,而是
由感觉到的和真实的不公正引发,那么“为什么他们恨我们”这个一直存在的问题,其
答案到底是什么?
“我们只为爱戴真主而赈济你们,我们不希望你们的报酬和感谢。” (古兰经:76:9)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带露折花 带露折花 当前离线 威望28143 点经验254402 点金钱2425923 ¥魅力206787
金币98183 点券1501 ¥在线时间2832 小时最后登录2011-7-25主题2892帖子17700精
华224积分2729284注册时间2007-7-17阅读权限255UID2. IP卡 狗仔卡
管理员
最后登录2011-7-25在线时间2832 小时威望28143 点注册时间2007-7-17积分2729284帖
子17700主题2892精华224UID2.串个门加好友打招呼发消息. 5#
发表于 2010-8-9 11:36:20 |只看该作者 他们如何看待美国
在《国际先驱论坛》评论版的一篇文章中,卡内基学者法沃斯o戈尔戈斯(
FawasGerges)描述了他与一位人权倡导者、埃及人哈齐姆o萨勒姆(HazemSalem)在开
罗的对话。这位活动家二十多岁,他告诉戈尔戈斯说:“看看美国人都在伊拉克干了些
什么。美国把民主当面具,它殖民穆斯林,偷走我们的石油。”
当戈尔戈斯提醒他布什总统赞成在阿拉伯世界推进民主时,萨勒姆反驳说:“不,
他是在推进混乱和内战。”
尽管传播民主一直是美国的既定目标,但是穆斯林人口占多数或是有可观的穆斯林
人口的国家,大都、实际上全部认为美国没把在该地区建立民主体制当回事儿,几乎无
一例外:
·认为美国认真对待建立民主体制的比例,在埃及和约旦仅有24%,在土耳其仅
有16%。
·认为美国确实是想建立民主制的最大比例人群是在黎巴嫩(54%)、塞拉利昂
(68%)和阿富汗(53%)。
政治激进派对世界事务持怀疑和悲观态度。一般来说,政治激进派大多对美国及其
推行民主的做法持怀疑态度:大概有一半(52%)的温和派说他们不认为美国在该地区
积极推行民主,而持这一态度的政治激进派几乎是三分之二(72%)。
正如在先前民主例外论的讨论中提到的一样,许多穆斯林指责美国和西方在阿拉伯
/穆斯林世界推进民主和人权方面普遍持双重标准。尼日利亚乔斯(Jos)的一位政治家
兼社团领袖萨利赫o巴耶里(SalehBayeri)说:“不论以色列什么时候打击巴勒斯坦人
,国际社会和美国都视而不见或一言不发。一旦巴勒斯坦发起反击,美国、英国和以色
列的其他朋友都会谴责这是恐怖袭击。这就是问题所在。这显示出西方在对待穆斯林时
持有偏见。”
开罗美国大学女子学院是该地区顶尖的西方教育机构,该校的一名学生在与戈尔戈
斯的一场谈话中说:“美国已经全权委托以色列来进攻巴勒斯坦和黎巴嫩。反恐战争是
一场针对穆斯林的、可以随意定义的战争。”
对政治激进派来说,他们恐惧美国的控制与主宰,又缺乏自决权,这些都强化了他
们的无力感。
近三分之二的政治激进派(63%)认为,美国不会允许该地区的人民“脱离美国的
直接影响,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政治未来”,48%的温和派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对政
治激进派来说,他们恐惧美国的控制与主宰,又缺乏自决权,这些都强化了他们的无力
感。因此,这样一种信念在政治激进派中间发展起来,即他们必须奉献自我,以改变这
种无法维持下去的局面。
最常与美国联系在一起的特性是:残酷(68%)、科学技术先进(68%)、富有侵略
性(66%)、自以为是(65%)和道德腐化(64%)。
当我们在10个以穆斯林为主的国家中问及受访者如何看待其他一些国家时,最常与
美国联系在一起的特性是:残酷(68%)、科学技术先进(68%)、富有侵略性(66%)
、自以为是(65%)和道德腐化(64%)。
【外文书名】 WHO SPEAKS FOR ISLAM ?----WHAT A BILLION MUSLIMS REALLY THINK
【作  者】 [美]约翰·L.埃斯波西托;达丽亚·莫格海德 著
【外文作者】 John L. Esposito、Dalia Mogahed
【译  者】 晏琼英、王宇洁、李维建
【书  号】 978-7-5004-8792-0
【分 类 号】 B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特约编辑】 李登贵 等
【责任编辑】 陈彪
【出版年份】 2010
【出版月份】 6
【版  次】 1
【印  次】 1
【开  本】 大1/32开
【字  数】 190千字
【印  张】 9.75
【页  数】 295
【装  帧】 平装
【定  价】 ¥25.00
全书选载完毕,更多精彩,请见原书。呼吁读者购买正版图书。
“我们只为爱戴真主而赈济你们,我们不希望你们的报酬和感谢。” (古兰经:76:9)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带露折花 带露折花 当前离线 威望28143 点经验254402 点金钱2425923 ¥魅力206787
金币98183 点券1501 ¥在线时间2832 小时最后登录2011-7-25主题2892帖子17700精
华224积分2729284注册时间2007-7-17阅读权限255UID2. IP卡 狗仔卡
管理员
最后登录2011-7-25在线时间2832 小时威望28143 点注册时间2007-7-17积分2729284帖
子17700主题2892精华224UID2.串个门加好友打招呼发消息. 6#
发表于 2010-8-9 11:36:35 |只看该作者
附:海默:评读《谁为伊斯兰讲话?》
(文章原标题:到“沉默的大多数”中找答案——《谁为伊斯兰讲话?》评读)
当今时代的人们,无论何种肤色,无论主动被动,总会获取和存储一些伊斯兰和穆
斯林的信息。然而他或她也许很少注意到这些信息能否代表穆斯林大众,是否客观真实。
“9·11”事件之后,穆斯林装束的恐怖分子身影在频频在媒体上露面,利用宗教
为其暴力和恐怖行动辩护的声音并不新鲜。而一些恐怖主义研究专家和政治评论家则对
伊斯兰经典内容断章取义,甚至有意曲解,散发伊斯兰应该为全球恐怖主义负责的言论
。许多不明真相的人长期耳濡目染这种貌似对立实则一致的信息,以为“专家”口中所
言就是真正的“伊斯兰”,极少数极端分子所为就是这个宗教的信众所行,以至于有意
无意地成为“伊斯兰威胁论”的土壤,“伊斯兰恐惧症”的患者。在一些国家、地区尤
其在西方,对伊斯兰和穆斯林的歧视情绪仍有市场。
难道伊斯兰教果真倡导极端和恐怖?难道穆斯林果真都是潜在的好战暴徒?
摆在面前的这本《谁为伊斯兰讲话——十几亿穆斯林的真实想法》提醒我们:“在
这个问题上,诸多声音中缺失了至关重要的一环——普通穆斯林的真实想法。这对西方
和穆斯林社会——事实上是对整个世界的未来——都是危险的,现在到了在争论中倾听
民众的声音的时候了。”[1]
埃斯波西托先生是《谁为伊斯兰讲话——十几亿穆斯林的真实想法》的作者之一,
中国读者应该对他不陌生。作为美国著名的伊斯兰学者和中东问题专家,埃斯波西托曾
任美国圣十字学院中东研究教授和国际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国务院中东与伊斯兰事务顾
问,现任乔治敦大学教授、穆斯林—基督徒理解中心主任。1999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推出了他的《伊斯兰威胁——神话化还是现实》中文版。10年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这部《谁为伊斯兰讲话——十几亿穆斯林的真实想法》,由他和达丽亚·莫洛海
德女士合著。两书虽然主题相同,堪称姊妹篇,但前者从历史的视角考察侧重于理论上
评述,后者则以立足现实,对确凿的事实予以分析,立足点和阐述方式明显不同。
这本书是在我国知名的伊斯兰学者指导下,由一位长期生活在穆斯林聚居区的汉族
年轻女学者牵头翻译。虽然内容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味道很浓,但由于行文流畅,遣词准
确,即便是对伊斯兰教和穆斯林比较陌生的读者,阅读时也不会有生涩之感。
虔诚信仰受赞赏
在穆斯林世界,伊斯兰信仰是个人和社会生活的核心。“对穆斯林来说,伊斯兰教
不是外界观察者可能认为的:仅仅是进行裁决和惩罚的限制性框架。对很多穆斯林来说
,它是一个灵性的精神地图,提供意义、指导、目的和希望。”“很多穆斯林视宗教为
身份认同最显著的标示,它是意义和指导、慰籍和团结的源泉,是进步的关键。”“在
许多国家大多数穆斯林(有些达到90%)认为宗教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相
当数量的人把‘拥有丰富的宗教/精神生活’作为生活一个基本的不可或缺的方面。当
问到他们对伊斯兰世界最赞赏的是什么,在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和印度尼西亚这样有巨
大差异性的不同国家,大多数人居第一位的回答都是‘人们对伊斯兰教的虔诚’。”[2]
穆斯林对待信仰的这种态度,在今天的西方人看来,是“落后”甚至是愚昧的表现
。例如,盖洛普的《2006今日美国》调查显示,54%的美国人认为穆斯林的宗教信仰过
于极端。[3]这并不奇怪,因为在当代西方,宗教信仰仅仅成为一种点缀。88%的法国人
都口头承认信仰罗马天主教﹐但经常在星期日进教堂礼拜的人不足5%,60%的信徒说“
从来没有进过教堂”。在英国只有28%的受访者认为宗教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百年来,人们一直认为美国与欧洲相比历来有更为强势的基督教信仰,但是2007年的
民意调查发现,美国的基督教也同欧洲一样走向衰败。美国宗教信仰特征调查委员会对
5.1万名美国居民进行抽样调查,与15年前的同样调查数据相比,出现明显变化。自称
“没有任何信仰”的人占14%,35岁以下的年青人,有23%的男子和18%的女子承认与任
何宗教团体没有来往,天主教信徒中有43%的调查对象说不参与任何教会活动。[4]
“许多评论家指责说伊斯兰教是一个好战或暴力的宗教,全球恐怖主义要归咎于伊
斯兰教,恐怖主义者是些特别虔诚的家伙。”然而,事实告诉我们,伊斯兰是倡导仁爱
、中正、和平的宗教,绝大多数穆斯林是远离残忍、极端、恐怖行为的。因为虔诚的伊
斯兰信仰带给穆斯林的,是宁静的心灵、良好的品德和充满了爱的生活。“‘万物非主
,唯有真主’意味着只有真主值得‘崇拜’——而不是金钱、野心或自我,这一信仰渗
透到穆斯林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礼拜到如何对待邻居和从事商业活动。”“穆斯林将先
知穆罕默德视为人类生活的完美榜样。”通过被称为伊斯兰教支柱的五项宗教功课将理
论化为实践。[5]
“很多西方人可能对穆斯林礼拜的次数感到吃惊。”但在穆斯林心目中,这是“灵
魂的五次小小的进餐”,“这让他们感到更接近真主”,何况在今世,也给他们带来了
直接的利益:“在7个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国家,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礼拜极大地帮
助他们克服个人的焦虑。”[6]
对于放任欲望的“现代人”,少吃一餐饭,都是难以忍受的,每年30天昼间不吃不
喝,还要放弃性行为,禁止任何罪恶,这无疑是不可思议的怪现象。然而对于虔敬的穆
斯林,这段“约束身体和进行精神反思的时间”,是来自于真主的“定制”,是永恒后
世远离火狱的“盾牌”。犹如伊斯兰学者所指出:“伊斯兰教制定斋戒的主要目的就是
为了让人们敬畏真主,体验饥渴,怜悯疾苦,与穷人同甘共苦,以开启埋藏在灵魂深处
的恻隐心和爱心。所以斋戒不仅是一项虔诚的宗教功课,也是一项伟大的爱心活动和博
大精深的灵魂教育工程。”[7]
在惟利是图、尔虞我诈的大环境中,伊斯兰的天课制度往往不被理解,甚至饱受非
议。但是,虔敬的穆斯林坚信,真主创造的物质财富,不是仅仅为了满足某一部分人的
欲望,而是为着全人类的幸福。富人的财产中,“有乞丐和贫民的权利。”(51:19)
因此,他们自愿拿出一年流动资产的2.5%,奉献给穷人、患病者和遭遇困难的人。“这
并不被看成是自愿行为或者是一种施舍,而是被视为分享来自真主的财富。伊斯兰教非
常强调社会责任。”[8]
穆斯林积蓄财产,一生中去麦加圣地朝觐一次,也被视为信仰极端的标志。可是,
在虔诚的穆斯林看来,朝觐是提升道德,净化灵魂的重要举措。“每年超过200万的信
仰者从世界各地来到这个先知穆罕默德降生和首次获得真主启示的地方。男性和女性换
上象征纯洁、团结和平等的戒衣,共同参与到再现重要宗教事件的仪式当中。那里没有
隔离。朝觐过的穆斯林描述了200万朝觐者一起赞颂真主的不可思议的体验,人人平等
,进入神圣的场所,与超越他们自身的存在相联系。”[9]
时时投身吉哈德
在西方世界,“没有一个词像吉哈德(jihad)这个词一样,被到处使用并滥用,
成为以伊斯兰教之名实施的暴力和恐怖行动的普遍象征符号。”“将吉哈德与恐怖主义
互换,不仅是不准确的,而且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与西方评论家
们一成不变地引用这一词语时的单一理解相比,全球穆斯林对于吉哈德这一概念的认识
有相当大的差别。”[10]
在原本的意义上,穆斯林时时刻刻都在吉哈德——为真主之道而奋斗,主要是同自
负、自私、贪婪和邪恶作斗争。“吉哈德在《古兰经》中任何一处都和‘圣战’(holy
war)没什么关联,更不等同于‘圣战’。”“在调查的四个阿拉伯国家(黎巴嫩,科
威特,约旦和摩洛哥)中,对吉哈德最多的描述是‘对真主的义务’,‘神圣的义务’
或‘敬拜真主’,没有一个词提及战争。”[11]
虽然《古兰经》允许穆斯林开展防御性的战斗,但同时“强调应该把和平而不是暴
力和战争作为准则。允许与敌人作战被纳入对和平的强烈要求这一框架之内:‘如果他
们倾向和平,你也应当倾向和平,应当信赖真主。’(8:61)以及:‘如果他们退避
你们,而不进攻你们,并且投降你们,那末,真主绝不许你们进攻他们。’(4:90)
。从最早的时候开始,伊斯兰教就严格禁止杀害非战斗人员以及妇女、孩子、僧人和拉
比,除非参与了战斗,否则他们是被豁免的。”[12]
在当代穆斯林社会,吉哈德含义广泛,“它被用来描述为了美好的有道德的生活、
为了履行家庭责任、为了净化邻里关系、与毒品斗争或是致力于社会正义的个人的奋斗
。”当然,吉哈德也被用于号召解放战争、抵抗运动甚至从事恐怖活动。“不过,非常
有必要强调的是,对穆斯林来说,无论吉哈德意味着灵魂的战斗还是刀剑的战斗,都应
该是正义和道德的战斗。吉哈德一词只有积极的正面的内涵。这就是说号召恐怖主义的
吉哈德本身不仅要冒开罪许多穆斯林的风险,而且无意中也许会让极端分子失去他们以
死相求的道德优越感。”[13]
“在全球最大的以穆斯林人口为主体的国家印度尼西亚,许多谴责恐怖主义的人都
以人道主义或是宗教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比如,一位妇女说‘杀一个人和杀整个世
界的罪过一样’,这是将《古兰经》第5章32节换了个说法。”更多人的则引述“这不
符合真主的法度”、“真主不喜欢谋杀者”等宗教原则作为理由。“而那些认为9·11
事件是正当的人却是以“政治上的不满”而非宗教的理由来支持自己的答案。”
如果说穆斯林世界确有极端派、激进派,那么这些人在庞大的穆斯林总人口中只占
极小的比例。盖洛普在构成全球穆斯林人口的80%的10个穆斯林国家的民意调查表明,
认为“9·11”恐怖袭击正当的,仅占总人口的7%,而这7%之中,仅有13%的人认为对敌
国平民发动攻击是“完全正当”的。
唯有穆斯林群体中有同情恐怖分子的人吗?“问题的答案是‘不’——极端主义的
观点并不为穆斯林所独占,事实上,毫不含糊地对袭击平民进行谴责的穆斯林,其平均
比例与美国公众更加接近。”“近来的一项研究显示,只有46%的美国人认为‘有意针
对平民的炸弹和其他袭击’‘无论如何是不正当的’,而24%的美国人认为这些袭击‘
常常或有时是有理由的。’”“6%的美国公众认为以平民为目标的恐怖袭击‘完全是正
当的’”。[14]
同持其他信仰的各种肤色人们一样,多数穆斯林十分憎恨极端和恐怖。“相似的是
,在问及最不喜欢自己所在社会的什么时,穆斯林最为关切的就包括极端主义和恐怖主
义。如果我们回想到穆斯林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首要的受害人一直是穆斯林时,我们就
不会对这一回答感到惊异。‘恐怖极端分子’并没有受到称颂,而是为穆斯林占多数的
国家的民众们所拒斥,恰如美国的民众所做的一样。”[15]
“也许还有不少人要追问:如果穆斯林真正拒绝暴力,为何穆斯林世界还是暴力泛
滥?这些结果所显示出的是,恐怖活动如同任何其他暴力犯罪一样,是一种’外团体’
(out group)的行动。正如美国各个城市暴力犯罪事件的持续发生并不意味这是美国
人所默许的一样,持续的恐怖暴力并不是穆斯林宽容暴力的证据。大量的统计数据显示
出了这一点。”[16]
沙里亚涵盖民主
盖洛普的民意调查表明,大多数穆斯林国家的绝大多数人希望沙里亚至少是“立法
的一个源泉”。 [17]
“沙里亚字面的意思是‘通向水源的道路’,但用在宗教的背景下,其义为‘通向
真主的道路’,象征对精神和社会提供指导的道路。沙里亚是穆斯林个人和公共生活的
道德指南。”[18]
“在西方,沙里亚普遍被认为是严酷原始的律法,但是对很多穆斯林来说,它意味
着完全不同的东西。”[19]
苏丹前外交官阿卜杜瓦哈布·阿凡提指出,伊斯兰教对一神信仰及真主绝对权力的
强调要求有一个民主制度:“一人独揽大权与一切权力属于真主是相矛盾的,因为所有
的人在真主面前一律平等……盲目服从某一个人的统治与伊斯兰教相悖。”[20]
伊朗前总统哈塔米在2001年的一个电视讲话中说到“今天,世界民主遭遇巨大的真
空之苦,那是精神的真空”,而伊斯兰教能提供一个民主和精神性相结合的框架,以及
宗教的政府。[21]
《半岛》杂志发表文章认为沙里亚原则可以限制统治者的权力:“在穆斯林人口占
大多数的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实施沙里亚法是符合逻辑的,这是穆斯林摆脱一些阿拉伯
统治者专政和压迫的唯一途径。那些统治者惯于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国家之上。”[22]
尼日利亚70%的穆斯林强烈支持将沙里亚作为立法源泉之一,他们坚信沙里亚能够
消除愚昧和不公正现象。2003年沙里亚上诉法院推翻了一起石刑案,五个法官中的四个
认为最初的判决背离了伊斯兰法原则。[23]
土耳其穆斯林把大量的选票给了繁荣正义党,因为这个政党主张以严格的伊斯兰法
取代国家的世俗政策,而“伊斯兰法能扫除腐败,这似乎是我们问题的唯一解决之道。
”[24]
即便是在美军控制的伊拉克,什叶派领袖们也呼吁伊斯兰民主,其中包括将沙里亚
作为伊拉克新宪法的法律基础,巴士拉城超过千名的妇女集会支持沙里亚。,2005年初
伊拉克国民大会90名女性代表之一耶纳拉·乌贝蒂(Jenan al-Ubaedy),向《基督教
箴言报》表示她支持实施沙里亚。[25]
实际上,在许多穆斯林国家,毫无疑问,沙里亚就是国家法律的准则,是穆斯林民
众权益的根本保障。
“虽然沙里亚通常被描述为一种严酷和压迫性的法律制度,穆斯林妇女对此的看法
却微妙得多,她们认为沙里亚与她们对赋权的期望是一致的。”“比如,‘伊斯兰姐妹
’(Sisters in Islam),一个以马来西亚为基地的保护妇女权利的非政府组织,游说
马拉西亚政府对多妻制婚姻采取严厉措施。这个组织援引《古兰经》经文和先知圣训,
呼吁妇女有权利在婚姻文件中列出多妻制的条件。如果一个丈夫决意娶第二个妻子,那
么法律就应该要求他必须和第一个妻子离婚并支付她当初的嫁妆以及赡养费。”[26]
“从盖洛普民意调查受访者那里得到的结果显示,对民主自由和妇女权利的支持在
穆斯林世界非常普遍。伊斯兰教传统中有相当多的原则支持这些自由。”“伊斯兰教还
有另外一些概念,能够为穆斯林版本的民主提供合法的论证,包括:在推选或选举统治
者时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协商’(shura)原则。这个原则和作为伊斯兰教法源泉之一
的社团‘公议’(ijma)一起,作为反映社团集体决断的一种方式,被用来支持现代议
会和国民大会制度。”[27]
埃斯波西托先生和他的合作者在综合分析后提供的结论是:“虽然穆斯林国家普遍
缺少民主,但是许多穆斯林重视相当多的民主制原则。普遍而言,穆斯林认为民主制价
值观和宗教原则之间不存在矛盾。总之,穆斯林既不希望神权统治也不喜欢世俗民主,
他们情愿选择第三种模式,即宗教原则和民主价值观共存。”
实行或者恢复沙里亚,是不是等同于神权统治,是不是意味着愚昧和后退,只要听
听穆斯林大众的心声,答案就十分清楚了。
要权利更要尊严
埃斯波西托先生将“妇女们想要什么?”单列一章,既说明西方人对穆斯林妇女问
题的误会或曲解比较严重,也说明了作者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近几年,美国精神病专家苏尔坦所谓压制妇女的声明,连同媒体上大肆渲染的巴基
斯坦一些乡村“为荣誉杀人”、 索马里少数地方实施女性割礼的新闻,将西方世界“
穆斯林妇女受到压迫这一认知广为流传,这也成为人们支持入侵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论据
之一。安全和自由——即摆脱恐怖组织及其支持者、传播民主和自由——与妇女权利一
样,是解放必不可少的核心目标。”当着人们奇怪为何鲜有所闻穆斯林女性自己要求摆
脱“宗教桎梏”的讯息时,西方人振振有辞地说,那是因为:“这一压迫如此严重,以
致于穆斯林社会中的妇女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享有权利。”[28]
事实是怎样的呢:
“与沉默的顺从这一广为流传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盖洛普在穆斯林人口占多
数或是有一定数量穆斯林的国家对妇女的调查发现,妇女并没有被规约去接受二等公民
的地位。实质上,我们所调查的每个国家的大多数妇女都认为妇女应该享有和男性同样
的法律权利,在选举时不受家庭成员的影响,承担任何她们称职的工作,甚至是在政府
高层服务。”[29]
“萨勒赫……是伊斯兰教逊尼派最负盛名的学术和权威机构、艾资哈尔大学的伊斯
兰教法学家和教授。……她写作了七本以上的关于伊斯兰教的著作,和至少四本深度研
究的作品。她常常出现在泛阿拉伯的电视节目当中,直率敢言,宣讲伊斯兰教。她所传
递的信息非常清晰:‘伊斯兰教是朴素的,它对妇女非常尊重。’”[30]
“黎法特……是一位工程学教授,教授的学生里既有男、又有女。‘我们这一代妇
女处在埃及新时代的前沿’,谈及20世纪5、60年代妇女上大学的浪潮迭起之时。她说
,‘现在这在埃及根本毋庸提及,大学里到处是女性,有时比男性还多,她们非常优秀
。’”[31]
“这些例子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各国自己报告的代表性数据显示了受过中学以上教
育的女性人口比例,伊朗是52%,埃及是34%,沙特是32%,黎巴嫩是37%。在阿拉伯联合
酋长国和伊朗,大学里的多数学生是女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5年的《性别
与发展报告》,在约旦、阿尔及利亚、黎巴嫩、科威特、利比亚、阿联酋、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和孟加拉,2001到2002年,中学里女生和男生的注册比率是100%甚至更高。
土耳其是个坚定的世俗主义国家,西方常认为它在性别平等方面要领先于邻国,但是它
的女生和男生入学比例只有73%,印度是74%。这些国家里的性别差距要比沙特更大。根
据联合国的报告,沙特的中学女生和男生注册比率号称是89%。”[32]
当然,在另外一些穆斯林国家也有令人遗憾的现象。“比如在也门,妇女的识字率
只有28%,而男性是70%;在巴基斯坦,女性识字率是28%,男性是53%。[33]
不过,这些令人遗憾的发现并不是伊斯兰国家所独有。它们也不能代表整个穆斯林
世界;伊朗和沙特妇女的识字率是70%,约旦和马来西亚则高达85%。更需要说明的是,
即便是在饱受战乱之苦、世界都认为在教育和就业方面受到宗教警察严厉限制的阿富汗
等国,穆斯林妇女并不愿意仿效西方女人。
“在盖洛普调查数据中,与穆斯林妇女对待西方的态度有关的数据相当复杂。大多
数妇女喜欢西方,但是她们并不渴望变得更像西方妇女那样。她们赞同性别平等,但是
她们或许希望以自己的方式、在自己的文化背景之中得到它。”[34]
“从一位受过中学教育的22岁摩洛哥农村妇女身上,我们找到了这一谜题的线索。
在问及她最欣赏西方的什么之后,我们又询问她最厌恶什么。她回答说‘我厌恶……男
性对妇女的不尊重”。男性、甚至比男性比例更高的妇女都说他们厌恶西方所谓的乱交
、色情和不文雅的装束。追根溯源,这些认识多来自于每天输入穆斯林国家的好莱坞影
像。年轻妇女衣不蔽体的形象非但没有激起穆斯林妇女模仿的热情,反倒让她们相信,
尽管西方妇女拥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但是她们缺乏文化上的地位。’”[35]
两位作者认为“当西方人依然时常把面纱当作穆斯林世界中妇女地位低下的象征时
,穆斯林则认为西方妇女缺乏端庄,这表明她们在西方文化中地位低下。这两种情况中
的假设都是一样的,即妇女遮盖或不遮盖自己都是为了取悦或顺从男人。比如,盖洛普
在马来西亚所访谈的一位妇女说她为西方妇女感到遗憾,因为她们不够自爱,觉得她们
必须屈服于男人的性欲望。”[36]
“在中东和亚洲的其他一些调查也显示出,埃及、约旦、巴基斯坦的绝大多数穆斯
林不相信西方社会尊重妇女。数据完全不支持西方一直流行的那种认识,即穆斯林妇女
迫不及待地要从自己的文化中解放出来、去采纳西方的方式。”[37]
穆斯林妇女要求平等,但是她们理解的平等是伊斯兰的平等。例如,“一些穆斯林
妇女认为,拥有‘相同’的法律权利并不总是意味着妇女可以得到平等和公正的对待,
因为男人和女人在家庭中的职责是不同的。用一位埃及妇女的话来说:‘给一个农夫和
一个木匠一人一把锤子让他们干活,他们确实得到了相同的对待,但是并不公平。’”
不了解伊斯兰教法的人可能对此难以理解。按照伊斯兰沙里亚大法,男性和妇女享
有不同的、“互补”的权利——这些权利并不必然对男人有利。穆斯林妇女对家庭不负
有经济上的义务。她有权把自己的收入和财产只置于自己名下,而不用充作“共有财产
”。不过,她及其子女对丈夫的财产和收入拥有法律权利。同时,男人还必须负担婚礼
、住房及其嫁妆的费用。一位妇女即使非常富有,也没有在经济上扶持他人、甚至是扶
持她本人的责任。对这一经济优势的互补性措施就是她享有的遗产是其兄弟的二分之一
。这一法律的根本原理就是:妇女可以工作,但是她绝不应有必须工作的义务。因此,
她最亲近的男性亲属要负责在经济上对她予以扶持。从理论上讲,她的经济责任为零,
而她的兄弟要在经济上为自己的家庭负责,还要负担其母亲以及其他未婚姐妹的生活,
并且还要把自己遗产的三分之一给姐妹,这对某些人看来似乎慷慨地有失公平。如果给
予妇女和男性“相同”的法律权利,很明显,穆斯林妇女在历史上享有的有利之处就会
被消失。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在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社会及其他社会,损毁女性生殖器
官、有时也被称作妇女割礼的做法,每年会侵害1亿到1亿4千万女性。根据联合国儿童
基金组织的统计,埃及、马里、几内亚和苏丹至少有90%的妇女行了割礼,而在伊拉克
、伊朗和沙特,几乎没有妇女行割礼。”2006年12月,埃及大穆夫提阿里·高玛(Ali
Gomaa)主持召开了一次高级别的穆斯林学者会议,著名的埃及学者优素福·格尔达维
(Yusuf al-Qaradawi)也参加了会议。会议一致同意,损毁女性生殖器官的做法与伊
斯兰教相抵触。致力于与损毁女性生殖器官的行为作斗争的人权组织领导者德国人鲁迪
格·奈伯格(Rudiger Nehberg)不论到哪儿,都说“只有伊斯兰教的力量可以终止这
一习俗”。 [38]
透视盖洛普调查结论,我们至少可以获得两点启示:穆斯林妇女最紧迫的问题,不
在性别之中,而是政治和经济发展。解决穆斯林妇女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只能在伊斯兰
框架内寻找。
相互理解才有解
无知或者信息贫乏,必然判断出偏差。西方人对穆斯林世界的偏见和误解,根源就
在于此。“……尽管(也许是因为)现在媒体上充斥着对穆斯林世界的大量报道,美国
人却自称他们对穆斯林观念的了解自2002年到2007年并没有发生变化。多数人(57℅)
认为他们对‘生活在穆斯林国家的居民’不了解或知之甚少。有趣的是,越是自称了解
穆斯林国家的美国人,他们对这些国家持正面的看法的可能性越大。在关于了解穆斯林
的问题上也出现相同的趋势:那些至少认识一位穆斯林的美国人,更有可能对穆斯林和
伊斯兰教持积极看法。”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政府官员与政治家们在国内和国际政治中
利用和滥用宗教,经常谈论一些连穆斯林都闻所未闻的东西。很少有人能把结论建立在
以数据为依据的分析之上……”[39]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穆斯林差不多就是阿拉伯人,而实际上今日世界大多数穆斯林
生活在亚洲和非洲,而不是阿拉伯世界,穆斯林中的阿拉伯人,充其量不过五分之一。
[40]
尽管凡是穆斯林都信仰伊斯兰,但是基本分为逊尼、什叶两大派,而且“不管是逊
尼派还是什叶派穆斯林,都有在宗教方面非常严格的,也有不那么严格的,有保守派,
原教旨主义,改革派,世俗主义,传统主流以及宗教极端主义之分”。“在土耳其、巴
基斯坦、孟加拉和印度尼西亚,妇女进入议会和内阁,并且可以成为政府首脑、但是在
另外一些穆斯林国家,妇女正在为选举权和就业而斗争。”[41]
“穆斯林世界多样性最显著的例子或许是在经济和政治发展方面。经济方面,石油
资源丰富、发展迅速的海湾国家,如卡塔尔、阿联酋和沙特,与马里和也门这样贫穷、
战乱的不发展国家是完全不同的。政治方面,伊朗、苏丹和阿富汗塔利班的伊斯兰政权
与更具世俗倾向的埃及、叙利亚、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亚政府也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土耳其、阿尔及利亚、约旦、埃及、科威特、也门、巴基斯坦和马来西亚,伊
斯兰行动主义者作为“另类精英”出现在主流社会当中。而在一些国家里,伊斯兰组织
的成员或前成员已经通过竞选进入议会和内阁,甚至成为首相或总统,比如在土耳其、
科威特、约旦、伊拉克、黎巴嫩、苏丹、伊朗、埃及、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
亚。在开罗、阿尔及尔、贝鲁特、棉兰老岛、西岸)和加沙地区,伊斯兰组织在贫民窟
和中低阶级街区提供社会服务,以及低廉而有效率的教育、法律以及医疗服务。
“而一直以来——并且与上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打着伊斯兰教旗号的武装组织将
穆斯林社会恐怖化;他们攻击纽约世贸大厦和华盛顿特区的五角大楼;在马德里和伦敦
实行爆炸。他们所反映的,是威胁着穆斯林世界和西方世界的一种极端主义思想。
“伊斯兰教丰富的多样性和温和的穆斯林主流被绝对少数的政治(或者意识形态)
极端分子屏蔽和模糊了。在一个只划分‘我们’和‘他们’的世界,伊斯兰教——而不
只是那些激进的穆斯林——被视为一种全球的威胁,同时那些相信文明冲突日益逼近的
人,不仅仅是本·拉登们,也包括我们中间的很多人。”[42]
“将恐怖主义看作疾病的症状,将伊斯兰教看作疾病的根源,这种观点虽然在某些
小圈子里很流行,但却是有缺陷的,是会带来危险反应的严重冒险。这种观点证实了激
进派的看法和忧虑,拉开了与温和的穆斯林多数派的距离,强化了‘全球反恐战争的确
是反对伊斯兰教的战争’这样的观念。不论是对激进派,还是对温和派,这一负面的态
度都是一种普遍的感受。”[43]
如果说普通民众的主观偏见仅仅导致个体的错误判断,那么政府的信息贫困、虚假
将会产生大面积的恶果。美国小布什政府发动的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同伊朗、叙
利亚的强硬政策,以及对以色列的赤裸裸偏袒带来的世界性灾难,就是明显的例证。当
然,尽管“被许多人视为美国与穆斯林世界部分地区之间的持续冲突明显加剧”,但“
穆斯林和西方国家的冲突并非不可避免”,因为“冲突的原因是政策而不是原则”。只
要“政策的制定者直接听到民众的声音,并且对这一冲突有准确的认识”,那么似乎已
经失控的局面依然可以得到控制。[44]这种自信,建立在下面的认识之上:
“对绝大多数穆斯林来说(他们也是温和派),伊斯兰教是他们身份和获取指导的
基本源泉,也是是心灵和心理安全的来源。主流穆斯林也是恐怖主义的主要受害者,他
们与西方人一样也关注极端主义、暴力与恐怖。他们甚至比西方人更坚定地认为,与极
端主义斗争,实现社会的现代化,乃自己的职责所在。尊重伊斯兰教将会鼓励温和的大
多数用虔诚的宗教信仰为武器,利用《古兰经》的原则反对恐怖主义,让恐怖主义者放
下武器。”[45]
学者应学点什么
用文体的标准看,《谁为伊斯兰讲话——十几亿穆斯林的真实想法》不过是一个调
查报告。但是,这个调查可不是一乡一城几天几月,而是时间长达七年,涉及35个国家
,凝结着数百名工作人员辛劳与智慧的宏大工程。
这个调查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一部分,是由美国盖洛
普全球研究所(Gallup Global Institute)创立和组织的。调查构想者曾经担心“在
那些以王室的绝对统治为惯例、受到严格控制的国家里”,实施这种民意调查是“不可
能的事”,但是由于这项工程“太重要了,不得不试”, [46]硬着头皮上了马。
盖洛普的调查分为电话问卷和面对面访谈两种方式,前者约为半小时,后者大约一
小时。在每个国家,至少有1000份完整的问卷。问卷翻译为各国主要语言。为了争取调
查对象的信任,在“坦率、不冒犯的背景中,以间接提问的措辞问及关于恐怖主义和西
方的问题,尽量安排同一信仰同一民族的调查工作人员。调查问卷的设计未带任何预设
,“研究人员谨慎地避免将流行观点确定为‘已知’”“提出vhud问题要尽量避免不经
意间舞蹈调查对象”。[47]
一路披荆斩棘,终于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调查有效率高达95%。不但发现了盖
洛普期望发现的重要数据,而且还从没有发现的东西中发现了同样重要的东西。“这些
数据所反映的是世界上大多数穆斯林的声音,对赢得头脑与心灵的战役和政策至关重要
。”[48]
作者之一的达丽亚·莫洛海德女士在书末致谢辞中说:“没有我们研究团队的巨大
努力,想倾听10亿穆斯林的真实声音是不可能的。”盖洛普的调查团队,集中了世界上
一流的科学家和方法学家,深入到了地球上最偏远的角落,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才
获得了涵盖面最广、内容最真实可靠的穆斯林心声。这种为科学研究奋斗,为真理奉献
的高尚精神,连同他们的调查研究成果,将会赢得所有读者的羡慕和赞叹。
虽然事实并不等于真理,可毕竟离真理最近。判断一个群体的整体属性和发展趋势
,以这个群体多数人的言行为基础,较之以极少数人的作为和他者的评论作凭据,终归
要距真理近得多。因此,我们对有关穆斯林问题的认识和判定,应该建立在这个群体大
多数人的真实想法之上。否则,很容易仅凭“少数异见者的偏颇行为和被扭曲变态的声
音”,“通过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视角观察伊斯兰教”,[49]不知不觉将形成严
重偏离事实的结论。
当着伊斯兰和穆斯林话题突然吃香之后,对伊斯兰教的神圣经典、先知穆罕默德乃
至各种肤色穆斯林的研究和批评成为一些人颇有兴趣的“专业”。按科学研究的逻辑,
批评者应该努力探究对象,尊重事实,坚持公正态度。令人费解的是,从西方到东方,
有那么一些专家、学者,不了解《古兰经》降示背景,不清楚圣训的针对问题,甚至连
陶黑迪、则卡提、吉哈德等基本概念都懵懵懂懂,就开始对伊斯兰基本原则横挑鼻子竖
挑眼,进而以罕见的“先见之明”从经典中寻找词语,推出所谓“伊斯兰恐怖”的“学
术创见”。这些人,在盖洛普调查团队那里,是不是应该学些基础性的东西?
------------------------------------------------------------------------
--------
[1]《谁为伊斯兰讲话?》“导论”。
[2]《谁为伊斯兰讲话?》“第一章:谁是穆斯林”。
[3]《谁为伊斯兰讲话?》“导论”。
[4]《欧美宗教伊斯兰一枝独秀》,http://www.norislam.com/html/53/n-3253.
html。
[5]《谁为伊斯兰讲话?》“第一章:谁是穆斯林”。
[6]《谁为伊斯兰讲话?》“第一章:谁是穆斯林”。
[7]潘世杰《伊斯兰教功修之一“斋戒”的意义》,http://www.norislam.com/
html/44/n-5544.html。
[8]《谁为伊斯兰讲话?》“第一章:谁是穆斯林”。
[9]《谁为伊斯兰讲话?》“第一章:谁是穆斯林”。
[10]《谁为伊斯兰讲话?》“第三章:激进主义者是怎样产生的?”
[11]《谁为伊斯兰讲话?》“第一章:谁是穆斯林”。
[12]《谁为伊斯兰讲话?》“第一章:谁是穆斯林”。
[13]《谁为伊斯兰讲话?》“第一章:谁是穆斯林”。
[14]《谁为伊斯兰讲话?》“第三章:激进主义者是怎样产生的?”
[15]《谁为伊斯兰讲话?》“第三章:激进主义者是怎样产生的?”
[16]《谁为伊斯兰讲话?》“第三章:激进主义者是怎样产生的?”
[17]《谁为伊斯兰讲话?》“第二章:民主还是神权政治?”
[18]《谁为伊斯兰讲话?》“第二章:民主还是神权政治?”
[19]《谁为伊斯兰讲话?》“第二章:民主还是神权政治?”
[20] 埃斯波西托“伊斯兰教和民主”(Islam and democracy),《人权》(
Humanities)。2007年9月14日。
[21]《谁为伊斯兰讲话?》“第二章:民主还是神权政治?”
[22]《谁为伊斯兰讲话?》“第二章:民主还是神权政治?”
[23]《谁为伊斯兰讲话?》“第二章:民主还是神权政治?”
[24]《谁为伊斯兰讲话?》“第二章:民主还是神权政治?”
[25]《谁为伊斯兰讲话?》“第二章:民主还是神权政治?”
[26]《谁为伊斯兰讲话?》“第二章:民主还是神权政治?”
[27]《谁为伊斯兰讲话?》“第二章:民主还是神权政治?”
[28]《谁为伊斯兰讲话?》“第四章:妇女们想要什么?”
[29]《谁为伊斯兰讲话?》“第四章:妇女们想要什么?”
[30]《谁为伊斯兰讲话?》“第四章:妇女们想要什么?”
[31]《谁为伊斯兰讲话?》“第四章:妇女们想要什么?”
[32]《谁为伊斯兰讲话?》“第四章:妇女们想要什么?”
[33]《谁为伊斯兰讲话?》“第四章:妇女们想要什么?”
[34]《谁为伊斯兰讲话?》“第四章:妇女们想要什么?”
[35]《谁为伊斯兰讲话?》“第四章:妇女们想要什么?”
[36]《谁为伊斯兰讲话?》“第四章:妇女们想要什么?”
[37]《谁为伊斯兰讲话?》“第四章:妇女们想要什么?”
[38]《谁为伊斯兰讲话?》“第四章:妇女们想要什么?”
[39]《谁为伊斯兰讲话?》“第五章:冲突或共存?”
[40]《谁为伊斯兰讲话?》“第一章:谁是穆斯林”。
[41]《谁为伊斯兰讲话?》“第一章:谁是穆斯林”。
[42]《谁为伊斯兰讲话?》“第一章:谁是穆斯林”。
[43]《谁为伊斯兰讲话?》“第五章:冲突或共存?”
[44]《谁为伊斯兰讲话?》“导论”。
[45]《谁为伊斯兰讲话?》“第五章:冲突或共存?”
[46]《谁为伊斯兰讲话?》“附录二:盖洛普全球民意调查的过程”。
[47]《谁为伊斯兰讲话?》“附录二:盖洛普全球民意调查的过程”。
[48]《谁为伊斯兰讲话?》“第五章:冲突或共存?”
[49]《伊斯兰威胁——神话化还是现实》“第二版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年6月版。
[文章来自共识网:http://new.21ccom.net/articles/read/article_2010071013038.html ]
“我们只为爱戴真主而赈济你们,我们不希望你们的报酬和感谢。” (古兰经:76:9)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带露折花 带露折花 当前离线 威望28143 点经验254402 点金钱2425923 ¥魅力206787
金币98183 点券1501 ¥在线时间2832 小时最后登录2011-7-25主题2892帖子17700精
华224积分2729284注册时间2007-7-17阅读权限255UID2. IP卡 狗仔卡
管理员
最后登录2011-7-25在线时间2832 小时威望28143 点注册时间2007-7-17积分2729284帖
子17700主题2892精华224UID2.串个门加好友打招呼发消息. 7#
发表于 2010-8-9 11:38:04 |只看该作者 沉默的另一面——读《谁为伊斯兰讲话》有感
一、缘起
90年代以来,冷战格局的瓦解和自由贸易的兴盛,造就了西方自由主义者所期望的美好
幻象。世界似乎由对立的各方分治走向西方文化主导、经济控制,人员、物资、信息互
通有无的全球化道路。然而,一个“偶发”的911事件,却从政治上改变了这种盲目的
乐观情绪。“911”作为一个标志,同89之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屹立不倒”,俄罗
斯民主化后的“顽固依旧”一样,在相当部分具有“传教精神”的西方人看来,是一种
对普世价值的反动,是对其“救世主热情”的不可理喻的屏障。
随着“911”的震惊世界,文明冲突论这种肤浅的谬论流布愈广,因为在当今绝大多数
人依旧以“自己和异己”这种文化和思想模式看待世界的时候,一个确定的、简明的、
符合“常识”的参照系更易于为民众所接受,在这种参照系下,无需对自己进行反思,
放弃对他人的理解,自恋丝毫未损,敌我已经分明。反讽是,所谓西方帝国主义的文化
霸权,不仅压制其他弱势群体的声音,更是塑造出唯一的认知模式。文明冲突论这一西
方部分人的狭隘认知,在非西方甚或他们的“敌人”那里,获得了甚至更高的认同。当
塔利班将矛头指向西方文明的时候,当世界各地穆斯林族群中形形色色拥有根本不同诉
求的对抗性组织以伊斯兰为旗号的时候,这种区分敌我的划分方式已然得到胜利。
然而生硬的理论划分与复杂的社会现实的矛盾,必然造成无数的思想混乱,谁是西方?
什么才是伊斯兰?数十亿人无法划分为两个或多个互相对立的集团而泯灭其内部的差异
,这也就产生了对这种对抗性格局的种种回应。
二、向谁言说
《谁为伊斯兰讲话:十几亿穆斯林的真实想法》一书导言中写道:“我们在一个似乎比
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失控、更危险的世界里,与这些野蛮的行径进行斗争,恐怖主义研究
专家和学者认为伊斯兰教应该为全球恐怖主义负责的种种分析充斥着耳目。与此同时,
像基地组织这样的恐怖组织也在全世界散播信息,它们将西方妖魔化成伊斯兰教的敌人
,认为西方要为穆斯林世界的所有问题买单。”显然,这种试图为十几亿穆斯林发声,
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努力与其说是一种主动的宣言,不如认为是一种无奈的回应
,回应的只是最简单的事实“伊斯兰不是恐怖主义,穆斯林不是恐怖分子”。
就此书体例来看,不是对伊斯兰文明本身进行阐述以消除误解,亦非从政治现实和理论
推导出发驳斥谬论,而是采用非常简单甚或取巧的“统计分析”方式,从常识而言,任
何正面的立论和阐述都应有其本身的理论根源和逻辑推演。仅仅根据统计数据进行一些
说明,只能意味着,这只不过是在西方强势文化下,对那些拥有偏见的读者的一种小心
的辩解,“只用数字说话”,很聪明但也很无奈。
须记住,统计分析很长时间以来只是西方实证科学的专利,绝不是任何非西方文明善于
运用的宣讲方式。此书采用统计方法,并通过盖洛普这一西方主流调查机构实施,只不
过是力图消除任何西方读者的陌生感,使其便于理解,希望其更易于通过数据分析这种
方法接受书中结论。
在这种情势下,力量对比显而易见,沉默者要么沉默,要么只能采用对方的语言进行自
我辩解。反之,沉默者真的一直沉默吗?伊斯兰世界内部难道从未发声,难道从未有任
何言论和主张?非也非也,一切原因只在于,强势一方从来不会主动理解弱势族群的文
明,在太平无事时,第三世界只能是西方学者爱好所致的“人类学”、“东方学”的研
究对象,而在这种观光和考古心态的研究中,在这种以西方体系解构研究客体(非西方
文化)的方法中,弱势族群的文明、传统、言论和主张是不会作为主体进入西方视野的
。黑格尔对于中印思想的评论,穆勒对于印度人的描述,欧洲对于阿拉伯文明的看法、
白人殖民者对黑非洲的奴役,甚或现今很多中国人看不起印度,“我们”坚认维吾尔人
“野蛮”、藏族人“愚昧”(两百年来,这是西方人对中国人的评语),莫不如此。并
且,这种狭隘心态绝非傲慢的西方人独有,是人性本身,是你,也是我,只要我们还以
自己和异己来区分这个世界。
三、辩解
书中所要表达的不过如此:
“一本书远不足以容纳这项研究所发现的全部内容,因此我们选择了最重要的,有时可
能是令人惊讶的结论呈现给读者。以下是部分与人们的直觉相反的发现:
1、谁代表西方?: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并不认为西方是铁板一块。他们批评或者欢迎一
个国家是基于这个国家的政策,而不是它们的文化或者宗教。
2、梦想的工作:当描述对未来的梦想时,穆斯林提及的不是“圣战”,而是能有一份
更好的工作。
3、反对激进主义:穆斯林和美国人一样反对攻击平民,认为这在道德上是非正义的。
4、宗教温和派:那些宽恕恐怖主义行为的人只是少数,他们并不比其他穆斯林更虔诚

5、对西方的赞赏:世界各地的穆斯林都表示,他们最赞赏的是西方的技术和民主——
这与美国人对同一问题的答案高度一致。
6、对西方的批评:世界各地的穆斯林表示,他们最反感的是西方的道德沦丧和传统价
值的崩溃——这和美国人对同一问题的反应一样。
7、性别公正:穆斯林妇女既渴望在其社会中拥有平等的权利,也要宗教。
8、尊重:世界各地的穆斯林表达了同样的愿望:西方想要改善与穆斯林社会的关系,
就应该修正他门的偏激看法并且尊重伊斯兰教。
9、教职人员和宪法:调查对象的大多数不希望宗教领袖直接参与宪法起草制定,但是
希望宗教法能够成为立法的渊源之一。”
此处无需对这些结论加以详细评述,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用“有时可能是令人惊讶的结
论”来描述这些统计结果。人们喜好和平、希望好工作、爱好平等、享受现代科技、追
求民主自由、担心道德下滑,反对极端主义,难道这些不是绝大部分人的正常心理?而
当在穆斯林族群间得到这些结论时,在部分人看来确是“有时可能是令人惊讶的”。若
非是统计结果,那么是不是很多西方人就不相信这些结论呢,如亨廷顿一样,认为自由
等价值都只是西方文明的特有,而非全人类的追求?
这种西方式粗暴分类的镜像就是,那些极端者,反过来将任何西方(很大程度上现代社
会)所具有的特征看作是敌人(西方)的特有,科技、民主、男女平等、现代法治、甚
至政教分离,这些是现代社会的基石,却被当作西方文明的罪恶,当作必须反对和消除
的东西。西方——非西方,强势——弱势,在这种脱离现实的二分法中进行虚假的对抗
,而双方每一个普通的人,每一个个体的人,在这种各自族群的集体性的强化中泯灭。
本书的主旨是,表达普通穆斯林的声音,这一点是成功的。但这种数据分析式的单纯辩
解并没有消除造成认知混乱的理论根源,这将有待于另外的分析澄清笼罩着我们思想的
那些谬误分类模式。
四、扭曲
谬误分类模式核心有三:1、世界区分为“我们”和“他们”;2、“我们”和“他们”
有某种本质的不同;3、这种“我们”和“他们”的分类标准是单一的。其思想根源则
是对陌生的恐惧和对自己的无知。基督教提倡:爱上帝、爱邻人。虽然这“爱邻人”真
正意涵乃“爱人如己”而非“爱邻如己”,但这种对普遍的爱的倡导也要通过对与己相
邻、与己相似之人的爱来象征。邻居是生活方式和我们最相似的人,因而也是内在与我
们最相同的人,维吾尔族谚语:“狼不吃它的邻居。”这里没有不熟悉之物和不理解之
情,没有陌生感从而有了一种安全感和亲密感。而当超出这一范围时,语言不通、习俗
相异、种族有别、文明殊途,陌生导致疏离,疏离已达恐惧,恐惧则成各族群心中之藩
篱。藩篱驻而界限分,“我们”和“他们”已为本质不同而族属各异,进而,“他人”
不再是“他人”而成为“他物”。任何仇恨、奴役、征战、反抗之先,必先要将对方“
异化”,对方不再是和我们一样的人,而是蛮夷、奴隶、压迫者、“异教徒”。
今天,公然的种族等级、文化歧视渐渐隐去,但对陌生文化和陌生人的恐惧和疏离,仍
然存在于不少人心中。也许在大部分人心里,仍然有着“自我”和“他者”的分别,仍
然通过扭曲的透镜观看外部世界,而这正是交流之障碍与观念之混乱之根源。《谁为伊
斯兰讲话》统计表明:“只有46%的美国人认为‘有意针对平民的炸弹和其他袭击,无
论如何是不正当的’,而24%的美国人认为这些袭击‘常常或有时是有理由的。’……
印度尼西亚有74%的人认为恐怖袭击‘无论如何是不正当的’;而这一比例在巴基斯坦
是86%,在孟加拉国是81%、在伊朗则是80%。”同时:“6%的美国公众认为以平民为目
标的恐怖袭击‘完全是正当的’。而与此相比照的是,在黎巴嫩和伊朗这一比例都是2%
,在沙特为4%。”然而在通过扭曲的透镜观看时,结论却是:“作为宗教的伊斯兰和主
流的穆斯林大众被等同于少数极端分子的信仰和活动。例如,在盖洛普一份《2006 今
日美国》(2006 USA Today)的民意调查中发现,相当数量的美国人承认对穆斯林起码
存有某种偏见,并且认可对穆斯林采取高度安全措施,认为这是防范恐怖主义的必要之
举。同一个调查表明,44%的美国人认为穆斯林的宗教信仰过于极端。”“皮尤研究中
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调查发现大约三分之一的美国人(36%)认为,和其他宗
教相比,伊斯兰教更鼓动其信仰者采取暴力。”为什么人们对自己族群中更高比例的极
端倾向视而不见,却想当然的认为陌生族群更加危险呢?
人们对自己以及自己的族群往往能作出较为客观和全面的认知,而对他者,在不理解和
不愿理解的前提下,却经常以片面的观察替代全体,以情绪化的断言指称所有。这不仅
是缺乏理解力和耐心,更是习于简单化结论,乐于自划阵营的欲望的体现。努力理解对
方是艰辛的,而轻蔑和嘲笑确是容易的。“在2005 年12 月盖洛普公司对美国家庭进行
的民意调查中,当问及他们认为穆斯林社会最值得称道的是什么,‘没有’是最频繁的
回答。而第二个最常见的回答是什么呢?是‘我不知道’。这两个回答加起来占到被调
查的美国人的大多数(57%)。”这种情况绝不仅仅存在西方—伊斯兰或者西方—非西
方对立中,任何以粗暴简单的标准区别人群的社会中,都是如此,主体民族—少数民族
,定居民族—游牧民族,虔诚者—异教徒……甚至在这种种不同对立中存在着奇妙的对
应,吉尔吉斯骚乱,“在吉族人眼里,乌族人狡猾、奸诈,唯利是图;而在乌族人眼里
,吉族人懒惰、好斗,总想不劳而获。”而这种简单的互相指称在汉族—维吾尔族、维
吾尔族—哈萨克族,甚至西方—中国之对立中,几乎毫无区别,唯一区别只在于同一主
体在不同对立情境中获得完全相反的指称。这种粗暴的、异化的,毫无确切性认知可言
的指称和断言其谬可知,然而却被相当部分的人们不厌其烦不断言说津津乐道。
扭曲的认知必然导致扭曲的行为,即便不会造就“自我实现的预言”,但这种对现实的
歪曲和力图采用扭曲行为矫正现实的努力带来的不仅是思想的混乱,更是现实行为的混
乱。而人们却将混乱当作真理认知和接纳。
五、反动
“伊斯兰教丰富的多样性和温和的穆斯林主流被绝对少数的政治(或者意识形态)极端
分子屏蔽和模糊了。在一个只划分“我们”和“他们”的世界,伊斯兰教——而不只是
那些激进的穆斯林——被视为一种全球的威胁,同时那些相信文明冲突日益逼近的人,
不仅仅是本•拉登们,也包括我们中间的很多人。”(《谁为伊斯兰讲话》)。
西方以战争来消除“恐怖主义威胁”,极端主义则以“恐怖主义”对抗西方(政治和文
化)入侵。而这种“恐怖主义”,其破坏的真正目标早已不是那个幻想中的西方,而是
他们发誓要保卫的自身传统和文明。当傲慢的西方甚至不经意以“无限正义”命名其新
十字军行动时,举着伊斯兰大旗神圣化其暴力行为的组织也早已违背了真正的传统和信
仰。革命、正义已经随着理想主义灰飞烟灭,剩下的只是愚昧的专横和投机的权衡。妖
魔化伊斯兰的不仅是西方媒体,更是以同样的模式区分“自己和异己”的所谓抵抗者。
“伊斯兰意味着‘对真主完全地顺服’,在阿语里这个词和‘和平’,即‘色兰’(
salaam)是同一个词根。”“在《古兰经》中任何一处,吉哈德既不等同于圣战、也不
和‘圣战’发生关联。”“吉哈德,在《古兰经》中的意思是‘奋斗或者战斗’,尽自
己全力去实现真主的意志,过有道德的生活。”“在调查的四个阿拉伯国家(黎巴嫩,
科威特,约旦和摩洛哥)中,对吉哈德最多的描述是‘对真主的义务’,‘神圣的义务
’或‘敬拜真主’,没有一个词提及战争。”(《谁为伊斯兰讲话》)。
然而在有意无意的煽动中,偏执的情感被利用、狭隘的心态被强化、温和的传统被扭曲
,似乎希望只是以极端来对抗不公,然而这不公是真实的还是想象的,这极端是唯一的
还是毫无必要的,已经没有人去探究。真正的混乱在于,被错误认知的一方不仅以同样
的错误认知对方,而且以同样的错误认知自己。这就是扭曲的幻想对真实的现实的反动

同样的情景发生在几乎世界每一个角落,绝非不同宗教、文明之争。在任何传统社会结
构受到冲击的社群、在任何传统文化在动荡中产生危机的地区,在任何受迫害或妄想受
迫害的人们中间,同样的反应模式依据同样的认知模式,在对现实缺乏真切认识的情况
下,延续着“自我”和“他物”的划分,坚持着标签化的指称,以暴力和冷漠对抗自我
消逝的恐惧。然而,这种阵营的划分和内心的封闭是否能最终保有自我,摒弃外来的干
扰?竖起围墙就能安然生活?拒绝理解便可无视他人?
不合理的秩序对抗不合理的反抗,世界似乎混乱不堪,政治话语的宣传、宗教领袖的言
说,生活不再是每个个体所组成,而是截然不同的族群的博弈。是耶非耶?怎样破除这
一困局,越过“自己”和“异己”的鸿沟?怎样才能爱陌生人如爱己爱邻?消除恐惧,
只需要破除对自己的无知,理解他人,捷径却是理解自己。
六、常识
《谁为伊斯兰讲话》一书通篇所讲的只是常识,最终我们也只能回归常识。
而破除各种单一分类模式回归常识,则要真正的理解自己,每一个人都是复杂的人,身
处于各种关系,拥有各种身份,没有任何一种身份是固有和本源的,没有任何一种身份
可以将形形色色的人截然划分为不同质的集团。阿马蒂亚在《身份与暴力》一书中写道
:“过去几年来,世界各地的暴行和暴力事件不但引发了难解的冲突,而且也导致了极
度的思想混乱。全球政治对立往往被视为世界宗教和文化对立的必然结果。确实,即使
不是那么明确,这个世界已日益被视作各种宗教或文化的联盟,而人们的其他身份则被
完全忽视。隐含在这种思维路径之中的是这样一个古怪的假设,即可以根据某种‘单一
而又涵括一切的标准’来将世界上所有的人加以分类。对世界人口的这种宗教或文化分
类导致了一种人类身份的‘单一主义’(solitarist)认识,这种认识将人们视为仅仅
属于某一单个群体(或是像现在这样根据宗教或文化区分不同人群,或是像以往那样按
照民族和阶级来加以区分)。……单一主义的认识往往容易导致对世界上几乎每一个人
的误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把自己视为各种各样的群体的成员——我们属于其
中的每一个。同一个人可以毫不矛盾地既是美国公民,又是来自加勒比地区,还可以拥
有非洲血统;此外,还可以是一名基督徒、自由主义者、女性、小说家、女权主义者、
异性恋者、一个主张同性恋者有权利自行其是的人、戏剧爱好者、环保积极分子、网球
迷、爵士乐弹奏家;而且坚信外层空间也有智慧生物存在,并迫切渴望与他们交流(最
好是用英语)。上述的每一个群体——她同时属于这些群体——都给予她一种特殊的身
份。没有一种能够算得上是该人唯一的或单一的成员资格或身份。既然我们不可避免地
拥有多重身份,在每一情况下,我们必须确定,各种不同的身份对于我们的相对重要性
。”
穆斯林,不仅仅是一个穆斯林,更重要的是,他的穆斯林身份并不决定他的一切。一个
穆斯林和一个非穆斯林其宗教信仰这一万千身份中一个差异,并不比其他万千身份的差
异更具有本源性。当一个美国白人基督徒看一个阿拉伯穆斯林时,信仰的差异并不比他
与其邻居政治分歧的差异更能显示人之为人的不同。反之,政治上同为温和派,也许要
比同属一个教派有更多的相同点。而这种常识表明的仅仅是,以宗教、种族、民族划分
人群,并不具有任何本质意义。一个人不会因政治分歧对其邻居产生疏离感和陌生感,
同理,信仰分歧也绝不是将他人打入陌生人和另类名册的依据。只有破除了单一身份划
分的假象,只有放弃将本质上相同的不同人机械划分为不同阵营的企图,我们才能在这
个所谓的全球村,真正将“陌生人”看作邻居,看作与自己相同的人,而非不可理喻的
“异类”。同样,民族、阶级、语言这种种不同划分,是身份的划分,绝不是对人本身
的划分。
一个汉族人站在喀什街头,似乎感到陌生和疏离,但那些不同装束不同语言不用样貌的
人,在用同样的笑容和友好的眼神“接待”他时,身处其中,只会感受到我们都是同一
个群体,犹如自己的邻居(以上情景,来源于一网友的论述)。人和人绝不因一种身份
而隔离,这并不需要艰苦探索才能明了。对每一个依于本性生活的人,对每一个有着朴
素的善意的人,这,只是常识。
“只要对冲突的根源有更深入的理解,改善不同人群之间的关系是可能的,其速度也是
相对较快的,即使这些冲突已经持续了数个世纪之久。”(《谁代表伊斯兰讲话》)。
冲突源于不合理的秩序,同样,冲突也源于你我心中自划的城墙。更真实地认识这个世
界,更主动地了解对方,也即更深入地理解自己,我们才能在这个世界上和谐相处,即
便“四海之内皆兄弟”只是一种理想,但正如一则维吾尔谚语:“山与山不能相遇,人
与人总能相逢。”共同生活是我们的宿命。
附记:“沉默的另一面”一语借用[印度] 乌瓦什关于印巴分治的口述史《沉默的另一
面》书名,愿我们每个普通人的努力能够避免沉默所带来的暴力。
g****i
发帖数: 5287
2
您是pal?

206787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谁为伊斯兰讲话?十几亿穆斯林的真实想法 [复制链接]
:
: 带露折花 带露折花 当前离线 威望28143 点经验254402 点金钱2425923 ¥魅力206787
: 金币98183 点券1501 ¥在线时间2832 小时最后登录2011-7-25主题2892帖子17700精
: 华224积分2729284注册时间2007-7-17阅读权限255UID2. IP卡 狗仔卡
: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11-7-25在线时间2832 小时威望28143 点注册时间2007-7-17积分2729284帖
: 子17700主题2892精华224UID2.串个门加好友打招呼发消息. 电梯直达 1#
: 发表于 2010-8-9 11:35: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世界应当听听他们的声音
: --代译者前言

w*********g
发帖数: 30882
3
中国应该暗中鼓励西方国家的人焚烧可兰经,鼓励穆斯林国家的人焚烧圣经。
g****i
发帖数: 5287
4
明白了,你是印刷厂的,呵呵呵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中国应该暗中鼓励西方国家的人焚烧可兰经,鼓励穆斯林国家的人焚烧圣经。
w***h
发帖数: 3343
5
太他妈的恶心了,两次屠杀华人事件,当我们无知或者健忘?
“在全球最大的以穆斯林人口为主体的国家印度尼西亚,许多谴责恐怖主义的人都
以人道主义或是宗教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l*****o
发帖数: 9235
6
伊斯兰在现代社会里没有竞争力。
m*******e
发帖数: 1838
7
墓尸磷有没有在乎过人类的想法?
z****e
发帖数: 54598
8
全世界国家对付穆斯林都是一个态度
关起门来一顿胖揍
然后推开门,指着隔壁说
诶,你们怎么能暴力对待穆斯林呢?
a******e
发帖数: 36306
9
美国每到911纪念日前夕也会播放类似的教育片,不过看起来有点像睁着眼睛说瞎话

206787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中国应该暗中鼓励西方国家的人焚烧可兰经,鼓励穆斯林国家的人焚烧圣经。
z**n
发帖数: 22303
10
新疆的穆斯林杀汉灭回有年头了吧,王震铁血是事实,也是因果报应。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太他妈的恶心了,两次屠杀华人事件,当我们无知或者健忘?
: “在全球最大的以穆斯林人口为主体的国家印度尼西亚,许多谴责恐怖主义的人都
: 以人道主义或是宗教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相关主题
日本,一个没有穆斯林的世界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复兴和回族穆斯林
伊斯兰世界有个特点中国和世界穆斯林人口的增长
作为一种操作系统的伊斯兰 [转]我为什么退出伊斯兰(3篇)——转自一位回族博客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w*********g
发帖数: 30882
11
伊斯兰和基督教之间的矛盾土共不利用,会遭天诛地灭的
z**n
发帖数: 22303
12
你对一堆缩头乌龟的期望太高了。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伊斯兰和基督教之间的矛盾土共不利用,会遭天诛地灭的
Y*******n
发帖数: 2296
13
王书记带领七千政工干部替缠头讲话.
Y*******n
发帖数: 2296
14
你没听说过世界上有中国这样一个蜜蜂把头给蛰肿了的国家?
中国被缠头屠城之后可是戴帽上贡,割地赔款.
欧美穆颠倒黑白的屎盆子全都默认.

【在 z****e 的大作中提到】
: 全世界国家对付穆斯林都是一个态度
: 关起门来一顿胖揍
: 然后推开门,指着隔壁说
: 诶,你们怎么能暴力对待穆斯林呢?

i*****g
发帖数: 11893
15
笑眯眯地说,欢迎美国人割让5个州,专门给 墓死林居住,
然后就有乐子了,中国人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
w*********g
发帖数: 30882
16
w*********g
发帖数: 30882
17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华尔街日报公布伊斯兰改革计划马海云:对日本伊斯兰教的无知是对日本无知的一部分
猥琐男就是不肯承认伊斯兰教的伟大和科学日本,一个没有穆斯林的世界
共产党完全是山寨基督教,伊斯兰教的理念!伊斯兰世界有个特点
海外华人信基督教的很多,信伊斯兰教的就极少作为一种操作系统的伊斯兰 [转]
亨廷顿:伊斯兰和西方冲突的原因,在于权力与文化的根本问题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复兴和回族穆斯林
看不到胜利前景的反恐战争 (转载)中国和世界穆斯林人口的增长
周末超长篇之黑穆三大杀器 之 穆斯林篇我为什么退出伊斯兰(3篇)——转自一位回族博客
zt 第三次世界大战:基督大战伊斯兰中国和世界穆斯林人口的增长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穆斯林话题: 伊斯兰话题: 伊斯兰教话题: 妇女话题: 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