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artialArts版 - ZT对“用意不用力”的分析
相关主题
[转贴]论内功和内劲 [原创:飞龙在天]练太极拳,怎么知道腰松了嘞?
太极拳-最高境界的格斗术问个练太极拳时膝盖的问题
有没有爱好太极拳的朋友啊?有趣的太极文化现象:太极拳要领与人生修为[zz]
谈谈太极拳的“听”劲贴一个我的视频
请教:新手想学太极拳应该从哪学起呢?jason,我看洪老师的太极拳有个问题
打太极拳和哑铃举重响应斑斑号召,繁荣版面,先来发个我儿子的视频吧
练拳视频交流-2009太极拳的意,力与式
中老年练太极拳以养为主。请问 Jason...谢谢!!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太极拳话题: 用力话题: 意识话题: 用意话题: 动作
进入MartialArts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a******1
发帖数: 1519
1
不完全代表本人意见,你且一看,欢迎发言。
----------------------------------------------------
太极拳是内功拳的一种,又是意拳,拳谚云“内功拳首在练意”。随着练拳时间的延长
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有人便会提出什么是太极拳的意识、什么叫用意不用力、怎样加强
意识练习、怎样才能用意等等一些有关太极拳的意识问题。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
意识问题是太极拳的首要问题,所有太极拳理论无不强调以意领先以及意识的存在重要
性。
第一,什么是太极拳的意识
意识就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那
么,什么是太极拳中的意识呢?顾名思义,就是在练拳时头脑中没有任何思想杂念,即
在未动之前,用感觉思维的心理过程,想动作的要领、方法及动作运行的轨迹。前一动
作开始后,随着运动而思考下一动作的开始、发展和结束。这样周期性地进行下去,直
至练拳停止。这就是《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的‘‘先在心,后在身”。太极拳要求用
意不用力,就是用意识蓄养精神来引导动作,但切忌把意识贯注于呼吸或劲力上。如果
把意识作为呼吸的途径,想呼就呼,想吸就吸,这样就会出现动作凝滞,不能获得吸则
拿得人起、呼则自然沉得下也放得人出的较高技击效果。如果把意识放在劲力上,有意
识地去用力,就会造成动作僵硬。从中医角度来说,就是周身气阻不通,就会出现病变
。所以说: “切记不可用力,不可尚气,以致有气者无力,无气无力者纯刚。”太极
拳的意识就是把动作的方法要领潜藏在脑子里,然后通过大脑的感觉思维恰如其分地反
映到肢体上。正是“以意领先,先在心,后在身”。古今的太极拳理论都非常重视和强
调意识问题,在太极拳中一切要求以意领先。所以我们必须加强意识的培养,使太极拳
的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第二,意识的作用
意识的作用可以从两方面来谈。
从健身的角度看,太极拳治疗疾病的效果很大,这已是实践证明了的,这里不一一赘述
。在太极拳运动中,因为大脑神经都集中在动作中(意识引导动作),运动神经的兴奋性
高并且压倒疾病的神经兴奋性。久而久之练习,机体内病神经的兴奋性被驱逐、被抑制
,所以疾病的活动范围逐渐缩小。太极拳运动除肢体活动外,最重要的是使神经系统得
到锻炼。神经系统除了有运动感觉机能外,还有所谓营养机能(营养神经),影响的机能
内的新陈代谢时调节各个组织和器官的营养,对于机体的活动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神
经系统这一机能在运动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在运动时身体的机能旺盛,这就更需要加
强所有器官和系统的营养,使组织以及周围环境间化学变化和新陈代谢得到增强。太极
拳治病和健身之所以有显著作用,就是意识与动作相结合的练法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可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性刺激和积极的训练,有助于使被疾病兴奋所抑制或衰退的功能
重新得到兴奋,从而调节各个系统的功能达到治病、健身的目的。
从技击意义来说,意识的存在与否,关系到双方胜败的生死问题。在练拳时,要有意识
地假设与对方准备交手时先至对方,每每在盘架后,全身血藏循环加强,局部皮肤时常
有小虫缓缓爬行之感,手指肚有细汗微微渗出。-这些现象就是“以意领先,以意运臂
,以气贯指”。以意领先的主要作用是使竞技中肢体(接触点)感觉更加灵敏,从而使“
后人发,先人至”获得成功。另外,在推手中如果准备发放者的意识深而远,就能准而
狠地将对方发放出丈外。然而,具备了一定的身体条件而没有进攻将对方打败的意识,
那也是无济于事的,所以太极拳的意识所在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如何用意识指导实践
前边已经讲过什么是意识,那么如何用意识指导实践呢?先不妨从外因到内因由表及里
地建立所意识部位的意识感觉,做一些进行放松的意识练习。例如:甲方对乙方进行语
言刺激的意识练>习,乙方随意站立听到甲方的语言,进行自我暗示,甲方用诱导性语
言刺激是:两脚开立一两目微闭一两肩放松一两肘放松一手腕五指自然放松一涵胸收腹
一臀部内敛一腰胯放松一两膝自然伸直。这样往返1—2次使乙方进入安静状态,并使其
有前后摇晃之感,这就达到了周身放松、不偏不倚的目的。在诱导性语言刺激中声音要
柔缓,速度要稍慢一些。这样通过外界诱导性语言刺激训练,对自己内意识形成的过程
还必须在练拳中逐渐强化,使其形成“自动化”,在懂得了太极拳基本理论的基础上,
用意识引导动作。譬如:太极拳预备势是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垂于体侧,头
正、眼平视,这仅仅是外形的要求。而意识的要求则是从上到下用意识来蓄养精神,下
颔微收,虚领顶劲,沉肩坠肘,指松如戳地,两臂微微内合,胸肌松弛,不要挺胸努气
,能涵胸自能拔背,锶做到脊背舒展自然腰胯放松,裹裆溜臀,尾间中正,两膝自然伸
直。通过自上而下的意识引导,使其周身放松,轻灵、敏感能力增强。在盘架子过程中
,时时处处也能用意识来暗示自己。从身体内来讲,全身放松,气沉丹田,时刻都在蓄
劲,含有技击的意念;从外形来看,动作轻松,变化圆转自如,精神内敛,稳如泰山。
盘架子中努力做到有人若无人,无人人打影。相反,如果没有意识的引导,盘架子中就
会出现盲练,失掉了拳架中一招一势真正的技击意义,精神萎靡,似如木鸡,动作形式
化或动作与意识无关,出现轻飘浮散或是动作僵硬,若牵一发而全身皆动的现象。故此
,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力,全身松开,以意运臂、以气贯指,这样久久练之才能达到“
意之所至,气即至焉”。也正像拳谚所说“意到则气到,气到劲自到”。因而,疆练习
太极拳从始至终必须思想集中,用意达身不滞心,以心至身,这样不断地强化自己内意
识,久而久之,练习自如,意到身到劲自到,粘之则发。
第四,怎样进行意识练习
太极拳的动作在意识引导下进行,也就是在大脑的支配下活动。但是怎样才能进一步的
加强意识,使其真正符合“意动身随,势势存心揆用意”的练拳原则,我们不妨从动静
的两方面来练习。
(一)桩功——站桩。站桩就是没有一招一势的活动形式,是一套固定不动的拳架子。练
习时就是从拳路中随意拿出一个动作,摆好姿势,固定不动,用意念指导动作。如左“
抱七星”,左臂前伸,右臂轻轻扶按在左臂上竖顶,胸涵而不缩,扩大胸围,两肩微向
内扣呈圆背,溜裹臀部,使力量全部下达到支撑腿上。这时试想是否做到上肢松劲,上
体涵胸拔背,上下贯串一气,尾闾中正神贯顶。此时应把意识集中到左臂上,胸中感到
豁然宽广,视野扩大,好像胸有成竹,随时都有不粘则罢,一粘即发的思想意识。这样
的练习一则提高意识的能力,二则增强了下肢力量,使其在盘架子中周身松沉。
(二)专门性练习。太极拳的每个动作都有它的技击意义,在推手或盘架子中,如果用意
浅或丢掉深而远的意识指导,就会出现欲发(放)而发(放)不成,或者只是肤皮蹭痒,打
不中敌方,所以要用意养蓄精神意识来引导动作。在初学太极拳时,因为不懂技击的意
义和方法,故此要结合套路中的动作培养自己的意识,也就是在未动之前先想动作,随
之,运动之后边做边想下一个动作。譬如做倒撵猴时,在未推掌之前,先想推掌动作,
随之、再做推掌动作,又在推掌开始时想下一个倒撵猴的动作,由虚到实,由左到右,
这样连绵不断地想与做相结合,就把意识与动作结合起来,使意、气、劲三者合而为一。
随着动作的熟练,用意也就能逐渐细致起来,随着动作的变化而不断使意识深刻化。用
意识指导手臂和各个部位的着力点(接触部位),逐步做到以意运臂。在这个基础上练拳
时,要结合技击方法用意,要像拳谚所说:“有人若无人,无人似有人。”进行假设性
而含有技击意义的练习,根据技击技术的原理,用意识引导手臂的各个着力点的转换,
全神贯注,以意领先,这在太极拳推手中是十分重要的。
太极拳经说: “在意不在气,在气则滞。”这就是说,气的隋性未免还是大,不如意
的灵活。意的灵活性究竟有多高呢?可以说几乎可能无穷之大,因为它的隋性几乎可能
等于零。所以说太极拳最着重的就是虚实的变化,每一动都要有虚实,一处有一处的虚
实,处处总有一虚实。虚实的变化都是通过意识的转换,即有意所注者为实,否则为虚
,此时之虚并非无气,只是无意而已。
第五,意是怎样运行的
太极拳中所用的意,它的运行立体路线亦是走的太极图,很像一个钢球或棒球上的接合
缝。同时,太极拳的一动就有一个圆圈。在这个圆圈当中又要分清虚实,所以“意”一
动也就要成一圆圈,而这圈是根据王宗岳说: “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的
这句话,通过实践则形成了太极拳所独有的特点。现以俯视图说明如下:圆中s形掉头
,即所谓折叠处,圆周上小圈即转换处。实际上转换小圈的数目并不一定。
所谓意的路线就是波头的路线,由俯视图所见。在每一瞬间,波头对上或下,左或右,
前或后的三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推动力。这种推动力,接着便传递到相应的气脉中
去,从而使这个气脉也反映了和这种路线相仿的虚实变化。这些虚实变化又通过无数脉
络,最后在骨肉上反映出来。由于意的灵活具有无穷的可能性,而且再也没有任何东西
可以比得过,所以实际上已不需要,你也不能再在虚实变化的策动力方面加以任何改进
了。不过若是再提高一步的话,那就是干脆连意的策动也一并取消。这又是怎么说呢?
老子说,“复归于自然”,便是这个境界。
归纳起来说,关于虚实的初步练习,实际上完全是重心转移的问题。中级阶段的虚实开
始和气结合起来了,也就是变成了中气转移的问题;到高级阶段,在重心和气方面,几
乎都可以保持平衡了,只是在心意和劲头方面来分虚实。最后,不分虚实而自有虚实,
方为最高。至于人的心意比电磁反应当然还可能灵活到无数倍,实际上也没有任何人工
的调整装置能够赶得上。问题只是在于如何把被调整的气和骨肉逐步跟上去。
第六,左起右落的跻维变化
一个螺丝钉朝右转便降下去,朝左转便升起来,这就是左起右落。螺丝钉为什么要做成
这个样子呢?因为一般人做事都用右手,而右手这样转时,便觉顺遂得力。这又是什么
道理呢?很多人会以为这不过是习惯,假如从小左手用惯了,还不是一样吗?实际上,也
确有少数人从小就用左手拿筷子的、甚至还有用左脚踢球的呢。其实这不完全是属于习
惯,这主要是人身内的中气向左或向右旋转时,有着不同的效果所致。男的右转时为开
为蓄、左转时为合为发,女人则反之。使用左手左脚到底还是少数。这种规律,每个人
都可简单地试验来证明,除了转螺丝之外,也可以用左手或右手,反复地抽回来打出去
,就可以明白哪只手比较得劲了。这就是中气转动方向,对于用劲的性质有着绝对的决
定作用,也就是左右对起落有个绝对的关系,而不是相对关系。但是一般人也许还感觉
不到中气的活动,也就一时难以理解。从中国古代有关医疗或气功的书籍中,便可见到
“男左女右”“男则左转、女则右旋”等等的说法。这个规律虽然早被发现,且又记载
得如此明确,但由于只有极少数人留意到它,而且,也只有更少数的人能够从自己的身
上求得证实,所以它几乎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如要教人承认这个规律,最好请他自己练
功夫,练到某个程度,自然就心领神会,而不需任何解释了。正因为一般人都易于把左
右的活动看成是完全相对的,所以这个规律在练功夫方面就显得特别重要,必须把其搞
清楚。
中气在丹田内做向左或向右的旋转时,它为什么会表现出不同的效果来呢?这就是由于
主宰一身左右之阴阳硚脉的作用。硚脉之所以称为跻脉,因为它有个与众不同的特点。
例如中气向前转,会对前面的任脉起推动作用;中气向后转,对后面的督脉起作用。但
对硚脉来说,情况就不同了。对男人来说,中气向右转时,并不是对右边的阴阳跻脉都
有推动力,而是根据中气本身左起右落的自然规律,以及硚脉阴升阳降的特点,只对其
中的阳硚有所推动;而且还不是只对右边的阳跻有推动力,对左边的阳硚也有推动力。
同样,中气向左转时,不仅对左边阴跻有所推动,同时对右边的阴跻也有推动力(以上
情况只在练拳到高级阶段时才能自觉地完全如此;在初步时,中气在丹田内还不能有意
识地进行转动,即使有点作用,也只和一般人一样是属于自发性的;在中层开始时,中
气只是晃动,一边实,一边空虚,即有一边空虚,也就谈不到任何作用了)。对阳硚的
推动效果,就使得手足阳脉变实,阴脉变虚,而成为开或蓄的过程;对阴脉的推动就使
得阴脉变实,阳脉变虚,而成为合或发的过程。练拳的同时,当然还有任督二脉开合的
作用。至于和跻脉近于并行的维脉的作用,在此可以稍微说明一下。维者,维持调和之
意。例如练螺旋劲的松紧,在一个开或合的过程中,往往有两三个转换或波动。由于维
脉天生有一种“阻尼”作用,在“气压”激增时,起一种节制作用,而在其衰退时,则
起一种迟滞作用,这就使它可以拉平波动,而使用劲平衡起来,很像电气回路中滤波器
电容的作用。中气虽然对维脉也有直接联系,但是维脉还是作为跻脉的助手而进行工作
的。气的开合情况很像一个气球,开时“支撑八面”如球的鼓起,对外有吸收的作用;
合时“专主一方”如气球之放气,对外有冲击的作用,这便是武术上“引进落空合即出
”的原理。
在练拳中应如何逐步配合利用这个“左起右落”的规律呢?在这个规律的配合中,主要
有一个问题,就是在架子的动作上所有的左右虚实,对于蓄发的关系往往不得不和这个
规律相矛盾;另一方面,由于练气程度的限制,要有意识地利用这个规律,也必须等到
最后“丹田气转”的阶段才行,而要充分发挥这个规律,则须等到跻脉打通循环以后才
行。我们仍旧按练气的三个程序来讨论这个配合的问题。
第一步,“练精化气”的阶段。在气的方面,所练的是任脉的上、下提放,这和丹田旋
转的距离不远,还谈不上由丹田发动硚脉的问题。在虚实方面,这时主要是重心的转移
问题。重心转移只能根据架子的需要,不能根据“左右起落”的规律,若是一定要根据
“左起右落”的规律来练,有时就不能利用重心的转移来变化虚实了。
第二步,“练气化神”的阶段。在气的方面,所练的是任督脉的循环和丹田的晃动。其
中丹田的左右晃动对硚脉是会有较大推动作用的,但这种作用只能为打通硚、维脉打下
基础,还不能使硚脉发挥正常的作用。比如中气右晃时,其效果和右转而开是显然不同
的。右晃时,右实左空,右边的阴阳硚脉便会全都充实起来,而左边全都成为虚空,这
显然就不能达到开的效果。在虚实方面,主要就要靠这种气的晃动来分,其对“左起右
落”的规律所造成的矛盾,也和第一阶段相似。假如一边全实,一边全空,并且是百分
之百的晃动性质,那么在左右转变时,可以说是毫无开合作用的。实际上当不至此。在
第二步向第三步过渡时,丹田气便能转了,这就开始要打通硚脉的循环,发挥出它的“
阴上阳下”的特点,以便主要依靠跻脉,进行以气运身,可逐步地由开合造成左右、前
后的活动,而不再是由左右、前后的活动来造成开合。从而,也就可在虚实变化中保证
不偏不倚了。
第三步,“练神还虚”的阶段。在气的方面,各路气脉,包括硚脉在内,都逐步走成循
环,丹田气也能逐步转成了立体的太极图路线。在这个阶段里,丹田气向右、向下、向
后转时,对于也向下走的阳跻脉有助长作用。同时,向后面转时,虽然有向下的趋势,
但因尾间不通,加以吸提的作用,反而向上时督脉起推动作用,于是全身就造成了开。
丹田气向左、向上、向前转时,对于边向上走的阳跻有助长作用,同时向前面转时,虽
有向上的趋势,但因手足发劲,气都上走阴跻,加以呼吸的作用,故任脉气仍降至丹田
,全身就造成了合。此外,丹田气本身也有个“右开左合”的特性,便也成为推动督脉
而吸引任脉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七,张与弛的关系与作用
王宗岳在他的拳论中说: “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所谓蓄劲、发劲,正是一张
一弛。张弛二字偏旁都从“弓”,可知是开弓射箭的意思。
太极拳所讲的“一开一合”,就是一张一弛。说到一开一合,便要懂得意、气,若只从
身形外面来看,就不免造成误会。比如“弓”,它的开一合、一张一弛是相符合的,外
形上一开一合,内力上便正好是一张一弛,故按外形可辨其张弛。但对人来讲,比“弓
”要复杂些,外形开合,内力张弛,就不一定都是相符的了。人身的张弛不以外形为准
,而主要是以中气或劲力为准的。劲和气是不可分割的,气在哪里、劲就在哪里。练拳
中一吸一呼或一蓄一发时,中气便一开一合,身体就一张一弛。所以蓄劲时不论身形开
合,都称开劲,同样的,发劲也都称合劲。开时如离中虚,外实内虚;合时如坎中满,
外虚内实。内家拳意气为上,不重外面,所以径说开合不说张弛,如按意气来说,开合
和张弛也是一致的。但初学拳时,不可能马上就结合到气,而只能先搞身体运动,开合
难分,张弛易明,所以不如先谈张弛问题。有人问“松开”不就是全身放松吗?为什么
又要一张一弛呢?首先谈放松问题,试想全身放松后,除了就地躺下之外,还有什么其
他可能呢?练拳既是一种运动,也就必须一张一弛或说一紧一松,只松不紧要躺下,只
紧不松要僵住,其理甚明。其次,这句话是在解释“用意不用力”这个要点时说的,因
此要彻底了解这句话,就必须全面地研究“用意不用力”的解释,方才不致误会。不难
看出,全身松开的目的是“不致有分毫之拙劲”,以便“轻灵变化、圆转自如”和“意
之所至,气即至焉”,于是得到“如绵裹铁,分量极沉”之真正内劲。可见,全身松开
是一张一弛中的总要求,而放松却只是一个“弛”。其实只弛不张就会造成软弱无力的
后果。 “弓”要用时先要上弦,这在练拳也是一样,必须“上着弦”,不能尽量放松
,否则就没有弹性了。主张全身放松的人显然会搞错,而且练法正好相反,不但不上弦
,而且可能大大放松,只要仍旧站得住就行。这种张得不足而弛之太过的练法,最多只
能造就一张软弓,只在部分范围内才具有弓的弹性。拳论云,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
以曲蓄而有余”,才是正确的要求。此练法和放松的练法相反,但要求不断提高强度,
争取做强弓硬弩。故在张的方面采取积极态度,只要弹性够,尽量张好了。张、弛时要
注意,必须留几分劲,因为弛过度时,身便散乱了。当然,在弛的方面也要发展,以扩
大适应性。重点仍应注意张的方面。
张的幅度是个重要问题。依据上述意见,主要是个力量的幅度,而不单是距离的幅度。
再拿弓来讲,其张弛幅度最大时,射箭也最远,但这个幅度在张和弛的两端不免要受限
制,张到某个程度时会折断,而弛到某个程度时又会散乱,因此,这个幅度也就被限制
在折断和散乱的中间。在这中问一般距离内,不论是张或弛,弓体中力的分布都有一个
总的特点--均,也就是在每一瞬间,弓体中任何一点张的力量都是相等的,而且整个
弓体在张弛过程中,每一点张力的增减率也都相等。在空间和时间的分布上,张力都很
均匀,这便是弹性物体的共同点。反过来说,若想保持弹性,就一定要注意“均”的问
题。练拳当然要比开弓射箭复杂得多,但实际上完全可以通过同样的概念来理解。因此
,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拳必须力求在均的条件下有最大的张和弛的幅度。
说到这里,我们把“均的条件下有最大幅度”的原则结合练拳来研究一下。假定是某一
张固定的弓,其均匀程度和幅度是固定的,因而其强度(即最大的张力)是固定的,或是
硬弓,或就是软弓。但对某一个固定的人来说,他的均匀程度和幅度却是可以变化的,
而且练拳的基本目的也就是为要改进均匀的程度,以求成为一张可硬可软的弓。那么,
在练拳中,应该先求均匀还是先求大幅度呢?这就要因人而异了。比方年轻人身体弹性
好,就可以多练练幅度;年纪大的和体质弱的则不妨练练均匀,再在较均匀的情况下稳
步地增加幅度。实际上在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均匀只是一个暂时现象(某一条件下
的均匀),而不是经常现象,练拳当然也不会例外。增加幅度破坏均势,再取得均势,
其最后目标还是均。
第八,劲与力的区别
上面所谈到的“均”乃为天下之至理。可以拿来作为“内劲”的注解。科学家在实验室
中把钢铁等金属加以特殊处理,使它们的组织变得更均匀之后,它们的强度便能增加到
几百倍甚至一千倍以上。或把食盐这样稀松的物质,冷却到近于绝对零度,使它们的组
织变得均匀后,它们的强度便也可接近于钢铁。所以从科学实验来看,太极拳的发劲“
如百炼钢、何坚不摧”,也不是夸大其词的。
外家拳和内家拳有一个本质上的共同点,即两种拳都是以一张一弛来运动的。但也有一
个本质上的不同点,那就是内家以张为蓄,以弛为发,即所谓“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
箭”。而外家拳则“以弛为蓄、以张为发”,正好相反。
总之,不论什么运动,脱离了一张一弛的规律是绝对无法进行的。而且,根据人身的自
然规律,还总是在张时吸气,而在弛时呼气的。我们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就把凡是配合
呼吸和全身统一的用力都称为劲,弛时呼气便是内劲,一张一弛轮换而行,一内一外互
为其根,可见决无外劲脱离内劲。也无内劲脱离外劲,关键问题只是在于起作用的是哪
一种劲。用内劲作为发劲的称为内家拳,用外劲作为发劲的便称为外家拳了。所以内家
拳并非只有内劲,而只是以内劲为用罢了。外家拳正相反。
根据上述原则,我们把不配合呼吸或不统一的用力都直接的称为拙力。它使人们的运动
不协调,或使各部分力量互相牵制和抵消,这样运动的效率当然就很差。例如举重,一
般初学的人就屏住气往上举,不但吃力,并且不讨好,甚至还会扭伤。一般人在小孩时
期的用力相当协调,也就是所谓整劲,渐渐成长后,在劳动或运动中培养成局部用力习
惯,以后就不容易改掉了。在练拳中,所以要“用意不用力”的原因,便是要防止这种
条件反射的局部拙力,而不是绝对不许用力。因此,谈到用劲,便首先要克服局部用力
的习惯,而这是很不容易的。
按外劲或内劲的本身来看,它们都是配合呼吸的用力,这算是劲,分不出彼此有什么优
劣。但如结合某种运动的具体目的来看时,就可以比出优劣来了。例如举重,按这种运
动的目的来看,显然外劲就占了绝对优势,你想把石担往上举时呼一口气,那能行吗?
当然不行。一呼气全身一松,石担就有往下掉的可能,所以往上用力是不能呼气的,呼
气是不合理的。再如打夯、推车,这就必须用内劲才行。人们在打夯时,总是唱起号子
,以便加一把劲,这就是因为他们用劲时总是呼一口气,若是用“闷口劲”来打夯,当
然也就会不得劲了。还可以在物理概念上来说明一下内劲在武术上的合理性。如前所述
,所谓内劲就是以弛为用、以张为蓄的用力方式。于是从能量的变换上说,张就是能量
的积蓄过程,弛就是能量释放过程。如果需要一种顶劲、抗劲,如耕地、举重等,就应
在张的过程中起作用。能量的增加引起了张力或压力的增加,于是就克服了阻力而做功
。但如果需要的是一种打击力、推动力,如打铁、射箭、开炮等,就应在弛的过程中起
作用,能量释放的结果就使铁锤、箭或炮弹得到必要的加速。因此,在技击上讲,用内
劲就像开炮、射箭的推动力和打铁锤的打击力。用外劲则多呈现出顶撞或相互对抗的局
面,最后是力大者胜。
内劲的张弛蓄发,初练时比较粗糙,即所谓直来直去,不能持久,有停顿,身体上也会
发生凹凸和缺陷。进一步即须曲中求直,圆转运行,在一张一弛的过程中力量虽在不断
地变化,但速度仍可保持均匀,全身亦可始终保持松开,以满足太极拳的原则要求。根
据简单的物理概念就可知道,在各种运动中,只有圆圈运动才能在外力变化的作用下仍
可保持均匀的速度,而且也正是由于圆圈运动的离心力和向心力的作用,才可使人身一
直保持松开状态。至于太极拳所谓“四两拨千斤”和“以静制动”,更是舍掉转圈便不
可能了。
最后我们说,练拳的懂劲与否,主要的考验就是对敌。下面就按一般常见的对敌方式,
顺次说明用劲的粗细。最粗的要数斗牛,基本上都是拙力。其次是各种摔跤,在斗牛的
基础上已经有了一些变化,而且其中也有粗细之别,如果是硬把人扳倒,这是外劲比较
粗;如果能爽快地把人摔出去,内劲就比较细了。再其次是拳击和击剑,已开始讲究步
法和利用体重了,但一般仍以外劲为主。然后便是少林拳,其身法灵便,拳沉脚重,历
代都不乏高明之士,可是大都还缺乏贯通而流于驳杂,以致仍难越出“手快打手慢,有
力打无力”的范围。所以欲达到“岂以力胜,快何能为”的程度,只有真正练好太极拳
才行。一旦练到相当细腻的境界后,自然就会明白前人所言不虚了。
a******1
发帖数: 1519
2
搜狐体育讯
“用意不用力”是个悠久的话题。杨澄甫曾经说过,“太极拳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
”,说明在他之前就有权威太极拳家著书立说,提倡“用意不用力”了,到他这一代又
作了进一步的强调,时至现在“用意不用力”的观点已为多数拳者接受。但也有一些拳
友甚至名家对“用意不用力”提出了不同意见,有的说“不全面”,有的说“不可能”
,主要是对其中的“不用力”三字表示质疑,认为打拳不可能不用力。对此,我有几点
认识,说出来供拳友参考,并就教于方家。
第一,“用意不用力”,是祖国传统文化在太极拳中的重要体现,是掌握各种行拳
要领无过不及的适度分寸。从宏观的文化层面分析,祖国几千年的小农经济造就了国人
的特有性格,与西方人性格外向张扬、崇尚力量强大、追求惊险刺激不同,中国人“感
情丰富而内向,神情坚毅而沉默,体格健美而拘谨,舞姿优美而收束”(江百龙等),
既有保守、封闭的一面,又有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自强进取、与自然和社会环境和谐
相处的积极一面。这特有的文化土壤,培育了老子“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兵
强则灭,木强则折”的哲学思想,提出了“处雌守柔”、“无为而为”的战略方针。这
些传统文化思想具体体现到太极拳中就是“以弱胜强,以柔克刚”,进而细化出形不破
体、力不出尖、全身放松、意气领先、修身养性、含蓄内敛,以及“用意不用力”等行
拳原则。再从微观的具体要领观察,太极拳的许多要领,如虚领顶劲等,字面浅显易懂
,好像很容易做到,但为什么许多人用心去做却长期做不好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过与不及的分寸拿捏不准,长期徘徊在过与不及之间。稍一用力就僵硬,为太过;没有
一点意思又软散,为不及。解决这一“适度”问题的原则就是“用意不用力”。行拳时
只要记住了这五个字,既有贯彻要领的心、意、气,又不用力勉强去做,经过一段时间
的体悟,就容易做到恰到好处。
第二,“不用力”就是尽量放松、省力。实际上,人的任何活动都有力的推动,不
要说打太极拳,既使是休闲性散步,如果腰腿一点支撑力都没有,恐怕连站都站不住,
人都会软坍在地上,还能迈步吗?所以客观地说,散步还是用了力的。但是,如果问散
步者:你散步用了力吗?或是问旁观者:他散步用了力吗?我想大家会异口同声地回答
:没有用力。是啊,散步者既没有主观用力的故意,也没有客观用力的肌体反应,说明
的确是没有用力。同样,“太极拳是一种休息的运动,应达到身和心的最放松,使身和
心得到最好的休息”(吴图南语)。请注意这句话中的两个“最”字,最彻底的放松、
最良好的休息,说明太极拳是比休闲性散步还要放松、还要舒服的运动。散步虽然没有
用力,但也没有像打拳那样有意识地充分放松。打拳比散步就进一步了,不但不会想着
用力,而且还要时时处处提醒自己放松、省力,只要能支持住身体不会软坍,只要能准
确运动不会变形,多余的力一点都不能用。也许有人会想,我不用拙力用活力总可以吧
?不可以!因为你还是想着用力,一想用力就没办法松透。在克服用力积习的过程中,
一要干净彻底,不能给用力找任何借口;二要长期坚持,要充分认识“摧僵化柔”的艰
巨性,应尽量尝试着把动作松出来,而不是“认认真真”地做出来。
第三,“不用力”就是突出“用意”。行拳用意,不是只动脑筋的空想,而是对运
动的形象思维和动态监督,是对即将产生的运动体验确信无疑的心理预期,是心脑相通
、心气结合的产物,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意志力,是推动身心运行的精神力量。在
行拳中,用意比用力更内在、更本质、更深邃、更有开发潜力,因而更重要。但在行拳
实践中,用意比用力更不习惯、更难掌握、更难做好,所以更应该引起重视,避免因用
力而干扰了静心用意。“用意不用力”中,“不用力”三字是对“用意”二字的充分强
调,是为了把“用意”二字摆到绝对突出的地位,是对日常劳作较多用力较少用意不良
习惯的过正性矫枉。毛泽东说过,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要想把一根弯曲的
铁丝拗直,必须拗到比直还要过头一些,否则一放手它又弹回弯曲的状态去了。同样,
紧说不用力,慢说不用力,用力的积习还难以纠正,如果告诉练者“既用意,也得用力
”,那摧僵化柔的太极内功恐怕就没有什么指望了,这内家拳与外家拳也就没有什么区
别了。所以,王壮弘先生不厌其烦地告诫弟子:“练太极拳要养成戒力的习惯,像戒毒
一样地戒,而且永远要戒,不能说不戒就不戒了。要始终提醒自己戒力。”
第四,“不用力”是为了长力。太极拳是逆反思维、逆反训练、逆反运动,主张反
向入手,顺达目的。如与人交手时欲擒故纵,欲要克敌制胜,必须舍己从人;运动轨迹
是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前先后,反之亦然;锻炼过程是欲快捷先练缓慢,欲刚强先
练柔软,欲有力练时就不能用力,一切都是与“常理”反着来的。“或疑不用力何以能
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洫,沟洫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则气通。如浑身僵
劲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
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
太极拳论所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也”(杨澄甫语)。再说,不用力而充分放松,
“能体验到肢体自重,负担着有感觉的自重走架运转,体内必然要产生托起自重的反作
用过程。一压一托,一上一下,便有了有力的感觉”(王荣泽语)。
第五,“不用力”是不用自己的力,而用借来的力推动行拳。打拳用的力按作用可
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自身筋骨的伸缩之力,叫自力,如前述散步时心里没想用,用了没
察觉,在松空通透之后仍有的运动支撑力,是小到常被忽略不计的“四两”之力。这种
力只能用来借力,不能用来推动行拳;如用来推动行拳,就会出现僵硬笨拙之状,就违
犯了“不用力”原则。第二类是从体外借来之力,叫他力,如地心引力、地面反作用力
、对方之力。这是最方便、最经济、最强大的“千斤”之力,是用来推动行拳的动力。
第三类是转换力,即自力和他力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力。转换力是自力与他力之间沟
通的桥梁与管道,是他力引动肢体形成动作的一种传力方式,如沉浮力、杠杆力、反作
用力,以及与大地、与他人的摩擦力等。在他力中,以地心引力为最基本、最多用。地
心引力,从行拳者个人角度说,就是自身重量。为了解释自身重量何以能推动行拳,我
曾发表了《用自身重量和虚实分明引动拳势》一文,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重量是垂直
力,怎么可能引动行拳呢……物体之所以垂直下降,是因为没有遇到可改变其运动方向
的力,如无风天的落雨。但当雨水下落到地,水的重量与地面的阻力相结合,就会使水
向阻力较小的低处流去。就像水底下高低不平加上水的重量共同引动着水流变化一样,
人两脚之间的虚实变化加身体重量同样能引动拳势变化。”但要做到“用重量不用力量
”推动行拳,关键是要松到“身形应当似水流”的程度。例如做“起势”提左脚,不是
用自力而是用他力提,即右侧腰、胯、膝、脚借地心引力(或叫自身重量,属他力)向
下充分放松,松到骨节向下贯通,皮肉向下垂坠,意气向下流注,没有丝毫多余支撑力
(即自力)的程度,就能体会到“偏沉则随”、“有右就有左”、“有下就有上”的连
动,丹田自然如水向右流动,左侧自然随之向上浮起。“下沉”和“浮起”之间须通过
杠杆作用(转换力)完成力学转换,即右肾下沉内抽以命门为支点托起左肾,右胯下沉
内抽以会阴为支点托起左胯,左腰胯上提,自然带着左脚随之提起。这就是自力、他力
、转换力之间的关系,就是不用自力而借他力行拳。
第六,与人交手同样“不用力”。“一力降十会”,“一胆二力三功夫”,都是强
调搏击用力的名言,也很容易被常人理解。今说搏击不用力的确不合“常规”,但太极
拳就是这样一个以弱胜强、以柔克刚、不按常规办事的拳种。有力打无力,大力胜小力
,“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王
宗岳),况与人交手时“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动”(杨澄甫),最易被人将我力借去
还击我身,最笨拙,最有害,“不足尚也”。不用力何以能胜人呢?李统乾先生回答说
:“全在于以意念为统领,身心放松,劲力沉整,将自身重力瞬间交于对方身体之某部
。因此种发力,无须肌肉之收缩,而只须重力之倾跌,故能毫不费力。”这就是“用重
量不用力量”的胜人之法。反过来说,只要是真的“用意不用力”了,即使“别人比你
强,哪怕你被打出去了,只要你是松着出去的,那就算是输了也不会让他占到更多的便
宜”(荣华丰)。
总之,正如王壮弘先生所说:“用意即用意志、意想,不用力即不用肌肉筋腱收缩
之力。‘用意不用力’,不是真的不用力,是不用自己肌肉筋腱产生的力,而是力从人
借,用他人之力,包括地心引力及地面反作用力和对方之力。唯有自己不用力,才能借
他人之力。”(来源:《少林与太极》杂志)
s********e
发帖数: 924
3
沙发~
T**********0
发帖数: 503
4
真能把气搞清楚了,那就牛叉了,还有心和意的区别,那就更牛叉了

的。

【在 a******1 的大作中提到】
: 不完全代表本人意见,你且一看,欢迎发言。
: ----------------------------------------------------
: 太极拳是内功拳的一种,又是意拳,拳谚云“内功拳首在练意”。随着练拳时间的延长
: 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有人便会提出什么是太极拳的意识、什么叫用意不用力、怎样加强
: 意识练习、怎样才能用意等等一些有关太极拳的意识问题。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
: 意识问题是太极拳的首要问题,所有太极拳理论无不强调以意领先以及意识的存在重要
: 性。
: 第一,什么是太极拳的意识
: 意识就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那
: 么,什么是太极拳中的意识呢?顾名思义,就是在练拳时头脑中没有任何思想杂念,即

j******4
发帖数: 2944
5
第一篇作者根本不懂,胡说八道,照他那种练法要练死人的。
太极拳用意并不神秘,我介绍过的。
a******1
发帖数: 1519
6
这第一篇的作者可是大大有名的。
具体说一下哪有问题。

【在 j******4 的大作中提到】
: 第一篇作者根本不懂,胡说八道,照他那种练法要练死人的。
: 太极拳用意并不神秘,我介绍过的。

b****l
发帖数: 23606
7
谁啊?
冯老么?

【在 a******1 的大作中提到】
: 这第一篇的作者可是大大有名的。
: 具体说一下哪有问题。

g******w
发帖数: 78
8
拳打百遍,其意自现。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近现代的著名拳师多半文化不高。洋
洋洒洒著述拳理的大多功夫不高。
j******4
发帖数: 2944
9

-----------------
肯定不是冯老,应该是个搞七捻三的文人,哈哈!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谁啊?
: 冯老么?

j******4
发帖数: 2944
10

-----------------------------------------
这种文章说实话我没有耐心细看,明显的错误:动作意念先在脑子里过一遍,由意带动
动作。
那肯定就是错的了。
“意”是惯彻在动作中的,另外,动作的运动是“意气力”三者合一形成的,不单是“意”。

【在 a******1 的大作中提到】
: 这第一篇的作者可是大大有名的。
: 具体说一下哪有问题。

相关主题
打太极拳和哑铃举重练太极拳,怎么知道腰松了嘞?
练拳视频交流-2009问个练太极拳时膝盖的问题
中老年练太极拳以养为主。有趣的太极文化现象:太极拳要领与人生修为[zz]
进入MartialArts版参与讨论
j******4
发帖数: 2944
11

---------------------------------------------------
同感!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拳打百遍,其意自现。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近现代的著名拳师多半文化不高。洋
: 洋洒洒著述拳理的大多功夫不高。

a******1
发帖数: 1519
12
我就是发现中国这一类洋洋洒洒太多太多了。把人都搞得晕晕乎乎的。国外好像也没有
太多讨论心意气神的。meditation国外倒是有,也没这么玄。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拳打百遍,其意自现。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近现代的著名拳师多半文化不高。洋
: 洋洒洒著述拳理的大多功夫不高。

a******1
发帖数: 1519
13
不是冯老,是王老。

【在 j******4 的大作中提到】
:
: ---------------------------------------------------
: 同感!

j******4
发帖数: 2944
14

-----------------------------------------------------------
我们这派对“意”的理解
https://www.youtube.com/my_videos_edit?ns=1&feature=vm-privacy&video_id=_
UTlDrU83bM

【在 a******1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就是发现中国这一类洋洋洒洒太多太多了。把人都搞得晕晕乎乎的。国外好像也没有
: 太多讨论心意气神的。meditation国外倒是有,也没这么玄。

a******1
发帖数: 1519
15
我觉得各家各派个人对同一事物的感受理解不同是可以理解的。
在加上这些概念本身也很模糊。

“意”。

【在 j******4 的大作中提到】
:
: -----------------------------------------------------------
: 我们这派对“意”的理解
: https://www.youtube.com/my_videos_edit?ns=1&feature=vm-privacy&video_id=_
: UTlDrU83bM

a******1
发帖数: 1519
16
打不开,需要登录。

【在 j******4 的大作中提到】
:
: -----------------------------------------------------------
: 我们这派对“意”的理解
: https://www.youtube.com/my_videos_edit?ns=1&feature=vm-privacy&video_id=_
: UTlDrU83bM

j******4
发帖数: 2944
17
http://youtu.be/_UTlDrU83bM
这下应该可以了
j******4
发帖数: 2944
18

---------------------------------------------------------
呵呵 其实大道至简 觉得神秘的原因是自己没体会到那一块
加上有人其实不懂 但装懂 就玩得复杂了 那就更一锅粥了

【在 a******1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就是发现中国这一类洋洋洒洒太多太多了。把人都搞得晕晕乎乎的。国外好像也没有
: 太多讨论心意气神的。meditation国外倒是有,也没这么玄。

a******1
发帖数: 1519
19
是啊,那是需要体悟的。对于外行人来说,更是云里雾里的。
也有故作神秘的,让人就觉得更神秘。

【在 j******4 的大作中提到】
:
: ---------------------------------------------------------
: 呵呵 其实大道至简 觉得神秘的原因是自己没体会到那一块
: 加上有人其实不懂 但装懂 就玩得复杂了 那就更一锅粥了

a******1
发帖数: 1519
20
看到了,主要还是你说过的“意气力”三者合一及懂劲。很好理解,也符合物理原理。
关于气的看法,和我完全一致,即要自然,不能刻意。

【在 j******4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youtu.be/_UTlDrU83bM
: 这下应该可以了

相关主题
贴一个我的视频太极拳的意,力与式
jason,我看洪老师的太极拳有个问题请问 Jason...谢谢!!
响应斑斑号召,繁荣版面,先来发个我儿子的视频吧再请问Jason ,,,
进入MartialArts版参与讨论
L*******i
发帖数: 88
21
> 所以说: “切记不可用力,不可尚气,以致有气者无力,无气无力者纯刚。”
"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我的体会,这就是大白话。不知道怎么就变成了“无气
无力者纯刚”?
T**********0
发帖数: 503
22
没仔细看,我觉得说的还不错啊

【在 j******4 的大作中提到】
: 第一篇作者根本不懂,胡说八道,照他那种练法要练死人的。
: 太极拳用意并不神秘,我介绍过的。

T**********0
发帖数: 503
23
他好像也在讲意气力合一,没仔细看

“意”。

【在 j******4 的大作中提到】
:
: ---------------------------------------------------------
: 呵呵 其实大道至简 觉得神秘的原因是自己没体会到那一块
: 加上有人其实不懂 但装懂 就玩得复杂了 那就更一锅粥了

T**********0
发帖数: 503
24
呼呼直喘气说明没有力气、或者发不出大力,是这样理解吗?
那后半句呢?

【在 L*******i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说: “切记不可用力,不可尚气,以致有气者无力,无气无力者纯刚。”
: "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我的体会,这就是大白话。不知道怎么就变成了“无气
: 无力者纯刚”?

L*******i
发帖数: 88
25
人只要活着都有气,这个气是内气,和呼吸的气有什么关系我不清楚。
所以“无气”不是指没有气,而是指不追求气。这两句陈述的是一个事实。
详细的还是看Jason在另一贴子里谈的”气以直养而无害“。
w********o
发帖数: 10088
26
http://www.hudong.com/wiki/%E7%8E%8B%E5%9F%B9%E7%94%9F
和冯志强长的还真有点像

的。

【在 a******1 的大作中提到】
: 不完全代表本人意见,你且一看,欢迎发言。
: ----------------------------------------------------
: 太极拳是内功拳的一种,又是意拳,拳谚云“内功拳首在练意”。随着练拳时间的延长
: 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有人便会提出什么是太极拳的意识、什么叫用意不用力、怎样加强
: 意识练习、怎样才能用意等等一些有关太极拳的意识问题。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
: 意识问题是太极拳的首要问题,所有太极拳理论无不强调以意领先以及意识的存在重要
: 性。
: 第一,什么是太极拳的意识
: 意识就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那
: 么,什么是太极拳中的意识呢?顾名思义,就是在练拳时头脑中没有任何思想杂念,即

a******1
发帖数: 1519
27
各位觉得以下有必要吗?如果是这样肯定不是实战技击。
“王培生把中医经络学运用于太极拳运动中,继承并发扬武医结合的传统,独创“以意
行气,按窍(穴位)运身”的理论,以此为太极内功要 义。他教吴氏太极拳,每一动
作,甚至屈指、扣腕都要循经走穴。”

【在 w********o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www.hudong.com/wiki/%E7%8E%8B%E5%9F%B9%E7%94%9F
: 和冯志强长的还真有点像
:
: 的。

T**********0
发帖数: 503
28
还真是,难道都是练气的缘故?

延长
加强
重要
。那
,即

【在 w********o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www.hudong.com/wiki/%E7%8E%8B%E5%9F%B9%E7%94%9F
: 和冯志强长的还真有点像
:
: 的。

j******4
发帖数: 2944
29

----------------------------------------------------
没必要这么练 但我现在相信练到一定阶段,高手会感觉到。
我现在练到的阶段,就是静下来,穴位的位置会有强烈的气跳。
洪老师说,太极拳的螺旋缠丝的正逆,是以经络运行为根据的,我现在想来是洪老师自
己有这方面的亲身体验了。

【在 a******1 的大作中提到】
: 各位觉得以下有必要吗?如果是这样肯定不是实战技击。
: “王培生把中医经络学运用于太极拳运动中,继承并发扬武医结合的传统,独创“以意
: 行气,按窍(穴位)运身”的理论,以此为太极内功要 义。他教吴氏太极拳,每一动
: 作,甚至屈指、扣腕都要循经走穴。”

a******1
发帖数: 1519
30
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功到自然成。

【在 j******4 的大作中提到】
:
: ----------------------------------------------------
: 没必要这么练 但我现在相信练到一定阶段,高手会感觉到。
: 我现在练到的阶段,就是静下来,穴位的位置会有强烈的气跳。
: 洪老师说,太极拳的螺旋缠丝的正逆,是以经络运行为根据的,我现在想来是洪老师自
: 己有这方面的亲身体验了。

相关主题
太极拳基本功----画圈太极拳-最高境界的格斗术
站桩是不是也会产生膝盖疼的现象?有没有爱好太极拳的朋友啊?
[转贴]论内功和内劲 [原创:飞龙在天]谈谈太极拳的“听”劲
进入MartialArts版参与讨论
j******4
发帖数: 2944
31

------------------------------------------------------
呵呵 首先要练对拳 其次要有对的练拳指导思想
第一阶段:不期然而然
第二阶段:勇猛精进
第三阶段:还未经历 呵呵
你前面说的 养生的话 有时候要把拳忘掉
我倒想起来 老师说过:每天几遍拳中 可以有一遍 什么都不想 练错也不过 松松地练
一遍
跟你的说法很一致耶 呵呵

【在 a******1 的大作中提到】
: 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功到自然成。
1 (共1页)
进入MartialArts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请问 Jason...谢谢!!请教:新手想学太极拳应该从哪学起呢?
再请问Jason ,,,打太极拳和哑铃举重
太极拳基本功----画圈练拳视频交流-2009
站桩是不是也会产生膝盖疼的现象?中老年练太极拳以养为主。
[转贴]论内功和内劲 [原创:飞龙在天]练太极拳,怎么知道腰松了嘞?
太极拳-最高境界的格斗术问个练太极拳时膝盖的问题
有没有爱好太极拳的朋友啊?有趣的太极文化现象:太极拳要领与人生修为[zz]
谈谈太极拳的“听”劲贴一个我的视频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太极拳话题: 用力话题: 意识话题: 用意话题: 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