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Literature版 - 这本书 让我们显出了饥饿
相关主题
漫谈北京的书店想象的祖国
我希望中国有越来越多的脑瘫诗人余秀华杨振宁真是博学啊:附:高华的红太阳老将名单 (转载)
《鬼吹灯》,其实只应该写三本蒋方舟:想象的祖国 大陆对台的溢美令台湾人尴尬
现代社会不流行诗歌散文,说明个问题高华:六十年来家国,万千心事谁诉—读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出题有包子吃吗?杨振宁真是博学啊:附:高华的红太阳老将名单 (转载)
中国知识界如何看刘晓波的11年杨振宁真是博学啊:附:高华的红太阳老将名单
zz 万圣书园刘苏里夫妇遭当局控制”公知“这词是谁发明的?他妈的真是绝了
高华:六十年来家国,万千心事谁诉—读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转载)自由派知识分子的无知无耻惹出笑话了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刘苏话题: 经典作品话题: 知识分子话题: 饥饿话题: 本书
进入Literatur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R*****g
发帖数: 682
1
一本书如果被称为“经典”,并不意味着其文本的艰深生涩和理论的脱俗离世,这一
点常常被一些读者所误解。实际上,“经典”之所以能够成立,往往是由于它指向了人
类生存的共同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做出了足够合格的回答。因此,“经典”往往与“常
识”互通,甚至可以在一定意义上讲,“经典”与“常识”是一回事。正因此,刘苏里
将其有关“经典”的对谈,毫不犹豫地指向了“常识”。
《1+12:通向常识的道路》,集合了12位对谈者,12部经典作品,以及一位对话主
持人刘苏里。将这些对话归于刘苏里名下是恰当的,他拥有有足够的“体量”来应对前
面所说的对手,并难能可贵地控制着语流的方向及速度,且毫无疑问带有强烈的目的性
和指向:中国的现实与未来。
我不愿意过多谈论书中的具体内容,对于12部经典作品的讨论,我不会比书中的对
话者做得更好,也希望读者能够通过自己的阅读去寻找和发现观念的落脚点。
我这里想说的是,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有一种被我称为“饥饿”的感觉逐渐显
现出来。
这“饥饿”首先是被“经典”谈话所吸引,迫不及待一路读下去。好的思想及文字
如同美食一样,令人“食指大动”。这种无需客套、单刀直入的对话方式,是我所欣赏
的。12部经典作品本身的价值毫无疑问,12位对谈者也总能无所顾忌地献出另一个角度
的深思,值得引起重视。书中不少精彩妙论,让我禁不住拍案叫好。
我所说的“饥饿”还有另一层意义,那便是拟人化的中国的孱弱与饥饿。从当年精
武门的武士陈真一脚踢碎了“东亚病夫”的匾额,到今天姚明、李娜、刘翔、孙洋等体
育明星跻身世界一流运动员行列,从当年的原子弹爆炸,到今天的神五、神六上天,这
些事物都被视为某种证明中国逐渐强健起来的符号与象征。然而今天,当这样一本有关
“常识”的书摆在我们面前,当中国少数知识分子在经典作品中进行反省和延伸的时候
,作为集体(群体)的中国人的智性的匮乏,便如同浓郁的影子一样投射下来。而如果
这些少有的反省最终只能停留在“对话”的层面,恐怕情况就更不容乐观。
在这个意义上,这样一本书的出版是及时的(或迟到的?),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中
国19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见天日。我们看到,经过了1990年代的沉寂,新千年后中
国的思想场域内,正在经历一场直至今日方兴未艾的“读史”运动,通过历史反思传递
有价值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道德讯息。然而,除了历史叙述本身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
问题,它也尚不足以形成对落后传统的巨大挑战,也无法实现不同观念正面对冲的剧烈
效果。1980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并未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今天这本《通向常识的道路
》当中的大部分对话者以及大部分的话题正是当年那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接续。
正因此,考察这本书还需要引入另外一个角度才算完整,那就是今天的中国知识分
子是如何面对和谈论西方(干脆说欧美?)。我们知道,在1980年代,几乎是同样一批
经典作品、同样一群西方作者进入中国知识分子的视野。那么20多年以后,变和不变的
都有什么、是什么?我们关注和理解中国知识分子谈论西方的姿态,实际上是关注和理
解中国与西方及世界的关系,尤其当它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延续,它的调整、再定位
、再出发,都有巨大的现实参考意义。
本书的12部经典当中,除了《老子》之外,其他谈论的都是西方学者及其著作,这
种对“经典”(常识)的选择本身就很值得玩味。这当中透露出的信息,和今天一些人
说提倡的“中国可以说不”的精神毫无相似之处。
我想象今天欧美优秀的知识分子会如何讨论这些经典作品?恐怕更多的会如托尼?
朱特的《沉疴遍地》所体现出的那样。2012年底2013年初时,我曾与刘苏里先生谈到朱
特的这本书,不约而同认为,《沉疴遍地》显示了美国当代知识分子所面对的问题及其
问题意识,从段位上讲,已远远超越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关注的层面。这当然不是对中
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批评(虽然值得批评的问题太多),但这种情况也不值得中国的知识
分子乐观(甚至幸灾乐祸)。
佐证我上面这些论点的最直接的证据,便是《通向常识的道路》中收录的刘苏里先
生与钱永祥先生的对谈。用心的读者可以发现,钱永祥先生在12位对谈者中体现出的问
题意识是相对“特殊的”,这与他所处的台湾社会的现实有脱不开的联系。这一点对于
大陆的知识分子来说同样如此,他们在对话中表现出某种“一致性”不难理解,甚至是
应有之义。
话说回来,一旦我们注意到对话“姿态”的问题,也就要认识到,“姿态”确实是
一个问题。这话听起来有点儿绕,但它提醒我们时刻要注意自己观察和言说的立足点和
目的地。这好比是不同的人要去往楼梯中间的一级台阶,下面的人要登梯而上,上面的
人要拾级而下,虽然往上走和往下走的人姿势不同,但实际他们要去的地方却是一致的
。这当中最困难的地方或许不在于怎么走,而在于找到那级台阶。从这个意义上讲,中
国和西方在探求人类共同命运的未来方面都可以做出自己的贡献。
但处于低处的人要承认自己应该往上走,靠近上面的人,也不必声称真理就在自己
脚下而原地踏步,甚至转身下楼去做沼泽里的国王。
1 (共1页)
进入Literatur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自由派知识分子的无知无耻惹出笑话了 (转载)出题有包子吃吗?
骂公知的都是逻辑混乱中国知识界如何看刘晓波的11年
六四必须上法庭 「超越民族包袱 还历史以正义」/ 惜别战友 返京投狱zz 万圣书园刘苏里夫妇遭当局控制
天安门事件的最后一幕 (长篇转载)高华:六十年来家国,万千心事谁诉—读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转载)
漫谈北京的书店想象的祖国
我希望中国有越来越多的脑瘫诗人余秀华杨振宁真是博学啊:附:高华的红太阳老将名单 (转载)
《鬼吹灯》,其实只应该写三本蒋方舟:想象的祖国 大陆对台的溢美令台湾人尴尬
现代社会不流行诗歌散文,说明个问题高华:六十年来家国,万千心事谁诉—读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刘苏话题: 经典作品话题: 知识分子话题: 饥饿话题: 本书